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管理办法

时间:2019-05-15 00:37: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河南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管理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河南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管理办法》。

第一篇:河南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管理办法

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发〔2015〕71号),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大力培育发展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引领产业集聚区创新驱动发展,规范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按照“自愿申报、择优评定、分类指导、分级管理”的原则进行管理。

第三条 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工作面向全省具备条件的园区开展,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建设分阶段开展。

第四条 省知识产权局负责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的评定考核、宏观管理和工作指导,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知识产权局负责本地区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的申报推荐、日常管理和业务指导。

第二章 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的评定 第五条 申报主体

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的申报主体为园区管委会。

园区管委会为县级以下(不含县级)行政级别的,申报主体为园区所在地县(市、区)人民政府。

园区实行公司化运营的,园区运营管理公司应联合或者由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作为申报主体。

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建设的承担主体为园区管委会或产业集聚区。

第六条 申报条件

1.知识产权管理及投入。有知识产权专门工作机构、专职人员及充足的工作经费。

2.专利导航产业基础。园区专利拥有量达到一定规模。已选定符合《中国制造2025河南行动纲要》中所确定重点发展的某一专利密集型产业,并设有适应产业发展的专业化管理机构,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集聚。

3.知识产权工作基础。园区已在专利申请、专利信息利用、专利分析等方面开展专利服务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

4.政策环境。具有相对集中、边界清晰的实验区建设范围,地方政府已出台或拟出台支持实验区建设的具体政策和措施。

第七条 申报材料

1.《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申报书》。

2.建设方案。申报主体应会同所在省辖市知识产权局,研究制定“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建设方案”。

3.相关证明材料。证明符合申报条件的有关材料。4.建设承诺书。园区管委会(县级以上)或县(市、区)人民政府签署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建设承诺书。

第八条 申报程序

1.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申报材料由园区管理委员会或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报送省辖市知识产权局初审。省直管县(市)在省知识产权局指导下可直接申报。

2.省辖市知识产权局对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建设方案、相关证明材料和建设承诺书进行初步审核,出具审核意见,连同申报材料报送省知识产权局。

3.省知识产权局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并组织专家对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建设方案进行评审。

4.省知识产权局根据专家评审结果、经局长办公会审议,确定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培育对象)。

第九条 省知识产权局原则上每年上半年开展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申报,6月份集中开展评定工作,确定专利导航实验区(培育对象)名单。

第十条 被批准为初建阶段的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应当于批准之日起2个月内,修改完善建设方案,由申报主体正式印发实施。被批准为培育阶段的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培育对象,应当于批准之日起2个月内,修改完善培育方案,由申报主体或承担主体正式印发实施。建设方案和培育方案报省知识产权局备案。

第十一条 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培育对象培育期满后,河南省知识产权局组织验收。通过验收的专利导航实验区培育对象升格为新一批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未通过验收的,给予1年整改期,整改后仍不合格的,取消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培育对象称号。

第十二条 通过初建期考核的专利导航实验区2年内可申报进入示范阶段。2年以上未申报或申报不成功的,不得继续使用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称号。

第十三条 申请进入示范阶段的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申报条件:

1.通过初建阶段考核验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增幅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申报主体出台导航产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意见。完成导航产业规划类项目和至少3项企业运营类项目。专利导航产业拥有一定数量的国外专利或PCT专利。

2.导航优势明显。专利导航工作体制机制较为完善,建立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分析评议机制,专利导航产业创新发展规划实施效果明显,企业专利导航工作深入,专利运营、高价值专利培育及专利布局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在导航产业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和各类创新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明显。

3.条件保障到位。知识产权专职工作人员2人以上、服务机构人员10人以上,上年度知识产权专项经费占实验区财政一般预算支出高于0.05%。

4.建设环境良好。实验区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将实验区知识产权工作纳入政府年度考核指标,具有健全的政策体系和高效的管理机制。

第十四条 申请进入示范阶段的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申报程序:

1.符合申报条件的实验区向省辖市知识产权局提出申请、并提交《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考核指标》(另行发布)自评表和相关证明材料。省直管县(市)在省知识产权局指导下可直接申报。

2.省辖市知识产权局负责对实验区申报材料进行审核把关,向省知识产权局提交书面推荐函。

3.省知识产权局对申请进入示范阶段的实验区组织评定,确定进入示范阶段实验区名单。

第十五条 申请进入示范阶段的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应于批准后3个月内,由申报主体制定并印发实验区3年工作规划。

第三章 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的管理 第十六条 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培育阶段1年,初建阶段2年,示范阶段3年,均自批准之日起计算。

第十七条 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应于每年2月底通过省辖市知识产权局向河南省知识产权局报送上年度工作总结、有关统计信息和下一年度工作计划。

第十八条 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建设期间,省辖市知识产权局应对实验区进行督促检查,确保建设(培育)方案、工作规划有效实施;将实验区作为相关专项工作的推进平台,重点进行政策扶持和业务指导。河南省知识产权局结合年度工作重点,给予政策和重点项目支持,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已经成熟的激励政策,优先支持推广,推动国家和省级知识产权相关重大改革、重点项目等在实验区先行先试。

实验区有关知识产权重大事项应及时向河南省知识产权局报告。

第十九条 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分阶段建设期满后,省知识产权局依据实验区建设(培育)方案、工作规划和《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考核指标》(另行发布)对实验区进行考核验收(复核)。

第二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考核验收(复核)不予通过,实验区称号取消: 1.建设(培育)方案、工作规划目标和任务未完成的; 2.期间未按要求完成河南省知识产权局部署的年度工作两次以上的;

3.实验区培育阶段《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考核指标》得分未达到60分的。实验区初建阶段《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考核指标》得分未达到70分的。实验区示范阶段《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考核指标》得分未达到80分的。

第二十一条 初建阶段通过考核验收的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具备申报示范阶段实验区资格。未通过初建阶段考核验收的实验区,可于2个月内制定新的整改工作方案,经省辖市知识产权局审核后,报送省知识产权局备案,1年内考核仍未通过的,取消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称号。年工作期满,通过复核的示范阶段实验区,保留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称号,制定并印发新的示范阶段实验区3年工作规划,继续开展示范阶段实验区建设工作。未通过复核的示范实验区,给予1年整改期,整改后仍不合格的,取消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称号。

第二十二条 对进入培育阶段的实验区给予支持。对新设立和进入示范阶段的实验区给予奖补。对考核突出的实验区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级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对已经进入国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的参考省级实验区给予奖补。

第二十三条 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一经发现,将终止实验区工作:

1.以不当方法影响实验区评定、考核验收或复核的; 2.在报送材料中弄虚作假的;

3.对发生重大群体性、反复、恶意知识产权侵权事件,在全国范围内造成恶劣影响,未能采取有效措施及时遏制的。

第二十四条 实验区出现工作终止、未通过考核验收或复核等情形的,在对外宣传中不得继续使用实验区称号。

工作终止的园区2年内不得重新申报实验区。

第二十五条 省知识产权局建立实验区名单发布制度,及时更新和公布在册和退出实验区名单。

第四章 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的监督 第二十六条 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要依据《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工作实施方案》,严格按照各级财务管理和项目管理规定依据程序认真遴选具有开展专利导航工作能力的承担单位完成相关工作任务。

第二十七条 为了保证专利导航实验区建设成效,参加过国家专利导航实验区项目的单位承担河南省专利导航发展实验区的项目数不能超过导航实验区数量的三分之一;没有参加过国家专利导航实验区项目的单位只能申报承担同一批内的一个专利导航发展实验区的项目,在项目未完成前,不能再参加下一批导航实验区项目申报。如果承担单位开展的项目未通过考核,三年内不能再参加导航实验区项目申报。

第二十八条 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要加强专利导航工作专项资金的管理,实行专款专用,确保资金使用规范、安全和高效。发挥内部审计和监察机构的作用,建立健全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和内部监督检查机制,切实履行内部监督职责。

第二十九条 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要建立健全财务报告制度,按要求向河南省知识产权局提交资金使用情况、项目执行情况、成果总结等材料。

第三十条 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要建立财政资金负面清单制度,对重复申报、弄虚作假、转包分包、骗取专项资金的单位,一经发现,全额追回已拨付资金,列入财政资金负面清单,情节严重的,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分条例》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第三十一条 河南省知识产权局要建立统一的评估和监管机制。加强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对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管理的专项资金进行绩效考评。加强项目和资金的监管工作,严格处理违规行为,对于违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终止项目执行、追回已拨项目资金等处罚措施。

第三十二条 河南省知识产权局要建立责任倒查机制。针对资金或项目出现的问题倒查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相关人员的履职尽责和廉洁自律情况,经查实存在问题的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由省知识产权局负责解释。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施。本办法实施前发布的有关文件与本办法不一致的,按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篇:河南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区管理办法

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发〔2015〕71号),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大力培育发展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引领产业集聚区创新驱动发展,规范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按照“自愿申报、择优评定、分类指导、分级管理”的原则进行管理。

第三条 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工作面向全省具备条件的园区开展,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建设分阶段开展。

第四条 省知识产权局负责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的评定考核、宏观管理和工作指导,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知识产权局负责本地区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的申报推荐、日常管理和业务指导。

第二章 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的评定 第五条 申报主体

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的申报主体为园区管委

一1一

会。

园区管委会为县级以下(不含县级)行政级别的,申报主体为园区所在地县(市、区)人民政府。

园区实行公司化运营的,园区运营管理公司应联合或者由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作为申报主体。

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建设的承担主体为园区管委会或产业集聚区。

第六条 申报条件

1.知识产权管理及投入。有知识产权专门工作机构、专职人员及充足的工作经费。

2.专利导航产业基础。园区专利拥有量达到一定规模。已选定符合《中国制造2025河南行动纲要》中所确定重点发展的某一专利密集型产业,并设有适应产业发展的专业化管理机构,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集聚。

3.知识产权工作基础。园区已在专利申请、专利信息利用、专利分析等方面开展专利服务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

4.政策环境。具有相对集中、边界清晰的实验区建设范围,地方政府已出台或拟出台支持实验区建设的具体政策和措施。

第七条 申报材料

1.《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申报书》。

2.建设方案。申报主体应会同所在省辖市知识产权局,研 一2一

究制定“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建设方案”。

3.相关证明材料。证明符合申报条件的有关材料。4.建设承诺书。园区管委会(县级以上)或县(市、区)人民政府签署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建设承诺书。

第八条 申报程序

1.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申报材料由园区管理委员会或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报送省辖市知识产权局初审。省直管县(市)在省知识产权局指导下可直接申报。

2.省辖市知识产权局对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建设方案、相关证明材料和建设承诺书进行初步审核,出具审核意见,连同申报材料报送省知识产权局。

3.省知识产权局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并组织专家对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建设方案进行评审。

4.省知识产权局根据专家评审结果、经局长办公会审议,确定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培育对象)。

第九条 省知识产权局原则上每年上半年开展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申报,6月份集中开展评定工作,确定专利导航实验区(培育对象)名单。

第十条 被批准为初建阶段的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应当于批准之日起2个月内,修改完善建设方案,由申报主体正式印发实施。被批准为培育阶段的河南省专利导航产

一3一

业发展实验区培育对象,应当于批准之日起2个月内,修改完善培育方案,由申报主体或承担主体正式印发实施。建设方案和培育方案报省知识产权局备案。

第十一条 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培育对象培育期满后,河南省知识产权局组织验收。通过验收的专利导航实验区培育对象升格为新一批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未通过验收的,给予1年整改期,整改后仍不合格的,取消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培育对象称号。

第十二条 通过初建期考核的专利导航实验区2年内可申报进入示范阶段。2年以上未申报或申报不成功的,不得继续使用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称号。

第十三条 申请进入示范阶段的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申报条件:

1.通过初建阶段考核验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增幅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申报主体出台导航产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意见。完成导航产业规划类项目和至少3项企业运营类项目。专利导航产业拥有一定数量的国外专利或PCT专利。

2.导航优势明显。专利导航工作体制机制较为完善,建立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分析评议机制,专利导航产业创新发展规划实施效果明显,企业专利导航工作深入,专利运营、高价值专利培育及专利布局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在导航产业对技术 一4一

研发方向、路线选择和各类创新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明显。

3.条件保障到位。知识产权专职工作人员2人以上、服务机构人员10人以上,上知识产权专项经费占实验区财政一般预算支出高于0.05%。

4.建设环境良好。实验区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将实验区知识产权工作纳入政府考核指标,具有健全的政策体系和高效的管理机制。

第十四条 申请进入示范阶段的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申报程序:

1.符合申报条件的实验区向省辖市知识产权局提出申请、并提交《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考核指标》(另行发布)自评表和相关证明材料。省直管县(市)在省知识产权局指导下可直接申报。

2.省辖市知识产权局负责对实验区申报材料进行审核把关,向省知识产权局提交书面推荐函。

3.省知识产权局对申请进入示范阶段的实验区组织评定,确定进入示范阶段实验区名单。

第十五条 申请进入示范阶段的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应于批准后3个月内,由申报主体制定并印发实验区3年工作规划。

一5一

第三章 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的管理 第十六条 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培育阶段1年,初建阶段2年,示范阶段3年,均自批准之日起计算。

第十七条 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应于每年2月底通过省辖市知识产权局向河南省知识产权局报送上工作总结、有关统计信息和下一工作计划。

第十八条 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建设期间,省辖市知识产权局应对实验区进行督促检查,确保建设(培育)方案、工作规划有效实施;将实验区作为相关专项工作的推进平台,重点进行政策扶持和业务指导。河南省知识产权局结合工作重点,给予政策和重点项目支持,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已经成熟的激励政策,优先支持推广,推动国家和省级知识产权相关重大改革、重点项目等在实验区先行先试。

实验区有关知识产权重大事项应及时向河南省知识产权局报告。

第十九条 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分阶段建设期满后,省知识产权局依据实验区建设(培育)方案、工作规划和《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考核指标》(另行发布)对实验区进行考核验收(复核)。

第二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考核验收(复核)不予通过,实验区称号取消:

一6一

1.建设(培育)方案、工作规划目标和任务未完成的; 2.期间未按要求完成河南省知识产权局部署的工作两次以上的;

3.实验区培育阶段《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考核指标》得分未达到60分的。实验区初建阶段《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考核指标》得分未达到70分的。实验区示范阶段《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考核指标》得分未达到80分的。

第二十一条 初建阶段通过考核验收的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具备申报示范阶段实验区资格。未通过初建阶段考核验收的实验区,可于2个月内制定新的整改工作方案,经省辖市知识产权局审核后,报送省知识产权局备案,1年内考核仍未通过的,取消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称号。年工作期满,通过复核的示范阶段实验区,保留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称号,制定并印发新的示范阶段实验区3年工作规划,继续开展示范阶段实验区建设工作。未通过复核的示范实验区,给予1年整改期,整改后仍不合格的,取消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称号。

第二十二条 对进入培育阶段的实验区给予支持。对新设立和进入示范阶段的实验区给予奖补。对考核突出的实验区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级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对已经进入国家

一7一

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的参考省级实验区给予奖补。

第二十三条 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一经发现,将终止实验区工作:

1.以不当方法影响实验区评定、考核验收或复核的; 2.在报送材料中弄虚作假的;

3.对发生重大群体性、反复、恶意知识产权侵权事件,在全国范围内造成恶劣影响,未能采取有效措施及时遏制的。

第二十四条 实验区出现工作终止、未通过考核验收或复核等情形的,在对外宣传中不得继续使用实验区称号。

工作终止的园区2年内不得重新申报实验区。

第二十五条 省知识产权局建立实验区名单发布制度,及时更新和公布在册和退出实验区名单。

第四章 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的监督 第二十六条 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要依据《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工作实施方案》,严格按照各级财务管理和项目管理规定依据程序认真遴选具有开展专利导航工作能力的承担单位完成相关工作任务。

第二十七条 为了保证专利导航实验区建设成效,参加过国家专利导航实验区项目的单位承担河南省专利导航发展实验区的项目数不能超过导航实验区数量的三分之一;没有参加过 一8一

国家专利导航实验区项目的单位只能申报承担同一批内的一个专利导航发展实验区的项目,在项目未完成前,不能再参加下一批导航实验区项目申报。如果承担单位开展的项目未通过考核,三年内不能再参加导航实验区项目申报。

第二十八条 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要加强专利导航工作专项资金的管理,实行专款专用,确保资金使用规范、安全和高效。发挥内部审计和监察机构的作用,建立健全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和内部监督检查机制,切实履行内部监督职责。

第二十九条 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要建立健全财务报告制度,按要求向河南省知识产权局提交资金使用情况、项目执行情况、成果总结等材料。

第三十条 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要建立财政资金负面清单制度,对重复申报、弄虚作假、转包分包、骗取专项资金的单位,一经发现,全额追回已拨付资金,列入财政资金负面清单,情节严重的,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分条例》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第三十一条 河南省知识产权局要建立统一的评估和监管机制。加强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对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管理的专项资金进行绩效考评。加强项目和资金的监管工作,严格处理违规行为,对于违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终止项目执行、一9一

追回已拨项目资金等处罚措施。

第三十二条 河南省知识产权局要建立责任倒查机制。针对资金或项目出现的问题倒查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相关人员的履职尽责和廉洁自律情况,经查实存在问题的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由省知识产权局负责解释。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施。本办法实施前发布的有关文件与本办法不一致的,按照本办法执行。

一10一

第三篇:平潭综合实验区产业发展指导目录

平潭综合实验区产业发展指导目录

〔发改产业(2013)348号〕

一、高技术产业

(一)电子信息产业

1.高清数字摄录机、数字放声设备制造,数字多功能电话机、数字电视机制造

2.薄膜场效应晶体管LCD(TFT-LCD)、等离子显示屏(PDP)、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激光显示、3D显示等新型平板显示器件和各种终端应用产品的生产,及其专用设备制造

3.大屏幕彩色投影显示器用光学引擎、光源、投影屏、高清晰度投影管和微显投影设备模块等关键件制造

4.数字音、视频编解码设备,数字广播电视演播室设备,数字有线电视系统设备,数字音频广播发射设备,数字电视上下变换器,数字电视地面广播单频网(SFN)设备,卫星数字电视上行站设备,卫星公共接收电视(SMATV)前端设备制造

5.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与测试

6.大中型电子计算机、百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便携式微型计算机、每秒一万亿次及以上高档服务器、大型模拟仿真系统、大型工业控制机及控制器制造

7.图形图像识别和处理系统制造

8.大容量光、磁盘驱动器及其部件和数字产品用存储卡开发与制造 9.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辅助测试(CAT)、辅助制造(CAM)、辅助工程(CAE)系统、各种应用软件产品的设计和开发

10.电子专用材料制造,电子专用设备、测试仪器、工模具制造

11.新型电子元器件(片式元器件、频率元器件、混合集成电路、电力电子器件、光电子器件、敏感元器件、新型机电元件、高档接插件、高密度印刷电路板和柔性电路板等)制造

12.触控系统(触控屏幕、触控组件等)制造 13.只读类光盘复制和可录类光盘生产 14.卫星通信系统、地球站设备制造及建设 15.卫星导航定位接收设备及关键部件制造

16.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系统设备、终端设备、检测设备、软件、芯片开发与制造

17.新一代及后续移动通信系统手机、基站、核心网设备以及网络检测设备开发与制造

18.2.5GB/S及以上光同步传输系统建设

19.155MB/S及以上数字微波同步传输设备制造及系统建设 20.网管监控、时钟同步、计费等通信支撑网建设

21.数据通信网、智能网、宽带网和无线局域网、广域网设备制造及建设

22.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建设 23.IP业务网络建设 24.卫星数字电视广播系统建设

25.32波及以上光纤波分复用传输系统设备制造

26.10GB/S及以上数字同步系列光纤通信系统设备制造 27.支撑通信网的路由器、交换机、基站等设备制造 28.同温层通信系统设备制造

29.数字移动通信、接入网系统、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及路由器、网关等网络设备制造

30.集成电路装备制造

31.半导体、光电子器件、新型电子元器件等电子产品用材料开发与生产

32.信息安全产品、网络监察专用设备开发与制造 33.多普勒雷达技术及设备制造

34.医疗电子、金融电子、航空航天仪器仪表电子、传感器电子等产品制造

35.量子通信设备

36.汽车车载充电机、非车载充电设备 37.应急广播电视系统建设

38.两岸电信一体化共享平台,增值电信业务平台建设 39.数据处理及数据库服务

40.数字音乐、手机媒体、动漫游戏等数字内容产品开发系统

41.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技术及系统开发与应用 42.防伪技术及设备开发与应用

43.用于物联网产业的电子标签、传感器、智能识读机、智能卡、核心芯片等开发与应用

44.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工业自动检测仪表与传感器,原位在线成份分析仪器,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低功耗智能传感器,电磁兼容检测设备

45.云计算核心技术及设备

46.新型通信终端产品及通信导航产品开发

(二)装备制造业

1.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电动空调、电制动、电动转向,怠速起停系统

2.汽车电子产品开发、试验、检测设备及设施建设 3.汽车、摩托车组装、改装

4.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及配套设施建设与经营

5.新型医用诊断医疗仪器设备、微创外科和介入治疗装备及器械、医疗急救及移动式医疗装备、康复工程技术装置、家用医疗器械、新型计划生育器具(第三代宫内节育器)、人工器官及关键元器件的开发和生产,数字化医学影像产品及医疗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6.医药产品研发与生产

7.医疗设备及关键部件、医疗器械开发与生产 8.大型远洋捕捞加工渔船、海洋工程作业船与辅助船等特种船舶及其专用设备,智能环保型关键船用配套设备研发、制造

9.豪华游艇、邮轮、客滚船等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开发、制造及配套产业

10.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适应绿色、环保、安全要求的优化升级,以及满足国际造船新规范、新标准的船型开发建造

11.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海洋工程装备的制造、修理与改装

12.海水淡化设备、安全饮水设备、先进型净水设备研发与制造

13.智能电网调度监测、智能配电、智能用电等技术和设备 14.精密模具、非金属制品模具设计与制造

15.农产品及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成套设备研发与制造 16.新型高技术纺织机械及关键零部件制造

(三)新材料产业

1.磁存储和光盘存储为主的数据存储材料 2.单晶硅半导体微电子材料

3.光电子材料、光功能高分子材料、光导材料、光记录材料、光加工材料、光学用塑料、光显示用材料、光转换系统材料

4.光纤通信材料

5.纳米粉末、纳米纤维、纳米膜、纳米催化剂 6.无机纳米材料、功能性材料及制品的开发与生产 7.纳米陶瓷、炭墨,改性环氧纳米涂层材料,纳米稀土材料 8.轿车及中高档轻型车动力传动、减振、制动系统用密封材料

9.复合防弹板材和高强度缆绳等系列产品

10.交通运输、水利、环保等产业用纺织品的纤维材料、新溶剂法纤维、复合超细短纤维及其系列产品和差别化、功能化纤维

11.高强、耐磨尼龙专用料及工业管材、农用塑料大棚骨架管材及连接材料、环境降解塑料

12.反光膜和反光织物等高分子反光材料

13.电子专用铜带、多层敷铜板、印刷线路板和集成电路引线

14.导电玻璃、高性能软磁铁氧体材料及所需的高纯度原材料、大功率压电陶瓷和热释电陶瓷材料、液晶材料、高纯化学试剂、砷化镓抛光片等

15.锂离子嵌入材料、绿色电池材料 16.高性能、高品质PCB基板和材料

17.树脂基复合材料、碳/碳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高性能增强纤维及复合材料 18.屏蔽电磁波玻璃、微电子用玻璃基板、透红外线无铅玻璃、电子级大规格石英玻璃扩散管、超二代和三代微通道板、光学纤维面板和倒像器及玻璃光锥

19.连续玻璃纤维原丝毡、玻璃纤维表面毡、微电子用玻璃纤维布及薄毡

20.汽车催化装置用陶瓷载体、氮化铝(AIN)陶瓷基片、多孔陶瓷

21.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制品 22.高技术复合材料

23.有机高分子材料及制品

24.生物高分子材料、填料、试剂、芯片、干扰素、传感器、纤维素酶、碱性蛋白酶、诊断用酶等酶制剂、纤维素生化产品,新型医用材料

25.高纯、专用级催化剂、吸附剂、活性剂 26.高性能合金材料

27.农膜新技术及新产品(光解膜、多功能膜及原料等)28.塑料软包装新技术、新产品(高阻隔、多功能膜及原料)

29.生物降解材料

30.特种陶瓷生产及技术、装备开发,陶瓷清洁生产及综合利用技术开发 31.高性能膜材料、高分子分离膜、水处理膜、太阳能电池膜、平板显示薄膜、半导体及微电子用薄膜

32.航空航天用新型材料开发生产

33.新型墙体和屋面材料、绝热隔音材料、建筑防水和密封等材料的开发与生产,建筑与海洋防护用环保涂料

34.高品质人工晶体材料、制品和器件,高纯石英原料、石英玻璃材料及其制品,特种玻璃

35.汽车轻量化及环保型新材料制造

(四)新能源产业

1.海上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潮汐能、潮流能、波浪能)开发利用

2.风电与光伏发电互补系统技术开发与应用 3.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组件设计与制造

4.无齿轮箱、多级低速发电机、变速恒频等新型风力发电机组

5.高效太阳能热水器及热水工程,太阳能中高温利用技术开发与应用

6.太阳能热发电集热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集成技术开发应用,逆变控制系统开发制造

7.沼气发电机组、低成本沼气净化设备、沼气管道供气、沼气智能流量表、装罐成套设备制造

8.页岩气勘查开发技术开发与应用

二、服务业

(一)现代物流业

1.国际海上运输及辅助业务 2.应急物流设施建设

3.物流营运中心及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 4.第三方物流服务设施建设

5.农产品、药品物流配送(含冷链)设施建设 6.食品、药品物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服务

7.保税物流、口岸物流、国际采购中心和转口贸易(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的加工及转口贸易、技术贸易)

8.港口公共码头设施的建设、经营 9.运输业务相关的仓储设施建设、经营 10.国内水路运输及辅助业务 11.对台、港、澳海上运输业务 12.国际邮轮运输业

13.海空港、产业聚集区、商贸集散地的物流中心建设与经营

14.港口与铁路、铁路与公路、民用航空与地面交通等多式联运物流节点设施建设与经营

15.集装箱运输

16.自动识别和标识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可视化技术、货物跟踪和快速分拣技术、移动物流信息服务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道路交通信息通讯系统、智能交通系统、物流信息系统安全技术及立体仓库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17.物流标准化的研究与应用 18.服务外包经营机构

19.保税仓储、运输、配送、分拨和包装加工物流设施建设 20.天然气、液化天然气、成品油储运和管道输送设施及网络建设

21.出版物等文化产品供应链管理技术服务

(二)商贸服务业

1.企业总部、营运总部、区域营运中心建设与经营、管理 2.国际高档商品、名牌产品的连锁经营、特许经营和地区总部

3.仓储式大型商业设施、商贸企业的统一配送和分销网络 4.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

5.大中型批发交易市场、商贸中心、大型超市、购物中心和电子商务、便利店、折扣店等新型商贸业态的建设与经营

6.旧货流通业、二手车交易

7.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交易及网络体系建设 8.免税商场及经营机构

9.台湾及境外特色农渔业产品物流集散中心和专业市场 10.汽车、摩托车整车和游艇、小型航空器进出口业务 11.珠宝、饰品、手表和贵重金属交易市场和进出口贸易 12.台湾及境外保健产品、生活消费品的进口业务、直销和集散基地

13.进口药品、医疗设备、医疗器械等交易和集散基地 14.酒类、烟草进出口贸易和分销

15.电子信息、化纤、纺织等产品进出口贸易和集散基地 16.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商品交易市场 17.珍稀林木进口贸易、集散基地

18.石油产品、化工新材料、稀有金属、黑色金属及有色金属材料等产品的进出口业务

19.对台小商品市场建设与经营 20.农产品拍卖

(三)金融业

1.银行业机构(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和村镇银行等)

2.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但不限于经银监会批准设立的金融租赁公司、财务公司、信托投资公司、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资产管理公司、贷款公司、贵金属纪念币发行交易等)

3.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及证券投资咨询机构等

4.保险机构总部、分支机构和各类专营机构、专业中介机构 5.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及其管理企业 6.股权融资与交易服务机构 7.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及其他金融中介服务机构(金融产品研发和应用服务机构、金融监管技术开发与应用服务机构、清算服务机构、金融统计数据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服务机构、信用担保服务机构、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等)

8.债券发行、交易提供服务的中介机构

9.知识产权、收益权、股权等无形资产质押贷款业务开发 10.股权、文化产权、环境能源、贵金属、金融资产等产权评估、交易机构(设立黄金交易场所除外)

11.责任保险、信用保险、汽车保险、工程保险

12.各种运输方式的货运保险、财产保险以及人身保险 13.多币种产业投资、土地信托投资、创业投资、股权投资、证券投资等各类基金发行、交易及管理服务体系建设

14.跨境资产抵押融资业务

15.多币种金融IC卡和其他电子货币业务(境内)16.信用担保服务体系建设 17.第三方支付(境内)

18.外币代兑机构、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机构 19.人民币跨境结算、清算体系建设 20.货币交易市场建设

21.小额多用途预付卡跨境业务 22.金融产品及业务的研发和应用

23.金融服务外包、离岸业务服务、金融后台服务

(四)创意产业

1.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大众文化、科普设施建设与经营

2.文化艺术创作、传统文化民俗艺术传承与提升 3.工艺美术研发设计及时尚形象设计

4.互联网信息服务、传播能力设计、数字移动多媒体服务 5.民俗文化产品及工艺美术品的开发与生产

6.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创意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7.游戏、音乐、电子书等数字内容产品开发 8.动漫创作、动漫技术开发与应用

9.印刷、广告、新闻、出版生产与经营,出版物发行 10.文化艺术培训服务和文化产业咨询服务 11.文化科技服务平台建设与开发

(五)会展业

1.会展服务、两岸及国际会展合作平台 2.会展智能设备的开发与制造 3.会展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4.会议会展活动策划、组织服务及境外参展服务 5.会议会展中心的建设与经营

(六)技术及商务服务业 1.中文信息处理软件开发 2.网络支撑平台和中间件 3.电子商务、电子政务

4.嵌入式软件系统(嵌入式操作系统、核心支撑软件)5.产权交易服务平台

6.租赁业(含融资性租赁)7.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 8.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服务 9.信息传输网络及网络增值服务

10.资信调查与评级等信用服务体系建设 11.资产评估、校准、检测、拍卖等服务

12.创业投资、高新技术、新产品开发与企业孵化中心 13.经济、管理、信息、会计、税务、审计、法律、节能、环保、建筑设计等咨询与服务

14.工程咨询服务(包括规划编制与咨询、投资机会研究、可行性研究、评估咨询、招标代理、工程和设备监理、工程项目管理等)

15.以承接服务外包方式从事系统应用管理和维护、信息技术支持管理、银行后台服务、财务结算、人力资源服务、软件开发、离岸呼出中心、数据处理等信息技术、业务流程和知识流程外包服务

16.就业和创业指导、网络招聘、培训、人员派遣、高级人才访聘、人员测评、人力资源管理咨询、人力资源服务外包等人力资源服务业 17.人力资源市场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18.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平台建设

19.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新产品开发设计中心、科研中试基地、实验基地建设

20.无线局域网技术开发和应用

21.工业设计、气象、生物、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测绘、海洋等专业科技服务,认证和质量检测服务

22.在线数据与交易处理、IT设施管理和数据中心服务,移动互联网服务,因特网会议电视及图像等电信增值服务

23.数字音乐、手机媒体、网络出版等数字内容服务,地理、国际贸易等领域信息资源开发服务

24.分析、试验、测试以及相关技术咨询与研发服务,智能产品整体方案、人机工程设计、系统仿真等设计服务

25.数据恢复和灾备服务,信息安全防护、网络安全应急支援服务,云计算安全服务,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与咨询服务,信息装备和软件安全评测服务,密码技术产品测试服务,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方案设计服务

26.知识产权代理、转让、登记、鉴定、检索、评估、认证、咨询和相关投融资服务

27.综合利用海水淡化后的浓海水制盐、提取钾、溴、镁、锂及其深加工等海水化学资源高附加值利用技术 28.各类专业孵化器的建设与运营

三、农业及海洋产业

1.农业生物技术开发与应用

2.农林牧渔产品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

3.生态外向型集约农业的开发,休闲观光农业 4.良种、花卉引进、繁育、示范和推广

5.优质、高产、高效标准化栽培技术开发与应用

6.名特优海产养殖、深水抗风浪大型网箱养殖、工厂化养殖、生态型养殖

7.农牧渔产品无公害、绿色生产技术开发与应用

8.农产品基地建设

9.利用非耕地的植树造林工程

10.林业基因资源保护工程

11.数字(信息)农业技术开发与应用

12.农林牧渔业现代装备与信息化技术开发与应用

13.海产品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重点发展贝、藻类、中上层鱼类等大宗产品的加工

14.海产品冷冻保鲜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15.海洋生物提取技术研发及应用 16.海洋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发与应用 17.海洋药物、海洋保健食品开发与生产 18.生物医药研发,工业催化、生物改性、生物转化等酶产品研发与生产

19.海洋生物质能源技术研究及开发应用 20.远洋渔业

四、旅游业

1.游乐场、海上运动旅游产业的建设与经营 2.风景名胜区内的交通、服务等项目

3.旅游景区保护、开发和经营及配套设施建设

4.滨海度假旅游、休闲养生旅游、文化科技旅游、会议展览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森林旅游、工业旅游、体育旅游、民族风情旅游及其他旅游资源综合开发服务和以沿海沙滩、海岛为主体的滨海旅游产业开发

5.旅游线路策划、旅游区域合作、旅游产品研发及人才培训 6.旅行社、旅游代理和旅游教育培训机构的经营

7.旅游商品、纪念品和休闲、登山、潜水、冲浪、探险等各类户外活动用品开发及营销

8.演艺服务、节庆文化和民俗活动的策划组织 9.文化旅游服务和文化贸易服务等文化服务 10.特色商业街及两岸特色饮食产品开发与经营 11.旅游产品营销网络平台 12.游艇俱乐部的建设与经营 13.休闲观光服务开发与经营 14.国际养生度假区的建设与经营 15.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五、社会事业

1.学前教育、高等教育机构 2.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 3.远程教育

4.国际教育合作与培训

5.综合性文体设施建设与经营

6.体育馆、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科技管、影剧院建设与经营

7.文化艺术培训

8.沉船博物馆及水下文物保护研究中心 9.网络视听节目技术服务、开发与应用

10.电子纸、阅读器等新闻出版新载体的技术开发、应用和产业化

11.民族和民间艺术、传统工艺美术保护与发展 12.历史文化名城(镇、村)和文化街区保护 13.民族文化艺术精品的国际营销与推广 14.帆船等海上体育产业

15.体育竞赛表演及大众体育健身休闲服务

16.体育经纪、培训、信息咨询服务及体育用品研发

17.广播影视制作、发行、交易、播映、出版、衍生品开发 18.文化信息资源服务

19.文化经营机构建设与经营

20.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展览、影视制作、演艺基地建设和经营

21.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文物保护及设施建设与经营

22.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广播影视数字化、数字电影服务监管技术及应用

23.新闻出版内容监管技术、版权保护技术、出版物的生产技术、出版物发行技术开发与应用

24.台湾报刊、影视、出版经营机构 25.医疗保健、养老服务机构

26.医疗机构和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建设

27.全科医疗、中医医疗、专科医疗、整容医疗、远程医疗等健康咨询与服务

28.卫生咨询、健康管理、医疗知识等医疗信息服务,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咨询与服务

29.心理咨询和心理疾病治疗服务

30.残疾人用品用具的研发、生产、销售及进出口业务 31.台湾及境外美容、整形、体检、牙医等特色专业医疗机构

32.城市和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33.儿童福利、优抚收养性社会福利机构及相关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救助管理站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

34.物业服务、家政服务、便民生活服务、养老服务、社区照料服务、病患陪护服务、婚庆服务业

35.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36.中医、养生保健产品及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应用

六、生态环保业

1.海岛、湿地等自然保护区建设、海岛整治修复及生态示范工程

2.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开发与应用 3.防风固沙林带更新改造工程 4.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工程 5.生态种(养)技术开发与应用

6.农、林作物和渔业种质资源保护地、保护区建设 7.城镇园林绿化及生态小区建设

8.城市生态系统关键技术应用

9.节水、节能、环保及资源综合利用等技术开发、应用及设备制造

10.海洋环境保护及科学开发

11.微咸水、苦咸水、劣质水、海水开发利用,海水淡化工程及设备研发

12.海漂垃圾污染治理技术开发与应用 13.绿色建筑开发建造 14.低碳技术研发及应用

15.绿色节能建筑材料及制品生产

16.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开发及设施建设 17.再制造技术开发及设备制造 18.危险废物处置中心

七、公共设施管理业

1.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开发与建设

2.城市交通管制系统技术开发与设备制造 3.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运营

4.城市供气、供冷、供排水管网建设及城镇地下共同管沟建设经营、供水水源及净水厂工程

5.高标准的污水、垃圾处理厂建设与经营

6.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小城镇建设、三旧改造及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

7.隧道工程、水利工程、港口、渔港开发建设与经营 8.地震、海啸、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评估技术开发与应用 9.堤坝安全自动监测报警技术开发与应用

10.突发事件现场信息探测与快速获取技术及产品 11.应急救援基地、公众应急体验基地设施建设 12.生物灾害、动植物疫情监测预警技术开发与应用

13.公共交通工具事故预警技术开发与应用 14.食品药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开发与应用 15.城市公共安全监测预警平台技术

16.交通、社区等应急救援社会化服务

17.应急物资储备基础设施建设

18.城市基础空间信息数据生产及关键技术开发

19.依托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的城市立体管理信息系统开发

20.城市公共交通建设与运营 21.城市立体停车场建设与经营

22.城市照明智能化、绿色照明产品及系统技术开发与应用

23.城市应急与后备水源建设工程

24.城市积涝预警技术开发与应用

25.水情水质自动监测及防洪调度自动化系统开发

26.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以水源、取水、输水、供水、用水、耗水和排水等水资源开发利用主要环节的监测)

27.大容量电能储存技术开发与应用

28.电动汽车充电设施

29.邮政综合业务网建设、城乡快递营业网点、门店等快递服务网点建设

30.城市、区域内和区域间的快件分拣中心、转运中心、集散中心、处理枢纽等快递处理设施建设

31.邮件、快件运输与交通运输网络融合技术开发,邮件处理自动化工程,快递跟踪查询、自动分拣、快递调度、快递客服呼叫中心等快递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快递分拣处理、数据采集、集装容器等快递技术、装备开发与应用

32.邮政普遍服务基础设施台账、快递企业备案许可、邮(快)件时限监测、消费者申诉、满意度调查与公示、邮编及行业资费查询等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功能等邮政业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

33.建筑隔震减震结构体系及产品研发与推广

34.智能建筑产品与设备的生产制造与集成技术研究

35.先进适用的建筑成套技术、产品和住宅部品研发与推广

36.钢结构住宅集成体系及技术研发与推广

37.预制装配式整体卫生间和厨房标准化、模数化技术开发与推广、工厂化全装修技术推广

38.海峡高速客货运输

39.大型港口装卸自动化工程

40.海运电子数据交换系统和水运行业信息系统建设 41.海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系统建设

42.智能运输、快速客货运输、公路甩挂运输系统开发与应用

43.出租汽车服务调度信息系统、运营车辆安全监控记录开发与应用

44.机场建设、小型航空器应急起降场地建设

45.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改造及一体化服务设施建设 46.城市再生水利用技术和工程、城市雨水收集利用 47.两岸快捷航运设备、技术及运输业务 48.汽车租赁

第四篇:河南专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河南省专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我省专利事业发展,建设知识产权强省,有力支撑创新型河南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根据《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河南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和《河南省建设支撑型知识产权强省试点省实施方案》,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规划执行情况及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一)“十二五”规划执行情况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十二五”时期是河南省专利事业加快发展的五年。五年来,全省各地深入实施河南省知识产权战略,专利工作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全面保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持续优化创新环境。专利制度体系进一步健全,创造与运用水平显著提升,专利保护社会满意度提高,专利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专利服务业发展日趋多元,人才队伍稳步壮大。知识产权意识深入人心,知识产权文化实力不断增强。市场主体专利综合能力明显增强,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申请和授权量大幅度增加,质量不断提高。“十二五”期间,河南省年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增幅均高于全国平均增幅。2015年我省专利申请74373件,居全国第13位;专利授权47766件,居全国第10位;发明专利申请量21138件,居全国第13位。“十二五”时期,全省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和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分别达27万件、15.7万多件,较“十一五”末翻了两番。

专利运用取得较大进展。2015年我省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和财政部5000万元的知识产权运营基金。累计完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19.9亿元,年均增长328%,惠及企业99家。我省拥有5个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数量居全国第3位;拥有11个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数量居全国第4位。在全国率先实行省8部门联合开展知识产权优势培育工作。

专利保护工作得到加强。“十二五”期间全省巡查各类产品30余万件,处理专利侵权案件3977件,是“十一五”时期的4.5倍。建成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第九巡回审理庭和全国唯一的知识产权社会法庭。6家国家级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设立分中心和工作站32家。2013、2014年我省专利行政执法工作综合绩效考核居全国前5位。专利执法协作机制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建立了省内10市执法协作机制和晋冀鲁豫4省11市跨地区协作机制,牵头组建了华中地区专利执法协作调度中心。

专利事业发展亮点纷呈。2012年,河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知识产权局签署《关于发挥知识产权支撑作用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合作框架协议》,2013年,双方正式签订《国家知识产权局河南省人民政府合作会商议定书》,省局合作会商机制形成。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协作河南中心建立,并开始投入运营。国家专利导航(超硬材料)产业发展实验区建立,为国家知识产权局重点支持的3个实验区之一;国家知识产权创意产业试点园区建立,为国内唯一一家知识产权创意产业园区;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建立,是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第4个同类试验区。依托国家知识产权培训(河南)基地,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中心、河南省知识产权局与郑州大学签署了郑州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共建协议。

“十二五”专利事业发展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顺利实现,规划部署的主要任务及重要措施实施情况良好,为河南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激励创新驱动发展提了有力支撑。

“十二五”期间我省专利事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高价值高质量专利还比较少,专利运营能力还比较弱,专利运用效益还比较低,与我省经济大省的地位还不相匹配,尚不能适应我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现实需求。二是专利管理机构的设置不能满足工作任务的要求,执法主体的执法能力不强。目前我省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规格、人员编制数量等在全国处于中下水平;全省专职从事专利行政执法人员严重不足,与实际需要相距甚远。知识产权工作协调推进体系较为薄弱,2013年11月在省政府议事协调机构清理中,省知识产权战略工作领导小组被撤销,使得省知识产权局统筹协调全省知识产权工作能力大为削弱。三是专项经费投入不足。我省2014年、2015年省级财政对知识产权经费投入经费均为1900万元,在全国处于中下等水平;2015年全省财政知识产权投入不足1亿元,在中部六省为倒数第2,比山西省略高500万元,列全国第16位。四是促进专利发展的政策措施不够完善。在经济、贸易、科技、人事、教育等管理工作中,还缺乏具体的知识产权管理内容和政策措施,在对各市县经济社会发展考核指标中缺乏明确量化的知识产权指标。五是全社会的专利意识较弱,特别领导干部、企业管理人员、科研人员的专利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

(二)“十三五”时期我省专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知识产权在国际合作与竞争中的地位空前提高,成为全球经济贸易、技术壁垒、保护主义、地缘政治关系等领域的热点议题。各大经济体之间围绕知识产权的博弈日益加剧,因知识产权原因导致的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临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保持经济增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历史任务。随着劳动力、资本和土地资源等传统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率出现递减趋势,创新日益成为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而知识产权是提升创新能力,引领我国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

我省以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为战略目标,正在努力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转变。但我省经济产业结构不够合理、高端科教资源薄弱、技术创新有效供给不足等问题比较突出。必须有效提高全省专利的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能力,提高全省的科技创新能力,以破解经济发展难题,推动经济发展实现从主要靠拼体力、拼汗水、拼环境、拼资源向主要靠拼科技、拼知识、拼创新、拼人才的转变。

在当前发展环境和发展形势下,我省专利事业的总体发展水平与新形势对专利事业的更高要求之间还存在差距。因此,按照党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促进专利的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作用,积极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良好环境,成为“十三五”期间专利事业全面科学发展的必然方向。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的总体要求,围绕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河南自贸区建设五大国家战略规划,以加强专利的运用和保护为主线,以深化专利领域改革为重点,着力提升我省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引领高成长性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支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整体提升我省经济科技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建设知识产权强省,实现“四个大省”奋斗目标,为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提供强大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引领。要以建立适应形势发展要求、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知识产权体制机制为目标,推动知识产权制度创新,完善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创新政策支持体系,破除不利于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坚持市场导向。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市场需求的导向作用和专利制度作为市场化配置各类创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积极发挥各级政府在规划制定、政策引导、组织协调、环境改善中的重要作用。

——坚持科学规划。既要注重对专利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谋划,加强顶层设计;更要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着力促进专利的有效运用和保护,提高专利的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坚持试点先行。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促进、理论研究与实践攻关相结合,坚持先行先试、分步推进,推动有条件的市、县大胆探索实践知识产权强市、强县建设的路径和举措,支持一批实力较强的产业和企业进行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试点示范,有力支撑强省建设。

(三)主要目标

到2020年,初步构建良好的知识产权驱动型创新生态体系,使知识产权制度成为市场化配置各类创新资源的基础保障;大幅提升专利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有力支撑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知识产权强省建设。

——专利创造能力大幅度提升,实现专利数量由多到优、由大到强的转变。全省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6件,海外专利申请量增长率超过30%。

——专利运用能力增强,全面提升我省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大力探索专利导航等产业创新发展机制,建设36个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培育25个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100家知识产权强企,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出口额达到30%以上,知识产权服务业营业收入年增长率超过20%。

——专利保护体系全面优化。严格专利保护的政策法规体系与工作体制机制基本健全,专利执法办案力度、效率和水平全面提升,专利保护与发明水平、专利质量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关系,专利侵权假冒行为得到有效遏制,社会公众对专利保护满意度显著提高。

——国家级知识产权平台和重大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切实抓好国家专利审查协作河南中心、国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国家知识产权创意产业试点园区、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和国家知识产权培训(河南)基地等平台建设,抓好国家级重大项目建设,使平台建设达到国内一流水平,重大项目建设完成目标任务,带动全省专利事业发展。

——初步建成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城市群。强化区域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培育工作,建成9个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一批省级知识产权强市、强县。

——加强专利人才队伍建设。建成我省本、硕、博一体的专利人才培养体系和多层系知识产权人才培训体系;选拔培养20名专利领军人才,培养一批实用性、复合型专利职业人才。

三、重点任务与措施

“十三五”期间,全省专利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必须以知识产权强省建设为引领,统一到实现强省建设的任务和目标上来。

(一)深化专利体制机制改革,提升专利综合管理水平按照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方案推进专利领域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全省各级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建设,制定实施专利有效运用与严格保护的法规和激励政策,推动专利产品纳入GDP核算体系工作,探索实施专利行政、民事和刑事司法审判“三合一”改革。

1.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科学规范、职责清晰、协调有力、运行高效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积极探索在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河南自由贸易区等区域推动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改革。推进专利行政主管部门职能转变,进一步强化服务和事中事后监管。

2.完善知识产权政策法规。完善地方知识产权政策法规体系,推进省辖市制定完善地方知识产权运用与保护政策。按照我省知识产权强省建设意见和实施方案,制定专利推进计划。修订《河南省专利保护条例》等地方知识产权法规,推进省辖市制定地方知识产权运用与保护条例。完善保障和激励创新驱动发展的知识产权政策体系,研究制定河南省人民政府专利奖励办法,设立河南省专利奖;建立以知识产权为重要内容的激励创新驱动的绩效评价体系,强化专利创造运用财税政策支持,将专利产品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完善知识产权评价政策,把知识产权作为科技项目立项、奖励、职称评定、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和各类科技园区申报、认定的重要评价指标。

3.深化以增加知识产权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改革。建立完善多岗聘任机制,允许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经所在单位批准,在不影响本单位权益的前提下,到企业兼职或在职创办企业,实现专利产业化。对科技人员依托专利创办科技型企业给予创业资助和奖补。制定实施河南省职务发明条例,完善职务发明人制度建设,界定单位与职务发明人的权利义务,明确权益分配中国家和单位、单位和发明人、权利人和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完善科研人员激励政策和薪酬制度,实行以增加知识产权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在省级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改革试点,鼓励大胆探索、率先突破,对科研人员开展知识产权创造运用所获收益的奖励比例提高到不低于70%,激发科研人员专利创造运用的积极性。

(二)强化战略布局,增强高价值高质量核心专利造能力 按照五大“国家战略”部署和河南省《先进制造业大省建设行动计划》,优化知识产权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实施专利创造能力提升工程,加强专利战略布局,实现专利数量、质量、价值全面提升,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大释放专利价值,提高专利效益,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1.培育高价值高质量核心专利。设立高价值高质量专利培育专项资金,深入实施专利导航工程,在我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以及现代农业中选择集聚度较强、更具优势的产业领域开展专利导航工作,引导我省的重点优势产业找准发展方向,着力培育高价值高质量核心专利,快速完成转型升级。开展重大科技经济活动知识产权分析评议,避免重大投资项目建设中的知识产权风险和决策失误、完善建设规划或路线。引导创新主体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开展知识产权战略布局,抢占产业和技术制高点。推动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协同创新,围绕产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在主要技术领域创造一批创新水平高、权利稳定、市场竞争力强的高价值高质量专利和专利组合。进一步推动专利与技术标准结合,构建一批能支撑产业发展和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专利池或专利技术标准。

2.提升高新区和产业集聚区专利创造能力。开展高新区和产业集聚区知识产权能力提升专项行动,鼓励高新区和产业集聚区设立知识产权能力提升专项资金,支持自主核心专利技术、专利产品研发推广和专利密集型企业培育,促进专利密集型产业率先在国家级高新区和产业集聚区中发展起来。

3.助力小微企业专利创新。实施“知识产权+”助力创新创业专项行动,设立“知识产权+”助力创新创业专项资金,通过建设创客空间、知识产权服务平台、专利检索分析与价值检测服务平台、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制等,在全省布局建设一批具有产业特色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知识产权创新创业基地。开展知识产权型小微企业扶持专项行动,对利用高价值专利创业的,给予创业启动资金资助,对小微企业高价值发明专利申请给予资助。

4.加大对高质量专利的激励。制定促进高质量高水平专利产出的奖励政策,激励企业申请发明专利、国际专利、长时效专利、获得中国专利金奖,激励企业制定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进入知识产权强企试点示范、获得《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认证、积极参与涉外知识产权维权等,激励企业购买专利保险、开展知识产权交易等,大幅度提升高质量高价值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提高企业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

(三)建设知识产权运营体系,着力提升专利运用能力 不断丰富和完善以知识产权制度为核心的市场化配置创新资源的制度安排,强化企业以知识产权配置各类创新资源的主体地位。完善企业主导,产、学、研、金、介、用等各类主体参与的专利协同运用体系,形成资源集聚、流转活跃的专利交易市场体系,促进专利运营业态健康发展。

1.培育建设专业化、高水平专利运营机构。发挥中央财政专项和省财政专项资金引导作用,建设以专利信息检索分析和评估为基本手段,以专利池和专利组合为基本经营模式,以风险投资为主要方式,包括专利转让、许可、入股、质押等功能的专业化、高水平的中部专利运营中心。建立专利运营中心多元投资的股份制董事会运行机制,促进专利商品化、资本化,加快知识产权与经济的深度融合。以股权投资等方式扶持知识产权运营机构做大做强。引导建设若干特色突出、高效顺畅、功能齐备的产业化地方专利运营机构,以股权投资等方式扶持专利运营机构做大做强。推动专利运营机构与产业集聚区、行业协会、产业专利联盟等融合发展。

2.创新专利运营模式。实施“专利运营支持专项行动”,创新专利运营模式与服务产品,构建开放、多远、融合、共生、互利发展的专利运营生态体系。支持河南技术产权交易所建立专利网上实时评估系统和竞价系统,构建以专利价值评估、转让许可、投融资、股权交易、债券交易、质押物处置等为支撑的网上网下相结合的交易服务体系。探索市场化专利管理公司建设,发展具有第三方支付等功能的专利转移机构。大力发展专利投融资和专利保险工作,推动金融机构开发专利质押融资和专利保险新模式,完善专利投融资风险管理及补偿机制。推进采用债转股及反向许可等模式,探索开展专利权证券化、信托、出资,支持知识产权+互联网金融服务。鼓励开展同业担保、供应链担保等业务,探索建立多样化专利担保机制。

3.推进专利与金融深度融合。实施专利商用化金融专项行动,设立省、市财政知识产权运营投资基金,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资。开展以专利为纽带的专利与科技、产业、金融融合试点,支持商业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机构广泛参与专利金融服务,创新专利投融资服务产品。拓展专利投融资体系,设立以专利投资基金、集合信托基金、融资担保基金、风险补偿基金等为基础的投融资平台和工具。进一步完善专利质押融资政策,建立专利投融资风险补偿机制和分担机制。探索采取政府设立质押融资风险补偿,保险公司、金融机构等资本市场、运营平台和企业共同分担风险的模式,或采取组合担保融资、担保公司担保融资等形式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鼓励金融机构为创新创业者提供知识产权资产股权化、证券化等新型金融服务,推进知识产权众创、众筹、众包、众扶等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扶持知识产权互联网金融企业发展。开展专利价值评估分析与效果检测试点,探索建立专利价值评估标准体系。搭建资产评估与知识产权专家、知识产权投融资试点合作平台,实现资产评估与专家库、市场及知识产权投融资的对接。

4.大力发展专利密集型产业。制定河南省专利密集型产业目录和发展规划,出台培育发展专利密集型产业的政策,加大政府采购对专利密集型产品的支持力度,建立运行高效、支撑有力的专利密集型产业培育工作机制。加强分类指导,集成创新资源,引导财政、金融、税收等政策向专利密集型产业倾斜。设立培育发展专利密集型产业专项任务和专项资金,支持国家专利导航(超硬材料)产业实验区、国家知识产权创意产业试点园区、国家级高新区、河南省产业集聚区集聚专利资源,开展专利密集型产业实验区建设。在全省建设36个专利导航产业发展试验区,培育1000家专利密集型企业,提高产业专利密集度,依靠知识产权促进产业创新发展。建立以专利密集型企业为龙头、专利布局与产业链相匹配的专利联盟,推动高价值专利在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协调运用和价值实现。加快形成竞争优势突出的专利密集型产业集群,引领全省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5.提升企业知识产权国际竞争力。发挥各级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设立国际专利布局专项资金,出台加强重点产业专利海外布局规划、拓展海外专利布局渠道等政策措施,培育专利外向型企业。鼓励企业主动介入国际研发分工,设立海外研发机构,尤其是在美日欧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开展专利布局。加强企业涉外知识产权培训,建立企业海外专利风险预警体系,提升海外专利风险防控能力。加强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建立涵盖主要国际展(博)览会的河南参展企业知识产权维权保护机制。

(四)推进专利试点示范,统筹全省专利协调发展 以我省知识产权强省建设为引领,深入实施专利试点示范工作,全面推进强市、强县(市、区)、强企建设,使之成为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的生力军,带动全省各区域专利协调发展。打造专利要素有序流动、专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创新环境优良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1.布局建设知识产权强市群。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核心,开展知识产权强市群布局规划,制定实施强市方案,构建强市群专利资源配置和政策优化调整的整体推进体系。培育9个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城市,培育13个知识产权强市,加大知识产权强市综合体制改革力度,初步构建知识产权驱动型区域创新生态体系,辖区内60%以上的县(市、区)建设知识产权强县(市、区)。推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河南中心与所有省辖市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在试点示范区域建立专利审查快速通道。

2.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强县(区)建设。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为引领,制定实施知识产权强县方案,重点选择一批拥有较好知识产权工作基础、具备较强经济实力的县(市)开展省级培育,建设20个知识产权强县(市),健全工作体系,完善推进机制,推动专利创造,加强专利运用,严格专利保护,有效实现知识产权制度支撑县域经济创新驱动发展和加快县域小康社会建设。

3.着力培育专利强企。实施“知识产权强企培育计划”,从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中遴选一批专利创造运用能力强的企业,培育形成100家专利强企。推动各类政府创新资源向企业倾斜,应用类、开发类科技创新计划和项目应主要由企业牵头实施。全面推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落实,通过贯标认证,培育一批专利管理规范化企业。引导企业开展专利战略布局,强化专利储备。促进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明专利拥有量大幅提升。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对全省创新能力强的企业、高校、科研单位给予奖励。

(五)严格专利保护,营造知识产权支撑创新发展良好环境

实行严格的专利保护制度,加大对新兴业态和传统优势领域专利的保护力度。加强执法能力建设,加大对反复侵权、恶意侵权等行为的处罚力度,加大行政查处力度。推进知识产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将恶意侵犯专利权行为作为企业信用评价的重要内容。健全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体系,加强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

1.加强专利行政执法。深入开展各项专利执法专项行动,加强电子商务领域、展会和专业市场行政执法保护,加大对恶意侵权、重复侵权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推动加大执法办案力度,提升对侵权假冒行为的打击效果,提振创新者与权利人信心。严厉打击食品、药品等民生领域的侵权假冒行为。

2.强化专利保护能力建设。强化专利行政执法队伍和执法能力建设,加强专业执法队伍建设,建设一批行政执法强局。健全省市县三级专利行政执法体系,统一执法标准,完善执法程序,提高执法队伍专业化、信息化、规范化水平。推动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的有效衔接。加强省市县专利行政执法联动,强化晋冀鲁豫4省11市跨区域执法协作,完善案件移送、案情通报等制度。发挥知识产权社会法庭作用,完善专利纠纷快速调解机制。构建知识产权信用体系,将专利侵权行为信息纳入企业或个人征信系统,形成失信联合惩戒机制。

3.深入推进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加快中国郑州(创意产业)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建设,建成引领郑州、面向河南、辐射中部的创意产业快速授权、快速维权机制。围绕食品、先进装备制造等我省主导和优势产业,加快布局一批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健全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体系,推动分中心和产业集聚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站建设,实现产业集聚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站全覆盖。开展企业涉外维权服务,统筹相关专项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和外向型企业设立各类专利涉外援助基金,支持企业应对涉外专利纠纷。

(六)发展专利服务业,打造新型专利服务业品牌机构 大力发展专利服务业,扩大专利服务业规模、提升服务层次、完善服务标准、提高服务质量,推动专利服务业项高端发展。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强化,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健全,实现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变,为创新主体和社会公众提供快捷、高效、透明、公开的专利公共服务。培育国家和省级品牌专利服务机构20家。

1.加强专利服务体系建设和专利服务产品开发。建立健全省、市、县(区)多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络,推进各类服务平台的互联共享。根据不同区域专利服务业发展阶段和特点,加强分类指导。健全与国家和省科技情报、高校图书馆体系的合作机制。在自贸区、自主创新实验区、国家级高新区(园区)等建设一批“一站式”知识产权服务站。建设中小微企业专利综合服务平台,建立符合中小微企业特点的专利信息助力企业创新服务模式。针对决策主体及创新主体,及时发布创新与竞争的知识产权动态。针对国家区域发展布局,探索开展专利创新调查,发布专利创新调查报告。针对市场主体和创新主体,发布专利信息运用指引。针对国家重点发展产业、关键技术领域,发布重点产业专利竞争情报和重点领域专利技术进展报告。制定知识产权公共产品和服务目录,发布公共服务指南。

2.建设专利服务业集聚区。制定实施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政策,推动郑州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建设,吸引国内外高端专利服务机构进驻,发挥专利服务业集约效应、辐射效应和引领示范效应。培育“互联网+”专利服务等服务模式和服务理念,优化区域专利服务业态结构,开展专利高端服务。推动专利服务业联盟建设,加强专利服务业产业链上中下游机构的合作与交流,促进区域创新资源向产业优势转化。

3.培育品牌专利服务机构。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河南中心和国家专利信息服务(河南)中心为依托,推动专利信息与其他各类知识产权基础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互联互通,提高专利信息服务能力和水平。在代理服务、法律服务、信息服务等重点服务领域分级分类选取一批机构进行重点培育,引导专利服务机构开展特色化、高端化、国际化服务。发展专利分析评议、专利分析预警、专利诉讼与应对、专利运营等新型服务业态,重点提高专利服务国际化水平。建立重点企业专利联络员制度,组织服务机构为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点对点专业服务。引导专利服务机构增强品牌意识,培育专利服务品牌机构,发挥品牌示范作用,带动全省专利服务业快速发展。

(七)构建知识产权驱动型创新发展人才体系

围绕我省创新驱动发展对专利人才的巨大需求,培养和造就一支人才规模和结构符合发展要求,能力素质达到国际水平,人才分布适应国家区域经济布局,能够满足知识产权驱动型创新发展需要的知识产权人才队伍。

1.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培训平台建设。制定实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平台建设规划。加强我省知识产权学科建设,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在不同学科领域设立知识产权学院,探索多学科、多层次的知识产权学历教育和专业学位教育。创新国家知识产权培训基地与知识产权学院、知识产权研究院三位一体建设模式,探索开展产学研联合培养知识产权人才模式和途径、注重复合型、实用型知识产权职业人才及国际化人才培养。继续支持知识产权培训平台建设,在现有国家和省知识产权培训基地的基础上,建设多样化、多层次的知识产权培训平台,制定并完善培训计划和课程体系设计,构建政府部门、高等院校和社会培训多元教育培训组织体系,开展对各行各业知识产权从业人员持续不断的培训,不断提升我省知识产权从业人员的能力水平。

2.大力推进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实施百千万知识产权人才工程,构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体系,鼓励知识产权服务人才跨界交流、合理流动。充分利用国家专利审查协作河南中心高端知识产权人才集聚和溢出效应,推进河南省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构建集人才培养、政策研究、业务培训和国际合作为一体的高端知识产权智库,为我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智力支撑。注重引进知识产权高端人才,参照有关人才引进计划给予相关待遇。建立并完善知识产权职业水平评价制度、职称评聘制度,在各类人才政策和人才申报评审中加大对知识产权高端人才的支持力度,稳定和壮大知识产权人才队伍。选拔培养20名知识产权领军人才,组建知识产权专家咨询委员会。

3.有效推动知识产权义务教育和普法教育。制定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知识产权教育普及计划,将知识产权课程纳入我省地方课程标准体系,统筹课程方案制定、教材编写、师资培训、课堂教学等工作。选择若干县(市区)区域开展知识产权义务教育试点示范工作。加强知识产权文化环境建设的顶层设计,丰富知识产权文化宣传制品,有效利用传统及各种新媒体,开拓知识产权文化宣传途径,加大知识产权宣传普及力度,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知识产权文化氛围。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

省知识产权局在省知识产权强省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开展工作,切实做好相关统筹协调工作。各级科技和专利管理部门要加强同政府相关部门的协作与协调,加强信息通报,及时、准确地反映全省各地专利工作动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对专利工作的支持。探索建立与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相适应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加强省、市、县三级知识产权工作管理体系的建设。

(二)制定配套政策

落实知识产权激励措施,加大对专利事业的投入,研究设立河南省人民政府专利奖。将专利创造、运用的数量和质量纳入专业技术人员聘任、职称评定、职级晋升等考核指标体系。落实扶持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和企业的金融和税收优惠政策。各级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重点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能够运用自主知识产权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各类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及产业化项目倾斜,2017年达到支撑型知识产权强省试点省财政投入平均水平。

(三)营造社会氛围

强化知识产权宣传和普及工作,不断提高社会公众的知识产权意识。将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学习纳入公务员和党员干部的普法教育和培训活动。利用“互联网 + 知识产权”,推送与群众自身需求密切相关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专利信息和方法。针对不同行业和机构的需求特点,发挥创意产业的优势,在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和中小学校逐步开展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工作,培育我省的知识产权文化。

(四)加强考核评估

根据本规划,制定和实施专利推进计划。省政府相关部门、各省辖市、省直管县政府要研究制定相应的分计划,将规划的任务按分解,并将专利工作实施情况纳入市县政府目标考核。省知识产权局建立专利规划实施情况的监测、评估、考核机制,对各项任务落实情况组织开展监督检查,重要情况及时报告省人民政府。

第五篇:河南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及对策

河南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及对策

【摘要】近年来,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尤其是河南省提出“建设中原经济区”宏伟目标以后,文化产业的地位在河南全面发展中得到进一步提升,文化创意产业迎来大发展。目前,河南已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本文立足河南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情况,着重分析河南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推进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对策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凝心聚力的重要源泉,也是民族振兴和国家发展的有力支撑。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文化产业已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这为河南文化产业的发展开启了新思路,提供了新机遇。

河南这个“伸手摸秦砖,抬脚踢汉瓦”的古老之地,悠久的历史锤炼锻造出底蕴丰厚的中原文化。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正根、正道、正宗、正统”,这里的根文化、汉字文化、姓氏文化等是发展文化产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胡锦涛总书记曾多次指出,河南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省委书记卢展工明确提出:“中原要崛起,河南要振兴,必须首先突出河南的文化优势,发挥河南文化的作用。”大力发展文化这种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对河南来说是时代的选择、发展的必然。近几年来,河南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和卢展工书记的指示精神,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建立了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创意集聚区,在文化建设上取得了众多骄人的成绩。

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现状

河南要加快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必须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建设,引导文化创意产业向集群化发展。目前,河南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趋势明显,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形成了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1年9月,河南省有文化产业集聚区21个,文化企业达8000多家,经省政府确立有6个“河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郑州嵩山文化产业园区、镇平县石佛寺镇玉文化产业园区、龙门文化旅游园区、社旗县赊店商埠文化产业园区、禹州市神??钧瓷文化产业园区),各地市还有数量众多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以郑州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郑州市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著名的商贸城、全国的交通枢纽中心,在省委和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提出打造中部第一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战略目标。自2008年至今已先后建设了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河南基地)以及影视文化产业创意园区――中国?郑州(二七)快乐星球文化产业创意园等颇具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2009年11月开园的中国?郑州金水文化创意园是我国中部地区第一个以时尚设计为主导的创意产业园区。该园区覆盖广告会展业、动漫游戏业、文化演艺业、现代传媒业等,规划容纳近百家文化创意企业入驻。2011年4月郑州市又确定了包括郑州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国家动漫产业基地(河南基地)、嵩山文化产业园区、黄河生态旅游风景区等28个项目作为2011年郑州市文化创意旅游工程重点项目。

依托这些已建成或在建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郑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我国首部大型科幻少儿电视系列剧《快乐星球》自2001年开始拍摄至今,已制作并在央视及各地电视台热播了三部共156集,填补了国内同类影视题材的空白。目前,中国?郑州(二七)快乐星球文化产业创意园正在积极拍摄《快乐星球》第四部(50集),国内首部科幻少儿动画电影《快乐星球大营救》也正在筹备制作之中。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河南基地)的河南小樱桃卡通公司制作的动画片《小樱桃》热播央视,反响巨大。其系列漫画类图书发行量高达1300万册,占全国原创动漫出版物年总产量的30%以上。郑州市还以《漫画月刊》为基地,创作了颇具影响力的《少林海宝》,并在境内外延伸开发,发行了小说、漫画、游戏等图书250多万册。[1]此外,郑州还利用名闻遐迩的嵩山少林打造出大型实景剧《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形成了少林的“禅宗文化产业+武术产业”的文化创意新模式,显示出河南省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上的新亮点。

各地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情况。除郑州之外,河南各地结合自身的地域优势,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和文化创意产业。

作为久负盛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洛阳、开封、安阳、南阳在文化创意产业及集聚区建设上主打历史文化牌。“洛阳牡丹甲天下”,洛阳积极发挥牡丹文化优势,运用现代高科技,大力发展牡丹文化创意产业,扩大牡丹画、牡丹工艺品等的文化创意生产,并借“洛阳牡丹花会”之际,成立了河南集邮文化创意园暨洛阳集邮文化创意基地,通过举办集邮、绘画、书法等高质量、高品位的文化精品为展览主题,积极带动洛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同时,正在规划建设中的牡丹瓷文化创意产业园也将在3年后建成。开封充分依托大宋文化,极力打造清明上河园文化创意区和朱仙镇国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安阳利用殷墟国家大遗址公园、曹操高陵博物馆、马氏庄园等文化旅游重大项目,打造以殷商文化为主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南阳凭借三国文化、玉文化和白河游览区等优势,打造集文化、旅游、会展、影视、传媒等于一体的卧龙岗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

新乡、平顶山、信阳等地则以旅游和休闲为目标,着力建设以旅游、娱乐、休闲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新乡大力实施“310”文化产业振兴工程,倾力打造“龙山文化创意产业园”,该产业园总投资20亿元,计划在6年内将云龙山区域打造成为设施完善、环境优美,集旅游、文化娱乐、名人字画创作基地等于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平顶山的宝丰充分依托马街书会形成的深厚文化底蕴,借助魔术和曲艺两个富有特色的文化项目,打造出宝丰文化创意产业园。该园区集曲艺、魔术、杂技表演等于一体,形成充满魅力、独具特色的魔术演艺文化旅游商务区。信阳市以鸡公山?志高文化科技动漫产业园为基地,兴建集旅游、休闲娱乐、度假养生、购物等于一体的中国文化旅游度假胜地。

河南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认识和定位不清,规划和特色缺乏。有些地方领导认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就是跑马圈地,是硬件建设,没有充分认识到深入挖掘富有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才是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根本,没有认识到创意才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要素。同时,对于集聚区内的主导产业、创意孵化、商业化开发等问题定位模糊,不能真正把握住当地的文化资源特色及市场的需求特点,急功近利,盲目跟风,不作整体规划,从而导致各集聚区产业趋同现象严重,这不仅加剧了竞争,而且很难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直接影响到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可持续发展。

公共服务平台不够完备,辐射与带动能力不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内的企业发展,需要整合、集成各种资源,共享共用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但综观全省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真正能提供信息咨询、人才培训、技术支撑、推广展示等公共服务平台的几乎没有,真正具有完备的政府支持体系、技术开发体系和市场服务体系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仍寥寥无几,这使河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很难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同时,集聚区内很多创意企业多处于离散状态,创意企业规模较小,效益差,缺乏龙头品牌企业,影响力偏弱,辐射能力和带动作用十分有限。

产业链不够完整,大多没有实现有效延伸。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其重要特点就在于创意的产品要通过版权授予或技术转让进行衍生开发,通过产业链的不断拉长来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但从我省文化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情况来看,无论是各大集聚区之间还是在区内部企业之间,大部分都没有形成较为清晰的基于某一文化符号的产业链,即便是像小樱桃公司和少林海宝这些省内知名的创意企业,和国内外其他知名企业相比,无论是品牌产业链还是产品的产值还都比较短、比较小,都需要进一步开拓国内外市场,不断拉长自己的产业链。

文化创意人才严重匮乏。文化创意产业是“典型的‘头脑产业’,更多依赖个人创意及才华,没有高素质的创意人才,文化创意产业也就成了无源之水”[2]。据我们调查,我省文化创意人才无论在总量、结构上,还是在综合素质上都远远不能满足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许多行业高端创意人才匮乏,尤其是有创意、懂运作、善管理的文化创意人才更是奇缺,这已成为严重制约河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

河南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对策

加强对集聚发展的认识,做好集聚区整体规划。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集聚发展的重要性。因为文化产业聚集发展,可以把文化、人才、技术、资金、政策、市场等源源不断地集聚在某一个城市、某一个区域,并进行有效整合;同时,文化集聚发展还能有效破除区域壁垒,优化资源配置,做大做强文化产业链条,形成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实现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还要加强集聚园区的总体规划。各地在建设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时候,一定要加强整体规划,充分认识和利用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确定好集聚园区发展的文化主题,清晰定位,使集聚区内各企业既分工又合作,避免无谓内耗和无序竞争。

完善集聚区公共服务平台。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会集纳很多企业,各企业需要相互沟通、交流、合作等,需要共享交通、通信等公共设施,需要得到金融、咨询、培训、交流等有效服务,所以各集聚区要积极搭建和完善基于培训、咨询、中介、投融资、知识产权保护、交流展示等良好的公共服务平台,为集聚区企业排扰解难,提供优质服务,使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健康有序发展。

加强文化创意产业链建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如果缺乏完整的、较长的产业链,就会出现同质产品相互竞争而导致经济效益下降等严重问题。所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必须建立起完整的文化创意产业链,并尽量拓展延伸,以形成规模,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同时,为避免或减少集聚园区竞争内耗,还必须强化集聚区内各企业的分工协作,优化和有效整合相关资源,将创意人员的创意成果转化为企业的经营资源,并尽可能延伸产业链,从而实现创意产品的市场化和产业化。

积极引进与培养文化创意人才,构筑人才高地。人才是文化创意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要素,是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原动力。所以,对于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来说,要花大力气培养和引进创意人才,特别要重点引进和培养既通晓创意,又精通于策划、善于操作并熟悉国际惯例和国际运作的外向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同时,还应大力加强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培训,积极引导本省高校根据自身条件开设文化创意人才专业,培养本专科乃至研究生的文化创意的专门性人才;鼓励各高校、社会培训机构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及创意企业的人员进行多层次、多类型的有关文化创意方面的专业培训力度,通过一系列措施构筑起河南文化创意人才的高地,为全省文化事业特别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文化品牌的打造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本文为2011年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河南省文化创意集聚区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的成果(项目编号:2011B011)]

参考文献:

[1]成睿智.《少林海宝》扬名海内外[N].河南日报,2010-10-20(2).

[2]张京成.首都文化创意产业标准化[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194.[3]厉无畏.创意产业导论[M].北京:学林出版社,2006.[4]刘春成,侯汉坡.创意照亮的空间――文化创意产业案例辑[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5]陈少峰.北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要有战略定位[J].前线,2006(3).[6]曹克.《小樱桃》漫画杂志与全国小朋友见面[N].郑州晚报,2009-06-24.

(作者单位:安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编校:郑 艳

下载河南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管理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河南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管理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河南基地)

    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河南基地)简介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河南基地)于2008年5月20日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设立,位于郑州高新区,是集动画、漫画、游戏研发、动漫媒体运营、动漫公共......

    河南、陕西旅游产业发展考察报告

    河南、陕西旅游产业发展考察报告为了学习借鉴外地旅游城市发展旅游产业的先进经验,促进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环境的进一步优化,加快文化大市建设步伐,6月12日至20日,淄博市政协旅游......

    河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之我见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课程作业表河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之我见传播应用学班 路璐 201012071036摘要:文化创意产业是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支撑,在经济建设中将占有越......

    河南、陕西旅游产业发展考察报告

    河南、陕西旅游产业发展考察报告一、基本情况通过对河南、陕西部分旅游城市的考察学习,我们深刻感受到,在政府强力推动下,各城市充分发掘旅游资源,加大旅游投入,初步形成旅游业发......

    河南长垣产业集群区的发展报告(小编整理)

    河南长垣产业集群区的发展报告 我的家乡长垣被人们赞为“起重之乡“、“卫材之乡”、“防腐之乡”、“厨师之乡”。长垣在地形上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但是在全民创业的努力下,......

    产业发展引导基金管理办法

    丰台区产业发展引导基金管理办法(试行) (丰政发[2009]9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充分发挥产业发展引导基金的引导和放大作用,加强政府资金管......

    产业规划类专利导航项目实施导则(共五则范文)

    附件1 产业规划类专利导航项目 实施导则(暂行) 国家知识产权局 二○一五年七月 前言 自2013年4月启动实施专利导航试点工程以来,国家知识产权局在8个国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

    关于进一步加快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发展的若干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快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发展的若干意见 各镇乡党委、政府,各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市机关各部门、各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考察横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