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长湖镇促进农业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工作试点实施方案
长湖镇促进农业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工作
试点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我省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的工作要求,参照云政发[2011]188号文件《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的意见》、云政办发[2011]195号文件《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按照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提出的工作要求,结合我镇的实际情况,经长湖镇党委、镇政府研究决定,确定长湖镇维则村委会维则村为我镇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的试点,现根据长湖镇维则村委会维则村的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总体要求,以促进进城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在城镇落户为突破口,以稳定和维护农业转移人口原有的权益为着力点,以确保农村转户进城居民享有同等权益和待遇为推手,以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城乡经济为目的,着力完善各项制度和改革配套措施,逐步缩小附着在户籍上的政策差异,形成科学的人口管理机制,畅通城乡要素流转渠道,推动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形成城乡区域人口的合理布局,加快云南城镇化发展进
程。
二、基本原则
(一)科学规划、循序渐进。加强制度设计,明确阶段性实施目标,强化城乡政策的有效衔接,通过稳健、持久运作,分阶段、分群体、分区域推进,实现人口有序聚集、资源优化配置。
(二)以人为本、自愿有偿。充分尊重农民愿意,坚持转户自愿、退地自愿有偿,从制度上、政策上保障农民自愿转变身份,充分保护好农村转户进城居民的合法权益,让农民带着资源、带着保障、带着资本、带着资金、带着尊严进城,成为城市建设新的力量和生力军,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和各种资源要素有序流动。
(三)立足实际、积极稳妥。充分考虑和兼顾政府、企业、农村居民的承受能力,兼顾城镇综合承载能,注重因地制宜、就近就便,引导农民向镇政府所在地转户。防止损害农民利益、防止出现农民流离失所。
(四)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既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又要调动企业、社会力量。加大财政投入,推进转户工作顺利进行。
三、工作目标
结合维则村城镇体系建设现状,统筹考虑维则村城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自然环境条件、综合承载能力。维则村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人口战略按“两步走”推进,分两个五年实施:2011年至2015年,优先解决具备条件的重点群体落户问题,力争每年转户A人;2016年至2020年,力争每年转户A人,力争到2020
年总共新增转户A人,城镇户籍人口占全镇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到A%左右,城镇化率达A%左右。
四、试点村基本情况
维则村为镇政府所在地,海拔1900米,土地面积26.27平方千米,2010年末有353户1241人,其中:城镇户口511人,农业户口730人;彝族1191人,汉族50人。有耕地面积4738.5亩,经济总收入1114.9382万元,粮食产量1042.6吨,烤烟产量23.7372万千克。全年大牲畜出栏202头(匹),肥猪出栏2371头,山羊出栏858只;年末大牲畜存栏577头(匹),生猪存栏3400头,山羊存栏1560只。
五、组织机构
为及时有效的保障维则村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的工作顺利实施,特成立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工作协调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六、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A月A日至A月A日)
成立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制定试点工作方案;落实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业务经办机构及工作人员;落实工作经费、办公场所及设施;进行摸底调查,内容包括两类人群:(1)有转移愿望的本地(本省)农民,(2)有转移条件的本地(本省)农民;做好召开动员大会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动员部署培训阶段(A年A月A日至A月A日)上报实施方案,待县批准后印发到相关单位;召开全村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工作动员大会,对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工作进行安排部署;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多种渠道,组织开展全景式、多样化、有深度的宣传活动,广泛宣传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的有关政策内容,对所涉及的重点群体深入开展政策讲解,引导并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广泛凝聚社会力量。为群众答疑解惑,搭建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桥梁,形成全社会支持、理解、参与的良好氛围。同时,要把各项政策纳入有关部门培训教学计划,全面提高政策执行人员对政策的认识、理解和执行水平,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准确性。
第三阶段:全面实施阶段(A年A月A日至A年A月A日)依据调查摸底情况,对两类人群:(1)有转移愿望的本地(本省)农民,(2)有转移条件的本地(本省)农民进行宣传动员,争取有愿望有条件的人员能全部转移为城镇居民。镇一级的公安、教育、民政、财政、农业、林业、卫生、人口计生等部
门要加强联系,密切配合,各尽其责,为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切实保障农村转户进城居民的合法权益。
第四阶段:总结完善阶段(从A年A月至A月)
通过努力,在完成阶段性工作目标的同时,适时对前期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检查,总结经验、查找存在问题,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使各项业务管理更加规范。集中精力解决影响工作推进的难点问题,确保试点村农业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工作顺利进行。
六、建立健全各种保障机制
(一)建立住房保障机制
1、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购买自有住房。
2、改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的居住条件
(二)建立就业、就业扶持机制
1、加大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就业支持。
2、增强“贷免扶补“政策的扶持力度。
3、鼓励劳动密集型企业录用农业转移人口。
4、加强农业转移人口就业技能培训。
(三)落实完善医疗及养老保险政策
1、为农村转户进城居民建立城镇医疗保险。
2、为农业转移人口异地办理医疗保险提供便利条件。
3、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城镇医疗保险的转移接续工作。
4、完善养老保险办法。
(四)
第二篇:云南省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工作会召开
云南省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工作会召开
11月2日,全省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工作会议在昆明召开。会议明确了我省“十二五”期间乃至今后十年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工作目标,研究部署今后一段时间的重点工作。
省委书记秦光荣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省委副书记、代省长李纪恒主持会议并就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提出要求,王学仁、杨应楠、仇和、晏友琼、孔垂柱等领导出席会议。州委副书记、州长何金平,州委副书记杨健,州人大主任字国顺,州政协副主席张树藩等我州领导出席大理分会场会议。
秦光荣在讲话中指出,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是破解“三农”难题,加快城镇化进程需要解决好的突出问题,必须准确把握形势,增强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创新政策措施,加大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的进程。推进我省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的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总体要求,以促进进城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在城镇落户为突破口,以稳定和维护农业转移人口原有的权利为着力点,以确保农村转户进城的居民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的权益和待遇为推手,以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为目的,着力完善各项制度和配套改革措施,逐步政策差异,形成科学的人口管理机制,畅通城乡要素的流转渠道,推动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形成城乡区域人口的合理布局,加快云南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进程。当前,要抓住关键环节,着力解决好就业服务工作、提高改善居住条件、保障随迁子女接受公平教育、积极
稳妥地解决医疗和养老问题、大力发挥社区管理服务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城镇基础服务能力这6个关键问题,精心组织实施,推动全省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秦光荣强调,今后一段时间,我省将按照“放宽城镇户籍、同享城乡待遇、自愿有偿转变、分类协调推进”的总体要求,推进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工作。要按照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原则,进一步降低进城农民落户的“门槛”,适度放松昆明主城区和州市政府所在地、进一步放宽县市区政府所在地、全面放开乡镇落户的条件;我省户籍管理制度要实行迁移落户条件、投靠落户的范围、户籍管理办法、外省农村人口的落户“四个放宽”。在同享城乡待遇方面,将通过政策创新,使农村转移人口在一段时间内兼有城、乡两种身份,享有农村土地承包及经营权等“五项保留”,提供住房、养老、医疗、就业、教育五项保障。实现自愿有偿的转变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转户自主,坚持退地自愿,坚持退地有偿。要牢牢把握居民布局、重点群体、转户的进度等关键环节,采取分区域、分群体、分类型、分阶段的四分办法,因地制宜,分步推进我省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力争到2020年,共新增转户1000万人,城镇户籍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到36%左右,城镇化率达到50%左右。
第三篇:茨开镇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情况汇报
茨开镇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情况汇报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我镇城镇化,进一步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新农村建设,有效缓解城乡人力资源矛盾,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各项工作积极、稳妥、有序、规范开展,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的意见》(云政发[2号)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云政发办[2011]195号)文件的精神和要求,我镇高度重视“农转城”工作,坚持“以人为本、自愿有偿、立足实际、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的工作方法,结合我镇实际,扎实组织开阵“农转城”工作。现将我镇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茨开镇位于我县的中南部,距离县城1.6公里,是我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辖六个村委会和两个居委会,57个自然小组,居住着独龙族、怒族、傈僳族、藏族、汉族、白族等九个民族,其中傈僳族人口居高。2011年末全镇总户
数4918户,14050人,其中农业人口2421 户7564人,占人口总数的53.84%。乡村劳动力5274人,占农业人口总数的69.72%;全镇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口有3886人,占农业人口总数的51.37%;有五保户98人,占农业人口总数的1.3%;我镇农村经济总收入2020万元,同比增13%;实现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6元,同比增15%。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高度重视、提高认识
6月12日,我镇参加了贡山县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会议,按照会上县委、县政府做出的重要指示及相关文件精神,我镇高度重视,将“农转城”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召开镇“农转城”动员会议,组织全镇干部职工系统、完整、深入地学习相关文件,吃深、吃透政策目的,明确“农转城”工作重大意义,把思想统一到上级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上来。准确把握各项优惠政策,不断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保障好群众的权益,做好群众思想工作。
(二)明确职责、加强协调
及时成立由镇长任组长,分管副镇长任副组长,相关办公室、中心(所)为成员的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任务,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格局我镇实际,提前介入,率先谋划,具体分析各村委会人口底数、分布情况
和现状,坚持突出重点、边试点边推进,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合理安排工作进度,有重点、分步骤地稳步推进,确保“农转城”工作顺利开展。今年全镇转户目标任务计划数为200人,通过对全镇“农转城”情况进行摸底排查,把任务计划数分解到月,切实做到了“任务、目标、责任”三明确。
(三)专题研究、全面部署
自“农转城”工作开展以来,我镇在每周一上午召开的例会上实行专题汇报制度,要求分管领导、各村工作组组长及边防、城区两所负责人汇报“农转城”工作进展情况,就下一步工作做全面部署。并对工作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多次召开专题党委会议研究部署。
通过精心组织,为我镇“农转城”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初步形成县、镇、村、组齐动员的良好工作格局。
(四)强化宣传、营造氛围
组织全镇干部职工以“四群教育”活动为契机,在“农转城”工作中,创新工作方法,注重与“下基层、进农家”、“四群教育”等活动有机结合,进村入户,持续深入地广发宣传“农转城”的有关政策,抓好重点村寨、重点区域、重点人群相关工作。不断学习借鉴其他地方先进的作法和经验,结合我镇实际,拟定宣传实施方案,通过黑板报、标语、宣传资料等途径,向广大农村居民宣传讲解“农转城”政策,认真做好政策疏导和释疑解惑工作,引导群众积极进城落户。广泛宣传动员,努力做到“农转城”相关政策家喻户晓,充分尊重农户意见,按照自愿转户、自愿退耕、自愿参保原则,积极营造开展“农转城”工作的良好环境。
截止目前,78人农村流动人口顺利转为城镇居民。其中:城区派出所办理27人,边防派出所办理51人。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镇“农转城”工作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许多群众心存顾虑,抱有观望态度。虽在大的方面明确了“农转城”可享受的相关政策,但部分群众还是存在一些顾虑:一是大多数群众认为目前新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比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更方便实惠;二是现在享受农村低保的群众担心转户后不能继续享受农村低保金,又申请不到城镇居民低保,生活会更加困难,形成“两不管”的态势;三是国家加大了对农业农村的投入扶持力度,惠农资金已惠及每家每户,政府引导产业结构在不断调整,一些农民生活逐渐富裕起来,觉得农村的发展前景比城镇好,当农民同样能够致富,所以这一部分人也不愿意参与“农转城”工作;四是部分群众担心转为城镇居民后,国家给予农村老年人的各项补助政策是否依然执行;五是住房无法新建和加层的住房困难家庭,住房问题如何解决;六是国家给予农村学生的各项补助如何执行等。许多群众抱有观望态度,造成工作开展存在一定困难。
四、下步工作打算及建议
为了使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工作进一步得到落实和实施,我镇将加大一下方面的工作力度。
(一)进一步强化领导和宣传发动。继续把“农转城”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加大落实执行力度,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深入研究,及时提出对策措施。并在充分利用现有宣传方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宣传方式,确保宣传上不偏不离,保留本意,传话不走样。并且要确保宣传方式通俗易懂,让群众容易理解。做到让“农转城”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二)要充分征求农民意见和基层干部意见,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做到明确工作责任人,明确工作时间,明确转户重点群体,确保“农转城”工作按质按量完成。
(三)坚持政府服务,农民做主的原则,在农民转户过程中,要简化程序,及时办理,扎实做好服务工作。
二○一二年十二月十四日
第四篇:长湖学校校园安全整治工作实施方案
长湖学校校园安全工作方案
为切实加强学校安全管理,落实安全措施,提高全校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保障师生人身安全和学校财产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为共建和谐校园营造安全健康文明的育人环境,特制定此方案。
一、领导小组 组 长: 秦 瑛
副组长:陈学敏 杨博文 李国成 邓志刚
成 员: 王小东
徐
群
陈秋生
陈志坚 胡建章
李登峰
鲁冬梅
各班班主任
二、责任分工
1、秦瑛校长全面负责校园安全工作,为长湖学校园安全第一责任人,对学校安全工作负总责。
2、副校长李国成为校园安全综合治理工作直接责任人,负责组织、协调学校综合治理及校园安全工作的布置、落实,检查、整改与总结。
3、杨博文副校长具体负责微机室、理化生实验室、图书阅览室;邓志刚副校负责校车管理。
5、胡进章主任具体负责经常性检查校内围墙、栏杆、扶手、门窗、楼梯、室内外电器设备等校园总体安全状况,对有不安全因素的设施要及时汇报并予以维修或拆除,确保师生工作、学习、生活场所和相应设施既安全又可靠。
6、李登峰主任具体检查各种体育、课外活动、消防、基建等设施的安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并采取相应措施消除隐患,同时负责学校周边环境的安全治理工作,主动联系辖区的派出所、街道、工商管理、文化监管等部门共同抓好治理工作。
7、李登峰主任具体负责处理学生间的打闹、斗殴等严重违纪现象,通过教育、调解等手段化解矛盾,消除安全隐患。
8、冯俊伟书记具体负责对学生安全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校园广播站、国旗下讲话 橱窗、主题班会和黑板报等宣传阵地,经常性对学生进行防火、防盗、防水电、防煤气中毒、各种传染病的防治及交通安全、提高自我安全防范能力等方面的宣传与教育。
9、当日校务值日领导确保师生进出校园的安全,巡视操场有无追逐打闹、校内骑车等安全隐患,负责对教师车棚、学生停车场的日常管理,午休楼层值日教师确保午休学生进教室休息或学习,并对其安全负责。
10、各班班主任是每个教学班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班主任具体负责对本班学生进行日常安全教育工作,要全面细致地落实学校各项安全制度,切实提高学生的自我防范能力和自救自护能力,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时时注意对班级公共设施的维护和安全防
范。
11、每一位教师都是安全员。每位教师都有结合本学科教学特点、向学生渗透防溺水、防电、防火、防煤气中毒、防传染病、防盗及食品卫生、交通安全等安全知识和防范意识,有提高学生自我防范能力和自救自护能力的宣传及教育的义务。
三、具体措施
(一)学校安全管理——校长室
1、开学第一周将校园内的安全隐患进行一次集中排查,把校舍安全、饮食卫生安全和交通安全作为排查、整改的重点,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建好台帐并及时进行整改,2.政教处组织一次应急预案演练。要针对学校容易发生问题的部位和环节,设计事故情节,组织学生进行疏散、逃生等自救、互救专题演练活动,提高学生在各种危险情况下的实际应对能力,师生参与率100%。
3、学校每月要对学生进行有关安全方面的知识教育,每学期邀请法制副校长周新才对全校师生作法制专题报告一次,教育形式应多样化;每班每周应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要对学生进行紧急突发问题处理方法、自救互救常识的教育。紧急电话(如110、119、122、120等)使用常识的教育。
4、建立重大事故报告制度。校内外学生出现的重大伤亡事故一小时以内报告教育局;学生出走、失踪要及时报告,不得隐瞒责任事故。
5、建立健全领导值班、教师值日制度;经常和辖区派出所保持密切联系,争取派出所对学校安全工作的支持和帮助。
6、加强对教师的师德教育,树立敬业爱生思想,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随时注意观察学生心理变化,防患于未然,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得将学生赶出教室、学校。
7、学校要经常检查校内围墙、栏杆、扶手、门窗、楼梯以及各种体育、课外活动、消防、基建等设施的安全情况,对有不安全因素的设施要立即予以维修和拆除,确保师生工作、学习、生活场所和相应设施既安全又可靠。
(二)集会、会操安全管理—李登峰 冯进伟及各班班主任
1、学校集会(周一升旗仪式由冯俊伟负责)、做操(广播体操由李登峰负责)应由学校专人负责统一指挥,保证集会、做操的纪律。
2、学校集会、做操应以班为单位,班主任随时跟班,上下楼时不要拥挤,严防挤压事故的发生。
3、全校性集体外出活动,由校长组织落实,相关人员负责,班主任、任课教师下到班级,具体负责各班安全工作。外出活动前应制定出相应的应急预案。
(三)校车管理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对学生接送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
2、健全制度,完善运行和保障措施,使工作得到规范。
3、加强对学生和家长的乘车安全教育。
4、完善应急预案,增强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四)会计室安全管理——李进忠会计
1、现金管理必须专人负责,财会室存放现金必须执行银行方面的统一规定,超规定存放现金要报经校领导批准,同时落实防护措施。否则发生事故,由当事人承担责任。
2、财会人员应按现金管理制度使用现金,一般超出现金支付数额的,要使用银行支票支付方式进行结算,特殊情况去银行存取现金数额较大时,必须通知总务处派员护送。不得单身去银行存取款。
3、会计室内注意来往人员,陌生人不准进入财会室,闲人少进财会室,非财会人员不准接触保险柜。
4、会计室内不准吸烟或带入其它火种,注意做好防火安全。
(五)办公室安全管理——各室室长 教研组长
1、办公室的钥匙不得转交本室以外的人员使用,严禁将外人或学生单独留在办公室内看书、学习或玩耍。
2、个人办公桌上的钥匙要随身携带,人离时注意关门锁窗断电。
3、个人的现金、贵重物品不得放在办公室的抽屉、橱柜,以防被盗。
4、不准在办公室内焚烧杂物、纸张,不准乱接电源、烧电炉,人离时注意关闭电器设备的电源,认真做好防火工作。
(六)教室安全管理——各班班主任
1、各教室的门窗课桌椅电灯电扇等公共财物实行班级承包制,各班有义务保持常年完好。如有损坏,班主任有责任及时维护、报修,对人为损坏公物的,经核实后按价赔偿或处罚,同时各班应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3、教室门的钥匙各班级应指定专人保管,每天落实值日生随时将门窗电灯电扇关锁好。
4、学生课桌内除放书籍课本、学习用品外,不准存放其他任何贵重物品(如:现金、钱包、首饰、手表、随身听、计算器、手机等)
5、学生不准在教室内追逐打闹,随便搬动课桌、椅。
6、学生不准在课桌上乱写乱画,更不得用刀具刻划痕迹。
7、教室内不准乱拉私接电源、乱设插座、乱充电。
8、不准学生在无保护措施情况下擅自登高,如擦洗外窗玻璃等,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七)实验室安全管理——实验教师杨博文
1、化学危险品应设专用安全柜存放,柜外应有明显的危险品标志,并加双锁保险,由两人负责,领用危险品必须按规定执行,以免酿成事故。
2、实验室要做好防火、防暴、防触电、防中毒、防创伤等工作,要配备灭火器、化学
实验急救器材等防护用品。
3、实验室要采取防盗措施,加强安全保卫工作,非实验室工作人员不得进入仪器保管室内。
4、实验室工作人员作为实验室安全防护的当然责任者,应随时随地按照相关制度进行检查,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5、任何人不得私自将有毒物品带出实验室,违者造成后果应负一切经济、法律责任。
(八)微机室安全管理———王进平教师
1、严格控制进出人员,不准任何人将陌生人带入微机室操作微机。
2、严禁登录黄色网站,未经管理人员同意不准私带软盘上机。
3、严禁火种进入微机室,不准在机室内吸烟。门窗要定期检查。
4、指导学生按程序操作微机。注意爱护公物,防止人为损坏。
5、现有的报警设施应经常检查,下班、节假日要及时接通报警设施电源,发现失灵,及时报修。
(九)图书、阅览室安全管理——王进平教师
1、图书、资料严格编目、登记制度,借出收回账册齐全,不定期检查防盗、防湿、防霉、防鼠害、防虫害、防火等设施是否完好。
2、严禁将火种带入图书资料室和阅览室,内部消防器材应摆放明显位置,便于救急使用,平时注意检查,保持性能良好。
3、节日、寒暑假期间应切断内部电源,实行封闭式管理。
(十)多媒体教室安全管理——李国成及使用教师
1、专人管理,计划安排使用,未经领导批准,闲人不得入内。
2、使用多媒体教室应实行登记制度。
3、多媒体教室微机价值贵重,使用人员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学生应服从老师或辅导人员的指挥。
4、人离时要随手关窗锁门,并注意切断电源,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5、禁止将火种带入室内,做好消防安全工作。
(十一)体育教学安全管理——体育教师
1、任课教师必须在上课时讲清楚运动注意事项,准备好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严格实行体育用具使用前的安全检查。
2、上体育课时任课教师必须穿运动服、球鞋。
3、课前认真做好各项准备活动以及学生身体状况的检查。
4、体操练习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间相互保护、帮助。
5、体育课或课外锻炼中,凡出现受伤情况,应及时送医院,并及时向校长室汇报。
(十二)饮水 饮奶安全——彭元桥 毛志保教师和各班班主任
强化班级管理与饮水饮奶安全,确保饮水饮奶安全。
(十三)学生日常安全教育——各班班主任
1、上下楼自觉靠右行走,不急行、不拥挤。
2、严禁在楼道上、教室内追逐打闹和奔跑,以免滑倒和摔伤。
3、严禁攀爬学校任何一处的围墙、门窗、围栏、阳台及树木、球架。
4、不准携带易燃、易爆、有毒物品及凶器进校。
5、若照明灯和电风扇等电器发生故障,不得私自动手排除,应报告班主任或总务处负责人,由学校电工进行故障排除。消防器材未经许可,不得随意搬动。
6、大扫除时注意安全,对高处的玻璃窗和无阳台窗子的外部,不要勉强擦拭。
7、不准私自外出游泳。
8、做文明学生,不要有任何故意伤害他人、窃取他人财物的行为,不允许在任何场所参与打架斗殴。
9、察觉到有不安全因素应及时报告老师、家长。遇事冷静,以保全自身安全为重,不冲动蛮干。
10、课外活动和体育锻炼,要按有关安全规则进行。
11、在往返家校的路上,要注意交通安全,行路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12、参加学校组织的校外集体活动,要严格遵守活动纪律,不得擅自离队个别行动。
(十四)学生课外、假日活动安全管理——谁组织谁负责
1、学生课外、假日活动实行“谁组织谁负责”的安全工作原则。
2、学生的活动一般提倡在校内进行,组织者应落实好安全管理责任制,并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
3、如组织学生外出活动,途中要注意车辆交通安全,严禁超载带人带物。
4、组织集体外出游玩、野炊等活动,不要搞有危害性的攀登、爬山等活动,在野炊中要注意饮食卫生、用火安全,防止发生食物中毒或火灾事故。
(十五)电工安全管理——胡进章
1、负责合理、规范布设校园电源供应系统,任何处室调整、改用电源必须征得管电人员的同意。
2、电工拉接电源、安装电器设备,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3、电工对学校的电器设备,必须经常检查,发现损坏、老化应及时修理,自身不能解决的要及时书面报告学校领导,请求尽快解决,严防发生触电事故。
4、电工对师生发现的报修电器,应及时前往修理,如不能修复,该暂停供电的则暂停供电,不得拖延耽误,预防发生意外事故。
5、学校放假期间,电工对全校电路状况应进行一次全面性的检查,不需用电的部位统一切断电源,确保假期安全。
(十六)不确定因素安全管理——全体教师
1、上课期间的安全工作由任课教师负责。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歧视后进生,不能让学生站在教室外或置留在办公室。
2、教师发现校园安全隐患有义务及时排除或通知相关部门、责任人。
3、遇有学生追逐打闹、做出危险性动作、打架斗殴等可预见的危及学生人身安全的现象时有义务及时制止,否则将追究路过现场教师的相应责任。(十七)门卫值班安全管理——李俊清 罗瑞珍及当日值班人员
1、坚守工作岗位,坚持24小时有人值岗制,白天保持两人值班,夜间不少于1人。按时关闭大门,有车辆进入后随手关门,实行封闭式管理。
2、尽职尽责,对来校人员必须进行询查,并做好登记,以防不法分子混入学校或校内人员混出校门。如校外人员进校后对于学校公物财产造成损失,对师生造成人身伤害者追究值班人员的责任。如遇学生在校门口有斗殴现象者,值班人员必须大胆制止,或报告学校。
3、大胆管理,校门两侧不准设摊点或在校门口叫卖,门卫人员有责任制止其叫卖行为,保持大门口内外的清洁,及时清理门口垃圾。
四、责任追究
1、安全工作实行岗位责任制,列入教职工的工作范围,作为考核、评奖、评先的条件之一。
2、对防范、制止事故和案件的发生做出突出贡献的处室和个人将给予表扬和奖励。
3、全体教职工必须认真履行安全职责,不得玩忽职守。对因工作不负责,违反规定或玩忽职守而造成事故者,评先、评优、晋级实行一票否决制,将根据情节轻重,进行批评教育,行政处分,赔偿经济损失、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2013年2月
第五篇:XX镇“幸福家庭促进工程”工作实施方案
XX镇“幸福家庭促进工程”工作实施方案
为切实贯彻落实《广东“幸福家庭促进工程”实施方案》文件精神,将以“促进家庭文明建设、促进家庭生活富裕、促进家庭成员全面发展、促进家庭和谐幸福”为主要内容的幸福家庭建设促进工程作为和谐社会建设、文明建设以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放在突出位置,营造和谐的人口环境,特制定活动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有效整合各种宣传教育资源深化新型家庭人口文化建设,促进家庭的性别平等、婚育文明、健康水平、生活质量、发展能力和幸福指数,促进区域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更加关注民生,更加关注计生家庭利益,更加关注家庭的全面发展,促进家庭的和谐幸福。
二、工作目标
要围绕“建设人口文化、促进家庭幸福”这个主题,整合“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关爱女孩行动”,进一步完善面向家庭的基层人口文化阵地,精心打造群众喜闻乐见的人口文化产品,认真组织面向家庭、贴近群众的人口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文化的吸引力、感召力,努力转变群众的婚育观念,规范群众的生育行为,提升家庭的发展能力。“十二五”期末我省人口计生工作全面达到全国先进水平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为“幸福广东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主要任务
(一)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全面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工作主线,坚持“和谐人口、诚信计生”的工作理念,认真贯彻执行人口计划生育法律法规。
(二)开展家庭活动
围绕“婚育文明、性别平等、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家庭幸福”为主要内容的新型人口文化,利用计划生育集中宣传有利时机,深入开展“生育关怀”、“关爱女孩”、“老年独生子女家庭同乐会”、“家庭秀文艺展评”等活动,倡导婚育新风,引导家庭婚育行为,促进家庭成员素质全面发展。
通过各种方式,宣传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不足等国情,宣传人口多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宣传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宣传实行计划生育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家庭发展所起的重大促进作用,进一步动员家庭成员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自觉依法生育。
广泛宣传《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流动人口划生育工作条例》、《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各地出台的实施细则等,促使家庭成员知法、懂法、守法。在宣传家庭成员应尽的计划生育义务的同时,还要宣传家庭成员应享有的计划生育权利。
进一步加强“三栏”管理和建设,各村(居)委要不断完善人口计生宣传栏、读报栏、公开栏等“三栏”。要将“三栏”的管理责任明确到具体干部身上做到定期检查,兑现奖罚。
进一步完善婚育学校建设,各村(居)委要不断完善婚育学校,充分发挥婚育学校宣传和服务家庭的作用。婚育学校要加强改革,通过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提高教育水平,增强对家庭成员的吸引力。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开展幸福家庭建设促进工程是适应“十二五”和谐社会发展趋势和民生需求的必然要求,是发挥“党政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人口计生管理机制的重要举措。要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幸福家庭建设,扩大宣传效果和社会效果,在全镇营造良好的计划生育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