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岭南民俗文化信息121213(写写帮推荐)
复习提示:
同学们,岭南文化新课程已经讲授完毕,本周开始请同学们自行复习,有问题请随时在我QQ留言,我会尽快解答的。另外,大家的形考作业册已经放在门卫了,请大家取回去。岭南文化是开卷考试科目,大家就课本、导学和形考作业册三本资料和我印给大家的那三份往届考试题作为复习资料就行,不再像其他科目一样有综合复习小册子发的了。
《岭南民俗文化》没交或少交作业的名单:
2011秋行政班:
交作业次数:0
李泉辉、卢嘉欣、梁文杰、徐华英、程翠婷、郭虹、何雪红、胡艳芬、罗结贞、朱晓莹、彭少红、何进智、梁少东、邓艳霞
交作业次数:1冼浩正
交作业次数:2何湛权
2011秋会计班
交作业次数:0
何惠雯、罗颖桥、黄小敏、*沛贤、邝敏滢、(耿丽)、苏嘉平、*伟斌、郑楚琪、徐晓君、唐志峰、*泳媚
2011春会计
交作业次数:0
谢德丽、李林江、杨俊添、林颖、陈丽娴、吴雪英、谭丽洁、廖倩文、吴小媚、钟霞、李嘉雯
2010工商
交作业次数:0
苏静仪、梁熙年、谢海霞、吴泳邦、林健勇、李秀容、吴肖玲、林剑云、裴杏清、周承亮、刘冬铭、叶永安。
上述信息如有错误,请马上与我取得联系以便及时更正。
梁老师2012、12、12
第二篇:岭南民俗文化
岭南民俗文化是在南越土著文化的基础上,融汇了中原文化和西方文化,逐渐形成和 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时代色彩和地域特征的区域性文化。它没有承载厚重的文化积淀和 历史 迫力,尚实效,重功利,开放兼容、崇新善变,促使岭南社会在近代反封建和当代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曾两度领天下之先。这些特质在成就岭南的辉煌之后,在当下社会很大程度上桎梏了它的发展,我们应该本着批判扬弃的原则,促使其向宏观、理性、深度的方向转变,寻找岭南民俗文化现代化的最佳路径。
一、岭南概况
岭南位于 中国 最南部,地处我国南疆边陲,北枕南岭,南临南海,西连云贵,东接福建,是以今天的大庾岭、骑田岭、越城岭、萌渚岭、都庞岭(一说揭阳岭)为界与内陆相隔。岭南是一个历史概念,各朝代的行政建制不同,岭南建制的划分和称谓也有很大变化。学术界对岭南的领域有不同见解,有的将其狭义为广东的代名词,有的将其广义为包括广东省、海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广西省的大部分地区。
大约在距今4500年前后,岭南进入父系氏族社会,锄耕农业、家畜饲养业和手 工业 逐渐进步。秦以前岭南是南越族的聚居地,公元前206年,龙川令赵佗“自立为南越王,都番禺。”同年,汉高祖刘邦创立汉王朝,他面对汉初的严峻形势,“为中国劳苦,故释佗不诛。十一年,遣陆贾立佗为南粤王,与部符通使,使和辑百粤,毋为南边害,与长沙接境”,向岭南开放了边境贸易,征收南越国的贡品,而对南越国的体制未作任何改变,对其施政也不加限制。
岭南自建置之初即与中央政权的特殊关系,历代延续。虽然其内部的行政区划时有变更,但是中原政府对这个边陲之地的控制却一直因地制宜,使岭南保留了很大的 政治、经济、管理自主权和一种 自然 而然地与中原隔绝的“独立”状态,为岭南创造了宽松的发展氛围。
二、岭南民俗文化的特征
(一)农业文化与商业文明并重
早在4500年前,古南越族人民就创造了以稻谷为主粮的农业锄耕文化。《中华全国风俗志》中的“粤俗之大较”、《羊城古钞》中的“广州时序”都记载了大量与农事有关的习俗:“迎春竞看土牛,或洒以菽稻,名曰消疹;啖生菜春饼,以迎生气。„„十六夜,妇女走百病,撷取园中生菜,曰采青。十九日挂蒜于门,以辟恶。„„二月祭社,分肉小儿食之使能言,入社后,田功毕作。”
同时,岭南民俗中的商业文化特质使之卓而不群。岭南拥有较长的海岸线,早在汉代,已有港口徐闻、合浦,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由于贸易日盛,人们“逐番舶之利,不务本业”,“农者以拙业力苦利微,辄弃而从之”。从事农业生产的民众也积极地发展经济作物,大力种植桑、甘蔗、菱角和各种水果,养殖鱼、蚕,这些经济作物的发展又带动了缫丝业、水果加工业、制造业、包装业、运输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工商业的繁荣。岭南百姓民俗生活中的商业文化特征越来越显著。
关羽本是三国名将,中原民众将其视为忠义、神勇的象征。在浓重的商业文化氛围中,岭南民众基于自己的文化观念对这个起源于农业背景的神进行了“文化重构”,注入岭南独特的“向财重商”的文化因素,使它的神格由忠义神转变为财神。在珠三角一带的商家店铺,几乎家家都供奉关公,这种财神信仰甚至改变了内地关公崇拜的风尚,使千百年来中国百姓生活中的忠勇神关羽成为现代社会的财星。在岭南民俗中还有大量具有求财象征意义的民俗事象和民俗行为。广州买发财大蚬的春节旧俗,广东重阳节的登高转运,梅县客家人的新年初三送穷鬼,阳江新春初一的行大运等等,都体现了在浓重的商业风习中,岭南民众突破“循规蹈矩”的农业意识,求财求运的功利愿望和投机心理。
可见,岭南商业文化的形成亦是自然自发,由广大民众尤其是中下层民众创造承载的。在浓厚的农业文明背景中凸显商业文化氛围是岭南民俗文化的第一个特征。
(二)传统民俗与现代时尚交织
南粤民众在岭南大地上繁衍生息了十余万年,他们创造了许多具有地域特点的民风民俗,虽然岭南是全国改革开放、科技发展的前沿阵地,但是这些古老的习俗惯制却并未在现代化的风云中黯然失色,仍然是岭南的象征。
以岭南的传统食品和居住习俗为例,广东点心以岭南小吃为基础,几千年来广泛吸取北方各地、包括六大古都的宫廷面点和西式糕饼技艺发展而成,足有一、二千种之多,仍然是岭南大街小巷、茶楼酒店的常见之物。客家围龙屋是岭南著名的传统建筑,其分布以东江上游嘉应州一带及粤北各地为主,并延入广西、赣南、闽南诸地。曾昭璇先生认为客家围龙屋的独特构造是与客家人生活中的诸多需要相辅相承的,形成了既有农业形态又有防御特征的独特住宅建筑形式,巩固了客家民系的宗族观念。即使进入现代社会,客家围龙屋仍然广泛存在于岭南地域的客家居住区,保持着坚韧的文化持久力,岭南传统文化的深厚与顽固可见一斑。
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岭南大地也在尽情地上演着一幕幕现代时尚。改革开放以来,岭南设立了多个经济特区,西方社会的生活方式和流行时尚率先在岭南大地上演。以节日民俗为例,过“洋节”已经成为一种司空见惯的事情。每当圣诞节前夕,在所有的城乡商店中,到处是圣诞节的节日礼品和用品,圣诞卡、圣诞树、圣诞礼物以及圣诞食品等,加上圣诞之夜等文艺活动,使古老的大街小巷弥漫着西方节日文化氛围。其它的如“情人节”、“母亲节”、“父亲节”也成为岭南民众节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吸纳西方现代社会的风俗时尚,使岭南地域的民众生活充满现代色彩。
传统民俗与现代时尚交织在一起,在岭南的城市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人们常常上午喝早茶,下午去冰室吃冰淇淋,晚上在酒吧流连;在珠三角洲地区,粤语、英语 和普通话同时被使用,是办公、经商、旅游、日常交往的通用语言。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特征愈加显著,成为岭南民俗文化的一道风景。
(三)开放创新与保守陈旧呼应
远离中央政权的边陲位置使岭南受中原思想文化的浸染较弱,没有过重的历史负荷;海上贸易开展得较早,铸成岭南民众的海洋文化性格: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乐于接受新事物。以粤菜为例,粤菜由广州菜、潮汕菜、东江菜组成,是我国八大菜系之一。粤菜“无所不食”的用料之广泛体现了岭南民俗文化开放兼容的品格。20世纪80年代后,良好的经济环境吸引了各地饮食文化进入岭南饮食市场,岭南民众以一种宽容的态度,对各种饮食文化兼收并蓄,经过融汇、提炼、创新,吸纳八面来风,形成粤菜独特的品牌。
岭南文化处于中原文化圈的边缘位置,按照“民俗传承周圈论”理论:“(民俗事象)从中心地形成一次性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其变化的结果表现为向周圈的分布”。越向周边传播,民俗事象越薄弱、越零散;同时,当传播中心发生变化,边缘地带的变化也是滞后的、缓慢的,造成传承圈的边缘地带保留有传播中心的原初态民俗事象。岭南民俗文化源于中原文化,两千余年来一直处在中原民俗文化的辐射和影响之下,由于处于文化圈的边缘地带,当中原文化中心发生形态改变后,岭南民俗文化并未紧随其后,反倒保存了中原传统民俗文化一些原初的形态,在岭南现代社会中呈现出凝重保守的特殊样态。最显著的例子是语言,在广东境内主要分布着四种方言,即广州方言、客家方言、潮州方言和海南方言。这四种方言都是在民族迁移中,由当时的汉语和迁入地原住民族语言(主要是少数民族语言)接触而形成的地方语言。广东方言不同程度地保留了较多的古汉语成分,古汉语词汇如食、行、无、睇、企、粥、禾等在岭南方言中经常出现。当中原腹地的古汉语几经流变,终于在轰轰烈烈的“白话文运动”的尘嚣中退出当代中国人生活的时候,以开放变通为特征的岭南人却满口的古词汇,而且津津乐道于自己的区域方言,这也算当之无愧的岭南特色吧。
既乐于创造新事物又自发性地固守老路子,开放创新与保守陈旧在岭南同时具有存在的合理性。
(四)包容气度与多元品格共存
岭南民俗文化对内接受了中原四次大规模移民,对外从汉代就开始接受东南亚、欧洲乃至美洲各国的贸易往来,这些赋予岭南民俗文化“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气度。
秦朝把岭南作为强制迁徙中原“罪徒”的一个基地,南迁的中原汉人约五十余万人;西晋末年,中原人民为了逃避战乱纷纷南渡,形成秦汉之后移民岭南的又一高潮;北宋末年,连年的战乱和天灾使农民被饿死、淹死、被迫逃难者不计其数,当时岭南社会环境相对安定,地广人稀,大量难民逃至岭南。两宋间移民的规模超过以往时代,他们融合了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的精华,给岭南文化输送了新的更高层次的养分。
除了对内吸纳中原移民,岭南民众早就向海外敞开大门。汉代即已形成的以番禺(广州的古称)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中原、荆楚、黔蜀、闽浙以及南海诸国多种货物的集散地,还使中原与天竺国(印度)、大秦国(东罗马帝国)建立了贸易关系。到了唐代中期,这条著名的国际航路 发展 到鼎盛期,被称作“广州通海夷道”。十六世纪后,海上丝绸之路又开辟了从欧洲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新航路,使岭南与欧洲、美洲开始了往来。
悠久的中原移民和海外贸易 历史 形成了岭南民俗文化以古代南越族文化为基础,融汇中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独特内核,使它 自然 而然地具备了强大包容性,对新事物敏感,接受能力强,但是由于文化根基薄弱,对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文化元素缺乏整合能力,造成岭南民俗千姿百态的多元品格。以广州古老的商业区——荔湾区的建筑为例,西关大屋是清民时期豪门富商在此营建的大型住宅,具有浓郁的岭南韵味。骑楼是广泛分布在荔湾区商业街的商业建筑,它起源于古希腊,在楼房前半部跨人行道而建筑,在马路边相互连接而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因为适合广州气候多变的特点,逐步成为广州街景的主格局。它除了这一中一外两种典型建筑,沙面岛上的西方古典主义建筑群也是荔湾区重要建筑类型。沙面自宋到清代一直是广州对外通商要地,陆续设有英、法、美、德、日、意、荷、葡等领事馆及银行、洋行等,形成了极具西方古典主义风格的沙面建筑群。西关大屋、商业骑楼和沙面洋房是荔湾区三种典型的民俗建筑,他们混杂在一起,但是各不影响。可以说西关大屋是岭南本土文化的代表,历史也最悠久,但是商业骑楼与沙面洋房并没有吸收它的建筑元素,而是自成风格;同样,荔湾区后世的民居也没有借鉴西方建筑元素,而是秉承西关民居的传统风格,只是繁简不一,又出现了近代的竹筒屋住宅等建筑形式。缺乏文化整合力造成岭南民俗世界的纷繁各异,使人宛如置身于“花花世界”之中。
三、岭南民俗文化评析
本文探讨的岭南概念,基于共同的民俗文化传统。民俗文化一词由我国民俗学家钟敬文先生于20世纪末提出。其范围大体上包括存在于民间的物质文化、社会组织、意识形态和口头语言等各种社会习惯、风尚事物,即 中国 传统文化中的中下层文化。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王朝,分分合合的政权更替,占据文化霸权、全面控制民众思想的儒家礼教和瘟疫、战争、旱涝等天灾****并没有给岭南地域造成多大影响,岭南文化里的中原根基与底色与其说是通过精英阶层以 政治 话语方式由上而下传达,毋宁讲是由于岭南历史上四次大规模中原移民的到来,使中原文化由民间从下而上渗透到岭南文化中,并逐渐覆盖了基础地位。另一方面,由于受中原文化辐射较弱,岭南民众的文化素质偏低;濒临大海和海岸线长的地理优势使岭南地域的经商之风非常浓厚,形成“重商轻文”的社会风气,由精英阶层控制的大传
统话语在这种文化淡化的风气中的影响力非常有限。因此,岭南文化的精髓在民俗文化中体现得尤为全面。岭南民俗文化即是在南越土著文化的基础上,融汇了中原文化和西方文化,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时代色彩和地域特征的区域性文化。
1840年以后,岭南成为“西风东渐”的窗口,掀起近代爱国主义运动高潮,为岭南文化注入浓重的时代意义。尽管1840年以来的重大政治事件和改革开放后岭南地域民众思想文化素质的提高使岭南文化的精英层面获得彰显,但是真正体现岭南文化精神的仍是岭南民俗文化传统,这一传统在不同时代场景中不断更新自身的所指,使岭南民俗文化呈现出稳中有变,变中求衡的发展张力。在当下中国社会 经济、政治、文化体制全面转型的过程中,岭南民俗文化同样面临着 现代 化的严峻课题。一方面它没有沉重的历史负担,尚实效,重功利,开放兼容、崇新善变;另一方面这种“感觉型”的文化太注重局部的、具体的即时应变而缺乏理性的长远目光;热衷于事物表层的新奇而不关注深层的内涵;推崇个体的人性感受而忽略群体的集体规范,这造成了人们过多地注重能带来实际利益的短期经济目标,却忽视长远的社会效益,在不断提高工具理性的同时,却忽视了价值理性的建立和完善。因此现代岭南民俗文化中存在很多悖论,始终处于一种建设与解构的张力之中。岭南的辉煌由它们促成,岭南的进一步发展却受到它们的阻碍。近代,在政治上岭南一度领风气之先,当反封建浪潮席卷全国后,岭南让位于中原;现代,在经济上岭南先走一步,当改革开放浪潮席卷全国,北京、上海、山东、四川和国内其它地域的优势被开发出来后,岭南还有什么优势?作为全国经济发展先锋的广东省近来提出“建设文化大省”的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仅靠发掘历史文物、保护民间故事就可以完成,真正需要改变的是积淀在社会群体心里的集体无意识和他们的文化观念。尤其在当前中国社会经济贸易与国际接轨,思想文化与西方社会频繁互动的大趋势下,岭南民众更要具备批判意识,扬弃自身文化中直观、肤浅、保守的成分,代之以宏观、理性、国际化的视角,扬长避短,与时俱进,寻找岭南民俗文化现代化的最佳路径。
第三篇:浅论岭南民俗文化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论岭南民俗文化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摘要: 岭南民俗文化是在南越土著文化的基础上,融汇了中原文化和西方文化,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时代色彩和地域特征的区域性文化。它没有承载厚重的文化积淀和历史迫力,尚实效,重功利,开放兼容、崇新善变,促使岭南社会在近代反封建和当代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曾两度领天下之先。这些特质在成就岭南的辉煌之后,在当下社会很大程度上桎梏了它的发展,我们应该本着批判扬弃的原则,促使其向宏观、理性、深度的方向转变,寻找岭南民俗文化现代化的最佳路径。关键字:岭南 民俗文化 发展 传统一、岭南概况
岭南位于中国最南部,地处我国南疆边陲,北枕南岭,南临南海,西连云贵,东接福建,是以今天的大庾岭、骑田岭、越城岭、萌渚岭、都庞岭(一说揭阳岭)为界与内陆相隔。岭南是一个历史概念,各朝代的行政建制不同,岭南建制的划分和称谓也有很大变化。学术界对岭南的领域有不同见解,有的将其狭义为广东的代名词,有的将其广义为包括广东省、海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广西省的大部分地区。
大约在距今4500年前后,岭南进入父系氏族社会,锄耕农业、家畜饲养业和手工业逐渐进步。秦以前岭南是南越族的聚居地,公元前206年,龙川令赵佗“自立为南越王,都番禺。”同年,汉高祖刘邦创立汉王朝,他面对汉初的严峻形势,“为中国劳苦,故释佗不诛。十一年,遣陆贾立佗为南粤王,与部符通使,使和辑百粤,毋为南边害,与长沙接境”,向岭南开放了边境贸易,征收南越国的贡品,而对南越国的体制未作任何改变,对其施政也不加限制。
岭南自建置之初即与中央政权的特殊关系,历代延续。虽然其内部的行政区划时有变更,但是中原政府对这个边陲之地的控制却一直因地制宜,使岭南保留了很大的政治、经济、管理自主权和一种自然而然地与中原隔绝的“独立”状态,为岭南创造了宽松的发展氛围。
二、岭南民俗文化的特征
从地域上来说,岭南文化大体分为广东文化、桂系文化和海南文化三大块,主要以属于广东文化的广府文化、潮州文化和客家文化为主,这是岭南文化的主体。
(一)、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开放风气
从古老的民间传说开始,就具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开放心态,至今南海神庙中还立有波罗国使者达奚司空的塑像,西来初地还有达摩祖师的遗迹。著名的岭南画派,就是在继承国画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借鉴了西洋画的技术而形成;饮誉世界的粤菜风味,不但吸取了国内八大菜系的技艺,也吸取了西菜烹饪之精要。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人更发挥了这方面的潜质,在全国率先敞开大门,在对外经济、文化的交往中扮演了引人注目的角色,这并不是偶然的。
(二)努力超越“传统导向”的进取精神
岭南地区远离中国传统文化内核,处处迸发出一种超越“传统导向”的进取精神。郑信是在泰国建立吞武里王朝的广东人,而在近代文化史上,涌现了一批努力超越传统导向的文化名人,如岭南画派祖师高剑父,民主革命家孙中山,思想启蒙运动的先驱梁启超等,这些灿烂的群星,代表了岭南文化的思想,他们的言行与业绩,亦可见岭南文化的特异风格。
(三)实利重商的文化倾向
广东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它在唐宋时代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区,以珠江三角洲,韩江三角洲为中心向外辐射,特别是清中叶以后,随着国际市场对茶叶、丝绸需求量的增加,刺激了当地商品经济的发展,除广州、佛山两大商埠外,潮汕商人的足迹,“上沂津门,下通台厦”,远至新加坡、暹罗一带,形成了当时商业系统著名的“潮州帮”(潮商)“广东帮”。商品经济的发展,铸造了岭南文化讲求实利实惠,偏重商业的倾向既乐于创造新事物又自发性地固守老路子,开放创新与保守陈旧在岭南同时具有存在的合理性。
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广东承担着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使命,岭南文化也同样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而且已经日益显示出其与时俱进的生命力。在这时候提出建设文化大省的目标,提出对岭南文化的再认识、再评价就显得更为必要了。
在历史上,岭南文化向来被视为非主流的边缘文化,一直遭到主流的传统文化的轻视和排斥,甚至在近代岭南文化走向全国之时,它的主流地位也得不到确认,这种状况影响至今,所谓“广东是文化沙漠”之类的论调便是证明。这往往出于偏见或者无知。为今之计,就应当对岭南文化给予正确认识和评价,做到:充分肯定,大力弘扬,认真正视。
充分肯定:说“广东没有文化”,在于所持的是传统中原文化的标准。岭南人不必妄自菲薄,要从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中发现优秀的因素,在复杂纷纭的形式中梳理出优长的特质,如务实世俗、重商远儒、兼容求新等,从而建立自己的评价标准。
三、岭南民俗举例
南粤民众在岭南大地上繁衍生息了十余万年,他们创造了许多具有地域特点的民风民俗,虽然岭南是全国改革开放、科技发展的前沿阵地,但是这些古老的习俗惯制并未在现代化的风云中黯然失色,仍然是岭南的象征。
以岭南的传统食品和居住习俗为例,岭南小吃、点心和粥品大多是民间流传之物。岭南古属楚地,端午纪念屈原的风俗一直盛行,粽子早有名气。《广东新语》记载:“广州之俗,„„端午为粽,以冬叶裹者曰灰粽、肉粽;置苏木为红心,以竹叶裹者曰竹筒粽;三角者曰角子粽,水浸数月,剥而煎食甚香。”以竹叶裹的竹筒绿豆粽,在珠江三角洲一带盛行;以苏木为红心的碱水粽,仍是东莞农村的端午节必备之品;久富盛名的肇庆裹蒸粽也是肇庆民众端午节、春节时的传统节日食品。粥,古称“糜”,潮琼两地的群众至今仍沿用此古语,不管年岁丰歉,他们几乎每日食粥。在广州著名的粥品有状元及第粥、鱼腩粥、坠火粥、艇仔粥等等。广东点心以岭南小吃为基础,几千年来广泛吸取北方各地、包括六大古都的宫廷面点和西式糕饼技艺发展而成,足有一、二千种之多。代表名品有薄皮鲜虾饺、荷叶饭、娥姐粉果、叉烧包、荔浦秋芋角等,仍然是岭南大街小巷、茶楼酒店的常见之物。
客家围龙屋是岭南著名的传统建筑,其分布与客民分布相一致,多在山地及丘陵区域,以东江上游嘉应州一带及粤北各地为主,并延入广西、赣南、闽南诸地。曾昭璇先生认为客家围龙屋的独特构造是与客家人生活中的诸多需要相辅相承的,客家人是古代中原移民的后代,他们的祖先或为逃灾荒,或为避战乱而移入岭南。由于移动急速,受到当地土著居民的剧烈反抗,由此形成了他们既有农业形态又有防御特征的独特住宅建筑形式。这种住宅形式有利于客家族人团结自卫,巩固了客家民系的宗族观念。即使进入现代社会,客家围龙屋仍然广泛存在于岭南地域的客家居住区,保持着坚韧的文化持久力,岭南传统文化的深厚与顽固可见一斑。
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岭南大地也在尽情地上演着一幕幕现代时尚。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在岭南设立了多个经济特区,岭南尤其珠三角地区成为中西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的主阵地,西方社会的生活方式和流行时尚率先在岭南大地上演。以节日民俗为例,珠三角地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等大中城市和农村,过“洋节”已经成为一种司空见惯的事情。每当圣诞节前夕,在所有的城乡商店中,到处是圣诞节的节日礼品和用品,圣诞卡、圣诞树、圣诞礼物以及圣诞食品和圣诞之夜等文艺活动,使古老的大街小巷弥漫着西方节日文化氛围,其它的如“情人节”、“母亲节”、“父亲节”也成为岭南民众节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过洋节,珠三角城乡近十年来,无论男女老少,过生日都要吃蛋糕、吹蜡烛、唱生日歌、许愿,而且在夜间举行仪式,统统都是西方的风俗,即使在农村也很普遍。充分吸纳西方现代社会的风俗时尚,使岭南地域的民众生活充满现代色彩。
传统民俗与现代时尚交织在一起,在岭南的城市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人们常常上午喝早茶,下午去冰室吃冰淇淋,晚上在酒吧流连;在广州荔湾区,传统的骑楼、西关大屋与独具异国风情的沙面洋房互相掩映;在珠三角地区,粤语、英语和普通话同时被使用,是办公、经商、旅游、日常交往的通用语言。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特征愈加显著,成为岭南民俗文化的一道风景。
四、文学与戏曲等
岭南的文学艺术雅俗并茂,岭南画派、岭东画派、粤剧、潮剧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诗人张九龄、学者陈献章享誉全国,电影最先从岭南传入,而中国电影事业的重要奠基者郑正秋,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奠基人蔡楚生。岭南教育起步较晚,但宋明办书院风盛,如潮州府在宋朝就有三大书院,其中两大书院韩山书院,元公书院的建制规模都比较大。到了近代更是领教育革命之先。葛洪在岭南炼丹,创金丹道教理论,并有贡献于化学、医学。伊斯兰教、佛教较早从海路传入岭南,惠能创中国化佛教——禅宗南派,影响及于全国以至世界。岭南的农技、手工技、医学等在中国科技史上有一定地位,明清之际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为中国最早的生态农业,而潮汕人精工细作,种田如绣花。郑之侨所著的《农桑易知录》更是一本幸存的珍稀古代农书。西医东渐,中国的西医院、西医学校以及西医生,均在岭南最早出现。岭南民俗与岭南饮食,异于北方,最富于地方特色。岭南文化中的艺术部分,颇具特色,以粤剧、潮剧和汉剧为例,它们扎根于南疆,又吸收了中原和周边文化,很值得探研。北有秧歌,南有英歌,英歌这样一个南方艺林的奇葩也是值得关注。
五、岭南民俗文化评析与发展趋势
1840年以后,岭南成为“西风东渐”的窗口,掀起近代爱国主义运动高潮,为岭南文化注入浓重的时代意义。尽管1840年以来的重大政治事件和改革开放后岭南地域民众思想文化素质的提高使岭南文化的精英层面获得彰显,但是真正体现岭南文化精神的仍是岭南民俗文化传统,这一传统在不同时代场景中不断更新自身的所指,使岭南民俗文化呈现出稳中有变,变中求衡的发展张力。在当下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体制全面转型的过程中,岭南民俗文化同样面临着现代化的严峻课题。一方面它没有沉重的历史负担,尚实效,重功利,开放兼容、崇新善变;另一方面这种“感觉型”的文化太注重局部的、具体的即时应变而缺乏理性的长远目光;热衷于事物表层的新奇而不关注深层的内涵;推崇个体的人性感受而忽略群体的集体规范,这造成了人们过多地注重能带来实际利益的短期经济目标,却忽视长远的社会效益,在不断提高工具理性的同时,却忽视了价值理性的建立和完善。因此现代岭南民俗文化中存在很多悖论,始终处于一种建设与解构的张力之中。岭南的辉煌由它们促成,岭南的进一步发展却受到它们的阻碍。近代,在政治上岭南一度领风气之先,当反封建浪潮席卷全国后,岭南让位于中原;现代,在经济上岭南先走一步,当改革开放浪潮席卷全国,北京、上海、山东、四川和国内其它地域的优势被开发出来后,岭南还有什么优势?作为全国经济发展先锋的广东省近来提出“建设文化大省”的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仅靠发掘历史文物、保护民间故事就可以完成,真正需要改变的是积淀在社会群体心里的集体无意识和他们的文化观念。尤其在当前中国社会经济贸易与国际接轨,思想文化与西方社会频繁互动的大趋势下,岭南民众更要具备批判意识,扬弃自身文化中直观、肤浅、保守的成分,代之以宏观、理性、国际化的视角,扬长避短,与时俱进,寻找岭南民俗文化现代化的最佳路径。
参考文献:
梁凤莲:岭南文化的历史与现实视界[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5)张磊: 岭南文化的演变走向及其基本特征[J].史学集刊, 1994,(04)
第四篇:(8383)岭南民俗文化历届试题(无答案)
A试卷代号:8383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2007-2008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各专业 岭南民间文化试题(2008年1月)(开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最能代表岭南文化特征的是()民系,它是岭南三大民系中最早形成的居民共同体,是由()和南迁的中原移民融合而成的。
2、历史上中原人入越较大规模的有()次。
3、最能体现广府民系市井风情的是广州的()和除夕花市。
4、广东盗宝传说最著名的是(),这一传说与唐人传奇《崔炜》的故事有关。
5、我国南宗教派的创始者,佛教禅宗的第六代继法人是()。
6、广东民间的“牛王诞”、“出水龙”是与四月八的()节同一天进行。
7、民间对刘三妹称谓的变化为我们提供了她传歌的路线,她的行迹又给我们划出了一个风俗圈,即()。
8、客家名菜“东江酿豆腐”传说源于()。
9、建于地面的半地穴式窝棚建筑和高于水(地)面的()是岭南先民走出洞穴之后的主要居住形式。
10、竹筒屋又称()、竹竿厝。他的平面特点是正立面单开间,面宽较窄,进深视地形长短而定。
11、飘色是流行于()和()一带的一种民间游艺。一般是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北帝诞时表演。
12、一般说“佛山秋色”,是指();“秋色赛会”俗称(),是佛山民间工艺及其展览的一种特殊形式,开始是为庆丰酬神,后发展为一项综合性的民间群众游艺。
13、历来被人们视为岭南婚姻风俗的两大奇事是指()和()。
14、专门为显贵培育妾氏的行业叫()。
15、北帝,原为古代神话中的()之神,后岭南人把它称作水神。
16、天妃,又称天后,福建、台湾一带称为(),奉为海神,国外则称之为“中国的女海神”。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三月三是()人的节日。
A.黎族
B.壮族
C.瑶族
D.苗族
2、广府民系是由古越人和()融合而成的。
A.北方移民
B.西方移民
C.中原移民
D.高原移民
3、汉语粤方言是一种以()为主,融会了中原古汉语成分的方言。A.古越族语
B.古黎族语
C.古壮族语
D.古番族语
4、古代外国文化通过()传人岭南地区,促进了岭南文化与外国文化的交融。A.朝廷官员流放
B.中原人口迁移
C.塞北丝绸之路
D.海上丝绸之路
5、移居羊城的先民是带羊而来,因为()A.羊小便于携带
B.羊的繁殖力强,适应力强 C.羊有灵性
C.羊是先民的图腾
6、五位仙人中居中的是指(),也是最重要的祖宗神。
A.第一位神仙
B.第二位神仙
C.第三位神仙
D.第五位神仙
7、潮汕人猜谜,一般是()。
A.自己创作
B.抄录现成的C.在现场即兴表达
D.专门有人提供
8、广东著名的水色有两个地方,它们是()A.新丰、龙门
B.吴川梅篆镇、中山小榄镇 C.佛山市、番禺市桥镇
D.番禺市桥镇、中山小揽镇
9、生菜会的会期是()。
A.正月十三至十六
B.正月十八至二十四 C.正月二十四至二十七
D.正月二十六至二十八
10、龙母是一个()。
A.自然神
B.天神
C.冥神
D.宗族神
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广东的涉外故事与传统的涉外故事有什么不同? 2.潮汕民居有几种形式?其有什么风格特点?简述之。
四、论述题(共30分)
从文化的角度,谈谈广府民系、客家民系、福佬民系的形成及特点。B试卷代号:8383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2007-2008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各专业 岭南民间文化试题(2008年7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建于地面的半地穴式窝棚建筑和高于水(地)面的()是岭南先民走出洞穴之后的主要居住形式。
2、十九世纪中叶,在广州的()街诞生了第一间现代化的茶楼,号称为()。
3、保存六祖遗迹最多的一是他的家乡(),二是他削发受戒的广州光孝寺,三是他开坛说法的韶关()。
4、历来被人们视为岭南婚姻风俗的两大奇事是指()和()。
5、广州的()建筑是商业城市的产物,是中外文化交融的结果。
6、五羊神话中的“五仙”、“五羊”都是()的化身。
7、唐天宝元年(742年),置()郡,这是潮州文化繁荣的重要起点。
8、黎族主要居住在海南岛(五指)山区,他们的节日是()。
9、“臂粗,臀大,脚板宽,腰板硬”是()人的特点。
10、粤菜包括广州菜、潮州菜、东江(客家)菜、海南菜等四大菜,而以()为代表。
11、每年的(三月初三)是北帝诞,在佛山又称为()。
12、()是我国著名的雷区。
13、专门为显贵培育妾氏的行业叫()
14、北帝,原为古代神话中的()之神,后岭南人把它称作水神。
15、天妃,又称天后,福建、台湾一带称为(),奉为海神,国外则称之为“中国的女海神”。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风味独特的潮汕小食有多种多样,例如()。A.饺子
B.小笼包
C.煎油饼
D.煎蚝烙
2、壮族四月八的节日给()披红挂彩,反映了以农耕为主的社会习俗。A.小伙子
B.大姑娘
C.猪
D.牛
3、畲族同胞自认是()的后代。A.盘瓠
B.盘石
C.赵佗
D.刘三妹
4、古代外国文化通过()传入岭南地区,促进了岭南文化与外国文化的交融。A.朝廷官员流放
B.中原人口迁移 C.塞北丝绸之路
D.海上丝绸之路
5、实际上,龙母是百越族团中生活在()流域的某一支系的氏族领袖。A、西江B、北江C、东江
6、广州人过年,有三种花是必备的,它们是()。
A.金桔、梅花、桃花
B.金桔、梅花、水仙
C.金桔、桃花、水仙
7、()的风俗,最能反映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变异。A.广府民系
B.客家民系
C.福佬民系
8、广东谜风最盛的地区是()。A.广州
B.潮汕
C.梅州
9、广州人饮茶,对方给你斟茶时,表示感谢的动作是()。A.两指轻扣桌面
B.合掌
C.抱拳点头
10、岭南建筑的特点,应以()民系为代表。A.广府
B.客家
C.福佬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何谓潮汕“四点金”?
2、简述广东民间娱乐圈的主要色相及分布。
3、传说中移居羊城的先民带羊南迁,有何依据?
4、简述岭南民俗有哪些主要特色。
5、简述潮汕灯谜的特点。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试述造成广东涉外故事开放心态的原因是什么?
2、试述岭南水神的演变有什么特点。C试卷代号:8383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2008-2009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各专业 岭南民间文化试题(2009年1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最能代表岭南文化特征的是()民系,它是岭南三大民系中最早形成的居民共同体,是由()和南迁的中原移民融合而成的。
2、最能反映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变异的是()民系的风俗。
3、壮族较有特色的节日是()的“牛王诞”。
4、惠能离家学佛的故事,充满了佛法的()观念。
5、广东民间的“牛王诞”、“出水龙”是与四月八的“()节”同一天进行。
6、民间对刘三妹称谓的变化为我们提供了她传歌的路线,她的行迹又给我们划出了一个风俗圈,即()
7、潮汕灯谜的体裁种类繁多,其中最富有文学艺术价值的是()。
8、潮州功夫茶的“八步法”是指治器、()、候茶、冲点、刮沫、淋罐、烫杯、()。
9、建于地面的半地穴式窝棚建筑和高于水(地)面的()是岭南先民走出洞穴之后的主要居住形式。
10、潮汕民居平面类型很多,最基本形式为()和(),其他民居大多以四点金为基本单元加以组合发展而成。
11、一般说“佛山秋色”是指();“秋色赛会”俗称“()”,它是佛山民间工艺及其展览的一种特殊形式,开始是为庆丰酬神,后发展为一项综合性的民间群众游艺。
12、历来被人们视为岭南婚姻风俗的两大奇事是指()和()。
13、专门为显贵培育妾氏的行业叫()。
14、广州的生菜会是以()的坑口为最。
15、在广东,()被称为水神,供奉于广州东郊南海神庙。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的风俗,最能反映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变异。
A、广府民系
B、客家民系
C、福佬民系
D、广府民系和客家民系
2、瑶族的盘古王诞要举行隆重的()活动。A、耍花灯
B、耍歌堂
C、迎新娘
D、满月酒
3、五羊神话中五羊的排位与()有关。
A、岭南风俗
B、中原人
C、赵佗
D、南方图腾
4、移居羊城的先民是带羊而来,因为()A、羊小便于携带
B、羊的繁殖力强,适应力强 C、羊有灵性
D、羊是先民的图腾
5、在广东,真正把刘三妹当作歌仙崇拜的地方是().A、兴梅
B、新兴
C、连县
D、阳春
6、围龙屋是()。
A、广州民居
B、客家民居
C、潮汕民居
D、佛山民居
7、广州以及珠江三角洲城镇现存量最大的传统民居是()A、西关大屋
B、竹筒屋
C、骑楼
D、围龙屋
8、人神是指()。
A、阴间之神
B、观念神
C、各族祖宗神
D、观音菩萨
9、龙母作为水神的神性,一是通过她本身的法力,二是通过()来实现的。A、五龙子
B、养父
C、与赖布衣斗法
D、海龙王
10、波伏神是属于()。
A、天神
B、水神
C、冥神
D、自然神
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在六祖学佛故事的编造里体现了哪些佛教文化?举例简要说明。(15分)
2、简述“自梳”和“串隆闺”有什么不同?(15分)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试述广州茶楼所具有的文化特点。
2、论述佛山秋色的特色。D试卷代号:8383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2008-2009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各专业 岭南民间文化试题(2009年7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岭南三大民系是指()、()和()。
2、广州第一家现代化茶楼是在十三行街诞生的,号为()。
3、壮族较有特色的节日是()的“牛王诞”。
4、五羊神话中的“五仙”、“五羊”都是()的化身。
5、广东盗宝传说最著名的是《》,这一传说与唐人传奇《崔炜》的故事有关。
6、民间对刘三妹称谓的变化为我们提供了她传歌的路线,她的行迹又给我们划出了一个风俗圈,即()。
7、建于地面的半地穴式窝棚建筑和高于水(地)面的()是岭南先民走出洞穴之后的主要居住形式。
8、飘色是流行于()和()一带的一种民间游艺。一般是在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北帝诞时表演。
9、专门为显贵培育妾氏的行业叫()
10、在广东,原火神()被称为水神,供奉于广州东郊南海神庙。
11、北帝,原为古代神话中的()之神,后岭南人把它称作水神。
12、广东民间的“牛王诞”、“出水龙”是与四月八的“()节”同一天进行的。
13、潮汕灯谜的体裁种类繁多,其中最富有文学艺术价值的是()。
14、保存六祖遗迹最多的一是他的家乡(),二是他削法受戒的广州光孝寺,三是他开坛说法的韶关()。
15、十九世纪中叶,在广州的()街诞生了第一间现代化的茶楼,号称为“()”。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年初一“行大运”是()。
A.广州人的习俗
B.阳江人的习俗
C.客家人的习俗
D.中山人的习俗
2、汉语粤方言是一种以()为主,融会了中原古汉语成分的方言。A.古越族语
B.古黎族语
C.古壮族语
D.古畲族语
3、古代外国文化通过()传人岭南地区,促进了岭南文化与外国文化的交融。A.朝廷官员流放
B.中原人口迁移
C.塞北丝绸之路
D.海上丝绸之路
4、移居羊城的先民是带羊而来,因为().A.羊小便于携带
B.羊的繁殖力强,适应力强
C.羊有灵性
D.羊是先民的图腾
5、根据宋人王象之的《舆地纪胜》记载,歌仙刘三妹是()。A.兴梅人
B.广西腾县人
C.阳春县人
D.新兴县人
6、粤菜的代表是()A.广州菜
B.客家菜
C.潮汕菜
D.A B C都是
7、围龙屋是()A.广州民居
B.客家民居
C.潮汕民居
D.佛山民居
8、广州以及珠江三角洲城镇现存量最大的传统民居是()。A.西关大屋
B.竹筒屋
C.骑楼
D.围龙屋
9、生菜会的会期是()。
A.正月十三至十六
B.正月十八至二十四 C.正月二十四至二十七
D.正月二十六至二十八
10、龙母是一个()。
A.自然神
B.天神
C.冥神
D.宗族神
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简述六祖学佛的故事。2.简述岭南水神演变的特点。
四、论述题(共30分)
试述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位差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E试卷代号:8383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0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各专业 岭南民间文化试题(2010年1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最能体现广府民系市井风情的是广州的()和除夕花市。
2、最能反映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变异的是()民系的风俗。
3、喝功夫茶是()民系的风情。
4、原广东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黎族,主要居住在现海南省(),即古百越族的一个支系—()族人聚居之所。
5、我国南宗教派的创始者,佛教禅宗的第六代继法人是()。
6、潮汕灯谜的体裁种类繁多,其中最富有文学艺术价值的是()。
7、广州的()建筑是商业城市的产物,是中外文化交融的结果。
8、一般说“佛山秋色”,是指();“秋色赛会”俗称“()”,它是佛山民间工艺及其展览的一种特殊形式,开始是为庆丰酬神,后发展为一项综合性的民间群众游艺。
9、历来被人们视为岭南婚姻风俗的两大奇事是指()和()。
10、()是流行于广州地区的信仰风俗,又称波罗诞、南海波罗诞。
11、北帝,原为古代神话中的()之神,后岭南人把它称作水神。
12、天妃,又称天后,福建、台湾一带称为(),奉为海神,国外则称之为“中国的女海神”。
13、广东民间的“牛王诞”、“出水龙”是与四月八的(“”)节同一天进行的。
14、广东盗宝传说最著名的是《》,这一传说与唐人传奇《》的故事有关。
15、广州的生菜会是以()的坑口为最。
16、在广东,()被称为水神,供奉于广州东郊南海神庙。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三月三是()人的节日。
A.黎族
B.壮族
C.瑶族
D.苗族
2、瑶族的盘古王诞要举行隆重的()活动。
A.耍花灯
B.耍歌堂
C.迎新娘
D.满月酒
3、五羊神话中五羊的排位与()有关。
A.岭南风俗
B.中原人
C.赵佗
D.南方图腾
4、五位仙人中居中的是指(),也是最重要的祖宗神。
A.第一位神仙
B.第二位神仙
C.第三位神仙
D.第五位神仙
5、涉外传说故事中,以()型最多。
A.“洋人盗宝”
B.“洋人找宝”
C.“洋人骗宝”
D.“洋人抢宝”
6、在广东,真正把刘三妹当作歌仙祟拜的地方是()。A.兴梅
B.新兴
C.连县
D.阳春
7、“赛大标”是()的一种春色活动。
A.潮汕地区
B.广州地区
C.客家地区
D.佛山地区
8、飘色是以()飘色最有名。
A.吴川
B.紫妮
C.沙湾
D.小榄
9、广东著名的水色有两个地方,它们是
A.新丰、龙门
B.吴川梅篆镇、中山小榄镇 C.佛山市、番禺市桥镇
D.番禺市桥镇、中山小榄镇
10、波伏神是属于()。
A.天神
B.水神
C.冥神
D.自然神
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客家民居与潮汕民居有什么不同?(15分)
2、简述广州茶楼文化的特点。(15分)
四、论述题(共30分)
试从文化的角度、谈谈广府民系、客家民系、福佬民系形成的原因及特点。F试卷代号:8383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0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各专业 岭南民间文化试题(2010年7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最能代表岭南文化特征的是()民系.它是岭南三大民系中最早形成的居民共同体,是由()和南迁的中原移民融合而成的。
2、现在居住在广东的客家人,大多是()时期中原地带的“衣冠望族和朝廷命官”。
3、喝功夫茶是()民系的风情。
4、壮族较有特色的节日是()的“牛王诞”。
5、五羊神话中的“五仙”、“五羊”都是()的化身。
6、广东盗宝传说最著名的是《》,这一传说与唐人传奇《崔炜》的故事有关。
7、保存六祖遗迹最多的一是他的家乡();二是他削发受戒的广州光孝寺,三是开坛说法的韶关()。
8、广东民间的“牛王诞”、“出水龙”是与四月八的“()节”同一天进行。
9、十九世纪中叶,在广州的()街诞生了第一间现代化的茶楼,号称为()。
10、建于地面的半地穴式窝棚建筑和高于水(地)面的()是岭南先民走出洞穴之后的主要居住形式。
11、潮仙民居平面类型很多、最基本形式为()和(),其他民居大多以四点金为基本单元加以组合发展而成。
12、飘色是流行于()和()一带的一种民间游艺。一般是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北帝诞时表演。
13、历来被人们视为岭南婚姻风俗的两大奇事是指()和()。
14、专门为显贵培育妾氏的行业叫()。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年初一“行大运”是()。
A、广州人的习俗
B、阳江人的习俗
C、客家人的习俗
D、中山人的习俗
2、三月三是()人的节日。
A、黎族
B、壮族
C、瑶族
D、苗族
3、五位仙人中居中的是指(),也是最重要的祖宗神。
A、第一位神仙
B、第二位神仙
C、第三位神仙
D、第五位神仙
4、在广东,真正把刘三妹当作歌仙崇拜的地方是().A、兴梅
B、新兴
C、连县
D、阳春
5、围龙屋是()。
A、广州民居
B、客家民居
C、潮汕民居
D、佛山民居
6、“赛大标”是()的一种春色活动。
A、潮汕地区
B、广州地区
C、客家地区
D、佛山地区
7、广东著名的水色有两个地方,它们是()A.新丰、龙门
B.吴川梅箓镇、中山小榄镇 C.佛山市、番禺市桥镇
D.番禺市桥镇、中山小榄镇
8、在自梳风俗中,一些女子既不想嫁又不想自梳,便找一个早夭的男子嫁,给死鬼守寡,这种风俗是()。
A、不落家
B、大妗姐
C、代守清
D、买门口
9、龙母是一个()。
A、自然神
B、天神
C、冥神
D、宗族神
10、下列哪个神是属于天神类的?()A、北帝
B、太上老君
C、城煌
D、社神
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广东的涉外故事与传统的涉外故事有什么不同?
2、简述“不落家”风俗形成的原因及特点。
四、论述题(共30分)试述佛山秋色的特点。G试卷代号:8383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各专业 岭南民间文化试题(2011年1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建于地面的半地穴式窝棚建筑和高于水(地)面的()是岭南先民走出洞穴之后的主要居住形式。
2.十九世纪中叶,在广州的()街诞生了第一间现代化的茶楼,号称为()。3.保存六祖遗迹最多的一是他的家乡(),二是他削发受戒的广州光孝寺,三是他开坛说法的韶关()。
4.历来被人们视为岭南婚姻风俗的两大奇事是指()和()。5.广州的()建筑是商业城市的产物,是中外文化交融的结果。6.五羊神话中的“五仙”、“五羊”都是()的化身。
7.唐天宝元年(742年),置()郡,这是潮州文化繁荣的重要起点。8.黎族主要居住在海南岛()山区,他们的节日是()。9.“臂粗,臀大,脚板宽,腰板硬”是()人的特点。
10.粤菜包括广州菜,潮州菜,东江(客家)菜,海南菜等四大菜,而以()为代表。11.每年的()是北帝诞,在佛山又称为()。12.()是我国著名的雷区。
13.专门为显贵培育妾氏的行业叫()。
14.北帝,原为古代神话中的()之神,后岭南人把它称作水神。15.天妃,又称天后,福建、台湾一带称为(),奉为海神.国外则称之为“中国的女海神”。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风味独特的潮汕小食有多种多样,例如()。A.饺子
B.小笼包
C.煎油饼
D.煎蚝烙
2、壮族四月八的节日给()披红挂彩,反映了以农耕为主的社会习俗。A.小伙子
B.大姑娘
C.猪
D.牛
3、畲族同胞自认是()的后代。A.盘瓠
B.盘石
C.赵佗
D.刘三妹
4、古代外国文化通过()传入岭南地区,促进了岭南文化与外国文化的交融。A.朝廷官员流放
B.中原人口迁移
C.塞北丝绸之路
D.海上丝绸之路
5、实际上,龙母是百越族团中生活在()流域的某一支系的氏族领袖。A.西江
B.北江
C.东江
6、广州人过年,有三种花是必备的,它们是()。
A.金桔、梅花、桃花
B.金桔、梅花、水仙
C.金桔、桃花、水仙
7、()的风俗,最能反映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变异。A.广府民系
B.客家民系
C.福佬民系
8、广东谜风最盛的地区是()。A.广州
B.潮汕
C.梅州
9、广州人饮茶,对方给你斟茶时,表示感谢的动作是()。A.两指轻扣桌面
B.合掌
C.抱拳点头
10、岭南建筑的特点,应以()民系为代表。A.广府
B.客家
C.福佬
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传说中移居羊城的先民带羊南迁,有何依据?
2、简述岭南民俗有哪些主要特色。
四、论述题(共30分)
第五篇:民俗文化
山西文化与内蒙古文化中不同的展演
十年腾飞看深圳,百年发展看上海,千年古都看西安,五千年文化看山西,民族风情请看内蒙古。
(一)民间文化:
晋商文化。天下最富是山西,当然这是百年前的事情了,百年前的天下最富的山西,随着国之殇而落幕。但是晋商文化确成为山西的宝贵财富,也融进了现代山西人的血液里。
再次,为佛文化。
山西是个很讲佛性的省,这跟著名的佛教名山之首,文殊菩萨道场--五台山有很大的关系,对于信仰,我不好说什么,但是在当今物欲横流,信仰缺失的社会里,心存佛性,也算善莫大焉。
BM201310243866
品中国味道 诉民大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