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政府换届工作报告(2003-2007年)
文章标题:县政府换届工作报告(2003-2007年)
2007年03月01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__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四年政府工作回顾[找文章到☆范文搜 fwsir.com(http://www.xiexiebang.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2003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县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和谐发展的可喜局面,圆满完成了“十五”计划和县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经济增长实现四个突破
坚持以加快发展为主题,经济增长实现四个突破。经济总量实现突破。预计2006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0亿元,达到76.5亿元,比2002年增长88.6,年均增长13.8。财政收入实现突破。2006年全县辖区内财政收入突破8亿元,达到8.7亿元,比2002年增长1.9倍,年均增长31.5。投资总额实现突破。全县四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亿元,达到118亿元,比上届五年的累计投资增长1.36倍,年均增长30。工业总产值实现突破。预计2006年全县工业总产值突破150亿元,达到154亿元,比2002年增长1.3倍,年均增长23。2003年至2005年,在全市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中,__均列渝西地区前三名。
(二)经济结构实现四个优化
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经济结构实现四个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重由2002年的14.4:53:32.6调整为9.9:58.9:31.2。二三产业占全县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90.1,比2002年提高4.5个百分点,二三产业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农业内部结构调整不断加快,蔬菜、水果、花卉苗木、禽兔四大主导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0,比2002年提高15.7个百分点。所有制结构进一步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县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65,比2002年提高5个百分点,成为促进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连续三年被评为重庆市民营经济十强区县。城乡结构进一步优化。县城的中心作用进一步增强,丁家、大路中心镇的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富有特色的小城镇进一步发展。全县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22.36平方公里,比2002年扩大7.44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34.8,比2002年提高8.4个百分点。区域结构进一步优化。建立健全扶持扶助协作机制,基本形成区域互补、共同发展的格局。统筹推进各地区的协调发展,对困难乡镇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四年共转移支付2.79亿元,比上届五年增加1.63亿元。
(三)特色产业实现四个升级
坚持以产业发展为主导,特色产业实现四个升级。特色农业实现升级。蔬菜、水果、花卉苗木、禽兔四大主导产业不断壮大,2006年蔬菜产量达到27.5万吨,水果产量达到6万吨,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达到3.1万亩,家禽、肉兔出栏量分别达到2100万只、290万只。农业产业化有效推进,农产品商品率提高到62,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到43.2。推广新品种新技术116项,农产品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特色工业实现升级。工业经济总量不断增加,运行质量明显改善,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由2002年的105.4提高到142。机械制造、建材、制鞋三大支柱产业发展步伐加快,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0.9,比2002年提高8.9个百分点,并成功创建为中国西部鞋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迅速发展,达到172户,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52,红宇公司、青山公司连续多年被评为重庆工业五十强,规模以上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02年下降0.163吨标准煤。__工业园区建设成效显著,成为全市十佳特色工业园区之一,四年投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0.9亿元,已有121家企业入驻园区,200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9.2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32%。服务业实现升级。商贸设施不断完善,共建成各类市场13个,新增营业面积6.8万平方米。专业街、专业市场建设初见成效,成功引进新世纪等知名商业企业和12家餐饮名店,打造了洋和步行街、天怡步行街等消费旺区,西南鞋材交易中心荣获“重庆市商品交易市场20强”。连锁经营快速发展,连锁店铺已有350余家。“万村千乡”农村市场建设初见成效,建成农家店106个。房地产、旅游、信息服务等服务业加快发展。2006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4.6亿元,比2002年增长67.8。新兴产业实现
第二篇:2007年政府换届工作报告
2007年政府换届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四年的工作
区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不断创新和完善发展思路,积极应对各种挑战,扎实推进富裕红山、魅力红山、和谐红山建设,圆满完成“十五”计划,实现“十一五”良好开局,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
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2006年,综合经济实力在自治区旗县区排名由2003年的第27位上升到第19位。预计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6亿元,比2003年增加52.8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年均增长21.5%;财政收入由2003年的2.7亿元增加到10.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由2003年的6358元和4072元增加到11000元和6157元,年均增长14.7%和10.9%,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四年来,我们把园区建设作为推动工业和商贸业快速发展的突破口,投入财政资金4.32亿元,全力打造了红山经济开发区和红山物流园区“两个平台”。目前红山经济开发区面积达到5平方公里,入驻企业44家,工业产值突破60亿元,在自治区20家重点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中的排名逐年上升;规划面积6500亩的红山物流园区一期工程全部完成,二期工程正在加紧推进,仓储、汽贸、建材、物流配送等功能区初具规模,2007年实现交易额15亿元,成为推动全市商贸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
四年来,我们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源动力,实施了热电四期、库博红烨30万吨锌、远联钢铁200万吨钢铁、金剑铜业12万吨电解铜、煤矸石电厂2×13.5万千瓦机组、燕京20万吨啤酒、赤峰制药2000吨土霉素、华峰80万吨水泥等一批亿元以上工业项目,扩建了西城、同兴、天越市场,新建了红城新世界、同济广场等较大商厦,有2家市场年交易额突破10亿元。四年间共实施3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33个,累计完成投资130.2亿元,引进国内区外资金60亿元,经济发展活力和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四年来,我们把优化结构作为提高产业竞争力的硬措施,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三次产业比重由2003年的4.2:37.3:58.5调整为3.5:45:51.5,二产比重提高了7.7个百分点。设施农业得到较快发展,建成了文钟镇东三眼井千亩设施农业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规范化建设面积达到2万亩;工业对经济增长和对财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46.9%和62%,初步形成了金属冶炼、医药化工、能源电力、农畜产品深加工等优势产业;以步行街为核心的商业圈日趋繁荣,住房、汽车、通信、家电等热点消费持续升温,信息咨询、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日益活跃,城郊型休闲观光旅游业蓬勃兴起。
城乡建设和城市管理再上新水平。四年间累计投入城市建设资金12亿元,完成哈达西街、东城大街、钢铁街、昭乌达路、红旗路等23条街路拓宽改造工程,治理小街小巷108条;扩建了文化广场,建成红山广场,实施了步行街和主要街路的亮美工程,新增绿地面积112万平方米;完成英金河排污管网、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工程,城区市政、环卫设施进一步完善。投资2000余万元,实施了农村道路、电网、水利设施、户用沼气等一大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按照建管分离、权责明确、重心下移的原则,改革和调整城市管理体制,将城市综合管理的部分职权下放到镇街,城市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广告牌匾、建筑立面、马路市场等专项治理活动,新建了一批便民市场,城市市容环境明显好转,城区更加靓丽美观,为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建设成果做出积极贡献。
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成绩。四年间新增城镇就业20780人,就业规模日益扩大。以养老、医疗、失业为重点的社会保险体系和全方位社会救助体系初步形成,创建了社区服务“红山模式”。建成区级社区服务中心和46处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活动场所,完成昭乌达、新华、长青小区整体改造工程。逐步提高社区工作人员和环卫工人待遇,彻底解决了居委会办公用房问题。四年间,累计筹措资金3100万元,救助了960名贫困大学生和700多名困难患病群众,改造农村危房57处,城乡贫困人口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免费向市民开放了长青公园、城区40座公厕及200余处体育场所,人民群众享有的公共服务明显增加。
四年间累计投入教育危改资金3149万元,改造新建教学用房3.68万平方米,从2005年开始,每年追加10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教育配套设施建设,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走在自治区前列。加大学校布局调整力度,文钟镇初中全部合并到城区寄宿制学校,高中学校布局趋于合理。建成赤峰第二医院综合病房楼、城郊卫生院和站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推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人民健康水平日益提高。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城区成果得到巩固。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日趋活跃,红山遗址群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成赤峰殡仪服务中心,殡葬管理改革进一步深化。顺利通过自治区八星级文明城区检查和国家卫生城市复审,成功承办了全市两个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完成第六次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得到加强,军警民共建和“双拥”工作深入开展。审计、统计、环保、监察、档案、残疾人、计划生育、民族宗教等工作都取得新成绩。
民主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始终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人民政协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作用,虚心听取社会各界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政府的科学决策和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提高。四年来,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292件、政协委员提案486件。“四五”普法圆满结束,“五五”普法扎实推进,法律援助工作成效明显。高度重视信访工作,畅通信访渠道,一大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扎实开展“平安城区”创建活动,强化安全生产,投资1500余万元建设了社会应急联动指挥系统和城市视频监控系统,社会管理逐步完善,社会大局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各位代表,过去四年,全区人民用辛劳和智慧、激情与拼搏,谱写了红山区发展的新篇章。今天的红山区,正在向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社会和谐、充满活力的新红山阔步前进。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奋斗在各条战线的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无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和支持红山区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总结本届政府的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
——必须坚持立足区情,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理念,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把红山区的发展放在赤峰市乃至自治区的大格局中思考和谋划,积极探索切合红山区实际的发展路子,在更高的起点上谋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必须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抢抓机遇,着力打造发展平台,坚持用改革和创新破解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实现发展速度和增长方式的新跨越;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惠民富民作为执政为民、加快发展的首要目标,下大力气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公共事业投入不足、贫弱群体生活困难、城乡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让发展成果最大程度地惠及群众;
——必须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区各族人民,汇集方方面面的智慧和力量,共谋发展大计,形成凝心聚力促发展的良好氛围。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整体运行质量不高,产业链条短,商贸层次低,农业发展慢的问题仍很突出,经济发展方式亟待转变;随着对经济发展和公共服务投入的不断增加,财政支出压力明显加大;城乡建设、城市管理仍需加强,城市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城镇就业、社会保障压力较大,维护社会稳定任务艰巨;部分政府工作人员缺乏创新精神,工作效率不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正在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发展构想和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是我区全面完成“十一五”战略目标、启动实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阶段,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腾飞的关键时期。纵观全局,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大,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描绘了今后一个时期更加美好的发展蓝图,为我们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指明了方向;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环渤海经济圈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快速崛起,为我们承接产业转移,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良好契机;自治区提出加快蒙东地区发展的战略部署,为我区加快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环顾周边,区域竞争日益激烈,各地竞相发展的态势更加逼人,我们正处在追赶跨越的重要关口。审视自身,我区综合实力和承载产业的能力显著增强,加快发展的内在动力开始显现,40万各族群众想发展、盼发展的心情更加迫切。在这个关键时期,我们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必须切实肩负起历史的责任和发展的重任,进一步振奋精神,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开启红山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
未来五年,我们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区委第六次党代会精神,按照“率先发展、跻身前列”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工贸带动、城乡统筹、民生为本、科学发展”的思路,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开创富裕红山、魅力红山、和谐红山建设的新局面。
根据上述要求,今后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一个保持”、“四个翻番”。即:保持经济实力和社会发展水平在全市的领先地位不动摇;到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总收入分别在“十五”期末基础上翻两番,达到220亿元和25亿元,进入自治区经济强区行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在“十五”期末基础上翻一番,达到18000元和10000元。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一个综合实力较强、产业特色鲜明、基础设施完备、社会稳定和谐、充满生机活力的新红山将崛起在赤峰大地。
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后五年,我们要集中精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以增创产业竞争优势为核心,加快发展城区经济
以二、三产业为重点的城区经济是我区的特色和优势,对于迅速壮大全区经济总量、辐射带动县域经济发挥着重要作用。要挖掘潜力,发挥优势,依托全市资源,加快发展城区经济,实现二、三产业的互动发展,使我区成为引领全市二、三产业加快发展的“火车头”。
承接全市工业快速发展的大好来势,按照“培育大企业、打造大基地、建设大园区、实现大循环”的思路,不断提高新型工业化水平,把我区建成全市工业经济核心区。到2012年,全区工业增加值达到120亿元,在2007年基础上翻两番。依托金属冶炼、能源电力、医药化工和农畜产品深加工等优势产业,通过引联重组和技术创新做强做大一批骨干企业,形成以库博红烨、金剑铜业、远联钢铁3家产值超百亿元企业为支撑,东黎绒毛、赤峰制药、煤矸石电厂等15家超亿元企业为基础,焱邦锅炉、凯阑羊绒衫、晨光变压器等一大批小企业为补充的梯次发展格局,打造国家重要的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基地和蒙东地区钢铁基地、北方常用药、原料药生产基地、辐射蒙冀辽区域的农畜产品加工基地。加强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储备,适时启动中央商务区建设,逐步完善服务功能和投入积累机制,增强开发区发展后劲;按照“一区多园”的发展思路,积极打造有色金属产业园、氟化工产业园、金剑循环经济园,壮大开发区经济总量;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把开发区建成功能设施完善、发展潜力巨大的新型工业园区,综合实力进入自治区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前十名。积极对接国家产业政策,以远联钢铁、金剑铜业、库博红烨、煤矸石电厂为依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走资源消耗低、环境保护好、产出效益高、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积极应对周边地区商贸业加快发展带来的冲击,按照“物流产业向园区集中、批发市场向周边拓展、高端消费向步行街汇聚”的思路,加快商贸服务业布局和业态调整,构筑“物流产业集约化、批发市场规模化、零售商业精品化”的发展新格局,巩固和加强全市商贸物流中心地位。完成集仓储、配送、信息、商品展示、海关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红山物流园区建设,培育一批技术手段先进、主营业务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现代物流企业,到2012年,园区交易额突破100亿元,安置就业5万人,成为辐射蒙冀辽的区域物流中心。结合城市改造和新组团开发,加大市场整合和布局调整力度,在城市周边预留出一定规模的市场区,培育环城市场带;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推进市场管理体制改革,完善软硬件建设,做大果菜、粮食、建材、小商品、五金机电等专业批发市场,力争5年后年交易额超10亿元的专业批发市场达到5家,成为蒙东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合理规划建设便民市场,加快取缔马路市场。加大零售业布局调整,加快以步行街为核心的商业区建设,通过政策引导,品牌带动,合理调整步行街经营布局,提升业态层次,引导高端消费,打造城市核心消费圈;积极培育家居、电子通讯、旅游产品、五金灯具等城市特色消费圈。加快会展、中介、信息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发展,展示更加繁荣兴旺的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新形象。
(二)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全面推进农村发展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公共服务,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加快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
围绕农畜产品的流通、加工和贮运,立足全市资源,积极发展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加快蔬菜、花卉、养殖等产业基地建设,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发挥区位优势,整合农业资源,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力度,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抓住我区被列为自治区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区的有利契机,下力量推进设施农业发展,利用2—3年的时间,新增高标准设施农业15000亩,实现项目区内户均1个棚的目标。
从2008年开始,把两镇中心街区基础设施建设统一纳入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通盘考虑,同步实施,用5年的时间,使两镇中心街区面貌发生明显改观。继续实施村村通油路、通公交、通有线电视和改水改厕、绿色能源、“万村千乡”市场建设工程,力争到2012年,建成一批具有红山特色、体现社会主义新农村风貌的示范村。认真落实上级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加快土地流转步伐,促进土地的集约化经营。
(三)以建设山水园林城市为目标,强力推进城市化进程
按照“改善城市功能、拉大城市框架、降低人口密度、构筑产业支撑”的思路,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推进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提高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到2012年,建成区面积达到4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50万。
继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城区主、次干道改造工程,开通T型路,建设城市环路,构建畅通快捷的城市路网。推进市政、环卫设施改造建设,增加停车场和便民市场数量,加快旧小区改造步伐。经过5年的建设,城区基础设施发生根本性变化。
抓住新城区建设向新地组团延伸的有利契机,积极实施与之配套的城市重点项目建设,实现新老城区功能的有效对接;结合桥北大街改造,采取市场化运作、整体开发的方式,启动桥北组团开发;抓住构筑城市东部工业走廊的机遇,加快红庙子组团建设。加大“城中村”改造力度,规划建设农民新村。
坚持绿化、保护与开发并重,制定并实施红山、南山发展规划,构筑集生态、人文、旅游于一体的城市景观带。免费开放城区公园,继续建设市民广场,实施英金河河道治理和东西旱河景观带建设,加快城市园林化步伐,改善城市容貌和人居环境。继续实施高档次的亮美工程,展现现代城市活力,提升城市魅力。
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强化街道和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实现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加强城市管理软硬件建设,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逐步放开公用事业作业市场,降低城市管护成本。加大城市管理力度,下力量解决私搭滥建、占道经营、噪声扰民、烟尘和生活垃圾污染等问题。规范物业服务,逐步扩大物业管理的覆盖面。加大爱国卫生日常监管力度,提高国家卫生城市建设水平。
(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大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高度重视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人民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继续增加投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打造教育强区。高度重视学前教育,逐步扩大公办学前教育比例,培育发展民办示范性幼儿园。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和加强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建设为重点,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明确普通高中学校发展定位,打造1—2所自治区级示范高中。努力转变职业高中办学思路,提高职业教育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打造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品牌。健全学生资助制度,帮助家庭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认真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实现教育公平、公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加快社区卫生服务网点建设,建成3所农村卫生院。强化公立医院特色专科建设,推动公立医院服务向社区延伸。逐步提高财政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贴标准,推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建设。经过5年的努力,基本解决城乡居民就医难、看病贵问题。
认真落实国家促进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统筹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小企业,努力增加就业岗位。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就业观念教育和就业培训,使更多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灵活就业。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建设和谐社区。全面落实廉租房制度,着力抓好经济适用房建设,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以增强诚信守法意识和弘扬社会正气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引导人民群众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和社会职责。加强社区和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不断丰富城乡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挖掘红山文化底蕴,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积极策划实施红山遗址群保护项目,培育一批有实力的文化企业。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
完善人才储备制度,吸引、聚集和储备各类急需人才。稳步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竞争机制,增强发展活力。重视科技事业发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创建自治区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巩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成果,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从严治警,依法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完善社会应急联动指挥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提高维护社会稳定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抓好“五五”普法工作,推进依法治区进程。完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维护社会贫弱群体的合法权益。高度重视信访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把安全生产工作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对广大群众的安全教育,深入开展各类隐患排查和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三、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一届政府肩负着率先发展、跻身前列的神圣使命,承载着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的历史重托。要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不断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
解放思想,建设创新型政府。只有思想的大解放,才有发展的大提速。政府全体工作人员要深入学习、贯彻和落实十七大精神,在实践中增强理性思考,提高领导发展的能力。坚持与时俱进,把改革作为加快发展的动力,把创新作为推动进步的灵魂,始终把改革、创新贯穿于政府工作之中,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思想束缚和体制障碍,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抢占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制高点。真抓实干,建设务实型政府。把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第一职责,下大力精简会议、文件,坚决改进会风、文风,对重点工作紧抓不放,一抓到底,抓出成效。牢固树立无功就是过、从政须有为的观念,不提脱离实际的高指标,不喊哗众取宠的空口号,不搞劳民伤财的假政绩,时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从实施民心工程做起,从解决就业、就医、上学、住房、环境、安全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起,尽心尽力把涉及群众利益的事情办好,切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规范行为,建设效能型政府。着力转变政府职能,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大力推进政务公开,进一步落实重大决策公开咨询、网站发布、公开听证和社会公示等制度,使政府的决策真正建立在群众基础之上,使政府的工作自觉置于群众监督之下,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提高政府公信力。加强诚信建设,政府作出的每一项承诺,困难再大、矛盾再多,也要说到做到。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和效能监察,强化目标考核和跟踪督查,使政府工作更加高效、运转更加协调。
依法行政,建设廉洁型政府。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司法监督,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决策和执行的全过程,全面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完善行政责任追究制,严肃查处行政不作为、有令不执行等影响行政执行力的行为。坚决执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加强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和政风行风建设,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建设一支工作上有本领、廉洁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公务员队伍,以清新的政风取信群众,以良好的形象带领群众,以发展的业绩造福群众。
各位代表,回首过去,我们艰苦创业,拼搏进取,创造了今日红山的辉煌;展望未来,我们更加充满信心。让我们在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团结和依靠全区各族人民,振奋精神,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为顺利实现未来五年的宏伟蓝图,为建设一个经济发达、城乡繁荣、人民富裕、社会和谐的新红山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政府五年换届工作报告
与时俱进谋发展
创先争优促和谐 为开创XX十二五规划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2011年12月19日XX镇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王 彦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谨代表XX镇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以审议,并请各位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十一五”期间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XX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
五年来,XX镇政府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团结带领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各项工作部署,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抢抓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历史性重大机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努力克服各种困难,扎实开展工作,基本完成了“十一五”期间的各项主要工作任务。
——过去的五年,是XX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的五年。2010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4850万元,比2006年增加3250万元,年均增长6.5%。其中农业总产值13900万元,比2006年增加4800万元,年均增长11.5%;工业总
产值687.46万元,比2006年增加124.46万元,年均增长5.5%;地方财政收入165万元,比2006年增加63万元,年均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4361元,比2006年增加1895元,年均增长15%;城镇居民存款5775万元,比2006年增加3838万元,年均增长30%。
——过去的五年,是XX产业经济取得新成绩的五年。农业经济持续发展。我镇始终将“三农”工作当作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农业农村经济的稳定增长来推动全镇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五年来,我镇立足本地特色产业优势,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政策上大力引导、项目上示范带动、技术上充分支持、资金上积极扶持,有力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五年来,我镇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人力支撑,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68期,共培训农民群众2.8万人次;五年来,我镇积极推广水稻良种年种植13500亩,总产量达6470.7吨,年均增长9.6%;瓜菜种植规模和产量再上新台阶,2010年全镇种植瓜菜由2006年的8600亩增长到13500亩,增长57%。
畜牧业、水产养殖快速发展。我镇继续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扶持了一批畜牧、家禽和淡水养殖专业户。以旭日国家无公害养猪场为龙头,做大“XX黑猪”龙头产业,做强XX黑猪品牌;以专业合作社为抓手,扩大家禽及淡水养殖规模。全镇年均生猪出栏量4.5万头;“三鸟”类出栏量81万只,比2006年增长59%。
招商引资力度加强。五年来,我镇招商引资工作不断加 2
强,引进海博园、海南壹投公司等实力公司进驻南丽湖风景区进行旅游项目开发,带动我镇旅游业的发展。2009年招商引资200万元在红岸建红岸罗非鱼养殖基地;投资180万元建XX黑猪加工场;现在“海博园”、“大众高尔夫”等项目正在有序开展。
——过去的五年,是XX城乡面貌发生巨大改变的五年。墟镇面貌焕然一新。我们着力抓好墟镇建设,重新对XX墟镇进行规划修编,大力整治街道环境卫生,整顿墟镇交通秩序,进一步树立XX镇“环境优美、交通有序、群众文明”的新形象。几年来,在海口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总共投入帮扶资金650万元,改造和建设市政设施,大大改善了XX墟的镇容镇貌。同时还完成了粮所的改革。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我们多方筹资完善各类基础设施。五年来共筹集1742万元,硬化了昌源渠道、南安村委会岭底至长埇渠道1000米、牛寨埇支渠1.1公里;建设南扶北二干防渗硬化渠道5公里及其他配套设施、南扶水库大坝、附坝及排洪道除险加固、流长水库东支渠防渗硬化渠道5公里及其他配套设施,修复水毁渠道55处。配合小农水项目渠道硬化31公里以及黄土坡埇、石锦埇、南曲埇农综项目建设。大力发动群众对全镇的主要支渠、毛渠全面清淤和维修,确保水利发挥出最好效益,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乡村道路建设得到加强。五年来,多方筹资共投入2162多万元修建南安、北斗等9个自然村的14条乡村道路,共 3
82.4公里。
文明生态村创建力度加大。我们以文明生态村创建为载体,充分发动、引导、依靠群众,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五年来创建了上大坡、龙坡等20多个县级、镇级文明生态村,建设沼气池1600多个、户厕600多个、猪栏1200多间,建成标准文化室9间,有效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
村级办公条件逐步改善。近五年来,我们高度重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共投入70万元新建山地、昌源、龙梅、南安、同仁,南九等六个村委会办公室及完善硬件设施,大大改善了村部办公条件,为村组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学习与培训科技知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极大改善了村容村貌。
——过去的五年,是XX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的五年。农村饮水难问题基本得到解决。2006年以来多方筹集资金80多万元,配合南丽湖饮水工程建设,解决XX、山地等村委会18个村庄6000多人的饮水困难;2008年多方筹集资金10多万元,建设南安卜曲饮水工程,解决南安村委会4个自然村1000多人的饮水困难;2009-2010年完成南
九、高石、南福、黄龙坡、红花和黄蕊等9个自然村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受益人口4350人。
教育卫生事业发展迅速。镇政府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环境。2006年利用帮扶资金65万元新建XX中心学校幼儿园,为儿童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4
2009年投入100多万元硬化XX中心学校校道并铺设人行道、绿化校道。2009-2010年投入120万元建设XX初级学校科学馆一座,更新教学设施,并投入450万元建设教师保障房32套,极大地改善了广大师生的教学生活环境,学生入学率、升学率名列全县前茅。中心学校连续五年荣获教育部关工委授予读书征文活动组织奖,后埇小学荣获省级安全文明生态学校一等奖。
优抚保障覆盖面继续扩大。贯彻落实党的各项优抚政策,认真履行各项优抚工作职责,切实为优抚对象办实事,解难题。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灾民补助等社会救助体系,农村低保惠及1227人,年保障金达123万元;城镇低保达到85人,年保障金达17.9万元,做到了应保尽保;积极筹资建设盲人院,投入资金维修五保户、特困户及优抚对象的房屋26间;免费为237 位老人进行了白内障切除手术。
医疗体系建设逐步完善。我们努力改善镇、村两级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全镇小儿麻痹症、麻疹等各种免疫接种率均在96%以上,没有发生重大医疗事故。5年来,海口市龙华区政府帮扶80万元建设龙梅、南九等八个村委会卫生室,镇政府投资20万元,建设昌源、南安村委会卫生室,解决了群众“看病难”问题。加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宣传力度,巩固和扩大新农合覆盖面,我镇历年来的新农合参合率都达100%。全镇每年参合人数达27138人,全镇已补偿兑付金额达284万元,参合农民受益面达90%,人均 5
每年节省医药费90元。
社保工作得到提高。为打造就业工作平台,准确掌握劳务信息,推动再就业培训,我镇与科技、就业等部门举办了各式创业培训班,参加人数达27000人次;五年来,全镇共输出劳动力八千人,有效帮助解决了群众的就业问题,有效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为抓好新农保、城镇医保工作,我镇组织人员深入学校和农村宣传发动、征缴,新农保参保人数达到7800人,已有3504位60岁以上的老人受益;城镇医保参保人数达600多人,实现社保基本覆盖。
——过去的五年,是XX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全面提升的五年。
综治维稳工作协调并进。坚持稳定压倒一切,始终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以创建平安XX为目标,逐步加大对综治工作经费的投入,加大排查调处矛盾纠纷力度,五年来,共妥善处臵各类矛盾纠纷826起,成功化解745起,调处成功率91%。充分发挥村民自治和村委会自我管理的作用,配合做好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构建平安稳定XX,确保重大活动、节日期间的社会稳定,没有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政治、社会治安和群体性事件,维护了社会大局的稳定。同时,我镇继续加大打击吸毒、贩毒、打架斗殴等刑事犯罪的力度,加强社会治安联防,为加快我镇发展创造了安定的社会环境。
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扎实有效。在安全生产方面,我镇紧紧围绕构建“平安XX”的总体目标,坚持“安全第一、预防 6
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为原则,多次在辖区范围内集中开展道路交通、消防、烟花爆竹等方面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对炮竹厂和销售点、加油站、交通路口等进行“拉网式”排查,与炮竹厂、加油站等单位相关业主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开办多次安全生产知识培训班,加大安全生产宣传力度,强化安全生产意识,把安全事故发生率降到最低值,实现了5年安全生产零事故。
——过去的五年,是中心工作不断夯实的五年。重点项目推进工作进展顺利。我们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有关项目推进工作要求,认真做好丁湖路、环湖路扩建、海博园、大众高尔夫等项目的征地、补偿等工作,基本上按时间节点完成。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完成顺利。我镇完成了234个村民小组方案的制定工作,完成率达100%,已确权发证农户数2846户5164宗,发证总面积17552.23亩,发证率达97%。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激发了群众造林、护林的积极性,我镇林地资源得以保护,林业得以发展,农民收入得以增加。
顺利完成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目前已完成XX等9个村委会99个自然村4415户,2010年的工作任务和目标已圆满完成。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显著。在计划生育工作方面,五年来,共完成四术1321例,其中女扎741例;普通环334例,吉妮环246例。农村低生育水平稳定,出生率为15.86‰,性别比115,法定生育率为93.95%,历年长效节育措施落实 7
率80.13%,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社会抚养费每年超额完成县计生委下达的任务,计划生育工作基本实现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全面完成村级换届选举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县相关部门的精心指导下,2010年我镇村级换届工作进展顺利,11个村委会换届后共产生委员65名,高中以上文化程度31名,占48%。换届后村委会委员整体素质得到提升,为我镇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财税工作进展顺利。一是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思路,拓宽招商引资力度,加大财税征管力度,保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每年都能完成计划任务;二是认真执行各项惠农政策,夯实补贴发放工作,让各项惠农政策深入人心,五年来,镇委、镇政府严格按照程序,共兑现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各项惠农补贴950万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科学种粮的积极性,保证了粮食生产的稳步发展。认真开展好家电下乡补贴申报工作,两年共计发放补贴资金37万元。
——过去的五年,是XX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的五年。学习力度加大。我镇积极推进“服务型乡镇政府”建设,通过远程教育网络、举办各类培训班等途径和方式,加强学习培训,将干部岗位应知应会知识、化解农村矛盾纠纷所需的基本法律知识和XX主导产业发展所需技能列为必学科目,切实提高干部服务群众的本领。
作风有所改进。我镇坚持从领导班子自身做起,带头下村入户,深入群众,组织、指导、协助、督促开展各项工作,8
使得人人有责任、事事有着落,在全镇大力营造“包容干事者、鞭策旁观者、勇当战斗员、不当评论员”的浓厚氛围。
行为逐步规范。我镇始终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镇人大的法律监督和人民代表的工作监督,认真执行人民代表大会各项决定和决议,主动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加大行政问责力度,大力整治工作中不作为或乱作为,严肃查处政令不畅、执行不力和有利则行、无利不通的单位和个人。
机制不断强化。我镇积极推行镇村干部联合“驻村、坐班”工作制度,让干部们办公在基层一线,当好人民的公仆,把问题、矛盾和隐患解决在基层第一线,把支农惠农的政策落实到农户的手中,形成了镇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镇政府积极转变职能、提高工作效率的良好工作局面。
同时,我们还完成了第六次人口普查,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工作不断加强,信访、统计等各项工作都取得新的成绩。
十一五期间,这是一段极不平凡的五年,我们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超乎预料,付出的努力非同寻常,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这是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科学决策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镇人大有效监督的结果,是全镇广大干部群众排难而进、真抓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向奋斗在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XX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各级领导、社会各界朋友代表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还存在着一些困 9
难和不足: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较薄弱,产业化水平较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
(二)镇域经济薄弱,财政增长缓慢;
(三)土地纠纷和历史遗留问题尚未妥善解决,新的社会矛盾不断出现,维护社会安定的任务仍然艰巨;
(四)南丽湖项目开发推进迟缓,影响了全镇经济发展;
(五)干部群众旧的思想观念、旧的思维定式和旧的方法习惯有待于进一步转变;
(六)城镇规划、建设、管理还存在薄弱环节,群众素质较低,建设国际旅游岛的任务仍很艰巨。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十二五”时期的指导思想、目标和任务 2011年到2015年是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实施期,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五年,是推动我镇现代农业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五年。未来五年,XX镇人民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总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抢抓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机遇,积极实施“以项目带动,做强中心镇,调优产业结构”的思路,以推进南丽湖开发建设为主攻方向,以优化发展环境为着力点,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手段,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XX镇“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到2015 10
年,全镇国民生产总产值达到27360万元,年均增长13%以上,农业总产值达到26774万元,年均增长13%,工业总产值达到1324万元,年均增长14%,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50万元,年均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35元,年均增长13%。国民素质整体提高,社会文明不断进步,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更加富裕。
一、突出产业建设,努力增强镇域经济实力
(一)调优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民增收。一是发挥传统农业优势,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加快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黑猪、花生油等产业,积极完善标准化生产体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进驻,积极寻求公司+农户的运作模式,发展订单农业;以高档次产品和过硬的质量为依托,加大宣传力度,逐步提高产品知名度,着力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以合作社为龙头,发展立体经济。培育、扶持、引进和发展一批种植大户、养殖大户、营销大户、龙头企业,走好规模化、专业化发展路子。积极引导农民搞立体生产,推广“猪-沼-果”、“鸭-鱼-猪“等模式,发展家庭小庄园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三是深入开展农产品和农资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不断推进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确保农业生产的生态化发展。四是充分发挥政府服务职能,协调相关部门,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加强操作技能培训,做到输得出、留得住、能致富。
(二)创新思路,推进南丽湖项目开发建设。XX镇总体 11
发展思路是着力打造“以项目带动、做强中心镇、调优产业结构”的格局,即:南部以南丽湖风景区为依托,突出旅游中心建设;东、西部以农业为基础,突出农业经济基础地位。要努力形成旅游项目开发为主导,带动镇域经济快速发展。镇政府要充分认识南丽湖风景区发展的重要性,把南丽湖风景区开发建设作为镇重中之重的工作去落实,大力发展南丽湖风景区,为镇区延伸产业链。举全镇之力,切实做好镇区文化区、新型农村旅游观光区和南丽湖度假区“三篇文章”,着力打造一批让人耳目一新、为之一振的城镇亮点,努力建设宜居XX,全力建设有浓郁特色的新标志区。
(三)科学规划,建设旅游度假城镇。一是要有序开展中心镇建设。以南丽湖开发为契机,按照XX镇新的规划为建设战略目标,完成中心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规划和景观风貌规划,大力打造建设镇区文化区和旅游度假城镇,积极建设绿色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城镇,力争未来五年内新镇区建成初具规模,塑造XX新形象。不断创新建设模式,盘活中心镇的存量土地,制定吸引社会投资的优惠政策,积极引入项目来带动土地活性化、市场化和商品化,努力实现社会化投入、市场化经营和企业化管理。二是要不断完善镇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绿化美化墟镇环境。加强信息网络设施建设,大力实施通信、有线电视入户工程,全面提升信息网络质量,提高广播电视、宽带普及率;实施改水改厕,大力推广使用沼气,有效利用农村丰富的废弃物,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二、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一)发展教科文卫社保事业。继续优化教育资源,改善教学环境,推进教育改革。结合实际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全面提升办学条件与教学水平。加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村级卫生室的建设力度,实现村级卫生体系建设全覆盖,继续做好新农合、城镇医疗工作,保证农民每年参合率均达到95%以上。大力建设村级文化场所,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抓好城镇养老和新农保工作,让党的惠民政策真正惠及民生,抓好医疗救助、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等多项民生工作,切实解决好困难群众的后顾之忧。
(二)抓好人口与计生工作。深入开展计划生育综合改革,严格控制人口增长,争取人口性别比为116,人口出生率在15.5‰,法定生育率在95%以上。积极探索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新机制,进一步强化“以村为主、村民自治”工作机制,推行计生利益导向机制,长期保持和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三)维护社会稳定。继续深入开展“和谐稳定年”活动,加强维稳形势研判、风险评估、监测预警等工作机制建设,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效率。一是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持打防结合的方针,建立健全镇、村、社三级安全防范和社会矛盾调解网络,强化安全责任追究。二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积极预防和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依法按政策及时妥善解决群众诉求,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特别要妥善处理土地征用、拆迁安臵、环境污 13
染、山林纠纷、项目建设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高度重视并处臵好群体性事件。三是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深入开展专项整治,突出抓好烟花爆竹、道路交通、食品药品和重点领域监管整治,预防和减少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四是关注民生。重点关注五保户、特困群众和孤寡老人的生活困难,在低保评定、社会救助等保障机制中切实保护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四)抓好财税工作。继续不断拓宽发展思路,放开眼界,立足长远制定发展规划,在抓好招商引资上项目上下功夫,在发挥地方优势,壮大主体财源上做文章,在推进产业化发展,提高发展水平上用气力,抓项目、培财源、增后劲,确保每年财政收入增长达10%以上;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继续抓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及家电补贴等政策的落实,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农民利益,让各项惠农政策深入人心。
三、突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提高政府执政能力 建设国际旅游岛对政府的工作和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一定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整体要求,以打造“廉洁、勤政、务实、规范、高效”的政府形象为目标,坚持依法行政、廉洁从政,努力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加强政风建设,改进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率和施政水平,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更好地为全镇人民群众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努力做到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
(一)打造法治政府形象。在镇党委的领导下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自觉接受人大的依法监督,接受社会、媒体的监督,打造“阳光政务”;
(二)打造民本政府形象。牢固树立“为群众服务让群众满意就是最大政绩”的观念,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主动为民排忧解难。
(三)打造高效政府形象。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干部培训力度,提高干部素质。全面推行公文网上审批运转,进一步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加强部门的协作与沟通,确保政令畅通、务实高效。
(四)打造廉洁政府形象。注重对重点项目建设、土地使用权转让等方面的监督。加大违法违纪案件查办力度,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大力开展投资环境专项治理,对“吃拿卡要”行为实行“零容忍”,对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严加处理,以亲民为民、清正廉洁的作风服务于民、取信于民、回报于民。
四、创新思路,努力完成2012年工作设想
(一)多途径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二)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多举措打赢“文明大行动”这场硬仗;
(三)举全镇之力推进好项目建设;
(四)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配合好长埇水库除险加固和蓬雷线建设工作;
(五)完成山鱼埇国有土地平整项目,改善村容村貌;
(六)抓好周转房和村委会阵地建设;
(七)抓好党建、财政、计生等中心工作。
各位代表!我们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形势催人奋进,新的目标令人鼓舞。尽管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但我们已经有了良好的发展基础。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臶,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下,精诚团结,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励精图治,为实现XX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开创“十二五”规划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2012年政府换届工作报告
凝心聚力 开拓创新
为全面建设曹庙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在曹庙镇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二○一二年元月二日)
赖红梅
各位代表:
现在我受曹庙镇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见。
曹庙镇人民政府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总结曹庙镇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以来的工作,研究确定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工作重点,动员全镇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凝心聚力,开拓创新,振奋精神,同心同德,为全面建设曹庙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一、“十一五”和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回顾
自2006年以来,曹庙镇政府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领导下,在镇人大的支持与监督下,团结和带领全镇广大干部群众负重前行,克难攻坚,经济在和谐中发展,社会面貌在渐进中变化,广大群众的收入水平、生活条件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全镇政通人和,社会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干群团结共谋发展,一句话,这届政府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
五年来,深入贯彻党的路线,全面打造学习型政府 五年来,曹庙镇政府班子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理清思路,坚持持之以恒,才能乘风破浪,抵达彼岸。五年来曹庙镇党委政府总结出一套切合镇情的发展路子,那就是:“农业稳镇、工业强镇、养殖富镇、教育兴镇、民生安镇”。并按照这一思路,一任接着一任干,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完善,不断丰富和发展。全镇上下立足资源思发展,凝力聚力求发展,招商引资谋发展,风吹雨打不动摇。思路决定出路,只有思路清,措施力,才能乘风破浪不偏向,屡遭风险不回头。
——坚持团结协作,坚持和衷共济,才能减少内耗,成就伟业。“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五年来,曹庙镇班子是团结的。因为有了团结,我们才有了良好的工作环境,有了和谐的人际关系;因为有了团结,工作中我们互相支持,相互理解;也因为有了团结,才使今天的曹庙取得了较辉煌的成就,明天也会变得更美好。团结出干部、团结出人才、团结出绩效、团结出战斗力,没有团结就没有一切,团结是曹庙镇必须记取的一个基本经验,任何时候都不能淡忘。
五年来,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完成工作目标 这五年是曹庙镇经济发展最好的五年,工业总产值从2006年的1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2.8亿元,年均增长 36%,农业总产值从2006年的0.9亿元增长到1.3688亿元,年均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到2011年达4924元,年均增长8%;财政收入从2006年105万元,增长到2011年的403万元,实现了翻翻的目标。
在现代农业上:坚持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实行粮食生产补贴等优惠政策。五年来,播种粮食面积38万亩,发放涉农补贴资金2000多万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种田积极性。大力增加对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五年中共投入资金1600多万元,挖当家
肥金润米业达成兴建制糖项目协议,计划总投资1.2亿元,征地75亩,目前项目已进入动工建设阶段。另有临水酒业迁建项目,大理石材料加工项目正在积极洽谈中。全镇其余48家工业企业运营健康良好,年均累计实现总产值12800万元,增加值3850万元,利润765万元,工业产值占全镇GDP的53%,历史性地超过农业产值,使曹庙初步走出了由农业产值占主导地位变工业产值占主导地位的乡镇。
在民生工程上:五年中,民生工程分别有18项提升到34项,各项民生工程得到有力推进,有效落实。五年中,我镇共落实实施民生工程24项,投入发放资金3760多万元,民生工程的大力实施,让群众品尝到了30多年来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群众的幸福指数得到大大提升。2011年我们又力抓民生工程三大亮点:一是新农保的全面启动,可以基本解决农民以后的养老问题;二是60岁以上老人的生活补贴发放,可以进一步提升我镇4000多名60岁以上老人的生活质量;三是新农合报销标准提高,全面提高了群众的医疗保障水平。
在其它社会事业上:五年来,全镇的计生工作,实现了由二类到一类,一年比一年位次前移的目标。总的做法是: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核心,以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为重点,强化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加强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落实“村为主”,坚持依法行政与优质服务并重,强化管理与利益导向并重,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整体水平,开展后进整治,促进计生工作全面均衡发展。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管理,提高教师素质,开展德育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综合素质。大力培养农民科技知识、法制观念,促进全面发展,为镇域
用,把班子抓好,把队伍带好,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协调好,群策群力,上下同心,形成合力。对副职以诚相待,放手使用,恰当分工,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好人大、政协、群团组织和各方面 代表的作用,支持人大、政协行使职权,依法监督,广泛参与,积极引导群团组织投身于经济社会发展,让他们在经济发展的大舞台上展示风采。
五年来,坚持创造廉洁高效政府,深入进行反腐倡廉 过去五年,曹庙镇政府牢记两个务必,保持廉政本色,打造廉洁、高效的政府。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以制度管人、用制度约束人、按制度办事。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坚持公平、公正、高效、务实。深化政府改革,规范政府行为,着力打造清正廉洁、作风务实、公正透明、运转协调、服务高效的廉洁效能型政府。强化财经管理。坚持民主理财,在政府采购、重大项目建设上均实行招投标管理,严格按程序和制度办事。严控支出,在保工资的前提下,压缩车、会、招待等非生产性开支,最大限度节约行政成本。同时,广辟财源、增加收入,不断提高对社会事业的投入。强化作风建设。转变作风,改善职能是过去五年政府追求的目标之一。我们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从转观念、强素质入手,坚决与官僚主义、享乐主义作斗争,增强服务意识,注重自我约束,首先从政府班子做起,做廉洁自律的表率,作风务实的表率,务实创新的表率。使政府工作作风有根本的好转,也使全镇树立起风清气正、团结务实、奋发有为、朝气蓬勃的工作状态和氛围。
各位代表,“十一五”发展成就来之不易,这是县委、政府及镇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镇人民齐心协力、团结奋斗和各
“是非成败转头空,而今迈步从头越”。今后五年,将是曹庙发展历史上至关重要的五年。新一届政府将带领全镇人民共同完成“十二五”的宏伟目标。洗去往日的铅华,审视一下周围,审视一下自身,我们的机遇和优势就在眼前:从全国看,国家惠农政策的实施,对我们农业大镇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助推力,农业产业的升级已成为必然。中部崛起的战略,使我县招商引资硕果累累,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成为可能;从县域看,高塘铁矿的开发,使我县成为工业强县指日可待,周六高速建设、105国道二期工程竣工、阜六铁路的通车必须带动全县快速融入发达地区,其发展波必然牵动着曹庙的起飞。从镇内看,工业基础初步确立,农业产业化开始起步,土地整治等一系列重点工程强力带动,加上前几年的发展,使我镇基础设施更加完备,产业链条更加清晰,干部队伍更加精干,所有这些都为今后曹庙的腾飞提供必要的前提和条件。
今后“十二五”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全面转型,跨越崛起,富民强镇为主线,以党的建设、计划生育、招商引资、信访稳定、社会治安、基础设施、社会民生为抓手,坚持“五措兴镇”战略,以集镇开发建设为支撑,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打造“四个强县”的发展思路,加强社会各项事业建设,加强政治生态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到2015年的发展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财政收入年均增长30%,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保持在30%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下,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跃居全县前10位。
为全面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重点:
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健全农民负担监管长效机制,确保各项财政补贴农民资金及时安全发放。强化新型农民培训、农民工技能培训,完善劳务输出网络,搞好法律援助,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着力实施“整村推进”开发式扶贫工程。
三是抢抓发展机遇,优化发展措施。要科学编制各项规划,盘活土地等存量资源,集聚建设发展资金,着力实施集镇开发,继续走专业市场开发、工业集中区带动、新农村建设整合的集镇建设发展的思路,加快集镇建设步伐,同时建设与管理服务教育引导并重,搞好集镇管理,提高集镇承载力,提升集镇建设品位,促使广大居民安居乐业,逐步彰显硬化、绿化、亮化、净化。
四是实现社会稳定,繁荣各项事业。要抓住民生工程不放松。要注重解决当前乃至今后群众最紧迫、最关心的实际问题,不断提升丰富民生工程的内涵。健全工程类项目建设管护机制,注重发挥民生工程的持久效益。要强化计划生育不手软。继续深化“村为主”,认真抓好“人见人检、全程服务”,严格执行逆向责任追究制,依法严查“两非”案件,促进核心指标进一步优化,依次稳步前移。要抓好科教卫生不降温。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教学管理,统筹抓好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和民办教育。继续推进校舍安全工程和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要改善群众生活质量。加快构筑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促进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加强文化市场专项治理。要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继续抓好殡改工作;巩固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成果;加大社保扩面征缴力度,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深入开展科技创业活动。要维护社会稳定不偏废。严格落实信访稳定工作责任制,加大“双向”追究
1作。强化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大信访案件的查处力度,有效化解各类矛盾,妥善处理各种突发事件,详细制定信访工作预案,健全信访网络,坚决遏制信访上升势头。
四是在制度建设上求突破。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制度管事,以制度管人,在财务开支、后勤管理、村级财务管理、阳光政务、依法办事等各方面探索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地制度,并坚持执行下去,使政府的廉洁水平、管理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五是在提升效率上求突破。
要深入打造高效型政府,切实改进机关工作作风,进一步提升为民服务的观念,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努力提高全体镇村干部的工作绩效。坚持开展比业绩、比贡献、比效率活动,使全镇干部的政治素质得到较大提高。
三、始终坚持努力奋斗,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站在新的起点,要想实现新的跨越,是对政府建设的又一次全新的考验。我们要主动出击,高效作为,规范作风,更好地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
要实现政策的科学化。实行民主集中制,重大问题,必须由集体讨论决定。在充分民主的基础上,实行高度集中。
要按自然规律办事。只有依靠资源发挥优势,因势利导,才能使发展取得成功,竞争取得胜利。
要按经济规律办事。必须善于运用市场经济的基础规则指导生产、管理经济,深入研究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机制,努力适应新形势。
要按群众意愿办事。必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
3头,不敢妄自菲薄;号角吹响,泰山压顶不折腰。过去的自强不息,使我们冲破了层层雾障,走出了艰难,走近了先进,走向了光明;今后的自强不息也必然赐我们以发展,带我们走向繁荣,走向辉煌!
二是患难与共,同甘共苦的精神。患难与共才是真情,同甘共苦才是战友。同事一场,缘份锁定我们必须共同战斗;共事几年,命运迫使我们必须风雨同舟。世纪召唤着我们众志成城,事业激励着我们豪情冲天。团结是一本书,读懂它可以使我们一次次渡过前进道路上的暗礁险滩;团结是一条船,没有它我们不可能从此岸驶向成功的彼岸。
三是宠辱不惊,甘于奉献的精神。国家的危难,诞生了党,时事的艰难磨砺了党,血雨腥风成就了党。一个共产党人,应该有博大的胸怀,崇高的情操。大事面前,个人得失只是沧海一粟;宗旨之下,进退名利只算瀚漠一沙。古人尚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今天的共产党人更应该有“蜡炬成灰泪始干”的风度。
四是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精神。创新是人类的本能,民族的灵魂。没有创新,我们就只能是庸人。成功永远只属于那些敢于博击潮头,独辟蹊径,率先突破的人;胜利向来只为那些勇于开拓,排难前进,负重而行的人准备。“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只要我们知难不畏难,迈步不停步,敢为不妄为;只要我们放宽视野,丢掉包袱,放活思路,积极探索创新,大胆躬行实践,光明就是一定属于我们。空谈误国,实干兴帮。人生苦短,能做一个求真务实的人,一个境界高尚的人人,一个默默奉献的人,不计较名利得失,不为浮华所掳,既是人生的真谛,5
第五篇:11年政府换届工作报告
鼓足干劲 力争上游
为建设繁荣和谐新艾里努力奋斗
(2011年10月23日)
在新艾里蒙古族乡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讲话
包成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新艾里蒙古族乡人民政府,向乡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报告本届政府过去五年的工作,对今后工作提出建议,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列席代表提出宝贵意见。
过去五年的工作
2007年以来,在大安市委市政府和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乡人大的监督下,在各级部门大力支持下,我们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 “突出蒙古族特色,建设和谐新艾里”主题和“基地富民、农牧并举、多元增收、团结和谐”的工作思路,依靠广大干部、群众和各位代表的共同参与,负重自强,埋头苦干,顽强拼搏,战胜前进路上的各种困难,较好地完成了乡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预计到今年年末,全乡国民生产总值可实现6600万元,年均增长 11%;粮食总产量达到 15120吨,年均增长8% ;农民人均纯收入4900元,年均增长22%,完成农业总产值 5460万元,完成财政收入 490万元,年均增长13%。
回顾五年以来的工作,我乡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有了新进展。
----农村经济发展上了新台阶
过去的五年,坚持基地富民、农牧并举、多元增收的发展思路,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的同时,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基地规模,产业化建设一年上一新台阶。
一、种植业结构调整实现了粮食增产、土地增效、农民增收。黄烟、水稻等传统农业产业基地规模不断壮大。2011年黄烟面积达到2000亩,比2006年翻两番,烟叶生产总值预计可突破380万元;水稻种植面积稳中有升,2011年全乡水稻种植面积达到了9000亩,产量突破5000吨,产值预计可突破1500万元;红干椒、花生、西瓜等新型产业基地初步形成。2011年全乡红辣椒种植面积达到500亩,预计产值达150万元;花生种植面积达到500亩,预计产值达80万元;西瓜种植面积达到200亩,产值达到60万元。蔬菜大棚、大龙双行膜下滴灌等新技术逐渐推广;水稻插秧、收割、脱粒全程机械化,玉米播种收割脱粒实现半机械化。
二、畜牧业发展迅速。按照畜牧业三年发展规划目标,肉鸡、肉羊、生猪产业基地已经形成,年可出栏肉鸡20万只,生猪年出栏达到3000头,肉羊年出栏6800只。大牲畜年出栏800头(匹)。通过几年典型引导,到2011年在水田相对较多的富发村和民生村共发展稻田养鱼60户,养鱼稻田130公顷。
三、经济合作组织蓬勃发展。在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截至到今年10月份我乡共注册各类合作社 11 家,注册资金 600 万元,涵盖了畜牧、种植等多个方面,为我乡的经济发展和农民的增收致富发挥着积极作用。
四、个体经营与劳务输出一年上一个台阶。全乡个体工商户总数达到 65 户,年可创利税15万元,我乡每年劳务输出达2200人次,劳务创收
1600万元。
----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新突破
一、项目建设成果显著。五年来协调项目资金200万元扶持发展养羊、养猪、养肉鸡,培育了5个个体养殖场和三个养殖专业屯,建了一个一次出栏20000只肉鸡的现代化养殖区。投资20万元,在富兴村新修1000延长米排水沟。退耕还林巩固成果工程项目,建沼气池137个,节能炕110个,打井9眼,建牛舍15个。2010年11月26日大安新唐风电有限公司举行新艾里风场奠基仪式,预计三年在我乡投资3亿多元。
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提高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几年来自筹和协调资金300万元打抗旱井130眼,增加有效灌溉面积5000亩;协调资金150万元改造了富发村、民生村水田的井、渠、路、涵。
三、文化商贸基础设施建设体现民族特色。投资120万元新建的蒙古包、敖包,深受域内外客人的好评;投资65万元建的满都拉图农贸市场、投资18万元建的综合文化站和群众文化广场于2010年正式投入使用,配备了齐的全健身器材和相关娱乐设施;全乡5个村都建了农村书屋。
四、全乡村级活动场所实现全覆盖。2008年投资27万元新建标准化民生村村部7间、富兴村村部7间,2010年投资25万元新建民兴村村部7间,结束了民兴村多年来没有村部的历史,同时五个村都安装了远程教育设备,使全乡村部基本达标。
----新农村建设成果有了新亮点
截止2011年10月中旬,四年全乡共改造泥草房990户,预计到下月末全乡住房砖瓦化率达到80%,共计争取到泥草房改造补贴资金大约720
万元。五年来乡村投入资金大约270万元修村村通水泥路32公里,不但实现了屯屯通,而且大部分的村屯主巷路都得到了硬化,极大的改善了群众的交通状况。09年积极协调争取到上级投资700多万元,重新铺设连接烧锅镇乡与舍力镇的乡级公路15公里;富兴村村部前规划修建了6000平方米的集贸市场,富兴村成为全省“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的试点村;全乡新建环保型厕所200间;借助庆祝恢复新艾里蒙古族乡二十五周年的有力契机,加大了对村屯的规划和整治力度,改善和美化了居住环境,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有了新提高
一、教育事业得到优先发展,办学环境和水平不断提高。2009年协调上级部门投资140万元建设标准化校舍42间,2010年协调资金70万元,中学建18间实验室并配齐先进实验设备,建一栋50蹲位的厕所。国家农业开发行给中心校捐赠图书、电脑、课桌价值35万元。今年九月分中小学校完成了合并教学,优化了教育资源。我乡连续几年被大安市政府评为“控辍”工作先进单位,被省民教处评为蒙语文教学先进单位。
二、文体事业不断发展。在文化基础设施上,通过协调资金20 万元,新建一个综合文化站和文化广场,文化广场安装了多样健身器材,五个村都建了文化大院,组建了秧歌队,配齐了服装和演出器材,丰富了各族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在大安市三届全民运动会上我乡均获得优秀组织奖。
三、卫生事业不断进步。2009年投资18万元,对医院综合楼进行维修。乡政府从2008年起连续三年为每名参加新农合农民补助10元钱,共计15万元,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逐年上升。新医改惠及了百姓,增加了医
院效益,改善了医患关系。
四、计生工作不断加强。在乡党委乡政府领导下,计生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计划生育率、早婚率、出生率、自然增长率都控制在上级主管部门规定的指标之内。
五、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到位。五年来全乡共发放粮食直补、种子补贴和综合直补资金共计481.4万元,大型农机具补贴共计120余万元,家电下乡和汽车下乡等补助项目共计近29万元,退耕还林补助290余万元。农村“一事一议”奖补资金共上报15项共计146.2万元,按政策可奖补69.25万元,现已奖补到位13.4万元。
六、各种涉农保险稳步实施推进。种植业每年群众自愿参保面积达到了14000亩,减少了灾年群众的损失。能繁母猪保险、烟叶保险、房屋财产保险等各个险种逐渐被群众接受。
七、武装工作成绩斐然。五年来,累计为部队输送了18名优秀新兵。五年来连续荣获大安武装工作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
八、新农保新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到2011年7月,我乡共办理投保人员2077人,其中60周岁以上享受待遇的567人。
九、民政工作解决了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每年评定农村低保户400多户,500多人。几年共发放临时救济款13万元。乡福利中心被省民政厅评为省级先进福利中心。
十、林业生态大发展。全乡退耕还林地块进一步得到补植和补造,季节性禁牧进展顺利,为响应白城市提出“举市三年大造林、加快治理荒漠化”活动,我乡造环屯林6条,路林8条,治理沙漠化造林3100亩。我乡
森林覆盖率达到40%,被省林业厅评为十年绿化美化吉林大地先进乡。
十一、积极落实民族政策。学习《民族区域自治法》、《民族乡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向上争取发展政策和资金。几年来获得少数民族发展资金90万元,争取到了招考公务员侧重蒙古族考生政策。2010年9月成功举行了大安市庆祝恢复新艾里蒙古族乡25周年那达慕。----社会持续和谐稳定有了新进步
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为确保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努力创建平安新艾里,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乡政府进一步健全和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加大了投入,加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与各村、中小学、医院和其它生产经营单位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状,安全防火责任状,安全工作得到了落实。通过各种渠道、多种形式经常性地宣传法制教育,提高了群众遵法守法意识。因地制宜地开展了村与村、屯与屯、户与户联防,有效的预防了刑事案件、治安案件的发生,保证了新艾里蒙古族乡的和谐、稳定。
二、我乡创新了信访工作机制,建立了三级信访责任制。加强了对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工作,防止了矛盾的积累和激化,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坚持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及时地化解了矛盾和纠纷,实现了民事纠纷解决在基层。
----政府执政能力有了新提高。
一、认真执行乡党委、乡人大决议,坚持向乡人大报告工作并主动接受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的议案、建议、意见。加强了与工、青、妇等人民团体的联系,民主渠道进一步拓宽。深入开展学习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等活动,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进一步加强。
二、着力提升行政效能,加强制度建设并认真抓好落实。乡里制定各项工作制度,并针对各项工作制定了详细的考核细则与各单位签订了目标责任状,乡里成立专门考核组,半年和年终对各单位进行认真考核,考核档次和绩效工资、奖金挂钩,极大调动了广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加快了全乡新农村建设步伐。
三、加强廉政建设。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进一步规范干部依法依纪从政行为。坚持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政府班子成员真正做到了“一岗双责”,政府廉政建设持续加强,政府执行力、公信力有了进一步提高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全乡各族人民用勤劳和智慧、用激情与拼搏,谱写了新艾里蒙古族乡发展新篇章,是新艾里实现大发展的五年。在此,我代表新艾里蒙古族乡人民政府,向为新艾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贡献的各位代表以及一贯关心支持政府工作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五年的工作,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我乡经济总量偏小,地域位臵偏僻、人口较少,全乡工业化水平不高;经济结构不够合理、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少数干部的思想还不够解放,观念还比较落后,还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等等。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采取有效的措施,努力加以改进。
今后五年的工作
今后五年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时期,也是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做好今后五年的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这个时期乡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社会主义特色理论为指针,深入贯彻民族政策,在市委、市政府和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突出蒙古族特色,建设繁荣和谐新艾里”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全乡人民生活品质为根本,牢牢把握“发展”和“民生”,突出抓好“扶持龙头、培育基地、改善民生、和谐维稳”四大工程建设,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倾力打造有较强规模产业支撑的特色经济少数民族乡。到2016年末我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农村经济总收入达 1.2 亿元,年均增长15%,农业产业化水平明显提升;粮食总产量达到25000吨;财政收入力争超过 960万元,年均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000元,年均增幅 22%;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7‰以内;乡村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富裕,打造 “生态文明小康村”。根据上述目标和任务,我们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通过扶持自己的龙头企业、抓住域外龙头企业等措施,加快结构调整力度,大幅度提高种植、养殖经济总量,增加农民收入。
1、深入挖掘沙岗贫瘠地潜力,到2016年黄烟面积达到3000亩,烟叶生产总值突破800万元。
2、抓好新艾里村水田开发,提高民生村、富发村水田单产,2016年全乡水稻种植面积达15000亩,产量突破9000吨,产值达到2800万元。
3、重点培育打造一个红干椒生产加工的龙头企业,增强带动农民就业致富能力。力争在2012年末初步建立一个集红干椒收储、加工为一体的龙头企业,年产值初步达到150万元,在2016年末扶持发展成带动全乡乃至周边乡镇的红干椒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加快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4、着力建设现代优质畜牧产品基地。抓住域外安大牧业等龙头企业,政府提供优惠政策,扶持壮大一批养殖大户,加快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实现畜牧业的滚动化、产业化发展。到2016年力争实现年出栏肉鸡500000只,生猪年出栏达到10000头,肉羊年出栏10000只,大牲畜年出栏3000头(匹),狐貉产业有适当发展,无畜户不超出10%的目标,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52%以上。
5、做强做大其他适合我乡的产业基地。做大蔬菜产业,提高大棚等农业设施的使用率,种植各种特色作物和反季节作物,促进温室大棚等产业进一步加快发展。做强甜瓜、西瓜产业,扩大种植面积,加大技术指导和政策信息支持力度,按照绿色无公害要求和市场化要求,扩大商品瓜的生产规模,力争到2016年把我乡甜瓜、西瓜基地变成远近闻名无公害优质瓜生产基地。
6、加快抓龙头、建龙头企业进程,支撑产业发展,解决农民长效增收渠道。充分发挥我乡农副产品等资源优势,强化招商引资工作,重点在水稻精深加工、杂粮杂豆、生猪肉鸡肉羊物流、秸秆加工等产业抓域外龙头企业、建自己龙头企业,繁荣乡区商贸,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使之成为我乡新的经济增长点。
7、着力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和推广农业新技术。加大高密度种植和滴灌栽培的推广力度,加强田间管理,实施节水工程;借助国家实行农机具购臵补贴政策的大好机遇,全面提升粮食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在未来5年内自筹和协调资金 500万元再打抗旱井300眼,增加节水灌溉面积20000亩。
8、加大农业技术培训的力度,建立健全农村科技服务网络。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加经济增长中的科技含量,加快科技兴农步伐。一是要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和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突出抓好农业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新机械运用。二是加强科技服务队伍建设,建立农村实用技术服务网络。以乡农技服务中心为龙头,建立乡、村、社、户四级农村实用技术服务网络,达到乡有中心服务队、村有科技协会、组有科技中心户,户有科技明白人。三是加强农民教育,培育现代农民。在未来五年期间内,开办50期农民培训班,培训农民5000人次,增强农民就业、创业能力。
9、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在巩固以往劳务输出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劳务输出的方式和方法,力争让我乡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农民剩余劳动时间就地就近得到转化利用。
10、我们要注重抓好“三动”:首先是典型户带动。要着力发展一批特色农业大户,使其在种植和养殖规模、效益上都有一个新的突破,充分发挥他们的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广大农民加快特色农业发展步伐;其次是专业组织联动。建立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完善其运作机制,把散户小生产变为社会化大生产,提高农民抗风险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农民
力争到2016年末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25个,入社社员达到2000人以上,70%的农户与龙头企业或中介合作组织形成稳定的利益联结关系;再次是服务驱动。着力搞好农业技术服务,农业部门要大力帮助各村制定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帮助农户理清农业发展思路,通过深化驻村指导、农技人员联基地联大户等活动,进一步完善农业服务功能,提升农业服务质量,驱动特色农业发展。
二、突出抓好民生改善工程,提高群众生产生活质量。
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努力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1、严格执行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营造良好的人口环境。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夯实基础、规范管理、提高质量、争先创优”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强化宣传,注重服务,加大计划生育依法行政力度。加大对人口计生工作的综合治理力度,为全面建设和谐、健康、文明的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2、巩固“双基”、“普九”成果,提高教育工作水平。要把教育发展作为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性工作。确保全乡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继续抓好蒙语教育、成人教育,结合本地发展实际,突出农村实用技术的培训,促进全民素质提升,服务乡域经济发展。
3、积极发展文化体育事业,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要。加强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农民体育文化广场等重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到2016年使全乡5各村都有村文化大院,并配齐相关设施器材,为广大农村群众
提供图书阅览、文娱活动场所,提升农民业余文化生活水平。要加快建设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扩大宽带网覆盖面,提高有线电视入户率,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积极发展民族文化,推进我乡跑马场规划和建设,沟通协调郑国公墓恢复历史原貌立项。
4、健全农村医疗救护体系,满足群众看病就医需要。当前,我乡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体系已基本完善,未来五年继续实施参合农民补助10元的政策。要强化科学管理,保障民主监督,要充分发挥基层卫生组织在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基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管理等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障农村居民身体健康,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坚强助力。
5、大力推进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要大力争取相关项目,力争实施更好更多的民生工程,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新农村建设。逐步推进村屯巷路硬化工程,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改善生活条件,整治村容村貌,美化村庄环境。加强集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功能, 营造优美集市环境。
6、深入学习《民族区域自治法》、《民族乡工作条例》、《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等法律法规,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退耕还林资金等惠农政策,大力推进农业扶贫开发进程,鼓励农民致富创业奔小康。巩固林业取得的成果,深入贯彻白城市提出的“举市三年大造林、加快治理荒漠化”活动,进一步优化我乡生态环境。
三、做好和谐维稳工程,让群众生活得安居乐业。
高度重视社会稳定工作,积极推进社会维稳体系、安全体系建设,为
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1、要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把矛盾控制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安全监管到基层,把民心稳定在基层。坚持依法行政,强化依法治理,提高全民守法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要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打击邪教。着力排查调处纠纷,及时化解民间矛盾。要充分发挥村组和行业安全监管职能作用,明确和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和监管责任,及时排除各类安全隐患,增强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加大信访事项的办理力度,认真接待和处臵群众来信来访,确保全乡和谐稳定。
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建立覆盖面广、受益人群多的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好农村低保供养、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城乡医疗救助、涉农保险等政策。依法保障妇女、儿童各项权益,保障老年人、残疾人等社会弱势群体权益。开展好“三帮扶”工作。健全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平安和谐新艾里。
3、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文明户评选及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促使村容村貌、乡风民俗、群众素质和文明程度与全乡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加大公民道德建设,大力宣传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健全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思想教育网络。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唱响加快发展的主旋律,营造积极向上、拼搏进取的良好氛围。
四、抓好政府自身建设,为新艾里蒙古族乡发展增加强劲动力。新一轮五年的宏伟目标,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将按照“勤政、务实、高效、廉洁”的施政理念,坚持服务发展、服务群众,勤勉尽责、敬业奉献,开拓创新、奋发有为,不断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
一、以民本的理念服务于发展。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使制定的发展思路、作出的工作部署、出台的政策措施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坚持重大事项集体讨论,完善社会公示、听证制度和专家咨询制度,不断提高政府决策水平。加大为民办实事的力度,不断增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能力,让广大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二、以务实的态度狠抓落实。加强政府执行力,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对各项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落实责任主体,明确目标进度。完善督查通报机制,强化绩效评估制度,加强对重大决策部署、重要工作、重点项目进展情况的跟踪督查,做到一件一件抓落实。
三、以更高的要求依法行政。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决策、执行、监督的全过程和政府管理的各个环节,自觉服从乡党委领导,主动接受乡人大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议案。创新政府管理,制定《政府工作规则》,规范工作程序,优化工作流程。进一步落实信息公开制度,完善电子政务系统,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保障社会公众知情权。
四、以良好的作风提升形象。加强政行风建设,全面落实廉政准则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纠正不正之风,坚决杜绝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营造风清气正谋发展的良好氛围。深入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乡村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取信于民。
此外,还要继续做好统计、保险、司法、抗旱减灾、农机、民族、宗教、老龄、青少年、妇女儿童、残疾人事业、档案、国防教育、武装、民
兵预备役建设等方面工作。
2012年工作安排
2012年是我乡全面贯彻落实大安市十四次党代会、乡八次党代会和此次人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开好头、起好步事关重大。2012年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实现7330万元,增长11%;粮食总产量达到15570吨,增长3%;农民人均纯收入5980元,增长22%。
围绕上述目标,着重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推进项目建设,打造招商引资平台。
1、做好风电开发的前期规划工作
2、推进实施新艾里村水田开发项目,争取明年年初规划建设动工,年底建成,仅此一项可使我乡水稻壮大面积 5500亩,增加产值1000万元,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
1、在稳步增加水稻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引进、推广优质、高产的稻种,通过政策吸引、扶持力争在明年年末建一个水稻水稻深加工企业,就地就近收购、转化本乡的水稻,让农民增产既增收。
2、在保证黄烟种植面积不减的基础上继续深挖我乡黄烟种植潜力,采取政策、资金、技术等多种方式扶持农户种植黄烟,壮大黄烟生产基地,力争明年黄烟种植面积达到2200亩。
3、打造推进富发村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广泛吸纳社员,力争使全村80%的养殖户都加入的合作社中,在政府引导和规范下让合作社充分发挥作用,并通过合作社这个媒介使养殖户的效益达到最大化。
4、明年重点扶持新艾里村、民兴村两个村的肉羊养殖,使这两个村的肉羊养殖户数量翻一番,养殖数量增长一倍。扶持富兴村肉羊养殖场发展壮大,明年使他初步达到年出栏肉羊2000只,并通过它带动全乡的肉羊养殖规模和效益上台阶。
5、继续扶持发展富兴村红辣椒种植基地建设,明年使全乡红干椒种植面积达到1000亩,于年末建立一个集红干椒收储、加工为一体的龙头企业,使其初步达到吸纳本乡60%的红干椒的能力,产值达到240万元。
6、依托域外龙头企业继续扶持发展肉鸡养殖,在巩固原有肉鸡养殖户和养殖小区的同时,谋划建立新的养殖小区,并引导、扶持肉鸡养殖户成立专业合作社,必保2012年出栏肉鸡25万只,力争出栏30万只,成立肉鸡专业合作社1个.7、完善富兴村种植示范小区建设。通过市场化等手段使园区内各种实施充分得到利用,引导农民种植香瓜、西瓜、各种特色作物和反季节作物,力争使每栋温室大棚年产值达到2万元。
8、采取有力措施扶持适合我乡的花生、美葵、西甜瓜、黏玉米等新型产业基地的发展,力争明年使花生种植面积达到1000亩;西甜瓜种植面积达到400亩,美葵种植面积达到500亩,黏玉米种植面积达到300亩。
三、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关注民生幸福。
1、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扶持力度。针对我乡中小学合并后原中学校舍不够用的实际情况,明年乡政府要争取协调资金对中学校舍进行改造或新建,切实解决学校的实际困难。
2、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要多方协调争取上级加大对我乡“千村示范、万村提升”的扶持力度,争取再让一个村当上试点村;乡村齐心协力力争明年我乡再修村村通2.5公里。加大村屯环境整治建设力度,明年要出台政策措施抓出一个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样板屯”。
3、在现有的各村的文化室的基础上,整乡推进农村文化大院建设,力争在2012年再新建1个村文化大院,并配齐相关设施器材,提升农民业余文化生活水平。
4、突出蒙古族特色,重点打造和弘扬民族文化。从多方面运作协调,从2012起每年组织一次具有蒙古族特色的文化演出或比赛活动。
5、深入挖掘古文化、弘扬古文化。以我乡的郑国公墓(陵界)遗址为重点,努力争取和协调上级各部门挖掘和探索蒙古族古文化,争取恢复郑国公墓的历史原貌的规划和立项,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借以打造新艾里及大安民族旅游景点。
各位代表、同志们: 未来五年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就,明年重点工作也已规划完毕,新艾里蒙古族乡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今后五年是我们全面落实市十四次党代会和乡八次党代会精神,圆满完成乡“十二五”规划目标的五年。我们重担在肩、责无旁贷,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全力打造有龙头企业带动、规模产业基地支撑能力的特色经济少数民族乡,要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乡各族人民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高昂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鼓足干劲力争上游,为建设繁荣和谐新艾里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