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事故案例剖析活动值得大力提倡
随着安全思想教育不断深化,企业要求员工进行事故案例剖析和写安全心得体会来绷紧安全这根弦。然而,笔者发现有些职工为了应付上级检查,东拼西凑的长篇大论几千字,实为凑文字数量,所写的安全心得不是自己的心得。可以看出有些职工对这种活动还未能引起重视,成为走形式、走过场,从而没起到真正的实质性意义。
安全生产最大最危险的隐患是人的不安全意识和行为。笔者认为事故案例剖析和写安全心得值得大力提倡,能有效地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行为,在安全思想教育工作方面应加以学习推广。安全心得不一定要写得长就有收获,而是职工对事故案例剖析后发自内心感触,哪怕是简单的几句话。
事故案例剖析是提高安全意识和行为的捷径。通过事故案例分析,总结经验教训,让事故教训变成财富,从中吸取营养得到启蒙来改进和完善安全工作。通过了解他人发生的事故,吸取事故教训,就有可能使自己少发生一件同类事故。学者这样评价在安全上聪明人与愚蠢人:聪明的人是在他人的身上吸取教训,而愚蠢的人是在自己身上吸取教训。试想,一个人需要在自身发生安全事故来吸取教训,实为亡羊补牢为时晚矣。
事故案例剖析是学习安全知识的形象生动课。案例剖析通过多方面、多视角事故还原,使其一件件活生生的事故案例形象生动,使职工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在安全意识更容易深刻地加深印象。同时避免安全思想教育只宣贯条款、只喊口号,读起来枯燥、空洞,不易记忆。从活动中可学到相应的安全知识,促进在日后的工作中遵章守纪,更不失为提高职工事故防御能力,所以案例剖析对学习安全知识富有特殊的帮教意义。
事故案例是安全意识和行为的一面镜子。组织职工学习讨论各种事故案例,深刻剖析事故案例的深层次问题和原因,最能使职工从鲜活的事故中震撼心灵而引以为鉴。通过事故案例解剖,知道了造成事故的原因,违章在什么地方等,使职工在面对类似事件时,更加明确地晓知类似情况该做什么、不该怎么做,若不按章执行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造成什么样的伤害等等。通过这面镜子,使职工接受教育、举一反
三、引以为鉴,警示遵章作业,起到收紧安全弦,防止大家在工作中发生类似的事故,以免重蹈覆辙。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第二篇:典型事故案例剖析
典型事故案例剖析
案例一:
(一)事故经过
2003年8月14日12:30分,三矿裕公井7210准备工作面切巷在排放瓦斯过程中发生瓦斯爆炸,造成28个死亡,23道闭墙被摧毁,一座风桥被破坏。经分析:在排放瓦斯过程中未安规定要求进行排放瓦斯,未按规定进行停电撤人,致使风流中瓦斯达爆炸界限,又因工人带电检修信号电缆接线盒产生短路火花,引起了瓦斯爆炸。
(二)事故原因
1、排放瓦斯过程存在“一风吹”,没有控制排放瓦斯浓度,高浓度排放瓦斯造成。
2、领导越级指挥安排工作,重点工程施工地点同时安排多队组施工且现场无矿领导统一协调指挥。
3、排放瓦斯现场没有执行排放瓦斯“三联锁”制度,回风流经区域工人带电检修电器发生火花。
(三)防范措施
1、排放瓦斯现场必须有相关领导现场跟班把关,统一协调指挥,严禁进行与排放瓦斯无关的任何工作。
2、排放瓦斯现场严格执行排放瓦斯“三连锁“制度,瓦斯流经区域停电、撤人、设置警戒。
3、排放瓦斯要使用智能瓦斯引排装置,控制瓦斯排放浓度进行排放,杜绝“一风吹”。
案例二:
(一)事故经过
2004年4月27日6时10分,二矿工程区四队在71501东顺正副巷正常掘进,凌晨3时,副巷连起脚线和母线准备放第二炮,刚把正巷人员撤出,局部通风机突然停电,局部通风机停电3个多小时后仍未送电,背火药工和通风员进入盲巷回收放炮母线,二人终因长时间严重缺氧,窒息死亡。
事故原因
1、瓦检工在局部通风机停电后没有设好警戒,自己和背药工违章进入盲巷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2、通风队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放炮员未按规定及时设置警戒。
3、背药工违反规定闯入盲巷收母线,通风员和放炮员监督检查不到位。
防范措施
1、加强局部通风机供电管理,消除无计划停风。
2、未经排放瓦斯的巷道,严禁任何人员进入盲巷。
3、提高员工拒绝违章指挥的安全意识。
案例二:
(一)事故经过
1994年6月9日四点班,二矿西四尺十三采区71305回风立眼处,三名工人准备到立眼上方维护顶板,清理活矸。当上至距茬岩5米处时,发现送风的铁瓦斯管有两节被炮崩错位,他们便动手维修瓦斯管。正在维修之时,3人突然感觉头晕目眩、呼吸困难,最上面的一名工人倒在木垛上。经两次营救才将被熏人员救下。
事故原因
1、八点班放炮后,通风员、放炮员和队组人员均未检查立眼放炮后的情况。
2、通风员和放炮员在炮后没有到立眼检查的情况下,未和四点班通风员进行详细交接班,四点班通风员接班后也未到该地点检查通风设施、瓦斯浓度等情况。
3、四点班队组接班后情况不明,盲目作业导致事故发生。
防范措施
1、严禁放起身炮,放炮后留有隐患时,必须在工作地点交接班。
2、放炮后放炮员、瓦检工必须详细检查施工地点瓦斯及通风设施。
3、采掘工作面必须有瓦斯检查工达到现场后方可开始作业。
案例二:
(一)事故经过
2004年11月24日2时20分,四矿回收区南下山8181二面,正常放炮生产,约1:50分左右,工作面前半部钻起157个眼,由背药工杨某把火药发给各段装药,炮眼全部装起后,由高某、陈某、杨某等连接小线,连起小线后准备放炮,由于机头处顶板不好,安排先放中部炮,后放机头。杨某拿上母线进工作面连接小线,高某回风撤人,罗某回风警戒,工作就绪后,杨某、高某、和放炮员张某三人走到离机头5m处,放炮员张某交换牌签字后,2:20分,张某拧响了炮,炮烟散后当班人员发现杨某倒在地上头部受伤,停止呼吸。
事故原因
1、放炮员未进工作面亲自装药连线,准备放中部炮结果连线错误放响了机头处装起的炮。
2、放炮撤人距离不够,未按规定距离撤人。
3、跟班队长、工长现场未履行管理职责。
防范措施
1、每放一次放炮,放炮员必须亲自连接母线。
2、放炮必须按规定距离撤人。
3、施工队组队长、工长要充分发挥监督检查作用,及时制止违章作业。
某乡办煤矿事故案例分析
某乡办煤矿设计年产量3万吨,实际年产量实6万吨。立井开拓,中央边界式通风。
1、该矿矿长和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2、作业中“三违“现象严重,无班前会、交接班制度,井下作业任务和人员安排无统一布置和记录。
3、该矿井下物料及灭火器材存放混乱,一贯使用煤面和煤块封堵炮孔,用电缆明接头放炮的现象时有发生。
4、该矿煤尘具有爆炸性,但井下没有防尘撒水设施,也没有按《乡镇煤矿安全规程》采取防尘措施,造成井下煤尘积存。
二、事故经过:
某年某月某日8时30分,井下突然停电后,使用柴油发电机供电,由于电力不足,采取北翼工作面、南翼工作面轮流工作方式。
14时,当班人员共72人下井作业,南翼工作面打眼放第一炮后出煤,15时30分左右开启水泵,停南翼电,但当时主扇风机和局部风扇都没有开启。
17时30分,全矿来电,主风扇和局部风扇仍没有开启。瓦斯检测员空班检测。北翼工作面打眼后放第二炮,工作面口2米处挂在背板处上的11个电雷管拖地引脚线被拖动的电缆明接头引爆。引起瓦斯爆炸事故。
三、事故损失:共死亡26人,伤10人。直接经济损失38万元。
灵石县南山煤矿炸药燃烧事故
2006 年11月12 日19 时 40 分,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王禹乡南山煤矿在井下非法储藏的私制炸药起火后发生燃烧事故,当时当班工人66人,30人自救升井生还,其中 2 人事故发生后被救升井,其余 34人全部遇难,直接经济损失 727 万元。事故发生后 矿主未按法律规定及时上报,而是在 7 个多小时后的13日凌晨 3:00才向县政府报告,更为恶劣的是,矿主、矿井管理人员等相继逃逸,给事故抢险救援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一、矿井概况
南山煤矿是民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与煤炭生产许可证均已过期。井田面积 0.388平方公里,核定生产能力9万吨/年,属低瓦斯矿井,批准其开采2#煤层,煤层有自然发火倾向,煤尘具有爆炸性竖井开拓,开采范围超出批准的矿界和层位,采用落后的巷道式采煤方法,以掘代采。井下用非防爆机动三轮车运输。2006 年 2 月至 10 月,共生产销售原煤 23 万吨,属严重超能力生产。
二、事故原因
事故的直接原因:井下爆炸品材料库违规存放5.2 吨化学性质不稳定、易自燃的含有氯酸盐的铵油炸药,由于库内积水潮湿、通风不良,加剧了炸药中氯酸盐与硝酸铵分解放热反应,热量不断积聚导致炸药自燃,并引起库内煤炭和木支护材料燃烧
事故的主要原因:南山煤矿违法、违规购买和储存炸药。超层越界开采,主井建在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批准的井田范围之外 352.3 米,与批准的设计方案主井坐标点相差506.4米,擅自越层开采了4号煤层。在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到限未办理证照延期手续且被有关部门暂扣的情况下违法组织生产,层层转包,以包代管,超能力、超定员生产。安全管理混乱,未设立安全机构和配备专职安全员,未依法对工人进行安全培训,无下井人员考勤记录,没有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和报告制度。技术管理混乱,图纸、资料不能反映井下真实情况,没有专职放炮员,井下爆破器材领用管理混乱,违规在井下使用非防爆机动三轮车,没有给下井工人配备自救器。
重温“
4、6”瓦斯爆燃事故案例
作者:龚学坤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06日 点击数: 416
重温“
4、6”瓦斯爆燃事故案例
4月6日,是埠村煤矿发生瓦斯爆燃,烧伤7人事故10周年纪念日,为了使大家牢记事故教训,增强瓦斯员工作责任心,通风二队支部书记田长洪利用电脑制作了视频课件,组织职工进行事故案例教育。
2001年4月6日,埠村煤矿原三井掘一队施工的3318溜子道,因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违章作业,造成迎头瓦斯积聚,引起瓦斯爆燃烧伤人员事故,这次瓦斯爆燃事故已经过去10周年了,为了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敲响安全警钟,牢记事故之痛。通风二队支部书记田长洪利用电脑制作了事故案例课件,对职工进行教育。课件内分三部份内容,一是,重温事故案例,让职工从案例中接受教训,明白道理,违章作业就是自杀。二是,岗位职责重要性,特别是对瓦斯员岗位职责进行了详细描述,结合事故案例中一些工作人员失职,导致事故发生,来提醒大家干好自己本职工作,履行好自己的岗位职责。三是,利用视频画面,播放了一曲《等爱的人》,触动了全队干部职工心。歌曲播放完后,瓦斯员于世平带着湿润的眼光与笔者说:“这首歌曲太感人了,使我感受到安全对家庭的重要性,在平时工作中,严格按章作业,做到不安全不生产,决不能辜负家人对我期盼。”
2001年4月6日,使我们埠村煤矿乃至整个集团公司全体员工都应铭记在心的日子。这天7名职工付出高昂代价,为我们敲响了安全警钟。我矿连续安全生产1546天,这是全矿干部职工不懈奋斗结果,成果来之不易,我们应当加倍努力珍惜。煤矿安全生产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所以我们加倍努力,警示不忘,警钟长鸣,接受事故教训,为我矿安全生产做出积极地贡献。
-北京房山区南窖乡北安村煤矿“7.4”重大生产安全事故
一、事故经过
1994年7月4日,房山区南窖乡北安村煤矿十咖水平十五槽斜坡底发生一起中毒窒息死亡3人的重大生产安全事故。7月4日14时,承包人曾水发派班长赵文才带领黄永胜和安吉到十280水平南巷半煤岩掘进面清装研石,打一根柱,又派张松和赵文贵18时去南巷工作面用风钻打眼。赵文才等三人装完碴打完一根柱后,张松和赵文贵来到南巷(约18时多点),赵文才让张松、赵文贵、安吉拉风带,自己去斜坡下边的北巷扛被北巷借走的风钻。当他在北巷找到风钻,扛到北巷口时,听到斜坡下边传来人的喘息呼嗜声。他意识到有人在下边出事了,急忙喊在南巷的张松、安吉、赵文贵三人,张松、安吉听到喊声后就住下走,赵文才看见只有张、安二人就问:“赵文贵哪去了”?二人回答说:“你走后不久,他就找你去丁,准备帮你强风钻”。这时赵文才意识到是同胞兄弟赵文员出事了,就和张、安一起往下走去找赵文责,当他们三人往下走了20多米时,看见赵文贵头朝下趴在斜坡上,三人急忙去拉赵文贵的胳膊,刚把赵拉起来,赵文才就感到浑身无力,头晕脑胀,就忙喊:“不好”,转身往上爬,刚爬几步就晕倒了,直到被石块碰破嘴唇清醒过来,才往上边喊:“救人”,在南巷上面工作的工人听到喊声后,通知队长、矿长和村干部,经奋力抢救(先通风)于26时40分将张松(男,20岁,贵州人)、安吉(男,18岁,贵州人)、赵文贵(男,20岁,贵州人)救出,送到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二、事故原因分析
(一)赵文责不听班长赵文才指挥,误入未封严的废巷,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二)班长赵文才缺乏安全常识,在末通风的情况下进入废巷,措施不当,是事故扩大的主要原因。
(三)十280水平15槽下山末形成通风系统,局扇通风方法不合理,盲巷封闭不严密,是造成事故的间接原因。
(四)煤矿对新职工没按照规程规定进行安全培训和安全教育,工人不具备安全常识,缺乏自保能力也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
三、事故处理意见
(一)全矿停产整顿,待完善通风系统,经区劳动局、区煤炭工业公司验收,符合安全生产条件后,方可生产。
(二)煤矿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五项)累计处罚1000元。
(三)收回李玉龙的矿长证,取消矿长资格,责令北安村经联社撤销李玉龙矿长职务,并处以200元罚款。
(四)对副矿长解友山、李玉政(兼安全员)分别给予记过处分,写出书面检查,并分别处以200元罚款。
四、整改措施
(一)改善矿井通风条件,完善通风系统,在所有腰巷沿煤层与上部煤巷贯通,形成局部串联通风。
(二)完善机械通风,调整局扇位置,安装主扇。
(三)封闭盲巷、废巷。
(四)加强对新、老职工安全教育培训。
(五)调整加强煤矿领导班子,明确职责,严格安全管理。
(六)完善安全责任制和作业规程以及岗位责任制。
(七)健全瓦斯检查制度。
三交河煤矿瓦斯爆炸
一、事故概况及经过
三交河煤矿是山西省洪洞县地方国有煤矿,有职工679人,年产煤150000吨,瓦斯含量为4.06%,属于低级瓦斯矿井。
1980年6月4日,矿上决定从6月7日转到西部采区第六顺槽掘进。这个顺槽已有四个月没生产,风流不通,瓦斯积聚,本应先检查瓦斯,加强通风,排除有害气体,然后作业。但是该矿领导没有这样做,而是仓促组织生产。8日11时20分左右,当在六顺槽工作的工人将绞车、电线运到该顺槽210米处时,由于电工带电作业,产生火花,引起瓦斯爆炸,当时在坑下西区工作的26名工人全部死亡。接着,在抢救中,由于没有组织指挥,造成混乱,工人自发冲下坑去抢救,又造成4人中毒死亡,50多人中毒,经济损失约700000元。
二、事故原因分析
1、洪洞县和矿领导只顾追求产量、利润,不顾工人的生命安全。
1980年以来,该县接到国务院和省、地关于安全生产的文件14件,有的无人阅看,有的只阅不办,有的批给主管部门,但无具体实施措施,总之都没有贯彻落实。他们片面追求利润,一再压缩成本,1979年产煤130000吨,提取利润200000元,1980年计划产煤150000吨,利润任务为470000元,不注重安全投入,这种“竭泽而渔”的做法,造成该矿安全欠帐越来越多。
2、企业管理十分混乱,有章不循,违章指挥,违章作业,习以为常。
各坑口完全依靠自然通风,从进风到回风采用一条龙大串连,贯眼密闭极差,根本形不成通风系统,工作面处于微风和无风状态,造成瓦斯大量积聚。机电设备基本上采用明刀闸,动力线破口很多,从巷道到工作面全部使用白炽灯,甚至还使用无灯口灯炮照明。放炮不用启炮器,而借用照明线电源明火放炮。各工种无操作规程,工作面无作业规程,整个生产基本上处于无组织的混乱状态。
3、不遵重科学,不依靠技术人员,瞎指挥。该矿领导长期以来沿袭小生产的经营方式,凭搞小煤窑的狭隘经验指挥生产。
矿上仅有的四名大、中专院校毕业的技术人员都不被重用,采取重大生产技术措施不听取他们的意见,对经过专门训练的特殊工种作业人员任意调换。对职工很少进行安全技术教育,许多工人缺乏应有的煤矿安全知识,以致在抢险中,盲目蛮干,扩大了事故。
4、洪洞县有关领导存在严重的官僚主义作风,对三交河煤矿安全上存在着严重问题熟视无睹,听之任之。
1977年11月17日和1978年4月14日,两次接到三交河煤矿反映煤矿安全问题的特急报告,竟被束之高阁,一直不阅不办,因而使该矿安全上的隐患长期存在,越演越重。
三、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
1、矿长杨某某、坑口主任史某某,长期以来对安全生产极不重视,违章指挥,冒险作业,任意调走瓦检员,在决定到六顺槽开采后,不检查瓦斯,不解决通风问题,不提出安全措施,对造成事故负有直接责任。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2、矿党支部书记张某某,不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安全生产方针,对在不检查瓦斯、不解决通风的情况下,恢复六顺槽生产不加过问,分管劳动人事工作,对在事故前任意调走瓦检员,不加纠正,对造成事故负有主要责任。决定给予撤销党支部书记职务、留党察看2年的处分,留矿当工人。
3、县工业局副局长(主持全局工作)刘某某,分工在三交河煤矿蹲点,对三交河煤矿长期存在的管理混乱、事故隐患严重的问题熟视无睹,不去解决,对矿里的安全工作不闻不问,对地区开过的四次安全会议,他一次都不去参加,更没有认真贯彻,属严重失职。决定给予撤销县工业局副局长职务处分。
4、县委常委、工交部长、县经委主任瞿某某,作为主管工业的领导,对三交河煤矿安全生产上存在的严重问题,不调查,不解决。下级上报的报告不阅办,上级下发的文件不阅处。决定给予党内警告处分。
5、县委副书记、县革委会副主任王某某,在主管工业期间,对煤矿安全生产很不重视。1—5月,对省、地关于安全生产方面的文件,只有阅批,没有具体检查落实,决定给予行政记过处分,免去临汾县委副书记、县革委会副主任职务。
四、防止同类事故的措施
l、整顿改组矿、坑两级领导班子。
2、关闭隐患突出的坑口,停止计划外工程建设,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加强矿井的治理整顿。
3、彻底消灭自然通风、明火照明、明火放炮的落后生产方式。
4、抓紧通往坑口的35千伏输电线路的建设,解决供电不足的问题。
5、充分发挥工程技术人员的作用,加强职工的安全技术培训。
莲花洞煤矿“11.20”顶板事故
一、事故发生经过
2007年11月20日,曾权先发现事故地点有一处木支柱断裂,向负责该处作业的毛华节班三名作业人员交待:先维修巷道后再进行掘进作业。13∶30分,班长毛华节带领吴合文(小工)、吴克军(运输工)下井到达作业地点作业,其中毛华节和吴合文二人进入煤掘工作面当头,吴克军在下面推车。毛、吴二人进入工作面后没有按要求进行维修而是直接进行采煤作业。14∶00,吴克军将煤斗处的空材料车推送至+340m水平车场,然后从车场推空矿车回来。吴回到煤斗处时,发现煤斗中无煤,就进入煤掘工作面内察看,发现距离煤斗约60m的地方顶板塌方,巷道全部堵塞,但未发现毛节华和吴合文,估计被困在煤掘面当头。
吴克军发现情况后,立即返回运输巷通知其它作业地点的职工龙开怀等四人去救人,同时打电话到矿调度室报告情况。约25分钟,吴克军五人就赶到了塌方点,五人马上用扒煤工具进行抢救,15分钟后,地面救援人员赶到事故地点,总计13人进行抢救。抢救约90分钟,塌方巷道被清通,随即送风进去抢救人员,发现二人躺在巷道中,同行的医生立即对其二人进行检查,发现二人还有体温,就马上组织对二人进行人工呼吸,但没有作用,就又立即将二人抬往地面送至清塘镇医院,经医生诊断二人已死亡。
二、事故原因及性质
(一)事故直接原因
1、二水平3号上山顶板为碳质泥岩,比较破碎;18日掘进至60余米时,没有抬棚加固,支护质量不合格;19日因停电停班,20日也未进行及时维修,存在断裂支柱,加上顶板剪应力的作用,导致巷道垮塌;
2、导致事故扩大的原因:当班作业人员在没有维修好工作面后方巷道的情况下进入工作面出煤,在巷道垮塌后,因缺氧窒息死亡。
(二)事故间接原因
1.现场安全管理不力。18日安全员发现事故地点存在未抬棚的情况,没有及时督促作业人员整改,20日发现存在断柱只是交待进行维修,未跟踪落实整改情况。
2.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不足。虽配备了多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但事实上存在一人管多职的现象,如安全员、通风员、瓦检员由同一人兼任。
3.隐患排查不力。隐患排查以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日常安全检查替代,没有有效组织矿各部门进行安全大检查,没有对检查出来的安全隐患认真落实整改责任人。
4.制度不健全,煤矿没有严格执行入井检身制度和出入井人员清点制度。下井人员未随身携带自救器。
5.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思想麻痹。认为低瓦斯矿井不存在重大瓦斯隐患,对工作面存在循环风、空气质量不好、局扇违规串联等现象不以为然,对职工违规生产、作业等现象制止不力。
6、职工培训不到位。新入矿工人没有按规定进行培训,以班前会、交班会等形式代替培训,没有组织作业人员认真学习作业规程,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自保意识差。
三、防范措施及建议
1.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管理人员特别是安全员的责任,加强现场管理,及时发现和消除现场事故隐患。矿方应每天派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下井检查各巷道及各工作面的支护情况,尤其要重视顶板破碎处的支护质量,发现问题立即督促相关责任人当即整改到位。
2.按要求配备数足安全管理人员,加大隐患排查力度。管理人员要专人专职,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严格落实矿领导带班下井值班制度和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制度。要做好井下现场值班的工作,对长期存在的安全隐患要及时消除。
3.煤矿企业必须建立入井检身制度和出入井人员清点制度。入井人员必须随身携带自救器。
4.重视低瓦斯矿井的瓦斯治理工作,加强局部通风管理,严禁局部通风机打循环风。
5.加强职工安全教育和培训,以案说法,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职业技能,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现象的发生。-云南曲靖富源县后所镇昌源煤矿瓦斯爆炸事故
“11.25”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2006年11月25日16时55分,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后所镇昌源煤矿发生一起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32人死亡,35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660万元。
一、矿井概况
昌源煤矿属个体私营企业,2003年7月开始筹建,2004年3月,在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无初步设计、安全专篇未经审查批准的情况下,一号井和二号井同时违法违规开工建设;2005年12月,云南省煤炭工业局同意建设昌源煤矿。该矿未进行瓦斯等级鉴定,未安装瓦斯监测监控系统。2005年1月~2006年10月,昌源煤矿原煤产量为45927.4吨,其中二号井41527.4吨。此次事故发生在昌源煤矿二号井。
2006年1月,该矿因手续不全被国家煤矿安监局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告为关闭矿井。
二、事故原因
1.事故的直接原因:
矿井通风系统不合理,通风设施不合格,矿井漏风严重,放炮后涌出的瓦斯和掘进作业点溢出的瓦斯致使瓦斯积聚,达到爆炸浓度界限;因煤电钻综合保护装置供电电缆绝缘损坏,造成芯线短路,产生火花,引起瓦斯爆炸。
2.事故的主要原因:
一是昌源煤矿无视国家法律、法规,拒不执行停产指令,违规建设,非法生产。昌源煤矿二号井以包代管,特殊工种无证上岗;矿井无正规设计,采掘布置混乱;矿井漏风严重,串联通风,未安装瓦斯监测监控系统;井下机电设备失爆现象严重。
二是后所镇煤炭分局未采取有效措施彻底制止昌源煤矿违规建设和非法生产。富源县煤炭工业局明知昌源煤矿手续不全却违规向该矿下发开工通知,明知昌源煤矿属于违规建设、非法生产矿井却研究上报置换保留该矿,且在煤矿整顿关闭工作中弄虚作假。富源县煤矿安全监督管理局对昌源煤矿违反停建指令多次打开密闭违规建设和非法生产的问题监管不力。曲靖市煤炭工业局明知昌源煤矿属于违规建设、非法生产矿井,却研究同意置换保留该矿,对煤矿整顿关闭工作中存在弄虚作假的问题失察。
三是富源县、后所镇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明知昌源煤矿在没有取得采矿许可证情况下开工建设,却未对昌源煤矿进行查处和取缔。富源县、后所镇公安部门在昌源煤矿未提交有效工商营业执照的情况下,违规审核、批准该矿购买火工品。
四是后所镇人民政府未能督促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制止昌源煤矿违规建设和非法生产的违法行为。富源县人民政府对县煤炭工业局在煤矿整顿关闭工作中存在的弄虚作假问题失察。曲靖市人民政府对富源县人民政府上报的关闭矿井方案审核把关不严。
五是南方电网集团富源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在昌源煤矿未能提供用电工程项目批准文件及完整的相关用电资料情况下违规批准供电。
六是云南煤矿安全监察局曲靖监察分局监察三室在未到矿井现场检查的情况下,违反执法程序下达对昌源煤矿的现场处理决定书。
3.经调查认定这是一起责任事故。
第三篇:EH油系统事故案例剖析
、一、#1 机组#3 高调门油动机伺服阀漏油停机事件 1、事件经过 2012 年 9 月 2 日#1 机组协调方式运行,负荷 410MW,A、B、D、E、F 制粉系统运行,总煤量 173t/h,给水流量 1270t/h。9:00,运行值班员监盘发现 1B EH 油泵电流摆动大,由 34A 摆至 51A,最大至 55A,就地检查#3 高调门开度摆动,并伴有 EH 油管道振动; 10:34 #3 高调门开度剧烈摆动,从 42%突然关至 0%,又摆回到39%再关至 0%,反复发出开指令,#3 高调门始终为 0%,初步判断#3 高调门油动机伺服阀故障所致。
11:30 #1 机#3 高调门油动机伺服阀更换工作票许可开工(工作票编号为 W176RW2012090006);热机安全措施为:关闭#1 机#3 高调门(1DEHGV3DMD)油动机进油门,并在门杆上挂“禁止操作,有人工作”牌。热控安全措施为:1、拔出#1 机组 DEH 控制柜#3 高调门(1DEHGV3DMD)液压伺服子模件;2、拆除#1 机组#3 高调门(1DEHGV3DMD)油动机伺服阀信号线。
汽机检修人员根据以往多次更换油动机伺服阀的经验:在油动机下腔测压接头接上测压表,测定油动机下腔压力为 0MPa 时,判断OPC 逆止门以及油动机供油门是严密的,便依次松动#3 高调门油动机伺服阀 4 条固定的内六角螺钉,4 条螺钉周向均松动了 180 度,#3 高调门伺服阀有 EH 油呲出,检修人员立即对伺服阀 4 条螺钉进行紧固并对#3 高调门油动机供油门进行复校,但漏油量不见减小。
12:30 EH 油箱油位由原来的 634mm 降至 530mm。
13:05 EH 油箱补油由 465mm 补至 568mm,仍以每 30 分钟 90mm 速度下降。
13:25 降机组负荷至 260MW,手动 MFT。
14:30 检修更换了#3 高调门伺服阀,恢复安措,传动#3 高调门动作正常。
其后,检修人员对#1 机#3 高调门油动机进油门和逆止门进行检查,发现进油门存在缺陷,进行了修复。
2、事件原因 根据现场处理和事后对油动机供油门检查情况,分析为:#1机 #3高调门油动机伺服阀内部滑阀卡涩至 0 位或 0 偏位,造成油动机下腔与回油管接通,来油与油动机下腔隔绝,故对油动机下腔测压显示为 0MPa,实际上油动机供油门并不严密,EH 高压油未被可靠切断,伺服阀前仍有压力油,导致拆解伺服阀时出现大量漏油。
3、暴露问题
(1)检修人员对在线更换油动机伺服阀危险点辨识分析不全面,采取的预控措施不到位,对可能造成的后果估计不足。
(2)检修人员的技能水平仍需提高,对设备系统的掌握存在不足,依赖油动机下腔有无压力来判断 OPC 逆止门以及油动机供油门是否严密的方法存在漏洞,之前多次更换成功的经验掩盖了存在的问题。
(3)设备结构设计考虑不周,伺服阀与供油门之间的压力无法测量(未设计测压接头),对在线更换油动机伺服阀构成了威胁和不便。
4、防范措施 (1)利用检修机会在油动机伺服阀与供油门之间加装压力测点,以此来判断 OPC 逆止门以及油动机供油门是否严密。
(2)扎实开展技能培训工作,增强员工风险意识和辨识能力,提高员工技能水平,对各项工作存在的风险认真进行分析和辨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类似事件重复发生。
(3)加强设备检修、维护管理力度,对各台机组油动机易损密封件状态进行分析及时更换,利用检修机会对油动机伺服阀、OPC逆止门以及油动机供油门进行细致检修及检测,提高设备健康水平。
二、#4 机组 EH 油泄漏事件 1、事件经过 2013 年 8 月 22 日#4 机组负荷 590MW,AGC、协调投入,4A、4B、4C、4D、4E 磨运行,4A、4B 汽泵运行,烟风系统运行正常,总煤量 228 t/h,给水流量 1657t/h。EH 油箱油位 575mm,4B EH 油泵运行,4A EH 油泵备用。15:01 巡检发现主机高调门处漏油,检查确认#3 高调门 EH 供油管路漏油严重,系统无隔离手门。DCS 画面显示 EH 油箱油位由 575mm 下降至 421mm,4B EH 油泵电流由 36A 涨至 66A,联系检修加油。
15:06 来 EH 油箱油位低报警(400mm)。
15:07 来 EH 油箱油位低低报警(366mm)。
15:10 解除机组协调,开始降负荷。
15:10 EH 油压由 12.85Mpa 开始下降,此时 EH 油箱油位 231mm。
15:11 EH 油压降至 12.48Mpa,4A EH 油泵联启。
15:12 机组负荷降至 573MW,EH 油压 7.5Mpa、油箱油位 220mm,汽轮机跳闸,首出为 DEH 跳闸,锅炉、发电机联动正常;检查辅机设备联动正常。2.事件原因
#4 机组跳闸原因为#3 高调门供油手门前管道漏油严重且无法隔绝,EH 油箱油位下降过快,EH 油压低,汽轮机 DEH 保护动作跳闸。根据厂家哈尔滨汽轮机厂汽轮机设计要求,DEH 判断汽机是否挂闸只有通过对 AST 母管压力状态的监视来实现,AST 母管油压低于设计值即认为该汽机实际已跳闸,因此送出挂闸油压低(ASL)报警信号到 DEH,通过 DEH 跳闸保护回路触发相应信号连锁相关设备动作保护汽轮机。当 EH 油箱液位低于 231mm,EH 油压开始降低,导致挂闸油压降低,EH 油压低于 7.29Mpa 时,AST 母管油压力开关动作(低于 7.0Mpa 动作),三个 ASL 信号通过三取二判断后,触发DEH 跳闸保护动作信号 1 秒脉冲,DEH 跳闸保护信号通过三根硬接线送至 ETS 系统,跳闸汽轮机,汽轮机 ETS 跳闸联跳锅炉 MFT。
经检查发现在#4 机组#3 高调门油动机 EH 油供油管路活结“蘑菇头”变径处有穿透性环形裂纹,该接头为制造厂家设备自带,检查蘑菇头变径处没有过渡倒角,变径处存在应力集中,机组长期运行中管路有小幅低频振动产生,应力集中区疲劳导致细微裂纹,裂纹逐渐扩展,最终断裂引起 EH 油管路泄漏,造成 EH 油箱油位下降过快 EH 油压维持不住导致#4 汽轮机跳闸。(详见附件 1 环形裂纹图片)
3、暴露问题 (1)
#4 机组#3 高调门 EH 油供管道蘑菇头处存在设计和质量问题,长时间运行出现裂纹。
(2)机组检修期间,由于蘑菇接头较短,焊缝阻碍紧固螺母,蘑菇头变径处隐藏在紧固螺母内部,无法进行探伤检查,造成裂纹隐患没有及时发现。
4、防范措施 (1)加强对全厂油动机接头和管道的漏油检查,及时采取处理措施,消除漏油隐患。
(2)与液压控制设备专业厂家进行沟通,落实蘑菇头设计规范和技术图纸,确认蘑菇头变径处是否应有过渡倒角。
(3)按照活接头设计规范和加工制作工艺要求,加工活接头备件,利用机组检修机会对活接头进行整体更换改造。
(4)利用机组检修机会,对蘑菇头变径处进行探伤检查,目前由于蘑菇接头较短,焊缝阻碍紧固螺母,蘑菇头变径处隐藏在紧固螺母内部,无法进行检查。待对活接头进行改造更换后,定期开展探伤检查工作。
(5)对油系统管道支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管道碰磨;加强油系统管道振动的监测,做好跟踪和记录,分析振动变化,对出现的异常振动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三、#4 机#1 高主门伺服阀故障跳机事件
1、事件经过 2014 年 04 月 02 日,#4 机组协调控制方式,负荷 450MW,主蒸汽压力 18.43MPa,给水流量 1348t/h, A、B、C、E 四台制粉系统运行,4A、4B 汽泵运行。11:34:07 #1 高压主汽门 TV1 突关至 0,主蒸汽压力一分钟内快速上涨至 23.76MPa,给水流量下降至 993 t/h。
11:35:25 给水流量低至 934t/h,主汽压至 25MPa,解除两台汽泵自动,手动增加给水流量,给水流量未见上涨。
11:35:38 给水流量低低动作,锅炉 MFT,汽轮机联锁跳闸,发电机逆功率保护动作,发电机解列,其他主辅设备联动正常。
2、事件原因 事件发生后,检修部对控制元件和线路、伺服阀线圈等进行检查,未发现异常,更换#1 高主阀伺服阀后阀门开关正常,初步分析确定#1高压主汽门伺服阀故障是造成此次跳机的主要原因,因现场不具备伺服阀解体检查的条件,计划将故障伺服阀送 MOOG 检验中心进行专业的检测,进一步确定伺服阀故障原因。
3、暴露问题 (1)EH 油系统设备维护管理工作不到位,专业技术管理不到位,设备可靠性水平不高。
(2)日常油质管理及监督工作重视不够,定期工作需要加强。
(3)检修人员技术能力存在不足,对设备状态掌握不清楚。
4、防范措施 (1)汽机专业统计近5 年来 EH 油系统发生的主要缺陷、异常和故障,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举一反三,开展有针对性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2)研究制定 EH 油系统设备寿命管理规定,确定停机必检项目,编制 EH 油系统管理细则,分清各级人员责任,明确定期工作,审批后严格执行。
(3)加强油质监督及管理工作。成立滤油队,设置油质专责(正式员工),加强管理,专人负责;制定滤油制度,并严格落实执行;盘点现有滤油机设备状况,及时修复故障滤油机;每月开展一次油质技术分析,形成分析报告,并作为定期工作长期开展。
(4)加强 EH 油系统设备检修质量管理,规范检修工艺,加强现场监管,避免因检修质量不高而遗留设备隐患,做好#2 机组 EH 油系统设备检修和质量控制工作,确保检修质量。
(5)制作各机组调速汽门状况示意图,对各机组可在线更换的伺服阀进行标识,并作为停机后设备检查表。
(6)加强人员培训工作,提高专业人员对 EH 油系统设备的熟悉掌握,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7)检修部及各专业要认真吸取教训,制定重要设备寿命管理制度,制定停机必检设备清单,并严格执行。
第四篇:分析采样典型事故案例剖析
分析采样典型事故案例剖析 事故经过
2005年春未,某企业采样人员携带1个样品瓶、1个铜质采样壶、1个采样筐(铁丝筐),在一化工轻油罐罐顶进行采样作业。8时30分左右,当采集完罐下部和上部样品,将第二壶样品向样品瓶中倒完油时,采样绳挂扯了采样筐并碰到了样品瓶,样品瓶内少量油品洒落到罐顶,为防止样品瓶翻倒,采样人员下意识去扶样品瓶,几乎同时,洒出样品瓶敞口及采样绳上吸附的油品发生着火,采样人员立即将罐顶采样口盖盖上,把已着火的采样壶和采样绳移至走梯口处,在罐顶呼喊罐下不远处另一陪采人员报警,采样绳及油口燃尽后熄灭。
2、原因分析
2.1 静电的积聚
(1)采样人员没有控制提拉采样绳速度的意识,在采样作业时猛拉快提,使采样壶在与油品及空气频繁地快速摩擦中产生静电。
(2)采样作业过程中,采样人员所戴橡胶手套与采样绳之间亦频繁摩擦产生静电,当采样壶时,橡胶手套上的静电传导至采样壶,并在壶的边沿部位积聚。
(3)罐中油品表面积聚了一定数量的静电荷,在采样壶与其接触时传导至采样壶。2.2 静电的接地
(1)在罐顶采样操作平台上,采样人员在采样作业时,采样壶、采样绳未采取任何接地措施,导致采样壶、采样绳上的静电无法及时导走。
(2)采样壶为铜质材料,采样绳名为防静电绳,实为非金属的防静电绳,而非夹金属防静电绳,与铜质采样壶材质不同,导电性极差。两者的结合部是采样绳简单地在采样壶的提手上打了一个普通的结扣。即使采样绳可靠接地,采样壶上的静电荷通过采样绳在短时间内也难以及时消防。
2.3 静电放电
当采样人员采完第二壶油样品,起身准备去采第三壶油样品时,由于采样绳挂扯了采样筐并碰到了样品瓶,为防止样品瓶翻倒,采样人员下意识去扶样品瓶,松开了手中的采样壶,采样壶与罐顶平台发生接触。由于采样壶积累了大量的静电荷,与接地的罐体相比,存在着较高的电位。在接触的瞬间,产生静电火花,引燃了样品瓶洒落的油样和采样绳。
3、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在罐顶采样操作平台上,采样绳索、检尺等工具在作业前应进行接地操作。
(2)采样绳索采用导电性优良的夹金属防静电绳,与金属采样器材质保持一致,并进行可靠连接。
(3)人体静电的消除。采样人员按规定着装。正确使用各种静电防护用品(如防静电鞋、防静电工作服等),上罐采样作业前,应徒手触摸油罐梯子人体静电倒除设施、鞋靴、帽子,不梳头等。
(4)强化安全教育工作,提高职工安全素质。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有关防止静电危害的安全教育活动,使职工能够掌握防止静电危害的基本知识,使他们认识到静电的危害性,增强自我防范能力。
第五篇:起重机械作业典型事故案例剖析
案例一手拉葫芦链条断,吊载翻转致人死 事故经过
某机械修配厂修机床时,该厂厂房简易,没有什么电动起重设备,只有作为起吊用的手拉葫芦。发生事故的是一台起重量为2t、起升高度为2.5m、两钩间最小距离为410mm、满载时手链拉力为330N、起重链行数为2的手拉葫芦。机床已经修好,甲乙二人用三脚架支撑并悬挂手拉葫芦,将吊钩挂入机床床身的吊装钢丝绳后,甲拉动葫芦,使机床缓缓离开地面,乙将平板拖车推入到床身下面。当乙正弯腰力求将拖车对准车床的中部而在调整拖车位置时,甲开始拉动手拉葫芦将吊载缓缓下降,突然起升链条断裂造成吊载失落,在接触拖车的瞬间发生了翻转,将毫无防备的乙撞倒并压在乙的身上,甲慌忙呼喊众人帮忙,用撬杠撬起床身将乙拖出,但因车床太重造成乙内脏受重伤流血过多而死亡。事故原因分析
①检查手拉葫芦的链条断裂处,发现有肉眼可见的微小旧裂痕,可见起升链条内在质量有缺陷,这是这起事故早已存在的断裂危险隐患。
②事后查明车床床身重2.2t,葫芦的起重能力仅2t,属于超载起吊,这与造成起升链条薄弱环节先破断有直接关系。
③经检测发现未断裂的其余起升环链有多处拉伸疲劳变形,其变形量已超过原始尺寸5%以上的报废标准。另外,还有多处链环的磨损量也超过原始尺寸10%以上的报废标准。经查该葫芦使用较为频繁,使用期有7年之久,尚未更换一次起升链条,由此可见起升链条已达到报废标准仍继续使用,也是发生这起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
④手拉葫芦由于结构形式所限,操作人员距离吊载较近,应格外注意站位与自我保护。
⑤认为手拉葫芦是简单的起重设备,忽略了对操作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事故教训与防范措施
①起重设备不得随意超载起吊。
②起重设备应经常检查维护,发现缺陷应及时维修,达到报废的部件应及时更换。
③起重机械作业时要加强自我保护,注意站位。
④管理部门不能放松对参与起重机械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
案例二违章操作卷扬机,卷入卷筒把命丧 事故经过
某钢厂原料工段2号250m3白灰竖窑丙班炉长甲到2号炉仪表操作室向开车工乙布置2号炉卷扬机的清扫工作。甲接着便同乙一起到2号炉二楼卷扬机处打扫卫生。甲、乙先将卷扬机东侧安全护栏搬开,然后,甲用铁锹清理卷扬机下面的积灰,乙则用扫帚先清扫东侧,然后清扫北侧。清扫完后,乙完全没有顾及尚有一人在机台清扫卫生,也未打任何招呼便回到操作室开车加料,当加第五斗料时,发现电流偏离经查发现,甲的脚被卷入卷扬机卷筒的钢丝绳下,经抢救无效死亡。事故原因分析
①乙违章操作,开机前完全没有想到还有人仍在清扫卫生,未与甲打招呼,擅自开机,这是造成这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②甲没能及时制止乙的违章行为,甲身为领导,平时对下属职工安全教育不够,没有注意安全生产,结果自食恶果。事故教训与防范措施
①这是一起违章开动卷扬机造成的严重伤害事故。领导者和操作者必须加强安全生产教育,树立安全生产意识。
②事故责任人乙严重违章作业,毫无责任心和负责的工作态度,工作不专心,马马虎虎,造成严重后果。
③卷扬机属高速旋转的设备,应采取严格的防范措施,当有人在卷扬机附近时,不允许随便开机,卷扬机回转部位应有防护栏杆,应制定岗位责任制,以落实安全生产。
④卷扬机操作工属特殊工作岗位,必须受过专门安全技术培训,持证上岗。
⑤卷扬机在检修及清扫卫生时,应设立明显的不准开机的标志,正常工作时,闲杂人员不得靠近卷筒,以防止被卷绕发生危险。
案例三歪拉斜吊不应该,吊物游摆人撞翻 事故经过
某建筑工地,春光号起重机正在吊混凝土吊斗,由于不垂直,重心偏离起吊垂直线约2m,起吊后吊斗便缓慢向前移动。前方,起重指挥邵某正背朝吊机,两手搭在江某肩上讲话,险工小马(代替指挥)见状大叫闪开,吊车司机也立即呜号并迅速推操纵杆下降吊点,没想到电源突然跳闸,下降吊点的措施失效,吊斗向邵、江两人撞去。江某因听到叫声立即退一步闪开,邵某则因躲闪不及,被吊斗撞击倒在地上,终因内脏多处严重损伤而不治身亡。事故原因分析
①违章作业,歪拉斜吊,是导致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②现场指挥混乱,指挥邵某玩忽职守,险工小马无证违章指挥是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
③所用起重机平常维修保养不好,关键时刻突然跳闸也是这起事故的原因之一。事故教训与防范措施
①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是指挥和起重机司机的职责,指挥人员和起重机司机要严格遵守“十不吊”的规定:歪拉斜挂不吊。
②吊车起重作业时,必须配有一名有经验持有操作证的起重指挥人员指挥,不能让无证人员进行指挥,担任指挥的起重工必须工作认真,责任心强,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③吊车司机对吊车必须认真做好例保,即做好清洁、补充润滑、紧固、调整工作,关键部位使用前应严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④加强岗位责任制、安全交底和安全措施的落实。案例四重物棱角未防护,受力绳断人抽死 事故经过
某施工队在北京开关厂用卷扬机挪运一台10t的磨床时,把挂滑轮的钢丝绳围在一个石槽上。钢丝绳受力后,被石槽棱角处硌断,钢丝绳猛力蹦起,抽在现场指挥者刘某的右脚上,使其摔倒,头部受重伤,于次日死亡。事故原因分析
①有关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按规定不允许钢丝绳与有棱角的坚硬物直接接触违章操作是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
②对于特殊工种的作业现场,应加强管理。把钢丝绳围在石槽上,反映出工作中的麻痹思想和急于求成的心理状态。事故教训与防范措施
①在起重机械作业中,应对有关人员加强安全意识的教育,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②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对出现的问题及现场每个细微的变化都应注意到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案例五重物吊挂不牢靠,途中脱销把人伤 事故经过
某市烟厂发酵室使用桥式起重机吊叶包进行发酵,未挂牢,在吊高至2m时脱钩,将技术员路某砸伤后死亡。事故原因分析
①司索工安全意识比较淡薄,工作态度不够端正,重物未挂牢脱钩,是这次事故的直接原因。技术员路某自我保护意识差,躲避不及是这次事故的直接受害者。
②这次事故发生的时间正值盛夏,气温高,大脑条件反射的潜伏期延长,注意力不易集中,再加上发酵的气味,一般人很难接受,生理心理状态都会受到影响,这些显然是不利因素。事故教训与防范措施
①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司索工的安全教育,端正工作态度,增强责任心,严格遵守起重机械作业安全规程。
②管理部门应切实掌握工人的心理、生理状况,以便合理地安排工作,最重要的一点是加强管理工作,如吊运区域内,禁止无关人员工作和逗留等。
案例六强令工人乘吊笼 , 人仰笼翻钢绳断 事故经过
1985年元月,徐某被某建材厂聘用为该厂建筑安装队队长后,在承包某市解放西街十号楼建筑工程施工中,不执行《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和有关安全施工之规定,不设斜道,违反起重机械的管理规定,命令工人爬架杆乘提升吊笼进行作业。事故前几天,徐某就发现提升吊笼的钢丝绳有点毛,徐某不及时采取措施,继续安排工人盲目蛮干。发生事故的当天,工人向副队长时某反映钢丝绳“毛得厉害”,时某检查发现有一尺多长的毛头,便指派钟某更换钢丝绳。而钟某为了追求进度,轻信钢丝绳不可能马上断,决定先把7名工人送上楼干活,再换钢丝绳。当吊笼接近四楼时,钢丝绳突然中断,导致重大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造成1人死亡、5人重伤、1人轻伤的严重后果。事故原因分析
①违章蛮干,强令冒险作业,违反安全管理规程行事。徐某作为安装队队长,强令工人爬架杆乘吊笼进行作业,当发现钢丝绳有点毛的问题后,疏忽大意不积极采取措施排除事故隐患,以致酿成事故。
②违反操作规程,严重忽视安全。钟某不落实副队长让其更换钢丝绳的正确决定,为了追求进度,轻信钢丝绳不可能马上断,擅自决定送工人上楼干活。这种对事故的结果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的过于自信的过失心理状态,直接导致了悲剧的发生。事故教训与防范措施
①认真执行起重机安全操作规程及安全规定,不得擅自更改,更不得违章指挥、盲目蛮干、冒险作业,对违背者必须严肃处理。
②加强安全教育,树立安全意识,坚决克服轻率麻痹和侥幸心理。发现事故苗头,及时排除,确保安全施工。案例七起吊操作违了章,钢板脱钩把人伤 事故经过
2002年3月18日早上8时,某化机厂三车间主任谢某召开车间会议,安排当天工作,大约8时30分会议结束。此时,运来一车不锈钢板,汽车进入三车间后,因下货处距汽车20m,需用行车起吊。当时,行车操作工王某操作行车,贺某负责指挥,赵某在汽车东边挂钩伊某在西边挂钩。当时贺某站在汽车东边。邸某当时在闪蒸器南边打扫卫生。8时40分左右,第三次起吊钢板(每次起吊6块,前面已起吊过2次)。当钢板吊起离开汽车后,距地面大约2.5m左右,横向西2m左右,起吊钢板快接近切割转台时,王某发现不锈钢板南北上下出现晃动,此时吊车未停,向南点打。大约9时左右,贺某发现有人在闪蒸器北边站立(危险区),立即向王某打手势,并大声呼喊。王某看见贺某用手挥动,并大声喊“唉——”,按惯例,她意识到要紧急停车,于是王某立即紧急停车。此时钢板脱离吊钩,由南向下坠落,霎时,车间尘土飞扬。在场的贺某、赵某等人已意识到出事了。当他们赶到出事地点时,发现邸某仰躺在闪蒸器南边,脚在闪蒸器下面。贺某、赵某等人赶紧找车将邸某送往医院,经医院抢救,因邸某脑部严重受损,抢救无效,于11时左右死亡。事故原因分析
①行车操作工王某违章操作,在行车西行2m后,当她已发现钢板南北上下晃动时,应立即停车弄清原因,消除晃动因素后,再往南行。但王某违反操作规程,点打吊车往南运行,导致钢板脱离吊钩,造成邸某死亡。这是事故发生的一个直接原因。
②贺某现场违章指挥。一是起吊前贺某未对现场进行检查;二是物体离地面高度较高,贺某未特别加强安全警戒;三是指挥失误,当行车西行发现晃动时,应立即出示停车手势,但贺某未做;四是贺某站的位置不符合指挥者要求,应站在吊车的西边,便于检查和阻止其他人员进入危险区,但贺某却站在汽车东边一 直未离开,因而对吊车西边邸某的出现不能及时发现。贺某违章指挥是造成本次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③邸某本应在闪蒸器南边清扫卫生,但邸某违反劳动纪律,站到闪蒸器的北边(危险区),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④车间设备安全员卫某的错误,一是现场监督检查不到位 , 事故当班卫某已在车间 , 身为车间设备安全员即是车间安全直接 管理者 , 但卫某没有在吊车区域进行监督检查;二是平时对行车 操作工王某是否持有特殊工种作业证不清楚 , 也未要求和检查过 持证上岗情况;三是对本车间存在的隐患 , 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 施予以整改。
⑤设备存在缺陷:一是行车锈蚀严重,未能按规定进行维护保养;二是吊钩不防滑,也未采取防滑措施;三是未采用防滑吊钩。
事故教训与防范措施
①完善制度,健全规程,层层落实安全责任目标,强化现场监督检查力度,从严考核,严格落实责任。
②强化有效安全教育,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特别是对特殊工种的教育、对干部就职前的教育、对在职人员的日常安全教育要落到实处。必须坚持严格考试,持证上岗,不能走过场。
③推行定置化管理,优化现场管理。
④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把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强化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采用防滑吊钩。
案例八 设备缺陷入过失,吊钩冲顶砸人死 事故经过
某钢铁厂二炼钢车间起重机司机甲驾驶5号桥式起重机给7号电炉装完第四遍料并平完料后,炉前工乙指挥该起重机准备将掉在电炉西侧的一根废钢吊走,起重机司机甲在起升主钩的同时,降落副钩,结果主钩却超过上升极限位置后继续上升,将起升钢丝绳拉断,致使主钩坠落,将乙砸伤,经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事故原因分析
①在起升主钩、下降副钩作业时,因主钩起升高度限位器的触头发生粘连,使限位器失效,导致主钩继续上升冲顶坠落。
②在起升主钩、下降副钩作业时,当主钩起升到位后,司机将主钩控制手柄扳到零位,但因操作不慎,使控制器手柄从零位移动,造成主钩继续上升。
③未按要求对起重机进行定期检查与保养,未对主钩起升高度限位器触头进行定期更换而埋下事故隐患。事故教训与防范措施
①这是一起设备缺陷与人为过失共同造成的事故。除了操作者技术不熟练,手柄没有扳到零位外,起升机构的安全装置——起升高度限位器的设备缺陷也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
②起重机司机应经常检查高度限位器是否良好,发现缺陷及时维修。
③有条件的可采用两套起升高度限位器。
④应加强对起重机械作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
案例九 作业环境不注意,吊臂触电致人死 事故经过
某建筑工地用一台起重量为25t的汽车吊组装塔式起重机,在吊装一金属长梯的作业现场上方,距地面22.5m高处有一组66kV高压输电线路。现场作业人员有4名:现场负责人甲、现场吊装作业指挥人员乙、司索丙和汽车吊司机丁。当指挥作业人员乙指挥吊装司索人员丙用吊装绳捆绑锁住金属长梯中间部分,乙指挥丁开始起吊,此时长梯有些摇晃摆动,丙用手扶住长梯一 端来减缓长梯的摆动,然后乙又指挥丁操作汽车吊着长梯向左回转以便放置到架设长梯的位置上,正当长梯随起重机臂回转时,丙突然倒地。此时发现起重机右前方支腿放出电火花,起重机臂顶端与高压线相触及,高压电流通过起重机臂顶端滑轮及钢丝绳传到吊钩及吊装钢丝绳直到金属长梯与丙接触,造成丙触电身亡。事故原因分析
①触电隐患是作业环境中有一高压输电线,没有引起作业人员的足够重视。
②作业前没有制定出在高压输电线下的作业方案,特别是没有严格规定出起重机作业时与高压线的安全距离,没有专门安排人员负责这方面的监督与保护。
③被害者丙等作业人员在高压线下方作业,缺乏应有的安全 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丙手扶金属梯直接受害,司机未受害只是侥幸。事故教训与防范措施
①尽量不要在高压输电线路下作业。
②有悬臂的起重机在高压电线下作业,要时刻注意起重机悬臂与电线的距离。
③在高压电线下作业可在作业上方与高压电线下方设置一安全保护装置,如搭成木架以限制起重臂不要超过木栅工作。
④在高压线下从事起重机械作业,为防止吊载摇摆和防止万一触电,可用尼龙绳或麻绳牵引吊载。
⑤在高压线下作业,必须安排专人负责现场安全监督。
⑥制定出高压线下作业的起吊方案,严格遵守安全作业规程。
案例十
超载起吊塔倾翻,砸塌屋顶把人伤 事故经过
某厂一车间2~6t塔式起重机司机管某,负责吊卸由运输公司拉运来的约100t的九卡车钢材。在从卡车上卸货时,由运输公司司索工负责穿钢丝绳吊索挂钩工作。卸第一辆卡车时分三次吊卸,但从第二辆车开始,为加快进度,改为分两次吊卸,在场的收货员乔某曾提出警告:该塔式起重机每次只能吊3t,应少吊些。但运输公司司索工却以该车标牌2~6t为由而加以拒绝,继续以每车两次吊完方式穿挂又卸了两车,当吊到第四辆卡车的第二钩时,起吊后起重臂在由南经西面向北方向旋转时,又恰遇一阵大风吹至,致使塔式起重机倾覆。使自重几十吨的起重机倒在钢筋车间的屋顶上,并将其压塌。当时车间内有20多人正在工作,其中一名电焊工浦某被当场压死,多人受伤。事故原因分析
①该车起重力矩限制器失灵未修复,在超载倾覆前不能及时发出示警信号,以致失去了保护功能。
②司机室内既无起重特性表,也无起重性能指示牌,司机无法掌握起重机在不同幅度时其相应额定负载值,以致产生超载倾覆的可能性。
③该起重机倾翻时的幅度为16.3m,其相应额定载荷为2.74t,而此时却起吊6.45t。这已经存在倾翻的危险,又值大风吹袭,使稳定力矩大为减弱,而倾翻力矩因超载又急剧加大,这就必然导致起重机的倾翻。
④该起重机大修后未经安全检测确认验收,便盲目投产使用。
⑤起重机械作业时无专人指挥,违章操作。
⑥司机管某未经培训没有合格证,属于元证违规操作。
事故教训与防范措施
①严禁元证违规操作,各特殊工种必须经培训后持证上岗。
②臂架式起重机必须安装极限力矩限制器并具有起重性能指示牌,以便有操作依据。
③严禁超载起吊。
案例十一
拆塔方案不合理,塔倒人亡要汲取 事故经过
某建筑公司在工地拆卸TQ60/80塔式起重机机身。塔身自重22.9t,高47.8m。他们用汽车起重机吊钩系吊塔身顶部,又以该起重机通过导向滑轮牵引塔帽以使其倾倒,当汽车起重机向前牵引使塔帽仅偏斜2m左右时,突然灭火而不能继续牵引时,塔身自重水平分力作用下塔身回摆将汽车起重机又拉回0.5m,随后又将汽车起重机发动起来向前牵引行走0.5m左右时,牵引塔身的钢丝绳吊索在绳夹固定连接处被拉开导致塔身在失去牵引力后发生来回摆动,将两个铰链底座撕裂,使塔身向反方向倾倒,将距塔机40m以外正在作业的水电安装处的贾某头部砸伤,经抢救无效而亡。事故原因分析
①施工方案不合理,存在安全隐患,汽车牵引力小,制动力矩小(附着力),有灭火的可能性等缺陷,以致当灭火后因制动力矩小而被拉回再次启动牵引而发生事故。
②司索工失职,牵引绳绳夹连接处不合安全规定,通常绳夹不少于6个,而该连接处仅3个绳夹,夹持力大减,故其极限牵引力减小,当再次启动牵引塔身时,由于惯性作用而需加大牵引力超过绳夹极限牵引力而发生滑出现象,导致事故的发生。
③周围作业人员未能离开危险区,缺乏警觉性,存在以为塔不会倾倒的麻痹思想,以致悲剧发生。
④未设现场安全监督人员察视周围,以消除各种安全隐患。
事故教训与防范措施
①应采用卷扬机作为牵引,即可保证不会出现这种失控现象。
②必须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按标准要求绳夹连接处不少于6个, 并在第5个与第6个绳夹间设置安全弯,以便随时观察钢丝绳滑动情况,以免发生滑脱危险。
③对起重工具和器具必须予以科学选取和严格检查。
④设现场安全监督员环视周围,消除隐患。案例十二
规章制度不健全,臂架坠落砸死人 事故经过
铁道部大桥局某公司管桩车间,由代班长刘某等6人负责用塔式起重机往三节车厢内吊运管桩。司机杜某操纵起重机,刘某、黄某在车厢内负责摘钩,廖某、王某负责在养护池内挂钩。在装完两节车厢管桩后,在往第三节车厢吊装管桩时,司索工廖某在4号养护池内挂好钩后,廖某即退到4号养护池东北角,爬上池墙顶时,起重司机即鸣铃起吊。在起升绳受力的一瞬间,只听“叭”的一声,塔式起重机起重臂拉索钢丝绳破断,致使起重臂旋转坠落。在起重臂坠落过程中,其起升钢丝绳亦随之急速摆动并旋转坠落,将站在池墙顶上的廖某打落于4号养护池内,经抢救无效而亡。事故原因分析
①该塔式起重机是从建筑工地拆除退回后放置两年之久,重新安装后未加严格检查和保养就技产使用的,单位领导严重忽视设备维护保养与检查的重要性,为事故发生埋下了潜在的隐患。
②破断的钢丝绳拉索当初安装时就已经是将近达到报废标准的旧绳,未加任何浸油润滑和必要的保养就继续安装使用,经四年使用后早已超过了报废标准,却继续使用,这种严重忽视安 全、野蛮地使用设备的做法,实为罕见。
③严重缺乏检查、保养和润滑。
④司机在未接到指挥员指令情况下,擅自起吊,实属违规行为,若待周围人离开危险区后起吊,即使钢索断裂起重臂坠落,也不至于伤人致死。
⑤周围作业人员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思想麻痹,未能远离危险区,以致酿成大祸。事故教训与防范措施
①加强设备维护与保养,建立健全的维修、保养和设备检查制度并严格执行。
②各级人员遵守各自安全操作规程。
③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工作,增强人们的自我保护和群体相互保护意识。
④现场作业设专职安全监督员。案例十三
承包吊装起重机,人亡机毁损失重 事故经过
某造船厂正在建造的600t×170m龙门起重机结构主梁分别利用由龙门起重机自身行走机构、刚性腿、主梁17#分段的总成(高87m,重约900t,迎风面积1300m2,由4根缆风绳固定)和自制塔架作为2个液压提升装置的承重支架,并采用计算机控制液压千斤顶同步提升的工艺技术进行整体提升安装。
2001年7月17日早7时,施工人员按张某的布置,通过陆侧(远离黄浦江一侧)和江侧(靠近黄浦江一侧)卷扬机先后调整刚性腿的两对内、外两侧缆风绳,现场测量员通过经纬仪监测刚性腿顶部的基准靶标志,并通过对讲机指挥两侧卷扬机操作工进行放缆作业(据陈述,调整时,控制靶位标志内外允许摆动20mm)。放缆时,先放松陆侧内缆风绳,当刚性腿出现外偏时,通过调松陆侧外缆风绳减小外侧拉力进行修偏,直至恢复至原状态。通过十余次放松及调整后,陆侧内缆风绳处于完全松弛状态。此后,又使用相同方法和相近的次数,将江侧内缆风绳放松调整为完全松弛状态,约7时充分,当地面人员正要通知上面工作人员推移江侧内缆风绳时,测量员发现基准标志逐渐外移,并逸出经纬仪观察范围,同时还有现场人员也发现刚性腿不断地在向外侧倾斜,直到刚性腿倾覆,主梁被拉动横向平移并坠落,另一端的塔架也随之倾倒。事故造成36人死亡,2人重伤,1人轻伤。死亡人员中,电建公司4人,机器人中心9人(其中有副教授1人,博士后2人,在职博士1人), 造船厂23人。事故造成经济损失约1亿元,其中直接经济损失8000多万元。事故原因分析
①刚性腿在缆风绳调整过程中受力失衡是事故的直接原因。在吊装主梁过程中,由于违规指挥、操作,在未采取任何安全保障措施情况下,放松了内侧缆风绳,致使刚性腿向外侧倾倒,并 依次拉动主梁、塔架向同一侧倾坠、垮塌。
②施工作业中违规指挥是事故的主要原因。电建公司第三分公司施工现场指挥张某在主梁上小车碰到缆风绳需要更改施工方案时,违反吊装工程方案中关于“在施工过程中,任何人不得随意改变施工方案的作业要求。如有特殊情况进行调整必须通过一定的程序以保证整个施工过程安全”的规定。未按程序编制修改书面作业指令和逐级报批,在未采取任何安全保障措施的情况下,下令放松刚性腿内侧的两根缆风绳,导致事故发生。
③吊装工程方案不完善、审批把关不严是事故的重要原因。由电建公司第三分公司编制、电建公司批复的吊装工程方案中提供的施工阶段结构倾覆稳定验算资料不规范、不齐全;对造船厂600t龙门起重机刚性腿的设计特点,特别是刚性腿顶部外倾710mm后的结构稳定性没有予以充分的重视;对主梁提升到47.6m时,主梁上小车碰刚性腿内侧缆风绳这一可以预见的问题未予考虑,对此情况下如何保持刚性腿稳定的这一关键施工过程更无定量的控制要求和操作要领。吊装工程方案及作业指导书编制后,虽经规定程序进行了审核和批准,但有关人员及单位均未发现存在的上述问题,使得吊装工程方案和作业指导书在重要环节上失去了指导作用。
④施工现场缺乏统一严格的管理,安全措施不落实是事故伤亡扩大的原因。一方面,施工现场组织协调不力。在吊装工程中,施工现场甲(某造船厂)、乙(某电建公司)、丙(某建设机器人中心)三方立体交叉作业,但没有及时形成统一、有效的组织协调机构对现场进行严格管理。7月10日在主梁提升前仓促成立的“600t龙门起重机提升组织体系”由于机构职责不明、分工不清,并没有起到施工现场总体的调度及协调作用,致使施工各方不能相互有效沟通。乙方在决定更改施工方案、决定放松缆风绳后,未正式告知现场施工各方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甲方也未明确将7月17日的作业具体情况告知乙方。这导致造船厂23名在刚性腿内作业的职工死亡。另一方面,安全措施不具体、不落实。6月28日由工程各方参加的“确保主梁、柔性腿吊装安全”专题安全工作会议,在制定有关安全措施时没有针对吊装施工的具体情况由各方进行充分研究并提出全面、系统的安全措施,有关安全要求中既没有对各单位在现场必要人员作出明确规定,也没有关于现场人员如何进行统一协调管理的条款。施工各方均未制定相应程序及指定具体人员对会上提出的有关规定进行具体落实。例如,为吊装规定的工作牌制度就基本没有落实。事故教训及防范措施
①工程施工必须坚持科学的态度,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坚决杜绝有章不循、违章指挥、凭经验办事和侥幸心理。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现场施工违规指挥所致,而施工单位在制定、审批吊装方案和实施过程中都为对造船厂600t龙门起重机刚性腿的设计特点给予充分的重视,只凭以往在大吨位门吊施工中曾采用过的放松缆风绳的“经验”处理这次缆风绳的干涉问题。对未采取任何安全保障措施就完全放松刚性腿内侧缆风绳的做法,现场有关人员均未提出异议,致使电建公司现场指挥人员的违规指挥得不到纠正。此次事故的教训证明,安全规章制度是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并坚决贯彻执行,以改变那种纪律松弛、管理不严、有章不循的情况。不按科学态度和规定的程序办事,有法不依、有章不循,想当然、凭经验、靠侥幸是安全深产的大敌。
②必须落实建设项目各方的安全责任,强化建设工程中外来施工队伍和劳动力的管理。为此,一定要重视对外来施工队伍及临时用工的安全管理和培训教育,必须坚持严格的审批程序;必须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制度,对特种作业人员要严格培训考核、发证,做到持证上岗。
通过以上典型案例分析,我们想让读者了解的不是起重机械作业有多么可怕,多么不可接近,而是起重机操作作为一个特殊工种,是具有危险因素存在的,但只要严格遵守有关的安全操作规程,许多事故是可以避免的。以上这些起重机械作业事故,只要真正按安全操作规程办事,都是可以避免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