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市工业大会副市长讲话
副市长在全市工业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市工业大会,是全国“两会”、全省“两会”结束后,我市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工业大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十一届人大六次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12年全市工业经济工作,表彰先进,分析形势,安排部署今年重点工作。会上,******书记、******市
长将作重要讲话,希望大家深刻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加快转型升级,2012年全市工业经济为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2012年,是******工业经济在逆势中砥砺奋进、经受严峻考验的一年,也是工业经济在逆境中看到新希望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全市工业战线广大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以加快转型升级为主线,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全力以赴“保增长、谋长远、促转型”,全市工业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为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呈现出以下6个特点:
(一)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201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实现增加值910.3亿元,增长14.2%;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629亿元,增长15%;利税398亿元,增长4.4%;利润266亿元,增长8.7%;工业产销率99%。优势产业稳定增长,2012年,六大战略支撑产业和四大新兴产业分别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88亿元、45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53.6%、5.0%。承载能力不断增强,9个省级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980.6亿元,增长33.4%;******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2.2%。两化融合全面提速。创建省首批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2个、示范企业10家。智慧******成功签约,数字******建设加快,无线城市完成投资5.1亿元。
(二)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推进。2012年,我市列入省重点工业项目20项,总投资346.8亿元,实际完成投资102.2亿元,占年度计划192.8%;安排市重点工业项目285个,总投资1162.6亿元,实际完成投资496.5亿元,占年度计划168.3%。省、市重点项目均实现了计划新开工项目百分之百开工、计划竣工项目百分之百竣工、计划投资提前一个季度百分之百完成。中国兵装******装备产业园、佰利联年产6万吨氯化法钛白粉等项目开工建设,中轴集团年产300万套轿车变速箱齿轮及齿轮轴等项目进展顺利,龙星化工年产14万吨炭黑装置一期、******东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竣工投产,瑞庆汽车发动机公司年产61万台发动机项目提前下线、批量生产,创造了新的******速度。
(三)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一是积极推进装备制造基地建设。制定了《******市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规划(2012—2015年)》,力争经过3—5年努力,将我市建设成为国家先进装备制造基地,奇瑞汽车、中国兵装、郑州日产等一批装备项目入驻******并顺利推进,为全市装备制造业发展积蓄了强势后劲。二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以精深加工为方向,改造提升铝、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广东兴发铝业年产10万吨高档工业型材、龙星化工年产14万吨炭黑装置(一期)项目正式投产、佰利联年产6万吨氯化法钛白粉等项目加快建设,延长产业链条,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三是培育发展先导产业。以终端应用为方向,加快发展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先导产业,辅仁药业冻干粉制剂、卓林数码年产8000吨专用BOPET薄膜项目已建成投产,多氟多半导体照明和锂离子电池用电解液等项目进展顺利,努力打造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四是积极推进老城区工业企业搬迁。中轴集团年产50万件发动机凸轮轴、制动器股份年产5万套工业制动器2万套风电偏航制动器等项目已建成,河南汉莎、金结化工、宏达力、咏春塑胶、中州胶带、龙光影视6个项目正在建设,润生食品、昊华宇航老厂区2个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四)科技创新工作成效显著。制定出台了《加强科技金融结合促进科技型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市科技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试行)》、《******市高新技术产业统计制度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创新性文件,构建促进科技发展的配套服务机制。新增中内配环保气缸套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等3项省重大科技专项,总数达到6项。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7家,总数达34家。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家,居全省第2位。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分别达到3家、71家,总数居全省第3位。先后举办了装备制造业、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生物医药化学化工产业产学研专场活动,技术成交额2591万元。
(五)企业服务机制进一步健全。一是涉企优惠政策得
到贯彻落实。全市工业企业购进固定资产直接抵扣税款4.7亿元;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9046万元;落实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退税1.2亿元;办理出口退税4.7亿元;帮助万方铝业争取享受省政府返税政策,为其减免税收6000万元。二是要素保障得到加强。加大对“双30”企业经济运行监测力度,总结分析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提出应对措施。积极协调煤
电油运等生产要素,在迎峰度夏度冬关键时期,采取灵活措施积极应对,保证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用电和企业的正常运行。三是完善资金保障工作机制。中小企业贷款新增37.5亿元,增长21.2%,获得省级银行授信800亿元。发挥市投资集团和工业投资集团投融资平台作用,以“双30”企业为重点,积极设立创业投资引导等基金,为企业融资提供服务。设立了******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和科技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鼓励银行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贷款,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困难。
(六)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电网构架得到进一步优化,******东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竣工投运,形成了稳定供电能力,有效解决了我市电力瓶颈问题。******东区2×300MW热电机组项目5号机组投运、6号机组试运行。经过积极协调,龙源电厂、******电厂上大压小异地扩建工程加快了推进步伐。西部工业产业集聚区中站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顺利进行,已于2013年1月投入运行;五城区电力线路规划改造方案已初步形成,西部工业产业集聚区电力线路归并已完成,为城区工业发展腾出了发展空间,为工业企业项目建设提供坚强电力保障。
2012年,我市工业经济发展迈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新成绩,这是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各级、各相关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工业战线干部职工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保持清醒认识,准确把握全市工业经济面临的新形势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的关键之年。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工业经济发展面临不少矛盾和问题。综合国内外形势和我市情况,当前我市工业经济发展正处于转换期、叠加期、机遇期。所谓转换期,首先是调控的转换期,宏观上经济走势已进入由高速增长向中低速增长的转换期,这次我市工业经济下行与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急剧下滑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减速虽然更加缓和,但出现2009年那样“V”形反转的可能性也不大,我市经济今后仍在波动寻底,而且低速增长可能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其次是结构调整的转换期。经过多年的工业经济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目前,全市工业转型升级正处于关键阶段,这个转换需要更多工作上的努力和时间上的坚持。所谓叠加期,这次工业经济放缓的因素比以前更加复杂,不是单一因素引起的,而是多重因素的相互交织和叠加:既有外需收缩,也有内需增长放缓;既有周期性调整,也有结构性因素;既有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因素,也有国家主动调控的原因。尤其是在工业增速趋缓的大背景下,需求下降与产能过剩“碰头”,“去库存化”与“去产能化”并存,我市偏重的产业结构受冲击较大。所谓机遇期,我市工业经济虽然面临很多困难,但大环境是好的,运行的基本面是好的,总体上来讲,我市工业经济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临很多积极因素:一是有持续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党的十八大极大鼓舞和坚定了全市工业战线建设经济转型示范市的信心和决心,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可以增加近100万城市人口,增加投资2300亿元左右,将为工业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同时,中央“稳中求进”的经济工作总基调没有改变,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稳定增长、加快转型,保持全市工业发展好的态势,突出工业的主导作用,这些都为我们加快发展创造了很好的外部环境,我们占有了“天时”之利。二是国家政策支持和省内发展机遇。中央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有针对性的预调微调逐步加强,更加注重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更加注重优化实体经济发展环境,去年出台的一系列内需刺激政策,其作用将在今年陆续显现;今年《中原经济区规划》全面实施,有利于我市更大规模、更高水平集聚要素资源,为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提供更加强劲的动力。另外还有国际国内产业加速转移的趋势没有变,我市依然面临承接产业转移的良好机遇,我们占有“地利”的优势。三是自身优势明显。目前,我们的发展思路更加清晰、方向更加明确,随着转型示范市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及近期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和竣工投产,为今后工业发展蓄积了后劲,为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奠定了良好基础,这些都是我们占有的“人和”之利。
工业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更是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的主导力量。我们要充分认清当前形势,在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谋划中,切实强化忧患意识、转型意识、机遇意识,立足于打持久战、攻坚战、主动战,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上来,坚定信心、未雨绸缪、抢抓机遇、顺势而为,在科学应对中争取主动,在把握变化中趋利避害,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突出工作重点,全力做好2013年全市工业经济工作
今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市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总体方案》要求,强力实施“工业产业转型升级年度行动计划”,在工业、科技创新、高新技术、老城区工业企业搬迁改造提升四个领域实施项目建设“四个十工程”,依托******新区、产业集聚区、大学科技园区三大平台,争创一批国家级示范基地和称号。
主要目标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力争突破1000亿元,增加值增长14%;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新增20家以上;工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快,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准确把握今年的形势特点,围绕推进工业经济转型这一总要求,突出“四个重点”:一是争牌子。要利用有利条件,积极打造******工业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态势,以争创国家级、省级牌子为载体,促进各项工作开展,着重在装备制造、现代化工、生物产业、研发平台等方面有所突破。二是抓项目。项目工作是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也是能够带动全局的重点工作,各级政府和领导必须加强对本地工业项目的领导,凝聚主要力量抓紧抓好。三是建载体。经过近两年的建设,十大工业特色产业园区等工业载体发挥了重要作用,工业载体等平台建设用利于生产要素集聚、降低生产成本、优化产业布局、形成规模优势,下一步,我们要继续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发展,提升综合配套能力,理顺创新管理体制,为增强全市工业经济综合实力提供有力支撑。四是破难题。目前影响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仍然不少,必须在总结多年来好的工业经验的基础上,将好的做法固化下来,形成制度,在企业服务方面、重点项目推进方面、要素保障方面等有进一步提升。
今年重点做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以改造提升优势产业为重点,打造工业转型升级新态势。一是做优做强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造纸机械等优势产业,努力打造国家先进装备制造基地。着重抓好中原内配年产1300万只新型节能环保发动机气缸套项目、格林沃特公司年产125万套汽车尾气净化器项目,继续推进中国兵装集团年产6000架液压支架等重大项目建设。二是以精深加工为方向,改造提升铝、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现代化工产业方面,整合上游产业,扩大深加工产品品种和规模,重点发展氯碱化工、精细化工等产业,形成现代化工循环产业链;铝及铝深加工产业集群,重点发展铝及铝深加工等产业,构建上下游一体、资源高效利用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三是积极培育先导产业集群,努力打造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生物医药产业重点发展头孢类抗生素中间体、核黄素、乙二醇、L—苯丙氨酸、补骨脂系列产品等原料及衍生物制品;新材料、光电产业依托核心技术优势,积极发展烫印、立方氮化硼、纳米氧化锆、半导体照明等新材料及终端产品。
(二)以工业项目为支撑,力争在“四大工程”项目建设上有新突破。2013年,拟安排市重点工业项目267个,总投资1500.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50.8亿元。强力推进“工业产业转型升级年度行动计划”,实施40个重大转型升级项目,构建结构合理、特色鲜明、节能环保、竞争力强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产业升级方面,重点推进奇瑞汽车年产61万台发动机(二期)、河南汉莎涂料年产10万吨水性环保涂料、中国兵装******装备产业园等十大重点项目建设;科技创新方面,重点推进多氟多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千吨级晶体六氟磷酸锂研发及产业化、卓立烫印热升华成像技术等项目;高新技术方面,重点推进瑞塞尔公司光兆瓦级风电偏航制动器研发、中轴集团数控电动螺旋压力机等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老城区企业搬迁方面,重点推进昊华宇航老厂区搬迁改造及配套等十大重点项目。
(三)以集聚区和集群建设为载体,力争在工业平台建设上有新进展。充分发挥新区、产业集聚区、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三大平台优势,整合各方要素资源,突出抓好规划引领、基础设施建设、机制创新和项目建设。积极推进新区申报国家级高新区和创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新区主要经济指标要努力走在全省城市新区前列。9个省级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200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0亿元,进一步提升综合带动效应。一是做好规划调整,进一步明确产业功能布局,细化发展目标,高质量编制各集聚区及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区发展规划。二是提升综合配套能力。重点推动道路管网、电网、供暖、污水集中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促进功能集合构建。三是理顺创新管理体制。积极研究、制订各项优惠政策,克服土地、资金、技术、环境容量等瓶颈制约,全面推进“直通车”、“行政套合”、“派驻制”等管理机制。四是编制好集群发展规划。编制完善《******市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和《******市现代循环化工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等六个专项规划,为工业平台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四)以技术创新为抓手,力争在创新驱动上有新提升。进一步建立健全创新主体培育体系、创新平台建设体系、科技金融体系、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科技管理基础统计体系等五大自主创新体系,围绕创新领域重点实施20项高新技术产业化和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培育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群体,新建一批科技创新载体和平台。2013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1.35%,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8%,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2件。科技创新型企业占规模以上企业的比重达到20%。新增国家级研发中心2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以上、省级研发中心10家,省级以上研发平台达到100家。新建成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90家。新建成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0家,全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200家以上。规模以上企业30%培育成科技型企业,并建成研发平台。
(五)以完善长效机制为重点,力争在企业服务制度化、常态化上有新举措。一是完善服务推进机制,强化分类指导。对销售收入超10亿元以上企业,狠抓项目建设,增强企业发展后劲,通过大项目建设,带动产业大发展。对销售收入在10亿元以下企业,狠抓资金保障,通过实施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和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积极为企业提供担保服务,鼓励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贷款力度。对小微企业,营造良好环境,支持企业技术创新、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强化资金保障,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帮助企业做大做强。二是以工业投资集团为投融资平台,为企业提供过渡资金支持。创新投融资模式,充分发挥工业投资集团专业化投融资平台作用,以盘活存量资产的方式筹措的5000万元资金,设立******市中小企业流资过渡基金,以“双30企业”和拟上市企业为服务对象,解决企业临时周转资金困难、续贷再贷等问题,探索全额非财政资金为企业提供过渡资金支持的新模式,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为企业资金链正常运转提供资金支持。今年,争取使基金规模年内达到1亿元,力争为我市企业提供短期资金超过12亿元,撬动银行贷款超过15亿元。三是完善金融支持机制,加大金融服务力度。畅通银企合作渠道,做好重点领域、重大项目、不同行业的银企对接会,促进银企对接常态化、信息化。推动我市“区域集优”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发行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探索建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积极开展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工作,为小微企业贷款担保提供便利,利用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融资租赁等金融创新产品,研究企业私募债发行的条件,提高企业再融资能力。加强对卓立烫印、云台山、科瑞森公司上市辅导,争取2家公司在2013年完成申报发行上市工作,做好******万方定向增发,引导佰利联公司开展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发行工作。四是完善企业减负工作机制,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严格落实国家免征中小微企业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凡收费标准有上下限的,一律按下限标准收取,除依法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外,其他一律禁止收取。全面治理影响企业稳定、制约企业发展的各类治安问题,开展集中整治企业和重点项目周边治安环境专项行动,严厉查处“四乱”(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检查)和“吃、拿、卡、要”等违法违纪行为,确保企业正常生产秩序。
(六)以生产要素保障为核心,力争在工业经济运行上有新举措。一是强化经济运行监测力度。加强对工业经济运行动态监测,尤其是对重点工业行业和“双30”企业的经济运行情况及时调度,重点关注化工、电解铝、装备制造等行业运行情况,及时研究提出帮扶措施。定期召开企业服务活动领导小组会议,加大“双30”企业培育服务和服务力度,在技术改造、产业升级、土地环保等方面给予倾斜,尤其是在重点项目推进方面,加大督查和协调力度,确保项目顺利推进。二是定期召开市工业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例会,强化生产要素保障,加大对煤电油运等生产要素的协调力度,确保工业生产和发展需要。三是加强企业管理。加大企业家培训力度,充分发挥“两会”桥梁和纽带作用,组织会员企业积极参加市外投资洽谈会、产品展销会、人才招聘会等,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引进资源,大力推进制度创新,引进先进管理方式,建立科学合理的决策经营机制,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七)以两化融合为切入点,力争在信息化建设上有新成效。积极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全市高耗能企业能源管理和系统节能服务平台,加快化工、有色等行业主要耗能设备和工艺流程的智能化改造,进一步促进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抓好规模以上企业两化融合评估定级工作,2013年两化融合评测定级企业要达到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的30%。重点抓好“十大建设”中的信息化建设,2013年完成投资8.8亿元,“无线城市”项目建设完成投资6.7亿元,实施智能交通综合信息平台工程、农业信息化示范工程、数字社区示范工程、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数字城管工程、空间地理框架工程等6个项目,计划投资6.7亿元,其中,数字城管工程和空间地理框架工程为两个续建项目,当年竣工,投入运行。“智慧******”项目建设完成投资2.1亿元,实施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工程、云数据(资源)中心工程、市民卡工程、“爱游云台”智慧旅游示范工程、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工程、食品溯源工程等6个项目。到2013年底,基本实现“数字******”功能,提升社会信息化应用水平,让全市能够享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信息化服务。
同志们,做好今年工业经济工作,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让我们在党的十八大、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指引下,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开拓进取,继续保持务实重干、勇争一流的工作状态,努力开创******市新型工业化发展新格局,为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转型示范市,奋力走在中原经济区前列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第二篇:工业大会讲话
坚持第一方略
加速创新发展 奋力推动广陵工业经济率先新跨越
——在全区工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孔令俊(2010年4月10日)
同志们:
这次工业发展大会,是在全区上下“为发展打拼、为荣誉而战”,全面开启广陵科学发展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过去一年,我们经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战胜了金融危机的冲击,也收获了科学发展的成果。特别是,全区各级党员干部和企业共克时艰,保持了工业经济的平稳运行,实现了保增长、促发展的目标任务。当前,世界经济企稳回暖,新一轮产业革命浪潮汹涌澎湃,正孕育着新的发展良机。我们能不能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对广陵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今天的会议,就是动员全区上下进一步坚定信心,创新实干,争先进位,全力推动广陵工业经济率先创新发展。刚才,锴竑区长讲了很好的意见,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始终坚持工业强区主战略 工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更是广陵率先跨越的核心动力。我们要始终坚持工业第一方略不动摇,与时俱进抓创新,只争朝夕谋跨越,奋力推动工业经济率先创新发展。
1、发展创新型经济,主体在工业。当前,世界经济进入后危机时代,抢抓人才、抢抓创新能力、抢抓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在今年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和全国两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反复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质就是要发展创新型经济。尤其是在资源环境制约突出,仅靠增加物质投入拉动难以为继的今天,发展创新型经济是必然选择。市委五届八次全会提出了“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战略任务,广陵要争当“创新型经济的先导区、创新型城市的示范区”,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发展、创新发展之路。发展创新型经济,核心在产业、主体在工业。我们要牢牢把握国际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以“高端、高效、低碳、低耗”为目标,从更广视野、更宽领域、更高层次谋划工业发展,推动主导产业规模化、集群化、链式化、高端化发展。同时,按照速度与效益并重、规模与质量并举、创新与品牌并进的要求,加大技术创新、机制创新、品牌创新力度,促进工业从一般加工向高端制造转变,从产品竞争向品牌竞争转变,从广陵制造向广陵创造转变,着力构建以创新型经济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加速广陵工业创新发展,率先跨越。
2、实现三年新跨越,关键在工业。工业是拉动区域争先进位的“火车头”,是推动区域跨越发展的“主引擎”。近年来,我们以又好又快为主基调,以率先跨越为主目标,以两城三区为主战略,以科技创新为主动力,强势大开放,加快大开发,实施大
建设,区域经济逐年攀高跃强,三年倍增如期顺利实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区委六届九次全会提出了“三年新跨越”的宏伟目标,即到2012年,实现GDP200亿元、规模工业产值800亿元、财政收入60亿元。区委确定这样一个奋斗目标,既体现了争先进位的跨越豪情,又表达了全区人民的共同愿望,更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使命所在。广陵要争先,工业首先要争先;工业进位,则广陵进位。我们要在既定的时间节点内实现三年新跨越,工业经济必须唱主角、挑大梁。体现在发展定位上,就是要奋力实现工业经济三年新跨越;体现在发展水平上,就是既要有规模总量的快速扩张、增量指标的攀高跃强,还要有质量效益的大幅提升,更要有高于全市、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发展速度。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新一轮发展中赢得新优势、实现新突破。
3、提升区域竞争力,核心在工业。工业兴则经济兴,工业强则区域强。纵观当今世界,发达国家无一不是工业强国,发达地区无一不是工业先行之地。广陵发展的实践也证明,工业是强区之本、发展之要、跨越之基,只有工业的大发展才有广陵综合实力的大提升。目前,全区工业总产值已由2005年的65亿元增加至310亿元,占GDP的比重由39.9%上升为48.5%,税收份额由45%提升到50%,占据了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尽管我们与发达地区相比,工业经济的总量还不够大,龙头带动型的大项目、大企业还不够多,产业发展的水平和集聚度还不够高。但值得欣慰的是,经过近年来的科学谋划,高点定位,创新发展,我们已
经夯实了以“精密机械、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食品加工”为主导的四大产业基础,拥有了海沃机械、扬农化工、中冶京诚等一批年产值超10亿元的行业龙头企业,引进了玛切嘉利、太极新材料等一批总投资超10亿元的重大战略投资项目,打造了产业园、食品工业园、信息产业基地等一批优质载体平台,我们发展工业的信心理应比过去更足,干劲理应比过去更大,业绩也理应比过去更好。只要我们始终强化“工业强区”主战略,抢抓机遇奋力干,乘势而上快发展,就一定能把广陵工业经济推上新的发展高地,把广陵建设得更加美好富强。
二、聚焦重点,创新举措,强势推动工业经济新跨越 工业经济是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是综合实力的集中展示。我们要创新理念,创新路径,创新模式,努力以工业经济的率先跨越带动区域经济的提速发展。
1、提升都市产业,不断增强区域实力。始终坚持新型工业化第一方略,以都市工业为方向,以产业集群为导向,走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产业发展之路。一要壮大主导产业。主导产业是产业集群的重要动力,也是区域经济的特色所在。要积极开展机械制造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力争精密机械产业全年产值超100亿元;要做大做强散热器、车灯等优势产品,加强现有骨干企业与整车生产企业的资源整合、战略重组和配套协作,形成更多“专、精、特、新”汽车零部件行业“小巨人”企业;要以广菱电子、晶来半导体等企业为代表,拓展生产研发领域,持续壮大集群规
模,加速提升电子信息产业的整体竞争能力;要以亲亲集团、锦通食品等企业为基础,加快招引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旗舰型项目,打造从原料、加工到销售的一体化食品加工产业链条,力争全年主导产业产值占规模总量的70%以上。二要培植规模企业。规模企业是工业发展的主力军。要按照产业发展方向、企业规模实力、科技创新能力和税收贡献份额等,排出一批领军企业和优势企业,加大政策支持,强化要素协调,着力培育一批主业突出、创新能力强、带动作用大的大企业大集团,逐步形成“分类指导、梯次推进、滚动晋级”的发展格局,持续提升规模企业对工业经济的贡献份额,力争全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0家,产值超亿元企业总数达45家,其中超10亿元企业6家以上。三要发展新兴产业。新兴产业是具有先导性、战略性的产业。要充分发挥现有产业项目的带动作用和基础设施的承载功能,大力发展以太极新材料、奔多新材料、宝佳太阳能等为代表的“三新”产业集群;着力放大玛切嘉利、海沃机械等龙头企业的辐射效应,加快促进液压油缸产业链前延后伸,加速凸现液压油缸产业的集聚优势;以中国电信、神州数码、江苏移动等为引领,集聚国内外大型呼叫服务企业,突破数据处理和软件研发项目,引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高增值能力的信息服务外包骨干企业,不断提升产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
2、坚持项目为王,持续增强发展后劲。全区上下要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项目就是促跨越”的理念,坚持以项
目“洼地”集聚生产要素,以增量投入带动存量提升,以投资结构优化带动产业结构升级,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一要全力以赴建项目。大项目大发展,好项目快发展。广陵的发展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抓住了项目建设,就扭住了发展关键。要严格实行项目建设责任制,以时间节点定实施步骤,以形象进度为关键标志,以竣工投产为工作目标,突出加快17项亿元以上在建项目进度,重点聚焦玛切嘉利等一批总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坚持“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加大协调推进力度,力争早日投产达效。二要一着不让盯项目。重大项目的落地开工是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所在。要大力发扬“钉子精神”,对摩逸光电、冷链物流等在手项目盯住不放,咬住不让,力求项目早签约、快注册;对已经签约、条件成熟的重大项目,要列出时间表、倒排进度表,无间隙跟踪,零距离服务,重点盯牢盯实祥和能源科技、易德模具等协议1000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和太极新材料、一重机械等注册亿元以上民资项目,力推项目早开工、早建设。三要千方百计引项目。工业发展靠项目,项目建设靠招商。要紧紧围绕四大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从产业链最急需的环节入手,从产业聚核最重要的企业入手,瞄准重点地区、重点客商和重点项目,深入持久地开展宽领域、高频率、密集式的招商活动,着力引进一批规模体量大、带动力强的龙头型项目,一批增强配套、补链扩链的节点型项目,形成“招一个、引一串、带一片”的连锁效应,构建重大项目“顶天立地”,中小
项目“铺天盖地”的喜人局面,确保全年双资利用同比增长40%以上。当前重点是要精心组织好“烟花三月”节各项活动,实现“十个重大项目开工广陵、百名高层次人才落户广陵、千名客商集聚广陵、亿元外资到资广陵”的目标。
3、打造主题园区,致力优化载体平台。园区是项目建设的主载体、工业经济的主支撑。要坚持高端化、特色化的战略导向,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速度推进,倾力打造先进产业的集聚区、外商投资的密集区、科技创新的先导区、科学发展的示范区。一要提升产业特色。产业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是园区错位竞争、提质发展的必由之路。产业园要紧扣精密机械、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三大主导产业,细化完善产业规划,不断强化主题招商,加速提升项目层次,全力打造都市产业集聚发展高地。同时,要按照《液压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大力引进活塞杆、油缸、密封圈等配套项目,加速打造国家级产业基地,挺进世界“液压之都”。食品工业园一方面要全速推进在建项目竣工投产,另一方面要开展驻点招商、专题招商,积极发展原料开发、冷链物流等上下游产业,3-5年内建成全省有地位、国内有影响的食品产业集聚区。信息产业基地要紧扣呼叫中心、数据处理、软件研发三大产业,致力构建“三足鼎立、相互支撑”的产业格局,叫响“中国声谷”品牌。二要提升承载能力。园区承载能力决定产业发展能力。要加紧实施龙泉路延伸段、大众港路、沪西高速备交道等道路基础设施工程,全面启动南区河道改造和绿化工作,继续完善供水、供电、供气等配套设施,切实增强产业园区承载功能。要稳步提升食品园区间道路、管网、绿化等基础设施配套功能,精心打造南绕城以南绿色生态走廊,着力提高吸纳能力。加快推进信息产业基地二期工程建设,完善功能设施配套,做优综合服务平台,年底确保建成产业用房30万平方米,入驻运营呼叫坐席1万个。三要提升形象品位。着眼于功能项目建设,产业园要加快推进科技创业园、安臵房等重点工程,食品工业园要抓紧实施园区投资服务中心、食品工业研究所等重点项目,信息产业基地要尽快实现信息服务大厦投入使用,彰显形象魅力。着眼于培植税源经济,迅速启动暻泰车材二期、万鑫油脂等项目开工建设,加快实现奔多新材料、太极新材料等项目投产达效,全面服务海沃机械、亲亲食品等项目健康运营,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确保今年产业园业务总收入180亿元、财政收入超10亿元,食品工业园现价产值15亿元、利税过亿元。
4、突出科技引领,全面构筑创新高地。科技创新是产业提升的必然选择。要始终发挥科技创新在工业经济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注重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一要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持续放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启迪科技园等创新平台的辐射效应,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加速完善技术创新机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申报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金相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确保年内实现主导产业5000
万元以上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45%以上。二要加大品牌创建力度。牢固树立“抓质量必须抓名牌、抓名牌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深入推进品牌战略,大力发展“品牌经济”,引导企业树立自主品牌意识,着力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品牌产品,致力培育更多行业闻名的“三级名品”和“三名商标”,确保全年创成省级以上品牌或商标11个以上。三要注重创新人才建设。自主创新关键在人才。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深入实施“双招双引”战略,充分借助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用足用好2000万元专项基金,加大高层次领军人才和支柱产业发展急需人才引进力度,为加速工业率先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同时,要高度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让那些对工业经济创新发展有作为、有贡献、有影响力的企业家经济上得重奖、政治上有地位、社会上受尊重,着力造就具备战略眼光、创新精神和责任意识的企业家团队。区委、区政府真诚希望我们的企业家们始终保持创业的激情,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加倍努力的劲头,抢抓机遇、奋发进取,引领企业不断开辟新的发展天地,创造新的辉煌业绩。
三、加强领导,创新实干,全力营造工业发展好环境 工业经济率先创新发展,事关全局,事关长远。全区上下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满怀信心抓工业,满怀激情强工业,满怀执着兴工业,奋力开创广陵工业经济新局面。
1、强化责任,提高领导工业发展的能力。工业发展的快慢,直接体现着一个地区领导发展的水平。各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不断强化“领导就是责任、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思想超前,眼光向前,行动在前,切实担负起组织、协调、推进工业发展的重任,真正做到谋划工作高人一筹、创新举措先人一步、狠抓落实快人一拍。从区四套班子领导做起,要带头落实领导干部分工负责、部门单位挂钩联系、重大项目集中会办制度,经常深入企业和项目现场,抓重点,攻难点,以自己的亲力亲为强推进、求突破。特别是在当前生产要素制约明显、项目建设矛盾相对集中的情况下,全区上下更要用心履责,敢于负责,以一种咬定目标不放松的韧劲、排难奋进不畏惧的硬劲、只争朝夕不懈怠的拼劲,在快出手中抓机遇,在拼项目中求发展,在攻要素中增动力,靠打拼和汗水谋求新跨越,凭能力和本领创造新业绩。同时,要突出产业优化、项目投入、培大扶强、招商引资等工作重点,提升组织程度,实行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目标化、目标工作责任化,在创新中实干,在实干中跨越。
2、优化环境,凝聚服务工业发展的合力。各级、各部门要更加突出工业经济的主体地位,把优惠政策向企业倾斜,各方力量向企业集中,要素资源向企业汇集,推动全区工业经济提速提质、做大做强。要强化政策支持。区发经、科技、财政等部门要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认真研究、吃透国家和省市相关政策,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为企业争取上级支持;要及时制定完善加快
工业率先创新发展的各项规划和扶持政策,强化对企业上市、技术改造、资本运作、科技创新、品牌创建等方面的政策性支持,全力帮助企业解难题、增效益,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注入源头活水。要提升服务水平。更加贴近企业,贴近项目,贴近客商,创业之初强化“保姆式”服务,发展之中强化“智囊式”服务,壮大之后强化“保安式”服务,对企业的需求及时了解,对企业的要求及时回应,以服务水平的大提升推动工业经济的大发展。要狠抓要素保障。各级、各部门要拓宽思路,未雨绸缪,强化工业运行预警分析,深化政企银企合作,加大项目策划包装力度,实行借力借智发展,全力突破土地、资金、人才、市场等瓶颈制约,确保重大项目特别是新增长点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
3、硬化考核,增强推进工业发展的动力。严格的督查考核是推进工作落实的有力抓手和重要保证。考核体系要更加完善。今年,区里对工业经济目标管理考核办法进行了修订调整,在注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产值、利税、工业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等规模性指标考核的同时,突出了开票销售、购进设备抵税额、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单位能耗等质量性指标的考核。各乡镇、街道和相关园区要建立健全目标考核体系,细化责任分解,完善评价机制,确保规模性指标、质量性指标的顺利完成。督查协调要更加有力。突出抓好重点指标、重点项目、重点工作的督查协调,通过现场会办、集中过堂、督查通报等方式,对已经落实的看效果,正在落实的比进度,尚未落实的找原因,落实不力的查责任。
要认真查找工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属客观原因的要共商对策、组织攻坚,属主观原因的要严格剖析、及时整改,真正做到工作部署到哪里,督查协调就跟进到哪里,面对面、实打实地推动各项任务落实到位。激励导向要更加鲜明。始终坚持“争先进位,实干创新”的结果导向,以实绩比优劣,以发展论英雄,实行“一般项目一般奖、重点项目重点奖、特大项目特别奖”,通过优质服务部门、明星企业项目的示范引领,真正把全区上下的兴奋点集中到突破重大项目、壮大工业经济上来,全面营造群策群力抓落实、同心同德促发展的浓烈氛围。
同志们,推进工业发展,是振兴广陵经济的第一方略;加快工业强区,是实现率先跨越的第一任务。我们要满怀豪情,奋勇争先,为发展打拼,为荣誉而战,全力推动广陵工业经济率先创新发展,向着“三年新跨越”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第三篇:工业经验交流大会讲话(模版)
在市工业发展经验交流会上的发言稿
海口市龙华区黄蕊
尊敬的祁局长、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大家济济一堂,共商我市工业发展大计,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简单谈谈我区工业发展中的一些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学习。我的讲话分二部分:
一、基本情况
我区是我市的工业大区,工业发展基础较好,辖区内有各类工业企业4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0家,年产值超亿元的大型企业33家,2010年全区工业总产值258.53亿元,工业总量占全市的52%,从工业的规模到技术水平在省里、市里都有一定地位。在去年我区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这跟我区的工业发展水平较高是分不开的。
二、主要措施
我们取得的这些成绩,主要由以下五大措施
(一)领导重视,常抓不懈。一直以来,区委、区政府始终把科技工作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地位,各级、各届领导常抓不懈,一任接着一任抓。每年多次召开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研究工业发展中的问题。关键的大项目由区领导牵头为大项目成立协调工作小组,为项目顺利开展保驾护航。对于工业发展中的问题,多次到到现场办公,靠前指挥,为企业解决发展难题。
(二)完善机构,配强队伍。为了加强工业管理,我区2009年专门成立了区科学技术工业信息化局,属区政府组成部门,核定编制6名,下辖1个事业单位信息中心,人员编制5名。全局干部中本科以上学历人数占77.7%,平均年龄不到35岁,干部队伍充满活力。同时,在全区11个镇(街)也设分管工业工作的领导负责工业工作。
(三)加大投入,推动发展。我区高度重视的工业经费投入。一是把工业投入作为步工作经费的重点列入区财政预算,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的我区工业经费投入累计达??万元,并且区财政逐年加大对工业扶持资金的投入;二是科工信局的工业工作专项经费也列入财政预算,有力的保证了工业各项行政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积极落实扶持政策。我区出台了《促进工业发展奖励扶持暂行办法》、《引进外来投资加快招商引资工作的若干规定》等配套政策,鼓励、帮助和引导企业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各类扶持资金的支持。同时,帮助做好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等专项资金的申报和兑现工作。2010年,共为企业落实和兑现各类政策专项扶持资金??元,协调市担保机构为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贷款??多元,有力地扶持和推动了企业的发展。
(五)有针对的做好产业规划。工业发展,规划先行。我们前瞻性的做好我区工业发展规划,有针对性的对一些企业和行业进行扶持,逐步形成以镇为单位的一镇一品产业集聚区和集群
化。作为区一级政府,我们主要面向对本区规模以下以下工业企业,通过资金、政策引导,重点做好汽车、饮料等产业的上下游产业链的配套企业,扶持小型企业发展壮大。
虽然我区的工业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借这次大会为契机,向和兄弟区局学习,提高工业管理水平,为推进全市工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第四篇:工业大会讲话
今天,这次会议,主要内容是分析全县2017年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安排部署2018年工业经济稳增长工作。
下面,我就促进全县工业经济稳增长工作讲四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当前经济面临的严峻形势 从刚才通报的情况来看,今年上半年,我县工业经济运行总体上呈现“缓中趋稳、稳中有增”的局面。综合各方面因素,下半年,我县工业经济发展有压力、有机遇,我们一定要加强研究分析,变压力为动力,抢抓机遇,扭转不利形势,奋力迎头赶上。
存在的压力,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宏观经济形势持续低迷。今年以来,在速度换挡、动力转换、结构调整过程中,经济运行困难较多,宏观经济整体处于下行通道。作为工业经济发展先导性指标的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下降2.6%,已经连续52个月为负增长;PMI(采购经理指数)连续走低。代表工业经济晴雨表的这两大数据表明,上半年全国工业继续保持紧缩趋势,主要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持续下跌,市场需求不旺盛,工业增长乏力,工业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很大。
二是企业运行困难。上半年全县部分企业停产、半停产,仅冀东、声威、壳牌统一石化3户企业累计欠产2.71亿元。虽然县政府制定出台了12条促进工业经济稳增长的措施,但从目前看,受经济大势影响,全县工业企业的整体经营情况依然不容乐观,停产、半停产企业转入正常生产还存在压力,进而影响全县工业增长。
三是增长后劲不足。前些年招引的工业项目产能基本释放完毕,近两年在建工业项目减少,缺乏重大项目投产拉动,新增工业产值增长乏力。今年上半年,我县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1.1亿元,同比下降16.4%,工业投资明显不足,良性发展后劲储备乏力,而且今年的投资难以在年内形成增量,下半年我县工业经济增长将更加困难。
面临的机遇,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省市级层面降本增效政策陆续落地,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实施意见》,省发改委已加快出台企业降本增效具体政策,市委、市政府也制定了“16条”和新“13条”等一系列稳增长措施。下半年,随着省市支持工业发展的具体政策的相继出台,必将帮助企业充分降低生产成本、极大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二是工业大项目强势支撑,带动作用持续增强。华晨汽车部分车间已完工,正在进行设备调试,下半年可试生产;秦星新能源整车一期项目已建成,通过工信部验收,进入车型推广目录及新能源汽车补贴范围,预计10月正式生产;神洲雷达项目、茯茶产业园下半年也将开工建设。这些大项目的落地建设,必将带动我县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快速发展。
三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工业,积极解决企业存在问题。始终坚持工业强县战略,制定了《泾阳县工业经济总量翻番计划》,上半年提出了“12条”促进工业稳增长措施,大力促进工业经济发展。同时,扎实开展县级领导和单位包抓联系重点工业企业和项目活动,由县级领导定期走访调研重点工业企业,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这些都为全县工业经济稳步发展创造了机遇。
因此,各镇、各有关部门一定要科学全面分析形势,进一步坚定工业主导的信心和决心,主动务实作为,确保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二、强化措施,盯紧抓牢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 面对工业经济下行的严峻形势,我们要把稳定工业经济增长作为首要任务来抓,进一步强化工业强县理念,突出重点任务,采取有力措施,以销促产、以快补慢、以超补欠,确保全面完成15%的增长目标。
(一)继续做好规模企业纳新工作。规模企业纳新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全力抓好,力争实现突破,带动工业经济规模不断壮大。县统计、工业等部门要以成长型企业、新建企业为重点,进一步理顺规模企业培育机制,定期开展拟新增规模企业调查摸底活动,及时办理相关手续,确保符合条件的企业及时纳入统计。同时,要统筹做好政策宣讲和业务指导工作,督促企业依法统计,确保报表报送的真实性和时效性。上半年,我县的纳新工作效果不错,5户企业纳入规模统计。下半年,要乘势而上,再纳入10户,力争全年纳规企业达到15户以上。
(二)采取“一企一策”,稳定企业生产。县工业等部门要积极走访调研停产半停产企业,对这些企业进行“会诊”,逐个分析停产半停产原因,针对每户企业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产计划,促使这些企业早日恢复生产。督促水泥企业调整产业结构,鼓励企业满负荷生产,力争将上半年的欠产补回来。同时指导企业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延伸产业链,生产市场需求的水泥构件,降低因产品单一而影响企业发展的风险。加快汽车产业建设步伐,加大华晨、秦星公司的服务协调力度,促其尽快投产。督促茯茶产业园尽早开工,指导茯茶产业加快规模扩张,做大做强,使该产业成为今年我县纳新和增产的重点。
(三)继续全力推进 “1113”工程。全面落实“1113”工程的制度化推进工作机制,逐企业和项目落实包抓责任、制定帮扶措施,以6个工业项目、10个扩能技改项目、13户成长型企业和1户大企业大集团为重点,抓协调、保生产,抓投资、促进度,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四)抓好工业重点产品销售。县工业发展局要积极组织重点企业参加品牌展会,引导企业开展“让利保市场、创新拓市场”等行动,创新销售方式,鼓励建筑企业在水泥等大宗建材采购方面,优先采购县内产品;政府投资的重点建设项目、保障房建设,全部要采用县内水泥、建材产品,实现以销稳产、以销促产,确保下半年重点工业品产销率稳定在98%以上。
(五)抓运行监测协调服务促增长。加强工业经济运行分析监测工作,是准确反映全县工业经济发展变化情况的重要手段,也是科学研判当前工业经济形势,正确引导预期,坚定发展信心需要。县工业发展局要加强对工业运行热点难点问题的监测分析,准确把握运行态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工业平稳运行。积极协调帮助企业破解融资、用地等问题,切实加强要素保障,促进项目加快建设,为工业经济增长打下坚实基础。
(六)狠抓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安全工作无小事,各镇办、各部门要把安全生产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强化“发展是第一要务,安全是第一责任”的理念,督促各工业企业,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做到投入到位、教育到位、管理到位、应急到位。要进一步深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努力做到一个不漏全面检查、一丝不苟全面整改,并层层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把事故预防工作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企业、每个岗位、每个职工。要不断提升安全技防工作水平,下大力气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努力提升企业安全度,切实抓好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加强预案管理和演练。
三、强化对接,充分发挥镇办职能作用
(一)工业发展拟纳入目标责任考核。从下半年开始各镇办要做好准备工作。首先,要摸清底子。辖区有多少企业、生产情况等,既要做到心中有数,又为明年工作奠定基础。第二,要完善人员配备。各镇办基本都有企业办事机构,要合理调配人员,配一名副镇长具体抓这项工作,今天参会的各镇办主管领导,要及时向主要领导汇报此次会议精神,坚决将此项工作落到实处。同时,各镇办要与县工业发展局建立沟通机制,每月与工业局分析情况,研究措施。
(二)发挥镇办对纳规工作的积极性。相对而言,各镇办对各自辖区工业企业招引、发展等情况最清楚、最有发言权,因此在纳规上,要负起责任,及时了解企业情况,积极与县工业发展局联系,下半年纳规工作要有新的突破。
(三)加强对企业的走访工作。目前,各镇办到企业安全检查等方面的工作比较多,基本上已制度化。从现在开始,也要把督促生产经营情况作为重要任务,定期到企业指导、帮助解决问题,促进企业正常生产。特别是对停产半停产的企业,一方面报告县工业发展局了解情况。另一方面,要与县工业发展局和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帮助企业制定复产的方案和计划,不让一个企业“掉队”,从而保障全县工业发展的基础稳定;再一方面,积极为企业牵线搭桥,招引项目,扩大生产。
四、优化服务,不断加大帮扶支持力度
重点是我们县级部门,要立足职能,创新举措,想方设法搞好服务,助推工业经济加快发展。要切实肩负起发展责任,把帮扶企业、服务项目放在心上,认真履职,深入下去,真正在联系企业、沟通感情上下功夫;要勇于担当,主动作为,为企业发展创造条件,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推动企业健康发展;要形成合力,通过实实在在的减、缓、帮、扶等措施,认真解决企业在完善手续、筹措资金、拓展市场、提升技术、搞好管理、产品销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企业搞好服务,推动企业做大做强。
同志们,保工业、保增长是当前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要继续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同舟共济,共克时艰,为实现我县工业经济发展预期目标和工业经济稳步发展而努力!
第五篇:工业发展大会讲话
在全市工业发展大会暨项目观摩总结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围绕“两加一推”的主基调和“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的主战略,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以及全省第*次工业大会的精神,小结这次全市项目观摩会成果,回顾近年来我市工业发展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对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进行安排部署,推动工
业经济加快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后发赶超奠定坚实基础。刚才,常务副市长通报了今年全市投资和项目工作情况,并对年尾收官工作进行了安排,等一会,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大家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两点。
一、关于这次项目观摩会的印象和体会
本次观摩会是继今年全省第*次项目观摩活动后,我市自行组织的一次项目观摩,项目涉及各个区县,内容包含了“5个100工程”和“四化”建设、民生事业等方面,内容多、线路长,有点有面,目的是检查近两年来我市项目建设的整体情况,交流和展示各地在项目建设中的做法和成果,通过两天半的现场观摩,我们看到了“十二五”以来各地围绕主基调、主战略,在推动项目建设过程中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明显成效。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部分重点项目初具规模。近几年来,围绕加快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实现后发赶超,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一些地方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项目建设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老项目有新的增量,新项目有新的突破,比如镇宁、**区的黔中商贸物流中心、百灵天台山GMP技改项目,普定的示范小城镇建设,西秀区的久联民爆项目,关岭、紫云的农业产业等等,这些项目已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体量,有力支撑了我市项目建设。
二是项目内容日益丰富。这次项目观摩看到各地的项目建设涵盖了工业、城镇建设、高效农业、旅游产业、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等多方面,各地已基本形成了谋项目、上项目、推项目的良好态势。
三是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各地高度重视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园区道路、水、电、气等设施加快推进,虽然有的正在建设过程当中,但部分园区已经实现“三通一平”和主路网主骨架的贯通,为项目落地创造了较好条件。
四是因地制宜、各有特色。一些项目建设结合了自身发展的实际,一方面发挥了资源禀赋的优势,另一方面又凸显了招商引资的新成效,打破了传统思维定势,既有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城则城的项目,又有因为发展环境改善而引进的大企业、大项目、新项目。
五是项目效益逐步显现。既体现了经济效益,又体现了社会效益,为扩大我市经济总量提供了新的增量,为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增加了群众收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改善了城乡面貌。
六是干事创业的干劲和信心日益提升。各级各部门抓项目建设的思想统一、认识到位,具体工作中攻坚克难,勇于担当,从想干到会干,从不懂到懂,大家在学中干,在干中学,边学边干,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思发展、谋发展、促发展的氛围日益浓厚。
主要体会有以下几点:
一是抓项目建设的认识更加深刻,思想更加统一,思路更加清晰,目标更加明确,措施更加有力。二是抓项目建设的能力和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化解融资难、征地拆迁难等瓶颈制约的办法和措施明显拓宽,多渠道、多形式、多途径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培养和锻炼了一批干部。三是各地抓项目、抓发展已经形成了你追我赶、增比进位的良好态势,工作中抓进度算指标、提质量、增效益、比进位成为各级干部研究工作的主导。四是努力优化项目,深化前期工作,提高项目针对性、可操作性,扩大招商引资成果已经成为各地推动发展的工作重点。五是项目建设中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互动结合,延伸发展有一些新举措,积极推动产城互动,园区建设与生态建设,高效农业示范与旅游产业发展,生态移民与小城镇建设、四在农家·美丽乡村与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融合发展。
通过这次观摩会,在看到工作中取得的明显成效和特点亮点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各地在项目建设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重点项目、大项目少,小项目散,暴露出体量不大、不强的问题。二是部分园区发展还比较粗放,没有形成集约发展、聚集发展的格局。三是一些产业项目档次偏低,链条不长,上下游联动不好,能耗高,效益差。四是一些园区入驻率低,空置率高,招商引资任务艰巨,不少项目建设用地利用率低,投资强度不够。五是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除了水、电、路、气、讯以外,垃圾、污水处理设施成为比较突出的问题。
以上几个方面问题在下一步工作中务必要引起高度重视,加大工作力度,逐步加以解决。
总的来说,这次项目观摩会展示了我市项目建设的新进展、园区建设的新成效、企业发展的新亮点、城乡面貌的新变化,通过观摩,也展示了各级干部思想观念的转变、能
力水平的提升。观摩会是“镜子”,照一照,能够起到知己知彼、扬长避短的作用,观摩会是“鞭子”,抽一抽,既能学习先进、鞭策后进,又能够自加压力、推动发展。我们要把项目观摩作为一种常态机制,每年都要进行专门安排,将项目观摩作为推动工作的重要抓手,在观摩中学习,在观摩中比拼,在观摩中进步,形成不甘落后、竞相发展的浓厚氛围,促进全市经济社会
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实现后发赶超。
二、关于工业发展方面的几个问题
(一)总结成绩和经验,进一步坚定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信心和决心
**年全省第一次工业发展大会召开以来,全市上下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主基调,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将工业发展作为增强全市经济提速发展的强大动力,全市工业经济加快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总量提高。二是速度增长。三是结构优化。四是效益提升。五是投资增加。六是平台支撑增强。全市产业园区成长迅速,15个工业园区列入“全省十二五产业园区发展规划”,10个产业园区列入全省100个产业园区成长工程。七是市场主体增加。八是吸纳就业增强。九是创新能力提高。**年,全市获得国家授权专利412件,是**年的2.2倍;全市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7100万元,是**年的1.97倍;工业企业的产品种类、质量、附加值、品牌影响力、市场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三年来,累计新增培育省著名商标63件。
回顾我市近三年来工业强市战略的实施,可以得出这样几条主要启示:
一是必须坚持从战略高度认识和推进工业发展。赵克志书记指出,加快工业化进程是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必然选择,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我市牢牢把握发展机遇,统一了发展工业的思想认识,形成全市上下齐心协力谋工业、抓工业、兴工业的强大合力。成功引进了久联民爆、顺利达纺织、恒远新型建材等企业,建设了一批产业园区,工业总量不断扩大,集群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方法推动工业发展。我市认真落实国发2号和黔党发15号文件精神,加大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的力度。**年至今年9月,共争取上级支持项目154个,获得资金支持31997万元。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加快重大工业项目建设,黄果树铝业二期、台泥水泥二期、西南水泥、华兴玻璃等项目建成投产,红星钡盐技改等项目加快推进,不断形成工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三是必须坚持园区建设走产城互动、集约发展的道路。着力抓好工业园区建设,加快规划编制,加强政策扶持,出台了园区建设、标准厂房、园区综合考评等措施。把产业园区建设与城镇规划建设结合起来,全面加强道路、电网、通信、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拓宽工业发展的路子,形成加快工业发展政策导向和办法措施。
四是必须坚持优化发展环境实现良性发展。组建四大班子领导带队的帮促工作组,市、县两级建立干部驻企蹲点帮扶制度。积极搭建融资平台,大力实施“引金入安”工程,加大对工业企业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实施民营经济三年倍增计划、中小企业成长工程、“3个15万元”扶持政策、“万户小老板”创业行动计划等,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简化办事程序,靠前服务企业,减轻企业负担,营造出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几年的实践证明,工业强市和城镇化带动战略是安顺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完全符合安顺发展实际,完全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工业发展快则安顺经济发展快,工业经济强则安顺综合实力强。我们要坚定信心抓工业,创造条件抓工业,克服困难抓工业,我们有能力、有条件做强做大安顺的工业。全市上下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强化对工业发展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排除一切杂音、一切干扰,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强市战略,以工业经济的大发展推动安顺经济总量做大做强,提升安顺经济实力和竞争力,推动我市经济社会提速发展、后发赶超。
(二)明确工作目标,突出工作重点,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一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目标任务。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全省第二次工业发展大会精神,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强市战略,以园区为载体,以项目为抓手,突出资源优势转化,推进传统产业升级,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构建现代工业体系,发挥安顺特色优势,壮大和提升**工业经济,形成工业发展的强劲态势。主要目标任务是:(到**年,工业总产值达到66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165亿元;产业园区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0%以上;民营经济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0%以上。)到**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190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480亿元,年均增长23%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2%以上。轻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7%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3%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4%以上;产业园区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5%以上,主城区两个市直管工业园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比重达到50%以上;民营经济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0%以上;县域工业增加值占县域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0%以上;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任务。
二是重点培育壮大五大支柱产业
按照市委、市政府即将出台的《关于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决定》、《安顺市提高工业经济比重五年行动计划》、《安顺市提高民营经济比重五年行动计划》等文件,大力实施好“九大行动计划”,培育壮大五大支柱产业:
——大力发展航空产业,建设全省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
——全力振兴特色轻工业,建设黔中重要的特色轻工业基地。
——巩固提升原材料产业,建设黔中资源深加工基地。
——做大做强能源产业,建设黔中重要的能源基地。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产业结构升级。
三是统筹处理好工业发展中的几个关系
目前我市工业经济仍然存在总量小、实力弱、产业结构单一,装备制造业、特色轻工产业优势发挥不明显等问题。在工业发展过程中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第一,处理好加速发展与质量效益的关系。当前,我们必须保持一个较快发展速度,才能够在总量上缩小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所以,发展的速度问题仍然是首要问题,没有一定的速度就形不成一定的总量,也就谈不上发展的质量。但是,我们要克服粗放式的发展,项目的选择要注重引进节约型、循环型、生态型工业项目,注重质量和效益的统一,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工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第二,处理好县域特色发展与统筹协调的关系。各地要认识到不是抓不抓工业的问题,而是怎样抓工业的问题,要根据自身工业发展的实际,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突出特色,发挥优势,走切合实际,各具特色的新型化工业发展路子。要合理布局产业,从实际出发打好特色牌避免同质化竞争,甚至无序竞争,要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
第三,处理加快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我市作为旅游城市,环境保护的要求较高,虽然全市生态环境总体良好,但节能减排工作面临的形势仍十分严峻。要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底线,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推进污染治理重点项目特别是园区集中收集处理项目,提高工业废渣、废水的处理率和循环利用率;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工业清洁生产和污染治理,提高新建项目清洁生产水平。
第四,处理好工业发展与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互动发展的关系。在突破安顺工业发展的瓶颈过程中,不能孤立地看待工业化,要充分认识到“四化”同步发展相辅相成,联系紧密,要系统谋划,不能就事论事、单打独斗,一定要正确把握和处理“四化”同步发展的问题。要把握好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关系,工业强市和城镇化带动战略是推动我市加快发展的两大动力,围绕以产兴城,以城促产,统筹推进产业园区、城市综合体、示范小城镇规划建设,构建产城互动发展的新格局。要以抓工业的理念和方法抓农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作用,把农业作为工业的车间和基地,大力实施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提升农业生产的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程度。要推进工业与旅游业互动融合,充分认识工业与旅游业两者并不矛盾,围绕旅游创新工业发展,结合自身特色轻工业,大力开发各类旅游商品,扶持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做大做强。
第五,处理好传统优势产业升级与自主发展对外开放的关系。**的传统优势在装备制造、军工技术、航空航天,一方面要转变观念,激活机制体制,发挥带动扶持作用,同时,在民品升级、转变发展上要实现新的突破,另一方面要打破传统思想模式,自主开放发展,这方面要为安顺的工业发展挑重担,作贡献。**的特色轻工业是具有一定发展传统的,要加快发展优质白酒、民族制药、特色食品、茶叶、蜡染及民族民间工艺品等优势轻工业,引进外来投资的同时,加强对现有企业生产设施、装备、工艺的升级改造,重振安顺轻工业的优势地位。
第六,处理好加快发展与维护稳定的关系。要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思想,发展是稳定的基础,稳定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我们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没有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就无从谈起,稳定是发展的前提,要始终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稳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发展工业过程中,切实保护失地农民利益,帮助农民转产转业,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把不断改善民生作为正确处理发展与稳定关系的结合点,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突出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下大力气抓投资。“今天的投资总量就是明天的经济增量”,必须把投资作为我市工业加快发展的主攻方向,要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切实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不断引导银行加大融资规模,挖掘社会资本投向工业领域,千方百计扩大投资规模。既有项目要扩能扩量,新增项目要提速增量,要抓好项目建设的落地进度,竣工投产达产,形成既有项目有扩能,新增项目有增量,做大做强有形象的新局面。确保在2014年完成工业投资300亿元。
第二,下大力气抓园区。实施产业园区成长工程,强力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配套服务功能,确保到2014年新增关岭工业园区、黄果树旅游商品加工博览园等园区实现“七通一平”,新增建设标准化厂房100万平方米。提升园区公共服务能力,2014年前各县(区)都要在所辖工业园区建立政务服务机构。要抓住东部产业转移的难得机会,加快青岛·安顺产业发展园区的规划建设。优化园区产业布局,发挥园区产业集聚效应,力争到2014年园区工业产值达到377.6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7.21%。
第三,下大力气抓招商。大力开展以商招商、点对点招商、定向招商,进一步增强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扎实做好项目包装和推介。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增强服务能力,为投资者营造放心、安心、舒心、省心的创业发展环境。要做到像尊重科学家一样尊重企业家,像尊重老师一样尊重老板。2014年,全市招商引资项目开工率、竣工率、投产率、资金到位率分别达到78%、30%、35%和32%以上的目标。在引进外力的同时,要苦练内功,大力实施提高民营经济比重五年行动计划,支持民营经济做大做强,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到2014年,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350亿元。
第四,下大力气抓谋划。准确把握国家和省的政策导向和重点支持方向,结合安顺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加强项目谋划,滚动建立不低于3000亿元的工业项目库,提高储备项目的数量和质量。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抽出一定时间和精力,组织高水平的团队,深入开展调研,提前谋划好明年的工业工作,做到指标早分析,任务早分解,项目早对接。对项目的谋划到实施再到投产达产的每个环节,实行年调度、年落实,并分解到月、到周,甚至每一天,同时,入库统计年终要算好账,完善统计要件,做到应统尽统。
这些年我们在工业发展方面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是从长远角度看,这些成绩只是安顺工业发展的一个起点和基础,成绩只是阶段性的、基础性的,我们没有理由沾沾自喜,更不能骄傲自满。为此,我们只有把思想进一步统一到工业强市战略上来,不断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大力发展工业,提速推进工业,才能促进安顺提速赶超,实现安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