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奉人员党组织和管理委员会的探索和实践

时间:2019-05-12 07:35: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来奉人员党组织和管理委员会的探索和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来奉人员党组织和管理委员会的探索和实践》。

第一篇:来奉人员党组织和管理委员会的探索和实践

来奉人员党组织和管理委员会的实践与思考

近年来,来奉人员越来越多,他们为我镇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来奉人员的增加也给社会治安、城镇建设、文化教育、社会管理等方面带来了许多问题,如何加强来奉人员管理,我镇从来奉人员党组织和来奉人员管理委员会建设方面进行了实践与思考。

一、来奉人员的现状

(一)基本现状

根据调查摸底,截止10月底,我镇来奉人员有5.99万,是全镇户籍人口的1.25倍,12个行政村的来奉人员超过本村户籍人口。其中张弄村来奉人员最多,超过了1万,是本村户籍人口的5倍多。

来奉人员文化层次普遍较低,他们基本上从事低技术含量和非专业工作,主要在建筑工程,鞋服、纸笔加工,餐饮服务,百货零售等领域,业余文化生活比较单调。来奉人员来源广泛,主要来自安徽、四川、河南、江西等贫困地区的农村,生活习俗各不相同,很难融入本地社会生活。同时,数量具大的来奉人员,大多居住在农户出租房屋和其他各类工棚中,人口密度大,环境卫生状况差,安全隐患较多。大量的来奉人员流入给我镇公共设施、住房、交通、水利、教育和就业等造成巨大压力,也给社会治安、计划生育、市容卫生等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之间争利等社会矛盾也常有发生,影响着地方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随着来奉人员停留在本地的时间延长,社会认同感等问题也正在凸现,给我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二)管理现状

来奉人员情况的复杂性、流动的多变性给社会管理带来了挑战,如何加强对来奉人员的有效管理,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道难题。目 1

前,管理来奉人员普遍采用的方式主要是:

1、采用“谁出租、谁负责”的原则,按照“两个实有”要求,摸清来奉人员基本情况,落实出租房房主管理责任。虽有要求,但平时却对来奉人员的工作生活和思想变化情况缺乏关注。

2、以登记、办证、管控为主要内容的传统的防范式管理模式,对来奉人员管理基本上都是以手续健全为主,基本不管其工作生活情况。在对来奉人员的情操培养、文化学习和法制教育等涉及精神文明的问题很少有人关注。

3、“一二三四”工作机制的“两站”模式。来奉人员服务站和来奉党员服务站的建立,变传统的防范式管理模式为管理和服务模式。虽由控制管理型在向服务管理型转变,但光靠这一机制很难切实改变来奉人员管理现状。

4、常住人口由政府等部门负责提供全方位的日常公共管理和服务,来奉人员则以治安防范和出租房屋管理为主的控制性管理,这两种不同的管理体制使来奉人员始终处于边缘化状态。

5、我镇镇虽在我区率先成立了实有人口服务管理理事会和来奉人员计生协会,用“以外管外”的方式来管理来奉人员,在管理和协调上虽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在联系和服务上还有所欠缺。

二、来奉人员党组织和管理委员会的实践

为了切实改变管理模式,变“防范式”管理为“服务型”管理,寓管理于服务之中。镇党委转变管理观念,“以人为本”,建立新的来奉人员管理体制。在来奉人员相对集中的张弄村试行来奉人员党组织和来奉人员管理委员会。具体做法如下:

1、全面摸清底数。发动全村村民对本村区域内来奉人员现状及党员情况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全面分析、汇总,建立好基础台账为筹备工作打好基础。根据来奉人员现状,以800人左右,按就近居住的原则,划分确立了10个管理小组。由村联防队员、所在组村民组长推荐一批有影响、基本素质较高,居住时间较长、有参与社会管理意愿的人选任组长。

2、拟定组织构架。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和对来奉党员、来奉人员加强管理的需要,在筹备工作小组的衡量下,拟定党支部班子成员为3名,设书记、副书记、委员各1名,党支部书记由村党总支委员兼任;拟定管理委员会成员5名,设主任1名(由党支部书记兼任)、副主任2名、委员2名。同时,每个管理小组设3名来奉人员代表,通过推荐、自荐,经谈心、遴选确定班子人选。

3、明确工作职责。组织召开来奉党员、来奉人员代表座谈会,初步了解来奉党员、来奉人员思想状况。在明确来奉人员党支部、管理委员会组织架构的情况下,明确了党支部、管理委员会的工作职责。党支部和管理委员会在村党总支领导下开展工作,管理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主任对管委会工作全面负责,副主任协助主任抓工作,所有成员明确各自的岗位职责,对各自的分工负责。管委会下设人民调解(维权)、治安保卫、计划生育、文教卫生、信访接待、农副业管理、社会保障等条线,由管理委员会委员担任。

三、来奉人员党支部和管理委员会的思考

坚持“容纳、融入、溶合”工作理念,通过构建三个平台、深化四类活动、落实五项机制的“三四五”工作法,全面提升来奉人员管理服务工作水平。

构建三个平台。一是组织平台。建立来奉人员党支部和来奉人员管理委员会。选举产生党支部和管委会班子成员。书记、主任由村党总支委员兼任,其余都由来奉党员和来奉人员担任。来奉人员按居住

区域划片分设若干个小组,并通过推荐和选举产生若干名来奉人员代表。二是服务平台。在村委会设立来奉人员党支部和来奉人员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完善来奉人员服务站和来奉党员服务站,在教育、卫生、就业、维权和娱乐等方面与本地村民同步考虑。充分利用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选配来奉人员中具有一定组织能力和思想基础的同志作为骨干,让他们参与活动,使来奉人员感到更亲近、易接受,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沟通平台。来奉人员大多来自外省贫困地区,风俗习惯、语言交流、感情沟通存在着差异。通过建立完善来奉人员之家、谈心角,切实加强沟通联系。同时,让来奉人员与本村村民共同参与群众文化活动,加快促进来奉人员融入本地社会生活。

深化四类活动。为来奉党员设置一定的岗位,开展创先争优评比、走访慰问送温暖、党员志愿者服务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来奉党员奉献第二故乡的热情。一是设岗定责活动。在来奉党员中开展设岗定责活动,设立政策宣传员、老乡联络员、纠纷调解员、治安信息员、卫生监督员、计生宣传员等岗位。积极发挥“宣传员”、“调解员”和“监督员”等作用,共同参与村级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二是访贫帮困活动。每年组织力量深入到来奉人员中进行走访慰问,以情动人,切实解决来奉人员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帮助一些生活特别困难的人,把党和政府的温暖及时送到来奉人员的心坎上。三是党员示范活动。全面开展党员“亮身份、展风采”活动,开展党员挂牌上岗,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等活动,搭建党员服务发展的平台。组建来奉党员志愿者队伍,发挥来奉党员的一技之长,为来奉人员和本地百姓服务,从中体现出共产党员的价值,同时也进一步加深来奉党员与来奉人员、来奉党员与本地百姓之间的党群关系。四是创先争优活动。开展来奉人员“创业户”、“文明家庭”和“优秀”党员、“七星”党员等评选,充分调动先进模范人物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和导向作用,为我镇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落实五项机制。一是联席会议机制。由村党总支牵头,每季度召开一次社区市容卫生、教育、医疗、信访、公安、司法、计生、就业等部门的联席会议,研究开展来奉人员管理工作。二是宣传教育机制。充分利用宅基课堂,加强对来奉人员宣传,进行村规民约、治安管理、计划生育、市容卫生等方面的教育。通过开展科技、文化、卫生、法制、体育等下基层进社区活动,把知识、技能送到来奉人员之中,为他们提供面对面的服务,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三是联系服务机制。由来奉人员党支部牵头,利用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普遍走访来奉人员家庭。围绕和谐社会建设及流动人口息息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走访活动,充分听取外来人员的意见建议,对现场无法解决的意见、建议和问题进行总结梳理,提交村居、镇相关部门,并跟踪督促解决。四是矛盾协调机制。由来奉人员党支部牵头建立来奉人员调解工作室,解决来奉人员合理诉求。协调相关职能部门、来奉人员片区组长共同参与调解。充分利用来奉人员情况熟悉、容易沟通的优势,化解各类矛盾。五是考核激励机制。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充分发挥来奉人员党组织的作用,将来奉人员党支部建设纳入镇、村党建考核内容,明确年度党支部工作目标,推行“以奖代补”政策,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促进来奉人员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通过安排来奉党员代表和来奉党组织负责人参加党代会,提高来奉党员政治地位。

第二篇: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实践探索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实践探索

—— 浅析XXX社区党组织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XXX社区党总支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等方面积极探索,坚持以群众路线为向导,以加强党员管理为突破口,努力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一、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背景分析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结构转型,社区党建工作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主要表现在社区党员队伍的“四化”现象,即:老龄化、动态化、多元化和复杂化。一是党员年龄结构日益呈现老龄化趋势。在地区党员中,超过85%是60岁以上老龄党员,年轻党员不足15%。老龄党员由于年龄偏大,加上体弱多病,有相当一部分无法正常参加组织生活;年轻党员大部分在单位有工作,很难做到请假到社区参加组织生活。二是党员队伍稳定情况日益呈现动态化趋势。社区流动党员数量增多,主要表现为流出型和流入型两种。流出型即本地社区党员为了自身某些需要到其他地方生活和工作、帮子女带小孩、买多套房长期在外居住等,形成人与关系分离现象。流入型即外地党员因务工等原因流入本社区,但大多不到社区报到,形成党员管理空缺。三是党员队伍来源呈现多元化趋势,按党员性质分类种类变多。从原来的企业退休党员逐渐发展为企事业单位离退休党员、生活在社区的在职党员、下岗失业和刚毕业党员等。四是党员队伍思想状况日益呈现复杂化趋势,社区党员来自各行各业,在年龄、学历、思想、政治觉悟等方面相差较大,党员教育管理难度加大。

二、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主要问题

社区党员队伍出现的新变化给党组织的建设、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带来了一些新问题,主要面临“两多四难”,即:老党员多、下岗党员多,人员组织难、时间统一难、活动开展难、作用发挥难。一是社区党总支缺乏对党员有效的教育管理约束,部分党员党性意识淡薄,对党员教育管理认识上存在偏差。有些离退休党员,人虽然进了社区,但心却不能接受由“单位人”变成“社会人”的现实,对社区党组织这个新家多有顾虑,不愿意融入。有些下岗、待业党员认为组织关系留在社区是暂时的、怕麻烦放放的,主观上不太愿意参加社区活动。二是社区工作人员有限,条线任务多,对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分身乏术。同时,缺少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系统的培训,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上也只是边做边学,摸着石头过河。三是社区党员类型种类多,情况复杂,开展工作存在一定难度。平时,社区开展党员活动,受到人力、物业和场地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对党员分类教育、分类管理存在一定困难。

三、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实践探索

针对我社区在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我社区党总支从实际出发,整合社区资源,积极探索创新,分三步走,尝试走出一个特色化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

(一)建立健全党员教育管理保障体系

优化组织设置,建立新型管理网络。在充分尊重党员个人意愿的基础上,以地域相邻、兴趣相近、知识互补、生活互助、学习互帮为原则,着力打造“楼院型”和“功能型”社区党支部,形成“社区—片区—楼道”三级网格化组织体系。

在“楼院型”社区党支部建设方面实行“三举措”,即:抓覆盖、抓队伍、抓创新。一是抓覆盖,纵向在三级网格化组织体系的基础上进行强化,横向拓展组织体系,将辖区友好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纳入区域化党建,开展共驻共建。二是抓队伍,一方面通过培训提升社区党员服务水平,采取轮岗锻炼、结对帮带、专题培训等多种途径,有效提高社区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另一方面通过推荐、自荐、上门做工作等方式,将一批优秀的党员纳入社区党员骨干队伍中。三是抓创新,在“一站式”服务的前提下,提升“组团式”服务水平,推行“1+1+1+X”组团式服务模式,即:“1位社工、1位在职党员、1位退休党员、多名居民骨干”组成一个工作小组,为居民提供24小时多元化服务。

在“功能型”社区党支部建设方面实行“两化法”,即“精细化”党员分类和“个性化”党员管理。在“精细化”党员分类方面,一是以党员特点进行分类,一类以体弱、患病党员为主,重点进行送关爱活动。二类以离退休党员为主,重点开展服务社区和居民活动。三类以具备特长的党员为主,重点进行社区文化活动。二是实施社区干部联系党员制度,每位社区干部联系5名以上党员,每月通过走访、电话、微信、QQ等方式联系不少于2次。在“个性化”党员管理方面,一是对年老、患病、体弱的党员实施“贴心式”关怀,定期走访送温暖。二是对党员积极分子实施“设岗式”管理,根据党员特点设置相关岗位,带头宣传政策,带头调解纠纷,带头群防群治。三是对有特长的党员进行“项目式”管理,相同特长的党员可组成工作室、特色团队,以项目的形式向社区党总支申请支持。

(二)建立健全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

针对社区党员日常管理中“学习组织难、活动开展难”的问题,社区可推行党员积分制,以“一证、一卡、一册”为载体,增强党员对组织的归属感。一证,即党员履责证,主要内容有党员基本信息,参加活动及党费缴纳情况等。一卡,即党员积分卡,主要是对党员的积极程度进行打分。一册,即党员考评册,通过个人自评、党员互评、组织考评对党员进行评价。

探索社区党员“提案制”,实现党员参政常态化。即借鉴人大议案和政协提案的成熟经验和做法,鼓励和引导党员同志就社区建设、党的建设等方面问题向党组织提出意见建议,促进党员积极参与社区事务。为使“提案制”能够得到更好的落实,社区拟通过“六步工作法”,进一步拓宽居民反映问题的渠道,规范操作的流程。第一步是汇集民意,通过社区干部联系党员制度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第二步是形成议题,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每月形成一条议题。第三步是公布议题,确定议题后,社区党总支在每月党组织生活会前一周将议题公示。第四步是讨论议题,在每月召开的党组织生活会上对议题进行讨论并形成最终决议。第五步是办理议题,对已形成的议题,如社区能办理就直接办理,办理不了的及时上报到街道及相关部门。第六步是反馈议题,在议题办理过程中,社区党总支及时将议题办理情况和结果进行公示,并接受党员和群众的监督。

(三)建立健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机制

建立“社区党员公益金”,用“小资金”做好“大服务”,搭起社区连心桥。社区通过“党员捐一点,社会助一点”的办法来筹集资金,主要用于解决社区党组织教育发动群众、开展为民服务,社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社区公益小项目等。同时,结合党务公开、居务监督,公益项目怎么建,实施哪些项目,钱怎么花,都由居民说了算。成立社区项目协商委员会和监督小组,对项目的立项、实施、验收进行全程参与。通过公开与透明,通过点点滴滴的小服务,让小爱汇聚大爱,让社区居民得到大实惠,让更多的社区居民对社区有“家”的归属感。

建立“社区居民推贫会”,用“大民主”做好“小公益”,搭起社区爱心屋。在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有些地方出现了“骗保”“闹保”“人情保”等现象,居民反映强烈。为使社会公平、社区民主,保护弱势群体,社区拟试行居民推贫会,探索“民主评议,集体举荐”模式。由社区居民自己来推荐身边的弱势群体、受帮扶对象,通过民主参与来倡导更多的人关心关爱身边弱势群体,同时让社区爱心基金用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身上。

成立“拾光纪工作室”,用“小视频”宣传“正能量”,凝练社区新精神。门对门,脸照脸,你不认识我,我不认识你,虽然我们是邻居,虽然我们同住一小区。城市化的社区,楼宇化的住宅,把人与人之间本应有的亲情与友情淡化为冷漠。社区成立“拾光纪工作室”,用小日历,小相册,小视频的形式,挖掘社区居民的身边故事。通过时光穿梭,岁月流转,追忆往日辉煌,宣传正能量,拉进彼此亲情。社区面向全体居民征集生动事例,通过每一次拾光纪活动,搭建沟通平台,让更多人认识彼此,了解彼此。以长期的、系列的活动,来感染更多的身边人,唤醒友情,恢复社区亲情,凝练出社区新的精气神。

第三篇:来院进修人员管理协议书

xx医院进修人员管理制度及协议书

一、申请来院参加学习的学员,要求年龄在45周岁以下、身体健康(女性妊娠期不接受进修)、思想进步、作风正派。具有《医师资格证书》、《医师执业证书》,原则上医疗专业需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工作满3年的临床医师;医技、护理专业应具有中专以上学历,从事本专业工作3年以上。医疗、影像专业进修学习时间为1年,其他专业为6个月~1年。

二、进修人员应廉洁行医,依法行医,以德行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我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医疗活动中不利用职务之便接受病人财物,不收受“红包”和回扣,不介绍患者到其他单位收取好处或提成,不在病区私自销售药品、医疗物品。

三、进修人员应以救死扶伤、防病治病为己任,严格执行国家各项医疗法律法规。尊重病人的人格和权利,保护病人的隐私和秘密,对病人应一视同仁。进修人员到病房工作时,须及时、认真地书写住院病历,病程记录及各种诊治单等,并经指导医师审核签字。不符合要求的,须及时按要求修正。

四、进修期间,发生服务缺陷者,根据具体情况予以相应处理,事件经过及处理结果由医务部通报其原单位。情节较重者,终止进修学习,退回原单位。

五、进修人员一般不参加门诊工作,没有上级医师的带领,不能单独值班,不能单独上手术台。在对外出具各类诊断证明材料,包括死亡证明、诊断证明、转院治疗、会诊申请单等,须由指导老师签字方有效。在各类手术操作中,包括介入治疗、有创检查等,进修医生不可以担任术者(专科进修介入者除外)。

六、进修人员应严格遵守医院的各项诊疗制度,严防医疗事故、医疗差错、医疗缺陷的发生。凡在我院进修期间,未经带教老师许可,擅自越级行医、开具医疗证明等行为造成医疗纠纷、发生医疗差错或事故,由该进修人员本人及原单位承担责任和赔偿经济损失。情节较重者,终止进修,退回原单位。

七、进修人员严格遵守组织纪律,上班不迟到、早退、离岗、脱岗。无正当理由不服从工作安排及违反劳动纪律者,参照我院相关规定进行处理,事件经过及处理结果由医务部通报其原单位。中途退学者,须持原单位证明到医务部办理离院手续后方可离院。中途退学者不退进修费。

八、进修期间,不安排寒暑假,不享受探亲假。如因特殊情况需请假者,须填写请假单,按程序报批获准后方可离院,不允许口头请假。休假结束后应及时办理销假手续。未办理请假手续擅自离院的,给予当事人进修纪律考核不合格的处理,不发结业证书。擅自离院3天以上,退回原单位。请假3天(工作日)以内由科室批准,请假单交医务部备案;请假3天(工作日)以上,须持原单位请假证明向科室请假,经批准后送医务部审批及备案。进修期满时,请假单将作为进修纪律考核凭证。全年连续事假满一个月者,终止进修。

九、进修人员未经允许,不得擅自离开岗位私自参加院外学术活动。

十、进修人员要爱惜医疗设备和科技资料,借阅病历、X光片等要按规定办理手续,按期归还。如损坏物品和器械者,按有关规定由个人赔偿。违反此规定者,立即终止进修。

十一、进修人员应服从科室安排,进修专业和期限应按原计划进行,不允许中途改变进修学习计划。

十二、进修人员应按规定日期准时报到,一次性交齐进修费用,如中途退学,进修费一律不退,亦不能换人顶替。

十三、进修人员应遵守协议进修宿舍相应规则,按要求办理相应手续及缴纳费用。注意保障电、水、火、煤气等设施的安全,以防引起灾害。

十四、进修学习期满前二周,填写进修人员鉴定表并由科室进行结业鉴定,经医务部签署意见方可结业。进修结束,考核合格者授予结业证书。

十五、进修结束前,不得以任何理由提前离院。提前离院者,按未完成学习任务处理,不发给结业证书。进修结束时,必须由本人按规定时间亲自到医务部办理离院手续。请选送单位严格掌握、全面考虑派出进修人员的业务及身体情况等进行选派,我院将严格执行上述规定。

进修生来院时,医院须与进修生本人及选送单位签订进修学习协议,明确各自的职责。进修医生在我院工作,履行我院住院医师职责。进修生在我院学习、工作不能超过在我院办理的《进修学院申请表》的有效时间,各科室不得随意延长。超过有效时间将视其为非法行医。

本协议一式二份,双方各执一份,经签章后生效。

进修单位: 进修人员签字:

进修单位盖章: 选送单位盖章:

第四篇:创新基层党组织生活方式实践与探索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其中提出要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发挥党员主体作用。根据党的十七精神,自2007年以来,xx区通过试点,在全区基层党组织中推行了“党员点题”的开放的党组织生活方式,积极探索凸显党员主体地位的新途径,进一步发挥党组织在教育管理和凝聚感召广大党员中的主导作用,在创新基层党组

织活动方式上取得良好成效。

一、开放时代呼唤开放的党组织生活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以创新的思维、开放的姿态凝聚党员群众,密切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是各级党组织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xx区以改进完善党组织生活方式为突破口,彰显党员主体地位,顺势而动,探索出了基层党组织发挥党员主体作用,发挥党内民主的崭新形式。

顺应形势,将民主和开放理念融入党组织生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的快速发展,政治民主化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广大党员的民主参与愿望和热情也空前强烈,党的十七大也要求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并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这就迫切需要通过实践来探索适应时代要求的组织生活新方式,把民主、开放等理念引入到基层党组织工作中去,以发挥广大党员在党的民主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开放的基层党组织生活的探索便应运而生。

创新思路,党员点题在确定组织生活内容上发挥主体作用。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如何从机制上保证党员在党内生活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是基层组织建设亟待破解的新课题。以党员点题为重点的开放的组织生活,就是通过创新机制发挥党员主体作用的新尝试。

丰富内涵,紧贴实际完善传统模式。针对以往党组织生活主题多由党组织指定、内容及形式相对单

一、群众参与度不高的不足,通过推行开放的组织生活,不但补充和完善了传统活动模式,而且推动了基层党组织生活由封闭走向开放,有效地提高了组织生活的质量,增强了党员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开放的组织生活探索出党内民主新途径

开放的党组织生活,在继承基层党组织活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党中央的新要求,抓住党员点题、群众参评这个关键,重点抓好体现开放的七个方面环节,积极探索发挥党员群众主体作用的实现途径,赋予党组织生活以鲜明的时代特色。

主题选定的开放性。基层党组织在召开组织生活会前,先通过党员大会、公告、网站等多种渠道,在全体党员中广泛开展组织生活主题征集活动。具体是以党小组为单位,经过自下而上和上下结合程序,在全体党员充分酝酿的基础上,民主讨论确定活动主题。

方案策划的开放性。全体参与不等于没有重点,方案策划的重点人是党支部或党小组中群众基础较好、有相当能力的党员,他们可根据确定的主题内容及要求,带着党员群众的意见,参与开放的组织生活的方案设计和策划。

组织实施的开放性。以党(工)委为单位,对本地区、本系统基层党组织确定的主题,筛选一至二项党员关注度高、具有代表性的主题,再由各基层党组织分别制定实施方案,通过方案“竞标”确定实施单位。实施过程当中,开放的组织生活可由一个单位独立组织,也可由几个单位党组织联合开展。

参与对象的开放性。对开放的组织生活,党员不再局限于本人所属的党组织,可根据自身关注程度、兴趣爱好、工作便利等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参加所在党(工)委内其它基层党组织的组织生活,同时,适度向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外群众开放。

活动内容的开放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党建工作目标、解决实际问题等三条主线,使开放的组织生活实现“基本型”规定动作和“主题型”个性化活动的有机结合。

活动形式的开放性。一是通过举办形势报告会和专题讲座,走访先进模范人物,组织实地参观考察,观看各类展览和影视片,开展先进事迹巡回演讲和党员志愿者活动等,丰富组织生活形式;二是党员既可以以中心发言的形式进行交流,也可以借助网上论坛、msn、qq群组、电子邮件等现代手段进行交流,进一步使组织生活丰富多彩、富有生机。

质量评估的开放性。组织生活结束后,实施单位党组织需接受参与者的点评,参加的党员、积极分子和党外群众都可以就主题创意、组织实施、实际效果等提出意见和建议。同时,上级党组织通过发放质量测评表或组织相关人员打分等形式,量化实施质量和效果,并进行评比表彰。

三、开放的组织生活凝心聚力并彰显勃勃生机

开放的组织生活,顺应时代潮、体现开放性、富于包容度,在该区460多个基层党组织全面推开以来,党员教育管理的效果明显提高,使基层党组织建设呈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党内基层民主的步伐更为坚实。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需要不断创新党组织活动方式,健全党内生活制度,坚持不懈地加强基层党组织推动民主的自觉性,不断提高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民主素养。党组织生活是党内生活的基本内容。探索推行“党员点题”的开放的组织生活,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日常开展的组织生活中,不断培养和强化民主意识、民主作风和民主习惯,将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探索转化为基层组织和党员的经常性实践活动,该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参与率已达92%以

上,得到党员群众的普遍欢迎和认可。

广大党员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党员是党内生活的主体。开放的组织生活,通过主题由党员提出选定、方案由党员参与策划的全方位公开,为党员提供了全过程参与党内事务的平台,改变了组织唱主角,党员成听众的陈旧模式。目前,在xx区不少基层党组织中,正逐步探索形成“角色互换”、“轮流主持”等新机制,形式鲜活、内容生动,激发了党员的主体意识,调动了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的内在动力。该区姜圩路社区党员定题开展的“方寸忆党史、迎接十七大”活动,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选播。

基层党组织更加融入党员群众。开放的组织生活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党建工作目标、解决实际问题等3条主线,实现“基本型”规定动作和“主题型”个性化活动的有机结合,增进了信息交流,剧烈了思想碰撞,打破了党员评议和群众监督工作中的内部循环,推动组织工作由封闭走向开放,基层党组织更加融入党员群众的现实需求,基层党组织活动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明显增强。在区级机关工委开展的党员干部楼宇园区行开放的组织生活中,来自机关30多个党组织的90多名党员参观了航运经济楼、红山创意工厂、幕府智慧产业园等一批代表性楼宇园区,不仅使直观地感受了全区楼宇园区良好的发展态势,也为机关部门围绕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有针对性地献计出力、开展引税协税等工作,拓宽了眼界和思路。在该区中山北路社区一次开放的组织生活中,党总支采纳众议,1年来发放“党员联系卡”、“爱心卡”110多张,扶弱帮困430余人次,受到党员群众普遍赞誉。

基层党建资源整合更加有效。优势互补是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的必然趋势。开放的组织生活,突破了原有基层条块划分的组织界限,以共同目标和需求为切合点,通过竞争性择优或联合性策划组织,促进了基层党组织间的横向沟通,发挥了不同党组织党员的优势和特长,充分挖掘整合了基层党建资源。如该区安监局党支部结合实际,牵头人防办、教育局机关党支部,调动部门职能优势,与学校党组织联合开展了“突发危机、疏散演练”系列主题活动,深受师生好评。

四、创新基层党组织生活方式意义重大

发挥党员主体作用,创新党组织生活的活动方式,不但在实践上取得了很好效果,而且就理论层面看亦有着重要的开拓性意义。从党员享有的民主权利而言,不仅拥有参加关于党的政策问题讨论的权利,还拥有对党组织工作提出建议和倡议以及监督的权利。开放的组织生活,在活动内容、活动方案、组织实施、活动形式、质量评估五个方面发挥党员主体作用的创新实践,对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民主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首先,有利于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因为党是由党员组成的,是由党员按照一定的形式组成的统一整体,如果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不能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力就无从谈起。创新的组织生活活动方式,使广大党成为主体,从各个方面、不同程度地广泛地参与组织活动的全过程,无疑充分调动和发挥了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

其次,有利于增强党的凝聚力。由于党组织中各个党员的经历和所处的地位不同,对实际情况了解的深浅不同,思想方法和觉悟程度不同,导致了在党员之间、党员个人与组织之间经常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矛盾。这些矛盾的解决,不能仅仅依靠党的理论、纲领和路线本身得到解决,它还需要建立起以民主集中制原则为指导的创新的民主生活方式,它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全体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能在这个过程中保证全体党员在组织上的统一和行动上的一致,继而增强党对于全体党员的强大凝聚力。

第三,有利于实现党的正确领导。在加强党的民主建设中发挥党员主体作用,是党的群众路线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党的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它使党的基层领导骨干与广大党员群众有机结合在一起,使从群众中来又到群众中去原则在党的组织建设实践中有了可具体操作的基本方向。只有充分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使广大党员在民主讨论、民主决策等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才能更好地集中广大党员的智慧和意见,才能做出符合实际的决策,也才能保证党的领导正确有效。

第五篇:农村生活污水管理探索和实践

农村生活污水管理探索和实践

某某排水公司作为水务集团的供排水主业单位,在面对历史体制制约、思想理念传统保守、企业增速慢、历史欠账多等现状,痛定思痛,改革创新,勇于突破发展局限,找准差距、抢抓机遇、埋头苦干、迎头猛干;始终坚持思想有为、积极有为、奋发有为,各项工作力争做到率先行动、走在前列。

在发展过程中,排水公司以“五水共治”、“重构重建”战略为统领,拉高标杆、补齐短板,攻坚克难、不忘初心,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全面完成了目标任务。常言道:道路正确了,弯路就不用走了,方向对头了,目标就能实现了。通过我们全体水务人的共同努力,写在规划纲要里的一个个目标已经成为现实,我们的水务事业正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可喜场面。

水务系统就像人的新陈代谢系统一样,排水治理就和人的排泄功能一样,只有运转正常、运维科学,才能保证一个地方的生态稳定。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有一块薄弱空白地带需要我们下力气去做,那就是农村污水治理问题。这一直是困扰绍兴几代人生态环境和发展的大问题,排水治理不好也十分影响当地生态平衡和环境建设,“脏、乱、差”的生存环境一方面降低农村住户的幸福生活指数,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当地招商引资和发展旅游,是影响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桎梏。针对这种现实情况,某某排水公司审时度势,科学统筹,并成立了农村污水部门,专门负责农村污水治理工作。

最初,我们探索了农村污水的运维管理,并在《排水专刊》发表了一篇文章,《打造样板工程、树立治理标杆——绍兴市排水公司接手农村生活污水设施运维管理》,也是我们初次尝试农村污水治理工作。

为了更好地发展和拓宽市场,排水公司成立了农村污水专项治理部门,重点针对农村污水治理。绍兴市排水管理有限公司建立了专门的组织机构(农村生活污水分公司),作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维工作的责任单位,部门紧密围绕“百村万户”贴心运维,实施“三定四化”运维管理,实行“六不放松”工作机制目标。

部门坚持管理不放松,实施“一个管理中心、四个分中心”的运维机构,实行分线、分块管理。对每个镇、每个村运行管理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系统优化改造方案,确保工作有效提升,从而促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形成“问题逐年减少,百姓持续叫好”的良好局面。

我们部门坚持疏通清淤不放松,每季度动用专业设备对污水泵站、一体化处理池、管网、检查井、化粪池进行集中清淤,检测。针对不同处理工艺,对PKA,A2/0,WTBOX各种处理工艺进行差异化疏通管理,确保各个乡镇的污水处理系统正常平稳运行,确保系统长期有效稳定的运行,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

农村污水部门坚持定期检测不放松,为确保出水水质达到《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农村污水管理部门配置专业实验室,配置专业化验员,加强对各个处理池的进出水水质进行常规检测。通过对每年不同时间段的出水水质情况的检测,掌握水质变化规律,优化整体处理工艺。

我们坚持每月小结不放松,按照农村污水运维的总体要求,农村生活污水运行管理部门每月对日常维护管理工作进行总结,通过书面汇总和定期会议的双重机制,及时反映巡查情况,对日常管理中出现的普遍性问题和突发性问题进行集中讨论研究、分析、总结。对好的经验,好的管理方法进行推广和表彰。对出现的问题和反面案例进行曝光和反思。同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良性互动管理推进农村污水管理有序进行。

我们坚持月度考核不放松,每月定期对农村污水管理工作进行考核和评估,考核结果直接与管理部门绩效和年终评级挂钩。考核制度参考《排水公司农村污水设施运行维护工作考核细则》,以多样的考核手段促进农村污水运维管理提升。

同时,我们运行部门定期巡查不放松,按照农村污水巡视总体要求,组建巡查小组,按照地理方位就近设点,建立袍江区、高新区、镜湖区、城南区四个分管中心,每三天对基础设施巡查维护,并运用公司先进的GIS巡检系统优化巡查方案,做好书面记录和电子文档记录。同时建立事故24小时应急预案。及时处理突发事件。运行部门做好“一村一档”,完善维养记录,确保农村系统长效运行机制。

随着运行维护的运作机制、管理机制和服务机制越来越完善,随着对农村污水管理的工作进一步深入,我们也总结了农村污水治理经验和好的做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开展,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从一开始阻力重重,到如今我们排除万难,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排污事业。“原来我们这里到处、随意排污,那个味道啊,没法闻,生活环境特别差。从生活污水治理开始,这种脏乱差的现象也没有了,环境变好了,农村人的幸福感也提升了。”谈及生活污水治理,当地村民深有感触的说。没有对比就没有发言权,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我们农村污水运维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成绩。

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越来越多的村镇和村民对生活污水治理认可度越来越高,也有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和自觉参与到污水治理工作中,越来越多的人担任环境监督员和管理员。我们也越来越有信心把这件事做好!

可喜和欣慰的是,公司的努力见到了答案,得到了社会认可。从在《排水专刊》发表专题文章摸索农村污水治理工作的路子,这些年我们一直走在路上。从一开始接手做这件事,到我们持续做好、做出特色、做出经验,这是一条漫长的曲折的路,也是奋进的路、创新的路。

未来的路上,我们某某排水公司农村污水治理分公司还将面临很多难题和困难。我们还将继续总结经验,开拓创新,深化特色管理,按照“工作有标准、执行有制度、总结有提升、推广有示范”的自我要求,强化基础管理,实现制度管理与特色管理多管齐下;推进改革发展,积极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机制改革,加快农村智慧排水建设的推动工作。同时我们部门将进一步主动担责担当,积极承担政府民生工作,创新农村排水服务举措,为城市生态文明特别是农村生态文明,献好计、谋好策、出好力,不断提升企业的良好形象。

让天更蓝水更清,共建和谐家园这是我们共同努力和追求的事业,为了这个目标,我们一直在路上,从未言放弃。

下载来奉人员党组织和管理委员会的探索和实践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来奉人员党组织和管理委员会的探索和实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管理委员会2021年工作总结和来工作安排[范文模版]

    管理委员会2021年工作总结和来工作安排  一、xxxx年工作总结(一)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分别成立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召开专题会......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探索范文大全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内容,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对充分发挥......

    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实践探索

    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实践探索 摘要: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

    **县创建服务型党组织的探索与实践

    ,市委通过调研总结,将其创建活动在全市推广实施;在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中,省委将其作为乡镇(街道)、村(社区)“一站式”服务有效载体在全省实施。形势催生新思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县创建服务型党组织的探索与实践

    *辖9镇1乡,全县有基层党组织333个、党员9705名,其中农村(居、社区)党支部69个,党小组312个。近年来,**县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要求,创造性地开展了服......

    国有企业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的实践与探索

    国有企业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的实践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5)08-000-01 摘 要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对全党作出的新......

    对行政复议委员会组织形式的探索与实践

    自行政复议法实施以来,我市政府不断加强行政复议能力建设。政府领导对行政复议审查更加信任,人民群众也越来越愿意通过行政复议法律渠道表达利益诉求,行政复议正逐渐成为化解行......

    交通肇事类社区矫正人员管理实践与探索(共五则)

    交通驾驶类社区矫正人员管理实践与探索 2013级法学专业 邓 伟 2011年5月1日随着刑法修正案将“将醉酒驾车、飙车等危险驾驶定为犯罪”,实施已整四年多以来,因犯危险驾驶罪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