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和模式探析

时间:2019-05-12 07:08: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江西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和模式探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江西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和模式探析》。

第一篇:江西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和模式探析

江西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和模式探析

摘 要: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一项非常有效的、非自觉的制度选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小企业面临 着国内外大型企业在技术、资金、规模和品牌上的优势,单打独斗难以取胜,采取产业集聚的方式,以整个群体的竞争 力,联手走向市场,这是当代提升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本文以产业集群理论为指导,剖析了江西省产业集群相对 落后的现状,提出了促进江西省产业集群发展模式选择,加快江西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江西省,产业集群,发展对策

产业集群给当地经济的发展带来的影响和促进作用是巨大的,从美国的硅谷到国内广东顺德家电、浙江乐清电器和江苏吴江盛泽纺织丝绸加工中心都是如此。以往单一企业发展格局已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产业集群所表现出来的强劲生命力。要加快江西经济发展,必须大力发展产业集群,提升江西经济的竞争力。

一、产业集群是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所谓产业集群,是指相互联系的企业与机构在某一领域内的集中。产业集群的出现和发展提升了区域产业的竞争,促进了区域产业的快速发展,获得较好经济效益。

1.产业集群可以降低企业创新的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由于集群内企业布局集中形成了一个高效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从而使得企业的成本优势明显。一是环境成本低。二是信息成本低。三是配套成本低。

2.产业集群增强了企业创新能力。由于学习效应和竞争效应的存在,产业集群能够使原来基于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发展为基于区域创新能力的竞争优势,大大加快了企业技术创新步伐。一是有效的竞争压力。二是强烈的技术吸纳能力。三是健全的服务体系。

3.产业集群能增强开拓国内外市场的整体竞争力。一是有利于形成专业市场。二是有利于建立区域性品牌。三是有利于企业走向国际化经营。

4.产业集群能有效地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产业集群促进形成和扩展专业化的区域市场,集中形成核心产业众多企业相互分工合作,组成一个相互连接的产业链条,同时催生和吸引流通业和其他中介机构在产业集群区内集聚,形成生产、销售、服务相互衔接的专业化区域市场,大大地提高区域的整体竞争力。一是产业集群的发展使区域按劳动分工理论形成专业化产业区,有利于提高区域竞争力。二是产业集群能放大“乘数效应”,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三是产业集群扩大生产规模,获得规模效益。

二、江西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尚未形成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江西拥有30多个产业集群,但大多处于初期形成阶段,有许多集群只是刚刚具备雏形。它们的形成基本上是靠政府推动,不是市场机制作用的产物,产业区内各企业之间没有真正的专业化分工,没有基于共同的地域文化背景下的相互认同和协同关系,也没有形成上、下游企业产业及支撑产业相互关联的互补作用效应,更缺乏既竞争又合作的创新动力,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群。同时,江西产业集群大部分立足于当地的农业和矿产品资源基础之上,如信丰和安远的脐橙、崇

仁的麻鸡等农产品产业集群,贵溪的铜业、寻乌和龙南的稀土、景德镇和宜丰的陶瓷等矿产品集群。企业仅限于对农产品和矿产品资源进行简单加工,生产技术含量低的初级产品,产业附加值低,产业竞争力严重不足。

(二)产业集群度低,难以充分发挥集群效应。江西产业结构中存在着“集中尚可,集群不足”问题,严重地制约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由于产业集群度低,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有限,制约了产业链的纵向延伸,阻碍了产业纵向分工的细化、深化和专业化,也限制了产业链条的延长、规模的扩张和关联产业和支援产业的发展。产业度低,与相配套的金融、保险等生产服务机构未能实质有效地参与到集群关联结构之中,制约了产业结构升级。

(三)园区产业集聚效应差,没有形成产业自身发展的内在机制。江西虽然已经有30多个产业群,但在一些地方,工业园区建设与国内先进省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园区内的主导产业或大型“标志性”项目少,有些园区简单地等同于一些无相关的企业、行业堆积或叠加,只重视引进企业的数量,招商资金量的大小,而忽视了内生因素所形成产业链的培植,缺少营造产业集群的发展氛围。由于园区内部企业缺乏产业关联性,不能形成良好的分工与协作,导致各个企业都是封闭的大而全的生产系统,研发和交易成本很高,产品市场竞争优势不强。

(四)缺乏产业集群形成的适宜制度环境。产业集群是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生产要素按照要素回报最高在产业间和地区间充分流动而引致相关企业在一定区域内集聚而成的,它的形成有一个完善的市场体制和市场机制作用的充分发挥。目前江西省内的企业大多数是通过招商引资进来的,与当地原有企业、产业、资源、市场还缺乏紧密的有机联系和牢固的共生关系,有些企业目的在于享受土地出让等优惠政策,有些企业目的在于吸纳当地大量廉价的资源,植根性不强,没有与当地经济发展形成深度嵌合,做大做强地方支柱产业的动力不足,在后续投入和扩大再生产方面积极性不高,有的甚至呈现“候鸟型”特征,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三、江西实施产业集群的模式选择和对策建议

(一)要根据不同产业在江西省的发展现状和特点选择产业集群模式。地区经济发展模式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形式,是对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过程、发展方式、发展特征的高度抽象和概括。它是在一定的资源、市场、区位、国家法律政策、社会文化背景下形成的。适宜的地区经济发展模式会促进该地区经济较快发展,否则就会阻碍地区经济发展。

根据不同产业在江西省的发展状况和特点,应选择以下三种适宜江西省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1.依托企业集团的“小巨人”产业集群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是指小企业依托企业集群这个平台,在不断成长过程中,由集群内普通小企业成长为集群中核心企业之一的发展模式。企业集群的发展通常是围绕少数几个大中型集团产品的生产、销售或原材料供应等所形成的各具特色合作模式的企业群体。

江西拥有丰富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其储量居全国前10位的有色金属矿产达22种,是全国10大有色金属集中产区之一,其中以铜、钨、钽铌、稀土等矿产资源最负盛名,素有“世界钨都”、“中国铜都”、“钽铌之乡”之美称。但江西的有色金属企业还未真正形成产业集群,按管理层次计算总共有173家,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竞争能力弱,应在有色金属产业中依托现有的江西铜业集团、江西冶金集团、通过股份制或其他契约方式,将产业关联紧密的其他中小企业联合在一起,组织从矿产的开采开发到金属制品的加工的有色金属产业化群。以拉长其产业链、深化加工度、提高附加值、增强竞争力为重点,建立铜工业特色园区。这样能够克服内部组织效率低下,同时又保持较紧密的组织形式。另外,江西的中成药和生

物医药产业也能以汇仁集团、江中医药集团、省医药集团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以营销为龙头”,将其他的小型医药企业紧密联合起来,展开独特的营销网络,构建出一批特色企业共同发展的产业体系,进一步优化医药工业的结构,培育特色药种,增强竞争力。还有江西省的汽车、航空及精密制造产业以江铃集团、昌河集团、洪都集团为核心,加大区域产业的集中度,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支持汽车工业与跨国公司和国内汽车企业合资、合作、兼并,增强汽车工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引进一批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增强汽车配套能力。这些行业若都采用相类似的依托企业集团的“小巨人”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均能相应地解决行业中现已存在的许多问题,达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的目的,增加行业在区域中的竞争力。

2.以传统产业为主的中小企业聚集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目前,江西的传统产业发展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如产业组织规模偏小,生产集中度、高新技术产业化比重、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较低;工艺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强,产品档次和附加值低;关键技术依赖进口;能源消耗高、能源消费结构有待改善;更新改造资金不足,用于产品开发,提高产品质量的投入明显不足;优秀人才资源缺乏等。通过产业集群,将相关联的传统工业的上下游企业连接起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大中型企业都要建立技术中心或研究开发中心,抓住对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核心技术,在关键技术和前瞻性技术方面集中力量开展应用研究和创新研究,推动产业发展。

3.空间聚集的产业发展模式。这是经济区位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一些生产上互补、经营上相关的企业,在特定的空间区位内组合成的产业集群。对于工商企业来讲,聚集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或布局的空间形式,不仅能为企业带来基础设施同享的外部规模经济,而且有利于专业化协作的展开、信息交流与传播、降低交易费用等。针对江西具有的自然资源、品种资源和技术资源的优势,积极培育、大力发展江西的特色产业,如南丰蜜桔、信丰脐橙、江西省名茶等。以江西省的特色资源为信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升竞争力为目标,着力培植具有市场前景、对整个经济发展有较强关联带动作用的特色产业,并集中力量,聚合各种生产要素,完善产业体系,形成特色产业集群。在农村建立产品原料基地,在城镇建设以农业原料加工的农业产品加工企业,在区内外、国内外建设销售网络,沿着产业链,使与特色产业相关企业聚集成群,迅速扩大规模,形成科技含量高的区域特色拳头产品。发展这些产业,应突出名、特、优、稀的特点,推进规模种植,在创特色、名贵品牌上下功夫。要不断提高产品深加工、精加工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提高附加值。

(二)实施江西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建议。产业集聚的形成是市场作用、企业作用和政府作用的综合结果。虽然各市产业发展都是围绕着区域经济的发展,产业集聚本身的形成主要是一种市场行为,但是为了保障全省经济的健康发展,形成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产业集群,政府在其中必须起到积极的规划和引导作用,营造一个浓厚的产业集群发展氛围。

1.强化产业集聚的统筹规划。政府制定全省发展战略规划要明确重点发展的产业,确定产业发展集聚的区域等指导性、指令性目录。按照全省的产业集聚的规划和重点区域布局,通过各市、县的协调,项目对换等,确保产业集群战略的实施。研究国内外产业演进和梯度转移趋势,借鉴先进园区的管理模式,把园区真正办成江西优势产业集群的生产基地和产品输出地。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2.培育和完善集群内其他行为主体,促进内部网络的形成。产业集群内部行为主体除政府以外,还包括企业、高等学校、科研机构、银行等金融机构、中介组织,各种不同行为主体的丰富和完善对于内部网络体系的建设和江西产业集群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政府在这一过程中具有相当重要的责任。一是政府要促进中介组织的发展,促进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二是促进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发展,促进产业集群内部投资融资体系的发展;三是大力发展增长率,提高人力资本,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产、学、研的结合;四是改变各主体独立行事的状况,促进主体间交流与合作,形成内部合作体系。

3.提高区内资源流动性,尤其是知识资源。集群内部资源的网络化是使产业集群内部不同行为之间建立有机联系的重要内容。集群内部的资源包括土地和一般劳动力等基本主体要素,还包括科学技术、知识、先进设备和人力资源等高等要素。为加大对科技人才的投入力度,由区、地、市(县)筹集资金,建立吸引科技人才基金,为科技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吸引国内外科技人才来江西发展。

4.推进区域经济,提高产业集中度。产业集群不是简单的企业堆积,而是有规划、有组织的有机融合。区域要加强规划,促进企业集群有序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强有力的产业群体和竞争主体。

5.培育区域创新网络,促进企业创新。根据江西实际状况,政府在培育区域创新网络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是营造区域内的创新环境,改善整个创新体系的运行,增强区域内的信任度,减少网络形成过程中的障碍。

6.推进产业集群的环境建设。一是加快市场化改革步伐,营造有利于产业集群形成的制度环境。适宜的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基础条件。加快市场化改革,营造适宜的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促进生产要素在市场机制下在地区间、产业间自由流动;建立统一的、开放的、多层次、公平竞争的市场体系。二是要创新产业集群发展的体制环境,按照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完善产业集群市场竞争的规则和制度,推进产业集群的市场化进程。三是要改善企业群的产业经营环境。重点采取措施,宣传企业集群形象,帮助集群扩大市场规模,开展各类特色商品展览活动,提高商品的产业区声誉,提高产业集群市场竞争力。四是要优化产业集群发展软硬环境。形成与国际化相接轨的政策、体制、观念,加强对外向型经济的服务工作,如建立直通式的海关监管点,以及公共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加强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企业发展和创新的外部环境。五是要营造良好人才发展环境。产业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吸引和留住人才作为发展产业集群的第一要务。

7.加强区域品牌的建设和管理。集群区域具有明显的品牌,集群内企业会因为这种效应的存在而大大降低产品的销售成本,也有利于集群区域产业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政府在区域品牌的建设和管理上,一是加强质量标准体系的建设,做好对企业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的监督和认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二是政府应作为集群的总代表加强对外宣传,促进外部对集群的了解,这也是区域品牌建设的重要内容。

第二篇: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现状问题

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现状问题

我国的产业集群现象在浙江、广东、福建、江苏、山东等很多省份都有分布,几乎每个省市都有发育程度不同的产业集群,其中以浙江省、广东省和江苏省最为集中。由产业集群导致经济集群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从东北、京津冀、山东半岛、苏沪浙、海峡西岸、广东,特别是珠三角,由产业集群导致城镇集群和经济集群。

在我国产业集群可以大致分为五类:一是依靠当地企业家精神和工商业传统、建立在农村或乡镇工业基础上的特色集群。这些集群一般形成了专业化的、劳动密集型的小城镇,浙江称之为工业化特色产业区。从其产生的过程来看,产业集群经济主要是一种民间经济,由大量中小企业构成。从全国来看,这类企业集群也为数最多。

二是基于“三来一补”基础上形成的两头在外的产业集群。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港台地区的制造业正好面临劳动力和土地价格飞涨、成本迅速上升的压力,广东、福建、江苏省敏锐地把握了这一机遇,以优惠政策、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以及邻近港澳、联接广州深圳的区位优势,迅速发展成港台制造业的“工厂”。

三是与大型企业配套形成的产业集群。在山东青岛海尔集团、重庆嘉陵摩托集团、辽宁东北钢琴集团等大型企业集团附近,都有相关企业繁殖和衍生,进而又促进了配套产业的发展,并在相关行企业的竞争中不断创新和升级,形成一些企业集群。还出现了基于外资企业配套而发展起来的产业集群,如北京亦庄的诺基亚星网工业园。

四是在中心城市城区出现的都市型产业集群。都市型工业园区是特指以大都市独有的信息流、人才流、现代物流、资金流等资源为依托,以产品设计、研发、营销管理、技术服务和生产制造为主体,能在市中心区生存发展,并与城市功能和生态环境相协调,具有增殖快、适应市场快等特点的工业集聚类型。上海都市型工业企业群发展迅速。

五是在政府规划下发展起来的高科技产业集群。全国目前已有53个高新技术园区。在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基础上,国家正式批准成立设立了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区。

上述分类表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产业集群的发展也逐渐从民间层面进入政府视野,从低技术、低成本、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甚至微型企业的集聚几乎一统天下发展到高技术、创新型产业集群崭露头角,从东南沿海向内地蔓延滋长。从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趋势来看,产业集群已经覆盖到大部分的传统行业,形成较大的经济规模,一些产业集群已经形成特色产业和品牌,还出现了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成长为相关行业的产业基地,许多产业集群的产品外向度不断提高。

然而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1.产业集群存在多方面的内在不足:如企业规模偏小,产品档次偏低,集群技术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分工和专业化程度不高,产业链不完善。2.企业生产经营环境的约束与挑战增加:如产业集群的内部环境较差,外部约束日益严厉。3.地方政府行为的误区:如政府职能定位存在误区,园区建设过热,出现过度竞争,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用十个词语概括就是:无为而治;集而不群;拔苗助长;不堪重负;营养不良;行政分割;质量柠檬;落地无根;抓大放小;重硬轻软。

如何解决这些阻碍产业集群发展的弊病呢?我觉得应该从企业和政府两个方面入手,正确的进行定位和协调配合以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

对于企业来说,应该通过重组与整合,在发展中提高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首先,要进一步发挥创造性地整合本地资源的良好机制,克服没有限制地跟风仿冒的弊端,真正形成产业集群自身的特色产业和品牌。其次,强化技术创新,形成有深厚技术创新能力支撑的区域品牌。第三,加强产业集群内部的专业分工,形成弹性生产体系,进一步发挥集群内部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形成集群竞争力。第四,加强与关联产业和支持产业的横向联结,形成集群创新的社会化基础。第五,加强产业集群内部的自组织,培训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制定和执行行业规范,培养自律、诚信的集群经营氛围,限制企业之间的过度竞争,尤其是没有约束的仿冒以及恶性价格竞争等。第六,提高外向度,向全球化的价值链的纵深推进。

对于政府而言,要正确定位政府职能,充分发挥政府的支持作用。首先,在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过程中,要考虑以产业集群政策替代产业政策,以更为完整、科学、可行的产业集群政策替代简单的产业布局安排。其次,在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过程中,政府的首要职能是创造基础条件,消除任何阻碍集群提升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因素。第三,在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过程中,政府要不断帮助集群发展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和自组织体系。第四,在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过程中,政府要始终严格执行产品质量和环境安全标准。第五,在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应高度重视和确保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协调。

我国的产业集群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由于刘易斯拐点的即将到来致使人口红利带来的成本优势已经逐渐消失,就我所知的前一段时间所出现的“制造业回流”现象,这就逼迫我国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进行转型升级,这或许也将会是我国产业集群深入发展的一个机遇。

第三篇:产业集群发展

产业集群发展

一、集中一集聚一集群

(一)集中

在集群发展的起始阶段——集中过程中,产业园区的政策环境要素和设施配套要素是吸引园外企业入驻的最大原因。

在此阶段,园内企业因为地理上的集中而形成了有别于分散的单个企业的生产效率优势和成本优势,即基于资源共享的效率优势和基于议价能力提升的成本优势。但是,由于集中仅仅是整个集群过程的最初状态,初步地表现出集群的地理集中性特点,产业关联及其薄弱,不能形成相互配套的产业协作和产业链关系,产业层面的集群优势几乎为零。同时园区企业对地域的嵌入性和依附性不强。

因此,处于集中阶段的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利用空间上集中的已基本形成了园区经济总量上的规模,赋予了集群企业一定的竞争优势,但难以较好发挥集群的外部规模效应。

(二)集聚

产业园区由集中而集聚的提升,是产业园区向集群方向发展的中间阶段,在此提升过程中,园区企业依托的主要是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市场规范和服务配套要素,四者构成了园区企业向某一产业集聚的基本条件。由此,在具备了上述四大要素的企业集中的园区中,产业具备了明显的行业特征,产业园区的发展指向了特定的产业,从而形成集聚。

此时,产业园区的竞争优势逐步扩大;生产效率优势一方面表现为基于资源共享的效率提高,另一方面表现为专业分工引起的效率提升;产业园区内的产业协作增强,企业间的合作规模扩大,使得成本优势覆盖了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两大部分。

(三)集群

集群是产业园区的发展方向,而集群形成的基本要件除了上述两阶段的要素外,还必须具备人文环境、集群特色、产业配套及创新企业家群体四大要素。

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中,例如中关村、硅谷、新竹等,都具备了地理集中性、根植性、柔性精专、合作网络性、创新性、自组织性等特征,创新体系逐步形成,产业园区的发展进入新的层次。同时,产业园区也不再是集中于集聚状态下的“松脚型”的产业园区,而是嵌入本地社会文化中的园区集群。

二、辐射接受中心一向内辐射中心一向外辐射中心

(一)辐射接受中心

在辐射接受中心的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层次上,园区进入集群发展阶段,相对集聚,辐射接受中心的产业形成了明显的优势产业,显示出较好的产业链效应和较强的产业竞争力。但是,辐射接受中心往往只实现了产业园区的生产加工功能,园区功能相对简单,其竞争力的提升相对而言是被动的,有赖于外部技术的流入。

因此,此类园区具备一定的集群优势与产业竞争力,但产业升级与竞争力提升主要依靠接受外部产业辐射。

(二)向内辐射中心

辐射接受中心发展到一定阶段,产业园区的产业集群将超越生产加工的简单功能,而跃升到向内辐射中心的层次。在此阶段,产业园区的优势产业形成了面向集群内部辐射作用,即优势产业中的具备了较高的研发、生产、营销、管理等各方面实力的龙头企业,首先产生了寻找新技术、开拓新市场的意识,并在市场竞争中不断扩张,从而对园区集群内部相对弱小的企业发挥辐射作用和示范效应,带动整个集群共同提升竞争力。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充分扩大到整个地域范围,区域品牌逐步形成,区域创新功能得到发挥,集群在当地的根植性也有所增强。

(三)向外辐射中心

向外辐射中心具有强大的品牌效应和技术输出效应,是所属行业的品牌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它不仅对园内企业有辐射力,使集群整体呈上升式发展,同时对于同行业的园外企业都有极强的示范效应和辐射力,使大批的外部企业成为其代工生产企业,甚至使外部企业形成专门的集群为其提供配套支持。

分散的企业由集中而集聚而集群,产业园区的集群由辐射接受中心而向内辐射中心而向外辐射中心,这就是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发展的基本逻辑轨迹。

第四篇:中国石材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和建议

中国石材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和建议

一、我国石材产业集群的现状

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我国的石材业在国内外市场的强力拉动下得到快速发展,据统计2006年规模以上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675亿元,全行业进出口贸易总额39.21亿美元。根据我们协会推算全行业的经济规模大约在1 500—2000亿元。在全国出现了一批大大小小的石材产业集群。石材产业集群的发展对全国石材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据对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统计,2006年全国24个石材产业集群加工企业的销售收入217亿元,占同口径石材加工企业总销售收入的32%。在对石材业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石材产业集群的发展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据各地提供的资料,福建水头仅石材市场的年交易额就达50亿元,惠安石工艺品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云浮石材工业总产值占全市GDP的20%,莱州石材业产值占全市GDP的18%,大多数的石材产业集群地石材产业都是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

我国石材产业集群按规模和影响力可划分为具有全国及国际影响力的石材产业集群和具有地区影响力的石材产业集群两个类型。具有全国及国际影响力的石材产业集群主要包括福建水头、山东莱州、广东云浮、福建惠安等。具有地区影响力的石材产业集群有:福建福鼎、罗源、安溪、晋江市永和镇,山东平邑、五莲,河北易县、平山、曲阳、灵寿,吉林蛟河,湖北通山,四川宝兴,陕西紫阳,广西岑溪、贺州,北京房山,内蒙和林格尔,新疆哈密、鄯善等20个石材产业集群。在福建水头,随着近年来康利石材、环球石材、高时石材等一些知名石材集团的入驻和溪石集团、华辉股份、东升股份、南星石材、新鹏飞石材等本地企业的迅猛发展,水头己成为最具影响力的石材企业集群。

按依托的内外部条件划分,我国石材产业集群又可划分为资源依托型和市场依托型两个类型(这里也可称非资源依托型,任何产业集群都离不开市场)。我国大部分石材产业集群属资源依托型产业集群,少数为市场依托型。莱州是资源依托型石材产业集群的典型代表,莱州拥有山东白麻、樱花红、晶白玉等二十多个石材品种,其中山东白麻的荒料年产量为100万立方米,莱州被中国石材工业协会授予了“中国石都”的称号。市场依托型石材产业集群主要有水头、云浮等。水头是一个石材资源缺乏的地方,它主要依托港口优势,利用国内外资源,依靠敢为天下先的水头人开拓创新,叫响“买石头到水头’’的广告语,舞市场兴产业,抓石材壮支柱,把一个并不盛产石材的滨海小镇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石材产业集群;云浮原也是资源依托型的石材产业集群,在经过200余年的开采后,云浮依托的云石资源已经枯竭,目前云浮的石材产业集群也演变为“买世界、卖世界”的市场依托型的产业集群。新疆的鄯善因拥有花岗石资源,又背靠中亚市场,所以兼有资源依托和市场依托的优势。

按生产的主要产品划分,我国石材产业集群可划分为大理石及花岗石装饰石材、石雕、板岩三个类型。水头、莱州、云浮等大部分石材产业集群以生产大理石及花岗石装饰石材为主,惠安、曲阳以生产石雕为主,易县、紫阳以生产板岩为主。

按石材产业集群的布局形态来划分,我国石材产业集群可分为带状产业集群与园区化产业集群。我国石材产业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石材业发展的初期是由于人类对石材的需求推动了石材的开采,因此石材加工企业往往在石材资源丰富的地区开始发展起来,并且随着市场的开拓扩大,石材企业呈聚集发展的趋势。但是,石材业产品比较笨重,对运输的条件要求较高,石材企业往往聚集在交通方便的道路两侧,这就是云浮石材百里长街的主要成因。这也是资源依托型石材产业集群发展初期的一般自然布局形态。除云浮外,山东莱州、吉林天岗、新疆鄯善等仍保留着部分这样的形态,这就是带状产业集群。但随着石材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尤其石材国际贸易的发展,交通运输尤其是海运条件成为石材产业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在我国沿海地区借助港口的优势,发展起了一批大小不一的石材产业集群,其中以水头为代表,把石材产业集群的发展与园区化建设、城镇化建设结合起来,成为同区化石材产业集群的典型。近几年,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在石材资源丰富的地区以及石材消费集中的地区已经建起或正在建设一批石材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大都把集群建设与园区化建设或城镇化建设结合在一起,产业集群的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我国石材产业集群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取得很大成效,但仍有不少问题。首先是产业集群发展缺乏规划。由于我国的石材产业集群是自发产生的,大多缺乏总体的规划,包括发展战略、空间布局、营销网络规划等。这方面除水头、莱州等几个大的产业集群做得较好外,总的来说比较欠缺。第二是总体水平较低。总体来说我国产业集群水平是比较低的。主要表现在存在大量的落后的矿山开采方式和落后的石材生产方式。落后的开采方式首先造成了对资源的破坏和浪费,其次是造成了对环境的破坏;落后的石材生产方式主要是表现在产业集群中还存在数量较多的作坊式企业,这些企业对资源的利用率低下,对环境的影响也较大。第三是创新能力不够。我国石材产业集群除了少数的大企业外,绝大多数为中小企业,这些企业缺少技术人员,主要依靠低成本战略来形成竞争优势,产品的技术和知识含量低,高附加值产品少。企业往往是你怎么干,我也怎么干,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明显。第四是区域分布不平衡。由于我国的石材产业集群主要是由石材的进出口而带动起来,东部的产业集群较为发育,而中西部则发展较慢。在全国24个石材产业集群中,福建、山东、广东、广西共12个占50%,而西部只有四川宝兴县、陕西紫阳县、新疆哈密市、鄯善县4个。第五足分工协作水平较低、产业链不完善。

二、关于我国石材产业集群发展的建议

1.石材产业集群要高起点规划

作好石材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划是石材产业集群发展最基础的工作。石材产业集群的规划首先是战略的规划,然后才是布局的规划。现在发展较好的产业集群都有适合自身发展环境的发展战略,如莱州的北方出口基地战略、水头的利用国外资源战略、云浮的“科技兴石”发展战略。由于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划需要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做出新的规划。战略的创新是规划创新的前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石材产业集群要有新的发展战略。首先是产业集群的市场定位。在过去二三十年中,我国石材产业集群大多把市场定位于工程投资(主要是市政工程)与出口。在当时无疑是正确的。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刚刚闭幕的党的17大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因此,石材产业集群的市场定位也应该从主要面向工程投资和出口转向面向工程投资、出口与消费(主要是家居工程和家居消费),这样石材产业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才能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第二,过去二三十年石材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在发展的同时消耗了大量的石材资源,也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党的17大提出要“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因此,今后石材业发展的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必将进一步提高,石材产业集群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集群,只有这样石材业才能取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

第三,在过去二三十年石材业的发展中,一大批中小企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今后,石材业仍将是中小企业为主体。但是,各个石材产业集群在发展中深切体会到,没有大企业的带动,产业集群很难得到高水平的发展,很难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党的17大报告在谈到“加快转变经济发

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时提出要“鼓励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因此,石材产业集群要认真贯彻17大精神,实施大企业带动战略,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第四,石材产业集群要实施品牌战略。品牌是一个经济实体向社会提供的产品的质量、市场占有率、售后服务水平以及这个经济实体发展潜力的综合体现,是这个经济实体及其产品走向市场的一张名片,是经济实体宝贵的无形资产。我国石材业在过去的二三十年的发展中,只注意做产品,不注意做品牌,同质化竞争十分激烈。虽然,业内的大企业已经注意实施品牌战略,但中小企业还停留在产品竞争阶段。石材业是一个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行业,石材产业集群也必然会聚集大量的中小企业,如何组织这些中小企业实施品牌战略,产业集群走品牌之路,创产业集群的公共品牌是必由之路。以产业集群的公共品牌建设带动企业品牌建设,使产业集群走上品牌战略之路。

第五,就布局规划而言,各石材产业集群地在过去二三十年的发展中,已经从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中取得了共识,石材产业集群必须实施园区化发展战略,园区化发展战略是石材产业集群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园区内要进行功能化布局,按产业集群的各种功能,如石材加工、石材物流、展示展销、机械制造、技术支持、人才培训等作好布局规划。

2.石材产业集群要升级改造

现阶段,无论是水头、莱州、云浮等较具影响力的产业集群,还是规模较小一些其它石材产业集群,在新的形势下都面临着新的问题、新的挑战。石材产业集群应当以贯彻科学发展观,发展现代石材业,逐步改造和淘汰落后的传统石材企业为指导思想,推进石材业的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同时推进石材业的企业管理升级。中国的石材业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这二三十年的发展,其技术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国外先进的技术装备与管理经验的引入,我国石材业呈现出既有采用原始落后加工工艺与设备的作坊式石材企业,又有采用当今世界先进的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石材企业的多元化的格局。而那些原始落后的作坊式企业大量浪费石材资源、严重污染环境,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十分不协调,必须进行改造升级,淘汰那些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生产方式。

石材矿山开采业是石材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石材矿山开采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是石材业各环节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最大的。石材矿山开采改造升级的关键是采矿工艺的改造,要从原始矿坑开采、主要采用爆破工艺改造为台阶式开采、主要采用绳锯等机械切割工艺。其中,推广台阶式开采是关键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矿山资源,才能更好保护生态环境。鼓励台阶式开采、绳锯等机械切割工艺,淘汰原始矿坑开采、爆破工艺应成为石材业的一条产业政策。石材产业集群区的矿山和集群区企业的矿山必需从现在起就进行这种改造。

石材加工、业目前是石材业的主体,石材加工业的现代化是建设现代石材业的重点。石材加工业现代化首先要调整其技术结构,石材加工企业要在荒料切割、(大理石)大板挂胶、大板研磨与抛光、工程板及异型扳力加工等主要环节采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装备,逐步淘汰落后的技术装备。全行业要提出明确的装备政策。其次,要调整其产品结构。一是石材加工业要从石质材料向石质材料加工与石制品加工转变。不但生产石质材料,更要开发生产应用于各个领域,标准化、舰格化、功能化的石制品。要加强新产品的研发,使石材业成为石材与石制品工业。二是要开发生产更多的资源节约型产品,例如复合板、人造石、石质马赛克以及用石材加工的废料加工成的建筑材料等等。第三,要加强石材加工业的企业管理,建立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体系,实行科学管理与现代化管理。石材产业集群中的石材加工企业要做建设现代石材业的表率。

石材产业集群的升级改造的第三个重要内容是创建环境友好型集群。现在石材产业集群总体来说在治理环境污染及与环境和谐发展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企业内物料的堆放、粉尘的排放、废渣废水的处理以及噪音的治理,这些都是集群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如何综合治理,组织力量对重点课题进行攻关,突破难点,把已有成功的经验推而广之;指导集群内的企业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逐步实现石材企业的零排放。这些部是石材产业集群改造升级的重要内容。

3.石材产业集群要提高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产业集群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指出了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同样石材产业集群也需要提高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产业集群。石材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提高及建设创新型产业集群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在此我仅就集群服务平台的创新和石材产业集群营销模式的创新谈一点看法。

石材产业集群通常是从石材矿山开采企业和加工企业的聚集开始发展的。但为石材矿山开采和加工企业服务的其他相关企业和机构组成的服务平台水平的高低是决定产业集群创新能力高低的十分重要的条件。前面我已谈到石材业是一个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行业,中小企业的市场开发能力、技术开发能力、人才开发能力等相对较低,同时他们和大企业一样还需要装备配套、交通运输、结算融资、行业资讯直到通关等方面的服务,因此一个与石材业相关的企业与机构(包括协会)组成的服务平台的建立及水平的提高是石材产业集群创新能力提高的关键。如果说石材矿山开采企业与加工企业的聚集发展是石材产业集群发展的初级阶段,那么构筑起高水平的集群服务平台,提高集群创新能力应该是石材产业集群发展的高级阶段。在这方面水头已经走在全国石材业的前面。当这个服务平台的功能与集群内大企业的示范作用充分发挥并结合存一起时,石材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将得到大大提高。这样的产业集群才是完整的、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群。我想本次研讨会在水头召开的意义主要在此。在此,我想就石材产业集群地石材协会的作用多说两句。现在的各级政府都是很精悍,协会集中了行业内的专家,可以为政府提供服务。我呼吁各石材产业集群地尽快像南安市一样,把石材协会组建起来。

关于石材业营销模式的创新。这个问题与石材业的市场定位相关,前面我已谈到石材业要从为投资、出口服务转向为消费、投资、出口服务,要从仅仅生产石质材料转向既生产石质材料,又生产石制品。石材业为社会提供的应该是由石材构成的空间和石制品提供的功能。因此,石材营销要把这些空间与功能展示给用户,展示给消费者。这样的营销模式可以大大拓展石材业的市场空间。在这方面我们石材业应该向陶瓷业学习,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4.推动中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石材产业集群的发展,促进东中西部石材产业集群地之间的交流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是党中央提出的重大发展战略,随着国家宏观发展战略的实施,中西部的市场环境和交通条件正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在东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中西部石材市场与资源的开发日趋活跃,东中西部石材产业集群间存在许多互补协作的空间。中西部石材业开发需要东部的经验及资金,东部石材业需要利用中西部的市场与资源,以及西部地区面对的广阔国际市场。尤其是中西部石材产业集群发展中,东部的经验与教训值得学习与借鉴。为推动中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石材产业集群的发展,促进东中西部石材产业集群地之间的交流,中国石材工业协会建议从这次研讨会开始i今后定期召开石材产业集群的交流会,由各石材产业集群地轮流与中国五材工业协会主办。以上建议请与会代表讨论后决定。

第五篇:分析我国铸造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分析我国铸造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产业集群是工业化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在所有发达的经济体中,都可以明显看到各种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内部的单个企业绝大部分属于中小企业,规模不大,但是整个集群却具有显著的规模优势和很高的市场占有率。产业集群内企业间分工的深化,促进了企业的发展。通过纵向专业化分工和横向经济协作,提高了交易效率,减少了交易成本。产业集群的核心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产业的高集中度,提高产业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铸造产业集群

(1)海外铸造产业集群

全球已出现不少现代铸造工业园。如美国洛杉矶一铸造工业园,年产60万吨,产值达55亿美元。韩国、台湾地区等中、小铸造企业较多,往往以集聚的组合(集群)的形式存在,可共享物流系统、检测中心、信息中心、开发中心等,集聚效应显著。

铸造厂家总数仅次于中国的印度在铸造产业集群方面比中国铸造业先行一步。在印度有5000个以上的铸造厂点,每年生产铸件约750万吨。

(2)我国大陆的铸造业与铸造产业集群

铸造业几千年悠久历史,时代变迁、经济发展,逐渐形成一些原生态(自然形成)的初级产业集群。

历史上中国三大铸造之乡:河北泊头、江苏无锡、广东佛山,其中泊头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还有小有名气的浙江永康和湖南的嘉禾等。

我国自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随着机械工业的发展,铸造业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原生态的铸造产业集群进一步向着专业(特色)化、集聚化、工业园区化发展。

据中国铸造网()记者了解:全国铸造产业集群近300个,大都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特色经济圈相适应,而铸造业产能主要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川陕渝金三角、环渤海四大地区。

中国的铸造业大而不强

我国虽然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是铸造产业集群却低水平。多数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铸造产业集群,停留在铸造企业聚集、“扎堆”的低水平状态,尚不具备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

1、铸造产业集聚区内的企业“小、低、弱、散、差”状况严重影响竞争力,即:规模小、层次低、管理弱、摊子散、环境差

2、集聚区内同行业无序竞争

集聚区存在产业结构趋同现象,各集聚区大多在地方行政区划框架中孤立发展,配套性

不强,有过度竞争的趋势。一方面,同行业之间缺少正面交流和相互合作,缺少现代企业团队协作精神,缺少产品品牌和知识产权意识;另一方面,同行业之间产与销连接不紧,产业链不完整,缺少对周围资源的有效整合和科学扬弃,企业之间互补性不强,没有形成产业集聚优势,地区行业整体的市场竞争力不强。

3、.区域内缺少特色品牌

缺少特色品牌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壮大。骨干龙头企业,更无响亮的特色品牌(包括企业的品牌和区位品牌)。从企业自身和产业发展角度看,现有铸件的注册商标、专利、知名品牌数量极少,如:宁国凤形磨球和上海一达压铸机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山东圣泉树脂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大多数铸造集聚区缺少品牌效应,影响了产品消费知晓率和市场占有率,与铸造产业的发展规模不相适应,制约了铸造产业集群发展。

4、.从业人员素质差,专业人才缺乏

从业人员素质差,专业人才缺乏困扰铸造企业发展壮大。我国的铸造技术与管理人员不但缺乏、水平不高,而且分布不均。调查结果显示:一汽铸造、东风铸造、内蒙一机等国营骨干铸造厂,技术、管理人员占总职工人数的8.6—15.8%,大多在10%以上;而为数众多的民营铸造企业,其技术管理人员占职工总人数的比例则在1.2—15.5%之间,除个别厂在10%以上外,绝大多数厂在5%以下;多数家庭作坊式铸造企业技术人员比例甚小,甚至没有。加之,铸造厂工作环境差、强体力劳动、待遇低,从而工人难招,尤其是技工更难招。不少大型骨干铸造企业都招有数量较多的农民工,甚至在自动化流水线上也使用农民工。沿海地区铸造厂的工人大多为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农民工,文化水平低、流动性强、未经专业培训、质量意识差、不安心。

5、管理粗放,无组织上、体制和制度上的保障,企业无序化发展

部分集聚区所在的地方政府领导只注重发展本地经济,不注重区域间的专业分工合作,没有集群发展规划,更谈不上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集聚区内多是相同产品的低水平重复生产;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政策不配套;没有铸造行业协会或虽有协会但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大都缺乏相关中介服务机构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有效支撑。缺乏对企业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引导和监督。

面对目前,我国铸造产业集聚区大多处于粗放发展阶段,面临着产业结构趋同、市场竞争无序等问题,优化产品结构、加快产业升级的任务将变得尤为重要。

铸造产业集群由大变强的战略举措

1.拟以铸造工业园区、铸造产业集聚区为载体,以铸造行业准入制度为抓手,以科技为支撑,市场配置与政府导向相结合,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实现各地区铸造产业的优势互补和集群效能,促进管理精益、技术进步、产品升级,促进节能减排和资源优化利用,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谐型的高效益、可持续发展之路。

2.根据全国铸造业发展思路与规划要求,结合铸造产业结构与市场需求及区域经济特色,有计划、有重点地选择培育、支持特色产业集群的建设与发展。

3.积极推行铸造行业准入制度。

4.加快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无论是在提高铸造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方面,还是在大力发展铸造企业的循环经济方面,如果还是保持目前我国铸造企业的这种数量多、规模小和无序竞争的局面,就无法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通过推行即将正式公告的“铸造行业准入条件”,逐步淘汰不具备经济生产规模,高能耗、高污染的铸造企业。

5.必须尽快对我国铸造产业结构进行调整,首先是要实现经济规模生产,并在此基础上提高铸造企业的专业化、铸件的商品化水平。

6.加强政策扶持,强化政府服务功能。在发展区域特色经济中,政府重点要在铸造产业发展规划与布局、宏观调控,加大财政和金融支持力度,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吸引投资、企业梯度转移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发挥主导作用。

(1)在产业布局要合理

要突出比较优势、突出重点、扶优扶强,加强调控,避免产业趋同,区域内无序竞争。在产业集群建设上,按照突出主业、强化特色、集聚配套、优势互补的要求,着力延伸产业链,积极开发上下游产品项目,增强产业集聚的关联度。

(2)在资源配置要优化

要有利于做大做强优势铸造企业;

通过招商引资、融资、税收、人才等优惠政策措施吸引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各种资源向骨干龙头企业和专特精新优势中小铸造企业集中,提高竞争力。

(3)加强引资引智工作

发展区域特色经济最缺乏的是资本和技术,要抓住国内外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扩大对外开放,要制定更优惠政策,创造更优越的创业环境,吸引更多区外资本,民间资本,寻求外资嫁接,或兴办一批合资企业,推进企业与国际市场接轨。

要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联合,加快资产重组步伐,实现快速增长,培育一批在国内、外市场有影响力的民营企业集团。同时要代脑引智,与高校、科研单位进行联姻,产学研结合,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不断推进优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持续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

7.推动重点铸造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示范作用。抓住品牌铸件、市场、专业化生产和龙头大户四个关键环节,选择特色铸造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作为样板,深入调研、重点支持。按照“规划科学,布局合理,技术先进,环境友好”等方面要求,授予区域荣誉称号,支持一批铸造产业集群环境建设项目,促进铸造产业集群做大做强。选拔评选一批铸造综合百强企业和分行业排头兵,带动铸造产业集群发展。铸造综合百强企业和分行业排头兵要承担社会责任。

8.充分发挥铸造协会作用。强化对产业集群工作的专业指导与服务,在发展和优化铸造产业集群方面,行业组织的推动、导向作用不可或缺。铸造协会要与政府一道促进资金融通、信用担保、管理咨询、市场开拓、共性技术攻关为重点内容的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建立产业集群的技术开发中心、检测中心、人才培训中心、物流中心、信息中心等共用服务平台,有偿服务,资源、利益共享,降低企业运行成本,积极促进铸造产业集群提高企业间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水平,促进拓展产业链,努力打造区域品牌,发挥集聚效应和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要使各级地方政府和铸造协会充分认识铸造产业集群的重要性,把培育与促进铸造产业集群发展作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实现我国铸造业由大变强的战略举措。

9.建立和完善鼓励铸造企业,加大节能减排投入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我国铸造业的工艺技术、管理、装备水平,产品技术含量(附加值)、生产效率、各项经济指标、作业环境、从业人员待遇等方面,与我国其它行业存在较大差距,如果没有国家优惠政策的支持,单靠企业本身的效益和积累很难投入足够的经费进行节能减排方面的技术、设备改造,也不利于铸造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

总之,我们相信在只要坚持铸造产业集群健康发展的正确方向,经过广大铸造工作者的共同努力,铸造产业集群必将在我国茁壮成长,必将促进铸造业的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必将促进我国早日从铸造大国走向铸造强国。

下载江西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和模式探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江西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和模式探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玻璃制品产业集群发展

    玻璃工艺制品产业集群发展调研报告小官庄镇方 春玻璃(水晶)工艺制品产业是我县的特色产业之一,其中玻璃工艺制品以小官庄镇为主导,水晶工艺品以西安丰镇为主体。2007年玻璃制品......

    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意见

    各镇人民政府,开发(名胜)区管委会,区政府各部门: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有竞争力的产业,节约利用资源,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

    产业集群治理模式的发展演变分析

    产业集群治理模式的发展演变分析 2012年05月02日 11:16 来源:《改革与战略》2012年第1期 作者:谌飞龙 字号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浏览量 128 摘 要:传统的集群治理模式是以关系......

    长沙产业集群发展情况汇报★

    凝心聚力 科学跨越——长沙产业集群发展情况汇报 长沙地处湖南东北部,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信息中心,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和第一批对外开放的旅游城......

    关于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情况汇报

    关于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情况汇报各位领导: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对各位领导莅临我县督导检查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各位领导长期以来对我县各项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

    科技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发展初探

    科技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发展初探科技工业园区是高技术产业聚集的经济特区,产业集群理论对于我国的科技工业园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产业集群的角度分析了科技工业......

    发展产业集群的几点思考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市场竞争已从企业发展战略向产业集群战略演化。产业集群通过协同效应显现出的竞争优势,日益受到关注,成为区域参与国际竞争的骨干力量。国内外实践证明,产业集......

    发展产业集群的几点思考

    发展产业集群的几点思考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市场竞争已从企业发展战略向产业集群战略演化。产业集群通过协同效应显现出的竞争优势,日益受到关注,成为区域参与国际竞争的骨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