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南昌事业单位面试热点:事业单位改革探析
2014年南昌事业单位面试热点:事业单位改革探析7月1日起,《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其中,“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连续旷工超过15个工作日,或者一年内累计旷工超过30个工作日的,事业单位可以解除聘用合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不合格且不同意调整工作岗位,或者连续两年年度考核不合格的,事业单位提前30日书面通知,可以解除聘用合同”等规定让网络上关于事业单位打破“终身制”的解读铺天盖地。事业单位告别“铁饭碗”,你怎么看?
让因人设岗的“萝卜招聘”无处遁形
《条例》中规定:“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岗位,明确岗位类别、等级。事业单位新聘用工作人员,应当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这对更多的应届生来说是个福音,改革后可以避免暗箱操作,遏制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让因人设岗的“萝卜招聘”无处遁形。
让更多的年轻人接受挑战
在企业,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良好的状态,不断充实自己,确保不被淘汰。员工在竞争中成长,企业在竞争中发展,这才是良性机制。若年轻人因为一只“铁饭碗”丧失斗志,那对自己、单位和社会都是危险信号。所以,事业单位打破“终身制”是件好事,能让更多的年轻人接受挑战,实现自己的价值。
事业单位本不存在所谓“终身制”
在原有的制度设计中,事业单位也并非“铁饭碗”,而是有着相应的退出机制。早在1995年印发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暂行规定》中,就明确规定了“连续两年考核被确定为不合格等次的,根据不同情况,可予以降职、调整工作、低聘和解聘”。只是,规定并未得到有力执行。在一些地区,事业单位的年度考核只是走走过场,这就在无形中端上了“铁饭碗”。此次改革,事业单位人员管理将由过去的“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过去“旱涝保收”的职务等级工资将变为岗位绩效工资,这有助于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促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盘活事业单位用人机制
《条例》以法规形式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公开招聘、聘用合同、社会保险及工资收入等热点问题予以明确,是事业单位改革迈出的重要一步。这有利于克服事业单位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低下等弊病,盘活事业单位用人机制。过去很多人在事业单位,一干就是一辈子,即使“混日子”,你还拿他没办法。这次改革的力度跟以往大不一样,“混日子”赖着不走的,单位可以叫他走,有工作能力却进不来的,单位也可以让他进来。这样一来,事业单位用人的“进出”和“双向交流”才会真正地发挥作用。
从事业编制到合同聘用,这只是形式上的改变。如果不能触及问题的根源,“连续2年不合格解聘”必然像过去一样沦为一纸空文。倘若不管干多干少、干好干坏,都能顺利通过年度考核,聘用合同可以无限期签下去,这样的合同制跟终身制又有什么两样?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实施后,有关部门还需要制定一系列配套措施,让“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真正落到实处。
>>>2014年南昌事业笔试成绩
>>>2014年南昌事业笔试成绩查询
>>>2014年南昌事业笔试成绩查询入口
>>>2014年南昌事业考试入闱名单
第二篇:事业单位改革热点透析
事业单位改革热点透析
随着事业单位改革整体部署的出台,事业单位改革再次成为热门话题。我国有126万个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超过3000万。1995年,我国启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如今这项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那么,事业单位改革涉及哪些方面?改革进展如何?改革后事业单位职工又将何去何从?
分类改革:市场公益各归其位
所谓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就是让事业单位真正回归到公益属性,使行政类和经营类事业单位回归到本来属性。具体看,对于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将把其职能划归至行政机构或将其转变为行政机构;对于经营性的事业单位,将其转变为企业,推向市场。
现在,这项改革正稳步推进,已经取得了一些效果。比如,一大批经营性科研院所已经在几年前完成转制,变身为企业,部分科研院所还成为上市公司;去年,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全部完成转企改制。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人表示,分类改革是一项长期工作,有关部门将按照分类指导、分类推进、分级组织、分类实施的原则稳步实施。
招聘改革:公开招聘将实现全覆盖
近几年,事业单位招聘中信息不公开、程序不透明、暗箱操作的事件时有发生,原因就在于没有很好地实施公开招聘制度。
为此,中组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近期专门下发文件,明确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按照规定权限严格履行招聘方案核准备案职责。
我国自2006年实施规范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目前全国参加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达到1100多万人,实际聘用154万多人。通过公开招聘,事
业单位进人引入了公平竞争机制,把住了人员进口关,提高了新进人员的整体素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王晓初表示,今后事业单位新进人员,除确需使用其他方法选拔任用人员外,都要实行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将于2012年在全国各级各类事业单位实现全覆盖。
用人制度改革:今年全部实现聘用制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近日发布的《2010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表明,2010年我国聘用制度推行范围继续扩大,全国事业单位签订聘用合同人员的比例达到90%。与此同时,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稳步推进,中央和国家机关所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核准率为80%以上,全国各省(区、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部启动岗位设置工作。
实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目前是创新事业单位管理体制,转变用人机制,整合人才资源,充分调动事业单位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表示,2011年我国将推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建设,积极推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规定出台,研究制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奖励、申诉、竞聘上岗等单项规定。2011年,我国将全面完成事业单位聘用制推行工作。
职称改革:按类别逐步实施
我国现有专业技术人才4500多万人,职称制度改革的目的是构建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社会和业内认可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2009年,吉林、山东、陕西的部分地市开展了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这项改革与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相衔接,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统一了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充分调动了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
改革后,这些地方建立起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分为初级职务、中级职务和高级职务,其中初级设员级和助理级,高级设副高级和正高级,职称分为三级教师、二级教师、一级教师、高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
今年,我国将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启动工程系列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同时研究提出会计、技校、中专等其他职称系列的改革意见。
工资改革:绩效工资全面推开
我国的事业单位收入分配改革始于2006年,事业单位随即实行了岗位绩效工作制度,工作人员的收入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构成。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人表示,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2009年基本兑现到位,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抓紧实施,部分省份基本兑现,其他事业单位正按照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稳慎推进的原则,实施绩效工资。同时,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工作稳步推进。
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也在同步推进。2009年,我国出台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方案,目前正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等省市开展试点。
第三篇:2014年南昌事业单位面试热点:深圳养老金改革的启示
2014年江西事业单位面试热点:深圳养老金改革的启示 据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透露,目前,经过详细的测算和调研,深圳人社局已向上级部门提交了一套关于“中人”改革的完整方案,一旦决策落地,就能实现养老金双轨制的彻底破冰。
所谓“中人”,即在职委任制公务员,目前深圳市这样的人员有大约4万名。这个群体就是深圳公务员阶层中最核心的群体,也是民间舆论场中所谓养老金双轨制的“既得利益者”。如果深圳这一改革真正实现,将给养老金双轨制改革向全国推广带来极大的示范效应。更重要的是,这一改革的意义也将超出深圳一市之域,证明深化改革不乏敢于壮士断腕的勇者。
为何这么说?看看养老金双轨制的改革进程和深圳改革的进程就可知道。养老金双轨制,是改革遗留的问题之一。计划经济时代,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一样都是财政统包。上世纪末期,我国建立了企业养老制度,所有企业全部纳入,但改革没有牵涉到机关事业单位,也就是说,机关事业单位还一直由财政统一养老。在目前的养老制度下,公务员不仅不需要缴纳养老保险,其退休金也远远高于企业人员。因此,养老金双轨制一直为社会所诟病,被认为是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特权”。
从党的十五大开始,中央就已经提出要解决养老金双轨制问题。2008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确定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5省市先期开展试点。但截至目前大多没有取得实质进展。在这当中,唯有深圳的养老金制度改革破冰并取得一定成效。2007年,深圳开始公务员聘任制试点工作,并且为聘任制公务员建立了“社会养老保险+职业年金”的养老保障模式,此举实际上实现了聘任制公务员与企业员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统一,但在当时仅仅是试点。2010年2月,深圳在全市行政机关全面启动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新进入行政机关公务员一律实行聘任制,跟企业一样,签订劳动合同,购买社会养老保险。2012年8月,改革推广至深圳市各事业单位。
我们看深圳改革的过程就能明白改革的逻辑。从2007年至今已经近7年,改革才进入实质阶段,一方面说明,即使是特区,改革过程一定也受到很大阻力,另一方面也说明,改革稳步推进,没有造成很大的社会动荡。再看改革思路,深圳采取的是先试点再由易及难的方法,所谓“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中人平稳过渡”。从2010年开始,“新人新办法”,新进公务员一视同仁,不会引起太大抵触,所以很多参加国考的人感叹深圳公务员的所谓铁饭碗的成分不是那么足了。其次,再将其扩展至事业单位,对这部分人群深圳留了四个口子,即有四种人豁免改革,这实际上也是为了更好推进改革。
事实证明,一年多来,深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改革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在,深圳改革终于要深入到最核心也是最难的部分了,那就是在职委任制公务员群体。我认为,经过层层
铺垫,经过数年的改革经验积累和舆论的造势,这一改革的难度将大大降低。可以预见,和事业单位改革一样,在职委任制公务员群体改革同样也会留一些口子,换句话说,让部分人仍然可以保留改革前的权利。这是改革策略,只要不引起太大争议并在财政许可的承担范围内,我们应给予理解和支持。
深圳养老金改革的路径和过程证明了改革的艰辛,也生动地演绎了一个改革如何启动、推广到深入的过程。它还证明,很多改革,即使是比触动灵魂还难,但只要执政者敢改、会改,就能够取得改革成效。
>>>2014年南昌事业笔试成绩
>>>2014年南昌事业笔试成绩查询
>>>2014年南昌事业笔试成绩查询入口
>>>2014年南昌事业考试入闱名单
第四篇:2014年南昌事业单位面试时间
微信:jxhuatu
2014年南昌事业单位面试时间
南昌事业单位交流群:147204732
2014南昌市部分事业单位笔试已经结束,8月1号出入围名单。面试时间一般在笔试成绩结束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面试,面试时间及公告出来,江西华图将在第一时间为您公布,敬请关注。
笔试结束后,按照笔试加权后的成绩从高到低确定面试人员名单。笔试开考比例为5:1(含需笔试的硕士、研究生岗位)的,按拟聘用岗位人数1:3的比例确定面试人员名单;笔试开考比例经调整为3:1的,按拟聘用岗位人数1:2的比例确定面试人员名单;末位入闱人员名次并列的可同时参加面试。因面试入闱人员资格复审不合格、自动放弃(包括未按时参加资格复审人员)等原因产生的缺额,可按笔试成绩排名,依次递补一次。经递补,该岗位面试入闱人员与招聘计划数达不到2:1的,招聘2人以上的,则核减岗位招聘计划,招聘1人的岗位不取消计划,通过资格复审人员均可参加面试。
面试由市人社局统一组织实施。面试分为结构化面试、专业面试,各岗位面试方式详见职位表。面试时间、地点详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公告。面试后,因考生放弃、体检或考核不合格等原因产生的缺额均不予递补。更多内容尽在江西人事考试网_江西公务员考试网(http://jx.huatu.com/)。关注江西华图官方微信(jxhuatu),新浪微博@江西华图官方,获取最新考试资讯。
第五篇:2014年事业单位面试热点
2014年事业单位面试热点:染色河流
【导语】水是生命之源,但是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几何增长、现代工业废水的乱排乱放、城市垃圾、农村农药喷洒等等,造成河流污染严重,本来已是极少的淡水资源加剧短缺,无法为人所用。面对这类现象,我们该怎么办呢?
【背景链接】
近年来,我国一些河流、湖泊、近海水域及野生动物和人体中已检测出多种化学物质,局部地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内分泌干扰物质浓度高于国际水平,有毒有害化学物质造成多起急性水、大气突发环境事件,多个地方出现饮用水危机,个别地区甚至出现“癌症村”等严重的健康和社会问题。
【问题原因】
第一,法律认定违法排污非常困难。要同时具备:超标、治污设施停止运转、故意停运等3项条件。对于环保部门来说,在执法过程中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看到污染,更要从实际执行标准来判断是否适用法律来解决相关的问题。颁发执照的工商管理部门也面临这样的尴尬,是自己的职责范围,但是缺乏实际的执行能力。
第二,生产商家对于利益的追求,忽视对于环境的保护。各地的河水被污染,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生产和种植。对于这些触目惊心的污染结果,生产商家往往为了眼前的利益,至社会公共健康的利益而不顾。
第三,社会监督的力度缺乏一定的长期性。哪里污染追到哪里,是我们社会舆论媒体的焦点。政府部门对于各地的污染事件的处理力度不一样,有些政府部门的负责人居然对于明显已经污染的河流,说可以使用。
【对策建议】
我国是一个缺乏水资源的国家,对于河流的污染如果处理不及时,将会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一些不稳定因素。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地方政府环境责任法律化。许多地方环境污染的背后,总能看到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子。环境指标纳入政府官员考核指标体系将是斩断地方保护主义的利剑。“区域限批”制度是环境监管手段的重要创新。实践证明,“区域限批”制度的效果非常明显,不仅使违法建设单位受到严厉惩罚,也使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对环评等法律制度产生了敬畏。
第二,政府、企业应当做好突发水污染事故的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和事后恢复。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采取措施,防止在处理安全生产事故过程中产生的可能严重污染水体的消防废水、废液直接排入水体。对于已经产生危害的企业,要严格控制,给与一定的处罚,尽快还河流的洁净。
第三,及时公布信息,保障公民的知情权,让政府的权利在公众的监督下进行,使权力正常合法使用。民众对于企业的排污行为,依法要求公开的信息,必须在规定的时间之内,在公众知晓的报纸、媒体上进行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