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金羊管业周工作汇报
金羊管业周工作汇报
一、本周工作完成情况
1、产量:本周完成产量156环(按脱模计算),平均每天产量22.2环。
2、质量:本周产量质量稳定,抹面质量基本达到要求。
3、安全:本周无安全事故。
4、成本控制:本周发现一次钢筋运输单位人员在钢筋计量过程中舞弊情况(在称总重后放水),已召集相关人员开会分析事情的经过,找出漏洞,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将对运输单位及有关责任人进行严厉处罚。
二、下周主要工作计划
1、进一步协调、沟通承包人质保金的支付及保险风险问题的处理。
2、全面清理乱环,在手动线场地进行配环及乱环的处理
3、与公司领导沟通协调,完成管理人员月度绩效考核。
4、由于年底车间工人思想涣散、人心不稳,与承包人和一线工人协调沟通,确保在一月份完成2号线及重庆管片生产。
5、与供电所取得联系,力争在冬季限电上对我公司有所照顾。
三、本周未完成任务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
1、气温低,延长了光面时间和脱模强度,影响产量。
2、停电1140分钟,影响产量28环。
3、12月31日无水泥,停产960分钟,影响产量16小时,影响产量24环。
4、另外,近期缺少部分规格的钢筋,成型生产使用的是以前的库存钢筋笼,下周有可能因钢筋问题停产。
成都金羊管业有限责任公司
2011年1月8日
第二篇:金羊镇村委会规划
金大快速通道金羊段
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规划方案
借助金大高速通道建设的有利时机,我镇认真研究,集中规划,将金大快速通道涉及我镇的8个村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规划如下:
一、基本情况:
金大快速通道途经我镇涉及8个村:东沟、窑沟、新城、杏园、海藏、海上、松涛、蔡庄。这8个村基本情况如下:
东沟村现有293户,1228人,耕地面积1020亩,人均耕地面积0.83 亩,其范围内有卫生院1个,学校1个;
窑沟村现有658户,2803人,耕地面积678亩,人均耕地面积0.6亩,其范围内有卫生院3个,学校1个;
新城村现有371户,1523人,耕地面积1146.2亩,人均耕地面积0.75亩,其范围内有卫生院2个;
杏园村现有271户,1032人,耕地面积858.94亩,人均耕地面积0.83亩;
海藏村现有465户,2016人,耕地面积1036亩,人均耕地面积0.51亩,其范围内有卫生院2个,学校2个;
海上村现有715户,2938人,耕地面积1515.05亩,人均耕地面积0.52亩,其范围内有卫生院3个,学校1个;
松涛村现有1070户,4521人,耕地面积2957.4亩,人均耕地面积0.65亩,其范围内有卫生院3个,学校1个; 松蔡庄村现有441户,1890人,耕地面积557亩,人均耕地面积0.29亩,其范围内有卫生院5个,学校1个;
二、初步规划
1、东沟村计划在原址(二层楼),对现有村委会进行维修翻新,计划投资10万元;
2、窑沟村已在原村委会旁边(窑沟小学旁边)新建村委会450平方米,投资30万元;
3、新城村计划在原村委会新建村委会(砖混)400平米,计划投资18万;
4、杏园村计划在原村委会新建村委会(砖混),380平方米,计划投资15万;
5、海藏村计划在原村委会旁新建村委会综合楼(二层),500平方米,计划投资45万;
6、海上村计划在原村委会新建村委会办公室3间,260平方米,计划投资7万元;
7、松涛村已在松涛寺旁边修建集村委会、文化活动中心为一体的综合楼一座,投资80万元;
8、蔡庄村计划对现有村委会办公楼进行翻修,计划投资28万元。
第三篇:种草养羊工作汇报
虎洞乡种草养羊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虎洞乡种草养羊工作进展情况作一简单汇报。
自全县种草养羊工作开展以来,我乡着力抓好双联惠农贷款、种草、建棚和调羊等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贷款。全乡上报贷款户247户、已经审批的55户,已贷款204.5万元、转入乡贷款专户181.5万元。二是调羊。目前已调引良种羊2670只。三是建棚。建成标准化养羊棚圈196座、19600平方米。建成养羊专业合作社4个,正在建设的2个。四是种草。县上下达我乡种草任务1.68万亩,完成14280亩,占任务的85%。其中完成梯田连片种草3300亩,建成千亩种草点2个,百亩种草点8个。
存在的困难:一是养羊棚圈建设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二是目前银行贷款审批程序复杂,进展缓慢。三是部分群众自筹建设资金面临困难。
第四篇:矿 业 管 理
矿 业 管 理
第一节机构
上犹县矿产资源管理局原名“上犹县地质矿产局”,成立于1988年。2008年根据市委办公厅、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精神,实行市管县垂直管理体制,同时更名为“上犹县矿产资源管理局”,为正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局机关内设办公室、开发监督股、资源管理股、地质环境股、法规股五个职能股室和执法监察大队(副科级事业单位),同时成立了人员编制属县公安局管理的矿业公安中队。局主要负责全县矿产资源的调查评价、规划、开发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实施地质环境和地质遗迹保护规划、地质勘查规划、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等职能。
第二节矿产资源管理
一、矿产资源开发监督管理
截止2009年底,全县已发现矿产地56处。其中,中型矿床6处(焦里—井子坳白钨铅锌银矿区、茶亭坳铅锌银钨矿区、丰田坑钨锡矿区、营前砂金矿区、马岭重稀土矿、寨背稀土矿区),小型矿床48处。共设置探矿权18个,采矿权42个,其中省、市办证的开采矿山12个,县级办证开采矿山30个。
上犹县矿产资源管理局结合工作实际,在加大对《矿产资源管理法》及其配套法律进行宣传落实的基础上,主要负责矿产资源开发监督管理及矿业秩序整顿,在矿产资源开发监督管理工作中,进一步加强了全县矿产资源的动态监督管理,严格执行按季
度开展对开采矿山企业矿产资源储量统计和开采利用方案执行情况核查工作,加大了矿产资源执法监察和矿产品产、存、销的核查监管力度,矿山企业的生产、加工、经营、销售行为进一步规范,有力促进了我县矿产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利用和保护工作。同时坚持招、拍、挂方式出让探矿权、采矿权,在2010年四月份小寨背高岭土普查探矿权拍卖中,竞拍金额为2300万元,为我县探矿权的第一次拍卖。
二、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为加强上犹县矿产资源的调查评价与勘查和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矿山生态环境,实现矿业经济的持续发展。根据省、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有关要求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县“十一五”计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于2009年4月编制了《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并经国土资源厅批准于2011年1月由县政府印发。这次“规划”的编制坚持四个原则:一是可持续发展原则;二是采用先进技术,提高矿产品质量原则;三是促进节能减排与环境优化的原则;四是达到四个目标:一是新增主要矿产资源Ag 150吨、Pb 30000吨、Zn 20000吨、Wo3 30000吨,Sn 5000吨、离子稀土1000吨;二是重点做优做大银、铅锌、钨、高岭土开采、选冶加工企业;三是严格执行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目标要求;四是进一步加强矿政管理队伍建设,积极推进与新形势发展相适应的矿业管理体制改革深入发展。
三、地质环境监督管理
实行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方针,强化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恢复,走“绿色矿业”之路,依法做好水土保持、植被恢复和土地复垦等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治理工作,促进矿业开发与地
质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同时对县域内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地毯式排查,加大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各类活动的监督管理,普及《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与地质灾害防治基础知识,建立了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和防治系统,制定了防治预案,减少灾害损失。在2010年被评为地质灾害防治“十有县”称号。
四、创新发展模式
我局创新发展模式,积极推进我县低品位多金属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项目,通过进行扩能技术改造,有效地解决我县钨、铅、锌、铜和银等金属品位低的问题,同时提供就业岗位600个以上,有效将资源优势变为经济、环境与社会效益。
二O一一年四月二十七日
撰稿人签字:
主要领导签字:
第五篇:中国羊业现状、发展对策
中国羊业现状、发展对策
中国畜牧业协会羊业分会副会长 张冀汉
全国养羊业的概况:据2002年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存栏绵山羊总数为3.166亿只,其:绵羊1.438亿只,占绵山羊总数的45.42%;山羊1.728亿只,占绵山羊总数的54.58%。全国主要畜禽2002年出栏比2001年出栏增加值(%)中,羊居于首位为7.2%。依次为牛6.9%、兔5.4%、猪3.2%、家禽3.0%。
羊肉产量,羊肉虽然仅占肉类总产量的4.81%,但2002年比2001年增长8.2%依次为牛肉
6.5%,兔肉4.2%、猪肉3.4%、禽肉3.3%。绵羊毛产量中,2002年比2001年增长3.1%(由292854吨增至3.7588吨),其中细毛为-2.1%(由114651吨减至112193吨),半细毛为16.3%(由88075吨增至102419吨),粗毛为-2.7%(由95528吨减至92976吨)。羊绒产量中,2002年比2001年增长7.3%(由10968吨增至11765吨)。在国际上,中国绵羊、山羊的饲养量、出栏量、羊肉产量、生绵、山羊皮产量、山羊绒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
一、我国绵羊业发展现状、对策
(一)我国绵羊业发展现状
我国绵羊业在经历了近50年的品种改良、草场基地建设和新品种的不断培育成功,使绵羊数量、质量均得到发展、提高,其数量已由1949年的2622万只增长到2002年的14379.3万只增长了4.48倍,绵羊毛产量由建国时的2.47吨增长到2002年的30.76万吨,增长了11.45倍。绵羊品种在改良和育种并举的方针指导下,从1954年培育成功我国第一个毛肉兼用细毛羊新疆细毛羊品种开始,到目前又培育成中国美利奴羊、敖汉细毛羊,甘肃高山细毛羊、鄂尔多斯细毛羊、内蒙古细毛羊、东北细毛羊、云南、四川的48-50支半细毛羊等细毛、半细毛羊品种近20个,特别是引入澳大利亚美利奴羊,对我国现有细毛羊品种进行改良后,使羊只个体羊毛产量、羊毛品质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和改善,为我国毛纺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优质原料。
1.主要省(区)绵羊数量
1)按其数量排列顺序及占全国绵羊总数的百分比(%)前十位的省(区)是:新疆(22.8%)、内蒙古(16.73%)、青海(9.99%)、河北(8.37%)、西藏(7.93%)、甘肃(6.27%)、山东(4.52%)、山西(4.26%)、黑龙江(3.62%)、四川(2.46%);其中新疆、青海、内蒙古、河北、西藏五省(区)绵羊合计数占全国绵羊总的65.48%。
2)主要省(区)绵羊改良情况引用1999年统计数字,2000年以后,无这方面统计数字可供参考)。
从全国看,细毛、半细毛及其改良羊的数量占全国绵羊总数41.38%,粗毛羊占58.62%。分省(区)看,辽宁、吉林、黑龙江省细毛、半细毛及其改良羊占全省绵羊总数的100%;其它省(区)的羊只改良程度不等:江苏61.15%、内蒙古58.91%、河南58.57%、山东49%、1
新疆44%、甘肃41.50%、河北37.96%、陕西32.84%、云南31.77%、四川29.93%、山西19.39%、青海12.74%、宁夏、西藏无这方面统计数字,无法排到其中。
2.羊毛产量2002年全国羊毛产量为307588吨,其中细毛112193吨,占羊毛总产量的36.48%;半细毛102419吨,占羊毛总产量的33.29%;粗毛92976吨,占羊毛总产量的30.32%;细毛和半细毛合计产量为214612吨,占全国羊毛产量的69.77%。
从羊毛产量看(细毛、半细毛、粗毛合计产量占全国总量的%):前十位是新疆24.20%、内蒙古19.03%、河北9.32%、吉林7.05%、山东6.35%、黑龙江5.69%、青海5.21%、甘肃4.98%、辽宁2.98%、河南2.92%、新疆、内蒙古、河北、吉林、山东五省(区)合计产量占全国的65.95%。
从细毛产量看,内蒙古(30.02%)、新疆(25.70%)、吉林(16.85%)三省(区)合计产量占全国细毛总产量的72.57%。
从半细毛产量看,新疆(15.49%)、山东(14.39%)、黑龙江(12.62%)、内蒙古(12.41%)、河北(11.58%)五省(区)合计产量占全国半细毛总产量的66.49%。
从粗毛产量看,(反映绵羊改良程度)(粗毛占本省羊毛产量的百分比%):宁夏74.40%、山西68.02%、青海64.14%、西藏63.21%、四川47.77%、甘肃44.46%、河北42.86%、新疆39.94%、陕西38.23%、河南24.15%、内蒙古20.75%。
3.市场对羊毛需求
近十年来,世界羊毛产量逐年递减,与此相反,我国绵羊毛基本上呈逐年增长,并稳定在已增长到目前的水平上,我国羊毛产量占世界羊毛总产量,已由1999年的9%,上升到2001年的12.9%,其总产量在澳大利亚之后,保持在世界第二位。我国目前有408万毛纺沙绽加工能力,每年需35万吨左右净毛原料,虽然国产净毛折合为12.74万吨,但实际收购上来的羊毛最多也就是11万吨,仅占需求量的30%,九十年代以来,平均每年进口羊毛23万吨,2000年、2001年外毛进口量在30万吨左右,2002年羊毛与羊毛条的配额量近34万吨左右。
又由于近十年来,世界羊毛品质方面出现了划时代的重大变革,主要表现在羊毛细度上,如澳大利亚近十年羊毛减产,但减产的羊毛几乎全是较粗的细羊毛,即平均直径在19微米以上(70支为18.1~20微米),而平均直径19微米以下,很细的细羊毛,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大幅度增产,澳大利亚目前品质支数80支、90支、100支的细毛羊都已育成,并已能批量生产。中国目前羊毛的细度和品质将成为羊毛流通中受到影响的重大障碍,而且国内外毛纺产品已向轻薄、柔软、挺括、高档方向发展。
(二)对策
1.世界绵羊业发展趋势
19世纪20-50年代,世界绵羊业以产毛为主,而把羊肉生产列为从属地位。50年代以后,随着对羊肉需求量增长,羊肉价格提高,单纯生产羊毛,而忽视羊肉的生产,经济上是不合算的,因而绵羊的发展方向逐渐由毛用,毛肉兼用,转向肉毛兼用或肉用,并由生产成年羊肉转向生产羔羊肉。羔羊肉具有精肉多,脂肪少、鲜嫩、多汁、易消化、膻味轻等优点,倍受国内、国际市场欢迎。羔羊生后最初几个月生长快、饲料报酬高(羔羊为3-4:1,成年羊为6-8:1),产品成本低,而羔羊肉价格高,所以养羊业发达的国家都在繁育早熟肉用品种的基础上,以及利用杂交优势,进行肥羔肉的专业化生产,目前在国际市场销售的羊肉主要为肥羔,4-6月龄屠宰的肥羔胴体重可达15-20千克,这样的肥羔肉质细嫩,在市场上倍受青睐。在美国、英国每年上市的羊肉中90%以上是羔羊肉,在新西兰、澳大利亚和法国,羔羊肉的产量占羊肉产量的70%。欧美、中东各国羔羊肉的需求量很大,仅中东地区每年就进口活羊1500万只以上。
2.对策
1)羊毛的发展趋势是向细度更细的方向发展(因为毛纺织品向轻薄、柔
软、挺括、高档方向发展)。为此,建议调整毛用羊生产结构,对现有生产细毛、半细毛的绵羊品种进行划分,生产66-70支(细度为21.5-18.1微米)及以上细度的羊毛品质优良的细毛羊品种,继续选育提高,有条件发展超细度羊毛的地区(饲料条件好,生态条件具备的)应加快其发展速度,以增加优质羊毛产量,满足毛纺工业发展所需要的优质原料。对生产粗型,羊毛品质较差或产毛量低的细毛、半细毛羊,可利用同档次的肉用或肉毛兼用羊杂交,提高其产肉量羊肉品质或产毛量,且不可利用仅是产羊率高,常年发情,但羊毛品质差为异质毛。肉用体型差的羊只对其回交。
2)在绵羊肉方面:应扩大并加快利用已引用的国外优良肉用羊品种与我国地方绵羊品种杂交速度,提高其产肉量;扩大可繁殖母羊的比例(由繁殖母羊占存栏数45%提升到60-70%),多生产肥羔,尤其是4-6月龄的肥羔,提高其胴体重(由目前平均胴体重13.6千克提升到18-20千克)。在牧区实施当年羔羊当年屠宰,和农牧区结合牧区繁育农区育肥等措施。加快我国绵羊肉的产量,并提高其羊肉品质。
3)加强绵羊毛产销管理
a)建议不断加强和改善基层收购单位羊毛的分级收购,检验、打包、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从羊的放牧和羊毛的剪、购、用等方面加强系统管理。
b)为促进国内绵羊业的发展,支持毛纺工业生产和扩大出口创汇,希望毛纺企业在满足产品质量要求的前提下,优先使用国毛,在进口羊毛的品种和数量上,国家能进行宏观调控。
c)大力推行羊毛工牧直交,即国营农牧场将羊毛直接销售给毛纺厂。
d)改革羊毛流通体制,建立国家和地方的羊毛拍卖市场。对羊毛生产推行羊群分群、组群放牧或舍饲。羊毛实行除边、分级整理、客观检验、净毛计价、公平交易、公开拍卖。
e)建议加强绵羊毛的质量监督,和检验工作,健全和加强羊毛主产区专业纤维检验机构。采用先进的检验仪器和设备,提高检验指标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权威性。在羊毛收购时,一律按净毛计价,建立健全羊毛公正检验制度,依法进行管理。
二、我国山羊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一)我国山羊业发展现状
我国山羊业由解放初期,除个别品种为羔皮、裘皮用和少量奶用外,基本上为普通山羊(即皮、肉、乳、毛养兼用),生产性能低,绝大部分与山羊以生产板皮为主,形成了我国几大路皮张集散地。山羊绒产品不被重视,牧民一般不将其作为商品出售,仅自家留用,或任期自然脱落,即使出售,价格也非常低廉,一般仅几元钱一市斤。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人们对绒、肉、乳、皮的需求与日俱增,更加之出口贸易发展,国际上对羊绒及羊绒制品,国内及国外对羊肉需求量的供不应求,促使我国山羊主要向二个方面发展,即肉用和绒用方向发展,出现了在我国中原及南方各省(区)山羊主要向肉用方向发展的趋势,北方及中原地区的部分地方向绒用方向发展的趋势,(从全国看,也保留少量奶用、羊皮用和裘皮用山羊的生产地区)。
1.山羊数量及产肉量:截止2002年年底,我国山羊的数量已由1949年的1613万只,发展到17275.9万只,增长了9.7倍,而在1994年以前,我国绵羊数量一直高于山羊数量,从1994年起我国山羊数超过绵羊数量,而且在逐年增长。各省(区)存栏山羊数量:在绵山羊总数中山羊数超过50%的省(区)有:江西、广西、福建、广东、海南均达100%、湖南99.98%、重庆99.91%、安徽99.69%、湖北99.57%、江苏96.73%、贵州94.15%、河南89.89%、云南87.91%、上海85.96%、山东78.60%、陕西78.20%、四川73.41%、浙江52.90%;山羊数占绵山羊总数约40%的省(区)辽宁45.94%、河北42.71%、山西42.60%、内蒙古39.12%。上述以山羊为主的18个省(区),加上山羊数占40%以上4个省(区)的山羊肉产量已占到全国绵山羊肉总产量的60%。
2.山羊绒产量及主要省(区)在全国羊绒总产量中所占的比例(%).2002年全国山羊绒总产量为11765吨。按其产量及占全国羊绒总量的%顺序排列如下:内蒙古38.51%、新疆
8.79%、河北7.66%、山东7.16%、西藏6.93%、山西5.68%、陕西5.41%、宁夏3.62%、河南3.59%、辽宁3.16%。其中内蒙古、新疆、河北、山东、西藏五省(区)合计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9.05%。
(二)对策
我国山羊按其生产性能可分为六种类型:即普通山羊(皮肉兼用),约占我国山羊总数的59%(约1亿只),主要分布在我国中原及南方广大地区(22个省(区)市);能产绒的山羊约占山羊总数的35%(约6000万只),主要分布在蒙新高原(内蒙古、新疆)黄土高原(陕西、山西的部分地区、甘肃、宁夏的大部分地区)青藏高原(青海、西藏以及四川的甘孜、阿坝地区)太行山、燕山、沂蒙山区(山东、河北、河南和北京的部分地区)、东北地带(辽宁、内蒙古东三盟、吉林、黑龙江、其中后2个省为有发展潜力地区);奶用山羊(主
要分布在陕西、山东、河北部分地区及一些内地的城郊);毛用山羊(主要分布在陕西、内蒙古、山西的极少部分地区);羔皮用山羊(山东省的济宁、荷泽地区)和裘皮用山羊(宁夏中卫县),后四类山羊合计约占山羊总数的6%。
1.肉用山羊的发展
主要在我国中原及南方广大地区的22个省(区)市发展。这些地区的大部分山羊,早在八十年代初期,为了提高本地山羊的产肉量,曾被引入的奶山羊(萨能、吐垠堡、努比羊)改良,改良后,羊只个体变大,活重比原品种提高了20-30%,产肉量也增加了,到1998年我国普通山羊被奶山羊改良的比例至少有30%。自1995年首次由德国引入波尔山羊以将,用其改良我国本地山羊,优于奶山羊的改良效果,其杂交一代的体重比本地山羊至少提高50%以上。目前引入波尔山羊的省(区)已超过20个,全国纯种波尔山羊已有4万多只(陕西已超过1万只),在引入波尔山羊的省(区)有我国地方优良山羊品种15个,占我国地方优良山羊品种的四分之三,为此在大力开展波尔山羊改良之时,必经注意我国地方山羊品种的保护,应划是品种保护区,对地方品种的优良种群进行保护,并进行选育提高,使其不被冲击,更不能将我们祖先几千年经过多少世代选留的地方品种给改掉。还有,在波尔山羊改良中,有些地方把经过解放后几十年的培育成功的新品种,也要去改良,这种改良不是在原有方向上提高其性能,而是改变了其方向,如果将奶山羊改为肉用山羊,目前虽然还未形成一种趋势,但应引起有关地区政府部门的重视。
目前全国羊肉产量中山羊约占60%以上,由于我国牧区草原的载畜量几乎处于饱和状态,自然灾害又经常在发生,而且牧区人们的食羊肉量大,商品率低。为了满足市场对羊肉的需求,故今后我国羊肉的增产将主要靠我国中原地区的规模化舍饲饲养和南方草山草坡的综合开发利用和南方农区的小规模化饲养山羊所提供的羊肉,而北方牧区的羊肉生产也在发展,并不可忽视的。应促进其发展。同时还应增加羊只的年出栏次数和提高总体的出栏率。
2.绒用山羊的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外市场的需求,国内外对山羊绒制品的需求量与日俱增,饲养绒山羊对农牧民脱贫致富和发展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对国家和创汇都带将明显的效益。近三十年将,我国绒山羊品种由辽宁绒山羊、内蒙古白绒山羊发展为近10个品种,饲养绒山羊的省(区)和数量也得到大力发展。但良种及改良种绒山羊的比例较低,从全国看不足50%(内蒙古也仅68%),特别是优质绒山羊仅25%左右,绒山羊个体平均产量低而且差异较大(0.17-1.5千克)。羊绒综合品质尚不理想,如羊绒的细度、净绒率等)。近年将羊绒有变粗的趋势,优质高产绒山羊种羊缺乏,又由于绒山羊比绵羊更耐粗饲、粗放管理,所处的饲养环境较恶劣,并相对加剧了草原的退化、沙化,致使绒山羊的发展受到自然环境与生态的制约,可持续发展受到较大限制。
市场前景:尽管2002年我国羊绒产量是1985年的3.93倍,达到11765吨,但仍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对羊绒需求量。当前世界羊绒的产量仅为世界羊毛总产量的不足0.4%,远远不能满足因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高档绒制品的需求,羊绒及其制品购销的有利形势:我国加入WTO后,市场扩大了,今后出口产品可以在众多成员国中享受多边的、无条件的、稳定的国民待遇,消除贸易歧视,出口环境大大改善,国内市场经过整顿,也会趋向规范,激烈的市场竞争推动产品不断更新换代,一批颇具吸引力的新产品纷纷上市,有利于扩大销售。
但也存在诸多不利条件,我国的羊绒及制品年出口量约占总量的60%,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较大。在一定意义上讲,出口形势决定了我国的羊绒生产形势,多年来,我国的羊绒及制品主要出口欧洲、美国、日本及东南亚国家,约占80%以上,但上述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仍不太景气这对我国羊绒及制品的出口必然带将不利影响;一些厂家互相竞争报价过低,增加了与外商谈判的难度,不利于企业出品增效。
为使中国羊绒在世界上能永占优势地位,除利用上述有利条件,克服不利条件外,我认为,我国山羊绒产业,今后发展方向不是增加绒山羊的数量,而是提高个体产绒量和羊绒品质。按可产绒山羊计算,我国总体个体平均产绒量仅190克左右,如能提高到个体平均产绒量为250克,则我国羊绒总产量可达15000吨左右。而目前市场上流通的羊绒制品,如羊绒衫起球、掉绒、这主要是羊绒的长度不够,还有羊绒细度上也应向羊毛一样,向更细方向发展,澳大利亚已出现了100支细度羊毛,而我国也应使现有羊绒细度16微米或15-16微米向14-14.5微米,甚至向更细方面发展,提高我国羊绒品质,在国内市场及国际市场上才有竞争力。
今后应抓好几项工作:
绒山羊作为我国独特的稀有的优良品种资源,在产业投入,科研、品种选育等方面应加大资金投入。
加强优良绒山羊的本品种选育、建立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形成国家级——省级——地级——县级良种场,繁育场以及群众的育种户的一个完整有机联系的种羊繁育体系,并建立县、乡级改良站、配种站,大力开展绒山羊的人工授精,扩大优良种羊的利用率,以推动我国绒山羊业向高产、优质、高效方面发展。改善饲养管理,在以放牧为主的地区,必须改变靠天养畜的习惯,凡是发展绒山羊地区,必经建立基本能满足羊只补饲需要的大面积的人工草场和围栏,并重视草原的改良和保护,合理使用草原,控制畜量;在舍饲为主地区,应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使其青贮、氨化等,提高其营养价值,同时还应制订出羊只的饲养标准,对羊只进行科学饲养和管理。建立产、供、销一体的生产模式,每个羊绒生产基地必经把羊绒生产和销售紧密结合起将,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和财务,使生产者真正获利。建立羊绒营销体系,新建羊绒交易市场,促进和方便羊绒的交易和流通。建立种羊销售市场,对优良种羊进行拍卖,扩大代良种羊的使用范围和提高其利用度,并促进种羊品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