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了《盖世英雄彭德怀》有感
读了《盖世英雄彭德怀》
读了《盖世英雄彭德怀》,这是我认识彭德怀的开始,这位开国元勋,共和国的第二元帅。开国上将张爱萍、王震,曾经和彭德怀一起工作过的革命先辈,都称他是一个真正的人,一个具有坚定信念,坚强意志和顽强的革命精神的共产党人。在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中,他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当中国正处于革命低潮中,他毅然率部举行平江起义,投身于险象还生,艰难曲折的革命斗争中。如果他不起义,他个人可以升官发财,亲人也可同享富贵。然而他却起义了,不仅个人要艰苦奋斗,随时准备牺牲,而且连累了亲人被杀,三代祖坟被掘,蒋介石还不断悬赏杀他的人头,彭德怀对此“虽九死其犹未悔”。这些如果没有具有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革命精神,是不可能做到的。蒋介石多次制造反革命事件,就连保定青年军官来部队充当见习官,排长连长,他们来的时候朝气蓬勃,讲解鸦片战争以后的国耻,编写不少军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时他们也讲解得痛哭流涕。他们随着地位提高,逐步贪污腐化,什么爱国爱民完全置于脑后,如何升官发财却成为他们一切闲谈的话题。可是他们的腐朽反动,阻碍不了历史向前发展,历史总是后浪推前浪,后人超前人,继续不已地前进着。彭德怀在几次重要的历史关头,都是从革命的全局出发,毅然接受毛泽东主席的指示,临危受命,勇担重任,力挽狂澜,组织了指挥了吴起镇阻敌,直罗镇战役,保卫延安,百团大战,解放大西北,保卫井冈山,以及抗美援朝等扭转战局,震惊海内外的战役,毛泽东曾两次赠诗给彭德怀: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骋,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在井冈山战役中,彭德怀率红五军800 余人,留守井冈山,有利的配合了红四军在赣南地区顺利发展,当时的敌人30000 余人,武器装备也悬殊很大,要留守井冈山是极其困难艰险的,完全可能全军覆灭,当时红五军军委会内部多数同志不同意担当此任,在这重大战备抉择面前,彭德怀为革命大局,力排众议说服大家,坚决服从毛泽东主席的决定。在敌人以泰山压顶之势向井冈山疯狂合围攻击,经三昼夜激战,在大量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之后,被迫突围,红五军仅剩300 余人,如果不是彭德怀的大局观,和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是不可能担此重任而不被全部消灭。
第二篇:观《盖世英雄方世玉》有感
观《盖世英雄方世玉》有感
剖析人的成长成才
闲暇无事,从影碟店里购买一张才出新剧《盖世英雄方世玉》走马观花的看了个大概,这部戏主要讲的是讲述了顽劣不羁的少年仗着一身铜皮铁骨,争强好胜,做事不计后果,但心地善良,有强烈的正义感,头脑灵活,搞笑风趣。素有广州小霸王之称的方世玉以及天地会义士洪熙官、贫寒子弟胡惠乾等人经历曲折坎坷和社会磨炼成长成才的故事。在这部戏里我看懂了人的成长成才必须具备五个重要因素。
一是父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引路人”,父母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关键的。方世玉出生商人家庭,从小父亲为生意东奔西跑,很少有时间呆在家里引导教育孩子与孩子沟通;游侠出身的母亲虽然与他形影不离,但教育孩子的方法有欠科学,又对孩子百般溺爱,因此,方世玉养成了顽劣不羁,争强好胜,做事不计后果的坏毛病。也正是因为这些坏毛病,方世玉经常到外面惹是生非,为今后的成长成才添了不少麻烦,多吃了不少苦头。父亲回家一段时间后,从方世玉平日的行为里看到了成长成才的不少问题,并且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如果再不想办法孩子可能会走上歧途,为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成才深思熟虑后决定带他去杭州九逸会馆修身养性、读书习武。
二是诤友。“砥砺岂必多,一璧胜万珉。” 新版《水
浒传》的主题曲的歌词有这么一句话“朋友一二三四五,兄弟个十百千万”。在人的一生中最难得的就是交得几位真朋友。真正的朋友是人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这里的真朋友就是“诤友”。“酒肉兄弟千个有,落难之中无一人”。诤友之所以可贵,就在于他们能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坦诚相见,肝胆相照,直言不讳,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只有真朋友,才会真关心你,为你的失误痛心,也只有真朋友,才会直言指出你的盲区和瑕疵,希望你快乐成功。方世玉之所以能快速成长,突飞猛进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就是身边有洪熙官、胡惠乾、三德等几位诤友,方世玉一旦有什么过错,他们是决不粉饰,直言不讳,力促其改正,在平时相互切磋,相互印证,互补不足,共同提高。宋江从郓城一个小小的公务员逐渐成长为政府都惧之三分的梁山集团的一把手,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创下不朽事业。都是说明了如果人的一生能结识几个诤友,那么前进的道路上,就会少走弯路,多出成果,事业发达。
三是教育。天赋固然重要,后天的教育培养则更为关键。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那么怎样的教育好,如何培养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呢?俗话说:“名师出高徒”今天的学校教育不再流行到名山大川寻访名师了,流行于名校、重点学校碰名师。难道名校、重点学校皆名师?“雷霆武塾”应该是全杭州最有名的学校了吧!也是政府极力扶持、重点建设的,和政府的关系非同一般,可是从入学选拔考试的过程可见一斑,作弊、走后门、拉关系等潜规则„„这就告诫今天还在挤破头择校的家长们,该醒醒啦!那么怎样的教育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呢?其实,不管有没有名师,不管进不进名校,只要明确方向,狠抓基础,勤学苦练,持之以恒,并善于总结,吸取经验教训,在总结中提高,就能出“高徒”,也必定出“高徒”。方缘书院的创办就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四是自信,“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崇高的理想信仰,坚定的信念,激发人自信,激励人成长成才。自信是快乐成长,健康成才,积极进步的引擎。一个人如果没有自信,就没有开拓进取,积极向上的动力。方世玉、洪熙官、胡惠乾三个年轻人都非常优秀,也都有阻碍自身成长成才的缺点。方世玉自负、洪熙官死板,最要命的是胡惠乾缺乏自信,总是觉得自己的基础不如他人,其实,他是在三人中悟性最高的一个,但是自信心的缺乏,造成动力严重不足,进步的速度远远赶不上其他两人,可见,缺什么都不可怕,最可怕的是缺乏自信。
五是磨炼。“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不经历风雨,怎能面见彩虹?人的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一帆风顺只能造就花架子,就好像参农百般呵护的人参与长白山经大自然磨炼的人参的效用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岂不闻古时,孔子厄陈蔡,而作《春秋》;屈原放逐而著《离
骚》;左丘失明而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方世玉的成长也是和磨练分不开的,比如面对雷老虎与李巴山的挑战,差点丢掉生命,然而正是因为他们的挑战使得方世玉的本事一日千里,终成盖世英雄。
第三篇:读了《论语》有感
读了《论语》有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了《论语》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从论语的洋洋万言中,每个人都能够读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有人读出了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的矢志不渝,有人读出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谦虚,而我读论语,更多的则是像看到一个长者坐在一群年轻人中间,同他们畅谈自己的人生感悟,试图让他们懂得:人就应如何度过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天,作为一个平凡人,就应如何过好自己的人生。
《论语》所传递的第一个生活的要诀,便是持续平和的心态。生活中常常能见到让你不顺心的事情,看到比你富有的人,看到比你生活的更好的人,往往就会失去心理平衡。二千年前的孔子也以前遭遇贫穷,当他走到郑国的时候,粮食都断了,他的学生不高兴的问他,怎样君子也会穷呢,他淡定的回答,君子能够安于贫穷,而小人则会因为穷而作乱。这份安于贫穷的心境至为难得,而他之所以能够安于贫穷,正是因为心中有道德的力量,使他能够在贫穷中找到心灵的支点,才不至于失去平和心态。孔子并不掩饰对富裕生活的向往,他坦诚的说:如果能够发财,那么即使去做辛苦的事情,我也愿意。但他也并不强求:如果发不了财,那么我就去做我所喜爱的工作。达致幸福的路径有很多,金钱并非唯一途径,关键在于内心的快乐。他赞赏他的学生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回是真正把孔子的人生观贯彻到自己的身心之中了,能够在物质的清贫之外,找到自己心灵的安稳和快乐,因为他们的喜怒并不依靠于外物,而存在于内心的安详与平和。在《侍坐》一篇中,他让几个徒弟各述其志,对那些看似远大的抱负,他置之一笑,而当曾点淡然
说出自己的人生愿望只是在春风中与童子嬉戏时,他却赞许的点头。可见孔子在内心并不真的认为君子务必治国平天下,人生最终的追求,仍然是要归结到内心的平静,要能够体味到平凡生活的幸福,而这些,其实都取决于心境。
人就应如何生活呢?孔子给出的第二个答案便是爱。读过《论语》的人都明白,孔子最看重的东西似乎是礼,如何宴请宾客,如何侍奉国君,所以礼节他都一板一眼、严谨无差,并认为礼乐是治国安邦之本。但孔子又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可见在他看来,没有仁爱的根基,礼也是无用的。这点孔子曾反复阐述。尤其是对父母之爱。他谈论孝,人人都说孝就是奉养父母,而他却说如果不能从心底里敬爱父母,这又与饲养犬马有何区别?事实上,也只有基于真诚的亲子之爱,才有可能到达真正的孝道。当别人向他请教治丧之礼时,他简洁的回答:与其易也,宁戚,与其在面子上搞得隆重,不如从心底里真的为逝者悲伤,一场充满爱的丧礼,才是对死者真正的尊重。其实,不论是古今中外,对于任何人来讲,爱都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也是人们能够达致幸福快乐的阶梯,不懂爱的人便不会懂得生活。但这天的孩子呢,他们受过更好的早期教育,很多孩子比那个时候更聪明更灵巧,却很少看到他们对父母的体谅和感激,父母尽最大所能给了孩子一切,却独独忘记教会孩子如何去爱他人让孩子觉得理解别人的关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而爱的缺失,不仅仅仅会让孩子在今后的群众生活中遇到种种挫折,更重要的是,心中没有爱的人,无法体会到生活中最高的快乐。因此,真诚的仁爱之心,是孔子反复向他的学生所强调的,这也就应是古今中外教育的永恒中心。
人活在世上快乐与否,很重要的因素,取决他能否在人际交往中得到快乐。孔子强调在人际交往中,要持续自己人格和心灵的独立性。他用一句话为这个原则做了最好阐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即告诉人们,与朋友之间,不管相处的多投合多愉快,也不用强求两人观点完全一样。一个具有完整人格的人,就应能够持续内心精神世界的独立。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进而获得真正的友情。当受到他人伤害的时候,他不赞同无原则的以德报怨,因为善待对自己坏的人,实际就是怠慢了真正对自己有恩德的人,所以他认为就应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也是做人原则性的.体现。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要有自己的坚持和原则,这点说来容易,但它需要个人有足够的决定力,有足够强大的内心世界,才能够明白什么是自己就应坚持的,什么是能够包容的,什么是就应反击的,这一切的前提,便是个人具有精神上的独立性。最能体现这种独立性的,便是那句著名的不怨天、不尤人,这是一种充分自我负责的态度。有了精神的独立性,便能够在任何状况下独立承担其自己的职责,而不是从外界或他人身上找借口,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在逆境中奋发而起,不论外界条件是贫是贱,是乱世还是太平,他都能找到自己的出路。
温故而知新听起来很简单,孔子为什么说做到了这一点就能够做老师了呢?其实细想一下,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很小的时候我们就读过《狗熊掰棒子》的寓言,在学习上要想不像狗熊掰棒子那样掰一个丢一个,就得经常温习旧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再做到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而不是止步不前,故步自封。我们每一天学习一个汉字,掌握一个英语单词,每月读一本有益的书,这样做并不困难,如果能长期坚持,不忘旧知,学习新知,几十年后必然博学多才。这体现了孔子学而不厌的教育主张,也贴合当前提倡终身学习的理念。
我感觉《论语》和其它经典的最大不同在于,它关注的是所有平凡人的平凡生活,告诉人们就应怎样去生活才能够达致幸福,它是温暖人心的。而如何生活,是我们每个人在学习其它各种知识之前最就应学习的,因为它关乎一个人是否能具有健全的人格,是否能拥有充实的内心世界。在这天这个充满了诱惑和选取的年代,孔子的生活之道值得我们去用心感悟。
第四篇:读了《路标》有感
读了《路标》有感
读了《路标》这篇短文,文中的朝鲜小朋友的行为令我感动。
这篇短文主要讲的是:在一个暴风雨的夜里,中国人民志愿军接到去另一个地方执行任务。在执行任务的时候,遇到了两个朝鲜小朋友。
当我读到:到处一片漆黑,山高路滑,看不清的道路,只能摸索着前进时,我真为志愿军叔叔感到担心。当我读到:他们一个个精神抖擞,手挽手的站在那里时,我被他们感动了。当我读到:志愿军叔叔上前线打美国鬼子,我们也要出出力时,我感到朝鲜小朋友很勇敢。
再看看我自己,爸爸妈妈这么努力去挣钱给我读书,我却不认真读,不珍惜机会。记得有一次上课,我似乎忘了正在上课,便搞起小动作。当老师出题给我们做的时候,别人很快就做完了,我却想了很久都做不出,想到这里,我感到很惭愧。
等我长大了,我要做一个勇敢的人。现在,我要好好读书,长大后来报答我的父母。
广东省惠州市仲恺高新区陈江小学五年级:蔡滋芳
第五篇:读了《母鸡》有感
读了《母鸡》这篇课文,我也读懂了天下的母亲。母鸡你真伟大,你为了你的儿女一天天消瘦了。当你的儿女一个个挺着像汤圆似的肚子时,而你的肚子却空空如也。你天天教你的儿女啄食,掘地,用土洗澡,忙前忙后。以前的你胆小如鼠,如今你为了保护你的儿女变得如此勇猛。
你就像我们的母亲一样,从小到大一直无微不至的照顾着我们。当我还是婴儿,母亲日夜守侯在我的身旁,我一吭声妈妈就要开始忙着照顾我们的吃喝拉撒。现在我们长大了,上学了,您又为了我的学习忙里忙外。当我上学时,妈妈要忙着去上班,当我们放学,您又要拖着疲惫的身体,开始忙活着起全家人的晚餐来。你总是有干不完的家务,做不完的工作。炎热的夏季,你为了让我们吃上可口的饭菜,一头钻进了厨房,那可口的饭菜是您真正用满身的汗水换来的;寒冷的冬日,您为了让我穿上干净整洁的衣服,你那柔弱的手伸进了刺骨的河水里,可是你总是毫无怨言。
妈妈,我好想对您说:“您辛苦了!”
读了《母鸡》这篇课文,给我的第一感受是:母爱很伟大。
老舍先写对“母鸡”的厌恶,在写对“母鸡”的崇敬,感情先后迥然不同。这种强烈的鲜明的对比,是我们在阅读的时候,自然产生了一种幽默可笑的感觉,是我们仿佛在欣赏一个风趣的相声或小品。
这篇文章写出了母鸡对雏鸡的关心与照料;干什么事都处处想着雏鸡,让着雏鸡;而且还教它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教它们挤在母鸡的翅下、胸下......这都是鸡母亲爱他们,呵护它们的表现,这是母爱的自然流露。
“当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时,它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教它的儿女吃。”读到这里,我想起了我的母亲,我的母亲像文中的母鸡一样,一做我爱吃的饭菜时,妈妈就在一旁看着我狼吞虎咽地吃着,并且还说:“慢点吃,别噎着。”我抬起头,嚼着菜,问道:“妈妈,您怎么不吃啊。”而妈妈却笑着说:“你吃吧,我不爱吃这菜。”每当我这样问她的时候,妈妈总是这样回答。现在,我明白了其中的原要。
感谢老舍,感谢老舍先生带给我们的文章——《母鸡》,这篇文章使我受益匪浅,使我明白了母爱的伟大。
《母鸡》是老舍爷爷又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我读了《母鸡》这篇课文,感受到了天下母亲无私的爱。
老舍爷爷一开始是讨厌母鸡的,他讨厌母鸡无病呻吟,讨厌母鸡欺软怕硬,讨厌母鸡清高自傲。可是后来,一只做了母亲的母鸡让他改变了看法,他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那只刚孵出鸡雏的母鸡,不论在哪里它总是挺着脖儿,时刻警戒,生怕自己的宝宝遇到危险。不论遇到哪一点可吃的东西,她都先啄一啄那个东西,再放下,让给小鸡们吃。这样,每一只雏鸡都健康快乐地长大起来,可她自己却瘦了一大圈。而且它不厌其烦地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啊,一位伟大的鸡母亲,把自己的一切都给了孩子。
鸡如此,我们人类何尝不这样呢?天底下每一个做母亲的,都无微不至地照顾着自己的孩子。我的母亲也不例外。
当我刚出生的时候,妈妈日夜不停的守护着我,每天都管我的吃喝拉撒。现在,我长大了,上了小学,她又是那么奔波劳累,每天上班回家已经筋疲力尽,但她还是坚持烧饭、洗衣、拖地。在炎热的夏季,妈妈为了让我吃上可口的饭菜,一头钻进了厨房,是她用那汗水换来了一桌好吃的饭菜啊!在寒冷的严冬,妈妈为了让我穿上那整洁的衣服,她让她的手进入了那刺骨的水里,可是她总是毫无怨言。
老舍的《母鸡》又一次让我体会到了这全世界唯一不求回报的爱——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