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福建省政府召开五大战役工作汇报会 苏树林讲话2012年4月26日
福建省政府召开五大战役工作汇报会 苏树林讲话
2012年04月27日
来源福建日报原文链接地址:http://roll.sohu.com/20120427/n341818127.shtml
26日上午,福建省政府召开全省五大战役工作汇报会。省长苏树林在会上强调,各级各部门要按照省委的部署和孙春兰书记的要求,选好项目,做实项目,抓好质量,强化服务,确保五大战役取得更大成效,全力推动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苏树林说,2012年是实施五大战役的第三年,规模进一步扩大,领域进一步拓宽,内涵更加丰富,意义特别重大。今年初以来,各地各部门按照省委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继续集中力量打好五大战役,取得了明显成效。
苏树林强调,进一步打好五大战役
一要选好项目。按照孙春兰书记“宁可少一点,也要好一点;宁可少一点,也要实一点”的要求,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充分发挥福建的后发优势。要强化产业导向,引导技术升级和集中布局;要严把环保关,加强环保的引导作用,坚持监管和服务并重;要注重项目效益,提高单位面积土地投资强度和经济贡献。
二要做实项目。进一步强化“三维”项目对接,扩大对接范围,拓展合作领域,引导企业回归,引进更多大型、特大型企业。要强化项目工作时效,谈成一项签约一项,签约一项落地一项,推动各类重大经贸活动突出中心、简化形式、市场化运作。要强化跟进落实,唱好签约、开工、投产“三部曲”。要强化项目实效考核和后评价,完善项目滚动推进机制和信息管理系统,把项目实际成效作为政府决策和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三要抓好质量。把质量安全放在首位,明确质量责任主体,强化质量监管体系,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宣传推广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坚持工期服从质量安全,确保每个项目都建成优质工程、精品工程,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四要强化服务。各级各部门和领导干部要摆正位置,转变作风,牢固树立公仆意识。要加强政策的研究与争取,挖渠引水、筑巢引凤,形成政策高地。要吃透政策,用足用好政策,最大限度发挥好政策作用。要加强审批服务,简化程序,规范流程,统一要件,透明公开。要加强供地服务,统筹指标,节约集约,确保占补平衡,实现和谐征迁。要加强融资服务,多渠道争取资金支持,创新产品,搭建平台,科学调度。苏树林强调,五大战役是一个大擂台,大家既比思路更比实践,既比工作更比作风,既比管理更比服务,既比成果更比队伍。希望大家不断总结经验,持续改进提升,在比学赶超中不断创造新的业绩,为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作出新的贡献。他还就当前防汛备汛、安全生产、加强社会管理等工作作了具体部署。省委常委、副省长陈桦,副省长倪岳峰参加了汇报会。省委常委、副省长张志南主持会议。会议通报了今年一季度全省五大战役实施情况,各设区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负责人通过视频汇报了本地区五大战役
实施情况。(记者 周琳)
第二篇:福建省政府召开2012年第一次全体会议 苏树林讲话2012年01月18日
福建省政府召开2012年第一次全体会议 苏树林讲话
2012年01月18日
来源人民网 原文链接地址:
17日下午,福建省两会刚刚闭幕,省政府紧接着召开今年第一次全体会议,对抓好各级政府各部门工作落实进行部署。省长苏树林在会上强调,要按照省委的要求、省人大的决定,认真贯彻省两会精神,进一步抓紧各项工作,确保今年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为建设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福建作出更大贡献。
苏树林对省政府全体成员提出三点要求——
一要在确保预期目标、争取更好结果上狠下功夫。各级各部门要准确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在“稳”的基础上更多地着眼于“进”。要盯紧目标、实现目标,维护法定效力,挖掘增长潜力,自加工作压力;要把握机遇、用好机遇,进一步把机遇转化为资金供给、项目落地和政策支持;要明确责任、落实责任,分解细化任务,加强协同配合,严格监督检查,实现好中求快、又好又快发展。
二要在强化工作组织、促进工作落实上狠下功夫。要集中力量抓落实,把人力物力财力集中到主攻方向上,突出抓好五大战役,持续推进“三维”项目对接,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为民办实事项目,全力抓好牵动全局、关系长远的大事。要改革创新抓落实,创新机制和办法,创新载体和活动,创新思路和途径,实现重点工作的新突破。要保障要素抓落实,高度重视做好融资、用地、用工、环保和煤电油运调度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三要在加强队伍建设、务求廉洁高效上狠下功夫。领导要带头示范,敢于担当、勇于负责,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善于统筹协调,形成整体合力;工作要脚踏实地,讲求实际效果,治庸治懒治散,提高行政效率,改进文风会风,关心干部职工,建设雷厉风行、勤勉务实的机关文化;廉政要常抓不懈,注重源头介入、强化过程监督,注重正面引导、加强警示教育,注重以身作则、坚持从严要求,增强政府的创造力、服务力、执行力和公信力。
苏树林还就春节期间加强值班制度、保障城乡市场供应、组织拥军优属和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抓好安全生产、维护社会稳定等相关工作做了部署。
省领导陈桦、张志南、洪捷序、倪岳峰、王蒙徽、陈荣凯,以及省直各单位、各设区市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和中央驻闽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记者 周琳)
第三篇:辽宁省政府召开阜新工作汇报会
2月27日上午,省政府在沈阳召开阜新工作汇报会,辽宁省政府召开阜新工作汇报会。省长陈政高出席并作重要讲话。省发改委、经委、财政厅等17个部门的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市长潘利国,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忠林,市政协副主席、发改委主任刘文启参加了会议。陈政高在讲话中对阜新的工作给予了肯定。他指出,阜新工作思路清晰、重点明确,与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完全一致,省政府对阜新发展充满信心。在谈到阜新下步工作时,他强调,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要有一举成功的决心,抓住当前机遇,扎实工作,拼搏进取,使阜新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作汇报《辽宁省政府召开阜新工作汇报会》。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用设施建设步伐。要将“三位一体”发展战略具体化,拉开城市发展空间和框架,在此基础上,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对外吸引力。要集中全市力量突出发展皮革产业集群。要高度关注皮革产业集群的发展,增强发展声势,加大工作力度。同时,加快发展林产品、液压、氟化工、铸造等产业集群,形成支撑力量。要在农业上作文章。要大力发展保护地,做大做强畜牧业、花生、花卉等产业,加快农业结构调整,让农民富起来。要确保实现“首季开门红”。阜新要冲到全省发展的第一线,努力为全省发展作出贡献。陈政高强调,要发动全省来支持阜新,省直各部门今年还要继续帮扶阜新,推动阜新实现快速发展。潘利国在会上汇报了阜新重点工作情况。他说,政高省长始终对阜新突破发展高度重视、牵挂在心,帮助阜新解决实际问题。省直部门以帮扶阜新为己任,在项目建设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他代表阜新市委、市政府向省政府和省直部门表示感谢,并就我市确保“首季开门红”,重大项目、重点产业集群、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县域经济和服务业以及招商引资等情况进行了汇报。
第四篇:中共福建省委九届五次全会在榕召开 孙春兰苏树林讲话
中共福建省委九届五次全会在榕召开 孙春兰苏树林讲话
【导语】
中共福建省委九届五次全会(6日)在福州召开。全会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我省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的实施意见,部署发展海洋经济、旅游产业和当前工作,动员全省干部群众进一步加快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正文】
省委书记孙春兰、省委副书记苏树林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副书记陈文清主持上午的全体会议。省委常委张昌平、袁荣祥、杨岳、于伟国、陈桦、姜信治、叶双瑜、苏增添、张志南出席会议。会议应到省委委员72名,实到65名;应到候补委员13名,实到13名,符合规定人数。孙春兰在讲话中说,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主题鲜明,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最重要的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自觉把中央精神与福建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到当前正在做的各项工作中,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不断推动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回顾福建发展的实践,我们深深地体会到,福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归根结底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成果。我们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发展思路和举措,都是科学发展观在福建的具体实践和落实。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必须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完善的制度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新的起点上奋力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努力开创各项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孙春兰就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海洋经济、旅游产业发展提出要求: 强化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要促进科技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积极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培育发展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高新技术成果从研发向产业转化;要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支持有条件、有实力的企业发挥创新带头带动作用,积极搭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逐步实现科技项目决策主要由企业参与,科技研发投入主要由企业承担,重大科技专项主要由企业组织,重大技术研发中心主要由企业建设,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主要由企业实施;要进一步提高协同创新能力,支持和鼓励各创新主体根据自身特色和优势探索多种形式的协同创新模式,推动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社会进步相互促进;要进一步推进科技体制创新,改革科技经费管理机制,推动建立正确的评价激励导向,加大对科技工作实效的考核考评力度;要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构筑有利于吸引人才集聚的载体平台,鼓励引导更多创新创业团队把先进技术带到福建转化、把更多孵化项目带到福建落地,努力实现产业提升与人才集聚的良性互动。加快推进海洋经济强省建设。要把海洋经济发展摆上重要战略位置,充分认识海洋是国土、是资源、是通道,是新的经济领域、新的生产和生活空间,进一步增强海洋意识、用好海洋资源;要加快临港经济发展,统筹做好港口群、城市群、产业群的规划,切实把港口资源优势转化为带动城市协调发展的优势、带动腹地发展的优势、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优势,全力推进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进一步整合港口资源,提升我省港口在沿海港口群中的竞争能力和服务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能力;要加快海洋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发展,加快传统海洋渔业向优质、高效、外向、生态、安全的现代渔业转变,加快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海洋能源开发、海水淡化等海洋新兴产业发
展;要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走科学用海之路,控制陆源污染向海洋转移,严格执行海洋功能区划,合理有序利用岸线、沙滩、滩涂、海域等海洋资源,严格控制内湾填海造地,探索生态、低碳的海岛开发模式。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要加大资源整合力度,进一步树立“大旅游”的观念,支持重点旅游区开展旅游综合体制改革和专项改革试点,加快建立区域间旅游线路对接、客源互流、利益共享等旅游联盟机制;要积极培育壮大旅游市场主体,加快培育旅游龙头企业,积极开发新兴旅游业态,延伸旅游产业链,加强旅游与文化、科技、金融等的融合,努力从单一的观光型旅游向多元化、复合型旅游转变;要进一步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构建通畅的旅游交通体系,完善各类配套服务设施,加强旅游市场监管,优化旅游业发展环境。就做好当前工作,孙春兰要求,一要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要进一步坚定发展的信心决心,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企业,与企业家多沟通、多交流,帮助企业正确分析把握形势,解决实际问题,增强企业发展信心;要继续强化投资对稳增长的促进和拉动作用,坚持打好“五大战役”,加快城镇化进程,拓宽投融资渠道,围绕产业链招商,引进一批符合产业发展要求的大项目好项目,进一步带动投资、增强后劲;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加强对已出台政策的宣传和解读,强化“一企一策”、“一业一策”,推动政策落实,积极开展政银企合作,做好营业税改征增殖税试点工作,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等困难;要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加强农业科技投入和推广,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二要扎实做好维护稳定工作。强化维稳第一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深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加强社会舆论引导,认真解决群众诉求,切实维护群众利益,从源头上减少不稳定因素,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三要进一步强化抓落实责任。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把心思和精力放在抓落实上,带头弘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带头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扎实深入开展“下基层、解民忧、办实事、促发展”活动,凝心聚力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苏树林在讲话中分别就加快创新体系建设、加快海洋经济发展和旅游产业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对于加快创新体系建设,他要求,必须切实把科学技术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重点,破解科技体制机制障碍,要促进导向调整,强化企业主体;促进开放共享,建设公共平台;促进资源集聚,营造体制环境,加快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对于加快海洋经济发展,他要求,要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全力做好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抓规划统筹、抓项目带动、抓生态优先、抓政策保障,集中力量实施一批带动力强的海洋产业、基础设施和科技创新项目,努力建设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对加快旅游产业发展,他要求,要围绕建设我国重要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的目标,依靠内力、借助外力、激发活力、形成合力,积极强化市场意识,注重培育主体;强化文化意识,注重打造精品;强化服务意识,注重拓展客源;强化管理意识,注重提升质量,努力把我省旅游业培育成为新的主导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苏树林强调,当前,各级各部门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持续扩大政策效应,促进经济稳中趋升、加快向好,确保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一是进一步强化投资支撑。全力推进“五大战役”和“三维”项目,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改善投资环境。二是进一步强化城镇化引领。研究出台促进城镇化的政策措施,提高城市群建设水平。三是进一步强化市场开拓。加大甲供甲控,打击欺行霸市,发展电子商务,引导生产发展和促进居民消费。四是进一步强化出口拉动。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做大做强重点商品出口基地,优化通关环境,提高企业应变能力。五是进一步强化“三农”基础。认真落实并积极兑付有关政策措施,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制定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新举措,加快建设农业特色省、农业高效省。六是进一步强化民生保障。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抓紧落实为民办实事项目,加快
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抓好交通安全和防台防汛工作。会上,省委常委、副省长张志南作《关于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讨论稿)说明,副省长洪捷序作《关于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讨论稿)说明,副省长王蒙徽作《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讨论稿)说明。提出2015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达15%和12%以上;2015年全省海洋经济生产总值达到7300亿元,2020年全面建成海洋经济强省;2015年全省旅游总收入超过2600亿元,比2010年翻一番。下午的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福建省委九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决议。会议在雄壮的《国际歌》中闭幕。
第五篇:苏树林省长在全省城乡规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苏树林省长在全省城乡规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召开全省城乡规划工作会议,主要是贯彻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全面实施《海西规划》,落实省委关于加强城乡规划工作的要求,在更高起点上推动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上水平。
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城乡规划工作。孙春兰书记多次强调,规划是生产力,规划是“指南针”,在规划上要反复琢磨,反复研究,切实把规划搞好。近年来,在全省各级政府及规划建设部门的努力下,我省城乡规划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规划体系初步建立,区域空间布局逐步优化,城市框架不断拉开,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但是,我省城乡规划工作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规划的层次和品位不高,视野不够开阔,理念不够先进,特色不够鲜明,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的需求;第二,规划的协调性和兼容性不足,总体规划与各专项规划之间、相邻行政区的规划之间衔接不够;第三,规划的执行不到位,约束力不强,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特别是对领导干部违反规划的行为,还没有建立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这些问题制约了城乡建设,影响了区域发展。我们要从加快建设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福建的战略高度,深刻理解城乡规划的龙头引领作用,主动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切实遵循城乡建设管理规律,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地做好城乡规划工作。
这里,我讲三点意见。
一、跳出规划,认识规划
规划是一项工作,也是一门学问。认识规划,不能局限于规划本身,必须从规划的本质、规划的规律、规划的效应上来理解和把握。只有这样,才能科学有效地编制好规划,真正把规划贯穿到城乡建设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
(一)规划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成果。随着工业的发展和城市的出现,人类居住环境日益复杂化。城市规划思想的不断发展和提升,逐步形成了现代城乡规划理论体系。可以说,城乡规划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像许多欧洲国家的都市、街区和景观,都堪称艺术品,既有使用功能,又有观赏价值,充分融合了这些国家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体现了高度的文明成果和智慧结晶。我们编制城乡规划,就是要着眼于传承历史、弘扬文化,营造宜业宜居的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物质文化遗产,留下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记忆。通过大家的努力,争取使福建成为能够充分展现其文化、历史以及其发展层次和品位的地方。
(二)规划是城乡建设经验与技术的集成。城乡规划涉及地理学、环境学、生态学等多种学科,是一门应用科学,是一项综合性、专业性、区域性很强的工作。像东京的江户川工程,被誉为全世界最先进的下水道系统,集引导、收纳、运输、调节、排放于一体,最高每秒可泄洪200立方米。在设计之初,设计师们借鉴了巴黎和伦敦下水道规划的成功经验,充分考虑了东京地势低洼、台风暴雨和地震多发等因素,采用了独特的建造方法来减少洪水的冲击力、增强工程的抗震性,有些工程的误差甚至是以毫米来计算的。迄今为止,经受了数十次暴雨和洪水的考验,解救东京于危难之中。相反的案例是,今年泰国曼谷遭受严重的洪涝灾害,除了自然灾害本身的因素外,与城市规划经验不足、规划水平不高、前瞻性不够也有很大关系。人类正是在不断总结经验中,提高建设水平,优化生活环境的。我们编制城乡规划,要善于借鉴学习国内外的成功经验,结合我省的气
候、区位等实际情况,完善相关的技术规范标准,着力做好综合交通、给水排水、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绿地系统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和修编,并将其成果体现到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落实到市政工程设计中。
(三)规划是提高人类生活品质的重要手段。规划是龙头,没有好的规划就没有好的建设和管理,没有好的规划就没有好的生活。新加坡独立后,仅仅用了40多年时间,就建设成为世界公认的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之一,赢得了“花园城市”的美称。它的核心经验就是以规划统领城市发展方向,以建设提升城市发展水平,以管理保障城市高效运行,形成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有机衔接、协同发展的整体效应。我们编制城乡规划,要做到省、市、县、镇、村五级全覆盖,使每一寸土地都包含在规划中,每一个项目建设都有规划依据,要通过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促进城乡空间品质的提升,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美好。
(四)规划是管理者组织领导水平和居民素质的综合体现。规划是评价领导水平和居民素质的标尺。一个地方规划、建设得好不好,首先取决于当地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的水平,其次取决于当地老百姓的素质。我们要牢固树立“规划是生产力、规划是指南针”的理念,切实增强规划意识,切实提高规划水平,切实按规划来建设和管理。一要坚持先规划后建设,下决心纠正边规划边建设、有规划不遵循的陋习;二要坚持先谋划后规划,注重前期研究,找准发展定位,落笔之前想明白、构思好;三要坚持先整体后局部,统筹考虑区域布局,合理安排建设时序,力争开发一片、成功一片;四要坚持先环境后建筑,把人居环境摆在首位,完善功能配套;五要坚持先地下后地上,推进管网缆线下地,大手笔建设地下综合管沟;六要坚持先专家后官员,邀请国内外一流团队参与规划设计,促进规划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使制定出来的规划能够满足未来50年需求,力求100年不落后。
二、土洋结合,做好规划
土洋结合,就是要把先进的理念和技术,与本乡本土的实际和传统有机结合起来,产生协同效应,切实提高城乡规划水平。
(一)以战略眼光制定规划。就是要着眼全局,突出前瞻性、系统性,增强灵活性、适应性,实现城乡规划与经济社会更高发展阶段的需求相协调、相衔接。一要顺应城镇化趋势。当前和未来几十年,我省和全国一样都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城镇化对于任何国家和地区来说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过程,城市和乡村布局一旦形成格局,就会深刻影响资源能源利用、生产生活方式和经济社会效益,而且难以改变。我们要准确把握城镇化的机遇和挑战,全面落实《海西规划》对区域发展的功能定位,按照省第九次党代会的部署,加快形成分工明确、布局合理、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城市发展格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具体来说,就是要把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确定的“一线、两点、四轴”的空间布局结构细化落实好,为高质量、高水平推进城镇化发展提供重要保障。二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要求。两千年前,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人类是为了生活得更加美好而聚集在一起。这是城镇化最初也是最终的理念。目前,人们对城市发展中存在的交通不顺畅、出行不便利、环境不宜居、交往不方便等问题有切身感受,对“道路拉链”、“停车难”等现象反映强烈。我们要更多地从人的生活感受里去研究和考量规划、建设、管理问题,切实预防和破解“大城市病”等问题,及时将先进的理念和技术运用到各项规划之中。三要适时修编调整规划。从事物发展的规律看,变化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规划也应该是动态的。这是因为,一方面,发展的过程中,影响城乡建设的因素在不断变化,客观上要求规划随之
不断加以修改或补充;另一方面,人们的认识水平总是随着实践的深化而不断提升,这也要求及时将新的认识成果转化为新的实践。要正确处理不变与变的关系,既最大限度地强调规划统一指导,又适时地加以修编完善,确保城乡规划的权威性和时效性,促进各层次规划的稳定和衔接。
(二)以最终结果衡量规划。城乡规划的质量好不好、水平高不高,官员说了不算、专家说了也不算,最终要根据其指导城乡建设的实际成效来衡量,要接受老百姓的评议和历史的检验。福建号称“东南山国”、“闽在海中”,自然山水优美、景观资源丰富,具备做好规划十分有利的条件,规划不好、建设不好非常可惜,是我们的失职。我们要真正对祖先负责、对子孙负责,进一步编制、完善、提升各个层次规划,加快改善福建城乡面貌。一要构建魅力大都市。高标准、高水平抓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特别是要以大气魄、大手笔加快编制福州和厦漳泉两大都市区发展战略规划,重点加强对大都市区综合交通体系和轨道交通发展模式、城镇空间和土地配置、生态保护和环境容量使用的研究,优化整合都市区空间,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推动城镇化紧凑、集约和协调发展。最近漳州提出建设“田园都市、生态宜居”的目标,符合漳州的实际,各地也要结合自身情况,明确城市发展定位。二要打造宜居县城。围绕推进实施“大城关”、“大县城”战略,统筹安排县城空间发展次序,对基础条件较好的县城,按照设区市的城市标准进行规划,思路可以拓宽一些,标准可以更高一些;对用地紧张的山区县城,推广集约发展模式;对具备发展潜力的县城,适度建设新区,拉大城区骨架,充分发挥县城建设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龙头作用。三要发展特色乡镇。坚持科学定位、分类指导,明确发展目标,积极培育各具特色的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旅游旺镇和历史文化名镇。重点抓好42个省级试点小城镇,今年底前完成试点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编制,扩大示范和带动作用。四要建设美丽村庄。城镇化不是要消灭农村,而是要更好地发展农村。村庄规划建设应当抬高起点、着眼长远,既要考虑地下管线、排水等现实问题,又要充分考虑未来发展的趋势和要求,促进城乡互动融合发展。目前全省还有4178个村庄未进行规划编制,明年底前要全部完成。要进一步优化省域乡村布局,加强农村建房引导,推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配套,有效保护自然生态,整治村容村貌,完善公共设施配套,建设具有优美田园风光的新农村,全面提高全省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活品质。前不久,我到长泰县调研,发现那里的田园风光很不错,如果能把规划做好,把景观整治好,不会比欧洲的田园风光差。可以先在长泰开展试点,做一个示范。
(三)以民俗新风融汇规划。城乡规划的本质是对空间资源进行配置和调控,是一项重要的公共政策,与广大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只有为广大群众所认识、理解和支持,才能事半功倍地加以推进,达到规划的预期目标。要顺应群众意愿,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大力树立民俗新风,使科学规划转化为广大群众的自觉意识和自愿行动。一要加强对传统“风水”观念的引导。福建民间很重视“风水”,这个民俗特征十分明显。“风水”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思想在建筑领域的具体体现。“风水”在学术上对应的是堪舆学,堪即天,舆即地,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顺应自然、尊重自然的前提下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它具有科学性,只是在民间往往被赋予了一定的迷信色彩。对待传统“风水”观念,我们要采取“扬弃”的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因势利导、推陈出新。特别要把规划设计大师和民间“风水大师”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意识地培养一批具有现代科学理念、能够代表党和政府意志的“红色风水大师”,赋予传统“风水”
新的时代内涵,科学有效地引导广大群众的居住观念和建设行为。比如,我省很多农村有钱人不少,即使是在外地发了财、安了家的闽商,往往也回到家乡“起大厝”、“盖大房”,并且以“大”为荣、相互攀比,不仅浪费钱财,也破坏环境。要引导这种建房观念和行为由“求大”、“比阔”向“求优”、“比好”转变,讲求局部与整体协调,重视营造宜居环境。二要大力挖掘人文资源。文化是根、文化是魂,一个地方的人文传统和文化底蕴是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永远的精神家园,也是自信心、自豪感的活水源头。福建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英才辈出,孕育了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等地域文化。要把城乡规划与人文研究、文化弘扬结合起来,注重挖掘、整理和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深入研究和汲取福建民俗和民居的文化精髓,加强对传统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的保护,既赋予规划富有地域文化的灵魂气韵,又促进文化资源向经济资源转化。三要注重塑造时代风格。建筑是时代的镜子,见证并熔铸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要把握城乡建设和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势,善于“与时俱进”、“无中生有”,精于推陈出新、洋为中用,以“百年慧眼”创造出反映时代潮流、具有现代气息的设计精品。比如,深圳既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没有厚实的文化底蕴,硬是靠改革开放的熏陶和锻造,把一个小渔村建设成为具有深圳风格、深圳特色、深圳气派的现代化城市,很值得各地借鉴。
(四)以技术标准支撑规划。没有先进的标准,建设就上不了层次。目前,我省城乡面貌之所以景观差、品位不高,从规划建设上找原因就在于执行的标准偏低。要加快推进地方性规范标准工作,根据我省的气候、区位、条件等实际,在国家规范标准的基础上,抓紧研究制定《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导则》和《城市设计导则》等规范标准,适当提高日照间距、开放空间、道路交通、公共绿地、市政配套和公共服务等规划标准。比如,我省采取大寒日照不低于3小时的国家标准,但各地在实际执行中新区往往就按低限3小时来掌握,旧区改造只满足国家最低标准1小时日照的要求,导致城市建设密度长期居高不下。今后这类标准要适当提高,特别要根据住宅、中小学、幼儿园等不同类型的建筑,提出不同要求。又如,我省城市路网密度偏低、停车设施不足,道路网密度每平方公里为6.4公里,与山东9.2、江苏9.7、浙江7.3等的差距较大。要按照设计高标准的道路系统,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要求,切实提高道路、停车场用地等相关标准。再如,现行规定,园林绿化用地面积占建设项目用地的比例,在新区建设中不低于30%,这一指标已落后于目前全省37%的建成区绿地率的实际水平,也必须进行合理调整。
(五)以绿色低碳引领规划。绿色低碳是城乡建设的潮流,打造生态省是福建的目标。为此,我们在城乡规划中,一要维护可持续的生态系统。坚持生态规划与城乡规划协同共进,充分保护山体、河流、湿地、生物多样性等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资源,尽量不搞“削山工程”、“砍树工程”、“填湖工程”、“截流工程”,坚决守住“绿、蓝、紫、黄”四条底线,最大限度地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二要加强生态绿地系统规划。要赋予城乡“水”的灵性,优化水网布局,充分考虑防洪排涝要求,结合滞洪区规划人工湖、湿地公园。要推进城乡“四绿工程”,突破传统“以路划地”的思维,推行“以绿隔地”的新理念,拓展农田、林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绿色空间,让城市在优先建立的生态绿地网络间有序发展。要合理布局城市公共绿地,借鉴国内外“绿道”建设的经验,以人行道、自行车道为纽带,结合山边、路边、河边、渠边等环境整治,规划建设“绿道”网系统。三要落实节约环保的要求。加强环境污染防治和污染
源整治、搬迁,推进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抓好城市生活垃圾源头削减、分类收集和综合利用。落实城乡建设中的节能减排措施,倡导绿色低碳的交通出行方式,推动城乡建设从高耗能向低耗能转变。
(六)以优化设计细化规划。设计的好坏,直接决定建设的效果、影响规划的成败。一要深化城市设计。要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景观,做到依势而建,注重依山傍水、显山露水,合理控制建筑密度和容积率,真正使建筑和自然景观互为衬托,互相添彩。要着力营造由街头绿地、景观带、景观水体、中心广场、城市公园、商业街、十字路口组成的公共空间体系,重视勾勒和显现层次分明、疏密有致的天际线、山际线、水际线,构建形成大气敞亮、清新和谐的城市形象。二要优化景观设计。充分考虑城市立交桥、桥梁、过街天桥以及老旧建筑物、构筑物等对城市景观的影响,通过创意设计、合理摆布,变不利为有利,达到使用功能、结构形式和视觉艺术的有机统一,形成城市的新地标。三要美化建筑设计。充分发挥真正高水平的建筑师、工程师、景观设计师的作用,倡导先进科学、积极向上的建筑理念,鼓励采用绿色、环保、节能等新技术新材料,建造具有时代精神的精品建筑、标志性建筑,使每一座建筑都成为艺术品。
三、一以贯之,实施规划
做好规划是贡献,执行好规划也是贡献。再好的规划,如果不能抓好实施,也只是一张废纸。规划一经批准实施,就要坚持规划、尊重规划、执行规划,用严格的法规制度保障规划的实施。
(一)确保“一个地方一张图”。前不久,我到泰宁调研时,那里的规划建设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泰宁的城市规划建设工作做得很好,这是当时洪捷序同志在建设厅工作时抓的试点。同时,县里几任党政领导规划意识都很强,对规划很重视、很熟悉、很执着。他们把城区当景区建,显山露水、透绿见景,严格执行产业发展“三限”、城市管理“四禁”和城市建设“五不建”。为了保护尚书第,在旧城改造中采用地方民居建筑风格,运用“粉墙、黛瓦、坡顶、翘角、马头墙”和灰、白、黑色彩等元素,而且规定县城所有新建建筑都要采用这种建筑风格,形成和保持自己的特色。还有龙岩的洋畲村,也是洪捷序同志抓的试点,请骆中钊老建筑师做方案,村支书带头实施,通过五年多的努力,现在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样板。泰宁县和龙岩洋畲村的经验值得借鉴推广,各级政府要切实维护城乡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杜绝随意性和盲目性。一是市、县长要对本级城乡规划实施负起行政领导责任。严格落实《城乡规划法》中关于“经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未经法定程序不得修改”的规定。抓紧完善配套法规和技术规范,将规划编制、审批、调整、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纳入法制化轨道。二是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推广应用高科技监测手段,实行城乡规划督察员制度,省里每年组织有针对性的专项检查,真正使城乡规划成为“铁律”。要强化建设、国土、工商等多部门协同配合,加大违法建筑查处力度。三是强化规划工作的要素保障。把城乡规划编制和管理经费纳入公共财政预算,并将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土地出让金的部分收益用作规划编制的专项经费,实行专款专用。切实加强规划管理部门、规划设计单位和研究机构的力量,引进高层次规划和建筑设计等专业人才,努力打造素质好、能力强、水平高的规划设计队伍。
(二)充分发挥规划效应。规划是生产力,好的规划可以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一是通过规划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坚持“遵循规划、有序释放、依法运作、注重效益”的原则,充分发挥规划的引导作用,实行差别化供地政策,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和土地使用的投资强度,适当超前或同步改善城市基础设
施。强化土地使用的合同约束,防止多占少用、只占不用。在加强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中,要注意科学合理选址,既不要安排在闹市区和商业地段,也不能安排在偏僻地段,尽量方便居民生活、入学、就业。二是通过规划推进招商引资。路从哪里走,钱就从哪里来。要进一步拉开城市框架,合理安排功能组团,有计划地把“生地”变成“熟地”,吸引资本流入,促进产业集聚发展。三是通过规划引导和扩大消费。要以城乡新型业态、商业设施、服务体系的规划建设,促进就业、创业、置业、兴业,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形成新的消费形态、消费模式、消费环境、消费热点。
(三)加强规划编制实施过程的组织动员。以执行公示制度为核心,主动采取论证会、听证会、网上征集等方式,积极运用设区市城市规划展示馆及县镇规划展示图等多种手段,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广泛听取公众意见,让公众更好地参与规划过程、了解规划成果、监督规划实施,形成推动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合力,使规划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以上是就城乡规划工作讲的三方面意见,概况起来就是:规划是个好东西,编不好规划是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没本事,执行不好规划是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没规矩。我们要有本领、讲规矩,把规划这个好东西运用好。这里要特别强调,抓好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必须体现在尽快改变城乡环境和面貌上,这是贯彻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建设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福建的迫切要求。改变城乡环境和面貌的关键,就是抓好“点”、“线”、“面”三个层次的攻坚突破。“点”就是抓好城乡社区的规划、整治和建设,打造完整社区;“线”包括快线和慢线,快线就是抓好高速公路、过境公路和铁路沿线两侧的绿化和整治,慢线就是抓好自行车和步行道系统的建设,打造人居环境走廊;“面”就是加强各地的小流域治理,打造青山绿水的田园风光。为此,要结合打好五大战役,实施“点”“线”“面”攻坚计划,明年开展试点,第二年全面铺开,三年内取得明显成效。明年的试点工作要求,(1)每个设区市抓两个以上城市社区和一个以上农村社区,每个县抓一个城市社区和两个农村社区;(2)每个设区市抓一条高速公路和一条铁路、每个县抓一条过境公路,每个设区市加快形成市区慢线环网、每个县抓一条慢线;(3)鼓励每个设区市结合推进水利工程建设,抓好一个小流域治理。这次会议一结束,省直有关部门就要抓紧研究制定相关的专项计划、建设标准、保障措施和考评奖励办法,各市县要抓紧选好试点,组织力量尽快启动。明年“拉练”检查要实地察看“点”“线”“面”试点项目,年底省里将统一组织检查考评,并召开现场会交流推广先进经验,努力推动全省城乡环境和面貌尽快取得看得见的变化。
同志们,城乡规划工作牵动全局、关乎长远。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做好新一轮城乡规划工作,为推动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