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认真履行政协职能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
认真履行政协职能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
献
--重庆市潼南县政协副主席刘发科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构建和谐社会是科
学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做好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必须遵循的主要原则。构建和谐社会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长治久安,与人民的幸福安宁息息相关。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一定要发挥其独特优势,认真履行职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多献发展之策,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结构整体转型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社会生活中出现
矛盾都必须通过发展来解决。常言道:“小发展,大困难;大发展,小困难;不发展,难上难”。因此,人民政协必须把促进发展作为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贯彻落实到履行职能的各项工作和各个环节中。人民政协要通过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把各界人才组织起来,把各方面的智慧集中起来,抓大事,议大事;把主要精神放在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把握上,放在对改革发展稳定深层次矛盾的分析上,放在对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观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的思考上,为党委和政府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以使执政者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克服决策失误、减轻决策代价。避免那些不切实际的民心工程,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不合民意的首长工程。
二、多建民意之言,畅通社会各界的交流渠道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健全宽阔、快捷和不失真的社会舆论及公共信息渠道。通过建立健全
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畅通社情民意的反映渠道,及时准确地收集和分析人民群众的思想动态、心理情绪、愿望心声以及带倾向性的社会动态。人民政协要发挥在政治文明建设中的独特优势,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听取各种声音,疏通各种渠道,多做解放思想、统一思想的工作,多做增进理解、消除误解、化解矛盾、稳定人心的工作。要坚持以民为本的观点,用反映社情民意的热情和实际效果温暖人心。通过反映社情民意,把人民群众的呼声及时传达给政府,把散佚于民间、滞留在基层的真知灼见,准确地转达给决策者,并促使其认真考虑和采纳落实,让人民群众真切地体会到:提出诉求有人办,表达民意有人理,反映问题得
解决。从而形成一种心平气和言路畅、心齐气顺干劲足、融洽和谐的社会人际关系。
三、多聚众和之力,营造团结和谐的社会氛围
人民政协作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凝聚人心、维护团结的重要力量。各级政
协委员以及政协机关的工作人员,都要把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上来。要始终高举团结和民主两面旗帜,发挥求同存异、体量包容的特点,不断加强同各界人士的沟通联系,广开门路,广交朋友。把广大民众的思想统一起来,把社会各界的力量聚合起来,力求做到思想同心、目标同向、事业同干、行动同步。不断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和谐稳定的局面,为发展减少阻力,增加动力,形成合力。
四、多做稳定之事,维护安定有序的政治局面
安定有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人民政协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从党和人民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出发,紧密结合改革发展的任务,积极协助党委和政府做好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组织委员深入调研视察,为维护稳定出主意、献良策。一要围绕人民群众思想认识上的“困惑点”,正确引导、理顺情绪,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改革发展的大好形势,以增进理解、扩大共识。二要围绕矛盾的“易发点”,见微知著,常抓不懈。对宗教问题、群体性事件等,要给予经常关注,协助党委和政府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三要围绕可能出现的矛盾“突发点”,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四要围绕已经发生的矛盾“爆发点”,“冲锋陷阵,息事宁人”,积极地协助党委和政府深入调查事故原因,稳妥地协调处理善后事宜,以寻求稳定社会的最大公约数。
总之,认真履行政协职能,构建和谐社会是没有止境的,我们要根据历史时期任务站在新的起点上,实事求是地看待事物,坚决冲破和改变、革除一切不良的思想观念,用优秀的人文精神有力地推动潼南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发展。
第二篇: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为国家主管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重要职能部门,在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因此,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必须把是否促进社会和谐作为谋划工作思路、创新服务理念、制定支持政策和检验执法成效的主要依据和重要标准,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促进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提升服务理念,完善服务机制,促进经济加快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根本上说决定于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物质财富的日益丰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经常、大量和直接地体现在政策的支持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本着“主动服务,超前介入,合法普通,支持发展”的原则,坚定不移地打好服务牌,尽职尽责地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同时,对企业设立新兴业态、开辟新型经营方式和拓展经营领域的尝试,要放在改革发展的大背景下来思量、权衡、探索、创新,自觉按照市场经济的惯例和规则而不是按计划经济的惯性和经验来动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促进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改进监管方式,加大执法力度,深入整治市场经济秩序。营造诚信、公平、公正、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既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针对当前市场经济秩序中食品安全状况不容乐观、假冒侵权案件时有发生、商业欺诈行为屡禁不止的形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牢固树立长期作战思想,坚决清除影响和阻碍和谐社会构建的突出问题,努力促进公平竞争的交易环境、权益保障的投资环境、放心满意的消费环境和诚实守信的经营环境不断得到巩固。要以确保市场主体资格的真实有效为重点,严格把住登记注册关口,坚持对企业市场主体资质实施全程监管,把握“三不准”的准放原则,强化变更、退出和年检审核,坚决禁止有碍经济社会健康和谐的企业混迹市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促进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不断加强各项基础建设,努力增强行政执法效果。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具体表现。这不仅要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行政、文明执法,以自身规范、文明的管理活动促进社会和谐,更重要的是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正确处理和把握好依法行政与监督管理的辩证关系。要注重创新和完善人性化的、公平理性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规范、诚信、文明、礼仪地实施监管执法,把依法行政、规范执法、文明执法贯穿于行政执法的全过程,努力做到坚持原则性、讲求艺术性、增强服务性、提高亲和力的有机结合,避免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不必要的矛盾,增加社会不和谐因素。
第三篇:充分发挥服务职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维护经济社会秩序,维护公平正义,维护法律尊严,实现经济和社会健康协调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作为司法行政三大职能之一的法律服务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承担着更加艰巨的任务。因此,我们司法行政机关必须把服务于发展作为首要的工作任务,深入研究,大胆探索,全力做好“积极拓展和规范法
律服务”这篇大文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服务。
一要加强监督管理,净化法律服务市场。进一步加大对法律服务市场的监管力度,保证法律服务行业的规范、健康、有序发展。畅通监督渠道,强化社会监督、行政和行业管理监督以及法律服务机构的自我监督,规范法律服务行为。建立完善投诉、调查、听证、处罚机制,加大对违法违纪人员的查处力度,依法严厉查处、坚决取缔非法从事法律服务的人员和机构。大力开展诚信建设,完善诚信服务考核档案,强化诚信考核,提高法律服务质量和社会公信度。
二要拓展领域,延伸法律服务的触角。律师工作要积极介入国有企业改革,围绕国企改革的热点、难点问题,将法律服务贯穿于企业破产、重组、联合、兼并等各个环节,确保企业改制工作的依法有序进行。不断扩大企业法律顾问的覆盖面,为企业依法经营、依法管理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积极组织律师为各级政府依法对经济活动进行宏观调控提供法律服务,确保政府做出的各种决策合法、科学。继续把服务“三农”作为重中之重,重点帮助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和坑农、害农问题,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公证工作要介入各类建设项目,充分发挥公证服务职能,积极开展服务活动,围绕招商引资、对外贸易、金融市场、证券市场、劳务市场、技术市场、房地产交易市场等领域,在更大范围内、更高层次上为各类市场经济主体服务,防范市场风险,规范市场行为,促进经济发展。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要面向农村,面向群众,面向社区,以提供法律咨询、担任法律顾问、代写法律文书、办理诉讼非诉讼法律事务以及协办公证等服务手段为主,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基层群众法律服务需求。
三要大力开展法律援助工作,维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不断加大《法律援助条例》和《意见》的宣传力度,积极争取政府对法律援助工作的领导与支持。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要积极提供法律援助,切实维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切身利益;对于不属于法律援助范围的事项,对当事人要积极进行诉讼指导,做好疏导协调工作,杜绝矛盾激化。进一步加强法律援助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强化对法律援助工作的管理和监督,严格法律援助案件办理程序,加强法律援助专项资金管理。
四要积极参与涉法信访案件工作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工作。组织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人员,通过在信访部门设立接待窗口、坐班接访等形式,积极为上访群众解答法律问题,提供法律咨询意见,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协助有关部门对无理上访人员做好息诉工作,为党委、政府分忧,为人民群众解难。
第四篇:公民能为和谐社会构建做些什么
公民能为和谐社会构建做些什么
【核心提示】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号召全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确,社会和谐是我们每个公民都非常期盼的,也是每个公民应当为之努力的。为此,本期《看法》邀请嘉宾从个体的角度来谈谈,构建和谐社会普通公民应该做些什么。
背景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金秋时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全会强调,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全会提出,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据新华社
家庭篇
义务·亲情·道德
【明镜周刊】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每个家庭成员都要处理不同的家庭关系,如夫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兄弟姐妹关系、隔代长辈与小辈的关系、婆媳关系、连襟关系等等。处理这些关系,都有着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和道德上的行为准则。请嘉宾谈谈,作为一个公民应当怎么做才能使家庭和谐。
浙江五联律师事务所律师沈宇锋我认为,处理和调整好各种不同的家庭关系,就能做到家庭和谐。而这些家庭关系最主要靠法律和道德来调整。
在我国,调整家庭关系的法律主要有,《民法通则》、《婚姻法》、《继承法》、《收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等。这些法律主要是调整在家庭关系中占重要地位的夫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因为这两类关系是在家庭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其他家庭关系都是通过这两类关系而产生的。
作为一个普通公民而言,遵守法律应是其处理家庭关系的行为底线,也就是说,如果要家庭和谐,遵守法律是前提条件。举例来说,法律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的义务,该规定是从经济上确定了父母子女关系的权利义务。但当父母尽到了抚养义务、子女也尽到了赡养义务后,并不意味着父母子女间的关系就是和谐的。因为法律规定是刚性的,它只能调整家庭关系中偏刚性的经济关系,而家庭关系中的感情、亲情,是很难靠法律来调整的。
这时候,道德便显示出了它的优势。可以说,在家庭关系中,法律是促成家庭和谐的前提,道德才是保证家庭和谐的“金钥匙”。道德调整家庭关系主要通过自我行为的约束与社会舆论的监督两方面来体现。一个人的行为违反了公认的道德准则、对他人造成了伤害,通常都会受到良心的谴责,感受到痛苦和耻辱。而且在许多时候,人们可以在内在信念的支配下调整自己的行为,使之符合道德要求。这种不是建立在强制基础上的道德调整,对每个人的家庭关系,作用更为深刻和持久。
社区篇
安全·和睦·互助
【明镜周刊】 社区是个小社会,社区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环节。在这里生活的每个居民都会面对邻里关系、物业管理、绿化卫生、治安秩序等既有法律方面也有道德方面的行为规范和准则。请嘉宾谈谈,作为一个居民,在社区生活中应该如何面对和处理各种关系。
杭州市采荷街道综治科科长、社区建设指导员陈海红上一辈的人经常讲,在他们小的时候白天出去不用关门,晚上睡觉不用关窗。由此,我也经常在思考一个问题:现在的生活是不可能回归到那种状态了,但能不能通过我们一些有效的工作让老百姓的安全需求心态回归到那个状态呢?
在我们采荷辖区,正在实施“治安承包进社区”,逐年投入专项资金用于技防建设,辖区内的专业和义务两支巡逻队24小时不间断地巡逻。社区的居民都说:现在晚一点出来散步也不觉得害怕了,因为穿着反光背心的巡逻人员时不时地就能看见,看到了他们我们心里就有了安全感。
当然,平安只是个基础,家庭和谐美满、邻里相处愉快才有利于社区的和谐与进步。在辖区洁莲社区的工作目标上有这样一句话:“我们要当老年人的儿女、青少年的父母、残疾人的拐杖、失足者的知音、外来者的朋友。”这句话不仅道出了我们社区工作者的心声,如果每个居民都愿意以这样的善意来对待社区里的其他人,和谐社区建设就有了良好的群众基础。拿外来者管理服务工作来说,近年来,我们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学习交流、文化活动,尽可能地协助他们解决一些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困难,让他们在这里安心居住。目前,外来人员已经成为社区内理发、裁缝、修理、饮食等服务行业和社区志愿者活动的一支重要力量。
“同居社区、守望相助”,社区就会越来越和睦,越来越融洽。平安、和谐、繁荣、文明的新型社区的建设,离不开每一个居民的共同努力。
社会篇
荣辱·奉献·守法
【明镜周刊】 人们说,社会是个大家庭。但社会毕竟有别于家庭,它对公民的要求更高,公民在社
会上会成为各种不同的角色,面对不同的法律和道德的要求。请嘉宾谈谈,在社会上如何做个好公民。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行政庭庭长尹昌平社会是一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的整体。在此共同体中,因生产(经济)、政治、法律关系,形成了相互关联的各色人群组合。人心各异,要使其相得益彰地和谐共处,确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磨合过程,一蹴而就便成“乌托邦”的幻想了。
和谐,词典上载:“配合得适当和匀称。”可见,一厢情愿也适当匀称不起来。
温家宝总理去医院探望北大教授季羡林,祝贺他95岁生日。在谈到和谐社会建设时,季羡林说:
“有个问题我考虑很久,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温总理说:“人内心和谐,就是主观与客观、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都要和谐。个人要能够正确对待困难、挫折、荣誉。”
可见,国家、集体对个人利益的关怀照顾是和谐的一个层面;个体的主观心智完善,克己奉公、淡泊名利,助人为乐、见义勇为,为国家、集体做贡献,与社会同舟共济则是和谐的另一个层面。这就需要从思想、道德、文化、纪律诸方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争权夺利、损人利己、贪污腐败、无视社会公德与秩序,都是对社会肌体的腐蚀,应予摒弃。
社会由家庭分子和个人原子合成,人便成核心和主宰。说到头,社会的和谐,基础是人与人的和睦,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悦及人与社会的和顺,人的自我完善便是坚实基础。
社会和谐涉及众多道德和法律问题。遇事以情理始,于法理终,和谐社会的核心是民主法治。社会矛盾越来越错综复杂,传统的伦理道德难以调节环境污染、生产安全、劳资医保、征地拆迁等大困扰,所以需要政府依法管理、社会依法运作、公民遵纪守法。
作为社会人的一员,应具有社会责任感,应积极锻造、追求基本荣辱观的培养与优良素养的精神净化。工作篇
责任·创新·权益
【明镜周刊】 工作是公民必不可少的社会环节。在工作中,公民会碰到诸如劳资、上下级、同事、师徒、业务伙伴等方方面面的关系,以及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个人财产与公共财产等关系。这些同样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部分。请嘉宾谈谈,公民在工作中应当如何从法律和道德层面处置各种关系。杭州燕牌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办公室主任汪德利作为一名企业管理人员,我的工作最常关注的是企业的和谐发展问题。
站在企业的立场,要持久稳定发展,就必须遵循“三大原则”——企业必须对社会负责、企业必须对从业人员负责、企业必须对投资者负责。这里面其实包含了诸多方面。
企业对社会负责,体现在必须按章纳税,决不偷工减料,以诚铸信,取信于国,取信于消费者,这是企业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和谐关系。
企业对从业人员的负责,体现在给员工创造一个好的劳动环境——保证员工的安全,按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敢于让工会发挥维权作用,倾听员工的心声;员工有难时及时伸出援手,使其产生强烈的归属感等等。这些表面看是企业的责任,其实是和谐工作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平台。
而作为员工个体来说,努力工作、创新劳动,充分发挥聪明才智,都是构建和谐工作环境的应有之义。当然,员工在工作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是处理好工作中各种关系的一个基础。
总之,和谐社会不应是充满“斗争”的社会,但也不可能是无矛盾的社会。对各种不同利益诉求能够进行理性的协商、沟通、谈判,“求大同、存小异”,是和谐发展的好途径。
第五篇:关于引导民企履行责任,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的建议
关于引导民企履行责任,为构建和谐社会
作贡献的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一大批民营企业家,自觉把自身企业发展与国家发展、与人民的共同富裕结合起来,积极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但总体上来说,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为此我们建议:
一、民营企业要承担起促进公平的责任。民营企业有义务和责任公平地对待社会其他群体特别是工人群体,努力维护他人的公平权利和合法权益。政府部门要对民营企业家进行引导,使民营企业关爱员工,实现双赢,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
二、民营企业要承担起参与公益慈善事业的责任。政府要加大对企业参与公益慈善事业的宣传,定期召开表彰会,制定出对企业家参与公益事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使企业充分认识到履行应尽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荣誉感。
三、民营企业要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企业要做到清洁生产,节约能源资源,逐步实现绿色生产、绿色消耗。相关部门要尽快完善企业环境评价体系,而且在评价企业时不单纯看利润、规模,还应评价企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对于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企业予以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