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河南禹州市产业集群发展方向的思考

时间:2019-05-14 16:43: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河南禹州市产业集群发展方向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河南禹州市产业集群发展方向的思考》。

第一篇:关于河南禹州市产业集群发展方向的思考

关于河南禹州市产业集群发展方向的思考

经济发展的依托是产业,产业发展的趋势是集群。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盛行于世界各地行之有效的生产组织方式,在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未来禹州经济的发展,也只有依托自身优势,抓住重点产业,拉长产业链条,走产业配套、集群发展的路子,才能实现禹州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展产业集群是实施“工业兴市,以城带乡”发展战略的需要;是增强经济核心竞争力,加速工业化进程的需要;是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消化城乡剩余劳动力,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

一、“十五”期间禹州市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禹州素有“煤海”“瓷都”“药乡”的美誉,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禹州市在煤炭、药材和陶瓷这三大产业方面的优势,也是禹州市在未来的发展中最有可能进一步做大做强,走集群化道路,形成经济核心竞争力的产业。

“十五”末,禹州市生产总值完成145亿,比“九五”末增长79.9%,年均增长12.5%。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26亿元,是“九五”末的2.66倍。在五大支柱产业中煤炭采选业48亿元,是“九五”末的4.27倍,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8.3%。“十一五”期间禹州市公共财政无论是存量还是增量都要向三大产业适当重点倾斜,今后几年禹州市的产业政策应从“少取”向“多助”转化,重点解决三大产业中存在的新问题;与此同时,要制定鼓励性的优惠政策,引导民间资本和外省资本投向其三大产业。加大金融机构对三大产业的贷款力度,改变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时“重重点企业轻弱势企业”的放贷方向。

以民营经济为主的特色经济开发群。禹州市凭借省道豫S237线、豫S103线、南五里铁路和平煤铁路贯穿全境的独特优势,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实行以情招商、以诚招商、以商招商的大招商战略,2005年共引进项目316个,其中:500万元以下项目110个。全投项目个数233个。2005年利用外资14223万元,在采矿业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中完成投资38785万元,在总量上比2004年增长30435万元。而像从省外引资5亿元人民币兴建的中锦水泥年产286万吨的干法水泥生产项目,已成为禹州市招商引资的亮点。

2002年,禹州市投资2亿元在市药城路东侧、商贸大世界北邻新建一座占地400亩的大型现代化中药材专业市场。目前全市有药商400余家,从业人员8000多人,上市品种2600多种,年成交额10亿元左右。全市有12个乡镇都有药材种植,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0.8万亩(其中林药材16.8万亩,草、藤木药材14万亩)。

自2005年,禹州市加大了对煤炭行业的管理,特别是小煤矿的关闭,使禹州市288家煤矿通过资源整合,力争达到88家煤炭生产企业,使常发生、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煤矿彻底关闭。通过整合后的煤矿,年产量都达到15万吨以上。

二、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禹州市产业发展还有许多制约形成产业集群的因素:

1、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煤炭行业,在2004年有小煤矿218对,生产能力15万吨/年以上的仅有一家,比不上一个大型煤矿的生产能力;中药材种植目前仍处于散户种植阶段,种植面积小,分布不平衡;陶瓷行业虽然分布相对集中,但仅生产钧瓷这一个品种的企业就达80多家,上规模的几家企

业2004产值的也就8869万元,占全市陶瓷总产值的8.5%。

2、产业化水平低,形不成规模效益。三大产业由于规模小,产业链条短,产品结构不合理、技术含量低、终端产品少,产品附加低。

3、知名品牌不多,产品影响范围有限,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低。

4、企业经营管理粗放,生产效率不高。

三、发展禹州的产业集群的建议

要发展禹州的产业集群,我们必须提高对发展产业集群重要性的认识,紧密结合禹州市经济发展的现实条件及比较优势,把产业集群的发展放在战略的高度来研究。

一、确立三大优势产业集群的发展方向

在延伸煤炭产业链为基础的产业集群建设上,要痛下决心,摒弃以前靠“人海”战术采挖矿、卖资源的生产经营方式,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提高产业集中度,推动产业升级,延伸产业链,全面提高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实现对矿产资源的优化配置,使煤炭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和经济优势。

在“十一五”期间,我省将建设一批煤化工项目,力争将其打造成支撑河南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重点发展4大产业链、5大产业基地。永煤从煤到甲醇到烯烃的产业链,便是其中之一。我们要深刻领会上级政策导向,紧抓这一历史机遇,结合禹州实际,力争在未来的几年内发展成为以拉伸煤炭产业链为基础的煤电、煤化工为主体的产业集群。

在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集群建设上,要按照“以大型龙头企业为主,以中小型龙头企业为辅,多元启动,群体发展”的思路,加快一批龙头企业建设步伐。在加强对地道药材原产地保护的基础上,通过联片开发和规模种植,建成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中药材生产基地,实现中药材规模化种植、品牌化效益。充分利用禹州市中药材加工的传统优势,大力发展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在目前以出售原料为主的基础上,向出售饮片、提取物、植物化学药、生物制品、保健食品和中成药上延伸。鼓励现有加工企业通过引进技术设备或资金,扩大规模,提高加工能力,尽快形成主业突出、技术先进、科技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的加工企业集团,使其真正成为推动禹州中药材产业化的骨干力量。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网络,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广泛宣传禹州药业文化,营造“药乡”氛围。以药交会为契机,吸引八方来宾,全方位展示禹州中药业形象,培植和增强中药材专业市场对药材种植、加工的拉动作用。逐步形成以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中药产业化集群。

在陶瓷产业集群建设上,按照市场规律,以加快资本重组和资产流动,组建大陶瓷产业集团为原则,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提高陶瓷企业的整体素质和产品市场占有率。在未来陶瓷产业发展中,争取打造几个大型的龙头企业,使陶瓷产业高度集中,以利于发挥企业的整体优势。要建立完善四个陶瓷工业园区。一是在城西工业区中建立陶瓷工业园;二是建立神后以出口炻瓷和日用瓷为主的陶瓷工业园区;三是建立完善鸿畅以园林古建筑瓷为主的陶瓷工业园区;四是建立苌庄耐火材料工业园区。通过陶瓷产业集群的建设,到2010年陶瓷产业实现产值六年翻两翻的计划。

二、研究扶持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是研究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根据主导产业发展方向,鼓励各乡镇建设一批与优势产业相配套、各具特色的专业区。同时对于属于产业集群的新上项目放宽审批权限,做好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全程服务。二是实行更优惠的市场准入政策,降低门槛,鼓励广大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向集群进一步集聚。三是认真研究土地使用办法,可以灵活运用出让、征用、租用、流转等方式,切实解决用地困难问题。四是应有意识地争取上级扶持资金向集群倾斜,引导集群的发展;研究建立集群内公共担保基金或联户担保基金,为企业创造贷款条件,鼓励、引导金融部门增加对集群发展的资金支持。五是推行更加宽松和优惠的人才政策,为集群发展广纳各方人才。同时大力开展教育培训,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加强职业技术教育,为本地企业发展培育高素质的员工。六专业市场的管理须进一步完善加强。据药商、钧瓷商反映,有以次充好、强拉、强卖、强装、强卸的现象严重,有的小钧窑,乱点釉彩,使消费者和苦不堪言。进一步加大对中药材市场和钧瓷生产、销售市场的管理、严查无证经营,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行为,加大稽查力度。七加大对煤炭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保证人人持证上岗,严防无证上岗、酒后入窑的情况,杜绝大事故,防范小事故,使煤炭产业大项目摈弃人海战术,形成大片、机械化开采,以免浪费资源,加大安全稽查,不搞形式主义,为煤炭行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三、强化优势产业集群发展的环境建设

要努力强化政府服务,积极提供“保姆式”服务,营造集群发展的良好环境。一方面,要加强促进集群发展的硬环境建设,大力做好载体建设,加快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的交通网络体系,加大电力、信息、公用设施、生态环境等的建设力度,为全市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一流的载体。另一方面,要加强促进集群发展的软环境建设。一是抓紧建立行业协会和商会,积极发展中介机构,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由商会来协调产业集群内部企业间的关系,加强企业间的合作,促进行业自律,规范行为,共同发展。二是积极改善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工商、税务等部门应进一步转变观念,从过去的注重管理逐步走向加强服务,实行“放水养鱼”。三是着力推进集群公共平台建设,争取到的扶持引导资金应从重点支持少数企业向着力营造集群的公共基础性设施转变,积极构建区域性网络互联互通体系,培育产业开发基地,加强集群区域内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四是强化集群整体招商引资,有针对性地组织集群内的一些中小业主出外考察,开展重点招商活动。五是加强地区品牌的培育,把培育特色品牌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有意识地创立我们自有的知名品牌,申报钧瓷保护品牌和中药材名牌优质产品。申报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对本地特色产业进行归纳管理,形成宣传材料,在宾馆、饭店、旅游场所免费发放本地钧瓷、中药材生产、销售,再加上人文信息,以达到提高禹州市知名度的良好效果。

四、改善和加强政府的组织领导

一是要做到机构到位,产业集群是一个区域性的综合经济载体,同一、二、三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涉及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它要求政府有关部门联合行动,共同努力,才能促进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市政府应尽快明确一个综合部门负责对其进行目标定位、规划引导、政策扶持、项目建设、矛盾协调等组织管理工作。二是要做到人员到位,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应有明确的分管领导主抓产业集群的发展,同时落实专门的工作人员,做到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和精心策划。三是要做到考核到位,加强对各部门关于发展产业集群的绩效考核,增强发展产业集群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四搞好技术培训,政府搭建信息平台,及时提供信息服务,禹州市钧瓷(传统工艺)专业人才正逐步减少,药材种植技术人员不足,缺乏科普知识,严重制约着禹州市钧瓷和药材种植的发展,为有效解决技术、信息这一问题,应加大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鼓励,建立自己的专业信息中心,与外界联系起来,并公开招录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基层和专业岗位上去,缓解禹州市中药材、钧瓷传统工艺人员缺乏的问题。

五、大力实施人才带动战略

制定和完善人才培训计划,充分发挥专业人才学校的作用,培养管理、经营等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特别是既懂专业,又会管理,还善于经营的复合型人才。建立健全专业人才库,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使人才的效益最大化。充分利用新闻媒介、网络、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宣传禹州的发展,以各种大型交易会,吸引八方来宾,全方位展示禹州的新形象。(R05)

第二篇:产业集群思考

产业集群: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战略模式

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已形成了许多“块状”产业,即相同的产业高度集中于某个特定地区,形成专业化块状产业。如浙江绍兴的印染和化纤,温州的打火机,福建晋江的旅游鞋,东莞的制造业等,它们大都以一个市、一个县、一个镇或一个村为范围,集中某种产品的社会化生产,形成一定区域规模的企业集群,表现出极强的活力和竞争力。这种现象在经济学中被称为产业集群或产业集聚。在中国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今天,产业集群正日益成为一个地区在实现经济转型过程中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模式。

一、产业集群的内涵

所谓产业集群,是指一些相互关联的企业和机构在特定地域所形成的产业空间聚集现象, 它既有本地社区的历史根源, 又经常取决于本地企业之间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集合。它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包含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1)产业集群是对应于一定的区域而言的,是经济活动的一种空间集聚现象;(2)产业集群是一个包含了某一产业从投入到产出以致流通的各个相关行为主体的完备的经济组织系统;(3)产业集群存在和发展的核心是特定的地方优势产业,这种特定的地方优势产业是产业集群得以构建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前提。从资源禀赋的角度来看,产业集群就是一种按最佳的方式将某一地区的多种资源要素有效地组织起来,从事某种对本地区来讲最具有竞争优势的经济活动的一种资源配置方式。

二、产业集群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经济学分析

1.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会带来经济的外部效应

产业集群内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外部性表现在共享公共资源、技术管理方法快速扩散、市场集聚和辐射作用等方面。在基础设施、产品原料服务体系、信息服务方面,许多同类企业甚至完全不同的企业有许多可以共享的资源,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2.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会实现范围经济

从产业集群的外部来看,集群是一个大量生产某一同类产品的企业集团,它实现了某一产品生产的规模经济;而从集群内部来看,这一最终投向市场的产品在集群内部是通过弹性的分工体系来组织生产,因此其内部生产是建立在范围经济的基础之上的。产业集群是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完美结合的一种经济组织模式,它在市场竞争中表现出来的超乎寻常的竞争能力很大程度上就来自其具有一种将众多存量资源要素向现实经济实力转换的有效转换体系。

3.产业集群会带来经济发展的低成本优势

一是环境成本低。集群内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的规模经济优势,实现在相同供给水平下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均使用成本的降低。二是交易成本低。集群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或布局的空间形成,不仅为企业带来基础设施共享的外部规模经济,而且有利于专业化协作的开展,信息交流、传播和交易费用的降低。三是信息成本低。产业集群可以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集群区域内企业相对集中,它能与功能发达而完善的专业市场共存,使企业容易通过市场的变化灵敏捕捉各种最新的市场技术信息,丰富人际渠道,将信息高效传播,使企业搜索信息的时间和费用大大节省,有利于企业的生产贴近市场,甚至超前于市场。四是配套成本低。专业化经营是企业集群的一个主要特点,集群内部各种不同形式的专业化企业只是整个产业链中的一个环节,相互之间形成了高效的分工协作系统。由于这些企业处于同一区域,有利于降低企业之间的配套产品的采购、运输和库存费用,以及人才招聘成本。

4.产业集群模式具有技术制度创新优势

集群是培育企业学习与创新能力的温床。波特认为,企业集群获得竞争优势的来源,主要表现:一是企业彼此接近,会受到竞争的隐形压力。而不甘落后的自尊需要和当地高级顾客的需求,迫使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组织管理创新。由集聚带来的有效的竞争压力,既加剧了竞争,又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二是强烈的技术吸纳能力。由于地理上接近,业务联系紧密,信息交流快捷,市场上任何一个具有潜力和市场前景的重大技术创新,集群内企业几乎都会同步吸纳消化这种创新成果,企业通过这种快速学习和模仿实现自身的更新和升级。三是健全的服务体系。随着集群区域的发展、壮大,除了生产企业集聚外,还汇聚了大量的服务企业以及提供研究和技术性支持的机构。如管理咨询机构、技术开发机构、行业协会等,这些机构对加强技术的研发、交流和扩散,1

对区域内企业技术进步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5.产业集群模式具有市场优势

一是有利于形成专业市场。企业集群与专业市场的相互依存是竞争优势的重要体现,一个成熟的企业集群并不是纯粹的生产性企业,而是由生产性企业与流通性企业共同构成的,企业集群的发展会为区域内形成专业市场提供条件,而专业市场的形成又将推动产业的发展。二是有利于建立区域性品牌。企业集聚产生的群体效应,有利于区域性品牌的建立。区域性的品牌是众多企业品牌精华的浓缩和提炼,比单个企业品牌具有更广泛持续的品牌效应,即使单个企业的生命周期相对短暂,只要不是由于技术或自然资源等外部原因使企业集群衰退或转轨,区域性品牌效应更易持久。三是有利于企业走向国际化经营。企业集群利用产业规模可以帮助单个中小企业直接参与国际竞争,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区域产业集群发展对策探讨

1.积极发挥政府的作用

集群化基本上是一个由下至上、市场诱发和市场引导的过程。在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政府的角色应该是作为促进者和中间人,把相关参与者聚集起来,提供支撑性的基础设施,建立动态比较优势和有利于产业集群发展的制度,创造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以消除创新系统的系统失效。因此,在以集群为基础的政策制定中,政府的作用:一是建立集群行动协调系统,把组建和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作为培育发展产业集群的重要措施,规范政府与行业协会的关系,使行会在理顺集群企业关系、发挥中介服务的功能,降低企业制度成本、管理成本、交易成本和公共成本、协调企业共同行动等方面大有作为。二是建立集群创新支持系统,引导集群加强与大学、科研机构的联系,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结盟机制;强化集群共享的研发机构和技术质量监测机构,人才机构建设;构建与地方生产系统相适应的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体系,培养大量具有现代管理理念的专业管理人员和掌握现代生产技术的产业工人;加大对企业改造的支持力度,推动产业现代化、信息化改造。三是建立集群发展服务系统。大力推动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构建沟通企业与国际市场的信息网络,优化企业营销手段;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形成与产业集群发展相适应的物流圈和供应链;把培育专业市场与发展虚拟经营紧密结合起来,引导企业适应贸易方式的改变;积极探索金融体制改革,降低融资成本,改善融资服务;鼓励发展各类中介组织,建立健全管理咨询、信用评估、法律服务、检测认证等中介服务体系。同时,政府要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为集群的发展提供共享的硬件资源。

2.强化统筹规划,提高产业集中度

产业集聚的形成是市场作用、企业作用和政府作用的综合结果。产业集群不是简单的企业堆积,而是有规划、有组织的有机融合。区域要加强规划,促进企业集群有序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强有力的产业群体和竞争主体。一是推动中小企业的专业化集聚,引导布局分散的中小企业逐步集中到统一规划的产业区内,改善产业空间布局,优化企业之间的生产协作,促进企业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快生产要素的集聚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不断扩大产业规模。二是加快专业化产业园区建设,专业化产业园区是促进企业集群发展的重要载体。因此,要加快建设一批有一定规模基础的专业化特色园区。综合性开发区也要围绕不同的产业链做大、做强,提高专业化竞争力。三是加强专业市场建设。强化专业市场与产业的配套,通过市场建设加快产业的集中,同时为产业发展提供稳定的市场空间。充分利用信息化等先进手段,建设改造市场,完善市场功能,扩大市场交易规模和辐射半径,发挥市场的信息传播作用,进一步促进产业发展。

3.着力培育有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集群

以区域特色产业为依托,通过相关产业和企业在区域内形成的特色产业体系,因其具有明显的群体优势和区域品牌优势,是增强区域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特色产业群的培育,就是以特色资源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升竞争力为目标,着力培育具有市场前景、对整个经济发展具有较强关联带动作用的特色产业,并集中力量,聚合各种生产要素,完善产业体系,形成特色产业集群。培育特色产业群的关键,是产业的专业化整合问题,其核心是要打破行业、部门和地区乃至所有制的界限,冲破自成体系、门类齐全的地方经济格局,筛选出能够影响经济大局的支柱产业和当家产品,实现优势突出、重点集中的倾斜式发展,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大力推行产业的集中化和专业化。

第三篇:河北省“十一五”产业集群发展方向

产业集群是指相同企业或不同企业在同一地理位置的集聚。产业集群的形成既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般需经历分散办企业,集中办企业、形成产业链、形成产业高地、形成地区品牌到形成虚拟市场等七个阶段。但这并不意味着产业集群只可逐步自发形成,作为一种经济发展战略方式,完全可以通过政府有意识的规划引导形成。产业集群的崛起是产业发展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竞争日益激烈的新趋势,是为创造竞争优势而形成的一种产业空间组织形式,它具有的群体竞争优势和集聚发展的规模效益是其他形式无法比拟的。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产业集群化发展已成为全球性的经济发展潮流,产业集群构成了当今世界经济的基本空间构架。

一、关于产业集群的理论分析

产业集群通常有三个明显特征。一是集中性,即在一定区域内集中发展一个优势产业,而这个优势产业在全行业的市场份额和本区域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大。二是竞合性,即通过市场竞争作用形成一个较大规模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群体,这个群体不是若干企业的简单叠加,而是以产业合作为纽带,由龙头企业、配套企业构成,形成专业化、互相密切链接的企业群体。三是地域性,即一个产业集群形成一般与一个地区的特有环境条件有关,离开了这个环境条件,就不能形成和发展这一产业集群。

按类型不同产业集群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大的层次:一是非链式集群,不同行业的企业或不同种类的产品在同一地域上集聚,表现为工业小区域集贸中心,或者发展间无紧密联系的相同与相近行业在同一区域集聚;二是链式集群,即严格意义的产业集群,形成产业全链条,包括产业服务等外部架构在内。

现代组织理论认为,产业集群是创新因素的集群和竞争能力的放大。产业在地理上的集聚,能够对产业的竞争优势产生广泛而积极的影响。从世界市场的竞争来看,那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其产业内的企业往往是群居在一起而不是分散的。因为产业集群提高了产业的整体竞争能力,加强了集群内企业间的有效合作,增加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促进企业增长,发挥了资源共享效应,有利于形成“区位品牌”。

发展产业集群对于促进地方经济的全面发展尤其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首要任务是实现各地经济的快速增长,其中,工业化与城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与难点在于农村经济是否能够实现突破性的增长,它直接影响到我国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进程。如何实现农村经济的突破性增长,推进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全面实施产业集群战略无疑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发展模式。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产业集群的发展往往伴随着第三产业的兴旺。因为一旦形成产业高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就会向其集聚,从而形成市场,而市场作用反过来又会带动和促进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

其次,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选择。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最根本的目的是要实现工业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是实现产业集约增长的新型模式,同时,产业集群能够以专业配套协作来有效应对经济全球化,将专业化与全球化紧密结合,因此,它是实现工业化的新途径。

再次,是发展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的必由之路。中小企业绝大部分属民营经济,这些企业在创造GDp、增加税收、吸纳就业人口、活跃市场经济、方便人民生活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但由于民营中小企业发展所存在的自身缺陷以及所遇到的环境因素,阻碍其良性发展。因此,“聚集成群”的产业集群战略无疑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方向,在集群内,民营中小企业的一些固有问题与面临的环境因素都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中小企业不仅容易创立、生存,而且也容易成长。

此外,是工业园区进一步发展的需要。近几年工业园区发展迅速,对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但一些园区企业之间缺少一定的产业联系,随着园区扩大,园区集聚效应并未增加,难以形成可持续的发展能力。事实上,产业集群就是某产业的相同、相近、相关的企业在某地域的集中,它本身就是一个专业化的产业区。工业园区不一定是产业集群,而产业集群却一定可形成一个工业区。因此工业园区迫切需要借助产业集群发展调整规划,从而获得较快的发展。

二、我省产业集群的现状与特点

纵观我省的工业经济结构不难发现,我省主要以钢铁、建材、医药、化工等重化工业为主,重化工业是资本密集型的工业,是一种规模经济,也是需要更高水平的服务业支撑的经济,从经济战略的高度发展重化工业,意味着需要多个有较强竞争力产业集群区域的出现;同时我省的重化工业又多具较强的资源依赖性特征,客观上要求各种生产要素向资源丰富的区域集聚;另外我省大型骨干企业又多属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国有资产的处置权在政府手中,这也有利于政府在经济战略布局上发挥主动作用。客观的需求与主观的可能为我省的产业集群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但产

第四篇:河北省“十一五”产业集群发展方向

产业集群是指相同企业或不同企业在同一地理位置的集聚。产业集群的形成既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般需经历分散办企业,集中办企业、形成产业链、形成产业高地、形成地区品牌到形成虚拟市场等七个阶段。但这并不意味着产业集群只可逐步自发形成,作为一种经济发展战略方式,完全可以通过政府有意识的规划引导形成。产业集群的崛

起是产业发展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竞争日益激烈的新趋势,是为创造竞争优势而形成的一种产业空间组织形式,它具有的群体竞争优势和集聚发展的规模效益是其他形式无法比拟的。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产业集群化发展已成为全球性的经济发展潮流,产业集群构成了当今世界经济的基本空间构架。

一、关于产业集群的理论分析

产业集群通常有三个明显特征。一是集中性,即在一定区域内集中发展一个优势产业,而这个优势产业在全行业的市场份额和本区域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大。二是竞合性,即通过市场竞争作用形成一个较大规模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群体,这个群体不是若干企业的简单叠加,而是以产业合作为纽带,由龙头企业、配套企业构成,形成专业化、互相密切链接的企业群体。三是地域性,即一个产业集群形成一般与一个地区的特有环境条件有关,离开了这个环境条件,就不能形成和发展这一产业集群。

按类型不同产业集群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大的层次:一是非链式集群,不同行业的企业或不同种类的产品在同一地域上集聚,表现为工业小区域集贸中心,或者发展间无紧密联系的相同与相近行业在同一区域集聚;二是链式集群,即严格意义的产业集群,形成产业全链条,包括产业服务等外部架构在内。

现代组织理论认为,产业集群是创新因素的集群和竞争能力的放大。产业在地理上的集聚,能够对产业的竞争优势产生广泛而积极的影响。从世界市场的竞争来看,那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其产业内的企业往往是群居在一起而不是分散的。因为产业集群提高了产业的整体竞争能力,加强了集群内企业间的有效合作,增加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促进企业增长,发挥了资源共享效应,有利于形成“区位品牌”。

发展产业集群对于促进地方经济的全面发展尤其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首要任务是实现各地经济的快速增长,其中,工业化与城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与难点在于农村经济是否能够实现突破性的增长,它直接影响到我国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进程。如何实现农村经济的突破性增长,推进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全面实施产业集群战略无疑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发展模式。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产业集群的发展往往伴随着第三产业的兴旺。因为一旦形成产业高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就会向其集聚,从而形成市场,而市场作用反过来又会带动和促进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

其次,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选择。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最根本的目的是要实现工业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是实现产业集约增长的新型模式,同时,产业集群能够以专业配套协作来有效应对经济全球化,将专业化与全球化紧密结合,因此,它是实现工业化的新途径。

再次,是发展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的必由之路。中小企业绝大部分属民营经济,这些企业在创造GDP、增加税收、吸纳就业人口、活跃市场经济、方便人民生活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但由于民营中小企业发展所存在的自身缺陷以及所遇到的环境因素,阻碍其良性发展。因此,“聚集成群”的产业集群战略无疑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方向,在集群内,民营中小企业的一些固有问题与面临的环境因素都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中小企业不仅容易创立、生存,而且也容易成长。

此外,是工业园区进一步发展的需要。近几年工业园区发展迅速,对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但一些园区企业之间缺少一定的产业联系,随着园区扩大,园区集聚效应并未增加,难以形成可持续的发展能力。事实上,产业集群就是某产业的相同、相近、相关的企业在某地域的集中,它本身就是一个专业化的产业区。工业园区不一定是产业集群,而产业集群却一定可形成一个工业区。因此工业园区迫切需要借助产业集群发展调整规划,从而获得较快的发展。

二、我省产业集群的现状与特点

纵观我省的工业经济结构不难发现,我省主要以钢铁、建材、医药、化工等重化工业为主,重化工业是资本密集型的工业,是一种规模经济,也是需要更高水平的服务业支撑的经济,从经济战略的高度发展重化工业,意味着需要多个有较强竞争力产业集群区域的出现;同时我省的重化工业又多具较强的资源依赖性特征,客观上要求各种生产要素向资源丰富的区域集聚;另外我省大型骨干企业又多属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国有资产的处置权在政府手中,这也有利于政府在经济战略布局上发挥主动作用。客观的需求与主观的可能为我省的产业集群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但产业

集群在我省的发展并不理想,管窥我省传统的钢铁行业就可略见一斑。截止2003年底,全省有200多家钢铁企业,大部分企业规模偏小,企业间缺乏分工协作,产品多集中在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能源消耗高的初级加工品上,产品结构雷同,无序竞争严重。随着资源逐渐枯竭、市场需求升级换代,这些企业陷入窘境在所难免,由钢铁大省向钢铁强省转变已迫在眉睫。

再将目光转向我省的县域经济,经过几年的努力,我省各县(市)工业园区获得了长足发展,产业集群效应日渐显现。截止2003年底,我省县级以上政府批准建立的乡镇企业园区有637个,其中10亿元以上民营经济产业园区63个,省级乡镇工贸示范小区48个,全国乡镇企业示范区29个,全国乡镇企业科技园区11个。入区企业11万家,占乡镇企业总数的10.2%,从业人员144.4万人,占全省乡镇企业从业总数的16.1%,入区企业经济总量占全省乡镇企业的1/4以上,2003年实现营业收入2267亿元,上缴税金43.7亿元,利润总额182.6亿元,完成出口产品总交货值135.9亿元,分别占全省乡镇企业总量的20.2%、27.1%、19.9%和39.5%,各类工业园区的建设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有力依托。但与发达省份相比,我省的工业园区建设还存在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规模小,缺乏具有较大带动作用的骨干支柱企业,工业主导成分是中小企业,且布局分散,缺乏应有的产业集群效应,市场占有率低,没有形成品牌优势,工业产品一直在市场的低端竞争,产品利润低,企业效益差,更为主要的是产业间、企业间关联度低,大、中、小企业间没有形成合理的分工协作体系,这种小而散的产业组织结构限制了县域中小企业参与现代大企业(集团)所设定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的机会,从而制约着县域中小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的升级换代。自身发展差与协作能力弱直接导致了县域工业整体竞争力的弱势地位。

从组织形式上看,我省现有的产业集群多属企业集群和行业集群,而鲜有区域集群和链条集群,集群内的分工也多以水平分工为主,而垂直分工较少,这种低水平的集群形式和分工特点极大地约束了创新因素的集聚和竞争能力的放大,限制了集群效应的充分发挥。

三、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推动我省特色产业集群健康发展

根据产业集群的理论要求,结合我省产业结构特点和目前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我们认为,发展产业集群绝不可千篇一律,套用一种模式,搞“一刀切”,而应因地制宜、因产业制宜、分类指导、扎实工作、稳步推进,切忌盲目地急功近利。

1、传统优势主导产业集群

近年来,我省传统的钢铁、建材、医药、化工等行业得到空前发展,对经济的贡献率越来越大。对这些优势主导产业,应结合我省发展“一线两厢”的主体战略和环渤海经济带的开发,通过资产重组和搭建产业链条进行资源整合。这些传统优势产业所涉及的企业大多是省属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政府拥有对资产的处置权,以资产为纽带的整合更便于在企业间操作。通过资源整合,使我省的大型优势企业由资源消耗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各自为战走向产业集群,使之真正形成既有产业内部的分工协作、不断向后续加工延伸,又有上下游产业之间的延伸,互为保障、互相促进的企业群体,立足国内国际市场寻求发展空间,在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在组织形式上应采用地方、区域集聚和产业链条集群的方式。

2、环京津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实施,为我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京津的技术水平高、智力资源丰富、产业结构水平又高于我省,同时面临着城市功能的转换和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升级,需要向外转移一些不再具有比较优势、不符合长远定位需要的产业,我省应充分利用毗邻京津、交易成本和要素流动成本低的优势,主动承接和大力吸引高科技、高效益、高附加值、无污染的优势企业落户我省,并对之进行配套和延伸产业链条,使之在廊、保等环京津地区形成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并以此带动我省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和产品的升级换代。

3、县域工业产业集群

县域工业产业集群应在现有的各类工业园区基础上加大投入、加强引导,使之做大做强。由于县域工业园区中的各类企业规模小、品牌优势弱、产业间、企业间关联度低、结构松散等特点,加之中小企业多为非公有经济成分,政府发挥作用有限,只能通过经济手段进行操作。具体包括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利用财政贴息、税收优惠等经济杠杆辅之以工商注册、土地征用审批等行政手段培育具有较大带动作用的骨干龙头企业,吸引县域中小企业向各类工业园区集聚,促进其技术进步和产品的升级换代,逐渐提高县域工业的整体竞争力。组织形式上采用企业集聚、区域/行业集聚的集群方式。

《河北省“十一五”产业集群发展方向》

第五篇:发展产业集群的几点思考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市场竞争已从企业发展战略向产业集群战略演化。产业集群通过协同效应显现出的竞争优势,日益受到关注,成为区域参与国际竞争的骨干力量。国内外实践证明,产业集群是有效的区域发展战略,是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也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几年来,鲤城一批行业已开始形成产业集群雏形,对推动经济增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我区产业集群的发展历程

主要有两个阶段:一是从分散办企业到集中办企业,企业空间布局由分散走向集中的阶段。改革开放初期,城乡企业应运而生,在发展初期依循的是“就地办厂”、“离土不离乡”的布局原则,星罗棋布,随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依村傍户的离散型空间布局无疑成了其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阻碍,于是城乡企业开始自发进行集中布局,构成企业群落,而开发区这一新模式的出现加快了城乡企业的集聚步伐。但是初期的开发区、工业小区的企业集聚还只是空间上的集中布局,企业之间基本上没有建立起太强的产业关联和分工协作关系,处于一种地理空间上的集中、产业关联上的离散状态,企业集聚效应还没有真正充分发挥出来。在这个阶段,我区出现了诸如临江工业小区、宝洲工业区、北峰工业区等一些的企业群落。二是从集中办企业到集中做产业,由企业集聚走向产业集群的阶段。这个阶段有两个很重要的“关节点”:仿效性竞争和产业链延伸,前者夯实了集群的基础,后者促成了集群的实现。仿效必然引起竞争,竞争则导致优胜劣汰的分化。一批企业在这个过程中脱颖而出,形成规模、创出品牌、成为骨干,构成了产业龙头,带动众多中小企业发展,实现了从办企业向做产业的转变;而一些企业出于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技术水平的需要,逐步把生产过程中可剥离的部分剥离出来,走专一化生产道路,这样就强化了各种各样的配套需求,产生了产业链上下延伸和相关行业逐步配套的强大拉力,从而逐步促成集群雏形、集群的形成。如早期出现的江南树兜汽配专业村,义全机电产品一条街,近年形成的九一路电脑专业街、迎宾路汽车一条街和正在建设的江南高新园区等。

二、我区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我区形成规模的产业集群少,产业链不够完整,集群内的企业规模小,层次低。据统计,2003年我区五个支柱行业轻纺服装鞋帽包袋、树脂陶瓷工艺美术、机械五金汽配、塑料制品、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实现的产值分别为:40.37亿元、20.88亿元、16.63亿元、11.09亿元、6.65亿元,分别占全区工业总产值33.9%、17.5%、14%、9.3%、5.6%,全区产值超亿元的企业仅11家,5000万~1亿元的企业也只有23家,五个支柱行业内大规模企业不多,大多数企业规模小,行业内平均每家实现的产值:轻纺服装鞋帽包袋1219.6万元、树脂陶瓷工艺美术971.3万元、机械五金汽配654.6万元、塑料制品894.4万元、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950万元。区域互补变成重复产业的简单相加,许多企业原材料需要到外地购买,行业存在低水平重复的结构性矛盾,防御市场风险能力有限。

(2)市场集散规模相对较小。我区的市场以消费市场为主,与生产性关联的生产资料市场受发展空间的制约,以街为市,以路为市,如伍堡装璜装饰材料、迎宾路汽车汽配市场、泉州建材市场、义全机电街等,数量少,辐射能力不强,难以适应产业规模化、专业化、大流通的格局。

(3)管理技术人才紧缺,企业研发力量薄弱,熟练工人不足,生产稳定性差。一方面,企业高级管理和研发设计人才紧缺,研发力量不足,导致产品附加值难以提高。生物学、新材料等相关综合性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比较少;另一方面,企业熟练工人不足。由于工人流动性增强,企业招工难度加大,熟练技术工人紧缺,生产旺季工人缺口更大,为了完成任务,企业经常延长工人工作时间,致使工人超负荷工作,对企业稳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4)外部环境亟待改善。一是基础设施薄弱。投资载体严重不足,我区现有工业小区15个(不含江南高新园区),占地面积仅1763亩,布局分散带来了缺少规模经济、城市化滞后等系列问题;二是融资难。各商业银行现有的信贷政策和管理机制难以适应民营经济发展的需要,大部分中小企业由于没有固定资产担保难以

下载关于河南禹州市产业集群发展方向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河南禹州市产业集群发展方向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发展产业集群的几点思考

    发展产业集群的几点思考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市场竞争已从企业发展战略向产业集群战略演化。产业集群通过协同效应显现出的竞争优势,日益受到关注,成为区域参与国际竞争的骨干力量......

    车船零部件产业集群思考建议

    产业集群已成为汽车零部件产业的主要形式,有人甚至说,零部件产业集聚决定汽车集团的发展。我省奇瑞、江淮两汽车公司也十分重视集群发展配套企业。近年芜湖、合肥围绕奇瑞、江......

    关于张店区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考

    关于张店区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考 一、我区具备了发展产业集群的客观条件 一是工业基础雄厚,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必备的物质技术保障,张店区是山东省医药我、硅酸盐、石油化工、......

    产业集群发展

    产业集群发展 一、集中一集聚一集群 (一) 集中 在集群发展的起始阶段——集中过程中,产业园区的政策环境要素和设施配套要素是吸引园外企业入驻的最大原因。 在此阶段,园内企业......

    浅谈旅游产业集群

    浅谈我国旅游产业集群摘要:本文论述了旅游产业集群的概念和类型,通过论述旅游产业集群和我国旅游产业的关系,并指出旅游产业集群代表着旅游产业组织形式的创新,旅游产业集群的形......

    关于培育福建石化产业集群的一些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关于培育福建石化产业集群的一些思考 作者:袁闽川 林迎星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02期 [摘 要]为了更好的迎接石化产业竞争的挑战,使福建经济......

    产业集群及其在福建发展的思考★

    产业集群及其在福建发展的思考 □黄丽萍 摘要:产业集群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培养产业集群并促使其发展成为提高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本文从福建的实际出发,探讨了福建产业集群......

    发展中的禹州市中药产业

    发展中的禹州中医药产业 禹州市地处中原腹地,背扼伏牛山系,俯瞰豫东平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山、岗、平地形地貌错落有致,山水园林风光秀丽。全市辖26个乡镇(办)、657个行政村,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