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展中的禹州市中药产业
发展中的禹州中医药产业
禹州市地处中原腹地,背扼伏牛山系,俯瞰豫东平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山、岗、平地形地貌错落有致,山水园林风光秀丽。全市辖26个乡镇(办)、657个行政村,面积1500平方公里,人口125万。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陶瓷文化之乡、中国大禹文化之乡、省级文明城、省级卫生城、省级园林城,是河南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首批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32.2亿元,增长13.9%;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6.5亿元,增长16.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1亿元,增长2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38元,增长11.7%;农民人均纯收入7565元,增长12.5%;三次产业比例为8:72.5:19,2011年 “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排名第63位,继续保持“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全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称号。
禹州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史称夏邑、阳翟、钧州。悠久的历史地位和优越的地理环境,孕育了璀璨的历史文化,因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在这里诞生,享有“华夏第一都”之誉,并以黄帝文化,大禹文化,中医药文化,钧瓷文化和画圣文化而闻名遐迩、驰名中外。古往今来,历代先贤圣医在此行医采药,取得了中医药理论的伟大成就,名商大贾在此坐堂开庄,汇集天下药材,故得“天下药都”
之称。在历史的长河中,演绎着中华民族辉煌的文明史和中医药文化发展史,使禹州与中医药有着割舍不断的渊源,自古就有“医到禹州方为妙,药到禹州倍生香”的神奇传说。
一、历史沿革
自上古时期轩辕黄帝在禹“率众臣研究医学,教民疗治百病”,开创“歧黄之学”伊始,神医扁鹊、华佗在此坐堂行医,医圣张仲景、药王孙思邈在此悬壶济世,禹州因此成为中医药的发源地之一。后人依托黄帝之名编著的《黄帝内经》就是采用黄帝与大臣岐伯、雷公、桐君、少俞、俞跗等论医对话的形式编写而成,与《伏羲卦经》、《神农本草经》并列为“上古三经”。唐代药王孙思邈长期在禹行医采药,研究医学,他认为生命的价值贵于千金,而一个处方能救人于危殆,价值更胜于此,因此用千金作为书名编著的《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两部医学巨著,是唐代之前医学成就的系统总结,在中国医学及药物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明周定王朱橚一生热衷于植物医学研究,就藩开封后,亲自在禹州实地考察、采集标本,著就《救荒本草》、《普济方》等医学专著。南北朝时期的禹州籍医学家褚澄以医术显著于世,编写的《医病十论》,为历代医学家所推崇。神奇的传说,圣医的遗迹,绝妙的禹药,以及独特的炮制技艺,赋予了禹州医药之源的特质,医药之魂的风采。充分诠释了中医中药密不可分和根植民间、普济百姓的中医药理论,造就了禹州磐石般的中医药文化。为禹州药市的兴起和繁荣奠定了坚实 的基础。
禹州药市始于唐宋,盛于明清,禹州人为纪念唐代药王孙思邈云集祠庙,隆重祭奠,由供奉活动逐而形成药材交易市场。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曾诏令药商汇集禹州,正式成为官办药市,是当时全国四大药都之一(禹州、亳州、安国、樟树)。至清乾隆年间,药市达到鼎盛时期,形成了春、秋、冬三季定期药材交易会,“内而二十二省,外越西洋、南洋,东极高丽,北际库伦,皆舟车节转而至”,时禹州有大小药商2000余家,药行、药棚林立,药庄、药铺环伺,出现了“无街不药行,处处闻药香”的繁荣景象,每日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大为壮观。长期的药材交易逐渐产生了以经营特点划分的经营门类(细分市场),形成了药棚帮、丸散帮、甘草帮、怀药帮、祁州帮、亳州帮等18个帮会组织,并且捐建庙堂,联盟结社。现存于禹州西北隅的“山西会馆”、“十三帮会馆”、“江西会馆”、“怀帮会馆”以其宏伟的建筑艺术及行帮组织的经营盛况,成为禹州作为天下药都的重要标志。由于中国第一部中药炮制专著《雷公炮制论》源于雷公和雷公封地禹州方山,经过世代传承,形成了禹州独特的中药炮制理论和加工技艺,以“遵古炮制、加工精良”著称于世,在“浸、煅、煨、炒、灸、蒸、煮”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并成为禹州药商必不可少的技艺和“前店后作”的传统经营特点。1921年后,由于军阀混战,战事不断,致使禹州药市被迫停业。
二、发展现状
步入新世纪的禹州,沐浴着时代的春风,焕发出勃勃生机,中医药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一)中药材专业市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经济政策,为禹县中药材市场的恢复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1983年,禹县政协委员提出恢复中药材市场的建议议案,1984年,禹县中药材市场在城内南关御史坊街恢复运行,当年开业集体、个体药材行49家,至1985年增加至114家,1988年,市场内药行总数达162家,市场内外从事药材贸易的人员3000余人。
由于市场规模逐渐扩大,1990年,药材市场被新建的郑平路西1号药材市场取代。市场总投资2500万元,占地103亩,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拥有187座3-7层经商楼、496间门面房,并融转运、食宿、储蓄、邮政、医疗、经营、药检、信息传递于一体,市场入驻经营商户达到236家,从业人员5000余人,年交易额约4亿元。1996年9月,禹州中药材专业市场被国家一部两局批准为全国十七家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
由于城市发展进程不断加快,药材市场逐步被城市所包围,大型货物运输车辆进出不便,现有市场商户已经饱和,没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为进一步加快禹州中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1998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异地建设新中药材专业市场,2002年建成了占地面积400余亩,街道三纵十三横,门店2000余间的现代化专业市场。市场现有药商650余家,经营中药材品种2000种以上。市场内商店、宾馆饭店、医药物流、货运、洗浴及其它服务行业150余家,从业人员达20000人。商户中禹州本地占三分之二,三分之一外地商户。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在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经过多次规范整顿,整个市场已步入管理有序、稳步发展的轨道。为加强横向联合,活跃医药经济,进一步提高禹州中药材市场在同行业中的地位,扩大其在国内外的知名度,推动禹州中医药产业的发展,自2002年启动以来,已连续举办八届以“文化、和谐、共赢、发展”为主题的药王孙思邈医药文化暨中医药交易大会,累计成交额达到50亿元以上,并借助盛会平台,其它合作领域签约逾百亿元,成为禹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产业,极大地提高了禹州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对我市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历史上拥有多种“禹字头”道地药材如:禹梁石、禹全蝎、禹漏芦、禹地黄、禹白芷、禹南星、禹白附、禹密二花、豫西丹参等,2005年禹州道地药材禹白芷、禹白附、禹南星、豫西丹参被国家批准为原产地域认证保护品种。2008年,“禹州中药材加工炮制技艺”、“禹州药会”被被列入河南省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已成为禹州的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为中医药国粹的弘扬和发展产生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二)中药材种植。中药材生产的规模种植和基地化建设为专业市场提供了地药支撑。2010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
积已达40.1万亩,主要品种有牛蒡子、杭白菊、迷迭香、金银花、连翘、木瓜、地黄、杜仲、山茱萸等,其中木本药材近30万亩。年产值突破5亿元,全市人均增收300元以上,被省农业厅、河南日报社评选为“河南十大中药材种植基地”,牛蒡子、石榴两种中药材取得省标准化农产品认证,禹白芷、禹南星、禹白附、豫西丹参四个药材品种取得了道地药材地理标志认证,禹州成为农业部批准的全国唯一的中药材加工示范基地,20余万人走上了种药致富路。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培育下,中药材生产按照“集中连片,规模种植,建设基地,优质高效”的原则,结合当地实际,认真规划,强力实施,形成了以基地药业、景观药业、公路药业、绿化药业为特色的中药材生产格局,使中药材种植与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旅游业、荒山绿化、环境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中医药加工业。
目前禹州现有中药制药企业二家:
禹州市药王制药有限公司。它是河南省五大制药企业之一,也是河南省第一个通过《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的中药制药企业。该企业年消耗禹州地产药材5000吨,采用尊古炮制与现代工业制药工艺相结合,开发出12种剂型120多个品种,主要经营品种有中风回春片、活血壮筋丹、牛黄解毒丸等。年销售收入7800多万元。
河南省中加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拥有9个国药准字号产
品。
禹州市中药提取企业二家:禹州市森源本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禹州久源堂药业有限公司。
禹州市森源本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按照GEP标准创办的高科技企业,主要从事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年加工植物药材1500吨,产品销往香港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外具有极高的知名度。该公司先后与朱阁乡马坟村联合建立的5000亩中药迷迭香种植基地,与顺店镇联合建立了万亩中药材青蒿种植基地,目前正在按照GAP标准进行建设。
禹州久源堂药业有限公司始于北京九源堂联合组建的保健品生产厂家,位于市西工业区。其产品是以中药为原料,生产保健食品、保健饮料,2010年公司主营产品交易量8万吨,销售收入17706万元,实现利税994万元。签订了7000亩优质中药材种植意向书,直接带动农户6000户,确保了公司产品的强力势头,有力推动地方经济建设的良性快速发展。
禹州市中药材加工企业有四家:禹州市金地饮片有限公司、河南宋基青山饮片有限公司、河南千方药业有限公司、禹州市凯旋药业有限公司。
禹州市金地饮片有限公司是全国44家饮片生产定点企业之一,承担有省科委下达的《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研究》和《中药饮片现代化基地建设》重大研究课题。现有生产车间4个,四条常规饮品切制生产线和一条毒性中药饮片加工生
产线;中心化验室、标本室、资料室等辅助设施齐全。生产品种800多个,1200多个规格,年加工饮片2500余吨,产值2500多万元。其产品多次荣获全国质量评比一等奖,在全国同行业享有盛誉。联合北京大学药学院开发生产有枚椇葛、双花茶、百草润、花果子四种保健茶饮,并开发生产了炒菜系列调料、凉拌系列调料和炖肉煮汤系列调料。
河南宋基青山饮片有限公司是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朱青山在禹州益众医药有限公司为基础于2004年组建的中药饮片生产企业,也是河南首个通过GMP认证的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公司位于朱阁乡朱阁村,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总投资5000万元,年加工能力4500吨,全年实现销售产值500万元。该公司实行尊古炮制与现代生产工艺相结合的原则,充分挖掘历史上禹州中药炮制的精髓,吸取现代中药炮制的精华,与河南中医学院、省医药设计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按照药品质量管理规范(GMP)要求设,根据国家药品标准制定了禹白附、禹南星、丹参、黄芩、地黄、玄参、板蓝根、柴胡等100多个中药饮片的生产标准,并按照GMP要求制定了一整套中药饮片生产质量管理体系。
河南千方药业有限公司位于禹州市夏都工业园区,占地面积24000平方米,总投资4500万元。建成有普通饮片、毒性饮片两条生产线,同时配套有质量检验中心、仓储中心。生产中药饮片(包括毒性饮片)500多种,年可加工原药材2000吨,产成品1500吨,年产值6000万元。主要经营品种
主要有甘草、代黄、川乌、草乌、南星、半夏等。
禹州市凯旋药业有限公司位于禹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瓷苑路,占地20亩,总投资5000万元,现建有中药饮片车间、液体制剂车间、固体制剂车间,是严格按照国家认证标准建设的保健品及中药材深加工的综合企业。
中药饮料一家:禹州市银梅有限公司。
禹州市银梅有限公司注册资本600万元,员工120人,占地6.6万平方米,年生产银梅系列饮料5万吨。
医药物流在建企业两家:分别是河南省华中医药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和万家中药材物流有限公司。
“华中医药物流中心”是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由河南省华中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现代化医药物流中心,位于禹州市轩辕大道北段,占地面积476亩,投资3.8亿元人民币,设计规模为年流量100亿元,总建筑面积331134平方米。全部按照国家GSP 标准设计建设。2010年被河南省发改委确定为河南省服务业重大项目。目前,该中心7幢GSP标准化仓库已经建成,其中3幢已投入使用,厂家办事处主体工程已近完工,电子交易大厅主体已经竣工。
河南省万家中药材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总投资9.3亿元,规划用地247140平方米。其中,兴建3、4星级酒店和办公楼约3万平方米,中药材期货交易中心约2500平方米,中药材仓储中心约6万平方米,药材晒场约2万平方米,物流停车场约67000平方米。公司按照现代化企业制度运营管理。
以仓储租赁、中药材期货交易、中药材种植、货运代理(物流配送)及酒店为主,建立定时交割仓储管理制度、权威的第三方质量检验制度和便捷的现货储运交割体系。目前,该物流中心项目主体工程建设正在进行中,仓库建设全面动工,道路正在修缮。
(四)中医药产业园。2009年,禹州市规划了面积19平方公里的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定位为中医药食品和机械装备业。“十二五”期间,我们将充分利用传统优势,依靠优惠政策,营造宽松环境,吸引国内外名商、大企投资药业,兴办实体,尽快形成主业突出、技术先进、科技含量高的企业集团和龙头骨干企业,做大做强药业产业,打造国内一流的“中原药谷”。目前万家中药材物流公司已入驻园区。
第二篇:发展中的禹州市中医药产业
发展中的禹州市中医药产业
发展中的禹州市中医药产业
禹州市位于河南省中部,背扼伏牛山系,俯瞰豫东平原,淮河的最大支流——颍河自西向东贯穿全境。全市总面积1461平方公里,总人口120万。相继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卫生城、文明城,是河南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在第十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中排名第64位。在2010“全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排名第74位。
禹州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史称夏邑、阳翟、钧州。悠久的历史地位和优越的地理环境,孕育了璀璨的历史文化,因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在这里诞生,享有“华夏第一都”之誉,并以黄帝文化,大禹文化,中医药文化,钧瓷文化和画圣文化而闻名遐迩、驰名中外。古往今来,历代先贤圣医在此行医采药,取得了中医药理论的伟大成就,名商大贾在此坐堂开庄,汇集天下药材,故得“天下药都”之称。在历史的长河中,演绎着中华民族辉煌的文明史和中医药文化发展史,使禹州与中医药有着割舍不断的渊源,自古就有“医到禹州方为妙,药到禹州倍生香”的神奇传说。
一、历史沿革
自上古时期轩辕黄帝在禹“率众臣研究医学,教民疗治百病”,开创“歧黄之学”伊始,神医扁鹊、华佗在此坐堂行医,医圣张仲景、药王孙思邈在此悬壶济世,禹州因此成为中医药的发源地之一。后人依托黄帝之名编著的《黄帝内经》就是采用黄帝与大臣岐伯、雷公、桐君、少俞、俞跗等论医对话的形式编写而成,与《伏羲卦经》、《神农本草经》并列为“上古三经”。唐代药王孙思邈长期在禹行医采药,研究医学,他认为生命的价值贵于千金,而一个处方能救人于危殆,价值更胜于此,因此用千金作为书名编著的《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两部医学巨著,是唐代之前医学成就的系统总结,在中国医学及药物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明周定王朱橚一生热衷于植物医学研究,就藩开封后,亲自在禹州实地考察、采集标本,著就《救荒本草》、《普济方》等医学专著。南北朝时期的禹州籍医学家褚澄以医术显著于世,编写的《医病十论》,为历代医学家所推崇。神奇的传说,圣医的遗迹,绝妙的禹药,以及独特的炮制技艺,赋予了禹州医药之源的特质,医药之魂的风采。充分诠释了中医中药密不可分和根植民间、普济百姓的中医药理论,造就了禹州磐石般的中医药文化。为禹州药市的兴起和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禹州药市始于唐宋,盛于明清,禹州人为纪念唐代药王孙思邈云集祠庙,隆重祭奠,由供奉活动逐而形成药材交易市场。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曾诏令药商汇集禹州,正式成为官办药市,是当时全国四大药都之一(禹州、亳州、安国、樟树)。至清乾隆年间,药市达到鼎盛时期,形成了春、秋、冬三季定期药材交易会,“内而二十二省,外越西洋、南洋,东极高丽,北际库伦,皆舟车节转而至”,时禹州有大小药商2000余家,药行、药棚林立,药庄、药铺环伺,出现了“无街不药行,处处闻药香”的繁荣景象,每日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大为壮观。长期的药材交易逐渐产生了以经营特点划分的经营门类(细分市场),形成了药棚帮、丸散帮、甘草帮、怀药帮、祁州帮、亳州帮等18个帮会组织,并且捐建庙堂,联盟结社。现存于禹州西北隅的“山西会馆”、“十三帮会馆”、“江西会馆”、“怀帮会馆”以其宏伟的建筑艺术及行帮组织的经营盛况,成为禹州作为天下药都的重要标志。由于中国第一部中药炮制专著《雷公炮制论》源于雷公和雷公封地禹州方山,经过世代传承,形成了禹州独特的中药炮制理论和加工技艺,以“遵古炮制、加工精良”著称于世,在“浸、煅、煨、炒、灸、蒸煮”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并成为禹州药商必不可少的技艺和“前店后作”的传统经营特点。
二、发展现状
步入新世纪的禹州,沐浴着时代的春风,焕发出勃勃生机,中医药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一)中药材专业市场。1996年9月禹州中药材专业市场被国家一部两局批准为全国十七家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1998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对禹州中药材专业市场进行第二次升级改造,建成了占地面积400余亩,街道三纵十三横,门店2000余间的现代化专业市场。市场现有药商650余家,经营中药材品种2000种以上。市场内商店、宾馆饭店、医药物流、货运、洗浴及其它服务行业150余家,从业人员达20000人。商户中禹州本地占三分之二,三分之一外地商户。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在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整个市场已步入管理有序、稳步发展的轨道。为加强横向联合,活跃医药经济,进一步提高禹州中药材市场在同行业中的地位,扩大其在国内外的知名度,推动禹州中医药产业的发展,自2002年启动以来,已连续举办八届以“文化、和谐、共赢、发展”为主题的药王孙思邈医药文化暨中医药交易大会,累计成交额达到50亿元以上,并借助盛会平台,其它合作领域签约逾百亿元,成为禹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产业,极大地提高了禹州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对我市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005年禹州道地药材禹白芷、禹白附、禹南星、豫西丹参被国家批准为原产地地域保护品种。2008年,“禹州中药材加工炮制技艺”、“禹州药会”被被列入河南省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已成为禹州的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为中医药国粹的弘扬和发展产生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二)中药材种植。中药材生产的规模种植和基地化建设为专业市场提供了地药支撑。2010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40.1万亩,主要品种有牛蒡子、杭白菊、迷迭香、金银花、连翘、木瓜、地黄、杜仲、山茱萸等,其中木本药材近30万亩。年产值突破5亿元,全市人均增收300元以上,被省农业厅、河南日报社评选为“河南十大中药材种植基地”,牛蒡子、石榴两种中药材取得省标准化农产品认证,禹白芷、禹南星、禹白附、豫西丹参四个药材品种取得了道地药材原产地地域保护,禹州成为农业部批准的全国唯一的中药材加工示范基地,20余万人走上了种药致富路。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培育下,中药材生产按照“集中连片,规模种植,建设基地,优质高效”的原则,结合当地实际,认真规划,强力实施,形成了以基地药业、景观药业、公路药业、绿化药业为特色的中药材生产格局,使中药材种植与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旅游业、荒山绿化、环境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中医药加工业。目前禹州现有中药制药企业一家:禹州市药王制药有限公司。它是河南省五大制药企业之一,也是河南省第一个通过《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的中药制药企业。该企业年消耗禹州地产药材5000吨,采用尊古炮制与现代工业制药工艺相结合,开发出12种剂型120多个品种,主要经营品种有中风回春片、活血壮筋丹、牛黄解毒丸等。年销售收入7800多万元。
禹州市中药提取企业二家:禹州市森源本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禹州久源堂药业有限公司。
禹州市森源本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按照GMP标准创办的高科技企业,主要从事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年加工植物药材1500吨,产品销往香港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外具有极高的知名度。该公司先后与朱阁乡马坟村联合建立的5000亩中药迷迭香种植基地,与顺店镇联合建立了万亩中药材青蒿种植基地,目前正在按照GAP标准进行建设。
禹州久源堂药业有限公司始于北京九源堂联合组建的保健品生产厂家,位于市西工业区。其产品是以中药为原料,生产保健食品、保健饮料,2010年公司主营产品交易量8万吨,销售收入17706万元,实现利税994万元。签订了7000亩优质中药材种植意向书,直接带动农户6000户,确保了公司产品的强力势头,有力推动地方经济建设的良性快速发展。禹州市中药材加工企业有四家。分别是:禹州市金地饮片有限公司、河南宋基青山饮片有限公司、河南千方药业有限公司、禹州市凯旋药业有限公司。
禹州市金地饮片有限公司是全国44家饮片生产定点企业之一,承担有省科委下达的《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研究》和《中药饮片现代化基地建设》重大研究课题。现有生产车间4个,四条常规饮品切制生产线和一条毒性中药饮片加工生产线;中心化验室、标本室、资料室等辅助设施齐全。生产品种800多个,1200多个规格,年加工饮片2500余吨,产值2500多万元。其产品多次荣获全国质量评比一等奖,在全国同行业享有盛誉。联合北京大学药学院开发生产有枚椇葛、双花茶、百草润、花果子四种保健茶饮,并开发生产了炒菜系列调料、凉拌系列调料和炖肉煮汤系列调料。
河南宋基青山饮片有限公司是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朱青山在禹州益众医药有限公司为基础于2004年组建的中药饮片生产企业,也是河南首个通过GMP认证的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公司位于朱阁乡朱阁村,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总投资5000万元,年加工能力4500吨,全年实现销售产值500万元。该公司实行尊古炮制与现代生产工艺相结合的原则,充分挖掘历史上禹州中药炮制的精髓,吸取现代中药炮制的精华,与河南中医学院、省医药设计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按照药品质量管理规范(GMP)要求设,根据国家药品标准制定了禹白附、禹南星、丹参、黄芩、地黄、玄参、板蓝根、柴胡等100多个中药饮片的生产标准,并按照GMP要求制定了一整套中药饮片生产质量管理体系。
河南千方药业有限公司位于禹州市夏都工业园区,占地面积24000平方米,总投资4500万元。建成有普通饮片、毒性饮片两条生产线,同时配套有质量检验中心、仓储中心。生产中药饮片(包括毒性饮片)500多种,年可加工原药材2000吨,产成品1500吨,年产值6000万元。主要经营品种主要有甘草、代黄、川乌、草乌、南星、半夏等。
禹州市凯旋药业有限公司位于禹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瓷苑路,占地20亩,总投资5000万元,现建有中药饮片车间、液体制剂车间、固体制剂车间,是严格按照国家认证标准建设的保健品及中药材深加工的综合企业。中药饮料一家:禹州市银梅有限公司。
禹州市银梅有限公司注册资本600万元,员工120人,占地6.6万平方米,年生产银梅系列饮料5万吨。
医药物流在建企业两家:分别是河南省华中医药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和万家中药材物流有限公司。
“华中医药物流中心”是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由河南省华中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现代化医药物流中心,位于禹州市轩辕大道北段,占地面积476亩,投资3.8亿元人民币,设计规模为年流量100亿元,总建筑面积331134平方米。全部按照国家GSP 标准设计建设。2010年被河南省发改委确定为河南省服务业重大项目。目前,该中心7幢GSP标准化仓库已经建成,其中3幢已投入使用,厂家办事处主体工程已近完工,电子交易大厅已经开工建设。
河南省万家中药材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总投资3.8亿元,规划用地247140平方米。其中,兴建3、4星级酒店和办公楼约3万平方米,中药材期货交易中心约2500平方米,中药材仓储中心约6万平方米,药材晒场约2万平方米,物流停车场约67000平方米。公司按照现代化企业制度运营管理。以仓储租赁、中药材期货交易、中药材种植、货运代理(物流配送)及酒店为主,建立定时交割仓储管理制度、权威的第三方质量检验制度和便捷的现货储运交割体系。目前,该物流中心项目主体工程建设正在进行中,仓库建设全面动工,道路正在修缮。
(四)中医药产业园。2009年,禹州市规划了面积19平方公里的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定位为中医药食品和机械装备业。我们将充分利用传统优势,依靠优惠政策,营造宽松环境,吸引国内外名商、大企投资药业,兴办实体,尽快形成主业突出、技术先进、科技含量高的企业集团和龙头骨干企业,做大做强药业产业,打造国内一流的“中原药谷”。目前万家中药材物流公司已入驻园区。(禹州市药管委
李紫阳)
第三篇:中药产业
首届中国(贵州)中医药国际研讨会下月在贵阳举行
金黔在线讯 10月30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首届中国(贵州)中医药国际研讨会”将于11月5日至6日在贵阳举行。
据介绍,首届中国(贵州)中医药国际研讨会经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批准,由贵州省人民政府、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共同举办。
会议将邀请国内外中医药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和大型的医药企业、科研单位、著名中医药代表参会,围绕“中医药对维护和增进人类健康的重要作用”、“中医药在中国及世界发展状况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主题作主体发言和专题演讲。
研讨会选址贵州,就是看中贵州拥有一批应用历史悠久、疗效确切的民族药成方制剂和企业,以苗药为代表的民族药因其疗效独特而享誉国内外。
本次会议将给我省相关产业发展带来很好的机遇,通过专家演讲、研讨、项目洽谈等多种形式,不仅搭建中医药交流合作的国际平台,还将宣传我省中医药,扩大影响,提升知名度,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成果、人才(团队)和资金在贵州落户,促进中药民族药产业快速发展。
相关链接
中医药产业贵州“五张名片”之一
贵州具有独特的地质地貌和区位、优越的生态环境条件、丰富的自然资源,享有“黔地无闲草,草草都是宝”的美誉。据省科技厅副厅长秦水介介绍,我省中医药产业经过十几年发展,成绩令人瞩目。到去年,我省医药工业总产值已达225亿元,其中医药农业(中药材)93亿元,医药流通为160多亿元。中医药产业规模在全国也是名列前茅,和烟、酒、茶、旅游商品并列为贵州省的“五张名片”。
以苗药为主的民族医药又是其中的亮点。在全国“六大民族药”里面,苗药的产业规模最大。目前,我省中药企业通过GMP的有160家左右,规模以上企业有98家。中药材种植面积约430万亩,尤其是通过近几年来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已经成为了我省农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农民增收致富的一个主要途径。
目前贵州已是全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有丰富资源和规模产业,但因为缺乏正规的药材流通市场,贵州中药材产业发展还受到不小制约。
第四篇:禹州市旅游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禹州市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
为加快“十二五”时期我市旅游产业发展,不断增强旅游综合竞争力,充分发挥旅游业在现代服务业中的龙头带动作用,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根据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和《禹州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特提出禹州市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如下:
一、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把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主导产业进行培育,不断加强组织领导,理清工作思路,出台优惠政策,增加资金投入,使我市旅游产业有了长足发展。目前,全市对外开放的旅游景区7处,其中:国家4A级旅游区1处(钧官窑址博物馆),国家3A 级景区2处(森林植物园、大鸿寨);共有旅行社12家,其中:国际社1家,国内社11家;有星级饭店4家,其中:四星级1家(禹州宾馆)、三星级1家(梅园酒店),二星级2家(锦阳宾馆、良友大酒店),正在进行评定的星级饭店2家(开元国际饭店、梨园大酒店);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3家,旅游车队1家,旅游车辆
台;旅游企业经理
人、获得导游资格证
人、旅游从业人员
人。发展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1个(神垕镇),全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1个(鸠山镇),建成各类农家乐
家。全市己初步形成了以“食、住、行、游、购、娱”旅游六大要素为主体,其它关联产业为支撑,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旅游产业体系。“十一五”期间,全市年平均游客接待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连续保持20%以上的增速,共接待游客1291万人次,比“十五”增长
%,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68亿元,比“十五”增长
%,占全市GDP 的 %,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凸显。
——旅游资源开发成效显著。先后编制完成了《禹州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和部分景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通过加快项目建设
有利地促进了钧官窑址博物馆、神垕古镇、大鸿寨、森林植物园、逍遥观、周定王陵、吴道子故里等景区的开发。
——旅游服务功能大力提升。通过加快公路网络和城市道路、公用场馆建设,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旅游配套及城市功能设施日趋完备,旅游交通(标识、标牌、标线)、旅游厕所、通讯、供水、供电等设施供需矛盾基本解决。
——旅游品牌形象逐步叫响。通过创新运用多种宣传促销手段,大力实施旅游品牌营销策略,有针对性地开展旅游品牌和精品线路的宣传推介。来禹观光人数和旅游咨询逐渐增多,禹州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旅游服务质量明显提高。通过景区创A、宾馆、旅行社创星、旅游名镇(村)创建等活动,大力推行旅游服务质量标准化建设。旅游行业管理进一步强化,旅游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实现了“安全、秩序、质量、效益”四统一的目标。
——旅游发展环境不断优化。逐步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旅游发展工作机制,极大地改善了我市旅游业发展环境。“大旅游”的产业格局已经初步行成,“处处都是旅游环境、人人都是旅游形象”的氛围日益浓厚。
“十一五”期间,我市旅游业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总体上说处于起步爬坡阶段,投入不足、发展不够、实力不强仍然是我市旅游业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一是旅游业的产业化、市场化、社会化水平低,旅游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产业优势。二是宣传促销力度较为薄弱,宣传促销的手段和办法还比较单一,旅游产品缺乏包装策划。三是旅游服务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缺乏一批高素质的研究、规划、策划、管理人才和大量的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服务人员。四是旅游企业行业竞争力不强,“小、散、弱、”的现象依然存在。五是管理体制不顺,保障体系欠缺,还不适应现代旅游产业发展的要求。另外,周边市县都在加快旅游业发展步伐,区域竞争日益加剧,一些旅游资源富集地区旅游开发较早,旅游产品成熟,设施完
善,形象较好,在旅游资源类型、客源市场构成等方面都与我市有着较大共性,不可避免地会分流客源,对我市旅游业发展造成一定压力。
二、旅游产业发展总体战略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旅游业放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紧紧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充分发挥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促进和带动作用,充分发挥旅游业在服务业中的引擎和龙头作用,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旅游企业为抓手,以政策扶持为保障,强力打造“钧瓷古镇文化游、历史文化古迹游、生态休闲度假游、中医药文化游”四大旅游品牌,提高旅游产品综合竞争力,提升旅游产业的规模化水平和市场化水平,实现旅游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发展目标:力争到2015年,把旅游业逐步培育为我市的重要产业,一批在全省和全国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核心旅游品牌进一步彰显,旅游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旅游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使我市成为特色鲜明、品质优良、便捷舒适、管理上乘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旅游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旅游市场主体不断壮大,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产业素质不断提升,旅游业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促进生态环境、经济结构、社会关系、城市建设、农村面貌和精神文明的新变化。全市年接待国内外游客600万人次,年均增长20%;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亿元,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翻两番的目标,相当于全市同期GDP的2%以上;提供直接就业
人,带动城乡间接就业
人。培育1-2家旅游龙头骨干企业,A级旅游景区达到6家以上,星级旅游饭店达到15家,旅游名镇(村)达到5个以上,“农家乐”和“农家宾馆”达到
家。
三、旅游产业发展措施
(一)修订完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通过科学合理规划,有效整合旅游资源,优化产品结构,提升
产业竞争力。修订完善《禹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禹州旅游宣传营销方案。在总体规划的框架下,修订完善区域性旅游规划和专项旅游规划,引领全市旅游产业协调发展。建立严格的执行、监督、检查制度,维护旅游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规划一经批准,未经法定程序,不得随意更改和变更。所有旅游开发建设项目都必须按照先规划、再评审、后建设的原则,未经市旅游主管部门审核,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滥开乱挖旅游资源,坚决杜绝私自开发、无规划或不按规划建设等现象。
(二)打造我市特色旅游产品
1、打造国际性钧瓷古镇文化旅游产品。围绕钧瓷文化,依托钧瓷文化旅游试验区建设,以神垕古镇为核心载体,以钧官窑址博物馆为前沿阵地,以钧瓷生产企业为产业支撑,以古街道、古民居、古玩市场、钧瓷的体验制作等为独特卖点,构建完整的钧瓷文化旅游产品体系,把钧瓷古镇文化旅游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产品。
2、打造特色历史文化古迹旅游产品。围绕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名人文化,以画圣故里、逍遥观、定王陵等旅游景区开发为重点,以具茨山岩画、瓦店遗址、古钧台、禹王锁蛟井、张良洞等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性开发为延伸,把历史文化古迹旅游打造成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旅游产品。
3、打造区域性生态休闲旅游产品。围绕生态文化,以大鸿寨、森林植物园、白沙水库等景区为核心载体,以颍河景观带、南水北调景观带等城市休闲旅游区为重要组成部分,以生态休闲、户外运动、农家旅游、城市旅游、水上运动为特色要素和核心吸引力,开发生态休闲旅游产品体系,打造周边区域性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4、打造具有国内影响力的中医药文化旅游产品。围绕中医药文化,以提升现代养生、健身、心理疗养等功能为目标,以十三帮会馆、怀帮会馆的修缮保护为基础,以规划建设中医药文化博物馆为
核心,以药用植物园和禹州中药材专业市场旅游服务功能完善为重点,以中草药种植示范基地和中医药炮制加工企业培育为产业支撑,开发中医药文化旅游产品体系,打造具有国内影响力的中医药文化旅游产品。
(三)加快推进旅游产业重点项目建设
1、钧瓷文化旅游
(1)神垕古镇保护开发。完成两街(神垕老街、钧瓷文化街)、两园(钧瓷文化创意产业园、陶瓷工业园)、一河(驺虞河)的规划建设,把神垕古镇建成以钧瓷文化旅游为主的特色古镇和世界文化遗产地,力争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钧官窑址博物馆游览区。在完成钧官窑址博物馆建设后,对市区钧官窑路钧瓷销售一条街进行仿宋风格改造,增加钧瓷文化符号和景观小品,打造钧瓷文化特色街区,把钧官窑址博物馆游览区建成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地和集研发、展示、游览、体验、购物为一体的钧瓷文化旅游的主导产品,积极争创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2、休闲旅游
(1)大鸿寨闯王峡生态休闲度假区。总投资1.48亿元,未来五年要完成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服务功能,开发温泉旅游资源,建设理疗中心、单体别墅、游乐场所和标志性建筑,修筑景观水系,把大鸿寨景区建成集观光休闲、拓展训练、登山健体、温泉养生为一体的区域性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区,积极争创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白沙湖。景区内白沙水库是省级重点水利枢纽工程,总库容2.98亿立方米。主要景点有水库大坝、泄洪闸、森林公园、黑龙潭、东岭关遗址、鬼谷子洞、姜子牙钓鱼台、古栈道遗迹、湖心岛等。东岭关是三国时期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第一关。未来五年要完善旅游基础和服务设施,把白沙湖建成集观光、会务、度假、娱乐、拓展训练于一体的自然风景区,积极争创国家AAAA级旅游
景区。
(3)大禹赛车场。总投资1.25亿元,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是全国第一个跨界拉力赛车场。该项目主要包括赛车场、机动车监测中心、驾驶员考务中心和赛车学校。2011年底前建成投入使用,建成后将组织承办每年一次的亚太地区冠军赛、每季度的全国锦标赛、每月的全国或地区比赛,成为集汽车运动、汽车文化与汽车娱乐为一体的大型运动场所,届时将对提升禹州的知名度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4)森林植物园。对景区重新定位,提升景区服务水平,加快部分景点的改造和旅游基础设施完善,增加建设中医药文化旅游项目,把景区建成药用植物园,充分发挥旅游功能。
(5)颍河景观带和南水北调景观带。修建亲水、滨水休闲娱乐设施,设立各类功能性商业服务设施,设置与夏禹文化、钧瓷文化、中医药文化有关的文化墙、雕塑、景观小品等文化符号,成为提升我市形象的亮点。
3、历史文化体验旅游
(1)画圣故里景区。按照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整修画圣故里、画圣纪念馆,建设艺术广场、国画产业园区,恢复300亩桑林苑,重修汤王庙及门阁,按唐朝建筑风格重修法融寺,建成集游览观光、修学、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游览区。
(2)吕不韦故里文化旅游开发项目。投资26亿元,占地4000亩,主要建设吕不韦故居、吕氏庄园、嵩阳书院、吕不韦文化研究院、大秦西市、“一字千金”城门及富甲天下等景观及景观水系建设,综合开发利用吕梁江,发展生态农业,把吕不韦故里建成集商圣文化体验、温泉休闲度假和生态农业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
(3)定王陵、逍遥观。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服务功能,按照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建设旅游景观,创建国家AA级景区。
(4)具茨山史前文化旅游景区开发项目。具茨山自然风光秀丽,史前神秘符号和巨石阵分布广泛,十二五时期,要对该资源进行深
度挖掘,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建设旅游景观,对神秘符号进行保护,制作各种标识标牌,初步具备旅游接待能力。
4、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
(1)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对怀帮会馆区域进行升级改造,建设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力争2012年年底前建成并对外开放,形成中医药文化的集中展示基地。
(2)中华药城、药膳馆、养生馆和中草药种植基地。拉长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链条,按照旅游标准完善中华药城服务设施,开设药膳管、养生馆,增加中药种植面积,形成中药炮制展示、中药养生和中草药观光为一体的中医药文化旅游产品。
5、特色工业旅游
(1)钧瓷生产厂家。对这些重点钧瓷厂家进行包装提升,建成钧瓷文化游景点。
(2)神龙发制品公司和银梅饮料公司。按照工业游示范点标准,完善接待功能,展示我市特色旅游商品生产过程。
6、乡村旅游
(1)农家体验。指导这些四季采摘园增加服务品种和游客参与项目,在不同季节进行重点推介,把生态采摘开发成为市民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2)特色旅游村镇。顺应周末度假需求及节假日调整的新形势,利用好镇村特色景观资源,2011—2015年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培育2个旅游名镇(神垕镇和鸠山镇),7个旅游村(鸠山后地村、魏井村,浅井马沟村,无梁王家村,鸿畅山底吴村,磨街乡大涧村和小吕乡大吕村)
(四)完善城市旅游服务功能
1、完善旅游交通。加强旅游交通建设,提升主要交通干线和通往主要景区道路档次,建设旅游景观道路。规划并开通通往各主要旅游景区的旅游专线。支持成立专业旅游汽车运输公司,鼓励旅行社成立旅游车队,提高旅游团队接待能力和水平。鼓励成立旅游汽
车租赁公司,适应散客自助驾车旅游消费需求。
2、提升旅游接待能力。以满足游客“食、宿”需求为目标,大力提升旅游接待服务水平。力争在三年内,在城区或重点旅游景区规划建设五星级饭店1家,建设或改造四星级饭店3家、三星级饭店4家、二星级饭店5家;在乡村旅游景区规划建成“农家宾馆”300家。同时,城区要规划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旅游餐饮中心区和美食街区,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积极引进全国知名餐饮连锁集团落户禹州,形成高中低档相结合的旅游餐饮服务体系。
3、开发特色旅游商品。要积极扶持和引导钧瓷、发制品、红薯“三粉”、中药材等具有禹州地方特色和代表性的旅游产品开发,加强对旅游商品开发、生产、销售的指导,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各种社会经济实体从事旅游商品开发、生产、销售。建设一批有特色、上规模的旅游商品定点企业和旅游推荐商品,加强旅游景区购物网点、市区旅游购物商店及旅游商品市场建设,构建旅游商品销售网络体系。
4、发展文化娱乐业。鼓励社会各界投资兴建、改造各类娱乐场所,大力支持积极、健康、丰富多彩的大众娱乐项目和经营活动的开展,重点推出富有文化特色、游客喜闻乐见的娱乐节目,满足游客娱乐需求。加快大禹赛车场、体育中心和广电文化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图书馆等文化设施,各景区也要结合自身人文资源,编排文娱节目,提高文化旅游档次。
5、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在市区规划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全面推动综合旅游服务功能的完善。交通、公路、建设等部门要在干线公路、城市出入口、车站和通往景区公路完善各类标识标牌。各旅游景区要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重点旅游景区要逐步完善停车场、公厕、供电、供水、通讯、环保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导游服务系统,各旅游景区要加强导游服务人员配备,逐步实现主要旅游景区无线导游和多语种自动导游机服务。
6、不断改善旅游环境。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加大对城
区卫生环境、交通经营秩序和城乡结合部的环境整治力度,进一步完善市政设施,努力创造整洁优美、规范有序的城市环境。着力搞好景观道路,按照净化、绿化、硬化、美化、亮化的标准,扎实推进我市7条景观道路建设,确保重点道路形成景观。切实抓好景区生态建设,各旅游景区要强化旅游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大绿化投入,提高森林覆盖率,着力打造风景秀丽、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的旅游景区。
(五)强化旅游宣传营销
1、拓展旅游宣传营销渠道。按照旅游营销策划,在全社会广泛征集,确定旅游品牌形象口号。启动钧瓷和钧瓷文化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以申遗带动钧瓷文化品牌的塑造和提升。策划拍摄禹州旅游风光宣传片、开拍30集电视连续剧《钧瓷》,利用多种宣传形式,在国家级、省级等强势媒体媒介大力弘扬钧瓷文化,提高禹州知名度。举办“禹州国际钧瓷产业文化高峰论坛”,组织开展钧瓷文化神州行、宝岛行、海外行等活动,积极在海内外广泛宣传钧瓷旅游品牌。
2、推出精品旅游线路。围绕四大特色旅游品牌,推出“一日游”、“两日游”旅游线路,努力将钧瓷文化游纳入河南省精品旅游线路。加强与郑州、洛阳、开封、平顶山、南阳等周边地区的合作,把我市旅游线路纳入周边的旅游线路或旅游网中,共同发展跨区县的旅游线路,联手打造旅游精品,形成产品互补、客源互流的多赢发展格局。
3、办好旅游节庆活动。充分发挥节会活动的宣传促销作用,坚持办好“钧瓷文化旅游节”和“孙思邈医药文化节”,实现节会活动与文化、旅游业的有机结合。通过举办推介会等方式,大力宣传我市四大特色旅游品牌。各旅游景区要结合景区特点,策划举办各具特色的旅游节庆活动,以节会促进旅游,以旅游带动节会,形成节会旅游品牌。
(六)创新旅游产业发展体制
1、深化景区体制改革。按照“统一管理、行业指导、企业运作”的原则,积极探索符合政策法规,适应现代旅游产业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以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为突破口,大力推进旅游景区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催生一批符合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经营实体和市场主体。
2、组建大型旅游集团。加大对现有旅游企业的改造和整合力度,促进企业规模集团化。以神垕古镇、钧官窑址博物馆和钧瓷生产销售企业为依托,组建钧瓷文化旅游集团;以森林植物园、纸坊水库、白沙水库等景点为依托,以北京天地吉祥文化传媒公司为投资主体,组建三国文化旅游集团;以大鸿寨生态休闲自然风景区为依托,组合颍河景观带、逍遥观、定王陵等景区,吸纳旅游饭店、旅行社、旅游车队、旅游餐饮、购物、演艺等组建生态休闲旅游集团。
3、创新旅游产业发展投融资机制。根据国家和省关于放宽准入、降低门槛、激发市场活力等有关政策,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加大对旅游产业的投入。充分利用资本市场,通过企业上市、项目融资、投资合作等方式,壮大旅游产业发展资本。积极探索景区所有权、经营权或门票收入作为抵押进行融资的新方式。
(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1、加大政府投入。市财政要建立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重点用于旅游宣传推广、旅游规划编制、旅游人才培训、旅游公共服务、旅游发展奖励和旅游重点项目引导性投入。中央和省、市安排的促进服务业发展、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小城镇建设、移民后扶、节能减排等专项资金,以及其它与旅游业相关的资金,要对旅游项目予以支持。各乡镇(办)应根据财力状况,安排相应的旅游专项资金,支持旅游业发展。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扶持和引导作用,推动多渠道资金投向旅游业。
2、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旅游企业用地可享受省、市政府出台的支持相关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对列入省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的旅游产业集聚区、旅游重点项目用地纳入全市用地计划。
3、落实税费价格政策。对涉及A级景区、星级饭店、旅行社、旅游车船公司和旅游商品产销等旅游企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凡是收费标准有上下限幅度规定的,一律按下限额度收费。完善价格政策,对旅游企业用水、用电、用气与普通工业企业实行同等价格。旅游商品生产企业为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符合税法规定条件的研究开发费用,按照有关政策规定予以优惠。旅游企业污水排放达到国家或地方标准并已进入城市污水处理管网的,缴纳污水处理费后,免征排污费。允许旅游运输企业实行淡季报停制,停业期间免收运输管理费。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经审批获准的公务活动推向市场,将通过公开招标委托旅行社代理有关会议、交通、食宿、考察等事项。
4、完善旅游发展激励政策。对旅游包机、专列、新评或升级四星级以上(含四星级)的宾馆饭店、4A级以上(含4A级)的旅游景区、四星级以上(含四星级)的旅行社以及在旅游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分别给予奖励,具体奖励办法和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八)强化保障体系
1、强化组织领导。充分发挥禹州市旅游产业发展领导组的领导协调职能,全市统一领导,部门加强协作,不断强化旅游发展的合力。建立定期议事协调制度、目标管理制度、绩效考勤制度、督办问责制度,及时协调解决旅游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成立相应组织,单位一把手要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定期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旅游产业发展工作。
2、部门配合推动。各有关部门要强化大局意识,把支持旅游业发展摆上重要位置,为旅游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各涉旅乡镇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切实加强对本辖区内旅游资源开发的整合力度和宏观指导;发展改革部门要把旅游基础设施、旅游重点项目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建设部门要把旅游重点项目建设纳入城镇总体规划;国土部门要在用地计划指标中对
重点旅游项目用地给予优先安排;财政、税务等部门要制定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公安、交通部门要加强旅游运输;卫生、安监、质监等部门要加强对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发改、工商等部门要加强对物价、市场秩序等方面的管理;宣传部门要大力宣传推介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
3、加强旅游行业管理。大力推进依法治旅,贯彻国家有关旅游法律法规,健全我市旅游法规体系。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健全旅游行政执法体系和质量监督网络。建立覆盖全行业的标准体系,用旅游行业标准来规范旅游市场。引导企业创建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鼓励专业旅游管理公司推进品牌连锁,促进旅游服务创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发挥旅游行业社团组织作用,促进行业自律,开展行业文明创建和诚信建设,推进旅游行风建设。逐步建立以游客评价为主的旅游目的地评价机制,不断提高游客满意度。完善旅游统计体系建设,不断提升统计手段的信息化水平。建立旅游餐饮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体系,出台并实施具有旅游行业特点的旅游餐饮标准和服务规范。
4、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根据我市旅游产业发展需要,加强和完善旅游管理部门的公共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充实旅游规划、人才培训、商品开发等方面的力量。优化旅游人才队伍结构,有效整合和利用全市教育资源,鼓励支持旅游人才院校和培训机构建设,建立完善各类旅游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旅游队伍的整体素质。注重旅游高端人才的引进,优化旅游人才结构。
5、加强考核监督。把旅游业发展目标、品牌培育、项目建设、宣传促销、行业管理等纳入市目标考核体系,统一进行评分和考核,严格奖惩,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联动”的旅游发展长效机制,营造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发展旅游的浓厚氛围。
第五篇:中药产业市场规模调查报告
4000亿元中药产业市场规模
中国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发布的有关报告指出,未来10余年,中国将加速实现中医药现代化,进一步完善中医药理论体系,大幅提高中医诊断与治疗水平,使更多的人民、更多的国家接受和享用中医技术同时,中国还将逐步实现中药现代化,逐步完善并广泛应用中药标准体系,系统化、标准化、规模化中药材的种植、生产和加工,提高中药创新能力。
该报告称,中国将使中医药保健体系成为人民健康的重要支柱,85%的农村人口享受到中医药的医疗保健服务。
未来10余年,中国还将努力使国际社会广泛接受中医药,形成4000亿元左右的产业。
据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中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近几年中药工业产值年平均递增20%以上,高于医药行业的平均水平,形成近千亿元的产业。
中药材年用量25年来从40万吨增加到了120万吨以上
中药国际化等待还是出击
目前,国际市场的中药及植物药销售额每年达300亿美元以上。
其中,日本汉方药占70%以上,韩国韩药约占10%,而中药所占的5%份额中有70%为廉价中药材。
中药本是我们为之骄傲的国粹,如今却依旧落到原料出口的地位,有企业纷纷举起中药现代化的大旗,希望以此来拯救曾经神秘且辉煌的中医药,但真正走出去的药品仍微乎其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