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全市工业经济暨推进先进制造业
同志们:
这次全市工业经济暨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工作大会,是市委、市政府召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全市性大型会议。会议将对去年工业经济工作作一个全面回顾,着重就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五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全面推进全市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作部署。因此,这次大会是一个标志,标志着我市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开始进入全面推进和实施阶段,意义十分重大。XX市长将在会上作重要讲话,各级各部门各企业要认真学习黄市长的重要讲话,深刻领会讲话精神,紧密结合各自的实际,加以贯彻落实。现在,根据会议的安排,我先讲三个问题:
一、2003年全市工业经济工作回顾
去年,是重要而非同寻常的一年,我们遇到了突如其来非典疫情的冲击和严重缺电以及原材料价格震荡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在市委、市政府坚强有力的领导下,围绕年初工业经济会议和年中工业大会确定的各项目标,全市上下万众一心,奋力拼搏,真抓实干,取得了超预期、超历史的突出成效。全市工业经济呈现了多年来少有的好形势,工业经济各项指标均创下了完成实绩历史新高,提前一个月实现了“满堂红”,超额完成了全年预期的各项任务,成绩十分喜人。具体看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一是工业经济总量和质量跃上新台阶。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230.85亿元,增长15.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6.17亿元,增长21.9%。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84.66亿元,同比增长27.3%,增幅同比高出9.1个百分点;实现销售收入 556.21亿元,增长36.4%,增幅同比高出16.1个百分点。实现利税59.53亿元、利润35.25亿元,同比分别净增20.84亿元和14.93亿元;增长55.2%和?6.9%。利润、利税增幅同比分别高出29和 38.2个百分点;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9.1和46.5个百分点,位列全省第一。十一项工业经济评价考核指标综合得分为230.50分,同比提高27.75分,列全省各市第二位,与排名第一的宁波仅相差 0.09分。与此同时,相关因素良性互动,互为促进并行递增。全年全社会工业用电量65.08亿千瓦时,增长21.2%。财政总收入达到51.2亿元,增长32.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5.26亿元,增长 42.0%。在国税总收入中,来自工业的税收占79.7%,比上年净增 4亿余元;在地税收入中,来自工业的税费(含社保费)占35.3%,比上年净增9.6亿元。新增平均就业人员达15657人。金融运行存贷两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98.8亿元,同比增长31%;各项贷款余额375.2亿元,增长40%;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不良贷款比率和余额保持了四年连续下降,当年下降6.31个百分点,全市信贷资产有了整体改观,各项指标也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
二是重点行业和企业显现了更加突出的支撑作用。在规模以上工业33个行业大类中,有16个行业增长超过30%,全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重点行业生产增长超过45%;有 15个行业产值已超10亿元;6个行业产值超30亿元。这6个超 30亿元的行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58.4%、销售收入的 57.5%、利税的63.5%、利润的66.6%,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14.8个百分点、销售增长20个百分点,利税增长40个百分点、利润增长59.1个百分点。产品产量同样呈现增势。在列入统计的172只工业产品中,有54只产品增长在30%以上,有89只产品全省占比提高,21只占比列全省第一位,32只产品列第二位,23只产品列第3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均资产、完成产值、创利税指标实现同步增长。100家重点骨干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35.92亿元,利税27.67亿元,分别增长32.6%和39.1%,占规模以上工业同指标的42.4%和46.5%。其中有12家企业销售收入超5亿元:有4家企业销售收入超10亿元,其中升华集团为23.2亿元、金洲集团12.8亿元、久立集团10.5亿元、美欣达集团10.1亿元。全市税利超千万元工业企业达到120家,同比净增33家;其中超5000万元达到16家,净增8家;超亿元达到5家,净增4家。实交税金超千万元企业21家,超2千万元企业9家,超3千万元企业7家。出口超千万美元工业企业14家,超2千万美元8家,超4000万美元4家。企业上市有新进展。继升华拜克、美都控股、惠丰纺织之后,德清华盛达成功买壳上市,金洲管道获准到香港上市;美欣达、德华兔宝宝装饰资料已送证监会待审核。品牌战略实施取得历史性突破。“珍贝”荣获中国名牌,实现了我市中国名牌零的突破。又有16只工业产品获省名牌;24只获省著名商标。栋梁铝材等7只产品列入国家免检产品。
三是工业性投入大幅增长。全年工业性投入完成143.2亿元,超过“九五”五年工业投入总额。在全部工业投入中制造业投资领先增长,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投入占83.61%,四大基地投入占76.82%。工业园区建设投资69.04亿元,增长69.22%,占制造业总投入的48.2%。在整个投入中显现了大组合、大投入、大项目、大产出的新格局。全年组织实施国家国债、“双高一优”等专项11项、省重点结构调整项目27项,累计在建省及省以上重点项目达到65项,为历史最高水平。获国家、省市县给予技改技术进步补助资金累计达1.16亿元,有18个项目已竣工。组织实施5000万元以上项目94项,亿元以上项目35项,市重点制造业项目50项,同时还组织实施了新材料、产学研、工业信息化等6个专项67个技术创新项目,其中16个被列入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完成省级新产品开发461项。省级以上新产品产值率达到 15.4%,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工业性投入和园区建设的推进,有力地拉动了全市工业经济的增长,拓宽了全市工业发展的空间和领域,有效增强了发展的后劲,促进了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重工业产值增幅超过轻工业16.4个百分点,轻重工业比达到 0.98,重化工业特征初步显现。新型纺织、特色机电、医药化工、新型建材四大特色优势产业完成销售收入227.11亿元,实现利税 25.37亿元,分别增长39.2%和38.1%,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8.7%和42.6%。
四是先进制造业基地启动建设开局良好。各级各部门去年上半年就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做了大量前期衔接工作,排出了一批基地、一批企业,采取了一些针对性措施,尤其在强化向上对接中,取得了初步进展。特别是去年下半年,各县区积极贯彻全省、全市工业大会精神,相继成立了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开展了宣传发动、编制规划、出台政策等一系列启动工作,重点企业的培育和先进制造业中心的建设有序推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既是三县换届伊始之年,也是两区成立之年。在人员变动大,相对人手少,各条线上工作多的情况下,体现了新班子新气象。抓工业发展,抓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热情高、干劲足,县区乡镇间比发展、比投入,你追我赶,竞相争先,掀起了新一轮工业发展高潮。德清县以抓大投入、大招商、筑大平台,促大开放、大建设、大发展,内外资引进名列全市前茅;长兴县以招商引资和园区建设集中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扩总量、提质量,主要工业经济指标增幅均列全市第一;安吉县围绕建设生态大县,提出并实施了生态工业发展规划,生态特色产业推进明显加快;XX区聚全区之智,举全区之力,全力建设南太湖XX工业园,高标准建设的道路框架和高速度推进的形象进度,使南太湖XX工业园成为全市增长的最大亮点;南浔区实施重点企业、名牌产品和重点项目联动,加快构筑科技新高地、结构新体系和开放新格局,规模经济增势强劲,新增规模企业总数居全市第一。开发区和重点园区间也呈现了大招商、大建设的热潮。各省级开发区和重点园区以及织里、煤山、钟管、练市等经济重镇在引进内外资、加大工业性投入、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扩大工业经济总量,提高增长质量中起到了龙头带动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块状经济的发展和区域特色优势产业的壮大,为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启动实施,摸索了初步的经验。
总之,去年全市工业经济遇到的困难比预料的大,取得的成绩也比预料的好。成绩令人鼓舞。同时也表明全市经济与全省全国一样,已经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的上升期。这个成绩来之不易、这个上升期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正确决策和正确应对的结果,是全市上下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成果,也是广大企业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加快发展的结果。这些都为今年工业经济的进一步提升和发展,为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工作的全面推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矛盾和差距。总体上来说,全市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工业结构调整的任务还很艰巨,增长的大头主要是纺织建材业,二者占了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利润的三分之一;高新技术产业的壮大仍有待时日,先进制造业的占比还不到50%。与环杭州湾产业带及周边长三角城市比,我市总量过小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工业性投入总量和增幅横向比仍有较大差距;大企业大集团不多、发展不快,上市企业和全国名牌产品过少,驰名商标还未实现零的突破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加以重视,并采取切实措施,认真予以解决。
二、关于今年工业经济暨全面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
展望今年经济形势,仍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从总体上看,今年的经济发展环境会进一步趋好。从国际环境看,去年下半年以来,美国经济复苏和上升较快,西方国家前一段的经济低速徘徊已趋结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增长将比去年明显加快。从国内环境看,宏观经济正处于经济周期的上升期,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具有较为稳固的基础。只要国际国内不出现重大的、全局性的突发性事件,今年经济的持续增长是完全有可能的。但是,新的矛盾和问题还是不少。从目前情况分析,今年工业经济暨全面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主要有五个方面:
1.能源供应瓶颈制约加剧。连续多年的经济快速增长给能源供应产生了很大压力,最为突出的是电力,全市供电形势十分严峻。总的看电力供应已由过去的季节性、局部性、短期性紧张变成现在的经常性、整体性、全面性紧张,而且这种大面积缺电的状况在几年内难以根本缓解。主要是供应跟不上要求增长的需要。需求增长,包括工业生产的大幅增长、效益农业的发展、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增长和随着城市扩大商厦、宾馆、饭店等增多、市区道路、城市亮化等需求的大幅增长,电力不足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尽管省市有关部门已作了一系列的努力,但电力供应的缺口仍然在扩大。据去年运行看,全市最高日负荷达115万千瓦,而省下达指标最高日负荷为78万千瓦,最低为64万千瓦;今年一月份以来,最高日负荷已冲破125万千瓦,预计夏季有可能达140万千瓦;而省下达指标,到目前止,最低为60万千瓦。2月13日开始,全市工业企业已实施“开四停三”,当日省调直接将我市53条线路全部拉闸(停电)。供用电形势异常严峻。前天市里已召开供用电工作会议,作了全面分析和全面部署,总的要求是在严重缺电的情况下,做到有序用电,使基本生活用电和基本生产用电得到保障。具体措施中除了对所有工业企业实施“停三开四”“停一开一”外,仍将对矿山、水泥、化工、钢铁等高能耗企业实行全面限电或只供应谷电。对机关、居民、商厦等也已采取阶段性限电,亮化工程暂停等有关措施。同时加快热电厂建设和企业自备电机加以应对。除了电力,煤炭、成品油等也出现局部性、阶段性供应因难。去年10月下旬以来,柴油供应出现紧张局面;煤灰特别是电煤供应也出现了困难。最近两个月柴油和煤的问题有所缓解。客观地看,电力、柴油、煤等能源供求缺口的扩大,既有经济增长较快,生活需求相应扩大,能源建设、运输能力跟不上需求的问题,也与我市的经济结构、经济增长方式有较为密切的关系。预计今年全年,能源供给形势不容乐观,尤其夏季高温时节,生活、生产用电矛盾更为突出,有出现大面积“电荒”的可能,这需要我们全市上下、各方面共同予以高度关注,相互配合,共同参与并支持和服从稳定用电秩序的管理要求,在开源节流上群策群力,共渡难关。
2.土地利用率不高与发展用地不足并存。总体上看我市人多地少,土地资源十分紧缺,农保指标相对偏高,特别是自去年以来,国家、省宏观控制要求越来越高,而相关规划调整相对滞后,加剧了用地矛盾。另一方面,确实也存在极少数的乡镇和村用地的无序化和粗放型。从规模上看,原市县两级的49个工业园区(不含开发区)规划面积的平均水平低于全省5.58平方公里的平均水平,更低于全国6.34平方公里的平均水平。不足1平方公里的园区超过总数的一半。园区间的投资密度和经济密度差距明显。去年11月经初步清理整顿后,报批保留的23家工业园区,仍有低于 6.34平方公里以下的规模。从建设管理上看,其中有相当部分工业园区,建设水平不高,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综合服务体系也不完善;入园企业素质参差不齐,产业集聚度和园区特色不突出。但是也要看到,设立工业园区初期也有其阶段的合理性,当时考虑了村向乡镇的集中,解决了村村冒烟,这是一个历史功绩。当然现在看,出现了乡乡点火,这又与我们现在的发展阶段不相适应了。因此进一步加大土地利用集约化,加大土地资源的集中度,也是必然趋势。最近,根据省最新要求,再次对开发区、工业园区作了进一步整合、扩容、调整,除部分工业园区整并到开发区、城镇功能区外,正式上报省审批为11个工业园区。上周省督查组到各县又作了一次检查。可以预计今后随着土地审批上划省管和工业用地实施招投标,工业用地供应将要求更高,控制更严。因此,要倍加珍惜并用好现有的和将扩容的土地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效益。
3.工业资金短缺有加剧的趋势。自去年以来中央人民银行采取发行央行票据、规范房地产贷款、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等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之后,对我市金融运行带来深刻变化,去年下半年全市贷款投入增势迅速回落,到年底各商业银行存贷比居高不下,入不敷出。今年有加剧的趋势,据市人行预测,今年全年有望新增存款130亿元,新增贷款110亿元,其中新增异地银行贷款50亿元;而今年全市信贷资金需求为160亿元,其中工业企业需求40亿元。预计总缺口达50亿元。应当看到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资金短缺将是个长期的矛盾。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银行商业化、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文化事业发展、城乡居民消费贷款需求、效益农业等新信贷的需求增长,直接影响到工业经济在总贷款中占比。另一方面,去年以来各企业的高涨投入,对后续投入需求放大,而自有能力难于承受;此外,大批中小企业融资要求也在扩张,因此,资金缺口也是一个持续存在的突出制约因素。
4.部分行业出现投资过热的现象需引起警惕。去年以来,全省钢铁、建材、纺织等行业的投资增长很猛。我市也不例外,纺织、建材投资显得更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一段时期内,某些行业生产和投资快速增长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不能用过去计划经济的眼光去看待当前竞争行业的一些投资行为。但一段时期内,某些行业投资过热,潜在的风险不容忽视。今后几年,这些行业将会面临两方面的明显制约:一个是全国、全省在建项目投产后新一轮争夺市场的剧烈竞争;另一个是资源、能源、环境、运输能力等企业自身不能解决的配套条件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都可能导致潜在风险转化为现实风险。这对企业自身而言,一旦发生重大的投资风险,企业固然要受损失,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很大,国家和群众同样会受很大损失。对此各县区、各乡镇必须引起高度警惕。必须充分考虑环境、资源、能源的承载能力,切不可盲目放任引进项目。去年底,市政府已责成有关部门紧急下达了控制高能耗行业项目引进的紧急通知。最近国家专门就压缩小钢铁、小建材等五小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召开专题电视电话会议。很显然,在当前电力供应十分紧张的环境下,对高能耗、低效益,又造成污染的项目,一定要严格控制。
5.国际环境的制约不可忽视。这些年我市工业品出口日益增多,国际市场对我们的制约因素也日益增多。一些国家利用世贸组织的一些规则,进行贸易壁垒、技术壁垒的限制,此外知识产权上的纠纷不时发生。加上国内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工业品出口的利润空间会有所压缩。在变化多端的国际形势下,如何合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此外主要原材料价格上张和供应紧张的负面影响也不可低估。还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最近出现的禽流感等突发性事件,年内是否还将有另外的突发性事件也很难说,这些不确定因素的负面影响究竟怎样还很难预料。
针对今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曾培炎副总理在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强调:“当前经济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关口。把握好了能够平稳、协调、快速发展;把握不好,就有可能大起大落。要十分重视珍惜当前的发展趋势,认真把握大好形势,防止出现大起大落”。吕祖善省长在最近省人代会上也强调“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不进则退的重要关口”,我们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把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对经济工作的各项部署上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应对经济运行处于重要关口和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微调的新形势,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发展,同时又要增强预见性,提高自觉性,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稳中求进,进中求快,在新年里创造新业绩。
三、关于今年工业经济暨全面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主要目标和工作安排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融入长三角、接轨大上海、建设环杭州湾产业带、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总体部署和市委五届五次全委会要求,今后一个时期,工业经济的主要任务就是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
其主要目标:通过若干年的努力建设,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塑造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和规模化经营的“XX制造”品牌产品,形成一批先进制造业企业集群,建立起以特色园区为支撑的南太湖产业带、临杭产业带和近沪经济走廊,构建新型建材、新型纺织、医药化工、特色机电四大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生物化学品、建筑新材、绿色竹木制品、优质水泥、特色纺织品、品牌童装、光电器件及材料、金属管道及不锈钢、现代座具等一批国家级先进制造业中心,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制造业中的比重,初步确立XX作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地位。
具体目标是:到2007年,全市制造业增加值比2002年翻一番,达到40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制造业的比重提高到60%左右,年均增长18%以上。医药化工、新型建材、新型纺织、特色机电四大先进制造业基地规模以上企业的销售收入占整个制造业比重达到60%左右,努力提高电子信息和环保产业在制造业中的比重;按照动态管理的原则初步形成10个左右全国制造业中心。创建50家在产业和行业中起骨干带动作用、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全国同行业排头兵企业,形成一批年销售收入达到50亿元、30亿元、10亿元的明星企业。争取打造10只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交货值占全部销售收入比重提高到30%左右。制造业利用外资五年累计占制造业总投入的30%以上,达到25亿美元。力争到2010年,全市制造业增加值达到5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达14%,制造业发展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交货值占销售收入比重提高到35%左右;制造中心产业的规模和技术创新能力处于全国先进水平。
按照上述总体目标,今年确定为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推进年,全年全市工业经济暨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主要预期指标: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增长20%左右;十大先进制造中心销售收入增长27.6%;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以上,力争达到15%;先进制造业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比中力争再提高五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利税和利润增长18%左右,力争20%;企业经济效益指标保持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市工业性投入160亿元,力争180亿元,其中投入先进制造业占60%以上;重点抓好200个30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抓好50个结构调整重点项目、50个关键技术开发项目、50个技术创新项目;重点推进建筑新材等5个先进制造业制造中心建设。其中:建筑新材销售收入达到25亿元,增长36.5%,完成工业性投入8亿元;特色机电产品销售收入达到20亿元,增长14.2%,完成工业性投入9亿元;金属管道及不锈钢销售收入达到40亿元,增长 66.6%;特色纺织品销售收入达到94亿元,增长31.6%。继续培育明星企业10家、龙头企业35家、重点骨干企业75家左右。
根据上述目标,今年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切实加大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推进力度。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工作是今年工业经济工作的总抓手,贯穿于技术改造、科技创新、信息化工作、园区建设、大企业大集团培育等一切工作之中。各级、各部门要将省市对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总体部署、具体措施与各自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在深化细化具体化上下功夫,在实抓实干求实效上下功夫,在“先进”和“基地”上下功夫。这次大会我们印发了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年度推进计划,包括了基地和中心建设的经济总量和速度、工业性投入、技术创新、大企业大集团培育等目标和考核要求。市“基地办”要按照推进计划,加强对各县区推进工作进度的检查和督促,确保建设如期有序推进。原则上年中检查一次,年底一次,自查与重点抽查相结合,检查考核结果纳入县区综合考核内容之中,也是全年工业经济目标考核的依据。要突出抓好关于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指导意见、若干政策30条的贯彻落实,抓好四大基地、十大中心,特别是建筑新材、特色纺织品、金属管道及不锈钢、特色机电、优质水泥五个重点推进的制造中心建设,强化督查、协调和沟通工作。各县区都要注重抓典型示范,通过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好的思路和经验,以点带面,促进全市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工作共同进步。
(二)适时加快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结构调整始终是工业经济工作的主线。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是制造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当前,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好形势下,我们既要注意把各方面特别是各级和各企业的投资积极性保护好,引导好。另一方面,要确保一个地方工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始终要关注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和成长性与竞争力,不能只满足于产业的单一性和规模,而要十分关注产业及产品技术装备的升级换代,按照能源、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来谋划工业发展,防上盲目低水平扩张。要把着力点放在“先进性”上,而且先进也是一个不断递进的过程。对去年以来投资增长过猛的高能耗、高排放行业坚决予以压缩,对已建的国家已明令限制发展的行业,如机立窑水泥厂、“五小”(小化工、小钢铁、小水泥、小印染、小煤炭、小矿山等)企业,要通过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市场的等综合手段予以淘汰。同时,继续鼓励引导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培育产业发展新优势;继续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量大面广的传统产业,使目前层次尚低的一些传统制造业尽快发展成为具有先进制造水平和经营素质的现代化的制造业。各级各部门在这方面要形成共识,有关乡镇和企业也要深化认识,要利用当前的有利时机,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和企业经营方向。
(三)持续加大先进制造业的高强度投入。要一手抓资金筹措,一手抓有效、合理的投入。继续做好激民资、引外资、聚内资工作,力争先进制造业投入持续高速增长。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今年要吸引内资100亿元的目标,这次会后将出台《关于利用内资考核奖励办法》,各县区要加大工作力度,做好吸引国外资金和市外资金的工作。在吸引内资上,继续鼓励企业实行资本运作和低成本扩张,鼓励经营者扩大再投资,鼓励市外、县外、区外资金投入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突出接轨上海、引进杭资、引进项目、引进人才的工作。鼓励民间资金投入和招商引资工作。在激活民资上,凡是有效的办法都要继续坚持,要把门敞的更开、政策更优惠、服务更到位。在外资上,继续坚持“抓住新侨、深化台港、强攻日韩、拓展欧美”的方针,突出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加大先进制造业高强度的投入,要确保先进制造业投入占工业总投入的60%以上。抓投入,要突出抓好大项目。对今年确定的重点推进的优质水泥、建筑材料、特色纺织品、金属管道及不锈钢、特色机电等5个制造中心和200个3000万元以上的工业技改项目,要逐项逐项排出形象进度表,按倒计时,逐月逐月抓落实。要集中精力抓好久立7万吨不锈钢生产线、金洲ERW石油天然气管道、长兴玻璃有限公司优质浮珐玻璃和七条干法水泥生产线等100个先进制造业基地重点项目建设和亿元以上项目建设的组织实施。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做好重点先进制造中心和大项目的协调服务工作,对重点技改项目的大额资金需求,金融部门要予以积极支持,帮助牵头组织银团贷款、简化信贷手续,提供优惠利率和优质的服务;有关县区要集中有限的要素予以倾斜,并抓好大项目的建设进度和投产达产的督促检查工作。要继续鼓励面上企业,努力提高装备水平,引进设备和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对此,有关部门要继续加大支持力度。各有关企业也要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加快项目建设,力争早竣工、早出效益。
(四)大力推进制造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其主要途径是企业信息化和技术创新。按照到2007年,市重点骨干企业中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企业覆盖面达到90%以上,主要生产装备的智能控制率达到80%以上,电子商务成为主要营销方式之一,逐步使我市建设成为长三角地区企业信息化水平较高的城市之一这一目标和重点抓好设计电子化、产品数字化、生产过程控制自动化、企业管理信息化,以及电子商务和信息化服务公共平台建设的要求,继续抓企业信息化,把企业信息化作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升制造业整体水平的突破口。引导企业加大信息技术应用力度,推进生产向自动化、连续化、集成化转变;引导企业以建立管理信息系统为切入点,实现管理现代化。今年要细化全市企业信息化建设五年规划。重点扶持10家左右信息化示范企业,组织实施一批先进制造业信息化专项和一批先进制造业关键技术创新项目,完成新产品开发500项,其中省级400只以上。通过培育企业技术中心、完善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发展产学研联合、组织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攻关等多种途径,大力开发新产品,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步伐。特别是要突出打造建设全市工业经济网站和若干个制造业检验检测和科技研发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为面上企业和块状经济服务,从而加快提升区域经济产业技术层次,真正把先进制造业基地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继续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新创省名牌7只,省著名商标10件;力争有2—3只产品,进入中国名牌或全国驰名商标。
(五)大力构筑先进制造业发展大平台。按照高标准建设、高速度推进、高效能管理、高水平产出的要求,突出抓好南太湖、临杭产业带和近沪经济走廊的省级工业园区的整合、扩容和提升。加速推进先进制造业向开发区和工业园区集聚,使其成为先进制造业集聚的核心区、城市和生态协调发展的示范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先行区,具有国际影响的区域品牌标志区。当前,在构筑先进制造业发展大平台上要避免两个倾向:一是无视省市有关要求,继续搞遍地开花;二是忽视对整合园区的工业企业的引导、忽视并入城镇功能区块原工业园区的必要指导。有关县区和乡镇要坚持做过细的工作,注意把企业发展的积极性、创造性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各企业也要服从这个大局,自觉主动地向“两带一廊”集聚,向重点园区和省级开发区集聚。要继续加速提升块状经济的产业素质。众多企业围绕一个行业或者一大类产品集群发展,形成块状经济,是我市的产业特色和优势。但大多数块状经济的素质还比较低、相关产业的支撑配套还比较弱、企业分工协作还不够广泛,只是企业群或者只是产业集群的低级状态。必须从增强创新能力、提高产业素质、完善服务体系、发展分工协作入手,把块状经济进一步培育成相关企业、营销网络、中介机构等围绕某个特色产业互相联系、互相支撑的产业生态系统。这样的特色优势才具有长久的生命力,才难以被别人模仿和替代。
(六)大力加强先进制造业企业家队伍建设和大企业大集团的培育。企业家是经济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的创新主体,因此,针对企业家这个关键,下决心通过若干年坚持不懈地努力,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今年将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现场观摩、座谈交流、理论引导等多种形式,分专题,有针对性地强化对企业家的培训。同时继续加大制度建设。鼓励引导各明星企业、龙头骨干企业和重点骨干企业,特别是股份制企业全面推行经理招聘制,促使一大批有企业家才能的人脱颖而出。鼓励并引导企业走现代企业之路,通过选择培育一批、改制完善一批、上市辅导一批,推进企业上市工作,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企业家的激励与监督机制,建立内外结合的全方位的企业家激励约束机制,内部环境激励和约束主要包括公司章程的激励和约束,合同的激励和约束,组织机构的激励和约束;外部环境的激励和约束主要包括法律的激励和约束,市场的激励和约束,团队的激励和约束,道德的激励和约束等。除了抓企业家培训、制度建设,各级要督促明星企业、制造业龙头企业、特色优势企业和重点骨干企业,进一步细化发展规划,强化规划实施,促使一批企业做大做强,一批企业做精、做专、做新、做特。今年明星企业准入标准已确定,具体为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或利税总额超1亿元,并且五年技改总投入达到 2.5亿元,当年投入不少于3000万元。各列入培育的企业,要对照先进找差距,瞄准国际、国内500强,从进入明星企业起步,打实基础,加快扩张,力争实现超常规发展、跨越式发展。
(七)突出抓好先进制造业企业生产要素的集中调度。各级经贸部门要切实加强经济形势分析,努力把握经济运行趋势,对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及时预测预警,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探索建立应对突发情况的快速反应机制。要重视运用规划和产业政策,按照绿色经济的要求,正确引导企业的经营行为。当前尤其要强调认真贯彻国家制定的技术、质量、环保、安全、能耗等行业准入标准。探索运用准入标准来抑制盲目发展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对浪费资源和严重污染环境的落后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实行限期淘汰。面对能源紧缺和原材料涨价的压力,要引导企业加强内部挖潜、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要加大对电力要素的集中调度和管理。做到有序、合理、严格,确保稳定的用电秩序。继续引导企业自备发电,切实加快对各热电项目建设的推进力度,形成合力,力争早建成、早投产。电力部门要抓住当前有利时机,抓紧改造电网并适度超前建设电网,为新一轮发展提供电力传输的快速通道。市计委、经委、国土等部门要巩固前期工作,继续向上争取,力争上报的工业园区、开发区,早日批准,为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提供有效的载体,确保先进制造业大项目和创造中心的用地需求。金融部门要进一步发挥和增强融资主渠道的作用,加大资金组织力度,扩大信贷投入规模,创新融资渠道,切实加大吸引异地银行来湖拓展业务,继续广泛运用商业票据、信托等多种融资工具,以最大限度缓解信贷资金供求矛盾,确保先进制造业制造中心、明星企业、龙头企业、特色优势企业的项目资金需求。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要在强化自身盈利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发挥自身的融资主体作用,提高经营水平和资金运用能力,走多渠道、多品种融资之路,以求在更大范围,来解决自身发展的资金要求。四月份要开展一次全市性的先进制造业宣传服务月活动,进一步营造推进先进制造业建设的良好氛围。
同志们,今年是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全面推进的一年,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迈开大步的一年,是确保全市经济在新的增长周期继续上升的一年,也是经受严峻考验的一年。我们肩上的担子很重,压力很大。我们要化压力为动力,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尤其是要从当前抓起。各级各部门各企业要抓紧把会议精神贯彻下去,把各项目标任务分解落实下去。大家从现在起,要做到心中有数,立足当前,着眼全年,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凝心聚力抓发展,力争新年好开局。现在二月份已将过去,因此,各项工作都要抓紧再抓紧,一步不松,一着不让,抢时间、争速度,尤其是抓好适销对路产品的增产增销增效,力争一季度开门红,为做好全年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我相信,只要我们上下同心,扎实工作,与时俱进,奋发进取,迎难而上,就一定能在新一轮经济大扩张中实现制造业水平新提升,工业经济大发展,从而为全市经济社会实现新跨越作出应有贡献!
第二篇:在全区工业经济暨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大会上的讲话
在全区工业经济暨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大会上的讲话
区委书记 朱建华(2011年3月10日)
各位企业家和同志们:
今天的会议十分重要,是全区“学习先进创新业”动员会暨干部大会之后的第一个大会,既是一次肯定成绩、表彰先进的庆功会,也是为工业经济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实现“开门红”的动员会。刚才,东明同志代表区委区政府对去年工业经济各项工作及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工作作了全面部署,体现了持续突破、创先争优的信心和决心,也凝聚了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下面,我再讲三方面意见。
一、肯定成绩,寻找差距,进一步提高对工业经济率先实现追赶跨越的认识。
2010年是我区很不平凡的一年,我们始终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立区”主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并通过二上苏北,在全区掀起轰轰烈烈的“学习先进创新业,追赶先进比贡献”活动,举全区之力推动工业经济率先追赶跨越,既冲刺了当年的奋斗目标,也冲刺了十一五的奋斗目标。工业总量争先进位。2010年,我区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百亿大关达12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82.88亿元,排在江山、龙游之后,超过常山、开化,总量列全市第三。产业结构得到提升。从三次产业结构看,一产比重首次下降到20%以内。高档特种纸和矿山装备制 造两大主导产业取得国家级产业基地招牌,两大主导产业产值分别增长65.3%和43.6%,充分发挥了领军作用,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发展后劲有所增强。全区新引进5000万元以上工业投资项目39个,其中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达20个。全市共新引进5亿元以上项目4个,我区就占了2个。主要工业经济指标持续向好。限额以上工业投入、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规模工业利税总额、规模工业利润总额、规模工业新产品产值率增幅等六项指标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工业增加值增幅排名全市第一。
总之,在全区各级各部门、广大企业家、工业战线的干部们和服务工业战线的全区各级机关部门、乡镇(街道)团结拼搏下,取得了较好的业绩。在此,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向奋战在工业线上的全体同志和服务工业发展的同志们,向全区企业家、经营者们表示由衷的感谢和衷心的祝贺!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看到问题。与我市其他县(市、区)相比:一是综合经济效益得分排位下滑。我区规模以上综合经济效益得分300.51分,同比增加35分,得分排位从上年的第一下滑到第五。二是总量差距没有明显拉开。虽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常山、开化,但只比常山多出1.85亿,比开化多出5.4亿元,而距离龙游、江山分别还有85亿和192亿的差距。一旦我们不拉高标杆,放缓脚步,不但有可能被开化、常山重新超越,而且会被龙游、江山拉开更大差距。三是经济效益增速放缓。2010年,我区规模以上工业利税总额、利润总额分别为5.63亿、4.09亿元,均排位全市第四名,增幅排位从上年的第二下滑到第三。与盱眙县、淮阴区等地相比。一是发展后劲有待增强。“十一五”期间我区工业投入累计达到117.4亿元,比十五期间投入增长153.8%。而淮阴、盱眙两地分别达到了347亿元和316亿元,均是我区的3倍左右。“十二五”淮阴、盱眙又分别提出了5年投入1000亿元和800亿元的目标,这些目标都是根据他们的发展需求和发展态势定下来的,而我区为260亿元左右,这还是我区三上苏北后拉高标杆后的力争目标。这说明我们在目标的起点上也就输给了苏北。总量差距有待缩小。以十五末为基础进行分析,规模产值十五末是淮阴的1/
3、盱眙的1/2,而到十一五末,规模产值只有淮阴的1/
5、盱眙的1/3。虽然这其中有化工园区整体搬迁的影响,以及土地要素制约等因素,但总量继续落后已是不争的事实。再看十二五目标,即便按350亿元的力争目标进行比较,也比淮阴低了850亿元(比十一五末的差距增加近550亿元),比盱眙低了750亿元(比十一五末的差距增加580亿元)。发展质量有待提升。十一五末,我区工业企业利税额与开票销售收入的比值为6.87%,淮阴是23.08%,盱眙是14.69%,也就是说每100元销售收入,衢江、淮阴和盱眙可产生的利税额分别为6.87元、23.08元和14.69元,说明工业经济质量的差距是十分明显的。因此,三上苏北后,我么必须拉高标杆,减少不知不觉,至少要使不知不觉上升为后知后觉,后知后觉上升为中知中觉,中知中觉上升为先知先觉,先知先觉要继续扩大。二上苏北后很多没有解决的问题,很多学得不到位的地方,很多操作上还没有较真的地方,我们今年都要去努力。可以说,思想解放到什么程度,就发展到什么程度,这也得到我区前两年发展的验证。
二、同向给力,持续突破,加快推动工业率先实现追赶跨越
推进工业持续突破,实现率先追赶跨越,需要五个“同向给力”。
1、同向给力平台建设。平台建设是事关当前、事关长远、事关全局的大事,是实现持续突破、创先争优的关键。同向给力平台,必须三管齐下。一是全力拓展空间。一方面要开辟新战场,开发区东扩要眼光放远,手笔更大,“十二五”期间要规划实施10平方公里,前两年确保实施3平方公里,三年争取实施5平方公里。乡镇工业功能区也要拉高标杆,适当拓展发展空间,在有条件、有基础的乡镇,如峡川、后溪等建立工业集中区,打造中小企业孵化基地。另一方面要挖潜老战场,鼓励“零土地”技改,探索工业用地分阶段供地和闲置土地退出机制,实现开发区和乡镇工业功能区投资强度、亩均产值和税收有新提高。二是全力突破指标。如果说空间问题我们还能看得到,那么指标问题需要“无中生有”,也就是要把农村住房改 造、中心村中心镇培育、乌溪江库区群众下山异地脱贫与农村土地整治结合起来,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来解决指标不足问题。干部大会中提出的今后三年每年完成4180亩的农村土地整治任务必须确保。三是全力打造熟地。把空间和指标变成实实在在的熟地是我们给力平台的落脚点。我在开发区调研提出四句话:就是“同向给力工业、齐心协力东扩”、“强化协调责任,创新征地方法”、“每周督查进度,后续项目前移”;“排除常见问题、限时有地可供”,全力抓好批地、征地、配套等环节,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为5亿、10亿以上的大项目提供熟地。
二是同向给力招商选资。要紧紧围绕25亿招商任务,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一把手抓”、“一票否决”不动摇,坚持把工业、现代农业和服务业全面推进起来抓招商突破不动摇。重点解决三个问题:一是招什么商。重在招大引强。农业招商要突出招引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工业招商要突出“产业导向、亩产导向、税收导向、规模导向”,在有限的土地上培育出 “大金娃娃”,积极引进一批对区域发展带动力强、影响深远的龙头型好项目、大项目和关联性、配套型项目。服务业招商要把城市项目招商作为重点,力求在引进带动人气、商气能力强的项目上有新突破。二是怎么招商。坚持全员招商与专业招商相结合的办法不动摇,更加突出专业招商,专业招商队伍要在原有基础上人员扩大一倍、经费增加一倍。强化以商招商,鼓励企业家加入招商队伍,对以商招商的引进者在土 地、税收等方面予以更大优惠。三是如何考核。今年招商引资的考核办法正在修改完善,主要有三个特点:①总和分相结合,既有三次产业考核办法,又有抓总的考核办法,也就是说招商引资的考核办法是“1+3”的考核办法;②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即招商部门的任务既有量上的要求,也有对特定项目招商的要求,诸如汽车客运东站、农贸城、中央商务区、贸粮大楼、教育“三百工程”等看在眼里、抓在手上的项目就要定性考核;③突出大项目的考核导向。
三是同向给力项目推进。要按照发展工作项目化的要求,用项目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一要多谋项目。我区经济发展特别是投资能否持续增长,关键在于后续项目能不能跟上、新项目能不能及时补充。这就需要我们多谋项目,围绕宏观政策、产业规划、重点领域、区域特色、功能配套等,创新项目生成机制,时时谋项目、事事谋项目,确保项目库不断流,做到规划一批、论证一批、实施一批。二要快建项目。要按照“目标倒逼、时间倒逼”的要求,严格落实区级领导联系重大项目、“一线工作法”、“挂图作战法”等工作机制,全面开展“千名干部联项目”活动,每个季度开展一次集中签约、集中开工、集中竣工的“三集中”活动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力求早开工、早竣工、早投产、早见效。三要做好前期。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快速协商机制、项目落地联合审批制度和全程办事代理制,加快重点项目的前期工作进度。凡列入省重点和投资超过亿元以上的项目,要建立由区领导牵头的专门协调小组,加快 项目前期各项工作,做到早审批、早落地、早开工。
四是同向给力产业升级。要把产业高端化、集群化、低碳化发展作为我区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努力打造“三大百亿”产业。一是高端化。产业高端化既包括由生产制造业向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等最高端产业转移提升,也包括由生产制造业中最低端的一般加工制造向关键零部件、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生产等环节转移提升。由于我区制造业远未做大,要更加注重后一种转移提升,积极抢占制造业的高端环节,拉伸工业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企业竞争力,真正让产业曲线“微笑”起来。二是集群化。坚持以龙头企业带动、核心技术支撑,引领企业集聚、产业集群发展,重点培育高档特种纸和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集群发展,争取列入市级特色产业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和省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同时,积极探索“一区多园”产业布局道路,尝试组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高档特种纸业园区、机械装备制造业园区、传统特色产业园区等多元化的产业园区。三是低碳化。要牢固低碳工业化的发展理念,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出发,部署发展低碳经济,严格落实环保第一审批权、环保一票否决制。同时,充分发挥政策的撬动作用,建立支持低碳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重点在财政、金融、税收、用地等方面对低碳工业予以扶持。
五是同向给力发展环境。“企业唱戏、政府搭台”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要加大企业帮扶力度,以优良 的发展环境激发全社会的创业热情,提高投资创业环境的吸引力。一要牢固树立“企业唱戏、政府搭台”的意识。要强化“对待企业亲如父母、对待客商亲如兄弟、对待项目亲如子女”的“三亲”理念,树立所有部门都是服务部门、所有岗位都是服务岗位、所有公务员都是服务员的意识,发扬“四皮五干”精神(“厚着脸皮、硬着头皮、磨破嘴皮、跑破脚皮,黑天当作白天干、雨天当作晴天干、节日当作平时干、三天当作两天干、二件当作一件干”),加大服务企业力度,推进企业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同时,要强化服务问责,对企业、客商等经济主体投诉的各类问题,必须做到有诉必查、有查必果。二要全面启动“三企工程”。从4月份开始,区委区政府将全面启动以“倾听企业需求、调处企业难题、快办涉企事项”为主要内容的“三企工程”,深化开展百名局长联百企活动和龙头企业壮大、低效企业提质、中小企业培育工程,突出帮助企业解决用工、用地、用电、融资、信息化等问题。三要着力提高服务效能。加快“一办三中心”建设,探索项目审批流程的优化再造,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减少审批环节、减少审批部门、减少审批时间,积极破解项目落地中存在的难题,不断提高服务项目、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三、解放思想,狠抓落实,在全区凝聚工业率先突破的强大合力
时事催人,时不我待。全区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工 业首位意识,更具体、更深入、更持久、更有效地深化“工业立区”主战略,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吐故纳新,兴利除弊,较真求真,进一步形成主攻工业的强大合力。
1、解放思想贵在吐故纳新“解放思想、黄金万两;观念创新,万两黄金”。要围绕“一切皆有可能、一切立足干成、一切在于较真”,把思想解放期深化为吐故纳新期,着力破除自满自足、因循守旧、畏难惧艰、四平八稳的思想,确立乘势发展、创新发展、追赶发展、科学发展的观念;把解放思想落脚点放在破解难题上,克服平台建设抓抓停停、招商引资畏首畏尾、项目推进怕苦怕难、转型升级患得患失、服务企业效率不高等问题;把解放思想的成果体现在目标定位、工作重点、务实操作、督查考核、队伍激励上,优质高效推进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各项工业经济工作任务和举措的落实。
2、持续突破贵在兴利除弊。要把持续突破的重点放在兴利除弊上,集聚加快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破除阻碍工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兴利除弊,需要思想上向工业统一、精力上向工业集中、措施上向工业倾斜,坚决排除阻碍工业发展的支流。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学工业、懂工业、钻工业,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引领工业发展的水平。需要配强配优工业战线上的干部,把熟悉工业经济、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优秀干部充实到工业部门,放到工业园区和招商引资工作的第一线,实绩突出的干部要提拔重用。需要进一步突出工业工作在综合考核中 的权重,加强对工业发展目标进度的督查,每季度通报一次,切实做到“能换思想不换人、不换思想就换人,干出成果不换人、没有成果就换人,忠于职守不换人、敷衍失职就换人”。
3、务实操作必须较真求真。抓落实反映能力和水平,更体现作风和意志。在抓落实上,关键是要硬化措施,需要较真求真,真正“沉”下去抓工作。实践证明,工作“沉”不下去,不能较真求真,就发现不了问题,落不到实处。问题不逐项梳理解决,继续拖下去,就会拖延企业的生产,拖掉投资商的信心,拖坏政府的形象。因此,各级各部门要牢记“不拉高标杆就拉开距离,不高点定位就没有地位,不积极有为就问责缺位”,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确定的重点工作、重大任务,明确时限,责任到人,较真求真,攻坚克难,重点突破。要建立“以目标倒逼进度、时间倒逼程序、社会倒逼部门、督查倒逼落实”的倒逼工作机制,逼出干部潜能,逼出工作落实,逼出跨越发展。特别是对平台建设、重大的招商引资项目、重大工业技改项目,要一以贯之、全力以赴地抓紧、抓实。区委督查指挥部、区两办督查室和有关职能部门要强化对重点工作的督查,抓不落实的人,抓不落实的事,确保各项工作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同志们,推进衢江经济社会追赶跨越发展,关键在工业,突破口也在工业,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广大干部、企业家要坚定信心,抢抓机遇,立足新起点,瞄准新目标,谋求新跨越,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进一步发扬只争朝夕的拼搏精神、奋发有为的工作作风,为开创衢江“十二五”新局面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在2020年先进制造业专业园区推进会上的讲话
在2020年先进制造业专业园区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经过近几年努力,全市专业园区建设取得一定成绩,发展框架基本形成、“一台两器”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初见成效,近三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均保持在×%以上,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特别是今天观摩的高端装备专业园区,引进了中铁隧道设备研究院,在标准厂房建设、龙头企业培育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成效,这表明×区抓工业的思路和方向是对的,抓先进制造业专业园区的劲头是足的、效果是好的。希望大家对标先进,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专业园区建设。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
推进先进制造业专业园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河南打好“四张牌”任务在×的具体化,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我市于2019年底布局先进制造业专业园区建设,提出建设产业集聚区的升级版,打造×先进制造业的“精品店”和“领军旗舰”,从近年来国内外产业发展趋势和工作实践来看,我们谋划较早、抓得较准,华为鲲鹏产业生态链、中国电波科技城、华兰生物单克隆抗体药物生产基地、华大基因华中中心、新松机器人产业园等一批高质量项目落地实施,数据、基因、细胞、人工智能等新资源不断集聚、茁壮成长,推动我市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去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提高×个百分点;高耗能产业增加值占比下降×个百分点。
但从工作情况看,各专业园区两极分化态势明显,好的越来越好,差的越来越差,其中虽然有基础条件等原因,但根本还是重视不够、认识不足,没有把这项工作作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举措,作为解决产业结构深层次问题、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工程。
今年以来,随着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各国疫情管控措施不断升级,全球制造业体系既面临整体威胁,也蕴含着产业链加速重构的重大机遇,尤其是倒逼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加快涌现和发展,智能制造、远程办公、互联网医疗、在线消费、生命科学等新经济展现出强大成长潜力,新资源时代已经加速到来、爆发式崛起。我们要顺应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把握国内外制造业发展环境新变化,借助国家加大新基建投入的政策机遇,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专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汽车、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绿色纤维、新材料、物联网和5G通讯、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谋划实施一批高质量项目,在集聚新资源、培育新动能上先行一步。
二、把握工作重点
抓好先进制造业专业园区建设,必须做到方向明确、重点突出,要始终坚持“121”发展模式,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围绕创新链提升产业链,让创新成为推动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一)抓好“一台两器”建设。
推进专业园区建设是一项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不仅能够解决产业集聚集群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一台两器”建设,打造创新平台、孵化器、加速器和产业园区系统集成的创新链条,推动形成闭环创新体系,形成研发一代、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的创新循环,最终为园区内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驱动力。从目前情况看,大部分园区“一台两器”建设滞后,多数孵化器和加速器仍处在初级阶段,支撑能力不强,服务配套设施和机构建设缺乏,实施的×个“一台两器”项目,仅完工×个。各园区要把“一台两器”作为园区建设的核心和关键,建设高标准的孵化器、加速器,为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提供平台。今年,要加快×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力争×等项目投入运营,××等项目建成完工。(二)抓好“六大要素”。
推动专业园区尽快形成规模,关键是要善于借助“外力”。当前,招商引资的阶段性特征及规律发生变化,资源趋同比区位、区位趋同比政策、政策趋同比环境、环境趋同比实力。×集团到我市投资,明确提出要有×亩净地,有配套的产业基金,再次印证招商要素的重要性,充分说明“六大要素”选准了方向、选对了路子、抓住了关键。各园区要充分借鉴×区高端装备专业园区经验,持续推进工业用地收储、标准厂房建设、创新平台打造、开放平台建设、投融资平台建立、产业基金设立等“六大要素”建设,降低企业投资成本、时间成本,吸引更多企业来我市投资兴业。今年,每个园区新收储工业用地不少于×亩,新建成标准厂房不少于×万平方米;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个、×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个。(三)强化龙头带动。
龙头企业是延长产业链的重要载体和技术创新的主体,具有很强的带动和拉动作用。专业园区没有龙头企业带动,发展就是一句空话。目前发展态势较好的×等专业园区,都是因为拥有一批像×这样的龙头企业。其他专业园区大部分产业规模较小,缺乏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多数为产值几亿元或几千万元的企业,且产业上下游仍未打通,没有真正形成产业链,没有形成产业生态。各园区要把培育龙头企业作为园区建设的重要抓手,绿色纤维专业园区要依托白鹭化纤,动力电池专业园区要依托河南电池研究院、平煤国能,高端装备专业园区要依托中铁隧道,电池及电动车专业园区要依托新太行电源及锂动公司等龙头企业,积极引进上下游及配套企业,推动企业进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供应链,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对重点企业要“一企一策、因企施策”,采取专人、专责、专盯战术,有针对性地解决好企业面临的问题。市财政、发改、资源规划、生态环境等部门要加大对重点企业资金、土地、环境容量等方面的支持。(四)加快项目建设。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投资就是抓未来。从近几次观摩情况看,我市大部分园区缺少重大项目储备、缺乏高层次大体量项目,难以支撑园区快速发展。各园区要围绕主导产业,加强项目谋划论证,强化服务意识,为重点项目开辟“绿色通道”,推动形成“建设一批、新开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滚动发展格局。其中,×等项目要尽快开工建设;×等项目要加快建设进度;×等项目年内要建成投产。抓好华为鲲鹏生态链项目建设,加强与×的沟通对接,深化技术、人才、市场、服务等方面的合作;依托鲲鹏产业生态,做好国产化应用软件的研发、适配和人才培养等工作。三、破解瓶颈制约
各县(市、区)要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加快解决土地、资金、人才等发展瓶颈问题,为发展壮大专业园区提供有力的要素保障。一要强化用地保障。当前,我市土地结构性紧缺问题凸显,一方面各县(市、区)用地指标紧缺,一些项目由于土地问题无法落地;另一方面全市仍有×万亩“批而未征、征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我们要向存量要增量,强力推进专项整治,加快盘活闲置土地资源,挖掘整合区域存量工业用地,切实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要按照《闲置土地处置办法》有关规定,对因土地使用权人自身原因造成土地闲置的,未动工开发满一年的,按出让或划拨土地价款的20%征收土地闲置费;未动工开发满两年的,必须依法无偿收回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对依法收回的土地,各县(市、区)要加大收储力度,谋划建设标准厂房。要把握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战略机遇,加强沟通对接,最大限度满足未来发展需要。二要强化资金保障。要加快整合园区内存量资源和各类专项资金,加大优质资产包装力度,着力打造园区投融资平台。要探索推进市、县两级投融资平台联动发展机制,进一步壮大平台规模,提高融资能力,集中资源,集聚发展。三要强化人才保障。各园区要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联系,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设立或共建研发平台、产业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加快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当前要重点围绕中纺院中原分院、中科院材料所新材料研究院、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塑性加工先进技术研究院、中铁隧道隧道工程专用设备研究院等平台,引人才、带项目,为园区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四要健全体制机制。近年来,我们建立了“五个一”工作机制,加快推进园区“三制”改革,实行园区动态管理制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目前仍有部分园区采用传统行政式推进机制,工作专班以临时抽调人员为主,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强。下一步,要强化组织领导,抽调精兵强将,进一步充实园区专班,主要领导要挂帅出征、挂图作战,对重点项目要挂牌督办;加快推行全员聘任制、绩效考核制、薪酬激励制改革,采取公司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模式,不断激发园区活力。要坚持月例会讲评、月通报制度,通过交流、观摩、学习,找出差距、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凝聚干劲。要严格动态管理,连续2次考评达不到良好等次且位于后3位的,降级为预备园区,并进入为期1年的观察期,在观察期结束后仍不达标的进行摘牌。×三个培育园区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形成规模;辉县市先进成形高端装备产业园,长垣市起重智能制造、医疗器械专业园区,要按照“五个一”工作要求,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和工作专班,力争早日进入预备园区行列。要完善激励机制,将科技资金、“三大改造”资金、土地、环保容量等各类要素资源优先保障发展态势好的专业园区。去年,我们设立了×万元专业园区考核奖励资金,市工信局、财政局要按照考核结果,对排名靠前的园区予以奖励,着力营造“料优快牛、鞭打慢牛”的浓厚氛围。
同志们,加快先进制造业专业园区建设,是我市优胜当今、决胜未来的战略举措。各级各部门要站位全市发展大局,坚定信心、强化举措,扎实推进先进制造业专业园区建设,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四篇:浅谈洛阳先进制造业
洛阳理工学院
浅谈洛阳先进制造业及其发展
学
院:机械工程学院
专
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
号:B14023304 姓
名:李灵伟 浅谈洛阳先进制造业及其发展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中国加入WTO,以及世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制造业近些年有了很大的发展,同时世界各大知名企业纷纷在中国设立生产加工工厂和科研中心,也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我国正在成为世界的制造工厂。洛阳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建立的老工业基地。制造业是洛阳经济的主体,众所周知,近些年我国老工业基地都已失去原有的地位,洛阳的制造业总体上也落后于我国发达地区,本文选取洛阳制造业作为研究对象。希望对它的研究,能为其发展出谋划策,使洛阳制造业能借助世界制造中心向中国转移的时机谋求自身的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洛阳制造业的现状,同时借鉴外国发达国家制造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并在对我国制造业未来若干年预测的基础上,对洛阳制造业进行了SWOT分析,指出其发展的优劣和机遇及挑战。最后指出洛阳制造业的发展和对策并提出要始终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道路。
一、洛阳市装备制造业的现状及SWOT分析
装备制造业是洛阳的支柱产业,在国家部分重大成套装备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我国“一五”期间投资兴建的156项重点项目有7项在洛阳,其中5项属于装备制造业,具有规模大、门类全、成套及配套能力强、技术水平高等特点。经过50年的发展,洛阳装备制造业积累了巨大的存量资产和生产能力,产品享誉全国、畅销世界,大型重型矿山成套设备、拖拉机、农用工程机械、轴承基础件等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均居于国内同类产品前列。当前,振兴洛阳市装备制造业是国家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中原崛起战略的需要,更是加快洛阳经济振兴、确保社会稳定的需要。因此,深入分析洛阳装备制造业的现状,有利于正确制定有关政策,指导该领域的发展。
(一)优势
雄厚的科技实力。目前洛阳拥有国家级科技开发机构8家,国家工程技术中心2个,国家行业技术检测和质量监督中心10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18个。近年来,平均每年产生130多项科技成果。
大量的高技术人才。全市常年从事科技活动的有2万多人,其中两院院士5人,特贴专家482人,每万名职工拥有1488名专业技术人员,密度居全国前列。健全的工业体系和雄厚的工业基础也培育了大量高素质、低成本的劳动力。强大的军工科技力量。轴研科技、洛轴集团、613研究所等单位分别承担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姿态控制和测试系统等相关产品的研制、生产任务;158厂承担了“神舟”五号上万只插接件的研制和生产;中信重机公司承担了航天员紧急逃逸塔壳体的研制和生产等。近年来,158厂、407厂、740厂及014中心、613所和725所等技术优势较强的军工企业和科研院所向民品领域的拓展,展现出了国防科技强市的强劲势头。
(二)劣势
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尤其是原始创新能力较差。洛阳装备制造业虽然整体水平在全国处于比 较领先的地位,但与科技发展和社会需求相比差距明显,技术创新的基本模式还是“引进消化型”。研发机制相对落后。企业尚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共性技术研究的协作机制尚未建立,难以集中优势力量攻克技术难关。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公共服务平台尚未建立。
研发投入资金短缺。装备制造业是资本密集型产业,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企业自身资金有限,融资渠道较窄,政府引导资金短缺,影响了科技创新。信息技术集成度不够。制造业信息化公共平台尚不完善,企业内部信息还不具备集成优势,面向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快速通道尚未建立,信息技术提升和带动传统产业的潜力还没有充分显现。
技术装备普遍老化。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需要先进的生产设施支撑。目前洛阳市大中型企业设备新度系数在0.55左右,部分企业仅为0.40,整体装备亟待改造和提升。
国有企业缺乏活力。国有大中型企业经营机制不灵活,管理效率较低,改革步伐缓慢,影响了洛阳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三)机遇
政策支持机遇。2001年洛阳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工业强市”的战略目标;洛阳2002年被河南省确定为先进制造业基地(2004年国家科技部批复省部共建),同年又被列为46个全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城市之一;2004年国家科技部、省科技厅、市政府三方共建全国首批7个创业园之一的洛阳火炬创新创业园,同年河南省决定建立全省中原城市群和郑洛城市工业走廊,并编制《洛阳市装备制造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落实了《洛阳市装备制造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编写计划;国务院《2005年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工作要点》决定把中部地区老工业城市纳入国家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范围,并给予相关政策支持,以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产业变迁机遇。随着全球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发达国家的制造业正在加快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而洛阳市近年来的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为承接这一历史机遇创造了良好条件。同时,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与装备制造业的融合,也提供了装备制造业水平提升的机遇。
产品需求机遇。据有关资料预计,到2010年,我国煤炭年需求量将达到23亿吨,金属矿石年需求量将达到13亿吨。但是,目前我国矿产的回采率长期在低水平徘徊,全国矿山非机械化采矿率达60%以上;现有大中型矿井生产设备老化,新度系数不足0.3。这对矿山机械特别是重型矿山机械设备提出了数量需求和技术要求:现有大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技术不能充分利用360°以下中、低温废气余热,无效排放量占水泥熟料烧成系统总热耗量的25%,有效回收这部分余热将大大提高水泥行业的经济效益;水泥生产线大型化是国家政策和节能降耗的要求,国产化5000-10000顿熟料水泥生产线市场空间充分。目前我国200吨以上的300多条浮法线中,三分之二为400顿以下级需要改造升级,加之近几年在建、拟建的60多条浮法玻璃生产线,都对玻璃加工机械及成套设备的生产有着更高的要求和巨大的需求。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的加大,农民购买力和购置农机的积极性逐步提高,预计到2010年我国工程机械市场的年均增长率为17.7%,占世界工程机械总产比重值将达到11%;随着物流配送、港口运输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需求的增加,以及道路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重型汽车的需求将继续向重型化、专用化、人性化、高档化、环保化等方面持续稳定发展。同时,农业机械、工程机械、载重汽车市场的发展,将扩大柴油机市场的需求,其中多轴大吨位重型卡车的强劲需求,将进一步促进大功率柴油机的发展。在轴承基础件及加工设备市场需求方面,中长期内市场需求还将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
(四)挑战
经济结构调整的新要求。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要求洛阳装备制造业必须及时进行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尽快实现由初级产品为主向技术、资金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协调发展转变。
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在装备制造业设计、制造过程中综合考虑资源、环境、生态、人口等制约因素,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对传统的设计、制造理念提出的一种新挑战。
装备制造领域的激烈竞争。随着我国加入WTO后过渡期的结束,国内国际市场将进一步接轨,装备制造领域面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洛阳装备制造技术和产品要和国内竞争者进行争夺,这对洛阳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提升实力和竞争力提出了迫切要求。
高层次人才的争夺。高层次人才为了追求自身更好地发展,流动日趋频繁,范围不断扩大。地处中原的洛阳市,由于种种原因,在人才引进和留用方面,竞争力还不够强大,装备制造业面临人才流失的严重威胁。
二、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对策
(一)主要任务
提升制造水平。重点开展制造过程中的拟实仿真与优化、网络化协同设计、现代集成制造、数控、柔性制造、工业过程控制、极限制造、绿色制造、精密成型及近净形毛坯制造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重点开展大型成套装备、现代农业装备、有色金属加工装备、玻璃加工装备、轴承及关键基础件和光电设备等研制,推进装备制造产业向高精尖、大成套方向发展。
推进产业改造。继续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向纵深方向发展,推广应用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加大装备数字化改造力度,提升企业管理、研发、设计、工艺、制造的能力及水平,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质量水平和生产效率,实现企业生产过程的集成化、柔性化和敏捷化。
(二)发展对策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主要领导和相关委局组成的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和协调“洛阳先进装备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和项目实施,将基地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列入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成立由国内外专家组成的基地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从技术上指导洛阳先进装备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工作。
优化发展环境。切实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推进科技进步、促进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制定、完善科技保障、成果转化、产业发展和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政策法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自主创新,建立专利申请费用补贴制度,加大对侵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完善以企业投入为主体、政府投入为引导、社会投入为支撑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建立市技术创新专项资金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先进装备及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项目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投入主体,使高新技术骨干企业研发投入不低于销售收入的8%,重点骨干企业不低于销售收入的5%;完善科技风险投资机制,建立并引进风险投资机构和风险投资基金,扶持一批基地内企业上市。
构建创新体系。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重点骨干企业和成长型高新技术企业建设研发机构,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加强建设社会化、网络化、专业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立以市为“龙头”,各县(市)、区为“骨架”,行业、企业为“补充”的布局合理、条块结合、优势互补、特色突出的生产力促进体系;建设好以创业中心为载体的科技型企业孵化器,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使科技成果尽快商品化、产业化;加强产业园区建设,增强产业集聚效应,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建立健全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研究试验基地共享平台、科技文献资源共享平台和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为各类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保障;充分发挥行业学会、协会的作用,协调、解决基地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加快人才引进培养。紧紧抓住培养、引进、使用人才等环节,大力引进高层次的创新创业人才,加强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积极推进企业家市场化,建立并完善人才激励机制,积极试行股权、期权等产权激励制度,以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人才素质、壮大人才队伍;提倡科技人才向企业转移,支持企业与高校联合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大力发展继续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
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建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以企业为主体的多元参与、管理有序、协调有效、集成互动的对外交流合作体系,紧紧围绕先进装备特色产业的重大需求,组织企业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与装备,实施一批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推动科技和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支持企业和大专院校开展国际合作,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升技术开发和产品设计能力,提高先进装备特色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坚持始终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道路。
第五篇:上海先进制造业
先进制造业
先进制造业是在传统制造业基础上,吸收信息网络、先进材料和工艺以及现代管理等最新成果,广泛应用于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管理、售后服务全过程的新型现代产业。上海市先进制造业总体上处于 数控机床
作为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动机”和“心脏”,机床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具体体现。目前,中国已是全球机床生产与需求大国,但国内大部分机床以普通机床为主,数控化覆盖率低,数控机床产品中,中低端产品占据主力,高档数控机床仍是短板。
从历年来的统计数据来看,我国机床行业在经历了连续10年的快速增长之后,在2011年下半年开始出现了下行趋势,增速缓慢回落。2005年、2008年、2013年三年,我国数控机床产量分别为5.85万台、13.97万台、20万台,数字上看,产量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但从数控机床结构上看,2005年经济型占85%,2013年经济型只占20%,目标从中档上升到了高档。
2011年与2010年,全球机床产出分别实现了35%和25%的大幅增长。2012年,全球机床行业实现总产值约932亿美元,其中,中国、日本、德国是产出量最大的三个国家,合计占到全球机床总产出的64%。中国既是全球机床第一大生产国也是第一大需求国。2012年,中国机床总产值实现总产值约275.4亿美元,占全球总产出近三成,机床需求量为385亿美元,在全球总产量中占比超过的40%。根据“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专项规划,到2020年,航空航天、船舶、汽车、发电设备制造所需要的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80%左右将立足国内。另一方面,立足于长三角地区,比如汽车行业、航空航天行业、城市轨道交通方面都需要数控机床,特别是汽车业规划在2015年年产能要达到2500万辆,而在实际各大企业的生产计划中,总各早已超过3000万辆,诸如船舶业,在其配套设备中生产也一直离不开数控机床等,这就为未来5到10年内的机床业发展提供了最原始的动力。工业机器人
就中国而言,机器人行业来势凶猛。总部设在德国的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称,中国是全球发展最快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从2005年到2012年,中国内地机器人销售量平均每年增加25%,去年达到2.3万个,只有日本的购买量超过中国。工信部发布的《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每万名员工使用机器人台数达到100以上。
上海市集中了一批国内外优秀的工业机器人制造企业,工业机器人制造水平居国内前列。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机器人产业集聚区,上海的工业机器人产业规模(含制造、集成及服务)近百亿元,以国际知名品牌为主,如ABB、发那科、库卡、柯马、安川等机器人巨头均在上海设有机构,其中ABB把全球机器人事业总部以及两大生产基地之一放在上海,库卡在松江的新工厂已开始建设。虽然国内企业如新松机器人、沃迪装备、新时达电气都已在上海布局或已经开始进行机器人的研发制造,但相比较国际先进企业,国内企业的差距还非常大。
上海近两年正在加快机器人产业布局,已形成“2+X”集聚发展格局。一是打造以康桥、金桥为核心的浦东机器人产业集聚区,发展壮大机器人技术研发、制造及系统集成;二是培育发展以顾村机器人产业园为核心的宝山机器人产业基地;三是依托骨干企业,在金山、松江、嘉定、闵行等区,培育以机器人及核心功能部件为特色的产业园区。”
未来上海将进一步支持国际龙头企业在沪发展壮大,培育和引进若干机器人本体制造企业和关键部件制造企业,扶持一批具备设计能力和解决方案提供能力的机器人系统集成公司。预计到2015年,产业规模或达到200亿元以上,其中机器人及关键部件制造业50亿元,机器人系统集成及服务业150亿元。
上海机器人产业园位坐落于上海市宝山区顾村工业园区内。(顾村工业园区成立于1994年,2006年经上海市政府批准整合升级为市级工业园区,列入为上海市104产业园区总占地面积共3.09平方公里)是2012年经上海市经信委批准设立、以上海市“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和宝山区顾村镇区域发展规划为政策指导的特色重点工业园区。
目前,园区入驻企业100多家,发那科机器人公司、鑫燕隆汽车流水线制造公司、法维莱轨道交通车辆公司、网络net餐饮服务机器人公司等机器人生产、服务、应用企业已经落户园区。3D打印
3D打印技术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其原理是以数字模型为基础,运用粉末状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建物品,已经在航空航天、汽车、生物医学等领域广泛应用。与传统制造的大规模、大批量的加工制造相比,3D打印在少批量、小尺寸、高精度、造型复杂的零部件元器件的加工制造方面更具优势。2012年全球3D打印的市场规模为21亿美元,而中国3D打印市场规模只有10亿元人民币。
上海3D打印产业通过近两年的快速发展,已从最初一两家设备制造厂商发展到十多家设备制造企业和应用服务商;EOS、Stratasys、Materialise等国外企业均在上海设立了中国区总部或代表处;汽车、航空航天、医疗、模具等行业一大批企业都在产品研发、生产环节中应用了3D打印技术,高等院校已逐步建立一批科研和人才培养的基地。围绕材料、装备、应用服务等环节初步形成了产业链布局。在材料方面,上海材料研究所联合华东理工大学,开展3D打印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的产业化技术开发,建立3D打印材料公共检测平台。涌利材料科技等一些民营企业也在积极开展可降解桌面级3D打印耗材和光敏树脂的自主研发。在设备方面,上海团结普瑞玛激光设备有限公司已为北航、西工大供货多套大型3D打印设备,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围绕激光金属3D打印开展了前期研究,已掌握金属成型关键技术,完成了原理样机研制,打印件强度已接近锻件水平。上海市激光技术研究所也开展了3D打印原理样机的研制。联泰科技、智位机器人、复翔科技、智磊电子、磐纹科技等多家企业面向市场积极推进产业化,各类桌面3D打印机已销售近千台。在应用服务方面,遨为科技国内首家3D打印服务云平台“云创3D”已上线,实现了在线自助式产品设计、创意模型电商销售和远程打印服务。盈创装饰自主研发了3D打印的建筑材料及设备,并在国内多个大型工程项目中得到了示范应用。品啦造像开展了3D人像打印写真、3D人像存储等业务,自主开发了相关3D数据处理软件和移动APP客户端,并在全国范围布局连锁经营。彩石激光应用激光3D打印技术开展涡轮叶片等机械零部件的修复。
上海市福斐科技和光韵达三维科技两家公司是3D打印行业的先行者。福斐科技是国内最大的3D打印设备销售和应用服务企业之一,年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正在分两期建设国内首家3D打印“未来工厂”,未来将形成年产60台工业级3D打印机产能,并开展面向不同行业的多样化3D打印应用服务。目前,福斐科技在康桥的展示体验中心已建成,联合上海交大研发的一次成型尺寸0.8m×0.8m的大型SLA(光敏固化)3D打印设备即将投入产业化。
光韵达三维科技与国际3D打印龙头企业德国EOS公司合作,引进了国际先进的SLS(激光烧结)设备,开展应用服务和工艺研发,已经在漕河泾初步形成了集设计咨询、数据优化、快速制造和后期处理于一体的应用服务中心,其金属、尼龙和塑料3D打印产品已在汽车、模具、医疗器械等行业领域得到了应用。
高性能计算机
我国自主研发的曙光高性能计算机已经在科学研究、油田开采、建筑设计、汽车飞机船舶制造,乃至智能手机、高清大片等领域得到应用嫦娥三号、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LED画轴、非典疫苗研制,背后都有曙光高性能计算机的支持。
目前上海市高性能计算机行业处于研究开发阶段,力实施产业化还有一段距离。上海大学高性能计算中心成立于2007年9月。2004年自行研制建设完成的“自强3000” HP超级计算机共有192个节点机,384个计算核。2006年11月在系统生物学研究所建设了一台16个节点、64个计算核的IBM集群机。2008年3月在力学所和数学系分别建成一台16个节点、128个计算核的HP集群机。至此,形成了以自强3000超级计算机为主计算节点的计算基础实施平台。
2008年,由中科院计算所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曙光信息产业(北京)有限公司、上海超级计算中心联合研制的曙光5000A集群超级计算机——中国造“魔方”,终于名列世界十大超级计算机。该计算机最终落户在上海并在国家气象局、上海超算中心等单位实现成功应用。
生物制造
生物制造是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据估计,超过GDP约40%的工业可以成为生物制造发展的空间。世界经合组织(OECD)预测:至2030年,35%的化学品和其他工业产品将来自生物制造。
我国生物制造业已经进入工业化阶段,正在形成产业,其领域与规模不断扩大,已经形成国民经济新增长点。其中,氨基酸、维生素、有机酸等大宗发酵产品规模稳居全球第一,产值超过1000亿元;乙二醇、丁醇、乙烯等实现生物法制造;生物塑料、生化纤维等新材料生物法生产初具规模;泛酸、丙烯酰胺、乳链菌肽等占据世界市场50%-70%。
2012年,上海生物医药制造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329家,从业人员8.43万人;年末资产总计780.83亿元;工业总产值745.7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其中医药工业完成总产值656.1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工业销售产值610.4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656.4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利润总额84.0亿元,比上年增长16.2%;税金总额35.15亿元。销售收入过2亿元的企业有81家,其中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企业有12家。浦东新区生物医药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30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占全市生物医药工业总产值的44.3%。
位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南区的复星医药张江创新研发基地开工规划包括研发总部中心、创新药孵化平台、化学创新药研发中心、单克隆抗体研发中心、临床诊断研发中心、国际合作发展中心等。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上海罗氏扩建项目”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落户。上海西门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在上海国际医学园区新增32000平方米面积,用于研发和生产X光产品。上海绿谷制药有限公司的丹参多酚酸盐及其粉针剂实现工业销售4.7亿元。上海凯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痰热清注射液实现销售额10.9亿元,上海中信国健药业有限公司的“益赛普”完成工业销售额5.7亿元。上海凯利泰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KMC椎体扩张球囊导管系列产品等成为上海新的过亿元产品。推进上海天士力药业有限公司“重组人尿激酶原的临床疗效和新适应症研究”等41个以及上海新华联制药有限公司“倍他米松和地塞米松产业化项目”等15个2012“成果转化与应用”生物医药领域项目建设。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安评中心经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机构——瑞典药品署和比利时公共卫生科学研究所评定,成为国内首个通过多国GLP认证的机构。生物医药技术领域66个项目在上海市科技奖励大会上获奖。其中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完成的“麝香保心丸的研制、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项目实现产业化,实现产值30多亿元。纳米技术
纳米技术一直和其他技术相结合,包装在层层“外衣”下,默默为人类提供便利。例如,每一台电脑、智能手机的生产,都离不开芯片,而芯片都是利用纳米技术制造出来的;碳纳米管被用作导电材料,已经用于锂电池中,且实现了产业化;利用碳纳米管场发射性质制造的显示屏,在手机上的运用效果非常好,也已实现了产业化。未来,纳米科技有望在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能源环境等领域给人类带来更多的福祉。
2007年4月16日,由上海市纳米科技与产业发展促进中心、上海华明高技术(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三瑞化学有限公司、上海环谷新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上海爱建纳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发起的上海市纳米技术协会正式成立。
上海大学科技园四通纳米港基地于2001年奠基成立。宝山区政府、上海大学、上海四通纳米技术港有限公司和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4家单位签约共同建设纳米港后,各项筹建工作进展较快。诸如:整体规划:纳米港采用国际招标形式编制总体规划,基地将由纳米技术研发中心、工程孵化中心及信息和市场策划中心这3个中心组成。在产品技术方面,上海大学成立了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并建立了纳米分析测试中心,构建了具有特色功能的纳米材料结构分析与性能测试的开放式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