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引导民企履行责任,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的建议
关于引导民企履行责任,为构建和谐社会
作贡献的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一大批民营企业家,自觉把自身企业发展与国家发展、与人民的共同富裕结合起来,积极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但总体上来说,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为此我们建议:
一、民营企业要承担起促进公平的责任。民营企业有义务和责任公平地对待社会其他群体特别是工人群体,努力维护他人的公平权利和合法权益。政府部门要对民营企业家进行引导,使民营企业关爱员工,实现双赢,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
二、民营企业要承担起参与公益慈善事业的责任。政府要加大对企业参与公益慈善事业的宣传,定期召开表彰会,制定出对企业家参与公益事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使企业充分认识到履行应尽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荣誉感。
三、民营企业要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企业要做到清洁生产,节约能源资源,逐步实现绿色生产、绿色消耗。相关部门要尽快完善企业环境评价体系,而且在评价企业时不单纯看利润、规模,还应评价企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对于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企业予以鼓励。
第二篇: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为国家主管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重要职能部门,在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因此,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必须把是否促进社会和谐作为谋划工作思路、创新服务理念、制定支持政策和检验执法成效的主要依据和重要标准,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促进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提升服务理念,完善服务机制,促进经济加快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根本上说决定于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物质财富的日益丰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经常、大量和直接地体现在政策的支持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本着“主动服务,超前介入,合法普通,支持发展”的原则,坚定不移地打好服务牌,尽职尽责地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同时,对企业设立新兴业态、开辟新型经营方式和拓展经营领域的尝试,要放在改革发展的大背景下来思量、权衡、探索、创新,自觉按照市场经济的惯例和规则而不是按计划经济的惯性和经验来动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促进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改进监管方式,加大执法力度,深入整治市场经济秩序。营造诚信、公平、公正、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既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针对当前市场经济秩序中食品安全状况不容乐观、假冒侵权案件时有发生、商业欺诈行为屡禁不止的形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牢固树立长期作战思想,坚决清除影响和阻碍和谐社会构建的突出问题,努力促进公平竞争的交易环境、权益保障的投资环境、放心满意的消费环境和诚实守信的经营环境不断得到巩固。要以确保市场主体资格的真实有效为重点,严格把住登记注册关口,坚持对企业市场主体资质实施全程监管,把握“三不准”的准放原则,强化变更、退出和年检审核,坚决禁止有碍经济社会健康和谐的企业混迹市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促进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不断加强各项基础建设,努力增强行政执法效果。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具体表现。这不仅要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行政、文明执法,以自身规范、文明的管理活动促进社会和谐,更重要的是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正确处理和把握好依法行政与监督管理的辩证关系。要注重创新和完善人性化的、公平理性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规范、诚信、文明、礼仪地实施监管执法,把依法行政、规范执法、文明执法贯穿于行政执法的全过程,努力做到坚持原则性、讲求艺术性、增强服务性、提高亲和力的有机结合,避免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不必要的矛盾,增加社会不和谐因素。
第三篇:发挥监狱劳动教养职能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
文章标题:发挥监狱劳动教养职能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
发挥劳动教养职能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法律的支持,离不开法治支撑。劳动教养机关承担着教育矫治违法人员的职责。在教育挽救劳教人员,预防和减少犯罪,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多年来,我市的劳教工作为社会的安全稳定,经
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当前劳教制度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劳教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发挥劳动教养职能,服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局,是我们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一、保证劳教场所的持续安全稳定,为构建和谐社会打牢基础。和谐需要基础,基础就是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劳教工作来说,首要的是提高维护稳定的能力。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人民内部矛盾的凸现、刑事犯罪高发的时期。现行劳教制度正处于改革发展新的历史阶段,需要一个更为安定和谐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实践证明,我市劳教场所如果没有持续多年的安全稳定,也不会有持续跨越发展的今天,更不会有更加美好的明天。各级领导和全体人民警察一定要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促进劳动教养制度改革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做好劳教工作,确保安全稳定的重要意义。要正确认识当前劳教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用发展的眼光、用创新的精神解决问题。坚持把劳教场所的安全稳定作为首要任务,采取有效措施,着眼于抓基层,抓制度,抓规范,集中精力做好工作。形成强有力的长效安全防范机制,以更扎实、有效的工作确保劳教场所持续安全、长效稳定,实现场所的和谐进步与发展。
二、推进劳教管理工作改革,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更加充分有力的法律保障。和谐必定是有序的,确保有序的措施就是管理。管理工作做不好,其他一切工作都无从谈起。规范劳教场所的管理工作是提高教育挽救质量的内在需要,对规范民警执法行为,稳定场所秩序,矫治劳教人员恶习都具有重要作用。根据司法部要求,我们要在办劳教工作特色的基础上,认真总结以往好的工作经验,围绕如何提高教育挽救质量这一中心工作,进一步深化劳教管理工作改革,突出几个重点,确保取得新成效。一是以课堂化教育为主导,提升教育工作整体水平;二是加大习艺性劳动的比重,发挥劳动的矫治功能;三是加强生活卫生工作,切实保障违法行为教育矫治对象的身体健康。要通过劳教管理工作改革,彻底改变劳教工作在指导思想、管理方式、执法行为、场所设施等方面带有的比较浓厚的监狱色彩,营造一个安全、公平、公正、文明的场所环境,促进劳教人员思想转化、矫正恶习,促进劳动教养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文明化进程,为建立违法行为矫治制度创造良好的条件,从而使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在教育矫治违法人员、促进社会和谐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提高教育挽救工作水平,充分发挥劳教机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职能作用。提高教育挽救质量是劳教工作的中心任务。随着时代的发展,违法的因素复杂化、形式内容的多样化,更需要完善科学有效的教育内容和方法,更需要创新的教育理念及合理有效的矫治措施。我们必须坚持劳动教养性质,正确贯彻劳教方针和政策,坚持教育人、改造人、挽救人的根本宗旨,遵循教育改造工作的特殊规律,从根本上办出劳动教养工作特色,把劳教场所办成教育挽救劳教人员的特殊学校。要确立以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教育为核心,以技术教育为重点,辅之以文化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大教育”理念。加强社会综治帮教工作,提高教育挽救工作的社会化程度。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大力加强与社会各界和有关部门的配合,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将无形的教育工作融入到有形的活动之中,切实做好综合治理和安置帮教工作,进一步提高帮教质量,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要大力推行心理矫治教育,积极探索矫治劳教人员复杂心理的新思路、新方法,有选择、有重点地在劳教场所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采用一些行之有效的心理矫治措施,帮助劳教人员解除困扰,消除心理疾病,提高心理素质,把他们的心理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让他们以健康的心态重新回归社会的怀抱。要充分发挥劳教场所的劳动技术教育职能。要结合社会发展趋势努力寻求教育职能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点,逐步加大习艺性劳动的比重,让每一个劳教人员都能够学到一技之长,回归社会后能够自食其力,从而减轻社会的负担,减少社会不安定因素。
四、解决与劳教人员利益相关问题,努力营造和谐健康的所区环境。构建和谐社会最核心的问题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对于劳教场所来说,最基本的就是营造和谐健康的所区环境。因此,必须重视劳教场所的硬件建设,按照创建现代化文明劳教所的要求,场所中的各项基础设施必须符合时代的要求和形势的发展。在整体布局、设施装备、环境优化方面要体现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功能齐全、装备先进。在场所建设过程中,要纵观社会的现状及其发展的趋势,在科学地认识上树立较强的超前意识。要立足于现有经济发展状况,做好长远规划。只有这样,场所建设才能与时代的脉搏相一致,才能更好地促进劳教场所的和谐发展。在搞好场所硬件建设的基础上,要坚持搞好生活卫
生管理。实践充分证明,对劳教人员的教育感化,不能仅限于生产劳动和生硬的思想说教上,需要多种形式和手段,施以多方位的影响,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要努力提供良好的生活卫生服务,让劳教人员看得上病,有健康营养的餐饮,有干净、卫生的居住环境,各项合法权益切实得到有效保障,真正体现社会主义法制原则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和谐的环境必须是公平的、公正的。人与人的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是否有一个公正的环境、公正的规则。作为执法机关的劳教场所,执法公正至关重要。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进一步加大劳教场所的所务公开力度,在提请、审核、决定劳教人员加(减)期、所外执行、所外就医、提前解教等执法环节上,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和程序,规范执法活动和行为,广泛接受各方面的监督,确保公平、公正、公开。同时在巩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效的基础上,加强对专项整改活动督查、指导,抓好各项制度的清理和执法问题的查摆、解决,进一步提高广大民警的思想觉悟,严格规范执法行为,提高劳教场所的执法水平,努力营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和谐环境。
五、积极参与和配合禁毒斗争,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近年来,我国禁毒工作面临的形势日趋严峻,毒品来源、毒品滥用多样化和贩吸毒一体化的趋势愈加明显。今年以来,全国开展了主题为“参与禁毒斗争,构建和谐社会”,旨在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禁毒的人民战争。作为劳教机关,我们要客观准确地分析和把握当前面临的禁毒形势,切实增强开展禁毒人民战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贯彻中央和司法部的有关指示精神,严格执行政策规定,全力配合打好这场禁毒人民战争。加强对戒毒人员的规范化管理,积极开展创建“无毒劳教所”活动,严防毒品流入。要切实转变戒毒治疗和戒毒康复理念,继续探索创新科学有效的戒毒模式,体现对戒毒人员的人文关怀,努力降低吸毒人员的复吸率。要逐步建立健全监控帮教体系,积极探索社会帮教工作的新路子,加大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力度,逐步形成相对固定的劳教戒毒模式,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六、坚持不懈地加强劳教人民警察队伍建设,为提高教育挽救质量提供有力组织保证。劳教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肩负的任务繁重而艰巨。要切实履行好这一重要使命,必须建设一支能够适应不同时期劳动教养工作实际需要的民警队伍。因此,按照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我们必须下大力气狠抓队伍建设。要坚持从严格治警、依法管警、精心育警。树立执法为民的观念,切实解决好队伍中在依法、严格、科学、文明管理和公正执法方面存在的问题。要大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岗位职能分工,在岗位设置、岗位职责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建立教育培训体系,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工作。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岗位需要,对全体民警进行思想政治素质、文化基础知识、警察实用技能等集中培训和测试,全面提升队伍整体素质。要大力加强作风建设,不断改进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学风、领导作风。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采取多种方式方法,提高人民警察队伍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的能力和本领。
《发挥监狱劳动教养职能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发挥监狱劳动教养职能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
第四篇:认真履行政协职能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
认真履行政协职能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
献
--重庆市潼南县政协副主席刘发科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构建和谐社会是科
学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做好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必须遵循的主要原则。构建和谐社会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长治久安,与人民的幸福安宁息息相关。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一定要发挥其独特优势,认真履行职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多献发展之策,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结构整体转型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社会生活中出现
矛盾都必须通过发展来解决。常言道:“小发展,大困难;大发展,小困难;不发展,难上难”。因此,人民政协必须把促进发展作为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贯彻落实到履行职能的各项工作和各个环节中。人民政协要通过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把各界人才组织起来,把各方面的智慧集中起来,抓大事,议大事;把主要精神放在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把握上,放在对改革发展稳定深层次矛盾的分析上,放在对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观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的思考上,为党委和政府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以使执政者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克服决策失误、减轻决策代价。避免那些不切实际的民心工程,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不合民意的首长工程。
二、多建民意之言,畅通社会各界的交流渠道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健全宽阔、快捷和不失真的社会舆论及公共信息渠道。通过建立健全
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畅通社情民意的反映渠道,及时准确地收集和分析人民群众的思想动态、心理情绪、愿望心声以及带倾向性的社会动态。人民政协要发挥在政治文明建设中的独特优势,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听取各种声音,疏通各种渠道,多做解放思想、统一思想的工作,多做增进理解、消除误解、化解矛盾、稳定人心的工作。要坚持以民为本的观点,用反映社情民意的热情和实际效果温暖人心。通过反映社情民意,把人民群众的呼声及时传达给政府,把散佚于民间、滞留在基层的真知灼见,准确地转达给决策者,并促使其认真考虑和采纳落实,让人民群众真切地体会到:提出诉求有人办,表达民意有人理,反映问题得
解决。从而形成一种心平气和言路畅、心齐气顺干劲足、融洽和谐的社会人际关系。
三、多聚众和之力,营造团结和谐的社会氛围
人民政协作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凝聚人心、维护团结的重要力量。各级政
协委员以及政协机关的工作人员,都要把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上来。要始终高举团结和民主两面旗帜,发挥求同存异、体量包容的特点,不断加强同各界人士的沟通联系,广开门路,广交朋友。把广大民众的思想统一起来,把社会各界的力量聚合起来,力求做到思想同心、目标同向、事业同干、行动同步。不断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和谐稳定的局面,为发展减少阻力,增加动力,形成合力。
四、多做稳定之事,维护安定有序的政治局面
安定有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人民政协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从党和人民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出发,紧密结合改革发展的任务,积极协助党委和政府做好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组织委员深入调研视察,为维护稳定出主意、献良策。一要围绕人民群众思想认识上的“困惑点”,正确引导、理顺情绪,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改革发展的大好形势,以增进理解、扩大共识。二要围绕矛盾的“易发点”,见微知著,常抓不懈。对宗教问题、群体性事件等,要给予经常关注,协助党委和政府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三要围绕可能出现的矛盾“突发点”,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四要围绕已经发生的矛盾“爆发点”,“冲锋陷阵,息事宁人”,积极地协助党委和政府深入调查事故原因,稳妥地协调处理善后事宜,以寻求稳定社会的最大公约数。
总之,认真履行政协职能,构建和谐社会是没有止境的,我们要根据历史时期任务站在新的起点上,实事求是地看待事物,坚决冲破和改变、革除一切不良的思想观念,用优秀的人文精神有力地推动潼南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发展。
第五篇:积极履行民政职能 为构建和谐湖北作贡献
积极履行民政职能 为构建和谐湖北作贡献
2006-12-25 □谢松保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了和谐社会建设的宏伟蓝图,是指导当前全党全国各项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决定》对民政多、定位高、要求严、任务实,这充分说明党中央把民政工作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支点党中央对民政部门的信任和厚望。
推进社会和谐是民政工作永恒的主题
民政部门以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管理为工作主干,以社会公平、社会进步、社会作目标,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和谐社会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民政工作应当在社会事业建设中发挥作用业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在村建设中,民政部门发挥职能优势,巩固了农村发展基础。我省以农村五保供养和灾民救助救助为主干的农村救助体系已基本确立,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深化;在民政部门的引下,农村民间组织发展壮大;在促进就业方面,加强了退役军人就业指导和服务,复退军人和方式进一步多样化;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领域,民办非企业单位已成为重特别是在教育领域,民办非企业单位已成为国家教育资源不足的重要补充,办学水平显著提
(二)和谐社会是各项社会制度健全的社会,民政工作应当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上发挥的生存权、发展权是社会权利中的最基本内容,社会保障制度是维护群众基本生活、维护人和发展权的社会制度。在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中,民政部门承担了完善和发展社会救助、社会善事业的职责。湖北省城乡社会救助制度基本建立,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实现“应保并全面推行规范化管理;农村特困户救助实现了对110万人的全面覆盖,五保“福星工程”效五保对象生活质量全面提升等等。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方面,初步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多层管理模式的福利机构发展格局,“阳光班”、“慈善一日捐”、“微笑列车”等慈善品牌社烈。
(三)和谐社会是军政军民团结的社会,民政工作应当在提高双拥优抚安置水平上发挥政是军政军民的纽带。在过去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民政部门承担着拥军、支军的重要新的历史时期,湖北民政部门创新“双拥”工作内容,建立了军地联席会议制度,帮助驻军
困难,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逐步提高。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力度加大,在全国首创助学安置役士兵自谋职业率达到56%。
(四)和谐社会是社会管理有序的社会,民政工作应当在社区和社会组织建设上发挥作社区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村民、居民自治是基层民主的重要内容。目前,我省所有城镇条件的乡镇,都完成了社区划分工作,在社区党的组织建设方面,构建起以社区党组织为领以社区自治组织为主体的社区组织网络体系;成功地进行了六次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村务主管理制度逐步完善。在社会组织建设方面,我省坚持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并重的方针,注类民间组织在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等方面的作用。在加强社会管理方面,省内行地名管理和界线管理工作不断规范,加大了行政区划战略研究和调整规划编制力度;实行了以区)为单位集中登记的婚姻登记管理体制;积极推行火葬,火化率不断提高。
(五)和谐社会是社会活力充沛的社会,民政工作应当在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用。社会工作是提供社会管理与服务的专门工作,正逐渐从政府和企业职能中分离出来。民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教育、从业岗位、职业评价方面都承担了重要职责。在社会工作岗位设置极推行政社分开,推进民间组织办事机构工作岗位的职业化。
对照和谐社会要求
认真查找民政工作薄弱环节
目前,民政事业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一些难点问题制约了民政社会效益的发挥,主要表现在:
(一)工作手段不完善。民政是安民之政。从当前来看,民政工作手段不完善主要表现面:一方面力量不足,首先是基层力量不足。其次是专项民政工作力量不足。另一方面投入要表现有四:一是民政系统基础设施建设普遍落后;二是民政部门专项业务工作经费缺口较对社会救助对象、优抚安置对象的补助标准偏低,优抚安置工作需要地方配套的经费难以落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投入不足。省以下财政对社会福利事业投入很少,社会福利事业发展不服务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
(二)工作机制不完善。很多民政工作需要大环境的改善和各部门参与配合。在社区建体系建设、城镇退役士兵安置等工作中,存在一些机制障碍。在社区建设中,主要存在“四个不一是社区居委会的法定职能与政府赋予的职责任务不相适应;二是社区组织承担的工作任务件不相适应,“权随责走、费随事转”没有兑现;三是社区干部的待遇与承担的责任和工作应;四是社区服务功能与居民实际需求不相适应。这些问题中,最突出的是政府与社区的关
社区自我发展能力不足。在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中,存在社会需求强烈与社会救助资源分散的镇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在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新的形势下,阻力越来越大,渠道越传统的安置形式受到挑战。
(三)自身建设不完善。一是政策法规不完备。社会救助法、慈善法、民间组织促进法律尚在讨论制定过程当中,已有的法律法规也存在与实际不相适应的问题。如《军人抚恤优和《工伤保险条例》在内容上矛盾,《兵役法》与当前人事政策和用人现状脱节等等。二是亟待提高。长期的民政工作实践培养锻炼了一支队伍,他们细致、耐心、富有同情心和责任民政工作者的特点,也是民政工作队伍的优势。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民政工作的队伍构、工作能力、创新意识上与形势的发展和党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当前比较紧迫的任务,提高民政干部的开拓创新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协调配合能力、做群众工作的能力。
围绕和谐社会建设目标
不断增强民政工作能力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伟大工程,既为民政工作拓宽了领域、提供了平台,也提出了挑战我省民政事业发展要突出为民宗旨,构建社区平台,完善工作机制,提高管理社会的能力,谐湖北做出新贡献。
(一)增强资源整合能力。争取建立财政收入与民政事业投入同步增长机制,使民政事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5%以上。健全各级财政足额列支和按时拨付的机制,强化民政资金使监督机制,提高民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加快民政事业改革步伐,探索建立社会资金参业发展的投、融资机制,提高民政事业发展社会化水平。推进民政工作社会化步伐,加快实民营”,把社会福利机构更多地交给社会力量经营;试行向社会经济实体购买服务,尝试福场化。进一步拓展社会捐助渠道,提高社会捐赠水平。切实发挥社区自治组织的社会动员作社会捐赠的各类税收优惠政策。加强福利彩票销售管理。完善制度,提高效益,为福利事业更多资金。
(二)增强社会救助能力。新型社会救助体系要求以促进社会公平为目的,从解决困难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逐步形成新型社会救助体系。首先,抓紧建立灾害应急救援系统。两个中心:一是争取将中南区域灾情评估中心建在湖北;二是争取将国家三大救灾物资储备一建在湖北。加强灾害应急能力建设。建立省——市(州)——县三级灾害应急救助指挥系大中城市和重点灾区应急避难场所;强化灾害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其次,完善城乡特困群体救构建覆盖城市困难群众的社会安全网,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重点要解决好四个问题:一是
框架;二是建立社会救助资金投入机制;三是健全社会救助工作运行机制;四是建立救助对信息数据库,加强社会救助基础设施建设。再次,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建立健全县以上慈善组争取5年完成1亿元的慈善基金筹措任务。建立助老、助孤、助医、助学四项慈善基金。依市、慈善门诊、慈善药店,大力拓展慈善项目。
(三)增强提供福利服务的能力。积极拓展社区、社会养老服务,加强社会福利基础设大力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争取到2010年,城市养老服务机构的床位数达到26万张,每百拥有床位数达到3.3张。新建一所省级配套设施相对完善的老年福利机构。加强孤残儿童福利设和孤残儿童的救助工作。
(四)增强支持军队和国防建设的能力。以服务国防建设为主线,全面贯彻落实《军人条例》,加大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安置力度,为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服务。一是完善抚准自然增长机制,使各类优抚对象生活水平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同步提高。二是进一步加役士兵安置改革力度,力争全省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比例达到85%以上。三是认真做好军置管理工作。四是维修改造现有军供设施,新建军供站点,完善军供布局。
(五)增强指导社区建设的能力。深入贯彻实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推动村民自治健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机遇,按照“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建设的要开展村民自治示范活动,扩大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重点完善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健村级重大事务决策程序,充分发挥农村基层自治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市和城镇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城市社区建设,对社区公共事务实行分类管理,积极推进社区强城乡基层组织干部队伍和阵地建设。建立村委会、居委会干部能力培训体系和社区工作者制度,提高村、居干部的综合素质。建成省、市(州)、县(市、区)、社区四级贯通、标流程规范、信息畅通、资源共享的社区管理信息系统。
(六)增强依法行政能力。第一,加大民政执法和民政政策落实力度,规范各项工作措步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民间组织管理等各项管理制度,全面推行政策公开开、救助对象公开,资金要直接发放到人。保证困难群众救助政策落实到位,使民政工作步入法制化轨道。第二,依法培育和管理民间组织,发挥民间组织的社会调谐作用。以服务县域经服务农民增收、服务招商引资为出发点,帮助社会组织提高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重点协会、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社区民间组织和公益性民间组织。第三,依法加强社会事务管理进殡葬改革。提高婚姻登记依法行政水平;规范婚姻登记场所建设;进一步完善婚姻登记信统。全面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第四,进一步加强民政部门自身建设。切实加强民政组织
是基层组织机构建设,加快民政信息化建设,逐步建成涵盖各项民政业务的综合信息管理平对各级民政机关公务员的培训,逐步建立健全岗位资格或职业资格制度。将武汉民政职业学国民政系统一流职业技术学院,为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作出新贡献。■
(作者系湖北省民政厅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