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思想品德易混淆重点(最终五篇)

时间:2019-05-12 08:14: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三思想品德易混淆重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三思想品德易混淆重点》。

第一篇:初三思想品德易混淆重点

党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我国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

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

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要实现的最终目标)社会主义根本原则:共同富裕。

基本方略:依法治国

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基本国策:计划生育、节约资源、对外开放、保护环境、一国两制

战略:可持续发展、科教兴国、人才强国、西部大开发

我国国体: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

社会主义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兴国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根本任务: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社会主义事业依靠力量:全国各族人民

一切工作的中心:经济建设

立党之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立国之本:四项基本原则

兴国之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基本国情: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根本任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强国之路:改革开放

发展的根本基点: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解决矛盾根本途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决定性一条: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与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根本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

对内根本出发点: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对外根本出发点:国家的根本利益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教育、科技

人民当家作主的主要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

四项基本原则内容: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人才与教育);基础(两个不同)

第二篇:易混淆词汇

中考常考词汇易混淆专栏(1)

1.photo(复数)2.beg(人)3.young(名词)4.attract(形容词)5.nature(形容词)6.terrible(副词)7.argue(名词)8.ill(比较级)9.social(名词)10.medical(名词)11.chemical(名词)12.day(形容词)13.nine(序数词)14.ninety(序数词)15.twelve(序数词)16.four(序数词)17.forty(序数词)18.write(过去分词)19.sad(比较级)20.little(最高级)21.choice(动词及过去式)22.think(过去式)23.lie(过去式/分词)24.plan(过去式)25.safe(名词)

26.eat(过分)27.compete(名词)28.month(复数)29.true(名及副词)30.leaf(复数)31.library(人)32.music(人)33.satisfy(形容词)34.serve(名词)35.sheep(复数)36.toothbrush(复数)37.transport(名词)38.treat(名词)39.ugly(比较级)40.certain(反义词)41.visit(人)42.wealth(形容词)43.high(名词)44.wide(名词)45.active(名词)46.apology(动词)47.amaze(名词)48.Canada(人)49.creative(动词)50.decide(名词)

第三篇:宪法易混淆知识点

宪法易混淆知识点

1、国家对集体经济和对私营、个体经济政策的区别。前者是鼓励、指导和帮助;后者是引导、监督和管理。

2、再次提醒注意第9条第1款中几类自然资源所有权人的差别。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既可以属于公民所有,也可以属于集体所有,但矿藏、水流只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水法》第3条第2款规定,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水塘、水库中的水属于集体所有。

3、分清楚精神文明建设两大项内容各包含了哪几个子项内容:

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分为两个方面:

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1)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第19条)。

(2)发展科学事业(第20条)。

(3)发展卫生和体育事业(第21条)。

(4)发展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第22条)。

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

(1)普及理想道德、文化和法纪教育,培养“四有”公民(第24条第1款)。

(2)提倡“五爱”教育,树立和发扬社会公德(第2款)。

(3)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反对腐朽思想(第2款)。

4、民族自治地方不包括民族乡。

5、《宪法》第31条是我国建立特别行政区的法律依据,注意只有全国人大有权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

6、第64条宪法的修改多数票表决之基数均为“全体代表”,而非“出席会议的代表”。

7、全国人大与人大常委会都有权监督宪法的实施,但修改宪法权专属于全国人大,人大常委会可以解释宪法。人大常委会有权修改、补充基本法律和解释法律。

8、根据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提请,任免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审判员、审判委员会委员和军事法院院长;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提请,任免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察员、检察委员会委员和军事检察院检察长,并且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任免。

9、第65条第4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禁止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担任的三类职务是指任何级别的职务,而不仅仅指中央国家机关职务。

1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委员长、副委员长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不包括秘书长和委员

11、三机关相似职权比较

(1)国务院: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区域划分,批准自治州、县、自治县、市的建置和区域划分;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范围内部分地区的戒严。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决定全国或者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戒严。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建置;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

12、第96条的第2款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务委员会。乡级人大不设常务委员会。

13、第97条,应记住直接选举的适用范围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

14、民族自治地方设立的行使同级一般行政区域地方国家机关职权和同时行使自治权的国家机关,包括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第112条)。为保证国家司法制度的统一性,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不是民族自治机关,不行使民族自治权。

15、民族自治的一个重要内容体现:第113条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中,除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代表外,其他居住在本行政区域内的民族也应当有适当名额的代表。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应当有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主任或者副主任。第114条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

16、上级法院监督下级法院;上级检察院领导下级检察院。法院对产生它的权力机关负责;检察院对产生它的权力机关和上级检察院负责(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

选举法易混淆知识点

1、注意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的分界。读者可作这样的记忆:县级以下(含县级)直接选举,县级以上(不含县级)间接选举。此处选举是指选举人大代表,而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2、注意第26条第2款精神病患者是有选举权的;注意第6条第3款规定的旅居国外的中国公民可参加原籍地或出国前居住地的选举的条件:

(1)县级以下人大代表选举;

(2)选举期间在国内。

3、准确掌握各级别人大选举的主持者为谁:地级市以上人大选举由本级常委会主持,县、乡两级人大选举由选举委员会主持。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的选举委员会受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领导。乡、民族乡、镇的选举委员会受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指导本行政区域内县级以下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工作。注意上级人大常委会对下级选举的“领导”与“指导”不同。

4、第10条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具体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照本法确定。设各级人大代表名额的确定机关、备案机关:区的市、自治州和县级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具体名额,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照本法确定,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乡级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具体名额,由县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照本法确定,报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5、严格执行城镇与农村人大代表所代表人口数之比为1∶4的有以下几个级别的选举:

(1)自治州、县、自治县(有例外,见第12条第2款县、自治县行政区域内,镇的人口特多的,或者不属于县级以下人民政府领导的企业事业组织的职工人数在全县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较大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同镇或者企业事业组织职工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之比可以小于四比一直至一比一。);

(2)省、自治区;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

6、不执行以上比例的有:

直辖市、市、市辖区(第13条直辖市、市、市辖区的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应多于市区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仅概括规定不相等比例。

7、注意第12条第2款调整比例的有权决定机关:省级人大常委会。

县、自治县人大中,每乡镇至少有一名代表。

8、直接选举的选区划分标准:选区可以按居住状况划分,也可以按生产单位、事业单位、工作单位划分。注意每一选区的代表人数:选区的大小,按照每一选区选一名至三名代表划分。

9、选民登记后迁出原选区的:直接列入新迁入的选区的选民名单。精神病患者有选举权,但不能行使选举权利的,不列入选民名单。

10、有关对选民名单不服的救济程序:(1)申诉;(2)选举委3日内作出决定;(3)不服选举委决定,在选举日前5天向选区所在地基层法院起诉;(4)法院实行一裁终局制。注意上述有关3日与5日的期间规定。

11、第29条规定代表候选人的产生。有权推荐代表候选人的有:

(1)各政***;

(2)各人民团体;

(3)选民或代表10人以上联名。

12、无论直接选举,还是间接选举,均实行差额选举制(第30条第1款)。

13、直选与间选的差额比例(第30条第2款由选民直接选举的代有候选人名额,应多于应选代表名额三分之一至一倍;由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的名额,应多于应选代表名额五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14、注意间接选举的代表候选人资格(第32条):不限于本级人大代表。

15、务必掌握直选与间选的主持者(第34条在选民直接选举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时,选民根据选举委员会的规定,凭身份证或者选民证领取选票。各选区应当设立投票站、流动票箱或者召开选举大会进行选举。投票选举由选举委员会主持。第35条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选举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时,由各该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主持。)

16、直选与间选均采用无记名制(第36条第1款)。

17、投票种类(第37条):

(1)赞成;(2)反对;(3)另选其他选民;(4)弃权。

18、委托投票(第38条选民如果在选举期间外出,经选举委员会同意,可以书面委托其他选民代为投票。每一选民接受的委托不得超过三人。)与代写选票(第36条第2款选民如果是文盲或者因残疾不能写选票的,可以委托他信任的人代写)。委托投票须经选举委员会同意,不同于代写选票。

19、重点掌握无效投票与作废投票情形。第40条每次选举所投的票数,多于投票人数的无效,等于或者少于投票人数的有效。每一选票所选的人数,多于规定应选代表人数的作废,等于或者少于规定应选代表人数的有效。第41条在选民直接选举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时,选区全体选民的过半数参加投票,选举有效。

20、掌握第41条当选代表所需票数(选区全体选民或全体代表之过半数)。须注意的是在直接选举中,只有在选区全体选民的过半数参加投票时,选举方为有效。所以,对某人是否当选,首先应认定该选举是否有效,然后再看其得票数。

21、监督、罢免单位确定:第43条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受选民和原选举单位的监督。选民或者选举单位都有权罢免自己选出的代表。

22、各级有权提出罢免请求或罢免案的主体:第44条第1款对于县级和乡级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原选区选民三十人以上联名,可以向县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罢免要求。第45条第1款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的时候,主席团或者十分之一以上代表联名,可以提出对由该级人民代表大会选出的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罢免案。在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或者常务委员会五分之一以上组成人员联名,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对由该级人民代表大会选出的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罢免案。罢免案应当写明罢免理由。

23、监督、罢免代表的投票规则:第47条罢免县级和乡级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须经原选区过半数的选民通过。罢免由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出的代表,须经各该级人民代表大会过半数的代表通过;在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须经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罢免的决议,须报送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立法法易混淆知识点

1、全国人大与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我国立法机关,二者的立法权限分工是:

(1)全国人大制定、修改基本法律;

(2)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修改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本章中的“法律”一词为狭义用法,仅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3)全国人大常委会可以部分补充、修改基本法律。

2、掌握只能制订法律的事项,尤其是第8条

(四)到

(九)项:

(四)犯罪和刑罚;

(五)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

(六)对非国有财产的征收;

(七)民事基本制度;

(八)基本经济制度以及财政、税收、海关、金融和外贸的基本制度;

(九)诉讼和仲裁制度;

3、关于授权国务院行政立法,应注意掌握:

(1)不能授权立法的事项:第9条的但书规定:但是有关犯罪和刑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司法制度等事项除外。

(2)禁止转授权:第10条第3款被授权机关不得将该项权力转授给其他机关。

(3)授权具有期限性:第11条授权立法事项,经过实践检验,制定法律的条件成熟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及时制定法律。法律制定后,相应立法事项的授权终止。第56条国务院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授权决定先制定的行政法规,经过实践检验,制定法律的条件成熟时,国务院应当及时提请全国人民

4、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

(1)掌握有权向全国人大提出法律案的九大主体:人大主席团、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人大各专门委员会、代表联名、委员长会议。特别注意代表联名的,要求30人以上。

(2)掌握有权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法律案七大主体:委员长会议、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常务委员联名。特别注意常务委员联名的,要求10人以上。

(3)向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法律案的主体中,国务院等五个机关是双重主体,应注意两个主体的差异所在。

5、法律草案审议时,由法律委员会负责修改事宜。通过的票数要求都是全体人员(代表或组成人员)过半数。

6、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法律均由国家主席予以公布。全国人大与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基本法律和法律表决时,分别由其组成人员的过半数而非出席人员的过半数通过。

7、注意第28条关于“二审”及“一审”的条件规定,二者的条件有相同一面,亦有差异。第28条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法律案,各方面意见比较一致的,可以经两次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后交付表决;部分修改的法律案,各方面的意见比较一致的,也可以经一次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即交付表决。

8、依《宪法》第100条的规定,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只须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而不须报批。依《立法法》第63条第2款规定,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应向省级人大常委会报批而非备案。

9、“较大的市”的含义:本法所称较大的市是指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

10、经济特区法规的制定者不仅包括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人大及常委会:第65条经济特区所在地的省、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授权决定,制定法规,在经济特区范围内实施。

11、有权制定自治条例、单行条例主体包括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注意自治县的单行条例、自治条例也是报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而非报自治州的人大常委会批准。

12、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应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而非报批,但若自治区人大制定的是单行条例、自治条例,则须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13、较大的市的地方性法规与省级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并不存在上下位阶关系;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对报请批准的较大的市的地方性法规进行审查时,发现其同本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的规章相抵触的,应当作出处理决定。

14、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效力同等,互不隶属。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在本自治地方优先适用(第81条第1款)。经授权的经济特区法规在本经济特区优先适用(第81条第2款)。

15、注意“改变”与“撤销”的区别(第88条)。一般而言,有直接隶属关系的可改变或撤销,而不具有直接隶属关系的只能撤销。

16、第89条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应当在公布后的三十日内依照下列规定报有关机关备案:

(一)行政法规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由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

(三)自治州、自治县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务院备案;

(四)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报国务院备案;地方政府规章应当同时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应当同时报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人民政府备案;

(五)根据授权制定的法规应当报授权决定规定的机关备案。

17、对于须要报经批准才生效的文件不是由本制定机关报请备案,而是由批准机关报请备案,如较大的市的地方性法规,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第四篇:易混淆概念---定义

旅游景点(景点)(通俗意义-可大可小)

即国标《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的旅游区(点)

专为供来访参观、游乐和增长知识而设立和管理的长久性休闲活动场所。

专用性-大学校园

长久性-会展

可控性-管理收费或公益

旅游区:

风景名胜区:--建设部

《风景名胜区条例》

http://baike.baidu.com/view/529994.htm 本条例所称风景名胜区,是指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

第三条 国家对风景名胜区实行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第五条

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全国风景名胜区的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风景名胜区的有关监督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和直辖市人民政府风景名胜区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风景名胜区的监督管理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风景名胜区的有关监督管理工作。

第八条 风景名胜区划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省级风景名胜区。

第十条 设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提出申请,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林业主管部门、文物主管部门等有关部门组织论证,提出审查意见,报国务院批准公布。

设立省级风景名胜区,由县级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或者直辖市人民政府风景名胜区主管部门,会同其他有关部门组织论证,提出审查意见,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

观光旅游

体验游

旅游规划通则:

第五篇:易混淆的近义词

当错别字考的易混淆的近义词

国事——指国家大事。

国是——指国家大计。如“共商国是”。

本义——词的本来意义,与引申义、比喻义相对。本意——心里本来的想法、目的。

大义——大道理。如“深明大义”。

大意——主要的或大概的意思。如“文章大意”。

意气——意志气概,如“意气风发”;志趣性格,如“意气相投”;主观情绪,如“意气用事”。义气——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江湖义气”、“哥们义气”。

工夫——指占用的空闲或时间。

功夫——耗费的时间或精力,也指本领和武术。

陈规——过时的、不适用的规章制度,如“陈规陋习”。

成规——现行或行之已久的规则、方法,如“墨守成规”。

原形——本来的样子。如“原形毕露”。

原型——原始的模型,指文学艺术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

志愿——志向和愿望。自愿——自己愿意做某事。

里程——路程。历程——经历的过程。

权利——侧重于公民利益。权力——侧重于政治上的职位。

功利——功名利禄。多含贬义。

功力——功夫和力量,多指在技艺或学术上的造诣。

片段——整体中相对完整的一部分,多指文章。片断——事物中的一点、一个画面或场景。

其间——其中的意思,一般指处所。期间——某个时期里面,特指该段时间。

次序——先后顺序。

秩序——有条理、不混乱的情况。

大事——重大或重要的事。大势——事情发展的趋势。

品位——名词,物品或文艺作品的质量。品味——动词,品尝味道。

启事——一种公告性文字。如“寻物启事”。启示——启发指示。

学历——学校的文凭。

学力——在学问上达到的能力。

形迹——人的举动和神情。如“形迹可疑”。

行迹——行动的踪迹,着重指去过的地方、路线等。如“行迹不定”。

电信——利用电话等无线电设备传递消息的通讯方式。电讯——利用电信手段传播的消息。

订金——经过商讨而立下的预支金额。

定金——购买或租赁时预先付给—部分钱,作为成交的保证。

长年——一年到头,整年。如“长年积雪”、“长年劳作”。常年——终年、常期。

界限——指两种事物性质上的区别,用于抽象事物。“划清界限”。

界线——指两个地区和范围分界的线,或不同事物的分界,用于具体事物。

工效——工作效力。

功效——仪器的功能。

情义——侧重于亲友同志间应有的情感。情谊——侧重于友谊。

情意——侧重于心意,有时专指爱情。

包含——里边含有。

包涵——客套话,请人原谅、宽恕。

暴发——突然猛烈的发生或以不正当的手段发财。如山洪、流行病、雪崩。

爆发——由于爆炸而突发或发生重大事变。如战争、火山、革命、大笑。

出生——人生出来。出身——人的身份。

终生——人从出生到去世整个阶段,一辈子。如“奋斗终生”。终身——指和一生有切身关系的,如“终身大事”。

处世——指人事交往、参加社会活动。处事——处理事务。

伺候——可用于人,不分地位高低;也可用于牲畜等。侍候——用于对长辈或地位高者。

窜改——对文本、文件、成语、古籍等的改动。篡改——用作伪的手段改动历史、理论、政策等。

度过——用于时间方面。

渡过——用于有水面的空间或难点、危机、困难时期。

过度——形容词,过分。过渡——发展变化到另一阶段。

法制——法律制度。法治——依照法律治国。

反映——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或把情况或意见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

反应——受到刺激而引起的相应活动,如“药物反应”。物质相互作用引起的变化,如“化学反应”。

妨害——使受损害。妨碍——使不能顺利进行。

分辩——辩白、解释。分辨——区分辨别。

伏法——依法处以死刑。服法——认罪。

扶养——扶助、供养。用于有各种扶养关系的人之间。抚养——爱护并教养。用于长对幼。

化装——为不被人识别或演戏而改变装束。化妆——为更美丽而打扮修饰。

校正——校对更正文字、位置上的偏差和错误。矫正——纠正生理毛病和错误偏差。

截止——时间不再向前延伸。不带时间宾语,但可说“到X月X日截止”。截至——暂时切断,并未终止。一定要带时间宾语,说成“截至X月X日”。

考查——考核检查。考察——实地观察调查。

侦察——军事术语。为查清敌情、地形和其他有关作战情况而采取的行动。

侦查——司法术语。指公安、检察机关在办案过程中为了搜集证据而依法进行调查和采取的有关措施。

利害——利益和损害关系。厉害——凶猛、剧烈,本领强。

力行——努力去做,如“身体力行”。厉行——认真严格地执行。

留传——祖辈遗留传给后代。流传——传播出去。

留连(流连)——舍不得离开名胜风景。留恋——对象为祖国、故乡、亲人、生命等。

谋取——对象宽泛,中性词。牟取——限于名利,贬义词。

营利——谋取利益,表过程。盈利——取得利益,表结果。

启用——开始使用多指机关印章或新的设施。

起用——重新任用己退职或免职的人员,也泛指提拔新人。

配置——配备安排人员或事物。配制——配合材料以制造。

祛除——适用于疾病、疑惧、邪魔等。

驱除——适用于寂寞、偏见、烦闷、毒虫猛兽等。

申明——郑重申说理由,说明情况。有时含解释辩白之意。声明——公开宣布或表明立场、态度。

熟悉——侧重知道得详细、清楚。熟习——侧重于技巧掌握得很熟练。

推托——借故拒绝做某事。推脫——推卸责任。

接合——连接,使合在一起。如“城乡接合部”。

结合——指人或事物之间形成紧密关系,多用于较复杂或抽象的事物。

连接——侧重于具体事物互相衔接。联结——侧重于抽象事物互相结合。

退化——生物功能减退。

蛻化——人的思想变质、腐化堕落。

隐晦——意思不明显。隐讳——隐瞒不说。

遏止——用力阻止。对象多是“战争”“暴动”“洪流”等来势凶猛而且突然发生的重大事件。遏制——压抑控制,使不发作。对象多是自己的情绪,有时也指敌人或某种力量。

报怨——报复怨恨。

抱怨——心中不满,数说别人不对或埋怨。

变换——指方向、位置、话题等的改变更换。

变幻——指自然界或社会上那些没有规则、不可预期、难以控制的变化。

处治——处分、惩治。处置——处理事情。

传颂——颂扬。传诵——诵读。

披阅——阅读文章。

批阅——阅读并加以批示或批改。

收集——聚集在一起。

搜集——到处寻找并聚集在一起。

调解——对争议双方进行教育疏导,达成协议,解决纠纷。调节——改变肌体生理功能,使其适应环境。

委屈——受到不应有做待遇而心里难过。委曲——事情的底细。

降服——驯服、投降。降伏——使驯服。

制服(伏)——指用强力压制使驯服。治服——指兴修水利、改造山河等。

徇情——照顾私情而违反法律。殉情——为情自杀。

沟通——使双方相通,交流。褒义词。勾通——暗中串通勾结。贬义词。

贯穿——穿过、连通,多用于较具体的事物。

贯串——从头到尾穿过一个或一系列事物之意,多用于较抽象的事物。

灌注——把液体浇进注入,比喻把心血、精力投入。贯注——精神注意力集中。

合计——合在一起计算,总共。核计——核算、计算。

合拢——指合在一起。

合龙——堤坝或桥梁等在中间接合起来。

交纳——向政府部门或公共团体交付;

缴纳——按照法定义务或法律文件的规定交出,带有一定的强制性。

兑换——用于凭票据或有价证券提取现金或按一定比例用一种货币换另一种货币。对换——相互交换。

曼延(漫延)——连绵不断。

蔓延——像蔓草那样不断向周围扩展。

溶化——①化学用语,指固体溶解;②冰雪等变成水。熔化——固体加热到一定程度变为液体。融化——感情融洽和谐。

实行——用行动来实现(纲领、政策、计划等)。施行——执行法令、规章等。

受奖——得到奖励。授奖——颁发奖品和奖状。

受权——接受国家或上级授予的权力处理某事。授权——把权力委托给他人代为执行。

竖立——多用于具体可见的事物,如旗杆、支架、高楼大厦等。

树立——多用于抽象的好的事物,如榜样、旗帜、理想、信心、风气等。

停止——指不再进行,不再实行。

停滞——指因受阻而滞留,不能顺利地发展,多用于抽象事物,如社会、生产、文化、历史等。

突现——强调突然,主动出现。凸现——强调高于周围的,突出。

凸显——凸出显露,形迹明显,轮廓分明,透明度大,与“凸现”比,效果程度不同。

违反——不符合法规、规章等,程度轻。违犯——指违背和触犯国法等,程度重。

想往——指希望、仰慕、思慕,后面常跟动词短语。

向往——指因热爱羡慕某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到,后面常跟名词或名词短语。

流失——①自然资源或人工产品白白地流走或消失;②比喻人员的离开。流逝——指时间消逝。

消失——从存在到不存在,强调过程。变化中历时较短。

消逝——事物随时间的过去而不复存在,强调结果。时间可长可短。消释——多用于疑虑、嫌隙、痛苦等消失、解除。

心酸——侧重指内心悲痛。

辛酸——多比喻生活经历艰难、痛苦。

淹没——指(大水)漫过、盖过。

湮没——指埋没,词义较抽象,常与时间、人才搭配。

隐讳——指有所顾忌,不愿说出,动词,侧重主观意图。隐晦——含义曲折不明显,一般指表达不清楚,侧重客观效果。

增殖——增生、繁殖,指动植物产生新个体。增值——资产增加价值。

支使——命令人做事。

指使——出主意叫别人去做某事。

制订——侧重于事先商讨订立,尚未形成定案。制定——侧重于已经确定不变动了。

质疑——提出疑问。

置疑——指怀疑,多用于否定,一般“毋庸置疑”连用。

中止——中间暂时停下来。终止——最后全部停下来。

专程——专为某事到某地。专诚——指特地诚心做某事。

作客——寄居在别处,漂泊在外。做客——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

淡泊——看得淡、不热衷之意,一般指对功名利禄。“淡泊名利”。淡薄——暗淡模糊之意,常指云雾、记忆、感情、兴趣、思想、味道等。

必须——副词,用在动词之前,表示“一定要”。必需——动词,“一定要有”。

以至——达到某种程度。

以致——引发某种不好后果。

浮浅——(思想作风、文章风格)浅薄、不切实。肤浅——学识浅薄,理解不深。

精炼——动词。提炼精华,除去杂质。精练——形容词。说话作文扼要简单。

宽敞——场所宽阔、敞亮。宽畅——心情开朗舒畅。

年青——指处于青少年时期。

年轻——比较起来年龄小,无明确的年龄界限。

清静——环境安静、不嘈杂。

清净——没有外来事情打扰,如“六根清净”。

醇厚——口味纯正浓厚。亦用于人的品质或风俗,此时同“淳厚”。淳厚(纯厚)——只指品质风俗质朴敦厚。

经心——把事情放在心上。精心——特别用心。

富余——超过所需的数量,过剩。富裕——财物充裕。

坚苦——指坚忍刻苦,常形容工作精神和工作作风。

艰苦——是艰难困苦的意思,常用来描述条件较差的客观情况。

坚忍——形容(在艰苦的情况下)坚持而不动摇。坚韧——形容坚固有韧性,刚强不屈。

暗淡——光线昏暗,不光明。

黯淡——色彩不鲜艳,也指心理不明朗。

十足——成份纯,十分充分。实足——确实足数。

正规——符合正式规定的。

正轨——正常的发展道路。“走上正轨”。

弛缓——放松、缓和,如“紧张的情绪慢慢~~下来。

迟缓——缓慢,与”迅速”相对,如“~ ~地迈着步子”。

苍茫——多指夜色、水域、大地等旷远、迷茫。引申为模糊不清。苍莽——多指树林、山岭、大地等广阔无边。引申为意境心胸开阔。

禁不住——承受不住或抑制不住。经不住——仅表示承受不住。

径直——直接进行某事或直接向某处前进。径自——独自直接行动,不征求別人同意。

一齐——同时各自发出。一起——一地发生或合到一地。

同一——指共同的一个或一种。统一——指部分连成整体。

不齿——不与同列,极端鄙视。不耻——不以为羞耻。

不止——表示数量茫围超出;不停止。不只——不仅仅。

简洁——说话作文简单明白,侧重于没有废话。简截——说话作文直截了当,不拐弯抹角。简捷——行动、方法、手续简便快捷。

伏帖——心里舒服。顺从。服帖——顺从。妥当,“服服帖帖”。

伏贴——紧贴在上面,动词。如“伏贴在他身上”。

下载初三思想品德易混淆重点(最终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三思想品德易混淆重点(最终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易混淆成语总结

    哀而不伤:悲哀而不过分。多形容诗歌、音乐等具中和之美。并非悲哀而不伤心。 2.哀兵必胜:遭受压迫而悲愤地奋起反抗的军队必定胜利。"哀兵"不能误解为哀丧的军队。 3.爱屋及乌:因......

    GRE易混淆词

    acclivity n. 向上的陡坡 declivity n. 倾斜面,斜坡 acquisitive a. 贪婪的,物欲重的 inquisitive a. 好学的,好奇的 disquisition n. 长篇演讲,专题论文 additive n. 添......

    2013年九年级思想品德知识归类复习、易混淆知识点归纳

    2013年九年级思想品德知识归类复习、易混 淆知识点归纳 一、九年级知识点归类复习 (一)“主体”“主要”“主角”“主导力量”类 1.我国“一国两制”中的国家主体是坚持社会:......

    英语四级易混淆近义词

    英语四级易混淆近义词 1 capability n. 才能,可能性,性能~ to do/of doing sth. capacity n. 容量,潜能,智能~to do/for doing sth. 2. able adj. 能干的,有能力的~to do sth.......

    易混淆药品管理制度5篇

    易混淆药品管理制度 一、易混淆药品定义 易混淆药品是指包装相似、听似、看似药品、一品多规或多剂型药物,该类药物较其他药品更容易造成用药错误而可能对病人造成伤害。 二......

    法律易混淆词组集合

    法律英语翻译:合同翻译中最易混淆的七组词语 合同翻译时,尤其是翻译商务合同时,常常由于选词不当而寻致词不达意或者意思模棱两可,有时甚至表达的是完全不同的含义。因此了解与......

    英语听力中易混淆词语

    从三星移动设备发送在英语特别是英语听力中,单词容易错误的常见原因集中在四方面: 第一,发音非常接近,甚至完全相同,容易导致在被动接受语音信息的时候(也就是听听力材料的时候)......

    普通话易混淆发音辨析

    一、an、ang对比辨音练习: 扳bān手-帮bāng手 担dān心-当dāng心 看kān家-康kāng佳 冉冉rǎn-嚷嚷rǎng女蓝lán-女郎láng 唐táng宋-弹tán送 战zhàn防-账zhàng房 土壤r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