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口和计划生育是重大的民生问题[范文]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是重大的民生问题
胶南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是强国富民安天下的伟大事业。国家人口计生委党组书记李斌调查研究工作时,提出了“人口计生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涉及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做好人口计生工作,解决人口计生问题,是一个重大的民生问题”的重大战略思想。这个“重大战略思想”,不但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更是一个重大战略抉择,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民生问题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基本问题。“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里的“民”,就是百姓的意思。而《辞海》中对于“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是一个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话语语境中显然渗透着一种大众情怀。按照我的理解,在这里对民生的研究和思考,不要局限于传统中的民生问题,如吃穿住行,而应该有所实质的体现。民生的实质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一种执政理念,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二是政府在一定时期公共服务理念、水平、方式高低的集中体现,反应出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三是追求公平、正义理念的现实要求。其中,公平正义在时间中表现为前提中的机会均等,过程中的程序合法以及结果中的与自身的努力相匹配。在空间中表现为在阶层中的和谐共处;四是民生问题体现为一个政府,在一定价值追求和治国理念指导下的制度设计(钟庆才、周学馨,2007)。因此,要解决好民生问题,也就是要在科学执政理念下,在追求公平公正价值理念下的一系列制度设计,而这一系列的制度设计,必须依靠良好的公共服务理念、较强的公共服务水平和能力来加以保障。
十七大报告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单列,将民生问题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表明,执政的基础从经济 1
发展走向社会基础,这是中国政治很重要的拐点。人口计生工作事关国计民生。党的十七大把人口计生工作纳入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更加突显了人口计生工作的民生性质和战略意义。把人口计生工作纳入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就是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人口计生工作,综合运用人口政策及相关经济社会政策,更加注重以经济手段调控人口增长,更加注重依法行政和开展人文关怀,更加注重建立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体制机制,不断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民生实质对人口计生工作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公平性、科学性(制度设计的科学性、实施方法的科学性)、制度性、连续性、服务性等。只有这样,才能规避人口计生对民生所造成的风险。人口计生与民生的关系,包括: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人口分布、人口与经济的关系、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人口发展与民生,包括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及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等。
十七大报告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而经济发展方式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根本不仅在于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而且在于人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而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只有牢固树立民生意识,把国家公共利益与群众的个人利益结合起来,把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与计划生育家庭的现实利益结合起来,才能持续健康发展。人口计生既是一个基本国策,同时又是一个重大的民生问题,这是因为:
----从宏观层面看,具有重大战略性和全局性。解决民生问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从宏观层面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与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我们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来认识人口计生事业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人口计
生工作关系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多年来,人口计生工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做出了重要贡献。人口计生工作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应将其纳入改善民生的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既作为基本国策、又作为重大民生问题来认识和解决。表现为在战略定位上是:人口问题错综复杂,既涉及人类自身繁衍的客观规律,又涉及人口自身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人口发展既与当前工作有关,更关乎未来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解决好人口问题在应处于改善民生序列中的首要位置,而人口计生工作必仍将长期具有基础性、根本性的战略地位;在战略实施和推进上,强调人口计生将与其他民生问题一起组成“民生系统工程”来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并着力强调创新社会建设的手段、机制和方式;在战略评估上,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建立包括人口数量在内的多元、多维的民生评价体系和指标。
把人口计生工作纳入改善民生的国家总体部署,这就需要从全局、战略高度,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从对民族未来发展负责的高度,坚持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将人口计生切实融入民生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把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同时,解决好人口计生是重大民生问题同党的性质、宗旨和目标一脉相承,也是党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支持的力量源泉。
----从中观层面看,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统筹解决人口问题道路的重要拐点。当前,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重要发展机遇期,即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央《决定》明确提出了新阶段我国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总体思路,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稳定低生
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保障人口安全,促进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转变,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把人口计生工作纳入改善民生的国家总体部署,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统筹就是要将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发展、区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等紧密结合;兼顾、协调,就是人口发展政策要与相关经济社会政策紧密衔接,兼顾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协调各种关系,整合各种资源和社会力量,进行综合治理。要综合运用法律、行政、教育、经济等手段,推进人口计生工作。人口计生工作的重点、难点在农村,必须把农村作为稳定和降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重中之重,将农村人口计生工作纳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形成有利于人口计生的社会氛围和社会经济政策环境,共同推进人口计生工作发展和上水平。
同时,要加大投入,由于人口工作效果的滞后性,一些地方党政领导重视不够。我们现在的经济发展是享受前人实行计划生育的成果,也应当为后来者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人均水平是和人口工作有密切关系的,地方党委政府应当象抓物质生产一样抓人口工作。一个地区在改善民生方面,人口工作是投入产出比最高的产业,必须加大投入,少生一个孩子,社会的社会抚养成本降低,长大以后还会为社会节约很多投入。地方党委政府要按照这个思路,增加对人口计划生育的投入,投入不仅仅是计划生育经费的投入,它是解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现实利益的一个投入,是解决民生重大问题的投入。
----从微观层面看,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群众利益关系的协调。计划生育既是涉及面广泛的政府行为,又是直接关系到千千万万家庭和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问题。民生问题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
题。从微观层面而言,人口计生工作是一项覆盖面最为广泛的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幸福。人口计生政策体系特别是利益导向政策体系涉及到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最大的民生。同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这个核心,使人口计生事业真正造福于人民。人口计生涉及千家万户,关乎群众切身利益。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倾听群众呼声,集中群众智慧,赢得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必须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完善政府为主、社会补充的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政策体系,使计生家庭优先分享改革发展成果;要大力宣传普及预防出生缺陷科学知识,推进计生生殖健康计划,加强婚育咨询和指导,积极开展婚前和孕前保健、孕产期保健、产前筛查和诊断、产后访视、新生儿疾病筛查和康复等工作;要将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纳入经常性工作范围,提供与户籍人口同等的免费服务,等等,真正把人民群众的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家庭利益与社会利益、自身利益与子孙后代利益有机统一起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体现计生家庭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惠。
参考资料:
1、李斌著,《关注民生: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模式及运行》,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2、钟庆才,《人口计生是重大的民生问题: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人口快讯》(2007,12);
3、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编,《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重要文献》,中国人口出版社,2007。
2008年4月
第二篇:食品安全是重大的民生问题
食品安全是重大的民生问题
11月1日至7日是全国《食品卫生法》实施十周年宣传周。卫生部有关负责人在1日召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颁布十周年新闻发布会上,充分肯定了十年来中国食品安全工作所取得的明显成效,同时也坦陈目前食品卫生安全尚存在着五大具体问题,即:微生物污染仍是影
响我国食品卫生和安全的最主要因素;从农田到餐桌食物链污染情况严重;食品企业违法生产、加工食品现象不容忽视;食品新技术新资源的应用带来新的食品安全隐患;食品安全研究发现的新问题。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不啻是重大的民生问题。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却遭遇到了太多与食品卫生有关的烦心事。卫生部提供的资料显示:近两年来,全国范围内微生物性重大食物中毒起数和人数有逐年增加的趋势;食物链源头污染问题较严重(如农药、兽药滥用,典型如瘦肉精残留等);食物链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如重金属污染和水污染,典型如二恶英等);违法使用食品添加剂和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如阜阳奶粉事件、“苏丹红”事件等);此外,还有食品保鲜膜问题、油炸淀粉类食品等等,不一而足。
而最近的两条消息更是让消费者喟叹不已:一是,“重出江湖”半年的南京冠生园月饼再次登上“黑榜”—在今年江苏省卫生厅的抽检中,南京冠生园一款月饼的菌落总数超标。二是,广东省在食品污染监测行动中发现,市面上皮蛋的铅平均含量超过国家标准限量值的1.2—8.0倍;蔬菜的镉平均含量略高于国家标准限量值;17.17%的蔬菜样品和20%的水果样品有拟除虫菊酯农药残留。
这样的食品卫生安全状况,确实不尽如人意。对此,民间有很多说法,值得有关方面深思。从人的基本生存角度看,吃是人生第一性的需求。所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六件都跟食品卫生有着直接的关系。无论贫贱富贵,概莫能外。生存权是最基本的人权,要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首先就要确保他们的食品卫生安全。舍此,什么都无从谈起。
从建设和谐社会的角度看,确保食品卫生安全,对政府来说,也是一件天大的事—不仅仅事关民生大计,而且也事关稳定大局。(朱达志)
第三篇:人口和计划生育
人口和计划生育“三基本”建设调查问卷
(包组干部、村干部)
一、人口和计划生育基本情况
总户数户,总人口:人。有已婚育龄妇女人。其中,无孩妇女人,一孩妇女人(一男孩人,一女孩人),已上环人,未上环人。二孩妇女人,已绝育人,未绝育人。多孩妇女人,已绝育人,未绝育人。应妇检人(其中外出人),已妇检人(其中外出返家妇检人,寄回证明人),未参加妇检对象姓名:
现持生育证(册)未生育的人,其中:持一孩生殖保健手册人(分别对象姓名:),二孩生育证人(分别对象姓名:)。独生子女户户(今年新增户)(分别对象姓名:),二女结扎户户(今年新增户)(分别对象姓名:)。
二、2011出生情况
2011生育人(政策内人,政策外人)。其中,政策内一孩人(分别对象姓名:),政策外一孩人(分别对象姓名:),已上环人,未上环人(分别对象姓名:);政策内二孩人(分别对象姓名:),政策外二孩人(分别对象姓名:),已绝育人,未绝育人(分别对象姓名:);政策内多孩人(分别对象姓名:),政策外多孩人(分别对象姓名:),已绝育人,未绝育人(分别对象姓名:)。
三、流动人口情况
流动成年人口人(流入人口人,流出人口人)。
流出育龄妇女人(其中,已婚育龄人),已办婚育证明人(其中,已婚育龄妇女办证人)。
第四篇:环境保护是重要民生问题
环境保护是重要民生问题
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环境保护作为惠及当代、造福子孙的重大战略和民生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环境保护工作,要着眼于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前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座谈会上明确提出,环境保护是发展问题,也是民生问题。把环境保护作为重要的民生问题,深刻揭示出环境保护的本质内涵和最终目标,是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
强调环境保护是重要民生问题,首先在于环境保护是惠及全体人民的伟大事业。
环境是人的生存之本、发展之基。“民生”一词始见于《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民生一般是指百姓的基本生计。孙中山先生则将之上升为“主义”,认为“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
环境作为人民群众生活的基本条件和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对人的影响在总体上来说具有同一性和无差别性。地不分东西南北,人无论老幼贫富,环境是人民群众基本生存状态的底线,拥有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的生存状态。环境保护得好,全体公民受益;环境遭到破坏,整个社会遭殃。
保障民生离不开环境保护,改善民生也离不开环境保护。环境的状况和质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存状态,左右着社会的发展水平,并最终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
立足于社会全面发展和文明不断进步的高度,仅仅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存状态还远远不够,更要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的发展机会和发展能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即在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存条件和能力的基础上,还要不断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为社会成员创造基本的发展机会和发展前景,并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使生活质量得以全面提升的福利。要实现上述目标,环境依然是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拥有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人民群众的生存和发展才能获得更加广阔的空间,才能在物质水平不断改善和提高的同时,充分享受到生活质量的改善,感受到精神的愉悦和满足,从而跨入更高、更良好的生活境界。
强调环境保护是重要民生问题,是基于对当前环境形势的准确判断和深刻认识。
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快速发展的20多年中集中出现。呈现出结构型、复合型、压缩型特点的环境问题积聚和暴发出来,严峻的环境形势已影响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存、发展和幸福指数的提高。
环境污染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健康,是人民的最基本权利。民生问题随着不同社会阶段而呈现出不同的重点,人们对于民生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20多年前,还处于加快解决温饱问题、摆脱贫穷落后阶段的我国,环境问题并没有进入民生视野;而20多年后,随着环境问题的不断显现,以及对环境污染给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的深刻认识,环境问题已与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问题一样,成为一个重要的民生问题。2007年年底,国家统计局海南调查总队对800户家庭开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专项抽样调查显示,80%以上公众认同环境污染对现代人的健康造成了很大影响,39%的公众认为环境污染给本人和家人健康造成了很大影响或较大影响。近段时间连续发生的环境污染事件,一次又一次地向社会发出了强烈的警告。湖南省浏阳市镉污染事件已出具的有效检测结果显示,2888人中尿镉超标509人。山东省临沂市一家化工厂趁汛期偷排化工废水污染南涑河流域,有毒废水威胁流域内50万群众的生产生活。陕西省凤翔县发生铅污染事件,数百名儿童检测出体内铅超标。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生命与健康造成的巨大伤害中,人们深刻认识到,环境保护就是民生问题。
环境污染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存与发展。生存与发展,是民生的现实需要。环境污染对人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巨大制约,而良好的环境优化了人的生存环境和发展条件。几年前淮河岸边村民跪求治污的一幕至今仍令人记忆犹新。当国家调查组来到淮河流域了解污染情况时,一个70多岁的老渔民跪在了面前。污染团下泄,使他全家贷款养的两万多斤鱼遭到灭顶之灾,血本无归,倾家荡产。“今后咱们还能养鱼吗?真的不能了,政府得找个工作,给大伙一口饭啊。”蘸满了泪水的话语道出对于生存的焦虑。长期以来,一些地方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企图通过高污染、高耗能的增长方式解决生存与发展问题。然而,残酷的现实带来了沉重的教训,环境污染不仅从根本上危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存条件,使他们丧失了基本生产要素,也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其陷入污染与贫穷循环的怪圈。在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方式与资源环境之间尖锐冲突产生的强烈痛楚中,人们逐渐认识到,环境保护就是民生问题。
环境污染危害着社会稳定与人民幸福。社会稳定与生活幸福,是民生的根本目标。环境因素和环境质量是构成人民生活幸福和社会稳定的基本要素,环境污染是对稳定与幸福的巨大危害,良好的环境则是维护稳定和追求幸福的重要条件。在高消耗、重污染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下,虽然一些地区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严重的环境污染却使人们为健康和未来忧心忡忡。“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报告显示,公众对环保的关注越来越集中到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认为环境问题严重威胁到生活质量的改善和人的全面发展。2007年5月太湖蓝藻的暴发,更让人们深刻意识到,仅有经济的增长,并不能真正给人民群众带来长远的富裕和生活幸福。而环境问题也由此在2008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的调查中,成为公众聚焦的重大民生问题之一。频繁发生的环境污染事故和由此引发的群体性纠纷,影响了社会稳定,从而破坏了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失去了环境保障,就丧失了生活和发展的稳定,而没有了稳定的生活和发展,幸福就沦为海市蜃楼。在环境污染与稳定幸福生活之间矛盾凸显的鲜明反差中,人们逐渐认识到,环境保护就是民生问题。
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指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环境问题越来越关注,对环境质量的需求越来越高,满怀许多新期盼。探索中国特色环保新道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加快解决关系民生的环境问题。通过积极主动的工作,把应对金融危机条件下的八项措施和全国环保工作会议确定的十项任务落实好、完成好,推动环保问题的解决,就是保障、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就是为探索中国特色环保新道路发挥一份力量,做出应有贡献。
强调环境保护是重要民生问题,还因为环境保护不仅是经济问题、发展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
党的执政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要更好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环境问题直接关系着作为公民最根本权利的生存权,环境污染的“负外部性”直接威胁着公众健康乃至生命。这无疑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它关系到社会的长治久安,关系到政府的公信力,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前景。当前,改革和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同时也是社会矛盾的高发期。环境污染已成为导致社会不公、诱发矛盾冲突的重要隐患,处理不好将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削弱政府权威和公信力、抵消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建设取得的成果。对于这一问题,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高度重视,保持清醒认识,以最广大人民利益为环境保护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爱最广大人民的生命健康,服务最广大人民,解决最广大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环境问题,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环境质量需要。
环境保护是一个重要的民生问题,不仅被历史和现实发展中的无数事实所证明,日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只有从源头控制和解决环境问题,才能有效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全面解决民生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执政理念上,必须处理好治理污染与保障民生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将环境保护作为保障与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和紧迫需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集中力量先行解决人民群众反映迫切的饮用水污染、空气污染、噪声污染及土壤污染等现实环境问题,将加强环境保护,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突出环境问题作为重要任务。要以污染减排为抓手,将确保饮水安全作为重中之重的首要任务,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存和生活环境权益不受损害。
在发展思路上,必须处理好财富增长与改善民生的关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环境与经济的统筹协调。要致力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动发展绿色经济,积极探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建设生态文明,通过建立和巩固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和生活体系,促进社会财富的有效积累,实现民生改善。
在服务社会上,必须处理好维护权益与发展民生的关系。要正确行使国家赋予各级地方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通过科学规划与决策,合理有效地配置环境资源,将环境作为人民群众共同拥有的财富,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能够依法享受环境资源及其带来的福利。要全力加强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和执法,支持环保部门依法行政,坚决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依靠最广大人民,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建立健全公众参与的体制与机制,推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不断深入,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充分享受到改革开放和发展带来的成果,在优美的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环境保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涵,抓不好环境保护,改善民生就无从谈起。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就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构成危害,建立起既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又符合生态规律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从而构建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社会制度和发展形态。
环境就是财富。保护环境就是保障民生,改善环境就是改善民生。
第五篇:全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报告
全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报告
同志们:
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今天再次召开全县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会议,这是继9月30日全县计生工作大会之后,召开的又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其目的,就是通过这次会议来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升温加压,扎实完善“迎考”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实现远离“小笼子”、努力争先进位的目标,下面,我就当前人口和计生工作讲四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不妥之处,请以建胜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准。
一、认识要再提高,确保把工作的出发点集中到全面迎检上来
省年终考核组昨天已在省城合肥集结,今天上午进行业务培训,明天就要深入各县、市进村入户开展调查,可以说到了秣马厉兵、“华山论剑”的关键时刻,为此全县上上下下,务必迅速进入迎战状态,积极在思想上高度认识到位,在迎检上精心组织到位,对此,首先是提高乡、村干部正确迎检的心态,坚决杜绝蒙混过关的消极认识,要充分利用省查前的有效时间,工作上的督查检查,确保省查前各项工作准备到位。二是统筹兼顾,完善提高。准确掌握基层情况,扎实提高育龄群众迎接配合检查工作的能力,各乡镇首先要对所有的行政村,组织人员模拟检查一遍,并对模拟检查的情况,做到及时汇总入帐,确保模拟检查的质量与效果,在这一点上,镇采取以奖促查的办法,对查出的信息错报,经核实给予有关人员50—100元的奖励,并对查出问题限当天整改;等乡镇主要负责同志亲自带队参与模拟检查,并对检查出的问题现场办公,及时完善,但也有个别乡镇对模拟检查认识不够,组织不力,模拟工作敷衍塞责,大而化之;其次要开展好以第四季度环孕检为主题的优质服务,认真结合第四季度环孕检工作,开展育龄妇女应知应会培训和查病治病、术后随访等生殖保健服务。第三要开展已婚育龄妇女底数的清理,有效解决已婚育龄妇女漏档、漏管问题。各乡镇要组织人员,对新婚率、孕检覆盖率严重偏离正常值的村,认真进行排查,做好漏帐补登。三是强化核查,规范资料。针对乡村台帐资料要做到边核查、边入帐、边归档,坚决消除出生节育等方面的统计误差,规范期内出生户的口述信息和各种证件,规范特殊人群的档案。对再婚户、两女户、出生死亡户等特殊人群,首先要取好证明、建好
乡村原始资料,确保计划生育与并村工作统筹兼顾。六是主攻后进,力促平衡。强化对后进村的领导与指导,坚持工作长抓不懈,力度不减,全面提升,后进村的工作水平和质量,实现抓后进促平衡。省年终考评工作是由省监察厅和省人口计生委联合随机抽到乡镇,并由各调查组随机确定调查样本村,所以每个村工作安排都要统一步调、统一要求、统一标准,坚决不能有侥幸心理和松懈思想,采取密查、调度等方式,强化督查,对后进村的“两委”班子建设,要从速配齐配强,真正让后进村“两委”班子在计生工作上尽快发挥作用。
三、责任要再落实,确保把工作的着力点,强化到全面迎检上来
计划生育工作措施是保障,问责是“抓手”,8月24日与9月30日的全县人口计生工作会议精神镇、村干部因计生工作履职不力,受到了公开处理,这充分体现了县委、县政府抓计生工作的态度是坚决的,执纪是严肃的,希望同志们引以为戒。为此,一是狠抓党政领导干部和包片干部的岗位责任制与包保责任制的落实,严防责任制落实上的“真空”。二是狠抓乡镇分管负责同志,计生办主任、服务所长的履职尽责,对计生办服务所工作要建立工作督查制,加大对乡镇
关文件规定,执行“一票否决”。同时,对相关责任人,坚决问责到位。
同志们,当前已到争分夺秒苦干,全力以赴实干,全民动员大干的时候,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发扬持续作战的工作精神,凝心聚力,合力攻坚,努力实现远离“小笼子”、努力争先进位的工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