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长垣产业集群区的发展报告(小编整理)

时间:2019-05-12 07:07: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河南长垣产业集群区的发展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河南长垣产业集群区的发展报告》。

第一篇:河南长垣产业集群区的发展报告

河南长垣产业集群区的发展报告

我的家乡长垣被人们赞为“起重之乡“、“卫材之乡”、“防腐之乡”、“厨师之乡”。长垣在地形上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但是在全民创业的努力下,成为河南主要产业集聚区之一。

产业群是一些产业链上相互联系的企业和机构在特定地域形成产业空间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它是新技术革命和市场竞争推进的结果。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信息革命和全球化推进,许多行业的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消费需求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与此同时,在传统老工业区外围出现了以柔性专业化为特征的大量中小企业集聚群体。它们彼此之间通过分工与协作而结成稠密的区域网络组织,以共同面对快速变化的外部市场环境和技术条件。这些专业化的产业集聚体内部的生产率不断提高,创新活动不断涌现,从而呈现很强的区域竞争力,如意大利东北部与中部地区、美国的硅谷地区、德国的南部地区等,以及中国的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

长垣县产业集聚区是河南省认定的175个产业集聚区之一,该县坚持把产业集聚区作为构筑现代产业、现代城镇和自主创新三大体系的有效载体,作为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县域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三位一体”的重要抓手,着力优化经济结构,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节约集约发展。

长垣产业集聚区发展过程

一、理清发展思路 调好园区建设主色调

长垣县地处黄河的“豆腐腰”区段,面积1051平方公里,人口80万,60%的耕地和人口在黄河滩区、背河洼地区。过去长垣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无基础、无资源、无资金,自然灾害频繁。但长垣历史上有重商传统,发展民营经济有深厚土壤,因而,起重机械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在该县出现了。立足这一现实,近年来长垣县委、县政府牢固确立“民营立县、富县、兴县、强县”战略,鲜明提出推进全民创业,建设中部强县。

长垣的发展不只看眼前的繁荣或困难,而是应该着眼于长远和未来,要以超前的战略眼光、强烈的创新意识去规划设计长垣。要想把长垣的起重机械、医疗器械及卫生材料等产业在国内外的名声叫得更响,就必须进一步提高这些产业的产品档次和市场占有率,并让这些产业在推动全县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对全县的起重机械、医疗器械及卫生材料等产业进行规范和引导,并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长垣的数千家民营企业,曾经散布在该县的多个乡镇,占地多、用地难、运输不便,生产要素和资源共享度低。所以需要在民营企业较集中的地区建设工业园区,实现了产业在地理上的集群,集中解决了用地难,并可以为企业提供交通、供电、给排水、科技开发、职工培训、污染治理、环境美化等社会化大生产服务,就可以降低企业创业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于是,县委、县政府提出了企业集中、产业集聚、要素集约的发展方向,在城南5公里处着手规划起重工业园区。

长垣县产业集聚区成立后,该县对集聚区的发展蓝图进行了科学规划,精准定位。该县以“高起点起步、大手笔规划、大力度运作”和“专业化发展”为指导思想,聘请有关专家科学编制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积极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空间布局规划精准对接,形成了相互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具体编制了四项规划:一是现代产业规 1

划。以起重机械产业为主导,做大做强起重装备、生物制药、汽车零配件等支撑产业,构建国家级起重装备制造业基地和起重机械贸易中心。二是建设目标规划。远期规划面积27平方公里,目前建成区10平方公里。三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四是聘请国家级研究院编制了集聚区社会和经济发展规划。科学完善的规划体系,为建设“有规模、有形象、有效益、有特色”的集聚区打下了坚实基础,形成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机制。

二、集聚政府可控资源 打造经济发展平台

长垣县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定位为起重装备制造、防腐蚀材料加工及汽车零配件生产,含起重工业园区组团和新城工业组团,其中起重工业园区组团规划面积19平方公里,新城工业组团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

新城工业组团紧邻大广高速出入口和新菏铁路长垣站,处于郑州1小时经济圈内,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该组团以汽车配件和防腐蚀原材料产业为主导,同时还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完善的新城工业集中发展区配套设施建设,为客商入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目前蒲西组团内入驻企业约40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约1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约45.8亿元。近年来,长垣县委、县政府加大产业集聚区投资力度,不断完善产业集聚区内各种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143.1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固定资产投资,加大了道路、电力、信息、供水、排水、供气、污水治理和垃圾处理等八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标准厂房建设。2009年安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33个,其中新修改造升级道路17条,其他各类基础设施16项,完成投资4.9亿元。已建成全覆盖、立体化的交通网络,供排水、供电、地下弱电管网、天然气管网、集中供热、通讯等日趋完善,建成了垃圾中转站60个、垃圾处理场1座、污水处理厂1座,完成了污水管道排放建设,达到了“九通一平”和交通干道的绿化、亮化,建成了宾馆、酒店、学校、医院、公园、购物广场等标准化的公共服务设施。长垣县产业集聚区建成区已达到10平方公里,完成道路17纵23横,全长约100公里,建成变电站3座,铺设各类管线约265公里。

三、投入智力技术设施 加快企业扩张步伐

长垣产业集聚区坚持两手抓方针,一方面积极搞好新上企业和项目入驻,不断加大量的扩张。另一方面采取得力措施,狠抓企业产业转型和科技提升。

(一)是聘请国内起重行业知名专家、教授25人组成集聚区专家指导委员会,为集聚区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撑。

(二)是企业外聘科技和管理人员,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近年来共聘请中、高级人才5716人,其中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856人,企业核心技术领域正在形成高度密集的人才优势。

(三)是集聚区牵线搭桥,先后和中科院、清华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河南机械设计研究院等30多家省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拥有国家级产品检测中心1个,国家级职业技能鉴定所1个,建立各类技术研发中心68个,其中省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8个,仅2009年就引进高新技术26项,开发新产品78项,申报专利246件,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被命名为首届建设创新型国家百强县,企业和产品科学技术含量不断提高。

(四)是集聚区与GET集团共同搭建公共创新研发技术服务平台,帮助企业提高CAI/CAE应用水平,实现了产品设计理念的不断创新,为企业产品改造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坚持高效原则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长垣县的决策者认为,要实现资本、人才、技术、信息等要素在产业集聚区的有效对接,打造一流产业集聚区,就必须在招商引资、项目选择、资源要素配置、园区管理等方面科学决策,大胆进行创新改革,打造一流的投资服务软环境,在发展外部环境的同时,该县充分发掘自身原有四大优势要素,加以调动利用,以支撑产业集聚区的快速发展。

1.经济要素支撑。长垣县产业集聚区起步较早,工业基础雄厚,配套产业齐全,形成了以起重机械、医疗器械及卫生材料、汽车零配件、交通物流等为代表的优势产业体系,是全国最大的起重机及配件装备制造基地、医疗器械及卫生材料集散地,逐步形成了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系统优化的优势产业。

2.地理区位和交通要素支撑。长垣县区位优越,新菏铁路、济东高速可直达东出海口,省道308线与省道213线辐射周边,大广高速与济东高速公路在长垣境内十字交叉,形成了贯通全国、密布周边市县的巨大交通优势。作为全国的中心地域,加上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和区域内完善的的基础设施配置,为产业集聚区的迅速发展腾飞打下了良好的交通要素支撑点。

3.政策要素支撑。长垣县是省授予的35个扩权县之一,在服务经济发展、各项政策管理权限方面有着较大的优势,长垣县是新乡市重点发展的副中心城市,长垣县产业集聚区也被确定为重点扶持和发展的四个省级产业集聚区之一;长垣县委、县政府打破行政区划的局限,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促进区域内资源优化配置,为推动产业集聚区主体功能区的形成和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撑。

4.科技教育要素支撑。长垣县产业集聚区教育和科研基础良好,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相对健全,拥有长垣县职业中专、博大烹饪学校、科技中专、恒力中等专业学校等4所职业中专,开设专业近30个,在校生总数达到11878人,有力地促进了产业升级、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现在集聚区科技创新潜力巨大,大量的高等技术人才和先进的科研技术水平为集聚区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力量。

坚持高水平策划招商引资。该县努力改善集聚投资环境,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入驻力度。几年来,集聚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8.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约145.8亿元,入驻各类企业262家。

为促进集聚区建设,加快企业及项目入驻,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成立了河南省长垣县惠民投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金2400万元,目前公司运作良好。

五、实施品牌战略打造“长垣产业”名片

长垣县的决策者认识到,21世纪是信息时代,团队时代,更是品牌时代。因为,品牌是文化,是信誉,是质量的一种符号,也是一个地方文化软实力的具体表现。为此,该县不失时机地通过各种渠道培育宣传长垣品牌,实施品牌带动战略,不断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征和地方特色的知名品牌,以期提高长垣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他们的主要做法为:

一是25家企业联合完成了C-PARK品牌申报,打破了河南省工业集体商标的“零记录”。78家企业取得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其中14家取得了质量、环境、职业安全三合一认证。

二是狠抓了服务平台建设,成立了高新技术服务中心,并与河南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合作,构建了高新技术孵化、中小企业创业服务、信息服务和技术支撑等四大服务平台,集聚区创业服务中心晋升为市级创业服务中心,集聚区生产力促进中心晋升为“省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

三是狠抓了品牌建设。长垣起重机已获中国名牌产品1个、中国驰名商标2个、中国知名起重机十佳品牌2个、全国著名品牌9个;获省名优企业称号10家、省著名商标4个、省名牌优质产品2个,16家企业被验收为大中型企业。

不仅搞好产品品牌建设,同时注重产业品牌和集聚区品牌的不断提升。近年来,集聚区分别获得了“河南科技创新十佳单位”、“新乡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民营科技促进奖”、“全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创新奖”、“国家火炬计划长垣起重机械产业基地”、“中国县域产业集群竞争力百强”等多项荣誉,为集聚区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长垣产业集群发展带来的思考:

长垣产业集聚区聚集效应明显,辐射带动有力,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现已建成年产26万台起重机、165万台(套)起重机配件生产能力的特色产业基地,中小吨位起重机占全国市场份额60%以上,先后被国家、省、市相关部门评定为“中国自主创新示范基地”、“全国起重产业科技示范园”、“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基地”、“中国县域产业集群竞争力百强”、“河南省中小企业创业基地”。长垣产业集聚区从无到有,日益做大,不断做强,放大集聚效应,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它对该县成为“中国起重机械之乡”、“中国防腐蚀之都”、“中国起重机械名城”到底起到了巨大作用。从中可以总结以下几点:

(一)产业群的区位选择与产业定位

产业群的发展有赖于企业间协作,因此,要从产业关联性的角度去考虑产业群的区位选择和产业定位。其中区位选择主要考虑区位的创新潜力及成本因素。除了原材料获得的便利性,交通运输的便利性,劳动力获得的便利性等具有成本优势的区位外,更重要的是有创新潜力的区位,如富有效率的基础设施、熟练的供应商、紧临人才和科研机构集聚地区等。而产业群的产业定位应该基于本地区已经具有和正在形成的产业群,而不是刻意创造产业群。因为创造产业群将会导致高成本、高风险。如果不同的地区追求相同的产业群重点,将会导致重复建设,破坏现有的市场结构和企业的竞争能力。

(二)产业群的发展模式

产业群的发展模式有多种选择,不宜照搬某一成功的模式,可以是围绕为大企业提供配

套服务而形成的共生圈,也可以是中小企业“抱团成堆”。在功能类型上,可以是以销售或贸易为中心的企业集群;也可以是专门的生产企业的集群,例如浙江台州新河镇的帽业生产加工中心;或者是集中生产、销售、研究以及人才、信息、资本等支撑要素的产业群,比较典型的如意大利普拉托毛纺业集群。

培育和发展产业群的关键是营造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各地政府应该因势利导,充分发挥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采用多种形式促进产业群生成。主要选择有:(1)依托本地的传统技艺,充分发挥能人的示范带动效应,促成个体、私营和股份制经济快速发展,逐渐形成产品特色鲜明的产业群(2)在本地传统技艺发展的基础上,地方政府可适时建设专业化商品交换市场,或利用本地贸易企业和市场带动制造业集群的发展。(3)依据当地农副业发展特点,在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同时,统一规划,引进市场化、产业化机制,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型产业群。(4)依托大企业形成中卫型产业群。由众多小企业为大企业分工生产零辅件与半成品,而核心大企业则向外围小企业作出长期合作承诺。(5)对目前陷入经营困境的国有企业进行分拆,鼓励工人利用旧机械设备创办家庭工业、私营企业,规范和引导关联产业群的形成。(6)选择人才、信息和研究机构集中的地理位置“筑巢引凤”,形成产业群。

(7)在利用外资过程中,应尽可能将同产业的外商直接投资引入到可以产生集群效应的地区。同时,也应鼓励我国本地企业为外资企业生产配套产品,并加入其生产协作网络。政府要有目标地吸引那些具备产业带动优势和有产业关联效应和配套协作功能的项目。

(三)产业群战略中的政府定位

在产业群发展中,企业是主导者,而政府则是催化剂和润滑剂,是信息平台、服务机构和规划制定者。产业群战略作为一种新的思路将帮助政府重新定义和设计区域经济发展的途径和目标。政府不仅要为产业群发展提供高质量的公共物品,关注产业群的区位选择和产业定位,还要为集群内企业培育形成战略协同的软环境。产业群政策的目标应该是鼓励集群内企业的合作和网络化,提供更好的公共计划和投资。市场失灵和制度失效会导致公共物品供给不足,因此产业群规划的重点应放在有为需要和有潜在需要的企业提供尽可能完善的服务,尤其是提供信息,建立交流的渠道和对话的模式。

中央政府在产业群发展中主要应担当起产业群宏观管理者的角色,地方各级政府主要是对各自所管辖区域的产业群实行扶持政策。

政府的工作主要有:(1)提高政府机关的办事效率,降低企业运营的制度成本。(2)完善中介服务体系,引导成立集群内的信息中心,创造各种正式的和非正式的面对面的交流活动机会,推动产业群内的信息传播与交流。(3)改善金融机构对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拓宽集群内企业的外部融资渠道。(4)制定有效的产学研结合政策,加强研发机构与企业的联系,保障创新者在企业中的利益,促进有效的创新活动,促进科研成果向企业转移。(5)破除市场分割保护的旧观念,切实维护小企业的权益,引导小企业集群与大企业之间的协作,培植网络状产业群。(6)通过税收、金融政策和政府采购政策,扶持创新企业。(7)运用舆论的力量,加大宣传,引导产业群文化的形成。要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基础,结合产业群的内在特征,塑造信任、合作的社会文化环境。(8)提高产业群整体的知名度,树立区域品牌。区域品牌是众多企业品牌精华的浓缩和提炼,更具有广泛、持续的品牌效应。政府可通过出面组织展示会、广告宣传等活动,提高产业群整体的知名度,树立地方品牌。

研究产业集群的意义:

研究产业群的意义在于产业群不仅有利于单个企业提高竞争力,而且还在于通过群体效应促进和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美国学者波特关于产业群与单个企业竞争力的关系,已经明确提出:产业群能够提高生产率;促使企业持续不断地创新;促进新企业的诞生和企业的衍生,加强竞争。这就是说,产业群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这是其一。

其二,产业群的发展使区域形成地方特色产业群,并逐渐成为区域核心竞争力的标志。产业群不但可以通过绝对优势、比较优势、要素禀赋或规模经济形成专业化产业区,通过分工协作,提高生产率,来增强区域的竞争力。更重要的是,这种产业群具有本地化的产业氛围,这是其他区域最难以模仿的。地方特色产业群,是区域核心竞争力的标志。

其三,产业群有利于中小城镇发展,加速城镇化进程。中小城镇的发展必须有产业的支持,产业群的发展正好可以提供这种产业支持。事实上,意大利各式各样的产业群就形成了大大小小的中小城镇。在我国的广东与浙江,地方经济的发展也确实依靠这些特色产业群的发展来带动。

其四,将产业群战略引入到我国的开发区、高新技术区下进一步的创新与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产业群战略强调企业在本地的根植性,强调分工与协作,强调要搞特色产业,这启示我们在搞开发区或工业区时,要引导同行业的不同企业聚集在一起,实行分工协作,减少交易费用,发挥集群效应

产业群的崛起是产业发展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竞争日益激烈的新趋势,是为创造竞争优势而形成的一种产业空间组织形式,它具有的竞争优势和规模效应是其他形式无法比拟的。正是由于产业群这种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本质上具有高创新性,我国应把它提升到战略高度得以重视和推广,把公共政策的重点转向促进地方产业群的培育、发展和升级上,并根据国际上发展产业群的经验及启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群发展体系。

第二篇:产业集群发展

产业集群发展

一、集中一集聚一集群

(一)集中

在集群发展的起始阶段——集中过程中,产业园区的政策环境要素和设施配套要素是吸引园外企业入驻的最大原因。

在此阶段,园内企业因为地理上的集中而形成了有别于分散的单个企业的生产效率优势和成本优势,即基于资源共享的效率优势和基于议价能力提升的成本优势。但是,由于集中仅仅是整个集群过程的最初状态,初步地表现出集群的地理集中性特点,产业关联及其薄弱,不能形成相互配套的产业协作和产业链关系,产业层面的集群优势几乎为零。同时园区企业对地域的嵌入性和依附性不强。

因此,处于集中阶段的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利用空间上集中的已基本形成了园区经济总量上的规模,赋予了集群企业一定的竞争优势,但难以较好发挥集群的外部规模效应。

(二)集聚

产业园区由集中而集聚的提升,是产业园区向集群方向发展的中间阶段,在此提升过程中,园区企业依托的主要是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市场规范和服务配套要素,四者构成了园区企业向某一产业集聚的基本条件。由此,在具备了上述四大要素的企业集中的园区中,产业具备了明显的行业特征,产业园区的发展指向了特定的产业,从而形成集聚。

此时,产业园区的竞争优势逐步扩大;生产效率优势一方面表现为基于资源共享的效率提高,另一方面表现为专业分工引起的效率提升;产业园区内的产业协作增强,企业间的合作规模扩大,使得成本优势覆盖了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两大部分。

(三)集群

集群是产业园区的发展方向,而集群形成的基本要件除了上述两阶段的要素外,还必须具备人文环境、集群特色、产业配套及创新企业家群体四大要素。

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中,例如中关村、硅谷、新竹等,都具备了地理集中性、根植性、柔性精专、合作网络性、创新性、自组织性等特征,创新体系逐步形成,产业园区的发展进入新的层次。同时,产业园区也不再是集中于集聚状态下的“松脚型”的产业园区,而是嵌入本地社会文化中的园区集群。

二、辐射接受中心一向内辐射中心一向外辐射中心

(一)辐射接受中心

在辐射接受中心的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层次上,园区进入集群发展阶段,相对集聚,辐射接受中心的产业形成了明显的优势产业,显示出较好的产业链效应和较强的产业竞争力。但是,辐射接受中心往往只实现了产业园区的生产加工功能,园区功能相对简单,其竞争力的提升相对而言是被动的,有赖于外部技术的流入。

因此,此类园区具备一定的集群优势与产业竞争力,但产业升级与竞争力提升主要依靠接受外部产业辐射。

(二)向内辐射中心

辐射接受中心发展到一定阶段,产业园区的产业集群将超越生产加工的简单功能,而跃升到向内辐射中心的层次。在此阶段,产业园区的优势产业形成了面向集群内部辐射作用,即优势产业中的具备了较高的研发、生产、营销、管理等各方面实力的龙头企业,首先产生了寻找新技术、开拓新市场的意识,并在市场竞争中不断扩张,从而对园区集群内部相对弱小的企业发挥辐射作用和示范效应,带动整个集群共同提升竞争力。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充分扩大到整个地域范围,区域品牌逐步形成,区域创新功能得到发挥,集群在当地的根植性也有所增强。

(三)向外辐射中心

向外辐射中心具有强大的品牌效应和技术输出效应,是所属行业的品牌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它不仅对园内企业有辐射力,使集群整体呈上升式发展,同时对于同行业的园外企业都有极强的示范效应和辐射力,使大批的外部企业成为其代工生产企业,甚至使外部企业形成专门的集群为其提供配套支持。

分散的企业由集中而集聚而集群,产业园区的集群由辐射接受中心而向内辐射中心而向外辐射中心,这就是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发展的基本逻辑轨迹。

第三篇:玻璃制品产业集群发展

玻璃工艺制品产业集群发展调研报告

小官庄镇方 春

玻璃(水晶)工艺制品产业是我县的特色产业之一,其中玻璃工艺制品以小官庄镇为主导,水晶工艺品以西安丰镇为主体。2007年玻璃制品产业集群被列为江苏省100个产业集群之一,2008年,宝应被授予“中国玻璃水晶工艺品出口基地”。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特色产业的发展,小官庄等镇引导玻璃工艺制品产业向规模化、多样化、高新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仍存在不少问题,为了促进玻璃工艺制品产业快速健康发展,通过深入企业调研,请教业内相关专家,摸清了产业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明确了产业发展的方向,提出了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玻璃工艺制品产业发展现状

(一)生产企业众多,产品种类齐全

目前,全县拥有玻璃(水晶)工艺制品企业200多家,其中产销过100万元以上的企业80家,500万元以上企业30家,1000万元以上企业20多家,5000万元以上企业4家;产销规模20多亿元;有外贸自营出口实绩的玻璃制品企业10多家。年自营出口达2000万美元以上,供货出口在4000万美元以上。每年开发玻璃新品3000多种,产品结构逐步由过去的纯圣诞工艺品向高档玻璃工艺品、日用品等综合性产品延伸。玻璃工艺产品发展到玻璃圣诞工艺品、玻璃水晶工艺品、玻璃拉管、玻璃热弯工艺品、窑炉工艺品等五大类上万种产品。

(二)骨干企业领衔,成长型企业崭露头角

美瑞华、六堡、旭阳春、全华、康龙、星汉等重点企业继续在行业内居于主导地位。一批年产销2000万元左右的企业通过加大新品开发力度,加快市场拓展,提高机械化程度等,成长步伐不断加快,产销年均增幅达30%以上。

(三)配套能力增强,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近年来,围绕做大做强玻璃工艺制品产业,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了一批配套项目,到目前,全县拥有氧气厂2家,玻璃棒管生产厂2家,再生纸生产公司2家,纸箱包装企业5家,彩印企业3家,此外还有管道天然气项目。玻璃棒管项目、平板玻璃工艺品等一批项目的引进落实,优化了产业结构,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

(四)平台建设加快,承载能力不断提升

小官庄镇为推动玻璃制品产业发展,先后建设了玻璃特色产业园、东部工业园、创业园,玻璃特色产业园是为发展玻璃工艺主导产业而设立的园区,进区企业20多家,东部工业园区是小官庄重点建设的园区,是玻璃工艺制品的配套园区,已形成玻璃工艺制品从棒管原料到产后包装的完整产业链。创业园是为促进本地民资发展而设立的园区,是想创业、能创业的民资主体发展壮大的孵化器,目前已有6家企业进园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集群规模不大,产业层次不高。产业经济总量不够大,大中型企业太少,行业顶尖企业少。2010过亿元的企业还没有突破,美瑞华、全华、康龙等企业虽搞了多年,但由于技术力量比较薄弱,又没有与专门科研机构进行联合开发产品,科技含量不够高等,导致发展速度缓慢。产品结构还是以圣诞玻

璃工艺礼品为主,产品价格低、竞争力弱,新品研发、工艺创新、中高端产品开发还未真正突破。

(二)企业恶性竞争,分工协作欠缺。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缺乏相应的行业引导,加上少数企业的短期意识和狭隘思想,集群内企业互相恶性竞争,自相残杀,严重削弱了产业优势和对外竞争能力。从企业间的联系来看,许多企业间没有建立起上中下游的产业链关系,这种缺乏深层次的分工协作,使企业难以享受到企业集群内部的规模经济和区域经济优势,形不成产业集群的“配套”,难以形成产业集群的联体凝聚效应。

(三)品牌意识不强,自主创新能力亟待加强。由于产业的特殊性,产业集群中有市级以上品牌的微乎其微,产业集聚的影响力和带动力都不强。而由于大部分企业实力不足,管理落后,科研创新力量薄弱,人才支撑不够有力,科技服务企业缺乏,使得产业集聚大多尚未形成创新机制,模仿多于创新,产品长期停留在低档次、老品种、粗加工阶段,多以“低质跑量”为竞争手段,多数产品处于产业链的末端,附加值低。

(四)集约程度不高,市场抗风险能力不足。玻璃工艺制品产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在规模扩张中对劳动力、土地的要求都很高。主要面向欧美等国际市场,受国外市场需求波动性的影响较大,同时产品退税率、人民币汇率等因素对玻璃工艺制品产业也有较大影响。

三、玻璃工艺制品产业发展方向

针对玻璃工艺制品产业的发展现状,产业结构亟需转型升级,一是传统的圣诞工艺礼品要强化外观设计,引入“声、光、电”一体化的新材料、新技术,提升产品档次、提高竞争力。二是丰富产品品种,改变圣诞工艺礼品一枝独秀的现状,大力发展

日用玻璃制品、玻璃装饰品、窑炉玻璃工艺制品等新品种,扩大企业的发展空间。三是逐步突破高端玻璃工艺品的瓶颈,引进精密模压玻璃工艺品,脱蜡浇注玻璃工艺品(琉璃)等高端产品,向晶体振荡器等玻璃电子元器件产品拓展。

四、有关建议

(一)做好集群规划,强化政策导向。江阴临港新城在推进四大产业集群发展的第一步就是狠抓规划重完善,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我县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推进传统产业升级。加大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力度,深化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加快玻璃水晶工艺等传统优势产业升级改造,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十二五”期末,玻璃水晶工艺产业在全国影响进一步扩大,成为全国的产业发展基地。玻璃水晶工艺产业在纳入规划的同时,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集镇规划相衔接,使产业集群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和更大的发展空间;以县政府名义出台《关于加快玻璃水晶工艺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导思想,提出发展目标,制定工作措施,扶持、引导、规范产业集群发展。

(二)培育比较优势,实现转型升级。江阴注重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强研发中心等平台建设,为企业提供研发创新、产业孵化、人才培训等服务。因此我们一要大力提高创新能力。实施自主创新策略,构筑企业创新特色;实施联合创新策略,构筑产学研合作特色;实施制度创新策略,构筑技术创新新机制,使一批有实力龙头企业跨入企业技术创新先进行列。二要努力提升综合功能。建设行业生产中心、贸易中心、研发中心、检测中心和标准制定中心。

(三)提高品牌意识,培育知名企业。品牌是产业集群价值的外在表现,是产业集群整体竞争力的重要支撑。一要制订产业集群品牌梯队培育建设规划。编制出台产业集群品牌指导目录,建设一批品牌产品、品牌企业。二要实施产业集群品牌建设扶持政策。整合政府各部门资源,引导社会资源流向高成长性的企业,争创名牌产品、驰名商标、重点培育和发展出口名牌商品。三要注重培育和树立企业家品牌。培养出一批知名的具有战略眼光的大企业家。四要积极扶持重点规模企业。大力发展行业龙头企业,引领产业集群提升发展水平,形成经济规模。

(四)立足产业特点,开展产业招商。江阴围绕产业链、大项目招商,延长、做强了产业链。要加快做大玻璃工艺制品产业集群,招商引资是必由之路。一要精选一批投资总量规模大、投资强度大、投资效益高的产业带动型大项目,据此进行补链和节点,不断拉长、做精、打粗产业链,实现企业间产能和资源的最佳组合,扩大产业集聚效应。二要注重引进外资大企业、大集团,发挥大企业的龙头作用,带动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

(五)加强载体建设,营造良好环境。江阴等地的发展实践证明,工业园区是产业集群的最有效载体。要围绕集群发展的需要,高标准规划和建设玻璃工艺制品工业园区,出台激励政策,引导布局分散的中小企业逐步向产业园区集中,保证园区的永续经营和增强园区竞争力。不断优化政府服务。进一步研究激励扶持政策,创新工作机制,打破区域、部门界限,凝聚部门力量,强化对产业集聚工作的协调和服务,形成发展合力。整合各类资源,多层次做好服务,实现政府、企业和专家的良性互动,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拓宽融资渠道,解决企业发展资金短缺问

题。引导全社会的参与,建立商会或协会,充分发挥其作用,共同营造产业集聚发展的良好环境。

第四篇: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意见

各镇人民政府,开发(名胜)区管委会,区政府各部门: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有竞争力的产业,节约利用资源,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意见》(政发[]69号),结合我区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发展产业集群的重要意义

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是在特定领域内相互关联的企业在同一区域形成产业链接和聚集发展,并形成一定规模和竞争优势的经济群体。产业集群是中小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工业生产社会化的必然过程。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壮大产业集群规模,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生产要素的有效集中,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的迫切需要;是提升区域综合实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各地、各部门要围绕“争进十强”的奋斗目标,抓住襄樊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发展机遇,充分认识发展产业集群的重要意义,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加快产业集群的发展。

二、明确发展产业集群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现有优势产业为基础,以工业园区建设为载体,坚持政府扶持引导和企业自主发展相结合,紧紧围绕培育壮大区域特色经济,加速生产要素的集聚和产业提升,细化专业分工,延伸产业链条,扩大产业规模,打造区域经济竞争优势,促进我区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市场导向原则。按照产业集群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进一步确立企业在发展产业集群中的主体地位,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公共服务,规范市场秩序,营造良好环境。

2、集聚发展原则。增强集聚功能,强化专业协作,发挥群体优势。把优化产业布局与加快城市化进程结合起来,把加快园区建设与促进产业聚集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推进产业集聚。

3、技术创新原则。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技术进步,打造产业名牌和区域品牌。

4、内外兼顾原则。注重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开发利用,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利用外资渠道和领域,实施“走出去”战略,广泛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5、可持续发展原则。把发展产业集群与建设生态、绿色结合起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环保生产,最大限度地推动节能降耗,发展循环经济。

三、发展产业集群的工作重点

(一)加强工业园区建设。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及各镇工业园区是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载体。要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生态环保”的原则,全力推进经济开发区建设,重新配置工业园区,使工业园区发展规划与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相衔接,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明确界定主导产业,鼓励产品相类似的企业相对集中生产。

(二)继续壮大企业规模。以构建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条为主线,突出抓好规模以上企业的培植和改造,充分发挥其产品辐射广、技术示范精、信息扩散宽的作用。重点抓好规模以上企业尤其是产销过亿元企业发展壮大。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企事业科研成果转化。鼓励规模企业采用多种形式,利用多种途径,对其周边企业进行并购和改造,不断形成新的产业集群。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三)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大力实施名牌战略,重点扶持技术含量高、有市场潜力的名牌产品和知名企业。鼓励名牌企业扩大经营规模,全方位、多层次开展技术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加大名牌产品的推介力度,促进名牌产品升级晋档,以名牌企业、名牌产品的地缘优势为依托,提升本地区产业集群的知名度。

(四)实现产业集群内企业优势互补。加大产业集群内部企业的沟通力度,引导集群内企业构建新的生产秩序,实现既有专业分工、又有系统合作的局面。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弥补产业集群基础建设、空间布局、横向联系等方面的不足,使产业集群的功能更加完善。

四、发展产业集群的主攻方向

围绕自身优势,集中发展一批规划科学、主业突出、特色明显、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重点抓好机电汽配产业、纺织服装和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现代物流产业等3个产业集群建设。

(一)扩大汽车零配件生产规模,发展机电汽配产业集群。以经济开发区为平台,充分发挥毗邻高新区的地域优势,以长源东谷、荣华集团、轴承工业园为重点,大力发展汽车主导产品、汽车零配件以及与汽车生产相关的各种服务,形成上下游产品相衔接、大中小企业相配套的汽车零配件产业群,增强汽车零配件产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从为现有厂家配套向全方位、系列化方向发展。到“”末,汽车零配件产业的产值突破100亿元。

(二)提高纺织服装、粮油食品生产能力,发展纺织服装和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重振纺织服装工业雄风,提升和改造我区现有纺织服装企业,加快对落后的设备进行彻底更新换代,提高生产能力,扩大生产规模,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化纺织服装基地。同时,充分利用我区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产业化经营手段,实现工业与农业、农村与城镇的有效对接,把农业生产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工业经济发展的强势。以鲁花、万宝粮油、襄樊正大、希望、安华纺织、金安泰制衣等企业为重点,用工业化的理念培植纺织服装和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到“”末,以纺织服装、粮油加工、饲料加工、蔬菜加工为主体的产业集群产值突破100亿元。

(三)加快商品流通速度,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群。充分发挥我区地处全国铁路、高速公路交接点和通讯网络“八纵八横”的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从我区实际出发,重点建设两大物流中心:一是围绕东风汽车公司庞大的购销业务,依托华中光彩大市场、天润汽车大市场、新世纪建材及一批汽车4S店,在316国道旁建设一个功能齐全的仓储区,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部件物流中心;二是以新规划的襄樊铁路东站为核心,抓住货物运输将从城区转向市郊的机会,在肖湾东站建立一个物流产业中心,为各大专业市场及其他用户开展服务。到“”末,物流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

五、完善产业集群发展的服务体系

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自主经营、有偿服务”的原则,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打造一个以信用担保、管理咨询、信息服务、市场开拓、人才培训、技术攻关为重点的企业服务体系。

(一)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在规模较大的产业集群中,建立技术研发中心、产品检测中心、产业信息中心、人才培训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采取政府重点扶持、社会共同资助、企业投入为主的方式进行,利用现有产业技术基础,实行市场化方式运作,有效整合各种服务资源。

(二)加快信用担保机构建设。一是充分发挥现有担保机构作用,壮大资本金规模,拓展担保业务,支持产业集群发展。二是鼓励民间资本进入信用担保领域,创办商业性的民营贷款担保机构。三是开展企业诚信评价工作,加快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一个有统一标准、客观公正的信用数据库。

六、进一步强化产业集群的政策措施

各地、各部门要加强对产业集群发展工作的指导,把发展产业集群作为打造产业优势、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将产业集群发展纳入本地、本部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积极制定并落实各项扶持措施,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培育要素市场,完善服务体系,强化工作措施,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为产业集群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

(一)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区经济、发改等部门要结合《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科学拟定全区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及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规划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布局合理、适度超前”的原则,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地方优势和利用地方资源的产业集群,促进产业布局与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协调发展。

(二)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区级各商业银行对我区重点发展的产业集群,应根据国家投资政策积极给予信贷支持。对效益比较突出、有还贷能力的企业所需的流动资金给予优先安排。从今年开始,区财政每年拿出50万元设立产业集群发展专项资金年拿20万元),重点用于公共服务平台、集群信息化建设以及技术攻关和产业链的延伸,由区财政局和区经济局共同制定经费使用办法。科技部门要从中小企业创新资金、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中安排一定比例的经费,向产业集群发展项目倾斜。区经济局在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扶持的同时,要不定期开展银行和企业对接活动,为企业融资提供便利。

(三)进一步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加大部门间组织和协调工作力度,推动产业集群行业协会建设,尽快在规模较大、具备条件的产业集群中建立行业协会,以规范企业行为,加强行业自律,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和公平竞争的环境。有关部门要加强与行业协会的联系,对涉及产业发展、行业规范等有关问题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推动国家各项政策和政府工作部署贯彻落实。

以前有关文件有与本意见相抵触的,一律以本意见为准。有关部门要根据本意见和《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制定具体的落实措施。

第五篇:晋江市产业集群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晋江市产业集群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源泉,在提高产业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加快农村地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福建省晋江市积极培育、发展优势产业,大力推动有限资源向特定产业聚集,以“生产在一家一户,规模在千家万户”为特征的产业集群迅速发展,成为晋江市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以工哺农、以城带乡”,促进城乡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为借鉴晋江发展的先进经验,促进温江产业集聚、集群发展,笔者赴晋江对该市产业集群发展进行了调研学习。

一、晋江产业集群发展的特点

晋江产业集群现状可以用“四小四大”来概括:即“小产品,大市场”。产品很小,如西裤、内衣、运动鞋、拉链、玩具文具、卫生巾、雨伞、薯片、糖果、外墙砖、琉璃瓦等,但产品市场很大,在市场上占有很大的份额,有10多项产品在全国同类产品市场占有率居第一。“小企业,大合作”。晋江企业基本是中小企业,但生产方式是社会化大协作,配套体系优,生产效率较高。“小概念,大前景”。晋江大力发展休闲服装、休闲运动鞋、休闲食品、休闲伞等特色产品,休闲概念小而专、有特色,休闲概念贴近消费心理,符合消费倾向,休闲特色产品前景广阔。“小集群,大作为”。晋江产业集群规模小,但具有较强资源整合力,产业集群度高,产业集群已经发展到与区域的产业竞争力,与工业园区发展,与农村的工业化、城市化互动发展的阶段。从晋江市产业集群发展的情况看,呈现出以下明显特征:

(一)产业集群度高。目前,晋江市具有产业集聚特征的产业集群有26个,聚集了6360家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113家,企业集团55家,年产值超千万元的单体企业702家。聚集起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纺织服装、鞋业制造、建筑陶瓷、食品饮料、伞具、玩具等一批比较典型的产业集群,涌现出了一批知名品牌和龙头企业,仅晴雨伞一项就创造年产值20多亿元。同时,还拥有机械设备、精细化工、家居用品、纸制品、制药以及电子通讯器材等一批具有集群趋势的产业,并呈现出从以轻型加工为主向轻重并举、重化制造发展的态势。

(二)产业配套体系优。形成了以少数龙头企业为主导,以产业链为基础,大量中小企业协作配套的分工协作体系,产业结构模式更加科学合理。产业集群的形成,促使企业的市场功能重新定位,部分规模企业为了专注市场和技术开发,逐步把一些生产工序实行外包,将一些质量和资信较好的生产型、经销型中小企业纳入旗下,把生产中各种可分割的功能不断从企业内部剥离出去,派生出一批专门为生产性企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服务型企业,大部分企业做到足不出户就能完成从生产到销售的全部流程。同时,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吸引了大量商贸企业进驻晋江原辅材料市场,提高了生产服务社会化程度,一些如包装、印刷、运输、中介等服务企业逐步兴起,集群内形成成品生产、中间品生产(含外包户)和服务企业三个层次的分工协作体系。比如,在鞋业集群周围五公里内就可以找到加工生产鞋子所需的鞋机、鞋样、化工橡胶、五金配件、大底等所有原辅材料。企业分工协作不仅发挥了规模经济效应,提高了整体产业生产率,而且降低了区域产业运行成本,形成了高效率的企业组织网络。

(三)市场占有率高。产业集群提升了企业知名度和区域产业竞争优势,为企业产品走向国内外市场创造了条件。晋江纺织服装业现有企业3300多家,年产值285.0亿元,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购销关系,是国内纺织服装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主要集散地。制鞋业有企业2300多家,年产鞋7亿多双,约占全国运动鞋、旅游鞋总产量的40%,世界运动鞋、旅游鞋的20%。在国际市场开拓方面,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长期经贸和技术合作关系,制鞋业、纺织服装业、玩具业、制伞业、建陶业等产品已远销欧美、东南亚、中东、南非等地市场,在美国洛杉矶有晋江商品直销中心、安踏公司在台湾金门开设有专卖店等,出口创汇达12亿美元。

(四)品牌成效显著。坚持贴近产业需求和企业需要,引导民营企业走做强、做大、做久的路子,“调”出一批具有资源整合力的产业集群、一批具有龙头带动力的规模企业和一批具有市场影响力的著名品牌。目前,全市累计拥有中国驰名商标46枚、中国名牌产品24项、国家级品牌63个、中国出口名牌产品2件,国家免检产品45项,福建省著名商标、省名牌产品210项,有5个品牌入选亚洲500强,7个品牌入选中国500个最具价值品牌,现有“中国鞋都”、“中国拉链之都”、“中国伞都”、“世界茄克之都”、“中国纺织产业基地”等13项“国字号”区域品牌,品牌数量居全国县(市)前列,成为民族工业品牌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五)自主创新氛围浓。晋江决策层高度重视自主创新,制定了完善的产业集群、品牌发展规划,出台推进产业集群发展、总部经济发展政策措施。全市共组建国家级、省级技术中心、企业技术开发机构70多家,培育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31家,成立各类质量检测机构7家。恒安、浔兴、安踏、玛莱特等企业成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起草单位。同时,产业集群的发展聚集了大量优秀的人才,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县级博士后流动工作站,设立专家活动中心、留学人员创业园,引进中高级人才3870多名,50多家企业与86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人才智力机构建立合作交流协议,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晋江的经济发展能够保持长久的竞争活力。

二、从晋江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看政府作用

晋江市委、市政府对该市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举措,不仅体现为放宽准入领域、完善基础设施以及为企业提供个性服务、解决具体困难等种种努力,而且集中体现在自觉转变执政观念和政府职能、努力创造和优化产业环境。主要有以下启示:

(一)实施资源整合,培育发展产业集群。晋江先后制定了《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纲要》、《关于进一步推进区域产业集群发展的决定》以及各产业专项规划,加快城市工业组团和产业集中区建设,把产业发展与城市规划建设联系起来考虑和布局,引导企业在空间地理上相对集聚、在关联配套上互为环境、在资源利用上实现集约,通过资本纽带形成新的更强大的集群。同时,出台了扶持核心企业、强化环境支撑、加快人才培养、完善产业配套、鼓励技术创新、提升品牌质量、倡导文化创新等政策措施,营造“双环境”:即营造自然生态环境和产业生态环境,达到了“资源利用高效,产业环境良好,配套服务完善,龙头带动有力,品牌价值提升,内外市场扩大,企业文化创新”的目标。

(二)打造品牌之都,鼓励企业采标创牌。过去,晋江借助侨乡的地利和灵通的信息,很多企业为国外的企业搞贴牌生产,仿照港台和海外产品生产。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原先的贴牌生产已远远不能满足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为此,晋江市先后实施了“质量立市”、“品牌立市”和打造“品牌之都”的战略,调整充实各类优惠政策,鼓励企业采纳国际标准、培育自有品牌,提升整个晋江区域品牌的内涵和层次,推动当地优秀的民族工业品牌在国际市场上叫响,塑造出“品牌之都”的雏形。2002年至今已经发放名牌、质量奖励金7400多万元,鼓励企业创名牌、品牌。晋江企业每年广告投入高达7亿多元。

(三)瞄准“百年老店”,大力推进文化创新。晋江工业起步于家庭作坊,绝大多数都是家族企业。针对民营企业生命周期短暂的现实,晋江市积极引导企业“做强、做大”,通过建立企业家、职业经理人和技术工人培训机制、支持企业开展战略创新、大力倡导企业文化建设等措施,大力营造“爱拼才会赢,学习才会赢,创新才会赢”的社会舆论,引导民营企业进一步夯实打造“百年老店”的文化基础,增强民营企业的文化凝聚力和持久生命力。晋江的许多企业从依靠权威、依靠聪明到依靠制度、依靠诚信再到仰赖企业家素质和企业文化,有力的增强了企业的生命力,涌现出七匹狼、安踏等一批文化导向型企业,在企业文化构建与创新中发挥着重要的先行和示范作用。

(四)强化公共服务,构建集群支持系统。晋江市一向坚持企业是经济的主体,政府是服务的主体,不断强化公共服务,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晋江作为全国四个创建公共行政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之一,在全面启动创建公共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进行了较为成功的尝试,全面实施了以转变政府职能、重组组织结构、再造工作流程、更新管理方式为重点的行政体制改革,走出“审批经济”的怪圈,实现了从重事前审批向重事后监管的转变,目前,审批事项的当场办结率达80%,规定时限办结率100%。同时,通过政企互动,政府与企业在各自定位上互动协作,联手构建起产业集群发展的研发创新体系、质量检测体系、人才培训体系、产品展示体系、信息共享集群发展服务体系、标准对接体系、基础设施保障体系、政策支撑体系等八大公共支撑体系,最大限度满足了产业需求和企业需要。

通过对晋江产业集群发展历程的分析不难看出,晋江走的是一条从大办企业到形成产业再到发展产业集群,以发展产业集群来提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路子。晋江经验表明:一个地方能不能吸引投资、营造商机,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优惠政策都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产业环境。没有民营企业内发力量的充分激活,产业集群就失去了发展的基础;没有产业集群所形成的资源、要素集聚力,民营经济质量的提升也失去了重要的依托。

三、对我区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建议

晋江独具一格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虽然不能照搬复制,但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选择的角度看“晋江模式”的示范效应,其令人瞩目的发展源自于一种创造财富和奇迹的战略创新意识、自下而上的创业精神和基于市场的产业环境。研究“晋江模式”,对加快温江产业集群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目前我区产业集群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

1、缺少规划指导和政策支持。从政策层面看,还没有对产业集群发展制定专门规划,由于缺乏有效的政策引导和规划支持,政府推动的要素集聚功效有限,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较为困难,区域内食品饮料、医药产业中的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形成集群特有的创新功能,加之企业自主设计和品牌相当不足,产业升级能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匮乏,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较为滞缓,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力和推动力有限。

2、龙头企业带动能力较弱。区域内企业创新能力弱,产业集群缺乏龙头企业带动。目前,科技园区由于高素质人才缺乏、产业配套不完善、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等原因,多数企业创新能力明显不足,难以产生具备核心竞争力和引导产业发展方向的龙头企业,无法带动产业集群在技术创新、市场开发等方面向更高层次提升,基本还停留在产业集中度低、竞争力不强的初期发展阶段;多数花木企业仍处于简单的“扎堆”基础聚集雏形阶段,花木产业集聚区内的单个花木企业由于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不足,企业规模偏小、协作配套和抗风险能力弱,经营方式粗放,缺乏资金和创业服务体系支撑,其效益较低。

为此,有关经济部门应当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对区域产业集群发展的研究,善于根据本部门的特点和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律,完善产业集群发展的公共服务支撑体系,引导优化产业集群结构,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下大力气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1、研究制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把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作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制定完善产业集群发展的科学规划,明确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路、目标、步骤和政策措施。一是优化产业布局,丰富空间集中度。加强对产业集群发展的科学规划与分类指导,按照“优二兴三、一三互动”的产业发展要求,加快以科技园为载体的新型工业聚集区、以新城区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以生态园为依托的现代农业聚集区建设,打造金马河、江安河沿线两条生态休闲产业带,形成组团式发展的“三区两带”产业布局体系。二是实施扶强扶大,丰富产业集中度。大力营造区域特色明显的产业集群环境,把政策取向定位在“推进资源整合、实施扶大扶强、引导带动中小、实现互利协作”之上,从税收、资金、土地等方面研究出台鼓励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把缓解企业发展用地紧张与盘活闲置土地、提高单位土地投入产出率结合起来,用集约利用的办法解决土地资源不足问题,抑制恶性竞争、鼓励互利竞合、降低资源成本、提高增殖效益,着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用能难”、“用地难”等发展瓶颈问题,使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努力培育一批“小巨人”型企业。三是密切分工协作,丰富产业关联度。实施科学积极的投资鼓励政策,扶强扶专扶大龙头企业,大力扶持包括研发、培训、信息、物流、市场等在内的第三产业,通过群体规模效益和共生效应,降低基础设施、环境污染和技术进步的成本,促进生产手段和技术水平升级,实现向集约型增长方式的转变,全力推动民营经济和产业集群的发展与提升。

2、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构筑品牌平台、细化产业链的分工是温江企业品牌发展的关键。中小企业必须在质量、技术、管理、服务等方面苦练内功,主动为同行业的品牌龙头企业配套,建立分工明确、利益共享、诚信稳定的土产配套协作联合体,形成上下游一体化的产品品牌集群,为企业创立名牌、发展名牌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鼓励企业加强品牌建设,用名牌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带动产业集群走品牌效益型发展道路,鼓励龙头企业积极培育名牌产品,鼓励集群内企业积极培育区域产品综合品牌,产业内企业要为龙头企业配套,为龙头企业品牌做大做久打好基础,降低企业品牌塑造成本。

3、发挥园区产业集群的龙头效应。科技园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引擎,是推进自主创新体制和机制创新的先行区。健全完善企业退出机制,强化“招商选资”理念,大力引进“一高三强”(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强、投资密度强、市场需求强)项目,重点培育产值过亿元的骨干企业,加快区域工业提速提质。推动产业发展由规模小而分散向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集群发展转变,全力扶持和培育特色产业中的龙头企业,从纵向与横向拓展产业链,使之做大做强,成为集群的核心主体,重点建设孕育自主创新力量的特色产业化基地,形成规模化、特色化、国际化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着力推进技术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鼓励科技园建立产业集群风险投资公司、研发中心、检测中心等服务机构,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更加注重优化创业环境、培育内生动力的发展模式转变,形成规范高效、竞争有序、服务优良的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4、完善产业集群发展的服务支撑体系。进一步规范政府部门引导培育产业集群的行政行为,对发展产业集群进行引导和服务,为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采取“政府和行业协会联合牵头、政府和企业共同投资”的办法,组建服务于产业集群的技术研发创新机构,实行“资源共享、公司运作、有偿服务”,加大对最具优势的特色主导产业的投入力度和重点培育,尽快把企业群体做大,把产业链做长,完善产业体系;努力营造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塑造区域品牌形象,通过环境的营造吸引更多的资金、设备、技术、管理和资源要素向温江集中,促进企业联合协作,实现资源共享,打造一批有产业特色的区域,拓展产业空间和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衍生新的产业集群,不断增强区域经济实力、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下载河南长垣产业集群区的发展报告(小编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河南长垣产业集群区的发展报告(小编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产业集群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根据20xx年3月5日张副县长的工作安排,分析农业、林业、畜牧、发改、创新、经贸等部门提供的材料,对我县电力、糠酒业、矿产业、畜牧业、生物创新产业、旅游业六大产业集群发展......

    泰州市产业集群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泰州市产业集群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为全面清晰地掌握全市产业集群发展现状,研究推进产业集群发展上规模、上水平的工作措施,市乡镇企业局(中小企业局)组成产业集群课题调研组,用近1......

    长沙产业集群发展情况汇报★

    凝心聚力 科学跨越——长沙产业集群发展情况汇报 长沙地处湖南东北部,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信息中心,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和第一批对外开放的旅游城......

    关于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情况汇报

    关于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情况汇报各位领导: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对各位领导莅临我县督导检查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各位领导长期以来对我县各项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

    科技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发展初探

    科技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发展初探科技工业园区是高技术产业聚集的经济特区,产业集群理论对于我国的科技工业园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产业集群的角度分析了科技工业......

    发展产业集群的几点思考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市场竞争已从企业发展战略向产业集群战略演化。产业集群通过协同效应显现出的竞争优势,日益受到关注,成为区域参与国际竞争的骨干力量。国内外实践证明,产业集......

    发展产业集群的几点思考

    发展产业集群的几点思考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市场竞争已从企业发展战略向产业集群战略演化。产业集群通过协同效应显现出的竞争优势,日益受到关注,成为区域参与国际竞争的骨干力量......

    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升级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全球产业调整加快推进的大背景下,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升级成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进而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