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信部电信管理局提出2010年工作思路
工信部电信管理局提出2010年工作思路 http://.cn2010年03月03日 10:37中国信息产业网-人民邮电报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管理局近日公布2010年工作思路是“五结合、五着力”:以加快调整结构和促进发展为主线,把信息通信技术发展与传统工业转型升级结合起来,着力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把完善体制政策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结合起来,着力激发行业发展活力;把加快发展和科学管理结合起来,着力改善电信服务质量;把提高服务质量与确保网络安全结合起来,着力改善民生、服务社会;把加大市场整治力度与建立长效机制结合起来,着力提高监管能力。
鼓励发展,推动技术业务创新和行业转型
继续推动鼓励扶持TD发展政策不断得到落实,推动TD网络优化并引导做好TD市场推广和业务开发。落实3G业务规划,促进TD在无线城市、数字家庭、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协助做好TD及演进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推动TD-LTEAdvanced成为4G国际标准。协助做好TD发展宣传,营造有利于TD加快发展的环境。推动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以电信、广电业务双向进入为重点,研究制订三网融合试点实施方案。修订出台《电信业务分类目录》,营造有利于加快三网融合进程的政策环境。以三网融合试点为契机,研究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三网融合发展和监管模式。
继续落实深化电信体制改革配套政策措施。跟踪评估相关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适时推动出台新的配套政策。强化对天津、海南两地移动通信用户号码携带试验的指导,确保试验顺利推进,对试验效果进行评估,出台相关政策。监测电信市场竞争发展情况,定期出台电信市场竞争发展季度报告。
研究推进新技术新业务发展。将促进新技术新业务发展与确保网络信息安全结合起来,重点做好移动互联网、下一代网络等技术,以及VoIP、IPTV、手机电视、ENUM、即时通信等业务发展监测和相关监管政策研究。建立健全新业务发展引导机制,推动出台《新型电信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研究提出多方通信、数字集群等新业务发展政策,发挥中小企业在新业务发展中的作用。探索通信服务促进传统工业转型升级的途径。
着眼“十二五”规划期间网络发展,重点做好电信网、互联网网络技术平滑演进研究及其相关业务资源规划研究和编制工作,推动相关业务有序开展。积极参与物联网、传感网、泛在网等的研究,促进互联网业务应用与网络演进融合发展。做好信息无障碍推进规划研究和编制。
研究新形势下本地网跨行政区划调整的可行性,进一步修订完善本地网组织和调整政策。认真落实《关于支持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国际通信发展的指导意见》,总结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国际通信发展经验,出台更大范围的支持高新产业国际通信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相关通信管理局和电信运营企业,通过建设国际通信专用通道、利用基础电信企业现有优质精品网络、基于IP的虚拟专网或专线等方式,解决高新企业或产业园区的通信需求。
继续实施“村村通电话”工程,推动“信息下乡”。加强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扩大通信网、互联网在农村的覆盖范围和覆盖密度,全面完成农村信息通信“十一五”规划目标。在2009年六省市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信息下乡”活动,进一步建设和完善农村通信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显著提高农村信息通信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基本实现“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为“十二五”期间实施“数字新农村”战略奠定基础。
加强互联网管理,开展手机淫秽色情专项治理
在2009年专项行动第一阶段工作基础上,总结改进,周密部署,抓好落实,积极推进2010年专项行动第二、第三阶段工作。全面整治手机涉黄的五个关键环节。督促企业切实落实手机淫秽色情专项整改方案,周密部署,抓好落实,严格执行一把手负责制,深入整治业务推广渠道,切实落实网站接入责任,认真清理接入资源层层转租问题,严格规范手机上网代收费行为,强力治理网站变换域名、逃避监管行为。健全互联网相关管理机制。协调建立黑名单企业联动管理制度,督促各企业实现黑名单管理覆盖所有业务环节和业务主体,并在企业间实行信息共享和处置联动。建立完善网站管理跨省联动机制,提高处置效率。强化互联网管理相关手段建设。一是强化网站备案信息核查工作,督促接入商做好备案信息当面核验,指导备案管理率和备案信息准确率。二是组织完成部、省网站备案系统的升级改造建设,指导接入商建设企业侧网站备案系统,形成部、省、企业三级系统支撑体系。三是指导督促基础企业建设手机网站内容拨测、业务日常监测、接入资源管理等系统平台。
规范市场竞争秩序,促进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认真落实工信部225号和686号文件要求,组织对重点地区的市场检查,对各类违规行为依法严肃处理。指导各省区市通信管理局,有效监测电信市场行为,及时发现苗头性、趋势性问题,妥善解决热点问题。引导督促企业规范自律、协商沟通,自觉维护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
围绕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的目标,指导企业重点开展三方面工作:一是完善企业短信业务审批和管理责任制。二是提升垃圾短信技术平台防控能力。三是加大对已推出的用户反垃圾短信软件的推广力度。健全码号、域名、IP地址资源管理。落实修订后的《电信网码号资源管理办法》,推动出台《电信网用户号码资源拍卖管理办法》。健全码号资源数据库,全面推行码号资源网上管理。修订《中国互联网络域名管理办法》,为规范整治互联网不良信息提供法规保障。推动开展全国域名注册管理系统建设,不断提高域名管理能力。深入研究我国互联网IPv6地址的平滑过渡方案,积极探索并推动建立新形势下IP地址管理机制。
推进“网间结算和互联互通监测系统”升级改造。做好“互联互通监控中心”工程建设,增加互联网和短消息网间通信质量监测技术手段。加强监管力度,关注用户申诉和企业申告,及时督办,妥善解决互联互通问题,提高互联互通质量,遏制并严肃查处破坏通信设施、阻碍互联互通的恶性事件。
深入研究新技术新业务对互联网网络架构的影响,结合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需求,提出互联网网络架构规划,出台互联网架构优化指导意见。制订互联网网间带宽扩容标准,修订《互联网骨干网网间通信质量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督促企业实施网间扩容,改善互联网网间通信质量。优化调整网间流量,开展新疆等地互联网省内直联试点。
合理调整网间结算政策,推动市场结构优化。监督落实2009年发布的固定-移动、短信、3G、TD、互联网网间结算调整政策。跟踪评估网间结算对企业收支和市场结构的影响,滚动测算电话网、互联网网间互联成本变化,调整互联网网间结算政策。结合TD发展情况,调整TD网间结算优惠政策。根据业务发展需求,研究新业务网间结算政策。
抓好电信服务,营造安全和谐消费良好环境
继续强化季度检查、例会分析、社会通告、问责督办等电信服务监管工作制度,重点解决宽带服务、资费套餐、增值服务收费以及用户信息保护等社会反映较多的热点问题。结合新技术、新业务发展和全业务经营等新的市场环境要求,在全国范围对《电信服务规范》、《第三代移动通信服务规范(试行)》等贯彻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要求各电信企业不断健全和完善企业服务规范和服务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提升规范服务水平。继续认真做好部长信箱、用户信访、网上留言等用户申告的处理。启动电信用户申诉处理
系统二期工程省级平台建设,完善部省两级电信用户申诉处理协同工作机制。探索推动各级12300申诉受理机构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电信用户申诉处理工作的管理水平。
加强与相关协会组织和部门的沟通合作,听取意见、改进服务、督促电信企业持续抓好两个服务,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营造良好的行业发展环境。
完成“移动通信终端IMEI号码核发核查管理系统”中期建设,为手机市场监管提供有力技术手段。为工商等执法部门提供技术支持和鉴定服务,印制市场执法参考手册,配合工商等执法部门加大打击假冒伪劣手机的力度。
提高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做好重大事件通信保障
抓好应急通信“十一五”重点建设项目落实和“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加快国家通信网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和全国应急宽带VSAT网项目建设,研究制订配套的运行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继续推进短波网、应急通信装备更新、储备中心等项目的立项和实施,不断提升应急通信装备水平和保障能力。根据应急通信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新要求,组织研究和编制全国应急通信“十二五”规划,并做好与“十一五”规划和国家总体应急规划的衔接。
在国务院颁布新修订的《国家通信保障应急预案》后,配套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积极推动建立部门间的应急通信保障应急联动机制;组织各省区市通信管理局和电信企业集团开展预案修订工作,提高预案的可操作性和部门间的应急快速响应能力。认真贯彻《战备应急通信管理规定》和《战备应急通信物资储备管理办法》,强化应急通信管理、保障队伍建设和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和调用机制。全力做好“两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重大活动通信保障工作。
第二篇:电信管理局年工作思路
电信管理局年工作思路
时间的脚步总是匆匆。××年更是如此。××年,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积极务实推进电信体制改革和市场整顿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
首先,调整了与电信发展不相适应的管理模式。继续贯彻落实电信体制改革方案,妥善处理了两固网公司与其它企业的互联协议继承、光缆引接和南北进入等问题,保障拆分重组工作的顺利进行
;协调电信与网通的业务划分方案,促进两大集团公司尽早实现业务双向进入和固定通信领域的市场竞争。
其次,针对电信业务市场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整有关政策。出台了新的《电信业务分类目录》,修订了《电信网码号资源管理办法》,颁布了《电信网编号计划》;针对电信市场中出现的诸如“游子归家”、、“一号通”、转售和代理基础电信业务等新技术、新业务、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相应对策引导、解决;对推进骨干电信企业的全业务经营、稳妥推进发展、新一代互联网发展及技术业务试验等课题进行大量跟踪研究工作,为我国电信业长远发展做好积极准备。制定发布了《电信新设备进网试验管理暂行办法》,并初步建立起新技术、新产品进网管理的调研机制。好范文版权所有!
今年还重点开展了整顿和规范电信市场经济秩序活动,无论在思想认识还是在实际效果上都取得一定进展。互联互通工作取得突破进展。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互联互通监管的“硬措施”,配合最高人民法院完成了司法解释;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号文件精神,颁布了《关于加强依法治理电信市场的若干规定》,切实加大了对人为破坏公用电信设施、中断网间通信的恶性事件的惩治力度;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密切合作,采用国际上先进的长期增量成本法对固定本地电话网、移动电话网进行了成本核算工作,并根据测算结果起草了网间通话费结算标准、用户资费标准的调整方案,为理顺互联各方经济利益关系奠定了基础;颁布了《互联互通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网间通信质量技术要求》和《通信质量测试方法》,统一建设了“电信网间结算及互联互通监测系统”,为电信监管部门加强网间通信质量管理,有效防范人为原因造成的网间通信不畅,减少结算争议,提供了技术手段。与此同时加大协调整治力度,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上半年对三起严重阻碍互联互通、破坏市场秩序的违规事件进行了公开通报,月份又召开了全国电信网间互联管理电视电话会议,月份对近期发生的几十起破坏通信设施和阻碍互联互通事件进行了通报,提出了处理意见,这些措施对树立企业依法经营的意识、促进电信市场公平有序竞争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为保证互联工作的顺利进行,还针对网间互联争议日益尖锐和复杂的情况,制定了《电信网间互联争议论证工作若干规定》,对启用专家论证程序进行了规范;力促电信、移动、网通、联通四大运营企业拟定了本公司的“互联规程”,以推动企业加快互联进程,保障互联程序、协议的高效和透明;为促进固定网与移动网短消息互联,对点对点短消息业务提出了解决方案,并在几个省进行了互联试验。
……
回顾匆匆走过的岁月,留下了让人难忘的一笔———电信行业释放出改革带来的活力,政府监管基本走上正轨,各地监管实践也已找到感觉,困惑和迷茫逐渐散去,剩下的就是“信心”———满怀信心坚定地走下去!
××年已成过去,明年电信市场监管工作如何开展?近日部电信管理局拿出了新的一年的工作思路,我们今天刊登在此,希望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帮助,也借此表达我们对电信监管事业的良好祝愿。
认清责任转变职能
进一步认清电信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中肩负的历史责任,充分发挥电信业在促进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提高服务意识,转变政府职能,为电信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站在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电信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国家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电信监管工作定位在为电信业发展创造公平、有效、有序的竞争环境,推动电信业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上来。积极研究和探讨电信业在国民经济结构调整中所应当发挥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鼓励由电信设备制造商、电信运营商、信息服务提供商、接入服务商、系统集成商、应用开发商等环节组成的产业价值链不断延伸和细分,形成产业互动、良性发展。
提高服务意识,切实转变职能。要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的要求,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
关注技术演进提供政策支持
积极跟踪研究通信技术演进趋势和业务市场发展动向,做好电信业务发展政策的前瞻性、及时性研究,为电信业深化改革和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加强对涉及未来电信网络演进和方向性的新技术、新业务发展策
略的研究和规划。根据市场、改革和技术发展进程,对发展、下一代网络发展和深化电信体制改革过程中可能涉及的政策性和操作层面的问题进行系统性、前瞻性研究,为和全业务经营实施做好准备;发挥电信业务分类目录在我国电信业务市场发展不同阶段的宏观指导作用,在分析总结近几年我国电信业务分类目录调整与电信业发展不同阶段适应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开展适
合下一阶段电信深化改革和进一步开放形势要求的电信业务分类及管理方式的预研工作,保障在业务发展管理政策上不断适应市场发展和监管方向的要求。
做好新技术、新业务商用试验的引导、组织和总结工作,为下一步健康发展和有效管理提出指导性意见。继续跟踪研究等域名技术、下一代网络技术的商用化、实用化进展,及时开展相关工作;根据数字集群通信业务商用试验的情况和国内数字集群通信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结合未来基础电信业务主体架构总体设想,以保证该业务与其他业务的协调发展为目标,研究提出在全国范围该业务发展的意见;通过统一组织开展的国内多方通信服务等三项增值电信业务试验,认真总结经验和存在的问题,研究进一步应当采取的措施,完善增值业务市场的发展环境。
针对技术和业务发展中产生的新问题,本着发展和规范并重的原则及时加以解决。在新业务管理实践的基础上制定出台《电信新业务管理暂行办法》,本着“以市场为主导,以监管促发展、保证市场竞争有序”的原则,解决市场上出现的新技术、新业务发展带来的管理新问题,及时研究建立相关规则,对有不正当竞争倾向的行为,加强引导和规范;在具体处理企业新技术和新业务发展中产生的问题时,注意保护好、引导好、发展好企业创新、加快发展的积极性;针对公用电话市场出现的无序竞争的新情况,研究多运营商环境下公用电话的管理方式、方法和发展目标,保证公用电话市场公平、有序竞争和全国东中西部地区和城乡地区公用电话的平衡协调发展;针对多运营商情况下号码查询不便等问题,积极探索解决号码查询、电话号簿规范服务的有效途径,以提高电信企业整体服务形象和服务水平;针对基础运营商在对现有网络向下一代网络升级、演进过程中可能带来的新的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做好发展初期的规范和引导工作。
丰富监管手段促进有效监管
为适应电信技术和市场发展以及监管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要求,创新监管思维,完善监管规制,丰富监管手段和模式,保证电信业务市场监管有效、规范有序。
根据电信业务市场的规律和特点及市场管理的现实需要,不断完善监管规制。建立和完善涉及市场准入、市场秩序及市场退出的规章和政策,出台《电信业务市场监督管理办法》、《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年检管理办法》,在健全市场准入机制的同时制定市场退出机制和市场信誉机制,明确和细化电信业务市场规则,更好地适应入世的要求。
依据新的《电信业务分类目录》和入世承诺表及内地与香港、澳门服务贸易开放承诺,认真履行职责、组织落实好内外资进入电信业务市场的准入和有关问题的协调处理工作,促进电信业务市场的繁荣与健康发展。其中,重点研究解决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电信企业和境内电信企业在境外上市所涉及到的业务经营许可及授权等有关问题,并开展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的网上申请、受理和查询工作。
开展电信业务市场的重点监管与整治工作。对影响较大的国际电信业务市场、卫星通信市场及信息服务市场进行专项监管,针对各自市场特点,创新监管手段,出台有关政策,实施综合治理。如对国际电信业务市场逐步建立长效机制,出台《国际电信业务市场管理办法》,从加强监管、有效打击、重视防范等多方面齐抓共管;对卫星通信业务市场,抓好《卫星转发器出租、出售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的贯彻落实;对信息服务业务市场抓好业务规范和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建立信息安全的审查机制、责任的落实机制和有害信息追究机制等,总体上使重点监管的市场秩序有根本性的好转。
及时协调处理电信业务市场发展中所遇到的有关问题,规范基础电信业务运营商的授权及代理行为等,及时制止或纠正企业间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查处电信企业的超范围经营和市场中的无证经营问题;积极为电信业务经营者走向国际市场创造条件,为电信企业在境外上市提供政策指导和服务,发布电信业务市场指导信息,促进电信业的整体协调发展。
充分发挥年检工作对市场主体和市场状况的综合透视作用,通过经营许可证的年检系统全面地了解各类电信业务市场和经营者发展状况,并加强对电信业务市场经济运行情况的分析工作;进一步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做好市场的引导、规范及服务,使电信业务市场步入公平竞争、良性发展的轨道。
研究许可政策完善规章制度
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要求,调整进网审批程序,清理电信设备目录,推出新版本进网许可证,提高进网审批效率,进一步缩短进网审批时间,以适应促进通信市场发展、服务制造企业的需求。
在对电信设备市场全面整顿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电信设备证后监督体系及制度,完善以各省通信管理局为主,相关地方部门参加的市场监督检查机制,每季度进行一次电信设备质量监督抽查,促进证后监督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建制,协调好测试机构、认证机构、设备制造企业之间的关系,避免不正当竞争。加强实验室管理,在已实行的“四统一”基础上对进网测试报告严格把关。定期对实验室进行年审和扩项授权,有计划地开展实验室比对工作,推进实验室对行业技术走向的跟踪研究,促进实验室自身发展。
完成与各进网检测实验室、各省通信管理局市场管理部门的联网工作,完成电信设备进网管理信息系统的三期工程建设,以便于政策贯彻、电信市场执法、信息交流。健全电子政务系统,进一步完善设备抽样、检测、网上审批等工作流程。
根据我国在的承诺,履行我国实施电信终端设备相互认可第一阶段的承诺,积极推进与经济体之间电信终端设备检测报告的相互认可工作。
强化各种手段规范互联互通
进一步提高对互联互通的认识,继续将互联互通作为当前监管工作的重点。
要从建立一个公平、有效、有序的电信市场竞争环境的角度,处理好互联互通与电信领域深化改革的关系;从提高各自的网络价值,使竞争双方实现双赢的角度,处理好互联互通与企业利益的关系;从提高全行业服务水平的角度,处理好互联互通与用户权益的关系。引导企业加强对干部、员工的思想教育,营造诚实守信、依法竞争的经营氛围;及时化解企业间的矛盾,依据部号令和《电信网间互联争议论证工作若干规定》,及时解决政策层面的互联争议,建立健全第三方机构进行争议判定的机制,解决互联互通质量和网间结算等技术层面的争议,保证协调过程更加公开、民主,裁决结果更加公平、公正。
强化监测,及时分析,建立和完善网间通信质量预警机制。充分利用“网间结算和互联互通监测系统”并督促各运营企业按照《公用电信网间通信质量技术要求》、《公用电信网间通信质量测试方法》对网间通信质量进行测试,对上报的数据要及时进行分析,并依据《公用电信网间互联互通质量监督管理办法》中“障碍”、“严重障碍”、“事故”、“重大事故”的定义对其进行定性和分类,及时发布互联互通质量“疫情”通报;通过对网间质量的分析,及时出台相应的调控措施;要继续充实网间通信指标体系、完善测试方法,管理好、使用好“网间结算和互联互通监测系统”,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建立互联互通管理协作机制,提高互联互通综合治理水平。通过将互联互通质量通报制度与加强互联互通监管、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相结合,与树立行业新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相结合,与企业内部奖惩制度相结合等方式,建立互联互通管理的协作机制。对擅自中断或阻碍电信网间通信的事件,要及时判定责任方,并依据《电信条例》、《关于加强依法治理电信市场的若干规定》等进行处罚;情节严重的,移交司法部门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即将颁布的“关于审理破坏公用电信设施及阻碍电信网间互联互通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处理。好范文版权所有!
发挥经济因素对互联互通的促进作用。督促企业按照《公用电信网间互联结算及中继费用分摊办法》的要求,按时实施网间结算,以提高全行业的诚信意识,保障电信市场的有效竞争和健康发展;在社科院已完成的电话网互联和零售业务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参考成本核算结果,按照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分步骤地对网间业务的结算关系和标准进行调整,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保证网间结算调整方案的出台,以处理好网间互联的经济利益问题,促进网间互联。
大力加强基础性工作,积极推进规范化建设。根据互联互通工作的性质和特点,依据相关法规和世贸规则,在互联互通的业务开放、互联程序和协议、收费项目和价格、技术体制和标准等方面实现标准化、程序化、法制化和科学化,使互联互通工作程序透明、收费规范、工作高效、保障有力。
落实“村通工程”推进普遍服务
今年要尽快加强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村通信普遍服务,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战略目标添砖加瓦。
充分调动和发挥六大基础电信运营商的积极主动性,全面启动村通工程。计划年初先期组织企业进行村通工程试点,探索经验、完善方案,条件成熟后,村通工程全面铺开。
形成合力,打造村通工程良好环境。加强横向联系,积极争取国家和当地政府在资金、政策、税收等各方面的扶持政策和优惠条件,并积极促成当地政府和电信企业签订有关合作协议,为“村通工程”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同时利用各级政府和新闻媒体广做宣传,营造气氛,借社会媒体作用对企业形成“激励”机制,共同树立电信行业“替国家分忧,为社会解难”的形象,赢得全社会的认同和支持。
加强村通工程的目标考核和实效查验,成立村通工程联合工作组,出台并完善“村通工程”各项管理政策和考核办法,指导和协调各通信管理局和各企业之间的村通工作,及时协调解决“村通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督促各企业保证所建成的村通项目的正常运营和通信畅通,确保“村通工程”目标的实现。
进一步研究探讨对“村通工程”的扶持政策和技术手段策略,鼓励科研机构和设备厂家开发研制适合于农村通信的经济实用设备。同时继续大力推进普遍服务成本补偿机制的建立进程,以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电信普遍服务问题。
完善互联网管理发挥网络效益
进一步认清互联网在网络结构、业务应用、经济特性等方面与传统电信网的联系和区别,将互联网放在整个信息产业链中,放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大环境下以及全球竞争的大格局中谋划发展。
鼓励多种宽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出增强宽带网络应用的对策,充分发挥宽带网络效益;研究分析互联网市场上不同业务的商业运营模型和产业价值链,促进我国互联网市场尽快形成优势互补、产业链协调发展的模式,逐步研究解决制约我国信息高速公路作用发挥的关键环节。
加大协调力度,尽快开通在我国设立的域名根服务器的镜像服务器;抓紧与互联网国际有关组织联系,从国外引进互联网域名根服务器镜像服务器和解析服务器;建立国家顶级域名服务节点和容灾备份系统,进一步完善域名系统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网络信任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工作。优化我国互联网互联结构,完善互联网交换中心运营模式,进一步发挥我国互联网交换中心的作用;加强国际协调和合作,推进我国互联网亚太交换中心的建设,切实提高我国互联网络性能。
加强境外域名境内注册服务机构的管理,提高境内域名注册服务质量,建立域名保护、变更、注销管理机制,维护国家和域名用户利益;稳妥推进个人域名开放;鼓励和支持中文域名的推广和应用;加强互联网新兴具有公共通信资源特性的寻址标志的应用以及配套管理政策的研究,推动互联网信息查询服务的发展,提高互联网信息服务的便捷有效性。建立地址境外申请授权管理和日常使用备案管理制度,设法保障我国互联网发展对地址资源的需求;抓紧研究地址资源的管理政策,争取地址资源管理的主动权;积极开展网络向网络演进的策略研究,确保我国互联网络的平滑过渡。加强与、等国际互联网有关组织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互联网的管理工作,为中国互联网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氛围。
适应宽带业务的迅速发展,推动互联网骨干网的互联。制定科学、合理的互联网骨干网互联的架构,出台互联网交换中心新的结算办法,采用互联网交换中心和网间直联等方式解决互联网的互联问题,建立互联网骨干网的网间互联互通质量监测和报告制度,以适应我国宽带业务的迅猛增长,为国民经济信息化创造条件。
搞好服务监管服务百姓生活
狠抓电信服务监管框架和制度体系的贯彻落实工作,对电信服务质量进行多方位监督管理,维护用户合法权益。
大力宣贯《电信服务标准》及其配套规章制度,强化日常监督抽查;推行以用户满意度评价为核心的新型质量评估管理模式,在全行业建立分层次的满意度测评体系,量化用户需求,有针对性地改进服务;公正透明地向社会通告服务质量,运用技术手段对全网通信质量进行测试和检查,同时对侵犯用户合法权益的恶性事件坚决查处,通过引导、规范和监督,保证电信服务和网络运行质量稳步提高。
继续将服务质量监督与树立行业新风、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相结合,形成齐抓共管、协同互动的良好局面。在部行风建设指导小组的领导下,继续做好电信服务“评优帮差”等工作;针对社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焦点问题,开展电信服务专项整治工作。要求所有新建电信网络均须提供收费项目的详细收费清单查询,对于原有的不具备详单查询的市话网络,在电信、网通部分地区市话清单试点的基础上,适时开展调查研究工作;要求企业总部对各地在用的与用户间的服务协议强化规范和治理,坚决纠正不规范的和侵犯用户权益的服务协议条款。
推进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借助各方力量进行电信服务监管。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部、省两级用户申诉受理流程和各环节,加大用户申诉案件协调处理工作力度;充分发挥全国电信用户委员会以及各类社会中介机构、公众媒体和社团组织的作用,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既监督企业改进服务,也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为了适应加入带来的电信市场国际化趋势,拟尝试与一些服务质量方面的主要国际组织和协会机构建立联系,加强沟通和交流,在引进和推广国际上服务质量管理先进经验和管理模式的同时,广泛宣传我国维护电信用户权益的具体措施和经验,将电信服务质量监管工作进一步与国际接轨。
积极发挥政府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中的推动和引导作用,探索全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工作思路和管理制度。大力宣扬信用的重要性,提高全行业的信用意识,自觉铸造诚信品牌,建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度。
第三篇:电信管理局年工作思路.
电信管理局年工作思路
电信管理局年工作思路
时间的脚步总是匆匆。××年更是如此。××年,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积极务实推进电信体制改革和市场整顿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
首先,调整了与电信发展不相适应的管理模式。继续贯彻落实电信体制改革方案,妥善处理了两固网公司与其它企业的互联协议继承、光缆引接和南北进入等问题,保障拆分重组工作的顺利进行
;协调电信与网通的业务划分方案,促进两大集团公司尽早实现业务双向进入和固定通信领域的市场竞争。
其次,针对电信业务市场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整有关政策。出台了新的《电信业务分类目录》,修订了《电信网码号资源管理办法》,颁布了《电信网编号计划》;针对电信市场中出现的诸如“游子归家”、、“一号通”、转售和代理基础电信业务等新技术、新业务、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相应对策引导、解决;对推进骨干电信企业的全业务经营、稳妥推进发展、新一代互联网发展及技术业务试验等课题进行大量跟踪研究工作,为我国电信业长远发展做好积极准备。制定发布了《电信新设备进网试验管理暂行办法》,并初步建立起新技术、新产品进网管理的调研机制。六亿范文版权所有!
今年还重点开展了整顿和规范电信市场经济秩序活动,无论在思想认识还是在实际效果上都取得一定进展。互联互通工作取得突破进展。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互联互通监管的“硬措施”,配合最高人民法院完成了司法解释;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号文件精神,颁布了《关于加强依法治理电信市场的若干规定》,切实加大了对人为破坏公用电信设施、中断网间通信的恶性事件的惩治力度;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密切合作,采用国际上先进的长期增量成本法对固定本地电话网、移动电话网进行了成本核算工作,并根据测算结果起草了网间通话费结算标准、用户资费标准的调整方案,为理顺互联各方经济利益关系奠定了基础;颁布了《互联互通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网间通信质量技术要求》和《通信质量测试方法》,统一建设了“电信网间结算及互联互通监测系统”,为电信监管部门加强网间通信质量管理,有效防范人为原因造成的网间通信不畅,减少结算争议,提供了技术手段。与此同时加大协调整治力度,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上半年对三起严重阻碍互联互通、破坏市场秩序的违规事件进行了公开通报,月份又召开了全国电信网间互联管理电视电话会议,月份对近期发生的几十起破坏通信设施和阻碍互联互通事件进行了通报,提出了处理意见,这些措施对树立企业依法经营的意识、促进电信市场公平有序竞争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为保证互联工作的顺利进行,还针对网间互联争议日益尖锐和复杂的情况,制定了《电信网间互联争议论证工作若干规定》,对启用专家论证程序进行了规范;力促电信、移动、网通、联通四大运营企业拟定了本公司的“互联规程”,以推动企业加快互联进程,保障互联程序、协议的高效和透明;为促进固定网与移动网短消息互联,对点对点短消息业务提出 了解决方案,并在几个省进行了互联试验。
„„
回顾匆匆走过的岁月,留下了让人难忘的一笔———电信行业释放出改革带来的活力,政府监管基本走上正轨,各地监管实践也已找到感觉,困惑和迷茫逐渐散去,剩下的就是“信心”———满怀信心坚定地走下去!
××年已成过去,明年电信市场监管工作如何开展?近日部电信管理局拿出了新的一年的工作思路,我们今天刊登在此,希望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帮助,也借此表达我们对电信监管事业的良好祝愿。
认清责任转变职能
进一步认清电信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中肩负的历史责任,充分发挥电信业在促进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提高服务意识,转变政府职能,为电信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站在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电信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国家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电信监管工作定位在为电信业发展创造公平、有效、有序的竞争环境,推动电信业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上来。积极研究和探讨电信业在国民经济结构调整中所应当发挥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鼓励由电信设备制造商、电信运营商、信息服务提供商、接入服务商、系统集成商、应用开发商等环节组成的产业价值链不断延伸和细分,形成产业互动、良性发展。
提高服务意识,切实转变职能。要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的要求,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
关注技术演进提供政策支持
积极跟踪研究通信技术演进趋势和业务市场发展动向,做好电信业务发展政策的前瞻性、及时性研究,为电信业深化改革和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加强对涉及未来电信网络演进和方向性的新技术、新业务发展策
略的研究和规划。根据市场、改革和技术发展进程,对发展、下一代网络发展和深化电信体制改革过程中可能涉及的政策性和操作层面的问题进行系统性、前瞻性研究,为和全业务经营实施做好准备;发挥电信业务分类目录在我国电信业务市场发展不同阶段的宏观指导作用,在分析总结近几年我国电信业务分类目录调整与电信业发展不同阶段适应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开展适
合下一阶段电信深化改革和进一步开放形势要求的电信业务分类及管理方式的预研工作,保障在业务发展管理政策上不断适应市场发展和监管方向的要求。
做好新技术、新业务商用试验的引导、组织和总结工作,为下一步健康发展和有效管理提出指导性意见。继续跟踪研究等域名技术、下一代网络技术的商用化、实用化进展,及时开展相关工作;根据数字集群通信业务商用试验的情况和国内数字集群通信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结合未来基础电信业务主体架构总体设想,以保证该业务与其他业务的协调发展为目标,研究提出在全国范围该业务发展的意见;通过统一组织开展的国内多方通信服务等三项增值电信业务试验,认真总结经验和存在的问题,研究进一步应当采取的措施,完善增值业务市场的发展环境。
针对技术和业务发展中产生的新问题,本着发展和规范并重的原则及时加以解决。在新业务管理实践的基础上制定出台《电信新业务管理暂行办法》,本着“以市场为主导,以监管促发展、保证市场竞争有序”的原则,解决市场上出现的新技术、新业务发展带来的管理新问题,及时研究建立相关规则,对有不正当竞争倾向的行为,加强引导和规范;在具体处理企业新技术和新业务发展中产生的问题时,注意保护好、引导好、发展好企业创新、加快发展的积极性;针对公用电话市场出现的无序竞争的新情况,研究多运营商环境下公用电话的管理方式、方法和发展目标,保证公用电话市场公平、有序竞争和全国东中西部地区和城乡地区公用电话的平衡协调发展;针对多运营商情况下号码查询不便等问题,积极探索解决号码查询、电话号簿规范服务的有效途径,以提高电信企业整体服务形象和服务水平;针对基础运营商在对现有网络向下一代网络升级、演进过程中可能带来的新的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做好发展初期的规范和引导工作。
丰富监管手段促进有效监管
为适应电信技术和市场发展以及监管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要求,创新监管思维,完善监管规制,丰富监管手段和模式,保证电信业务市场监管有效、规范有序。
根据电信业务市场的规律和特点及市场管理的现实需要,不断完善监管规制。建立和完善涉及市场准入、市场秩序及市场退出的规章和政策,出台《电信业务市场监督管理办法》、《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年检管理办法》,在健全市场准入机制的同时制定市场退出机制和市场信誉机制,明确和细化电信业务市场规则,更好地适应入世的要求。
依据新的《电信业务分类目录》和入世承诺表及内地与香港、澳门服务贸易开放承诺,认真履行职责、组织落实好内外资进入电信业务市场的准入和有关问题的协调处理工作,促进电信业务市场的繁荣与健康发展。其中,重点研究解决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电信企业和境内电信企业在境外上市所涉及到的业务经营许可及授权等有关问题,并开展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的网上申请、受理和查询工作。
开展电信业务市场的重点监管与整治工作。对影响较大的国际电信业务市场、卫星通信市场及信息服务市场进行专项监管,针对各自市场特点,创新监管手段,出台有关政策,实施综合治理。如对国际电信业务市场逐步建立长效机制,出台《国际电信业务市场管理办法》,从加强监管、有效打击、重视防范等多方面齐抓共管;对卫星通信业务市场,抓好《卫星转发器出租、出售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的贯彻落实;对信息服务业务市场抓好业务规范和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建立信息安全的审查机制、责任的落实机制和有害信息追究机制等,总体上使重点监管的市场秩序有根本性的好转。
及时协调处理电信业务市场发展中所遇到的有关问题,规范基础电信业务运营商的授权及代理行为等,及时制止或纠正企业间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查处电信企业的超范围经营和市场中的无证经营问题;积极为电信业务经营者走向国际市场创造条件,为电信企业在境外上市提供政策指导和服务,发布电信业务市场指导信息,促进电信业的整体协调发展。
充分发挥年检工作对市场主体和市场状况的综合透视作用,通过经营许可证的年检系统全面地了解各类电信业务市场和经营者发展状况,并加强对电信业务市场经济运行情况的分析工作;进一步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做好市场的引导、规范及服务,使电信业务市场步入公平竞争、良性发展的轨道。
研究许可政策完善规章制度
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要求,调整进网审批程序,清理电信设备目录,推出新版本进网许可证,提高进网审批效率,进一步缩短进网审批时间,以适应促进通信市场发展、服务制造企业的需求。
在对电信设备市场全面整顿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电信设备证后监督体系及制度,完善以各省通信管理局为主,相关地方部门参加的市场监督检查机制,每季度进行一次电信设备质量监督抽查,促进证后监督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建制,协调好测试机构、认证机构、设备制造企业之间的关系,避免不正当竞争。加强实验室管理,在已实行的“四统一”基础上对进网测试报告严格把关。定期对实验室进行年审和扩项授权,有计划地开展实验室比对工作,推进实验室对行业技术走向的跟踪研究,促进实验室自身发展。
完成与各进网检测实验室、各省通信管理局市场管理部门的联网工作,完成电信设备进网管理信息系统的三期工程建设,以便于政策贯彻、电信市场执法、信息交流。健全电子政务系统,进一步完善设备抽样、检测、网上审批等工作流程。
根据我国在的承诺,履行我国实施电信终端设备相互认可第一阶段的承诺,积极推进与经济体之间电信终端设备检测报告的相互认可工作。
强化各种手段规范互联互通
进一步提高对互联互通的认识,继续将互联互通作为当前监管工作的重点。
要从建立一个公平、有效、有序的电信市场竞争环境的角度,处理好互联互通与电信领域深化改革的关系;从提高各自的网络价值,使竞争双方实现双赢的角度,处理好互联互通与企业利益的关系;从提高全行业服务水平的角度,处理好互联互通与用户权益的关系。引导企业加强对干部、员工的思想教育,营造诚实守信、依法竞争的经营氛围;及时化解企业间的矛盾,依据部号令和《电信网间互联争议论证工作若干规定》,及时解决政策层面的互联争议,建立健全第三方机构进行争议判定的机制,解决互联互通质量和网间结算等技术层面的争议,保证协调过程更加公开、民主,裁决结果更加公平、公正。
强化监测,及时分析,建立和完善网间通信质量预警机制。充分利用“网间结算和互联互通监测系统”并督促各运营企业按照《公用电信网间通信质量技术要求》、《公用电信网间通信质量测试方法》对网间通信质量进行测试,对上报的数据要及时进行分析,并依据《公用电信网间互联互通质量监督管理办法》中“障碍”、“严重障碍”、“事故”、“重大事故”的定义对其进行定性和分类,及时发布互联互通质量“疫情”通报;通过对网间质量的分析,及时出台相应的调控措施;要继续充实网间通信指标体系、完善测试方法,管理好、使用好“网间结算和互联互通监测系统”,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建立互联互通管理协作机制,提高互联互通综合治理水平。通过将互联互通质量通报制度与加强互联互通监管、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相结合,与树立行业新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相结合,与企业内部奖惩制度相结合等方式,建立互联互通管理的协作机制。对擅自中断或阻碍电信网间通信的事件,要及时判定责任方,并依据《电信条例》、《关于加强依法治理电信市场的若干规定》等进行处罚;情节严重的,移交司法部门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即将颁布的“关于审理破坏公用电信设施及阻碍电信网间互联互通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处理。六亿范文版权所有!
发挥经济因素对互联互通的促进作用。督促企业按照《公用电信网间互联结算及中继费用分摊办法》的要求,按时实施网间结算,以提高全行业的诚信意识,保障电信市场的有效竞争和健康发展;在社科院已完成的电话网互联和零售业务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参考成本核算结果,按照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分步骤地对网间业务的结算关系和标准进行调整,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保证网间结算调整方案的出台,以处理好网间互联的经济利益问题,促进网间互联。
大力加强基础性工作,积极推进规范化建设。根据互联互通工作的性质和特点,依据相关法规和世贸规则,在互联互通的业务开放、互联程序和协议、收费项目和价格、技术体制和标准等方面实现标准化、程序化、法制化和科学化,使互联互通工作程序透明、收费规范、工作高效、保障有力。
落实“村通工程”推进普遍服务
今年要尽快加强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村通信普遍服务,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战略目标添砖加瓦。
充分调动和发挥六大基础电信运营商的积极主动性,全面启动村通工程。计划年初先期组织企业进行村通工程试点,探索经验、完
第四篇:工信部
苗圩距工信部部长一步之遥 电动车热或遇冷
来源:《新世纪》-财新网 作者:综合报道 发布日期:2010-12-13 阅读次数:512(共0条)
55岁的工信部副部长苗圩在2010年12月9日正式获得中组部任命,接替65岁的李毅中,担任工信部党组书记。这意味着,工信部最年轻的副部长,距离部长一职仅一步之遥。
从主管汽车的机械工业部官员,到东风汽车总经理,再到武汉市市委书记、工信部副部长,苗圩的职业生涯,可谓一帆风顺。无论从年龄、经历还是风格,与以铁腕著称的老部长李毅中相比,他都呈现出不同的个人特质。他更年轻,也更温和,但想法坚定,认准的事从不轻易动摇。
业内普遍认为,一向在新能源汽车问题上坚持节能道路的他,接任后,将对中国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路径影响深远。
最年轻的副部长
苗圩此次出任党组书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2008年3月被任命为工信部副部长之时,1955年出生的苗圩在六位副部长中排名第二,仅次于奚国华,但奚国华1951年出生,比苗圩大了四岁。作为当时最年轻的副部长,苗圩在年龄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其时,李毅中已经63岁,按照惯例,部长级官员65岁退休。这意味着,两年后李毅中卸任时,苗圩只有55岁,而奚国华则已经59岁。而在中国官员中流行着所谓“七上八下”的说法,一位汽车业内人士说,中央近年来强调“干部年轻化”,因此在干部选拔上有一些年龄考虑,比如提拔局级干部,通常以37岁为线,同等条件37岁的能上,38岁的要让一让;提拔部级干部,同等条件,47岁之前的能上,48岁以上就要让路。
按照“党管干部”的原则,目前部委普遍是由部长兼任党组书记。现在,苗圩接任已到退休年龄的李毅中担任党组书记,在大多数情况下,意味着部长的位置指日可待。例外当然也有,比如国资委曾经出现过李毅中担任党组书记、李荣融任主任的情况,一些专业性较强的部委,如外交部、卫生部、科技部,也有例外。2008年,两位非中共党员出身的陈竺和万钢,分别出任卫生部部长和科技部部长,打破了惯例。
苗圩升任党组书记,与汽车业近两年的爆发式增长不无关系。2008年3月,工信部被批准成立,5月正式挂牌,承接了发改委管理汽车行业的部分重要职能。苗圩即是主管汽车等行业的副部长。
工信部成立当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中国汽车市场曾受到重大冲击,一改过去十年每年两位数的增长速度,2008年全年,中国汽车销量938万辆,同比增长仅为6.7%。
2009年1月,国务院原则通过了“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对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实行5%的购置税优惠,当年汽车销量达到1364万辆,同比增长46%,中国成为超过美国的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
2010年,购置税政策继续,仅将购置税优惠幅度下调2.5%。汽车市场增长依旧。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最新统计数据,2010年前11个月,中国汽车销量已达1640万辆,同比增长34%,超过上年全年销量。工信部还对2004年发改委制定的《汽车产业政策》进行了修订,正式成为产业政策制定的主管部门。
随着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汽车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在工信部内部的地位都在上升。而中国企业在未来新能源汽车领域中的作为,更令各界寄予广泛期待。
新能源汽车路径或生变
多家汽车公司高管在听到苗圩升任党组书记消息时,都对本刊记者表示是“好事”。在他们看来,曾担任东风汽车总经理八年的苗圩,对行业的理解将比纯官僚出身的官员更深刻,未来主导制定的政策会更加专业和理性。
尽管时间表仍难以确定,全球汽车业在2008年金融危机和高油价的双重压力下,普遍认同未来的汽车产业需要借助于新的能源,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对于许多中国汽车业者来讲,新能源汽车被认为是中国汽车业实现“弯道超车”的绝好机会,即,中国汽车业在传统汽车领域落后西方几十年,很难追赶上;但是通过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中国汽车业有望追赶甚至超越国外同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清泰便是其中代表人物。陈清泰曾任东风汽车总经理,是苗圩的前任。
持这种观点的,还有现任科技部部长万钢。在担任科技部部长之后,以万钢为首的科技部主导推动“十城千辆”计划在全国大范围展开,目前已推广到25个城市。企业方面,不仅是比亚迪,包括上汽、一汽、长安、奇瑞在内的多家汽车公司均快速推出自己的新能源汽车,上汽甚至计划投资60亿元投资新能源汽车领域。
但是,新能源汽车既包括混合动力车,也包括纯电动车和燃料电池车,中国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产业化路径,一直存在激烈争议。受制于技术和市场的双重掣肘,新能源汽车目前难以量产。由中国第四大汽车集团长安汽车经过六年斥巨资研发打造的杰勋HEV,由于销售量低,从2009年底开始已被迫全面停产,2010年销量跌至零。
而同时肩负节能减排重任的工信部,随着汽车行业的迅速发展,面临着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孰轻孰重的问题。是寄希望于新能源汽车的大量使用,还是传统汽车的节能减耗?
表面看,科技部主推的新能源汽车“十城千辆”活动,也得到了工信部、发改委等部门的支持。但是汽车公司总经理出身的苗圩,对新能源汽车的短期前景并不看好。
在2009年4月北京大学进行的一场公开演讲中,苗圩直批“弯道超车”论,且不点名批评一些电动车企业“忽悠”。苗圩表示,新能源汽车“肯定是一个方向”,但是,“有些企业、有些人把这个讲得过了头。好像一夜之间,我们新能源汽车就可以产业化,就可以普及,就可以达到产销量的50%以上。”
他认为,由于中国的电池、电机、电控技术的不完善,在可预见的未来,“也就是在2020年以前”,真正所谓的新能源汽车销售,只会占一个很小的比例,大约“10%-15%”。
中国销量排名前十的汽车公司深圳比亚迪汽车一直声称,其在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方面位居全球第一。但比亚迪目前生产并投入应用的全部电动汽车,加起来不足200辆。
在科技部部长万钢极力倡导的电动车方向上,工信部虽没有公开反对,但是私下里,工信部官员对此颇不以为然。一位工信部官员曾告诉本刊记者,万钢回国初期曾登门拜访,希望时任主管汽车产业的发改委官员接受他的观点未果,遂转科技部。
在公开场合,苗圩极力主张节能减排,要从传统汽车入手。分析人士认为,如果苗圩升任工信部部长,工信部和科技部关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产生微妙角力。
铁腕李毅中
两年前,李毅中以63岁高龄被任命为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时,外界普遍认为,总理温家宝之所以力荐李毅中出任工信部这个众人瞩目的超级大部委首任负责人,不乏对其这些年操劳和操守的肯定之意。
出生于煤炭大省山西,成长于石油系统的李毅中,从炼油工人起步,1987年起开始在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担任副总经理等职位,1998年升任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总经理,2003年调任国资委党委书记,2005年任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2008年执掌工信部。
这位官衔节节高升、年薪却八年未涨的官员,现在手里还是一部2G手机。他说,“现在还很好用,不舍得换”。作为第一批海外上市的央企,他亦曾获得过不菲的期权,有机会成为“先富起来的人”,但2010年“两会”做客央视时,年收入依然只有14万元。
“论党性、纪律性、原则性,他绝对是一流的。”一位曾与之共事的国资委官员对其职业操守钦佩有加。
在中央部级高官中,李毅中向以铁腕著称。花甲之年临危受命安监总局局长,他曾强调安监人员要六亲不认,说“腐败不除,矿无宁日”;在安全生产工作会上直言要让“干部丢帽子、职业经理人丢位子、黑心矿主丢票子”,提出“用重典来治理乱局”。事后他坦陈自己当时“冒了风险”,因为从来都是乱世用重典,而他却偏偏要在和平盛世重典治乱局。在这之后,原来罚款20万元就可以解决的一个矿难,处罚金额达到几千万元。无数小煤窑因此停产。
然而,63岁的李毅中走马上任工信部之后,业界评价颇为复杂。在计划经济体制中成长起来的这位老部长,并不擅长通过市场的力量解决问题,而更习惯于用行政手段。无论是十大振兴规划,还是节能减排,工信部都是政策的推动者和主导者,一一落实政策、指标,试图以运动的方式达成目的,却屡屡陷入市场的复杂博弈,“按下葫芦起来瓢”,顾此失彼。而在三网融合问题上,李毅中又不如业界期待的那样表现强势和具有谋略,以至于三网融合的政策最终全面向广电部门倾斜。
对此,工信部内部一位高层人士曾感叹,李毅中很正直,有魄力,敢于挑战利益集团,但似乎“少了点政治手腕”,所以在面临诸多利益纠葛时,遇到了不少阻力。也因此,工信部尚未获得一个大部委应有的影响力、决断力,在三网融合等问题上,更多充当了一个协调者的角色。“他是个有大局观的人。在对利益集团问题上嫉恶如仇,但在政府职能调整和转变过程中,在部际协调上,却表现得更为隐忍和谦让。”这位权威人士说。(编辑/李骄)
谢子聪:商业模式决定电动汽车未来
来源:科学时报
作者:综合报道
发布日期:2011-03-14 阅读次数:1336
(共0条)
[摘要] “十二五”时期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侧重点在如何实现电动乘用车商业化突破,难点在如何解决整车、电池和能源供给配套技术方案难题。
谢子聪(中国电动汽车商业模式及配套技术方案资深研究学者)
“十二五”时期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侧重点在如何实现电动乘用车商业化突破,难点在如何解决整车、电池和能源供给配套技术方案难题。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在去年深圳举行的第25届世界电动汽车大会上再次明确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路径——“混合动力汽车将成为传统汽车节能减排技术升级的主要途径。纯电动包括插电式的电动汽车,将成为未来汽车战略的主流。燃料电池车将是未来汽车产业技术的制高点”。
按照中国电动车的规划目标,到2020年中国电动车保有量将达100万辆。据此规划,预计“十二五”期末“十城千辆”示范工程将推广到50个城市,以每个城市平均保有量为2万辆、按照电动乘用车(电动出租车、电动公务车、电动私家车)约占90%的市场份额,电动大巴、环卫车等占10%来计算,未来5年中国电动汽车产业链预计会形成产值为4000亿~5000亿元的“巨型蛋糕”。其中,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补贴资金总和将超过1500亿元。如能达成这个目标,中国将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规模和整车、电池等系统技术集成和运用上走在世界前面,即可初步实现汽车工业弯道超车的“光荣梦想”。
因此,“十二五”时期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重点在如何实现电动乘用车商业化突破,难点在如何提供整车、电池和能源供给配套技术解决方案,关键点在如何整合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资源有效组织实施,亮点在如何创新构架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商业化平台。
一个新兴产业系统工程创新的挑战
电动汽车,特别是电动乘用车产业化进程之所以举步维艰,除了至今尚存的技术障碍之外,更重要的是它不仅仅是一个汽车产品的技术创新,更是一个新兴产业的系统创新。
这是在西方200多年工业革命进程和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发展的阶段里,第一次出现“没有洋人成功模式经验可循,没有国外成熟技术设备可买”的挑战,也就是说中国正在进行一项至今西方也没有成功商业化的新兴产业自主创新事业。对于一个在改革开放30年中推动新兴产业发展习惯于“买设备、买技术、买模式”再“吸收消化”的民族来说,先于西方发达国家系统创新一个新兴产业,需要极大的智慧和勇气。
电动汽车产业创新,不仅需要我们从这个产业的“商业模式构架、整车产业链和能源供给产业链的科学划分、配套技术系统的方案选择、有效资源组织实施策略的制定”等众多环节来周密地谋划设计,还需要我们对每个产品的“生产工艺文件、成品检测标准、产品使用说明书”等细节方面的精心编写。
西方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重启电动汽车产业之路,至今花费了30余年时间,却依然没有一个国家成功实现电动车产业化与商业化。其主要原因在于:
第一,电动汽车在科技创新上无法满足西方200年来的商业法则,不能够按照固有新兴产业推广方式来进行;第二,西方所设定的“整车捆绑电池销售+自充电”商业模式构架无法帮助电动汽车产品形成市场竞争力。
深析西方200余年的工业化进程,多数产业的发展是按照“科技创新获利润,性价比拼赢市场”的商业法则来推动的。第一个阶段,企业利用独家率先掌握的先进技术研发生产出一种“功能领先”又能满足市场需要的新产品,以此覆盖原有的旧产品,从而获取更大利润。当这种新技术被更多的企业掌握后,企业间的同类产品便进入第二个阶段“性价比拼市场促销”的竞争中。
然而,在电动车领域,这个商业法则显然行不通。
虽然经过全球科学家数十载的不懈努力,至今电动汽车也未能实现在产品功能上对传统燃油车的超越,甚至在很多性能上不如传统汽车,如续航里程、动力性能等等。更重要的是,从能源供给方便性方面讲,在尚未解决电动车商业模式的当下,电动汽车的加电远不如传统汽车的加油便利。因此,即使电动汽车具有政府补贴等经济价格优势,也无法形成市场竞争力。在这种“创新功能差、产品价格高、使用不方便”条件下,消费者是不会花比同类传统汽车更多的钱去购买它的。西方所熟悉运用的“科技造新品,功能创利润”商业法则在电动汽车上不好使了。
伴随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进程的手机、电视、空调、汽车、电脑等新型产业推广都是按照这个商业法则的规律进行的。对中国人来说,改革开放几十年养成习惯的打造新型产业以“看西方、买技术、买设备、买模式”的操作方式在电动汽车产业上也不灵了。这是使目前电动汽车行业出现“混沌”的主要原因。
面对行业发展的严峻挑战,需要我们改变30年来养成的“模仿、复制”习惯思维和“买技术、买设备”的思维方法和操作方式,更要站在“创新整个产业”的高度,来构架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化发展所需要的商业模式和配套技术方案。
第五篇:工信部(推荐)
工信部:抓住关键节点严肃查处“四风”问题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发布时间:2015-04-26 07:13
分享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 微信
为认真落实中央纪委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深入纠正“四风”电视电话会议精神,驻工业和信息化部纪检组监察局要求部属各单位纪检监察机构抓住关键节点,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持之以恒纠正“四风”。
深刻认识中央解决“四风”问题的坚定决心,清醒认识“四风”问题仍树倒根在,违规行为趋于隐蔽的现实情况,持续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坚决纠正“四风”。
坚决推动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深入贯彻落实《2015年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专项工作要点》,将查处群众身边的腐败和“四风”问题统筹起来,着重解决发生在基层和群众身边的生冷硬推、吃拿卡要、与民争利、欺压百姓等问题,严肃查处小官巨贪、滥用职权损害群众利益等问题。
抓住关键节点,严肃查处“四风”问题。紧盯“五一”、端午等重要时间节点人情往来密集的特点,加强日常检查、强调监督执纪,重点纠正节日期间利用公款互相宴请、赠送节礼等不正之风,严肃查处公款吃喝、公款旅游等违规问题,对心存侥幸、不收敛不收手、我行我素、顶风违纪的严肃处理。尤其要紧盯“四风”新形式、新动向,监督检查中央关于厉行节约、干部住房、公车配备等规定的落实情况,严肃查处公款宴请进入机关食堂、以培训为名公款旅游、通过电子红包送礼等变换方式违纪的“隐身衣”问题。
强化执纪问责力度,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将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行为和“四风”问题作为纪律审查的重点,对十八大后、八项规定出台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后的顶风违纪行为,严查快处、动辄则咎、通报曝光,充分发挥从严执纪的正面引导和惩戒警示作用,使纪律立起来、严起来。要加大问责力度,层层传导压力,坚持“一案双查”,对出现严重顶风违纪问题,或“四风”问题禁而不绝的,不仅要追究直接责任,还要追究领导责任,不仅要追究主体责任,也要追究监督责任。(驻工业和信息化部纪检组监察局)
视频:紧盯重要节点 驰而不息纠“四风”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发布时间:2015-04-24 17:25
分享
中央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宋大军: 紧盯重要节点 驰而不息纠“四风”
点击进入视频>>
4月23日,中央纪委监察部召开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深入纠正“四风”电视电话会议。会议提出,今年“五一”、端午假期即将到来,要继续盯住具体问题,严肃查处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款购买赠送粽子节礼等行为,不断发出纠正“四风”的强烈信号。
关于纠“四风”问题,中央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副主任宋大军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临近“五一”,中央纪委为什么要推出监督举报专区?每逢重要节点,中央纪委都会发布通知或发出信号,强调监督执纪,并且鼓励群众举报,效果如何?
答:每到节点,都是“四风”问题易发高发期。“五一”临近,中央纪委在官方网站上又推出了“四风”问题监督举报曝光专区,开设了“我要举报”窗口,这实际上是向社会持续释放“纪检监察机关在行动”的信号:一是提醒党员干部要知敬畏、有戒尺;二是鼓励群众瞪大眼睛、监督举报。当然,这种做法是中央纪委监督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一直坚持的有效做法,每逢重要节点,我们都要发信号、打招呼、提要求,体现了中央积小胜为大胜、驰而不息纠正“四风”的坚决态度和坚定决心。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效果很好,是净化节日风气、加强作风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
问:从中央纪委掌握的情况来看,全国整体上“四风”问题整治效果如何?当前工作重点是什么?
答:从整体情况看,全国整治“四风”问题效果非常明显,一是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二是“四风”蔓延势头得到明显遏制,三是促进了党风政风好转。应该说,党内外给予充分认可,国内外给予高度评价。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四风”问题积习甚深,树倒根在,巩固已有成果、防反弹、防回潮任务依然艰巨。
关于当前重点工作,我认为主要有四方面:一是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正确估计形势,保持清醒头脑,澄清模糊认识,坚定工作信心;二是把握“四风”新形式、新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升正风肃纪效果;三是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让群众真正看得到、体会得到、享受得到纠正“四风”的工作成果;四是切实加大执纪问责力度,对于继续不收手不收敛、顶风违纪的,尤其对造成不良影响的,要严肃执纪问责,不仅要严肃处理当事人,而且要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这些都是我们下一步关注的重点,要认真加以解决。
问:目前有媒体报道说,“四风”问题更加隐蔽化,纪检监察机关怎么看?有没有相应的措施?
答:我们在督查调研中也发现,高压之下,确有一些党员干部仍然心存侥幸、顶风作案,“四风”问题更趋隐蔽化,穿上了隐身衣,钻进了青纱帐,打起了游击战。比如,利用现代物流快递、微信红包、电子礼品预付卡送礼;再比如,公款吃喝由明转暗,由外转内,改头换面,变换花样。这是“四风”问题的一些新形式、新特征,我们纪检监察机关要紧盯不放,像啄木鸟一样,发现虫子,就及时啄出来,保证树木的健康。
问:“五一”临近,针对节日期间“四风”问题,纪检监察机关有什么部署?
答:今年“五一”将至,对于纠正“四风”工作,中央纪委将有一系列跟进措施:一是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节日期间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坚决纠正“四风”工作。二是通报曝光典型问题。中央纪委在官方网站上对“五一”前后典型问题进行周曝光,同时选择8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案件下发通报,警示教育广大党员干部。三是加大监督举报力度。进一步释放信号,搭建监督平台,鼓励群众和媒体监督,一人一个麦克风,一人一个摄像机,发挥群众智慧,凝聚群众力量,形成无处不在的监督网。
问:中央纪委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通报案件时,通报了一批纪检监察干部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案件,这释放的是什么信号?
答:信任不能代替监督,打铁还需自身硬,正人先正己。中央纪委机关首先从自身做起,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干部。同时专门下发通知,对全国纪检监察机关提出要求。2014年,中央纪委先后两次点名道姓通报曝光9起纪检监察干部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也通报曝光了一些纪检监察干部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这体现了纪检监察机关执纪必严、违纪必究,带头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坚定态度。
问:通报曝光都是点名道姓,这样做的效果如何?
答:点名道姓通报曝光,是监督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的重要手段。它释放出一个重要信号,就是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铁律,党员干部必须严格遵守,不能触碰底线,触碰了就要付出代价。从通报曝光效果看,点名道姓有威慑力、影响力,警示教育作用很大,社会反响很好,我们将继续坚持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