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瓜州县全面深化事业单位聘用制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瓜州县全面深化事业单位聘用制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近年来,我县在坚持抓好党政机构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的同时,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事业单位改革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以转变机制、创新制度、激发活力为目标,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突出特色、稳步推进,不断深化事业单位聘用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在顺利完成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改制后,全面推进以用人、分配、保障三项制度改革为主的事业单位聘用制改革,新的运行管理机制已经形成。主要做法是:
一、以推行竞聘上岗为主,深化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
(一)重新确定事业单位的职能、机构、编制,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管理体制。坚持政事、事企分开的原则,从明确职责、理顺关系入手,借鉴党政机关机构改革经验,科学界定事业单位的范围与职责,对涉及改革的事业单位全部实行“三定”,即: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
1、“定职能”。将事业单位承担的政府行政职能划归政府行政部门,将政府行政部门中的一些技术性、服务性工作及其机构、人员划归相应的事业单位,同时将事业单位承担的社会化职能划出,使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各司其职,在此基础上根据各单位的实际分门别类地明确了各单位的职能。
2、“定机构”根据事业单位的职能和性质,重新确定机构的规格、类别、内设机构、领导职数、隶属关系。管理型事业单位定为财政全额供给事业单位,由政府或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公益型事业单位根据自身发展功能分别确定为财政全额、差额供给事业单位,由行政主管部门管理,除乡镇事业站所外,全县共确定全额供给事业单位47个(农村中小学以学区为单位),差额供给事业单位2个,自收自支事业单位3个。
3、“定编制”按照单位职能和规格,由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对全县除乡镇事业站所外的所有事业单位重新核定编制,实行严格的编制管理。通过改革,几年来全县共核减事业编制180名。
事业单位在重新制定“三定”规定的基础上,各单位分别制定适合本单位特点的《人事制度改革方案》,并批准实施。按照事业单位的自身特点,建立岗位管理制度,将事业单位岗位分为三类,即:管理人员岗、专业技术岗、工勤人员岗。分别明确不同岗位的职责、权利和任职条件。
(二)以聘用制为重点,改革事业单位的用人制度
2005年县委、政府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安西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聘用制管理试行办法》(安政发[2005]155号)从三个方面推进用人制度改革。
1、全面推行全员竞聘上岗。事业单位根据设置的岗位,打破人员的现有身份界限(原身份为档案身份),坚持“一级聘用一级”的原则,按照单位领导岗位、中层岗位、一般岗位和工勤岗位依次聘用工作人员,签定3年的聘用合同,聘期满后重新竞聘。中层管理人员和一般岗位工作人员严格按竞聘程序,坚持五公开原则,即:“公开聘任方案、公开聘任岗位、公开聘任标准、公开聘任程序、公开竞争聘任”。工勤人员的聘用由个人提出申请,实行双向选择或竞争上岗的方式聘用。竞聘上岗后,根据各自制定的《改革方案》签定统一印制的《瓜州县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勤人员聘用合同书》,实行合同化管理。同时建立和推行解聘辞聘制度。用人单位可根据聘用合同解聘职工,职工也可按照聘用合同辞聘。通过解聘辞聘制度的实行,疏通事业单位人员出口,促进各类人员的合理流动;各系统、各单位还建立健全聘期考核制度,加强聘后管理。聘任期内的人员实行百分考核制,制定岗位工作目标责任书,按照目标责任书对聘用人员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事业单位各类人员续聘、解聘、低聘、晋级、增资和奖惩的依据。我县事业单位近2000名职工全部签定了聘用合同,从而实现了事业单位人员的身份转换为聘用制的目标。
2、实行新增人员公开招聘制度。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每年都公开为农业、文化、教育、卫生、广电及乡镇事业站所等用人单位公开招考、招聘专业技术人才,其中,公开招聘的本科以上学历人才每年都在50人以上。2008年已公开招聘专业技术人才177人,工勤人员16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学历2人、本科学历(含学士学位)的专业技术人才58人,有效缓解了部分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短缺的矛盾,形成了事业单位新的用人机制。新聘人员一律实行聘用制管理,全部签定了聘用合同。同时也解决了我县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短缺的问题。
3、对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实行竞争上岗、公开选聘。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县委、政府制定出台了《瓜州县事业单位领导人员聘任制管理办法》,在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上,引入竞争机制,竞争上岗,推行了聘用制改革,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主要特征的干部选拔任用方法,把干部选拔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对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具有积极的作用。今年在全面完成公、检、法单位31名中层副科以上领导竞争上岗后,推出49个事业单位副科级以上岗位进行竞争上岗、公开竞聘。其中:教育系统18名学区区长、县城中学副校长、小学校长岗位;乡镇18名综治办、计生办主任岗位;县广播电视台4名副职及中层领导岗位;县直部分事业单位9名副职岗位经过竞争上岗,公开
竞聘的方式,确定了人选。新聘任的49名副科以上领导全部实行聘用制管理,签定了3年的聘任合同。目前,全县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公开选聘工作正在进一步推进。
二、以完善二次分配为主,深化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
(一)突出岗位特点,改革事业单位分配制度
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建立科学灵活的分配制度是能否调动广大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长效手段,是改革成败的关键。我们根据相关政策规定,按照“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扩大了事业单位内部分配的自主权和灵活性,形成了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新型的分配方式。
1、根据事业单位性质,分别制定了分配制度改革方案。财政全额供给事业单位原则上实行单位工资总额包干、岗位工资制度;财政差额供给和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由单位根据经营情况自行研究制定本单位收入分配方案,经单位职代会或职工大会讨论通过并报主管部门批准后分别组织实施。实行单位工资总额包干制度就是按照“三定”方案确定的人员编制将单位所有职工的工资总额整体核拨给单位(工资总额的核算包括:基本工资,中央和地方的各类津贴补贴以及应承担的社会保障费用、住房公积金、年终一次性奖金等费用)。
2、全面推行岗位工资制度。事业单位的全面改革,我们将财政全额供给的事业单位职工档案工资和实际收入相脱离,实行岗位工资制,即:将职工工资分为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和社会保障费用三部分。各事业单位根据政府核定的工资总额,结合单位内部分配办法和实际情况,由单位根据工作实际重新制定分配方式。县教育系统在不断改革尝试的基础上,今年将用人制度与分配制度改革结合,全面推行了“双聘双制”即:校长聘用制、教师聘用制、校长负责制、结构工资制。教师工资总额的60%作为基本工资,按月发放。教师工资总额的30%作为工作量工资,按学期发放。教师工资总额的10%作为绩效工资,按年度发放。分配中,做到“五个坚持”,即坚持由政府人事和财政部门负责核定事业单位工资总额;坚持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严禁任何单位、任何个人拆借、挪用职工工资包干经费;坚持按劳分配,优劳优酬;坚持按考核结果发放;坚持分类管理,拉开差距,注意向一线倾斜的原则,较好地贴近了学校工作的实际。卫生系统分类确定所属卫生部门的分配方式:各乡镇卫生院人员工资上划县财政统一发放,在完成竞争上岗后,采取按月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发放工资的办法,各岗位工作进行量化“百分”考核制,每扣一分扣除工资的1%。县直卫生系统的单位根据各岗位工作的责任大小、工作难易程度,按岗确定岗位工资的标准。编内岗位活工资以个人档案工资中实发的工资额为基数,浮动
20%确定为岗位工资,编外活工资按30%确定为岗位工资进行二次分配。其他各事业单位主要是采取编内人员扣留工资的20%作为岗位工资,把岗位工资与目标责任书考核相结合根据考核得分比例分配岗位津贴。编外人员活工资按30%的比例扣留参与二次分配。
3、实行新增人员工资包干制。事业单位新增的工勤人员的包干经费按市人事局有关规定执行;事业单位新增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由人事部门按不高于同期同类人员工资总额确定包干经费,包干经费中含工资和社会保障费用。新增人员以确定的档案工资基数为标准,参与单位工资总额包干和岗位工资制,实发的工资额包含社会保险费用,由单位从实发的工资额中扣除后交清。
目前,我县事业单位分配制度在完成了工资套改并结合即将推行的岗位重新设置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和具体办法。
(二)实行评聘分离,改革事业单位职称管理制度
评聘分离的职称制度改革涉及面广,影响大,近几年我县主要在县中学进行试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再逐步推广。
1、任职资格晋升实行评聘分离。专业技术人员晋升职务资格不再受限额限制,聘任中高级职务人数保持在本单位限额内,由具备同级职务任职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竞聘产生(包括考试取得资格人员)。我县引进的紧缺专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条件符合,可按本人已具备的任职资格直接聘任专业技术职务,不占单位限额。一轮聘任期满后,参加本单位竞聘。
2、对工作业绩特别突出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不受资格条件的限制,实行低职高聘。但低职高聘人数比例高级不得超过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2%、中级不得超过4%。低职高聘人员享受与其它同级专业技术人员同等待遇,聘任期满高聘职务资格取消,按其实际具备的任职资格参与本单位新一轮竞聘。低职高聘人员高聘期间工资高出部分不计入本人工资档案。同时,推行了高职低聘,推行了低职高聘和高职低聘制度后,原县中学有14人低职高聘,有37人高职低聘,既有效地调动了工作积极性,又化解了职称评聘中的矛盾。
3、对具备一定条件的临近退休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单位专业技术职务限额内实行保聘,并享受相应待遇。保聘对象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一是专业技术人员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两年,且累计专业年限达到男30年、女25年的;二是按申请保聘职务至少有一轮被聘经历;三是每年按时完成继续教育任务,年度考核在称职以上。
三、以扩大养老保险为主,深化事业单位保障制度改革
社会保障机制是事业单位改革中最为核心的配套政策,只有建立健全社会
保障制度,才能加快事业单位改革前进的步伐。近年来,在总结完善聘用人员社会保险制度的同时,我县采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政策,严把新进人员关,从2003年开始尝试将公开招聘的部分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人员纳入社会保险制度管理。按照国家现行人事劳动政策,事业单位中所有身份不符合在单位退休的合同制工人、聘用制干部和招聘制干部一律纳入养老保险。同时,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参照有关规定为职工办理社会养老等社会保险。从2006年1月1日起全县事业单位新增人员一律参加养老等社会保险。通过试点和推广,逐步建立起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社会化管理的养老保险制度,以提高事业单位职工保障的社会化程度。近年来,我县事业单位新招聘的600多名工作人员全部参加了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
完善新老政策的衔接问题。目前,国家还没有出台统一的机关事业单位劳动合同制工人、聘用制干部退休办法,机关事业单位劳动合同制工人、聘用制干部作为参保人员退休后,暂按企业劳动合同制工人现行退休政策计发退休金标准,因此,核算的退休金标准一般低于机关事业单位固定工的退休金及本人工资,且不足其三分之一。机关事业单位劳动合同制工人过低的退休金,不利于调动机关事业单位劳动合同制工人、聘用制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对现有扩大社会保险的参保面,推动社会保障工作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机关事业单位的固定工及其他职工,按现行的退休政策退休后,保留了所有的津贴补贴,与本人在职时的工资额差别不是太大,而劳动合同制工人退休后过低的退休金,同在职时及机关事业单位的其他退休人员的收入差别过大。为了保障机关事业单位合同制工人的退休生活,做好与未参加统筹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人的养老制度衔接和待遇水平平衡工作,我县比照机关事业单位的固定工及其他职工,暂保留现行工资中的地方性补贴,待上级业务部门或国家统一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办法出台后再按新的政策执行。这项规定填补了机关事业单位劳动合同制工人、聘用制干部退休后待遇偏低问题政策的空白。
四、推进事业单位聘用制改革过程中需进一步明确的几个问题
(一)国家干部的身份问题
近年来,我县招聘的600多名聘用制人员中,从毕业学校的情况看,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属于国家计划内统招生,毕业后持择业通知书或就业报到证。第二种是属于电大、自学考试、函大等学校毕业的学生和计划外自费毕业生,现在国家对这部分学历也承认,但没有择业通知书或就业报到证。由于近年来所有大中专毕业生均不分配,以上人员都通过公开招聘后都签定聘用合同,按事业单位聘用制干部对待。对国家计划内统招生毕业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否
像前些年以国家正试干部身份,提拔任用到机关单位副科级以上领导岗位,是我县目前面临的干部管理中的一个问题。
(二)实行职称评聘分离制度后上下政策衔接问题
我县在教育系统实行了职称评聘分离的改革试点,通过试点后认为,在职称方面实行评聘分离制度利大于弊。推行了评聘分离制度有利于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竞争上岗的主动性,但因国家和省市职改部门并没有明确政策规定可以全面推行评聘分离制度,因此,推行起来我们也还是有不少顾虑。主要是我省专业技术职务是否实行评聘分开,长期以来,有关文件中只说要先行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展开。试点单位必须具备领导班子强,职称工作搞得好,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合理并已经上级核准,有比较完善具体的考评等办法。试点由本单位申请,上级主管部门同意,经省职改办批准。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先进行试点。但所有职称文件至今并没有明确要求事业单位进行试点或将此项工作推开。因此,有两点担心:一是上级业务部门不同意这样搞,在先行评审任职资格时将评审材料退回,二是再次通知停止搞评聘分开。目前需要与国家和省市职改部门职称政策的衔接和支持。
(三)聘用合同制人员退休政策问题
目前我县为了保障机关事业单位合同制工人、聘用制人员的退休生活待遇,做好与未参加统筹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人的养老制度衔接和待遇水平平衡工作,比照机关事业单位的固定工及其他职工,暂保留现行工资中的地方性补贴,也是一项临时性的规定,缺乏与上级和我县外的其它地方政策规定的衔接和支持,不利于人才流动,建议尽快出台统一的政策。
在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下,转换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真正实现改革目标,是一个渐进的长期的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总结经验,正视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县将进一步严格按照事业单位改革的思路,优化资源配置、完善落实聘用制,建立健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自主灵活的多元分配激励机制和与聘用制相配套的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制度,形成多渠道、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加快事业单位社会化、市场化步伐。
第二篇:深化基层妇女组织改革创新思考与探索
深化基层妇女组织改革创新思考与探索
深化基层妇女组织改革创新思考与探索
今年是XX市苍南县各级党委、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化改革精神的起步之年,也是县各级妇女组织领会、学习、运用全会精神的重要年份。一直以来,苍南县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妇女工作,党的十八大首次将“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写入党代会的报告,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总书记在新一届全国妇联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强调,“坚持党的领导,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谋划和开展工作,这是妇联组织发挥作用的根本遵循,是妇联工作不断前进的重要保障”。可见,提升妇女工作水平,夯实基层妇联工作基础势在必行。
目前,XX市苍南县各级妇联组织以改革创新为突破口,坚持把基层组织建设的成效作为检验各级妇联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之一,大力加强妇联组织自身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已基本形成纵向妇女组织健全、横向妇女组织形式多样、妇女队伍多元化、妇女工作社会化的崭新格局,妇联组织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不断增强,工作领域不断拓展,团结和凝聚力加大。当然,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基层妇联组织建设也面临着一些重大问题,需要不断深化改革,合力推进。
一、基层妇联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
1、部分基层党组织重视程度不足。推进基层妇女组织建设,领导重视是关键,但当前我县各乡镇、社区发展任务重、压力大,大部分精力都放在社会维稳、招商引资和社会事业发展上,对妇联工作虽然思想上重视,但在具体操作中有时流于形式,有的地方还存在“重党建、轻妇建”现象,使妇建工作滞后于党建工作,导致“党建带妇建”工作开展不平衡。
2、兼职比例高,开展工作力度不够。社区、村两级妇联干部兼职比例高,100%的村妇代会主任兼职;90%的社区妇联主席兼职。由于身兼数职,使她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思考和从事妇联工作,导致有些地方出现工作不深入,服务不到位等情况。
3.待遇落实不到位,后顾之忧难解决。村级妇联干部政治经济待遇有的落实不到位,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基层妇女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队伍的稳定性。
4.基层妇联组织工作、活动经费无着落。目前,县妇联工作经费虽已按妇女人口总数人均接近1元钱落实到位,并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但镇村两级妇联组织的工作、活动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的很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基层妇联工作的正常开展,使得妇联活动的层次和规模受到限制。
5.妇联干部自身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当前,基层妇联干部的学历层次虽有明显提高,但还有一些干部服务妇女群众、带领妇女致富的本领较弱,组织宣传发动妇女开展活动的能力也不强,甚至还有少数妇联干部对妇联工作的职责任务认识不是很明确,这些与新形势的要求和广大妇女的愿望尚有一定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妇联工作的开展。
6、拓展和延伸妇联工作手臂不够宽广。“两新”组织中妇女组织的建设还相对滞后,依托产业链建立妇代会的意识不强,许多地方虽成立了多个种、养殖协会,专业合作社等组织,一些妇女骨干在其中也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这些协会、合作社中成立妇代会组织的还不是很多。
二、进一步加强基层妇联组织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县各级妇联组织的首要政治任务。我们应当深刻领会和把握全会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为今年扎实做好全县妇女工作提供坚强保障。
1、主动争取党委支持,形成党建带妇建实体运行。主动争取各级党委的重视,把妇联组织建设摆上日程,纳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统一规划,同步研究、同步部署、同步实施、同步考核。特别是在推进村妇代会主任进“两委”,社区妇联主席进党委的工作中,要有积极的政策支持,如设岗定位,或定编制,给基层妇联干部一些政策保护,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
2、深化组织改革创新,促成妇联网格延伸与拓展。即在抓实农村基层妇女组织纵向网络建设的基础上,抓好横向组织网络的建设。一是以“两新”组织为突破口,延伸妇女工作触角。依托“党建带妇建”的优势,把“两新”组织中妇女组织建设纳入党的建设的整体格局,按照“先建立、后完善、再提高”的思路加强妇女组织建设,做到与党组织建设同加强、同推进。二是在巩固村妇联组织的基础上,探索并推广“妇代会+各类妇女团体”的新型基层组织网络体系。在各类协会、专业合作社中建立妇女组织,不断拓展横向基层妇女组织,解决基层妇女工作覆盖和组织覆盖问题。三是增强妇联组织的“联”字效应。积极发展各类妇女联谊组织,凝聚妇女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共同推进妇女工作全面发展。
3、塑造高素质妇女干部队伍,建成妇女人才库与输送高地。建议上级妇联加大协管力度,认真落实任期不超过两届的规定。要争取党委重视,加大对妇联干部的培养推荐力度,推动妇联干部的输送和交流,提高妇联组织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激发妇联干部的激情和活力,吸引更多的优秀妇女,真正使妇联成为培养输送女干部的基地,成为广大妇女的“娘家”。
4、融合妇女工作新载体,创成具有当地特色的工作品牌。在妇联组织与妇女运动上,要善于做好三篇文章,即“联”“特”“实”的文章。做足“联”的文章,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联他人之力,可以做强,既集智又合力,部门联动是妇女工作扩大影响力的关键。做好“实”的文章,妇女撑起半边天,儿童是国家的希望,面对这样的服务对象,实在与贴心的服务是妇女工作成功的基石。做优“特”的文章,妇女工作品牌非常重要,这就需要把握特色,走出一条独具苍南特色的路子,尤其可以在巾帼志愿队伍与女性社会组织集聚上下功夫。一是“推”新思路。要紧紧围绕当地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结合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和广大妇女的迫切需求,找准结合点和切入点,把妇联工作放在发展的大局中去审视、去思考、去部署,使妇女工作优势得到体现,整体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二是“亮”新方法。在活动组织上,要变强制式为自发式;在活动方式上,要变单一式为多样式;在在活动载体上,要变传统式为时代式;在在活动力量上,要变政府单一性为社会多元性。三是“活”传统载体。要继续以“巾帼建功”、“双学双比”、“文明家庭”和妇女创业扶持专项资金项目等为载体,创新活动方式,拓展活动内容,并把各项活动的开展与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吸引更多妇女群众参与,加强广大妇女对妇女组织的认同感和信赖感,增强妇联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第三篇:对深化基层监管执法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国家工商总局在全系统基层建设和人才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以提高基层监管执法能力为重点,进一步整合基层执法资源,完善基层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监管执法方式改革创新的目标和任务。如何继续深化基层监管执法改革,提高执法效能,规范执法行为成为新形势下创造性开展基层监管执法工作面临的现实课题。本文重点结合全系统监管执法工作现状,就如何推进基层监
管执法改革作粗浅的探索与思考。
一、全系统行政执法工作取得历史性的新突破
2006年以来,**市工商系统以深化监管执法改革,提高执法效能,规范执法行为为目标,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工作目标,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推进行政执法体系建设,通过全面整合执法资源,完善执法机制,提高执法效能,一举打破了全市工商系统行政执法工作长期处于低迷徘徊、消极被动的不利局面,并取得了三个方面的历史性新突破。
(一)“服务发展”的理念有了新突破。针对长期以来广大基层干部由于对“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理念的狭义理解和片面认识而造成基层行政执法工作消极、被动的现状,全市工商系统因时制宜,对依法行政与服务发展的关系进行了辩证的审视和科学的定位,以“忠于职守、勇于负责、清正廉洁、执法如山”为立足点,进一步找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切入点和结合点,拓展和延伸了“服务型工商”的内涵。明确提出了严格执法,依法行政,大力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和发展环境,为地方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的“大服务”理念。紧紧围绕“执法为民,服务发展”的工作主线,坚持执法与服务两手抓,两手硬的策略,有效消除了基层部门在监管执法上的思想束缚,彻底改变了基层部门不愿办案、不敢办案和不善办案的消极、被动现象。
(二)行政执法机制改革取得新突破。一是健全机构,落实职能,市、县(区)局分别组建了专司行政执法办案的经检机构,进一步理顺了执法层级,充实了人员力量,强化职能到位,加强对基层行政执法办案工作的组织、指挥和协调工作,建立起指挥有方,运转有序、执法有力的上下联动执法机制。二是以强化基层责任落实,提高监管执法效能为目标,建立和完善了县、所(分局)、片区三级联动监管执法责任考核评价机制,进一步突出监管重点,拓展监管领域,细化目标分工,强化责任落实,不断推进执法前移,强化综合执法,大力营造人人会办案,全员能执法的氛围。三是以提高执法效能和规范执法行为为重点,进一步创新和完善执法培训机制,采取分片轮训、全员参与、集中授课、个案指导、典型案例评析和现场答疑解惑等方式,强化对基层的执法业务和知识更新培训,全面规范基层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效能。
(三)行政执法成效取得历史性的新突破。2006年,全系统共查处各类经济违法违章案件998件。其中,立案案件403件,案值1300万元,罚没款445.79万元。案件数比去年同期(419件)增加579件,增长率达138.19%;立案案件数比去年同期(191件)增加212件,增长率110.99%;案值比去年同期(87万元)增1213万元,增长近13倍;罚没金额比去年同期(42.89万元)增加402.9万元,增长近10倍。通过强化行政执法办案,全系统不仅在罚没款总额、个案罚没金额、总案值及个案案值上创造了历史新高,而且在查处大案、要案、新案、难案上积累了经验,锻炼了队伍,为全系统大力推进行政执法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基层行政执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尽管全市工商系统在行政执法工作上取得了历史性的新突破,但从辩证、发展和理性的角度来分析,全系统行政执法工作在依然存在一些必须加以重视和规范的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思路不清晰。少数基层监管执法部门对严格执法、依法行政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存在认识和理解上的误解与偏差,难以找准履行工商职能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结合点、切入定和落脚点,改革上瞻前顾后、执法上顾虑重重、创新上缩手缩脚,欠缺驾驭复杂局面和处置突发事件的应变及协调能力,不敢执法、不愿执法、不善执法等被动监管和消极执法现象依然存在。
(二)体制不健全,机制不完善。主要表现为在行政执法资源的配置与组合欠缺科学,职责分工不够精细。市、县(区)工商局内设机构过于重叠,职能过度复合,工作过多集中,基层执法人员疲于应付常规性、事务性工作,首尾难顾,心有余而力不足,进而导致行政执法工作在深度和广度上难以取得新的突破。基层监管执法体制改革步伐与职能前移进度同基层人员素质及现实状况存在不相适应甚至是相互脱节的现象。在推进局、所、片区三级联动执法机制上,部分基层单位改革力度不够,创新意识不足,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等、靠、观、望、拖的消极思想,三级联动执法尚停留在“不联不动”或“联而不动”的空泛状态,联动、高效的执法机制内涵不够丰富,亮点不
第四篇:关于加快瓜州工业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加快瓜州工业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工业是现代文明的基础和前提,大力发展工业经济,是实现强县富民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近年来,瓜州工业经济呈现出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已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与周边县市和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存在发展水平较低的问题。研究如何提升工业经济发展水平,在当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全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与日增强,基本形成了以稀贵、有色、黑色金属采选冶炼和石材等非金属开发为主的矿产品加工业,以风电开发及配套产业为主的新型能源和装备制造业,以棉纱精纺、棉仁蛋白、番茄加工、牛羊屠宰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等三大支柱产业。一是结构更趋合理。全县三大产业结构由2002年的40:19:41调整优化为目前的29:33:38。二是发展态势良好。全县现有工业企业134户(含个体加工业),总资产达34.9亿元,其中:年产值超1000万元的16户,超5000万元的6户,超亿元的5户,从业人员5379人。近五年,全县工业经济保持了年均27.7%的增长速度。三是效益稳步提升。2008年全县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1亿元,同比增长
1.1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0.97亿元,同比增长56.8%,实现利税8000万元。四是贡献率不断增加。2008年工业对GDP贡献率达到 54.5%,拉动县域经济增长21.6个百分点,对县财政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2.9%。五是支柱产业逐渐形成。至目前,全县形成了100万吨铁精粉、100万吨铁球团、5万吨粗铅、35万千瓦风电、6万吨硫酸、1000套风机塔筒、1万锭棉纱、1万吨棉籽精炼油、4万吨棉仁蛋白、50万头只牛羊屠宰生产能力,工业布局、产品结构逐步优化,初步形成了地方特色明显、资源优势充分发挥、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六是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五年来,全县建成投资千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37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24亿元。截止今年8月底,全县新续扩改建工业项目54项,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26亿元,占到全县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77.7%。七是招商引资取得突破性进展。先后引进中电国际、中广核能、酒钢集团等全国500强企业落户瓜州。近三年,共签约招商项目127项,签约金额71.6亿元,到位资金达32.56亿元。尤其是今年“兰洽会”期间,我县成功签约项目38个,签约金额231.8亿元,创历史新高。
二、存在问题
1、工业经济总量偏小。一是工业经济占全县GDP的比重低。2008年全县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1亿元,仅占全县GDP的29%,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7.08%。二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少。截止2008年,我县规模以上企业仅 32户,其余均为个体私营小企业,带动全县经济快速发展的大企业、大产业还没有完全培育壮大起来。三是金融危机对县域工业影响较大。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县矿产品加工,特别是有色黑色产业大部分停工停产,直接影响到预期目标的实现。
2、资源矛盾日益突出。一是后续资源勘探不足。目前我县境内已探明的金属矿藏资源由于长年超服务期开采,普遍存在保有量不足的困境。一些较大型企业没有自备资源,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二是周边地区限制资源外运,影响了柳园地区矿产资源特别是铁矿资源的供给。三是部分龙头骨干项目受资金制约,投产不达标等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3、要素制约急需化解。目前我县已建的风电场全部依赖嘉瓜330kv输变电工程外送,虽然750kv输变电工程已开工建设,预计到2010年年底才能并网发电,致使风电项目业主持等待观望态度,影响了项目建设进度。柳园工业园区一直以地质裂隙渗水作为生产生活用水来源,水量小、稳定性差,2004年安北铁矿建设的供水项目因层层批发,水价较高,用户难以承受,急需彻底解决。由于我县货运站迟迟不能开工,柳园铁路货运车站车皮有限,致使大宗矿产品外运困难。
4、工业结构性矛盾突出。我县工业企业体系形成较早,在运营生产过程中,由于受资金等多方面因素制约,再投入严重不足,导致目前县内工业企业规模偏小、技术装备落后、产品档次不高、市场竞争力较弱,工业产品结构中原材料、初级加工产品比重大,深加工、精加工产品少。特别是我县矿产品加工业,基本上都是资源型的粗加工,在精深加工和产业链构建方面始终没有“破题”。
5、应对危机能力不强。一方面现有企业尤其是矿产品加工企业设备、工艺较为落后,产品科技含量低,缺乏特色品牌支撑,受原材料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大。另一方面在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加大,用地控紧,运力趋紧,审批从紧的情况下,企业主动适应调控不够,应对措施不够有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生产发展。特别是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虽然这几年县上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总体上贷款难的问题仍然突出。加之近两年运力紧张,造成企业产品积压,所需原料不能及时采购,对生产造成影响。
三、对策建议
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证明,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大力发展工业经济是县域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的根本需要。要按照“调结构、上水平、延产业、扩规模”的思路,夯实工业发展基础,着力培育矿产品加工业、新型能源和装备制造业、农副产品加工业三大支柱产业,加速推进县域工业化进程。
1、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着力扩张县域经济总量。项目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是产业发展的支撑,是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要牢固树立“大项目促进大发展”的理念,坚定不移地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大项目带动战略,促进要素集聚,实现经济扩张和质量的有机统一。要充分利用风电、矿产资源、农产品加工有利优势,采取“重招商与重安商,重引进与重服务”并举的措施,把破除制约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放在增强生产要素的汇聚力上,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工业经济发展。要把新上项目作为激活经济的着力点,深入研究国家和省市投资导向,增加项目前期经费投入,加大项目的挖掘、论证、包装、推介、储备和申报力度,建立集压力、动力、活力为一体的评价考核机制和利益驱动机制,夯实发展基础。
2、拓宽融资渠道,提升企业内在发展动力。加大投入,扩张总量不仅是当前应对金融危机,保增长、促发展的有效举措,也是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任务。要扩大银企合作,帮助企业完善土地、环保等手续,筛选一批基础好、信誉好的企业向银行进行推介;鼓励金融部门创新金融服务和业务品种开发,对手续完备的项目尽快评估,贷款及时到位;对科学运筹的重大项目,提前介入,跟进营销;对已上报待核准的项目,尽快扩增授信额度,加大支持重点项
目的权重,真正实现银企双方无缝对接,形成双方合作的利益共同体。要抓住国家开放中小板市场的机遇,扶持引导西脉公司等骨干企业上市融资。要多渠道吸纳社会闲散资金,探索以信用为支撑的民间借贷方式,充分利用我县现有的21.2亿元银行存款,培育具有较强实力的工业企业群,不断扩大企业影响力和产品市场份额,提高工业经济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
3、加大技改力度,转变工业发展方式。技术改造具有投资小、技术新、消耗低、工期短、见效快等优点,是调整产业产品结构、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要高度重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抓住国家安排150亿元专项资金推行增值税转型、进口设备免税、贴息等时机,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升级。要按照“改造一批、投产一批、储备一批”的思路,及时调整技改计划,加大对技改项目的支持力度,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在原厂区内改建扩建的技改项目,在行政事业收费上给予减免。要抓住产业梯度转移的有利机遇,充分发挥三大优势产业的主体作用,围绕增强产业配套协作能力引进项目,特别是突出抓好风电及配套产业的对外招商,努力在铁精粉、工业硅、石材深加工和硫酸综合加工利用上实现新突破。
4、破解要素制约,不断提高工业发展水平。要把要素保障作为促进工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扎实做好向上争取和报批工作,用足用活用好产业政策,尽快建设白墩子至柳园工业园区输水配套工程,解决好柳园镇居民用水紧张和工业园区缺水问题;坚持把网架制约作为破解电力输送难题的抓手,敦促750kv输变电工程及早建成并网发电。要高度重视工业经济运行监测预测,建立运力协调调度机制,采取加强与铁路部门沟通协调、充分发挥公路运输作用、合理安排重点企业运量等措施,最大限度减少运力紧张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要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搞好政策、信息和人才资源供需服务,坚持突出重点,向工业生产倾斜、向重点项目倾斜的原则,让有限的要素资源发挥出最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强力推进企业良性发展。
5、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为工业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民营经济是最适合现阶段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形态,是最具有潜力、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改革开放的实践和发达地区的经验充分证明,以民营为主,培育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市场主体,是发展工业的关键所在。要坚定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信心和决心,在思想上放开,工作上放手,政策上放宽放活,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在速度、规模、效益上实现新的突破。要努力拓宽投融资渠道,鼓励支持社会资本、民间资本从消费领域转入生产领域,从储蓄存款转向生产性投资,形成投入——产出——再投入——再产出的扩大再生产的循环模式。要认真做好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重点项目的筛选论证和储备工作,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扶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协调发展,为工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6、积极培养人才,为新型工业化发展提供人才保障。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是核心竞争力的观念,高度重视工业人才引进和培养,制定优惠政策措施,千方百计地吸引专业技术人才、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工人。要强化职业培训,培养一批高级技术工人、技师,造就一支专家型、智能型工业人才队伍,重点培养一批懂市场经济、懂现代经济管理、敢于抓工业、善于抓工业的人才队伍,全面提升工业管理水平。要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等多种方式,适时选派懂经济、会管理、善经营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到非公有制企业帮助工作。
7、强化服务意识,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国内外市场的双重挑战,只有解决好制约经济发展的环境问题,才能在新一轮区域经济竞争中创造凝聚力、形成吸引力、提升竞争力。要树立抓投资环境就是抓经济、抓发展的意识和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理念,增强对优化投资环境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的认识。要深化政务公开,转变政府职能,以规范行政审批和治理乱收费为突破口,建立依法有序的法治环境,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要进一步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精简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环节,提高办事效率、加强和改进机关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和办事水平,全面落实工业经济发展的各种优惠政策,让企业放开手脚发展。
第五篇:全面自我探索后的思考与总结
全面自我探索后的思考与总结
一直以来我都不怎么喜欢制定计划的,但据闻职业生涯规划是所有大学生的必修课,想想也是,都已经是大学生了,对于未来若还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目标或者计划,就像大海上一条小船没有指南针,根本不知道要往哪里走,所以我还是静下心来做了职业生涯规划档案。既然已经做了比较全面的自我探索,也就有必要在此做出一些思考与总结,以便让自己的目标更加明确,也好为前路作个指引。
我也不知道自己能写出些什么东西来,而且我也不知道这个总结到底要写成怎样,格式和体裁都不甚了了,但我想思考总结也就那么一个东西,反正能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吧,能说多少算多少。
说实话,在做了这个自我探索后,我才发现原来自己也有这么多的优点。比如积极乐观,凡事放得开,性格随和,待人友善等。确实,我对很多事情都抱着乐观的态度。我也不知道是自己经历的挫折还不够多还是已经足够多,因为有种说法是“不经历过贫困就不知道生活的辛酸”,但也有一种说法是“胸怀是委屈撑大的,经历多就看得开了”。在性格方面,我认为自己是介于外向与内向之间的。这就是说,在某些时候我可以表现出外向的性格特征,在某些时候又表现得很内向,不喜欢说话以至于可以让人忽略我的存在。一般来说,在同龄人特别是男生面前我会表现出兴奋积极活跃的一面,无所顾忌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然而,在女生面前,我又确实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大部分时间都保持沉默,这使得很多跟我学习了三年的女同学都对我没什么印象。我也知道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目前正在努力作出改变。
我的兴趣也算是比较广泛的。我喜欢运动,(尤其喜欢篮球),喜欢玩电脑游戏,喜欢看书,喜欢唱歌,尽管唱得不好。除此之外,我还喜欢探索一些机器的工作原理,喜欢电学的有关知识。我曾经就梦想将来当一名自动化技师或者机械设计专家。然而现实与梦想还是有差距的,我目前所选的专业跟我那梦想基本上沾不上边。而对于园艺这个专业,我却是连半点兴趣都没有。曾有同学建议我转专业,父母也觉得这个专业的发展前景不太好,但我觉得四年过去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或者我喜欢园艺了,或者园艺专业又吃香了,谁也说不定,毕竟世界总是在变化着的。这也算是我乐观的一种体现吧。
然而我也有很多做得不好的地方。我比较追求完美,会花很长时间去酝酿自己的想法,这导致我难以用适当的方式来表达自己。一直以来我的口头表达能力都比较差,经常是给别人讲一件事情时不能描述清楚它的主要内容或重点部分,更加无法表达出精彩的细节,总之就是不能很好地组织语言,在表达的时候常会显得描述啰嗦,条理不清,有时还傻傻地夹杂着不必要的连接词和感叹词。这使得我不敢在女生面前多说话。另外,有些时候我也比较固执且自以为是,沉浸在自己的想法里,对他人的意见和外界一些客观具体的事物没怎么关注。
对于社团活动,我本来是很有热情想要参加的。但在面试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的一个部门时失败了,然后面试勤工助学的家教岗位又没通过,这使得我的热情犹如被浇上一大盘冷水,而我瞬间也没了兴致。后来我想想,有些部门的确是很需要些办事能力比较强的人去管理的,我自己确实不够好不够强,也就只好静下心来修炼一阵子了。
说到自己的职业,经过这次探索,我觉得最好就是当一名园艺设计师或者植物学家家,如果可以,成为一名社会工作者也不错。老实说我还真不能确切地给自己选定一种职业,就像前面说的,一切都在变化中,于是我就只好给自己多留
几个选择。在职业生涯规划档案上,长期目标一栏我写的是出国留学,但这只是当前的一个计划,或者应该算是理想。我是农民家庭出身,经济上需要考虑更多一些。毕竟人不能脱离现实,而一旦脱离了现实,就仿佛是上了岸的鱼,只能空游而无所依了。因此,这个事情还得在大四确定,毕竟大四的时候还是需要对目标进行重新定位的。但写下来,做出一个计划,一个目标,也算是给自己定下一个方向,使大学四年不至于迷失而虚度了光阴。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现在拥有的能力却还是很有限的。懂英语,但水平一般,听力对于我来说还是个很大的障碍。但如果要出国,英语是必须要过六级才行的。植物学也是个比较难搞的东西,很多概念都要记,而我却学得不好,但它属于专业课程,不学好还真不行。还有各种实验技能,我还非常的差劲,必须在四年内有很大的提高才行。
尽管很多事情还会有变化,但现在既然定下了计划,在这些计划还不需要变动之前,我还是要按计划做事的。我明白在很多方面我需要有所突破,同时还要学习更多有用的技能,所以我必须从今天开始。或许很多人总想着从明天开始努力,开始拼搏奋斗,于是今天就一再地放松甚至放纵自己,并且在明天快要到来的时候还抱着手机不肯好好休息,然后就可以为明天的堕落给自己找一个借口。无论曾经下了多么大的决心,生活中一点小小的变动都足以把它扯得支离破碎。我不想沉沦不想堕落,便只有从今天开始,并且还要有毅力坚持下去。正如我的一个同学所说,尽力不够,太轻松了,竭尽全力才有可能赶上来。
以上就是我对自己探索后的思考与总结,我能想到的就是这么多了。我相信还有很多东西我没想到,但既然没想到,这里当然就写不下去了,日后当我发现了或者想到了,定会竭尽全力去改变或者提高。这里还是应该说一下,我所说的世界总是在变化着,是说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并无悲观的想法。
11园艺2班 卢森明2011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