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校园文化,学校发展之源[精选]

时间:2019-05-12 06:34: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和谐校园文化,学校发展之源[精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和谐校园文化,学校发展之源[精选]》。

第一篇:和谐校园文化,学校发展之源[精选]

和谐校园文化,学校发展之源

东山县第二实验小学陈章武

和谐校园,就是把学校建设成最适宜学生成长发展的“生态系统”,具备民主、科学、人文、开放的育人环境,体现教育对人的终极关怀。校园文化是学校特色主重要表征,是学校的生命所在,是学校重要的教育资源,是催生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发展的深厚土壤,是学校发展的根本之源。建构“和谐校园”,必须从学校文化建设入手,唤起教育者的文化意识,立足于学校实践,着眼于学校未来,积极构建开放、民主、和谐的学校文化,全面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校着力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努力提升办学水平。秉承“启性”办学思想、理念,和谐校训,“励志、尚德,乐学、笃行”立人;坚持“以人为本、以德治校、以德育人”的方针,构建和谐德育文化;构建全面发展的新课程文化,提高课程领导力;倡导教育阅读,营造书香校园,创建学习型学校;重建校本教研文化,为课改提供动力;构建全方位互动的新课程文化,实现有效教学;城乡携手共建,和谐发展;人文管理,凝聚合力。

一、和谐校训,“励志、尚德,乐学、笃行”立人

新课程实践以来,我校采取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的意见,从中心县城的区位定位出发,正确把握素质教育改革方向,确立“励志、尚德,乐学、笃行”的校训。开展“校训文化月”系列活动,有“我唱校训之歌”、“我爱校训征文”、“校训诗文朗诵”等,让学校办学理念,深深植于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面向全体,不遗一人;和谐发展,不拘一格;改革创新,争创一流”的办学思想,已成为东山第二实验小学师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打造教育品牌,提升办学水平的奋斗目标。

二、构建“以人为本、以德治校、以德育人”的和谐校园德育文化 几年来,学校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积极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诚信教育、法制教育、养成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文明礼仪,规范学生的行为。坚持“以人为本、以德治校、以德育人”的方针,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积极探索新课程背景下德育工作的开展,将德育课程融入到课程改革过程中。加强德育工作在各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力度,拓展德育内容,从而

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精神;优化渠道,立足教育,提高队伍师德师风建设水平;创设优美育人环境,突出德育人文性;强化养成教育,突出德育的实效性;抓主题,重体验,突出德育针对性;完善德育平台建设,发掘教育资源,突出德育的实践性;创设空间,展现学生风采,突出德育的丰富性;以创建“平安学校”为契机,抓好安全教育;拓宽渠道,架起社会、家庭、学校的立交桥,构建德育的大环境。

三、构建全面发展的新课程文化,提高课程领导力

增强课程意识,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国家设置课程的科学性保证着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增强课程意识是学校实施新课程,严格执行课程计划的前提,是课程的生命性资源,又是素要性课程资源。课程实施者应从教育的责任感、使命感的高度去读解课程设置的比例,并不折不扣地执行,开足、开齐、开好各门课程,做到不挤不占不挪用。教研组认真作好进度跟踪,特别关注语数以外课程的落实情况,评价方式采用,评价结果的呈现,以此树立新的全课程观。

新课程第一次赋予课程管理和实施者的课程权利。我们认真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积极开发校本课程——《阅读与写字》和《数学乐园》;充分挖掘和利用课程资源,为新课程增添无限的魅力。校本课程的实施时刻考验着管理者的课程领导力,也考验着广大教师的专业水平。全面发展的新课程文化推动着教师、学生与课程同成长。

四、倡导教育阅读,营造书香校园,创建学习型学校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校认真贯彻上级有关部门关于创建学习型学校文件精神和东山县教育局《 推进学习型学校建设行动方案的通知》,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积极创建学习型校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我们始终努力把构建浓厚的学习氛围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把树立教师和学生的学习理念、培养学习习惯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至今我校已举行了四届教育阅读活动,广大教师在“走近大师,教育名著阅读”中汲取教育素养,凝集教育智慧,为教育观念更新,全面实施新课程提供了不竭的课程资源。《给教师的建议》,《赏识你的学生》《新课程丛书》为广大教师打开更广阔的现代教育视野,把促进教师成长的道路铺到每位教师的脚下。推进教育阅读,旨在实现培植教育智慧,提高全体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引导全体教师进一步深入认识新课程理念,反思自身教育实践,从中提升教育智慧,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教育活动的效率。同时也进一步营造学习风

气,推进学习型学校建设。教育阅读活动,大大激发全校教师阅读兴趣,浓厚研究、探讨教育问题的氛围,营造热爱学习、勇于创新、勤于反思校园文化的形成,大力推进我校创建学习型学校的工作进程。

五、重建校本教研文化,为课改提供动力

随着基础课程改革实验的纵深推进,广大小学教师适应新课程、提高实施能力的问题日益凸显。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转变驾轻就熟的教学行为,改变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提升专业水平等新课程行动正严峻地前所未有地挑战着学校教学研究工作。建立多元开放的校本教学研究机制,是当前我校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紧迫任务,是深化教学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1)集体备课,融汇教师智慧力量

几年来,我们开展集体备课制度探索,为同年级、同学段、同学科教师铺设教学智慧融汇的教研平台,让教师有组织到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进行有计划、有组织地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分析教材重点、难点,选择并确定行之有效的教与学的方法,撰写教学预案的备课活动,发挥教师集体智慧,准确把握教材意图,拓展教学思维,创新教学方法,下大功夫做足做好课前的准备功课,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最有力的保障。集体备课制度建立,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呈现,为我校扎实的教育质量提高提供资源保障。

(2)“同课异构”公开课教研制度,让教师在甄别中提高教学水平

同课异构校本教研模式是同一学科且同一年级的教师或教研组(全校同一学科的教师)为单位,针对教材中的某个单元主题,由教师分别或集体备课,然后由一位教师(一位教师多样教学)或几位教师(多位教师多样教学)先后进行课堂教学,以不同个性的课堂教学为研究的主体,同组教师共同参与听课并进行评课,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然后由第二位教师或第三位教师吸取前次课堂教学的经验或教训再上课,再进行说课评课活动。我们进行“递进式研讨”“并列式研讨”“螺旋式研讨”三种形式研讨。三种形式的“同课异构”探索,让教师在教学效果的甄别中提升教学能力。

六、构建全方位互动的新课程文化,实现有效教学

“互动”在新课程中得以彰显和强调。新课程实验以来,我们在“教学、反思互动”的探索实践中体验感悟着新课程魅力,在“教学、反思互动”熠熠泛光中探索“互动”张扬的课程价值。创新性地构建全方位“互动”的新课程“教学、反思互动”文化。树立互动教学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纲要》这样表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一)让课堂成为师生、生生互动的平台

①倡导师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中互动。激发学生兴趣,要求教师学会倾听,学会蹲下来与学生说话,学会相互欣赏,学会共同探讨。

②倡导课堂形式多元化互动。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打破传统教学的“黑板、讲台、课桌”的固定方阵,让师生与生生便于探讨交流,互教互学,资源共享,合作学习。

③倡导课堂师生活动多维化互动,形成师生 角色互动的学习氛围。把“课桌和讲台都作为学生的小讲台”、“学生当小老师”、“生生互相请教”、“向你学习”、“考考你”等多维互动学习方式,构建良好的课堂生态,同时让后进生学困生也积极参与互动。

④倡导质疑讨论深层化互动。重点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层次、多角度的探讨,力戒一问一答,构建多维互动,实现方法过程的迁移,形成优秀的思维品质。

⑤倡导课型多样化互动。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多样化课堂,让学生有了互动的广阔平台。

(二)书本知识与生活互动

建立互动教材观。把生活引进教材,让师生成为实践课程教材的主人,让教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把教材当“圣经”,根据学情自主补充调整、取舍、重整教材,尤其是重视学生个性体验学习和生活经验的介入去构建新知识,带领学生在书本知识与生活体验中找到切入点和融合点。如“教学内容生活化”课题研究,既让教师学生关注教学内容的生活意义,也让书本知识和师生生活内容有了互动、相互印证。师生从书本知识中寻找生活中的知识附体,又从生活内容中去解读书本知识。师生在这互动中感受知识的多姿多彩,教学有声有色,新课程拥有创新教育的蓝天。

(三)课内课外互动

新课程明确指出:小学是以综合活动课为主要教学形式。课内课外互动,把实践引进课程,上好学科活动课的同时排除困难,创造性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大力开展“校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课题研究,让学生走向生活,走向自然,走向社会。

(四)、反思互动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师在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总结教学改革的成效经验。反思能让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

教师间的教学互动反思,让教师合作成长的纽带舞起来。个体偶发的零碎的反思得以串联,反思信息得以互通,难点热点得以点击,教师间的教学互动反思也让理念和案例互动起来。

七、城乡携手共建,和谐发展

根据“漳教初[2006]12号”文件精神,我校与东山下西坑小学建立共建关系。携手共建具体内容:共建走亲家,携手话共赢;对话教育体验,张扬师德魅力; 调研课堂生态,构建活力课堂;校本研修联动,共享课程资源。同伴互助,优势互补。

共建呈成效,共赢为目标。共建以来,我校教师在参与共建活动中汲取爱岗敬业的精神力量,努力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想方设法为共建活动作努力。在共建中真切的感受到农村教师履行责责的艰辛和坚韧,以此推动各项工作的认真开展和和谐管理进程

八、人文管理,凝聚合力

学校坚持民主化、科学化、公开化管理学校,坚持依靠教职工办事、依靠社会办学、建立真正管理和有效的监督和机制,加强管理的透明质,推进和谐校园建设。(1)把校务公开制度纳入学校的整体工作中进行管理,真正做到“民主管理、依法治校”,促进学校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2)拓展公开内容,规范校务公开制度。(3)建立有效机制,调动全体教职工的主人翁精神,引导社会关心支持教育事业,通过校务公开,做到学校对社会负责,对教育责任,从而保证社会、教师对学校的办学工作大力支持。学校被评为“省校务公开示范单位”,接受全市教育系统的观摩,得到与会者的好评。

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是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更是教育改革的必然。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对未来美好的憧憬,更彰显魅力永远、温馨永远的 和谐校园!

第二篇: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灵宝市实验小学现有6个年级56个教学班,3200多名学生,教职工200余人。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十一五”的开局之年,作为豫西地区的百年老校,我们实验小学将“构建欢乐和谐教育,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作为学校发展规划的长期目标,而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是长期目标实现的基础,我校的文化建设既重视显性的物质文化,又重视隐性的精神文化。现将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及班级文化建设方面的工作总结如下,以促进学校内涵的更快发展。

一、精神文化建设----统领全局

在办学过程中,我们坚持“一切为了育人”的办学宗旨,逐步形成了“构建欢乐和谐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办学理念,“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训,“尊师、爱生、团结、进取”的校风以及“团结、改革、攀登、奉献”的实小精神。“精神文明的校园,培养人才的学园,发展个性的乐园,优美整洁的花园”是我校的办学目标。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创特色、争一流、建名校、育真人”。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创造”。我校对教师的八项要求是“敬业爱岗 热爱学校,依法执教 科学民主,热爱学生 关注心灵,严谨治学 教书育人,讲究方法 提高水平,团结协作 尽职尽责,为人师表 以身作责,尊重家长 廉洁从教。”实小学生誓言是“我是一名实小学生,牢记常规遵守守则。自信自强乐于助人,诚实守信文明向上。齐心协力携手共进,爱校如家为校争光”。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中,我校逐步形成了“以教科研为龙头,以现代信息技术和第二课堂活动为亮点”的办学特色。2008年,实小迎来百年华诞,在这神圣的时段,我校的校徽和校歌《希望的摇篮》在百年的文化积淀中油然而生。(附校徽和校歌)

显性方面:“让每一块墙壁都在讲话,让每一寸土地都在育人。”我校校园虽然不大,但具有一定特色的校园文化风景线。校园内大幅的宣传版画、橱窗如无声的语言,潜移默化地时刻熏陶着校园中的所有师生。如校门口针对教师发展的“质量是生命,纪律是保障,精神是支柱,团结是力量”,针对学生发展的“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还有“尊重是最高品位,宽容是最大美德”、“让实小的天更蓝,地更绿,人更美”等。在楼道内设置温馨的提示牌,“吐痰不文明 卫生靠保持”、“保持安静 请勿喧哗”……一块块制作精美、字迹醒目的提示牌色泽鲜艳,悬挂在楼梯、走廊等处,将师生带入了温馨和谐的教育氛围,激励师生立志、立德、立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还定期更换校门口黑板报内容,提升师生审美素质,增强文化墙育人功能。

隐性方面:文化育人最终要达到在“构建欢乐和谐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办学理念指导下,将实小百年老校的深厚文化底蕴、学校的办学思想、制度等转化为师生的内在行为,并自觉发展提升个人素质的更高境界。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管理文化,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实实在在的做,实实在在的干。例如,我校要求领导班子做到“四真”:真情实感、真抓实干、真才实学、真知灼见。所以长期以来,实小的师生形成了求真、求实的作风,这也是学校隐性文化内涵的一种显性化展现。

二、学校管理文化----追求实效

1、以育人团队的主动发展养护和谐校园。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管理文化,管理文化的核心又是人心管理文化。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本,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是教师。在实验小学,每一个岗位,都是留给最适合这个位置的人。我们坚持用崇高的理想激励教师、用学校的发展凝聚教师,用合理的待遇奖励教师、用深厚的感情留住教师。所以实小人的生存状态是一种振作、昂扬的、敢于挑战自我和挑战极限的精神状态。首先将“科学、民主、高效、务实、精细”作为学校管理的要求和目标,整体的管理思路为:向管理要效益,向服务要人心,用活动凝聚人心,向人心要质量。要求班子成员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并强调“校长能干的事,不让主任干;主任能干的事,不让教师干。” 在具体落实过程中以“六讲四比”(讲大局、讲纪律、讲团结、讲服务、讲质量、讲效率;比思想、比学习、比能力、比贡献)为内容和要求,通过班子建设带动教师素质提高。其次,名师工程、中层领导和教研组长竞聘上岗制为人才的优化创造了条件。第三,对教师体现人文关怀,创设宽松的支持性环境,帮助教师不断发展自我,超越自我,体现生命的价值,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校长要关心每一位教师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老师提供调节心态的时空,使教师视学校为自己成长的精神家园。比如:我校不提倡校长突然推门听课;教师临时有事外出只作登记,不计考勤;教师家庭的红白喜事,学校有理事会为老师提供方便和服务。

2、以全员管理的平安校园支撑和谐校园。“安全无小事,事事连大局”,安全教育始终是学校教育的头等大事。我校为创建平安校园,成立了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做到统一布置,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在安全管理方面,一是保证师生教学活动安全,二是保证饮食安全,三是保证校产安全。学校共制定各种安全管理制度、安全工作职责、安全工作应急预案等36项,上下层次签订安全责任书14项,并实行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制”、“责任追究制”、“安全首责制”。在安全常规中,我们每月做到安全“五个一”活动:即一次安全主题班会,一次安全专题教育,一次安全演练,一次安全板报,一次安全大排查。在安全防范方面,做到五个加强:加强安全系列演练,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加强学生进校疏导,加强上下楼梯执勤,加强夜间安全巡查。比如,结合学校实际,我们经常举行上下楼梯、地震逃生、停电应急等系列安全演练活动。总之学校安全做到防微杜渐,确保师生教学、消防、饮食、交通安全及校产安全。

3、其他方面学校力求做到:环境管理求静,卫生管理抓细,绿化管理求美,后勤管理务实。

三、学校课程文化----凸显校本

(一)强力推进新课程改革,逐步形成学校教学特色

进入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以来,实小针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以教科研为龙头,以现代信息技术和第二课堂活动为亮点,坚持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与“学校管理上台阶”活动相结合、与特色学校建设相结合,打造高效课堂,创办人民满意的学校,走出了一条具有实小特色的“惜时增效、轻负高效”之路。

1、发挥多媒体优势,演绎精彩教学。实小有现代化微机室1个,网络中心1个,设有多功能多媒体教学厅2个,多媒体教室56个,交互式电子白板12块,建有校园局域网和闭路电视系统,全校信息技术硬件配置为教学与科研搭建了现代化的快车道。近几年,学校参与的由中央电化教育馆立项的国家“十一五”重点课题《基于交互白板的混合式学习研究》和《汉字输入与识字教学相整合及其标准化研究》均已顺利结题。目前学校以这两项课题的成果为经验指导,不断提升网络平台功能,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大容量、立体式、快节奏”的现代化魅力课堂。

2、立足科研兴校,带动全局发展。“在真实情景中研究,在研究状态下工作”是实验小学科研活动追求的境界。目前,实小作为省教科所命名的新课程实验学校,共承担国家、省、市、校各级课题40个。在学校“教科室、教研组、课题组”组成的三级科研网络下,业务校长率先主持课题,教学名师负责重点课题,骨干教师人人进行课题研究。在打造高效课堂方面学校采取两条实施纵线:教务处以达标活动为载体组织实施,并周密开展周三业务学习。教科室成立打造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课题组,搜集达标活动中的第一手资料,建立高效课堂相关子课题,为打造高效课堂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撑,并定期印发校刊《希望在此》,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第二课堂精益求精,办学特色日益彰显。

针对“构建欢乐和谐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办学理念,实小一直把“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搭建才艺成长舞台”作为整合课程资源及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基地。在多年的实践中,坚持可持续发展、培养兴趣为主和轻负高效三项原则。在凸显第二课堂亮点方面,学校提出“能承担第二课堂辅导是实小合格教师的条件之一”的长效机制。假期首先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才艺培训,接着进行第二课堂活动辅导意向申报与才艺展示,最后由主管年级校长和年级主任共同评审确定申报教师是否能够承担本期的兴趣班辅导工作。这为第二课堂有效活动做好了师资素养的把关和提升。本共组建118个兴趣小组,分校级队和年级队进行辅导,每个兴趣班在每天下午有一个小时的活动时间。每到下午最后一节活动课,操场上教师训练认真到位,学生练习积极投入,操场上一派生龙活虎景象;教室内外学生吹、拉、弹、唱好不热闹,整个校园呈现出勃勃生机。

(二)开发校本课程,走富有实小特色的新改革之路

1、举行绘制高效课堂知识树比赛,完善课标教学体系。

为了让全体教师充分挖掘教材,理清知识点之间内在的联系,宏观把握教材,更好地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努力打造高效课堂,实小多次举行绘制高效课堂知识树比赛。比赛本着以 “着力打造高效课堂”为目的,在教师中积极开展了“建好树、用好树、管好树”的教学常规活动,教师在搜集、整理知识树的过程中更加明确了课标教学体系,进一步推动了课堂改革活动的落实。

2、加强校本培训,促进教师全面提高。在校本内部培训方面,针对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强化培训的针对性。如假期将对教师进行新课程培训,实小发展史及师德培训,班主任工作培训,书法、简笔画等基本功培训等。每周三的业务学习,通过讲座、观看影像资料、案例研讨,相互交流等形式,使得教师的培训与学习、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校本外部培训采取让培训对象“走出去”、将教育教学专家“请进来”的方式,并规定教师外出学习归来时要做到“三个一”:交一份学习心得、做一次交流汇报、上一节观摩课。

3、举行优秀教案展评活动,推进教案改革进程。

实小多次举行秀教案展评活动,活动的开展为全校教师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取长补短的良机,调动了全校广大教师认真钻研业务、努力提高教学水平的积极性。扎实推进教案改革,鼓励教师充分发挥学科组、教研组优势,倡导集体备课,教师在备课时可进行打印教案、批注教案、教案循环使用。教务处利用每周五教案检查时间,及时发现和修正教案编写中存在的问题,为推选优秀教案作充分的准备工作。

(三)规范学校课程管理,开足开齐课程

实小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足开齐课程,配备足额教师,保证各门学科教学的正常开展。严格控制学校班额及班级人数,规范学籍管理,做好学生转学、休学、复学的管理工作。加强第二课堂校本教材的编写、完善力度,目前已形成一套别具实小特色的校本教材,并在日常教学中进行循环使用。

(四)立足实际,科学定位“312”课改工程内涵具体

“312”课改工程是实小落实“惜时增效、轻负高效”工作、打造高效课堂的一项系统工程。其中“3”是指三个课改目标:出名师、出经验、出成果。“1”是指课堂教学优质课的一个基本评价标准:优化的教学目标,科学的教学过程,理想的教学效果。“2”是指两个操作模式:一个是在真实情境中以“本周我主讲”为主线的教研组活动模式。一个是“三步六环节”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

经过了近年来的摸索,实小以多种形式,有力地促进了“312”课改工程在学校的扎实开展:逐渐形成了以“本周我主讲”活动为载体,通过开展同课异构活动、课堂比武活动提高教师教学基本功;通过师徒结对活动,促进中、青年教师有机结合,整体提高师资队伍水平;通过开展中层领导示范课、名师引路课、青年教师赛讲课、实验课题研讨课等形式,立足课堂,提炼教学艺术,并使一大批教学精英脱颖而出;通过教学反思评比、绘制知识树比赛、高效课堂命题竞赛、优秀教案评选等活动,对教师已经形成的教学资料进行搜集和整理,形成宝贵的教学财富。

经过多次的完善提炼教学模式活动,对“312”课改工程进行了升华和完善,进一步提出了课堂教学“16字方针”、“课堂教学245时间段划分”等新理念,这些宝贵的经验将有力指导我校课改实际,为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做出巨大贡献。

四、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没有丰富的校园活动,学生的精神世界就是空虚的,毫无生气的。新课程标准提倡多元化评价,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我校的“活动育人”为学生创造了展现个性和特长的舞台,是校园文化活动的亮点。

1、庆六一特色学校成果展演是最亮丽的特色文化风景线。在正确的特色办学思想指导下,实小从2005年到2011年分别成功举办了《我心飞翔》、《在灿烂阳光下》、《万紫千红》、《希望的摇篮》、《祝福祖国》、《快乐童年七彩梦想》、《红领巾心向党》等庆六一特色学校成果展演活动。这是促进孩子心智发展、展现孩子才艺、张扬孩子个性的盛会。连续七年的特色成果展上,不论是艺术节目汇演,还是特色成果版面展出,让前来观看的上级领导、兄弟学校同仁和全体学生家长赞不绝口。

2、课外阅读,浸润人生。为落实新课程标准,营造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普及推广人文知识,加强文学宣传力度,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学校发动各班成立了图书角。图书角犹如一枝奇葩,一经出现就受到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和社会的强烈反响。课余时间,同学们和书交上了朋友,每天课间、中午、下午……人人手捧一本书,专心致志、津津有味、兴趣盎然。读书时的孩子们是最美的:他们有的神情严肃;有的若有所思;有的面带微笑;有的忍俊不禁;有的泪流满面;有的眉头紧锁;有的开怀大笑……班级图书角,犹如一把金钥匙,为同学们开启了一扇通往科学知识殿堂的大门,让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3、阳光体育活动,照亮了孩子的阳光童年。我校的阳光体育活动突出三个特点:首先是领导重视。学校成立了阳光体育领导小组,安排屈少科副校长负责主抓此项工作,组建了由政教、体育、音乐教师参与的阳光体育研发团队;其次是活动的形式灵活多样、动静结合、注重创新。学校制定了详实可行的活动方案,学校研发团队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开发了比较适宜学生的“阳光搏击操”、“跳皮筋”以及手语操《感恩的心》等;三是活动开展的卓有成效。在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各团队的密切合作下,我校的阳光体育活动成绩斐然。上半年,全市阳光体育观摩活动在我校成功举行,充分说明我们的阳光体育活动得到了各级领导同仁的肯定。通过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我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极大地提高。如今,漫步校园随处可以看到同学们生龙活虎的活动场面。

五、校园环境文化-----清新优美

我校在校园人文环境建设方面博采众长,精益求精,注重传统文化对学生的潜移默化作用。学校根据各教学楼上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分别确定了以安全、世界文化遗产、灵宝人文地理、传统节日等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内容。经过专业人士的精心设计,当你徜徉在实小校园,一幅幅装帧精美的版面令人耳目一新,无时无刻都在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周边环境、计划生育、信访纪检以及反对邪教迷信和预防网络攻击等方面学校都安排专人负责,并制定了操作性强的防范措施。针对校门口的闹市环境,学校多次与官方交涉,遣散小商小贩,成立小学生文明监督岗和教师放学路对安全执勤岗,采用“人墙”、“绳链”、“立标”等多错并举的有效形式保证了师生安全与家长接送学生的道路畅通。

六、班级文化建设-----张扬个性

1、班级文化建设凸显班级个性特色。班级文化对于良好学风、班风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我校政教处结合实际情况为各班级的文化建设出谋划策,既要彰显特色,又要保持整齐统一。经过认真策划,各个班级教室前面黑板两侧均装上了全校统一的宣传版面,里面可以张贴学校下发的课表、时间表、小学生守则、班规等,对于教室后面和两侧的墙壁则完全交给了班主任和同学们,让师生们发挥想象和创新精神,自行设计,充分彰显了各个班级的特色文化,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各班教室里的“金星伴我成长”、“我真行才艺展示板块”、“荣誉角”等长效育人机制更能促进孩子在一个回归自然的教育空间里学知识、开心智、铸灵魂、育情感、炼意志、促发展。本学校进行了班级文化建设展评活动,各班级完善了小组合作学习制度、考核细则、班级口号、小组分工等学习常规;布置了班级黑板报、学习园地、展示墙、图书角等内容,使班级文化更富有魅力。

2、班主任队伍建设一直是我校教育教学管理的重中之重。在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方面我们主要做好以下三点:一是实行竞聘上岗,优胜劣汰,选择有责任心,能力强的青年教师担任班主任;二是加强业务培训和理论学习交流,我校每学期都要组织各种活动,并通过活动来加强班主任的业务培训和经验交流;三是严格奖惩机制,提高班主任的各种津贴,激发班主任的工作热情。

七、师生行为文化-----重在实践

1、加强师生行为文化建设。首先,我们注重教师的师德培养工作;每学期初我们要与每一位教师签订师德师风责任书,严格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其次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面,我们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从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抓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是我校多年以来所坚持的德育工作理念。我们也始终是这样做的,无论是以前的《养成手册》,还是现在的《成长的足迹》,无论是常规管理中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各种要求,还是开展各项检查时的细致入微,都充分体现了我们对于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视。探索是无止境的,但是我们的方向不会改变,那就是要倾尽全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

2、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提升了孩子的行为素养。比如每周一个班在桃林街进行“红领巾一条街”清扫活动;每月最后一个周举行“爱灵宝、爱实小”文明志愿者活动;分四季进行的科普系列活动等。在这些大型活动中,学生全员参与、主题鲜明,载体丰富,收效显著。

总之,人在校园中学习、成长,校园在人的描绘下发展变化,构建欢乐和谐教育的美好境界将是实小人永恒的追求!

本文来源于枫叶教育网(www.fyeedu.net)

原文链接:http://www.fyeedu.net/info/154919-1.htm

第三篇:集邮文化促进校园文化和谐发展

集邮文化促进校园文化和谐发展

前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的一个新的重要思想和战略任务.党中央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这是实现美好社会的最高理想,是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目标、共同的心愿。在这一宏观背景和视野中,对高校提出要创建和谐校园文化的要求。集邮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离不开集邮文化。集邮文化对促进校园文化的和谐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集邮是一种文化。文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和谐进步的显著标志。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集邮文化作为以“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为宗旨的大众文化,其生存和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撑和文化条件。

校园集邮是集邮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集邮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校园集邮文化同时也是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抓好校园的集邮,对促进整个校园文化和谐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集邮文化能够促进校园文化和谐发展是由集邮文化的性质所决定的。创建和谐校园文化必须坚持创建和谐的校园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并使三者良性互动,立体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充分发挥和谐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引导功能、激励功能和凝聚功能,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而集邮文化具有社会性、创造性、民族性、群众性等特点;并具有怡情、益智、增识、宣传、教育等社会功能。集邮文化的这些特性,从根本上符合了发展和谐校园文化的需求。

集邮文化具有社会性、时政性。邮票是一部宏伟的史书。时代的发展总能在它上面找到相应的痕迹。每当社会上一件重大的事情发生,我们总能找到相应的邮品制成邮集,来反映时代的主题,例如2007年暑假,将在广州大学城举办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我们华南师范大学集邮协会就举办了一次“邮动青春,拥抱大运”的专题邮展,迎合当前时事。这既体现了我们集邮爱好者对时政的敏感度,也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促进校园文化的和谐发展。

集邮文化具有创造性。营造和谐校园文化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集邮文化恰好完美地诠释了这一主题。无论你是制作一个贴片、一部邮集,抑或只是简单的一个极限片,都需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都需要发挥个人的创新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在在芸芸作品中脱颖而出,展现出独特的风采。可以说,不懂得创新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集邮者的。由此可见,集邮对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功不可没。

集邮文化具有民族性。集邮被誉为“国家的名片”。小小方寸,却向我们展示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述说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历程,激发起我们的对国家,对民族的深切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也是营造和谐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课题。据此,我们也可以看出,集邮文化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必不可少的因子。集邮文化具有群众性。集邮协会是由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自发成立的组织。它不像团委、学生会那样有严密的组织架构、有硬性的任务规定,它举办任何活动都是发自于集邮者的内心,都是以集邮者的需要作为依托,所以能够得到校园中广大同学的支持。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校园文化和谐发展上,具有它得天独厚之处。

综上可知,集邮文化推动校园文化和谐发展,是校园文化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阶段蓬勃发展的校园集邮文化正是集邮文化能够促进校园文化和谐发展的有力证明。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集邮组织的数目逐渐增加。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小学、中学、大学通过评定,被授予“青少年集邮示范基地”的光荣称号。小学、中学、大学成立集邮协会、开设集邮课程的数目也在稳步地提升。

二、集邮活动日益规范化。这主要体现在少年邮局、大学生邮局的成立。而各大高校及中小学集邮协会的组织架构、制度逐步完善也标志着青少年的集邮活动日益规范化。

三、集邮活动日益品牌化。在多年的集邮实践活动中,各级集邮组织意识到打造集邮品牌活动的重要性。并且将这种设想付诸于实践,取得良好的活动效果。例如,每年一度的羊城集邮文化节中的青少年集邮日、广州市青少年集邮论坛;主要面向大学生的“广州高校集邮知识竞赛”、广东省高校集邮联合会每年一度的活动等。这些活动凭借其广泛的参与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社会的关注。除此之外,各高校的集邮组织也在极力地打造自己校园内的品牌活动,如“集邮文化周”等,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集邮活动形式多样化。在讲座、展览和比赛三大活动形式的基础上,现在集邮活动又融入了新的内容和新的形式。如“举办集邮辩论赛、集邮论坛、集邮话剧表演、集邮文化之旅、集邮漫画比赛”等,伴随着网络的普及,电子集邮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的作用,这些崭新的形式的加入,丰富了集邮活动的内涵、增强了参与性和趣味性。

丰富多彩的校园集邮活动已成为校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在促进校园文化和谐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校园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作为一个在校大学生,一个集邮爱好者和一个大学集邮协会的负责人,处于校园集邮的第一线,当代大学校园集邮活动的现状促使我思考:如何进一步营造和谐校园集邮文化,继而发挥集邮在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呢?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树立正确的集邮观,保持健康的集邮心态 集邮是一项兴趣、爱好类的活动。集邮的目的在于增长知识,欣赏艺术,陶冶情操,丰富课余生活,增强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而集邮活动是一项群众性活动,集邮爱好者要放正自己的位置,保持“草民”的心态、平和的心态,才能真正享受集邮带来到的快乐。集邮爱好者只有在正确的集邮观和健康的集邮心态指导下,才能更好的参与集邮活动,体会到集邮活动带给人的乐趣和无穷魅力,在营造和谐校园集邮文化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提升学生集邮文化素质,加强学生集邮道德教育

邮票被誉为小型的百科全书。而集邮活动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经拥有了一门专门的学科“集邮学”。对集邮的研究越深入,集邮者需要掌握的集邮知识还有其他学科的知识越多。现实情况迫切要求我们提升学生集邮文化素质,只有懂得集邮的人才会真正热爱集邮,只有真正热爱集邮才能更好地发挥集邮活动的积极影响,才能更好地实现集邮对营造校园文化和谐发展的推动作用。

德与才是相互依存,一个集邮爱好者光有很高的集邮文化素质,而没有良好的集邮道德,也不能称之为一个合格的集邮者,更谈不上一个优秀的集邮者了。所以,我们也不能忽视加强学生的集邮道德教育。塑造健全的人格,是当前校园和谐文化的一个重要要求。加强学生集邮道德教育,也是促进校园文化和谐发展的体现。

三、鼓励学生走“专业+集邮”道路,展示集邮活动的学术意义。

新时期的集邮活动要多联系学生的实际,鼓励学生做与自己专业有关的集邮研究和邮集制作,这样一方面能增进他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另一方面使我们的集邮活动更富于现实意义,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集邮活动中来,才能充分展现集邮文化活动的特殊魅力

四、开展公益活动,让集邮活动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

集邮活动要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例如我们可以组织一些大学生成立义教队,利用假期“送邮下乡”,在广阔的范围内传播集邮文化;也可以组织一些志愿者去参加一些与集邮活动有关的公益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一方面可以让集邮者学以致用,另一方面又可以增强集邮爱好者的社会责任感,帮助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实现校园文化的和谐发展出贡献。

五、重视发挥高校集邮协会的作用,加强高校集邮协会的建设。

集邮协会活跃在校园文化的平台上,集邮活动促进校园文化和谐发展正是依靠高校集邮协会体现的。所以要重视高校集邮协会的作用,不断完善高校集邮协会的组织建设,培养集邮生力军。才能保证集邮活动对校园文化和谐发展的长期促进作用。

校园文化的和谐发展需要集邮文化。集邮文化是校园文化和谐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要更好的实现集邮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机结合,促进校园文化和谐发展,在实现的方式上,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地探索。营造和谐集邮文化环境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众望所归,但任重道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相信经过我们共同不懈的努力,一定能在校园中谱写出和谐集邮文化的新篇章!

第四篇: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实施“一二三四”工程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程河镇中心小学 乔小磨

近年来,我校始终坚持“德育为首,五育并举”的办学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别是在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方面,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校园环境日新月异,营造出了爱校乐学的育人氛围,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安全习惯、劳动习惯和文明习惯,促进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提高。学校先后被授予“教育教学先进单位”“最佳文明单位”、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省“园林式学校”等数十项荣誉称号。下面将我校关于创建和谐校园文化一些做法向领导同志们作一汇报:

一、突出“一个主题”,即突出德育工作这一主题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工程,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希望工程,是造福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础工程,几年来,我校始终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充分发挥学校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主渠道、主课堂、主阵地作用,多管齐下,常抓不懈。每学期开学后,学校领导班子都要召开德育工作专题讨论会,研究制定德育工作目标和计划,经常组织教师学习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坚持实行教师师德在评先表模、评优晋级中的一票否决机制。同时,把德育工作贯穿与校园文化建设和活动之中,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从而使学校的德育工作开展得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

二、确保“两个到位”,即确保人员和资金到位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校始终确保人员和资金两个到位。首先,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政教主任、少先队辅导员、班主任参加的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实行“四条线”管理,即“书记、政教主任”一条线,主管师生政治学习,组织师生开展各项政治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校长、少先队辅导员”一条线,主要负责师生的一日生活制度,贯彻落实师德规范和《行为规范》;“学生会、班主任”一条线,负责日常行为规范的自查自纠工作;“校长、派出所”一条线,主要负责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及安全教育,有了校园文化建设的人员网络才能保证管理制度的落实,校园文化建设管理网络建设立足于职责,从树立事业心和责任感入手,分工明确,职责分明,考核到位。其次,为保证校园文化所需资金,学校领导参谋到位,汇报及时,宣传得力。即从“三勤”入手,“手勤多写”,在村交通要道,群众易聚的地方刷写标语,大力宣传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嘴勤多说”不厌其烦地找区教体局、镇中心学校、村党支部、村委会当“说客”,讲外地经验;“腿勤多跑”不分白天黑夜,节假日,还是星期天,一有空就往领导处汇报工作,我们的汗水没有白流,在“三勤”的力量推动下,我校先后筹措资金3万余元,学校用这些资金改善了办学条件,确保校园文化建设能顺利地进行和发展。

三、优化校园“三境”,即优化校园环境、班级环境和视听环境

校园是知识的殿堂、智慧的摇篮,是学生渐长、品德渐成的主要场所;校园应当是少年儿童的“学园、乐园、花园”。优美和谐的育人环境可使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受得感染和熏陶。我十分欣赏上海建平中学校长冯恩洪的治校理念:“环境是一种教育力量。我可以叫学生不要随地吐痰,这是一种教育,但是我还应该创造一种环境和气氛使学生不好意思随地吐痰,我可以叫学生勤奋学习,我还应该创造一种氛围使学生置身其间,不学好觉得愧对于老师、家长……

在优化校园环境上,通过“普九”建设和每年春季的绿化、美化工作,我校校园内已栽

种了雪松、水杉、冬青、石楠等数百棵树木和牡丹、月季、白玉兰、广玉兰、紫微、香樟、枇杷、桂花、探春、黄叶绿等30多个品种百株名贵花木,培植了数百平方米的草坪,并已建成了“四林”,即水杉林、银杏林、梨树林、桃树林;达到了“四有”,即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实现了“四化”,即绿化、硬化、净化、香化;美化了“四区”,即教学区、运动区、绿化区、生活区。通过绿化、美化建设,大大提高了校园文化的品位,使校园景致园林化,一景一物都折射出知识文明光芒,富有育人之意。近年来,学校先后投资3万多元,大力兴建快乐活动设施,为丰富学生生活,开展娱乐活动,提供了便利。在优化班级环境方面,我校14个教学班都做到了“五个上墙”,即党旗、国旗、军旗、团旗、队旗的“五旗”上墙;校训、校规、班训、班规上墙;《小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上墙;名人名言、名人画像上墙;“八荣八耻”教育内容上墙。每班设有图书角,办有黑板报、手抄报,及时更换内容;成立了课外兴趣小组,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去秋,学校结合实际,制定了《程河镇中心小学学生守则》,此外,我校还制定了《小学生德育评比量化细则》,张贴教室,实行日清管理,每月从遵守纪律、刻苦学习等十个方面对学生进行量化打分,学期末评出“十佳好少年”,予以表彰。在优化视听方面,我校制定了校训、校徽,明确了校树、校花、校歌,在学校大门两侧及校园围墙外明显的位置书写、绘出催人奋进的标语和图画,在教学楼每个走廊悬挂名人画像,在校内醒目的墙壁上粘贴中国地图、万里长城、教育方针等巨幅教育宣传壁画,教学楼前的两个橱窗定期更换内容,及时展示学生的习作、书法、绘画、手工制作等作品,图书阅览室、少先队活动室、文体器材保管室、荣誉室、微机室经常向学生开放。学校还建起了“红领巾广播站”,及时宣传好人好事,购买了彩电、音响等娱乐设备,先后成功地举行了小学生卡拉OK大赛、红军歌曲演唱会等多次文艺活动。经常做到广播里有声,橱窗里有影,版报上有字。这样,学校和班级,教师和学生;齐抓共管,上下一致,形成了一种强劲的文化合力,以整洁、优雅的环境,促进了高尚、文明校风的形成。

四、注重“四个结合”,即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道德建设、课外兴趣活动、文明行为习惯、创新实践能力相结合一是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为构建和谐有序的校园文化,学校重点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精神教育,经常利用国旗下讲话、举办法制报告会、开展学雷锋活动、开展安全教育月、举办“我为校园添光彩”演讲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在学生中弘扬主旋律,高唱正气歌;利用晨会、主题班队会、社会实践等,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集体观念;通过“示范学校”“文明单位”“和谐校园”等创建活动,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增强法制观念,陶冶情操,健全人格。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发表后,学校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中的熏陶作用,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班风、学风为核心、坚持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坚持以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定期开展“师德标兵”“优秀少先队员”“先进班集体”等评比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网络、校报、橱窗、标语等,大力宣传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深入挖掘、宣传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举行了“荣辱在我心中”的演讲比赛,开展了“告别粗俗、埋葬耻辱”的塑形活动等。通过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使全体学生形成了热爱祖国、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的精神风貌。

二是校园文化建设与课外兴趣活动相结合。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而组织、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是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几年来,我校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在抓好学科课程的基础上,强化活动课程的研究与管理。

(一)是健全活动网络。

(二)配齐活动课教师。

(三)制定相关制度。为保证活动课程的开展,学校坚持“五落实”:课表落实,内容落实,目标落实,效果落实,评价落实,每学期结束时,学校组织有关人员对兴趣小组负责人和活动课教师进行量化打分,作为教师的考核依据,有效地提高了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的质量。2006年5月13日和11月10日,我校举办了小学生特长竞赛,项目包括歌舞、书法、绘画、手工制作等,共评出五(3)班等8个优胜集体,对105名获奖小选手进行了表彰和奖励。此外,我校还举行了冬、春季运动会、庆“六一”文艺汇演等多项活动,对表现突出的班级和学生予以奖励。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特长,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三是校园建设与文明习惯相结合。几年来,学校坚持开展养成教育和日常行为训练,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每学期初,学校要求各班教师对新生的礼仪、生活、学习等日常行为规范进行反复地指导和训练。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重视道德实践,从小事抓起,严格要求,并不断检查和矫正,防止反复。与此同时,学校还制定了《班级量化考评细则》《优秀班级体评选标准》《程河镇中心小学学生守则》等,从卫生、绿化、班纪、路队、“两操”、安全、活动等方面对学生实施规范化的约束,并通过设立文明监督岗、卫生大检查等形式,发挥规范的督导制约作用。学期末,对评选出的“三好学生”“优秀班集体”,学校都给予表彰和奖励。此外,我校还立足校园文明建设,注重发挥校风的熏陶作用。学校以卫生、绿化为突破口,以健康、活跃、高雅的校园文化为载体,坚持开展“快乐校园十育人”,“一日十好”,“天天净”等活动,使学生的思想受到感染和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是校园文化建设与创新实践能力相结合。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校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给学生创新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校园管理中,我校坚持在教学楼的四个楼层设立“悄悄话信箱”,让学生为领导、教师、班级出主意,想点子,参与管理。学校采纳刘雪丽同学的建议后,在大门口设立监督岗,学生乱买零食的现象得到控制,四个摊点很快撤走,使这一困扰学校多年的老大难问题得到解决。自“悄悄话信箱”设置以来,共收到学生的意见、建议和要求近千条(件),学校均给予答复。此外,学校还鼓励学生创编校歌、班歌,设计校训、班训。自办板报、节目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创造思维,较好地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而校园文化又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和前提。弦和,则音美;人和,则业兴。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一定要树立以人为本管理理念,校园文化的规划和建设,一定要服务于教育教学,有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当然,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遇到一些困难,存在着一些困惑,如受税费改革和“普九”债务的影响和制约,学校经费严重不足,无力校园文化的建设和维护;由于受不良社会环境和消极因素的影响,加之一些家长或监护人在教育子女观念和方法上存在的误区,给学校教育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和阻力,有碍校园和谐,等等。今后,我们将在区教体局、镇中心学校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竭尽全力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力度,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育人氛围,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加强交流,扬长避短,为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而不懈努力,做出我们的贡献!

第五篇:论文: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推进和谐校园发展

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推进和谐校园发展

[内容摘要]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更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在建设校园文化时, 最重要的是改善办学条件。我们可以有效地充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诸要素,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 对影响学生的几个主要因素进行具体操作,加强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加强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等,立足学校基础和社会发展现实,站在学校和社会发展的高度,做好校园文化发展的整体规划,促进它们和谐、协调、顺畅地进行密切配合,促进校园文化的提升。

[关键词] 加强 校园文化建设 提升

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师生为主体,以课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并且向外延伸的一种群体性的文化。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爱党爱国、关心集体、尊敬师长、勤奋好学、团结互助、遵纪守法的风气。因此,创设一个良好、和谐、规范的校园文化氛围,应该成为课程改革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它将直接影响到课程改革是否能向纵深发展的关键。故我们必须下力气抓好校园文化建设。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到来,做为农村小学的我校在重建学校新文化上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创建育人条件。

学校建地面积较小,如何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投入少量的资金,而又能够彰显校园文化,创设育人环境,是我校面临的一大难题。我们从两个方面着手:

1、外部环境,此是学校对外宣传的主阵地。从校门口进来一眼就能看到对面西围墙的“百年大计、科教兴国”,东面的白墙红字:“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及党的教育方针;南面围墙的钢砖文化长廊;北面教学楼上的学风:“博闻、善思、乐学、求是”;教风:“严谨、博学、爱生、敬业”等文化布局。

2、主题文化长廊,根据学校布局开设出四大主题。

a、爱国、爱党以彰显办学理念的“为振兴中华而读书”,外设置橱窗板报宣传政策方针,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素质。

b、文化墙:开设文化墙既有利于校园环境建设又有利于校园文化建设。我们利用学校走廊的名人名言与挂像到走廊楼梯间的学生书画作品欣赏,既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又有利于学校文化建设,更融于学校环境治理,一举而三得。

c、运动:活动使其告知学生,既要锻炼身体,强健体魄,更要注意安全。d、景点:“爱护花草树木”,“小草也是有生命的,请足下留情”等警示语。让学生养成环保意识。

美丽优雅、清洁舒适、宽敞明亮的校园能使人心境愉悦;高大美观、新颖别致的教学楼能使人充满自豪;各种体育、文娱设施能让人身心活跃,积极向上。这样的环境给学生带来了良好的内部条件,学生耳濡目染,会自觉去珍爱它,并乐于在这大好时光中努力进取,茁壮成长。这是形象的魅力,是美的引力。正像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着统治地位”。历史上“孟母三迁”的典故,正说明了在一种文化环境熏陶下对人才成长的作用。

二、加强快乐课堂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课堂是学校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主阵地。我们在构建校园物质文化的同时,还大力倡导个性张扬的快乐课堂文化。我们充分利用教学楼内的电脑室、美术教室、音乐教室、实验室、图书阅览室等专用教室及室内配套的教学设施和教育资源进行教学,从而张扬了学生个性,构建了快乐课堂,丰富了课堂文化。

电脑课,每星期每班学生都会在老师的指导下轮流学习电脑基本操作技能。使原来弹泥球的小手,如今也能较熟练地操作鼠标、键盘,他们学会了在电脑上画图,为电脑设置一个个性鲜明的桌面,学会了打字、列表,学会了娱乐,从而感受到了电子计算机的魅力。

科学课,老师总是带领学生在实验室里进行实际操作,让同学们在亲自操作中发现科学的奥秘,从而激发了他们探知科学世界的热情,提高了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了他们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

美术课,同学们在专用美术教室里学习,美术教室里展示着学生优秀的作品,学生置身其中,仿佛徜徉在艺术的殿堂里。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了构图、着色、素描、水彩画、水粉画„„

音乐课,同学们在音乐教室里和着优美、动听的钢琴声,学唱每首歌曲,在音乐的熏陶中提升审美情趣。

„„ 正是因为我校全体教师充分发挥校园物质文化的教育功能,积极开发、整合教育资源,才创建出了快乐的课堂文化,优化了育人环境,使学校成了孩子们全面发展的摇篮和张扬个性的舞台。

三、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营造育人氛围。

1、“校园舆论”文化建设。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符合学生兴趣浓厚的特点,这样才能创造性发挥其个性品质,完善其人格,培养其才干。如:开展合唱、舞蹈、绘画、手工制作、朗诵德育诗词以及体育活动等。这样把“烂漫的童年”还给学生,把“永恒的童真”还给学生。在这一系列活动中,他们不但不会荒废学业,而且大大增长了见识,培养了能力,体现了自身的价值。同时,使学生与不健康的环境隔绝—这种“隔绝”不是源与命令,而是学生的自觉抉择,有利于促成其个性品质发展和良好道德的形成。从古往今来的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的教育使他们完善自我,取得成功的必备条件。

我们还利用校园广播站、宣传橱窗、班级黑板报以及校外实践活动基地等宣传阵地,每月表扬一名先进教师和突出学生的感人事迹,弘扬正气,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文明习惯、遵纪守法等方面的教育;积极构建学校育人环境,增强环境的文化因素和育人的感染力。

2、“和谐人际”文化建设。教师要有目的地加以引导,强调学生间的人际关系应遵循守纪、理解、团结、互助的基本原则,克服嫉妒、自卑、自傲、自私的不良心理,鼓励学生充满自信、公平竞争、帮人所需、大度为怀。提倡同学间学习上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生活上一人有难,八方相助;纪律上互相督促,互相提醒;思想上互相交流,互相提高。同时要重视学生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解除烦恼;要正确地引导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学生在这种团结友爱、相互尊重的气氛中才能得以健康地成长。

3、“制度”文化建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我们建立健全了一些规章制度,如:《教师考核考评细则》、《教师值日制度》、《教学月工作检查细则》、《班级管理细则》、《学生安全管理制度》等等。用这些制度规范师生的行为,建立良好的校风,保证学校各方面工作和生活的开展与落实。制度的制定并不难,难的是怎样落实。在全国兴起的‘日清’精细化管理的今天,我们学校也不甘示弱正在勤勤恳恳扎扎实实的推行‘日清管理’。目前我们主要从两块抓起:一块就是少先队组织的协管员对卫生、两操、行为规范、红领巾的佩戴等工作进行日清管理,一天两查,两公示,即早上、中午各查一次,在公示栏公示、利用课间操再公示一次。然后记录在案,一周一总结一月一兑现,从而达到校园里时时处处无一片纸屑,无一人疯打现象,形成学生之间的人文和谐。第二块是利用教导处对教师的备、教、辅、改、考、研、评七个常规工作进行日清、周清和月清,即对出勤、上课进行清,对教师的备、教、辅、改、考、研、评进行周审和月清。采取周审签、月总结考核打分。这样一来每位教师的各项工作都有了检查量化打分形成了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人管,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形成教师之间的人文和谐。在校园里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了和谐,教师与教师之间形成了和谐之后,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和谐自然而然的就形成了,校园里和谐的人文文化也就形成了。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需要全校师生的齐心协力,需要社会和家长的大力支持,需要一个逐步积淀的过程,今后,我们将在市教育局、中心学校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竭尽全力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力度,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育人氛围,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加强交流,扬长避短,为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而不懈努力,做出我们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提升学校软实力—苏增海《现代农村科技》2011年14期

2、让学校文化建设引领学生素质发展—曾利强 《科教新报》2011年4月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题目:《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推进和谐校园发展》 单位:南安市溪南南侨小学 姓名:王振军

下载和谐校园文化,学校发展之源[精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和谐校园文化,学校发展之源[精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心得体会

    通过前一阶段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是我认识到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理论,也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根本指南。实现学校的和谐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科学发展......

    如何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

    如何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 岳阳县新墙学校 蒋彩霞 校园特有的文化氛围对成才起着重要的影响 ,面对目前存在的众多不和谐校园文化问题,学校承担着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重大使命。......

    如何构建和谐校园文化5篇

    最佳答案以人为本,求真务实,努力创建和谐校园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和四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先后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决定。科学......

    学校工会与和谐发展

    学校工会与和谐发展 学校是一个活的有机体,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成败,系于教师。要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就必须有一支思想素质好,......

    以人为本,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以人为本,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体会 中央音乐学院鼓浪屿钢琴学校 高瑞山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在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

    构建和谐学校促进学校发展

    构建和谐学校 促进学校发展[摘 要] 和谐社会是中国现代化社会的最高价值核心和最高社会境界;构建和谐学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嫠,就是要把学校建成一个能实现师生和谐相处,......

    校园文化发展情况及其问题

    一、课题简介于选题依据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是伴随着学校的出现而产生的。换言之,校园文化作为一种客观实在,无论人们是否意识到它的存在,在学校出现时,它便作为一种独特......

    和谐家庭演讲--美好家庭动力之源

    和谐家庭演讲--美好家庭动力之源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女同胞以及在座的各位男同胞 大家好!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题目是“美好家庭动力之源”。总感觉这次演讲比赛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