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日本、韩国新农村建设之印象
日本、韩国新农村建设之印象
高邮市三垛镇杨向东
今年6、7月份,本人有幸与来自苏南、苏中、苏北30个镇的领导参加省委组织部和省建设厅组织的全省第一期重点中心镇书记、镇长新农村镇村规划建设专题培训班,并于7月5日至15日赴日本、韩国进行了为期十天的有关新农村建设的考察,重点对日韩两国“新农村运动”的组织发动、成效经验等进行学习,对乡村供水、燃气、道路、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主体、资金来源、运营管理的体制及机制以及村庄容貌管理、村民自主管理、环境及历史文化保护措施等情况进行了考察,所见所闻,感受良多,印象深刻,受益匪浅。
一、整洁优美的农村环境体现着人性化
从高空看日韩的乡村景致,映入眼帘的是林木葱郁、山峦起叠、屋舍俨然、阡陌纵横,丝带般的乡村道路延伸交错于村野大地;步临乡村,所到之处,植被完好、草木繁盛、绿意盎然,既有小桥流水般的惬意和悠闲,又有悠然见南山的恬静和深远。步入农庄,平房农舍星罗棋布,错落有致,形式各具,极为别致;走进低砌院门农家,庭院深深,花草盆景,散落一院,高低不同,品种各一,时有见缝插绿,时有就地置景;入室内,房屋空间虽小,但其布局合理、装璜考究、排放有序、一尘不染,家私陈设精巧实用,既有体现本民族文化的传统装饰,又置有现代生活的各类电器,既凸显屋主人的个性需求,又反映出主人的生活情趣。由于日韩两国人民强烈的环保意识,崇尚人与自然的合二为一,使得我们第一眼就感觉到这两个国度的美丽。考察期间,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无论是饭店还是鱼具交易市场等公共场所,均未见苍蝇搔扰,蚊虫叮咬。新鲜的空气、温润的气息,宁静的环境,令我们一行唏嘘不已。
不仅如此,日韩两国良好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也让人叹为观止。我们一行二十多人,所到之处很少见一交通警察,乡村道路虽然不宽,但路网密度很高,且极为整洁,管理精致,黄白分道线清晰可辨,红绿灯见岔皆设,但未见一闯红灯、未见一堵车者,让人感到“无警察、不堵车、不闯红灯”已然成为日韩人民的一种习惯,一种自觉行为。为了方便行车人,日本乡村道路每隔一段距离设一自动售卖机(内备有香烟、饮料等),即使置于偏僻的荒郊野外,仍完好如初。
二、资源的最大利用体现着集约化
资源的综合利用,实现其价值的最大化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科学发展水平的重要内容。而日本从二战后至今短短五十多年,韩国从南北战争至今四十多年时间一举跨入发达国家行列,我想,他们所经历的过程也无疑是一种集约化的发展过程。这主要表现在,自然资源上实行了封闭式的保护。两国的森林覆盖率很高,植被保存完好,只存在有序开发,不存在乱砍滥伐,植绿护绿也成为国民的一种传统。人力资源上实行有效整合,社会分工日益合理,年轻人主要从事生产、加工、科研、经营等活动,一些劳动强度小、技术要求低的工作多为年长者从事,如我们所见的的士司机、公路收费站收费员、公共场所的管理员、中小饭店的服务员以及引导我们参观的讲解员等均由50岁以上的老人担当。生活消费上崇尚节俭。例如我们所见到的日本牙刷,毛刷部分很小,差不多与国内小孩使用的一般大小。同样,其卫生间设置,空间虽小,但布局紧凑,基本上都是整体设计制造,既方便,又实用。再如,汽车消费上,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城镇,行在路上大排气量的汽车较少,轻巧、实用的小排气量的轻型、微型汽车比比皆是。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沼气发电、循环利用生活用水等,尽管运转成本很
高,但日韩两国仍不惜代价在较大范围应用。由此可见,资源循环利用和集约化生产生活的观念,已深深扎根于日韩两国人民生活的每个角落。
三、乡村的生产发展体现着多元化
个性化的建设,差别化的竞争在日韩两国新农村建设上有着集中的体现。自上世纪60、70年代以来,日本、韩国分别开展了“农业振兴运动”、“新村运动”,对其发展经济、缓解社会矛盾、增进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在这些过程中,政府行政干预的则不多,各村的发展都是在不背离自身资源特色的基础上,围绕自身特色,发展“一村一品”、“一村多品”或“多村一品”经济。如日本串良町柳谷(村),大部分是老人,其中65岁以上年龄的老人占34%,有一92岁左右的老人仍在参加劳动。政府为鼓励和扶持该村发展,在做好基础性和公益性设施投入的同时,让村民自主经营、放手发展。该村老人们运用自己的智慧,结合本地的资源研制出一种土著菌,利用此菌,他们开发了一条土烧酒制作、足浴健身、饲料加工以及观光农业的产业化经营之路。而韩国对于村办工业,政府无计划,群众也无意愿,坚持立足各村农业资源,引进大棚种植、无土栽培新技术,走高效农业、特色农业之路,并通过英特网销售大米、木耳、人参、面粉(馒头)等特色产品,使得农产品价高质优,促进了产业化经营进程。
四、居民的生产生活体现着环保化
对于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的污水、垃圾处理两国各有奇招,均走出了一条循环型利用的环保化之路。在污水处理方面,由于日本经济发展水平高,他们采取以家庭为主体进行污水净化处理,即每个农户家庭设一污水处理槽——电动生态处理装置,收集所有排放的生活污水,经污水槽一次处理后,输入污水处理厂,再经二次净化后,一部分排入自然河道,另一部分输入农用溜池,用于农田灌溉,其所剩残渣,作肥还田。由于韩国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多采用栅格式净水方式,对生活污水经沉淀净化后,有条件的输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净化,无条件的直接排入江河。在垃圾处理方面,日本农村采取可用固体垃圾分拣处理法,而对于残菜剩饭等生活垃圾则装入埋在田园里政府发放的专用塑料筒进行堆肥处理,经充分发酵后作肥还田。而韩国:一是农民必须购买由政府专门机构统一生产的垃圾收集袋,专门用于各类垃圾的收集,其产生的利润用于垃圾处理费用和保洁人员的工资,当地道州政府制定相应法规,对乱扔乱抛垃圾行为实施重罚。二是道州政府将收集的垃圾以挖山填埋的办法,将垃圾分类置于山体各穴内,通过发酵生成沼气,用于发电,从而达到综合利用的效果。
五、优良的礼仪习惯体现着文明化
此次集中考察学习,除两国整洁的环境、发达的经济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外,礼仪之邦的文明之风也让人感触良多。每到一处,都受到礼遇,频频的问候不绝于耳。无论是日本出入关安检人员和霭可亲的笑容,还是宾馆经理、服务员送客的挥手致意,无论是韩国大巴司机对各位上下客的点头致意,还是公共场所内吃饭、打电话的轻声细语,即使是由于示威游行等特殊原因引起的道路堵塞,日韩国人既会耐心等待,也不参与,不起哄,不看闲;韩国遇亚洲金融危机,人民众志成城,捐金救国;另外汉城世界杯“红魔”啦啦队,上百万人集聚广场及周边街道,为国家队呐喊助威,但球迷离开后的广场,仍然整洁如初。这些无不反映出日韩两国注重礼仪、崇尚文明的国民素质。不仅如此,从日本鹿儿岛县国际交流课课长热情周到的服务到老人志愿讲解员认真细致的解说,两国人民强烈的责任感和高度的敬业精神让人叹为观止。作为身处异国他乡的中国人,置于这种和谐的环境之中,敬意油然而生,也受到了一次文明的洗礼。
六、新农村建设的组织发动体现着自主化
纵观日本、韩国新农村建设所走的艰辛历程,皆经历了一个由过去政府主导的“要我搞”的下向式运动到农民主动参与的“我要搞”的上向式运动过程。而其新农村建设从计划到落实均由居民自作主张,是在相互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下开展的运动。就韩国而言,政府事先未制定发展计划,而是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精神鼓励等办法,培养农民建设新农村“我们也能行”的自信心。一是政府引导。对道路交通、燃料供应、水利设施、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部或大部分由政府投入。同时为鼓励农民参与建设,该国从一开始就对3.3万个行政里(村)和洞(居民区)分别无偿提供了335包水泥,要他们在各自的居住地自行开展修房修路和改水美化等工作。后根据各地的表现,筛选出1.6万个样板村,继续提供一批水泥和钢筋,鼓励把村庄建得更好,并以此实行典型引导,以点带面。二是评比激励。采取评先争优、政府奖励的办法鼓励村庄建设,如韩国江原道(原州市),对评选出的新农村运动优秀村由政府奖励5亿韩元,绿色农村体验村则奖2亿韩元,设施化事业村奖励1亿韩元,扩充农村观光富民设施事业的奖励3500万韩元等。三是精神教育。积极宣传“新村运动”就是“过好日子”的运动,并有专门的标记物和“过好日子靠自己”的会歌。大力倡导“早起的鸟有虫吃”的“勤勉”精神、“老天爷帮助的是自己帮自己的人”的“自助”精神、“就是一张白纸,大家一起来抬也会更轻松”的“协作”精神。大力实施技能培训,“新村运动”中央会办有一个建筑面积达15万平方米的研修院,每年轮训2万名从事“新村运动”的积极分子(初期由各个村推荐男女各一名,参加培训,称为指导员,作为带头人)。同时实行会员制,由居民自愿申请参加,目前从中央到地方会的负责人共有17万多人,普通会员218万多人,两项相加约占全国总人口的5%。由此,在“新村运动”中形成的“勤勉、自助、协作”的基本精神,为韩国的经济腾飞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持。
经过近十天的参观学习,所到之处,所见所闻,使我们深切地感到,日韩两国新农村建设的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相比之下,我们的新农村建设理念和推进方法有待进一步创新和完善,在规划上日韩两国各个村庄均有建设规划。而在农民建房上,两国没有搞千篇一律一刀切,也没有急功近利、大拆大建,而是既考虑到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又按照宜于居住、便于生产、利于发展的要求,注重布点的自然性和建筑的个性化风格;在产业发展上,立足本身资源优势,深入挖潜,扬长避短,大力发展高效农业、三产服务业、观光旅游业等;在建设周期上,不强求一蹴而就,而是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激励竞争的办法,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由此,可以给我们一点启发,就是我们在新农村建设中,也应本着建设的环保化、资源的节约化、生产的多元化、产业的特色化的思路,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从而积极、稳妥地推进我们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二篇:韩国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
韩国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
wqb.yiwu.gov.cn2009年09月23日来源:W--外侨办〖 背景色: 〗 〖收藏〗〖打印〗〖关闭〗
2009年5月18日至23日,根据出访工作计划,市农办主任傅建民率领相关镇街和部门负责人赴韩国进行访问。期间,我们先后拜访了韩国新村运动中央研修院、迦南农军学校、首尔中区厅政府,向他们宣传介绍了义乌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情况,并与有关领导进行了座谈交流,实地考察了清溪川河流整治工程和宣传馆,京畿道、忠青南道、全罗南道的优秀模范村。
一、韩国新村运动的基本情况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朝鲜战争结束后,韩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非常落后,1960年国民收入只有85美元,大部分国民生活十分困难,超过总人口半数的农村情况更是凄惨。由于,连年的旱灾和水灾,连温饱都成了问题。国民意识也就变得消极、懒惰、没有秩序。当时政府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让大多数的国民脱离贫困。
在这种情况下,韩国政府把重点放在出口工业产品上,从1962年开始,韩国相继实施了二个五年计划,渐渐有了成果。1960年代末,韩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随着经济的起飞,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80%的农民在茅屋里用着油灯生活,50%的小路狭窄得只能用背架搬运货物。为了缩小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改变农村贫穷落后的局面,韩国于1970年开始实施了新村运动。
1970年代,韩国新村运动的重点是改善农村环境,主要是住宅、道路、自来水、改厕、大会堂、敬老院以及农村的各项公共设施等。新村运动以农民自发、自助为主,政府行政指导为辅,大量的资金和劳动都由村民提供,政府对开展新村运动的村无偿提供数量不多的水泥和钢筋。1980年代,政府行政领导逐步退出新村运动,完成了由民间主导加政府支持到完全由民间主导的过渡,由各行政村自发组织的开发委员会主导新村运动,新村运动的重点也从改善村庄环境逐步向发展农村经济、增加村民收入转变,新村运动的精神也逐步向城市、公司、工厂、学校等扩散。经过30多年的发展,韩国的新村运动取得了巨大成功。新村运动开始时,韩国把全国35000个村从低到高分为基础、自助、自立三类,到1979年98%的村已成为自立村; 1970年80%的村还是茅房、80%的村不通电,到1979年农村的环境和贫穷落后的局面已发生彻底改变;1970年农民人均收入不足100美元,现在已超过2万美元,城乡差距也明显缩小,1993年农村居民收入已达到城
市居民的95.5%。
二、韩国新村运动的主要特点
韩国的新村运动之所以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很大的成功,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广大村民热情参与。原韩国总统朴正熙在1969年视察水灾灾区时,看到村民们在没有政府的支援下,而能充满活力地把村庄前面的马路拓宽、改良屋顶、整顿围墙,而受感动。他认为政府再怎么支援,而村民们没有自觉和要做的念头是没有用的。因此,产生了提升农民的自助精神和合作精神来开发农村的想法。以这个构思为基础,开始了改变农村生活环境的“新村运动”。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在政府的指导下,几乎所有的事情都由村民自己决定。村庄建设项目由村民自己决定:村民自己商讨决定实施的具体项目内容、规模、实施范围、预期目标等;建设资金自己筹集:各项事业的建设资金、劳动力、土地等绝大部分都由村民提供和捐助;建设工程自己监督:财力物资自己决定如何处置,工程实施过程自己管理,政府物资的发放情况和联村公务员的工作接受村民监督。特别是韩国在刚开始实施新村运动时,政府的财力非常有限,老百姓的钱也很少,若是没有村民们的自发、觉醒、意欲和参与,无偿的捐资捐地,那是根本无法成功的。正是因为有广大村民的热情参与,才使得新村运动在政府投入很少的情况下,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取得明显成效。
2、各级政府积极支持。韩国的新村运动是由当时的总统朴正熙倡导的,所以,新村运动开始时,从总统到各级公务员、从中央到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从中央到各个市、道、郡的地方政府都设有专门部门,行政推动力量比较大。政府对每个村都安排一名公务员联系,帮助村里制订实施计划,每周至少去二次,每周、每月对各项事业进行评价;通过新村运动中央研修院、迦南农军学校等机构,对新村运动的指导者进行培训。新村运动开展之初,在当时韩国经济总体实力政府财政实力都不强的情况下,政府千方百计挤出资金,购买水泥、钢筋等物资补助新村建设。
3、注重村民精神培育。新村运动是从改变人的精神开始的。在新村运动中,韩国政府非常重视培育村民“勤勉、自助、协同”的新村运动基本精神。勤勉就是开拓精神,鼓励人们勤劳工作,勤奋致富。自助就是主人精神,引导人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贫穷落后的现状,不依靠别人,不逃避责任,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协同就是共同体精神,引导大家唤起“我们”这个整体意识的力量,互助合作,提高效率,共同建设新农村。“勤勉、自助、协同”的精神是推进新村运动的强大动力,也是持久的动力。
4、引入竞争机制。新村运动开始的第一年,韩国政府对每个村庄都发放同等数量的水泥,但是从第二年开始,政府就实施奖优罚劣的开发政策。根据各村完成公共事业的成绩好坏,把全国3.5万个村划分成自立、自助、基础三级,成绩最好划为自立村,最差的划为基础村,第二年政府的援助物质只分给自立村和自助村,平均增加到500袋水泥和1吨钢筋。经过几年的建设,积极参与的农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抱着消极旁观态度的村见邻近村庄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又从政府的奖励先进和重点扶持、援助中受到刺激,奋起直追,到1978年,全国绝大分村都成为自立村。
5、充分发挥指导者作用。在与韩国新村运动中央研修院领导座谈时,他们特别提到,在新村
运动中指导者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指导者是由村民自己选出来的,大多是村庄领导人,政府对指导者进行培训,由他们负责劝说村民,统一村民思想,组织实施村里的各项建设事业,以身作则,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6、重视提高村民收入。新村运动一个很大的目的就是增加村民收入,缩小城市与农村的差距。新村运动中,韩国政府非常重视推广高产水稻品种,鼓励发展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区域特色农产品,1976年韩国水稻生产实现自给自足,1993年农村居民收入已达到城市居民的95.5%。我们考察的黄屯松溪村、梅湖里村、文塘里村、加波农场等地,都是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形成一村一品,黄屯松溪村的有机蔬菜、梅湖里村的人参、文塘里村的有机大米等都很有特色,也增加了村民收入。比如文塘里村,从1993年开始将“鸭农法”引到韩国(插秧刚结束就立即放养小鸭子,与水稻一起生长并吃掉稻田里的虫子,不用农药而是利用鸭子除虫),于1998年获得了政府指定的“有机栽培园地”认证,其大米价格比一般大米高出45%,也吸引了许多城市里的人来观光体验。
7、积极推广运动精神。新村运动的本意是为了改善农村的环境,但随着新村运动的开展,从1970年代中后期开始,韩国政府就把新村运动的精神逐步引入城市,成为提高国民道德水准、文明程度和社会凝聚力的良好载体,成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动力。比如:把“勤勉、自助、协同”的精神引入工厂,积极开展“第二家”活动,充分调动广大工人的主动性,使得工厂的技术创新和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新村运动的精神,已经成为全体众民的精神支柱。
三、新村运动对义乌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启示
韩国的新村运动与义乌的新农村建设都是从改善农村的环境入手,虽然做法和发展阶段不一样,但仍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1、重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义乌新农村建设的提法也是农民主体、政府主导。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政府的主导作用发挥得比较充分,资金补助、工程指导和监管的力度都很大,但老百姓的主体作用发挥得还不够(旧村改造除外)。在实施一些村民建设项目时,有的村民认为那是政府的事、村两委的事,涉及个人利益时还要阻碍工程施工,工程碰到农户的承包地时,也是千难万难。而在土地私有化的韩国,许多村民都愿意无偿捐出自己的土地用于村里的建设事业,村民的热情参与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因此,我市也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变“要我做”为“我要做”,让广大村民都参与到新农村建设当中来。实施什么项目、具体如何实施、规模到底多大、资金如何筹集等内容,要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进行讨论,并让所有的村民都知道(不能由村里的书记、主任随意来定),让广大村民来监督工程实施,让广大村民互相监督自己的行为。
另外,政府在做好政策引导和推动的同时,必须加大对农村基层组织的规范化建设的指导和督促及新农村建设的指导力度,通过培训提高政府管理人员的管理指导能力,作为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帮助村级组织建立完善的民主议事、决策和监督机制并严格执行之,发挥村民的自主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
2、加大奖优罚劣力度。韩国新村运动中央研修院领导在介绍新村运动为什么能够成功时,第一条提到的就是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奖优罚劣。义乌在新农村建设中,也一定程度上实施了奖优罚劣,比如创建示范村的,补助标准会高一些;但总体而言,主动权基本上都掌握在村里。下一步,在基本完成简单的村庄整治任务后,示范村、特色示范村可以采取申请制。要开展示范村、特色示范村创建的,先由村民代表会议进行讨论通过,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包括工程项目、资金筹集等),报镇街批准后才可以实施,否则财政不给予补助。对一些村两委战斗力不强、村民参与热情不高、实施方案随意的村,可以不批准其创建示范村。要让村两委干部和广大村民觉得,开展示范村、特色示范村创建是争取下来的,不是每个村都可以开展的,不按方案实施是不能得到政府补助的。加大宣传、培训和引导,促进农村和村民转变理念和新农村建设的思路,变“要我做”为“我要做”,逐步建立村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互助、合作、协同精神。
3、重视提高市民素质。在考察期间,韩国人的勤劳敬业、文明礼貌和奉献精神给考察团成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新村运动中,韩国普通村民表现出来的互助、合作、奉献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比如从新村运动至今,总共有300万名指导者,他们都是义务劳动,没有报酬。韩国人也是活到老工作到老。在韩国,开汽车和出租车的司机年龄都很大,有的都已经六十多岁了,许多在农贸市场上摆摊做生意的也都是六、七十岁的老大妈,在清溪川文化馆给我们讲解的也是一位60多岁的志愿大妈,韩国人的交通、卫生等文明意识也普通比较高。人是最终的决定因素,真正美好的生活需要讲文明、高素质的人来创造和享有。正象他们介绍的一样:“美好的生活不仅是物质方面的享有,也需要富裕的精神来享有。”因此,要高度重视普通市民的思想道德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创新机制,以引导、激励等手段,借助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积极开展文明礼貌、合作互助的各项活动,逐步培养和提高广大市民的文明素质。
4、重视保护生态环境。韩国人的生态环保意识很强,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在韩国的几天里,我们考察了几个村,也路过了几个道,一路下来,感觉整个农村都山青水秀草绿,生态环境非常优美。特别是有一点,韩国在进行河流治理时,将生态、自然、亲和等理念贯穿于规划设计和建设的全过程,注重保持河流原有的生态环境,河里到处可以看到水草和鱼类,边上都建有与水面非常接近的行人道,供广大群众休闲健身,亲近自然。即使是在城市里,如首尔市中心的清溪川、光洲市中心的河流,也都是人、鱼、草和谐相处,一片生态和谐的景象。在义乌新农村建设中,也一定要把生态和谐、以人为本的理念灌输进去,高度重视水环境的治理,高度重视各种生物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各项设施都要充分考虑方便市民,让广大市民在身边、村边就可以休闲锻炼、亲近自然、回归自然,而不是要大老远地跑到山上去体会自然,跑到健身房去锻炼。
5、重视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是新农村建设最重要的任务。收入差距的缩小,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韩国新村运动最大的成功,也在于农村经济发展了,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缩小了,1993年韩国农村居民收入已达到城市居民的95.5%,基本上没有什么差别了。当前,义乌正在进行的新农村建设,对改善农村环境非常重视,但对发展农村经济却重视不够。为此,要学习借鉴韩国的做法,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高
度重视农村产业的发展,鼓励发展规模经营和多种经营,根据义乌地理、气候、自然特点,发展生态、有机、特色农业,发展休闲观光体验旅游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四、可以合作的几个方面
义乌与韩国交流广泛,合作密切。通过这次考察,我们觉得在新农村建设领域,在以下几个方面可以探索开展合作。
1、人员培训。韩国新村运动中央研修院是培训公务员和指导者的机构,1972年成立以来已经培训了60多万学员,并有133个国家和地区的4万多外国人前来进修。建议由市农办牵头,市外侨办配合,每年组织一部分镇街干部、涉农部门干部到韩国去进行短期培训(授课、座谈交流、实地考察等方式相结合),学习韩国新村运动的理念和做法,更新思路,转变观念。
2、引进韩国培训机构和课程。迦南农军学校是体验性的以精神教育为主的机构,成立68年来已培训了近68万人次,并在海外建了12座学校(中国有丹东和吉林汪清也设立分校,有的正在筹建中)。建议由市农办牵头,市外侨办配合,考察丹东和汪清分校运营状况,可以在我市建立分校,并结合我市特点设置培训课程,负责培训村干部及村民,加强村民的精神文明建设。
3、引进新技术和产品。义乌与韩国气候非常相近,气温也差不多。韩国农民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玻璃温室种植等),发展特色有机农业(鸭农法大米等),实现了增收致富。建议由市农业局牵头,市农办和外侨办等配合,积极引进韩国农业的新品种、新技术,提高义乌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第三篇:日本及韩国科技馆建设情况考察报告
日本及韩国科技馆建设情况考察报告
山东省科协赴日韩科技馆建设考察团
2009年3月5日至3月14日,山东省科协组成考察团赴日本、韩国考察了解科技馆建设情况。期间,与日本东京市科学未来馆、日本名古屋市科技馆、韩国首尔科技馆有关人员进行了座谈交流,参观考察了日本东京科技馆、日本丰田汽车展示厅、日本国立科学博物馆和大阪市科技馆。日本、韩国高度重视科技馆建设,馆内设施和展示理念先进,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受到很大启发。
一、几个科技馆的基本情况
1.日本科学未来馆
建于2001年,位于东京市东京湾,面积8800平方米,员工200多人,其中研发人员60多人。未来馆共有八项功能,一是分四个主题的常设展览;二是可以欣赏全方位影像和天象仪的球幕影院;三是用来召开会议的交流设施;四是提供免费科技资料的资料室;五是可用来举办各种各样大型活动和企划展的企划展区;六是出售未来馆独创产品及文具、图书、手工制品、试验道具、航天商品的商店;七是可供团体用餐和休息的集会室;八是餐厅和咖啡厅。
日本科学未来馆的建馆目的,是展示21世纪新知识,通过常设展览、企划展、影像、互联网等各种方法在馆内外传播尖端科学技术,同时努力以独特的手法开发传递方法;通过举办 “传播科学知识”等实践活动,在馆内外培养科学知识宣传员;将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媒体、志愿者、朋友会、来馆宾客、立法府、政府机关、学校、国内外的科技馆、产业界等8个部分作为连接未来馆活动与社会的纽带,形成网络,从而起到将尖端科学技术与普通市民连接在一起的作用。未来馆常设展区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技术革新与未来。主要展示机器人、纳米技术、微型机器和超导技术,体验高新技术的威力。
第二部分,信息科学技术与社会。由于语言、影像经过了数字化处理,可以随意保存、搬运和存储,展示在任何地点、时间与任何人、事物都可以相连接,体验先进的信息技术。
第三部分,生命科学与人类。展示生命科学的原点和尖端生命科学。通过生物观察、现场演示和活动,体验生命奥秘。
第四部分,地球环境与新领域。展示科学技术条件下的便利生活和对地球环境造成的破坏。启发人们的科学意识和环保意识。
为让参观者亲身体验科学技术,在每层展厅都设有实验区,并有志愿服务人员现场指导。
2.名古屋市科学馆
建筑面积7100平方米,工作人员41人,其中研发人员14人。名古屋市科学馆是从一个天文馆逐渐发展成为现在的综合性科技馆的。现在设有生命馆、理工馆、天文馆三个大展区。生命馆主要展示微观世界、人体构造、丰富生活、未来地球等内容。理工馆主要展示电气与能源、广播与通信、光与声音、机械与动力、物质与材料、交通科学、防灾科学等内容。天文馆展示宇宙与天文,设有天文仪和特别展室。
3.首尔科技馆
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员工30多人,主要是管理人员。首尔科技馆是展示尖端信息技术、未来高科技产品和生活场景的高科技综合展馆。该馆分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IT创新馆。介绍韩国信息产业的高科技技术,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种类繁多的IT产品。展示IT发展历程,详细介绍近代的邮件、电信、电话到现在的有线和无线数字通信。展出韩国最具代表性的通信设备、信息设备和数字产品及部件等。该展区还有各类统计数字,反映韩国IT产业的增长率,通信、广播电视、电脑和软件等领域发展趋势,以及在世界发展大潮中韩国所占据的位置等。
第二部分,探索IT世界馆。通过新奇有趣的游戏展示IT技术世界,在游戏中探索IT技术原理。设有数字旋律、虚拟汽车展、电子拼图、数字画布、音乐桌、虚拟旅行、立体绘画、公共服务、机器人等展台,还设有5-10岁儿童参与的IT体验教室。
第三部分,IT想象馆。用信息技术展示对未来工作、生活的想象。主要内容,一是工作方面,在网络支持下,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办公;二是学习方面,设置一个信息墙,自动显示个人需要的信息。三是生活方面,根据个人生体周期,提供光亮度、音乐、视频休息场所,想象了未来商店。
第四部分,影像馆,放映4D电影和VR影像。
二、日本、韩国科技馆的主要特点
1.政府重视科技馆建设。日本共有各类科技馆180多个,遍布日本各地,成为青少年科普教育重要阵地。日本、韩国科技馆主要由政府投资建设,与我们座谈交流的3个科技馆都是政府投资建设,科技馆管理经费、工作人员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科技馆馆址一般选在人员流动性大的地方,如日本科学未来馆建在繁华的东京湾,日本国立科学博物馆建在东京著名的上野公园内,日本名古屋市科技馆也建在一个公园内,从中可以看出政府对科技馆建设的重视。
2.展示高新技术和科学的未来。注意展示当今世界高新尖端技术,同时对未来科技发展,人类生活进行想象,从而启迪人们对科学技术的向往。如日本科学未来馆,韩国首尔科技馆展示的都是这方面内容,给人全新的感觉。
3.展示内容贴近生活。日本的科学未来馆、东京科技馆和名古屋科技馆都设置了环境保护的内容,有的科技馆还有防地震灾害,防火灾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不如高精尖科学技术
显眼,但却贴近生活,更加实用。另外两国科技馆都用先进的数字技术演示人类现在或未来的生活,显得非常真实,把高新技术融入生活中,容易吸引观众。
4.管理方式灵活。建馆资金投入,主要是政府投资,但也有展室、展品是行业协会投资建设的。日本的科学未来馆招用了大量的志愿者进行解说和引导,他们都是退休的工程师,有知识,懂技术,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日本的科技馆注重研发,都配备了较大数量的研发人员,展品制作过程,一般是馆内研发人员提出创意设想,外请美工人员修饰定型,然后请有关工厂制作。
三、几点建议
日本、韩国科技馆建设的早,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如科技馆馆址选择,各市科协建设科技馆时,应呼吁政府,从方便群众,更好的发挥科技馆作用出发,排除困难将科技馆馆址选在人员流动性大的城市中心地带。在建好大型综合性科技馆的同时,还可考虑建设与地方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小型的、更加精细的专业性科技馆。新建科技馆在展品设置上,既要有传统的声光电、数理化等内容,也要有反应当前和未来世界高精尖科学技术的展品,还要设置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的警示、教育性展品,如环境保护类展品。要培养建立自己的研发队伍,增强科技馆发展后劲。为把省科技新馆展品设置好,可派科技馆专业人员到日本进行深入学习考察。
第四篇:新农村建设国际经验-韩国经验
解决农村发展问题的国际经验
国外在农村立法、管理、政府扶持、培养开放意识、加强道德建设等方面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值得我们总结借鉴。
韩国的“新村运动”
韩国的国情、农情、人文、习俗与我国相通,许多经验适合为我所用。韩国是亚洲除日本、我国台湾省以外,农村现代化事业卓有成效的一个国家。韩国的农村在20世纪60年代,农民收入低,生活艰苦,居住简陋。城乡收入差距巨大。在20世纪70年代初,韩国政府把农村开发列为国家发展战略,开展了“新农村运动”。“新农村运动”的重点在于“精神启发”,始终将“勤勉、自助、合作”作为一种民族精神加以启迪。(单刀:《中国财经报》2005年12月15日)
解决“三农”问题要多关注上一世纪70年代韩国新村运动的政策与需求依据、精神实质、社会特征、运行机制、综合效益与评价,而不是去死扣几个数字、字眼,如“运动”一词在韩国意味着福祉活动、社会行为和体育运动等,没有消极、负面印象,而在我国因长期政治运动的负面影响,有时一听“运动”二字让人胆战心惊,也的确需要防范,所以韩国的“新村运动”应理解为新农村、新社区建设活动。(李水山:《光明观察》2006年3月24日)
韩国新村运动的发展历程
吴敬学在《农业经济导刊》2006年第3期上发表文章指出,韩国政府在组织实施新村运动的过程中,制定了阶段性目标,至今已开展30年,取得了超出预期目标的效果,实现了一个发展中国家跨越式、超常规发展的模式。基础建设阶
段(1971-1973年):目标是改善农民的居住条件,自1970年冬季开始,政府无偿提供水泥、钢筋等物资,激发农民自主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勤勉、自助、协同精神。由中央内务部直接领导和组织实施,建立了全国性组织新村运动中央协议会,并形成了自上而下的全国性网络,同时建立新村运动中央研修院,培养大批新村指导员。新村运动经过基础建设阶段,初步改变了农村的生活居住条件;扩展阶段(1974-1976年):新村运动迅速向城镇扩大,成为全国性的现代化建设活动。原来划分的自立村,根据村民的收入情况改划为福利村。新村建设的重点,从基础阶段的改善农民居住生活条件发展为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提高,修建了村民会馆和自来水设施,以及生产公用设施,新建住房,发展多种经营。政府对新村指导员、国家各级公务员、社会各界负责人分批进行了新村教育;对卓有成就的农村提供贷款,并在各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在这一阶段,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农业连年实现了丰收;充实和提高阶段(1977-1980年):随着城乡差距的逐步缩小,社区经济的开发日趋红火,政府推进新村运动的工作重点放在鼓励发展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和特产农业上,积极推动农村保险业的发展。同时,为推动乡村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为广大农村提供各种建材,支援农村的文化住宅和农工开发区建设。新村运动从政府主导的“下乡式运动”转变为民间自发,更加注重活动内涵、发展规律和社会实效的群众活动。国民自发运动阶段(1981-1988年):此阶段政府大幅度调整了有关新村运动的政策与措施,建立和完善了全国性新村运动的民间组织,培训和信息、宣传工作改由民间组织来承担。政府只是通过制定规划、协调、服务,以及提供一些财政、物质、技术支持和服务等手段,着重调整农业结构,进一步发展多种经营,大力发展农村金融业、流通业,进一步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和文化环境,继续提高农民收入等。当
时,农村居民普遍认为,他们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已接近了城市居民生活水准。自我发展阶段(1988年以后):随着韩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繁荣气象从城市开始逐步向四周农村地区扩散,新村运动也带有鲜明的社区文明建设与经济开发的特征。政府倡导全体公民自觉抵制各种社会不良现象,并致力于国民伦理道德建设、共同体意识教育和民主与法制教育。同时,积极推动城乡流通业的健康发展。新村运动转变为国民自我发展阶段以后,为在运动初期启动农村经济、文化活动而建立的政府机构、活动内容和形式逐步弱化,而具有客观生存与发展规律,有助于农村经济、文化发展的机构、活动内容和形式,如农业科技、推广、培训组织,农村教育机构、农协、流通、农村综合开发、农村经济研究等组织机构应运而生,并在不断优化其结构中生机盎然地传承着新村运动的精神和理念,发挥着应有的作用。
韩国新村运动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2006年第2期《农业经济导刊》刊登了赴韩国“新村运动”联合考察团的报告,报告总结了韩国“新村运动”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四点启示,分别为:
(一)农村现代化与工业化、城市化可以做到同步推进。韩国的经验证明,只有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的现象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农村的发展不仅不会延缓工业化过程,反而能为工业化提供更大的市场和人力物力支持,进而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韩国农民收入相当于城市居民的比例,1970年为75%,1980年为95.8%,1990年为97.4%,2000年为83.6%。同期,韩国的城市化率分别为55.3%、71.6%、84.4%、90.2%;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成员的比重分别为49.5%、32.4%、17.1%、10.2%,2003年已降为8.5%。2004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仅相当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1%。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到2010年将进一步下降。农民收入水平上不去,将成为实现全面小康的最大难点。
(二)我们更有条件、更有能力搞好农村的建设和发展。韩国在其国情和体制背景下能够动员全社会,对农民和国民进行“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教育,集中必要的物力和财力,办成一些大事,相比之下我们更应该做到并做得更好。一是我们现在已基本统一思想,提出了“统筹城乡”、“重中之重”、“两个趋向”、“多予少取”等一系列重大的方针和方略;二是我们的人均GDP已超过1000美元,比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韩国新村运动起步时的综合实力要强;三是我们的乡镇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比较发达,这对带动农业和农村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四是我们有传统的政治优势,只要不搞包办代替,我们统一思想、统一步调、调动资源、办成大事的能力更强。
(三)要形成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体制机制。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的同步提高,必须形成一套有效的机制,要把在政府的支持下,动员全社会力量支持农村发展,同提高农民的积极性结合起来。韩国政府实行的奖勤罚懒政策,对新村建设指导者和基层干部的激励政策,强化公务员对新村建设的责任制,从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入手、先易后难的操作程序等,都值得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借鉴。
(四)统一规划、突出重点、以城带乡、提高实效。要像组织农村电网改造工程那样,近期重点抓好解决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乡村道路、沼气、卫生间改造、垃圾和污水处理、标准节能住宅、信息网络等工程。通过国家给予一定的建材和技术支持,引导农民投工投劳。要整合各个渠道的财政支农资金,使之发挥更大乡村效益。同时通过发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国债、彩券,完善农村金融体
系等方式,加大对农村的支持力度。韩国农村的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地价升值,不少农民从出售土地中获得高额收入,带资进城落户。我国土地批租的收入绝大部分为各级地方政府所有,改革以来,在土地出让中约有2万亿元以上的资金为城市建设作出贡献。所以,我们更应当发挥城市对农村、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带动作用,较大幅度地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各项政策向农村倾斜,下大力气遏制城乡差距拉大的趋势。
李水山在2005年10月28日的《三农中国》中谈了学习韩国经验的六点体会:
1.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始终是农民,新村运动的实质和精髓是农民自发的“致富运动”,农民由衷发出:干!就能行,这是新村运动的真实写照。
2.中央和各级政府在初期需要倡导、扶持、示范、带动,但要在几年内逐步淡出,科技教育和民间部门推进。在这一过程中始终突出和激发农民的自发、自助、协同的主体意识和创造性、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千万不能本末倒置,否则又成为“农业热闹、农村萧条、农民消沉”的形式主义花架子。
3.政府在人财物方面积极支持,但不能抑制和抵消农民自发、自助、协同的创造性,如支援物质是为了调动农民的组织、策划、设计、实施、改进、维护能力,而不是大包大揽,更不能成为行业部门垄断的自留地。在策划时,专家、学者必须参与制定、监督和评价。
4.新农村建设要遵循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特点、规律,以及自身发展需求和过程,并与世界农业发展衔接,如发展农村民主、农民组织、妇女参与、农村教育、农村卫生、技术推广、农业贸易、文化建设、城乡交流、农村旅游、有机农业等。否则我们还会重蹈覆辙,计划经济时代的弊端又恢复得淋漓尽致。韩国是资本主义制度,不可能搞政治运动,却引用了政府主导而计划色彩浓厚的农
村建设运动,实际上是优势互补,扬长避短;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更要防止弊端叠加效应,不然将变成劣势互补。
5.新农村运动实际上克服了韩国在引进美国文明时的盲目西化倾向,很好地保留了传统文化,树起了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建立了国家伦理和道德。
6.加强研究。韩国新村运动到了1980年以后,开始总结经验教训时的第一条就是:研究滞后于社会实践,因此付出了代价。我们不妨在开启新农村建设的同时,邀请专家、学者开展专题研究,我们的科研因制度原因,受各种制约,总在照葫芦画瓢,缺乏创意。可以说,新农村建设能否成功就在于科学的理论研究和诚实的实践,而不是开大会号召、做报告,颁发很多政府文件。
第五篇:个人总结:韩国印象
[个人总结:韩国印象]韩国是一个位于东北亚朝鲜半岛南端的国家,个人总结:韩国印象。西南濒临黄海,东南是朝鲜海峡及对马海峡,东边被日本海包围着。北面隔着三八线非军事区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相邻。大韩民国于1948年由原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国会议长李承晚立国。在去韩国之前,我一直受到比较极端的舆论影响,认为韩国人愚昧自大,以一种病态的观念审视着中国。但是当我真正到达韩国,感受着属于韩国的一草一木时,却常被韩国人习以为常的生活细节所感动。从走出机舱,踏上韩国土地的那一刻起,就深深的被这异域风光所吸引。路上满是韩国本土品牌的汽车,不迷信欧美的豪华品牌,不追求奢华浮夸。单单从这满路的韩国汽车上,就能感受到韩国人民那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这不禁让我与深圳街头做出对比,满目皆是日韩欧美的车系,少有驾驶国产品牌汽车的,往往会遭人另眼相看,因为在大多数的国人眼中,国产车往往意味着价低质劣。不是说国人不想支持国有品牌,比亚迪研制出符合世界趋势的节能环保油电汽车,我们同样自豪。可是真正能让百姓掏腰包去购买国货的时候,这可不单单是国人民族自豪感的问题,这是需要全国百姓在政府的领导下与各企业共同努力的,品牌的力量就是那种能让世人所信服的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常常在韩国街头逛上一天,回到住处却发现自己的口袋里已不知不觉的装有不少垃圾。同学们经常感叹,虽然韩国街头少有垃圾桶,但这并不影响街上的干净整齐,好不容易找到了垃圾桶,又在感叹他的分类之明确。在载满乘客的韩国地铁中,尽管很多人可能都是刚刚下班并拖着疲惫的身子,但总有几个位置是空着的,那是专门为老幼病残等特殊人士提供的座位,工作总结《个人总结:韩国印象》。即使自己再累,身边站了再多的人,那个座位不属于你,他们就绝不会去占有。回想国内的特殊座位,多少年轻力壮的大小伙子坐在那里却面不改色。仍然在韩国地铁上,就算车内乘客再多,可是车厢依旧安静,每个人都尽量压低自己的音量,以免影响到其他人。再从韩国人繁杂的餐桌礼仪上,如怎样给别人倒酒,怎样喝酒,又如如何向长辈敬酒,也不难看出韩国人的热情好客与对长辈的尊敬。短短的六天行程里,我时刻处于对韩国人生活细节的感动之中。中国是礼仪之邦,可是真正儒家思想的精髓,我们又延续了多少。国人常常反感于韩国对文化的抄袭,对历史的篡改,可是我们有多少热血青年口口声声喊着爱我中华,反对韩国恶意篡改历史,可是真正的行动在哪,爱国可不能只是存在于口头上的一句空洞口号啊。中华文明五千年传承下来的不仅仅是在博物馆中保存尚好的一件件文物,真正的精髓是能体现大国风范、礼仪之邦的精气神!物可抄,神不能抄。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我们的舞台属于世界,任何文化都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一个家族中,人仍有好有坏,更何况是一个国家呢。人应有自己的想法,不要被其他人的观点所左右。对于韩国,尽管有着许多说法,但韩国是我们的邻居,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又为什么要视而不见、舍进求远,我们不能总是把羡慕的目光投向欧美。说是韩国印象,不如说是首尔印象。毕竟我们只呆了短短的6天时间,我们活动参观的地域也局限于首尔仁川一片,可能我们看到的只是韩国的光鲜一面,毕竟首尔是一国之都,深圳关内关外尚有着天壤之别,更何况一个国家。如果单靠我们这几天所看到的景物就说韩国好的话,有种管中窥豹,盲人摸象的感觉。不说韩国好,但我敢说首尔好,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还会再去韩国,去了解一个正真怔怔的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