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政策 十二五规划

时间:2019-05-12 06:24: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形势政策 十二五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形势政策 十二五规划》。

第一篇:形势政策 十二五规划

学术聚焦

“十二五”规划经十七届五中全会充分讨论并一致通过。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扭转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增加中低收入者住房供给、中小城市放宽外来人口落户、继续推进费改税等成为众所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如何看待规划建议中新的亮点?如何看待其对于中国未来五年发展的指导意义?其又将给中国社会未来的发展带来哪些全面变化?本报记者日前采访了中央党校教授辛鸣和国家行政学院汪玉凯教授进行深度解读。

策划:谭敏

文及图整理:

记者 赵琳琳

由强国向富民转变

广州日报:您认为,刚刚出台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有哪些新的亮点?

辛鸣: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其

一、发展思路一脉相承。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开始,到“十一五”再至“十二五”,科学发展观作为发展的根本指针一直贯穿中国社会发展始终。此前,有人曾对“包容性增长”的新概念进行炒作,但实际上,这没有必要,因为它的内涵并没有超出科学发展。

新兴产业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其二,发展战略前后衔接。从“十一五”到“十二五”,强调转变发展经济方式的要求一直未变,只是在进入“十二五”之际,我们更加意识到转变发展方式要加快步伐,因此特意加上“加快”两字。

其三,发展任务不断拓展。一些人认为,“十一五”规划建议和“十二五”规划建议如“孪生姐妹”一样相似。但两者不同在于发展任务进一步拓宽。此次规划建议中将扩大内需作为重中之重来提,这在过去是从未有过的。此外,把对新兴产业的重视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之所以重视培养新兴产业,就是因为,众所周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意味着老旧产业的关停并转,如果没有新产业及时跟上,就会出现产业空白,引发经济和社会等问题,因此,要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有新产业作为支撑。

其四,发展要求不断提高。更加注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同时,我们的社会经济发展指标也在进一步提高,如居民收入增长的指标、最低生活保障指标等都有很大的提升。

汪玉凯:“十二五”可说是个转折点。过去我们更强调经济增长和发展,而未来,我们将更强调经济增长质量和惠及民生;过去更多强调强国,未来将更强调富民。此外,“十二五”期间将更强调未来经济增长要和老百姓收入保持同步,这也是一个重大思路调整。“十二五”规划建议,启动“富民战略”和“内需战略”,启动内需除了是扩大再生产外,也是在强调购买能力和消费需求,这些都需要通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使更多老百姓有更高购买力,才能实现富民战略,拉动内需,使中国经济发展由过度依赖出口、投资,转向由消费、投资、出口共同拉动。

适度放缓增速是好事

广州日报:除此以外,您认为,还有哪些变化是特别需要关注的?

辛鸣: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点在于,应该将关注经济发展的速度“平稳较快”与居民收入的“普遍较快增长”对应来看,对于“十二五”期间的发展而言,基本要求是“一慢一快”。

所谓“一慢”是指发展速度要慢下来,这个“慢”并不是马上降低经济增速,而是要求不要像过去那么快。但同时,又要把握好速度,太慢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所以说要“平稳较快”。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我们仍会保持8%至9%的增速,对于我们要实现2020年人均GDP比2000年翻两番的经济发展目标而言,经济增速只要达6.5%就行,因此,8%至9%的增速已绰绰有余。对我们而言,适度的放缓增速是件好事。

所谓“一快”是要让居民收入水平“普遍较快增长”。发展最终目的是要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宽裕、更幸福的生活,而收入增加是过上更好生活的前提。“十二五”通过“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这“两个同步”,通过“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两个提高”,将会使这“一快”的实现有了可靠的保障。

汪玉凯:“十二五”规划建议强调确立科学发展为主题,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贯穿始终。

另外,特别强调改革的重要性。我们已经确定了“十二五”规划的工作,这个转折的目标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改革的态度、力度和改革推进的程度。这个改革是全面的改革,既包括经济体制改革,也包括行政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金

融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乃至事业单位的改革等等。这意味着改革进入攻坚期,改革的难度更大,意义也重大。

让地方政府有钱改善民生

广州日报:如何看待收入分配扩大内需与中国未来转型发展的关系问题?

辛鸣:现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出口和投资已不具新的爆发力。目前,我们的投资力度已过大,“十二五”要将更多的资金用到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就不可能把更多投资用于经济发展。同时,国际贸易环境的不确定,也使得高出口日趋困难,扩大内需成为必然选择。

而且扩大了内需,老百姓生活会更幸福。内需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也是经济发展的目的。要让老百姓有钱,就要进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就要增加劳动报酬在各种要素分配中的比重,民众工资的增长要和劳动生产率增长保持同步。

广州日报:很多人认为“十二五”对中国未来发展是转折点,具有深远意义,如何看待其规划建议对未来的指导意义?

辛鸣:中国从2000年进入小康社会已有10年。但不得不承认,这成就中有很大部分是通过数字显示的,是“总体”小康,是“平均”小康,是“片面”小康。而全面小康的真正内涵,是让每个中国老百姓都能过上小康生活,让中国每个区域都能进入小康;不仅经济小康,还要政治与文化小康。要做到这一点显然不易,单纯靠过去那种片面强调某一地区经济增长的方法已没有意义,甚至还会制造障碍。我们要通过“十二五”的发展,让中国社会不同群体、不同区域都能够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同步发展。就此而言,“十二五”规划建议的指导意义在于:通过一系列的战略部署与制度安排,让科学发展真正能够成为中国社会未来发展的主题。“十二五”期间,就是要让科学发展真正贯穿始终,名副其实,不打折扣。

广州日报:经济转型,“加快”会成为重点关注。在“十二五”发展有什么措施保障它的实现?

辛鸣:加快是指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能再拖,否则会出问题,但是如何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现实,需要一系列改革配套。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困难和缓慢的背后,除了发展模式问题,还有一个重要问题是制度和体制不太适应。我们的财税体制让地方政府只有通过卖地和搞工业才有钱花,只有把财税体制改了,让地方政府通过改善民生、保护环境都能有钱花,发展方式才可以转过来。

第二篇:形势政策论文《关于“十二五”规划[范文]

【摘要】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亮点分呈。意味着“十二五”期间将改变以往的GDP政绩观,以改善民生作为建功立业的重要方向,作为走进民富国强新时代的主旋律,表明了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关键词】十二五规划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发展目标的表述上有两个显著变化标,二是更加关注民生的保障和改善亮点。“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快增加”一系列的表述都显示“十二五”规划建议把民生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将“民富”放在重要位置。这意味着“十二五”期间各地将改变以往的作为走进民富国强新时代的主旋律,迈进了一步。

1.改善民生是“十二五”走进民富国强新时代的逻辑起点

《十二五规划建议》另一个是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前者谋划科学发展为主题统领五年规划;后者追求民富而不是以往的“国富民强”

改善民生GDP政绩观,以改善民生作为建功立业的重要方向有两个核心议题:。这两大主题相互依存,融为一体 民富国强《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建议》:一是首次未提及,这是“十二五”规划建议的最大、“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表明了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又向前,第一次明确强调“民富国强”

GDP,第一次以科学发展),,具有重

的量化指、“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一个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的历史意义。首先,追求民富,实现“民富国强”,是科学发展的本质体现之一,是十七届五中全会具有战略意义的历史贡献,是历史与现实相一致的呼声。从历史规律与国际经验看,一个民族国家,经过发展,经历民富,走向公民国家,是一个国家由大到强的必然表现;从现实看,民富是社会和谐有序的基石,是转向内需主导模式、发挥内需规模效应的基础。其次,追求民富一致的呼声。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在不同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表现。阶段后,逐步实现高水平的共同富裕和民间所逐步认知的常识。基于“民富”而形成改革共识时期科学发展的逻辑起点。

2.改善民生是“十二五”走进民富国强新时代的客观要求

《十二五规划建议》令人感受最深的是一系列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要求、新部署,这些新要求、新部署格外引人瞩目亮点。无论是指导思想的“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是强调坚持科学发展要“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勾画出一幅“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的发展前景。综观整个《十二五规划建议》的基本逻辑:国内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必须围绕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根本的是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保障和改善民生、完善收入分配和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就是扩大内 ,实现“民富国强”在经历过先富与后富的非均衡历史,,也是高层与民间相,具有辩证性的互动关系,,并成为高层,将是未来,体现出这样,是历史演进的必然

成为最绚丽的还以及工作重点

需、扩大消费——为此必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因此,五中全会提出“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非常及时和重要。这意味着“十二五”期间,政府为适应这个“客观必然”,开辟一个“民生建设”的新时期。而“民生建设”将反过来扩大国内消费,有助于我国降低对国际市场的过度依赖,从而引领中国经济走上一个真正健康的发展轨道。

3.改善民生是“十二五”走进民富国强新时代的宏伟目标

改善民生既是发展的目的浓墨重彩部署和强调改善民生醋茶、衣食住行、医疗卫生、教育就业,到全面策划涉及民生的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公益事业、公共服务、公共建设、环境保护等等,将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到改革发展,我们党对于“民生才是硬道理”的科学认识。调,在未来五年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系,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重,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4.改善民生是“十二五”走进民富国强新时代的基本任务 ,也是发展的重点。《十二五规划建议》,从仔细盘算广大老百姓的柴米油盐酱实现民富国强的新高度,《十二五规划建议》强提高政府保障能力,要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彰显了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实现科学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时代要求。“十二五”时期将加快推进“十一五”末启动的医药卫生、教育体制等民生领域的改革;将进一步全面推进住房、就业、社保、收入分配等诸多民生领域的改革。是解决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中之重,裕的题中应有之义。性任务,的需求已经比较容易获得满足乡发展失衡、区域发展失衡、收入分配失衡、投资消费比例失衡等都阻碍民生的改善。度,打破既有利益格局到改革发展的成果。,但是社会公共物品还是供不应求;城,消除失衡现象是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让每个公民能更加公平地分享,《十二五规划建议》强调,改善民生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我国已经成功实现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阶段下一阶段应该着力去实现共同富裕;现在人民群众对消费品这些民生领域的改革将通过攻坚克难的方式和力

第三篇:形势与政策(十二五规划论文CRS)

新时期下的“十二五”规划

随着2010年的即将结束,十一五也将要走入历史。作为十一五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同时也是十二五统筹规划的关键一年。在十一五规划实施的五年中,我们取得了那些成就,遇到了哪些问题和挑战,出现了哪些不足,这些答案随着十一五计划的结束也渐渐浮出水面。

首先,十一五规划取得的辉煌成就:

总的来看,十一五期间,我国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

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点:

一、国家面貌发生了新的历史性变化

十一五前四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11.4%,比十五期间平均快速增长1.6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又保持了11.1%的增长。与此同时节能减排也在稳步推进。十一五二氧化硫减排目标提前一年实现,化学需氧量减排目标提前半年实现。这是中国经济走过波澜壮阔的五年交出的成绩单,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交出的考试卷。

二、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的实惠

作为一个大国,就它的发展成就来说,老百姓能得到什么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那究竟老百姓得到了什么实惠?其实通过我国近几年关于民生问题相关政策地陆续出台,我们不难看出,我们的党和国家是真正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如涉及民生的社会保障支出、教育支出,还有医疗卫生支出等,我国是连年加大预算安排。据数据统计,从2006年到2010年,社会保障支出从2010亿元增长到3185亿元、教育支出从536亿元增长到2159亿元,医疗卫生支出从138亿元增长到1389亿元。大家知道,在这及年里,我们既要抵御外来的金融风暴,又要大力的救灾抢险和灾后重建,特别是2009年,我国财政收入一度困难,但民生投入不减反增,我国财政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住房、文化方面的民生支出增长了31.7%。从这连年实现跳跃式增长的数据不难看出,我们的国家对民生问题的重视程度和拳拳爱民之心。

三、经受住各种严峻复杂的挑战和考验。在“十一五”期间,我们经受住了一系列灾难与困难的洗礼并顽强的战胜了他们。如我们熟知的国际金融危机、汶川、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一系列历史罕见的严峻挑战,但中国人民没有被困难吓到,我们在抵抗危机的同时还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结构调整也取得了积极进展,在各行各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其次,我国十二五面临的形势 当前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式正发生着着深刻变化。全球经济在经济危机过后将进入一个相对缓慢的增长时期,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经济增长率都将降低一到两个百分点。而这种态势可能将在整个十二五过程中持续。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内也面临着人口、就业、以及经济方式转变等严峻的问题。这些国内外的严峻形势都将是整个十二五时期所面临的巨大考验。

但放眼世界,整个国际大环境总体上是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的。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渐成长,我国在世界的地位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世界正迈向经济一体化发展,在这个特殊的阶段,爆发战争是违背各国利益的。所以在各国利益多重化的特殊时期,大国间的战争是不可能的。这就为我国十二五规划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稳定的外部环境。

立足国内,我们完全有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多年经济高速增长的事实证明,我国现有的经济体制是适应国内环境的。随着国内市场需求的增加,与市场资源优化的提高,面临国内如此巨大的市场和资源,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我国的经济增长神话将会继续谱写下去。

但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坚持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在保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完成经济结构战略性的调整。坚持改革开放的路线,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取得社会经济建设的明显进步。为此我们需要完成十二五规划的主要任务:

第一,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第二,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三,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第五,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第六,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第七,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八,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第九,加快改革攻坚步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最后,我国十二五规划较十一五及以往具有其独特的亮点和新意。首先,规划建议的方向性更加清晰。是目标任务更加明了化,指导作用进一步加强;

二,“科学发展”首次以主题形式纳入中国新五年规划。科学发展观是本次十二五规划的一大亮点,为本次五年计划提供了指导思想,使发展更加明朗化理论化。将十二五规划与社会主义建设结合起来,更能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宗旨。

三,更加突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经济方式的调整在本次十二五规划中式一个重点,加快经济体制变革是社会良好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目前经济发展的方向。“十二五”期间不但要对传统体制进行改革,消除影响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的体制机制,而且要面对新形势、新阶段,推进更为丰富的体制创新活动,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社会需求。

四、“消费”、“投资”、“出口”顺序变化,扩大内需首次独立成章。面临国内巨大的市场,增进国民消费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一大优势,与以往不同,随着国内消费内力的增大,消费、投资、出口的顺序变化是迟早的事。而本次规划则是把把扩大内需排在重要位置,并首次独立成章进行论述。可见十二五对国内巨大消费群体的重视。

五、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具可操作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必由之路,社会发展的基本宗旨是人人共享、普遍受益。而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人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必然选择。换句话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过程,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是结果,它们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要维护社会公平。而其的可操作性的增强说明十二五规划较以往更注重了成果共享的可实施性。

综上可知,我国十二五规划更具有方向性、合理性、可实施性,将需求与发展紧密联系,注重对国内市场发展,同时明确了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目标。

“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紧紧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

后来

十二五规划是我国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它决定着我国未来五年的经济水平是否提高,决定着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否更上一个台阶,决定着我国是否能够在2020年总产值翻一番。其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十二五规划是未来五年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十二五”规划了未来五年我国的发展方式、发展方向,发展的重点。其是根据十一五规划的的发展成果和发展趋势,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而制定的,它涉及了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其为我国未来五年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十二五规划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基础

十二五规划很大一部分涉及到了民生问题。而民生问题历来是我国任何时期规划的重点,它涉及到人民的切身利益,是围绕着人民平常生活而存在的问题。十二五规划对民生问题的重视和规划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基础。十二五规划是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环节

十二五规划是未来我国五年发展的基础和方向,一旦出现偏差,就会导致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滞后,社会生活水平滞后,或许会影响到我国未来的发展,也将会引起社会的不稳定。因此,十二五规划是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环节。

第四篇:新疆十二五规划 形势与政策论文

努力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历史任务

2010年春天,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举全国之力援疆行动正式拉开帷幕,新疆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后发赶超的信心在天山南北激荡。短短一年间,全国19个对口援疆省市进疆全面对接,国家各部委立即行动量身为新疆制订政策,大企业、大集团接二连三启动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也根据中央的战略部署,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新疆全面进入跨跃式发展之春.2011年,也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十二五”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时期,也是新疆在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科学谋划、扎实推进“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于我们继续抓住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意义的基础至关重要。

一、要把握好十二五发展的基础和环境

回顾,是为了凝聚发展的力量,迈开跨越的步伐。春贤书记的话说是总体稳定,总体可控、总体向好。

十七届五中全会对全国有这样一个评价,在讲到“十一五”期间取得的巨大成就时,开宗明义地指出“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国家的面貌发生了新的历史性变化。虽然新疆和内地沿海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发展有差距,但是新疆也是在巨变之中,也是在这样大的宏观的环境之下。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得到明显改变,天山南北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疆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各族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物质基础、政治基础、思想基础、群众基础不断巩固。新疆的各项事业已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进入新的发展时期,进入了建设成为西部强区、全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点的新阶段,进入了不断满足全疆干部群众求发展、谋富裕、思稳定、盼和谐愿望的新阶段,进入了全力以赴把经济社会发展搞上去、把长治久安工作搞扎实的新阶段。

(一)经济总量不断攀升,综合实力跨上了新台阶 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十一五”期间,新疆生产总值快速增长,先后买上了三个千亿元台阶,2006年生产总值超过3000亿元,达到3045.26亿元,2008年又跨越了4000亿元大关,达到4183.21亿元;2010年以来,经济运行呈现出回升向好的良好态势,全区生产总值超过500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5年增长65.1%,年均增长10.6%。人均生产总值提前翻番。财政实力明显增强。

(二)经济结构继续优化,发展协调性有了新提高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天山北坡经济带,以石油石化、煤炭、煤电煤化工、几点、农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产业升级很快,产业集聚度明显提高。以石油化工为主的重化工和以防止、食品为主的轻纺工业,在天山难破经济带迅速崛起,规模化水平不断提高。统筹城乡发展取得新进展。新疆已有一个百万以上人口的特大城市、2个50万人口的大城市。

(三)农业生产能力大提高,设施农业发展有了新进展

农业经济平稳增长。2009年新疆农业综合比较优势居全国第5位,人均农业总产值和主要农产品人均占有量均居全国前列。十一五,新疆农业增加值速居西部十二省区首位,已成为全国农业大省。农业生产能力显著增强。主要指机械化水平,十一五,讲要更新粮食机械,稳步发展棉花机械,加快发展林果业机械、节水机械,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四大基地建设成效显著。设施农业取得长足进展。突出地方特色,培植了组建了中粮屯河、香梨股份、新疆天业、新农开发、天康生物等一批集生产经营、科研开发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

(四)新型工业化稳步推进,工业园区建设进入新阶段

石化工业稳步发展。2010年,新疆原油产量2558.16万吨,居全国第4位;天然气产量249.91亿立方米,全国总产量的26.5%,居全国第1位。非石油工业快速增长。非石油工业就是煤炭、防止、轻工、钢铁为主的一些工业。比如红色产业,番茄酱产量110.63万吨,居全国第1位。工业园区蓬勃发展。2009年底,经国务院和自治区审批的工业园区达到34个,其中,国务院批准设立8个,自治区批准设立26个,遍布全区11个地州市,主要集中在重化工、特色资源、对口支援、出口加工、物流园等五大园区,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的发展格局。“龙头”园区———克拉玛依石化工业园、米东化工工业园,;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库车化工园区。

(五)投资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经济发展获得新支撑 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公路。要进一步加快疆内国家告诉公路网和国省干线公路、农村公路以及通县市、团场公路、重要的口岸公路和国边防公路建设,提高公路等级、扩大路网规模,优化路网结构,切实 提高通行保障能力。乌鲁木齐绕城、阿克苏至喀什、克拉玛依至塔城高速公路要力争明年全部开工建设。铁路。继续加快兰新第二双线等11条在建铁路。抓紧做好乌鲁木齐新客站、北屯至富蕴至准东、哈密至将军庙等9条拟开工铁路的各项前期工作。民航。要以打造乌鲁木齐西部门户枢纽为重点,不断加强航线网络布局,力争开辟新的国际国内航线。抓好改扩建、迁建和新建的支线机场建设。房地产业欣欣向荣。

(六)城乡市场繁荣活跃,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

城乡市场繁荣活跃。消费需求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源头与动力,“十一五”期间,全区商业基础不断改善,各类交易市场快速发展,以连锁超市、专卖店、仓储式商场等为代表的新兴商业竞相发展,分期付款、特许经营等现代营销模式不断涌现,市场商业网点种类繁多,辐射面不断拓宽,大流通的市场格局基本形成。2009年,乌鲁木齐华凌市场、北园春、亚中机电市场等11家市场成交额超过10亿元,其中,新疆钢材加工配送中心超过50亿元,边疆宾馆市场成交额超过60亿元。

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加快转型升级,由温饱型向享乐型和发展型消费转变。住宿餐饮业保持了20%以上的高速增长;轿车,这个昔日的奢侈品,如今已进入普通百姓家庭,成为简单的代步工具;金银珠宝类、文化用品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和通讯器材类成倍增长,已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七)对外开放水平大提高,外向型经济发展取得新成绩

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十一五,新疆发挥区域优势,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外资已成为推动新疆全面开放的重要补充。

旅游产业蓬勃发展。新疆旅游业借助得天独厚的地理和人文资源,全方位、多角度的向全国、全世界进行宣传和推介,使丝绸之路为主导的旅游品牌日益显现,如天池、喀纳斯、葡萄沟、那拉提、金沙滩等已成为在国内外影响较大的名牌产品。2010年,国内旅游人数达到3000万人次,旅游收入280亿元。

(八)社会事业大发展,和谐新疆建设迈出新步伐

民生状况有了明显改善,2010年,新疆用于民生的支出1198亿元,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高达71%。向低保的门槛,从2005年起也不断降低,截止2010年底,城镇居民中有301.10万人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救济,有效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我们的新农合,2010年覆盖农牧业人口1034万人,参合率达98.6%,有效缓解了农牧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44元,高出规划确定的11900元目标1744元,比2005年增长70.8%,年均增长11.3%,比规划确定的年均增长8%的目标高出3.3个百分点。

(九)污染治理大投入,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新成果

十一五以来,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始终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轴,以落实污染减排责任制为主要抓手,积极开展环保专项行动,不断加大对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力度。污染治理力度加大。去年年底召开中央经济会议的时候,我们都会注意到,各省市在制定自己的经济发展规划时,都不仅仅提出GDP到达到多少,同时还关注到结构优化、质量改善、效益提高。经常和GDP联系紧密的一个指标叫万元GDP的能源消耗量,新疆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0%。现在,全球都面临着生态环境的压力,火山爆发,洪灾,旱灾,地震在全球范围内频发,人们都越来越关注我们共同生活的、唯一的、赖以生存的地球可持续发展问题。所以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温家宝总理在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布到2020年中国万元GDP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比2005年降40—45%,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因此,我们面临着巨大的国际压力。就国内来讲,我们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流入城市的河流90%是被污染的,珠三角、长三角的情况不容乐观,有些地方的老百姓甚至不敢喝当地的自来水,那就要求我们必须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生态环境不断改善。首府空气质量达到及好于国家Ⅱ级以上标准的天数为266天,比2005年增加10天。看到这些巨大变化,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新疆的历史性巨变,无不凝结着党的历代领导集体的心血和情谊,凝结着中央的关心和支持,凝结着全国人民的无私帮助。实践充分证明,中央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关于新疆工作的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的,是符合新疆实际和新疆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央对新疆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新疆各族人民的深切关怀是始终如一、一以贯之的,并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对新疆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

我们经常用两个词来形象地概括新疆,那就是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作为每个新疆人一定要清楚我们的地域辽阔到什么程度,我们的资源丰富到什么地步。地域辽阔(新疆166.6万平方公里,是全国面积的1/6,周边与8个国家接壤,陆地边境线长达5600多公里,占全国陆地边境线的1/4,是我国与邻国交界最多、边境线最长、土地面积最大的省份)资源丰富(新疆矿藏有138种,全国的有168种,就是全国矿藏的82%在新疆都能找到;58种矿产资源居全国 前10位;10种位列全国首位;天然气占全国的34%,石油占全国的30%,煤占全国的40%;除了世人已知的油、气、煤传统能源外,还有大量的新型资源。新疆有9大风区,可装机容量约8千万千瓦,目前开发利用仅20万千瓦左右,其利用率刚刚起步;还有强大的光源,新疆年日照时间为3500小时左右,据80年代的一个测算,新疆大地全年所获得的太阳能辐射总能量,是1980年全世界发电机总容量的100倍,而我们目前的太阳能发电几乎尚未起步;还有广泛的生物资源,从海拔-154米至8611米,有近9000米生物群落,这是独有的地利,生物的广泛性非我莫属。新疆气候干燥少雨,日照时间长,具有发展特色林果业的优势。)由于这两个独特优势,决定了新疆是我国西北安全的战备屏障和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地区和战略资源的重要基地。

1、经济发展滞后。一是不仅与东部差距拉大,而且在西部不占优势。很多重要经济社会发展总量指标在全国占的比重只有70%左右,在西部地区人均指标少数居西部地区前列,多数指标都在倒退,居西部地区中位或相对落后的位次。二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农牧业方面,农民收入来源单一,家庭经营收入中来自第一产业的比重占到80%以上。工业方面,石油石化“一业独大”,在全区工业增加值比重占60%以上;地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仅占20%左右,实现利润不到10%,非公有制经济占地区产值的比重仅为30%左右。第三产业方面,服务业和外向型经济发展滞后,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3.9%,且多为传统服务业;外贸主要以边境贸易为主,加工贸易只占3.5%。技术创新能力薄弱,2008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仅为0.16%,比全国平均水平低7.9个百分点。自我积累能力不强。2009年全区财政自给率仅为28.8%。全区仍有90%以上的县市财政不能自给,无力于建设和发展。

2、区域发展不平衡。主要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和边疆团场农牧民相对贫困,南疆三地州和边远山区、高寒山区生存条件艰苦、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农牧民生活贫困,缺乏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能力。1990年全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为1.92:1,到2009年全区城乡收入差距比为3.06:1。全区标准以下的贫困人口有227万人,占全区农牧民人口的22%。特别是南疆三地州发展困难大。2009年,喀什、和田和克州三地州人均GDP仅为全区平均水平的31%。三地州低收入贫困人口占到全区低收入贫困人口的84%以上。

3、生态脆弱,结构性缺水。目前我区土地荒漠化面积以每年85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张,草原退化沙化严重,沙化土地面积占到45%以上,承载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基础脆弱。全区水资源径流量884亿立方米,已经使用500多亿立方米。目前全区农业用水占到总用水量的96%,而对GDP的贡献率却只有17.1%,农业每立方水产出量仅为1.32元,远低于全国7.6元的平均水平。天山北坡一带缺水率超过10%,南疆水资源开发利用总体已经接近承载能力。水已经成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4、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基础设施起先导性、基础性作用。基础设施的通用涵义指:水利、能源、交通、通信和城乡基础设施。从建设小康社会、优势资源转换、发挥区位优势、进行国土开发、实现开放战略看,现有的基础设施无论是总量还是质量都远远满足不了需要。目前我区与内地和中亚国家的铁路通道只有一条,全区只有兰新铁路、南疆铁路两条干线,国省干线中二级以上公路的比重为53%,远低于全国70%的水平,南北疆缺乏便捷连接的公路通道,交通大通道和密度都远远落后于西部地区。4月12日,新疆17个重大民生公路项目同时破土动工。工程建成后,天山南北各族群众出行将更为便捷,公路沿线地区的矿产、旅游资源开发和区域经济发展也将因此受益。能源建设仍很滞后。疆内不少地区现在还拉闸限电,尤其是南疆缺电严重,农村抗旱城市就要停电。

5、人才严重匮乏,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从现实讲,主要是人才流失严重,高端人才、实用技能人才不断流失。近20年来新疆人才流失达20多万人,其中高级教师、学术带头人、技术创新骨干、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达10多万人。新疆每年考入内地院校4万名学生,毕业后大概只有27%返回。从适应跨越式发展、长治久安新的阶段讲,缺乏高端人才、复合型人才、实用性人才、专业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包括规划、工程技术、工业化、城市化、语言方面的人才。特别是南疆三地州及偏远贫困地区人才严重不足。

6、不稳定因素的影响。一是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西方某些国家遏制中国发展的战略和影响越来越大。二是民族分裂势力活动成为影响新疆社会稳定的主要危险。新疆地区存在的分裂和反分裂斗争将是长期的、复杂的、尖锐的,有时甚至是十分激烈的。三是非法宗教活动、非法出版物的影响不可小视。四是“7·5”事件后,社会上的部分群众的稳定感异常脆弱,极易使一些一般刑事案件和社会治安案件变得复杂化。五是全国矛盾凸显期的阶段所决定的,主要是企业改制、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就业用工等出现的新矛盾,而往往这些矛盾在新疆又容易扩大为政治问题、全局问题。总的来看,新疆还是拥有趁势而上这个历史机遇的,大家都知道新一轮的西部大开放,第二个10年又开始了,我们得益于前一个10年已经有了很好的发展,所以这是一个很好的历史机遇期。我们还有19个省市的对口支援,看看去年,从来没有见过内地有这么多的官员,这么集中地到我们新疆来考察,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多的商家到新疆来考察,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的资金不断涌入新疆,也从来没有见过全国这么多地方把新疆作为一个热 词来议论,这么多的没有想到,从来没有过。我们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看待这次机遇。

二、要把握好十二五发展的主要任务

今天的新疆,正处于跨越崛起取得重大突破、迈入“十二五”发展新阶段的关键时刻,机遇与挑战并存。抓住机遇,就可能乘势而上,实现跨越式发展,否则就可能误了“十二五”的“早班车”,进一步拉大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所以说,机遇难得,形势逼人,责任重大,时不我待。可以说这个机会真是太好太好了,如果我们还没有准备好,真的很不好意思,在座的各位也很不好意思哦,“民生优先,基层重要”,大家就是最基层的,要把握好这个机会哦。

“十二五”时期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深入实施稳疆兴疆、富民固边战略,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始终把推动科学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始终把改革开放作为促进发展的强大动力,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始终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发展进步的基本前提,努力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十二五”时期总体战略选择,稳疆兴疆、富民固边。具体战略选择是: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科技教育为支撑,加速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改革开放,打造中国西部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和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建设繁荣富裕和谐稳定的美好新疆。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一个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坚持以文化为引领,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大众的、科学的、社会主义的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以科技教育为支撑,就是要充分发挥科技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强综合实力、提高各族人民生活水平方面的支撑引领作用,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依靠科技进步提升发展层次和水平,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就是要充分发挥教育的基础性作用,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大批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高智力和人才保障。(以番茄红素为例)

工业化是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是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没有强大的现代工业,就没有高水平的现代农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综合实力的增强也缺乏有力的支撑。我区工业起步晚,底子差,从目前情况看,加工深度不够,技术含量不高,总体上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就是要以促进优势资源转换和引进、培育大企业大集团为抓手,做大做强现有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加快培育战略性产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通过新型工业化强有力的拉动,实现跨越式发展。(以棉花产业链的形成为例)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区是一个农牧业大区,具有独特的发展现代农牧业的水土光热资源优势,当前正好处于从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加速推进农牧业现代化,就是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牧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牧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牧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牧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牧业,不断提升农牧业产业层次和整体水平,大幅度提高农牧民收入,促进新疆由农牧业大区向农牧业强区转变。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好处很多,比如增加就业岗位、增加税收,促进二三产业发展,促进土地流转和农牧民分工分化等等,这些都是经过实践检验的,被大家认可的,一个地方的城镇化率高,城镇人口比重大,这个地方肯定发展比较快。要加快构建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支撑功能强大的城市布局,规划建设一批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文化旅游名镇,充分发挥城市和小城镇以城带乡、以工促农、扩大就业、拉动消费的重要作用。

“十二五”时期主要预期目标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符合新疆实际的发展道路,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到2015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和人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达到西部地区平均水平,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自我发展能力明显提高,民族团结明显增强,社会稳定明显巩固。

根据“十二五”经济发展目标,自治区在综合分析当前形势后确定2011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是:全区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全社会零售商品总额增长17%,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0%,居民消费品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新增就业岗位3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我们需要特别关注的两个指标是,一个是GDP的增速为10%,各地州都提出了自己的预期目标,最高的达到25%,最低的也在10%。为什 么自治区要定为10%呢?我们知道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到2015年,新疆人均GDP要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目前,我区人均GDP比全国水平低约600美元。“十二五”时期,我国GDP制定的预期增长目标为8%,据此测算,到“十二五”末,我区人均GDP要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我们就需要有一个较快的增长速度。10%以上的预期增长目标,不仅高于“十五”、“十一五”,也高于近几年的预期增长目标。另一方面也是基于我区目前经济发展的现实。确定我区的经济发展速度,既要体现跨越式发展,又要立足实际、实事求是。目前,我区的基础设施条件、产业基础等都还不足以支撑跨越式发展。“十二五”的头两年必须把主要精力放在打基础、调结构上,夯实跨越式发展的基础。因此,这个指标也不能定地太高,要兼顾当前和长远。总体来讲,这一指标是积极稳妥、实事求是和留有余地的,是经过努力完全可以实现的。自治区党委根据中央关于新疆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及国家“十二五”规划,为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做出部署:

第一大板块经济: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以新型工业化为带动,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2011年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一号文件首次锁定新型工业化,颁发了《关于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若干意见》,这在新疆尚属首次。

文件明确,必须以新型工业化来带动促进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根据新疆“十二五”规划,未来5年间,新疆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2015年工业占自治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5%以上。数据和十一五是一摸一样的,都是增长17%,但是我们2010年达到了13.5%。

围绕如何进一步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张春贤提出五点要求:

一、要牢固树立“两个可持续”的发展意识。各地和各企业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过程中,必须坚持走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的道路,坚持科学发展,坚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坚持环保优先、生态立区。

二、要坚持高起点、高水平推进。要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以循环经济的理念来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最先进技术为支撑来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高效集约推进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抢占制高点,形成长远竞争力。

三、要注意惠及民生。要建成富民产业,带动当地老百姓就业、致富,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一方面要尽可能多地吸纳当地劳动力就业,一方面要大力推动配套产业、服务业的发展,让新型工业化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各族人民。

四、要讲求效率。新疆的能源资源开发特别是煤化工产业项目大都处在起步阶段,但无论从国家能源资源安全还是从市场角度看,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只有抢占市场制高点,才能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五、要营造良好的环境。各级党委、政府和全区上下各部门各方面都要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坚持“新疆效率”,努力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形成关心、支持、帮助企业发展的浓厚氛围和强大合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是新时期新阶段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对构建具有新疆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增强我区综合经济实力和整体竞争力,惠及各族人民群众都有重大意义。

第二,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没有农民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全面小康。

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前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重点,即:《建议》在这一部分提出的四个方面的任务:一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二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三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四是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

第三,加快推进新性城镇化步伐。

要以城镇规划为依据,推动城镇建设有序进行。搞城镇建设,规划科学是最大的节约,规划失败是最大的浪费。各地在规划上一定要有前瞻性,起点要高,要统筹城乡布局,尊重群众意愿,突出地域和民族特色,特别是要注重文化内涵和现代城市风格,提升城市建设的品味和水平,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这是发展城市化的根本动力。高度重视城市的产业支撑作用,依托现有基础,把城镇化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加强城镇交通、供 排水、供气、供电、供热等“生命线”工程和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社会公共服务水平,打造宜居宜业环境,提升人口聚居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下决心把乌鲁木齐市建设成我国西部中心城市、面向中亚西亚的现代化国际商贸中心、多民族和谐宜居、天山绿洲生态园林城市和区域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

第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通过我们的经济发展,建立资源节约薪,环境友好型社会,因为我们有指标进行约束,你也不能盲目的进行的开发,不能破坏我们的生态环境。中央提出新疆到2020年经济发展水平和全国持平,但是特别不希望我们走山西的老路。其实,我们和山西的情况很像,都是能源资源大省,但是遗憾的是山西在发展的过程中,GDP很快上去了,但环境破坏很严重。因此,衡量新疆是否跨越了,还要检查新疆万元GDP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二氧化硫的排放量,绿地的覆盖率及沙漠的治理等这样一系列指标。

第五,区域协调发展

第二大板块改善民生、科教文化、社会事业;保障和改善民生、科教兴新和人才强区。第六,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做好改善和保障民生工作,是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新疆近年来加大普惠力度,让更多各族群众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确定2011年为新疆“民生建设年”,自治区有一个文件,就是2011年新党办发的11号文件,这次提法非常独特,一共有22项,重点民生实事工程。以“新疆效率”推进22项重点民生实事工程建设。就是实实在在的事情。22项任务呢,都有具体的指标,都有最后去落实任务的部门,这些民生实事涉及安居富民、定居兴牧、住房、社会保障、就业再就业、特殊群体医疗救助、教育保障、物价控制、各族群众生活质量提升等,涵盖了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各个领域。

坚持“群众第一、民生优先、基层重要”理念,2010年,新疆财政支出用于民生的投入突破1000亿元,占一般预算收入的70%以上。改善民生工作力度之大、惠及面之广前所未有,极大地激发了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改变面貌的决心和信心。今年,新疆民生投入将超过1400亿元,包括完成农村安居富民工程30万户、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34万套、“零就业”家庭24小时动态清零、信访积案化解等。“实施重点民生实事工程建设,是为了新疆各族群众的生活更加幸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表示,将持续加大民生投入,集中各方力量抓民生实事建设,“争取干一项成一项,人民群众满意一项。”要继续实施好自治区确定的一系列重大民生工程,切实把好事办好,让各族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自己生活的改善,感受到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一员的骄傲和荣耀。所以这些民生工程都是非常具体的。

物价控制、各族群众生活质量提升。今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预期调控目标定在4%左右,就是稳定物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我看从去年开始的农产品涨价,比如网上戏称为“蒜你狠”、“豆你玩”、“糖太宗”的大蒜、绿豆、糖都疯长,中央相继出台的一系列政策,都是在平抑物价,减少热钱炒作,真正解决老百姓关注的民生问题。咱们都想一想,新疆是原理内陆的,我们的消费品市场的贡献,主要是本地人。如果我们的消费能力,人们的生活水准不高,我们的消费品不可能有这么快的增长速度,2010年,我们增长了17%,也就说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是百分之十点几,如果我们每个人的口袋里都没有钱消费,消费品的零售额不会增长那么快。《建议》再次提到“三驾马车”,以前常常把出口、投资和消费比喻成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全会公报中消费、投资和出口再度被提及,只是顺序已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消费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内需中的“居民消费需求”拉动不起来,说到底,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是没钱花,第二是不敢花,第三是花不掉。

要继续抓好双语教育和职业教育。抓好双语教育和职业教育是关系到 每个少数民族家庭、每个少数民族青少年切身利益的头等大事。要通过面向社会招聘、对口支教等多种办法,加快双语教师培训力度,认真解决好他们的生活保障问题,确保双语教师留得住、干得好。要继续办好内地新疆高中班和区内初中班。加大以就业为导向的中高等职业教育力度,将发展职业教育纳入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规划,提升职业教育综合能力,促进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加快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步伐,提高农村职业教育服务当地经济发展的能力。抓住对口支援机遇,利用内地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加快培养自治区急需紧缺的技能型人才。

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建立健全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工作机制,确保零就业家庭24小时动态清零。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中小企业,鼓励驻疆企业吸纳当地就业困难人员就业。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近期,自治区专门出台进一步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的意见。总的要求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多措并举,分类施策,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大力发展一二三产业、抓住对口援疆机遇、鼓励到企业、农村、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多渠道培训等途径,力争两年内全区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基本实 现就业,完成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各地个部门要把解决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作为当前一项重点工作,采取更具针对性、更强有力、更具失效的举措,切实抓紧抓好。

第七,科教兴新和人才强区,我们都知道,我们自治区去年已经颁布了人才发展规划纲要,里面已经对自治区的整个人才,14大类人才的规划都做了2020年的一个规划纲要,人是生产力要素中最为活跃的,最有创造力的因素。人的事情解决好了,其他的事情都是迎刃而解的。四个方面的任务: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增强共性、核心技术突破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强基础前沿研究,在生命科学、空间海洋、地球科学、纳米科技等领域抢占未来科技竞争制高点。②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基础性、前沿性技术和共性技术研究平台建设,加强军民科技资源集成融合,推进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鼓励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深化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改革,完善科技成果评价奖励制度。重点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③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前不久,温家宝总理在北京专门就学前教育进行调研视察。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登上北方四岛视察,固然有提高自己在国内人气和支持率的思考,声援中国的交易,但是其看望幼儿园教师是不是也表明其要求在北方四岛的归属问题上,要从幼儿抓起。2011年乌鲁木齐计划投资4.85亿元新建、改建、扩建幼儿园及中小学校。④建设人才强国。积极引进和用好海外高层次人才。建立健全政府宏观管理、市场有效配置、单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择业的体制机制,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明显提高人力资本投资比重。,“十二五”时期,我国将继续抓好公务员对口培训,中央国家机关和东部地区有关省市将为中西部地区培训10万名公务员。据了解,公务员对口培训工作始于2000年,由北京、天津、上海、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8个东部省市为中西部地区开展对口培训。截至目前,共培训中西部地区骨干公务员1.3万余人,取得了显着效果,受到中西部地区公务员的热烈欢迎。

第三板块: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

第八,深化改革。听起来是比较虚的,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决策,是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中国过去30多年的发展进步,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仍然要靠改革开放,要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

这一部分提出了六个方面的任务: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②推进行政体制改革。③加快财税体制改革。④深化金融体制改革。⑤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⑥加快社会事业体制改革。

2010年9月6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表示,要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突破。2010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深圳考察时强调,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开放,清除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各种体制障碍。不仅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还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保障,经济体制改革成果就会得而复失,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

第九,对外开放的新格局:进一步扩大向西开放力度,形成新的发展优势。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临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古丝绸之路纵贯东西,成就了新疆作为亚欧大陆通道的重要枢纽地位。今天,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新疆是我国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扩大对外开放的战略要地。加大支持新疆发展力度,可以推动新疆为加强我国东中西部经济联系,为新疆和国内其他地区企业“引进来”和“走出去”、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提供重要基地,同时,能够推动我国同与新疆接壤的周边国家乃至欧洲国家建立互利共赢的经贸关系,提升我国沿边开放质量,推动我国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中央决定将“乌洽会”升格为“中国—亚欧博览会”,进一步扩大博览会在中亚、西亚、南亚乃至欧洲的影响力。在喀什、霍尔果斯各设一个经济开发区,实行特殊经济政策,将其建设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窗口和新疆经济新的增长点。霍尔果斯口岸发挥区位优势,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经贸合作的示范区,规划中的国际能源城借助地缘优势,开发俄罗斯、中亚五国的油气资源,促进能源区域性国际市场形成,可为新疆贡献600亿到1000亿元左右的GDP。喀什凭借“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独特地缘优势,成为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平台和新疆南部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加快新疆对外开放步伐,有利于构建我国联结中亚、西亚、南亚乃至欧洲的陆路大通道,形成“陆上开放”和“海上开放”、西部开放与东部开放并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充分发挥新疆独特的地缘、区位优势,大力实施演变开放战略,大力推进与中亚、西亚、南亚的商贸合作。加大 对周边国家市场的研究和开拓力度,加快发展边境贸易,充分利用国家给与的特殊政策,积极支持新疆企业“走出去”。同时,积极吸引沿海内地企业到新疆建设我国向西进出口商品加工基地、商品中转集散基地、走出去开发能源和开拓国际市场的“新欧亚大陆桥”。要举全区之力办好首届中国—亚欧经贸博览会。

三大板块,九项任务,还有一些具体的指标

三、要把握好十二五时期的重要保障

事业兴衰,关键在党;工作成败,关键在人。做好新疆的工作,归根结底要靠全区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靠广大党员干部的创造力和执行力。重点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2010年底,新疆党政机关进行了效能考核,将民众认为不作为的6名处级领导做了调整和处理,此举震动了各级政府机关。“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精神需要高效负责的机关工作人员”。

新疆各族干部要像天山雪松、绿洲白杨、戈壁红柳、沙漠胡杨一样根植和挺立于新疆大地,热爱新疆山山水水,热爱新疆各族人民,自觉肩负起党和人民的重托,以造福各族群众为己任,不断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的业绩。”

美好的愿望、幸福的生活、灿烂的前景、光辉的未来,要靠我们用汗水去浇灌,用智慧去创造,用毅力去开拓,用奋力去拼搏。中央对我们给予厚望,各族人民群众对我们给予热切期盼,我们的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第五篇:大学生十二五规划形势与政策论文

大学生就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内容摘要]随着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连年增长,2003年是高校扩招后本科生毕业的第一年,毕业生人数比上一年增加了44.6%,2004年毕业280万人,比上一年增长32.1%,2005年毕业达到了338万人。自2003年以来,大学生就业难一直是社会各方关注的热点问题。正如很多专家和学者所指出的,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可以从供给、需求和供需匹配效率三个方面去分析。从需求方面来看,宏观经济形势无疑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目前经济形势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具有重大意义,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内容摘要]原因、对策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毕业生就业结构失衡,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高校毕业生的总体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实质是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所处的转型阶段不配置的矛盾。

首先,中国处于人口高峰期,存在大量的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中国现有人口近13亿,人口基数大,新生劳动力增长过快,远远超过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岗位的速度,全国劳动力资源由20世纪90年代前五年的平均新增1250万人预计到1996—2010年平均新增1450万人,未来劳动力资源的自然增长每年可以建立两个海南省,这对大学毕业生就业产生一定影响。”出现了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而就业岗位增长缓慢,经济高增长与就业增长脱节的困难局面。

其次,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在短短几年内,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大众化已成为一种必然,但一些问题也由此而带来,教育大众化要求中国普通高校进行大规模扩招,而扩招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 长。“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达到280万,2005年将超过300万,在社会人力资源需求没有明显增长的前提下,这种量的变化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大学生就业也从精英化走向了大众化。”

第三,社会发展的区域存在不平衡,东部发达地区为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较好回报发展的前景,成为人才输入省。在这些地区人才竞争激烈,很多学生未能有效就业,即使处于失业状态也不愿去西部地区就业。在西部地区,却存在大量的岗位找不到毕业生。

2.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所带来的就业难。首先是大学生不合时宜的职业价值取向和就业观念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大学生作为公认的精英阶层,传统的儒家思想所编制起来的“精英情结”深深的束缚了他们的观念。“北京社会经济科学研究所‘当代大学生就业状态研究’课题组在《中国教育报》上公布了他们的调查,大学生目前的择业观念,在单位的选择上:选择科研结构、党政群体、中外企业占总人数的63%,而选择乡镇企业、大中学校、集体企业的,只有7%,在地区的选择上,选择大城市的有20.8%,而选择小城镇、农村、老少边地区三项仅有5%。”[3]其次,大学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差,难以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一些大学生在学校里只满足所学课程,缺乏广博的知识积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之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在应聘场合紧张、胆怯,不能充分展示自己,从而错过了许多工作机会。另外,大学生在择业时,缺乏对自己的清晰定位,择业缺乏目的性也导致成功率不高。

3.用人单位盲目设置的各种条件带来的就业难。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经验障碍,很多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动辄要求求职者二至三年的工作经验,许多应届毕业生往往因缺少实际工作经验而难以落实工作。另外,有些用人单位盲目提高选才标准,追求高学历。相当多的用人单位存在着重学历而轻视实践的倾向。4.高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利于大学生就业。一些学校的办学方法和观念落后,没有市场意识,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大学生所学专业不符合市场需求,出现了供需的结构性矛盾。此外,部分高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就业工作还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就业工作往往毕业前才进行,就业指导仅仅是一种职业介绍,而在某种程度上还是脱离实际的泛泛而谈。“调查显示,非常需要职业指导的大学毕业生对本校就业指导机构的了解程度多寡不一,其中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只有1/3的人,有10%的人根本不知道学校有这样的机构。”这说明大学职业指导工作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5.社会壁垒,就业市场分割的现实加大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近年来,毕业生自主择业已成主流,然而户籍、档案等一些因素仍然是大学生就业的绊脚石。许多大学生在找工作的都有“非本市户口免谈”的痛苦经历,由于没有用人单位所在地户口,使大学生与许多好的工作机会失之交臂。

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是有多种因素造成的,要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必须调动多种力量,做出多方努力。

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1.大学生自身作出调整和努力。其一,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新时期的就业观。大学生应从实际出发抛弃“社会精英”的情结,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空闲岗位,小城市、乡村等地急需人才,小企业、私企业等还存在大量的用人要求;大学生还应树立基层意识,事业意识和奋斗意识,到基层锻炼自己,挖掘潜能,还可以将眼光投向西部,到西部地区锻炼成才;逐步树立起“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职业选择策略,从现实出发选择自己的求职道路。其二,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就业主动权。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个人的素质、能力、专长和团队精神将是主导毕业生择业的重要因素。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体制下的规律,大 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过硬的本领,才能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谋取自己理想的职位。其三,自主创业,依靠自身实力解决就业问题。大学生在一定的条件下,找准商机,发挥一技之长,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道路,在解决自己就业的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渠道,缓解了就业压力。

2.高校的改革。其一,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调整专业结构,使之与招生,毕业生的就业趋向相结合,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并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学校和专业,减少招生数量,直至停止招生。其二,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高校毕业生就业部门以及相应的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而不仅仅局限于临近毕业的同学。其三,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推动整个大学生就业工作起着关键作用。这就要求对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专职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积极吸收具有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信息学等专长的老师充实到就业指导队伍中来。其四,以就业为导向,加快高校的教育与教学改革。学校内部调整自身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培养模式,开设具有专业特点,实践性强的课程,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关注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3.政府部门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职责。首先,制定政策法规,完善就业市场体系。各级政府要从规范就业市场着手,建立健全法律、法规,逐步把毕业生的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还应继续完善毕业生就业政策,消除就业歧视,深化人事、户籍等相关就业制度的配套改革,打破由于户籍制度造成的市场分割问题,规范就业市场。其次,加强宏观调控,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国家应采取必要的宏观调供措施,加以必要的行政、经济手段来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鼓励大学生投身 西部,在西部地区安家落户。还应看到中国基层人才匮乏,存有大量的用人需求,国家也应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大学生投身基层实现就业,锻炼成才。另外,政府还应建立高校毕业生失业保障和培训机制。毕业生是中国宝贵的人力资源,毕业生失业是一种巨大的人才浪费。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应制定相关的法律规范,将未就业的大学生和失业的大学生纳入到社会失业人员的范畴,并给予相应的救济。这样既可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又体现了国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政策。同时,针对毕业生未能及时就业的实际,有针对性的组织各种培训班,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失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信通过大学生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定能够妥善解决,高校毕业生一定实现充分就业。高校毕业生作为中国巨大人口和庞大劳动力队伍中一支活跃的生产力,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一定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参考文献: [1]胡修池,刘子婷.当代大学生就业指导[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2]陈岩松,赵瑞君.大学生就业指导[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4.[3]王潍海,腾玉成,张宏.大学生择业指南[M].北京:海潮出版社,1989.[4]2004年大学生首选企业调查——社会环境影响下的个人择业观[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

下载形势政策 十二五规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形势政策 十二五规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十二五政策规划(模版)

    我国确定“十二五”规划水利发展八大目标 ——防洪减灾综合体系进一步完善。大江大河防洪体系基本建成。重点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基本完成,现有病险水库和大中型病险水闸隐......

    形势与政策——江西省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

    江西省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 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这份《规划纲要》,不仅记录着“十一五”的喜人成绩,而且详细阐述......

    “十二五”形势与政策论文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学 院 _________________ 学 号 _________________ 姓 名 _________________ 任课教师 _________________ 成 绩 _________________ 2011年 3月 “......

    形势与政策十二五计划

    节能减排引领时尚新生活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过程中,由于人类过分追求发展所带来的满足和发展的速度而忽视或淡薄了其所带来的负面效应,致使在极大满足自身物欲的同时,也......

    当前水利形势和水利“十二五”规划有关情况

    主持人华清: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请来了水利部副部长矫勇先生,请他向大家介绍当前水利形势和水利“十二五”规划......

    学习“十二五”规划刚要的体会(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

    学习“十二五”规划刚要的体会(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拉开了未来5年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化改革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

    学习“十二五”规划刚要的体会(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

    学习“十二五”规划刚要的体会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拉开了未来5年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化改革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形势政策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程期末考试论文论文题目关注大学生就业 系部联合系部 专业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学号20111870 姓名杨恒 完成时间12.23 成绩 评阅教师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