第一篇:诚心交流,真情感悟
诚心交流,真情感悟
——城乡交流有感
小溪塔二小徐顺意
“每个人心里一亩田,每个人心里一个梦,用它来种什么,种桃、种李、种春风„„” 为期一年的城乡教师交流活动即将结束了,回望着这熟悉的校园,看看这些可敬的老师和可爱的学生,耳畔不时的萦绕这首歌——《梦田》。我想,无论歌者的初衷是什么,可现在,我觉得它是对太平溪中心小学老师们一种最好的诠释。
2012年9月,我和另两名同事,怀着些许激动而又有些紧张的心情,来到太平溪中心小学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漫长交流学习生活。随着离去的脚步越来越近,我的心情越来越沉重。想到马上要离开生活了一年的太平溪小学,离开一起工作、学习的同事们和学生们,心里真有许多的不舍,同时也有颇多的感触:要说交流,当初的我不难说没有或许是出于一种好奇或是一种应付差事的动机。诚然,现在的我早已将心融进了这里的老师和学生们之中,用真诚的心来与其交流思想、共同学习、一起成长。成为了这所学校不可分割的整体了。
一、耳闻目染,不断修身
城市与农村有所不同,农村学校有自己灵活、独特、实用的管理和教学模式,虽然农村学校教师年龄偏大,70%的教师超过了45岁,许多教师家中还种着农田,但这里的老师们所承担的教学工作量要远远超过城里的老师们,学生的学业辅导、住宿生管理、进餐管理、早晚自习、午睡、学生乘车乘船护送等等,无所不有都是老师包揽,但他们脸上的笑容却是多彩的。
太平溪小学教师队伍是一个团结奋进,求实创新的集体,他们默默无闻地奉献着,勤奋刻苦地工作着。在这样的一个集体中,我同他们朝夕相处,一起工作和生活,耳闻目染学到了很多„„从和他们一起集体备课和探讨问题中学到了他们那种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和求实创新的治学作风。
根据校领导的安排,本学年我担任三(2)班的数学教学工作,组内韩老师和覃老师(今年9月年满60周岁),教学经验丰富,为人友善,乐于助人。开学初我和他们共同探讨和研究制定详实的教学计划,然后分工协作。我从他们默默无闻、勤奋扎实的工作状态中真正体会到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含义;从和他们真诚的交流中体会到了人间的温暖,与他们成了工作中的伙伴,生活中的朋友。亲身感受到了这里的老师们的工作情境和态度,使我再一次得以修身,进一步净化了我的敬业灵魂。
二、付诸真情,感受信奈
这一年里我与三(2)班的学生们朝夕相处着、交流着„„
这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来自好几十公里外山里的农村孩子,寄宿在学校,且大多数学生都是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全靠爷爷奶奶照顾生活,甚至有的学生连爷爷、奶奶都没有而是寄托在别人家里。学习上完全是无人管。面对这种情况,我没有埋怨,没有退却,默默地承担起老师和母亲的双重角色。农村的学生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求知欲比较强烈,他们勤劳朴实,能吃苦。我从这些孩子身上真正体会到了“勤能补拙”的道理,我在上第一节课时,从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中就发现了这一点。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因此对农村的孩子也有着一种特别的亲切感,农村学生学习上最大的障碍是有些不自信,心里压力比较大,有时又不注意调节。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凡在我的课堂上或是找课余时间,经常鼓励他们,让他们树立自信,同时和他们套近乎拉关系,找他们谈心,融洽我们的师生关系,增进师生情感。帮助他们从自卑的阴影中走出来,让他们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变压力为动力以便提高学习的效率。
在树立自信的同时,更要让孩子学好各门功课。想要学生学好这门课,首先就必须要让他们深深地爱上这门课。课堂上我让学生在小组深入讨论,大胆展示和质疑,深入思考,广泛交流,真正体验到了“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精彩我展现”!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得到快乐。针对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我以学习用具和零食作为奖品来激励学生。奖品是我精心选择的,都是他们平时不怎么能吃得到的零食。记得有一次我把两袋牛肉干奖励给了一位成绩不是很好,性格内向但学习态度很好的学生,她没舍得吃,将其中的一袋带给了她的妈妈并跟她妈妈说一定要学好数学课,这一学期已经看到了明显的变化。在课外,我和他们一起运动、谈心,引导他们去自己思考和处理一些问题。看到孩子们的衣服破了,周末回家就拿来自己孩子的衣服给他们换上。通过和学生们的交流,我看到了渴望进步和理解的真诚,从他们的质朴中看到了纯洁。总之,与学生的交流,我付出了一点点爱,但却收获了大片的尊重。就在平时的工作中:我成了他们的良师益友。
这几天,经常有学生对我说:“徐老师,你不要走继续带我们数学嘛!”听到学生那真情流露的话语,我真的感动了,做一名交流老师,这些收获真的已经足够了!这样的学生,不!应该说是朋友,别说是用一年的时间,就是一生,我也愿意同他们“交”下去。我的真情付诸,切实让我感受到了学生对我的信奈。
三、主动研讨,互长互进
我来这里不光是带来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同时也从交流中带走了这里优秀的传统文化。“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通过交流我们就有了两种思想”。这就是城乡交流的意义之所在!在这段交流的日子里,我总是积极主动地和这里的老师们一道,互相听课、评课交流、共同探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课堂上不经意间的一个亮点的闪现,评课时不同理念和方法的融合,交流时偶尔两种思想的碰撞,探讨时多角度思维,取长补短性地达到了完美,这样在工作和交流中,我们心与心的沟通达到了和谐统一。
这一年的交流生活,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了农村教育的艰难与艰辛,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城乡教师交流所起到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最后达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深远意义。同时,农村教师那种扎根农村、爱岗敬业、甘于清苦、任劳任怨的精神也使我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了升华,那众多乡村教师为农村教育的发展而忙碌的身影总是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让我感动一生。我更是希望社会
能更多地关心农村教师,关爱留守儿童。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城乡交流从“心”开始,自“心”延续„„
第二篇:用真情感悟 用诚心写作(语文报)
用真情感悟
用诚心写作
——新课改下作文指导心得
金晶
一直以来,在应试教学中,更多的中学教师都很重视培养学生考试能力,对中考、高考出现的新题型、新内容尤为关注,每当中考、高考过后,所考作文类型常被教师无休止地采用。一周两篇,甚至两天一篇,循环往复,可这样大剂量的强化训练下,学生的佳作却越来越难觅,甚至在某些高考高分作文也存在着华而不实的空话,套话。
新课标强调习作一定要落实“感情真实”的要求,要力戒目前习作中普遍存在的“假情”、“矫情”。然而,实际作文教学和批改中总存在这样的弊病:
其一,老师出题程式化
我说的“程式化”并不是指“陈旧”,而是所给的题目可供学生发挥的余地太少,例如必修一统考中的作文题《校园秋色》,看着似乎很诗意,有很大的创作空间,但它对于刚从初中转入高中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无法写出新意的题目。不如用《秋色》降低思维的难度。
其二、学生写作散文化
“散文”指的是立意散乱,立意不集中。有些同学平时吃多了大杂烩,于是在作文里也习惯所至,把胸中本就不多的那些政治理论哲学观点陈芝麻烂谷子都搬进来,结果就是有的观点符合题意,有些却不重要或者不相干甚至完全背离题意。比较经典的有:“事物的两面性”,几乎是个万金油。想来这种情况一是由于平时积累知识不够,根本没东西拿出手,在“江郎才尽”的时刻只好东拼西凑;二是平时养成走一步算一步的写作习惯,结果就是很多东西根本就没思考好就用上了。
其三、作文评讲模式化
课堂评讲不外乎这几个步骤:念几篇好文章,讲讲写作中的几个问题„„我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写作特点,几篇好文章不能作为全班学生的范文。而问题的指出也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为几乎每次写作都存在这几个问题。
针对这几个弊病,我在日常作文教学中做如下几个尝试: 首先,将写作要求具体为“真情实感,真实可感”八个字。
“真情实感”是对文章立意的要求。曾经有学生在作文中赞美清洁工,文末说:“你们这样伟大,我也想成为你们中的一员。”象这样虚伪的表达在我们学生的作文中屡见不鲜。我提倡学生写出真实想法,即使这种想法没有那么高尚。有的学生写母亲就写得很真实,说他的母亲爱打麻将,总把家里弄的乌烟瘴气,又很粗鲁,喜欢大声骂人,但当她发现自己的儿子在外面偷打扑克忘了上学时,狠狠揍了他一顿,把粗俗外表包裹下的爱子之心真实地表现出来,这也正是“真情实感”的典范。
“真实可感”是对文章内容的要求。90后高中生的个性想法很多,我经常在他们的网络日志里读到他们青涩而真实的生活,但是为什么他们的课堂作文、应试作文却要么幼稚,要么艰涩,要么虚假,要么陈旧呢?我认为这已经不仅是“要我写作”和“我要写作”的矛盾,其中还有写作者(学生)和阅读者(教师)之间的矛盾。作为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写,教育部制订的《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如果教师不能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思维,又怎么能要求学生创新?所以用学生的立场和思维看待他们的作文,肯定他们的“真”,不强求“深刻”和“大气”。
作文要表现生活、干预生活。根据作文教学与生活联系的原则,我们应大力提倡学生写自己熟悉的、有感悟的东西,努力发掘并表现身边平凡生活的美和意义,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只要有了生活的底子,有了对待生活的正确态度,有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学生作文自然就会血肉丰满,有真情实感了。虽然它也许还很稚嫩,但它毕竟是一种真实的、鲜活的、可贵的生命的活动,是创作主体个性的张扬。
其次,结合《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合理写作,有效提高。《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表达与交流”这样要求写作:
“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
“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 此外又要求“课外练笔不少于2万字”。
根据课改精神,在实际教学中,我用以下三个步骤来达成要求: 步骤一:高一阶段积累素材。
古人讲究“厚积薄发”,作文教学也要重视底蕴,这底蕴来自深厚的文学修养和扎实的文字功底,来自于一种丰富的知识背景。好作文都有一种与人不同又能为大家所喜欢而产生共鸣的格调,有一股浓浓的醉人心脾的底蕴味儿。新课标提出积累各种素材、加强背诵的要求。要求“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积累语言材料,其实是感性的语言模块的整体储存,它可以看作生活经验材料,也可以看作形象材料,或者思维材料、情感材料,这些材料储存于大脑,将成为学生的终身营养,也就是语文素养的重要构成,一旦被激活,就会产生综合效应,极有利于接受和表达能力的整体提高。
我要求学生每天阅读800字以上的文章,或抄写或剪贴在素材本上,要求写50个字以上的感悟。阅读内容不要限于名著,《语文读本》、《读者》、《散文选刊》、《小小说》、《中国青年报》、《杂文报》等等,都是阅读的好材料,还可利用网络关注时事关注社会,扩大思维广度和深度。注意杜绝学生用“持之以恒”“看待事物要一分为二”等套话敷衍。
步骤二:高二阶段借鉴名作,挖掘写作深度
我们中学的语文书,其中不少是经典名篇,文质兼美。在内容方面,古今中外,涉及广泛,不仅给我们以艺术美的享受,而且使我们得到精神的陶冶和思想的启迪。应该说,语文书本身就是一个思想的宝库,材料的海洋,很多篇目的立意、内涵,充满了智慧的哲理。
我们还可以结合选修课教学,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如《先秦诸子散文》《中国现当代散文》等,要求学生结合已有素材或生活现实,写500字以上的读后感,注意不要让学生泛泛空谈写成“散文”,一定要有明确的观点,不得出现偷换概念,转移话题的现象。通过分析这些作品,引导学生学习作家对生活敏锐的观察力和捕捉力;学习他们把那些细小忽微的事物放大,剥开来写的见微知著的能力;学习他们把那些稍纵即逝的变化放慢,拆开来写的化瞬间为永恒的能力。
步骤三:日常写作学会创新。
在前两个步骤的指引下,学生的素材库已不再陈旧,也学会了不少写作方法,这其实已经为写作创新做好了准备。鼓励学生写作前“说”作文,说说对作文题的理解,说说由题目想到相关的人和事,进而联系自己的人生态度、道德观念、对社会的认知打好草稿。
注意教师定题或学生选题后,对文题不作任何提示和指导,学生立即独立审题立意,编写提纲,自主作文。让学生积极地思,独立地写,让学生自己体验,探究作文的成功之路。这样做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可以避免学生作文雷同现象。
步骤四:学生自主评价和老师评价相结合。
学生自主评价主要针对主题和语言表达来进行,教师有目的地选择主题挖掘深浅不一,或同一材料不同主题的作文进行展示,由学生运用已有的鉴赏能力进行优劣正误的评价,同时也能体会到“真情”和“真实”才是打动人心的主要力量。
教师评价主要针对文章结构和写作技巧来进行,正视学生作文水平和作文能力的差异,关注学生的闪光点,不用太苛刻的要求去评价他们,尽量避免用简单的分数来评价他们。可以选取优、中、差几篇作文进行全班讨论探究,明确文章的具体写法。指导学生具体的探究程序:先整体,后局部;先主要,后次要;先优点,后不足;重点难点问题集中力量突破。经过广泛深入地讨论探究,把“写什么”、“怎么写”、“怎么写好”的问题潜“移”默“化”到学生的脑海里,而且会成为他们丰富多彩的记忆,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同时还可以丰富他们的思想。
通过这几个步骤的具体实施,我切实感受到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真情释放,思路成熟,特别是阅读的积累使学生有了写作的灵感和动力,也许这就是《语文课程标准》所说的“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吧。
第三篇:诚心办实事 真情解难题
诚心办实事
真情解难题
——驻宁远县工作队下基层为农服务工作总结
(2011年4月12日)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两万干部下基层、服务发展促和谐”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永办[2011]4号)文件精神,扎实推进作风建设,集中力量帮助基层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切实做好“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工作,确保“十二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我工作队对本次下基层为农服务工作高度重视,通过精心部署、严格要求,明确了“先走访、听民声、重帮扶”的工作思路,切实做到诚心为基层百姓办实事、真情为人民群众解难题。
一、充分部署,坚定落实组织要求
3月8日,在市供销社机关六楼会议室召开了专题工作会议,由市供销社、市科技局、市公安局共10名同志组成驻宁远县农村和农业项目工作队,工作队长市供销社党组成员、纪检组长雷安术传达市委、市政府对本次下基层活动的相关指示精神,对四十天的工作时间作了严格的纪律要求,并提出了“四个一”的工作任务,即:结对帮扶一户特困户、帮助协调一起矛盾纠纷、资助办好一件民生实事、指导村党支部开展一次创先争优活动。
第二天上午,市委“两万干部下基层、服务发展促和谐”活动启动仪式一结束,全队立即整装出发,中午11点半抵 1 达宁远县城。下午及时与县作风办及县级对口单位的负责同志进行衔接,磋商具体事宜,经过协商决定将工作队按不同组成单位分为三个工作小组,即市供销社工作小组、市科技局工作小组、市公安局工作小组,各自驻点乡镇分别为天堂镇、湾井镇、柏家坪镇。当晚,各工作小组与各乡镇书记、乡镇长进行碰头,深入交流,了解镇情概况,确定驻点村和联络员,并做好入村前准备,落实好后勤保障。
二、深入调研,全面掌握村情实况
3月10日,工作队在各乡镇联络员带领下分组前往驻点乡镇,首先听取了镇党委班子对全镇的情况介绍,详细了解各小组驻点村的工作环境,然后在驻点村支两委干部的陪同下进村到户,对村内人口组成、村落情况、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其后的日子里,队员们与宁远县“两千干部下基层”工作组的同志们一起坚持驻村入户,按计划每天步行前往各自然村组,通过现场察看、走访百姓、与农民话家常等方式,全面了解百姓需求和实际困难。
其中,市供销社工作小组驻点村:天堂镇石海山村离镇政府两公里,距宁远县城区11公里。现有人口2300人,辖11个自然村,总面积4.9平方公里,耕地1330亩,旱地300亩,山林5000亩。烤烟为主要经济作物,今年种植300亩,占全镇34个行政村任务的十分之一。主要存在难题:一是水利设施亟待修缮。现有160 亩水域的神明塘小二型水库及承担3000亩水田(烟草及晚稻)灌溉需求的3000米主渠,多年未修导致杂草丛生、淤泥堆积、蓄排水不够;二是 村小危房亟需改造。该校现有一、二年级学生70多人,全部在危房教室上课,村内幼儿园也暂租用民房上课。
市科技局工作小组驻点村:湾井镇四公塘村现有人口1428人,341户,辖有11个村民组,总面积1.9平方公里,耕地877亩,其中水田面积为689.6亩,旱土面积为188亩。人均年收入为2300元左右,村民主要收入来自种植奈李和水稻,平均每户拥有奈李树50棵、年产奈李6000斤。主要存在难题:由于地处偏僻,现是湾井镇唯一没有通水泥路的行政村,导致奈李无法外销,常常出现大量烂坏浪费现象。
市公安局工作小组驻点村:柏家坪镇柏家坪村位于镇政府所在地附近,现有人口2481人,水田500亩,旱土120亩。今年种植烤烟200多亩。主要存在难题:由于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排灌非常困难,严重影响到水稻和烤烟种植。急需修缮水沟,预算4.6万元,现有资金缺口3.6万元。
三、扎实高效,及时落实帮扶措施
通过前期一个星期的走访调研,我工作队专门召开碰头会,队员们交流分析了各自驻村情况,针对各村面临困难及程度差异,科学论证,拿出切实可行的重点帮扶计划,并及时向各自单位汇报,有效确保了“四个一”工作任务的落实。
1、资助办好4件民生实事。市供销社工作小组已帮助石海山村神明塘水库纳入全县水利工程改造范围;已划拨2万元资金至天堂镇财政所帮扶重建村小,并帮助联络教育部门批复立项,落实4万元专项资金;市科技局工作小组已拨 付2万元经费,组织果农及沿线村民义务修路2000余米,解决了下灌村至盼光岭沿途1000余人行路难问题和改善了3000多亩果园运输环境;市公安局工作小组已实地测量水渠,绘制出走势图、测算出土方量,作出一条长580米、宽1.2米、高0.8米的水沟规划,并已拨付到位3万元。
2、帮助协调5起矛盾纠纷。市公安局工作小组帮助柏家坪镇做好清明节前后安全维稳工作,成功制止宁远、新田两县郑氏宗族清明大祭祖活动,防止郑、成两姓祭祖冲突。市科技局工作小组协助村支部做好清明期间的防械斗防火宣传工作,调处纠纷2起,清明期间所驻的四公塘村没有发生一起械斗和烧山事件。市供销社工作小组通过深入了解,积极化解矛盾,帮助调解1起长达三年的法律纠纷及1起上访事件。
3、结对帮扶6户特困户。市供销社工作小组通过对石海山村的15户贫困家庭的走访了解后,选定了2户贫困对象及困难老党员进行帮扶,并送去了1200元慰问金。市科技局工作小组确定了2户贫困学生家庭,送去1000元慰问金。市公安局工作小组明确了1名退伍伤残军人及1户贫困农户,资助2000元购买农耕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
4、指导村党支部开展好创先争优活动。市供销社工作小组驻村一星期后便帮助各驻点镇、村顺利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及时更新了党员承诺书及村内实事公开栏等,在村级活动中心组织召开党员代表大会,共同学习创先争优文件,落实党员干部承诺。市科技局工作小组和市科技局工作小组也组织各驻点村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落实市、县两级创先争优办学习要求,与村两支委干部一起座谈,就村支部如何开展争优创先等方面献计献策。
四、求真务实,树立为民服务形象
在三十多天的驻村工作生活中,全体工作队员坚持“诚心办实事、真情解难题”的服务宗旨,与农民朋友交心、交流,与百姓同吃、同住,把工作当责任,把交流当学习,求真务实,强化锻炼,通过下基层服务活动取得“三大收获”。
1、作风建设有实效。在下基层的日子里,一支笔、一本笔记本、一把雨伞、一双雨鞋成为了队员们的必备工具,十名队员的足迹遍布3个驻点行政村22个村民组,厚厚的笔记本记下了上百位百姓的心声。这一切让我们时刻感受到了责任和使命的重大,谨记市直干部形象,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工作纪律和廉政纪律,真正做到群众有期盼,组织就有回应;群众有要求,干部就有行动。
2、服务生产有成果。工作队员根据各自工作单位职能优势不同,充分发挥所学所长,利用下基层服务平台,结合推广科学知识,积极帮助开展农活,服务农村生产生活。市科技局工作科小组运用科技信息“户”联网的专家优势,拨打专家电话10余次,为基层民众解决了生产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发放农业实用技术手册100余份科普资料。5 市供销社工作小组深入田间地头帮助烟农起垄盖膜,帮扶带动群众种植烤烟等经济作物,开通“庄稼医院”,进行科学施肥和粮食生产指导。
3、宣传作用有影响。在下基层服务中,我们充分当好三个角色。一是党的政策“宣传员”,宣传中央一号文件及惠农政策,鼓励农民发展专业合作社、农村科技项目;二是服务基层的“办事员”,扎实完成使命,积极做好宣传,在《永州日报》上发表文章3篇,有效推动了服务活动开展;三是群众贴心的“服务员”,通过在各自服务岗位上的认真工作,为民谋利、办事、解困,树立为民服务的公仆形象。
总之,通过近四十天的下基层服务工作,驻宁远县工作队的全体队员在深化作风建设、落实为民办实事等方面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基本完成了市委交办的各项为农服务任务,但也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我们将在余下来的几天时间里继续做好服务工作。同时,我们也将把在此下基层期间形成的良好的工作作风、扎实的服务意识带到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去,更好地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发挥水平服务发展促和谐,为建设“五个永州”而奉献力量。
第四篇:诚心支教展风采 一腔真情洒山乡
诚心支教展风采 一腔真情洒山乡
--记莲城中学驻杨柳井中学支教教师陆锦明
提到陆锦明老师,杨柳井中学的师生无不从心里佩服他,被他崇高的人格力量和强烈的责任感所震撼。
2000年9月,陆锦明老师积极响应上级的号召,奔赴到条件艰苦,教育落后的杨柳井中学支教。离别家里的那一天,家里的爱人、女儿和母亲都到车站送行。爱人默默无语,年老的母亲双眼噙满泪花,刚满10岁的女儿刚喊出:“爸爸再见”就已泣不成声。此情此景,陆锦明老师这个硬汉子也禁不住低声抽噎,但他没有动摇支教的决心,安慰好家人后,毅然踏上了征程。
来到支教学校,陆锦明老师感到这里条件确实很艰苦,很多学生无住处,连老师的住处也难以安排。学校领导本想安排一格较好的宿舍给他,但他主动要求和另一位支教支教教师挤住在一格不足20平方米的破房里,因为要在里面煮饭和办公,难以安放两张床,两位老师就只好挤睡在一张床上。
在与老师的交谈中,陆锦明老师常说:“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是言传身教,尽力为学校、为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要从小事做起,不要以为做小事的人下贱”。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2001年5月,学校大部分学生肚子泻,陆锦明老师放弃了“五·一”长假和家人外出游玩的机会,坚持在学校照料生病的学生,和学校领导一起到乡政府抬来旧锅炉,自己出钱购买水龙头、火钳、火钩、钻 1
子等配件,修理安装好后烧开水给学生喝,亲自给病情严重的学生喂药和清扫卫生,直至学生安全脱险。
一天晚上,暴雨滂沱,铺天盖地,洪水卷着泥沙,向校园汹涌扑来,陆锦明老师冒雨疏通完校内所有被堵塞的沟道,有一个宿舍一个宿舍地检查,发现有漏雨的地方就及时翻捡。两个小时下来,陆老师周身湿透,变成了一个大花脸。第二天感冒高烧到39度,仍然照常坚持工作。
2001年4月的一个星期天,陆锦明老师从县城乘车返校。车上一位女乘客伸头到窗外吐嘴里的西瓜籽,风把帽子吹飞,司机停车让他下去捡帽子。这时,前面有一只母狗向她扑来,她吓得往后退到车门边,在车门边的陆老师一看,在她身后又有一只七十多斤重的大黄狗向她扑来,距离只有1米左右,这位乘客已来不及躲闪,车上的乘客都惊呆了,在这危急时刻,陆锦明老师来不及拿任何东西,赤手空拳,冲下车去一脚把大黄狗踢滚到公路坎下,又帮这位乘客捡回帽子,车行了一段路程后,这位乘客才从车上一同乘车的学生称赞声中得知他是一位老师,到杨柳井下车后,这位乘客一定要到学校向领导汇报陆老师见义勇为的事迹,被陆老师婉言谢绝了,就连姓名也没有告诉她,这时她着急地从提包里拿出一大把钱塞给陆老师,非要陆老师收下不可。陆老师大声说“我不顾个人安危帮助你,并不是为了得到你的报答,你只要记住我们老师是好人就行了”。这位乘客感激涕零,车上的乘客更是头来赞许的目光。
2001年7月15日,陆锦明老师外出乘坐成昆铁路k114列车时,早上六点钟在车上洗漱处捡到一部摩托罗拉手机,等了很久无人认领,陆老师只好把手机交到乘警处。两个小时后,一名似找丢失东西的中年人左看右瞧,从陆老师旁边经过,陆老师问他后得知价值2860元的手机丢失,陆老师就领他到乘警处核对无误后,乘警将手机还给了他,他当即拿出500元现金作为酬谢,陆老师分文未取,列车长给了陆老师高度评价。
陆老师一来到学校,就主动承担起初二年级3个班的物理教学任务,他多年从事物理教学,以他扎实的基础理论、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完全可以轻松地完成日常的教学任务,然后腾出一些时间来进行一些娱乐活动。可他没有那样做,他的态度是课要上的对得起学生。面对新的学生,他认真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教案和讲稿,及时将一些新的物理知识、新技术运用传授给学生,采取“读、讲、议、练”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法,有效的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为了加强直观教学,他利用业余时间,动手自制教具,认真准备物理实验,讲课时尽量配合实验,使用教具,使课堂教学形象生动、逻辑性强、启发性好、趣味性浓,使抽象的物理理论变得具体实际,易于理解。照别人看来,他这样做已算对得起学生了,但他并不满足,他不怕苦不怕累,不断增加工作量,结合学生的特点和课程内容,组织学生照像技术、理化生自然科学知识竞赛等生动有趣的第二课堂活动,定期组织物理科技知识讲座,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以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了解物理科学与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的密切关系。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既巩固了书本知识,又扩大了视野,增强了灵活运用知识和实际动手能力,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01年7月县素质教育评估统测中,陆老师所担任的物理学科成绩居仙平均分排名第六,这一成绩是被支教学校中该年级获得最好成绩的学科。
陆老师经常给学校领导提合理化建议,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把原来所在的学校的成功经验介绍给被支教学校,如教学常规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等等,很多方法和措施已被学校领导采纳,运用于教育教学中,已收到明显效果。他自己也把多年来积累的丰富教学经验毫无保留传授给老师们。他亲自讲示范课,带头听课,参加评课活动,指导和培养青年教师迅速提高教学水平,共同提高全校的教学质量。在他的带动下,教研组的活动搞得有声有色;他组织理化生教研组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教师集体撰写的论文《应用逆向思维解物理应用题》被《中学生数理化》刊用;《为学而珍身惜时》一文被学校《柳芽》手抄报评为优秀文稿。陆老师撰写的论文《光的折射》发表于《云南科技报》;《展示农职业初级中学的办学优势》荣获2001年广南县教师优秀论文三等奖。
陆老师平时注意关心、爱护学生,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经常下乡动员流失学生,为生病学生送药,为贫困学生捐款捐物等等,这些事例不胜枚举。每天晚上,陆老师总要到教室里去看看学生,辅导作业,和学生聊聊学习和生活。学生也乐意到陆老师宿舍,或请教问题,或倾诉苦恼。陆老师总是热心地教学生如何处理问题,怎样做人。谆谆的教诲,像春雨融进学生心田,成为他们学习生涯中珍贵的记忆。
两年的支教,陆老师正是凭着一颗火热的心,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忘我工作的敬业精神,不求索取的奉献精神,给广大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赢得了社会的好评。
面对成绩,陆老师不居功自傲,今天的成绩是明天的开始,面对未来,他信心百倍,决心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再创佳绩!
第五篇:感悟交流
课题:“表达·交流”综合实践:感悟亲情
课型:“表达·交流”综合实践
授课时间:2013年10月28日
作者:杜忠伟(***)
单位:滕州市西岗中学
“表达·交流”:感悟亲情(1课时)主备人:杜忠伟(滕州 西岗中学)
教材分析:
亲情是一支永远唱不完的歌,是人类永恒的主题。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学会做人,学会感恩。落实“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切实应对国家老龄化社会的残酷现实。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课前预习:
1、2、进一步熟悉本单元的课文内容,唤起感情共鸣。积累有关亲情的素材和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课程标准陈述: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目标:
1.通过情感渲染,让学生感受亲情的伟大,并懂得珍惜身边的亲情。2.激发学生尽情倾吐内心情感的表达欲望。
3.初步领会“我手写我心”的习作真谛,学会运用生活化的典型细节描写来表现亲情。教学重难点:
学会运用生活化的典型细节描写来表现亲情。实现“文道统一”的原则。评价任务:
1、落实小组合作竞学任务,培养学生声情并茂的口头表达能力。
2、强调学生的书写认真、工整、规范的要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工具:
多媒体
课前准备:
1、自己最感动的课文情节
2、选出自已最爱的亲人,说说爱他(她)的理由。
3、相关亲情歌曲、名言警句、诗词歌赋等。教学过程:
一、课堂谈话,唤醒亲情。
近水楼台先得月,生活中,我们时刻被浓浓的温情环抱着。比如:和同学间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和邻居间互相帮助形成的邻里情、和老师间难以割舍的师生情„„但最让我们感到温暖与幸福的则是我们的亲人所给予我们的亲情。可是,我们会感恩陌生人的一次帮助,铭记老师的一次鼓励。可每天陪伴身边的亲情却往往被我们忽视,熟视无睹,被我们坦然地接受。这节课,就让我们重新去品读亲人给予我们的爱与关怀。
幻灯片1:出示课题——《品读亲情》
1、同学们,课前让你们选出自己最爱的亲人,并用一段文字来说明你爱他(她)的理由,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
2、同学们讲得很好。通过你的交流,老师真切地感受到了你们的亲人对你们无私的爱。为了你们的生活、学习,他们不辞劳苦,付出了一片真情!你们都说很爱他们,是发自内心地说爱,是吧?
3、做亲情测试。看看他们在你们心底的分量到底有多重,好吗?(1)知道爸爸、妈妈生日的同学请举手!(2)知道爷爷、奶奶生日的请举手!
(3)在家不冲家长乱发脾气,能主动帮家长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的请举手!(4)自己照顾亲人,维持生计的请举手!
设计目的:
让学生七嘴八舌的自由叙说,打开记忆的阀门,积累丰富多彩的素材。点燃智慧的火花。
二、深度交流,寻觅亲情。
看来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下面来欣赏一组幻灯片,看看父母长辈又为我们做了一些什么。
(播放幻灯片)1、1999年10月3日,在贵州麻风岭风景区,正在运行的缆车突然坠毁,36名乘客有14位不幸遇难。就在缆车下滑即将坠毁的那一瞬间,一对年轻的夫妇,用双手托起了自己两岁半的儿子,最后,儿子潘子灏奇迹般的得救了,年轻的父母却失去了生命。在生和死的瞬间,父母出于爱的本能,出奇的冷静,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如何把生的希望留给孩子,这就是无私的父母之爱,崇高亲情。2、2008年汶川地震中妈妈的手机短信:“亲爱的孩子,我永远爱你!” 当今物欲横流,亲情的博大、温馨是何等的可贵。师配音:那种琐碎的爱,叫母爱。阴雨时节,一把雨伞送来了她的深情;傍晚时分,一杯牛奶盛满了关怀; 那种宽容的爱,叫父爱,像高山,似大海; 那默默流淌在心底的亲情,像古老的常青藤,承载着对岁月的眷恋;又像一片深情的海,描绘着春天最美的诗篇。它温暖着我们成长的道路,让我们和幸福撞个满怀,让我们心存感激!
设计目的:
让学生梳理杂乱无章的事例,变得井然有序,为下一环节运用生活化的典型细节描写来表现亲情做准备。三. 对比探讨,找到方法。
1.认真阅读《背影》的第五自然段,然后请以“我认为《背影》第五段感人的原因在于”说一段话。朴素的言语中往往含有深挚的爱意;平淡的话语里往往隐藏着不平静的心情。
老师赠言:真理是朴素的。总结:细微之处见真情,形象的外貌描写,精准的动作描写,恰当的语言描写,传神的神态刻画,深入的心理描写,把原本无形无状的浓情表现了出来,使文章充满了父子亲情的味道。而这些写作方法也应当在我们的写作中有所体现。
2、领会《养母》的关键词,小气、因为有了“小气的爱”,才有了最真切的幸福,纯粹的人。“养母,我的恩重如山的母亲,你没有文化,而我如今身处都市的文化圈中,却很难再见到你这样纯粹的人。”这具有穿透力的结尾,让我们感受到涌动在作家心海深处的情感波涛。反差越大,人物形象越感人。
3、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时代特色,所以每个人生都有自己的酸甜苦辣。每个同学要写出独特的自我,即我手写我心,才能获得写作的真谛。
设计目的:
用好教材,发挥文本的示范引领作用,是语文教学永远的目标和追求。
四、运用方法,流淌真情。
同学们,你们感受到身边浓浓的亲情了吗?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回放一下亲人对自己的爱和关怀,简要说说发生在你和亲人间的最令你感动的一件事。
(1)小组互说。
(2)指名发言。
其实不是只在重大的事件中才能表现出真情,在点点滴滴的平凡小事中,更能显示出亲人对我们的关心和爱,更能体现出亲情的伟大!
因此,在选材时,我们要注意: 出示幻灯片:选身边事,抒心中情 选好材后,我们要细细地去想一想当时的细节。注意: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抓住细节,以小见大。
比如:亲人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把这些写具体,我们的文章才会有血有肉,更加生动。同桌交流一下,把当时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说出来。
1、小组讨论。
2、指名发言。
以感恩的心,用心去体会亲人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平淡的小事一样会打动别人。
其实,古今中外,许多名人也曾用许多美丽的词句来讴歌亲情:出示幻灯片 读一读,记下这些句子,也可运用到我们的作文中,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1、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2、竹影扫街尘不动,月穿潭水了无痕。
3、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亲情是海洋中翻涌的浪花;亲情是黑夜里不灭的灯塔,在幸福的亲情中,我们学会了独立行走,我们一步步长大成人。这伴随生命每一刻的亲情,将我们紧紧环抱。下面,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将亲人对我们爱记录下来,铭记心头。
注意:
1、给文章起一个充满亲情的名字。
2、通过真实事例,抒发真情实感。
3、抓语言、动作、神态刻画人物。
4、注意细节描写,力争细微之处见真情。
设计目的:
七年级的学生,刚刚升入初中,还没有培养良好的书面表达能力,必须狠抓落实。
教学反思:
热情是一种强有力的情感,它影响乃至决定人的思想言行。胸中写作热情似火烧,就会产生一吐为快的冲动感。所以激发情感是作文教学重要的第一步。
而这一次写作的内容——亲情,是同学们熟悉的。但是由于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自我中心意识太强,心中有时只有自己,他们只知道享受亲情,而不知感恩。故而在教学中我首先运用多种手段让学生生动的感悟亲情,唤醒学生的亲情意识,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让他们体验点滴亲情,心怀感恩,产生写作的欲望。然后让学生回顾自己的生活历程,感悟亲情。这样既解决了写作兴趣问题,又解决了情感真实的问题,还积累了丰富的素材,解决无话可写的难题。学生写作起来便源源不断,如有神助了。
七年级的学生知识积累不够,有的内容平淡无奇。需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