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诚信建设 构建和谐企业

时间:2019-05-14 22:45: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强诚信建设 构建和谐企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强诚信建设 构建和谐企业》。

第一篇:加强诚信建设 构建和谐企业

加强诚信建设 构建和谐企业

【摘要】“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长,国无信不强。” 我们本应将诚信操守发扬光大,然而我们的社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信用缺失造成的巨大伤害和损失,暴露出中国的经济生活正面临着诚信的危机,一些企业已走到信用崩溃的边缘。只有加强诚信建设,企业才能实现更高层次的飞跃。【关键词】企业 诚信建设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长,国无信不强。” 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博大而精湛,礼、义、仁、智、信历来被看作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仅诚信之论,我们的先辈不知给我们留下了多少谆谆教导。思想家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韩非子曰:“小信成则大信立,故明主积于信。”诚信是一切美好的珍贵原色,是道德与法律的底线,是个人、家庭、组织与社会正常运行的基石。对诚信的坚定信念与充满智慧的实践,一直是华夏文明乃至世界文明进步不可或缺的核心旋律。

在现代文明如此昌炽的今天,我们本应将诚信操守发扬光大,然而我们的社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毒大米、黑心棉、注水肉、假红心蛋„„还有豆腐渣工程、虚假信息与账目;无孔不入的骗子、花样翻新的骗术,以次充好的产品„„还有贪污腐败与幕后交易。这些暴露出中国的经济生活正面临着诚信的危机,一些企业已走到信用崩溃的边缘。

一、被扼杀的诚信

企业诚信建设是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着力点之一。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国内企业不断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加快的要求,积极推进企业诚信建设,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诚信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有力支持了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从总体来看,我国企业诚信管理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我国企业诚信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企业诚信经营意识不断提高,诚信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 企业诚信经营已经突破了道德规范的范畴,转变成为新的管理职责,诚信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企业职业道德管理得到进一步完善等。我国企业诚信建设虽然有了明显的进展,但企业诚信建设现状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企业发展要求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据调查显示,我国企业受到多种失信行为的困扰,主要包括拖欠款、违约、侵权、虚假信息、假冒伪劣产品、质量欺诈等。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我国企业每年因为信用缺失而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高达6000亿元,每年因逃废债务造成的直接损失约为1800亿元,企业“三角债”金额高达上万亿元,由于合同欺诈造成的损失约55亿元,由于产品质量低劣或制假售假造成的各种损失达2000亿元。

企业失信现象的出现在企业经营的多个环节。如在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最大的水剂生产企业,药品生产的采购、进厂、生产、出厂、销售等多个环节都存在失信现象,为了贪图原材料的便宜,竟然在长达三年的时间中不惜使用假原料生产“亮菌甲素注射液”,直至2006年造成多人严重不良反应和4人死亡。为追求暴利,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将本来对人体内脏功能容易造成损害的克林霉素注射液换上欣弗这一“洋名”,并通过渠道商在10个省份大量销售,最终在2006年8月造成3人死亡,其中最小的生命只有6岁,与此同时,全国因欣弗而产生不良反应的病人81例。还有白酒市场的例子。当前,白酒市场竞争激烈,很多厂家为了争得客户的订单,发展壮大销售队伍,不惜向商家承诺种种优厚条件:如巨额的广告支持、高额的返利、年底的“大红包”,一些财大气粗的厂家甚至以奥迪、凌志等高级轿车为奖品来引诱商家。于是在厂家所谓的“零风险经营”的承诺下,商家将大把大把的货款汇了出去。然而,接到商家的货款后一些厂家并不是马上派人去帮助商家做市场、建网络,而是一发货就万事大吉。配套的广告宣传迟迟到不了位,促销品不是数量太少,就是质量太差,当初承诺的送货车也只能是画饼充饥。于是,商家为了减少损失,清货甩卖,企业的牌子砸了,市场就这样做死了,正因为此,白酒市场一年喝倒几个牌子的现象比比皆是。而据中国企业联合会发布的最新消息称,中国企业每年因为信用缺失而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相当于中国年财政收入的37%。中国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因此至少减少两个百分点。据中国外企业协会调查,外商认为在华投资最大的风险之一就是信用,一些在华外商反映,这两年最头疼的一件事不是如何赚钱,而是如何打假。外企优质品牌保护委员会的几十家跨国公司,产品在中国被仿冒率有的达到50%-60%,各公司用于打假的费用一度高达每年50-200万美元。类似上述的例子不胜枚举,城门失火,殃及城鱼。诚信危机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远非如此。企业的诚信打破了市场竞争秩序的平衡,其结果不但使企业的利益得不到保证,整个市场也出现了萎靡的情况。当市场没有诚信,人们每天处于高度质疑的空气中,迟早会被窒息而亡。如果不能防微杜渐,终将劣币驱逐良币,无假不能成市,那么人人都将处于危险之中,健康的市场更无从建立。

这些安全事件频繁发生,暴露出目前我国企业诚信缺失,国家安全监管存在严重缺位。政府各部门之间的职能交叉、标准不

一、法规不全、监测手段落后等等,难以形成常规化的有效的监管;而事后更是乏力,对肇事者处罚力度小,无法形成足够的震慑力。“信用已经变成最为稀缺的一种资源”,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大声疾呼:“从长远来看,中国最缺乏的不是资金、技术和人才,而是信用,以及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的机制。”世贸组织总干事拉米的期待中包含着批判。

二、建立诚信管理体系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市以诚为本,诚以信为基”,对企业而言,诚信既是财富,又是财源,还是财力。诚信是财富,是指它有助于企业的开拓,市场的占有;诚信是财源,是指它不仅可以是使客户增多,扩大实力,而且可以使合作者取得利润;诚信是财力,是指诚信品牌是一种极大的无形资产。诚信一旦缺失,就意味着失去了走向市场化和国际化的“通行证”。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市场竞争就是公平竞争。如果把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比喻成“舟”,那市场就是“水”,载舟覆舟,根本在于信用。因此企业若失去了诚信,也就关闭了通往市场的大门。如果老百姓买东西时总担心买了假烟假酒毒米毒菜,炒股时害怕会碰上“郑百文”、“科龙电器”那样的事件,出门旅游不知是否会上当挨宰,人们怎么会有安全感,怎么会痛痛快快地花钱呢?让顾客满意仅仅只是一个起码的界限,真正的服务是能够超越顾客的期望值的某些意外举措,只有让我们的消费者体验到一种超越自己想象的愉快购物过程,我们才能真正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忠诚。

企业跟人一样,是一个社会的组成部分,企业的一言一行,代表了一家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品格。国外有很多企业在创立之初,都会制定公司的使命和企业的价值观,使命是一家企业回答“公司为什么要存在”的问题阐释,价值观是企业的经营哲学,也是企业如何对待社会、对待顾客乃至对待自己员工的一套行为准则。西方将信用管理称作“最能使企业产生直接效益的管理措施”,作为企业立足市场的通行证,诚信铸就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是资源的集合,企业的资源一旦具有了稀缺性且难以模仿,也就具有了竞争力的价值。正如国际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的专家所认为的那样,难以复制并能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有形或无形资产是创造竞争优势的关键资源。在企业的资源集合中,处于伦理层面的诚信以其所具有的独特的不可模仿性成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网络化的进程,企业之间竞争已非单纯的产品竞争、资本竞争,取而代之的是品牌、信誉这些无形资产的竞争。企业有了这种宝贵的资源,就有了参与市场竞争的根本。

从产品经营,到资本经营,再到信誉经营,这既是经济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更是企业经营境界不断提升的必然结果。诚信作为企业信誉的基石,它构成了企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价值资源。诚信营销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有了它,企业在无形中降低了交易成本,赢得了长久不衰的市场认同。消费者靠品牌识别商品,而品牌又与信誉休戚相关。于是,“信誉—品牌—利润”三位一体,构铸成商业运营的“金三角”。企业要对产品质量做到精益求精,对服务质量完美追求,对顾客保持高度的责任感,来赢得顾客的高度满意和忠诚,并与之建立起一种和谐的关系。只要做到“信誉—品牌—利润”三位一体,企业自然财源广进。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商业运作已进入到一个微利的时代。不少企业哀叹:“企业难办,产品难销,生意难做,日子难过。”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要做大、做强,就必须树立自己的诚信形象。

诚信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加强诚信建设,不仅可以促进职工职业道德水平的提升,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企业内部环境的改善,而且还可以带动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的健康发展,并起到净化社会风气、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准和稳定社会的作用,从而达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建成和谐社会。

三、企业建立诚信管理体系的途径

企业的资金有限,不可能满足所有消费者的全部需求,加之市场供求关系、竞争状况、用户状况的变动,企业要想保持竞争优势,取得高于竞争对手的收益,就要整合市场。整合市场最注重的是交易关系的持久和稳定,而这种持久和稳定是建立在长期信赖和互惠基础上的。以信用为基础的双边交易,要求企业必须从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转向互惠关系的最大化,并在经营战略和策略中贯彻诚信原则。

1、建立企业信用管理体系

信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必备的道德理念和法律意识,是整个社会实现正常交往的基础。建立企业信用体系的目的,一是规范企业自己的经营行为,杜绝本企业的失信行为。二是减少和制止企业经济交往关系中对方失信的问题,规避交易中的信用风险。企业信用体系包括:企业与客户之间的资金信用体系,企业与银行之间的资金信用关系,企业与税务部门的资金信用关系。例如,建立一套流程和制度保证贷款及时如数回笼,合理使用银行贷款,按时按量清还银行贷款的本息,按照市场上通行的还款周期及时付清供应商的货款,按照税收法规及时缴纳税款,进行税收筹划但不偷税漏税,等等。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也应当是维护社会信用的主体。国内外成功的实践经验证明,信用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企业没有健全的信用管理,就没有竞争力。所以,推动企业建立信用管理体系,增强风险防御能力,是当前我国企业走出信用困境的根本出路。

2、努力提供完美的产品和服务

企业的诚信不是来自自我表白,而是在与广大消费者的接触沟通中体现出来的。一些企业百般努力创造出品牌,而产品却昙花一现,关键就在于忽视了内部的积累。消费者是通过产品的质量(有形的物质实体和无形的服务)来体验企业的诚信观的。如果产品质量低,就会有更多的维修、退换事件发生,也就需要更多的服务人员,增加更多的成本支出。因此,高质量是高经济效益的保证,也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源泉。在技术日新月异,新产品层出不穷的今天,消费者选择、购买产品,选择的是现在,购买的是未来。而且企业服务质量的高低也会给企业的业绩带来显著的影响。因此,诚信建设还需要企业经营力的支撑。没有好的产品和服务,销售上不去,企业亏损严重,就会产生赖帐,失信于各方。

3、树立“诚信双赢”的企业文化理念

诚信是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建立在诚信基础上的企业文化向顾客传递的信息不止是产品形象、价值理念,它更能使顾客体会到被尊敬的愉悦,同时又反过来使企业受到顾客的青睐与推崇,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因此,把“诚信双赢”作为企业的文化理念,作为全体职工追求的目标应当成为中国企业的必修之课。只有企业相关人员特别是企业内部员工坚定诚信理念,养成讲诚信的行为习惯,企业作为人的契约体才能讲诚信。因此,企业通过树立“诚信双赢”的企业文化理念,建立诚信制度、加强诚信教育,为员工建立诚信创造条件。

4、建立诚信获益、失信受损的机制。

这些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符合市场经济规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法律体系也已初步建成,但是某些领域内的法律还不完善,约束功能还不强。中国目前信用危机的根源不是国民素质不高,也不是信用意识薄弱,而是我们没有一套衡量个人和企业信用的系统,没有一套对失信行为进行界定和惩罚的法规。农民扶贫信贷的推广和创业贷款的试点就证明了这一点。贫苦农民和下岗工人看起来信用不是很好,但是他们在扶贫信贷、下岗创业贷款中的还款率却达到90%以上。这样高的还款率并不是因为他们的信用意识突然得到提高,而是因为扶贫信贷和下岗创业贷款中的“联保机制”发挥了作用,失信的行为受到了约束。正如同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汤敏所言:这(信用危机)不是因为中国(国民)的信誉不好,也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情况,而是我们没有找到一个好的机制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形成良好的信用。在一些发达国家中,信用良好、信用等级较高的企业在股票和企业债券发行中能够优先安排,还可以获得较高的信用额度和更为优惠的利率价格。企业如果数次不能如期偿还债务,就会被吊销营业执照。为此,政府有关部门在制定各项政策时,应当注意奖励守信行为,惩罚背信行为,鼓励企业和个人不断提高自身的信用水平。通过诚信获益、失信惩罚机制,做到“闯红灯者受罚”,且要罚得让“闯红灯者心痛”,加大企业或个人失信的成本,让守信成为市场的“通行证”。

5、大力发展社会团体,打造社会的诚信印章

在市场经济中,社会团体是社会信用的承载者和信用违轨者的制裁人。没有社会团体的发展,就没有高信用度的市场经济。美国的信用管理更多的是靠非政府性的信用管理行业来完成的。美国的不良信用惩罚机制是由民间社会团体运作并自愿执行的。信用经营机构、信息管理机构将有不良信用记录的责任人和处罚意见,通过信用信息、资信评估报告等形式向社会公告,并载入相应的信用信息数据库,被列入失信“黑名单”的企业和个人很难再与社会各界进行正常的信用交易。中国的“企业印章”非常多,有2000多万家企业组织;“政府印章”也不少,乡镇以上政府部门在上百万个;但我们的“社会印章”太少,社会团体只有30万个。这意味着我们的很多企业都没有“社会印章”,没有“社会印章”的企业是不可能讲信用的企业。发展“社会印章”应该大力发展各种社会团体,发展非政府组织(NGO),发展社会中介组织,发展各种富有特点的俱乐部组织,使任何一个企业组织都被“社会印章化”,被打上多枚“社会印章”,由社会团体与中介组织来监督其信用。如此一来,信用破产的现象就会逐步减少。

诚信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良好的外部环境尤其是行政环境是企业诚实守信所必要。作为政府,应当努力维护市场秩序,建立公平竞争的环境。发达国家的经验提示我们,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必须立法先行。立法包括多个方面,如银行信用方面的立法、规范商业信用和消费者信用行为的立法、规范商业行为的立法等。政府要确保全国市场政策的统一和要素畅通,制定统一的企业诚信建设评价体系,并从政策上堵塞企业短期内可能获得暴利的漏洞,引导企业维护信用的自律行为,同时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切除企业短期行为,真正实现政企分开、产权明晰,以及对公共与私人产权的有效保护。

当市场日益成熟起来之后,市场的选择功能和淘汰功能也随之增大:微利取代暴利,消费者主权取代生产者主权,买方取代卖方,企业只有在社会的认同下,社会的需要下,才能寻求到自己的发展空间,只有加强诚信建设,企业才能实现更高层次的飞跃。而那些因缺乏诚信而得不到民众承认的企业和企业家,最终将会被淘汰出局。参考文献:

[1]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中国企业诚信状况调研报告》 [2]张锐.中国企业距离诚信有多远?,企业管理,2006,(12)[3]卢根鑫.同铸企业诚信根基,企业管理,2006,(12)

[4]辛向阳著,三个和尚如何有水吃,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5月

第二篇:浅议如何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构建和谐企业

浅议如何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构建和谐企业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形势仍然严峻,任务仍然艰巨。企业要想谋求快速、和谐的发展,必须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坚定不移地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一、强化班子建设,切实提高反腐倡廉的执行力。

构建和谐企业,领导班子是关键。锻造一只素质高、团结好、管理强、作风硬的领导班子对于促进企业反腐倡廉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班子的建设应做到:第一,要加强团结,把思想统一到企业的决定精神上来,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原则,不断提高领导班子战斗力和凝聚力。第二,不断增强班子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努力提高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要敬业爱岗,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以饱满的工作热情与激情,带动广大干部员工、尤其是年轻员工,积极投身企业的建设中。第三,要切实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尤其要加强领导班子的思想作风建设,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形成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优良意识,坚持用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

领和基本经验指导实践,将理想信念、社会主义荣辱观和从政道德、党的优良传统和个人作风、党纪条规和国家法律法规的改造纳入到经常性工作中。严格遵守中纪委关于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七不准”规定。第四,强化领导干部的反腐倡廉教育。要把反腐倡廉教育贯穿于领导干部的培养、选拔、管理、使用等各个方面。坚持教育与管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督促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廉洁自律,反对和防止腐化堕落。把反腐倡廉理论作为企业各级党组织理论学习的重点内容,定期安排专题学习。把反腐倡廉教育纳入企业考核计划和干部考评计划,对新任职领导干部进行廉政培训,党组主要负责人要定期讲廉政党课。

班子成员在反腐倡廉建设中也是聚焦的一个群体。“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要十分珍惜在企业工作的机会,充分认识到手中的权力是组织和群众赋予的,它所代表的只是责任和义务。要把领导职务看作是一种干事创业的舞台,是一次建功立业的机会,把精力集中到事业上来。要时时提醒自己保持健康心态,珍惜人生的事业平台,坚守底线,警钟长鸣。

二、构建和谐氛围,为反腐倡廉提供有力保证。

企业的和谐是指企业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之间的协调一致、相得益彰的状态,追求的是它的内容和形式的和谐,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的和谐,活动主旨与运用载体的和谐。其实质是理论与实践的和谐。

运用企业所构建的和谐氛围来促进企业反腐倡廉工作,应当把握住三个要点:一是不断进行廉洁自律的引导,将廉洁自律理念印刻到全体员工的意识形态当中,强化行为养成使每个人自觉、自主、自发的从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高度来警示自我、教育自我、审视自我。二是抓好思想教育,将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纳入到宣传思想工作的整体部署,纳入到领导班子理论学习的整体计划,纳入到干部培训、任免、考核的整体规划,纳入到党员的先进性教育和经常性教育之中,统一组织,统一实施。制定中长期规划和计划,统筹协调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做到警钟长鸣、拒腐防变,促进党员干部自重、自省、自警、自律、自励。三是加大制度建设和监督的力度,筑牢制度上的“防洪堤”,划定监督中的“高压线”。抓住容易滋生腐败的关键环节,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倡导责权对等,正确处理好利益关系,坚持权力制衡,发挥互相监督的作用。

三、创新工作方法,探索反腐倡廉的新途径。

一是加强党内监督。严格执行党章,全面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

企业领导班子每应向职代会报告工作,接受职代会的监督。企业党组织要加强对党内监督工作的领导,纪委或纪检监察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协调党内监督工作。扩大党内民主,切实保障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及时通报党内情况,逐步推行党务公开。建立健全党内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二是建立和完善职代会评议和述职评议制度。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三是提高效能投诉的受理质量和督办实效,建立和完善典型投诉事件通报制度。四是加强和改进信访举报工作,建立健全投诉举报网络和信息交流传递系统;探索发挥工会、共青团等团体监督作用的有效途径和办法,扩大员工群众有序的政治参与;重视和支持舆论监督,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认真听取意见,改进工作。五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认真执行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述职述廉、民主评议、谈话诫勉、询问和质询等制度。加强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社交圈和生活圈的监督。

四、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反腐败的治本之策。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认真抓好教育、制度、监督是反腐败的治本之策。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证,监督是关键。三

者相互依存,相互配套,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第三是,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处理好惩治和预防的关系。治标和治本、惩治和预防,是反腐倡廉工作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两个方面。有效预防本身就要求严肃惩治,严肃惩治本身又有利于有效预防。《实施纲要》充分体现了加大预防力度的精神。第四是,以改革统揽预防腐败的各项工作,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把反腐败寓于各项重要政策措施之中,用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导致腐败现象发生的深层次问题,是有效预防腐败的根本途径。上述四点精神的阐述,体现了反腐倡廉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机统一。认真贯彻落实《实施纲要》,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这本身就是构建和谐企业的有效途径。

五、推动文化发展,保障反腐倡廉的长效动力。

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促进反腐倡廉工作的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质是人的问题。提倡“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是现代型企业的重要标志,但要把这个口号落到实处,关键在于科学的理解“以人为本”的内涵实质,不能停留在表面或形式,更不能片面、极端。应做到以下五点:首先,不断丰富廉政文化的载体,适时地开展廉政建设主题活动,立标兵、树榜样,大力弘扬廉政建设新风尚。其次,以员工群众监督为泉源,形成人人参与廉政建设的良性氛围。再次,以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为基础,促使廉政建设寓教于乐,使“尚廉为荣,以廉为乐”逐步成为个人作风的追求目标。第四,构建企业文化网络,建立企业文化传播的内、外部传播渠道,为全体员工搭建文化交流的平台,实现“企业小文化”与“社会大文化”的和谐。第五,将企业文化的势能转化为指导具体工作的动能,用文化指导和规范企业行为,提升企业素质,建立优秀的整体团队,把企业文化实施的每一步都当作转变观念、创新思维、推进管理创新的具体实践。

目前,我们面临的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依然严峻,怎样从源头上遏制腐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我们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我相信,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法制将不断健全和完善,惩治腐败的力度也将不断加大,我们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自我约束能力也在不断提高,营造人人不能贪、不敢贪、不想贪的廉政氛围,我们一定能够遏制腐败问题的发生。

第三篇:建设企业文化构建和谐企业

建设企业文化构建和谐企业

摘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能够科学整合企业生产要素,引导企业形成共同价值观,增强企业凝聚力,构建和谐企业,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针对企业文化建设,构建和谐企业作一论述。

关键词 文化建设 价值观 可持续发展 凝聚力 和谐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构建和谐企业,必须科学地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和意义,并寻找出建设企业文化的措施和途径,建设好企业文化是构建好和谐企业的前提。

企业文化建设的好坏,是关系企业能否繁荣、昌盛并持续发展的关键。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于光远说过:“关于发展,三流企业靠生产、二流企业靠营销、一流企业靠文化”。如何更快地统一职工思想和行动,营造良好工作氛围,建设企业文化,对内凝聚人心,对外展示形象,已成为铁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建设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科学管理,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企业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对建设企业文化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科学发展观,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它体现了马列主义的历史唯物论、辨证论;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从这方面来说,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我国当前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指导思想,而且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我们企业建设企业文化的重要思想。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体现。坚持以人为本,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安全生产作为员工的第一利益放在首位,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关心职工的安危冷暖,着力解决好关系他们切身利益的具体问题,很多困难和问题都能得以解决,这是建设和谐企业的一个重要体现。

通过以上讨论,我们认识到建设企业文化的意义。那么,怎样建设好企业文化? 一是深化认识,形成共识。要缩短企业文化存在差异,沟通融合实现统一,这样才能发挥企业的凝聚力。当企业中两个或多个单位进行整合后,企业文化也必须要整合,职工价值理念也需要融合。长期以来,原来的单位已形成了各自独有的企业文化,不同的企业文化又培育了不同的职工价值理念、行为规范和行动准则,对形成一个整体的企业文化,认同上存在差异,因而需要一个磨合期,求同存异,循序渐进地进行理念文化的更新。有效整合各种资源、有效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运营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构建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和谐发展,并以此共同的价值追求来统一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只有这样,才能按照企业文化管理的要求,用文化理念指导个人行为,使之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

二是开展各具特色的活动,使干部职工情操得到升华。从不断满足职工精神文化需求出发,以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为宗旨,开展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活动。(1)开展送温暖活动。关心职工疑点、难点及热点问题,积极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对员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和意见,要进行分析解决,并进行答复,使每个人感到集体的温暖,激发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以上这些具体措施,要形成工作制度。(2)要建立职工贴心人服务队、开展“帮困助学活动”,定期服务职工家属、子女。(3)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以“学、演、展、赛、讲”等多种形式,结合重大节假日举办茶话会、演唱会、文艺晚会、歌咏比赛等活动,邀请家属参加,把欢歌笑语送给职工家属。(4)工会、团委要共同建设“三好书架、书屋”工作,把精神食粮送到生产一线,营造企业文化氛围。

三是改观企业环境,体现企业文化品位。对企业要整体规划,发动职工的热情,调动职工辛勤劳动的积极性,将荒凉偏僻、杂草丛生的郊外变成绿洲。并使企业周围的马路绿树成荫,创造优美宜人的环境,真正实现“绿色企业”、花园式企业的愿景。在建设优美环境的同时,特别注意体现出企业文化品位。每一条标语、每一副对联、每一句口号都要反映出站段的企业精神。在长廊里、小亭中、绿地上都要体现出企业文化的氛围;在图书室、班组学习园地、文化园(室、点)上要把各种活动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中。建设企业文化环境,不但能改善职工的学习、生活、工作条件,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职工的素质,培养自觉爱护环境的习惯,凝聚了职工队伍,激发了企业活力,更提高了企业的文化品位。四是通过宣传教育,促进企业各项工作和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企业文化建设使各单位环境变了、观念变了、精神面貌变了;职工素质提高了、服务质量提高了、经济效益提高了;职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干群关系更加融洽了,真正实现了政治安定、生产安全、职工安居的“三安”目的。从而实现企业的和谐发展。

第四篇:构建和谐企业

构建和谐企业

如何构建和谐企业?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关心职工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调动职工积极性,培育团队精神,加快企业发展。

过去我们在研究讨论工作中,往往就经营管理谈经营管理,就企业改革谈企业改革,认为这些是“大事”,而职工生活和工作方法是“小事”,有时忽视了“以人为本”这个核心问题。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管理手段的变化,特别是随着生活工作条件的改善和收入水平的提高,我们的一些干部产生了自得自满和怕苦怕累的情绪,居安思危的意识逐渐淡薄,与职工的感情有了很大的距离,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现象有所抬头。具体表现为:作风漂浮,管理粗放;滥用权力,阻塞言路;怕担风险,不负责任;刚愎自用,盛气凌人;自以为是,阳奉阴违;欺上瞒下,独断专行;追求享受,贪图安逸;对职工感情冷漠,工作方法简单粗暴。这些问题和现象的存在,削弱了企业团队精神的作用,导致了事倍功半的效果。

大家知道,目标的有效途径。要打造酒钢百年基业目标,就要坚持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以优秀的企业文化为助推力,建设一支能够战胜一切困难的职工队伍和率领这支队伍的领导班子。要以实施文明管理和专业化管理为重点,围绕培育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正确处理企业与人、企业与社会、企业与自然的关系,讲求经营之道、培育企业精神、塑造企业形象、坚持“以人为本”和实现战略目标而开展工作。

什么是和谐?和谐有社会和谐、团体和谐和个体和谐。我认为,和谐是企业立足之本、发展之需、传世之必备条件。要提高企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和谐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企业不和谐就根本谈不上发展。和谐企业的本质是管理规范、有矩可循。构建和谐企业的关键,就是企业在处理内部关系、内外关系时要体现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就是要把企业建设成为“循环发展、遵章守法、诚信至上、团结协作、关爱员工”的企业。

要构建和谐企业,首先必须使团体成员之间关系和谐。从团体成员个体来讲,就是和平共处、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良性互动。和平共处就是彼此之间平等、和睦、平安、友好地相处,尊重对方的地位、权利、个性和品格,彼此之间虽然有竞争,但没有恶意的伤害。相辅相成就是彼此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支持,互为依托,同甘共苦。相得益彰就是彼此之间互惠互利,相互促进,共同进步,通过对方实现自己的价值,而不是以邻为壑,惟利是图,不择手段。良性互动就是彼此之间心相印、心相通,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达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没有团体成员之间的关系和谐,就谈不上建设和谐企业;只有个体之间的关系和谐,才能达到团体的和谐和社会的和谐。

1.要不断为企业注入和谐基因

一是要从战略设计上注入和谐基因。企业文化建设是促进企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手段。构建和谐企业要体现在科学发展战略中。企业作为社会的经济细胞,必然要承担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任务,但只有解决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和员工利益之间的矛盾,才能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

效益的和谐创造。

二是要从价值导向上注入和谐基因。构建和谐企业首先要具有指导具体工作的价值理念和坚定持久的执行力,这个执行力在于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岗位而分解成诸多的价值标准,为企业管理行为和员工行为提供规则,并不断健全和完善相应的管理措施,把构建和谐企业的价值观深深地根植到员工的内心当中。

三是要从人力开发上注入和谐基因。和谐企业最大的特征是人的和谐。员工是企业中最宝贵的财富,也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如何启动员工的兴奋点,开发员工的创造性,发挥员工的积极性,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关键环节。制度管理强制人达到最低标准,文化管理引导人达到最高标准。要给员工以希望,给工作以意义,使组织有前途,使企业管理达到和谐境界。企业传播人文思想,包含着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无私奉献、崇尚人性、实现自我等多方面的文化精髓,要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精神氛围,就要以维护员工利益为基础,以发展推动和谐,以创新促进和谐,以公正求得和谐,以稳定保证和谐。要始终把“以人为本”的原则作为基本出发点,创造条件满足员工合理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树立企业与员工的共同愿景,把企业与员工凝结成为命运共同体,建立起顺畅的无障碍沟通渠道,培养“心相通、情相融、力相合”的团队精神,帮助员工实现自我,努力把和谐基因孕育到员工潜能开发的各个积极因素中。

2.领导干部要在构建和谐企业中发挥决策、管理和服务者的作用 构建和谐企业,关键是领导者。领导干部的身份和职责决定了在构建和谐企业中充当重要角色。

首先,要充分发挥管理者的作用。要管好工作秩序,给职工一个安全感;管好生活秩序,给职工一个信任感;管好福利设施,给职工一个幸福感;管好生产经营,给职工一个自豪感,积极为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和精神氛围。

其次,要充分发挥决策者的作用。要从构建和谐企业的高度行使好决策权。一是要体现决策的科学性和超前性。想问题、办事情要尊重客观规律和

职工意愿,避免脱离客观实际和损伤职工利益的决策。二是要体现决策的公正性和公平性。领导干部要做到决策公正公平,必须以维护好、实现好职工的利益为出发点,尤其要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解决好职工特别关注的实际问题,切实将决策的公正性、公平性落实到为职工办实事中。三是要体现决策的民主性和公开性。要让职工有知情权和参与感,让职工把自己的愿望和要求通过正当的渠道表达出来。这就要求决策者要广开言路,虚心倾听职工意见,使我们的决策体现职工的合理意愿。

再次,要充分发挥服务者的作用。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一是要放下架子,摆正位臵,端正态度,眼睛向下看,经常接触职工,真正与职工交朋友,掌握职工的思想状况,了解社会中的各种动态,做职工的贴心人,把情感服务送到职工的心坎上。二是要把服务的落脚点放在为职工排忧解难上,体察职工的疾苦,办实事、办好事。三是要严于律己,用党纪国法规范自己的言行,切实加强学习与自我修养,以自己良好的形象为职工做出表率。

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大力培育团队精神

对于企业来说,一个优秀的团队意味着什么?我认为,一个优秀的团队,可以把企业带到永续经营的高尚境界。有人说管理重在制度,公司管理制度是人去制定的;有人说管理重在执行,制度要靠人去执行;有人说管理重在企业文化,谁来定位企业文化?我认为,一切在于坚持“以人为本”,而搭建强有力的核心团队是企业管理者的 主义观念。要让每一位成员都学会尊重其他成员的个别差异性,使全体员工产生团结感,树立共同目标,共创未来。

那么,作为个体成员如何培养团队精神?首先,要认识到,团队协作精神除了应具备优秀的专业知识以外,还应该有优秀的团队合作能力,这种合作能力有时甚至比你的专业知识更加重要。其次,要认清自己的地位价值,无论你在企业中充当什么角色,你的每一项工作与他人的工作都有一个接口,这就意味着你的工作需要得到别人的帮助,而要想得到别人的帮助必须先要帮助别人。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从而自觉树立团队意识。好的方式会事半功倍,差的方式会适得其反。建立团队精神最根本的是要让每个成员深刻地认识到团队精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且始终不愈地维护团队的利益。

五是要充分发挥团队成员之间优势互补的作用,让全体团队成员尽可能地发挥各自的才能,使整个团队产生整合后的聚变,具有超级战斗力。现代人力资源提倡的是系统开发、协调发展、选贤任能、适才适能、扬长抑短、群体相容。不同年龄、不同专业、不同个性、不同姓别的组合可以互补增值。团结就是力量。这就是优秀团队的核心思想。团队制胜才是决胜市场的法宝。

三、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增强六种意识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我们的主导价值观念。作为领导干部,不仅要在思想认识上真正到位,而且在自身的工作实践中,每时每刻都要带头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一是要不断增强政治意识。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我们的权力是国家和职工赋予并为国家和职工服务的。要把为企业和职工负责与为党和国家负责统一起来,执掌权力必须要推进企业生产力的发展,必须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要为职工的根本利益服务,这就是最大的政治。我们必须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三个有利于”标准为价值尺度,来指导我们使用权力,来判断我们用权的正确与否,来衡量我们用权的真正目的和效果。

二是要不断增强大局意识。大局意识就是全局意识。性就是基于对国家、企业和职工利益的损害。权力与责任是统一的,有权必须有责。对于一个领导干部者来说,其所管辖的单位和所负责的工作,由于自己没有认真履行职责使职工的利益受到了损害,企业的效益受到了流失,国家的财产受到了损失,就是自己必须承担的推脱不掉的风险,就是必须要负的领导责任。因此,我们只有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坚持依法和以德治企,克服权力行使上的随意性和专断性,才能强化责任的履行,促使责任到位,确保权力为公而使、为民而用。同时,要建立科学的监督制度,健全制约机制。正确地使用权力,仅靠个人的品行和责任心是不够的,必须依靠严密而科学的制度、机制加以监督和制约,使权力的授予和运行、效果的测评正规化、科学化、制度化,从源头上对权力实行有效的制约和监督,防止和减少权力腐败滋生。每一位领导干部要具有很强的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和法纪意识。一方面,权力在握,应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之感,对待工作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和懈怠;另一方面要大胆创新,开拓进取,不能因怕担风险而裹足不前,不能因怕负责任而放弃责任。

四是要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我们常说,领导就是服务。领导干部必须牢固坚持领导就是服务的观点,同时必须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没有为人民服务的观念,不可能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没有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也难以为人民谋利益,这两个方面是紧密结合的。我们要经常反省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于党的宗旨,自己的本领、能力和水平能否适应为人民服务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人民服务也有个与时俱进的问题,如果只有为人民服务的良好愿望而缺少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能力和水平,为人民服务就是一句空话。只有在实践中不断虚心向群众学习、向书本学习,才能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本领、能力和水平,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五是要不断增强监督意识。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必须要有强烈的监督意识。强化监督意识和“他律”意识是增强领导干部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的重要途径和保证。我们每一个领导干部都应该正确对待监督,乐于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欢迎各种形式的监督,在加强自律的同时,自觉地使权力的行使接受有效的监督。在监督问题上,我们应该有坦荡无私的胸怀,有海纳百

川的气量,有潇洒宽厚的风度,不仅自己乐于和欢迎各种监督,而且还要理直气壮地监督别人。

六是要不断增强道德意识。增强道德意识不仅是自觉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严格要求、恪守道德行为准则的基础,也是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监督意识的基础,更是发挥表率作用的必然要求。领导干部的社会地位、社会作用以及社会活动的特殊性,决定并要求我们要更加重视自身道德建设特别是职业道德建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既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集中体现,更是每一个领导干部道德的根本准则。这个道德准则要求我们自觉做人民的公仆,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一切向人民负责,忠诚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一切危害人民利益的言行和错误作坚决的斗争;同时也要求我们严格行为规范,做到忠于职守,一心为公;实事求是,秉公办事;艰苦奋斗,廉洁奉公;关心群众,平等待人;以身作则,遵纪守法。

四、切实关心职工利益,真正为职工办实事

领导干部既要抓好大事,也要善于抓好小事。“大事”是指管方向、作决策的事,是全局上的事。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当然要切记不忘,始终抓住不放,这是衡量一个领导干部讲不讲政治、讲不讲大局的重要标志。“小事”是指事关大家切身利益的事,是职工普遍关心的事。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能不能主动关心和认真抓好小事,特别是职工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不仅是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问题,而且是对待职工的感情和态度问题,是能否使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本单位、本部门得以真正体现的问题。

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强调“以人为本”,并结合酒钢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在关心职工切身利益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比如,在发展生产、提高效益的同时,努力提高职工收入;对下岗职工坚持有情操作,实行“四个避免”政策,广开门路,开辟再就业渠道,提供就业岗位和政策扶持;对弱势群体实行“四项减免”政策,开展“送温暖工程”,做到了“两个确保”;对终止劳动合同的人员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接续养老保险关系;提高息工

和内退职工的基本生活费标准,并保证离退休人员生活费的按时足额发放;对职工家庭实行生活福利补贴;增加对生活福利设施的投入,积极改善职工生活居住条件;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除了职工的后顾之忧;开辟热线电话和公司领导接待日,建立领导干部与职工联系制度和职工代表列席会议制度,及时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的工作,但是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在许多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我们继续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

抓大事与抓小事是紧密相联和互相转化的。把抓大事与抓小事有机结合起来,体现了领导干部讲政治、讲大局的具体能力。领导干部不仅要坚定地抓好大事,而且又要善于抓好小事。从这个意义上讲,抓大事体现在抓小事之中。对职工来说,你光讲大道理是不行的,因为他们觉得大道理离他们很远。你要使职工服从大道理,必须从解决职工关心的小事抓起,把职工关心的问题超前想到,把职工急需解决的困难及时帮到。只有尽心尽职地为职工谋利益,才能够把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地调动起来,形成干事业的良好氛围。只有满足职工的生活和工作需要,才能保证职工队伍的稳定团结,才能更好地建设和谐企业。

领导干部要学会抓小事。一些事在有的人看来是小事,而对职工讲却是大事。毛泽东同志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讲得语重心长。他谆谆告诫从事实际工作的党员干部,要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最重要的是“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子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他举例说,长冈乡一个贫苦农民被火烧掉了一间半房子,政府帮助他。有三个人没饭吃,政府救济他。这都是小事吧?把群众的小事做好了,群众就热烈地拥政爱党。当年红色政权号召扩大红军,长冈乡青壮年男子百人中有八十人当红军去了。汀州呢?有些群众没柴烧,有些群众没房住,有些群众没盐吃,当地干部不理睬这些生活小事。他们只抓大事,扩大红军,组织运输队。结果呢?群众连动员会也不愿参加。毛泽东同志号召:“我们要学习长冈乡、才溪乡,反对汀州市那样的官僚主义的领导者!”如今几十年过去了,毛泽东同志的这段话,对我们

仍然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群众的生活问题在一些人的眼中都是小事,但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再难也一定要办好。所以,领导干部关心职工生活要从小事抓起。

有些领导干部借故抓大事而忽略抓小事,这不仅暴露了他们领导能力和素质的差距,不懂得抓大事与抓小事的辩证关系,而且也是他们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淡化的表现。试想,作为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领导,对大家的事漠不关心,不去真心实意地为职工谋利益,这样的领导职工会拥护吗?能有人格魅力吗?答案是不言而喻的。既然得不到职工的拥护,那就无法充分地把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把职工的力量凝聚起来,抓大事也就成为一句空话。

那么如何才能抓好小事呢?我认为:一是领导干部心里要装着职工,这是获得与职工感通力的前提。要牢固树立权力就是责任、领导就是奉献、管理就是服务、用权就是考验的权力观。对职工的困难真正重视,真心帮助,切实解决,把工作的绩效建立在给职工谋取切实的利益上。二是领导者要从自身的品德、才能等非权力因素中,提升在职工中的威信。要立之以德,以德聚人,提升感召力;要海纳百川,以量容人,提升凝聚力;要展之以才,以才倾人,提升折服力;要动之以情,以情感人,提升亲和力;要晓之以理,以理服人,提升信服力;要昭之以绩,以绩招人,提升共鸣力。三是真正关心职工的小事,这是领导干部与职工的“黏合剂”。领导干部要重实情,说实话,要知行合一,言行一致,坚持不懈抓大事,善始善终抓小事,把职工关心的问题想到,把职工急需解决的困难帮到。

领导干部还要善于解难事。我们的领导干部由于自身所处位臵的特殊性,往往感觉不到职工的难处,在我们看来是轻而易举就可以办到的事,普通职工却难以办到。比如就业问题、看病问题、住房问题、交通问题等等,我们平常遇不到,或者遇到了容易解决,我们不把它看做是难事,但是,对普通职工来讲,特别是对那些弱势群体来讲,由于他们所处的地位和环境所限,有时解决起来难上加难。这些问题解决不好,直接影响到职工工作的积极性。领导干部要为职工办实事,关键在于体察民情民意,深入到职工的工作岗位

和家庭生活中去,认真听取职工的意见,及时抓小事,解难事,办实事。只有办好实事,才能得到职工的拥护和支持,才能体现党的先进性,才能真正成为职工的贴心人,说话办事才有感召力。

五、不断改进和创新工作方法,切实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采取正确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是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我们的事业不断发展的推动和保证。面对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一些同志往往感到“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条件下,我们如果再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命令的方式方法来管理企业肯定是不行的。时代在前进,事业在发展。如果我们不善于创新,采取老办法、老手段,那肯定是不能胜任的。过去形成的行之有效的办法、手段要坚持,并结合新的实际加以发展和丰富;在新的实践中还要不断探索新办法和新手段,努力提高驾驭市场的能力,提高按照科学规律办事的能力,努力掌握科学的工作方式和方法。

要解放思想,持续深化改革。对前进中出现的问题只有靠改革和发展才能解决。解放思想不是胡思乱想,更不能胡作非为,要尊重客观规律,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深化改革中,要力求做到理性、规范、有序、扎实、稳妥。我们只有在改革中解放思想,在发展中统一认识,在探索中更新观念,在创新中转换思维,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始终把职工作为企业发展的主体、民主管理的主人、企业改革的主角、生产经营的主力,全心全意依靠职工,才能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以人为本”是我们党在长期工作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中心,把人摆在 逐步深入和“三能”机制的形成,在岗职工的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生活质量显著改善,他们一方面珍惜工作岗位,关注收入分配,另一方面在基本满足物质需求的情况下,对精神文化生活和自我发展方面有了更高的追求。而部分下岗、内退职工在改革中则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他们是市场经济改革进程的产物,他们在原先稳定的生活处境中养成了一定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形成了一定的劳动方式,过去虽然收入少,但国家包下了一切社会福利等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运作和企业的转制重组,使一些职工失去了原有的依靠,再加上社会转型、体制转轨、利益格局调整中出现的就医看病、子女上学等费用的增加,加重了生活的负担。我们经常说的“对改革的承受能力”,其实很大成分上是指他们,因为这种承受能力的极限正是在他们身上体现的。当然,这些问题是改革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是改革还不够完善的问题。我们决不能因为出现这些问题就再回到过去的老路上去。解决这些问题还是要通过改革进行修正和完善,而且旧的问题解决了,还会出现新的问题。这些客观特点决定了他们的许多思想特点。有些职工容易怀旧,不但怀念过去的生活状态,而且怀念过去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风气。由于他们是为改革付出代价的人们,所以对改革的新举措往往十分敏感,与改革收益较大的人们相比较,总是生怕自己处于更加困难的境地,遇到不如意的事,就可能会牢骚满腹,产生一些消极情绪,如果我们的工作不到位,容易进一步加剧干群关系的紧张度。

广大职工是我们社会中的基本劳动群众,是载舟之水。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遵循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联系职工的思想特点和实际,并且采取正确的方式方法。

是凭空产生的,总有它客观存在的现实因素。职工群体的处境决定了他们的思想倾向和特点。对此有正确的认识,才能使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入脑入心。比如,个别职工对改革的现实有一些批评的言辞和看法,我们有的领导干部就简单地把他列入“消极思想”加以训斥,这是不妥当的。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根据职工的普遍意见来衡量和矫正改革的举措和方向,而不是把有意见的职工列入到对立面上去,否则,就使自己站到职工的对立面去了。

需要一个好的工作过程,这个过程在于好的工作方法。方法不妥当,再好的愿望也不可能得到好的效果。关心职工切身利益不能无原则地迎合消极因素和不切实际的要求。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引导和教育职工消除不良的动机和行为,不想、不做损害企业和他人利益的事,限制和控制某些不合理的私欲。物质刺激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物质刺激是万万不能的。该办和能办的实事,一定要及时办好;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一定要向职工解释清楚,并且积极创造条件逐步解决,要给职工一个合理的解释和期待。

第五篇:构建和谐企业

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企业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全党同志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按规律办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有重点分步骤地持续推进,切实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抓紧抓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以下原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即: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电力企业基层工作者,我想“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是我们的当务之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把“以人为本”的理念作为组织企业生产经营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线,将各项工作进行有机整合,协调推进两个文明建设和谐、健康、持续发展。

路,不断强化职工“关注安全就是关爱生命”的意识,使企业的安全生产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安全是电力企业的立身之本,是企业经济效益的源泉,是职工根本利益的所在。我们必须始终把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放在维护企业职工根本利益的高度来抓。

企业的安全生产是安全工作的每一环节和职工的每一次安全作业的基础上积累而成的,确保安全须建立在下述“六大安全保障体系”之上:一是以强化安全思想意识为中心,构筑起“以人为本”的安全防护体系;二是以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为重点,构筑起切实履行安全职责的“一把手”体系;三是突出以班组建设为基础,构筑起安全生产过程的控制体系;四是以完善基础管理为着手点,营造起安全性评价全方位的动态管理体系;五是以强化预防为主,应用科技进步,建立起人机结合的立体安全工作体系;六是充分发挥党政工团的合力,构筑起一个强有力的安全生产政治保障体系。“六大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为实践“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提供了保障。与此同时,加大对人的关爱和管理力度,积极推行“三票三制”、“标准化作业指导书”认真落实《河北省电力公司生产作业现场“十二条禁令”》《河北省电力公司生产作业现场“十不准”》,为创建和谐的安全环境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使每一个岗位、每一位职工都有明确、具体的安全责任、目标和措施,使全体职工的安全工作都有严格的规范。

三、发挥企业文化这一意识形态对物质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以文化育人为切入点,不断加强职工思想道德建设,为企业和谐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支撑。企业实力的不断增强,主要得益于有一个稳定的安全生产环境和与这个稳定环境密不可分的和谐的安全人文环境,从而使企业整体的和谐环境建立在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上。注重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载体活动,在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活动中陶冶职工情操,全力打造一支思想觉悟高、道德素养好的职工队伍。以德治企”是企业管理者“以人为本”,强调传统文化精髓对现代多元化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作用的一个新的治企方略,近几年来我公司的文化建设,对于推动企业的整体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下载加强诚信建设 构建和谐企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强诚信建设 构建和谐企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构建和谐企业

    如何构建和谐企业 ‚三流企业靠厂长,二流企业靠制度,一流企业靠文化‛。企业快速发展的背后,企业文化建设尤显迫切。为此,江苏济川医药集团在建设具有济川特色的企业文化过程中,......

    如何构建和谐企业

    如何构建和谐企业一个企业想要发展壮大,首先就要成为一个和谐企业。所谓“和谐企业”,就是要符合企业和全体员工的根本利益。企业与员工是休戚与共、荣辱相连的共同体,只有建立......

    构建和谐企业

    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开展争先创优,促进企业和谐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

    和谐企业构建浅论

    “和谐企业”构建浅论吕龙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重大理论创新。企业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和谐,不仅有利于企业自身持续健康的发展,而且将为......

    构建和谐企业

    构建和谐企业瞄准“一强三优”目标落实“三抓一创”思路构建和谐企业完成“创一流”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党......

    浅论如何构建和谐企业

    浅论如何构建和谐企业自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理论以来,和谐之风迅速吹遍神州大地,构建和谐企业也成为企业发展的首要问题。那么,在当今迅猛发展的社会中......

    构建和谐企业

    构建和谐企业 交流座谈会之致辞 传统文化推展 庐江中华文化教育中心的诸位老师: 企业界的各位朋友: 大家晚上好!我和南京居美馨文化教育中心的全体同仁,衷心欢迎各位来到古城......

    构建和谐企业材料

    “深圳质量”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以人为本。而人才是决定企业能否实现永续经营的重要方面。请谈谈贵公司在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构建和谐企业等方面实施了哪些有效的举措?1、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