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交通需多管齐下(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19-05-12 06:56: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构建和谐交通需多管齐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构建和谐交通需多管齐下》。

第一篇:构建和谐交通需多管齐下

构建和谐交通需多管齐下

王红强

(云南警官学院11级法学专业3区)

随着中国道路里程的逐年增长,交通基础设施条件的逐渐完善,中国的交通事业也呈现飞速发展趋势,交通事故也水涨船高,呈上升趋势。目前,交通事故已成为“世界第一害”,而中国则是世界上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交通事故的频繁发生,不仅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给无数家庭带来不幸,而且严重影响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国家为此也每年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但是尽管如此,仍有无数无辜的生命死于交通事故。据统计,中国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已连续十年跃居世界第一,占世界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16%。2010年和2011年中国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额分别是65225人和62385人,也就是说平均每9分钟就有一人死亡于交通事故。同时,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居民人均收入也增长,家庭人均汽车保有量也增长,道路交通拥堵现象也十分严重。今年“五一”节假日期间,荣乌高速公路堵车5小时,市民在高速公路上休闲娱乐更是证明了这一点。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的发生有时候是互为因果关系的,交通拥堵容易导致汽车刮蹭、追尾等事故的发生,而交通事故的发生油气是重大交通事故也会导

致交通拥堵。

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和注意。网络上又这样一段话恰好深刻地说明了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性。“每一辆汽车,都是流动的棺材;每一个司机,都是潜在的杀手;每一个时辰,都是悲惨的祭日;每一条公路,都连接阴曹地府;这就是汽车文明的功绩,这就是四个现代化的坟墓。”因此,社会大众赢时刻警醒道理交通安全连接着生命,不是儿戏。

为促进了旅游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国家从2012年国庆节开始首次实施全国范围内的节假日高速公路免费通行政策,限定为7座及以下小型客车,伴随而来的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也因老百姓的趋利消费观念频繁发生。2013年春节是我国实行节假日公路免费出行政策的第一个春节,春节期间我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48.6%,受伤人数同你下降55%,一次死亡5人以上事故同比下降57.1%,未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重大交通事故。全国27万交通警察和24万交通协管员放弃休息,坚守岗位,连续奋战,确保了全国高速公路、国省干道畅通,为发生长时间、大范围的交通拥堵。而去年春节期间,全国因交通事故死亡547人、受伤2080人。这就说明公路是否免费通行,不是预防交通事故发生和减少交通拥堵的重要和有效方法,关键取决于国家及

其交通主管部门是否严格、规范执法以及贯彻落实相关道路交通法规。

新时期也是道路交通法规政策改革的新阶段,节假日公路免费通行政策将惠及更多的人群,并且节假日免费出行困难涉及、扩展到更宽的领域。同时在政府机构改革的大背景下,职权也更加明确,公安机关如何开展执法和服务,构建和谐交通,将面临诸多的问题,在此,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科学立法,依法行政

2011年中国已基本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其中《人民警察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明确了公安机关在道路交通管理过程中的职责,也突出了公安机关在道路交通管理过程的作用,做到了公安机关在道路交通管理执法过程中有法可依,而法律体系只是一个基本的框架,接下来的任务应该是科学立法,使广大公安民警在交通执法中更加有效、规范的适用法律,依法行政,避免法规的竞合,规避法律漏洞。同时公安民警也应该依法严格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不得乱用、滥用权力和以权谋私。

二、立警为公、执法为民

公安机关在道路交通管理过程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处在公安工作的底层,经常和广大人民群众接

触,因此必须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理念,主动帮助人民群众,替人民群众解决道路交通过程中的诸多问题,体现“人民公安爱人民”的优良传统,杜绝公安机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恶习。因为人民警察工作的本质是为人民服务,所以才称之为人民警察。人民警察这个群体的存在就是为了解决和保护人民的利益不受侵害。上机领导首先应该严于律己,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其次应该牢固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理念,始终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谋,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三、搞好交通安全宣传,普及法制知识

在道路交通安全的三要素中人、车、路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关系,路是基础,车是纽带,人是中心,道路交通安全中最重要、最关键的因素是人,交通安全宣传工作就是针对交通参与者的一种警示、教育,以不断提高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意识。同时也应该紧抓法制教育,使交通参与者懂法、守法、用法,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减少事故的发生,维护有序、畅通、文明的交通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经常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公民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因此各级政府应积极推动法制教育进学校、进社区、进厂区等特殊人群和特殊区域,使基层群众也自觉遵守道路交通法规。

四、合理通行,有效疏导

随着中国居民汽车人均保有量的增长,中国面临的交通压力也会更加严重,因此公安机关应该采取措施要求交通拥有人合理通行。在部分省区缓解交通压力,实行汽车分单双日或者车牌号单双数通行。接下来应该扩大范围实施,鼓励公共交通事业的发展,以此缓解交通压力,保护人居适宜环境。同时也应该增加基层交通民警和交通协管员数量,有效疏导交通。

各级政府应该进一步完善交通基础设施,保证交通通畅和安全;公安机关也应该倡导人们错峰出行、科学出行、文明出行、安全出行,积极缓解当前严重的交通压力。

公安机关在道路交通过程中的执法和服务是多方面的,应多管齐下,切不可孤立的解决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努力尽其能,构建和谐交通,创建人民满意的交通!

第二篇:多管齐下,构建和谐校园(最终版)

多管齐下,构建和谐校园

淄博技师学院

和谐校园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有序的校园,应该是文明、向上、创造、竞争的校园,应该是宽松、协调、体恤、包容的校园。根据胡锦涛同志对和谐社会的解释和学校工作的规律以及我校新学期的学校发展规划,我们要构建的和谐校园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去确定、理解和把握:

一、以人为本是学校和谐的核心

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学校就是“以师为本”“以生为本”。所谓以人为本,其实质就是尊重人、依靠人、提高人,具体到和谐学校建设,尊重人、依靠人、提高人表现在:①要尊重人的人格、创造性和个人的个性——尊重人是办好学校的前提;②学校要依靠教职工办学,也要紧紧依靠学生,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务实态度——依靠人是办好学校的保证;③不断提高师生的生活条件和工作学习环境,注重教师个人的发展,以教师发展为本,还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提高人是办学的目标。

二、人际关系是学校和谐的关键

学校的和谐首先是人际关系的和谐。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学校内部的人际关系和学校外部的人际关系。学校内部的人际关系又包括:干部之间、干群之间、师生之间、师师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学校外部的人际关系主要是学校与上级有关部门的关系、学校与周边社区的关系、学校与学生家庭的关系。这些看起来是单位与单位的关系,实际上还是人与人的关系。这些校内校外的人际关系处理好了,学校就会“政通人和”、“校和万事兴”,就会兴旺发达。

三、民主法制是学校和谐的准绳

首先,学校要实行民主化管理。学校的民主化管理首先是学校领导的民主。学校领导要紧紧依靠广大师生办学,要经常深入教师和学生之间,倾听他们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学校的重要决策要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教师对学生的管理也要民主,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发扬民主的作风,要真心爱护每一个学生,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

其次,和谐的学校还要做到依法办学。一方面,学校要认真学习和遵守国家和地方的各种法律法规,严格依法办学,不会因学校的小利益而损害国家利益和大多数人的利益;另一方面,学校要经常组织师生学习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树立法律意识,让每一个师生都成为知法守法的好公民;第三,学校依法办学还表现为学校要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在遵守国家大法的前提下,学校要有自己的小 “法”,做到事事有章可依,有章必依,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四、公平公正是学校和谐的凝聚力

一个学校要做到人际关系和谐,团结一致,最重要的是要做到公平公正。在有失公平公正的单位任何的规章制度都是一纸空文,人人互相猜疑,拉帮结派,学校就会出现四分五裂的局面,就会失去向心力和凝聚力。学校领导做事要做到公平公正,一碗水端平,老师对学生也要公平公正。

五、文明整洁是学校和谐的形象

一个和谐的社会首先是人人讲文明、懂礼貌。学校是传播社会文明的专门机构,更应该是社会文明的表率。在和谐的学校里,师生都应该讲卫生、懂礼貌,对人真诚、尊重、谦和、友爱,有着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的和谐不仅表现在人的行为举止上,还表现在校园的布置和管理上,学校是文明的场所,校园的一草一木都是育人的环境,学校的布局、建筑、绿化、雕塑等都要既美观又富有教育意义。环境的感染和熏陶对教育的作用很巨大,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接受的教育才是最真实,最切合自己发展的教育。

六、创新诚信是学校和谐的品牌

学校要注重品牌的意识,所谓学校的品牌,就是学校的一种无形资产,它具有特定的名称和标志两个部分,具有特定的质量水准和文化内涵,是基于被校内师生员工和社会各界人士认可而形成的。学校的品牌主要是一个人的品牌。它包括学生品牌、教师品牌和校长品牌。学校创建品牌的过程就是一个培养人的过程,涉及到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者、受教育者、驾御管理等基本构成要素,他们的相互作用和谐发展就促进了人的发展,同时造就了一个学校自身的发展。这些要素的和谐协调本身就是创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和谐校园的发展目标。

诚信就是要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坚持诚实守信、真诚待人。诚实守信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首先,教师作为教育者首先要讲诚信,我们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有时候教师做了,即使没说,学生也会暗暗模仿,榜样的作用是很大的;其次,学校作为一个集体,一个单位,对社会也要诚实守信,学校对社会对学生家长做出的承诺就要做到,做不到就不要随便承诺;第三,学生要讲诚信,学校要突出抓好诚实教育和守信教育,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诚信意识。

七、充满活力是学校和谐的动力

学校充满活力首先是领导班子要充满活力。领导班子要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紧紧把握现代教育的实质,审时度势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提出学校发展的战略目标,科学地制定各种管理制度,引领广大师生员工朝共同的目标前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充分发扬他们的聪明才智,共同创造学校的辉煌成就。

其次是要打造一支充满活力的教师团队。充满活力的教师团队是一个学习气氛浓厚、同事之间感情融洽、配合默契,彼此心情舒畅,这样建立起来的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和谐人际关系,会发挥整体力量大于部分力量之和的作用。

最后,学校的教育对象是朝气蓬勃的孩子,所以要提供各种知识、娱乐、文体活动的条件和场所,为孩子的发育发展提供尽可能宽松的环境和条件,让他们的个性和特长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让他们的身心能够得到健康成长。学生在学校不仅要学习知识,还有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和实践能力。

八、爱护自然是学校和谐的本色

社会的和谐主要是人与人的和谐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前边我们说的实际上都是人与人的和谐。现在我们越来越意识到环境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关心和爱护大自然,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学校要经常向学生进行保护环境和关爱自然的教育,让学生形成保护植物、保护动物、保护人类生活环境的意识;学校要经常组织一些活动,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增强保护环境的观念和能力;另一方面,学校的校园环境要成为保护自然的基地和榜样,在校园里面,要有保护环境的标语、图画,让学生每天受到保护环境的教育。校园的布置也要按照环保的要求做。要求学生在校园里面要爱护每一棵树木,每一棵花草,爱护动物等。

九、安定有序是学校和谐的保障

和谐的社会首先是安定有序的社会,如果社会动荡,人心惶惶,就不可能和谐稳定。学校是社会的基层单位,又是人数众多、集中的地方,所以保护学生的安全是学校时刻要想到的事情。一方面,学校要做好自身的安全工作,防火防盗,防止一些恶性事故的发生,增强校园内部安全防范措施;另一方面,学校要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生存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总之,学校的和谐不外乎人、事、物、景、情的和谐只有他们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提高才能有力地促进和谐校园的建立。和谐可以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可以发展事业。校园奏响和谐的旋律,必将为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的发展注入活力。我们要倍加珍惜淄博市技术学院已有的团结和谐的局面,始终用和谐的音符推动学校稳定持续的发展,以发展增和谐、以改革促和谐、以公平求和谐、以稳定保和谐,使构建淄博市技术学院和谐校园成为光辉的现实。

第三篇:多管齐下 医者先行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多管齐下 医者先行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医患矛盾解决途径之管见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观念的不断变化,医患矛盾时有发生,医患关系有趋于紧张之势。按照建设和谐社会要求,从医者角度来讲,应该从制度建设入手,不断完善医疗服务保障机制,通过提高医师人文素养,增强医患沟通能力,培养全科医师,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建立第三方调处机制,提高医患纠纷调处的认同度和有效性,加大媒体正面引导,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建立医患矛盾预防体系,减少和杜绝影响和谐稳定的事件等途径,化解矛盾,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关键词】医患关系;矛盾;化解;途径

医患关系事关和谐社会建设,是社会民生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观念和人际关系都在发生着变化。在医院,对于医生和病人地位的理解以及医患关系也随之而发生着变化。传统关系正在被平等互助关系所取代,医患关系紧张,彼此缺乏信任,医疗纠纷增加,成为当前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对医院管理、规范医务行为和避免医疗纠纷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因此,笔者认为,作为医疗卫生工作者,应该医者先行,多管齐下,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完善医疗服务保障机制

2010年2月2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合专访,并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谈到医患关系时指出:“医患关系出现的问题根源在于制度”。由此道破了当前医患关系区域紧张和医患矛盾纠纷呈现上升趋势的根源所在。而在见诸各种媒体报道和各地医疗事故鉴定的关于医患纠纷案例分析中,也不难看出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已成为医患纠纷和医疗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从2009年我市受理鉴定的29例医疗纠纷案例分析中发现,在29例申请鉴定的医疗纠纷案件中有6例存在着无执业资质(医生、护士)、执业地点没有变更等问题,占已鉴定案例的20%;有9例存在执行医疗制度不严,病历记录不全,表述不准确,病历涂改等现象,占已鉴定案例的31%。因此,笔者认为,要减少医患矛盾纠纷,和谐医患关系,首先要从建立健全制度入手,并认真抓好制度的执行。一是建立医疗机构和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准入制度,严格依法执业、持证上岗制度,严厉打击和取缔无证非法执业等违法违规行为,从源头上把关。二是建立并认真执行医生分级诊疗制度,明确各级医疗机构诊疗范围和各级医生职责,严禁超诊疗和职责范围开展诊疗活动。三是健全并落实医院规章制度和人员岗位责任制度,特别是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包括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技术准入制度等,确保医疗安全。四是要建立并认真执行医疗质量、医疗费用监管制度、医疗服务信息公示制度,规范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确保因病施治。五是探索建立医疗事故保险制度,特别是对因新业务、新技术应用而导致的纠纷、事故,通过建立医疗事故保险制度,以降低医生职业风险,保障病人及家属权益,同时也有利于推动医学科学发展。提高医师人文素养,增强医患沟通能力

近年来,卫生部在全国各级医院组织开展的医院管理年活动中,提出了“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服务质量为主题”的活动要求,充分体现了病人和医疗服务质量在医院管理工

作中的重要性。笔者认为,医生、医院服务的对象和客体是人,是处在疾病和痛苦折磨,需要给予医治和帮助的非健康人。因此,作为医务人员不仅要为他们提供针对疾病本身的对症治疗,更需要医护人员给予精神的抚慰和情感的交流,这就要求医护人员不仅要具有精湛的业务技术本领,能够及时有效地医治病人肉体的伤痛,还要提高人文素养,提高自身的情商,加强心理学、社会学、人际关系学等各方面知识的学习,增强与患者沟通的能力。如,笔者从2009年我市受理鉴定的29例医疗纠纷案例分析中发现,在29例申请鉴定的医疗纠纷案件中,有10例是因医务人员同患者及家属沟通不够而产生纠纷,占已鉴定案例的35%。有8例是因术前术后告知不全或不充分而引发医疗纠纷,占已鉴定案例的28%。两种相加,占当年医疗纠纷鉴定总数的63%。以上充分说明,沟通是医务人员的必要技能,是从事临床工作的基本功之一,良好的沟通是取得病人和家属配合的关键因素,可以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清晰化。各级医院必须将加强医患沟通,把有效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始终作为医院管理和职工教育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加强医患沟通首先是医疗服务的需要,医生、护士和病人,是同志,是亲人,共同的敌人是疾病,只有相互信任,互相尊重,团结起来才能打败敌人,患者希望与医护人员进行平等的交流,获得尊重,享有充分的权益。其实医患沟通也是医护人员开展医疗工作的需要,在西方的发达国家,医生都把病人称为上帝,或者叫做衣食父母,更何况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医生,人民的护士呢?所以我们在医疗服务中要尊重病人,关爱病人,方便病人,立足本职,技术精益求精,追求服务的完美和创新,勇于奉献,不计较个人得失和安危,将病人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用实际行动去赢得患者的信任和尊重。加强医患沟通,也是促进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医学科学的许多领域还是未知数,需要我们去继续研究和探索,广大的医务工作者还要不断地去实践,去总结,去提高诊疗水平,在这个过程中,更需要患者的理解支持与配合,要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隐私权和选择权。医院在注重培养医护人员的科学精神的同时,还要关注医护队伍的人文素质的提高,使之成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完美结合,才能适应时代对医务人员的要求。医院要转变管理思路,建立开放式管理的新机制。要增强和社会人群广泛交流的意识,注重患者的需求和反应,针对群众反映较多的问题,加大整改的力度;要学会用老百姓的说话方式诠释医学术语或医疗常识,让患者听得懂、记得住,减少盲从和误会。要及时处理患者投诉,回复患者提出的问题,杜绝患者投诉无门、拖而不决;要增加服务透明度,公开医疗服务和收费信息;要提供医疗咨询服务,延长有效就诊时间;要改进服务流程,方便患者就医。提高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增进医患沟通,转变服务作风,注重诚信服务,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为病人提供温馨、细心、爱心、耐心的服务。培养全科医师,提高服务质量

随着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医院分科越来越细、越来越专,从积极方面讲,加快推进了专业学科的发展,提高了专科疾病的诊疗水平,促进了医学科学的发展;但与此同时,由于医学专业分科越来越细,越分越专,也带来了专科医生非专科知识面的缩水,导致很多外科医生看不好内科的病,肝胆科医生看不好胃肠科的病,就像铁路警察各管一段,非管辖区不闻不问,由此而带来的或是过多依靠仪器设备等辅助检查工具的全方位检查,不仅增加了病人经济负担,导致看病贵;或是因专科外知识的不足,缺乏准确的疾病甄别能力,而导致误诊率、漏诊率的增高,引起医疗纠纷甚至是事故。笔者从2009年我市受理鉴定的29例医疗纠纷案例分析中发现,在29例申请鉴定的医疗纠纷案件中,有6例因对疾病变化认识不足或不充分而使疾病有进一步的发展,占已鉴定案例的20%。有5例医疗纠纷案例存在检查不仔细或不完善,占已鉴定案例的17%。有3例医疗纠纷案例因诊断不及时、误诊或漏诊而引发不良后果,占已鉴定案例的10%。因此,笔者认为,在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

革中,在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大力培养社区全科医生的同时,要在二、三级医院全面加强针对专科医生的全科知识培训,特别是针对急诊科医生全科知识的培训,通过培训,让他们不仅精通本专科领域的知识和技术,也能够熟练掌握专科以外疾病的诊疗技能,提高各种病症的甄别、鉴定和诊断能力和水平,减少误诊率、漏诊率,减少医疗纠纷、医疗事故,和谐医患关系。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是社会对公民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唐朝药王、名医孙思邈在《千今方》中说:“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意思是说,一位医德高尚的医生对待病人不应该区分富贵与贫贱,一视同仁,这是古人对从医者的职业道德提出的要求。我国医学院学生入学时也有誓言:“……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著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这说明,从古到今,救死扶伤、防病治病一直是医务人员一种崇高的职业追求。我国《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规定:“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时刻为病人着想,千方百计为病人解除病痛。”所以说,“救死扶伤、防病治病”,它既是现阶段医疗卫生事业的根本任务,也是实现医德目标途径的手段;它既是医务人员的神圣天职,也是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因此,笔者认为,作为以救死扶伤为天职的白衣天使,要不断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大力弘扬白求恩精神,发扬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优良传统,努力提高全员服务能力和水平。要认真纠正医疗卫生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坚持不懈抓好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治理,严肃查处在工程建设、设备购置、药品购销中吃回扣,以及收红包、“开单提成”等违法违规行为,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严格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制度,加强卫生干部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和党风廉政教育,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和重要岗位、重点部位人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和遵纪守法意识教育,筑牢防线。要大力推进政务、医务、院务公开,坚持医疗卫生信息公示制度,增强工作透明度,自觉接受社会群众监督。要高度重视医疗纠纷调处和信访工作,积极与病人及家属沟通化解矛盾,建立起和谐的医患关系。建立第三方调处机制,提高医患纠纷调处的认同度和有效性

目前,我国对医疗事故鉴定、处理的主要政策依据是国务院2002年颁布实施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依据《条例》规定,对医疗事故进行鉴定的组织机构是各级医学会组织,而在我国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中,有相当比例的地方医学会组织隶属于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管理,或者是作为独立法人设置的社会群团组织,其经费来源依靠向医院和医务人员收取会费,不能维持正常运转。因此,对其组织鉴定的公正性问题,已成为时下社会舆论和医疗纠纷当事人广泛议论的焦点,引起了各方关注。应运而生的医疗纠纷第三方调处机制建设问题,也成了时下社会热议的、正在积极探索中的、比较有效的医患纠纷调处机制。目前,各地有不同的做法和探索,但笔者认为,以第三方牵头主导调处医疗纠纷替代原有的医患双方内部调解或实行卫生行业内部机构主导下的鉴定调处方式,其社会认同度和有效性明显较高,是引导、探索和发展的方向,应大力推行。在具体形式上,一是由司法局牵头,卫生、公安、法院、综治办、社会工作者代表等共同参与,成立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负责辖区各类医疗纠纷特别是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重大医疗纠纷的调处工作,同时成立由医疗机构专家和法医共同组成的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承担辖区医疗事故鉴定工作。二是将目前承担组织医疗事故

鉴定的医学会组织从卫生部门剥离,独立设置,作为政府批准成立的社会群体组织,不受任何部门和单位干扰,全权发展医疗纠纷的第三方调处和医疗事故的鉴定组织工作。三是在各个街道、社区组织中成立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发展所辖区一般性医疗纠纷的提出工作。但无论是由何种方式、谁来牵头组织第三方调处,都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必须由地方政府出台医疗纠纷、事故调处办法等地方法规或规范性文件,使纠纷调处有据可依。二是必须由政府认可,保证调处机构或组织的合法性。三是必须是医患双方自愿,这是民事调解的基本原则。加大媒体正面引导,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信息化时代,媒体的作用和影响力越来越大。可以说,媒体关系导向。因此,笔者认为,医院要加强与各种媒体的交流沟通,提高与媒体沟通的能力,用正面的报道,正确的舆论引导社会导向。一是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制度,各大医院也应该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定期发布医改政策、措施、效果,发布医疗卫生工作动态,发布社会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和公共卫生事件调处情况等。二是要建立医疗纠纷、事故或突发卫生事件媒体通气制度,及时、正面通报事件情况,避免猜忌和误传误报。三是自觉接受媒体的监督,支持、配合媒体依法、客观、真实开展舆论监督。四是要宣传部门要加强对新闻媒体监管和从业人员教育,发挥其正确的舆论引导作用。建立医患矛盾预防体系

减少和杜绝影响和谐稳定的事件未雨绸缪,有效的预防体系的建立,有利于防患于未然,具体如下。一是要建立医疗安全隐患排查制度,经常性开展医疗安全教育和医疗安全隐患排查工作,防患于未然。二是对可能引发医疗纠纷的事件,要采取“110”备案等形式建立事前报告和先期介入机制,医疗单位遇类似事件,应及时报告辖区派出所或有关部门,辖区派出所或有关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积极做好先期取证或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预防纠纷事件发生或发生事件后及时处置。三是建立公安、综治办、信访办等相关部门联席会议和定期通气制度,通报情况,研究措施,共同做好稳定工作。四是制定重大医疗纠纷和突发卫生事件应急调处预案,一旦发生重大事件,能够及时有效处置。

第四篇:构建和谐交通 促进交通发展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任务,张春贤部长也已在有关会议上明确提出了构建和谐交通的要求。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交通发展的新要求,努力构建和谐交通,不断促进公路水路交通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和谐交通的内涵与特征

所谓和谐交通,就是能够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的交通,能使广大人民群众的交通需求得到满足的交通,能让广大人民群众对运输服务感到满意的交通。具体地讲,和谐交通就是公平共享、法治有序、便捷高效、安全可靠、环境友善的交通。这就是和谐交通的基本内涵。

公平共享,就是要使全社会各地区、各阶层、各群体民众都能充分享受到交通发展与改革的丰硕成果,并使其交通利益都能得到实现、维护和发展,充分体现交通事业的社会性、共用性和公益性。这是和谐交通的价值取向。

法治有序,就是要有完善的法规体系,使所有交通参与者遵纪守法,保证交通的有序运行。这是和谐交通的制度保障。

便捷高效,就是要使交通发展最大限度地提高覆盖率、通达度和机动性,做到能力充分、衔接紧密,保障货畅其流、人便于行。这是和谐交通的基本要求。

安全可靠,就是要使“安全至上”成为全社会所有交通参与者的共同理念,不遗余力地减少交通伤亡、增进公众安全,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实现交通的可靠性,努力实现“零死亡”交通和全天候运输服务。这是和谐交通的发展重点。

环境友善,就是要建设低能源消耗、低资源占用、低环境污染、低财政负担、低使用成本的交通运输系统,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实现交通的发展目标,实现交通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这是和谐交通的必然选择。

构建和谐交通的基本要求

构建和谐交通,要切实处理好四个方面的重大关系。

构建交通行业与社会公众的和谐关系。要把交通发展的目标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提供让社会公众满意的服务,取得社会各界对交通发展的认同和支持;通过信息公开和政务公开,提高社会各界对交通发展的知情度和参与度;通过树立和巩固亲民、负责、为民、务实的行业形象,不断增强交通行业对社会各界的亲和力和影响力。

构建交通行业与外部行业的和谐关系。交通行业是关联度很高的行业,交通主管部门要主动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沟通与联系,通过建立有效的协作对话机制,形成有利于交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推动力。

构建交通行业内部的和谐关系。在现行的管理体制下,交通政策的制定主要在中央交通主管部门,但具体执行主要依靠各级地方交通主管部门,因此在政策的理解和贯彻执行中都有可能存在着逐级衰减的现象。要通过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文化创新等途径,激发各级交通部门和每个从业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全行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构建交通运输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严峻的资源约束要求我们必须走资源节约型发展道路,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为我们提供了这种可能。现在的关键问题,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变交通运输的增长方式,要将“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贯穿到交通发展的各个环节。

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构建和谐交通,就要紧紧围绕交通发展的目标和这些要求,努力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加快发展,为构建和谐交通奠定坚实基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交通发展的主要矛盾仍然是经济社会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生产力滞后的矛盾。因此,必须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放松,为构建和谐交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深化改革,为构建和谐交通注入强大活力。目前交通发展中存在的许多不和谐现象,究其根源很大成分在于体制性障碍的存在。构建和谐交通,就必须深化交通管理体制改革,逐步理顺各级政府、管理部门、经营主体的责、权、利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健全法制,为构建和谐交通创造有序环境。当前交通法制化建设还不能适应交通发展的需要,必须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在交通行业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加强行政能力建设,为构建和谐交通提供根本保障。构建和谐交通的重点是要提高各级交通部门的行业管理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即要着力提高交通运输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统筹规划和协调发展、公共服务和组织保障、运输和建设市场的依法监管、安全管理和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五个方面的能力。

促进交通文化建设,为构建和谐交通增添精神动力。交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要树立以人为本、质量为先、服务至上的行业价值观,形成爱岗敬业、求真务实、创新进取、团结协作、廉洁自律的行业精神,为构建和谐交通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和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协调各种关系,为构建和谐交通营造良好氛围。构建和谐交通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应善于处理行业内外的各种关系,将各方力量转化为交通发展的积极因素,共同推动和谐交通建设向前发展。

处理好影响构建和谐交通的问题

近年来,交通行业在政策、规划、建设、科技等各方面都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构建和谐交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和谐社会”毕竟是一个新理念,它的丰富内涵和广泛外延,将会对社会、经济各领域派生出更多更高的要求。因此,和谐交通的建设还有许多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完善管理方式,促进收费公路的健康发展。我国的收费公路政策在过去的20年支撑了公路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它仍是公路建设资金筹措的重要基础和主要手段。但是发展到今天,收费公路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五乱”,即:乱设站、乱收费、乱转让、乱挪用和乱养人。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地影响了公路服务效率,损害了交通形象。《收费公路管理条例》的出台,为我们解决这些问题创造了条件。充分利用宣贯《条例》的契机,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调整费率、产权归位、统贷统还”的思路,依据《条例》的具体条文规定,全面予以调整和规范。

巩固治超成果,建立治超长效机制。2004年,治超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反弹危险随时可能出现。对交通系统而言,要立足于全行业的力量,建立治超的长效机制。从国内外的实践看,主要措施应包括: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做到治理超限超载有法可依;严格执法,推行“一超三罚”制度;降低收费标准,规范运输市场;提高治超的技术水平,如合理布局检查站点,推广动态称重设备,试点推行道路运政IC卡;总结有关经验,实施货车计重收费。

多方解决农村公路发展的资金问题。现在,农村公路的投入是“还账式”的,随着建成规模的持续增加,农村公路建养体制不健全,建养资金缺少来源的问题将会很快显现出来。解决的思路可以归纳为:明确事权划分,稳定现有渠道,开辟新的来源,确立投入原则。明确事权划分,就是要根据农村公路的基本属性,明确政府是农村公路建养的责任主体,同时要根据农村公路的受益范围、各级政府的财权事权状况,区分不同地区,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责任比例,最终形成中央政府引导、地方政府为主、农村社区为辅、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农村公路投融资体制。稳定现有渠道,就是通过法定的程序,建立农村公路发展专项资金,使目前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稳定下来,形成一个有法制保障的、相对可靠的来源渠道,包括总量和比例结构,并做到数量逐年增长,使用公平合理,监管有章可循。开辟新的来源,是指根据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和农村税费改革的要求,开辟新的农村公路建养资金渠道,提高地方政府的财政供给能力,以适应和满足农村公路的发展要求。确立投入原则,要兼顾效率与公平,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不脱离现阶段实际,不增加农民负担。

努力做好公路建设中的环境保护工作。未来的五年,仍是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时期,环保压力日益凸显,必须给予高度重视。从技术层面讲,有两个问题值得重点关注:工程地质病害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依靠科技进步,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设计、施工等多个环节加以预防,才能收到好的效果;第二是生态保护问题,这在西部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尤为突出,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统筹交通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关系,通过科技创新、精心设计、精细施工和严格组织管理,来实现最小程度的破坏和最大限度的恢复,从而达到交通发展与自然的相互协调统一。

第五篇:多管齐下构建高校后勤编制外员工和谐劳动关系

多管齐下构建高校后勤编制外员工和谐劳动关系

成都中医药大学后勤管理处 强燕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也如火如荼的进行,编制外员工在高校后勤员工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编制外员工同正式员工的比例达到4:1左右。如何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成为稳定后勤保障、后勤服务,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校稳步发展的重要工作。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初期,因对编制外员工的管理却乏经验,对相关法律法规的认识、理解不透,出现了一些劳务纠纷,使高校在人力、财力、社会效应方面受到了一定的不良影响。一种新兴的行业——劳务派遣公司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一难题。在劳务派遣中,学校与劳务派遣公司是一种服务关系,不存在劳动人事关系,也就不存在劳动关系问题;而在学校工作的派遣工作人员签订合同的法律主体是劳务派遣公司,它们两者彼此存在法律关系,如果产生劳动纠纷均由劳务派遣公司来解决、处理。学校就避免了直接与编制外员工的劳动纠纷。

虽然劳务派遣公司的介入为高校后勤在聘用编制外员工上提供了极大的便捷,但这实际上只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劳务纠纷并不会因为劳务派遣公司的介入而减少,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依旧客观存在。服务社会,是高校的三个基本功能之一,高校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要求高校后勤积极探索切实减少劳务纠纷的途径、方法并躬行实践。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强化法律意识依法依规用工

坚持“依法办事,有法可依”。教育的普及、发展,使得我国民众的法律意识普遍增强,懂得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所以高校在用工方面一定要坚持依法用工,避免因法规疏忽而引起不必要的劳务纠纷。

1、加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理解,组织人员参加学习相关的法律培训课程,订阅相关文件、资料,及时掌握新政策、新规定,针对性的制定员工管理规章制定。

2、根据劳动法完善用人制度,建立有效的劳动争议预警线,避免劳动争议的产生。

二、尊重员工重视他们的劳动成果 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渴望被尊重、被重视的需要,而且每一位员工确实有值得我们尊重的地方。是默默无闻的清洁工,用她勤劳的双手还给学校一个干净的环境,一个令师生身心愉悦的学习、工作场所;是冒严寒,顶酷暑的绿化工,用他辛勤的汗水浇灌出了一个鸟语花香、绿草如茵的美丽校园,高校中的编制外员工和站在讲台上教书育人的教师一样,有着被尊重的需要,高校要形成一种理解编制外员工,尊重他们本人和他们劳动的良好氛围,让他们在这个环境中找到归属感,真心、真意的融入学校这个大家庭,认同自己的工作,从而减少劳务纠纷,构建和谐校园。

三、以人为本坚持人性化管理

1、加强情感交流和谐员工关系沟通是增进了解,化解矛盾的温床,是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得润滑剂。依据条件定期或不定期的召开编制外员工座谈会、设置意见箱、通过E-mail、QQ、MSN、电话等现代通讯工具均可进行简便而又有积极意义的交流。对他们反映的问题、情况,要以认真的态度予以处理、反馈,让他们切实感受到自己受到尊重、重视,以凝聚人心、人力。

2、在劳务派遣模式下,编制外员工与学校没有隶属关系,只是被劳务派遣公司派往高校后勤而已,他们对学校几乎没有感情寄托,不同的用人单位,对他们来说只是不同的工作地点而已。他们相比学校的正式职工,在学校中的地位也较低,得不到尊重,容易被忽视,会产生复杂的思想问题,不利于工作的开展,和谐校园的建设,因此,要坚持人性化管理。

3、以人为本,真心实意的关心每一位编制外员工,及时了解困难,力所能及的解决他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的问题。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全身心的投入工作,创造价值。

四、平等管理建立有效激励机制 由于体制因素,在同工同酬尚不能在短时间内实现的情况下,必将对干着同样的活,却拿得比他人少的员工产生一定的心理冲击,造成一些不稳定因素。这要求尽量实施平等管理,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以有效激发编制外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构建和谐的劳务关系,构建稳定的高校后勤队伍,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高校后勤应通过努力、积极的探索,完成和谐劳务关系的建立,调和由于体制、机制而引起的各种不和谐的分歧和矛盾,预防和减少劳动纠纷,消除不稳定因素,实现编制外员工和学校之间在情感,价值取向等方面的高度一致,共建和谐

下载构建和谐交通需多管齐下(优秀范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构建和谐交通需多管齐下(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诚信稽查,努力构建和谐交通

    文章标题:诚信稽查,努力构建和谐交通今年来,*县交通稽查站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诚信稽查,坚持“从严治交,执法为民”,把“依法、真诚、勤奋、创新”贯穿到工......

    狠抓三个文明,构建和谐交通

    狠抓“三个文明” 构建“和谐交通” ○ 冯 淼 万化文 陈晓峰 创建文明行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向全国各行各业发出的号召,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必然的要求,只有坚......

    新时期构建和谐交通的思考

    新时期构建和谐交通的思考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我们党建党80多年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深入总结的基础上,对党的性质、宗旨和保持党的先进性,不断巩固党的执......

    新时期构建和谐交通的思考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我们党建党80多年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深入总结的基础上,对党的性质、宗旨和保持党的先进性,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作出的精辟概括。改革......

    促进行业发展 构建和谐交通[最终定稿]

    坚持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交通 泾川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 景广杰 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县交通运输局以“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培育健康有序运输市场,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推......

    增强干部事业心责任感需多管齐下

    增强干部事业心责任感需多管齐下目前,从我们的干部队伍情况来看。我感觉到,绝大多数干部的事业心责任感是好的,能够一心扑在部队建设上。但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有的工作不......

    交通建设研究(加快交通发展 构建和谐交通)

    交通建设研究—— 加快交通发展 构建和谐交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的一个新的重要思想和战略任务。各级党委也针对各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构......

    构建和谐企业文化[优秀范文五篇]

    构建和谐企业文化作者:宋联可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