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建设和谐企业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的倡议书(推荐5篇)

时间:2019-05-12 04:11: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为建设和谐企业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的倡议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为建设和谐企业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的倡议书》。

第一篇:为建设和谐企业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的倡议书

文章标题:为建设和谐企业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的倡议书

积极行动起来为建设和谐企业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的倡议书

全市非公有制企业: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

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必须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文章版权归xiexiebang.com作者所有!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为了积极响应中央的号召,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我们特向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倡议,积极行动起来,为构建和谐企业和和谐社会作贡献。

一、常怀感恩之心。民营企业的发展得益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得益于政府和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要常怀感恩之心,尽自己所能回报社会,做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公民。以诚信友爱构建全心全意为社会服务的企业价值体系,遵守法律、社会规则和国际标准,防范腐败和贿赂,倡导社会公认的商业道德和行为准则。

二、努力发展企业,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诚信经营,依法纳税,合法经营,公平竞争,严格自律,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守信用,讲信誉,重信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三、以人为本,关爱员工,建设和谐企业。大力发展企业文化,激发职工创造活力,把企业长远发展与职工自身发展结合起来,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让职工共享企业发展的成果。

四、实践科学发展观,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升非公有制经济增长质量,减少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努力发展循环经济。

五、积极参与社会慈善事业。慈善事业的发展是一个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特别需要企业家的热情参与。这是整个社会对企业家寄予的道德期望,也是企业家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要力尽所能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配合政府和慈善组织在灾害救助、扶贫济困、安老助孤、支教助学等领域作出贡献,并为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领域提供支持。

倡议人:

宁波更大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浙江双羊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罗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浙江巨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荣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宁波南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奥克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宁波彬彬文具有限公司董事长

宁波太平鸟投资集团董事长

宁波东力传动有限公司董事长

金田(集团)总裁

宁波摩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宁波申洲针织有限公司董事长

浙江利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宁波甬微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宁波向阳电讯元件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宁波宁申包装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宁波建工集团董事长浙江华联商厦有限公司董事长

中国慈吉集团总裁、慈吉教育集团董事长

宁波市红光家私有限公司董事长

宁波华液机器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2006年11月23日

《为建设和谐企业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的倡议书》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为建设和谐企业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的倡议书。

第二篇: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为国家主管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重要职能部门,在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因此,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必须把是否促进社会和谐作为谋划工作思路、创新服务理念、制定支持政策和检验执法成效的主要依据和重要标准,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促进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提升服务理念,完善服务机制,促进经济加快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根本上说决定于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物质财富的日益丰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经常、大量和直接地体现在政策的支持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本着“主动服务,超前介入,合法普通,支持发展”的原则,坚定不移地打好服务牌,尽职尽责地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同时,对企业设立新兴业态、开辟新型经营方式和拓展经营领域的尝试,要放在改革发展的大背景下来思量、权衡、探索、创新,自觉按照市场经济的惯例和规则而不是按计划经济的惯性和经验来动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促进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改进监管方式,加大执法力度,深入整治市场经济秩序。营造诚信、公平、公正、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既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针对当前市场经济秩序中食品安全状况不容乐观、假冒侵权案件时有发生、商业欺诈行为屡禁不止的形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牢固树立长期作战思想,坚决清除影响和阻碍和谐社会构建的突出问题,努力促进公平竞争的交易环境、权益保障的投资环境、放心满意的消费环境和诚实守信的经营环境不断得到巩固。要以确保市场主体资格的真实有效为重点,严格把住登记注册关口,坚持对企业市场主体资质实施全程监管,把握“三不准”的准放原则,强化变更、退出和年检审核,坚决禁止有碍经济社会健康和谐的企业混迹市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促进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不断加强各项基础建设,努力增强行政执法效果。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具体表现。这不仅要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行政、文明执法,以自身规范、文明的管理活动促进社会和谐,更重要的是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正确处理和把握好依法行政与监督管理的辩证关系。要注重创新和完善人性化的、公平理性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规范、诚信、文明、礼仪地实施监管执法,把依法行政、规范执法、文明执法贯穿于行政执法的全过程,努力做到坚持原则性、讲求艺术性、增强服务性、提高亲和力的有机结合,避免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不必要的矛盾,增加社会不和谐因素。

第三篇:发挥监狱劳动教养职能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

文章标题:发挥监狱劳动教养职能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

发挥劳动教养职能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法律的支持,离不开法治支撑。劳动教养机关承担着教育矫治违法人员的职责。在教育挽救劳教人员,预防和减少犯罪,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多年来,我市的劳教工作为社会的安全稳定,经

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当前劳教制度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劳教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发挥劳动教养职能,服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局,是我们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一、保证劳教场所的持续安全稳定,为构建和谐社会打牢基础。和谐需要基础,基础就是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劳教工作来说,首要的是提高维护稳定的能力。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人民内部矛盾的凸现、刑事犯罪高发的时期。现行劳教制度正处于改革发展新的历史阶段,需要一个更为安定和谐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实践证明,我市劳教场所如果没有持续多年的安全稳定,也不会有持续跨越发展的今天,更不会有更加美好的明天。各级领导和全体人民警察一定要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促进劳动教养制度改革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做好劳教工作,确保安全稳定的重要意义。要正确认识当前劳教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用发展的眼光、用创新的精神解决问题。坚持把劳教场所的安全稳定作为首要任务,采取有效措施,着眼于抓基层,抓制度,抓规范,集中精力做好工作。形成强有力的长效安全防范机制,以更扎实、有效的工作确保劳教场所持续安全、长效稳定,实现场所的和谐进步与发展。

二、推进劳教管理工作改革,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更加充分有力的法律保障。和谐必定是有序的,确保有序的措施就是管理。管理工作做不好,其他一切工作都无从谈起。规范劳教场所的管理工作是提高教育挽救质量的内在需要,对规范民警执法行为,稳定场所秩序,矫治劳教人员恶习都具有重要作用。根据司法部要求,我们要在办劳教工作特色的基础上,认真总结以往好的工作经验,围绕如何提高教育挽救质量这一中心工作,进一步深化劳教管理工作改革,突出几个重点,确保取得新成效。一是以课堂化教育为主导,提升教育工作整体水平;二是加大习艺性劳动的比重,发挥劳动的矫治功能;三是加强生活卫生工作,切实保障违法行为教育矫治对象的身体健康。要通过劳教管理工作改革,彻底改变劳教工作在指导思想、管理方式、执法行为、场所设施等方面带有的比较浓厚的监狱色彩,营造一个安全、公平、公正、文明的场所环境,促进劳教人员思想转化、矫正恶习,促进劳动教养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文明化进程,为建立违法行为矫治制度创造良好的条件,从而使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在教育矫治违法人员、促进社会和谐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提高教育挽救工作水平,充分发挥劳教机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职能作用。提高教育挽救质量是劳教工作的中心任务。随着时代的发展,违法的因素复杂化、形式内容的多样化,更需要完善科学有效的教育内容和方法,更需要创新的教育理念及合理有效的矫治措施。我们必须坚持劳动教养性质,正确贯彻劳教方针和政策,坚持教育人、改造人、挽救人的根本宗旨,遵循教育改造工作的特殊规律,从根本上办出劳动教养工作特色,把劳教场所办成教育挽救劳教人员的特殊学校。要确立以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教育为核心,以技术教育为重点,辅之以文化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大教育”理念。加强社会综治帮教工作,提高教育挽救工作的社会化程度。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大力加强与社会各界和有关部门的配合,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将无形的教育工作融入到有形的活动之中,切实做好综合治理和安置帮教工作,进一步提高帮教质量,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要大力推行心理矫治教育,积极探索矫治劳教人员复杂心理的新思路、新方法,有选择、有重点地在劳教场所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采用一些行之有效的心理矫治措施,帮助劳教人员解除困扰,消除心理疾病,提高心理素质,把他们的心理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让他们以健康的心态重新回归社会的怀抱。要充分发挥劳教场所的劳动技术教育职能。要结合社会发展趋势努力寻求教育职能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点,逐步加大习艺性劳动的比重,让每一个劳教人员都能够学到一技之长,回归社会后能够自食其力,从而减轻社会的负担,减少社会不安定因素。

四、解决与劳教人员利益相关问题,努力营造和谐健康的所区环境。构建和谐社会最核心的问题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对于劳教场所来说,最基本的就是营造和谐健康的所区环境。因此,必须重视劳教场所的硬件建设,按照创建现代化文明劳教所的要求,场所中的各项基础设施必须符合时代的要求和形势的发展。在整体布局、设施装备、环境优化方面要体现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功能齐全、装备先进。在场所建设过程中,要纵观社会的现状及其发展的趋势,在科学地认识上树立较强的超前意识。要立足于现有经济发展状况,做好长远规划。只有这样,场所建设才能与时代的脉搏相一致,才能更好地促进劳教场所的和谐发展。在搞好场所硬件建设的基础上,要坚持搞好生活卫

生管理。实践充分证明,对劳教人员的教育感化,不能仅限于生产劳动和生硬的思想说教上,需要多种形式和手段,施以多方位的影响,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要努力提供良好的生活卫生服务,让劳教人员看得上病,有健康营养的餐饮,有干净、卫生的居住环境,各项合法权益切实得到有效保障,真正体现社会主义法制原则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和谐的环境必须是公平的、公正的。人与人的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是否有一个公正的环境、公正的规则。作为执法机关的劳教场所,执法公正至关重要。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进一步加大劳教场所的所务公开力度,在提请、审核、决定劳教人员加(减)期、所外执行、所外就医、提前解教等执法环节上,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和程序,规范执法活动和行为,广泛接受各方面的监督,确保公平、公正、公开。同时在巩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效的基础上,加强对专项整改活动督查、指导,抓好各项制度的清理和执法问题的查摆、解决,进一步提高广大民警的思想觉悟,严格规范执法行为,提高劳教场所的执法水平,努力营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和谐环境。

五、积极参与和配合禁毒斗争,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近年来,我国禁毒工作面临的形势日趋严峻,毒品来源、毒品滥用多样化和贩吸毒一体化的趋势愈加明显。今年以来,全国开展了主题为“参与禁毒斗争,构建和谐社会”,旨在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禁毒的人民战争。作为劳教机关,我们要客观准确地分析和把握当前面临的禁毒形势,切实增强开展禁毒人民战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贯彻中央和司法部的有关指示精神,严格执行政策规定,全力配合打好这场禁毒人民战争。加强对戒毒人员的规范化管理,积极开展创建“无毒劳教所”活动,严防毒品流入。要切实转变戒毒治疗和戒毒康复理念,继续探索创新科学有效的戒毒模式,体现对戒毒人员的人文关怀,努力降低吸毒人员的复吸率。要逐步建立健全监控帮教体系,积极探索社会帮教工作的新路子,加大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力度,逐步形成相对固定的劳教戒毒模式,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六、坚持不懈地加强劳教人民警察队伍建设,为提高教育挽救质量提供有力组织保证。劳教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肩负的任务繁重而艰巨。要切实履行好这一重要使命,必须建设一支能够适应不同时期劳动教养工作实际需要的民警队伍。因此,按照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我们必须下大力气狠抓队伍建设。要坚持从严格治警、依法管警、精心育警。树立执法为民的观念,切实解决好队伍中在依法、严格、科学、文明管理和公正执法方面存在的问题。要大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岗位职能分工,在岗位设置、岗位职责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建立教育培训体系,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工作。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岗位需要,对全体民警进行思想政治素质、文化基础知识、警察实用技能等集中培训和测试,全面提升队伍整体素质。要大力加强作风建设,不断改进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学风、领导作风。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采取多种方式方法,提高人民警察队伍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的能力和本领。

《发挥监狱劳动教养职能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发挥监狱劳动教养职能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

第四篇:建设和谐家庭构建和谐社会

文章标题:建设和谐家庭构建和谐社会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各种社会关系的原始出发点。中国有句古训叫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深刻阐述了家庭建设对于国家和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阐述了家庭和睦是保证社会稳定和事业成功的基础。那么和谐家庭的标准是什么?本人认为和谐家庭主要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即:尊老爱幼、夫妻和睦、民

主平等、遵纪守法、邻里团结、勤劳致富等等。

从目前我市城乡家庭的整体情况来看,崇尚文明、追求和谐、倡导美德是主旋律,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社会意识出现了许多多样化的趋势。反映在家庭领域,表现为家庭成员思想意识和文化需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社会的深刻变革给婚姻家庭领域带来了一些前所未有的现实问题,一些家庭出现了价值观念扭曲、道德行为失范、子女教育有误、婚姻稳定性下降、家庭暴力加重等问题。

一、离婚率趋高。虽然有专家指出,离婚率适当提高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但是,离婚率提高的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家庭的不稳定、不和谐。据调查统计,20世纪80年代初,我市家庭离婚率不到5,而现在竟达到18左右。去年我市共有963个家庭解体。尽管离异者有各自的理由和“说法”,但有相当一部分人仅仅是借口“性格不和”而草率离婚。

二、家庭教育薄弱。目前大多数家长注重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这与我们国家目前的教育体制和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有关,也与家长的教育观念有关。我们市妇联开展的家庭教育状况调查中家长特别是中小学生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也是学习问题,虽然近几年在品德教育方面的重视程度有进一步的提高,但孩子的成绩仍然在家长的心目中占据第一重要的位置。由此导致的问题多不胜数,如许多孩子在品德、行为习惯方面表现出任性、自私、孤僻、粗暴、自大、缺乏爱心等多种缺点和问题。

三、传统美德渐失。由于目前社会中家庭平均人口较少,比较多的是三口之家,传统的大家庭已不多见,加之物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个别年轻人又受到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传统美德如尊敬老人,勤俭持家等等渐渐淡化。个别年轻人竟然不以不赡养老人为耻,城市里生活无着的老人将富有的儿女告上法庭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四、家庭暴力不断发生。

从市妇联最近几年接待的信访来看,目前我市“家庭暴力”主要有二类。一类是肉体暴力,这是一般情况下的暴力。第二类是精神暴力,比如长期不沟通交流,精神上忽视歧视漠视,对对方造成心理重负和压力。这种暴力看起来没有肉体伤害,但对配偶的刺激很厉害,有时甚至超过第一种。来自法院的相关数据显示,我市大约有35的离婚案都涉及家庭暴力。我们市妇联最近几年信访接待的情况统计,家庭暴力也有逐年增多的趋势,虽然不能排除女性随着经济社会地位的提高,其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不断增强而增加投诉的因素,但是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目前家庭暴力问题仍不同程度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家庭的和谐。

那么,当前我市怎样开展和谐家庭的创建活动呢?本人认为:

一、要加强宣传,不断增强人们创建和谐家庭的意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家庭的转型,家庭的凝聚力不如以前传统的大家庭了,三口之家甚至两口之家的增多,使家庭矛盾也趋于分散和隐蔽。加上人们工作压力不断增大,生存环境和工作环境不断变迁,许多人对家庭的关注也慢慢减少了。人们为了生存发展整天在外奔波,回到家里有时连话都懒得说。许多外出打工的人,有时一连几年都不回家。相当比例的人越来越看重自身价值的实现,却忽视了对家庭的责任。这些情况都是造成人们形成或忽视家庭问题的原因。因此,应该加大和谐家庭的宣传力度,使人们在重视事业的同时关注家庭、热爱家庭,使和谐家庭成为大家温馨的港湾,也成为和谐社会的基本单元。

二、要加强教育和引导,努力促进家庭和谐。如何解决好家庭问题,是我们社会教育中的一个空白。许多人认为,怎样当家长不需要学习。实践证明,仅仅学习往往还很不够。有不少人事业上功成名就,但是家庭却一塌糊涂,甚至因家庭问题毁掉一生。目前有问题的家庭很多,但人们缺少解决问题方面的帮助。许多发达国家的公民有自己的私人心理咨询医生,也有一些专门咨询机构,一旦产生问题立即咨询求得解决。我国目前这方面的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展。因此,应鼓励建立一些家庭问题咨询中心之类的咨询机构,帮助那些遇到问题和困惑的人们,减少各种家庭冲突的产生和发展。在教育内容的侧重上,第一要加强对女性的宣传教育。因为在家庭中,女性的作用非常重要,家庭主妇的言行对其他家庭成员往往产生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对子女的教育方面,母亲往往比父亲花费更多的时间和心血。正如德国教育家费洛贝尔所说“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的手中。”因为每个人的生命都毫无例外地是有母亲孕育的,在出生的很长一段时间,同时也是人生最关键的一段时间,是在母亲的抚育下度过的,母亲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榜样,自身素质对孩子的聪明才智、思想道德和人格品质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我们市妇联围绕提高女性素质、加强家庭教育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如近两年在全市举办了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报告会20多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另外,我们还连续几年开展了“女性素质年”、“五好文明家庭”创建等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载体,力图在提高女性素质、转变家庭教育观念等方面取得一些成效。第二要倡导树立“经营”家庭的观念。婚姻关系更多的是一种伙伴关系,需要互相理解让步。家庭也像一个企业及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样,需要不断用心经营,否则就会出现危机甚至解体。每一对夫妻在共同生活了几年十几年之后,大都会产生一定的差距,这时互相的理解和重新认识非常重要。第三要在家庭中倡导传统美德。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心者必培其心。营造和谐家庭还要增加传统美德教育,在家庭成员中形成关心国家和社会,倾情公益事业的氛围。作为家长要以身作则,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子女的影响。

三、要加强法律救助,有效缓解家庭暴力问题。我国目前没有专门的反家庭暴力法。只能从《婚姻法》、《刑法》中寻找与之相对应的条例。如刑法中关于虐待罪的,就是与家庭暴力最相关的。其规定为“一方对另一方施暴,造成肉体,精神的恶劣后果,持续发生的,就叫虐待。”从中可以看出,国内更强调的是结果。即一定要造成严重后果。在取证上,对受害者的伤害有严格的规定,比如伤口的长度、大小、面积等。目前我国法律考虑到婚姻关系的特殊性还强调一定要受害方主动作为,即自己上告。如果不告就不能立案。这种规定也是有社会原因的,因为涉及感情的案件当事人态度较复杂,从而给处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从惩罚行为来看,国内现有法律主要分为经济赔偿,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三种。如新《婚姻法》规定,两人若是因为家庭暴力原因而破裂,无过错的一方可以比有过错的一方得到更多的财产。而造成了身体伤害的严重后果的,一般按《刑法》的虐待罪处理,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以行政处罚和道德批评为主。总的说来因为家庭暴力本身具有的社会特点和多面性,《刑法》和《婚姻法》不可能有一一做出详细规定。去年我们市妇联为维护受害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并给他们提供帮助,与市政法委、市公安局联合建立了“奉化市110妇女儿童(家庭暴力)救助中心”,在各镇街道成立110妇女儿童(家庭暴力)救助站。

家庭是社会稳定的基石,是人生旅途中温馨的驿站,是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家和万事兴,家齐国安宁”!推进和谐家庭的建设必将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大家庭将成为我们幸福的家园。

《建设和谐家庭构建和谐社会》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建设和谐家庭构建和谐社会。

第五篇:地方立法要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

地方立法作为我们国家立法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过去的20多年里,已经走过了探索起步、加快步伐到规范发展的路程,为推动、保障各地的改革开放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地方立法工作如何与时俱进,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要求,自觉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实现与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良性互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崭新课题。

一、加强立法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总结,是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提高党的政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有了较大改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有了明显提升。同时,我国发展中也存在不少不和谐的因素,环境污染影响和谐,愚昧落后妨碍和谐,违法乱纪销蚀和谐,贪污~破坏和谐。在这种情况下,要保证社会有序运转,奠定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石,关键在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有赖于广大共产党员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心系群众,服务群众;同时取决于每个公民自觉遵守国家法律,积极践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等基本道德规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全党全社会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形成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强大合力,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不断增加和谐因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质上是民主法治社会。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得以建立的手段和途径。因此,一方面我们不容忽视道德、文化等社会一般规范的作用,另一方面更要重视法律规则。法律是所有社会规范中最具有明确性、稳定性和国家强制性的规范,依照法律来治理社会,人们就有章可循,社会也就有了和谐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地方立法作为中央立法的补充,在解决地方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我省的地方立法工作从1980年起步,经过20多年的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立法法》实施以来,又改进和完善了地方立法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地方立法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我们建立了地方性法规草案的统一审议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地方立法程序,制定了一批符合我省实际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法规。近几年来,我省经济能够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与地方立法在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引导、规范、促进和保障的作用是分不开的。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我省不少地方还存在着生产上能耗高、效益低,成本高;在生态上,有些项目破坏自然、污染环境;在发展状况上,城乡不平衡、地区不平衡等情况。这与我们地方立法仍然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还不完全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还存在着立法选项不准确,有些经济发展急需的法规未能出台;保护弱势群体利益的立法还比较薄弱;为实现江西在中部崛起的战略服务还不自觉;人民群众参与立法的渠道尚需拓宽;立法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有直接联系。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地研究解决。从去年省人大法制委、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联合南昌大学法学院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的法制环境调研情况来看,广大人民群众对我省地方立法工作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要求进一步加强立法的呼声很高,提出了不少具体的立法建议,并且期待着立法质量的提高。在新的形势下,我省地方立法的任务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我们要深刻领会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从加强党构建和谐社会能力的高度,从加快我省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为江西在中部崛起提供良好的法规保障的高度,深化对地方立法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对做好地方立法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要把地方立法工作真正摆到应有的重要位置,以改革的精神解决地方立法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地方立法工作推向前进。

二、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转变立法理念,努力提高地方立法质量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无法可依的情况下,我们强调加快立法步伐无疑是正确的。随着一大批法律法规的出台,无法可依的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当前立法工作的主要矛盾已经由法律、法规数量的不足转移到重点提高立法质量上。这些年来,我省地方立法的质量总的看有所提高,但还存在着与我省改革开放的实际结合不够紧密、部门利益倾向尚未有效克服、操作性不够强、文字表述上不够严谨准确等问题。这说明我们地方立法工作还不适应 “良法之治”的要求。因此,提高立法质量是立法机关和立法工作者要考虑并加以解决的首要问题。提高立法质量,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法制统一原则,坚持地方特色,坚持走群众路线。当前,要着力解决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要做到立法选项的准确性。为了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全省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省委第十一届八次全会提出“建设和谐平安江西、共创富民兴赣大业” 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我省地方立法需求也将发生变化,准确科学地确定立法项目的重要性更加显现。要解决立法选项的准确性问题,首先是要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关注热点。所谓突出重点,就是要求立法要着重围绕能牵动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江西这几年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欠发达省份的地位并没有根本改变,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还是我们目前面临的首要任务。因此继续突出经济发展主题,加快经济立法,过去是现在依然是我们地方立法工作的重点。所谓解决难点,就是要求立法要努力消除那些长期影响我省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深层次因素。如民营经济的准入、“三农”、环境保护、分配不公、社会保障、再就业等问题。所谓关注热点,就是要求立法高度重视和维护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如农民工的工资拖

欠、违法拆迁征地等问题。其次是要统筹安排。一要根据省情来安排立法项目。要把地方性法规的实施条件放在突出位置来考虑,对有立法需求又有实施条件的,要优先安排;对有立法需求,但目前尚不具备实施条件的暂时不安排。二要对每的立法数量进行合理控制,以利于提高立法质量。三要按照尽量兼顾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原则进行安排。二要注意权利与权力的协调性。权利与权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权利是权力的本源,权力是权利的后盾。权利与权力的协调,对公民来说,主要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对政府来说,主要是权力与责任的统一。在过去的地方立法中,我们比较注重公共权力的强化和公民义务的履行,而在防止权力滥用和落实公民权利方面着力不够,实践中往往出现执法部门权力大、责任小,处罚多、服务少,而对相对人和公民的权利却重视不够,得不到有效保障。在现阶段,地方性法规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应有作用,就要妥善解决权利与权力的协调性问题。第一,要实现义务性立法向权利型立法转变。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是一个追求全民发展、全面发展的社会,换句话说,就是一个公民权利充分实现的社会。因此,树立公民权利本位的立法理念,在立法过程中,以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为优先选择,在任何时候都把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努力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把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作为地方立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新时期立法妥善解决权利与权力协调性问题的重要内容。第二,要实现管理型立法向服务型立法转变。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政府的合理定位至关重要。它既不能缺位,又不能越位、错位。为此,立法既要赋予政府机关必要的手段,确保政府在创造平等的市场竞争环境、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完善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等领域充分发挥其公共服务职能,又要强化对公共权力的制约,建立起公正合理、设置科学、程序严格、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要用制度促进政府转变职能,实现权力与责任的统一,防止部门权力利益化,部门利益通过立法固定化。三要力求不抵触与有特色的统一性。地方立法坚持不抵触原则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所决定的。地方立法要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不能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不能超越立法权限、违反法定程序。地方立法要突出地方特色,反映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法规如果大量照抄上位法的规定,没有本地特色,那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因此在地方立法工作中,我们要解决不抵触与有特色的统一性问题,既坚持规范立法,又强调特色立法。规范立法,表现在程序上,主要是要求法规的立项、起草、论证、提请和审议等各个环节,都要严格遵循《立法法》和《江西省立法条例》的规定实施;表现在内容上,主要是要坚持不突破上位法关于行政许可的范围,坚持行为与处罚相对应,不突破上位法关于行政处罚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规定。地方立法作为中央立法的补充,应当重在“拾遗补缺”上做文章。在内容上,要增强法规的针对性,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解决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和焦点问题;在形式上不盲目追求法规体例完整,尽可能避免“小法”抄“大法”,“后法”抄“前法”的现象。有什么需要就规定什么,有几条就规定几条;该具体的要具体,该细化的要细化;要充分发挥法的引导、教育和服务功能,不要把处罚作为法规执行的唯一手段。即使设定处罚,也要特别注意处罚幅度不宜太大,尤其是罚款的幅度上不要过大,力争从源头上遏制处罚的随意性和执法~问题,为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法规保障,建立起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第一道防线。四要坚持立法的民主性。立法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不注重充分发挥立法工作者、专家学者、司法人员和行政执法人员等专门人员的作用显然不行。但立法更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工作,要做到体现~、符合民心,不走群众路线就更不行。人民群众对立法活动的参与,主要途径是通过各级人大代表依法履行立法职责,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同时,要采用多种形式拓宽人民群众参与立法的渠道,加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立法的力度。我们既要坚持并发展近年来立法机关已经形成的立法论证会、立法顾问、立法联系点、委托起草法规草案等行之有效的制度,又要加紧完善公民旁听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规草案审议、立法听证会、在媒体上公布法规草案、利用网络平台征求意见等有效调动群众参与立法的制度,不断加大群众立法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在立法调研工作中,要注意调研对象和范围的代表性和广泛性,既听取专门人员的意见,又注意听取管理相对人和广大群众的意见,尽可能地体察民情,反映~,集中民智,维护民益。

三、通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自觉加强立法工作机构的自身建设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新世纪加强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立法机关能否高质量地完成立法工作任务,关键在于有没有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务实高效、作风过硬、团结协作、勤政廉洁的立法干部队伍。作为立法机关,我们要通过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大力加强自身建设。立法工作机构的每一个党员都要自觉地投入到先进性教育中去接受教育和锻炼。立法工作者首先要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是立法工作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根本保证。其次要努力掌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系统学习法学理论、宪法和法律,掌握先进的立法理念和制度,熟悉人大的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同时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努力学习世贸组织规则、可持续发展等新知识、新观念。立法工作者要通过持续系统地学习,在政治上、业务上、作风上得到全面进步,努力做到:在政治上要立场坚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立法工作是党的执政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实现对国家事务领导的重要途径,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立法工作者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与时俱进,保持思想上的先进性,善于从政治角度

观察问题、处理问题,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才能在涉及到政治方向、政治原则的重大问题上,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永不迷茫。在业务上要做到理论功底扎实,知识积累丰厚,业务能力精强。立法是一项理论性、专业性、综合性都很强的工作。立法工作者必须加强四个方面的能力: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把握立法方向的能力;二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掌握新时期地方立法规律的能力;三是围绕繁荣经济、发展经济的中心任务,为经济快速协调发展服务的能力;四是与时俱进、面向世界,实现立法适当超前的能力。在作风上要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团结协作,清正廉洁。求真务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高质量完成立法工作的重要保证。在立法工作中,我们要处处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时时讲团结、讲协作,牢记“两个务必”,老老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不存非份之想,不取非份之利,保证立法权力干净高效运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辜负人民的重托,才能使地方立法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有新的作为。

下载为建设和谐企业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的倡议书(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为建设和谐企业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的倡议书(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1.构建和谐企业服务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企业服务和谐社会哈尔滨中庆燃气有限责任公司赵劲松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从社会物质层面到人们精神层面的全方位的活动,而其中建立在必要的物质基础之上的精神和谐,......

    构建和谐医院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构建和谐医院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摘要]为了提高持续发展能力,党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构建和谐医院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缓解医患关系紧张的......

    关于引导民企履行责任,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的建议

    关于引导民企履行责任,为构建和谐社会 作贡献的建议改革开放以来,我县一大批民营企业家,自觉把自身企业发展与国家发展、与人民的共同富裕结合起来,积极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但......

    发挥妇联普法优势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共五则)

    发挥妇联普法优势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 在“四五”普法期间,××市妇联围绕“立足创新,丰富形式,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坚持从职能出发、从发展出发、从维权出发,不断增......

    凝聚人心 广集众力 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

    凝聚人心 广集众力 为创新社会管理献计献策——浅谈统一战线在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中的 作用与途径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总结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的......

    构建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范文]

    第二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知道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

    积极履行民政职能 为构建和谐湖北作贡献

    积极履行民政职能 为构建和谐湖北作贡献 2006-12-25 □谢松保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了和谐社会建设的宏伟蓝图,是......

    市侨联发挥组织优势为建设和谐社会作贡献

    今年以来,**市侨联坚持把为经济建设服务放在重要位置,动员广大归侨侨眷、海外侨胞为构建和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智慧和力量。年初,他们围绕“项目建设年”的主题,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