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湖南省2005年省级决算草案和2006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关于湖南省2005年省级决算草案和2006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省财政厅厅长李友志
2006年7月25日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省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05年全省及省级财政总决算、2006年全省预算汇总情况及2006年上半年全省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查。
一、2005年全省及省级财政总决算情况
最近,财政部已正式批复我省2005年度财政决算,财政部批复的决算与年初向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报告的情况相比,财政收支稍有变化,财政平衡有了具体的结果。
(一)全省及省级财政收支变化情况
2005年全省财政总收入完成747.3亿元,比原报告数增加8.75亿元,为预算的111.48%,比上年增加134.88亿元,增长22.02%,剔除农业税全免和出口退税改革因素,同口径增长23.09%(下同)。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95.27亿元,比原报告数增加8.75亿元,比上年增加74.64亿元,增长23.28%,同口径增长25.36%;上划中央增值税、消费税(以下简称“两税”)294.82亿元,与原报告数相同,比上年增加49.56亿元,增长20.21%;上划中央所得税57.21亿元,与原报告数相同,比上年增加10.68亿元,增长22.95%。全省一般预算支出873.42亿元,比原报告数增加7.77亿元,比上年增加153.88亿元,增长21.39%。其中,用当年可用财力安排支出694.06亿元(不含中央专项补助和上年结余安排的支出,下同),为预算的113.57%。
省级财政总收入完成261.38亿元,比原报告数增加0.13亿元,为预算的114.52%,比上年增加52.22亿元,增长24.97%,同口径增长21.94%。其中:一般预算收入80.52亿元,比原报告数增加0.12亿元,比上年增加18.68亿元,增长30.21%,同口径增长20.14%;上划中央“两税”168.78亿元,与原报告数相同,比上年增加28.36亿元,增长20.2%;上划中央所得税12.08亿元,比原报告数增加0.01亿元,比上年增加5.18亿元,增长75.07%。省级一般预算支出232.34亿元,比原报告数增加1.34亿元,比上年增加29.43亿元,增长14.5%。其中,用当年可用财力安排支出150.64亿元,为预算的109.89%。
(二)全省及省级财政收支平衡情况
2005年全省收入总计1023.57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95.27亿元,中央补助收入505.49亿元,列收列支的国债转贷收入及结余4.59亿元,上年结余111.74亿元,调入资金
6.48亿元。全省支出总计1017.74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支出873.42亿元,上解中央支出19.41亿元,调出资金0.89亿元,列收列支的国债转贷支出及结余4.59亿元,增设预算周转金0.24亿元,结转下年支出119.19亿元(主要是中央部分国债资金和社保专项补助下达较晚,年底来不及拨付)。收支相抵后,净结余5.83亿元。
2005年全省还有1个市本级、12个县市区存在赤字,累计赤字金额3.16亿元,但赤字县数比上年减少4个,赤字金额减少0.38亿元。
2005年省级收入总计687.05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80.52亿元,中央补助收入505.49亿元,市州上解34.23亿元,上年结余66.18亿元,调入资金0.63亿元。省级支出总计686.95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支出232.34亿元,上解中央支出19.41亿元,补助市州支出365.03亿元,结转下年支出70.17亿元。收支相抵后,净结余0.1亿元。
整体上看,2005年稳健财政政策得到了顺利实施,预算任务圆满完成,各项改革继续推进,财政运行情况良好,促进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二、2006年全省预算汇总情况
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审查的2006年全省财政收支预算是由省代编的,各市州报送的预算汇总后,全省财政收支预算有所变化。全省汇总的一般预算收入预算数436.94亿元,比省代编数421.48亿元多15.46亿元;汇总后的全省当年财力安排支出预算数739.4亿元,比省代编数729.96亿元多9.44亿元;汇总后预算结余2.35亿元,比省代编数多2.35亿元,当年收支平衡,并略有节余。
三、2006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
上半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各部门齐心协力,真抓实干,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较好,初步实现了“十一五”开好局、起好步的要求。
全省财政收入完成456.95亿元,为预算的55.2%,比去年同期增加74.63亿元,增长19.52%。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46.03亿元,增加51.74亿元,增长26.63%;上划中央“两税”171.95亿元,增加17.12亿元,增长11.06%;上划中央所得税38.97亿元,增加5.77亿元,增长17.38%。一般预算支出完成371.57亿元,增加58.59亿元,增长18.72%。省级财政收入完成148.78亿元,为预算的51.68%,增加15.37亿元,增长11.52%。其中,一般预算收入46.95亿元,增加10.9亿元,增长30.24%;上划中央“两税”95.82亿元,增加4.7亿元,增长5.16%;上划中央所得税6.01亿元,减少0.23亿元,下降3.69%。一般预算支出完成86.01亿元,增加14.39亿元,增长20.09%。
财政运行的主要情况是:
(一)主体税种贡献突出,省与市州同步增长。全省一般预算收入中的税收收入164.96亿元,增加35.39亿元,增长27.31%,主要是增值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等税种收入增长快,分别增长31.05%、36.83%、24.97%,合计占一般预算收入增量的53%,增长33.65%,超过一般预算收入增幅7.02个百分点。在投资和消费的强劲拉动下,营业税增幅超过去年同期15.18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营业税增加10.59亿元,增长1.25倍,增量占整个营业税增量的62.26%。个人所得税在起征点提高的情况下,仍然增长24.97%,主要得益于居民收入增加且纳税意识增强,税务部门依法治税,特别是加强了欠税清缴工作。煤炭资源税由于税额标准提高,增收0.46亿元,增长75.41%。
全省非税收入完成81.0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6.35亿元,增长25.26%,其中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增加4.52亿元,增长68.8%;公路运管费、城市教育费附加等专项收入入库进度加快,增加4.86亿元,增长58.62%。行政性收费收入则因管理日益规范,增长明显放缓,全省仅比去年同期增加0.97亿元,增长3.57%。
省和市州一般预算收入协调增长,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0.24%、25.81%,比省和市州财政总收入增幅分别高18.72和2个百分点。分市州来看,长沙市一般预算收入增速最快,为35.49%,湘潭市、湘西自治州增幅也超过30%;增幅在20%-30%之间的有怀化、张家界、常德、娄底、益阳、衡阳、株洲等7个市;增长较慢的岳阳、永州、郴州、邵阳等4个市增幅也都超过了10%。
(二)财政支出进度正常,重点支出保障有力。全省和省级财政支出进度均比较正常,与收入增长也基本协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8.72%和20.09%,特别是一些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的支出得到了较好保障,“八件实事”进展顺利。全省支农支出完成20.6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95亿元,增长31.55%,其中省级增幅达53.97%;科技支出4.61亿元,增加1.45亿元,增长45.89%;教育支出57.46亿元,增加4.85亿元,增长9.22%;医疗卫生支出12.28亿元,增加4.48亿元,增长57.44%;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13.68亿元,增加
2.9亿元,增长26.9%(其中“低保”增长17.53%),主要是中央和省财政预拨了部分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安置经费,部分市县遭灾后,紧急拨付救灾资金8620万元;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1.2亿元,增加0.54亿元,增长81.82%;政策性补贴支出18.4亿元,增加9.08亿元,增长97.42%,主要是3月底中央实施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综合配套改革后,各级财政特事特办,迅速通过专户将国家补贴资金拨付到部分相关弱势群体和公益行业。
(三)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新农村建设迈出重要步伐。为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省财政安排新农村示范推广资金1000万元,农产品质量检验体系建设资金2000万元,“整村扶贫推进”资金1000万元,“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资金500万元,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助2000万元,气象防灾减灾预警建设资金3000万元;拨付良种补贴、粮食直补资金9.67亿元,种粮农民因石油价格形成机制综合配套改革得到补贴资金5.83亿元,较好地保证了种粮农民的利益;下达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资金9300万元,帮助农民接受技能培训,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为保护生态环境,帮助农民建设美好家园,新增农村能源建设资金1000万元,洞庭湖及“四水”治理资金2000万元,生态林补偿配套资金1500万元,特困移民无房户补助1700万元。
农村公共事业加快发展。各级财政筹措资金6.4亿元,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市、区)由14个扩大到43个,对参合农民的补助标准由20元/人.年提高到40元/人.年,帮助1857万农民解决“看病难”的问题。在全面推广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的基础上,制定农村部分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资金扶助政策,所需资金全部由省财政负担。省财政积极落实1.03亿元,推动建立五保户供养资金长效保障机制,帮助农村有效解决五保户“供养难”的问题。为力争今明两年内解决全省6823个村级组织无活动场所问题,争取中央支持并筹集安排资金3.38亿元,其中中央1.01亿元,省级1.22亿元。扎实构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省财政安排0.58亿元,支持张家界所辖两区两县、沅江市作为试点县市和享受中央西部政策的湘西自治州率先实施,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杂费,提高学校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并改革资金管理办法,通过封闭运行的特设专户将中央、省补助资金直接拨付到县市。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深入,目前共有54个县市正在推行“乡财县管乡用”的财政管理方式,农村综合改革取得了新的进展。
(四)加大投入与创新机制并举,加快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省财政安排科技投入1亿元,重点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技术装备研制、重大产业化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项目,“突出特色、突出重点、突出尖端”,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湖南”;新增公路改造资金2亿元,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落实、理顺和完善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相关财税政策制度,鼓励节能、节水、节地、节材,促进安全、节约、可持续发展。从今年起,提高了煤炭资源税税额标准,并确定增收部分主要用于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推动建立健全资源开发和生态补偿机制。增加环境治理和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000万元,并力争到“十一五”末使资金规模由现在的5000万元达到1亿元,支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研究关税政策,迄今有10种商品的关税政策调整建议得到财政部采纳,每年可直接为我省相关企业降低进口成本5000多万元,并广泛惠及相关行业和下游企业。
上半年财政运行情况较好,一是国民经济在“三化”战略的强劲推动下,保持了较快增长的势头,而且运行的稳定性、协调性明显增强,为财政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各级各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更加注重人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更加注重向薄弱环节、不发达地区、困难弱势群体倾斜,进一步加强了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优化了财政支出结构;三是中央和省对基层扶持的力度逐年加大,加上近几年各级财政持续增收,县乡财政困难有所缓解,基层财政保障能力明显增强。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一些政策性减收增支因素和资源环境约束,将对财政经济正常运行产生不利影响。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收入方面,一是投资增速减缓制约了相关税收的增长空间。国家为遏制投资过热,新增信贷投放和土地供应减少,包括已签订协议的国家开发银行打捆贷款实际到位率不高,预计下半
年房地产等新开工项目将减少,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逐步放缓。而我省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投资增长率相对周边省市并不算高,受宏观调控影响,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力将减弱,前期增长较快的房地产营业税、契税、耕地占用税将出现回落。二是钢铁、卷烟、石化等支柱行业税收在高基数上进一步增长的压力加大。华菱集团受行业产能过剩、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等因素影响较大,上半年增值税下降1.78%;卷烟受生产指标和高档烟产量限制,“两税”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3个百分点。三是企业效益下降,亏损增多。由于石油、电力、工业原材料等价格上涨限制了工商企业生产能力,挤压了盈利空间,影响了企业的效益。上半年企业亏损额比去年同期大幅增加,全省企业所得税只增长11.67%,比去年同期增幅下降了31.3个百分点。
支出方面,即将实施的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制度改革、规范津补贴、统筹提高社保对象待遇,除中央财政补助外,资金缺口还很大,各级财政筹资任务相当繁重。同时,推进新农村建设,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推进国企改革,做实国企职工个人基本养老保险账户,加强农技、水管等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农村特困户救助体系等,都是事关经济社会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重大事项,需要各级财政统筹安排、优先保障。此外,今年我省受灾严重,抗灾救灾及灾后重建支出将大幅增加。
今年尽管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但只要我们牢牢坚持科学发展观,因势利导,既积极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又大力招商引资,注重优化投资结构,在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同时,能够较好地完成全年收入任务;支出规模随着收入增长继续扩大,支出结构将适当调整,增量资金将进一步向新农村建设倾斜,向重点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倾斜,加快促进经济发展,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四、下半年财政工作打算
我们将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和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关于对经济财政工作的决定和决议,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大力增收节支。当前财政收入形势总体较好,但持续大幅增收的难度较大,必须进一步加强宏观税负分析,分区域、分税种找准薄弱环节,勤征细管,特别是加大对重点税源监控和欠税清缴的力度,做到应收尽收,确保完成全年收入任务。同时,要厉行节约,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勤俭办一切事业,推动建立节约型社会;要加强财政监督管理,严肃财经纪律,严厉查处铺张浪费行为,积极整改审计提出的问题,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二是坚定不移地支持经济发展。围绕实施“三化”战略,科学合理地把财政资源转化成经济发展的推动力。着重完善以支持循环经济、园区发展为重点的财税优惠政策,积极做好以增值税转型试点为主要内容的税制改革准备工作,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实施“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程”,整合各类财政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通过贷款贴息、投资参股、财政补助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和挖潜改造,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通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把经济发展成果有效地转化为财政可支配收入,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财政保障能力。
三是切实有效地增强公共服务能力。通过盘活存量、用好增量,积极争取中央支持,确保各级财政“三农”投入的 增量高于上年,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支出比重明显提高,推动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确保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所需支出和社保对象待遇政策按时足额兑现,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重点支出的保障机制,逐步解决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确保省财政分配到县市的一般性转移支付高于上年,着力缓解县乡财政困难,增强基层财政的保障能力。想群众之所想,急发展之所急,切实把财政收入的增长转化到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事业进
步上来,使广大群众共同分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四是坚持不懈地推进各项改革。着力抓好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调整工作,根据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调整省与市县收支范围,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构建“征管秩序规范、收入稳定增长、支出责任明确、财力配置合理”的新型财政管理体制;全面推行新的政府收支分类,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等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推行“乡财县管乡用”和“村财乡代管”,规范政府债务管理,不断提高财政运行效率;全力筹措、落实国企改革资金,确保省属国企改革任务基本完成;积极支持文化等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加大财政对事业单位改革和发展的综合投入,促进文体、传媒等产业走向市场,加快发展。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今年上半年,我省预算执行和财政工作情况较好,但下半年的工作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我们将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促进中部崛起战略机遇,进一步转变理财观念,创新管理模式,改善服务水平,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努力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提供强有力的财力保障。
第二篇:关于2011年省级预算执行
关于2010省级预算执行 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2011年7月25日在吉林省第十一届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上
省审计厅 阎宝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规定,省审计厅对2010(含2010年下半年审计的2009部分审计项目)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进行了审计。今年的预算执行审计工作,加强对重点投资项目和重点民生资金的审计监督,密切关注我省经济运行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在揭示和查处违法违规问题的同时,更加注重从体制、制度和政策层面反映问题,提出建议,对保障中央和省各项政策贯彻落实、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维护我省经济健康运行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0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部门、各单位认真执行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的有关决议,较好地完成了省人大批准的本级预算任务。省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27097万元,比上年增长19.1%。加上中央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和中央各项补助等收入,省本级财政各项收入总计14492273万元。省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4373493万元,比上年增长12.7%;加上上解中央支出、补助市县支出等,省本级财政各项支出总计13656985万元。结转下年支出833472万元,省本级财
-1-政净结余1816万元。
——加大重点项目的投资力度,保障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省级财政用于重大项目建设资金214.9亿元,支持重点水利工程、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以及节能减排、保障性住房、社会公益事业等重点项目建设;拨付资金31.5亿元,支持汽车、农产品加工、人参等支柱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推动民营经济、中小企业、服务业、地方金融业和资本市场加快发展。
——积极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推动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省级财政积极支持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农业产业化和农业机械化推广等项目,及时拨付兑现粮食直补、农机具购臵等各项惠农补贴,支持实施400个贫困村整村推进计划,实现13.3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
——民生领域扶持力度加大,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拨付社会保障和创业就业资金194亿元,用于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提高城乡低保补助和医疗补助标准;拨付基础教育资金37.3亿元,主要用于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保障,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和农村乡镇初中“四室装备”项目等。
——切实加强纠正整改,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去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整改工作的意见》,建立健全了审计整改报告制度、联动机制、跟踪检查和责任追究措施,进一步推动了审计整改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各部门各单位按-2-照省政府的要求,与审计机关密切配合,认真落实整改措施,切实整改审计查出的问题,审计整改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省级财政管理审计情况
2010年,财政厅、发改委和地税部门切实履行职责,加强预算收入管理,优化支出结构,省级预算得到了较好执行。但在省级财政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不够细化。2010年,省本级预算草案安排一般预算财政支出计划3691759万元,其中列报到类级支出科目的预算资金3293106万元,对其他支出398653万元未列到具体科目,在实际执行中通过调整科目或追加等形式安排支出。
(二)少安排配套资金43677万元。2010年,财政厅少安排还贷准备金1274万元、天然林保护工程配套资金9929万元、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配套资金21760万元,财政扶贫配套资金10714万元。
(三)滞拨中央专项资金18000万元。2010年,财政厅滞拨中央专项资金18000万元。其中:基本建设资金11571万元,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5808万元,农作物良种补贴等资金314万元,全国地名普查补助资金307万元。主要原因是相关部门项目计划提报滞后、个别项目工程进度缓慢等。
(四)政府性基金决算数与预算数差距较大。主要是基金收入计划中,中央补助收入未参照上年中央实际补助收入 156745万元确定合理的编报比例纳入当年收入计划,上年结余收入
-3-469748万元也未列入当年收入计划。
(五)投资计划安排不够周密,跨提前预安排5495万元。发改委在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安排上不够合理,2010年归还2009年预安排资金5495万元,用于偿还上一财政垫付资金,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10.8%。
(六)应征未征各种税金9455万元。有23个地税局少征、漏征企业税款及滞纳金3937.5万元;18个地税局应征未征防洪基金1385万元;7个地税局应征未征副食品价格调节基金2732万元;6个地税局应征未征残疾人就业保障基金1400.6万元。
(七)按照审计署的要求,今年审计厅开展了2010省本级政府决算草案试点审计,主要问题是国资委对其监管的19户企业编制了国有资本经营预(决)算,省直其他部门监管企业没有纳入国有资本经营预(决)算编制范围,致使省本级没有完整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收支决算,影响政府决算的完整性。
二、省直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情况
审计厅对公安厅、商务厅等22个部门及123个所属单位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审计总金额857937万元,审计查出违规问题金额54358万元,占审计总金额的6%,提出审计建议68条。从总体上看,被审计的部门和单位依法理财意识有所增强,财政管理水平有所提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挪用、滞留财政资金11532.5万元,未按规定征缴非税收入及未落实“收支两条线”13060.5万元,乱摊派、乱收费5295-4-万元,扩大开支范围3550.2万元,私存私放公款371.8万元,以及预算编制不细化、超预算或无预算支出、固定资产未入账形成账外资产等问题。
对吉林工商学院、东北电力大学2所高校财务收支审计发现,应收未收学费1770.4万元,不合理票据列支910.1万元,应纳未纳入学校财务核算资金700万元以及预收教材款等问题。
结合政府决算草案审计,审计厅对交通运输厅、商务厅、公安厅、国土资源厅和广播电影电视局5个部门2010年部门决算草案进行了审计试点,主要发现收入、支出核算不实143351万元,往来清理不及时32074万元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门决算草案的真实性、完整性。
三、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情况
根据国务院的部署,今年3至5月,审计署统一组织各级审计机关,对我省本级、9个市(州)和60个县(市、区)的政府性债务情况进行了审计。全省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末,我省地方政府性债务3033亿元。其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1858.8亿元,占61.2%;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999亿元,占33%;其他相关债务175.2亿元,占5.8%。全省债务总规模中用于交通运输部门的政府性债务余额966.77亿元,占32%;用于市政建设841.69亿元,占28%。
-5-审计结果表明,我省地方政府性债务为弥补地方财力不足、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债务的举借、使用、偿还和管理不到位。部分地方政府性债务收支未纳入预算管理,债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未建立还贷准备金制度,对政府性债务举借使用缺乏有效监管,无法合理控制债务存量和掌控债务使用偿还情况。
二是融资平台公司管理不规范。截至2010年末,我省共有融资平台公司148家,政府性债务余额为900.7亿元,占全省总规模的30%。这些融资平台公司中有45家公司2010年末资产负债率超过70%,处于较高负债水平;有70家公司当年收入不足偿还当年到期债务本息;有66家公司存在注册资本不到位、虚假出资、抽逃注册资本等问题。
三是地方政府违规为融资平台等单位提供担保。审计发现,2010年6月11日《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下发后,还有的市、县(区)政府及其部门,仍以出具承诺函、宽慰函等形式为融资平台公司提供担保。
四是部分地方政府偿债能力不足。从审计情况看,有的地方债务率高于100%,债务偿还对土地出让收入依赖较大,截至2010年末,我省用土地出让收入作为偿债来源的债务余额为415.4亿元,占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余额的22.3%;部分地方政府偿债能力不足,只能通过举借新债偿还旧债。省本级、1个市本级、-6-5个县(市、区)政府借新还旧率超过60%;4个市本级、40个县(市、区)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逾期债务率超过20%。特别是近几年,我省的政府性债务陆续进入偿债高峰期,偿债压力较大,存在一定的债务风险。
四、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情况
(一)政府重大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审计情况。2010年下半年至2011年上半年,审计厅共对已投入资金1704401万元的10个重大基础设施投资项目进行了跟踪审计,发现各类违纪违规和管理不规范问题金额397586万元,占投资总额的23.3%。主要包括:多计工程价款51451万元,超概算投资15707万元,非法转包及违法分包金额104677万元,违规招投标问题105625万元,其他损失浪费、管理费超支等问题120126万元。
(二)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跟踪审计情况。截至2010年12月,我省累计落实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资金32.5亿元,实施校舍安全工程面积367万平方米。审计共发现各类问题17564.7万元,占当年投资总额的10.1%。主要问题是地方配套资金未足额到位,多计工程款,部分项目未按规定招投标,工程进展缓慢、资金到位不及时,大额现金支付工程款等问题。
(三)哈大客专项目征地拆迁资金管理使用审计情况。审计结果表明,省交通投资开发公司及相关市、县(区、市)政府自开展哈大客专项目征地拆迁工作以来,克服了工期紧、任务重等困难,保证了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至2010年末,已支付征地
-7-拆迁资金327548万元。审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是多支付征地拆迁补偿费4612万元,违规多批管理费4870万元,挪用项目管理费914万元,重复提取管理费150.9万元等。
五、重点民生资金审计和审计调查情况
(一)全省2009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筹集、管理和使用情况的专项审计调查。2010年下半年,审计厅对全省2009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筹集和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调查发现,近年来我省社会保险事业发展较快,社会保险制度日趋完善,统筹运行机制基本建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逐步做实。截至2009年末,全省参保单位为33891户,参保职工人数554万人。审计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部分企事业单位新增养老保险欠缴额57396万元;二是财政欠缴政府应承担的养老保险费34615.3万元;三是财政未安排养老保险补助配套资金37019万元;四是集团企业滞留养老保险基金结余及利息27686.9万元;五是基金未按规定存为定期存款使利息少收入18928.7万元;六是多收和少收滞纳金及利息17674.6万元等。
(二)全省2009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审计调查。2010年下半年,审计厅开展了2009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审计调查。截至2009年末,全省医疗保险的参保人数486万人,基金收入规模达到58.1亿元。从调查情况看,全省各级财政、人社及医保机构等相关单位在规范筹资机制、保证基金正常使用、加强管理和监督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存在的主-8-要问题,一是各级政府采取各种形式少缴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医保基金87659.6万元;二是全省多数医保机构未按规定提取医保风险基金8592.9万元;三是医保基金未按规定存为定期存款使利息少收入3815.2万元;四是经办机构挪用医保基金1589.2万元;五是部分地区经办机构对缴费基数审核不严,少收缴医保基金1015.5万元;六是部分单位和职工欠缴医保基金681.3万元;七是部分地区医保机构扩大范围提高标准使用医保基金631.2万元。
(三)全省2009年至2010年农村泥草房改造安居工程专项资金筹集使用及管理效益情况的审计。今年上半年,审计厅组织全省审计机关开展了农村泥草房改造专项资金的审计。两年来,全省共投入泥草房改造资金267785万元,其中省财政投入196957万元,地方财政投入70828万元。从审计情况看,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认真贯彻执行省政府推进农村泥草房改造安居工程扶持政策,农村泥草房改造工程不断推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部分省政府债券转贷和“双日捐”资金作为地方配套资金长期闲臵,未发挥作用37014.5万元;二是滞拨泥草房改造专项资金6842.8万元;三是扩大泥草房改造范围,多支出泥草房改造补助资金2405万元;四是弄虚作假,套取泥草房改造专项资金1966万元;五是部分困难户泥草房没有得到改造;六是一般户和困难户发放标准在执行中具有一定随意性;七是个别地方高价出售建材及乱收费,增加农户负担等。
(四)2市4县(市)2008至2010廉租住房保障资金审计。今年上半年,审计厅对四平市、辽源市、梅河口市、东辽县、前郭县、永吉县的廉租住房保障资金进行了审计,从审计情况看,这些市、县(市)能够较好的执行廉租住房有关政策,有力地推动了廉租住房保障工作。截至2010年末,省发改委下达2市4县(市)资金计划109538.5万元,新建廉租住房计划32870套;已完成投资额54046.2万元,已建成廉租住房15431套。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挪用廉租住房资金679万元;二是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土地出让金净收益应纳入未纳入廉租住房建设资金4154.7万元;三是按份共有产权出售收入未按规定缴入财政专户2144.6万元;四是应配未配建廉租住房19万平方米;五是多计工程价款413.9万元;六是将部分不符合条件的4504户家庭列为廉租住房保障对象。其中有的将拥有企业的家庭列为保障对象,有的将已拥有自有房产家庭列为保障对象。审计还发现未将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纳入保障对象,廉租住房保障对象未按要求进行公示、未实行动态管理,以及工程未招标、串通投标和泄漏标底等问题。
(五)全省2001年至2009年物业专项维修资金归集、管理及使用情况的审计调查。2010年下半年,审计机关对全省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截至2009年末,我省已有8个市、31个县(市)归集了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累计归集资金27亿元。审计调查表明,相关市、县(市)基本制-10-定了管理办法并成立管理机构。审计调查中发现违法违规金额92034.7万元。一是应缴未缴物业专项维修资金68232.2万元;二是违规减、缓物业专项维修资金6981.9万元;三是开发商欠缴代收的物业专项维修资金5549.2万元;四是挪用物业专项维修资金11271.4万元;五是物业维修资金大量闲臵,截至2009年末,全省用于物业维修支出4358.3万元,仅占归集资金的1.6%;六是物业维修资金利息用于管理机构经费支出,个别市县比例偏高。
(六)全省2010年义务教育经费筹集、管理、使用及效益情况的审计。按照省人大常委会的要求,审计厅对全省2010年义务教育经费筹集、管理、使用及效益情况进行了审计,审计结果表明,我省各级政府能够加强义务教育经费筹集和管理使用等方面的工作,为推动我省基础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审计查出的主要问题有:一是未按规定比例配套义务教育经费,资金不到位10885.2万元;二是挪用义务教育经费和支出不合规问题依然存在,财政、教育等部门以及部分学校挪用义务教育经费用于弥补经费不足等2526.5万元;三是购臵资产未履行政府采购程序以及账外管理资产等不合规5195.6万元;四是乱收费问题屡禁不止、屡查屡犯,部分地区违规收取择校费、教辅材料费1941.8万元;五是部分学校弄虚作假、虚报学生人数套取义务教育经费134.7万元;六是部分市县滞留、挪用、违规发放贫困寄宿生补助资金264.7万元;七是义务教育学校债务
-11-负担沉重,2006年至2010年新增债务5.5亿元。
(七)全省城市中心医院2009药品和医疗服务收费情况的审计调查。2010年,通过对全省55家中心医院审计调查表明,近年来各医院能够加大医药收费管理力度,积极推行监督检查和医疗质量信息公示,医疗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审计调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未经批准违规收取药费2123万元;二是超范围、超标准收取医疗服务费1329万元;三是药品集中采购挂网价格偏高;四是未执行药品招标采购目录,自行采购药品,部分药品采购未向主管部门备案等。
六、两市八县(市)政府决算审计情况
2010年下半年至2011年上半年,审计厅对通化、白山两市和大安、集安、乾安、通榆、龙井、珲春、汪清、辉南八个县(市)政府决算进行了审计。审计结果表明,“两市八县(市)”在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应缴未缴、应作未作一般预算收入51387.8万元;二是虚增财政收入3100万元;三是给非本级预算单位拨款22279.7万元;四是违规出借财政资金39088万元;五是挪用财政专项资金91170.3万元,其中用于平衡预算72773.8万元;六是滞留、滞拨专项资金41344.4万元;七是骗取、套取专项资金347.2万元;八是先征后返税款31603.3万元;九是支出不实40157.6万元;十是先征后返土地出让金55267.7万元,截留、挪用土地出-12-让金收入4183.6万元,少收土地出让金、租金10062.5万元,未批先建工程项目309万平方米。
七、经济责任审计情况
2010年下半年至2011年上半年,审计厅采取党政主要领导同步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与预算执行审计、地方政府决算审计、重点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等相互结合的方式方法,紧紧围绕党政领导干部经济决策、管理、政策法规执行和自身廉政建设情况,对105名领导干部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其中,任前审计43名,任中审计52名,离任审计10名。
从审计结果看,大多数领导干部能够认真履行经济职责,遵守国家的财经法规,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通过审计,也发现部分地方、部门和单位在经济管理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部分地方党委政府制定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不符合国家和省的规定,存在不良竞争的倾向;有的引进项目效益不佳、效果不好;违规返还土地出让金和税费、未批先建、违规占地;地方财政违规为企业贷款提供担保、出借财政资金;地方政府融资行为不规范;挪用、滞留财政专项资金,应缴未缴财政收入,虚列财政财务收支、违规平衡预算;部分政府投资项目未履行招投标和政府采购程序等。
对上述各项审计和审计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审计机关依法出具了审计报告和审计决定,提出了具体的处理处罚意见和纠正整改建议,对重大违法违纪问题已向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和纪检部
-13-门作了移送处理。截至到目前,已移送经济案件线索34件,涉案金额103804.3万元。各级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审计提出的问题十分重视,认真进行纠正整改,目前已整改48949.9万元,其他问题正在整改中。详细整改情况省政府将在年底前向省人大常委会作专题报告。
八、加强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管理的意见
(一)细化和完善预算编制,规范资金分配行为。要积极推进预算编制改革,严格控制代编预算规模,切实把预算落实到具体项目,提高年初预算到位率;做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单独编制工作,提高政府预决算的完整性;逐步加大省对下级专项转移支付提前告知数的规模,促进地方将其纳入本级预算;进一步加大财政信息公开力度,主动公开财政预算,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保证财政资金分配在阳光下进行。
(二)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完善预算支出绩效评价机制。要完善项目库建设,以项目预算滚动管理为中心,研究项目设立标准、规范项目审核程序,做好项目评估和可行性论证,提高项目计划和资金分配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建立资金管理部门的日常跟踪问效、专门监督机构的检查与预算编制部门相互协调的监督机制,将专项资金的监督贯穿于资金活动的全过程;完善预算支出绩效评价机制,加强对“三农”、基本建设等重点支出的绩效评价,促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三)强化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提高项目投资效益。主管部-14-门要严格项目概算审批,加强项目立项、审批的管理,严格项目的申报和审批程序;加强工程管理,杜绝非法转包和违法分包;项目建设单位要严格落实项目建设的各项规定,强化监督管理责任,降低工程建设成本,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效益。
(四)建立健全政府性债务监督管理体系,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要制定清理化解逾期债务方案,清理整合现有融资平台公司,规范融资平台公司的设立、经营和筹资行为;加强政府性债务的“借、管、用、还”等环节的管理,并作为考核地方政府绩效和任期责任的内容,防止违规、过度举债;完善政府债务风险预警和偿债机制,落实偿债责任,逐步清理化解存量债务,严格控制债务规模,防范财政风险。
(五)落实《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加强对领导干部权力的监督和制约。要认真执行中办、国办印发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制定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的配套制度,加强对领导干部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善于把握经济发展的规律、关注民生、注重社会效益;增强发展意识、责任意识、法纪意识和廉政意识,更好地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第三篇:财政局决算报告及预算报告
各位代表:
我受县人民政府的委托,向会议作关于闻喜县XX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XX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各位政协委员及各单位负责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一、XX年财政预算圆满完成,执行情况良好
XX年是我县财政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一年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积极落实县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各项决议,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服务全县经济发展大局,依法提高理财水平,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全年财政收入达到了6.58亿元,比上年增长25%,财政收入总量和增幅继续稳居全市前列。
(一)全年预算变动情况
XX年,县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审查通过的全县财政预算为19940万元,在执行中,由于上级追加专款、上年结转支出和年底财政超收安排预算等因素,财政总支出调整为31995万元。其中,上年结转支出1433万元,上级下拨专款5894万元,农村税费改革专项补助1391万元,当年超收安排2056万元,当年新增转移支付1158万元(取消农业税专项补助857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301万元),调入资金123万元。对财政超收和新增转移支付增加的3214万元财力,经人大常委会议批准,除列收列支增收部分外,增加安排闻郭线(桐城镇至阳隅乡)道路建设300万元,郭家庄至柏林道路改建100万元,乡村道路建设156万元,神柏至阳隅道路绿化苗木款12万元,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100万元,新兴工业产业区用电专线经费15万元,姚村11万伏变电站占地费用10万元,工程清欠支出443万元,牌楼街拆迁工程300万元,牌楼街硬化108万元,城市路灯改造60万元,县城巷道硬化60万元,街道标牌经费20万元,宰相村景区开发规划设计费用32万元,办案经费190万元,乡镇政府经费补助83万元,四大班子领导车辆补助65万元,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经费15万元,远程教育经费50万元,XX年春季贫困生“两免一补”经费61万元,公教人员炉火费80万元,住房公积金财政补贴部分安排40万元,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补助50万元。
(二)全年预算执行情况
XX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65850万元,占预算的113.5%,比上年增长25%,增收13180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1708万元,占预算的128.6%。在财政总收入中,工商税收完成58453万元,占年预算的106.1%;耕地占用税和契税完成80万元,占年预算的160%;企业所得税完成4447万元,占年预算的330.6%;其他收入完成1641万元,占年预算的157%;专项收入完成1229万元,占年预算的270.1%。
XX年,财政支出执行30489万元,占预算的95.3%,其中:
基建支出2016万元,占年预算的100%;
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支出340万元,占年预算的93.2%;
科技三项费用支出206万元,占年预算的100%;
农业支出1105万元,占年预算的100%;
林业支出1481万元,占年预算的100%;
水利和气象支出312万元,占年预算的99.4%;
工交事业费支出102万元,占年预算的100%;
文体广播事业费支出886万元,占年预算的96.4%;
教育事业费支出5630万元,占年预算的98.1%;
医疗卫生支出1005万元,占年预算的99%;
其他部门的事业费支出343万元,占年预算的97.8%;
抚恤和救济事业费支出1606万元,占年预算的94.9%;
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经费支出3049万元,占年预算的100%;
社会保障补助支出991万元,占年预算的97.4%;
行政管理费支出3742万元,占年预算的100%;
公检法司支出1540万元,占年预算的95.6%;
城市维护费支出1107万元,占年预算的100%;
政策性补助支出240万元,占年预算的98.8%;
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652万元,占年预算的100%;
专项支出1006万元,占年预算的74.8%;
其他支出3130万元,占年预算的80.6%。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各项支出未能全部执行到位的原因主要是年终部分专款结转下年执行。
各位代表,XX年,全县人民在县委的领导下,团结一致,艰苦创业,发展生产,使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财力规模进一步扩大,财政支出结构继续优化,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当年结余78万元,圆满完成了“保工资、保稳定、促发展”的预期目标,有力地支持了全县经济及各项社会事业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着力加强预算收支管理。一方面是积极协调税务部门坚持依法治税,加强征管力度,确保应收尽收;另一方面强化支出监管,对20个单位实施部门预算,并加强专项资金跟踪监督,实施绩效反馈制度,有力地促进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
——着力优化支出结构,确保社会稳定。一是确保工资性支出。一年来,我们积极履行自己的诺言,坚持优先发放公教人员工资的原则,千方百计调度资金,做到了每月20日,1100余万元的全县公教人员、离退休人员工资等刚性支出准时拨出。二是确保稳定性支出。我们从讲政治、讲稳定的高度,保证养老金、生活费、低保金、社会优抚等资金的足额按时发放,全年累计发放各项社保资金2597万元。三是确保法定性支出。我们尽力确保对教育、科技、普法、农业发展等方面的法定性支出,全年安排教育方面支出5630万元,比上年增长3.2%;安排农业发展支出100万元,安排普法、综合治理等经费13万元,并全部执行到位,向依法理财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着力贯彻落实好惠农政策。全年我们在支持“三农”方面做了六项实质性的工作。一是增加乡镇经费。根据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案的意见,在调研基础上,为13个乡镇增加了83.7万元的经费;二是直补资金到位。全年共发放粮食直补、退耕还林资金1190万元。同时又探索改进直补资金发放方式,对98.4万元的玉米补助款实行银行代发,凭卡领取;三是改善就医条件。利用国家开发银行资金和国债资金300万元,对全县10个乡镇卫生院门诊楼进行改造,现已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四是改善上学环境。按照政策,对1.4万名学生实行了“两免一补”,共拨付免杂费资金66.6万元和寄宿制补助款120.8万元,同时,安排235万元农村学校的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用于解决27个村1800平方米的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五是实施村道硬化。全年财政补助660万元资金,支持村级巷道硬化工程。同时,拨付124万元,完成了13个城中村及社区的巷道硬化;六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全年共拨付143万元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74万元的人畜饮水解困资金,475万元的扶贫移民建房补助资金,120万元的整村推进扶持资金,230万元的小麦良种补贴资金,61.3万元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资金,22万元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扶持资金,100万元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285万元的病虫害防治、种草、养畜等资金。
——着力支持经济发展。一是争取银行资金。XX年我们拓宽与开行合作领域,为我县争取回资金6150万元;二是担保企业贷款。XX年,我们利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服务中心这一平台,拓展担保业务,与省担保公司合作,为两家企业贷款2050万元的业务提供了担保;同时,为4家企业牵线,初步拟定意向,解决1800万元的短期流资;三是鼓励申报专款。全县争取上级各项专款达5894万元,比XX年增加2254万元,两年时间专款增加一半还多;四是争取转移支付。XX年,通过努力,除争取回工资性转移支付资金3985万元外,首次争取回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301万元。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县财政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是:财政体制调整影响县级财力增长;财源结构不尽合理,收入结构畸轻畸重,地方财力所占比例甚少;方方面面要求增加支出的呼声很高,财政支出压力进一步加大,收支矛盾依然突出;财政风险不断加剧等等。这些矛盾和问题都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并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XX年财政预算草案
XX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起步之年。做好今年的财政工作,对实现“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开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XX年全县财政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及省、市、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财政工作全局,按照加快科学发展、建设和谐闻喜、致力求真务实的总体要求,把握战略机遇,以加快“三化”进程、支持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着力点,发挥财政宏观调控职能,支持经济结构调整,提高财政收入质量,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提升依法理财水平,提高财政保障能力,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XX年全县财政收支计划继续遵循“保吃饭、保运转、促发展”的原则,坚持量入为出,适度从紧,收支平衡,不列赤字。全年财政总收入预算为7.25亿元,比上年实际完成增加6650万元,增幅10.1%。财政总收入7.25亿元中,上划中央47209万元,上划省级7321万元,上划市级6447万元,一般预算收入(县级收入)11523万元。分征收系统为:国税系统61600万元,增长12.9%;地税系统9100万元,增长7.6%;财政系统1800万元。
根据上述收入计划和现行财政体制测算,XX年县级预算财力23126万元(含上级转移支付等),比上年预算财力19940万元增加3186万元,比上年决算财力23012万元增加114万元。从今年财政收入安排的数字看,增长部分主要是增值税收入,县级财力仍然增加不多。由于上级的财政体制调整政策至今没有明确,给我县的财政支出安排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本着要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全县人民的原则,优先安排个人部分的支出。为落实县政府三年人均170元补贴到位的承诺,从元月份起每人每月增加70元津贴,全年需增加840万元;按照上级预算安排要求,预留提高公务员工资标准经费600万元;安排XX年招录的352名教师工资支出350万元,全年工资性支出需安排16031万元,比上年增加2032万元,个人部分的增长远远超过了当年财力的增长。另外,为了确保各单位正常运转,全年公用经费支出安排1057万元,主要是公务费271万元,业务费664万元,车经费122万元。
总财力剔除工资、经费及列收列支部分后,可安排各项事业发展经费及基建支出4463万元。
——加大三农投入。为了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今年在涉农方面的投入增加较多,除上年安排的农业发展基金100万元、农村低保30万元、农村公共卫生、农民健康普查、基层医疗等51万元以外,今年新增安排农民新型合作医疗补助经费163万元、农民专业技术培训经费10万元、农村文化建设8万元、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经费10万元、农民
大病医疗救济经费3万元、路旁绿化150万元、乡村道路建设300万元。剔除个人工资增长部分,仅涉农方面的专项支出就比上年增加426万元,增长113.6%。——增加教育投入。在上年首次预算安排学校生均办公经费的基础上,今年增列高考监控设施经费40万元、教师培训经费10万元、闻中扩建50万元、明德小学建设80万元。剔除个人工资增长部分,教育方面的专项支出比上年增加180万元,增长112.5%。
——消化历史债务,降低财政风险。今年安排基金会还款、世行还款、开发银行还款及利息550万元。
——支持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主要项目是:企业挖潜改造290万元,科技三项费230万元,城市低保资金及社区经费110万元,行政执法单位办案经费300万元,党建、知识分子管理、精神文明建设、农村先进性教育、宗教对台、文联、图书馆等37万元,普法、综合治理、法律援助、信访经费等安排36万元,住房公积金、公共食品卫生安全、预备役、武器代管、计划生育奖励等安排141万元。
——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基建方面支出安排2255万元(含城市维护费安排项目),主要是环城路铺油1000万元,裴氏开发200万元,党政街200万元,神柏—阳隅路200万元,郭家庄—柏林路100万元,党校改建100万元,牌楼街改造100万元,木材公司至二级路段改造80万元以及历年工程清欠等。
分科目具体的安排意见是:
基本建设支出1620万元(不含城市维护费),企业挖潜改造资金290万元,科技三项费用230万元,农业支出647.73万元,林业支出230.54万元,水利和气象支出150.95万元,工交事业费94.41万元,文体广播事业费448.8万元,教育事业费5936.04万元,医疗卫生支出1032.46万元,其他部门事业费253.88万元,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364.23万元,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经费安排3412.9万元,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安排179.52万元,行政管理费安排3905.92万元,公检法司支出安排977.9万元,城市维护费支出安排950万元,专项支出安排625万元,其他支出安排1275.72万元(主要包括办案费、基金会还款、发行贷款利息、世行还款等项目),预备费安排500万元。
此外,按照县人大的要求,在今年的财政预算编制中我们继续积极组织实施部门预算的编制工作,在上年确定20个试点单位的基础上,今年实行部门预算的单位增加到30个。在具体编制过程中,我们坚持个人部分按实际、公用经费按标准、专项经费按需要的原则进行核定,尽量做到有利于规范管理、优化结构、强化约束。由于部门预算工作目前在我县尚处于起步阶段,在运行过程中,肯定还有一些考虑不周的情况,请各位代表及试点单位及时给我们反映运行中的问题,以便在以后全面推行中给予修订。
三、XX年财政工作任务
为了确保XX年财政预算任务的圆满完成,我们要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开拓创新,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继续壮大财源建设,确保任务全面完成XX年全县财政收入任务拟定为7.25亿元,同比增长10%。我们要充分发挥财政杠杆作用,积极推进我县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落实好我县新型工业化的“四大战略”。重点支持钢铁、金属镁、装备制造等优势企业发展,全力打造以“海鑫公司”和“银光集团”为首的“四大方阵”,组成我县经济发展的主力舰队。要大力扶持商贸流通、餐饮、文化、娱乐、大型超市、连锁经营等第三产业,逐步提高第三产业收入占我县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与此同时,我们要积极协同税务部门,加强征管,依法理财,确保全年任务圆满完成。
(二)、加大“三农”扶持力度,全面实施“新农村”建设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今年财政支出要加大向“三农”的倾斜力度。一要利用财政职能优势,积极争取支农发展资金,努力筹集县级配套资金,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二要切实落实好对种粮农民各项补贴政策,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增强粮食集约化生产水平,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三要列出专项资金,定期举办培训班,加大对农民技术培训和下岗工人再就业技能培训,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下岗职工再就业创造条件。四要按照县委、政府要求,筹措资金,为“村通工程”提供财力支撑。五是加快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步伐,进一步落实新增教育、文化、卫生等支出主要用于农村的改革。
(三)、维护群众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我们要千方百计解决好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社会问题,全力以赴发展好社会保障、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一要落实社保政策,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养老金、职工医疗和工伤保险金、农村参保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切实做好城乡低保工作,做到应保尽保,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加大对困难群众的帮扶力度。二要加快推进农村公共卫生机构建设,落实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及时拨付财政补贴资金。三要积极支持政法机关建设,提高政法经费保障力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四要全面贯彻执行省政府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等政策规定,积极将“两免一补”资金拨付到位。
(四)、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提升财政监管水平
我们要继续加大财政改革,擦亮财政服务窗口,提升财政服务质量,努力构建我县公共财政体制新框架。一要加大部门预算力度。要着力完善预算编制体系,编实、编细预算,提高预算管理水平。二要不断创新财政支付方式,对与人民生活直接相关的财政支出,全部实行直接发放,做到凡是惠及农户的资金,都必须通过“一卡通”来发放。三要加大投资评审力度,全年要完成3000万元评审任务,逐步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财政部门审核相结合的财政决策机制,将财政资金支出过程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四要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对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过程监管,严格执行财政法律法规,对专项资金追踪问效率要达到60%以上。五要严格“收支两条线”规定,进一步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和专户资金管理,加强非税收入的票据管理,规范票据的使用。
各位代表,尽管近几年我县经济有了较快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但财政收支矛盾依然十分突出,很多需要办的事情还得不到财力的支持,我们深感肩头责任重大。让我们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财政工作全局,团结一心谋发展,奋勇争先创佳绩,为开创我县“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合肥工业大学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实施办法
合肥工业大学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学校财务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工作,加强对学校预算的管理和监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以及《教育部关于加强直属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意见》(教财[2015]2号)等相关文件规定,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预算,是指学校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财务收支计划。预算分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决算,是指学校根据预算执行的结果而编制的财务决算报告,包括决算报表和决算文字说明。决算是反映学校财务状况、收支情况和事业发展状况的书面总结文件。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的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是指由学校审计处依法独立对预算执行与决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进行确认和评价。
第五条 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的目的,是有利于保证学校预算的严肃性,促进积极组织收入,合理安排支出,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保障学校各项事业发展提供服务。
第六条 本办法适用于校本部(含宣城校区)及独立核算非法人事业单位。
第二章 预算执行审计
第七条 预算执行审计是对学校预算管理、收入预算执行情况、支出预算执行情况和预算执行结果进行审查。
第八条 预算管理审计内容
(一)预算管理中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各级经济责任制是否健全、有效。
(二)预算编制是否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收入预算是否贯彻积极可靠、稳定增长的原则,支出预算是否贯彻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的原则;预算编制的方法是否符合国家、上级主管部门及学校的相关规定。
(三)预算方案的编制是否真实、合法、有效;是否编制超越学校财力的赤字预算;预算是否按照规定程序审批;预算经费是否按规定时间足额下达。
(四)预算调整有无确需调整的原因及明确的调整项目、金额、实施方案及有关情况说明,预算调整是否编制调整方案,是否按规定程序上报审批后执行。
(五)预算支出有无随意增减项目或项目之间随意调剂使用情况。
第九条 收入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内容
(一)各项收入,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是否全部纳入预算,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核算。
(二)各项收入是否真实、合法、完整,有无隐瞒、少列收入、推迟或提前确认收入行为;各项收入的款项是否及时足额到位。
(三)是否按预算目标积极组织收入,有上缴任务的单位或部门是否按规定及时、足额上缴预算收入,有无截留、挪用、拖欠预算收入或私设“小金库”行为。
(四)收费的项目、标准和范围是否报经有关物价部门、教育部主管部门批准或报备,有无擅自增加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收费不开票据等乱收费问题;是否贯彻“收支两条线”原则。
(五)收入的会计处理是否合规。有无利用应付及暂存、代管项目等过渡性会计科目挂账隐瞒收入或直接列收列支等问题。
第十条 支出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内容
(一)各项支出,包括事业支出、经营支出、基本建设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其他支出分类是否准确、合理;是否严格按照预算执行,有无预算外或超预算等问题。
(二)支出是否严格执行国家、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有关财务制度规定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是否存在擅自扩大开支范围和提高开支标准的行为;支出的会计核算是否合规、准确,有无利用应收及暂付、应付及暂存、代管项目等过渡性会计科目挂账隐瞒支出或直接列收列支等问题。
(三)各项支出是否真实、合法,有无随意改变支出的确认标准或计价方法,多列、不列或少列支出;支出中有无虚列支出、以领代报的现象,有无挤占、挪用、损失浪费、滥发钱物、变相对外投资等行为。
(四)专项资金是否设立专门账户进行管理,是否做到按预算编制和批复口径专款专用,有无挤占或挪用行为。
第十一条 预算执行结果审计内容
(一)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的实际执行情况,与计划有何差异及差异存在的原因。
(二)分析预算执行的效果,各项指标的预算完成情况、各类支出占事业支出的比率、资产负债率等情况,资源的使用效率如何。
(三)项目支出的效益如何,是否达到立项的预期目标;分析存在专项结余结转资金的原因,针对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加快专项资金的使用。
(四)为确保预算完成制定了哪些切实可行的措施,这些措施是否合法、有效。
第三章 决算审计
第十二条 决算审计是对决算报告及其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和评价。
第十三条 决算报表审计内容
决算报告编制的原则、方法和时限是否符合财务制度的规定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报表的内容是否完整、账表是否一致,表中数据勾稽关系是否正确,会计核算是否合规;文字说明部分涵盖范围是否齐全,财务分析指标是否真实、准确,能否恰当的反映学校的财务状况、收支结果和事业发展情况。
第十四条 资产审计内容
(一)资产的存在是否真实、完整,管理是否安全,变动是否合规,计价是否合理、正确,有无随意改变资产的确认标准和
计价方法,有无虚列、不列或少列资产的行为。
(二)货币资金管理是否符合规定;应收及暂付款、借出款的变化是否真实、合法,是否做到及时清理,有无长期挂账等问题;财产物资的收发、管理和使用是否真实、合法、安全,购置有无计划和审批手续;对外投资是否进行可行性研究。
第十五条 负债审计内容
负债的形成、存在是否真实、合法、完整,有无随意改变负债的确认标准或者计价方法,虚列、多列、不列或者少列负债的行为;对各类负债的分类和会计核算是否合理、合规;对负债的清理结算是否及时,有无长期挂账现象;举债对学校的发展是否存在潜在的财务风险。
第十六条 净资产审计内容
净资产的存在、发生是否真实、合法、完整,有无随意改变净资产的确认标准或者计价方法;各项结余的分类是否合理、合规,经营收支结余是否单独反映,会计核算与处理是否符合规定;结余分配是否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事业基金和专业基金的设置、分类、变化是否准确、合规,会计核算与使用是否符合规定。
第十七条 收入、支出审计内容,比照预算执行审计有关内容执行。
第四章 审计方式与程序
第十八条 学校审计处对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的方式和时间:
(一)事前参与:在编制预算期间,主动了解财务部编制预
算的情况,掌握关于预算编制的最新动态和要求,为事中和事后审计打下基础。
(二)事中审计:审计部门将不定期地对当年预算执行情况的进度进行专项检查和抽查审计,针对在预算执行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三)事后审计:每年年初对上年的预算执行情况、决算情况进行审计,全面评价预算执行情况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
第十九条 审计处根据批准的工作计划安排两名及以上审计人员组建审计小组,根据审计的目标拟定审计方案,并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取得相关资料和有关证明材料,编制审计工作底稿。被审计单位在接到审计通知书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提供下列资料:
1.有关预决算编制、管理的规定、办法和制度; 2.学校审查批准的预算; 3.预算调整方案及批准文件等;
4.被审计的会计凭证、会计报表、预算执行分析等,如遇特殊情况可追溯到以前;
5.各项拨款通知单、拨款对账单和银行对账单; 6.被审计编制的财务决算和财务报告;
7.与预算执行情况有关的其他资料,如收费依据和收费票据等;
8.审计人员认为需要的其他资料。
第二十条 审计组在实施审计前,应了解预算执行与决算相关的情况和内部控制制度。实施审计时,通过评价内控制度,审
查账表、文件资料等方法,取得相关证明材料,完整、准确地填写审计工作底稿。
第二十一条 审计终结,审计人员根据审计工作底稿,综合分析后提出审计报告,书面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被审计单位应当自接到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之日起10日内,将书面意见送交审计部门,逾期即视为无异议。
第二十二条 审计组对被审计单位反馈的书面意见应当进一步核实、研究,如有必要可以修改审计报告,连同被审计单位的书面意见一并送审计部门负责人复核后,报送主管校领导审批。审计报告根据需要抄送被审计单位和其他相关部门。
第二十三条 被审计单位对已明确批示的审计报告所提出的审计意见和建议,必须落实和处理。审计处应对落实整改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检查被审计单位采纳审计意见和对审计建议的执行情况及结果,必要时进行后续审计。
第二十四条 审计处对办理结束的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事项,应当按照审计档案管理规定做好立卷归档工作。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党委常委会授权审计处负责解释。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2006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结果报告(模版)
川审„2007‟48号 签发人:程智钰
四川省审计厅关于
2006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 财政收支的审计结果报告
省政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四川省财政收支审计条例》的规定,审计厅对2006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进行了审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部门预算统筹安排,脱离了部门综合预算管理。又如,财政厅在组织编制2006年部门预算中,未严格要求部门单位执行“零基预算”的原则,导致部分支出预算无具体内容和执行单位不落实。经抽查3个省级部门及下属单位编制的2006年部分专项支出预算5464万元,就缺乏原始资料,内容也不具体。财政厅及有关部门应采取措施,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的编制口径,确保预算内容真实、细化、具体,严格实行部门综合预算管理。
(2)政府采购预算执行中调整变动过大。2006年财政厅批复省级130个单位年初政府采购预算149150万元,实际执行399001万元,为年初预算的267.5%,预算调整变动较大,不利于强化预算约束。财政厅及有关部门应进一步研究从制度上控制政府采购预算与执行结果偏差较大的问题。
3.关于向下转移支付情况
随着收入较大幅度增长和中央补助增加,省财政对下级的补助力度也进一步加大。2006年省对下补助支出达7078771万元,其中税收返还1103470万元,专项转移支付2001708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1187958万元,原体制补助和专款补助等2785635万元。各项补助中,税收返还计算依据客观准确,专项和一般性转移支付分配办法具体明确。但需要指出的问题是:
(1)专款补助项目多、分布散。2006年省级财力对下安排的专款项目较多,资金达578152万元;其具体项目是,10万元以下的1746个,10-30万元的2096个,30-50万元的855个。财政厅应按照财权与事权相统一的原则和集中财力办大事的要求,对省专款项目进行清理整合,促进提高资金使用的规模效益。
(2)预算资金3000万元拨付渠道不够规范。按有关规定,拨付下级财政的补助,应办理结算,通过国库调拨资金。但2006年财政厅将在省级列报支出的企业改制资金等,从省级财政专户拨付给自贡、泸州、广元、资阳等市3000万元。财政厅今后应严格按照预算级次和规范渠道办理预算资金的划拨。
4.关于预算超收收入的安排和使用情况
2006年,省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超收210447万元,占年初一般预算收入的13%,超收收入逐年增加。2006年对当年超收全部作了安排,其中,用于当年支出134442万元,弥补赤字4000万元,结转下年支出72005万元;安排内容主要是农业、教育、科技、社保、交通、环保、工资改革和补助困难地区的支出。超收安排项目与报人大备案的项目相符。但需要注意的问题是:财政厅应当提高收入预算编制质量,逐步缩小收入预算与执行结果的差距;同时,要提高对超收的预测水平,及时组织超收的预算安排与执行,尽力避免年底集中下达预算及大量结转的现象。
5.财政支出进度较慢且不均衡
随着省级财力逐年较大幅度增加,财政对事业发展的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财政厅亦采取了积极措施加强财政收支管理,并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但需要指出的问题是:
财政支出进度较慢且不均衡。2006年省级一般预算支出完成
6实行建卡管理,账实不符现象较为普遍。经抽盘12个部门所配电脑,有504台有实无账、82台有账无实。二是有3个部门购臵办公设备等571万元未纳入政府采购。三是一些部门内控制度不够健全、往来账款长期未作清理、行政机关与各类协会和学会的人财物混合使用,以及部分收费收入未缴入国库或专户等。如水利厅收取的水资源费至今年3月尚有3527万元未缴入国库。
此外,审计还发现,2002—2004年间曾接受过审计的农水局、畜牧局、民政厅、药监局,未认真执行当年的审计意见和决定,部分被查出的问题至今未整改纠正。
5.下属单位的监管不力。经延伸审计发现,一些部门对其下属单位疏于监管,导致一些单位违规问题时有发生。如信息产业厅下属的监测站未按规定将2005年末各项结余9039万元编入次年预算;民政厅下属的慈善总会违规在有指定用途的捐赠款中提取业务费55.7万元;畜牧局下属的科研院兴办的两家公司2006年本为亏损,但仍按股本份额向本院及其职工分配发放股利152.5万元;水利厅下属的东风渠管理处2006年应列未列收入380.6万元,导致其损益不实;环保局下属的环科院、环监总队滞留应缴财政资金610.5万元;农业厅下属的植保站通过虚列支出,将农药储备资金等820万元转给两个服务部用于新农药、新药械经营活动;省种子站伪造会计凭证账簿,隐匿收入395.4万元等。
经组织对宜宾等6个市药监局、内江等7个市州质监局及其所辖部分县级局的抽审,发现垂管系统的基层单位程度不同地存在一些违规问题。主要是:部分收费收入未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442.5万元;无依据或不规范收费201万元;虚列支出导致决算不实548万元;私设账外账或公款私存358.8万元;账外资产509万元等。如宜宾市药监局账外存放所收的药品购销员技能鉴定费、医师培训费和其他资金204万元,由个人以现金及存折保管130.6万元。该局及下属单位还无依据收取安全信用分类管理费、检查成本费、打假服务费等39.6万元;内江市质监局将行政事业性收费转为经营性收费82.2万元。
二、部份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审计(调查)情况
(一)审计调查西充县红旗水库、隆昌县古宇庙水库等7个列入全国整治规划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投资效益情况表明,自国家以国债资金为主投资整治以来,各地及时组织实施,在解除安全隐患、提高水库综合效益上已取得积极成效。但项目管理及资金使用还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单位违纪违规行为还较为严重。一是7个水库套取和挤占挪用建设资金2235万元,占到位资金额14545万元的15.4%。主要是一些主管部门及建设单位,串通监理、施工单位共同作假,采取虚列项目支出,甚至以虚假合同、虚假结算等方式,套取并挪用建设资金,加剧了投资不足的矛盾。二是工程结算高估冒算,形成资金损失漏洞。经对部份已完工并办理结算项目的抽审,送审造价8194万元,审减1490万元,占18.2%。如安居区麻子滩水库送审工程造价646万元,审减额达303万元,占46.9%。三是私设“小金库”993万元,部分建设资金流向小团
10未落实共22448万元。此外,一些地方还存在乱收费、工程实施未公开招投标、资金长期挂往来未结账等问题。如泸县林业局将套取和向下属单位乱收取的天保资金等25万元存放于“小金库”,用于发奖和其他支出。
(四)审计德阳、攀枝花、自贡、乐山、眉山、雅安6个市2005年住房公积金管理及其效益情况表明,近年来各地不断加强公积金管理,参缴与贷款人数逐年增加,逾期贷款逐年减少,公积金使用效益有明显提高。但6个市住房公积金从制度机制到资金归集、管理都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公积金管理委员会未切实履行决策职能,部分地方公积金中心代行了其重大事项审批决策的职责。由于决策监督机制不健全,为一些不规范运作行为开了方便之门。二是违规开设银行账户存放公积金48409万元。三是挤占挪用公积金4215万元。主要是以前违规借贷和用于平衡财政预算的本息未按规定限期收回。四是部份地方财政应匹配的公积金未纳入预算,或虽有预算但未全部拨付到位4006万元,未切实维护职工切身利益。五是公积金缴存差异大,造成新的分配不公。按我省规定缴存比例为上年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15%,但有的市最高达20%,有的市最低仅为1%;按规定缴存基数不得高于上年月平均工资总额的3倍,但有的市最高的超过了5倍。这在不同城市之间、不同行业之间、同一城市高低之间都反映出很大差异。六是公积金使用效果欠佳且地区间不平衡。6个市平均个人贷款率为28.8%、资金运用率为35.8%,分别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6个和17个百分点;资金沉淀率为42.8%,却高于全国16个百分点。6个市间高低相比,个人贷款率相差49.3个百分点、资金运用率相差30.6个百分点、资金沉淀率相差26.7个百分点。七是公积金归集缴存及个人贷款覆盖率不高。在岗职工参缴的比例平均仅64.7%,当年个人贷款只占缴存累计人数的2.9%,影响了公积金应有作用的发挥。
三、部分专项审计(调查)和下级政府财政决算审计情况
(一)对省医院、省第四医院、成都市第三医院、川北医学院和泸州医学院的附属医院共5所医院2005年财务收支的审计情况。结果表明,近年来,各医院积极转变服务态度,改善就医环境,不断提高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在医疗服务收费和财务管理等方面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违规收费294.9万元。其中自立项目或重复向患者收费192.9万元、超标准收费102万元。如泸州医学院附院自立项目收费103万元,其中自定卫生材料项目重复向患者收费50.7万元;成都市第三医院对未列入收费目录的卫生材料等自行收费39万元。二是违规使用自制收据收取非医疗费用。如川北医学院附院使用自制收据收取房租、对外新药遴选费、病历工本费等非医疗费用2379万元。三是一些医院将部分收入放在下属单位账上和私设的账户核算,形成账外资金755.8万元。四是基础管理不规范。省医院等3家医院违反政府集中采购政策,自行采购医疗设备4263万元;还有2家医院购臵固定资产未入账2372万元,有3家医院不按规
314对以上报告所反映的问题,审计机关已依法出具审计报告、下达审计决定。对违法违纪的案件线索和应当追究责任的人员,已依法移送司法机关、纪检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处理37件,已有2人被逮捕、25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对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的问题,有关部门、单位高度重视,正在建章立制进行整改。下一步,建议省政府督促有关部门、单位进一步认真执行审计决定,确保问题整改到位。依照法律规定,全面整改情况,将在今年底前向省人大常委会作出专题报告。
四、进一步加强省级预算及财政收支管理的建议
(一)完善预算编制与执行机制,进一步提高预算管理水平从近年预算执行情况看,进度不均衡、执行率偏低、结余结转较大的状况还较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政平稳运行和预算执行效率。对此,财政及有关部门应加强协作配合,着力完善预算编制与执行机制。一要不断提高预算编审质量。要严格部门综合预算、“零基预算”,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支出标准和预算定额,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基数加增长”的预算编制方法,不断优化、细化、硬化预算,纠正随意变动预算和追加频繁的现象,提高预算资金分配的到位率和准确率。尤其是项目预算,要完善滚动项目库,提高项目储备质量,分类规范预算项目,推进项目预算的具体化、清晰化、透明化,努力做到预算准确、安排合理、到位及时、进度均衡、执行有效。二要加强预算执行的动态分析与调控。准确判断和掌握预算执行趋势,及时清理、调整无具体项目的预算,确保预算执行率。三要建立预算执行责任制,落实追踪问效,提高行政效能。除特殊情况外,原则上项目资金最迟应在10月以前安排到位,对执行进度差的单位,应及时采取制约措施,促进提高预算执行效率。
(二)加大专项转移支付的监管力度,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 针对目前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使用分散、部门职能及项目内容交叉重复、大量专项资金在基层被用于一般工作经费的问题,要着力从完善机制制度着手,围绕提高分配政策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导向性,全面清理并逐步整合现有专项转移支付项目,本着以确保惠民政策落实为重点,统筹安排转移支付资金;要着力构建职责明晰、管理有效、监控有力的管理体系,围绕减少中间环节、确保专款专用的总体要求,改进资金拨付方式,完善县级财政报账办法,提高资金实际到位率;要建立完善转移支付资金绩效考评体系,形成严格的激励约束机制;要着力形成财政、审计、监察协调配合的监管合力,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促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着力提高二三级预算单位财政财务管理水平
从近年审计情况看,二三级预算单位财政财务管理基础较为薄弱,违纪违规问题也较为突出。对此,应着力加快财政改革向各级基层单位的全面推进。要不断规范财政二次分配行为,严格基层单位的预算管理,确保改革层次向纵深推进取得实效;要强化主管部门对下属单位指导与监管的责任,实行必要的内部控制与监管责任追究制度,促进提高二三级预算单位财政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四条的规定,我们拟在此
二○○七年七月二日
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