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人力资源管理面临新环境有什么特点

时间:2019-05-12 07:27: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目前我国人力资源管理面临新环境有什么特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目前我国人力资源管理面临新环境有什么特点》。

第一篇:目前我国人力资源管理面临新环境有什么特点

目前我国人力资源管理面临新环境有什么特点

摘要:

首先说明什么是企业的环境分析,以及其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然后分析我国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一些问题。最后提出如何应对这些问题。

关键字:人力资源 劳动力 战略

正文:

一、什么是企业环境分析

企业环境分析是指通过对影响企业经营的各种内外因素和作用的评估、平衡,以辩证、系统的观点,审时度势,趋利避害,适时采取对策,做出适应环境的动态抉择,以维持企业生存,促进企业发展。也就是实现企业外部环境、企业内部条件及综合动态平衡的结合。在经济大势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未来一个时期内人力资源管理注定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如何有效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是摆在所有人力资源管理者面前的一个紧迫课题。

二、当前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形势

下面的很多问题已经不是新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在2012年都表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

(一)劳动力供给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近几年春节过后,用工荒在东南沿海地区都如期上演,这已经不算做什么新闻。但随着2011年4月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的发布,可以发现,我国劳动力供给结构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0-14岁人口占16.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

2.93个百分点。而从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形中可以更直观地看到:老龄化社会正在急速到来,而今后的劳动力供给数量将快速减少。

因此,可以预见,季节性用工荒将逐步加剧,并将转化为常态性的、结构性短缺;劳动力短缺将从劳动密集型产业扩展到各行业和部门;企业员工年龄结构将逐步改变,不仅80、90后员工比重增加,老龄员工所占比重也将扩大;而可以肯定的是,企业招聘难度将进一步提高。

(二)人工成本持续上涨

多年来,人工成本一直上涨,在未来这一趋势将得到持续,而可以肯定的是其速度还将加快。以北京市为例,社会平均工资、最低工资分别从2006年的3008元/月、640元/月上升到2011年的4495元/月和1160元/月,年均增长率分别为8.37%、12.63%.在2012年2月发布的《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显示,十一五期间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率为12.5%,而该规划进一步提出十二五期间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率将大于13%.即使按照上述13%的比例低限计算,截至2015年十二五结束时,最低工资将上涨到目前的1.84倍。而如果再考虑到劳动力供给结构的变化,人工成本上升幅度将更大。

(三)劳动政策法规继续加强

以2007年6月《劳动合同法》颁布为标志,我国劳动立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而2011年以来,我国劳动政策法规规制加强则表现出一些新特点:

一是各地劳动争议群体事件增多,推动劳动集体协商进程加快,工会作用得到加强。一方面沃尔玛等大型外企均建立工会、广东南海本田事件等标志性事件使集体协商得到广泛关注;另一方面,中华全国总工会2011年1月出台了《2011一2013年推动企业普遍建立工会组织工作规划》和《2011-2013年深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规划》,前者提出“全国企业法人建会率达到90%以上”,后者进一步提出“到2013年底已建工会组织的企业80%以上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二是社会保险方面的立法明显增强,继2010年10月公布《社会保险法》之后,2011年6月又发布了《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若干规定》、12月发布了《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管理规定(草案)》。特别是后者“将原办法规定的养老、医疗和失业三项保险,扩大为全部五项社会保险”,而且加大了“社会保险费基数核定”的监察力度——这一规定一度在社会上引发热烈讨论。三是劳动监察加强,力推《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法规落实。2011年7月《关于进一步推进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工作的意见》中提出,“以乡镇(街道)为基础、以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数量为依据、以便利劳动者**和服务企业为导向划分监察网格,将城乡用人单位全面纳入网格监管范围。一个网格明确1名劳动保障监察员负责,一般配备2名以上劳动保障监察协管员”。在《劳动合同法》立法过程中,论战一方董保华教授特别强调中国劳动关系的关键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这一问题能否得到有效矫正还有待观察。

(四)高端人才短缺在人才竞争背景下持续升级

高端人才短缺始终是让企业人力资源经理焦心的一个问题。而在人才竞争烈度持续升级的背景下,高端人才短缺将更为突出。根据国际著名人力资源服务公司万宝盛华(Manpower)发布的《2011年全球人才短缺调查结果》,中国大陆有24%的企业正遭遇严重的由于人才短缺带来的职位空缺填补问题。可以预见,如果2012年迎来经济复苏,各类企业人才招聘需求的扩张,人才竞争将进一步加强,而高端人才短缺的问题将更为突出。这一点,相信所有人力资源部门都具有直接感受;而可作一个反证的是,我国猎头行业发展极为迅速,这表明对于高端人才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如果将眼光放到更远一些,我们就会发现,在欧美、日本等传统经济体增长乏力的情况下,更多的大型跨国企业更加关注中国市场;与此相一致,大量外向型企业也调转方向、由外向内。因此可以预见,未来企业竞争将更加激烈。当然,大量具有一定实力的国内企业也开始了国际化之路,更多地企业走向海外。以上所有这些都将指向一点,中国企业管理水平必须快速提升。

三、根本解决之道

面对上面这些问题,人力资源部门应当何去何从?对此历来存在两种不同态度:

最常见是应对思维,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是也。必须承认,这种方式在短期内是必需的,比如面对劳动合同法,应当进行自检,在劳动合同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各具体环节进行调整,以符合新法要求。但问题是,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陷入了这种短期化、碎片化的“应对”思维模式;如果长期依赖这种问题导向的、非系统的方式,将难以使企业整体人力资源管理获取实质性提升。因此,只有从根本上系统地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才是根本解决之道。《劳动合同法》实施以及人工成本上涨、人才短缺等对很多企业提出了严峻挑战,但很显然,任何从劳动合同管理、简单加薪、加强招聘层面进行“应对”的实际效果都是非常有限的,因为企业总是被动地调整,而没有进行主动地系统地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

从根本上来说,只有通过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的系统提升,通过有效的人才的激励与培养,不断提高员工绩效、并为企业提供持续的人才供给。也就是说,企业必须要从简单的“应对思维”转向系统的“提升思维”,才是应对各种挑战的根本解决之道。

三、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系统提升

目前,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已经度过了早期理念普及、简单操作阶段,进入了以管理价值、实际效果为导向的新阶段。由于中国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快速提升,以及外部环境和快速变化,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面临着新的需求:

(一)打破模块职能分割,贯通人力源管理价值链

模块分割是很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典型问题。比如,对于什么是人力资源管理,这些企业认为就是招聘、培训、绩效、薪酬,也就是单纯地从职能实现的角度理解人力资源管理,这样人力资源资源管理必然就缺乏系统化思维;而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进一步很容易过度专注于简单的人员招聘、培训组织、考核评分、薪酬发放这些事务性工作;加上企业人力资源部岗位设置的自然分割作用,这种职能导向的相互割裂的事务性的意味得到强化。这是很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提升的一个主要障碍。

从系统的角度重新思考人力资源管理,首要地是贯通人力资源管理价值链。当然,系统思维并非今天才产生,专家们早就强调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性、系统性,只不过今天这一点变得更为急迫、也更加具有现实操作性。

当前,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一个新话题是人才管理,并被看作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新阶段。简单来说,人才管理更加强调从战略和能力导向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各模块的整体系统,因此人才管理强调以素质模型为基础的人才战略和规划、吸引和招聘、绩效管理、学习和发展、继任计划、领导力开发、薪酬管理;其中各个模块都是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各模块的综合。

但如果按照这一要求,企业又将面临非常严重的落地和实操问题,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能力也将面临挑战。

(二)贴近企业业务需求,真正创造人力资源管理价值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另一个常见的问题是脱离企业业务需求。一方面,大部分企业HR对企业业务运营了解程度不高,另一方面HR仅仅从招聘、培训、考核等具体职能的角度理解和操作,那么很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就变成自说自话、自体循环。

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与企业业务紧密结合,一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都应当围绕企业核心价值创造环节开展。以绩效管理为例,脱离企业运营的绩效管理很容易演变为简单的考核打分、与薪酬挂钩;很有意思的现象是,在形式主义的绩效管理之外,直线部门经理同时按照部门业务管理需要进行自己的管理活动。我们可以说管理、业务“两张皮”,而反过来我们可以说“业务之皮不存、人力之毛焉附”?因此,绩效管理必须与从企业战略到阶段目标、行动计划、具体任务以及从企业、部门、岗位的逐层分解过程紧密结合。

而只有这样,才能如经常所倡导的那样,“让直线经理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主体”;也只有这样,人力资源部门才能够真正成为企业的战略伙伴。——人力资源管理只有在与企业战略和业务运营中的紧密结合中实现自身价值。

(三)强调人力资源开发,为企业发展提供持续的人才保障

人才短缺是所有企业发展中都面临的巨大问题,因此,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越来越强调人力资源的开发。当然,人力资源开发并非简单的培训管理,而是一个系统过程。

简单来说,其基本路径是:首先建立企业素质模型,然后明确各个岗位的能力素质要求,并且进一步根据能力素质要求制定与之匹配的培训课程体系;这样就可以展开应用,比如:可以针对员工现有能力水平或绩效表现,明确员工的能力差距,从而为其匹配相应的培训课程;再次,可以根据企业整体继任体系,明确员工现有能力与未来职业发展、继任岗位之间的能力差异,从而进行针对性的培训。

当然,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地剪裁,以适合企业、行业特点和需求。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人才开发必须成为一个系统,而不是支离破碎的一个个点。只有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才能避免现有人才开发中随机性、短期化、碎片化的问题,以有效的开发体系为企业发展提供持续的人才保障。

(四)增强全员参与互动,实现管理体系与理念落地

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主要局限于人力资源部门之内;事实上,人力资源管理离开了全体员工、直线经理、企业高层,那么就变成了人力资源部自己的独角戏,这样也就不可能实现与战略、运营的紧密结合。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越来越强调全员参与,比如强调直线经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主体,而人力资源部门则应当成为战略伙伴。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而言,人力

资源管理正在转变成为企业全员参与、互动的管理行为。

在这个过程中,员工与直线经理从被动的管理对象转变为主动的管理主体。比如,从培训开发角度而言,不是人力资源部要员工培训,而是员工根据企业确立的以战略为导向的、以素质模型和课程体系为基础的职业生涯规划、继任体系,不断评估自身现有能力与发展需要之间的差距,从而在部门直线经理和人力资源部的支持下主动进行自身能力提升。这一转变将逐渐加速。

(五)提升人力资源管控能力,推动人力资源管控体系落地

人力资源管理不仅具有服务功能,在某些关键环节则具有重要的管控功能。管控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上:一是单体企业内部的自我管控,这包括各类业务操作中的管控活动;二是集团企业条件下多层次的人力资源管控,目前基于集团管控模式的跨层次的人力资源管控问题日益凸显。

以工资总额为例,对于单体企业需要合理确定工资总额预算,按时间进度调控工资总额使用进度,并最终将工资总额控制在企业运营情况进行调节,这就需要人力资源部门实时掌握业务数据和工资总额使用数据,对不同部门、不同类别人员工资总额情况进行分析。

对于集团企业,管控问题则更加复杂,因为集团企业多元化发展、跨地域、多层级的特点,集团人力资源管控完全不同于单体企业,它的内容不再是人力资源管理具体业务,而转变成对下属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管理”;不再是微观管理行为,而是集团宏观调控行为。集团人力资源部门不再直接进行工资总额核算、使用、自控,而是要针对不同下属企业制定工资总额基数核定规则及与整体业绩挂钩的方法、监控其使用进度及异常情况。如果仍然运用单体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思维惯性进行集团人力资源管控,那么将面临忙乱无序、劳而无功的局面。在新的形势下,如何系统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上面的分析和建议还很浅陋,但希望能够引起同仁们的思考和探讨,共同创造、拥抱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未来。

第二篇:饭店人力资源管理面临新的挑战

饭店人力资源管理面临新的挑战

国家旅游局人教司 陈志学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大发展,饭店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到2000年末,全国旅游饭店已达10481家,客房94.82万间,员工人数112.49万人。新世纪饭店业的发展必然对饭店管理的核心问题———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问题提出新的诸多挑战。从根本上讲,饭店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竞争就是挑战,只有面对竞争才能勇于迎接挑战。

一、“入世”:面临留住人才的挑战“入世”、申奥的成功和中国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必将对中国旅游业、饭店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入世”还将有更多的外方饭店管理集团进军中国,更多的外资投入饭店。“假日”已在国内管理的饭店达30家,“万豪”15家,香格里拉15家,其它饭店管理集团也看好中国市场,准备进入。更多的外资饭店、外方饭店管理集团进入,人才将成为制约饭店发展的“瓶颈”,人才供给短缺,必将掀起新一轮的人才大战,国内人才国际化、国际人才本土化成为必然。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稳定本饭店现有的骨干和专业人才,则成为众多饭店关注的焦点和必须认真应对的问题。

二、知识经济、网络化的到来:面临迫切提高现有各类专业人才素质的挑战我国现有饭店中高层管理者的学历偏低,高层管理者半路出家的多、经验型多、新知识、新技术掌握较差,创新能力较弱,信息不灵,总之,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已不太适应市场竞争、经济全球化,尤其是新经济浪潮的席卷。没有专业的人才,就谈不上专业的管理;没有专业的管理,饭店要发展就是一句空话。为此,如何提升现有管理者的素质,尽快培养一支能够适应新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能够驾驭各种错综复杂的经济局面、具有战略眼光的职业经理人队伍就摆到了饭店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日程上。

三、饭店业的大发展:面临人才紧缺的挑战我国饭店业的大发展一方面急需大批各类专业人才,另一方面,人才资源又紧缺。目前最为紧缺的人才有:总经理、人力资源管理者、营销人才、行政总厨、复合型的工程管理人才、度假村管理人才、会展旅游管理人才等。上述紧缺人才有的是现有旅游院校尚未开设相关专业,没有培养渠道;有的是行业发展太快,此类人才难找。旅游院校如何根据市场的用人需求调整专业,培养相关人才;如何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短平快”的方式举办各类短期培训班,培养行业急需的短缺人才,就成为旅游企业、旅游院校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迫切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四、饭店业吸引人力资源的优势减弱:面临有效解决人力资源供给的挑战饭店业十年前在用人方面的优势非常明显,可以从院校、社会上招聘到众多优秀的员工,学生们为能到高星级饭店工作感到自豪。现在,情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它行业众多的企业薪水、福利、工作环境、学习等条件比饭店还好,饭店业逐渐丧失了往日吸引人才的辉煌。“人才难招”是饭店负责员工招聘的管理者的同感。饭店招人难还表现在,一是用工从大城市转向中小城市,从中小城市转向城乡镇;二是从学校转向社会,因为旅游职业学校的生源越来越少;三是用工形式从固定工、合同工为主转向固定工、合同工、临时工、计件工并存。用工形式的三个转移意味着饭店招人难和人员整体素质呈下降态势。如何解决人力资源的供给渠道、招聘到饭店合适的人员,这是摆在饭店人事管理部门一个非常严峻和急迫的问题。

五、饭店人力资源管理自身的变化:面临从传统的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挑战总体上讲,我国饭店的人事管理仍处于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即是一种被动的缺乏灵活性的管理模式。其主要特征表现在:视人力为成本,管理多为“被动反映性”,管理的焦点是以事为中心,只注重管好现有人员、用好已有知识,人事管理部门处于执行层,是非生产和非效益部门。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则视人力为资源,管理多为“主动开发性”,管理的焦点是以人为中心,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人事管理部门处于决策层,是生产和效益部门。两者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着重管理,后者着重开发。从前者向后者的转变,不仅涉及到转变管理方式、职能和人事管理的技术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观念的转变,要从管理到开发,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变。

六、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面临加速培养西部地区饭店人才的挑战西部将于21世纪为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新的契机和动力,西部大开发人才是关键。西部地区的饭店在人才培养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人才数量不足,专业化不高,西部地区的学生到外地上学后又不愿回家乡工作;资金短缺,优秀的饭店专业教师缺乏;教育培训的基础条件薄弱,一些地区没有一所实力较强的培养饭店管理人才的高校(系)。这些问题,是制约西部饭店业发展至关重要而又迫切需要切实解决的问题。

上述挑战,不仅饭店业要认真正视和应对,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院校也要顺应形势,采取相应措施,积极研对,为中国饭店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第三篇: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a.创造性是人力资源区别于其他资源的最根本性特点,是人力资源成为社会第一重要资源的根本性原因。人有感情、有个性、有思维,具有主观性动物,是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最根本的动力;同时也因为每个人感情、个性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使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管理这项系统性的工作面临着更加艰巨和复杂的环境。对于组织内部来说,影响人力资源创造性的直接因素有企业文化环境、薪酬福利体系、绩效考核体系、激励机制和制度管理体系的健全程度等几个方面。

b.时效性:人力资源的时效性对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人的体能、智力和经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的,企业在选择人才时,应根据所招聘的岗位及其职位说明书的要求,选择最适合王伟所需的年龄层次的人才。

c.再生性:人力资源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体能、心理和智力方面的损耗,这些损耗

是可以通过休息、调整和补充扩展来进行再生的。对于企业来说,建立一套有利于人力资源恢复调整的企业文化环境、薪酬福利体系和员工在教育培训体系,将会极大地促进企业人力资源潜力的发挥。

d.流动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跨国公司的全球投资,以及各个国家、经济体和区域

化组织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政策、产业结构、人均收入水平、人力资源政策等各不相同,导致了全球性人力资源的流动。人性的趋利避害,使人力资源的流动性往往是不以组织意志为转移的。人力资源的流动性对于企业来说,是要建立一个更具有包容性的企业文化环境,以克服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才在流动过程中出现不适应性。对于我国来说,是要建立一套更加完整的全球人力资源引进战略和更加宽容的社会文化和法制环境。

e.两重性:人力资源的获得需要组织进行持续的投资,同时人力资源又能为组织创造财富

和利益。追求短期内利益最大化,对人力资源的两重性没有正确的认识和看待或根本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加之在中小型企业里人力资源管理通常不可能成体系地建立,所以也无法对企业在这方面的投入和产出做出准确的客观分析,导致了企业在员工的薪酬福利、再教育等方面的投入不足,造成部分人力资源没有最终发挥其作用。

第四篇: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

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1]

1.人力资源管理管环境带来的挑战

(1)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挑战。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并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向前发展。随着区域性合作组织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等的产生,国与国之间的界限已经越来越模糊。这种趋势在过去几年中迅速在全球蔓延,使世界经济已经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整体,亚洲金融危机和美国“9.11” 事件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当今的世界,国与国之间不仅仅只是竞争,更重要的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整体。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动荡,很快就会影响到全球的经济,甚至影响到其他国家的安定与发展。世界经济格局的这一重大变化,对全球的劳动力市场都是一个巨大的冲击。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逐步形成,作为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必然产物——跨国公司将不得不面对不同的政治体制、法律规范和风俗习惯,作为管理者将会经常遇到不同国籍、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语言的员工,如何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如何才能进行更好的交流与沟通,如何才能确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等,这些很现实的问题都摆在管理者面前。

在我国,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和中国加入WTO,中国已经成了许多跨国公司投资的热点。中国企业不仅要面对国内的竞争者,而且还要面对全球竞争者的挑战。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面临着非常激烈的挑战。中国的企业管理者如何确保自己的人才不会流失,中国的企业管理者如何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这是每一个有责任感的管理者都应该深思和解决的问题。

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已经使人才竞争与人才流动国际化变成了现实。如今企业家的竞争和热门技术人才的竞争已趋于白热化,只有那些能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并能够对人才进行规范开发和合理激励的企业,才能真正营造核心竞争优势。

(2)技术进步带来的挑战。通常来说,技术进步必然带来两种结果:一是它能够使组织更有实力、更具竞争性;二是它改变了工作的性质。比如说,网络的普及使许多人在家办公已经成为了一种可能,然而,这种高科技的使用必然对员工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这种自由宽松的工作秩序下,如何对员工进行考评已成了一个新的课题。事实上,随着技术的进步,其对组织的各个层次都产生厂重要的影响,劳动密集型工作和一般事务性工作的作用将会大大削弱,技术类、管理类和专业化工作的作用将会大大加强。这样一来,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就面临着结构调整等一系列重大变化。

(3)组织的发展带来的挑战。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剧,组织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今的时代,灵活开放已经成了组织发展的一种趋势。竞争的加剧、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以及外部市场的迅速变化,这些都要求组织要有很强的弹性和适应性。现代企业要参与市场竞争,就必须具有分权性和参与性,要以合作性团体来开发新的产品并满足顾客需求,这就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员工的管理要做到公平、公正和透明,要对员工有更加有效的激励措施;要求组织内的每一位管理者都要从战略的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从而不断适应组织变革的需要。

(4)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挑战。人口数量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别。在欧美发达国家,由于经济文化、思想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人口的出生率普遍偏低,人力资源供应相对不足;在亚非国家,由于人口出生率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人口出生率普遍偏高,人力资源相对供大于求。

劳动力的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相对亚非国家来说,欧美国家人口老龄化问题比较突出,而亚洲由于劳动力过剩,年轻劳动力的比例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相对来说,人才短缺仍然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比如,我国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由于缺乏人才培养战略与市场需求导向,造成人才结构严重的不平衡,部分专业人才过剩,而部分专业人才严重缺乏,这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与此同时,员工对自身价值的认识也有了一定的提高,表现在员工不仅对物质层次的要求有了明显提高,更重要的是,在物质层次得到满足后,员工开始具有更高的需求层次,他们希望被尊重、被认可,他们希望参与组织管理并实现自身价值。

2.人力资源管理自身发展的挑战[4]

(1)企业员工个性化发展的挑战。即企业员工日益跨文化化、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要求人力资源管理必须提供个性化、定制式人力资源产品/服务和关系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如何较恰当的平衡组织与员工个人的利益。

(2)工作生活质量提高的挑战。即员工不再仅仅追求工资、福利,而是对企业在各个方面所能满足自己日益增多的各种需求的程度越来越高、更全面化,人力资源管理必须提高更加全面周到的人力资源产品/服务。

(3)工作绩效评估的挑战。即员工考核与报酬日益强调以工作绩效考评为基础,并形成绩效、潜力、教导三结合的功能。

(4)人员素质的挑战。即对企业家(CEO)、各类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日益提高,培训、教育、考核、选拔、任用越来越重要。

(5)职业生涯管理的挑战。主要是员工日益重视个人职业发展计划的实现,企业必须日益重视职业管理,为员工创造更多的成功机会和发展的途径,获得个人事业上的满意。包括较成熟的企业组织的中上层职位在显示饱和的情况下如何处理员工的晋升问题。

(6)人力资源要素发展变化的挑战。要求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预测性、战略规划与长远安排。

(7)部门定位的挑战。人力资源部门如何在众多的企业职能部门中发挥其作用或显示其特别绩效,人力资源管理应担当哪些角色以保证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

第五篇: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十大特点

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十大特点

2005年06月17日 企业管理

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十大特点 21世纪,人类进入了一个以知识为主宰的全新经济时代。在这样一个十倍速变化的时代,人力资源与知识资本优势的独特性成为企业重要的核心技能,人力资源的价值成为衡量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标志。同时人力资源管理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来自全球一体化的力量如信息网络化的力量、知识与创新的力量、顾客的力量、投资者的力量、组织的速度与变革的力量等各种力量的挑战和冲击。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既有着工业文明时代的深刻烙印,又反映着新经济时代游戏规则的基本要求,从而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人才主权时代,也是一个人才“赢家通吃”的时代

所谓人才主权时代就是人才具有更多的就业选择权与工作的自主决定权,人才不是被动地适应企业或工作的要求。企业要尊重人才的选择权和工作的自主权,并站在人才内在需求的角度,为人才提供人力资源的产品与服务,并因此赢得人才的满意与忠诚。人才不是简单的通过劳动获得工资性收入,而是要与资本所有者共享价值创造成果。所谓“人才赢家通吃”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越是高素质、越稀缺、越热门的人才,越容易获得选择工作的机会,其报酬也越高;二是人才资源优势越大的企业越具有市场竞争力,也就越容易吸纳和留住一流人才。人才主权时代的动因主要有三个方面:1.知识与职业企业家成为企业价值创造的主导要素,企业必须承认知识创新者和职业企业家的贡献与价值,资本单方面参与利润分享的历史已经结束,知识创新者和职业企业家具有对剩余价值的索取权。这就改变了资本所有者和知识所有者之间的博弈关系,剩余价值的索取权是人才主权的基础,也是它的理论依据。

2.21世纪,社会对知识和智力资本的需求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为强烈,导致知识创新者和企业家等人才短缺的现象加剧。人才的稀缺性、巨大的增值空间和人力资本的高回报性,使得:(1)资本疯狂地追逐人才。正如美国思科(CISCO)公司总裁所言:“与其说我们是在购并企业,不如说我们是在购并人才。”(2)人才选择资本。人才是揣着能力的选票来选企业,人才有了众多的工作选择权。(3)知识与人才雇佣资本。如在知识创新型企业,人才通过引入风险资本,就是用知识雇佣资本,通过知识转化为资本的方式,来实现知识的资本化。3.21世纪,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使得人才竞争与人才流动国际化。中国加入WTO对我们冲击最大的不是我们的产品市场,而是人才市场。尤其是企业家人才和热门技术人才的竞争白热化。这就使得人才流动的范围拓宽、人才职业选择权加大。人才主权时代使得那些能够吸纳、留住、开发、激励一流人才的企业成为市场竞争的真正赢家。同时,也可能给企业带来短时间的负面效应。一是会产生人才泡沫。企业一味通过高薪留住、吸纳人才,会造成热门人才的价值与价格背离;二是人才流动作为人才价值增值与价值实现的一种途径,会致使跳槽频繁、人才流动风险增大。

二、.员工是客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职能就是向员工持续提供客户化的人力资源产品与服务

21世纪,企业要以新的思维来对待员工,要以营销的视角来开发组织中的人力资源。从某种意义来说,人力资源管理也是一种营销工作,即企业要站在员工需求的角度,通过提供令顾客满意的人力资源产品与服务来吸纳、留住、激励、开发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从新世纪的企业经营价值链的角度看,企业要赢得顾客的满意与忠诚,必须赢得员工的满意与忠诚;企业要把客户资源与人力资源结合起来,要致力于提升客户资本价值与人力资本价值。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者要扮演工程师+销售员+客户经理的角色。一方面人力资源管理者要具有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要具有向管理者及员工推销人力资源的产品与服务方案的技能。人力资源经理也是客户经理,所谓客户经理,就是要为企业各层级提供一揽子的人力资源系统解决方案,即如MOTOROLA所提出的人力资源客户经理TOTAL SOLUTION。企业向员工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主要包括:1.共同愿景:通过提供共同愿景,将企业的目标与员工的期望结合在一起,满足员工的事业发展期望。2.价值分享:通过提供富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及价值分享系统来满足员工的多元化的需求。包括企业内部信息、知识、经验的分享。3.人力资本增值服务:通过提供持续的人力资源开发、培训,提升员工的人力资本价值。4.授权赋能:让员工参与管理,授权员工自主工作,并承担更多的责任。5.支持与援助:通过建立支持与求助工作系统,为员工完成个人与组织发展目标提供条件。

三.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知识型员工

21世纪,国家的核心是企业,企业的核心是人才,人才的核心是知识创新者与企业家。人力资源管理面临新三角:知识型员工、知识工作设计、知识工作系统。人力资源管理要关注知识型员工的特点,其重点是如何开发与管理知识型员工,对知识型员工采用不同的管理策略。1.知识型员工由于其拥有知识资本,因而在组织中有很强的独立性和

自主性。这就必然带来新的管理问题:(1)授权赋能与人才风险管理。一方面要授权给员工,给员工一定的工作自主权,另一方面又要防范授权时所带来的风险。一个人才可能带给企业巨大的价值,也可能会导致整个企业的衰败。人才的风险管理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新课题。(2)企业价值要与员工成就意愿相协调。知识型员工具有很强的成就欲望与专业兴趣,如何确保员工的成就欲望、专业兴趣与企业的所需目标一致是一个新问题。如研发人员要面向市场把注意力集中在为企业开发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上,而不仅仅是获得业界的支持与评价。(3)工作模式改变,如虚拟工作团队。知识型工作往往是团队与项目合作,其工作模式是跨专业、跨职能、跨部门的,有时并不在固定的工作场所,而是通过信息、网络组成虚拟工作团队或项目团队,这种工作模式与工业文明时期严格的等级秩序、细密的分工条件下的工作不一样。如何进行知识型工作的设计,也是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课题。2.知识型员工具有较高的流动意愿,不希望终身在一个组织中工作,由追求终身就业饭碗,转向追求终身就业能力。(1)员工忠诚具有新的内涵。流动是必然的,关键在于如何建立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忠诚关系。(2)由于流动的加速,企业人力投资风险由谁承担成为企业面临的抉择。(3)流动过频、集体跳槽给企业管理带来危机。3.知识型员工的工作过程难以直接监控,工作成果难以衡量,使得价值评价体系的建立变得复杂而不确定。(1)个体劳动成果与团队成果如何进行确定。(2)报酬与绩效的相关性。知识型员工更加关注个人的贡献与报酬之间的相关性,这就要求企业建立公正、客观的绩效考核体系。(3)工作定位与角色定位。在知识创新型企业中,每个人在企业中的位置,不再是按照工业文明时代企业严格的等级秩序和细致的分工体系精确定位,而是按照现代数学进行模糊定位。在知识创新型企业中,传统的工作说明书变得越来越没有用,取而代之的是角色说明书,即对人力资源进行分层分类的管理,在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上来确定员工的任职资格、行为标准、工作规范。传统的职务说明书已经不足以清楚地确定一个人在企业中的定位问题,回答不了在知识创新型企业中需要跨部门、跨职能的团队合作问题。4.知识型员工的能力与贡献差异大,出现混合交替式的需求模式,需求要素及需求结构也有了新的变化。(1)报酬不再是一种生理层面的需求,其本身也是个人价值与社会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从某种意义上说,报酬成为一种成就欲望层次上的需求。(2)知识型员工的内在需求模式是混合交替式的,使得报酬设计更为复杂。(3)知识型员工不仅需要获得劳动收入,而且要获得人力资本的资本收入。即需要分享企业价值创造的成果。(4)知识型员工出现了新的内在需求要素。这些要素是传统的需求模型难以囊括的。如:利润与信息分享需求、终身就业能力提高的需求、工作变换与流动增值的需求、个人成长与发展的需求等。5.领导界限模糊化。(1)知识创新型企业中,领导与被领导的界限变得模糊,知识正替代权威。一个人对企业的价值不再仅仅取决于其在管理职务上的高低,而是取决于其拥有的知识和信息量。领导与被领导之间的关系是以信任、沟通、承诺、学习为基本互动准则的。(2)知识型员工的特点要求领导方式进行根本的转变。(3)信任、沟通、承诺、学习成为新的互动方式。(4)要建立知识工作系统和创新授权机制。

四.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人力资源价值链管理

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如何通过价值链的管理,来实现人力资本价值的实现及其价值的增值。价值链本身就是对人才激励和创新的过程。1.价值创造就是在理念上要肯定知识创新者和企业家在企业价值创造中的主导作用,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要遵循2∶8规律,即我们要关注那些能够为企业创造巨大价值的人,他们创造了80%的价值,而数量却在企业中仅占20%。同时也能带动企业其他80%的人。注重形成企业的核心层、中坚层、骨干层员工队伍,同时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的分层分类管理模式。2.价值评价问题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其内容是指要通过价值评价体系及评价机制的确定,使人才的贡献得到承认,使真正优秀的、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脱颖而出,使企业形成凭能力和业绩吃饭,而不是凭政治技巧吃饭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3.价值分配。就是要通过价值分配体系的建立,满足员工的需求,从而有效地激励员工,这就需要提供多元的价值分配形式,包括职权、机会、工资、奖金、福利、股权的分配等。企业应注重对员工的潜能评价,向员工提供面向未来的人力资源开发内容与手段,提高其终身就业能力。

五.企业与员工关系的新模式——以劳动契约和心理契约为双重纽带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21世纪,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需要靠新的游戏规则来确定,这种新的游戏规则就是劳动契约与心理契约。

1.以劳动契约和心理契约作为调节员工与企业之间关系的纽带。一方面要依据市场法则确定员工与企业双方的权力、义务关系、利益关系;另一方面又要求企业与员工一道建立共同愿景,在共同愿景基础上就核心价值观达成共识,培养员工的职业道德,实现员工的自我发展与管理。2.企业要关注员工对组织的心理期望与组织对员工的心理期望之间达成了“默契”,在企业和员工之间建立信任与承诺关系。要使员工实现自主管理。3.企业与员工双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个人与组织共同成长和发展。

六.人力资源管理在组织中的战略地位上升,管理责任下移

1.人力资源真正成为企业的战略性资源,人力资源管理要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承担责任。人力资源管理在组织中的战略地位上升,并在组织上得到保证,如很多企业成立人力资源委员会,使高层管理者关注并参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2.人力资源管理不仅仅是人力资源职能部门的责任,而是全体员工及全体管理者的责任。过去是人事部的责任,现在企业高层管理者必须承担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责任,关注人力资源的各种政策。目前的人力资源管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专业职能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二是高中基层领导者如何承担履行人力资源管理的责任;三是员工如何实现自我发展与自我开发。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根本任务就是:如何推动、帮助企业的各层管理者及全体员工去承担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责任。3.人力资源管理由行政权力型转向服务支持型。人力资源职能部门的权力淡化,直线经理的人力资源管理责任增加,员工自主管理的责任增加。4.由于目前组织变化速度很快(现在的组织是速度型组织、学习型组织、创新型组织),人力资源管理要配合组织不断的变革与创新,就需要创新授权,通过授权,建立创新机制;在企业中引入新的团队合作,形成知识型工作团队,将一个个战略单位经过自由组合,挑选自己的成员、领导,确定其操作系统和工具,并利用信息技术来制定他们认为最好的工作方法。这种被称之为SMT(自我管理式团队)的组织结构已经成为企业中的基本组织单位。

七.人力资源管理的全球化,信息化

这是由组织的全球化所决定的。组织的全球化,必然要求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的全球化。1.员工与经理人才的全球观念的系统整合与管理。首先是说,通过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训使得我们的经理人才和员工具有全球的概念。其次是说人才流动国际化、无国界。也就是说,我们要以全球的视野来选拔人才,来看待人才的流动,尤其是加入WTO以后,我们所面对的就是人才流动的国际化以及无国界。2.人才市场竞争的国际化。国际化的人才交流市场与人才交流将出现,并成为一种主要形式。人才的价值(价格)就不仅仅是在一个区域市场内体现,而更多的是要按照国际市场的要求来看待人才价值。跨文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成为重要内容。人才网成为重要的人才市场形式。人才网要真正实现它的价值,就要最终走出“跑马圈地和卖地”的方式,真正通过利用网络优势来加速人才的交流与流动,并为客户提供人力资源的信息增值服务。

八.人才流动速率加快,流动交易成本与流动风险增加,人才流向高风险、高回报的知识创新型企业

以信息网络为工具的虚拟工作形式呈不断增长趋势。1.员工由追求终身就业饭碗转向追求终身就业能力,通过流动实现增值,使人才流动具有内在动力。2.人才稀缺与日益增长的人才需求,使人才面临多种流动诱因和流动机会。3.人才流动的交易成本增加,企业人才流动风险增加,需要强化人才的风险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企业留住人才策略由筑坝防止人才跳槽流动转向整修渠道,即企业内部要有良好的人力资源环境,对流水进行管理,控制河水的流量与流速。而且,人力资源部门要强化对流动人员的离职调查,除与个人面谈外,还要对其所在的群体和组织进行调查,找出流动原因以及所反映的组织运行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4.集体跳槽与集体应聘成为人才流动的新现象。企业策略联盟与企业购并关注人才联盟与人才购并。也就是说,我们在购并一个企业时,更多的是关心它的管理团队,关注它的人才团队,对所要购并企业的管理团队和人才团队进行科学的分析,对其价值进行评估。

九.沟通、共识;信任、承诺;尊重、自主;服务、支持;创新、学习;合作、支援;

授权、赋能将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准则在21世纪,企业与员工之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同事之间将按新的游戏规则来处理各种关系,即如何在沟通基础上达成共识,如何在信任基础上彼此之间达成承诺,尊重员工的个性,如何在自主的基础上达到有效的管理,尤其是如何对创新型团队提供一种支持和服务,企业如何注重一种创新机制,如何变成一种学习性的组织,如何进行团队合作和授权赋能。

十.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任务是构建智力资本优势,人力资源管理的角色多重化,职业化。

21世纪,企业的核心优势取决于智力资本独特性及其优势。智力资本包括三个方面:人力资本、客户资本和组织结构资本。人力资源的核心任务是通过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与管理,提升客户关系价值。要将经营客户与经营人才结合在一起。要致力于深化两种关系: 维持、深化、发展与客户的关系,提升客户关系价值,以赢得客户的终身价值;维持、深化、发展与员工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升人力资本价值。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要成为专家。要具有很强的沟通能力,必须对整个企业有一个很好的把握,通过沟通达成共识。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要尽快实现从业余选手到职业选手的转化。职业选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要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要有职业的精神,必须懂得职业的游戏规则。2.企业人力资源的政策与决策愈来愈需要外脑。要借助于社会上的各种力量。没有外力的推动,企业很多新的人力资源政策、组织变革方案是很难提出并被高层管理人员及员工认同的。

下载目前我国人力资源管理面临新环境有什么特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目前我国人力资源管理面临新环境有什么特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IT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浅谈IT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其实是由企业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需要支持企业战略和业务的发展,IT企业也不例外。从大的方面来说,IT......

    浅析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问题

    浅析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问题论文关键词:企业 发展 人力资源论文摘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和企业的经营战略、组织结构体系与文化价值观紧密联系的。卓越的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

    谈中国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在当今社会形势下,中国的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着许多问题,导致许多企业的管理不尽如人意,在现在社会中,我国并不缺乏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人......

    浅析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问题

    浅析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问题 王 进 人才竞争是组织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人力资源是组织中最为宝贵的资源。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事业单位改革也开始启动,人力资源......

    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的十大特点

    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的十大特点 1、 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人才主权的时代,也是一个人才赢家 通吃的时代; 2、 员工是客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职能是向员工持续提 供客户化的人力......

    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和趋势

    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和趋势 21世纪,人类进入了一个以知识为主宰的全新经济时代。在这样一个十倍速变化的时代,人力资源与知识资本优势的独特性成为企业重要的核心技能,人......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有哪些课程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有哪些课程人力资源(Human Resource ,简称HR)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中,处于劳动年龄、未到劳动年龄和超过劳动年龄但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之和。或者表述为:一个国家......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精选5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 (1)资源匮乏难招人。民营企业由于自身发展的特殊性,内部资源匮乏,很难招聘到高素质的人才。在人才的吸引上可谓捉襟见肘。大多数民营企业家观念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