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区七大工业产业发展质量状况调查分析报告

时间:2019-05-12 07:06: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明区七大工业产业发展质量状况调查分析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明区七大工业产业发展质量状况调查分析报告》。

第一篇:高明区七大工业产业发展质量状况调查分析报告

高明区七大工业产业发展质量状况调查分析报告

2011-08-30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区已基本上完成了初级工业化并走上向工业化中期、新型工业化过渡的发展阶段,2010年全区工业总产值达到1769.22亿元,工业增加值为334.53亿元,GDP贡献度达到78%。产业结构正在逐步转型升级,呈现支柱产业稳步发展、主导产业增长迅猛、新兴产业初具规模、自主创新体系基本建立和淘汰落后产能颇见成效等特点。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工业发展总体规模仍较小。虽然形成了金属材料加工、纺织服装、石油塑料、食品饮料、装备制造、“三新”、光电器材通信等七大工业产业为主的产业集群,但龙头骨干企业不多、产业集聚度不高、产业竞争力相对薄弱。二是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产业集群化发展仍然欠缺能体现区域特色和优势、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主打产业;集群程度较高的产业多数属于传统产业,仍然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市场竞争力不高、附加值较低等问题,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发展模式尚未扭转,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有待根本性的改变。随着资源、环境约束日益突出,发展瓶颈日趋收紧,以调整产业发展方向实现产业进一步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成为了我区经济发展道路上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

一、探讨目的在目前土地资源枯竭、能源供应紧张、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情况下,通过对七大工业支柱产业发展质量状况的调查分析,结合国家经济和产业发展导向,探讨我区工业产业发展主导方向。

二、探讨方法

采用对比分析法进行分析。按照特定的指标将七大工业支柱产业加以比较,以达到认识产业发展质量情况,并做出产业发展方向的初步判断。

三、评价指标

经济增长过程是生产要素积累和资源利用的改进或要素生产率增加的结果。所谓生产要素积累,指的是资本和劳动力在数量上的不断增加,是经济增长实现数量扩张的主要源泉。所谓资源利用的改进或要素生产率增加,指的是土地、能源、资本、劳动力等资源的更加有效使用,是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源泉,是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评价产业发展质量的指标有很多,如“劳动生产率”、“资本产出率”、“劳动投入弹性系数”、“资本投入弹性系数”、“增量资本产出比率”、“亩产税”、“产值能耗比”等。根据掌握的数据和我区实际情况,本文选用“亩产税”、“产值能耗比”、“劳动生产率”等作为分析评价指标。

(一)“亩产税”、“产值能耗比”指标

在七大工业产业中每个产业选取一定数量的企业在2010年“亩产税”、“产值能耗比”两个指标上进行对比,探讨各产业在土地利用和能源消耗的差距。

在2010年七大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年上缴税收100万元以上,剔除在产业中权重较大企业(如溢达纺织、中油高富、海天调味等企业),选取126家规模较为相近企业作为比较样本。

计算思路:以126家样本企业的“亩产税”和 “产值能耗比”为基准,将某产业(样本企业)的“亩产税”和“产值能耗比”与126家样本企业的“亩产税”和 “产值能耗比”进行比较,计算出某产业(样本企业)“亩产税”和“产值能耗比”相对126家样本企业总体水平的差距。“亩产税指标”和“产值能耗比指标”数值越大某产业在土地有效利用相对较好,能耗相对较低。

(二)“劳动生产率”指标

“劳动生产率”是反映直接从业者平均创造的价值,是衡量劳动力要素质量的重要指标。“劳动生产率”越高,表明从业者平均创造财富越高,如果劳动生产率逐年提高,表明产业发展质量逐年改善。

公式为: A(n)= B(n)/C(n)

式中: A(n)——第n年某产业劳动生产率;B(n)——第n年某产业销售收入总值;C(n)——第n年某产业直接从业人员总数。

四、计算结果

表一:“亩产税”、“产值能耗比”指标

号 产业名称

开发用地面2010年产值(万2010年上缴2010年能耗亩产税(万积(亩)

元)

税收(万元)(吨标准煤)元/亩)

产值能耗比(吨标准煤/万元)

亩产税产值能耗指标

比指标“三新”(22家)2 食品饮料(5家)3 装备制造(16家)4 纺织服装(15家)5 光电器材通信(18家)6 石化塑料(15家)7 金属材料加工(35家)合计(126家)

993.33912183.007955.9425127.008.01256.00224709.801683.048917.686.57610.34621067.704492.7930896.127.36910.60750944.802172.68863118.50

6239.0834444.168282.9212180.09

6.853.8

10.030.860.440.040.520.200.050.710.010.050.590.070.010.120.710.050.010.060.070.360.350.0

51031.57638333.904494.2033468.624.364693.263045176.0012862.99203179.992.7410667.787055533.7046010.96348213.664.31

表二:高明区支柱产业劳动生产率情况

五、分析

基于表

一、表二数据,我们就七大支柱产业分析如下:

“三新”产业:“三新”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组成部分。我区上规模“三新”产业企业约60家,产业“亩产税指标”和“产值能耗比指标”均优于其它产业,土地、能源资源有效利用是工业支柱产业中最好的。2010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点,解决了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存在七个问题,制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2015年力争达到8%左右、2020年力争达到15%左右等定量目标。另外,“十二五”期间,广东省财政将集

中投入220亿元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攻关专项资金30亿元。可见在重大政策利好下,发展“三新”产业发展前景看好。

食品饮料业:我区规模以上食品饮料业企业23家。产业“亩产税指标”和“产值能耗比指标”仅次于“三新”产业,土地、能源资源综合利用较为理想。2010年“劳动生产率”为21.9万元/人,人均创造财富水平较高;“过往三年劳动生产率年平均增速”达39.93%,产业发展质量改善较快。《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把建立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作为一个重点,作为提供生活必须品的食品饮料业将得到发展机遇,加上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不断增强,政府加强食品安全监督,取缔不法企业,维护市场营销秩序,为食品饮料业提供了发展空间。

金属材料加工业:我区规模以上金属材料加工业企业86家,以铝金属加工、不锈钢制品、冷轧钢板企业为主,基本是行业的下游企业。产业“亩产税指标”和“产值能耗比指标”为七大工业产业中最差,土地、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最不理想;“过往三年劳动生产率年平均增速”只有6.68%,产业发展质量改善较为缓慢。2010年工信部公布钢铁、电解铝等行业产能过剩,在淘汰落后、节能减排和市场准入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和政策措施,现正大力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和实施淘汰落后产能。上游企业的波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下游企业。金属材料加工业发展存在不确定因素。

石化塑料业:我区规模以上石化塑料产业企业59家,以石油化工、塑料人造革企业为主。产业“亩产税指标”和“产值能耗比指标”不理想。土地、能源资源综合利用较差;“劳动生产率”为23.56万元/人,人均创造财富水平最高;“过往三年劳动生产率年平均增速”只有5.77%,产业发展质量改善较为缓慢。到目前为止,我区还没有设立化工专区,对化工行业发展存在一定障碍。另外,化工行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不能忽视。我区塑料人造革行业有一定的基础,产品产销量占全省七成以上,但有同质化倾向。

纺织服装业:我区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产业企业63家,以制衣、印染企业为主。产业“亩产税指标”较为理想,土地利用效率较好;“产值能耗比指标”不理想,能耗较大;“劳动生产率”为5.03万元/人,人均创造财富水平在七大工业产业中最低,不及石化塑料业、食品饮料业的四分一;“过往三年劳动生产率年平均增速”达40.56%,产业发展质量改善较快。2006年纺织行业被国家列入产能过剩名单。2008年发生金融危机,海外需求减少,加剧纺织行业产能过剩情况。人民币不断升值,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行业整体进入激烈竞争和微利状态。2009年全国以“铁腕”方式淘汰纺织行业落后产能,成效有待时间验证。淘汰落后产能对溢达纺织等龙头企业相对利好。

装备制造业:我区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62家,在纺织装备制造方面具有一定特色和声誉。产业“亩产税指标”较为理想,土地利用效率较好;“产值能耗比指标”较不理想,能耗相对较大;“劳动生产率”为15.18万元/人,人均创造财富水平一般;“过往三年劳动生产率年平均增速”达24.29%,产业发展质量改善相对较快。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产业关联度高、吸纳就业能力强、技术资金密集,是各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2009年国务院颁布《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为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全国开展淘汰落后产能为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发展机遇和空间。

光电器材通信业:我区规模以上光电器材通信业企业48家,以民用照明电器、通信器材企业为主。产业“亩产税指标”不理想,土地利用效率较低;“产值能耗比指标”最好,能耗最少;“劳动生产率”为11.82万元/人,人均创造财富水平一般;“过往三年劳动生产率年平均增速”达25.92%,产业发展质量改善相对较快。《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把建立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作为一个重点,加上通信业近年加速发展,光电器材通信业将得到发展机遇。

六、几个建议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优先发展 “三新(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沧江工业园“国家火炬计划佛山新材料产业基地”为平台,扶持广东炜林纳功能材料有限公司、佛山市高明雄业化工有限公司等已有化工新材料企业,依托佛山电器照明股份有限公司高明分公司、祥新电子有限公司、佛山市柯维光电有限公司大力发展新能源材料;加快绿地方舟汽车项目建设,推进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大力引进“三新”产业重大项目。依托新材料专业中心等创新平台,强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延伸产业链,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骨干企业、一批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重点技术创新中心和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特色优势产品。

(二)加快发展食品饮料、光电器材通信、装备制造等产业。一是依托高明自然生态优势和农业资源,加快发展食品饮料产业。发挥佛山市海天(高明)调味食品有限公司的龙头企业效应,鼓励食品企业做大做强;实施集群化、品牌化发展战略,完善食品饮料产业链;优化产品结构,不断拓宽新的食品加工与制造领域。二是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积极引进先进技术,推进机械装备数字

化;积极鼓励企业提高自身研发水平,提高行业的产品设计、生产工艺和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和专业化水平。三是加快引进和发展电子信息、光电子、通信等先进产业。突破产业关键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集成度高的产品,促进新成果应用与产业化;尽快建立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和产业链,逐步形成产业规模。

(三)优化发展纺织服装、石化塑料、金属材料加工三大产业。一是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大信息化与纺织服装产业的融合力度,提升设计开发水平;加大高新科技对纺织服装业的改造力度,提升制造水平;在现有骨干企业基础上,加快构建纺织产业新体系,强化产业集群效应,优化区域布局,推动产业一体化发展,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全面融入国际市场。加快发展印染后整理的少水、无水加工技术,生产过程的无(少)公害和污染治理技术等。二是优化建设杨和金属材料加工专业镇和更合不锈钢产品制造专业镇两大基地。以推进产业集群、形成产业链、打造金属制品品牌为重点,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依托技术创新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强产学研合作,切实提升产业的发展水平。三是以技术为支撑,以龙头企业为载体,以大项目为抓手,不断拓展延伸产业链条;以科技为先导,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提升行业层次,优化产品结构,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石化塑料产业水平。

第二篇:大兴安岭蓝莓产业发展状况调查

大兴安岭地区蓝莓产业发展状况调查

大兴安岭地区农业开发办公室—吴春荣

2012年6月,我办就大兴安岭地区蓝莓产业培植与发展现状、蓝莓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现状、蓝莓产品加工企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发展状大蓝莓加工企业的对策及建议等问题做了调查分析。

一、蓝莓产业培植与发展现状

据测算,我区野生蓝莓储量占全世界的30%,占全国90%以上。全区10个林业局及呼玛县均有分布,全区年均储量近2万吨,允许采收量12000吨;其中年储量2000吨以上有西林吉、图强、阿木尔、塔河及新林林业局;2009年实际采收量约为4200吨,2011年实际采收量达到6000吨,可开发利用空间较大。近年来,我区紧紧围绕地委、行署提出的“实施生态战略,发展特色经济”的战略目标,不断加大对蓝莓产业的开发和利用,大力扶持蓝莓加工企业,切实增加山区人民致富,蓝莓经济发展成效显著。

(一)蓝莓产业培植措施

一是历届地委、行署树立“打造蓝莓之乡”的产业发展思想不动摇,每年均举办大兴安岭国际蓝莓节,向全世界宣传推介我区野生蓝莓文化及名优产品,2009年—2011年分别签约5.45亿元、6.62亿元10.1亿元;二是充分鼓励各行各业利用国家二期 天保工程、国家生态示范区、西部开发等项优惠政策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加大对蓝莓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三是政府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蓝莓企业资源整合,推进上市步伐;四是科学规划,加大对野生蓝莓资源的抚育和管护力度,杜绝无序开发,引导林业职工与蓝莓加工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五是创造蓝莓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有实力的大公司来我区投资蓝莓产业。

(二)蓝莓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按照打造“蓝色食品”的发展思路,我区不断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紧紧抓住培植蓝莓产业不放松。2010年,野生浆果采集和加工实现产值2.87亿元,其中蓝莓加工企业实现产值1.5亿元以上;2011年全区野生浆果加工能力为12000吨以上,实际采集蓝莓鲜果6029吨、红豆7962吨,加工业实现产值3.45亿元。产品由传统的果干,低端果酒发展到高端饮品、冰酒、花青素提取、软胶囊、口服液等10大类140多种蓝莓产品,并打造出了超越、蓝百蓓、北极冰、林格贝及依莓等几大品牌;各林业局均已建立野生蓝莓集约化经营基地,同时由农业开发项目扶持建立的十八站、新林及阿木尔林业局蓝莓种苗繁育基地也都进入了运营期,将带动全区种植基地2万亩。

(三)蓝莓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现状

我区现有蓝莓加工企业24个,其中规模较大的是超越野生 浆果公司、林格贝有机食品公司、百盛蓝莓科技开发公司、漠河北极冰酒庄及新林依莓饮品公司。

1、超越野生浆果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04年,位于塔河县工业园区内,注册资金3750万元,现有员工230人,股份制企业。产品主要分为八大类四十多个品种。现有野生浆果冷藏速冻加工厂、野生浆果深加工厂和野生浆果综合加工厂5个工厂,厂区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其中冷藏速冻加工厂拥有国内先进的单体速冻流水线;野生浆果深加工厂拥有果酒、饮料、果干、果酱、罐头口服液等多条生产流水线;综合加工厂拥有世界领先的瑞士进口浓缩生产线,有全国唯一蓝莓健字号口服液的生产线;另有冷库7座,冷藏能力达5900吨。公司的固定资产上亿元,是全国最大的野生蓝莓加工厂。2011年实现产值7945万元,利润620万元,上缴税金70万元。2012年1-6月,生产果酒89吨,饮料223吨,果干95吨,实现产值7060万元,利税301.4万元。

2、林格贝有机食品集团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02年,注册资金3939万元,现有员工260人,股份制经营。厂区位于大兴安岭松岭区小扬气镇,是一家以寒带林下植物精深加工、出口为主营业务的专业化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资产10175万元,占地近10万平方米,下设6个全资子公司,1个省级寒温带生物技术研发中心。公司产品主要有蓝莓花青素、菊粉、林下植物提取物3大系列56个品种,95%通过自己电子口岸出口美国、日本、韩国、欧盟等国际市场,2011年出口创汇660余万美元,位列大兴安岭出口创汇第一名。企业先后被确定为“国家越橘花青素提取标准化示范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黑龙江省植物提取物出口加工基地”、“省级林业龙头企业”。2012年计划实现销售收入3500万元以上。

3、百盛蓝莓科技开发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07年,注册资金1333万元,位于加格达奇区工业园区。公司现有员工62人,截止2010年末,公司拥有总资产4039万元。两年来,新建了864㎡的有机食品车间、972㎡饮料车间、750㎡冷库和970㎡综合办公楼、果酒车间等共6315平米,且于2010年在图强新购了1000㎡的冷库。饮料车间有屋顶盒型纸包装灌装生产线和颗粒灌生产线各一条。有机食品车间有果干生产线和果糕生产线各一条,设计能力年可生产蓝莓系列产品5000吨,冷库年储藏量1680吨。2011年公司年产值3500万元,销售收入3089万元,其中国际市场出口170万美元。在今年的蓝莓节上分别于广州、深圳及杭州客商签订意向型销售合同5200万元。

4、漠河北极冰酒庄:公司创建于2008年9月,注册资金5296万元。资产总额8338万元,主要利用大兴安岭野生浆果,引进加拿大生产工艺,加工蓝莓冰酒、干红、白兰地等高端产品。产品处国内绿色食品领先地位,蓝莓冰酒曾获国际奢侈品大赛铜奖,2011年销售收入5096万元、利润319万元、税金287万元。2012年预计销售收入5800万元、利税960万元。2010年获省级 重点龙头企业,2011年获省级民营科技企业。

5、新林依莓饮品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10年,注册资金1000万元,股份制经营。厂区位于大兴安岭新林区,民营企业,主要加工销售蓝莓饮品及果酒。曾先后被授予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国家发改委重点支持企业。2011年10月达产,产量69吨,产值970万元。12月初产品上市,当月销售312万元,利润31.1万元,税金46.8万元。预计2012年末,销售5000万元,利润497万元,税金700万元。

三、蓝莓产品加工企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蓝莓加工企业面临的问题已不容回避:

(一)收果期流动资金出现大量缺口

收果期主要集中在八-九月份,且均是现金收购,而蓝莓鲜果以每年50%的速率涨价,以2011年每吨3万元计算,大厂收原料需支付现金3000万元~9000万元,资金不足将直接影响原料收购,导致产品成本增加,加工能力不足,产品利润下降。

(二)生产能力完全受原料制约

所有蓝莓加工企业都面临着共同的问题,收鲜果难。野生蓝莓纯粹是靠天吃饭,有些不法商贩为谋取暴利,青果时就偷偷采摘,然后进行催熟,严重干扰了鲜果市场正常交易。上述几家大公司,产品均出口,经有机食品认证,对鲜果质量要求较高,不敢间接收鲜果,只能自己设收购点收购鲜果,增加了人、财、物力。各企业不惜血本抢果,也推高了市场价格,导致成品上升,造成企业资金链断裂,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三)无序竞争影响蓝莓产品加工企业的总体水平全区涉及蓝莓产品的加工企业24家,小企业生产设备落后,卫生条件差,产品质量难以保证,但价格低廉,在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份额,有些龙头企业只好放弃我区部分低端产品市场。我们调查了全区50%以上酒楼,我区蓝莓本土生产出的高端饮品(饮料和果酒)基本上没有(如蓝百蓓屋顶装果汁饮料,北极冰酒),外来人员喝不到高品质的蓝莓饮品,影响了我区蓝莓产品开发形象。

四、发展壮大蓝莓加工企业工作对策及建议

我区是全国最大的野生蓝莓产地,蓝莓产业产值在全区经济中将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同时成为带动林农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提升蓝莓产品加工质量和层次,提高蓝莓产品比较效益,实现蓝莓产品的外延增值,提出如下对策及建议:

(一)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设立蓝莓产品加工企业发展专项基金,建立蓝莓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在征用土地、承包林冠下资源、项目资金、贷款贴息、税收优惠、上市推介、担保贷款等方面予以倾斜,缓解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

(二)建设优良的蓝莓产品加工环境

完善林冠下资源承包机制,鼓励大型蓝莓企业与林下资源承包者结成利益共同体建立自己的蓝莓采摘基地;积极引导林下资 源从业者提高诚信意识、质量意识、熟悉市场规则,从源头上为蓝莓加工企业提供可靠的原料,为我区蓝莓企业生产出优质产品提供保障。

(三)大力扶持蓝莓种植基地建设

全区现有野生浆果加工企业达产期加工能力已超出野生蓝莓可允许采收量,2011年林格贝等公司已从朝鲜进口大量蓝莓冻果已解决企业原料不足问题,行署,林管局已实施林冠下资源承包给企业和个人,并鼓励企业和个人成立林农合作经济组织,但栽植蓝莓亩投资6000元以上,政府必须出台切实可行的扶持政策:一是免费供苗给农户或林场职工,将种植户扶持到盛果期再进行结算;二是鼓励现有大型企业认领蓝莓种植基地,形成上下游产业链;三是对外积极招商,吸引有实力的大企业大财团投资我区蓝莓种植基地建设,政府从项目资金争取,承包费、税收等方面给予倾斜。

(四)树立蓝莓产品几大品牌

通过政府引导,侧重扶持以上几大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设备升级提高蓝莓产品的附加值,积极鼓励企业打造自己的企业文化,树立精品意识,文化意识,不断巩固和提升自己的品牌价值。

大兴安岭地区农业开发办公室

二〇一二年七月十二日

第三篇:云南花卉产业发展状况调查

云南花卉产业发展状况调查

云南花卉产业发展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昆明市呈贡县的几户农户在自己的责任田里小规模试种了小面积的花卉,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收益,周围农户纷纷效仿种花,从此拉开了云南花卉产业的序幕。由于花卉种植的经济效益明显高于传统的粮食蔬菜种植,因此农民积极性很高,生产发展非常快,到2004年,全省农民自发种植的鲜切花产量达2.1亿枝,跃居全国第一。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云南的花卉产业发展迅猛,到2010年已达50亿,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它为实现云南农民的温饱、富裕作出了巨大贡献。云南省作为我国仙湖第一大省,是因为它本身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更和国家、政府的高度关心密不可分,现阶云南花卉发展迅猛,但仍存在问题,下面将从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解决措施做出简要介绍。

一、云南省花卉产业现状

云南具有发展花卉的资源优势,已得到国内外专家和花卉种植者的一致认可。这一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云南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世界上所有大宗商品花卉在云南都能找到适宜的生长地,且大多数品种都能实现周年、均衡、规模化生产;二是云南素有“植物王国”之称,花卉自然资源极为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巨大,有望培育出适应国内外市场的优质品种。

省委、省政府从实际出发,把生物资源开发工程列为全省着力培植的四大支持产业之一,纳入我省“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目标。花卉作为生物资源开发工程的重点项目,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支持下,企业和花农积极参与,在4至5年的时间内迅速由农民自发种植和少数外资企业涉足的起步阶段发展成为全国第一大鲜切花生产省。从1994年至今,我省鲜切花发展速度一直保持全国第一,鲜切花种植面积从1991年的240亩增加到1997年的15000亩。花卉生产企业从1995年的79户增加到1997年的250户,从业花农达10000多户。鲜切花产量从1994年的2.1亿枝增加到1997年的5亿多枝。1997年全省花卉总产值2.42亿元,比上年增长30%。花卉已经成为我省的一个优势产业。

在花卉总产量迅速增加的同时,产业组织结构和花卉产品的类别、品种布局结构日趋合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大众化的农户种

植与高科技、高档次的企业育苗、栽培共同发展,相得益彰。以温带切花为主体、热带兰花、观叶植物、球根类花卉等几大类别、多品种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产品结构和市场需求日趋协调。以昆明为例,现有切花面积12600亩,其中国有836亩,集体928亩,三资企业1586亩,个体农户9250亩,分别占总量的6.63%、7.37%、12.59%和73.41%。农民用自己的责任田种植花卉,投资少、效益高,亩均产值上万元。以农民为主体的斗南花卉交易市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鲜花批发中心之一,客商来自全国各地,每天进场交易人数不低于2000人,日销售鲜切花120--150万枝,交易额在100万元左右。斗南花卉几乎成为一个品牌闻名于全国各大城市,广大花农已实现了脱贫致富的目标,有的提前进入了小康。以省烟草公司、京云公司、民营隆格兰公司为代表的大企业和以农科院为代表的科技优势单位的参与,是我省花卉上档次、上规模、走向国际市场的必要保证。特别是省烟草公司利用烤烟产业化发展的成功经验和雄厚的经济实力,介入花卉产业的发展,引进国内外先进设备和技术,使我省鲜切花生产设施迅速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农科院园艺所育种中心、京正、英茂、隆格兰、庆成等现代化龙头企业的崛起,使云南花卉业呈现出高起点、高科技、大规模、集约化发展的局面。全省已有现代化温室大棚25万平方米,年产1.5亿株优质种苗的繁育供应能力,部分鲜花和种苗已开始销往国际市场。2008年云南省花卉种植总面积达52.4万亩,产值达176亿元,出口总额1.01亿美元。其中鲜切花种植面积、产量和产值分别为11.7万亩、52.9亿枝和16.7亿元,与去年相比增幅分别为7.34%、5.8%和3.1%,鲜切花产量已连续十五年保持全国第一。据昆明市农业局蔬菜花卉处提供的数据显示,截止去年底,全市涉及花卉业的生产、销售、流通、服务等企业和农户分别为274户和 2.6万户,从业人员7.1万人,花卉合作组织(协会)50余个;园艺种植面积和总产值为13.6万亩和24.23亿元,同比增长30.7%和 23.7%。其中鲜切花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为8.52万亩和40.4亿枝,同比增长1.9%和8%,总产值达11.7亿元;盆栽观赏植物(盆景)近1.1 万亩,产值3.9亿元,同比增长93.7%和76.2%;绿化观赏苗木近2.7万亩,产值5.45亿元,同比增长126%;兰花、茶花、杜鹃等特色花卉 0.36万亩,产值2.6亿元;花卉出口创汇6736万美元,同比增长5.3%。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生产组织形式普遍表现为“大而全”或“小而全”,生产专业化程度低、规模小、市场竞争能力弱。资源的配置、利用、技术引进等方面缺乏统一组织。

2.缺乏有力的科技支撑体系。花卉业是科技含量较高的产业,在花卉、企业积极性较高,硬件设施到位较快的情况下,科技支撑体系的建设滞后于生产发展的需要,已经成为花卉产业顺利发展的瓶颈之一。研究、开发、示范、推广等科技支撑体系的四大要素都处于企业或有关部门自发、零散组织状态,产、学、研互相脱节,缺乏足够的人才支撑。尚未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对国内外花卉品种资源进行引进、开发、培育和利用。对设施园艺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专用肥料、农药、基质技术,综合保鲜、冷链运输技术等尚未有专门的机构进行系统研究、开发和引进消化。没有完善的技术培训网络和推广队伍,花农得不到有效的培训,主要还是依靠种蔬菜的经验栽培花卉。

3.市场有待于进一步开拓。我省鲜切花销售量已占全国总销量的三分之一以上,由于缺乏完善的市场网络,进入国际市场的销售渠道也尚未打开,流通基本处于无序状态。没有专业化的销售龙头公司和中介服务机构,花卉产业极易受市场波动的影响,大起大落,销售不畅的状况经常出现,使企业和花农蒙受较大损失,影响到花卉产业的顺利发展。

4.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专用物资配套供应,良种、种植技术、采后处理、植保、土壤消毒、运输、运价等方面缺乏统一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支持,加大了生产成本,影响到产品质量的提高,降低了云南花卉的市场竞争能力。

5.投资力度不够,融资渠道单一,投资分散。资金投入不足,250家花卉企业,多数固定资产投入不足100万元,有的只有几万元或十几万元,形成一方面是投资不足,另一方面是投资分散,设施、设备存在重复投资建设情况,有限的资金往往没能用在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上。

6.保证产业顺利发展的法规、制度亟待制定、实施。我省乃至全国尚无相应的花卉产业行业规章来规范企业行为和行业运行。一方面极易出现国内企业无序竞争;另一方面没有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法规,国外的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很难引进。将制约我省花卉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三、解决措施

早在2000年国家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云南省发展花卉产业有关问题的函》中就明确了对云南花卉产业的大力支持;2007年9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来到云南并视察了云南斗南花卉市场;2009年7月30日云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云南省花卉产业发展条例》,并于2009年9月1日起施行,《条例》中对云南花卉产业实行保护政策,鼓励支持花卉产业发展。政府促进云南花卉产品发展做出对策措施:

1、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花卉工作,加强对花卉工作的领导和扶持,加大对花卉产业的投入。要把促进花卉工作作为促进花农增收,促进我省农村经济健康繁荣的大事来抓。各地、各部门农口分管领导应该把促进花卉工作列入日常工作范围,多关心、多指导、多支持,为花卉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另外,要进一步理顺花卉产业管理体制。

2、全面实施优质出口鲜切花增量工程。通过构建企业集团和花农大联合体,以及出口花卉基地县、基地乡的建设,建成一批优质鲜切花生产基地,使我省优质百合鲜切花的生产面积达到1万亩,优质康乃馨鲜切花的生产面积达到2万亩,优质玫瑰鲜切花的生产面积达到3万亩。同时,实施7000亩优质种苗种球繁育基地建设,为优质鲜切花生产规模的扩大打下坚实基础。

3、实施“东扩西拓”计划,改善出口花卉物流运输条件。“东扩”,即在香港、东南亚等地已形成优势的市场基础上,进一步扩展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市场份额;“西拓”,即针对目前出口基数不大,但增长较快的中东、中亚及欧洲市场开展工作,多方努力争取短期内打开局面,站稳脚跟,求得份额。“东扩西拓”计划要顺利实施并取得实效,除了要有大规模的优质花卉产品做保证外,也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物流运输问题加以解决,比如针对目前较为突出的无直航线路、运力不稳定以及花卉保鲜困难等问题,首先要打通航线,建立通道。

4、做好品牌的打造工作,以办好昆明国际花展为重点实现走出去战略目标。昆明国际花卉展作为我省传统的花卉展览,经过10年的努力,已成为国内鲜切花领域的品牌展会。要进一步努力把昆明国际花卉展培育成为亚洲最具专业性和影响力的鲜切花展会,通过举办昆明国际花卉展,树立“云花”形象,打造“云 4

花”品牌。另外要围绕“东扩西拓”计划的实施,有选择地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的专业花展,扩大“云花”知名度。

5、多途径做好对企业及花农的培训。围绕优质鲜切花增量工程,配合企业集团化和花农“大联合体”战略的实施,通过组织和指导,依托花卉主产区的行业管理部门、农技推广站、科研院校等力量,做好全省花卉行业的培训工作,力争两年内使全省花卉企业的每一个员工和每一个花农都至少接受一次专业培训,全面提高我省花卉从业者的专业技能和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我省优质鲜切花的产量,为“发展、富民、出口”奠定坚实的基础。

6、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一方面要抓紧制定出台保护花卉新品种知识产权的地方性法规,力争2006年内颁布实施。同时也要通过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形成社会舆论环境,帮助企业和花农建立遵守国际市场游戏规则的观念。争取通过两年的努力使我省30%以上的花卉种植面积合法地使用引进的品种。在保护花卉知识产权的同时,要积极开展自有知识产权花卉专利品种的研发工作。

第四篇:质量状况分析报告

2016年上半年天津铁路枢纽西南环线扩能改造京福支公路、津

涞公路平改立工程 质量状况分析报告

1、公路工程建设基本情况

天津铁路枢纽西南环线扩能改造京福支公路、津涞公路平改立工程位于天津市西青区张家窝镇,津涞公路平改立工程位于津涞公路K9+100处,现状为周芦铁路与津涞公路平交道口,起点K0+000位于现状津涞公路与周芦铁路交口西侧730m,然后沿津涞公路向东延伸1.5km,过周芦铁路、辛老路、津海路,终点为K1+537.180。修筑长度为1002米,其中地道箱体纳入西南环线铁路主线工程中,本标段津涞支公路U型槽工程在地下常水位以下部分设置为钢筋混凝土封闭防水结构。具体段落为K0+495-K0+875,全长360m(不包括箱体)。

2、质量现状分析评价

2016年上半年,主要工程量为U型槽支护桩及止水帷幕工程。

U型槽支护桩为钻孔灌注桩,止水帷幕为水泥搅拌桩。(1)施工过程中涉及钢筋原材、钢筋加工后成品、水泥、石子、商品混凝土等材料需要进行试验,我们对混凝土搅拌站的资质、生产能力、业绩等进行考察;对进场使用的材料提出明确要求并按规定项目和频率进行检测控制;监督按第三方确定的生产配合比生产混合料;严格按施工技术规范等控制各生产过程。

经检测,钢筋原材、钢筋加工后成品、水泥、石子、商品混凝土、止水带、防水涂料等材料的各项指标及成型后检测均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2)U型槽支护桩工程及止水帷幕水泥搅拌桩:钻孔、钢筋笼加工及吊装、混凝土灌注、水泥搅拌桩施工等施工控制。监督开展施工技术交底,严格执行“首件制”的各项规定,全程旁站“首件”施工过程,监督按技术交底的要求实施,及时检验,总结推广。

经检测,U型槽支护桩工程及止水帷幕水泥搅拌桩的施工质量合格。

3、质量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实际工程管理之中存在技术方案交底未交到具体操作人员,流于形式,具体措施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对标准化施工的重要性和认识程度不深,对标准化施工工艺细节把握不到位,造成工程质量不稳定。

4、下一步工作意见

加强技术交底工作,加强标准化施工的培训工作,尤其是一线技术人员的培训。

第五篇:工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按照建设“四个中心”国家战略的要求,落实发展海洋经济的总体规划,将充分依托洋山国际深水港和浦东国际航空港两大国际性枢纽港的优势,延伸和拓展浦东开发开放的经济社会效应,准确把握在新一轮发展的战略地位,积极贯彻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充分体现区位优势,培育和发展主导产业,加快产业发展步伐,壮大主导产业,提升产业集聚度,提升产业能级。加快经济的发展,就是要以加快优势产业的发展为基础,形成产业细化、优势明显、集群度高的产业群,共同推进经济圈产业的竞争力。

一、年工业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年,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64.7亿元。其中四大重点行业:电子信息业占总产值的11.2%,医药及医疗器械制造业占2.8%,汽车制造及其零部件制造业占13.3%,装备业占51.3%。从行业小类看,通用、专用、运输设备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64.6亿元;金属制品业完成产值38.2亿元;电气机械、通信设备、计算机、仪器仪表等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39.6亿元,比上年增长78.5%,其中电子信息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2.9亿元,同比增长155.0%。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7.2亿元,占全区工业的7.1%,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4.7亿元;通用、专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64.6亿元,比上年增长38.0%,其中汽车制造及零部件配件制造业完成172.4亿元,比上年增长1倍多;医药及医疗器械制造业完成18.3亿元,比上年增长34.6%。全区工业实现利润41.0亿元,电子信息业占4.1%,医药及医疗制造业占3.0%,汽车制造及其零部件制造业占19.4%,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占22.3%。从主营业务收入看,四大重点产业共实现493.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总数的74.2%。其中电子信息业占11.1%,医药及医疗制造业占0.2%,汽车制造及其零部件制造业占12.1%,装备业占50.9%。

(一)总体发展现状

总体来看,我区4大重点产业发展状况良好,呈出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从产业规模看,4大产业创造的经济总量在全区工业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汇总数据显示,年,我区工业4个重点产业共有582户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的51.0%;就业人数8577人,占规模以上工业就业人数的5.2%;资产合计406.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资产的69.7%;主营业务收入493.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74.2%;利润总额30.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的74.3%。

二是从经济效益看,重点产业各项经济效益指标普遍好于全区工业平均水平。数据显示,年我区工业重点产业的资产周转率为2.14次,比全区平均水平高2.5%;劳动生产率为11.7万元/人,比全区平均水平高2.2万元;重点产业产品销售率为98.7%,高出全区工业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负债率为53.5%。

(二)各产业发展现状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我区产业的发展现状,下面对各产业逐一进行分析:

1、汽车制造及其零部件制造业:该产业共有法人单位49家,从业人员1020人,资产56.3亿元,主营业务收入88.8亿元,产值在全区工业产业中排名第三。其中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10家,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延锋江森座椅有限公司(45.8亿元)、纳铁福传动轴有限公司(17.6亿元)、申龙客车有限公司(5.2亿元)。

2、医药及医疗器械制造业:该产业共有法人单位21家,从业人员339人,资产16.5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8.4亿元,实现利润1.3亿元,资产负债率为49.1%,比去年同期下降4.6个百分点,有2家企业的产值超过4亿元,分别是扬子江药业集团海尼药业有限公司(5.5亿元)和迪赛诺化学制药有限公司(4.7亿元)。

3、电子信息制造业:该产业共有法人单位52家,从业人员1190人,资产61.8亿元,主营业务收入74.1亿元,其中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5家,超30亿的有1家,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昌硕科技()有限公司(35.0亿元)、胜华电缆厂(12.8亿元)、堂福电子有限公司(3.4亿元)。

4、装备业:该产业共有法人单位460家,从业人员6028人,资产272.3亿元,主营业务收入338.3亿元,实现利润21.2亿元。其产值在全区工业产业中排名第一。资产周转率为2.1次,产品销售率为99.9%,资产负债率为55.9%。其中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有法人单位102家,从业人员1393人,资产63.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93.0亿元,实现利润9亿元。其产值在全区工业产业中排名第二。资产周转率为2.3次,劳动生产率为14.8万元/人,产品销售率为97.8%,资产负债率为52.9%。

二、加快工业产业发展的思考

虽然目前重点产业还很弱小,但已经有一批正处强劲发展的产业,还有一批具有较明显发展潜力的产业,经济崛起的步伐在明显的加快。经济发展的提速,我们认为其根本而有效的途径应是产业的集群化发展,以区域经济的一体化来加速改变经济发展的固有状态,不断激发发展活力。从产业发展的层面上看,加快工业产业集群建设应着力抓好六个方面。

(一)实施好“十一五”产业发展规划

在实际的发展中,应结合国际产业发展和转移规律、我国产业发展状况,制定出推进工业产业发展具体可行的措施。要从工业整体发展出发,立足于产业发展和产业集群状况,着眼于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强势发展产业--潜在优势产业,围绕产业联动,因地制宜地发展产业集群,合理布局生产力,形成产业聚集,要与大项目和龙头企业想结合,与产业园的特色相匹配,与人力资源相适应,发展以现代装备业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业,同时与浦东联动发展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

(二)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促进产业升级

坚持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的产业发展方针,在发展中完成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在调整中实现产业创新提升,逐步构筑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为先导、现代装备工业为支柱,特色鲜明、重点突出、体现临港经济特征的多元产业体系,努力构筑“现代装备工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和信息产业基地”。要做好工业产业集群,其根本点就是要以产业中心发展区域的产业为基础,特别是利用其市场优势和技术优势,整合同类产业和产品资源,发挥产业集群的引领导作用,带动经济圈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资本流动的有利时机,努力创造条件,改善软硬环境,大力引进外资,不断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和质量。特别是要吸引外资在我区建立研发中心和关键零部件生产基地,提升加工产品档次和开发能力。

(三)以产品为核心,加强产业集群分析研究

从产业竞争力上看,我们要对重点行业进行细化研究,从中类行业细化到小类行业、细化到产品。从小类行业上研究,以龙头产品为纽带,进行产业集群,进行充分合作和有效的竞争,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和赢利水平。同时充分重视国内外市场,做好两个市场大文章。比如电子信息行业,它的发展与国际IT产业的发展休戚相关,但另一方面,国内市场仍有巨大的潜力,对电子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在眼睛向外的同时,也要眼睛向内,加大技术投入,集中攻关,寻求核心技术突破,不但可从根本上解决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而且可以大大提高行业的产品附加值,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坚持以质取胜战略,法力培育优秀品牌,使之成为的产品新亮点。

(四)“开源节流”并举,应对能源紧张局面。

工业的快速发展,用能需求急剧增加,能源供需趋紧。短期来说,强化节能意识,组织协调好能源供给,最大限度地舒缓用能紧张的局面。长远来看,关键是加强节能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开发可替代新能源,特别是可循环使用的新能源,从根本上解决能源问题。与此同时,新技术的应用,还是从根本上化解原材料、能源价格上涨、成本压力增大的最佳途径。

(五)统筹协调好招商引资工作,促进工业园区良性有序发展。招商引资是加快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而工业园区则是我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主战场。要把园区的工业做大做强,招商引资,引进项目和资金仍然是一条重要的途径。把加快工业发展、壮大工业规模、培育工业经济增长点作为重大措施来抓,各部门要积极配合,为园区建设创造宽松环境。提升工业园区的能级,加快培育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临港物流产业区、国际医学园区和信息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和功能培育。通过园区建设,拓宽我区工业发展空间,吸纳新的工业项目,形成新的发展格局,增强发展后劲。从经济一体化、空间布局扩容和功能提升出发,把工业园区整合成产业功能区,加快工业园区的产业集群化、市场专业化的发展。

(六)把握产业发展方向,加快发展新兴产业

大力扶持大型优势企业和中小高技术企业,针对我区目前存在的企业多、技术竞争力弱的问题,要继续实施企业集团战略、龙头企业战略,发挥规模优势,提高整体抗市场风险能力,力求在微电子、软件、计算机、通信等重点领域尽快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集团和拳头产品。与此同时,进一步扶持中小高技术企业,培育大型企业的后备力量,以形成梯次推进的产业组织体系。比如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是世界产业发展的方向,也是我国工业的五大重点发展产业。年,该产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占我区规模以上总量的6.8%,实现总产值占总量的7.1%。要把握好产业发展的大势,着力发展增长潜力大、带动效益强、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发展和壮大新兴产业。

下载高明区七大工业产业发展质量状况调查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明区七大工业产业发展质量状况调查分析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工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工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不详 点击数:681 更新时间:2009-3-30 23:33:18按照建设“四个中心”国家战略的要求,落实发展海洋经济的总体规划,将充分依托洋山国际深水......

    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全乡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这段时间,我通过整理工作两年来积累的有关资料,在经过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对全乡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在日常包村下队的过程中我先后在*......

    生态环境产业发展调查分析

    生态环境产业发展调查分析 目前,农业已成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行业,正制约着其自身的持续发展。我国化肥农药的使用量、生产量、进口量均为世界第一,严重形响了农村生态环境,......

    我国足球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我国足球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沉寂多年之后,中国足球产业终于迎来跨越式发展的机遇。 2015年3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以下......

    农村公路质量状况分析报告

    2007年宁夏农村公路质量状况分析报告近年来,宁夏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农村公路建设的有利时机,加快了农村公路建设的步伐,对进一步完善公路网,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

    生猪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生猪业是**市畜牧经济的支柱产业,其产值已占到畜牧业总产值的 52%,是农民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生猪生产在保障市场供给,平抑市场物价,促进地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上......

    生物资源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省生物产业发展大会指出,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继续扩散蔓延,经济面临严峻形势的情况下,加快发展生物产业意义尤为重大,发展生物产业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增长的质量、速度......

    产业集群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根据20xx年3月5日张副县长的工作安排,分析农业、林业、畜牧、发改、创新、经贸等部门提供的材料,对我县电力、糠酒业、矿产业、畜牧业、生物创新产业、旅游业六大产业集群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