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最新2011年《旅客列车互联网售票暂行办法》
旅客列车互联网售票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铁路互联网售票工作,根据《铁路旅客运输规程》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铁路互联网售票是指通过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网站(,以下简称“12306.cn网站”)销售铁路电子客票及其改签、退票等业务。
铁路互联网售票范围、购票方式以及铁路电子客票的使用范围、使用方式、办理铁路电子客票业务的售票窗口等事项以“12306.cn网站”和车站公告为准。
第三条 铁路电子客票是以电子数据形式体现的铁路旅客运输合同,与纸质车票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四条 在12306网站,购买铁路电子客票以确认交易成功的时间作为铁路旅客运输合同生效的时间,退票以网站确认交易成功的时间作为铁路旅客运输合同终止的时间,改签按照购票、退票处理。
第五条 旅客或购票人应当妥善保管铁路电子客票信息及购票时所使用的有效身份证件。
第二章 售票
第六条 在12306网站购买铁路电子客票时,应当注册并准确提供乘车人的有效身份证件信息。
第七条 在12306.cn网站购票可使用的有效身份证件包括:
(1)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
(2)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
(3)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
(4)护照。
第八条 购买儿童票的乘车儿童没有办理有效身份证件的,应当使用同行成年人的有效身份证件信息。
第九条 一张有效身份证件同一乘车日期同一车次只能购买一张车票,但第八条规定的除外。
第十条 在12306网站购买学生票、伤残军人(警察)优待票时,应符合规定的减价优惠(待)条件。
第十一条 在12306.cn网站购票应当在车票预售期内且不晚于开车前2小时,并在规定的支付时间内完成网上支付。
第十二条 网上支付应使用具备网上银行功能的银行卡,并由12306.cn网站跳转(链接)至购票人选择的银行网站进行。
第十三条 12306.cn网站收到银行网站支付成功的信息后,方确认购票交易;收到银行网站支付失败的信息或超过规定的支付时间未收到银行网站支付成功信息的,取消购票交易。
第十四条 12306.cn网站确认购票交易成功后,根据购票人提供的手机、电子邮箱将所购车票信息以短信、电子邮件的方式通知购票人。购票人应及时通知乘车人,并妥善保管有关信息。
第十五条 在12306.cn网站购票后,遇以下情形,应当在购票后、开车前换取纸质车票后进站乘车:
(1)使用二代居民身份证以外的其他有效身份证件购票的。
(2)使用同行成年人有效身份证件信息购买儿童票的。
(3)购买学生票、伤残军人(警察)优待票的。
(4)乘车站或下车站不具备二代居民身份证检票条件的(目前,除京津城际和京沪高铁本线以外的其他动车组列车经停站,均不具备二代居民身份证检票条件)。
(5)二代居民身份证无法在自动检票机上识读的。
(6)需车票报销凭证的。
(7)乘车人按所购车票的乘车日期、车次在中途站进站乘车的。
第十六条 换取纸质车票时,按如下规定办理:
(1)使用二代居民身份证购买的铁路电子客票,可凭购票时所使用的乘车人有效二代居民身份证原件到车站售票窗口、铁路客票代售点或车站自动售票机上办理换票手续。
(2)学生票凭购票时所使用的有效身份证件和附有学生火车票优惠卡的学生证(均为原件)到安装有学生火车票优惠卡识别器的车站售票窗口或铁路客票代售点办理。
(3)伤残军人(警察)优待票凭购票时所使用的有效身份证件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中华人民共和国伤残人民警察证”(均为原件)到车站售票窗口办理。
(4)二代居民身份证无法自动识读或者使用二代居民身份证以外的其他有效身份证件购买的铁路电子客票,需出示购票时所使用的乘车人有效身份证件原件和订单号码,到车站售票窗口或铁路运输企业授权的铁路客票代售点,由售票员录入证件号码和订单号码并核实后办理换票手续。
(5)购票后、换票前,有效身份证件丢失的,乘车人本人或代办人持本人有效身份证
件原件到乘车站铁路公安制证口,办理载明原购票时使用的乘车人有效身份证件信息的临时身份证明,并按本条第(4)项办理。
(6)有效身份证件信息、订单号码等经核实一致的,予以换票;不一致的,不予换票。学生票、伤残军人(警察)优待票同时核对减价优惠(待)凭证。换学生票时,应核减优惠乘车次数。
第十七条 纸质车票票面载明购票时所使用的乘车人有效身份证件号码和姓名,并标记“网”字。
第十八条 旅客换取纸质车票后,铁路电子客票失效,不能再在12306.cn网站办理改签、退票手续,应凭纸质车票办理检票、验票、改签、退票等手续。
旅客应当妥善保管车票,保持票面信息清晰、可识读,并妥善保护票面身份信息。
第三章 使用铁路电子客票进站乘车
第十九条 在12306.cn网站购买铁路电子客票且乘车站和下车站都具备二代居民身份证检票条件(目前仅限京津城际和京沪高铁本线车站)的,可凭购票时所使用的乘车人有效二代居民身份证原件,直接通过车站自动检票机办理进、出站检票手续。
自动检票机在识读二代居民身份证时所做的进站、出站记录分别为铁路旅客运输合同运送期间的起、止证明。
第二十条 旅客在所购车票乘车区间中途站出站的,自动检票机验证后予以放行。第二十一条 列车验票时,通过旅客所持的二代居民身份证原件,核对铁路电子客票及证件等信息;经确认没有旅客铁路电子客票信息的,应当先行补票。旅客因二代居民身份证丢失、补票后,又找到二代居民身份证的,列车确认后开具客运记录交旅客,旅客持客运记录和二代居民身份证原件到下车站退票窗口退还后补车票,不收退票费。
客运记录应填写旅客二代居民身份证号码、姓名、席位等有关内容。
第二十二条 到站检票时,确认旅客没有铁路电子客票信息的,应当按规定补票。第二十三条 使用二代居民身份证作为乘车凭证的旅客,在车站、列车发生意外伤害事故的,站车工作人员应当在客运记录中记录其居民身份证号码等身份信息,事故案卷中应附有居民身份证复印件。
第四章 改签和退票
第二十四条 铁路电子客票可以在12306.cn网站或车站售票窗口办理改签、退票手续。
第二十五条 旅客在12306.cn网站购票后,尚未换取纸质车票的,可以在12306.cn网站办理铁路电子客票改签、退票手续,但不晚于开车前2小时;已经换取纸质车票的,只能在车站办理改签、退票手续。
第二十六条 旅客在车站办理铁路电子客票改签、退票手续的,应当到安装有银行POS机的车站售票窗口办理。
以下情形,按下列规定办理:
(1)已经换取纸质车票的,在换票地车站或票面发站办理。
(2)在具备二代居民身份证检票条件的乘车站,持二代居民身份证已经办理进站检票手续但未乘车的,经车站确认后办理。
(3)乘车站和下车站均具备二代居民身份证检票条件,持二代居民身份证乘车,因伤、病或者承运人责任中途下车的,凭列车长出具的客运记录在下车站办理未乘区间退票手续。第二十七条 改签后新票票价高于原票、需补收票价差额时,应当使用购票时所使用的银行卡或具备网上银行功能的其他银行卡支付新票全额票款,原票款按发卡银行规定退回原银行卡。
退票或改签后新票票价低于原票的,应退票款按发卡银行规定退回购票时所使用的银行卡。
第二十八条 在车站售票窗口办理铁路电子客票改签后,出具纸质车票。
第二十九条 在12306.cn网站办理退票手续后、需退票费报销凭证的,应当凭购票时所使用的有效身份证件原件在办理退票之日起10日内(含当日)到车站退票窗口索取。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所称“车站”和“铁路客票代售点”指开通铁路互联网售票业务的铁路客运营业办理站(含同城车站)和铁路客票代售点;“开车前”为车票载明的发站开车时间前。第三十一条 使用网上、银行卡支付有关收、退款等事项按照付款人与银行之间签订的合同处理。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未尽事宜按《铁路旅客运输规程》等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由铁路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注:
1.本办法内容选自哈尔滨、沈阳、北京、太原、郑州、武汉、西安、济南、上海、南昌、成都、兰州铁路局和广铁集团公司文件,详情以其公布文件为准。
2.目前,仅京津城际和京沪高铁本线车站具备二代居民身份证检票条件,其他线路均需提前换票。
详情以车站公告为准
第二篇:铁路互联网售票暂行办法
(6)通过其他方式能够证明本人身份的。
前款证明(信)的内容应包括旅客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籍贯、身份证件号码等信息,与购票所使用的有效身份证件信息一致,并加盖证明单位公章。
车站铁路公安部门办理的临时乘车身份证明一式两联,载明旅客姓名、性别、年龄、有效身份证件类型和号码等内容,一联为公安部门留存,一联供旅客换票、改签、变更到站、退票、验证检票以及乘车使用,由旅客自行妥善保管,站车不予收回。
第十八条 纸质车票票面载明购票时所使用的乘车人有效身份证件号码和姓名,并标记“网”字。
第十九条 旅客应当妥善保管车票,保持票面信息清晰、可识读,并妥善保护票面身份信息。
第二十条 旅客购票后丢失车票时,符合以下条件的,可到车站售票窗口办理挂失补办:
(1)提供购票时所使用的有效身份证件原件、原车票乘车日期和购票地车站名称;
(2)不晚于票面发站停止检票时间前20分钟。
以下情形,不办理挂失补办:
(1)超过规定时间提出的;
(2)原车票已经退票的;
(3)已经挂失补办的。
车站确认旅客身份、车票等信息无误后,旅客应按原车票车次、席位、票价重新购买一张新车票。新车票票面标记“挂失补”字样。
新车票发售后,原车票失效。新车票不能改签或变更到站,但可以退票;退票时按规定核收补票的手续费。新车票退票后,原车票效力恢复。
旅客持新车票乘车时,应向列车工作人员声明。到站前,列车长确认该席位使用正常的,开具客运记录(即退票证明)交旅客作为到站退票的凭证。
旅客到站后24小时内,凭客运记录、新车票和购票时所使用的有效身份证件原件,至退票窗口办理新车票退票,按规定核收补票的手续费。第三章 使用居民身份证进站乘车
第二十一条 在12306.cn网站使用居民身份证购票且乘车站和下车站都具备居民身份证检票条件的,可凭购票时所使用的乘车人有效居民身份证原件,直接通过车站自动检票机(闸机)办理进、出站检票手续。
自动检票机(闸机)在识读居民身份证时所做的进站、出站记录分别为铁路旅客运输合同运送期间的起、止证明。
第二十二条 旅客在所购车票乘车区间中途站出站的,自动检票机验证后予以放行。
第二十三条 列车验票时,应核对旅客所持的居民身份证原件及车票等信息;经确认没有旅客车票信息的,应当先行补票。旅客因居民身份证丢失、补票后,又找到 居民身份证的,列车确认后开具客运记录交旅客,旅客持客运记录和居民身份证原件到下车站退票窗口退还后补车票,不收退票费。
客运记录应填写旅客居民身份证号码、姓名、席位等有关内容。
第二十四条 到站检票时,确认旅客没有车票信息的,应当按规定补票。
第二十五条 旅客乘车后需换取纸质车票的,不晚于自车票所载乘车日期之日起31日,逾期不予办理,换取的纸质车票仅作报销凭证。
第二十六条 使用居民身份证作为乘车凭证的旅客,在车站、列车发生意外伤害事故的,站车工作人员应当在客运记录中记录其居民身份证号码等身份信息,事故案卷中应附有居民身份证复印件。
第四章 改签、变更到站和退票
第二十七条 铁路电子客票可以在12306.cn网站或车站售票窗口办理改签、变更到站、退票。
第二十八条 旅客在12306.cn网站购票后,尚未换取纸质车票的,可以在12306.cn网站办理铁路电子客票改签、变更到站、退票;已经换取纸质车 票的,只能在车站办理。在12306.cn网站办理时,改签、退票应不晚于开车前30分钟,变更到站不晚于开车前48小时。
第二十九条 旅客在车站办理铁路电子客票改签、变更到站、退票的,应当到车站售票窗口并比照第十六条相关规定办理。
(1)已经换取纸质车票的,凭纸质车票按现行规定办理改签、变更到站、退票。
(2)在具备居民身份证检票条件的乘车站,持居民身份证已经办理进站检票但未乘车的,经车站确认后按规定办理改签、退票。
(3)乘车站和下车站均具备居民身份证检票条件,持居民身份证检票乘车,因伤、病或者承运人责任中途下车的,凭列车长出具的客运记录在下车站按规定办理退票。
第三十条 改签或变更到站时,新车票票价高于原车票、需补收票价差额的,在12306.cn网站应当使用购票时所使用的在线支付工具、在车站售票窗口应当 使用银行卡支付新车票全额票款,原票款按购票时所使用的在线支付工具相关规定退回原在线支付工具;新车票票价低于原车票的,退还差额,对差额部分核收退票 费并执行现行退票费标准,应退票款按购票时所使用的在线支付工具相关规定退回原在线支付工具。退票时,应退票款同样退回原在线支付工具。
第三十一条 在车站售票窗口办理铁路电子客票改签或变更到站后,出具纸质车票。
第三十二条 在12306.cn网站办理改签、变更到站、退票后,需退票费报销凭证的,应当凭购票时所使用的有效身份证件原件在办理退票之日起10日内(含当日)到车站退票窗口索取。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所称“车站”和“铁路代售点”指开通铁路互联网售票业务的铁路客运营业办理站(含同城车站)和铁路代售点;“开车前”为车票载明的发站 开车时间前,由于车站售票厅、进站口、检票口、站台之间有一定距离,需要一定的走行时间,为了确保旅客人身安全和铁路运输秩序,车站将在开车时间之前提前 停止售票、检票,请关注车站关于提前停止售票、检票时间的公告,在停止售票、检票时间前抵达车站换票、候车,避免耽误乘车。
第三十四条 使用在线支付工具有关收、退款等事项按照付款人与在线支付工具之间签订的合同处理。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未尽事宜按《铁路旅客运输规程》及车票实名制办法等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由铁路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注:
本办法内容选自各铁路局文件,详情以其公布文件为准。
第三篇:全国互联网售票公告之一
互联网购票公告
一、用户注册
互联网用户在网站购票前,须先在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网站(,以下简称“网站”)注册为网站用户(以下简称“用户”)。一张有效身份证件只能注册一个用户。
二、互联网购票
1.网上购票的有效身份证件有 4 种: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护照。网上可购票种:成人票、儿童票、学生票、伤残军人(警察)优待票。购买儿童票的乘车儿童没有办理有效身份证件的,须使用同行成年人的有效身份证件信息。
2.网站服务时间:网站每日 5:00~24:00 提供服务。在网站购票、改签和退票须不晚于开车前2小时。网站车票预售期与车站公告一致。
3.网站购票支付:购票时,须在申请车票成功后15分钟内完成网上票款支付。超过15分钟的,车票席位不予保留;继续购票时,须重新申请车票。使用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和带有银联标志的银行卡,并开通了网上银行的用户,可以直接在网上支付。
三、电子客票换票
1.在网站购票,乘车站为郑州铁路局管内车站的铁路电子客票都必须在列车开车前,须到郑州铁路局开通铁路互联网售票业务的铁路客运营业办理站(车站安装有银行POS机)或该车站客票代售点换取纸质车票。
2.旅客在网站购票,须按如下规定换取纸质车票后,方可进站乘车: ⑴使用二代居民身份证或学生证购买的铁路电子客票,可凭购票时所使用的乘车人有效二代居民身份证或学生证原件到车站售票窗口、铁路客票代售点(办理学生票窗口须安装火车票优惠卡识别器)或车站自动售票机上办理换票手续。
⑵伤残军人(警察)优待票凭购票时所使用的有效身份证件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中华人民共和国伤残人民警察证”(均为原件)须到郑州铁路局开通铁路互联网售票业务的铁路客运营业办理站的车站售票窗口办理。
⑶二代居民身份证无法自动识读或者使用二代居民身份证以外的其他有效身份证件购买的铁路电子客票,需出示购票时所使用的乘车人有效身
份证件原件和订单号码,到车站售票窗口或该车站铁路客票代售点,由售票员录入证件号码和订单号码并核实后办理换票手续。
⑷在互联网购票后、纸质换票前,有效身份证件丢失的,需到乘车站铁路公安制证口,办理载明原购票时使用的乘车人有效身份证件信息的临时身份证明,到车站售票窗口或铁路客票代售点办理。
3.在郑州铁路局开通铁路互联网售票业务的铁路客运营业车站可办理全国各车站互联网订票的纸质车票换票业务。
四、改签、退票
1.旅客在网站办理铁路电子客票改签、退票手续的,不晚于车票发站开车前2小时。在车站办理铁路电子客票改签、退票手续的,须到郑州铁路局开通铁路互联网售票业务的铁路客运营业办理站的退票窗口办理,要先换取纸质车票后办理改签、退票业务。已经换取纸质车票的,在换票地车站或票面发站办理。
2.需退票费报销凭证的,凭在网站购票所使用的乘车人有效身份证件原件在办理退票之日起10日内到车站退票窗口索取。
五、提示
郑州铁路局开通互联网售票业务的铁路客运营业办理站:郑州、许昌、商丘、洛阳、洛阳龙门、开封、新乡、鹤壁、安阳、焦作、长治、晋城、巩义南、巩义、渑池南、渑池、三门峡南、三门峡、三门峡西、灵宝、灵宝西、南阳、济源。
郑州铁路局办公室
2011年9月19日印发
第四篇: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
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互联网广告活动,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互联网广告业的健康发展,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以下简称广告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利用互联网从事广告活动,适用广告法和本办法的规定。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互联网广告,是指通过网站、网页、互联网应用程序等互联网媒介,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或者其他形式,直接或者间接地推销商品或者服务的商业广告。
前款所称互联网广告包括:
(一)推销商品或者服务的含有链接的文字、图片或者视频等形式的广告;
(二)推销商品或者服务的电子邮件广告;
(三)推销商品或者服务的付费搜索广告;
(四)推销商品或者服务的商业性展示中的广告,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的信息的展示依照其规定;
(五)其他通过互联网媒介推销商品或者服务的商业广告。
第四条 鼓励和支持广告行业组织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和章程的规定,制定行业规范,加强行业自律,促进行业发展,引导会员依法从事互联网广告活动,推动互联网广告行业诚信建设。
第五条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生产、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以及禁止发布广告的商品或者服务,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在互联网上设计、制作、代理、发布广告。
禁止利用互联网发布处方药和烟草的广告。
第六条 医疗、药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医疗器械、农药、兽药、保健食品广告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须经广告审查机关进行审查的特殊商品或者服务的广告,未经审查,不得发布。
第七条 互联网广告应当具有可识别性,显著标明“广告”,使消费者能够辨明其为广告。
付费搜索广告应当与自然搜索结果明显区分。第八条 利用互联网发布、发送广告,不得影响用户正常使用网络。在互联网页面以弹出等形式发布的广告,应当显著标明关闭标志,确保一键关闭。
不得以欺骗方式诱使用户点击广告内容。
未经允许,不得在用户发送的电子邮件中附加广告或者广告链接。
第九条 互联网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之间在互联网广告活动中应当依法订立书面合同。
第十条 互联网广告主应当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广告主发布互联网广告需具备的主体身份、行政许可、引证内容等证明文件,应当真实、合法、有效。
广告主可以通过自设网站或者拥有合法使用权的互联网媒介自行发布广告,也可以委托互联网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发布广告。
互联网广告主委托互联网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发布广告,修改广告内容时,应当以书面形式或者其他可以被确认的方式通知为其提供服务的互联网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
第十一条 为广告主或者广告经营者推送或者展示互联网广告,并能够核对广告内容、决定广告发布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是互联网广告的发布者。
第十二条 互联网广告发布者、广告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互联网广告业务的承接登记、审核、档案管理制度;审核查验并登记广告主的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等主体身份信息,建立登记档案并定期核实更新。
互联网广告发布者、广告经营者应当查验有关证明文件,核对广告内容,对内容不符或者证明文件不全的广告,不得设计、制作、代理、发布。
互联网广告发布者、广告经营者应当配备熟悉广告法规的广告审查人员;有条件的还应当设立专门机构,负责互联网广告的审查。
第十三条 互联网广告可以以程序化购买广告的方式,通过广告需求方平台、媒介方平台以及广告信息交换平台等所提供的信息整合、数据分析等服务进行有针对性地发布。
通过程序化购买广告方式发布的互联网广告,广告需求方平台经营者应当清晰标明广告来源。
第十四条 广告需求方平台是指整合广告主需求,为广告主提供发布服务的广告主服务平台。广告需求方平台的经营者是互联网广告发布者、广告经营者。
媒介方平台是指整合媒介方资源,为媒介所有者或者管理者提供程序化的广告分配和筛选的媒介服务平台。
广告信息交换平台是提供数据交换、分析匹配、交易结算等服务的数据处理平台。第十五条 广告需求方平台经营者、媒介方平台经营者、广告信息交换平台经营者以及媒介方平台的成员,在订立互联网广告合同时,应当查验合同相对方的主体身份证明文件、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等信息,建立登记档案并定期核实更新。
媒介方平台经营者、广告信息交换平台经营者以及媒介方平台成员,对其明知或者应知的违法广告,应当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予以制止。
第十六条 互联网广告活动中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提供或者利用应用程序、硬件等对他人正当经营的广告采取拦截、过滤、覆盖、快进等限制措施;
(二)利用网络通路、网络设备、应用程序等破坏正常广告数据传输,篡改或者遮挡他人正当经营的广告,擅自加载广告;
(三)利用虚假的统计数据、传播效果或者互联网媒介价值,诱导错误报价,谋取不正当利益或者损害他人利益。
第十七条 未参与互联网广告经营活动,仅为互联网广告提供信息服务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对其明知或者应知利用其信息服务发布违法广告的,应当予以制止。
第十八条 对互联网广告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由广告发布者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管辖。广告发布者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管辖异地广告主、广告经营者有困难的,可以将广告主、广告经营者的违法情况移交广告主、广告经营者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
广告主所在地、广告经营者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先行发现违法线索或者收到投诉、举报的,也可以进行管辖。
对广告主自行发布的违法广告实施行政处罚,由广告主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管辖。第十九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查处违法广告时,可以行使下列职权:
(一)对涉嫌从事违法广告活动的场所实施现场检查;
(二)询问涉嫌违法的有关当事人,对有关单位或者个人进行调查;
(三)要求涉嫌违法当事人限期提供有关证明文件;
(四)查阅、复制与涉嫌违法广告有关的合同、票据、账簿、广告作品和互联网广告后台数据,采用截屏、页面另存、拍照等方法确认互联网广告内容;
(五)责令暂停发布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涉嫌违法广告。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行使前款规定的职权时,当事人应当协助、配合,不得拒绝、阻挠或者隐瞒真实情况。
第二十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互联网广告的技术监测记录资料,可以作为对违法的互联网广告实施行政处罚或者采取行政措施的电子数据证据。
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五条第一款规定,利用互联网广告推销禁止生产、销售的产品或者提供的服务,或者禁止发布广告的商品或者服务的,依照广告法第五十七条第五项的规定予以处罚;违反第二款的规定,利用互联网发布处方药、烟草广告的,依照广告法第五十七条第二项、第四项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六条规定,未经审查发布广告的,依照广告法第五十八条第一款第十四项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三条 互联网广告违反本办法第七条规定,不具有可识别性的,依照广告法第五十九条第三款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八条第一款规定,利用互联网发布广告,未显著标明关闭标志并确保一键关闭的,依照广告法第六十三条第二款的规定进行处罚;违反第二款、第三款规定,以欺骗方式诱使用户点击广告内容的,或者未经允许,在用户发送的电子邮件中附加广告或者广告链接的,责令改正,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互联网广告发布者、广告经营者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广告业务管理制度的,或者未对广告内容进行核对的,依照广告法第六十一条第一款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改正,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广告需求方平台经营者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通过程序化购买方式发布的广告未标明来源的;
(二)媒介方平台经营者、广告信息交换平台经营者以及媒介方平台成员,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未履行相关义务的。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明知或者应知互联网广告活动违法不予制止的,依照广告法第六十四条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八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广告法和本办法规定所做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应当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依法向社会公示。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2016年9月1日起施行。
解读一
7月8日,国家工商总局发布《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将于9月1日起施行。《暂行办法》旨在从互联网广告实际出发,落实新《广告法》的各项规定,规范互联网广告活动,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互联网广告健康发展,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广告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国广告产业最大和增速最快的板块,成为商品生产经营者及服务提供者的重要选择。互联网广告迅速发展的同时,问题也逐步显现。监测显示,互联网虚假违法广告问题时有发生。由于互联网广告诸多不同于传统广告的特性,各级工商、市场监管部门在查办虚假违法的互联网广告案件时,遇到许多特殊问题和困难,亟须通过立法立规解决。
《暂行办法》对互联网广告概念的外延进行了描述,“本办法规定的互联网广告,是指通过网站、网页、互联网应用程序等互联网媒介,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或者其他形式,直接或者间接地推销商品或者服务的商业广告”,包括以推销商品或者服务为目的的,含有链接的文字、图片或者视频等形式的广告、电子邮件广告、付费搜索广告、商业性展示中的广告,以及其他通过互联网媒介发布的商业广告等。
《暂行办法》要求,互联网广告应当具有可识别性,显著标明“广告”,使消费者能够辨明其为广告。付费搜索广告应当与自然搜索结果明显区分。互联网广告的广告主对广告内容真实性负责,广告发布者、广告经营者按照《广告法》的规定履行查验证明文件、核对广告内容的义务。
对互联网广告违法行为,《暂行办法》规定了以广告发布者所在地管辖为主,广告主所在地、广告经营者所在地管辖为辅的管辖原则。互联网广告违法行为一般由广告发布者所在地管辖;如果广告主所在地、广告经营者所在地工商、市场监管部门,先行发现违法线索或者收到投诉、举报的,也可以进行管辖。广告主自行发布广告的,由广告主所在地管辖。
《暂行办法》还规定了互联网广告程序化购买经营模式中,各方参与主体的义务与责任,互联网广告活动的行为规范,工商、市场监管部门在查处互联网广告违法行为时可以行使的职权,以及实施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等[3]
解读二
国家工商总局广告司司长张国华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解读《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 请您介绍一下《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出台的背景?
互联网广告的出台是与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是紧密相关的,我们最早的广告法是1995年开始实施的,那个时候还没有互联网广告这种形式的广告,所以那部法律里面,对互联网广告只字未提。后来出现了互联网广告这种形式之后,由于互联网技术发展得非常快,广告的形态也在不断地演化。工商总局从2011年就开始研究针对互联网广告的管理办法,对互联网广告的认知也在随着互联网广告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2015年新《广告法》颁布实施后,第四十四条明确规定:“利用互联网从事广告活动,适用本法的各项规定”,为互联网广告的立法立规工作提供了更有力的法律支撑。工商总局在通过多种形式征求了互联网企业、业内专家、地方工商、市场监管机构、消费者代表的意见基础上,形成《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于2015年7月1日至31日通过国务院法制办和总局网站向社会公开了征求意见稿,同时征求了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和行业组织的意见。结合公开征集来的意见建议,又多次组织了由业界、法学专家、行业协会、基层富有执法办案经验的工商干部、消费者代表等多个层次广泛参与的座谈和调研,数易其稿。在《暂行办法》规章起草工作中,我们始终注重把握从实际出发、开门立法、科学立法的原则,坚持从互联网和互联网广告行业的实际情况出发,突出互联网广告特点,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可操作性,立足于准确认识和把握互联网广告与传统广告的“同与不同”,着重解决基层监管执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处理好《广告法》与互联网广告的衔接问题,厘清各参与主体之间的义务、责任分担,一手抓互联网广告市场环境规范,一手促互联网广告行业及互联网业健康发展。
之所以制定《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办法》,一是为了跟上目前广告业态的发展变化形势,因为现在互联网广告的经营额已经超过或者即将超过传统广告的经营额的总和。互联网广告已经越来越多的渗透到人民的生活当中。另一方面,互联网广告当中的违法现象也屡屡发生,急需一部规范互联网广告的管理办法。在这种情况下,在前几年工作的基础上,在逐渐成熟比较完善的基础上,今天终于把它颁布。但是,大家注意到,我们这个办法叫暂行办法,也就是说,这种业态可能还会发展,还会变化。随着它的发展变化,将来还有可能新的条款、新的规制要不断完善,所以叫做是暂行办法。
根据《暂行办法》,都有哪些活动属于互联网广告活动?
根据《暂行办法》的规定,通过网站、网页、互联网应用程序等互联网媒介,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或者其他形式,直接或者间接推销商品或者服务的商业广告服务都属于互联网广告的范畴。具体讲有这么五类:
(一)推销商品或者服务的含有链接的文字、图片或者视频等形式的广告;有的时候展现是一个推销商品服务文字或者图片,或者视频,但是你点开之后,它是链接到一个目标网站,其目的是为了推销商品或者服务。这种形式是互联网广告。
(二)推销商品或者服务的电子邮件广告;有的时候进入邮箱后有很多邮件广告,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广告法》的规定,不经本人同意是不能发送的。
(三)推销商品或者服务的付费搜索广告;比如说像搜索服务平台中的付费搜索、电子商务平台当中垂直搜索的付费搜索广告,是以推销商品或者服务为目的的,通过一些方法改变了自然搜索的排名或者位置,这属于付费搜索广告。
(四)推销商品或者服务的商业性展示中的广告,比如说我们打开一个商品的网页之后,有很多商业展示性的广告,这种形态比较明显。但这里面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的信息的展示,这些信息要遵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因为消费者有知情权,对产品的材质、成份、功效等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应当向消费者提供的这些商品或者服务的客观说明,这类信息和广告是有区别的。
(五)其他通过互联网媒介推销商品或者服务的商业广告。
《广告法》规定了大众传播媒介发布的广告应当显著标注“广告”,可是我们在互联网上看到的有些广告还没有标明,《暂行办法》对此有规定吗?
《广告法》里面明确规定大众传播媒介发布的广告应当对广告明显标注“广告”两字。现在在传统媒体的广告里面基本上做到了。但是,在互联网上,情况不一,有的叫商业推广,有的标了广告。这次《暂行办法》里明确规定,凡是互联网上发布的广告,都要标注“广告”两字。也就是说,从9月1日开始,再发布的互联网广告应当具有可识别性,显著标明“广告”这两个字,使消费者能够辨明其为广告。如果不标注的话,就和《广告法》和本办法的规定不一致,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了。
第五篇: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
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
为规范互联网保险经营行为,保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互联网保险业务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本办法所称互联网保险业务,是指保险机构依托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等技术,通过自营网络平台、第三方网络平台等订立保险合同、提供保险服务的业务。
本办法所称保险机构,是指经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批准设立,并依法登记注册的保险公司和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是指经营区域不限于注册地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保险专业代理公司、保险经纪公司和保险公估机构。
本办法所称自营网络平台,是指保险机构依法设立的网络平台。
本办法所称第三方网络平台,是指除自营网络平台外,在互联网保险业务活动中,为保险消费者和保险机构提供网络技术支持辅助服务的网络平台。
第二条
保险机构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应遵守法律、行政法规以及本办法的有关规定,不得损害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保险机构应科学评估自身风险管控能力、客户服务能力,合理确定适合互联网经营的保险产品及其销售范围,不能确保客户服务质量和风险管控的,应及时予以调整。
保险机构应保证互联网保险消费者享有不低于其他业务渠道的投保和理赔等保险服务,保障保险交易信息和消费者信息安全。
第三条
互联网保险业务的销售、承保、理赔、退保、投诉处理及客户服务等保险经营行为,应由保险机构管理和负责。
第三方网络平台经营开展上述保险业务的,应取得保险业务经营资格。
第二章
经营条件与经营区域
第四条
互联网保险业务应由保险机构总公司建立统一集中的业务平台和处理流程,实行集中运营、统一管理。
除本办法第一条规定的保险公司和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外,其他机构或个人不得经营互联网保险业务。保险机构的从业人员不得以个人名义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
第五条
保险机构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的自营网络平台,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支持互联网保险业务运营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与保险机构核心业务系统的无缝实时对接,并确保与保险机构内部其他应用系统的有效隔离,避免信息安全风险在保险机构内外部传递与蔓延。
(二)具有完善的防火墙、入侵检测、数据加密以及灾难恢复等互联网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三)具有互联网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许可证或者在互联网行业主管部门完成网站备案,且网站接入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四)具有专门的互联网保险业务管理部门,并配备相应的专业人员;
(五)具有健全的互联网保险业务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六)互联网保险业务销售人员应符合保监会有关规定;
(七)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六条
保险机构通过第三方网络平台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的,第三方网络平台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互联网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许可证或者在互联网行业主管部门完成网站备案,且网站接入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二)具有安全可靠的互联网运营系统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实现与保险机构应用系统的有效隔离,避免信息安全风险在保险机构内外部传递与蔓延;
(三)能够完整、准确、及时向保险机构提供开展保险业务所需的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的个人身份信息、联系信息、账户信息以及投保操作轨迹等信息;
(四)最近两年未受到互联网行业主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等政府部门的重大行政处罚,未被中国保监会列入保险行业禁止合作清单;
(五)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三方网络平台不符合上述条件的,保险机构不得与其合作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
第七条
保险公司在具有相应内控管理能力且能满足客户服务需求的情况下,可将下列险种的互联网保险业务经营区域扩展至未设立分公司的省、自治区、直辖市:
(一)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定期寿险和普通型终身寿险;
(二)投保人或被保险人为个人的家庭财产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
(三)能够独立、完整地通过互联网实现销售、承保和理赔全流程服务的财产保险业务;
(四)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险种。
中国保监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并公布上述可在未设立分公司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经营的险种范围。
对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或保险标的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保险公司没有设立分公司的,保险机构应在销售时就其可能存在的服务不到位、时效差等问题做出明确提示,要求投保人确认,并留存确认记录。
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的业务范围和经营区域,应与提供相应承保服务的保险公司保持一致。
第三章
信息披露
第八条
保险机构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不得进行不实陈述、片面或夸大宣传过往业绩、违规承诺收益或者承担损失等误导性描述。
保险机构应在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的相关网络平台的显著位置,以清晰易懂的语言列明保险产品及服务等信息,需列明的信息包括下列内容:
(一)保险产品的承保公司、销售主体及承保公司设有分公司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清单;
(二)保险合同订立的形式,采用电子保险单的,应予以明确说明;
(三)保险费的支付方式,以及保险单证、保险费发票等凭证的配送方式、收费标准;
(四)投保咨询方式、保单查询方式及客户投诉渠道;
(五)投保、承保、理赔、保全、退保的办理流程及保险赔款、退保金、保险金的支付方式;
(六)针对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的个人信息、投保交易信息和交易安全的保障措施;
(七)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内容。
其中,互联网保险产品的销售页面上应包含下列内容:
(一)保险产品名称(条款名称和宣传名称)及批复文号、备案编号或报备文件编号;
(二)保险条款、费率(或保险条款、费率的链接),其中应突出提示和说明免除保险公司责任的条款,并以适当的方式突出提示理赔要求、保险合同中的犹豫期、费用扣除、退保损失、保险单现金价值等重点内容;
(三)销售人身保险新型产品的,应按照《人身保险新型产品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进行信息披露和利益演示,严禁片面使用“预期收益率”等描述产品利益的宣传语句;
(四)保险产品为分红险、投连险、万能险等新型产品的,须以不小于产品名称字号的黑体字标注收益不确定性;
(五)投保人的如实告知义务,以及违反义务的后果;
(六)保险产品销售区域范围;
(七)其他直接影响消费者利益和购买决策的事项。
网络平台上公布的保险产品相关信息,应由保险公司统一制作和授权发布,并确保信息内容合法、真实、准确、完整。
第九条
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的保险机构,应在其官方网站建立互联网保险信息披露专栏,需披露的信息包括下列内容:
(一)经营互联网保险业务的网站名称、网址,如为第三方网络平台,还要披露业务合作范围;
(二)互联网保险产品信息,包括保险产品名称、条款费率(或链接)及批复文号、备案编号、报备文件编号或条款编码;
(三)已设立分公司名称、办公地址、电话号码等;
(四)客户服务及消费者投诉方式;
(五)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内容。
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应披露的信息还应包括中国保监会颁发的业务许可证、营业执照登载的信息或营业执照的电子链接标识、保险公司的授权范围及内容。
第四章
经营规则
第十条
保险机构应将保险监管规定及有关要求告知合作单位,并留存告知记录。保险机构与第三方网络平台应签署合作协议,明确约定双方权利义务,确保分工清晰、责任明确。因第三方网络平台原因导致保险消费者或者保险机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第三方网络平台应承担赔偿责任。
第十一条
第三方网络平台应在醒目位置披露合作保险机构信息及第三方网络平台备案信息,并提示保险业务由保险机构提供。
第三方网络平台应于收到投保申请后24小时内向保险机构完整、准确地提供承保所需的资料信息,包括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的姓名、证件类型、证件号码、联系方式、账户等资料。除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形外,保险机构及第三方网络平台不得将相关信息泄露给任何机构和个人。
第三方网络平台为保险机构提供宣传服务的,宣传内容应经保险公司审核,以确保宣传内容符合有关监管规定。保险公司对宣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规性承担相应责任。
第十二条
保险公司应加强对互联网保险产品的管理,选择适合互联网特性的保险产品开展经营,并应用互联网技术、数据分析技术等开发适应互联网经济需求的新产品,不得违反社会公德、保险基本原理及相关监管规定。
第十三条
投保人交付的保险费应直接转账支付至保险机构的保费收入专用账户,第三方网络平台不得代收保险费并进行转支付。保费收入专用账户包括保险机构依法在第三方支付平台开设的专用账户。
第十四条
保险机构及第三方网络平台以赠送保险、或与保险直接相关物品和服务的形式开展促销活动的,应符合中国保监会有关规定。不得以现金或同类方式向投保人返还所交保费。
第十五条
保险机构应完整记录和保存互联网保险业务的交易信息,确保能够完整、准确地还原相关交易流程和细节。交易信息应至少包括:产品宣传和销售文本、销售和服务日志、投保人操作轨迹等。第三方网络平台应协助和支持保险机构依法取得上述信息。
第十六条
保险公司应加强互联网保险业务的服务管理,建立支持咨询、投保、退保、理赔、查询和投诉的在线服务体系,探索以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等多种方式开展客户回访,简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方式,确保客户服务的高效和便捷。
对因需要实地核保、查勘和调查等因素而影响向消费者提供快速和便捷保险服务的险种,保险机构应立即暂停相关保险产品的销售,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整改后仍不能解决的,应终止相关保险产品的销售。
第十七条
保险机构应加强业务数据的安全管理,采取防火墙隔离、数据备份、故障恢复等技术手段,确保与互联网保险业务有关交易数据和信息的安全、真实、准确、完整。
保险机构应防范假冒网站、APP应用等针对互联网保险的违法犯罪活动,检查网页上对外链接的可靠性,开辟专门渠道接受公众举报,发现问题后应立即采取防范措施,并及时向保监会报告。
第十八条
保险机构应加强客户信息管理,确保客户资料信息真实有效,保证信息采集、处理及使用的安全性和合法性。
对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过程中收集的客户信息,保险机构应严格保密,不得泄露,未经客户同意,不得将客户信息用于所提供服务之外的目的。
第十九条
保险公司应制定应急处置预案,妥善应对因突发事件、不可抗力等原因导致的互联网保险业务经营中断。
保险机构互联网保险业务经营中断的,应在自营网络平台或第三方网络平台的主页显著位置进行及时公布,并说明原因及后续处理方式。
第二十条
保险机构应建立健全客户身份识别制度,加强对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的监控和报告,严格遵守反洗钱有关规定。
保险机构应要求投保人原则上使用本人账户支付保险费,退保时保险费应退还至原交费账户,赔款资金应支付到投保人本人、被保险人账户或受益人账户。对保险期间超过一年的人身保险业务,保险机构应核对投保人账户信息的真实性,确保付款人、收款人为投保人本人。
保险机构应建立健全互联网保险反欺诈制度,加强对互联网保险欺诈的监控和报告,第三方网络平台应协助保险机构开展反欺诈监控和调查。
第二十一条
保险公司向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及第三方网络平台支付相关费用时,应当由总公司统一结算、统一授权转账支付。
保险公司应按照合作协议约定的费用种类和标准,向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支付中介费用或向第三方网络平台支付信息技术费用等,不得直接或间接给予合作协议约定以外的其他利益。
第二十二条
中国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依据法律法规及相关监管规定,对保险机构和第三方网络平台的互联网保险经营行为进行日常监管和现场检查,保险机构和第三方网络平台应予配合。
第二十三条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依据法律法规及中国保监会的有关规定,对互联网保险业务进行自律管理。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应在官方网站建立互联网保险信息披露专栏,对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的保险机构及其合作的第三方网络平台等信息进行披露,便于社会公众查询和监督。中国保监会官方网站同时对相关信息进行披露。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四条
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的保险机构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中国保监会可以责令整改;情节严重的,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一)擅自授权分支机构开办互联网保险业务的;
(二)与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第三方网络平台合作的;
(三)发生交易数据丢失或客户信息泄露,造成不良后果的;
(四)未按照本办法规定披露信息或做出提示,进行误导宣传的;
(五)违反本办法关于经营区域、费用支付等有关规定的;
(六)不具备本办法规定的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条件的;
(七)违反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五条
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的第三方网络平台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中国保监会可以要求其改正;拒不改正的,中国保监会可以责令有关保险机构立即终止与其合作,将其列入行业禁止合作清单,并在全行业通报:
(一)擅自与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机构或个人合作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
(二)未经保险公司同意擅自开展宣传,造成不良后果的;
(三)违反本办法关于信息披露、费用支付等规定的;
(四)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向保险机构提供或协助保险机构依法取得承保所需信息资料的;
(五)不具备本办法规定的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条件的;
(六)不配合保险监管部门开展监督检查工作的;
(七)违反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六条
中国保监会统筹负责互联网保险业务的监管,各保监局负责辖区内互联网保险业务的日常监测与监管,并可根据中国保监会授权对有关保险机构开展监督检查。
保险机构或其从业人员违反本办法,中国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可以通过监管谈话、监管函等措施,责令限期整改;拒不整改、未按要求整改,或构成《保险法》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违法行为的,依法进行处罚。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七条
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的经营范围和经营区域,中国保监会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再保险业务不适用本办法。
第二十八条
对保险机构通过即时通讯工具、应用软件、社交平台等途径销售保险产品的管理,参照适用本办法。
保险公司、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下属非保险类子公司依法设立的网络平台,参照第三方网络平台管理。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中国保监会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施行期限为3年。《保险代理、经纪公司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试行)》(保监发〔2011〕53号)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