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岳阳县新农村建设之云山篇
岳阳县新农村建设之云山篇
——今天新云塅,明天新云山
从祖师殿往南远眺,穿过缭绕的云雾可见8000米外的云塅水库安静地睡在山脚边,就像大云山镶嵌了一颗珍珠,水库的下方是一条笔直而宽阔的“灌渠”,哺育着下游的近千亩农田。站在高耸的云山之巅面对这暂新的“灌渠”,我感到大自然神奇的同时,更赞叹人类的伟大!
故乡的大云山我曾无数次登临,但发现这条“灌渠”却是今年的事。近日受三五好友相邀,前往云山乡云塅村采风,才知道我所谓的“灌渠” 实在是天大的误会。她其实是一条去年才竣工的长2000米、宽近3米的水泥路。
随行的村支书告诉我们,云塅村不大,处在这大山之中,交通极为不便,村民的经济、生活也同样较为落后。这条路投资35万元,除土建以外全部由县财政支付,不仅如此全村还在县委、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拆除了近300间危房,兴建了居民新村,惠及54户,县级部门投入资金近60万元,包括修路经费共计近100万元。由于交通方便了、物流快捷了,现在云塅村的庭院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有人栽种了果木,有人成了养猪的大户,居民的生活正在逐步的改善。说到这里,村支书是无限感叹,他说,没有县委彭书记去年的现场办公会就不会有云塅今天的好局面。宣传部的一位领导还告诉我,去年5月云山乡为了改变云塅村贫穷落后的局面向县里祥实反映了云塅的情况,彭书记审阅后看到老百姓的危房如此之多仿
佛感受到了民众翘首以盼的目光,遂立即联合县委、县政府召集近20个县直部门现场办公,由民政局、劳动局、移民局等牵头共筹集扶持资金近100万元对云塅村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改造,用时仅8个月,路、房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老百姓无不拍手称“快”,好评如潮。
有人说云山是一块宝地,此话一点不假,既有湘北著名道观,又是国家森林公园。《岳州府志》等载,“宋代岳州通判石光,有惠政及民,退隐大云山得道,民为之立祠致祭……祀真武祖师”,千百年来仍受到后人顶礼膜拜;上世纪60年代时任县委书记毛致用兴水利、修铁山,惠政及民,今成国家领导人;时隔40余年后,今年的重九佳节真武祖师铜像隆重开光,我想岳阳地界真的又要出贵人了。古人说得好: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若那些惠政及民的贵人能名满天下,实在是岳阳人民的福气。
今天,我们塑造了一个新云塅;明天,我们要再塑一个新云山。
第二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思考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思考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只有近8亿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才能盘活国民经济全局,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为此,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这是在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原则和方略后,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做出的又一个重大决策。这对解决“三农”问题,推进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体人民的富裕安康,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今后我国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它的目标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按照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可以预见,“十二五”期间,以至今后一个时期,将在全县,以及全国范围内掀起一场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热潮。鉴于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庞大复杂、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要保证这项伟大工程的顺利实施,并建设成有特色的新农村,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自觉建设自己的新家园。对农民作深入的思想发动工作,使农民懂得建设家园的重要意义,开展新农村建设的好处,让所有农民都知道新农村建设是做什么的和怎么做,达到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策转化为农民建设新家园的自觉行动。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最大受益者,一定会积极参与,不要让农民的积极性受到挫伤,建立激励机制,抓好典型示范,使农民看到新农村建设的美景,从而激发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热情,把蕴藏在农民群众中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抓好用政策引导和鼓励建设新农村,对建设新农村积极性主动性高的村镇,政府应给与扶持,把政府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转变为农民的主动要求建设新农村。在适当的时候召开全县新农村建设现场会,总结推广先进典型,以点带面,以强带弱,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二、从实际出发、科学规划、量力而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纵观全国行政村,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地理条件、文明程度等各不相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新农村建设的起点有先后,过程有快慢,水平有高低,不应用统一模式,统一标准,不应搞强迫命令,不搞形式主义,不搞政绩工程,不能搞成一刀切,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量力而行。
三、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形成共识,全民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仅是涉农部门和某些领导的事,要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共同营造全社会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的浓厚氛围,不能孤军前进。所以,我们要加大新农村建设重大意义的宣传力度,使整个社会对新农村建设形成共识,并主动参与、支持和监督建设的实施。建立吸引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机制,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依靠农民辛勤劳动,国家扶持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使大家积极投入到这个伟大历史进程中来。
四、“五个”目标全面发展,不能片面追求“村容整洁”。在新农村的建设上,虽然“村容整洁”是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之一,但我们不能片面的搞成新村庄建设,只注重农村的房子是否整齐划一,道路是否宽敞,街道是否干净等表面的东西。由于新村庄建设主要是硬件方面的东西,容易“看得见,摸得着”,效果立竿见影,所以在新农村建设上应避免一些基层干部因过度热衷于新村庄建设而急功近利,搞一些政绩工程,把新农村建设搞成大拆大建,片面追求“村容整洁”。要把村容建设与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结合起来,与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民主管理结合起来,做到治理村容村貌中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农民增加收入,促进“五个”目标全面发展。新农村建设应着眼于解决农民子女上学难、看病难、养老保障等最迫切的问题,着眼于扎扎实实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这是把新农村建设这种好事真正办好的关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1.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定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如果仅仅理解为盖房子、搞村庄建设,没有经济实力的话,很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可能加重农民负担,甚至加重村级债务;二是即使搞了也维护不了多久。
2.要深化农村改革。①要巩固农村税费改革的成果;②加快农村征地制度改革;③搞好乡镇的综合配套改革。
3.尊重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广大农民群众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主要受益者,也是主要参与者。要围绕农民需求谋划新农村建设,主要依靠农民力量搞好新农村建设。韩国“新村运动”的精髓就是启发、唤醒和发扬农民自身的智慧、合作精神、自主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开展农民自主致富运动。政府在人财物方面予以必要支持,主要是起倡导、扶持、示范、带动作用。
4.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民主商议,不搞强迫命令;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
5.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胡锦涛同志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从本世纪头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几十年的艰苦努力,从更长远的时间看,即使将来基本实现了现代化,三农问题仍然是关系到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我们一定要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坚持不懈地做好三农工作。
总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一定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创新发展,积极主动、最大限度地把握和利用好这次难得机遇,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众志成城,合力攻坚,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就一定能建设具有现代气息、经济发展、农民富裕、文化繁荣、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姓名:李川
学号:0901040118班级:政法系09社工
第三篇:新农村建设之盐源县
新农村建设之盐源县
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新提法4“新农村建设”提到,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在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的同时,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村人口多是中国的国情,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于是在年后不久,我在家乡进行了一次关于“新农村建设”的问卷调查,再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了实地走访调查。
一、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为盐源县当地居民,样本数量为15份。
1、其中男性占60%,女性占40%,在当地居住年限在10-20之间的占26.67%,20年以上的占73.33%。
2、他们之中在18-30之间的占了46.67%,30-50之间的占20%,50以上的占33.33%。
3、他们之中有学生、工人、公务以及其他职业,他们所占比例分别为40%、26.67%、20%、13.33%。
4、调查他们对于所属盐源县的农村变化的了解程度显示,了解一些的占绝大多数,比例为73.33%。其中感觉村落中变化最大的是房屋建设的占33.33%,认为村民收入变化最大的占60%,认为人文素质变化最大的仅占6.67%。
5、当问及在他们了解范围内,所知道盐源县新农村建设最具特色的是哪里的时候,有百分之六十的人回答的都是同一个地方——大堰沟村。
6、在“你认为所属村落的农民们新生活的美满跟政府的引导关系大否”的问题中,有百分之六十的人认为有一定关系,33.33%的人认为有很大一部分关系,只有6.67%的人认为没有关系。7、60%的人认为它快速发展的原因是村民的勤劳和政府正确引导、规划建设的结果;
8、他们认为新农村建设给村落带来了很多变化,其中认为最大变化仅仅是村民的生活富足的占60%;认为村民观念转变、素质提升和生活条件都发生了变化的占40%。
通过问卷调查,我了解到家乡“新农村建设”中最具特色、最突出的为大堰沟村,也就是当地居民所称的罗家村,于是我决定到大堰沟村进行一次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的村民生活,经济收入以及生活环境。
二、走访调查
于是在二月中旬的一天,我和父亲驱车前往,一条笔直的柏油马路直入村寨,路边是没有围墙的苹果园,光秃的树干并不显出凋零感,反而展现一种生机勃勃景象,原因在于当地村民把它的枝丫减得一丝不苟,以求春来花繁叶茂,秋来硕果累累。当我们来到大堰沟生态园村时彻底震撼了,新村的规划建设颇具特色,实行的是政府的统一标准、统一规划,每家都是修的一样的村屋别院,两层高,大门内有自己的小院,门外是平整的水泥地和砖砌的小花台。一样望去,仿佛进了个别墅区。
几乎家家户户门口都停了一辆小轿车,于是我上前去和那位正在院前擦拭爱车的大叔攀谈起来。当我谈及了此行的目的后大叔很豪爽的告诉,他姓罗,是大堰沟村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家中主要经济来源是出售自己种摘的苹果。当问及年收入时,他毫不掩饰,无比自豪的告诉我,“不出意外每年的收入十三四万”。看到我瞠目结舌样子,他笑道,我们家这点收入不算什么,有些家一年的收入可以达到二十多万。他还告诉我,今年过年前村里又有十多家人都购置了新车,现在几乎家家有车,大多还是十多万的好轿车„„
另一位李姓的大婶告诉我,在几年前,这里还是远近有名的穷村。道路是泥巴路,崎岖、颠簸,往外拉送的苹果还没运到县城,很多就“皮开肉绽”变成无法卖出的伤果,造成很多以卖苹 果维生的果农,一年的心情劳动在那条泥路上化为乌有。而如今好了,县政府的帮助下,财政拨款上亿元来休整这条路,把曾今的“心酸路”变成了如今的“致富路”,一条柏油马路笔直平坦深入望不到头的苹果林。
“若要富,先修路。”近年来,盐源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建设。除了争取到上级单位上亿元的农村公路补助项目,在县财政极度紧张的情况下,也拿出上亿元,在平坝和高山峡谷间修建通村公路。大堰沟村的泥巴路变成了柏油路。运输条件好了,外地的货车直接开到了果园边上,破损率变得很小了,有了卖相,价格直向上蹿,村民最终富裕起来了。
三、文献资料
2009年,盐源县委积极跟进省州委部署,更新观念,抢抓机遇,整合力量,完善机构,启动实施新农村建设。在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调查民情后,盐源县委确定了建造新农村的四个原则:政府引导、群众主体;先易后难、量力而行;突出重点、捆绑投入;分类指导、整体推进。
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盐源县逐渐形成“四个坚持四个避免”机制:坚持政府引导,避免“大包揽”;坚持群众主体,避免“等靠要”;坚持捆绑投入,避免“单打一”;坚持产业支撑,避免“空壳村”。2010年5月,盐源县创新确立“以苹果产业为支撑、以田园 民居为特色、以新风新貌为灵魂”的大堰沟新村建设思路。
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之初,盐源充分考虑地域特点和产业发展情况,立足农业资源优势,坚持产业支撑,以发展支柱产业为重点,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一村一品”,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让群众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
建设新农村的“落脚点”是什么?县委书记周乃祥直言:“新农村建设,房是表象,人是实质。要以房屋改造带动环境改造,促成观念转变、素质提升,要把改造“传统民居”的普通工作升华到改造“传统农民”的革命性工程。”
四、思考与建议
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查阅文献资料等方法,我对家乡盐源县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思想、手段、成效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正如盐源县副县长宁建国说,大堰沟村建设的成功在于,政府充分尊重了农民意愿,发挥出了农民的主体作用,不搞形式主义,不搞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不搞一刀切,不搞大包揽。正是由于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今年,盐源广大农民都把新农村建设当作改善生产生活环境的一件好事,以空前的热情投身于42个新村建设的热潮之中。由此可见,政府的引导是农民生活改变重要因素之一。
2011年是盐源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盐源经济 实现新一轮腾飞的起步之年。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堰沟村的村民生活已奔小康,这都是政府在发展农村经济和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等方面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后取得的显著成效。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大堰沟村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上都取得了卓越的见效。但是,在乡风文明上建设还不够完善,主要体现在教育和文化上。当地老一辈的村民大多都没有读过书,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年轻一辈的大多初中毕业后就没再继续读书,成为了家中的主要劳动力,经济支柱。他们之中缺少科技培训,缺乏农村科技能人。所以,我认为,建设新农村,不能有“就重避轻”忽视文化建设的思想,建设新农村必须培育新农民。同时,注重培养“农二代”,为他们创造优良的学习环境,给予困难家庭经济补助,扭转一些“农民子女上不起学”的现象。对于以上问题,我有如下建议:
1、加大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中小学校舍建设逐步完善,建设远程教育网络,同时,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2、培养农村科技能人,加强新农村人才队伍建设。
3、在改善他们生活条件的同时,扩大农户接收外界信息的能力和渠道,提高村民的信息化水平。
4、注重对农村基层的调查,形成有针对性地工作方法和工作 6 步骤,了解民生民情,给予困难的家庭关怀与帮助,尽量避免“农民的子女上不了学”的现象发生,要提高农民集体素质,就要从源头抓起。
5、有计划的开展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大力发展农村特色文化。积极探索农村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不断开拓农村文化建设的新途径。
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只有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崇尚文明、崇尚科学,形成家庭和睦、民风淳朴、互助合作、稳定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新农村建设才是全面的、完整的。
所以,希望政府有关部门既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也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将农村的文化建设与经济、政治和社会建设同步推进,倾力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
新农村建设之盐源县
你好!下面是一份关于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新农村建设”的调查问卷,希望你能认真填写!谢谢。
1.请问你在凉山州盐源县生活了多少年?
A.10年以下
B.10-20年
C.20年以上
2.你的性别?
A.男
B.女
3.你属于哪一个年龄段?
A.18-30
B.30-50
C.50以上
4.你的身份属于下面哪一种?
A.学生
B.工人
C.公务员
D.其他
5.你自认为对所属盐源县的农村变化了解多少?
A.不了解
B.了解一些
C.了解较多
6.你觉得在你生活的这些年来,盐源县周边村落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A.房屋建设
B.经济收入
C.人文素质
7.在你了解的范围内,你知道盐源县新农村建设最具特色的一个是哪里吗?
A.不知道。
B.知道。.................................8.你认为所属村落的农民们新生活的美满跟政府的引导关系大吗?
A.不大,没有关系
B.有一定关系
C.有很大一部分关系
9.你觉得它的迅速发展的原因?
A.村民的勤劳致富
B.政府的引导和规划建设
C.A和B 10.你认为新农村建设给村落带来了哪些变化?
A.农民观念转变、素质提升
B.生活的富足
C.A和B
第四篇:参观新农村建设之感想
参观新农村建设之感想
宋楚桥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主义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它是一个很理想的境界,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寻,也没有什么捷径可走,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来。
今天跟随肖港财政所支部组织的考察团,参观了的孝南区朋兴乡华光、建光、五红等五个村的新农村建设,一路走来,一路慷慨,让人欢喜让人忧。喜的是看到了咱们的基层干部通过辛勤劳作也干出了可喜的成绩,同时也找到了工作中与兄弟单位之间的差距。忧的是这些差距太大了,简直是两重天,有村与村之间的差距,有行业与行业之间的差距,有与兄弟乡镇的差距,有直观的差差距,也有内在的差距。在下步的工作中,要努力改进。
新农村建设的标准概括地说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更简单地说,所谓“新农村”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尽管说只有五句话二十个字或者说十五个字,很精辟,但它包括农村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各个层面,包括工业、农业、社会稳定、小城镇建设、计划生育各个行业,包括生产、生活、邻里相处等各个环节等。这些所有的工作都是每一个村干部的职责,只有每个干部尽心尽责干好各自的工作,全村新农村建设的道路会较顺利。因此我代表共二村承诺:自觉承担起在新农村中各自的工作职责,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发挥跑拼争抢的精神,坚持标准高、要求严、作风硬、效果实的工作原则,做大做强种养产业,在新农村建设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全身心地投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去。
第五篇:参观新农村建设之心得体会
参观新农村建设之心得体会
十月八日,作为“第二届鄱阳红大学生骨干培训班”的一员,我很荣幸地和其他学员一起,参加了由校团委组织的参观和考察新农村建设的活动。
伴着午后朦胧的细雨,我们踏上了一段新鲜而又难忘的历程。几番急切的期待后,我们到了熊万村。
(熊万村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扬子洲乡,熊万村以优质精细高效藤果菜和以鱼类生产为主的田园合作社“一村一品”产业发展项目被市委农工部列为全市六个重点“一村一品”产业发展示范村。熊万村自2006年以来,采取先村庄整治后发展的工作思路,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为抓手,不断探索村民增产增收的新途径新办法。村党支部始终把培训党员和农民作为一项基础工作来抓,确保培训效果,一大批从事种养的党员、干部、能人逐步富了起来,带动了全村产业的快速发展。
据初步统计,全村建了藤果菜西红柿300亩,热瓜260亩,葫子380亩,将20亩低洼田改造成特种水产养殖基地,现已培植10亩以上的鱼类生产大户30户,10亩以上的蔬菜种植户30户,200羽以上的养鸡养鸭专业户6户,年出栏100头以上的养猪大户12户,有力地促进了全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摘自百度百科---熊万村。
一下车,当地的村干部便充当起解说员,带着我们一行人环绕着村子参观了一番。从中,我了解到:熊万村是一个以种植蔬菜、渔业养殖为主的产业发展示范村。其中,最让我惊叹的是村中的绿化面积之大。在我们参观途中,目之所及处,必是绿意盎然、朝气蓬勃之景。真不愧为“青山湖区十万树木进农村的示范村”呀!
然而,在观察的途中,我却发现了一些与之不太协调的东西。比方说我们刚下车时闻到的那一股腐烂尸体的味道,着实是让人心情郁闷的。还有就是说我们参观途中有看到村民在焚烧秸秆,浓烈的白烟似乎在为雨中的我们增添一丝意境,可我们同学走过那的时候,几乎都是皱着眉头若有所思的。
参观的最后,我们在一个精致不错的地方留影作纪念。紧接着,我们收拾好行李,上了校车疾奔下一个目的地。
校车里,充满的是年轻的笑容和爽朗的谈话声,和车窗外阴沉沉的天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校车经过反复的几次左转弯、右转弯、“红灯停绿灯行”之后,我的身体感受到了一个微微向前倾的趋势。是的,进顺村到了。
(进顺村是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湖坊镇所辖的一个行政村。占地面积1.68平方公里、6个村民小组、419户、1441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经过“盘活资产打基础、以地换地拓空间、招商引资谋发展”三个阶段,拥有“一个集团”、“三家宾馆”、“三个园区”、“五大市场”。创下了江西省的村级“六个率先”。荣获了 “全国文明村”、“中国十大名村”、“中国十佳小康村”、“全国敬老模范村”等荣誉称号。2006年,进顺集体固定资产达5亿元,实现总产值20.5亿元,完成税利7309万元,实现村级收入2663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9547元。)摘自百度百科---进顺村。
作为江西省的首富村,进顺村确实给了我们眼前一亮的感觉。同学们纷纷惊呼:这哪是村啊?这简直比我们那一个镇还要强大!的确,进顺,是一个村,一个都市里的村庄。
我看到的,是宣传栏上“文明进顺”、“实力进顺”、“炫彩进顺”、“阳光进顺”四个鲜活的板块,它有力地展示了进顺的魅力;是宣传栏上对进顺村历年来重大事件的记录,它记载着进顺成长的点点滴滴;是宣传栏上幅幅关于领导视察进顺的照片,它折射出了各级领导乃至整个名族人对进顺的夸耀;是宣传栏上关于进顺村党委书记、村主任罗玉英女士的介绍,以及她那句饱含深情的“我爱进顺,我爱这个都市里的村庄。”
解说员是一个漂亮大方的女生。她仿佛读懂了我们眼中不满足的暗示,随即又带着我们离开村委大楼,进村参观赫赫有名的“小康家园”。
“进顺小康家园”是2003年7月,进顺村投资1亿元在邻村购地并按“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要求建起的。与其说是村民的住房,它给我们的感觉更像是大城市里一个管理得当的富人小区。单单是房屋的风格、规模就够让我们咋舌的了,再加上那些正规公园才有的健身设施,停车位上各式的小汽车,都让我们有种想竖起大拇指的冲动。要知道,全村419户人家,家家都住这样的楼房,是一种多么难得的高度啊!
当然,进顺村会有这么好的发展,是离不开好的政治措施的。他们的股份集资,他们的优厚福利,他们的明主政策,他们的丰富活动,都是奠定他们富裕生活良好村风的基础。
这样的新农村面貌,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不论是熊万村还是进顺村,它们都有值得其他所有村庄学习的地方,当然,不足也是存在的。如何弥补不足,让强大变得更强大,是我们下一个要深思的问题。
材料学院:杨玲
20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