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农村建设之盐源县
新农村建设之盐源县
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新提法4“新农村建设”提到,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在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的同时,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村人口多是中国的国情,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于是在年后不久,我在家乡进行了一次关于“新农村建设”的问卷调查,再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了实地走访调查。
一、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为盐源县当地居民,样本数量为15份。
1、其中男性占60%,女性占40%,在当地居住年限在10-20之间的占26.67%,20年以上的占73.33%。
2、他们之中在18-30之间的占了46.67%,30-50之间的占20%,50以上的占33.33%。
3、他们之中有学生、工人、公务以及其他职业,他们所占比例分别为40%、26.67%、20%、13.33%。
4、调查他们对于所属盐源县的农村变化的了解程度显示,了解一些的占绝大多数,比例为73.33%。其中感觉村落中变化最大的是房屋建设的占33.33%,认为村民收入变化最大的占60%,认为人文素质变化最大的仅占6.67%。
5、当问及在他们了解范围内,所知道盐源县新农村建设最具特色的是哪里的时候,有百分之六十的人回答的都是同一个地方——大堰沟村。
6、在“你认为所属村落的农民们新生活的美满跟政府的引导关系大否”的问题中,有百分之六十的人认为有一定关系,33.33%的人认为有很大一部分关系,只有6.67%的人认为没有关系。7、60%的人认为它快速发展的原因是村民的勤劳和政府正确引导、规划建设的结果;
8、他们认为新农村建设给村落带来了很多变化,其中认为最大变化仅仅是村民的生活富足的占60%;认为村民观念转变、素质提升和生活条件都发生了变化的占40%。
通过问卷调查,我了解到家乡“新农村建设”中最具特色、最突出的为大堰沟村,也就是当地居民所称的罗家村,于是我决定到大堰沟村进行一次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的村民生活,经济收入以及生活环境。
二、走访调查
于是在二月中旬的一天,我和父亲驱车前往,一条笔直的柏油马路直入村寨,路边是没有围墙的苹果园,光秃的树干并不显出凋零感,反而展现一种生机勃勃景象,原因在于当地村民把它的枝丫减得一丝不苟,以求春来花繁叶茂,秋来硕果累累。当我们来到大堰沟生态园村时彻底震撼了,新村的规划建设颇具特色,实行的是政府的统一标准、统一规划,每家都是修的一样的村屋别院,两层高,大门内有自己的小院,门外是平整的水泥地和砖砌的小花台。一样望去,仿佛进了个别墅区。
几乎家家户户门口都停了一辆小轿车,于是我上前去和那位正在院前擦拭爱车的大叔攀谈起来。当我谈及了此行的目的后大叔很豪爽的告诉,他姓罗,是大堰沟村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家中主要经济来源是出售自己种摘的苹果。当问及年收入时,他毫不掩饰,无比自豪的告诉我,“不出意外每年的收入十三四万”。看到我瞠目结舌样子,他笑道,我们家这点收入不算什么,有些家一年的收入可以达到二十多万。他还告诉我,今年过年前村里又有十多家人都购置了新车,现在几乎家家有车,大多还是十多万的好轿车„„
另一位李姓的大婶告诉我,在几年前,这里还是远近有名的穷村。道路是泥巴路,崎岖、颠簸,往外拉送的苹果还没运到县城,很多就“皮开肉绽”变成无法卖出的伤果,造成很多以卖苹 果维生的果农,一年的心情劳动在那条泥路上化为乌有。而如今好了,县政府的帮助下,财政拨款上亿元来休整这条路,把曾今的“心酸路”变成了如今的“致富路”,一条柏油马路笔直平坦深入望不到头的苹果林。
“若要富,先修路。”近年来,盐源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建设。除了争取到上级单位上亿元的农村公路补助项目,在县财政极度紧张的情况下,也拿出上亿元,在平坝和高山峡谷间修建通村公路。大堰沟村的泥巴路变成了柏油路。运输条件好了,外地的货车直接开到了果园边上,破损率变得很小了,有了卖相,价格直向上蹿,村民最终富裕起来了。
三、文献资料
2009年,盐源县委积极跟进省州委部署,更新观念,抢抓机遇,整合力量,完善机构,启动实施新农村建设。在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调查民情后,盐源县委确定了建造新农村的四个原则:政府引导、群众主体;先易后难、量力而行;突出重点、捆绑投入;分类指导、整体推进。
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盐源县逐渐形成“四个坚持四个避免”机制:坚持政府引导,避免“大包揽”;坚持群众主体,避免“等靠要”;坚持捆绑投入,避免“单打一”;坚持产业支撑,避免“空壳村”。2010年5月,盐源县创新确立“以苹果产业为支撑、以田园 民居为特色、以新风新貌为灵魂”的大堰沟新村建设思路。
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之初,盐源充分考虑地域特点和产业发展情况,立足农业资源优势,坚持产业支撑,以发展支柱产业为重点,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一村一品”,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让群众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
建设新农村的“落脚点”是什么?县委书记周乃祥直言:“新农村建设,房是表象,人是实质。要以房屋改造带动环境改造,促成观念转变、素质提升,要把改造“传统民居”的普通工作升华到改造“传统农民”的革命性工程。”
四、思考与建议
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查阅文献资料等方法,我对家乡盐源县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思想、手段、成效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正如盐源县副县长宁建国说,大堰沟村建设的成功在于,政府充分尊重了农民意愿,发挥出了农民的主体作用,不搞形式主义,不搞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不搞一刀切,不搞大包揽。正是由于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今年,盐源广大农民都把新农村建设当作改善生产生活环境的一件好事,以空前的热情投身于42个新村建设的热潮之中。由此可见,政府的引导是农民生活改变重要因素之一。
2011年是盐源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盐源经济 实现新一轮腾飞的起步之年。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堰沟村的村民生活已奔小康,这都是政府在发展农村经济和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等方面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后取得的显著成效。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大堰沟村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上都取得了卓越的见效。但是,在乡风文明上建设还不够完善,主要体现在教育和文化上。当地老一辈的村民大多都没有读过书,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年轻一辈的大多初中毕业后就没再继续读书,成为了家中的主要劳动力,经济支柱。他们之中缺少科技培训,缺乏农村科技能人。所以,我认为,建设新农村,不能有“就重避轻”忽视文化建设的思想,建设新农村必须培育新农民。同时,注重培养“农二代”,为他们创造优良的学习环境,给予困难家庭经济补助,扭转一些“农民子女上不起学”的现象。对于以上问题,我有如下建议:
1、加大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中小学校舍建设逐步完善,建设远程教育网络,同时,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2、培养农村科技能人,加强新农村人才队伍建设。
3、在改善他们生活条件的同时,扩大农户接收外界信息的能力和渠道,提高村民的信息化水平。
4、注重对农村基层的调查,形成有针对性地工作方法和工作 6 步骤,了解民生民情,给予困难的家庭关怀与帮助,尽量避免“农民的子女上不了学”的现象发生,要提高农民集体素质,就要从源头抓起。
5、有计划的开展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大力发展农村特色文化。积极探索农村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不断开拓农村文化建设的新途径。
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只有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崇尚文明、崇尚科学,形成家庭和睦、民风淳朴、互助合作、稳定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新农村建设才是全面的、完整的。
所以,希望政府有关部门既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也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将农村的文化建设与经济、政治和社会建设同步推进,倾力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
新农村建设之盐源县
你好!下面是一份关于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新农村建设”的调查问卷,希望你能认真填写!谢谢。
1.请问你在凉山州盐源县生活了多少年?
A.10年以下
B.10-20年
C.20年以上
2.你的性别?
A.男
B.女
3.你属于哪一个年龄段?
A.18-30
B.30-50
C.50以上
4.你的身份属于下面哪一种?
A.学生
B.工人
C.公务员
D.其他
5.你自认为对所属盐源县的农村变化了解多少?
A.不了解
B.了解一些
C.了解较多
6.你觉得在你生活的这些年来,盐源县周边村落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A.房屋建设
B.经济收入
C.人文素质
7.在你了解的范围内,你知道盐源县新农村建设最具特色的一个是哪里吗?
A.不知道。
B.知道。.................................8.你认为所属村落的农民们新生活的美满跟政府的引导关系大吗?
A.不大,没有关系
B.有一定关系
C.有很大一部分关系
9.你觉得它的迅速发展的原因?
A.村民的勤劳致富
B.政府的引导和规划建设
C.A和B 10.你认为新农村建设给村落带来了哪些变化?
A.农民观念转变、素质提升
B.生活的富足
C.A和B
第二篇:参观新农村建设之感想
参观新农村建设之感想
宋楚桥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主义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它是一个很理想的境界,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寻,也没有什么捷径可走,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来。
今天跟随肖港财政所支部组织的考察团,参观了的孝南区朋兴乡华光、建光、五红等五个村的新农村建设,一路走来,一路慷慨,让人欢喜让人忧。喜的是看到了咱们的基层干部通过辛勤劳作也干出了可喜的成绩,同时也找到了工作中与兄弟单位之间的差距。忧的是这些差距太大了,简直是两重天,有村与村之间的差距,有行业与行业之间的差距,有与兄弟乡镇的差距,有直观的差差距,也有内在的差距。在下步的工作中,要努力改进。
新农村建设的标准概括地说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更简单地说,所谓“新农村”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尽管说只有五句话二十个字或者说十五个字,很精辟,但它包括农村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各个层面,包括工业、农业、社会稳定、小城镇建设、计划生育各个行业,包括生产、生活、邻里相处等各个环节等。这些所有的工作都是每一个村干部的职责,只有每个干部尽心尽责干好各自的工作,全村新农村建设的道路会较顺利。因此我代表共二村承诺:自觉承担起在新农村中各自的工作职责,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发挥跑拼争抢的精神,坚持标准高、要求严、作风硬、效果实的工作原则,做大做强种养产业,在新农村建设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全身心地投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去。
第三篇:参观新农村建设之心得体会
参观新农村建设之心得体会
十月八日,作为“第二届鄱阳红大学生骨干培训班”的一员,我很荣幸地和其他学员一起,参加了由校团委组织的参观和考察新农村建设的活动。
伴着午后朦胧的细雨,我们踏上了一段新鲜而又难忘的历程。几番急切的期待后,我们到了熊万村。
(熊万村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扬子洲乡,熊万村以优质精细高效藤果菜和以鱼类生产为主的田园合作社“一村一品”产业发展项目被市委农工部列为全市六个重点“一村一品”产业发展示范村。熊万村自2006年以来,采取先村庄整治后发展的工作思路,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为抓手,不断探索村民增产增收的新途径新办法。村党支部始终把培训党员和农民作为一项基础工作来抓,确保培训效果,一大批从事种养的党员、干部、能人逐步富了起来,带动了全村产业的快速发展。
据初步统计,全村建了藤果菜西红柿300亩,热瓜260亩,葫子380亩,将20亩低洼田改造成特种水产养殖基地,现已培植10亩以上的鱼类生产大户30户,10亩以上的蔬菜种植户30户,200羽以上的养鸡养鸭专业户6户,年出栏100头以上的养猪大户12户,有力地促进了全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摘自百度百科---熊万村。
一下车,当地的村干部便充当起解说员,带着我们一行人环绕着村子参观了一番。从中,我了解到:熊万村是一个以种植蔬菜、渔业养殖为主的产业发展示范村。其中,最让我惊叹的是村中的绿化面积之大。在我们参观途中,目之所及处,必是绿意盎然、朝气蓬勃之景。真不愧为“青山湖区十万树木进农村的示范村”呀!
然而,在观察的途中,我却发现了一些与之不太协调的东西。比方说我们刚下车时闻到的那一股腐烂尸体的味道,着实是让人心情郁闷的。还有就是说我们参观途中有看到村民在焚烧秸秆,浓烈的白烟似乎在为雨中的我们增添一丝意境,可我们同学走过那的时候,几乎都是皱着眉头若有所思的。
参观的最后,我们在一个精致不错的地方留影作纪念。紧接着,我们收拾好行李,上了校车疾奔下一个目的地。
校车里,充满的是年轻的笑容和爽朗的谈话声,和车窗外阴沉沉的天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校车经过反复的几次左转弯、右转弯、“红灯停绿灯行”之后,我的身体感受到了一个微微向前倾的趋势。是的,进顺村到了。
(进顺村是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湖坊镇所辖的一个行政村。占地面积1.68平方公里、6个村民小组、419户、1441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经过“盘活资产打基础、以地换地拓空间、招商引资谋发展”三个阶段,拥有“一个集团”、“三家宾馆”、“三个园区”、“五大市场”。创下了江西省的村级“六个率先”。荣获了 “全国文明村”、“中国十大名村”、“中国十佳小康村”、“全国敬老模范村”等荣誉称号。2006年,进顺集体固定资产达5亿元,实现总产值20.5亿元,完成税利7309万元,实现村级收入2663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9547元。)摘自百度百科---进顺村。
作为江西省的首富村,进顺村确实给了我们眼前一亮的感觉。同学们纷纷惊呼:这哪是村啊?这简直比我们那一个镇还要强大!的确,进顺,是一个村,一个都市里的村庄。
我看到的,是宣传栏上“文明进顺”、“实力进顺”、“炫彩进顺”、“阳光进顺”四个鲜活的板块,它有力地展示了进顺的魅力;是宣传栏上对进顺村历年来重大事件的记录,它记载着进顺成长的点点滴滴;是宣传栏上幅幅关于领导视察进顺的照片,它折射出了各级领导乃至整个名族人对进顺的夸耀;是宣传栏上关于进顺村党委书记、村主任罗玉英女士的介绍,以及她那句饱含深情的“我爱进顺,我爱这个都市里的村庄。”
解说员是一个漂亮大方的女生。她仿佛读懂了我们眼中不满足的暗示,随即又带着我们离开村委大楼,进村参观赫赫有名的“小康家园”。
“进顺小康家园”是2003年7月,进顺村投资1亿元在邻村购地并按“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要求建起的。与其说是村民的住房,它给我们的感觉更像是大城市里一个管理得当的富人小区。单单是房屋的风格、规模就够让我们咋舌的了,再加上那些正规公园才有的健身设施,停车位上各式的小汽车,都让我们有种想竖起大拇指的冲动。要知道,全村419户人家,家家都住这样的楼房,是一种多么难得的高度啊!
当然,进顺村会有这么好的发展,是离不开好的政治措施的。他们的股份集资,他们的优厚福利,他们的明主政策,他们的丰富活动,都是奠定他们富裕生活良好村风的基础。
这样的新农村面貌,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不论是熊万村还是进顺村,它们都有值得其他所有村庄学习的地方,当然,不足也是存在的。如何弥补不足,让强大变得更强大,是我们下一个要深思的问题。
材料学院:杨玲
2011/11/12
第四篇:参观新农村建设之心得体会
参观新农村建设之心得体会
8月15号这一天,作为南岸区现代农业综合工程领导小组的一员,我很荣幸的与现代农业办公室的3名同事一起参观了位于南山龙井村及长生桥镇茶园村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南山龙井村建设示范点,通过组织村民理事会,采取村民互助建房的形式,按照巴渝名族风格完成农户的民居房新建,部分农户民居房的防险加固,并对墙体进行了美观粉刷,还修建了一处公园,为周边小区的群众提供了一个集休闲、娱乐、锻炼为一体的活动场所,不仅丰富了附近群众的业余生活,同时提高了群众的生活质量。
长生桥镇茶园村示范点主要是以群众的房屋拆迁复垦的形式进行赔付在集中建设,这里好似建设在山中的别墅群,有一楼一底的格局也有平房的格局,每户房屋前后都有简洁大方的水泥路面及大片绿化带,还为村民修建了一处锻炼身体的地方,村里也统一规范了村民的腊梅种植园,使村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
新农村建设必需以经济发展、产业建设相结合并以产业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最基本出发点和根本动力;新农村建设必需结合重点工程建设、生态环境治理、地质灾害搬迁等工作相结;新农村建设政府一定要做好统一规划适当的投入补助引导完善服务措施以农户作为投资建设的主体引导
有条件的农户逐步改善居住条件;新农村建设要以居住相对集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结合农村集贸市场建设逐步把农民从单一从事农业逐步向其他行业转移多种渠道增加农户收入来源保障新农民安居乐业。
邱丹
2012-8-27
第五篇:新农村建设之医疗问题
问题:
1.药品价格过高,超出群众的承受能力。自从进入市场经济以来,多数商品的可比价格不断下降,但有一种商品的价格却连年攀升,这就是医药价格。
2.诊疗行为不规范,滥检查、大处方、开贵药、收红包、开单提成的现象屡禁不止。医疗产品并非纯公共产品,有外部性、也有内部性,最大特点在于信息不对称。
3.医疗服务收费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立项目、自定标准收费。
(2)擅自提高标准收费。
(3)肢解收费项目、重复收费。有的医院仅从床位费中就分解出收费项目达11项之多。变相提高收费标准和扩大收费范围等现象也普遍存在。
4.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缓慢。不少地方还没有实行医疗保障改革,除极少数实行医疗保健的领导外,普通干部、职工仍然实行原先的公费医疗制度,看病很不方便。
5.农民群众看病难。据统计,我国的医疗资源80%在城市,20%在农村,卫生分配极不合理。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中国卫生分配公平性在全世界排名中居第188位,列全球倒数第4位。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缺医少药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不少病人长途跋涉,异地就医,增加了就医困难和经济负担。
6.药品价格虚高问题严重。目前我国化学制药企业有6000多家,药品经营流通企业17000多家,而作为世界制药大国的美国,才分别为200多家和50多家。药品生产低水平重复,生产能力严重过剩,使整个医药市场成为买方市场,导致竞争无序。
原因:
1.“医药不分”、“以药养医”的机制不合理。目前,我国医疗机构的主要经济来源是政府投入、医疗收入和药品收入。
2.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滞后。目前药品生产、流通企业已进入市场,而作为药品销售终端的医院,仍然处于医疗市场垄断状态,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双轨制并存,两种调控手段都不能发挥应有作用,反而两种体制的弊端却都在产生作用。
3.医疗资源总体不足,尤其是优质医疗资源严重不足。我国人口占世界的22%,但医疗卫生资源仅占世界的2%,其中优质资源更少。“僧多粥少”,导致医院在医患关系中始终处于强势地位。
4.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覆盖面太低。据新华社报道,我国有44.8%的城镇人口和79.1%的农村人口没有任何医疗保障。绝大多数居民靠自费看病,承受着生理、心理和经济三重负担,“生病吃药”被群众誉为新三座大山之一,不少农村群众因病致贫、返贫。
对策:
1.加快卫生体制改革。这是解决卫生系统存在问题的关键和治本措施。
(1)要加快医药分开改革的步伐,切断医院、医生与药品销售的利益关系。
(2)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重新整合医疗资源。
(3)改革医院投融资体制,多渠道筹措办院经费。
2.完善政府对医疗机构的投入补偿机制。要明确政府对公立医疗机构的投入补偿责任,加大政府财政投入,逐步改变医疗机构“以药养医”的做法,确保医院经费正常运转,确保群众能够享受最低医保待遇。
3.进一步完善医药集中招标采购办法。
(1)根据药品招标情况核定药品终端价格。
(2)从有代表性的制药企业中筛选部分药品进行严格审查,确定出厂价格,“两头挤压”,最大限度降低药药品批发和零售之间“做工作”的利润空间。
4.加快医疗保障制度改革。
(1)加强农村现有的医疗卫生人员培训,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
(2)根据农村卫生发展的需要,定向培养人才。高校医学院校要加强面向农村需要的人才培养。
(3)研究制定鼓励农村医务人员安心在农村卫生机构工作的政策措施,包括针对农村医疗卫生人员的职称晋升的标准,给予适当的补助,调动他们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长期服务农村基层的积极性。
(4)建立城市医院支援农村的长效机制,加强城市医院对县、乡、村医疗机构的定点帮扶。
5.要加强监督检查。要明确界定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与医疗机构的关系,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6.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逐步形成功能合理、方便群众的卫生服务网络。基层卫生机构要以社区、家庭为服务对象,开展疾病预防、常见病与多发病的诊治、医疗与伤残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妇女儿童与老年人、残疾人保健等工作。城市大医院主要从事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症的诊疗,结合临床实践开展医学教育和科研工作,不断提高医学科技水平,还要开发适宜技术,指导和培训基层卫生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