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二手车消费群体分析报告
项目作业
任务名称 齐齐哈尔二手车消费群体分析报告 指导教师曹克晶
班级汽营101班
学生姓名郭天宇刘文贺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
2012年3月15日
关于二手车消费群体分析报告
近几年来,二手车市场交易规模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二手车市场发展至今日,已颇具规模,而且交易方式、交易车型呈现多样化趋势,那么,究竟谁在购买二手车、他们的组成是怎样的?哪类二手车最受欢迎?
一、二手车消费群体也有其普遍性,二手车消费人群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实用理性消费族:他们不在乎所谓新车、旧车,作为交通工具,以上下班代步、游玩等为主,只讲究实用性,这一部分消费者以工薪阶层者居多;
(二)第一次购车者,以新手为主,完全是为了过渡期间练习驾驶技巧使用;
(三)时尚人士,他们思想超前,换车就像换手机一样轻松自如,想换就换,依自己的喜爱而变,这类人群从事IT、广告、房地产等时尚行业人群居多,对于车辆的外观要求较高,比如说奥迪TT、宝马Z4、奔驰SLK等都是这些客户的热选车型;
(四)生意场面一族,二手高档车的买家,私营业主占了很大一部分,由于他们资金不是很充裕,而且虚荣心较强,高档二手车相对于新车来说便宜不少,如:奔驰、宝马、奥迪、雷克萨斯等,用这样有面子的车撑场面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二、消费理念超前,带来了二手车市场的繁荣,它的消费群体也有其特殊性: 80后一代已经成了市场的主要消费群体,拥有一辆车,是每个年轻人的梦想,“先买车能创造更多的财富”、“先买车更能体会驾驶乐趣”、“先买车不至于伦为房奴,不用降低生活品质,有面子,能扩大社交”、“ 拥有了车出行方便,提高了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让生活和工作变得轻松和便捷”等成了他们的购车理由。汽车的消费者越来越年轻,大约每年平均下移1.5岁,他们大多是喜欢运动、懂得汽车生活的高素质消费者,他们的加入给整个汽车消费市场带来了新的变数,年轻买车族的崛起,显示出了他们“懂得生活”的态度,正在改变着传统的汽车消费观念。他们大部分是刚毕业工作几年,资金不太宽裕的人群,二手车成为他们考虑的对象,一辆二手车只要几万元就搞定,价格便宜又实用,关于买二手车的好处我们就不在此多说。
三、目前二手车市场的车型逐渐丰富起来:
从以往的老三样、新三样,到现在新车上市半年后,二手车市场就会相应有该款车出现,使得购买二手车者有更多的选择。据有关部门调查显示,26至35岁的年轻人是二手车的主力消费群体,其中26至30岁的占30.7%,31至35岁的占27%,而46岁以上的消费者很难接受二手车。在购车决策的参与者中,以个人决策为主,所
以他们买车很果断,基本上是一个人说了算,年轻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这部分人群将是二手车消费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四、还有相当一部分高档二手车消费群体:
“玩车族”,他们都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对车有着专业的知识和很强的用车观念,对二手车有很高的认知度。我们把他们分为如下几类:
(一)越野e族,可以说这类人群遍布广泛,是二手车市场的主要力量之一,成交量不可小视。他们大都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热爱生活,喜欢冒险,漫漫的大自然,体验感受真正时尚越野的新生活态度。二手车市场不乏有专业经营二手越野车的经纪公司,旧机动车交易市场内,放眼望去,各种品牌各种型号的越野车比比皆是。二手四驱邢总告诉笔者:“越野e族最基本的就是切诺基系列,疯狂越野也不会太心疼,一般更换车的频率很快,一年左右吧,但是随着专业程度提升、收入水平提高,高档越野车开始成为他们的最爱。他们主要享受时尚越野的生活方式,其实越野也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户外运动,更代表了一种时尚、酷劲十足、积极向上、无所不能的精神和生活方式。”
(二)专业改装一族,他们大都是年轻人,喜欢改装车辆,对改装车辆有强烈的兴趣,他们经常会在市场“淘换”那些有改装潜质的车型,比如说斯巴鲁翼豹、三菱兰瑟EVO、马自达
6、丰田锐志等车型。
(三)专业收藏一族,这类人有着雄厚的经济基础,并且有着专业的知识和收藏爱好。他们在旧车市场经常挑选一些老旧奇特车型,比如建国初期的老车和二战期间的老车,宾利、奔驰、捷豹、劳斯莱斯、保时捷等等品牌老爷车,改装修复或者收藏,潜在价值很高。年份较长的二手“老爷车”系出名门,即便年代久远,还是不乏钟情者。在我国,老爷车收藏刚刚起步,属于初级阶段,但已经拥有为数不少的老爷车迷。
在国家振兴汽车市场的激励政策推动下,二手车市场正在重新恢复以往的活力。业内人士表示,二手车市场的交易发展形式将会更加多元化和国际化。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大、市场的日益成熟以及人们对二手车观念的成熟,换车的频率也将越来越高,二手车消费群体也呈现多样化需求的趋势。
第二篇:90后消费群体分析
“90后”消费群体分析
前言
90后,一群充满活力的消费群体,是消费市场巨大的潜力股。90后的喜欢非主流,喜欢另类装扮,喜欢华丽花俏,喜欢夸张个性„.研究并解读90后人的消费行为特点,更有助于消费市场的活跃。90后的不会盲目反叛,价值观更现实。他们的反叛是生活上的反叛,小节的反叛,优雅的反叛,而不是政治、社会的反叛。消费观念超前,欲望更强,背后支持消费的能力也更强。
一、90后消费特点
1、“90后”追求时尚,高科技已蔚然成风
当今的”90后“喜欢追求新颖和时髦的东西,他们的消费观念呈现出开放和前卫的趋势。他们热爱时尚并创造时尚。日剧,韩剧带动日韩妆容,日韩护肤品的风靡,台湾综艺节目带来了对SHILLS品牌、红酒面膜的关注。美容杂志,明星动向都能成为最新时尚潮流的发源地。“90后”们追求创意,新奇。圣诞节、情人节甚至“光棍节”是他们的大日子,“酷”、“炫”、“牛”是他们的口头语,包装平庸,没有个性的产品不会受他们的青睐,实用又特别的小玩意则会吸引他们的眼光。
他们对社会的消费时尚,感应是灵敏的,追逐时乐意的。如今,“90后”已有一部分人踏进了大学校园,大部分人还在读中学,因而他们也将时尚流行元素带进了校园。今天在社会上流行的一件衣服,一种打扮,一款手机,一台电脑。明天就会在大学校园里找到它们的影子,而且很快就会流行于校园。可以说,今天的校园里,任何时候都不乏时尚流行。
2、”90后“消费开始趋向于理性
调查数据显示,46%的受访者表示购买产品时更多的是考虑产品的功能与质量,27%的人考虑的是价格,而考虑品牌与价格的只有20%与5%.这说明90后一代消费趋向于理性.许多人都对90后一代存在误解,认为90后一代是月光族,是烧钱一族,然而在调查中却发现他们近半数的人的零花钱是月月有余的.广州中医药大学的小钟这样说:商家往往认为产品够炫,够酷就能吸引我们购买,但是产品功能与质量不好的话一切都是白搭.另外还了解到许多90后有收集优惠卷的习惯,KTV选择在中午的时候,看电影选择半价票,会很内行的与老板讨价还价......总而言之,90后一代比人们想象中更精打细算,更善理财.3.“90后”祟向品牌更多的是追求高品质
''90后”追求品牌更多的是追求品牌的高品质.在统计数据中有一组有趣的数据:受访者中使用名牌产品会产生满足感的不到达30%,然而某些产品习惯用某一品牌的人却占59%之多.这一组数据告诉我们,多数''90后“并 有人们想象中的寻常那样盲目追求名牌,追求品牌他们更多的是追求品牌的高品质.''90后”出生在一个优越的年代,有丰富的物质,有家长们无处不在的呵护,他们对生活有品质的追求,消费有品牌的追求.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众多的''90后“对许多名牌产品的特点十分清楚,谈论起它们的做法更是头头是道.他们都有浓厚的”品牌意识“,然而他们却却很少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外购买名牌产品.他们”品牌意识“中的品牌并不是固定的某一名牌,而是等同于”高品质“。
4.“90后”消费乐于接受新事物
调查显示,受访者中表示自已勇于接受新事物中的60%。由于时代不断的发展,不断的进步,人也随着不断的发展而进步。所以,“90后”是走在时代最前沿的新新人类,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非常强,而且敢于尝试,新事物,对生活中非常规事件兴趣怏然,在消费过程具有渴求体验新产品的心理。
二、90后的信息来源
1、“90后”浸泡在信息海洋
“90后”这群新新人类会通过各种手段去了解他们所在乎的每一种产品。而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里,“90后”都浸泡在信息海洋。互联网的建立,电视的普及,通讯的发达,交通的便捷,使他们观察世界的视野更宽广了,交流沟通的平台更高远了。据CNNIC今年七月发布的《第24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数据显示,“90后”网民构成了我国互联网最大用户群体,人数达到7千多万。他们对互联网非常熟悉,网络不仅是他们娱乐,交流的工具,也是最便捷的消费平台。网络上信息如潮,他们掌握了大量信息,能紧紧抓住潮流的脉搏,把握前沿理念。
手机、论坛、贴吧、MSN、QQ、广告......“90后”无疑是浸泡在信息海洋里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会熟练地说出很多产品的广告语,知道论坛上,哪个姐妹用哪款产品过敏,也了解最近哪款国货最流行。这使得他们对产品的了解的程度和积累的信息超过以往的任何用户。他们是当之无愧的“产品专家”。
2、信息来源“90后”信任”圈子“与专业媒体
“90后”已经形成了独特的消费模板。他们喜欢追求时尚与自我,但绝不会越轨,、消费,他们的圈子消费意思很强,朋友与亲人的圈子会左右他们的消费观,从而导致消费心理的趋同。
“90后”有很强的群体主义意识。QQ圈子、博客圈子、MSN圈子、开心网圈子„„大行其道。在这些圈子里,他们乐于分享自己的体验,也乐于接受别人的经验,进而作为自己消费的依据。影响圈子内的一部分人,进而形成圈子内的口碑传播。然而,通过圈子来了解信息,只是“90后”利用的其中一种手段,专业媒体带来的具有专业性的信息,也成为“90后”最看重的信息来源渠道。所以,传媒广告、朋友与亲人的圈子等已连接成了“90后”获取信息的链子。
3、“90后”更信任传统传媒
“90后”在消费过程中,易受到传媒的诱惑,媒体以其特有的,易于理解的独特方式 有力地引导着“90后”的消费。传媒左右着大学生的消费倾向和消费选择。“90后”虽然依赖网络,但却不迷信网络。网络世界因其特有的模拟性,往往成为骗子的温床,而传统的媒体(电视与报刊)由于其受监管的力度更大所以位列信任媒体的前两位
三、90后的消费方式——网购的主流群体
据CNNIC发表的《第24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90后网民构成了我国互联网最大的用户群,比例高达33%。“90后”对互联网十分熟悉,甚至依赖互联网,互联网不仅是他们娱乐、交流、表达自我的工具,也是一个时尚的消费载体。
为什么网购会如此受“90后”的欢迎?其原因在于网购方便,实惠。“90后”们只要“宅”在家中,轻点鼠标,便可浏览琳琅满目的商品,同时又可对比各家网店的价钱,只要购买了自己喜欢的商品,更会从千里之外送到在家手上。网购具备的这种轻松快捷的特性是“90后”热衷于网购的原因之一。在我们的调查报告中发现,在每次购买在家需要的商品之前,“90后”们都会乐此不疲的收集各种各样的有用信息,他们会上贴吧,上论坛,不断的对对比各个商家的价格,服务,评价,然后经过筛选、pk最终决定购买目标,在这一购买过程中,“90后”不仅达到了购买的目的,更是实现了自我心理的满足。
四、影响“90”消费行为的因素
1.“90后”独有文化对其消费行为有深刻影响
“90后”因为生长在空前开放的时代,他们个性得以彰现,他们的?想法得以实现,他们是地球上的火星人,他们之中流行火星文;他们是嘻哈一族,他们热爱的嘻哈文化;他们以手代口,无声胜有声,他们是拇指族;然而在这么多“90后”文化中,最出名的莫过于非主流文化。
非主流在中国产生于80后,最初是由一些80后的网络红人所引领起来的潮流,现在领军非主流的大多数为90后的学生。由于在审美,价值观上的求新求变,90后大学生的消费很大一部分花在了扮靓耍酷这一方面。女生购买的衣物和护肤品更是比在家多了许多。他们是伴着高科技成长的一代,大部分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而且敢于尝试,对生活中非常规事物也是兴趣盎然。他们中有的人热衷于追求另类,力求在视觉上达到唯我的境界,甚至有时穿的服装怪异得让人瞠目结舌,P得照片也失去了真我。可是对此消费他们却乐不思彼。不断更新的奇异的发型与发色,购买怪异的装饰品,亦或购买材料DIY制作自己别出心裁的佩戴物,酷爱于恶搞的娱乐节目,一句话中夹杂几个网络流行词······强烈要求“我的青春我做主”的他们已将这些消费行为融入到了他们的生活中。90后想以非主流形式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虽然外表的张狂,但其实非常渴望通过被别人认可。90后的这些特征影响着他们的消费观:还没有生产能力的90后,更显示他们的地位,只能通过消费。他们舍得花钱,敢于尝试新事物,善于利用消费行为将自己包装成非主流。有人说这种流行不会成为大众永恒的风尚标,只是年轻人在完善自我,追逐潮流过程中一段显得有些迷茫落寞的路段而已。可是非主流还是主流,是由追求跟进的人数所决定的,一旦大部分90后一代都喜欢上这种非主流的消费领域,或许这些领域在将来会成为真正的主流。
2.“90后”在消费过程中有从众心理与个性化的矛盾
“90后”一代生长在一个强调集体主义的国度,然而强调民主,信息爆炸的时代环境又使得他们拼命的表现自我,追求差异。“90后”从众心理与个性化的矛盾也表现在消费领域。一方面希望购买到特别的产品,彰显自己的个性;另一方面,他们有各种各样的“圈子”,他们希望自己使用的产品符合“圈子”的习惯,紧跟圈内的流行,不至于显得自己另类,被“圈子”疏远。
3.“90后”消费与家庭的关系
“90后”中独生子女的比例相当高。出于对孩子的溺爱,家长对子女的消费基本上实行满足供应的政策,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在本次的调查中我们发现,“90后”的消费水平相对较高。他们每月可支配的零花钱在500--1000元的占了33%,而有96%的人零花钱来源于父母。所以,家长对子女的娇惯与纵容,使得他们养成可乱花钱的毛病。
4.对家庭购买行为有深刻的影响
一般家庭父母购买东西都会询问子女的意见,从而按照他们的标准来考虑。所以,“90后”的各种消费行为和心理会直接影响到其家庭成员。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受访者中有70%的人表示家庭购买东西会听从自已的意见。“90后”追求新颖,时尚,刺激,他们的消费相对于其他群体来说带有更多的情感因素,在购买商品的时候,情感和直觉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他们消费的从众心理和个性化也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他们的这些消费因素也会直接影响到其家庭成员的购买行为和心理。
老年人的市场显现青春化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中国自古以来讲究孝道,孝敬长辈是最基本的道德。而一般老年人用的稍微上档次的保健品或其他用品,几乎都是孙子孙女买来孝敬他们老人家的。所以,老年人的市场也是由孙子孙女来决定的,只有抓住青春化,你才能抓住这个市场发展的关键
五、“90后“的消费趋向
1.注重消费和使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有调查表明(2009),中国的90后一代,有超过70%的人都有上网经历。有超过一半的城镇儿童的家中有互联网连接。这种生活特征致使90后中更多地是所谓“宅女”、“宅男”这一特殊的群体。这些孩子在蜜罐中长大,对于他们而言,网络世界甚至比现实世界更为重要!90后喜欢在网上购物,喜欢去网上淘价格更便宜的相同款式的服装、化妆品、手机等电子产品,可以说80后、90后一代与其它年龄段的消费者最大不同就是购买方式差异,或者说他们更喜欢网上购买方式。这与90后的消费需要、动机、价值观和自我等有着密切关系。
在当今营销情境下带有具有个性的消费者更多地是将自己视为一个“情感人”,其消费行为是一个消费者受内在动机、价值观等驱动而寻求个体心境体验的情感经验过程。因此认知90后一定要学会从消费者个体心理感受的角度理解消费者行为的内在依据,研究重点是需要、动机、生活形态、自我概念、象征等消费者个性心理与消费购买行为的关系。
“90后”独特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使他们更注重消费和使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追求产品或服务与自己情感体验的一致性。他们倾心于互动式体验,更能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通过对产品的试用体验,给予他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五感的综合感受,将使他们对产品功能有更真实的感受和认知。如i-phone、i-pad就是建立品牌体验店,为年轻消费者特别是90后一代提供不一般的视听享受,大大激发了他们的购买欲望。
2、对商品有情感性、夸耀性及符号性价值的要求
”90后"消费者还喜欢将某种消费感觉转换成消费价值,他们对对商品有情感性、夸耀性及符号性价值的要求早已超过了商品或服务的物质性价值及使用价值。只要看一看今天电视银幕上,人们就不难理解90后一代他们喜欢什么。打开电视经常看到温文尔雅的周杰伦手捧奶茶,他的一番话,博得身边温柔漂亮美女的欢心,两人边喝奶茶边度过温馨浪漫的时刻,一副浓情蜜意的景象。这是周杰伦代言的优乐美奶茶广告,在电视上热播。90后一代他们就喜欢这样的方式。
3.喜新厌旧是90后一代持续消费的动力之一
对于90后一代消费群来说,喜新厌旧是促使他们进行持续消费的动力之一。尽管他们也知道,追求时尚与新鲜的事物不一定具有什么现实的价值,但却能给他们带来时时不同的新鲜感觉与美好心情。
六、营销策略的思考
1、SWOT分析
优势(S)
一.根据《2005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出生于1990年的人口为2.64亿,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淘金市场。
二.“90后”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而他们的父母大多都是60后,据调查,他们的父母占据了国民经济的大部分份额,所以他们成为“90后”消费的坚强后盾。由于“90后”生活在国家经济飞速发展的年代,拥有较好的生活条件和消费环境,同时,“90后”拥有较强的消费水平和消费意识。按“90后“出生的时间来看,截止2010年,他们将迈入20岁,并且有一部分人将迈入社会,随着时间的推移,“90后”正日渐成为社会的主力军。他们的消费意识强烈,消费观念超强,支持消费的能力也很强。“90后”消费群体作为未来中国的消费主力和消费潮流的引领者,已经成为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这对于商家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商机,他们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孕育着一个庞大的市场。因此,商家只有时刻关注“90后”这个巨大的潜力股,才能得天下。
三.由于现代网络技术沟通方式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许多新颖的购买方式,如:网络购买,邮购等方式,购买方式的多样性,能为商家带来更多的消费机会。
劣势(W)
一.由于“90后”大多数消费经济来源主要又家庭供给,而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性,行业发展不平衡性,导致家庭经济背景不尽相同,我国贫富分化加剧的现实决定了“90后”的消费水平差异很大。这人商家很难根据“90后”的消费水平而作出正确的营销策略;
二.消费结构多元化,差异性大,缺乏系统性,商机很难根据某一消费特点而作出相应的营销策略。
威胁(T)
一.目前市场上的竞争对手不断增加,同一样会出现众多个商家去经营,并出现打价格战、产品的产品可能个性化经营等手段去与其他产品区分开,使得自己的产品更有优势,但随着众多竞争对手的进入市场,要达到这个目的显得有些吃力
二.因为90后群体是当今的新新人类,追求的事物可能会根据心情不同、年龄、天气等而不断的变更,所以商家要随时留意这一群体的发展趋势,不断的研发新产品、新事物一满足他们丰富的需求。所以其对应得产品变更速度快,商家不易捉住重点。
机遇(O)
一.随着高科技的迅速发展,90后对IT产业的消费热情越来越高。而这对于商家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机遇。企业应跟紧时代的步伐,针对新需求、研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以便更好的抢占90后市场先机。
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更新于改进,互联网的出现于应用,能尽早把握网咯技术的商家,将会抢占先机,这对商家以后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对商家而言
(1)确定特殊目标群体的策略。宅男、宅女、非主流一代-E推广与营销的黄金时代。据2009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在7岁到15岁之间的中国儿童中,超过70%有至少上过一次网的经历,超过一半多的城镇儿童家中有互联网连接,致使新E时代出现了“宅男”、“宅女”这类特殊的群体。“宅”一族则给了网络商家与网络媒体发挥的巨大空间。
(2)创造圈子:“90后”追求自我的同时,又有很强的群体主义意识。QQ圈子、博客圈子、MSN圈子、开心网圈子„„大行其道。在这些圈子里,他们乐于分享自己的体验,也乐于接受别人的经验,进而作为自己消费的依据。影响圈子内的一部分人,进而形成圈子内的口碑传播,或者企业去建立一个圈子,打造圈子的知名度,都是高效的营销手段。
(3)创意广告。“90后”不反对广告,一个好的广告总能带给“90后”愉悦的感受,甚至一句出色的广告词会成为“90后”们的流行语。他们对广告的创意和格调是有要求的,如果认为创意和格调跟产品是很贴近的他们,表达了他们的心意他们就会去买它
(4)植入营销。在消费者心中植入“某种观念”的种子,专门为某产品制定植入广告。这一策略非常适合快速消费品、饰品、流行服饰等行业。例如:钻石小鸟的营销策略,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段植入广告,使消费者更加容易的接受该产品,对该产品的形象树立了一个概念。
(5)联合营销。由于90后群体更重视精神享受,而且他们的精神享受大多来自网络,所以商家就要根据自己商品的特点,巧妙的运用网络营销,与时下网站开展联合营销,而联合营销将会成为一种新手段的营销策略,协助商家征服消费者的工具。
例如:微软初出茅庐时就将“WINDOWS”与久负盛名PC厂商IBM公司的电脑结合,实行联合营销;同一个事件又发生在一九四零年,当过近卫内阁大臣的日本财阀小林一三在一家百货公司任总经理时,曾让其秘书到全市调查哪家饭馆的咖喱饭味道最好。然后他把最好的那一家饭馆的老板请来,提出在百货公司开辟一处地方卖咖喱饭,价格比市场上低四成,这四成由百货公司负责给老板补上。全市味道最好的咖喱饭,又比别处便宜四成,结果引来了大量顾客。顾客吃完饭就要逛商场,逛商场就要买东西,一年下来商场营业额比上一年增加了5倍,饭馆营业额增加了几十倍。由此可见联合营销只要运用得当,不但对双方都有利,有时还可获得单独营销无法达到的效果。
(6)手机营销。手机已经成为90后获取信息的必需品了,据调查显示,85%以上的90后都拥有一台或一台以上属于自己的手机了,所以手机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商家宣传产品的主流媒体。那么商家就可以把广告放在手机上,让他们把广告播放器带在身上,采用线上、线下一起宣传,使效果更加明显。
(7)互动式体验营销。“90后”更注重消费和使用过程的感受和体验,追求产品或服务于自己情感体验的一致性。互动式营销能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引导消费,刺激消费,扩大市场的需求量。可以通过对产品的试用体验,使消费者对产品的功能有更真实的感受和认可。例如:i-phone、i-pad就是建立品牌体验的。
(8)个性化的限量营销。物以稀为贵,得到一样稀缺的产品可以满足“90后”群体的虚荣心,所以这一年代的人群都在追随此消费特点。例如:耐克的限量营销,促使大部分消费者争先购买,使销售量得到提高。英国滑板品牌希拉斯的玛利亚,实行的限人策略,使产品的销售变得易如反掌。
第三篇:产品目标消费群体抽样研究分析报告
产品目标消费群体抽样研究分析报告(90后青少年)
来自: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
市场消费观念更强烈,但名利作用多少被过分强化。
“他们几乎是靠吃超市的东西、吃洋产品长大的一代,消费观念超前,欲望更强,背后支持消费的能力也更强。在这个基础上,钱和获得钱的渠道的重要性或多或少被过分强化。我们曾经做过中法儿童比照调查,都是上海和巴黎的十岁以下的孩子,问他们将来想成为什么人,法国儿童说要做运动员,做摇滚乐手,做帆板运动员;而许多中国孩子说要做老板,做企业家,做领袖,要有汽车、洋房。某种流行意识从父母、学校、社会那里潜进他们内心了。”
更加张扬自我个性,但相对比较缺乏团队忠诚感。
“他们的父母没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包袱,教育孩子时会从心理和精神上要求他们更独立、更自信。但90后相对缺乏一种对团队组织的忠诚感,社会上的某些现象也让他们对忠诚不太感兴趣,而是以个人和个性作为追求和崇尚的目标。事实上,一些90后孩子的父母也会自觉不自觉地鼓励他们做出体现个性的行为,而不是对团体做贡献。”
网络时代的广阔视野,信息和知识丰富,但内心有时较为空虚。
“他们从懂事开始,就与网络遭遇并一起成长。无论是手机、宽带,还是MP3、MP4等,他们对新媒体的熟悉程度和亲和力远远超过上几代人。他们是全球化时代中最易感染和吸收的人群。他们视野更开阔,接受信息的渠道方式更多元化,心智发展超前,知识面、早熟度也远远超过父母辈。当然,这也直接影响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容易让他们中的一些人在似乎是知晓一切的同时产生一种空虚感。而且,越熟悉这类新媒体,就会感到虚拟和现实之间的反差。他们中一些人的虚拟沟通能力已经远超过了现实沟通能力。这种虚拟人格对他们的社会化影响相当大。”
不会盲目反叛,价值观更现实。
“由于父母给他们的东西满足度比较高,他们没有理由反叛,他们不需要反叛就可以获得很多。但这不代表他们完全听命于父母。他们的反叛是生活上的反叛,小节的反叛,优雅的反叛,而不是政治、社会的反叛。一些社会现实让他们很早就明白应该把价值取向关注于具体的事情,而不是关注抽象的哲学。他们更关注工具理性,而不是信仰层面的东西。你似乎感觉得到,他们认为社会是在要求他们成为更加工具的人、更加务实的人,而不是像80年代一些年轻人那样乐于过多的坐而论道。随后,他们的审美趣味也更中性化,生活方式更模糊,道德界限也越来越不明晰。或者明白一点说,他们中的一些人除了关心自己怎么舒服地生存下去,熟练掌握社会游戏规则外,其他的问题是没有更多的价值和意义的。”
第四篇:中国葡萄酒的消费群体分析
中国葡萄酒的消费群体分析
中国葡萄酒的消费群体分三种:
第一种,理论型消费者,也就是专业型消费者,大家对葡萄酒非常熟悉,知道它各种各样的风格,知道它如何去健康消费,怎么样合理地去消费,大部分人受西洋文化的影响,或者是受西方发达国家的影响,懂得葡萄酒如何消费。
第二种,健康型消费者。这里面有很多人是不管葡萄酒是什么东西,只要我喝了以后对我的心血管有好处,我的心脏病少发作一两次就值了。所以,他从来不考虑葡萄酒什么品味、艺术、品种等等,只要是葡萄酒。这部分人有很多人,特别是一些有心脏病或者是心血管不好前兆的人会问我喝哪一种酒。我说你是什么目的?他说少去一两次医院就行,只是起一个保健作用或者是起一个预防作用,这是属于健康型消费者。还有一部分人是属于白酒喝多了,知道喝葡萄酒有好的预防心血管作用的作用,所以由白酒转向喝葡萄酒,当然喝的方法另当别论,关键问题就是他是本着这样一个目的去消费。
第三类消费群体,我们叫做时尚型消费群体。时尚消费群体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像80后、90后,大家觉得喝红酒时尚。为什么喝红酒时尚?就像吃快餐一样,我就喜欢吃西餐,中餐再好不吃,这是时尚型消费群体的一种消费方式,我们叫生活方式。
人群里我们把消费群大概分成这三大类,中国葡萄酒目前行业的发展现状实际上和这个密切相关。由于特别是第三类消费群体占的比例,我们说理智型消费,大家每天都在喝,每天晚上都喝,但是毕竟消费量非常少,真正的消费者是在第二类和第三类,应该说更多是第三类,是一种时尚。而且中国人的文化习惯也决定了喝酒的时候没有说我坐在家里喝,或者我们今天在这儿聊天喝点酒,它是作为饮食文化和酒文化结合在一起,一顿饭可以一个人喝十瓶。所以,消费的群体可以看到它的消费占的比例,实际上主要是第二类和第三类。这样造成我们国家葡萄酒的发展现状,从94、95年到现在统计的变化状况可以看到,真正国产葡萄酒的量为什么上升的比较快?国产葡萄酒至于从中国来的还是从外国来的暂且不谈,挂中国品牌的葡萄酒消费的比较快,因为什么原因?就是因为第三部分人。
另外还有一个现象,拿出数据来分析,进口葡萄酒销售量上升速度最快的是小于2升以下的包装,小于2升以下的包装是瓶装酒。为什么瓶装酒每年消费量增长速度比较快?又和第一个人群,理智型消费人群是有关的。因为这些人群的销量增长造成了它的量的增加。但是中国葡萄酒的行业实际上这样一个状况,最后都以国产酒的品牌销售出去。在中国市场上的销售,我们统计的结果,大概长城、张裕、王朝、威龙四家每年的销售量占到中国60%、70%,这些来源于中国的国产酒和国外的进口酒,这样形成中国的葡萄酒没有任何个性,每一个公司的单个产品可能会有一些相似,但是本身没有个性。今天我喝到的张裕undefined卡斯特和我明天喝到的张裕卡斯特可能不一样,很多理智的消费者群体就会说长城的A区或者长城的五星是不错,但是我今天喝的不错并不等于我明天喝的还照样不错,可能不一样。质量上没有发生变化,这是风格上发生变化。为什么我们说理智消费群体更多转向消费进口酒的原因就在这儿,所有的酒过来以后风格或者它的个性转于cnwinenews.com、相似性没有,年份之间肯定有差异,但是它应该是相似的,同一个厂家的同一个品牌的酒应该是相似的。这样就在比较里面或者是在高端市场上影响了国产酒的水平。由此中国葡萄酒真正大市场的消费渠道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量铺天盖地各种各样的促销手段,这实际上不是世界上红酒的消费模式,它可能需要的是任何一个红酒都要表现它的个性,让消费者知道它的个
性。但是由于没有这个个性,加上消费者前期的不理智或者不熟悉,和酒的类型的不稳定、不相似性等等,造成了消费市场上的表现。但是这种东西在中国现在实际上为什么可以看到60%、70%的是这四家呢?中国人大量的消费群体根本是一种形式,不去找适合自己、自己喜好的东西,更多在享用它的时候、消费它的时候想到的是品牌的忠诚度或者是对这个品牌的可信程度,决定我选什么样的酒。当然有一部分理性消费者,喜欢什么样的东西,知道我在吃这一顿饭的时候喝哪几种酒,点的是什么菜,是很固定的一种消费模式。但是大部分的消费群体是属于第三类,造成这样的结果。
实际上中国这样一个现状,我们的任务是文化的普及和基本知识的普及,但是这个需要等待,等待什么?等待第三大类型,所谓时尚型消费的人群逐渐转化到理智型群体,这时候所谓的葡萄酒的个性,中国的产区、等级才能形成。我可以给大家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现在市场上大家看到很多所谓单品种,实际上都不是单品种。包括国外进口的也是80%或者85%有这个要求,但是赤霞珠是什么特色?根本消费者是没有印象,当然除了个别高端的那部分人群。虽然可以说酒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但是真正到了中国,80年代刚开始,有一个小插曲,我们刚开始酿出来干白,给谁喝谁都说是刷锅水,不要说别人,我自己都这样觉得。它有一个过程,80年代到现在30年的时间,发展已经很快了,这个行业这么多年,百分之十五的增长速度也是和我们的基础工作,和我们的基础设施比起来,它实际上是市场发展绝对超前的,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一些问题。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这个势头非常好,但是在这个消费领域中逐渐恢由时尚消费群体转向理智消费群体。现在很多中高层干部过去都不喝红酒,都是喝茅台、五粮液,经过半年、一年时间,虽然可能不知道所以然,但是知道喝了这代表时尚。但是时间长了,他会逐渐转化过来。所以,这个群体起来以后,中国的葡萄酒行业可能会得到发展。
第五篇:中国葡萄酒的消费群体分析
中国葡萄酒的消费群体分析
中国葡萄酒的消费群体分三种:
第一种,理论型消费者,也就是专业型消费者,大家对葡萄酒非常熟悉,知道它各种各样的风格,知道它如何去健康消费,怎么样合理地去消费,大部分人受西洋文化的影响,或者是受西方发达国家的影响,懂得葡萄酒如何消费。
第二种,健康型消费者。这里面有很多人是不管葡萄酒是什么东西,只要我喝了以后对我的心血管有好处,我的心脏病少发作一两次就值了。所以,他从来不考虑葡萄酒什么品味、艺术、品种等等,只要是葡萄酒。这部分人有很多人,特别是一些有心脏病或者是心血管不好前兆的人会问我喝哪一种酒。我说你是什么目的?他说少去一两次医院就行,只是起一个保健作用或者是起一个预防作用,这是属于健康型消费者。还有一部分人是属于白酒喝多了,知道喝葡萄酒有好的预防心血管作用的作用,所以由白酒转向喝葡萄酒,当然喝的方法另当别论,关键问题就是他是本着这样一个目的去消费。
第三类消费群体,我们叫做时尚型消费群体。时尚消费群体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像80后、90后,大家觉得喝红酒时尚。为什么喝红酒时尚?就像吃快餐一样,我就喜欢吃西餐,中餐再好不吃,这是时尚型消费群体的一种消费方式,我们叫生活方式。
人群里我们把消费群大概分成这三大类,中国葡萄酒目前行业的发展现状实际上和这个密切相关。由于特别是第三类消费群体占的比例,我们说理智型消费,大家每天都在喝,每天晚上都喝,但是毕竟消费量非常少,真正的消费者是在第二类和第三类,应该说更多是第三类,是一种时尚。而且中国人的文化习惯也决定了喝酒的时候没有说我坐在家里喝,或者我们今天在这儿聊天喝点酒,它是作为饮食文化和酒文化结合在一起,一顿饭可以一个人喝十瓶。所以,消费的群体可以看到它的消费占的比例,实际上主要是第二类和第三类。这样造成我们国家葡萄酒的发展现状,从94、95年到现在统计的变化状况可以看到,真正国产葡萄酒的量为什么上升的比较快?国产葡萄酒至于从中国来的还是从外国来的暂且不谈,挂中国品牌的葡萄酒消费的比较快,因为什么原因?就是因为第三部分人。
另外还有一个现象,拿出数据来分析,进口葡萄酒销售量上升速度最快的是小于2升以下的包装,小于2升以下的包装是瓶装酒。为什么瓶装酒每年消费量增长速度比较快?又和第一个人群,理智型消费人群是有关的。因为这些人群的销量增长造成了它的量的增加。但是中国葡萄酒的行业实际上这样一个状况,最后都以国产酒的品牌销售出去。在中国市场上的销售,我们统计的结果,大概长城、张裕、王朝、威龙四家每年的销售量占到中国60%、70%,这些来源于中国的国产酒和国外的进口酒,这样形成中国的葡萄酒没有任何个性,每一个公司的单个产品可能会有一些相似,但是本身没有个性。今天我喝到的张裕undefined卡斯特和我明天喝到的张裕卡斯特可能不一样,很多理智的消费者群体就会说长城的A区或者长城的五星是不错,但是我今天喝的不错并不等于
我明天喝的还照样不错,可能不一样。质量上没有发生变化,这是风格上发生变化。为什么我们说理智消费群体更多转向消费进口酒的原因就在这儿,所有的酒过来以后风格或者它的个性转于cnwinenews.com、相似性没有,年份之间肯定有差异,但是它应该是相似的,同一个厂家的同一个品牌的酒应该是相似的。这样就在比较里面或者是在高端市场上影响了国产酒的水平。由此中国葡萄酒真正大市场的消费渠道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量铺天盖地各种各样的促销手段,这实际上不是世界上红酒的消费模式,它可能需要的是任何一个红酒都要表现它的个性,让消费者知道它的个性。但是由于没有这个个性,加上消费者前期的不理智或者不熟悉,和酒的类型的不稳定、不相似性等等,造成了消费市场上的表现。但是这种东西在中国现在实际上为什么可以看到60%、70%的是这四家呢?中国人大量的消费群体根本是一种形式,不去找适合自己、自己喜好的东西,更多在享用它的时候、消费它的时候想到的是品牌的忠诚度或者是对这个品牌的可信程度,决定我选什么样的酒。当然有一部分理性消费者,喜欢什么样的东西,知道我在吃这一顿饭的时候喝哪几种酒,点的是什么菜,是很固定的一种消费模式。但是大部分的消费群体是属于第三类,造成这样的结果。
实际上中国这样一个现状,我们的任务是文化的普及和基本知识的普及,但是这个需要等待,等待什么?等待第三大类型,所谓时尚型消费的人群逐渐转化到理智型群体,这时候所谓的葡萄酒的个性,中国的产区、等级才能形成。我可以给大家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现在市场上大家看到很多所谓单品种,实际上都不是单品种。包括国外进口的也是80%或者85%有这个要求,但是赤霞珠是什么特色?根本消费者是没有印象,当然除了个别高端的那部分人群。虽然可以说酒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但是真正到了中国,80年代刚开始,有一个小插曲,我们刚开始酿出来干白,给谁喝谁都说是刷锅水,不要说别人,我自己都这样觉得。它有一个过程,80年代到现在30年的时间,发展已经很快了,这个行业这么多年,百分之十五的增长速度也是和我们的基础工作,和我们的基础设施比起来,它实际上是市场发展绝对超前的,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一些问题。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这个势头非常好,但是在这个消费领域中逐渐恢由时尚消费群体转向理智消费群体。现在很多中高层干部过去都不喝红酒,都是喝茅台、五粮液,经过半年、一年时间,虽然可能不知道所以然,但是知道喝了这代表时尚。但是时间长了,他会逐渐转化过来。所以,这个群体起来以后,中国的葡萄酒行业可能会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