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祁阳县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祁阳县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邓晓阳
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对于规范财政管理,防范财政资金使用风险意义重大。2009年以来,我县尝试将财政部门内部财政专户和预算单位专项资金专户,纳入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范畴,进一步扩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面,实现了财政专户资金管理方式的重大转变。
一、探索有效之法
我们针对专户过多过乱、资金管理分散、拨付环节繁多等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
1、归并财政专户,规范账户管理。按照“一种资金、一家银行、一个户头”的原则,一种财政专户资金视同一个预算单位,只保留一个账户转为零余额账户,其他同性质账户全部撤销,资金不再从国库拨款到专户,而采用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直接支付方式,先由代理银行将款项直接支付给项目实施方、供应商等专项资金收款方,然后再通过与财政预算存款户进行清算实现国库资金拨款过程,财政专户银行账户一直保持零余额。撤销的银行账户资金余额视资金用途及有关规定缴回国库或划入财政往来资金账户,专款专用。
2、加强业务管理,严谨操作流程。根据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要求,制订具体业务操作流程:第一步,用款单位向支出股室提交资金申请报告,支出股室按照指标文件和资金使用进度造具计划,按资金审批拨付程序报领导审批,预算股根据指标文件和领导批件在集中支付系统中将资金指标下达到各支出股室的相应专户;第二步,支出股室专项资金会计在支付系统中填报用款计划,股长审核;第三步,国库股终审并下达资金用款额度;第四步,支出股室在支付系统中提出
直接支付申请,并提交盖好印鉴的纸质申请送支付局,支付局根据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要求进行审核后打印直接支付凭证并加盖印鉴送交商业银行进行支付。
3、严格会计核算,确保资金安全。根据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相关会计处理办法,结合专户资金核算的特殊规定进行财政专户会计核算,定期编制会计报表,报局领导和相关股室。月度结束后5日内与国库支付局和代理银行进行对账,做到会计账和支付系统数据相符。同时,建立定期内审制度,每个季度由财政监督局联合相关股室对财政专户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核查,确保专户资金安全。
4、建立完善制度,统一管理模式。制定《祁阳县财政局财政专项资金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办法》,明确规定除上级文件制度限制外所有财政专户及预算单位专项资金专户都要纳入集中支付改革范围,统一了财政专户的管理模式。同时制定《祁阳县财政局财政资金审批拨付管理办法》,从审批权限、拨付方式、内部监督和对账办法等方面作出严格规定,各相关股室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实现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
二、凸显改革之效
1、财政专户管理更加规范有序。财政专户纳入集中支付管理后,一种性质资金只在一个商业银行开设一个零余额帐户,其他的账户全部撤销,并且账户余额一直保持为零,资金统一留存在国库单一帐户,彻底改变了原来财政专户资金多头开户和资金随意调度的局面,有效避免了商业银行为争取财政资金存款而无序竞争的状况,专户管理更为规范。实施过程中我县共清理归并12个财政专户,核准保留40个财政专户,其中25个社保资金专户因上级文件限制暂未纳入集中支付改革外,将其余15个专户全部转为零余额账户纳入了集中支付改革,主要有教育资金专户、扶贫资金专户、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专户、农村饮水安全资金专户等15类财政专项资金专户。随后又将水利局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专户、农业局新增粮食产能资金专户等5个预算单位专项资金专户纳入了集中支付。截止2011年9月底,纳入集中支付的财政专户及预算单位专项资金专户共有21个,1-9月共发生集中支付业务1197笔,支付金额达12717万元,财政结存资金5550万元。
2、专户资金使用更加灵活高效。专项资金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后,实行国库单一账户管理,财政专户实行“零余额”帐户清算,专项资金在实际支付前统一留存在国库单一帐户,实现了财政资金的集中化管理,让专户结存资金由“死钱”变成了“活钱”,进一步提高了财政资金调度能力,财政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保发展的支出保障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同时,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后,财政资金从国库单一账户直接拨付到商品或劳务的供应商等最终收款人,大大缩短了资金在途时间,提高了专户资金的运行效率。
3、专户资金监管更加方便可控。财政专户实行集中支付改革后,增设了多重支付监控岗位,资金支付必须经过预算股、国库股、集中支付局及相关支出股室和局领导的多重审核,资金支付的时间、对象和用途等全程透明,实现全程监控,做到了防范于未然。同时,印鉴的分开管理从根本上控制了财政资金的支付闸门。财政专户预留印鉴和支付局支付印鉴分设,财政专户预留印鉴卡要交支付局一份备案,支出股室从支付系统中打印的直接支付申请书,必须加盖预留印鉴,支付局才能受理,受理后,支付局还要按集中支付的要求进行审核之后才打印直接支付凭证,加盖支付印鉴后送代理银行完成支付过程,这样一来就有效杜绝了财政专项资金被截留、转移、挪用等现象的发生。
三、推行创新之举
1、进一步扩大集中支付范畴。由于社保资金基本上都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或特殊补贴对象的切身利益,财政必须保证资金安全,并且及时足额拨付到位,部分
资金还有保值增值的要求,因此上级文件限制要求较严,暂不适合纳入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但随着财政收入状况的不断改善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进一步推进,财政资金保障能力将得到逐步提高,我们将进一步研究社保资金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新办法,向上级财政部门建议修改完善相关资金管理制度,从制度上和业务处理上保持与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协调一致,并确定一个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的统一模式。
2、进一步扩大专户纳入范围。目前,我县纳入集中支付的预算单位专项资金专户只有6个,仍有部分专户尚未纳入,除有部分专户因上级文件明确不适合纳入外,其他基本上都是预算单位思想认识不到位不配合的原因。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宣传力度,根据相关文件制度办法,逐步将所有预算单位专项资金专户全部纳入改革范围,真正实现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3、进一步完善支付制度设计。完善集中支付的相关文件制度,优化支付流程,建立简洁明了、方便快捷、安全高效的集中支付模式。按照既确保监督力不减又简化操作流程的原则,优化岗位设置,加快支付进程。加强财政部门内部的协调配合,各司其职,确保支付链条完整,确保集中支付改革运转顺畅。
作者单位:祁阳县财政局
第二篇: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思考
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思考
宜宾市财政局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是财政支出管理制度的重大创新,是目前规范财政资金支出管理最彻底、最完善、最可靠的模式。宜宾市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自2003年成功启动试点以来,经历了近6年的实践,截止2007年底,市、县两级纳入改革的单位已达1142个,占全部预算单位的79%,累计从集中支付系统支付财政资金95亿元,撤销账户2922个,集中支付沉淀在国库或非税专户的资金达4.94亿元。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在我市的推行,明显提高了我市财政资金支付管理水平。一是畅通了资金支付信息反馈渠道,增强了资金支出透明度,从源头上减少了腐败行为的发生;二是促进了预算单位严格“按预算用款,按计划办事”,增强了预算的约束力。三是减少了资金支付环节、缩短了资金支付时间,提高了资金运行效率;四是缓减了财政资金周转困难和压力,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作为财政支付管理的核心制度,其基本框架和模式在我市已基本确立,且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改革推进过程中,我们发现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改革的各环节、各相关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协调与配合。
(一)相关配套改革滞后。
1、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修订滞后。从法律地位层面来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处于“无法可依”的尴尬境地。现行《预算法》、《国家金库条例》、《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和制度都是1998年以前制定的,建立在原分散支付方式的基础上,其中的内容都未涉及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现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推行只能依据政府部门的文件,一些地方还与现行制度相抵触。如零余额账户使用的规定与现行金融会计基本制度。按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要求,零余额账户实行“先支后付”,即由代理银行先垫付资金,每日营业终了前再根据当日资金支出情况汇总与人民银行国库单一账户进行资金清算。这不符合现行金融会计制度中先收后支、不垫付款项的结算原则。同时,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制度也不允许各类存款账户透支记账。
2、部门预算编制改革滞后。预算作为预算执行的前提和重要基础,对国库集中支付起着基础性作用。但截今为止,部门预算在正式批复后仍问题百出,给支付执行环节和决算环节带来极大的困难和工作量。如:行政人员使用事业科目;上人员和经费结余在事业科目,下预算经费又放在行政科目;相同部门、相同项目上下使用不同科目等等。就我市而言,为提高部门决算质量,增大上下决算资料的可比性和实用性。针对功能科目,预算执行部门(国库科、支付中心)在办理执行时,发现功能科目错误或不合理,均与相关业务科室及预算科核实,调整或更正科目,但这一过程,不仅增加了预算执行部门的工作量,更重要的是某些在执行环节未能发现的问题,就延至决算环节,严重影响决算报表质量和可用性;经济科目使用的随意性就更大了,且支付部门基本没有人力对该部份问题向预算部门提出修改建议。以下为2007我市本级系统内随机抽取3个预算单位(甲、乙、丙)经济科目的预算数、执行数与部门决算上报数的对比情况。按相关政策规定,如果预算的准确率高,系统内执行数与部门上报决算数(原则上)应基本一致,但从表中数据看出,两者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差异率(注)最高达947%,可见预算的随意性、预算的不到位率。
部门预算编制出现的上述问题,我们认为应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分析。主观方面的问题:第一是预算编制单位只重视得到多少预算资金,不重视科目使用或编制人员责任心不强,图方便省事,随意使用科目。如将在职和离退休人员基本支出和公用支出统一使用一个在职人员科目,这样就造成年终决算离退休人员的人员信息无法摆放等问题;第二是预算审核部门存在重视资金分配,轻支出管理的意识,在审核时只重视资金量,而没有认真审核单位编制的科目,使单位编制的错误科目延至执行环节;第三是财政在年中办理追加指标时,将应该由多个经济科目管理的预算,下达在一个经济科目中,导致预算的不合理和与决算的不一致。
客观方面的问题:第一是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改革后,预算编审人员对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的政策性和使用范围理解不透、业务不熟,无法正确使用科目;第二是预算编审软件(E财软件)对相关人员性质、经费科目使用、上下结转的一致性、逻辑性等没有强硬的技术审核要求,导致编审下达的预算一致性太差。
预算编审环节存在的问题,给集中支付环节带来重重问题和困难,同时严重影响决算质量,使决算资料失去真实性和可比性。
(二)集中支付方式上存在的问题。
国库集中支付将资金支付分为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两种支付方式。源于种种阻力,改革截今为止,财政直接支付范围仅限于工资、政府采购及很少的基本建设资金,大量的是财政授权支付。授权支付包括转账和现金提取业务,由单位自行在支付系统中办理,转账业务虽然从系统中可以看到单位资金总体去向,但与财政直接支付相比,其监督相对减小,加上代理银行不愿失去预算单位这一优质客户,管理相对松懈,客观上为预算单位套取或转移、挪用财政资金留下了空间;对现金提取业务,在系统内只能看到提取现金的数量,却无法了解其使用方向,且《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资金支付管理办法》对预算单位提取现金的数额和次数未作具体规定。在实际工作中,预算单位往往通过化整为零多次支取的手段来提取现金,使大量的现金从零余额账户中游离出去,至于支取行为是否合理,支取的真实用途是什么,支付环节难以实施有效监管。
(三)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平台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后,财政资金在国库单一账户内运作,预算单位使用的资金,凡转账支出部份,财政部门可以通过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系统实施实时动态监控。但目前仅财政部和省级财政部门建立了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系统,市、县级财政部门还未建立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系统,要对预算单位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只能通过集中支付系统提供的支付信息进行查看,不能实施实时预警监督。在实际工作中,对预算单位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也仅流于形式,其主要原因:一是财政国库支付中心没有对预算单位资金使用的监督执法权;二是随着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深入推进,国库支付中心的工作量越来越大,国库支付中心没有多余的人力和精力实施监督;三是其他监督部门(审计、监察、财监等)也未实施实时监督。一方面是由于其他监督部门对集中支付系统提供的监督平台不了解、没有充分利用支付系统提供的信息开展监督;另一方面是由于资金支付方式多样、笔数也太多,其他监督部门仅通过集中支付系统提供的支付信息,对每一笔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督,工作量太大,客观上也是不现实的。
针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存在的上述问题,笔者拟从深化配套改革、强化资金支付管理、加强资金使用监管等角度探讨进一步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
(一)深化相关配套改革。
1、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确立国库集中支付的法律地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作为财政支付管理的核心制度,成功改革推行至今却还未上升到法律层面被确定下来,充分体现了相关法律修订的滞后性。因此,应尽快对涉及到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进行修订,如修订《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国家金库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把国库集中支付的内容写进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中,确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法律地位,进一步明确财政部门、人民银行国库部门、代理银行和预算单位的权利与义务。
2、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提高部门预算质量。一是加大培训力度,提高预算编审人员的政策业务水平。预算编审是一项政策、业务要求很高的工作,编审人员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预算质量,无论是部门编制人员还是财政审核人员,都应加强对政策、业务的学习,熟练掌握相关法规、政策和预算科目使用范围等等。建议财政部门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培训,除对相关法规、政策要求作解读外,还应针对预算科目的使用原则、范围、上下科目使用的一致性等等作详细讲解,提升每一位编审人员的政策业务水平,尽力确保预算科目使用的合理性,提高部门预算编审质量。二是强化预算编审工作意识,严格预算编审纪律。预算单位编制人员要增强编制工作责任感,不能只考虑单位利益和个人工作利益,增大预算编制的随意性;财政部门应切实转变观念,牢固树立资金分配与支出管理同等重要的意识,加强对支出科目使用的管理,在预算审核时,准确把握科目的使用范围,高度重视对相同单位项目上下或在同一分不同批次下达预算时科目使用的一致性,提高预算编审质量。三是加强信息技术的运用,强化预算编审软件的技术审核措施。目前使用的预算编审软件(E财软件),仅有基本数据、资金、人员、功能科目、经济科目、基本情况等基本要素,对相关人员性质、经费科目使用、上下结转的一致性、逻辑性没有强硬的技术审核要求,加大编审软件技术审核要求,能很大程度减少预算编审环节的人为错误,相应提高预算编
审质量。四是强化部门决算资料的利用价值,充分发挥部门决算资料对预算编制的反作用。预算是预算执行管理的基础,决算反映预算执行的结果。就目前而言,因在预算执行环节对错误、不合理的功能科目和部份经济科目已作调整,故部门决算质量在科目使用、逻辑要求等方面都高于下达的预算,特别是在部门决算办理时未作调整的经济科目,除少数部门因种种原因对个别科目特殊处理外,其各科目支出情况基本与单位实际支出情况一致。上年部门的决算资料作为下本部门预算编制的参考资料,对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科学性等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提高部门预算质量,做到年初预算就是决算,就我国目前来看,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但做到年初预算与追加预算尽量准确、细化却并不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需要各部门、各环节的共同努力与协调配合。
(二)深化集中支付改革。
1、扩大财政直接支付范围。针对目前改革处于直接支付范围小,授权支付量大的情况,财政应加大宣传力度,排除各方阻力,扩大直接支付范围,减少财政授权支付量,降低部门自行支付可能产生的支付风险。
2、建全内控机制,堵塞支付管理漏洞。财政部门、人民银行、预算单位、代理银行应完善国库集中支付的有关制度,严格执行资金支付的操作程序,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机制,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以及各岗位间的牵制机制,加强对系统操作权限、印章等的管理,堵住支付管理上存在的漏洞。
3、大力推进公务卡制度改革,强化现金支付管理。所谓公务卡,是指预算单位工作人员持有的,主要用于日常公务支出和财务报销业务的信用卡(贷记卡)。公务卡制度的直接作用是将传统现金支付结算改为用公务卡支付结算,传统的日常公务支出是工作人员提前向单位借款,以现金支付的方式对消费行为进行结算后持发票回单位报销,存在现金支付不透明和报销管理上的监管漏洞。使用公务卡结算是工作人员(持卡人)在单位设定的信用额度内,对差旅费、会议费、招待费和零星购买支出等消费行为进行刷卡结算,然后凭消费发票及相关刷卡凭证回单位报销。使用公务卡结算,消费支出具有银行卡“雁过留声”特点,不仅可以有效克服传统的现金支付方式存在的风险,提高财政财务管理透明度,还可以满足财政动态监控需要,从源头治理腐败和减少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强化预算支出管理。
(三)强化资金使用监管,充分发挥集中支付系统监督平台的作用。
1、进一步建立完善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系统。为了保证财政资金规范使用,减少预算单位资金支付的违规行为,市、县级财政部门应尽快建立集综合查询、实时监控、智能预警、监控分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系统,为强化财政资金使用监管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撑。
2、各监督部门共同配合,实施实时动态监控。对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仅仅依靠财政部门通过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系统开展实时监控,只是从电脑智能技术层面实施了监督,还不全面,存在监管漏洞,因此,还需要审计、监察、财监等监督部门联合起来,共同配合监督才能有效堵住监督漏洞。财政部门通过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系统对预算单位使用的每一笔资金的活动状况(付款人、付款银行及账户、付款金额、付款科目、付款用途、收款人、收款银行及账户、交易时间)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发现“异动资金”,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系统便发出预警信号,国库支付中心根据预警信号及时对“异动资金”进行核实后,把问题或疑点提供给相关监督部门(审计、监察、财监等),监督部门对问题或疑点进行跟踪核查,对确有问题的资金及时进行纠正,并配合执法部门及时对预算单位作出处罚。充分利用预算执行监控系统先进技术手段和监督部门联合监督的威慑力,对财政资金使用进行实时监督,才能减少预算单位的违规行为,确保财政资金得到规范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有效防止腐败行为的发生。
注:差异率计算公式:(部门上报决算数一系统内执行数)/系统内执行数。当差异率为0时,决算数等于执行数,表明两者间无差异;当差异率为正数时,决算数大于执行数;当差异率为负数时,决算数小于执行数,差异率无论是正数还是负数,距0越远,表明决算数与执行数间差异越大。预算数与系统内执行数间的差,即系统内部门额度结余。
第三篇:国库集中支付薄弱环节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国库集中支付薄弱环节思考
作者:杨淑君
来源:《财会通讯》2009年第03期
第一,国库改革管理中非财政性资金的集中管理未引起足够重视。全国各地实施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纳入国库集中支付执行机构(以下简称支付中心)统一管理,由该机构对单位使用财政资金的过程进行监控。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的重点在财政性资金,而对非财政性资金的集中管理未引起足够重视。作为非财政性资金,往来款项是由单位从事非政府职责的事务而产生的,单位往来款项中,混杂着很多隐性收入,逃避了预算外资金管理。往来款账户是用于反映、核算及监督某单位与其他单位、个人待结算的暂付应收或暂收应付款项的待结账户,其核算范围包括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之间和系统内上下级之间的往来款、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往来款、行政事业单位与企业间的往来款项等。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往来账的核算应收应付款金额大、笔数多、时间长、回收难度大。其主要原因在于行政事业单位在往来款账户上的“违规”操作,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单位或个人借款长期不还。有的单位“暂付款”中的个人借款在借款人调离多年后仍挂在账上,没有收回。二是支出挂往来,一些单位或个人出差借款后不予结算,长期挂在“暂付款中”,少数单位工程建设早已完工,但未对预付工程款进行结算,一直挂在“暂付款。三是专项资金挂往来。有的单位将上级有关部门拨入的专项资金长期挂在“暂存款”中,而实际中资金已被挤占或挪用,造成专项资金“名存实亡”。四是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缴款、行政事业性收费、捐赠收入等都列入往来款项。五是部分单位将应缴预算款或应缴财政专户款挂在“暂存款”中列收列支,隐瞒应缴财政收入;还有的将违规收取的费用挂在“暂存款”中,逃避有关部门监督。
第二,往来款账户在操作上的诸多违规做法未得到及时纠正。主要原因是:一方面,支付中心监管不力,由于支付中心独立于预算单位,未能直接参与预算单位的业务过程,预算单位经济业务发生的真实性从“报销单据”上很难直接评价,预算单位如果以“合法合规”的方式套取资金,支付中心难以及时发现;账务的会计责任由单位领导承担,如单位领导以“不能影响本单位行政活动运行,由本单位承担会计责任”为由,执意要支取或介入某项经费,支付中心会处于两难境地;实施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后,支付中心监控资金的重点在于财政安排的预算资金,对于非预算安排的“往来款项”,支付中心没有依据监控。另一方面,核算单位对往来款管理不够重视。一些单位领导的财务管理意识淡薄,对会计工作不够重视,对会计交接工作不认真负责,导致以前的会计业务领导不管、会计不问,债权债务无法查清,从而造成单位与单位之间或单位与个人之间往来账不符;往来账务处理不规范,收入挂往来,往来款转支出,形成人为调节个人收支的状况。
第四篇: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增强宏观调控能力,强化预算执行,提高理财水平,从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的一项重要措施,既是财政管理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巩固部门预算、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管理等其他改革成果,是关系整个财政管理制度改革成败的焦点和关键。
国库集中收付的基本含义是:财政部门在中央银行设立一个统一的银行帐户,各单位的预算资金统一在该帐户下设立的分类帐户中集中管理,预算资金不再拨付给各单位分散保存;各单位可根据自己履行职能的需要,在批准的预算项目和额度内自行决定购买何种商品和劳务,但支付款项要由财政部门来进行;除特殊用途外,资金都要通过国库直接支付给商品和劳务供应者。
在这种制度下,财政支出不再以拨列支,而是根据财政支出的进度,以支列支。在财政支出实际支出之前,所有的资金都集中在国库,财政部门可以统一调度,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财政资金的库外沉淀和资金浪费。
济宁市财政局于2003年底成立集中支付中心机构。2004年初支付业务以工资统发为切入点开展集中支付业务。2005年全年集中支付财政资金21593万元,其中预算内资金18626万元、预算外2967万元,另外网络直接、授权支付9668万元)。2006年要将2/3市级预算单位纳入网络支付,在全市全面推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
经过两年多的运行与不断总结,目前我市已基本确立了以财政直接支付为主的集中支付体系。总体看改革比较顺利,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改进和完善。
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流程不规范增加了业务科室工作量。在实拨资金模式下,部门预算业务科室在预算执行阶段具有核减指标并拨款的职能。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在相关流程不规范,相关软件不完善的情况下,部门预算业务科室增加了审核、代编用款计划、核对预算指标等工作,业务量增大,个别存在抵触情绪,有时延误审核时间,给集中支付造成了一定困难。
(二)部门预算编制与国库集中支付还需要进一步衔接。一是部门预算编制时间还不够,势必会造成预算编制过出粗、不够科学,从而使预算编制执行过程调整过多,难以实行严格的预算监督。此外,由于当年的预算草案在当年3月份或更晚些时候才能通过,而之前的预算单位支付给单位带来了困难。二是部门预算编制尚未细化到“目”,相当一部分项目资金尚未编入部门预算,细化程度不够,不能最详尽的反映财政支出的方向和用途。尤其是基本建设项目,没有细化预算,使得国库集中支付时缺乏足够的依据,仍是打捆支付,严重影响国库集中收付有效性的发挥。
(三)预算单位思想认识和业务能力有待提高。一是部门预算单位尤其是一级预算单位还存在思想认识不足问题,留恋改革前的管理方式,对新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不适应,存在着抵触情绪。二是部分预算单位会计核算不够规范,尤其对改革后资金收支的会计处理不熟练,基层预算单位对指标调整的程序知之甚少。
(四)代理银行服务质量需要加强。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网络时,预算单位的支付先由代理银行垫付,在与清算银行进行清算,这也有违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有的代理银行上热下冷,个别营业网点服务态度不好,支付单据传递不及时或找不到。代理银行对营业网点人员培训不够,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五)国库集中支付软件问题。国库集中支付软件是财政业务单位核心系统,必然涉及到财政内部和外部业务系统的衔接问题。目前财政内部使用的各应用软件基本是自成体系,尚未实现整合。如工资统发软件、集中支付软件、收入收缴软件、会计核算软件,预算编制软件等,有的分属不同开发商的产品,有的分属不同部门使用,自我维护,自行管理,有的无数据接口等,使部门之间数据重复录入,数据难以实现统一和真正共享等。
目前的国库集中支付软件尚需完善。一是系统性还不是很好,尤其是还存在丢失数据包现象。二是系统的人性化设计不够。软件操作复杂,一些必要的设置不能直观的由具有相应权限的人完成,必须进入后台信息中心操作。如:在系统初始化和对已完成系统配置的数据进行修改时,操作过程十分复杂,往往修改几个数据就要几个小时,有时还要把数据库发给软件制作公司修改数据库,在日常操作增加项目名称。科目权限时,还需要管理员在后台配置,不仅速度慢,而且管理员工作量非常大。
(五)支付申请程序复杂。(1)请款环节。单位既要根据批复的预算按季填报分月用款计划,还要根据用款计划于使用前逐级提出后申请。就目前而言,分月用款计划不外乎就是对支出预算总数的均分,实际意义不大。(2)请款工作量增加。我国现有的预算管理体制一般要分为主管、二机、基层三个层次,在基层信息网络技术不完善的情况下,层层的审
核、汇总上报,使基层单位携带大量支付资料往返于部门审批,主管部门疲于对数据的重复汇总,难以真正发挥审核的作用。(3)财政授权支付凭证重叠。目前尚未启用国库支票,单位从零余额帐户转帐提款时,不仅要使用原有的转帐支票或现金支票,还要再填写一张支票凭证编号,同时送交银行,增加了凭证出错的机率和核对的工作量。
深化改革的建议
进一步健全改革配套措施,推进改革相纵深发展。要进一步明确财政部门内部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的职责分工。预算科和各归口业务处室应负责制定科学、合理、细化的部门预算,尽量减少预算执行中的追加、追减项目;国库部门应负责预算执行工作,具体包括审核用款计划合理调度资金,直接和授权支付资金,批复预算单位年终结余等内容。财政部门内部应本着简化管理程序、方便预算单位的原则,合理明确地划分职责分工,减少内部阻力和摩擦,增强相互间协调配合。
(二)完善预算管理体制。建立科学的预算编制制度,给预算编制留出足够的时间,一般提前一年编制下年预算,试编三年的滚动预算,将预算编制及审批时间提前,做到年前编制年初确定批复。这样,当年批准的部门预算才能作为用款计划申请的依据。同时,细化预算科目,全面推行部门预算制度。要从功能上、性质上进行预算科目规范分类,建立多级预算科目体系,每项支出都要有相应的科目,把预算编制具体到部门.单位和项目。
(三)加大宣传力度,转变观念,要广泛收集改革的具体操作,经验材料,直观形象地反映改革的优势和做法,加强对单位的培训宣传,征求预算单位意见,帮助预算单位解决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等各种宣传媒体,大力宣传财政国库改革知识和重大意义,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有关政策、具体做法、成效和基本经验,并解答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针对个别预算单位代理银行的服务质量不理想,应督促和监督代理银行加强对营业网点服务人员的培训,着手研究鼓励性和惩罚性措施,促使营业网点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
(五)继续在简化集中支付流程上下工夫,努力提高资金资金支付效率。结合实际运行情况,在充分论证和保证资金安全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尽量简化不必要的业务流程。二是比照财政部国库司的做法,按照资金管理规范、安全、有效的原则,着手研究
整合国库科和支付中心职能工作,合理调配人员,简化内部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以充分体现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优越性。三是继续与业务科共同探讨缩短项目支出审核流程的办法,提高项目支出审核工作效率。
(六)坚持完善集中支付软件。国库集中支付软件是改革的重要技术支撑,软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改革的进程、质量和效果。针对改革初期软件存在的诸多缺陷,应进行认真分析和梳理。一是督促软件公司尽快解决目前软件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增强系统稳定性,减少丢失数据包的概率,改进集中支付系统的数据查询功能,使集中支付系统操作更加简便易用。二是着重完善集中支付系统和指标系统接口,提高集中支付系统的完整性。三是完善总预算会计帐务系统,逐步完成帐务系统的对接,提高集中支付软件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第五篇:2011年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工作计划
**财政局2011年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工作计划
根据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相关规定,结合2010年全省车国库集中支付全覆盖检查结果的要求,现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工作计划制定如下:
按照财政部“机构转型、职能转换、制度转化”和《关于报送整合财政国库机构方案的通知》要求,自2009年3月,我区已将100家预算单位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管理,经过二年来的运行,我区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是搭建了良好的“平台”,确保了财政资金安全运行。财政部门可以对支付过程进行实时监控,有效地控制了一些单位通过虚报预算多谋取部门利益的行为。二是通过集中管理预算单位银行存款账户,资金做到“一个口子进,一个口子出”,使原来沉淀在各预算单位账户上的资金纳入了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有效整合了闲置资金,有利于合理调度财政资金。三是规范了预算执行程序,资金运行得到提速。四是财政监督更加直接,“防腐”作用更加明显。通过对单位实行“集中管理、统一开户”的办法,使“小金库”失去了生存的土壤,有效杜绝了资金的挪用乱支现象。**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正处在向纵深发展的关键阶段。为了确保这项改革的顺利实施,我们认为,在今年工作中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业务学习和培训。计划今年开展两次国库集中支付
改革业务知识培训,加强财政部门工作人员和预算单位财务人员业务培训,提高国库管理制度改革业务技能,虚心向其他县市学习,探索进一步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有效措施。
2、预算指标是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前提,年初做预算时进一步细化预算指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年初预算执行。
3、进一步将全区所有政府收支纳入财政管理,计划2011年底将全区预算单位通过国库集中支付办理各项业务,真正实现国库集中支付全覆盖。
3、加强金财工程建设,开展财政信息一体化建设,建立高效的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和银行资金清算系统,为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提供强大技术支撑,确保各项财政改革的稳步推进。
4、在坚持集中支付业务规范化操作的同时,继续修改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使国库改革工作有章可循。
5、加强账户管理。与人民银行协作,在严格执行《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对违反帐户管理规定的,应撤销预算单位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