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年我国中药产业发展形势
2012年我国中药产业发展形势
内容提要:虽然医保效应对行业增速拉动将减弱,但基于对行业政策继续提升扶持力度、老龄化和国内消费升级对中药健康产品需求的增加、受药品降价影响较小等诸多有利因素预期下,我们预计2012 年中药行业增速将回落到25-30%,而药材价格下降将有效提升行业毛利率,利润增速仍有望达到30% 以上。未来发展仍以国内为主,中药注射剂、健康产品和饮片等领域值得重点关注。
作为中国具有独特竞争力的传统产业,中药行业正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在全球“回归大自然”的绿色潮流、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基层市场扩容和国内政策的积极支持下,加上中药材价格持续回落缓解行业成本压力等有利因素驱动,我们预计未来几年中药行业仍将保持较快增速。而中药注射剂、健康产品和饮片等细分领域还存在较大的成长空间,值得重点关注。
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中药材市场专项调研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详细分析了我国药材行业面临的机遇及发展前景。中药长期享受政策的优惠扶持。中药在中国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作为传统中医用药,从上游的植物药材种植、动物药材养殖和野生药材采集,到中游的传统饮片、配方颗粒等现代饮片,再到下游的中成药、保健食品等,在中国已经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朝阳产业。随着全球广泛兴起“回归大自然”的绿色热潮、人们对化学药毒副作用的认识加深以及现代健康理念的逐步形成,国际医药市场对天然药物的重视程度正不断增加。目前世界草药市场总额已超过600 亿美元,并仍以年均10% 的速度增长,中药将迎来较好的拓展机遇。长期以来,作为中国战略产业之一,政府相继制定了多个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文件,为中药产业提供了重大历史发展机遇和重要政策保障。1997 年以来整个行业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0%,2010 年中药工业产值达到3172 亿元,预计2011 年将突破4000 亿元,同比增速将超过30%。
近期“十二五”产业规划等重要政策开始陆续出台。2012 年1 月19 日,工信部发布了《医药工业“十二五”规划》。对于中药行业,该规划提出将坚持继承和创新并重,发展适合中医治疗特色的新品种,重视中成药名优产品的二次开发。提高和完善中药全产业链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培育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等现代中药。这将加快中药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中药工业由大变强。
在保健食品领域,未来行业的重大纲领性文件——《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预计将于2012 年由国务院颁布施行。随后《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保健食品原料安全标准》等一系列重要法规文件也将陆续出台。届时中国保健食品监管体系构架将进一步完善,稳定明晰的政策保障将推动行业驶入良性轨道。
另外,自国务院发布《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来,已有19 个省出台了贯彻落实的实施意见或扶持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专门文件,11 个省召开了中医药民族医药会议。预计将有越来越多的省区将先后出台相关专门扶持文件,地方对中医药的重视度和支持力度将日渐提升。
药材价格持续趋落,成本压力缓解。根据统计,从2009 年以来到2011 年中旬,中药材价格指数上涨了约2倍,比如金银花、板蓝根、丹参等大宗药材普遍涨幅都在200% 以上,而太子参、三
七、党参等一些常用品种甚至高达1000%。这导致整个行业承受了高昂的成本压力,中成药行业的毛利率从2006 年的40% 下降到了2011 年的30%。这对许多药企负面影响明显,更严重的是甚至出现了某企业造假事件。
可喜的是,价高刺激了药农的种植热情,随着许多家产品种栽培面积的恢复或扩种,加上发改委2011 月7 月出重拳打击经销商恶意囤积党参等政策因素,大部分中药材品种已经从高点出现明显跌落,我们预计今后整体中药材价格指数仍将回落,“卖方市场”逐渐转变为“买方市场”,中成药和饮片行业毛利率将延续回升势头。
诸多有利因素驱动行业长期成长。2011 年是本轮医改的收官之年,中国基本实现了全民医保制度,未来改革重心将向深水区推进,后医改时代来临。虽然医保效应对行业增速拉动将减弱,但基于对行业政策继续提升扶持力度、老龄化和国内消费升级对中药健康产品需求的增加、受药品降价影响较小等诸多有利因素预期下,我们预计2012 年中药行业增速将回落到25-30%,而药材价格下降将有效提升行业毛利率,利润增速仍有望达到30% 以上。
未来发展仍以国内为主,中药注射剂、健康产品和饮片等领域值得重点关注。
前中国中药出口仍以植物提取物为主,中成药和保健食品规模尚小,中药国际化道路还任重而道远。而国内市场未来成长机遇则体现在中药注射剂、健康产品及中药饮片等细分子领域。资讯来源: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提供市场调研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专项调研服务)
第二篇:我国中药产业发展机遇及未来趋势分析
我国中药产业发展机遇及未来趋势分析
中药产业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其有几千年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多年来,中药都以其产量多、分布广、毒副作用小等优势占据着我国医药产业的半壁江山,但是另一方面,我国对中药产业的重视程度不足,中药产业的技术标准体系也不健全,导致中药产业发展缓慢。
近年来,我国的中药产业渐渐迎来了希望的曙光。2006年,国家出台《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要求我国要在中药产业中重点开展理论创新和研究;2007年,《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建立中医药标准规范体系,如今,新医改政策出台将使我国中药的发展有一个质的飞跃。
一、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机遇
1、新医改为中药产业带来的机遇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资料显示,新医改中明确指出,3年内,我国将投入8500亿元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等五项医改重点工作,这些都表明了中央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老百姓切身利益问题的决心,也反映出深化医改对当前保持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性。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认为,医改不仅体现出国家花大力气进行医疗体制深化改革的决心,也将对行业产生深远意义的影响,未来几年,我国的医药市场将继续扩容、国家基本药物将会作为制度推行、中医药事业扶持力度将继续加大、而创新将继续成为行业发展的主题。
2、国家政策倾斜为中药产业带来的机遇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指出,国务院最近发布的各项中药产业支持政策都提出了要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并扶持有条件的中医药企业、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将中医药推向世界。它不但表明政府将逐步增加对中医药产业的投入,扶植中药产业的建设,还从根本上保护中药企业的发展,有利于整个中药产业水平的提升。
随着新医改的持续推进,国家相继出台的这些政策对中药的发展有很大的好处,也将对所有中药生产企业带来利好影响。受这些政策的影响,我国主要的中药生产企业将迎来一个快速的发展期,而有望进入基本药物目录里的中药企业也会从中受益,从而促使整个中药生产企业业绩的提升。
3、基本药物出台为中药产业带来的机遇
一拖再拖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最终定于六月底正式出台,基本药物目录里面有一半品种是中成药和中医药,而进入基本药物目录里面的药品将来全部要在基层机构配备使用,大医院也要作为首选,基本药物目录里面的药品会得到广泛使用,而且在医保报销比例上明显高于其他的药品,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将来新医改里面中医、中药能够得到更加广泛的运用。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指出,基本药物目录一旦发布,会使我国医药产业的整体格局有所变化,而对于一些小的中药二线企业则有可能难逃消亡的厄运,对于我国传统中药老字号企业来说,其影响最多仅仅只是体现在价格会相应的降低,而并不会影响这些传统老字号企业的生存及发展。
4、甲型H1N1流感为中药产业带来的机遇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指出,甲型H1N1流感疫情主要会为预防疫苗企业带来巨大的机会,而国内涉及预防型疫苗的生产企业大多数都是以传统中医药为主的制造企业。比如以治疗流感和预防病毒感染为主的三九医药、以生产保健药为主的同仁堂集团以及生产板蓝根和抗生素为主的传统中药为主的白云山等等。
如果疫情继续加大或者蔓延全球之势愈演愈烈,市场上预防型的疫苗企业需求将不断扩大,从而给中药疫苗产业带来新的投资机会。比如2008年我国最大的流感疫苗生产企业华兰生物和专业生产疫苗及血液制剂的天坛生物等。此外,一些中药饮片企业也会在这一轮流感疫情中有所发展,比如以生产保健类中药饮片为主的康美药业、以生产提高人体免疫力为主的东阿阿胶及上海莱士等等企业会在近期有所斩获。
二、我国中药产业存在的四大问题
1、中药产业整体创新能力差
我国虽然是中药传统国家,但是在中药科技上还是一个弱国。我国每年人均用药仅为发达国家的几十分之一,而且我国医药工业生产的医药品种约95%是仿制国外品种,中药出口额也不足国际中草药市场的十分之一,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很难承受国外“洋中药”的冲击。这对我国中药产业是个致命的打击。
2、新药研发与国际规则差距大
我国的中药产品常常遇到国外市场的限制,其主要原因就是我国的药品规范与准则与国外的规则有一定差距,我国中药企业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低,企业规模小,没有一些具备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型企业,中药企业对研发投入不足,技术和科技能力落后,不能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
3、中药企业规模小、人才缺乏
我国中药行业虽然已经初具规模,但存在一些例如中药产品重复,疗效相差不大、国际竞争力差等严重问题。我国中药企业绝大多数是一些中小型企业,创新能力严重不足,重复性的仿制产品很多,另外,我国中药产业方面的人才缺乏,对整个中药产业来说影响非常大。
4、缺少科学有效的监督综合体系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认为,我国对中药基础研究非常薄弱,而且直到现在我国还未能建立起一个适合中药发展特点的质量标准体系,现在有很多中药的有效成分仍未清楚,对中药质量的监督缺乏一个系统的综合评价,设计标准时对技术壁垒考虑少,监督不够透明有效。
三、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对策
1、加大对中药研发的投入力度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指出,首先,我国要加大对中药研发的投入力度,对中药产业实施重点保护,在政策上要对中药产业有所倾斜,不断加强对传统中医理论的挖掘和研究,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医理论体系,另外,加强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维护中药的自主知识产权也很重要。
2、尽快完善中药产业标准化进程
其次,中药要尽快完善其标准化进程,只有把中药品种标准化才能够确保中药的安全性和可监督性,要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与现代科学技术相融合,研制生产具有剂量小、毒副作用小、储存方便的现代中药,从而达到国际主流市场的标准要求。
3、推动全球范围中药产业交流学习
第三,建立全球性的中药文化,大力推动中药行业形象建设,鼓励中药企业同国外加强交流,支持出版和向全球推行各种中药方面的书籍、期刊以及论文等,鼓励和倡导东西医学的交流与学习,推动全球范围中医医疗服务和网络建设等。
四、我国中药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1、企业将向兼并重组方向发展
近年来,医药领域的兼并重组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主题。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推进,我国的中药企业也迎来了新一轮整合期,通过兼并重组扩大经营规模,实现规模效益,这些措施都提高和改善了中药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实现了医改和中药产业的双赢。
2、各方资金加快向中药行业倾斜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认为,中药作为我国医药行业“十一五”规划的重点发展产业之一,新医改和国家刚发布的《意见》都表明了我国对中药行业的发展导向和相应的扶持政策,未来各方资金都将会加快向中药行业倾斜,以促进中药产业的发展。
3、企业更注重品牌的发展
郭凡礼同时指出,国家发布《意见》提出要加大对中药行业驰名商标的保护力度,扶持中药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如今,我国已经有一批中药企业被誉为“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未来更多的中药企业将更加注重自身品牌的发展。
4、产业发展将愈加规范化
另一方面,随着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实施,中药产业的规范化程度也已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中药行业内多、小、散、乱的局面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可以预见今后中药产业的发展将愈加规范化,包括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炮制以及中药商业等各个环节。人大经济论坛
2009年6月
第三篇:中药产业
首届中国(贵州)中医药国际研讨会下月在贵阳举行
金黔在线讯 10月30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首届中国(贵州)中医药国际研讨会”将于11月5日至6日在贵阳举行。
据介绍,首届中国(贵州)中医药国际研讨会经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批准,由贵州省人民政府、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共同举办。
会议将邀请国内外中医药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和大型的医药企业、科研单位、著名中医药代表参会,围绕“中医药对维护和增进人类健康的重要作用”、“中医药在中国及世界发展状况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主题作主体发言和专题演讲。
研讨会选址贵州,就是看中贵州拥有一批应用历史悠久、疗效确切的民族药成方制剂和企业,以苗药为代表的民族药因其疗效独特而享誉国内外。
本次会议将给我省相关产业发展带来很好的机遇,通过专家演讲、研讨、项目洽谈等多种形式,不仅搭建中医药交流合作的国际平台,还将宣传我省中医药,扩大影响,提升知名度,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成果、人才(团队)和资金在贵州落户,促进中药民族药产业快速发展。
相关链接
中医药产业贵州“五张名片”之一
贵州具有独特的地质地貌和区位、优越的生态环境条件、丰富的自然资源,享有“黔地无闲草,草草都是宝”的美誉。据省科技厅副厅长秦水介介绍,我省中医药产业经过十几年发展,成绩令人瞩目。到去年,我省医药工业总产值已达225亿元,其中医药农业(中药材)93亿元,医药流通为160多亿元。中医药产业规模在全国也是名列前茅,和烟、酒、茶、旅游商品并列为贵州省的“五张名片”。
以苗药为主的民族医药又是其中的亮点。在全国“六大民族药”里面,苗药的产业规模最大。目前,我省中药企业通过GMP的有160家左右,规模以上企业有98家。中药材种植面积约430万亩,尤其是通过近几年来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已经成为了我省农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农民增收致富的一个主要途径。
目前贵州已是全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有丰富资源和规模产业,但因为缺乏正规的药材流通市场,贵州中药材产业发展还受到不小制约。
第四篇:中药产业发展专项规划调研工作汇报
中药产业发展专项规划调研工作汇报
医药产业的优势在中药,发展的潜力在中药,发展的希望也在中药。××××年全市规模企业医药工业总产值亿元,利税亿元,中药企业产值总量、利税均占全市医药工业产业的80%以上,中药产业已成为××特色产业。当前,我们在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指导制定和实施医药产业发展“xx”规划的工作中,要突出××中药产业发展这个重点和特色,着力培育医药板块经济,打造产业链,积极实施“品牌”和“航母”战略,推进××中药产业健康、快速、持续发展。
1、乘势加力,着力培育医药板块经济。近年来,××将医药产业列为全市六大工业支柱产业之首,作为第一支柱产业来抓,全市医药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此,围绕建设“药都”樟树福城医药工业园和袁州医药工业园两个医药工业基地,充分发挥“两园一都”的医药工业企业数占全市医药工业企业数70%以上的优势。努力形成医药产业的聚集效应,打造医药板块经济,我们必须乘势加力,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和积极引导作用,对gmp异地改造企业,特别是对新引进的医药工业企业要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并在税收、土地、信贷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有意向、分类别地引导中药企业及其他相关企业向“药都”樟树福城医药工业园和袁州医药工业园集聚。以实现医药企业的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加工、中药提取、采购供应、产品开发、人才交流、市场开发、技术工艺、生产质量管理、信息服务等多种资源的共享,形成企业共同发展合力和聚集效应,逐步形成我市医药经济板块结构。
2、政企联动,努力打造中药产业链。一是大力发展道地药材种植业。成立由政府牵头,农业、科技、药监等部门参与,企业、基地和有关研究机构共同组成的gap实施小组,负责协调基地gap的实施工作,积极主动地与国家有关部门一起抓标准化建设,争取国家将××市道地药材种植列入国家级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和种苗繁育基地。二是大力发展中成药工业。中成药工业是中药产业链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在做大做强樟树天齐堂等中药饮片厂的同时,积极扶持其他中药材种植业、中药饮片工业的发展,为中成药工业提供优质价廉的生产用原料,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也为中成药工业提供发展的动力。三是大力发展中药提取物工业。目前,我省尚无一家获证的中药提取物的专业生产企业,市内企业要积极研发有市场潜力的中药提取物新品种,建立和完善中药提取物质量标准和生产规范,逐步向产业化、标准化、商品化和现代化发展。四是大力发展药包材工业。据调查,我市中药工业企业所需要的铝箔、复合膜、药用pvc等药包材80%需从外地购入,药包材市场潜力巨大。政府要积极引进药包材企业的同时,大力发展我市药包材工业,建立药包材基地,鼓励企业投资药包材工业,抢占药包材市场。五是加快医药商业网络建设。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探索药品流通方式和现代管理模式。药品流通企业要采取“联大靠强”的策略,通过重组、兼并、联合,建设象广东康力药品(樟树)物流中心这样的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加快樟树中药材市场的改革与建设,探索中药材市场新的运营机制。六是加快中药产业信息网络建设。充分利用国内外有关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逐步建立本市的国内外中药市场经营、科技文献、资源、政策法规等数据库,与国内外医药市场和企业联网,形成辐射国内外的中国××中药产业信息中心,为全市中药材种植业、加工业、中成药工业、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与开发及开拓中药市场提供一流的信息服务,加强与国内、国际间交流与合作,推介××中药品牌。
3、承传优势,全力打响“药都”品牌。“xx”规划我们坚持“发扬优势、特色发展”这个医药产业发展的方针。有优势才有竞争力,有特色才能占领市场。一要抓住国家对中药饮片本文来源:文秘范文 http://市场进行整顿及实行生产许可证管理制度的有利时机,以“樟帮”中药饮片加工技术为依托,把传统的“樟帮”加工技艺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我市药材资源,面向市内市外两个市场,加快发展我市中药饮片工业。二要深挖“樟帮”饮片炮制传统技术精髓。利用现代科学手段研究“樟帮”饮片炮制技术,从中提炼出精华的可转化为生产力的部分申请知识产权保护,建立有自主产权产品品牌。三要组织技术人员研发新工艺。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加大与科研院所联手研发加工中药饮片新工艺的力度。为市内外中成药生产企业提供优质保量的中药饮片,扩大饮片加工业的规模和市场占有份额,创立××的“樟帮”饮片品牌,逐渐使我市成为全国性的现代饮片加工基地。四要打响“樟交会”品牌。举全市之力,精心做好一年一次在樟树召开“全国药材(药品)交易会”。以药交会为主要载体,按照“规模更大、人气更旺、招商更多版权归属原作者、效果更好”的目标要求,使樟树成为“买全国、卖全国”的医药流通市场。
4、创仿结合,大力加快中药产业现代化。中药现代化是中药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一要按照glp、gcp要求,研发新产品,走科技创新之路。政府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为依托、市场为导向、信息网络为窗口的产品联合研发体系。融资科研经费,融合研发力量,进行新产
品研发。努力研制出安全、有效,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现代中药新产品。二要加大对独家产品、特色品种、重点品种、传统名优中成药的二次开发。我们不仅要发挥中成药生产企业的中药传统剂型和品种优势,而且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改进生产工艺、开发新剂型,鼓励和支持采用现代技术对独家产品、特色品种、重点品种、传统名优中成药的二次开发,提升中药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逐步实现中药产品的结构调整和产业的升级换代,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三要形成一批拥有自主产权的产品。仿制药市场在国内竞争激烈但容量很大,我市可在剂型改造、生产工艺、产品包装方面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同时,充分发挥我市在中药方面的传统优势,加强对包括道地中药材、创新工艺技术和创新中成药品种等在内的中药知识产权的保护,开发专利产品,注册专用商标,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战略,走创仿结合的发展之路。
5、靠大联强,合力组建中药产业“航母”。一是不断扩张中药工业企业规模。我市中药工业企业虽多已改制为民营企业,但仍存在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抗风险能力差,不具有规模竞争的优势等问题,必将制约我市医药工业和中药产业的发展。加大政府的招商引资力度,努力把各类医药企业引进来,引资同时注重选资,在扩张中药工业规模同时,要优选有竞争潜力的中药工业企业入户我市。二是强强联合,组建大型中药产业集团。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功能,为企业资产重组创造有利条件,政府要积极引导企业进行资产重组,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进行兼并,倡导有竞争力强和有品种优势的企业进行强强联合,实施品牌战略,精心打造××品牌,重点扶持如樟树仁和药业集团等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增强企业技术开发实力与市场控制力,形成有利于整体经济增长、区域经济发展和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我市现代中药产业。努力朝着3年内我市有1家药品生产企业年销售额达到10亿元以上,有2至3家企业年销售额达到5亿元以上和1家中药企业集团上市融资的目标发展。逐步使我市成为全国重要的中药产业基地和中药饮片集散地,到XX年,努力实现全市医药工业经济总产值突破60亿元,销售收入达到50亿元,实现税金4亿元的奋斗目标。
第五篇:发展中药产业设想思考建议
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区委深入开展了“我为科学发展献一策”的活动,为此,笔者经过一个月的深入调查研究,广泛走访,认真收集,现提出以下设想与建议。
一、由来
**省因为独具的地理、地质、气候、物产优势而号称“天府之国”,自古以来就是中草药的主要产地,素有“中医之乡、中药之库”的美誉,据资料统计,全川中药
资源有5000多种,其中植物药4600多种,动物药320种,矿物药130余种,约占全国中草药的75%。其中著名的原产地中药材和主产药材就达30多种,如川芎、麦冬、黄连、川贝母、冬虫夏草等。“川药”在中医中是不可替代的金字招牌,为医家和患者推崇备至。故我区应当传承历史优势,对接现代科技,顺应生态文明,将中药产业作为我区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实现农业的换代升级。
二、区情
**区素以“鱼米之乡、柑桔之乡、蚕桑之乡”闻名,土壤以冲积土、紫色土、黄色土为主,土层厚、土质肥沃。属亚热湿润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7.5℃,年均降水935.9毫米,无霜期达330天以上,森林覆盖率为26%。嘉陵江流经区内76公里,区内河流密布,水网发达,水资源极为丰富,拥有中型水库一座,小型水库32座,提灌站85处,全区农田的自流灌溉和提灌面积占稻田面积的85.8%以上。区内原生的木本植物达60余种,草本植物达150种以上,其中可入药的原生植物种类就有50余种。
三、设想
1、总体设计:以生态农业为载体,以发展木本、草本药材为主体,结合林业、水保、扶贫、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建设区域性的特色品种基地,以嘉陵江沿岸乡镇为主,建设中药材“绿色走廓”,逐步将**建设成为**中药材的生产基地,并争取半夏、大黄等成为全国的主产地之一。
2、主攻品种:木本药材以杜仲、桔皮、枳实、枇杷叶、花椒为主,草本药材以半夏、苡仁、麦冬、丹参、菊花、黄连为主。
3、加工流通:通过招商引资,创办以加工中草药半成品、成品的企业,采用“农户+基地+公司”的模式,确保产品的销路与加工,并与成都中医大学建立联系,争取他们的技术支持和指导,联合开发柑桔、蚕桑的副产品,提升产值。
4、基地布局:以凌云山为中心,建设千亩杜仲基地;以永安、石圭为中心,建设万亩桔皮、枳实基地;以大山坡农业生态园为中心,建设千亩枇杷叶、花椒基地;以东观、长乐为中心,建设千亩半夏、麦冬基地等。
四、建议
目前,我区中药产业尚处于原生状态,农民的产业观念尚未形成,栽培技术、种子种苗、销售渠道均较为缺乏,因此,笔者建议:
1、区政府成立专门的产业推进机构,主抓此事。负责全区中药产业的规划、指导、督促及目标考核,每年将此项工作列入乡镇经济目标单独考评。
2、形成“一乡一品”。以乡镇为单位,根据本地的土壤、地质条件,确定一项主导品种,不断扩大种植面积和提高种植科技含量,申报无公害、绿色原产地称号,逐步形成地域优势和传统优势,进而形成“一乡一品”。
3、培训技术骨干。每年组织乡镇和重点村选派人员参加中药材种植、开发、经营、管理的业务培训,参加专家的辅导和现场操作示范,从而保证每村均有技术骨干负责管理及教会农民科学种植。
4、加大资金投入。特别是项目的启动阶段,需财政安排专门资金扶助产业发展,例如技术培训、外出参观、种子种苗等,起步初期需资金扶助。
5、与省内外中医研究所及大专院校建立合作关系。成立中药材及相关片、饮、剂深度开发研究中心,争取成为国家、省级中药品种的实验基地,从而推动大面积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