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部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改进研究
西部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改进研究
摘要:西部企业在管理方面的问题日渐凸显,尤其是人力资源的管理模式的改进更是成了每个企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就如何改进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西部中小企业需要从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开发转变。
关键词:西部;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西部大开发唤醒了西部这片沉睡的土地,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一批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随之建立并得以迅速发展,在这个过程中,管理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在近年来可谓是管理中研究的热点。在经济快速增长的背后,一些西部企业在管理方面的问题也凸显了出来,尤其是人力资源的管理模式的改进更是成了每个企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从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开发转变
要从传统人事管理转变为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首先要分清楚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然后才能通过比较,对传统的人事管理进行改进。
(一)传统人事管理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
(二)如何从传统的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改进
在当代失业压力日增,相当多的人找不到就业岗位,某些企业,特别是涉足新经济的企业,找不到满意的人才。因此,企业的人力资
源预测和规划工作将面临重大挑战。这就要求西部企业的人力资源在管理模式上应做出一系列重大的变革。
(三)从传统的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开发转变应做的转变
通过比较分析,要从传统的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开发转变,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1、最根本的转变是思想观念的转变。任何一种传统模式的转变,都须先从转变思想观念开始,这是真正实现人力资源开发的关键。传统人事管理的思想基础是把人当作一种成本,认为人的需求大多是为了维持生存的经济需求,更多看到的是人的消极因素,强调管理,是单一的管理模式。缺乏对人充分的理解和信任,常常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对立起来。这种思想引发的管理无法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对人的需求。人力资源开发的观点,是把人作为一种资源看待,一种可以开发并使其能充分发挥才能的资源,追求的效果不止是功利目标。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还要注意工作环境的改善、员工满意程度的提高、员工的成长与发展等与人性相关的人文目标。全面认识人力资源的本质、现状及发展,并将这种现代管理观念渗透到组织的各项管理原则和管理方法中去,重视人的潜能发挥,调动其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是组织成功的关键。
2、人事管理职能从执行层向决策层转变。传统人事管理是组织内部人事工作的职能部门,执行领导决议,侧重的是行政事务性管理,主要是进行人员的接收、录用、安置,干部的任免、调配、退离休及工资待遇、档案管理等等。人事管理部门是一个单纯的行政性业务部门,其对人员的管理是一种被动的、资源格式化的战术管理。而人力资源管理是积极主动的、具有战略决策意义的管理活动,将人作为组织发展的根本,这就决定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必须参与制定策略、进行人力资源规划、为组织目标发掘优秀人才、培养适合组织需求和发展的人才、塑造一种组织文化环境,使每个人都工作在最合适的岗位上,发挥其最大的积极性和潜能,提高工作效率。
3、从以事为中心的管理向以人为本转变。传统的人事管理是行政事务型管理,是建立在把人作为一种成本的基础上的管理,人的管理是通过具体事务工作来实现,通常注重所办之事符合政策规定,而常常忽视作为人力资源所具有的巨大潜能,忽视对人的引导与开发。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以人为中心开展工作。将人作为组织发展的根本,将开发人的潜能、调动人的积极性与实现组织的目标紧密结合起来。工作内容主要是进行工作分析,确定单位中的各个工作岗位的性质、内容和要求,从而确定岗位需要什么条件的人员。首先要吸引人才;其次进行录用。根据岗位需要确定最合适的人选,选拔岗位需要的员工;三是为了保持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积极创造组织文化环境,调整员工心态,保持安全、健康、舒畅的工作心情和工作环境,进行员工需求分析,体现人性化管理,激发员工活力。按照员工的贡献等因素进行薪酬设计,做到奖惩分明,并通过奖金、福利等因素激励员工;四是发展员工,提高员工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保持和增强员工的工作能力。
4、从被动管理型向积极主动开发型转变。传统的人事管理是将
人作为一种被动的资源进行管理,对人的管理是档案型的管理。人事管理的主要内容都是围绕档案来进行运作。如人员的接收录用、晋升、调配、退离休等,注重的是程序,是通过档案的登录、查询、传递来完成工作。这种管理造成的是情绪的对立,被动服从,缺乏积极性、主动性,组织目标的实现受到影响。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则是把人看成是活的、主动的、有潜能的资源,提倡对整个组织的人才需求进行预测和规划,通过工作分析明确岗位对人员的需求,还可对现有人员进行供给预测,依此来进行人才招聘与配备,制定培训计划,按照需求目标主动开展现有人员的培训、培养与开发,这是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所无法实现的。
综上所述,人事管理为了适应21世纪人才竞争的要求,必须从传统的管理向人力资源开发转变。这种转变必然带来对人事管理人员新的挑战,必然引起人事管理人员思想观念的变革和素质要求的提高。
二、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途径
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以工作为核心,抑制了人的能动性,不利于工作质量的改进和工作效率的提高,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就是要以“人”为中心,寻求“人”与“工作”相互适应的契合点,将管理回归到人本思想上来。可以借鉴最新的理论,寻求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途径。
(一)做好人力资源规划
确保组织在生存发展过程中对人的需求,控制人力成本,为组织
对人员的考核录用、培训开发、晋升、调整、工资等提供可靠的信息和依据,主要就是做好晋升规划,培训规划,调整规划,以及工资规划等这几个方面的规划工作。要对现有人力资源进行全面清查,进行人员需求预测和供给预测:通过供给预测,了解现有人力资源数量、质量、结构、预期可能出现的职位空缺、劳动市场状况、社会有关政策以及本单位在公众中的吸引力等;通过需求预测,了解产品市场需求、预期生产经营变化、工作时间变化、技术与组织结构、劳动力的稳定性等。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者必须要分析研究人的心理发展、人的个性特征,研究人的多种层次的需求,研究如何创造组织文化,如何激励职工,即如何针对职工的需求进行人性化管理,激发人力资源的潜能,使职工的个人发展目标与组织的整体发展战略相吻合,共同发展。
(二)进行深入的组织和工作系统研究
本着效率最高原则,建立并调整分工协作体系,主要做好如下几项工作,搞好组织设计和职务分析,做好职务设计,职务评价,还要做好工作衡量和方法研究。在组织设计中,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外部环境因素,设计出适合企业的组织结构,包括部门的划分和建立直线指挥系统与职能参谋系统的相互关系等方面的工作任务组合,建立职权范围、指挥系统、控制系统,开发长期有效的协调手段等;在职务分析中,重点解决好5W1H,为管理活动提供与工作有关的各种信息,做好岗位说明书或者是职位说明书;在职务设计中,本着有利于组织实现经营目标,有利于组织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
性的原则,做好工作内容、工作职能和关系的设计;在职务评价中,本着以人为中心的原则,按照一定的客观衡量标准,对职务的工作任务、繁简难易程度、责任大小,以及所需要的资格条件等方面做出系统评价和比较。
(三)做好人员系统研究,建立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
本着最经济地使用人力的原则,解决人员选拔、人事激励、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等管理活动。主要做好以下工作,要进行动机性教育,做好人员的甄选、调整和使用,做好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还要建立完善的人员激励机制。利用同素异构原理,找出人力资源中最佳的排列组合方式,最大的发挥组织中人力资源的机智;利用能位匹配原理,根据员工的才能,把员工安排到相应的岗位上,从而保证岗位的需求和员工的能力相匹配;利用优化互补原理,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特长,采用协调与优化的方法,扬长避短,尽可能发挥集体的优势。参考文献:
1、郑丽娟.从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开发转变,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1).2、张一驰.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与所有制类型之间的关系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04(9).3、田青.世界三种代表性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模式述评,经济研究,2001(5).4、霍爱玲.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探索,企业管理,2004(7).
第二篇: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比较研究(样本)
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比较研究
在工业经济时代,资本无疑是一种战略资源,经济增长取决于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而在知识社会,战略性资源则为人力资源或人力资本。构成人力资源或人力资本的并不是人的数量,其核心是劳动者的健康状况、价值观念、知识存量、技能水平。人力资源或人力资本不是自然生成的,而是管理与开发的结果。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人力资源的获取、整合、保持激励、控制调整及开发的过程,肩负着求才、用才、育才、激才、留才等内容的工作任务。加强对企业人力管理,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把提高人的素质放在首位,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潜能,已经成为企业增强市场竞争的当务之急。
一、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现状及差距
人力资源管理与生产、营销、财务等管理同为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管理职能。早期的人事管理工作主要是较简单的、行政事务性的、低技术性的事务,所以曾长期被忽视和轻视。现代的人事管理准确地讲是人力资源的管理,要求人员精干、管理高效、机制灵活、体制健全。但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很难调动职工积极性和留住人才。据统计分析,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只有40%得到开发与利用,这是一种极大的浪费。目前,我国大多数国有企业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尚处在起步阶段,与国外先进企业已逐渐完善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相比,其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一)观念上的差异
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将人力作为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来进行开发和保护,尊重企业员工,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帮助企业实现其战略目标。而旧的人事管理在观念上只是将员工看作是简单的管理对象,使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难以得到发挥,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急功近利的心态造成企业领导者决策上的差距
企业在经营中每一项投入自然都要讲求投入产出比,讲求经济效益。美国的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设备、人力、资金的投入与产出比都不是最大的,只有在人力资源上的投资所得到的回报才是最大的。而有些企业把人力资源投资作为紧缩项目处理,忽视人力资源的长期规划而过分倾向于资金设备、产品等财力、物力因素,难以认识到人力资源的重要性。
(三)企业运行机制的不完善,造成人力资源管理上的诸多差距
我国企业长期以来实行一把手挂帅的运行决策制度,以人冶代替法冶,极易造成唯上不唯实的结果。民主监督制度的不健全,使员工主人翁责任感薄弱,主动精神受到压抑,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没有充分地调动和发挥出来。
二、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管理是人的行为”,“管理就是管人”,这是传统意义上的管理。从现代意义上讲,管理就是激励被管理者去实现企业目标。要实现企业目标必须进行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只有这样,人力资源才能为企业所用。
(一)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是将企业经营战略和经营目标转化为对人力的需要。任何企业要想有合格、高效的人力资源结构,就必须进行人力资源规划。首先,企业所处的政治、经济、技术等外部环境变化都要求企业做出相应的变化,而这种适应环境的变化一般都带来人员数量和结构的改变。其次,企业内部各种因素同样是无时无刻不在运动变化和发展中。例如,离退休、1自然减员、辞职、开除等都会导致员工的减少,招聘人员会导致员工增加。同时,企业内工作岗位的调动、提干、免职处罚等现象都会使人员结构产生改变。这些变化需要通过人力资源规划等手段来做到,适时引导和恰当调整。第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各种资源都需要靠市场机制的作用进行合理配置。为适应市场竞争,内部也必然要进行人员结构的高速和优化。第四,企业经营规模,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投入使用,更需要人员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人力资源规划可分为六大步骤:
1、提供基本的人力资源信息,内容主要有:人员结构情况,人员的经验、能力、知识、技能、工资状况、培训教育情况;2、预测人员需要,包括供给预测和需求预测;3、清查内部人力资源情况,做到管理者心中有数;4、确定招聘需要;5、与其它规划协调;6、人力资源规划的评估。
(二)人员招聘工作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经常性的工作
市场竞争归根到底就中人才的竞争,企业经营战略发展的各个阶段必须要有合格的人才作为支撑点,而员工流动是当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有人员流动就有人员招聘。人员招聘是获取人力资源的具体措施,它按照企业经营战略规划、人力资源的要求把优秀的人才招聘进企业,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日本日立电器公司的招募政策只有四个字“适合者留”。如果不适合不要强留,否则后患无穷。
人员招聘是一项政策性强、工作量大的复杂性工作,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确保员工队伍良好素质的基础。人员招聘必须体现五个基本要求: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政策和本企业利益,确保录用人员的质量,降低招聘成本、提高招聘工作效率,体现公平、分开原则,扩大招聘面。这样,才能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人员招聘要严格按程序进行:
1、部门提出招聘计划;
2、报经上级部门及领导批准;
3、人事部门发出招聘通知或广告;
4、筛选应聘人员;
5、测试(面试、笔试);
6、体检;
7、背景调查;
8、试用;
9、录用。
(三)管理干部的评估。人力资源管理必然要涉及到对执行管理工作的管理干部的评估。“政治路线确定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这一论断对国家是如此,对企业也是毫不例外。基层干部直接掌握与控制第一线,中层干部是承上启下的通道与桥梁,两者都非常重要。但对企业兴衰成败起关键作用的还是作为决策层的上层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负责人,他们负责制定企业战略与决策,指引企业的发展方向,创建企业文化,他们的工作不像岗位工人那样具体而有形,但作用却是最大的。因此,必须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来担任。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这下反映了将帅之才得来不易的事实。优秀管理干部的发现,需靠准确的评估。管理干部评估是指对被评估者的品德、才能、素质、潜力、长处、短处、个性、激励动力、抱负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而客观的考察,从而得出被评估者对某一既定职位的胜任力。评估的要素一般为“德、智、能、绩”四个方面。“德”,是指人的品德,干部的标准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具体就是干部的政治性、原则性、是非观、民主性、群众性、实践性。“智”,即知识,指干部应具备的与岗位符合的专业知识、技术知识、现代管理知识、政策法规知识及常识性的广度知识。“能”是指能力,对于管理干部,必不可少的是沟通能力(即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组织能力与计划实施能力、授权操纵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分析与决策能力。“绩”是实绩或称绩效,主要指干部在任职期间取得的综合业绩。
管理干部考核评估主要是对干部的德智能力进行全面、准确、客观而公开的评估。传统的做法主要是查阅有关档案资料,结合领导或组织部门写的鉴定,并辅以对被考核者的下级、同事以及对本人的调查了解。其形式主要是个别访谈、召开小型座谈会。但这种做法有其不足之处:一是主观随意性强;二是考评手段单一,缺乏科学性;三是透明度差。“现代多维综合评估法”是当今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对管理人员的考核评估办法,评估程序为:一是明确评估目的;二是考证维度的选择与测定;三是活动形式的选择、设计和安排。具体内容包括
心理评估和工作情景模拟评估。
心理评估主要就是对被考评者个性心理素质的评估。个性强弱、内向还是外向对任职至关重要。个性弱且内向适合从事技术工作,但不适合从事管理工作。心理素质好坏决定着一个人能否经得起成功和挫败的考验。一个好的管理者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达到生理和心理双重健康,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切忌“两面人”即8小时内是好人,8小时外是坏人。
工作情景模拟是量化考评管理者的工作实际能力的最有效办法。具体包括“公文处理模拟法”、“无领导小组讨论法”、“企业决策模拟竞赛法”、“案例方法”等。“公文处理模拟法”就是考评者向被评者提供一个虚拟的工作场景,让被考评者处于某一管理(领导)岗位,真实地处理一些日常公文,如下级呈上的报告、请示、计划、预算,同级部门的备忘录,上级的批示、批复、规定、政策,外界用户、供应商、银行、政府有关部门乃至社会上的函电、传真、电话记录甚至还有群众检举或投诉等。通过被考评者对上述公文的处理,量化评定出管理者的个人信心、组织领导能力、计划安排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分析决策能力、承担风险能力与信息敏感程度。
“无领导小组讨论法”是不定讨论组长,也不布置主题与议程,更不提要求,但却要发给一个简短案例,即包括一种管理情景其中隐含着一个或数个待决策和处理的问题,以引导小组展开讨论。根据每人在讨论中的表现及所起作用,考评者根据既定的考评维度(包括主动性、宣传鼓励与说服力、口头沟通能力、组织能力、人际协调团结能力、精力、自信、出点子与创新力、心理承受力等)对每人进行逐一评分。
“企业决策模拟竞赛法”是一种情景模拟测评技术,即由被考评者本人组成一个小组,模拟成为一个微型企业,组员自愿组合或指派均可,但每人在“企业”中分工承担的责任或职务由每人自报、或推荐、或小组协商确定,不予强求。“企业”根据考评者提供的原料及产品生产方案,设计加工生产出“产品”,将产品推销给考评者。考评者根据这一“生产全过程”对企业员工进行量化打分。
通过传统的管理干部考评、现代心理考评和工作情景模拟考评就能既定性又定量、全面地评估出企业管理干部的综合能力。
(四)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
激励是通过某种刺激促使人产生某种积极奋进的思想、愿望和行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调动积极性。激励不仅能使职工认同和接受本企业的目标与价值观,对企业产生强烈归属感。
根据马克斯洛的“需要论”,职工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荣誉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一是要满足职工的基本生存需要,使其在衣食住行方面具备最起码的备件。很难想象一个吃不饱穿不暖的职工能在工作岗位积极工作。因此,企业的组织和领导必须经常从事调查研究,了解职工的冷暖疾苦,及时送去组织的关心和照顾。二是在基本生存条件具备的基础上,要给职工提供个人的安全需要和环境稳定需要。个人安全需要主要指岗位生产(工作)安全和健康安全。企业应建立科学的安全保障体系、养老保险体系、医疗保险体系等相关社会保障体系,使职工无后顾之忧;环境稳定需要主要指生活、起居的社会环境要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稳定的生存环境。三是在职工社交需要方面企业要做的事情不多,主要是职工本人在社会交往中的需要,人需要同别人作感情交流,要爱人和被人所爱,要归属于某一集体,不感到孤寂。四是荣誉需要。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赞赏的需要,指组织或他人给予的赞赏与荣誉。企业要对职工的成绩(业绩)给予肯定,这样,职工的所作所为得到组织或上级的承认,他们就会心情舒畅、干劲十足、信心倍增,积极性提高。反之,如果职工的工作热情、成绩得不到肯定,甚至是否定,就尤如火上浇冷水,职工的情绪就会受到压抑,工作积极性就会降低甚至走向极端,消极怠工、出工不了力等。因此,给予职工业绩的肯定,提供职工赞誉需要,是最基本的激励办法之一。另一方面是自尊与自主的需要。自尊就是要尊重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重职工的主人翁地位;自主就是自
己做主,领导和组织都不能随意强加意志,对职工的言论、行为不能随意否定,要多鼓励多赞扬,即使有不足或错误,也不能正面否定或严厉批评,要多引导、多教育,引导职工树立自尊自信。五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作为企业职工,自我实现需要主要是充分发挥个人的体力与智力上的潜能,以尽量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这是职工高层次的需要,需要有高层的激励机制与之相配套。企业要善于培养和发现人才,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不埋没人才。对那些有知识、有管理能力的人,要大胆起用,对其委以重任,锻炼他培养他。通过各种激励,就会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聪明才智,提高其积极性,为企业服务。
(五)职工的培训与训练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
从职工个人来看,培训可以帮助职工提高自身素质,充分发挥和利用其人力资源潜能,更大程度地实现其自身价值,提高工作满意度,增强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从企业来看,对职工的培训是企业应尽的责任,有效培训可以减少事故,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从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因此,任何企业都不能忽视职工培训工作。要增强企业职工培训的目的性,做到育道德、建观念、传知识、增技能。培训形式要多样化,使职工学有收获。基础培训可采用脱产的课堂学习方法,技能培训则应侧重于实践教学。另外,在培训的时间、内容及师资选拔等方面,也要做到有利于生产、服务工作,做到恰到好处。
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做大量、具体而长期的工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哪个企业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工作做得越充分,哪个企业市场竞争力就越强、市场占有份额就越大,就越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管理学基础》 《个人与团队管理》 《统计学管理》 《市场营销学》 《人力资源管理》
第三篇:中小企业物流管理模式研究
中小企业物流管理模式研究
摘 要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中小企业之间面临的挑战逐步加大,急需提高物流管理增加企业经济效益。文章对当前中小企业物流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从采取建立健全相关的物流管理制度,依托第三方物流机构,引进和培养专门的物流管理人才以及建立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物流管理信息体系等方面改善中小企业物流管理。
关键词:中小企业 物流管理 现状 对策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SMEs play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social progress.The increasingly fierce market competition, the challenge between SMEs and gradually increase the urgent need to improve logistics management to increase economic efficiency of enterprises.The article mainly SMEs logistics management in the current carried out a detailed analysis, establish and improve related logistics management system from taking, relying on third-party logistics organization, the introduction and training of specialized logistics management personne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ME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SMEs improve logistics management and other aspects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KEY WORDS:SME Logistics Management of countermeasures
目录
摘 要....................................................................................................................................1 ABSTRACT.............................................................................................................................2 第一章、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5 1.1研究背景........................................................................................................................5 1.2选题意义........................................................................................................................5 第二章、国内外研究现状..................................................................................................6 2.1国内外物流发展概况....................................................................................................6 2.1.1国外物流发展概况.................................................................................................6 2.1.2国内物流发展概况.................................................................................................6 2.2国内外物流管理的研究现状........................................................................................7 2.2.1国外物流管理的研究现状.....................................................................................7 2.2.2国内物流管理的研究现状.....................................................................................8 第三章、我国中小企业......................................................................................................8 3.1中小企业的界定............................................................................................................9 3.2中小企业经营特点........................................................................................................9 3.2.1企业规模小.............................................................................................................9 3.2.2企业灵活性高.........................................................................................................9 3.2.3企业的经营的小批量、多样化.............................................................................9 3.2.4中小企业的社会发展作用...................................................................................10 第四章、中小企业的物流管理........................................................................................11 4.1中小企业的物流划分..................................................................................................11 4.1.1.业务外包...............................................................................................................11
4.1.2.SCM自营物流.......................................................................................................11 4.1.3TPL自营物流.........................................................................................................11 4.2物流对中小企业的作用和意义..................................................................................11 第五章、当前中小企业的物流管理的问题....................................................................13 5.1中小企业物流管理观念落后......................................................................................13 5.2中小企业物流管理手段和方式落后..........................................................................13 5.3中小企业物流管理人才缺乏......................................................................................13 5.4中小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程度及其效率较低..........................................................14 第六章、中小企业加强物流管理的对策........................................................................15 6.1 健全物流管理制度,创新管理观念.........................................................................15 6.2依托第三方物流机构,创新物流管理方式方法......................................................15 6.3积极引进和培养物流管理人才..................................................................................15 6.4建立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物流管理信息体系..........................................................16 参考文献............................................................................................................................17
第一章、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1.1研究背景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民营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日趋增大。无论是在减少失业人员,增加就业岗位等解决就业的方面,或者是在增加市场经济贸易发展的方面,以及减少人员流动性方面都是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此外,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增强,面对着竞争日渐激烈的市场,对于在我国占有很大一部分比例的中小企业而言,物流也将会是中小企业的竞争热点。在国外,物流已经不仅成为企业的一个重要竞争要素,而且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而在中国才刚刚起步。随着物流在我国的日益发展,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日益重视物流,特别是一些大型企业正在借鉴国外物流先进管理经验,探索适合自己企业特点的物流管理模式,并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对于我国中小企业来说,大多数虽然也接受物流,甚至有的企业也将物流列入企业管理和活动范围,但大部分中小企业不了解物流的真正含义,没有真正意识到物流对企业的重要性,对企业如何开展物流则知之甚少。
因此,本文将结合现代社会民营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之后对中小企业的物流现状进行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的对策。
1.2选题意义
在当今的时代,企业的竞争就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竞争,在很多方面都有体现,例如企业的技术、企业的人才等,同时竞争也体现在企业在物流管理方面的能力。目前,物流无论在中小企业还是在大型企业,都己经成为了企业的新的利润来源。而如果一个企业能够在物流管理方面做到科学、合理、有效的管理,那么将会大大的提高这个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此外,对于技术、资金和人才方面都处于劣势的中小企业来说,物流占着企业成本相当大的一部分。企业的物流贯穿着企业生产和经营的整个过程,如果一个企业的物流得到改善,将能够给这个企业带来非常大的效益。因此,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对于企业规模小、融资困难、竞争力较弱的民营中小企业来说就会显得非常的重要。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组织方式,能够有效的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经济增长的质量。在网络环境下,物流通过对资源的优化整合,更能集约地衔接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的循环过程。从中企业的角度来讲,适应新闪的网络环境,发展现代物流,可以促进中小企业物流活动的社会化与专业化水平,从而极大地降低运营成本,这是继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后的第三利润源泉,是提高中小企业竞争力可挖
掘的重要潜力所在。
第二章、国内外研究现状
2.1国内外物流发展概况
2.1.1国外物流发展概况
物流的存在在世界上已经有了大概几千年的历史,但是物流这一概念的产生以及出现,至今也就是仅仅经历了一个世纪。在一个社会的长期发展中,经过了非常多的学者们长期的理论酝酿之后,人们才开始意识到这个在每天的生产活动中,一直都被人们看成是生产过程、生产工艺的组成领域中,仔细的分析起来还是有一种活动并没有直接的参与到企业的实际生产制造过程的,而是与企业的生产活动有关但却是另有特性的,而那就是物流。
物流一词最早出现于美国,1915年提出了“Physical Distribution”(直译为实物分拨或实物分销),可缩写为PD。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围绕着战争物资供应“后勤”(Logistics)理论被应用于战争活动中。“后勤”是指将战时物资生产、采购、运输、配送等活动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一布置,以求战略物资补给的费用更低、速度更快、服务更好。二战以后50年代末至60年代,后勤一词在企业管理中广泛使用,使得物流的含义扩大,包括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中的物流。
目前,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形成了由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高效的物流信息平台和比较发达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组成的社会化物流服务体系,现代物流产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大的市场,不但为世界范围内的生产和建设提供了物质前提和交易保障,而且推动着社会生产方式、流通方式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在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现代物流不仅有成熟的理论,而且在实践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美国物流体系的各组成部分均居世界领先地位,而其中尤以配送中心、速递、企业物流等最为突出。美国物流模式强调“整体化的物流管理系统”,是以保证整体利益、冲破按部门分管的体制、从整体进行统一规划管理的方式。随着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日益完善和世界运输业的自由化,世界上各行业大型企业之间的并购浪潮和网上贸易迅速发展,使国际贸易的货物流通加速向全球化方向发展。为适应这一发展趋势,欧美等国的大型物流企业纷纷跨国展开连横和纵向并购,大力拓展国际物流市场,以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2.1.2国内物流发展概况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物流这一概念随着市场营销的理论传入我国。而在当时,我国的物流产业在国民的生产总值仅仅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4.5%。然而随着我国改革放政策渐渐的实施,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不断的进行深化,企业的经营自主权不断的增加,在物流这一概念传入中国的二十多年后,在2002年物流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了 6%,上升了 1.5%。
而且在2002年,我国的物流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占第三产业的比例也从原来1995年的17.0%上升到了 2002年的17.8%。并且由于物流这一理念在我国的不断推广,无论是国家的政府机构,还是国内的国营企业以及民营企业都对发展现代物流有了 一个新的认识。
在我国,很多企业的都没有独立的物流部门,而是在传统体制下的企业物资流通部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这一部门最基本的工作内容仍然是停留在企业的进销存、核算、仓储、运输以及搬运上,没有几个企业的物流部门是能够做到为企业提供一个综合性的物流管理,现代的物流功能并没有得到一个良好的发展。目前我国对于物流方面的研究从流通领域逐渐的向生产领域进行渗透,物流产业在最近的几年发展的十分迅速,但是在与西方的物流产业较为成熟的国家相比较而言,却是还有着非常大的差距的。无论是在物流管理方面的硬件还是软件,与现今国际上的物流产业相比较都还有着很大的差距,在物流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以及运用方面的能力,物流方面的专业知识,物流过程中的各种统筹策划以及精细化的组织及管理能力都还是有着明显的不足。
当今时代的物流管理,所要求的是要对整个的物流路径进行管理。但是由于物流在各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或者是企业对于物流管理的各不相同的理解。各个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都是不尽相同的。根据我国目前国内企业物流管理的现状,可以将企业的物流管理分为有以下四种,第一种是被动处理型,第二种是系统化物流管理型,第三种是现代物流管理型,最后是供应链物流管理四个类型。
2.2国内外物流管理的研究现状
2.2.1国外物流管理的研究现状
美国强调企业“物流管理”:美国作为物流理念的发源地,其物流研究、设计和技术开发一直处于世界前沿,有十分成熟的物流管理经验和发达的现代物流,特别是商贸流通和生产制造企业十分重视现代物流能力的开发。从二十世纪50年代物流发展初期的“实物配送”(Physical Distribution)阶段,到80年代的“物流”(Logistics)阶段,再到当今的供应链管理阶段(Supply Chain Management),一直将物流战略作为企业商务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予以高度重视,因此物流理念在企业广为普及。物流管理作为支持企业商务战略而对材料、在制品和库存成品的流通加以控制的系统设计和行政管理,成为企业物流行政主管的核心责任。可以说美国的物流发展史是一部以企业物流管理发展为核心的历史,一直是在企业不断追求产品和服务竞争力以完善物流战略的基础上不断推动美国物流的发展。整个物流的发展始终是围绕企业物流管理理念的升级和物流技术的不断进步而向前发展。
日本强调社会“物流系统”:作为现代物流发展后起之秀的日本,自从1963年从美国引进“物流”概念后,即开始受到企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1970年分别成立了日本物流管理协会(Japan Logistics Management Association,即JLA)日本物流管理委员会(Japanese 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即JCLM),1992年6月10日两个组织合并设立日本物流系统协会(Japan Institute of Logistics Systems,即JILS)。日本主要突出了“物流系统”的观念,强调从社会角度构筑人性化物流环境,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延伸内容至与物流相关的交通系统等领域,突出物流作为社会功能系统对循环型社会发展的贡献。这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企业的行为空间,因此政府在整个物流发展方面 的推动作用十分显著,规划引导力度较大,从而繁荣整个物流市场。
2.2.2国内物流管理的研究现状
1981年,在物资部专业刊物《物资经济研究通讯》上刊登了由北京物资学院王之泰教授撰写的“物流浅谈”一文。该文较为系统地讲述了物流的概念、物流的管理、物流的结构以及物流信息等。第一次较为完整地将物流概念介绍进我国。从那以后在我国的报刊、杂志、词典以及论著中,开始出现物流一词。此时的物流表述为“Logistics”。
我国最早比较全面的有系统介绍的是,王之泰1995编著的《现代物流学》。介绍物流管理的,清华大学出版的系列丛书《企业物流技术培训教材系列》成为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指定教材,其中包括菊池康也著,丁立言译的《物流管理》、丁立言的《物流配送》、吴清一的《物流基础》、绎明宇的《物流企业管理》、张铎的《国际物流学》、胡双生的《物流系统工程》等主要针对物流方面。这套丛书基本将物流管理的起源、理论基础、各国的管理风格、物流的发展前沿、物流的系统管理、物流运输以及仓储等等全方面的进行了介绍。
第三章、我国中小企业
3.1中小企业的界定
中小企业是与所处行业的大企业相比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不同国家、不同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行业对中小企业的界定不尽相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动态变化。以企业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水平来划分中小企业一般基本依据企业的从业人数、实收资本数量、一定时期销售额。为充分反映不同行业的特点,体现行业内部的竞争,有的以企业的某些客观指标为标准,主要包括:销售额、就业人数、利润、总资产、新增资本投资额等,其中使用最多的是就业人数;有的为了便于行业内的分类治理,保护行业内的竞争就以行业中的相对份额指标为你准,即只确定一个企业数目的百分比例,凡在该百分比例以内的较小企业均为中小企业。例如美国常用两种相对份额指标:一种是将每个行业占90%的较小规模的企业定义为“小企业”;另一种是将每个行业总销售额中占75%的较小规模的企业定义为“小企业”。
3.2中小企业经营特点
3.2.1企业规模小
与大型企业相比较,中小企业的首要特征之一,即在于企业规模小、经营决策权高度集中,特别是小企业,基本上都是一家一户自主经营,使资本追求利润的动力完全体现在经营者的积极性上。由于经营者对千变万化的市场反应灵敏,实行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合一,既可以节约所有者的监督成本,又有利于企业快速作出决策。
3.2.2企业灵活性高
小企业员工人数较少,组织结构简单,个人在企业中的贡献容易被识别,因而便于对员工进行有效的激励,不像大企业那样在庞大的阶层化组织内容易产生怠惰与无效率的情况。可见,中小企业在经营决策和人员激励上与大企业相比具有更大的弹性和灵活性,因而能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做出迅速反应。所谓企业小、动力大、机制灵活且有效率。当有些大公司和跨国企业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不得不压缩生产规模的时候,中小企业却在不断调整经营方向和产品结构,从中获得新的发展。
3.2.3企业的经营的小批量、多样化
一般来讲,大批量、单一化的产品生产才能充分发挥巨额投资的装备技术优势,但大批量的单一品种只能满足社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中一些主要方面的需求,当出现某些小批量的个性化需求时,大企业往往难以满足。因此,面对当今时代人们越来越突出个性的消费需求,消费品生产已从大批量、单一化转向小批量、多样化。虽然中小企业作为个体普遍存在经营品种单
一、生产能力较低的缺点,但从整体上看,由于量大、点多、且行业和地域分布面广,它们又具有贴近市场、靠近顾客和机制灵活、反应快捷的经营优势,因此,利于适应多姿多态、千变万化的消费需求;特别是在零售商业领域,居民日常零星的、多种多样的消
费需求都可以通过千家万户中小企业灵活的服务方式得到满足。
3.2.4中小企业的社会发展作用
中小企业的大量存在是一个不分地区和发展阶段而普遍存在的现象,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是保证正常合理的价格的形成、维护市场竞争活力、确保经济运行稳定、保障充分就业的前提和条件。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中的微观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无论在企业数量上、解决就业保持社会稳定方面、还是在促进经济发展拉动经济方面都起着主导的作用。加快中小企业发展,可以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中小企业发展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受到重视,与此相应的中小企业物流战略与管理也开始受到重视。
第四章、中小企业的物流管理
4.1中小企业的物流划分
4.1.1.业务外包
目前,中国许多企业纷纷将自己的业务外包出去,弥补自己企业在物流活动中的不足,物流活动业务外包是我国企业发展的主要趋势,选择业务外包存在许多优势,如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缩短企业产品到达顾客的时间、提高产品的附加值、精于核心业务。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有利于企业的品牌和企业形象的树立等。企业在选择业务外包后,企业物流服务能力迅速增强,在可以给顾客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的同时,企业可以借助第三方物流商的网络优势拓展产品市场,实施运用柔性化战略,以达到节省企业物流投入。中国仓储协会曾对中国家电、电子、日化、食品等具有代表性的450家大中型企业进行过物流调查,调查生产企业分销物流的外包程度,这次调查的结果64%的企业将把所有的综合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表明在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物流业务外包。
4.1.2.SCM自营物流
SCM自营物流是指企业利用自身的SCM渠道与供应商、销售商达成的“双赢模式”。即:凭借企业先进的物流设备和科学的物流管理方法通过整合供应商、销售商的物流业务,最大限度的利用企业的物流资源,为企业带来利润,同时在签订销售或采购合同时给予供应商、销售商一定的优惠,建立长期的合作机制。大型企业凭借自身规模和实力上优势购买先进的物流设备和招聘培养高素质的物流人才,不仅为自己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同时也有能力为有其他要求的客户提供良好的服务。
4.1.3TPL自营物流
TPL自营物流是企业或和其他合伙人出资创建,独立于其他部门或事业部成立的物流公司,并最终致力发展成为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此时,物流活动不是作为花钱机器而是当作赚钱机器,物流活动不是按照各部门“吩咐”,而是把原有企业作为自己的客户而非自己的上级,有主动为客户服务的意识,同时,物流公司将物流服务作为自己的产品销售出去,作为企业利润源之一。企业在选择这种模式时,最好采用多种形式参股,这样可以避免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在此项业务中。另外企业建立第三方物流公司也可以作为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的突破口,成为企业新利润增长点。
4.2物流对中小企业的作用和意义
现代企业竞争的结果使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都进入一个微利时代,产品的成本和利润也变得非常透明。现代物流已经成为“第三方利润源”,是企业降低成本,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
中小企业一向是市场的灵活的反应者,几乎在大企业实施物流战略的同时,也
对物流的战略积极的反应,也同样采用物流战略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的。与此同时,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给国内技术含量低、竞争力不强的中小企业带来相当大的冲击,中小企业只有从“第三利润源”入手,才能更大程度地降低企业成本,增强企业竞争。物流是中小企业的外部环境。一个企业的正常运转,一方面要保证按企业生产计划和生产节奏提供和运达原材料、燃料、零部件;另一方面,要将产品和制成品不断运离企业。这个最基本的外部环境正是要依靠物流及有关的其他活动创造的和提供保证的。物流是中小企业生产运行的保证。企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和衔接性,靠生产工艺中不断的物流活动,有时候生产过程本身便和物流活动结合在一起,物流的支持保证作用是不可缺的。物流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企业的发展,靠质量、产品和效益,物流作为全面质量的一环,是接近用户阶段的质量保证手段,更重要的是,根据“第三个利润源”的理论,物流通过降低成本,间接增加企业利润,通过改进物流直接取得效益,这些都会有效地促进企业的发展。物流对中小企业资源配置有优化效应。现代企业的竞争是核心竞争力的竞争。企业核心竞争力优势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成本优势和价值优势。这两项竞争优势的确立都离不开现代物流的支持。物流作为企业供应链流程的核心组成部分,通过业务流程重组,将企业原有的资源围绕核心竞争力拓展的需要重新配置组合,达到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资源效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第五章、当前中小企业的物流管理的问题
5.1中小企业物流管理观念落后
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发展规模和经济实力影响,经营者和管理者将更多的精力放到如何提高经济效益、积累更多资本上,比较重视在生产经营管理中的事务,对物流管理相对不是非常重视。很多中小企业认为所谓的物流活动就是生产资料以及产品的运输,只要生产资料和产品不会耽误生产、不会耽误市场需要就可以了。中小企业重视生产经营管理、在物流管理上存在的这种观念将会增加企业物流成本,对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产生诸多不利的影响,甚至会使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最终影响到企业的总体利润水平。从根本上讲,要解决企业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要解决企业管理人员和经营人员在物流管理上的念问题,全面掌握企业物流管理的内容;只有树立了科学的管理理,才能帮助企业使用适当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才能配备适当的人员,才能达到物流管理的目的和发挥其应有的效果。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重视资本积累和赚取利润,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当中去,尤其重视企业的资金筹集、生产原料购买、财务的收取和支出、产品的开发和生产、产品的销售、原料和产品的库存、市场的开拓、客户对产品的反馈等等,对物流管理不甚重视,大多数中小企业的所有者简单的把生产原料的运输和产品的输送等同于物流活动,只是认为只要生产原料及时到达不耽误企业生产,产品及时交到客户手中,不耽误客户需求就可以了。这种理念上的误差致使中小企业在物流管理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和漏洞,从而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造成物流成本的增加,致使许多企业的物流不仅不能成为企业的利润源反而成为企业的亏损源,从而对企业生产和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甚至使企业发展陷入困境。
5.2中小企业物流管理手段和方式落后
许多中小企业在物流管理上的方式方法比较落后,依然采取传统的物流方式和管理手段,过分重视生产原料和生产产品的及时运输方面,对于采取什么样的运输方式、对于运输费用所占利润比例方面没有予以高度重视;甚至一些中小企业单纯的将物流等同于企业生产资料和产品的运输,对物流管理中的数据分析和企业库存状况等因素排除在外,对企业库存管理在物流管理中地位和作用不能客观的予以衡量。中小企业物流管理在管理手段和方式上存在的这些问题无疑增加了企业原料成本和产品的储存成本,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许多中小企业在物流管理方面仍然采取传统物流方式,即把主要精力投放在生产原料的及时购入即产品的及时输送上,而对于采取什么样的运输方式及运输费用则不甚重视,还有的企业经营者把物流等同于运输,把数据分析及库存管理等物流因素排除在外,殊不知物流的数据分析是物流信息工作的重要一环,精确的科学的数据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依据,而库存管理也是现代企业物流管理的重要一环,合理化、科学化的库存管理不仅能够最大化的利用企业场地资源,还能够节省原料或产品的储存成本,从而减少企业的运作成本,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
5.3中小企业物流管理人才缺乏
人才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很重要,人才是中小企业长远发展,提高市场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对于提高企业物流管理水平,为企业赢得足够的利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中小企业之所以在物流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与人才缺乏有着必然的联系;一些中小企业尽管表现出对物流管理较高程度的重视,认识到物流管理在提高企业利润中积极作用,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专门人才,企业物流管理的科学性、高效性、专门性受到很大的限制。之所以中小企业比较缺乏专门的管理人才,除了一些中小企业管理者和经营者本身不重视物流管理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小企业自身发展规模、薪金水平、发展空间等方面对人才的吸引力较弱,一些中小企业引不进、留不住,造成相应的人才缺乏。中小企业物流管理方面的工作人员,受自身专业技术水平、知识能力水平等方面的限制,不利于小企业提高物流管理水平,从长远上不利于企业的发展[9]。因此,中小企业加快人才引进、想办法留住人才,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
5.4中小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程度及其效率较低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化技术手段和现代化的办公手段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的生存发展已经离不开信息化。对于中小企业来讲,在物流管理过程中仍然很现实的存在传统的管理模式,过分依赖于人工,不能高效利用现代化的办公手段,信息化应用水平极低,甚至有的企业依旧停留在纸笔时代,根本见不到现代化的信息管理工具;或者是一些企业配备了相应的信息设施,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操作和应用人才,严重影响到物流管理的高效化和专业化。
第六章、中小企业加强物流管理的对策
6.1 健全物流管理制度,创新管理观念
受中小企业自身经济实力和发展规模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很多企业管理者和经营者只是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开拓市场、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对物流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思想观念上依然存在一定的偏颇之处。对于中小企业来讲,一定要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逐步增强物流管理在企业生存发展中的认知水平,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的物流管理制度。创新物流管理观念,需要中小企业牢固树立现代化的物流管理理念,充分认识到物流在企业利润增长中的重要性;要善于创新物流管理的思维,不能单纯的将物流与企业货物运输等同起来,要从企业生产、经营、销售等诸多环节综合考量,将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贯穿到企业的运输、储存、采购、加工、销售等环节,对企业不同生产经营环节予以科学安排;同时,企业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物流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制度要求控制物流成本,加强企业成本核算,以更好的降低物流成本,扩大企业利润空间。
6.2依托第三方物流机构,创新物流管理方式方法
当前在中小企业物流管理中的方式和手段依然存留在“大而全、小而全”的管理模式上,热衷于依靠企业自身力量去自办物流,往往出现因为设备设施利用效率不高、管理不善出现的管成本增加的现象。因此,中小企业必须要创新物流管理的方式方法。创新物流管理的方式方法完全可以通过第三方物流的形式予以实施。所谓的第三方物流是指企业在物流渠道中通过中间商专门的物流服务满足需求方的物流需求。利用第三方物流对于中小企业来讲,具有诸多的优势,能够为企业节约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有效发挥自身效能,节约企业运作成本,进而从根本上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利用第三方物流,尽管要支付一定的托管费用,但是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能够节约在采购、仓储、运输、包装、装卸、人力等方面的成本,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节约了大量的企业人力、物力和财力成本。
6.3积极引进和培养物流管理人才
人才对于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之所以中小企业在物流管理中存在诸多的问题,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相应的人才。因此,企业必须要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充分认识到人才在提高企业物流管理中的重要性。中小企业要加快对专门物流管理人才的引进工作,从企业自身经济实力出发,尽可能提供一些具有竞争优势的条件和环境;要加快对企业现有人才的培养工作,委派企业从事物流管理的工作人员参加系统的培训,提高物流管理工作人员专业素养和管理水平;中小企业要加强与物流管理智能机构的合作与交流,通过聘请相应的物流咨询专家等措施,切实解决企业物流管理的现实问题。当前中小企业尤其乡镇中小企业管理主要是家族式管理,在对待人才方面没有显示出迫切需求的诚意,这就造成了企业内部管理的粗放化甚至造成无序化,给企业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在企业的物流管理方面也是如此。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营者或管理者应该意识到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市场的竞争,而应该是人才的竞争。
反映在物流管理方面,企业的经营者或所有者应该在物流管理方面培养和造就一批熟悉现代物流管理规律、具有开拓精神的专业人才,为企业物流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为此企业应该做到:一是招聘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对企业的物流管理系统进行专门的管理;二是加强学习,派企业负责物流管理的人员积极参加高水准物流培训班,提高专业素养和管理水平;三是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在企业管理部门内部形成良性竞争机制,形成能者上、劣者下的循环机制,把优秀人才置于关键部门和关键岗位;四是加强联系,尤其是与高校加强联系,有条件的企业可以依托当地高校聘请物流管理顾问,为企业物流确立物流优化系统或建立物流优化模型,为企业物流管理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6.4建立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物流管理信息体系
作为中小企业来讲,一定要高度重视信息管理体系的重要作用,配备专门的信息管理设备,引进和培养能够熟练操作和应用现代化信息设备的人才;当配备相应的信息设备和操作人员之后,中小企业要从生产计划、采购生产、成品运输与仓储管理等环节充分、高效的利用信息体系平台,以更好的去处理激烈市场竞争中变得日益复杂的物流管理。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日益复杂的物流管理使得人工管理的难度逐步增加,一旦在进货、验收、质量保证及发货等环节出现差错,不但会浪费一定的时间,而且会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对于中小企业采用什么样的信息管理手段,应当从企业自身出发,按照企业物流管理的现状和实际需求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物流管理信息体系。
物流管理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中小企业一种全新的管理手段。但是,当前中小企业在物流管理中依然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诸如中小企业物流管理观念依然比较落后、管理手段和方式亟待提高、缺乏相应的人才、物流信息化程度不高等,中小企业对于存在的这些问题要高度重视,在企业物流管理中坚持以科学性、系统性和高效性为基础,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物流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杜汉辉.浅谈中小企业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大 科技,2012(7):299-300.[2]横蓉.我国中小企业物流管理发展战略分析[J].企业导报2013(5)[3]胡继承.中小企业物流的模式与战略对策[J].物流商论,2012(9)[4]王宏志.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的现状及思考[J].价值工程,2013(10)[5]张庆丰.中小企业物流管理探析[J].物流商论,2011(5)[6]《现代物流管理学》 郝渊晓主编 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 [7]林榕航.供应链管理教程,夏门大学出版社,2003 [8]黄中鼎.企业物流管理.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9] 马士华,林勇.企业生产与物流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10] 陶宇.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的现状及思考.管理纵横,2011(1)[11]文龙光.中小型企业物流管理问题的探讨.物流商论,2011(10)5 [12]王耀林.中小企业物流管理对策研究.改革与开发,2009(6)[13]连陶宇.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的现状及思考锁经营的启示[J],管理纵横,2011(1).
第四篇: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中期报告
河北联合大学
本科毕业论文中期检查报告
题目: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
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专业:工程管理班级:工程管理3班姓名:学号:201011030指导教师:
2014 年 04 月13 日
第五篇: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开题报告
河北联合大学
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
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专业:工程管理班级:程管3班姓名:学号:2010110301指导教师:
2014年 3月 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