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副市长春节讲话
副市长春节讲话
同志们,朋友们:
在羊年春节到来的喜庆时刻,我们满怀胜利的喜悦,欢聚一堂,辞旧迎新,共贺佳节,互致祝愿,感到格外高兴。我代表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向在座的各位致以节日的问候 向全省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离退休老同志,向人民解放军驻江苏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各民
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无党派爱国人士和各界人士,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良好的祝愿 向热情关心和支持江苏现代化建设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致以诚挚的祝福和衷心的感谢 过去的一年,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党的十六大开启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伟大祖国政通人和,繁荣兴旺,喜事频传,激发了全国人民共创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热情。过去的一年,也是江苏在富民强省、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道路上迈出新步伐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人民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团结奋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绩。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主要经济指标达到近几年来的最好水平,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636亿元,经济总量上了新的台阶,开放型经济实现新的突破,各项改革取得新的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有新的提高,社会事业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社会政治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切实得到加强。我们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十五”的良好开局,为今后继续开拓前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的第一年,是实施“十五”计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富民强省放在核心位置,继续实施五大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各项改革,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实现经济和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努力改善人民生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骏马奔腾辞旧岁,吉羊开泰迎新年。新阶段的宏伟目标令人鼓舞,新一年的光荣任务催人奋进。面对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竞争态势,我们一定要切实增强居安思危、时不我待的忧患意识,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创造性地做好新一年的各项工作。
同志们、朋友们,让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在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引下,同心同德,开拓创新,奋发图强,埋头苦干,共创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最后,祝大家新春愉快,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
第二篇:副市长春节安全生产会上的讲话.doc
副市长春节安全生产工作会上的讲话
2010-11-13
同志们:
今年春节即将来临,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向全市人民致以节日的祝福,向奋战在全市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和安全生产工作者表示诚挚的问候!
去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地各部门的广大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全市上下围绕经济建设中心,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为重点,从加强检查和防止事故入手,全市安全保持了平稳态势,取得了明为成效。实现了“四个为零”的目标:即工矿企业特大伤亡事故为零,特大火灾事故为零,水上交通事故为零,道路交通特大恶性事故为零。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我们的工作离上级的要求、离人民群众的愿望,还有很大的距离,必须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工作力度。
安全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特别是节日期间,更要警钟长鸣,千万马虎不得。国家和省、市最近多次召开会议和发出通知,对春节和“两会”期间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为切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全市人民过上一个平安祥和喜庆的新春佳节,特向全市各乡镇办、各部门、各企业单位广大干部职工和群众提出如下四点要求:
一、各地区、各部门和各单位要继续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牢固树立人民利益至高无上的理念,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执政能力、维护社会稳定大局和对人民群众
生命财产安全负责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切实增强做好春节和“两会”期间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要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认真落实各项防范措施,科学安排好节日期间的安全监管工作,扎扎实实做好春节和“两会”期间安全生产工作。
二、各生产经营单位要正确处理生产与安全的关系,坚决反对“重生产,轻安全”的思想,严禁超能力、超负荷组织生产。生产经营单位要严格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各项安全生产标准,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依法加强安全管理,开展安全生产自查自纠工作,发现事故隐患,及时认真整改;要结合冬季安全生产的特点,组织和发动职工开展事故隐患排查等活动;加强节日期间在岗职工的安全教育,防止出现松懈情绪,确保安全生产。
三、各乡镇办、各部门和各企事业单位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认真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能。要迅速组织一次专门的安全生产督促检查,检查中要突出重点,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特别对安全生产重点行业和单位以及容易发生群死群伤事故的场所要加强监管。要加强对车站、商场、宾馆、歌舞厅网吧人员聚集场所和文化娱乐场所,锅炉、压力容器、加油站、液化气站、危险物品库、矿山、车站、渡船、交通要道等场所和部位的安全监管,落实各项措施,消除安全隐患,杜绝火灾、爆炸、交通及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对不遵守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和法律法,发生重大事故或多次发生安全事故的所在地的领导及有关部门,都将按国务院制定的《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和省市《关于实行行政领导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规定》,依
法严肃查处。
四、各乡镇、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挂帅,亲自带队,亲自督办节日期间的安全生产工作。对于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点行业,要分兵把守,确保措施到位。要强化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关键时刻要启得动,能管用。要坚持小时专人值班和领导干部带班制度。要确保节日期间的通讯畅通,发生各类突发事故,要迅速处理,及时上报,确保安全生产。
同志们,认真抓好春节和“两会”期间安全生产工作,事关我市改革开放稳定大局,事关今年各项工作开好头,起好步,希望各级干部各类从业人员正确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明确任务,振奋精神,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保证全市人民度过一个欢乐、祥和、安全的节日!
最后祝愿全市人民春节幸福安康,吉祥如意!
第三篇:副市长春节安全生产电视讲话
副市长春节安全生产电视讲话
同志们:
今年春节即将来临,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向全市人民致以节日的祝福,向奋战在全市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和安全生产工作者表示诚挚的问候!
去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地各部门的广大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全市上下围绕经济建设中心,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为重点,从加强检查和防止事故入手,全市安全保持了平稳态势,取得了明为成效。实现了“四个为零”的目标:即工矿企业特大伤亡事故为零,特大火灾事故为零,水上交通事故为零,道路交通特大恶性事故为零。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我们的工作离上级的要求、离人民群众的愿望,还有很大的距离,必须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工作力度。
安全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特别是节日期间,更要警钟长鸣,千万马虎不得。国家和省、市最近多次召开会议和发出通知,对春节和“两会”期间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为切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全市人民过上一个平安祥和喜庆的新春佳节,特向全市各乡镇办、各部门、各企业单位广大干部职工和群众提出如下四点要求:
一、各地区、各部门和各单位要继续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牢固树立人民利益至高无上的理念,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执政能力、维护社会稳定大局和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负责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切实增强做好春节和“两会”期间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要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认真落实各项防范措施,科学安排好节日期间的安全监管工作,扎扎实实做好春节和“两会”期间安全生产工作。
二、各生产经营单位要正确处理生产与安全的关系,坚决反对“重生产,轻安全”的思想,严禁超能力、超负荷组织生产。生产经营单位要严格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各项安全生产标准,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依法加强安全管理,开展安全生产自查自纠工作,发现事故隐患,及时认真整改;要结合冬季安全生产的特点,组织和发动职工开展事故隐患排查等活动;加强节日期间在岗职工的安全教育,防止出现松懈情绪,确保安全生产。
三、各乡镇办、各部门和各企事业单位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认真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能。要迅速组织一次专门的安全生产督促检查,检查中要突出重点,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特别对安全生产重点行业和单位以及容易发生群死群伤事故的场所要加强监管。要加强对车站、商场、宾馆、歌舞厅网吧人员聚集场所和文化娱乐场所,锅炉、压力容器、加油站、液化气站、危险物品库、矿山、车站、渡船、交通要道等场所和部位的安全监管,落实各项措施,消除安全隐患,杜绝火灾、爆炸、交通及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对不遵守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和法律法,发生重大事故或多次发生安全事故的所在地的领导及有关部门,都将按国务院制定的《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和省市《关于实行行政领导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规定》,依法严肃查处。
四、各乡镇、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挂帅,亲自带队,亲自督办节日期间的安全生产工作。对于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点行业,要分兵把守,确保措施到位。要强化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关键时刻要启得动,能管用。要坚持小时专人值班和领导干部带班制度。要确保节日期间的通讯畅通,发生各类突发事故,要迅速处理,及时上报,确保安全生产。
同志们,认真抓好春节和“两会”期间安全生产工作,事关我市改革开放稳定大局,事关今年各项工作开好头,起好步,希望各级干部各类从业人员正确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明确任务,振奋精神,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保证全市人民度过一个欢乐、祥和、安全的节日!
最后祝愿全市人民春节幸福安康,吉祥如意!
第四篇:副市长消防工作讲话材料
副市长在消防会的发言
同志们同志通报了年消防工作考核情况,刚才。惩处了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市政府与各区县政府签定了目标责任书。下面,再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继续增强做好消防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全市消防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近年来。省消防总队的指导协助下,全市消防官兵和各级消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以确保火灾形„ 同志们
同志通报了年消防工作考核情况,刚才。惩处了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市政府与各区县政府签定了目标责任书。下面,再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继续增强做好消防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全市消防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近年来。省消防总队的指导协助下,全市消防官兵和各级消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以确保火灾形势继续稳定、保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目标,坚定不移地抓基层、打基础,千方百计攻难关、破瓶颈,坚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去年,市消防工作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扎实推进构筑社会消防平安“防火墙”工程为载体,认真落实各级消防平安责任,大力加强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和消防装备建设,狠抓社会消防平安宣传教育和火灾隐患排查整治等专项治理活动,社会防控火灾的综合能力明显提高,全年全市无重特大火灾事故发生,坚持了火灾形势的总体平稳,为促进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发明了良好的消防平安环境。特别是414玉树抗震救灾、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跨区域增援、格尔木抗洪抢险中,全市公安消防部队反应迅速、不怕牺牲、顽强拼搏、攻坚克难,做出了突出的成果,为西宁市赢得了荣誉。此,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常年奋战在消防一线的全体官兵表示诚挚的慰问,向多年来关心和支持消防工作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今天受到惩处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
也要清醒地看到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总结去年成果的同时。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进一步加快,以及大型工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和高层建筑不时涌现,公共消防平安的不确定性和非传统性因素增多,消防工作压力不时增大;社会消防平安责任体系不健全、公共消防基础相对滞后,城乡消防建设发展不平衡、公众消防平安意识淡薄等问题还在制约我市消防工作发展。
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建党90周年的喜庆之年,做好年消防工作,确保公共消防平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从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着眼,以对人民生命财富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增强做好消防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认真吸取各类火灾事故教训,正确处置平安与生产、平安与效益、平安与发展、平安与稳定大局的关系,今年。认真研究消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进一步坚定信心、明确思路、强化措施、扎实工作,全力推动我市消防工作再上新台阶,努力为西宁率先实现“四个发展”和全力打造“幸福之城、生活之城”营造和谐稳定平安的消防环境。
强化措施,全社会的共同义务和责任。今年,做好消防工作。全市消防工作要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青海省消防条例》为主线,以社会消防管理创新为动力,继续以筑牢“防火墙”工程为载体,全力实现消防责任明晰化、规划建设同步化、单位管理科学化、基层管理精细化、消防力量多元化、宣传教育常态化、执法监督效能化的消防工作发展目标。
(一)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
切实把消防工作作为履行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把消防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有效措施,狠抓消防工作责任落实,确保消防工作有人抓、有人管,能落实、见成效。从今年开始消防工作目标已纳入全市目标考核体系,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签订的目标责任书,认真抓好工作落实。要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抓细节,目标明确、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真正形成思想上高度重视,领导上坚强有力,职责上明确到位,措施上扎实有效,落实上成效显著的消防工作新格局。
(二)结合“十二五”规划。
依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乡村群建设任务,十二五”时期是市努力实践“三个走在前列”率先实现“四个发展”和打造“幸福之城、生活之城”关键时期。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外地区、本部门实际。结合我市乡村总体规划和“十二五”发展规划,认真做好消防规划布局工作,通过加强消防队站、消防装备、消防供水、消防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公共消防设施与市政设施配套,努力完善公共消防平安体系。
(三)围绕“四个能力”建设。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消防平安管理体系,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结合《青海省消防条例》宣传贯彻工作。督导社会单位全面落实消防平安责任制,健全消防平安管理制度。紧紧围绕社会单位检查消除火灾隐患、组织扑救初起火灾、组织人员疏散逃生和消防宣传教育培训等“四个能力”建设,打牢消防平安群防群治的社会基础。要督促社会单位公务员之家http://www.xiexiebang.com明确各级消防平安责任人,加强专职消防队伍建设,严格执行“月检查、季演练”监督举措,坚决堵住平安隐患漏洞。建立完善消防平安重点单位动态管理评估体系,大力推广火灾公众责任安全,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和经济杠杆,促使单位降低火灾风险,提升自我管理水平。
(四)不时加强基层消防建设工作。
进一步建立健全村委会、居委会和社区消防工作领导组织,各地区要继续做好基层消防建设工作。设立管理机构和人员,做到层层有人抓、逐级有人管。要充分整合基层消防资源,全面推广“消巡合一”保消合一”管理机制,切实为基层消防管理提供有力支撑。以乡镇和社区为基本单元,广泛发动综治办、社区、村委会等基层组织,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平安检查,着力构建全覆盖、无盲点的隐患排查网络。
(五)不时创新消防监管新模式。
不时创新消防监管模式,各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要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不时提升消防平安监管效能,不时提高消防指挥和临机处置能力,努力把我市消防部队打造成一支抢险救援专业性强、业务精通、装备精良的突击队。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消防平安双重职责,做好本系统消防平安工作的同时,加强信息沟通,形成一套互通信息、联合执法的良好工作机制,切实把政府的各项消防工作目标任务传达好、协调好、落实好,形成公共消防平安管理的整体合力。各地区要不断发展壮大基层消防力量,依托治安巡防队伍、保安人员、志愿消防组织等力量,逐步提升乡镇兼职消防队的建设质量和层次,打造扑救基层初起火灾的生力军,确保及时有效扑救火灾。
(六)采用多种宣传教育形式。
全面开展大众化、常态化、零距离的消防宣传教育,各地区、各部门要积极推进消防文化建设。形成消防宣传合力。要充分利用义务教育、公务员培训和农村务工人员培训等平台,积极把消防知识纳入教育计划。要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深入开展消防宣传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家庭、进机关等“六进”活动。同时,公共娱乐、餐饮住宿、车站机场、商场市场和医院、学校等场所,开展“三提示”主题宣传活动,拓展消防平安宣传的覆盖面,增强消防平安宣传的有效性,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支持消防平安工作的良好舆论氛围。
(七)日常监督和专项整治相结合。
认真组织开展好消防排查整治行动,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正在开展的大排查、大整治、大宣传、大培训、大练兵”活动。集中实施好“防火墙”工程。要始终把人员密集、高层地下、易燃易爆等高危场所作为消防监管的重中之重,继续开展专项整治,全面清除火灾隐患。要紧紧抓住城中村、城乡结合部、三合一”九小”场所不放松,继续组织各有关部门开展排查整治活动,形成整治火灾隐患的强大合力。同时,严格落实日常监督、错时监督等工作机制,严肃查处各类消防违法违规行为,确保消防监督和隐患排查工作取得实效。
二、强化保证。全面提升消防应急救援实战能力
消防部队在应对洪涝、地震等自然灾害,近几年来。以及化学危险品泄漏、建筑物倒塌等事故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消防部队承当的任务日益繁重,面临的考验也更加严峻。为此,各地区、各部门要在认真做好激进消防工作的基础上,高度重视消防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我市消防应急救援能力,为广大市民发明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平安环境。
(一)全力推进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整合各种救援力量。做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同时,要加大灾害事故预防和控制的研究力度,确立社会灾害管理总体目标,综合运用工程技术及法律、经济、教育等手段,全面提高灾害应急管理和救援能力。
(二)积极创新应急救援体制机制。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外地区、本部门特点。加快应急救援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积极对现有的各种应急救援力量进行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探索和建立“以政府应急救援队为主体、以专业救援力量为补充、以其他公共救援力量为基础”多层次、广覆盖的应急救援工作格局。同时,结合各类突发灾害事故的特点,制定各类应急救援预案,明确灾害事故救援顺序,完善应急救援制度,学习和借鉴发达地区先进经验,全面提高应急救援工作水平。
(三)提高消防部队应急救援能力。公安消防部队要针对高层建筑、地下工程、石油化工等特殊场所和建筑倒塌、地震、化学危险品泄漏、水灾等突发事件。大力开展组织指挥、救生排险、强攻近战等技战术训练和实地演练,强化对特勤装备的应用性训练,实现人与装备、战术的最佳结合,切实提高复杂条件下扑救重特大火灾和处置各类突发灾害事故的能力。
责任重大。各地区、各部门要迅速行动起来,同志们消防平安工作任务艰巨。始终坚持奋发有为、高昂向上的精神状态,努力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全面推进消防事业发展,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以优异效果向建党90周年献礼!
参考资料: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副市长建筑业总结会讲话
副市长建筑业总结会讲话
副市长建筑业总结会讲话
同志们:
今天,市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市建筑业工作会议。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一是回顾总结的建筑业发展工作,二是与大家一起商讨嵊州建筑业振兴和发展大计,共同开创我市建筑业各项工作新局面。
在省、市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建筑行业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我市建筑行业在资质升级、工程创优、业务总量等方面都实现了较大的提升。在此,我代表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向刚才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全市建筑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代表市政府就全市建筑业发展工作“怎么样”和“怎么办”的问题讲两个方面意见。
一、所谓怎么样,就是要正确认识我市建筑业发展现状。
通过纵向和横向比较,我们可以对我市建筑业发展现状有一个理性的认识。
1.从纵向看,发展很快。近年来,我市建筑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总量大。总产值从亿元增加到亿元,年均增幅达到了24%,已成为我市的一大支柱产业。二是贡献大。全市51家建筑企业共上缴税收7413万元,占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左右,建筑业从业人员达到55000人,每年建筑劳务输出达到2万多人,较好地发挥了优势产业和富民产业的作用,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
2.从横向比较,差距不小。我市建筑业发展水平与全省12个建筑之乡和市
其他县市比较,差距也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规模小。从规模上排列,我市仅位于全省12个建筑之乡的第10位。我市建筑业总产值、地税收入、从业人员总数在全的占比分别仅为%、5%、%,特别是建筑业总产值还不及上虞市、县的一家企业。二是资质相对较低。全市现有特级资质企业17家,而我市至今没有一家,一级资质、二级资质企业家数在全的占比也仅为%和%。三是经营结构单一。我市建筑企业经营结构大多以土木建筑施工为主,在水务、消防、通讯等方面涉足不多,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的企业只占企业总量的25%左右。
二、所谓怎么办,就是要合力开创我市建筑业发展新局面。
当前,在全市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和市“两会”精神,凝心聚力,乘势而上,全面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之际,作为我市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业也要在更高的起点上,抢抓机遇,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下面,我就加快我市建筑业发展谈几点看法。
振奋精神,增强信心。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在我市已有较好的发展基础。首先,建筑业是一个大产业。它覆盖面广,社会性强,贡献大,是致富百姓的有效途径,是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是推动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支柱作用和强势带动作用。第二,我市建筑业已开拓了大市场。近年来,通过积极外拓市场,全市共有驻外分公司和办事处20多个,施工点40余个,省外产值占到了总产值的80%以上,特别是在上海、西安等城市,嵊州建筑企业已具有了相当大市场份额。第三,我市建筑业已打响了大品牌。近年来,通过积极开展工程创优活动,我市建筑企业共创建了“钱江杯”等20多项省级以上优质工程和样板工程,嵊州“建筑之乡”的集群品牌已在全国具有较大的知名度。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我市建筑业的现有优势,进一步提高发展建筑业的认识,共同促进建筑业又好又快发展。
凝聚力量,做大做强。
企业是推进建筑业发展的主体,推进建筑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各建筑企业凝聚力量,全面协作,做大做强,全面提升自身发展能力。从我市建筑企业的实际看,重点要做好以下在方面工作:
1.拓市场。
建筑业与其他企业不同,生产基地、服务对象和市场主要在外部,可以说,抢占市场是发展建筑业的第一方略。当前,建筑市场的竞争已趋于白热化。我市建筑业必须及时分析市场信息,加强市场研究,及时调整战略,研究制定出新的市场开拓战略,努力寻找新的亮点和增长点。
一是要巩固规模市场。把建筑业市场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攻占大的市场上来,放在成规模、成气候的市场上来。一方面,要不断巩固和扩大现有的如上
海、西安、北京、安徽、山东等传统市场份额,提高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扩大战果,乘势向周边地区规模比较大的二级城市延伸。
二是要抢占新兴市场。顺应国家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战略的深入实施,各建筑企业特别是重点企业要抽调精兵强将,到西部、东北等热点市场去抢占滩头阵地,由点到面扩张规模,逐步把专业队伍、劳务队伍带过去,选准市场切入点,先涉足、后立足,努力形成新的发展亮点。
三是要开拓境外市场。我国加入 wto 后,随着非歧视原则的实施,关税壁垒的减少,成员之间的信息资源互享,企业“准出”、“准入”制度的宽松,为我市建筑业开拓国外市场提供了有利条件。有条件的建筑业企业,要注重加强与国内外大集团和国际知名承包商的联系,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开拓国际市场,逐步增强我市建筑业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力。
2.求突破。
按照加快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我市建筑企业应着力在以下三个方面求突破:
一是要在规模工程上求突破。规模工程是标志工程、形象工程。做好一个规模工程,就能拓展一方市场、树起一方信誉。我们要充分发挥我市建筑业的整体优势,加强资源整合和要素集约,形成企业集群,实现规模化经营,组团式作战,共同争取规模工程,增强竞争合力。
二是要在产业延伸上求突破。要突出主业,拓展相关产业,在巩固土建的基础上,主动适应国家投资重点向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和新兴产业转移的趋势,大力拓展水利电力、设备安装、装饰装璜、道路设施、园林绿化、市政路桥、生态环保等产业领域。同时,要利用建筑业与房地产业之间的联系,积极介入,参与竞争,开辟新的经营空间。
三是要在企业整合上求突破。建筑
产业同其他产业一样,也要扶持大企业。要通过对分散的、小规模的、低资质和无等级的建筑企业进行整合,特别是要以深化改革为契机,内外联合,增资扩股,增加企业资本总量,做大单体规模,扶持发展特级企业资质。同时,统筹兼顾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发展,引导中小企业进行结构调整,使全市的建筑业企业结构体系更加合理。在此基础上,要加强企业内部制度建设,规范内部管理行为,特别是在强调做大做强的形势下,既要用好一级资质,又要明确各挂靠单位的责权利的关系,加强监控,避免投资风险。市内各金融机构要一如既往地为我市建筑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实现银企“双赢”的有效途径。
3.创品牌。
品牌是企业走向市场、拓展市场的重要支撑和根本保证,是建筑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最宝贵的战略资源。我们要把品牌建设作为推进建筑
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汇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聚全市之才,推动建筑业在更高平台上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是要加快人才培养。组织好人才招聘活动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活动,通过人才引进和培训,重点培养和建立高素质的以企业家为核心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工程技术人才队伍、施工工人队伍,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努力提高工程的质量和水平。
二是要增加设备投入。先进的技术设备不但可以提高施工效率、改进工程质量,而且也是企业施工能力、综合实力的象征。各建筑企业特别是规模企业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淘汰落后设备备,提高技术装备的现代化程度。
三是要增强创牌意识。各企业要真正树立品牌就是企业生命,品牌就是企业效益的思想,继续深入开展创优创牌活动,组织专门力量,成立专门班子,集中精力做好各类优质工程奖的申创工作,力争在争创国家级优质工程上取得
突破。同时,市建管局要做好”建筑之乡”品牌的宣传工作,进一步打响嵊州“建筑之乡”品牌,为我市建筑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优化服务,改善环境。
推进建筑业加快发展,离不开政府各级、各部门的重视、关心和支持。全市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优化服务,共同营造建筑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一是服务要有新观念。当前,社会上对建筑企业的认识上存在着一些偏差,认为建筑企业是高利润企业,政府部门与建筑老板打交道人家总认为是出于某种利益关系,有点谈虎色变。事实上,现在的建筑企业经营规范,是靠实力立足的行业,而且在经营上由于种种原因各种困难比过去多得多,同时,建筑业是第二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与工业企业是同等的。因此,作为政府,在对建筑企业的观念上要有新转变,也要象对待工
业企业那样对待建筑企业,真正贴近建筑企业,服务建筑企业。在此,也希望在座的企业家们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素养,诚信、守法经营,切实增强做好新形势下建筑业工作的能力。
二是服务要有新改进。各有关部门和乡镇要树立“一盘棋”思想,从维护全市建筑业的整体利益出发,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和服务方式,重点在市场开拓、资金投入、职工培训、人才分配、社会保障、权益维护、安全生产、税费优惠等方面给予建筑企业主动、便捷、优质、高效的指导和服务,在处理纠纷等方面为企业排忧解难,切实做到“今天能办的事不要明天做,能主动的事不要摆架子,能变通的事不要设门槛,能教育的事不要用重罚”,实实在在地改进服务措施,为建筑企业发展提供服务保障。同时,要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严防各类事故发生。
三激励要有新举措。去年,市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建筑业发
展的若干意见》,制定了专门的奖励扶持措施,激发各建筑企业做大做强和创杯创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今年,市政府对这一文件作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重点在企业税收、资质升级、科技创新等方面出台了更加优惠的措施,鼓励建筑企业“回流”,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如在税收方面,规定“对纳税300万元以上的前5名建筑业企业纳税大户,企业当形成的地方财政收入超过本行业平均增长率20%以上部分给予20%的财政扶持,每家的最高扶持额不超过100万元”,并将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制定合理的税收征收标准和办法,鼓励我市在外建筑企业和外地建筑企业来我市开具外出经营证。当然,政策主要是体现市政府对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