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区发展工业经济的专题调研报告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2 08:39: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我区发展工业经济的专题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我区发展工业经济的专题调研报告》。

第一篇:关于我区发展工业经济的专题调研报告

今年3月8日,胡锦涛总书记就新阶段重庆发展明确了三大定位,提出了一大目标,交办了四大任务。重庆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构建“一小时经济圈”发展战略。**区委、区政府根据这一发展战略提出了建设“一极两区”的奋斗目标。为此,区政协于今年上半年开展了“一小时经济圈”与**工业专题调研,历经3个多月的调研和多种形式的征求意见,得出的基本结

论是:工业是**经济的第一支柱和第一引擎。要实现“一极两区”的奋斗目标,就必须突出经济工作,在经济工作中必须突出工业经济工作。只有通过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才能实现追赶主城区经济发展水平、达到全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目标。

一、充分认识**工业的发展基础

(一)工业经济的发展成就

**工业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历经几十年发展,形成了以仪器仪表、非金属制品、汽摩配件、生物制药等行业为代表的基本格局。过去四年,全区工业经济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

一是总量明显增加。全区工业企业资产总量由70.57亿元增加到149.06亿元;工业总产值由46.22亿元增加到148.28亿元;工业增加值由13.47亿元增加到47.46亿元;出口交货值由1.87亿元增加到15.03亿元;工业入库税金由2.43亿元增加到6.1亿元。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由79.66%提高到161.4%,在主城九区的排名由第9位上升到第4位。

二是贡献明显增强。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3.94%提升到49.3%;工业增加值对gdp增长的拉动由6.4个百分点提高到9.1个百分点;工业利润总额由0.39亿元提高到7.97亿元;工业入库税金由2.43亿元提高到6.1亿元,占全区区域性税收的61.3%。规模以上企业安置就业人数由4.59万人增加到近7万人,劳动者累计增加收入4.736亿元,年均增加1.184亿元。

三是优势明显突出。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106户增加到166户,其中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企业由10户增加到28户,超过5000万的由20户增加到55户。全区工业新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2.09%提高到49.22%。高新技术企业已达50家,通过认定的高新技术产品有121个,其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45个。工业企业争创省部级以上名牌产品由1个增加到20个。非公有制经济比重从33%提高到54.4%,区属国有企业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市属国有企业改革进程加快。

(二)我区发展工业经济面临的关键问题

一是总量偏小,龙头企业少。2006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48.28亿元,在主城九区中的排位仅在渝中区之前,居第8位,绝对值不及第一位九龙坡区的1/3;实现利润总额7.97亿元,居第7位,绝对值仅为第一位渝北区的1/3。同时具有产业带动力的龙头企业太少,在全区16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年收入超过20亿元的只有四联集团1家。在引进大企业特别是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方面成效不明显,缺乏大项目的支撑和带动。

二是发展规划滞后,基础设施不足。原规划工业园区用地偏小,同兴工业园区只有5平方公里的规模,目前已经基本用完。新开辟工业园区的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工作滞后,征地工作难度大,道路、管网、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缓慢,影响对外招商引资工作。交通基础设施没有形成对内成网对外畅通的格局,影响招商引资效果。

三是工作落实不够,发展后劲不足。区委、区政府一直把“工业强区”战略放在“4+2”发展战略之首,做了大量工作,但一些部门和镇街还存在时间精力不集中、工作劲头不够足等问题。近年来,工业投入年均不到10亿元,工业投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不到40%。企业发展后劲不足,财政税收新增因素不多。如果不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开放,心无旁骛、奋力追赶,几年后我们与周边区县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建设“一极两区”的发展目标将难以实现。

二、增强发展**工业的信心和决心

(一)**工业的历史使命

我区的战略目标是建设“一极两区”,全面推进我区现代化建设。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我区仍将处于工业化的发展阶段,工业经济在建设“一极两区”、全面推进我区现代化建设中承担着非常重大的历史任命。不论是从历史还是从现实来看,工业经济都是**经济的第一支柱和第一引擎。工业兴则**兴,工业强则**强。只有工业的大发展,才会带来更大的物流、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推动一、三产业的发展;才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推动城乡统筹就业;才能推进城镇化进程,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才能加快提高城乡人民收入和财政收入;才能保障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围绕“做大做强、翻番升位”的奋斗目标,紧扣又好又快这个主题,强化“存量优化、增量壮大”两条主线,着力营造“金融、政策、税收、审批、执法、治安”六大宽松环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举全区之力推进**工业经济的发展,实现“一极两区”的奋斗目标,发挥在全市区县发展中“领头领跑”的作用。

(二)发展**工业的机遇条件

一是科学谋划必将指引大发展。重庆市将以

“大投资、大支柱、大基地、大企业、大项目”为抓手,壮大现有支柱产业规模、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培育新兴产业,推动结构升级,增强“一小时经济圈”的产业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区委、区政府结合我区实际,谋划制定了依托聚集生产要素的“三大洼地”,打造“三大走廊”的发展规划,必将指引我区工业大发展。

二是加大投入必将促进大发展。“十一五”期间全市将有6500亿元的投资直接用于工业发展,巨大的投入为工业经济的加快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我区出台了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千方百计增加工业投入,增强发展后劲,必将推动我区工业经济的大发展。

三是优势产业必将带动大发展。目前全市投资的重点将集中在30多个工业园区,其中电力能源、汽车摩托车、装备工业、重化工、高科技电子等五大支柱产业将加速发展,形成规模化的工业集群。从**区目前仪器仪表、机械制造、生物制药和资源加工四大支柱产业来看,都与全市主导产业关联度较高,尤其是仪器仪表、机械制造等行业可以在全市产业链中发挥积极作用,形成更强的优势,带动我区工业经济大发展。

四是工业园区必将领跑大发展。截至2006年底,同兴特色工业园区已累计入驻企业48家,正式投产23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1家,占全区规模以上企业的12.7%。2006年,同兴工业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6.16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17.6%;完成税收1.256亿元,占全区工业税收的18.5%。实践证明,工业园区在拉动全区工业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已经越来越重要。今后全区要着重依托同兴工业园、大学科技园、**-巫山(广东)工业园、都市工业园及特色工业基地的发展。工业园区的发展必将推动工业经济大发展。

(三)**工业的发展前景

一是规模效益将取得新突破。到2011年,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确保达到300亿元,力争达到50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14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4.6%。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年均递增5个百分点。

二是产业集聚将取得新突破。到2011年,力争形成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的企业2户,20亿元以上的企业2户;培育出5个以上年产值上10亿元的龙头企业,10个年产值上5亿元的企业,40个收入上亿元的企业。全区工业集中度达到80%,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区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66%以上。

三是核心竞争力将取得新突破。到2011年,名牌带动和创新战略进一步取得成效。新产品产值确保达到150亿,力争达到250亿;培育20个以上在重庆具有显著优势、全国具有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初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和竞争优势的核心产品、核心技术、核心市场。

四是区域排位将取得新突破。到2011年,再造一个**工业,在主城九区工业总量排位保六争五,在全市工业十强区县和民营经济十强区县的排位有所靠前。

三、落实加快**工业发展的工作措施

(一)突出抓好**工业的发展重点

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要强化规划工作,尤其是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工作,加强征地工作,构建招商引资平台,进一步拓展工业发展空间。按照重庆市都市区东西南北中五大片区的划分,**区因中梁山分隔而分属两个片区,即东侧属于北部片区,西侧属于西部片区。因此拓展空间可以向两个方向考虑:一是江东方向。利用水土、复兴、静观几十平方公里的空间,除了发展生态农业、旅游业外,还要尽量留出工业的发展空间,并与重庆市的中部片区和“三北”地区对接。二是歇马方向。以**大学科技园区为载体,主要发展科技型产业,主动与重庆大学科技园区对接。两者相加有近百平方公里的发展空间,可以有效地解决发展工业空间不足的问题。

进一步壮大支柱产业。要根据重庆市“1小时经济圈”发展规划中“一心四片”的总体产业定位,利用**优势,突出**特色,打造有竞争力的现代工业。一是突出发展仪器仪表业。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全市资源加快建设重庆机电仪研发生产基地。二是做大做强机械制造业。重点扶持和推进力帆微车工业园、重庆百吉汽摩配件生产基地、同兴工业园工程机械制造基地等重点项目。三是加速发展生物制药业。加快建设生物制药研发生产基地,重点扶持和推进华立制药西南总部及研发中心建设和重庆华立青蒿素示范工程、大新药业研发技改扩能等重点项目。四是择优发展资源加工业。依托现有玻璃、纺织、建材生产企业的存量资产和技术、人才等方面的聚集优势,积极招商引资,加快建设包装玻璃制品生产基地、绿色纺织品生产基地及交易中心。

进一步优化所有制结构。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求,要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一小时经济圈”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支撑。**区2006年非公有制经济占gdp的比重为55%,对全区经济的支撑作用还远远不够,因此要加强引导扶持,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到2011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67%以上。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进一步放宽经营范围,进一步放宽从业人员条件,促进社会就业,活跃市场。在能源供给、土地供应、技术创新等方面进行重点扶持,发挥好**人才市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的服务作用,帮助民营企业解决技术和管理人才缺乏、融资难、招工难等诸多难题。建立健全民营经济服务机制,设立民营企业维权中心。

(二)不断优化**工业的发展环境

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及时搞好宏观调控监控预测,针对经济运行中的问题,集中精力,突出重点,抓好经济预防性调控,准确把握经济发展的趋势动态,力争把问题解决在出现之前。加大与市级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协调力度,确保煤、电、气、油、运等重要生产资料的供给,确保工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强化政策服务。要全面落实国家、重庆市以及**区出台的支持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尤其是要全面落实企业特别是重点成长型企业的各项措施,努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综合运用优价供应土地、税收优惠、财政贴息等手段,鼓励和支持现有重点企业做大做强,使这批企业能够稳定、快速发展,凸显对**工业经济的现实支撑作用。

提高政府的行政水平。严格规范各类检查活动,坚决制止重复交叉检查,对重点和重点成长型企业的检查实行检查许可制,未经区纪委(监察局)许可,各部门不得擅自对企业进行检查。财政、税务等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家、市、区各项企业税收返还优惠政策,并在三年内原则上不到新办企业查税;严禁对企业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取消企业罚没收入分成制度。区级各部门、驻碚各单位应牢固树立“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巩固“执政为民,服务发展”学习整改的成果,把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效能作为永恒的主题。工作中既要坚持原则性,更要注重灵活性,千方百计帮助企业办好事、办实事,只要法律法规没有明文禁止的,都要为企业积极争取。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521”(五条陆上快速通道、两条铁路、一条水上通道)交通网络建设。加快核心区的道路交通建设,搞好出境通道建设,推进区内循环道路建设,形成纵横交错的快捷交通枢纽,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为招商引资和工业企业的发展创造硬件环境。

(三)不断创新**工业的发展机制

创新领导机制。经济建设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心任务,**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高度重视经济工作、一切服从于、服务于经济工作。各级领导干部在思想上一定要心无旁骛、集中精力抓经济建设;在方法上一定要处理好有所为与有所不为的关系,切忌平均用力、抓而不紧;在作风上一定要求真务实、少说多做;在效果上一定要以成败论英雄,把经济建设成就和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作为衡量各级干部的一把尺子。

创新招商机制。要从目前较为单一的行政招商向以企业招商、社会招商为主转变。各园区、镇街要抓紧建立面向社会的招商指导目录,公开项目招商用地和引资政策,建立招商公共网络。要建立公众招商奖励机制,调动全社会招商的积极性。要组织企业参与招商活动,建立园区与企业互动招商奖励机制,吸引产业链条上的相关企业进园共同发展。要加快区、镇互动招商步伐,建立互动开发利益分配机制。要把环境整治作为日常性工作深入持久地抓下去,为全社会招商创造一个“近者悦、远者来”的良好环境。

创新镇街工业发展机制。要指导、帮助各镇制定好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发展机制,实施政策倾斜,把镇级工业基地的培育作为一个重要的突破口予以强力推进。要积极培育中心镇的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通过土地置换、厂房互换、租赁经营等多种措施,促使分散的各类企业向中心镇工业小区集中。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加大考核、奖罚力度;建议每年评选5强镇街,带动其他镇街工业快速发展。

创新人才机制。一要优化经济管理干部队伍。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加大区、镇街干部交流的力度。每年从镇、街选派经管干部到发达地区和市直部门挂职锻炼,挑选其中的优秀人员回到镇、街经济部门担任重要领导职务。二要加强区、镇、园区经管干部的理论和专业培训,着力提高他们领导经济建设、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三要支持、鼓励创建学习型企业,不断提高工业企业全员文化、技术素质。四要重视“打工者”人才的发现、培养和召回使用,要重奖“创业能人”,加大高技术人才和技术工人的实用技术培训。五要制定更加灵活的人才引进、激励政策,“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以解决区域工业发展对某些特殊人才的迫切需求。

第二篇:区工业经济转型调研报告

区工业经济转型调研报告

*月**日至**日,**区政协经济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到**市**区,对**区经济运行特别是工业转型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实地走访了**家不同类型企业,与企业家面对面交流,专访相关领导和部门负责人,逐企业、逐类型、逐行业对**区的主要做法和重点经验进行了挖掘分析,力求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启示和借鉴。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区是我区的老工业基地,也是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近年来,**区委和政府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立足实际重塑产业结构,着力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工业整体实力,工业转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蹚出了一条符合发展实际的新路子。

——从主要经济指标看,****年 GDP 增长仅为*.*%,位列全区第**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低于全区*.*个百分点。****年以来,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增加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续两年位居**区前列;****年上半年,尽管受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这*项指标增幅仍然分别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和**.*个百分点。

——从产业结构变化看,一二三产业比重由****年的*:**:**调整为目前的*.*:**:**.*。工业结构基本实现了重构和再造,特色冶金、精细化工、新材料、新能源几大支柱产业优势突显,涉煤产业比重由历史最高峰的**%以上下降到目前的*.*%;特色农业、现代服务业持续提质增效。与此相关联的一批新技术、新品牌、新业态、新模式纷纷抢滩亮相。

——从内生动力和竞争力看,有研发能力的规上企业**家,占全部企业的**%,高新技术企业、**区科技型中小企业由****年的*户和*户增至目前的**户和**户;获批院士工作站*个,专家服务基地*个、**区工程技术中心*家、技术创新中心*家、市级技术创新中心**家。现有年产值超**亿元企业**家,其中***亿元以上*家,**亿元以上*家。

——从发展质量和效益看,以产业链为纽带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循环发展、绿色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链关联度达**%,产品高端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近几年新引进和技改扩建企业亩均产值普遍在***万元以上,亩均税收**万元以上,投入产出比从****年的*:*.*上升到现在的*:*.*;规上工业企业普遍贷款少,资产负债率低,运行状况好;单位 GDP 能耗持续降低,****年至****年分别下降*.**%、*.**%、*.**%和*.**%,硅钙、硅锰合金、离子膜烧碱等产品单耗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双氰胺、活性炭等产业产品单耗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实现了企业消耗低、排放小、效益好与职工就业稳、收入高,政府增税收的良性互动和多赢共赢。

——从市场地位和影响力看,拥有国际国内“单打冠军”*家、“隐形冠军”**家,钢丝绳成为“中华第一绳”服役航母“辽宁舰”和**长江大桥;ADC 发泡剂、双氰胺分别占国际市场份额**%和**%以上;水合肼、硅钙合金、多元合金分别占中国市场份额**%以上、**%以上和**%,成为全国最大硅钙合金生产基地;香精香料、硅基微合金、甲乙基麦芽酚等产品均在国际、国内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具有明显话语权,形成了一批有基础、有市场、有潜力的产业集群和特色企业。

工业转型升级既是破解工业发展难题、转变工业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也是增强经济实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区委和政府认为,**区作为一个老工业城市,具有良好的工业基础、深厚的工业文明、一大批企业家和产业工人队伍,虽困难重重,但优势尚在,在长期艰苦复杂的转型道路上,必须坚决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科学谋划、脚踏实地,一个企业一个企业抓,一个项目一个项

目盯,促进一批小企业逐步做大做强、老企业焕发生机活力,培育一批带动辐射作用强的龙头企业,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高、竞争力强的新企业,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产业脱胎换骨。调研组认为,**区近年来工业转型发展之所以取得显著成效,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转型发展思路上更加务实和精准

一是以发展绿色循环经济为宗旨,引导企业聚焦资源循环利用。构建了“电石-双氰胺-胍盐”“电石-乙炔-PVC 树脂”“电石-香精香料、医用消毒剂”等多条产业链,打通了产品与产品间的内部循环、企业与企业间的互补循环、产业与产业间的链式循环,企业实现低成本循环,“三废”排放明显下降,生产要素综合利用率、固废综合利用率显著提高。二是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强引擎”和“硬支撑”。对标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方向,支持引导企业围绕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和技术改造引项目、建项目、干项目。****年以来,共实施工业项目***个,总投资***亿元。三是强化企业组织结构创新。

引进资金实力雄厚、技术先进的民营***强、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对经营困难、低位运行的老企业进行兼并重组、提升改造,助推老企业焕发新活力,促成**,全面提高了环保、安全和自动化生产水平,优化和丰富了产品种类,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钢铁生产循环经济产业链,产能得到了巨大释放。四是着力培育壮大行业领军企业。近年来,**区先后培育壮大了**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辐射带动了**等一批成长性好、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有较高占有率的中小企业。

二、在产业延链补链增链上做大文章

“追根溯源”产业链上游项目,“顺藤摸瓜”产业链下游项目,引进多家配链补链企业,努力构建多元化中高端现代产业体系。谋划推动**等*个专业产业板块,招大引强,延伸产业链条;推动**等企业形成产品供给链;依托**等企业协

同配套,形成高端精细化工产业链;依托**年产*万吨尼纶基材项目,围绕生物原料、化工原料、聚酰胺材料、聚酰制品等产品,打造月桂二酸-尼龙基材-聚酰胺制品上下游联动产业链;依托**来年产*万吨磷材料项目,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基础原料资源、蒸汽及电力成本优势,建设国内规模最大、国际技术领先的光敏材料产业园;依托**一期项目,形成*.**万吨香精香料产能,打造全国规模最大、专业化程度最高、技术领先的香精香料产业园区。通过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推动产业结构进入空间上集聚、上下游协同、供应链集约的良性轨道,跑出了招商引资良性互动的加速度。

三、在科技创新提升内在动力上下足功夫

把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作为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年实施技改项目***个,累计完成投资**亿元,占全部工业项目投资的**%;****年实施了**循环经济产业链等**个技改项目,完成投资**.**亿元,同比增长*.**倍,占全部工业投资的**%。加强创新平台建设,鼓励支持企业与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经开区管委会与**大学共建硅基多云合金博士后科研中心,**共建研发平台,**与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特种合金中试基地和大学生实习就业基地。依托产业招才引智,引进中科院院士、**交大教授**与**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建立“香精香料及维生素系列产品研究与开发”院士工作站,中科院院士**及其团队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投资***万元建设的光敏固化剂中试生产线已正常生产,为大规模产业化奠定了基础。

四、在淘汰落后产能和“散乱污”上痛下决心

以壮士断腕的决心、破釜沉舟的恒心全力落实国家“三去一降一补”政策,坚决摒弃“黑色 GDP”。深入开展**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关停转退”煤炭采掘洗选企业**多家,削减煤炭产能***多万吨,其中彻底关停退出***多万吨,**

煤集团停产***万吨;对**区境内**家硅石矿全部予以关停取缔,倒逼铁合金、碳化硅企业转型升级。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双轮驱动,按照“兼并重组整合一批、转型升级提升一批、腾笼换鸟盘活一批、破产清算关停一批”的思路,处置“僵尸企业”**家,腾退土地***余亩;把“散乱污”企业整治作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抓手,一企一策、分类整治,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家。调研中我们看到,通过“僵尸”企业“散乱污”企业处置,为绿色产业发展和新产业引进腾出更多的空间、资源,工业园区环境面貌得到改善,环境质量得到了提升。

五、在优化环境提振企业信心上添加动力

优化营商环境是转型发展的生命线和助推器,**区紧紧抓住这个关键,形成了“筑巢引凤”与“引凤筑巢”的良性互动。实施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企业开办时间、不动产登记、社会投资项目施工许可分别控制在*个、*个、**个工作日内办结。全面落实**区工业经济稳增长“**条”、中小微持续健康发展“**条”、服务业“**条”、“六保”等一批政策措施。倾力构建清亲政商关系,建立区级领导分片包抓、员工返岗复工、企业诉求快速响应机制,“一对一”解决企业困难。**区委和政府秉承“小政府、大市场、大社会”的现代理念,在不干预、不干涉、不干扰企业经营行为的前提下,放下身段,主动作为,逐个帮助企业谋思路、谋出路、谋项目、办实事、解难题,各部门用心用情用力提供“店小二”式服务。良好的营商环境有效提振了企业发展的信心决心。

第三篇:关于我区发展工业经济的专题调研报告

关于我区发展工业经济的专题调研报告

今年3月8日,胡锦涛总书记就新阶段XX发展明确了三大定位,提出了一大目标,交办了四大任务。XX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构建“一小时经济圈”发展战略。**区委、区政府根据这一发展战略提出了建设“一极两区”的奋斗目标。为此,区政协于今年上半年开展了“一小时经济圈”与**工业专题调研,历经3个多月的调研和多种形式的征求意见,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工业是**经济的第一支柱和第一引擎。要实现“一极两区”的奋斗目标,就必须突出经济工作,在经济工作中必须突出工业经济工作。只有通过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才能实现追赶主城区经济发展水平、达到全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目标。

一、充分认识**工业的发展基础

工业经济的发展成就

**工业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历经几十年发展,形成了以仪器仪表、非金属制品、汽摩配件、生物制药等行业为代表的基本格局。过去四年,全区工业经济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

一是总量明显增加。全区工业企业资产总量由70.57亿元增加到149.06亿元;工业总产值由46.22亿元增加到148.28亿元;工业增加值由13.47亿元增加到47.46亿元;出口交货值由1.87亿元增加到15.03亿元;工业入库税金由2.43亿元增加到6.1亿元。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由79.66%提高到161.4%,在主城九区的排名由第9位上升到第4位。

二是贡献明显增强。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3.94%提升到49.3%;工业增加值对GDP增长的拉动由6.4个百分点提高到9.1个百分点;工业利润总额由0.39亿元提高到7.97亿元;工业入库税金由2.43亿元提高到6.1亿元,占全区区域性税收的61.3%。规模以上企业安置就业人数由4.59万人增加到近7万人,劳动者累计增加收入4.736亿元,年均增加1.184亿元。

三是优势明显突出。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106户增加到166户,其中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企业由10户增加到28户,超过5000万的由20户增加到55户。全区工业新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2.09%提高到49.22%。高新技术企业已达50家,通过认定的高新技术产品有121个,其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45个。工业企业争创省部级以上名牌产品由1个增加到20个。非公有制经济比重从33%提高到54.4%,区属国有企业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市属国有企业改革进程加快。

我区发展工业经济面临的关键问题

一是总量偏小,龙头企业少。XX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 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48.28亿元,在主城九区中的排位仅在渝中区之前,居第8位,绝对值不及第一位九龙坡区的1/3;实现利润总额7.97亿元,居第7位,绝对值仅为第一位渝北区的1/3。同时具有产业带动力的龙头企业太少,在全区16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年收入超过20亿元的只有四联集团1家。在引进大企业特别是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方面成效不明显,缺乏大项目的支撑和带动。

二是发展规划滞后,基础设施不足。原规划工业园区用地偏小,同兴工业园区只有5平方公里的规模,目前已经基本用完。新开辟工业园区的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工作滞后,征地工作难度大,道路、管网、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缓慢,影响对外招商引资工作。交通基础设施没有形成对内成网对外畅通的格局,影响招商引资效果。

三是工作落实不够,发展后劲不足。区委、区政府一直把“工业强区”战略放在“4+2”发展战略之首,做了大量工作,但一些部门和镇街还存在时间精力不集中、工作劲头不够足等问题。近年来,工业投入年均不到10亿元,工业投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不到40%。企业发展后劲不足,财政税收新增因素不多。如果不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开放,心无旁骛、奋力追赶,几年后我们与周边区县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建设“一极两区”的发展目标将难以实现。

二、增强发展**工业的信心和决心

**工业的历史使命

我区的战略目标是建设“一极两区”,全面推进我区现代化建设。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我区仍将处于工业化的发展阶段,工业经济在建设“一极两区”、全面推进我区现代化建设中承担着非常重大的历史任命。不论是从历史还是从现实来看,工业经济都是**经济的第一支柱和第一引擎。工业兴则**兴,工业强则**强。只有工业的大发展,才会带来更大的物流、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推动一、三产业的发展;才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推动城乡统筹就业;才能推进城镇化进程,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才能加快提高城乡人民收入和财政收入;才能保障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围绕“做大做强、翻番升位”的奋斗目标,紧扣又好又快这个主题,强化“存量优化、增量壮大”两条主线,着力营造“金融、政策、税收、审批、执法、治安”六大宽松环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举全区之力推进**工业经济的发展,实现“一极两区”的奋斗目标,发挥在全市区县发展中“领头领跑”的作用。

发展**工业的机遇条件

一是科学谋划必将指引大发展。XX市将以“大投资、大支柱、大基地、大企业、大项目”为抓手,壮大现有支柱产业规模、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培育新兴产业,推动结构升级,增强“一小时经济圈”的产业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区委、区政府结合我区实际,谋划制定了依托聚集生产要素的“三大洼地”,打造“三大走廊”的发展规划,必将指引我区工业大发展。

二是加大投入必将促进大发展。“十一五”期间全市将有6500亿元的投资直接用于工业发展,巨大的投入为工业经济的加快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我区出台了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千方百计增加工业投入,增强发展后劲,必将推动我区工业经济的大发展。

三是优势产业必将带动大发展。目前全市投资的重点将集中在30多个工业园区,其中电力能源、汽车摩托车、装备工业、重化工、高科技电子等五大支柱产业将加速发展,形成规模化的工业集群。从**区目前仪器仪表、机械制造、生物制药和资源加工四大支柱产业来看,都与全市主导产业关联度较高,尤其是仪器仪表、机械制造等行业可以在全市产业链中发挥积极作用,形成更强的优势,带动我区工业经济大发展。

四是工业园区必将领跑大发展。截至XX年底,同兴特色工业园区已累计入驻企业48家,正式投产23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1家,占全区规模以上企业的12.7%。XX年,同兴工业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6.16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17.6%;完成税收1.256亿元,占全区工业税收的18.5%。实践证明,工业园区在拉动全区工业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已经越来越重要。今后全区要着重依托同兴工业园、大学科技园、**-巫山工业园、都市工业园及特色工业基地的发展。工业园区的发展必将推动工业经济大发展。

**工业的发展前景

一是规模效益将取得新突破。到XX年,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确保达到300亿元,力争达到50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14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4.6%。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年均递增5个百分点。

二是产业集聚将取得新突破。到XX年,力争形成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的企业2户,20亿元以上的企业2户;培育出5个以上年产值上10亿元的龙头企业,10个年产值上5亿元的企业,40个收入上亿元的企业。全区工业集中度达到80%,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区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66%以上。

三是核心竞争力将取得新突破。到XX年,名牌带动和创新战略进一步取得成效。新产品产值确保达到150亿,力争达到250亿;培育20个以上在XX具有显著优势、全国具有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初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和竞争优势的核心产品、核心技术、核心市场。

四是区域排位将取得新突破。到XX年,再造一个**工业,在主城九区工业总量排位保六争五,在全市工业十强区 县和民营经济十强区县的排位有所靠前。

三、落实加快**工业发展的工作措施

突出抓好**工业的发展重点

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要强化规划工作,尤其是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工作,加强征地工作,构建招商引资平台,进一步拓展工业发展空间。按照XX市都市区东西南北中五大片区的划分,**区因中梁山分隔而分属两个片区,即东侧属于北部片区,西侧属于西部片区。因此拓展空间可以向两个方向考虑:一是江东方向。利用水土、复兴、静观几十平方公里的空间,除了发展生态农业、旅游业外,还要尽量留出工业的发展空间,并与XX市的中部片区和“三北”地区对接。二是歇马方向。以**大学科技园区为载体,主要发展科技型产业,主动与XX大学科技园区对接。两者相加有近百平方公里的发展空间,可以有效地解决发展工业空间不足的问题。

进一步壮大支柱产业。要根据XX市“1小时经济圈”发展规划中“一心四片”的总体产业定位,利用**优势,突出**特色,打造有竞争力的现代工业。一是突出发展仪器仪表业。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全市资源加快建设XX机电仪研发生产基地。二是做大做强机械制造业。重点扶持和推进力帆微车工业园、XX百吉汽摩配件生产基地、同兴工业园工程机械制造基地等重点项目。三是加速发展生物制药业。加快 建设生物制药研发生产基地,重点扶持和推进华立制药西南总部及研发中心建设和XX华立青蒿素示范工程、大新药业研发技改扩能等重点项目。四是择优发展资源加工业。依托现有玻璃、纺织、建材生产企业的存量资产和技术、人才等方面的聚集优势,积极招商引资,加快建设包装玻璃制品生产基地、绿色纺织品生产基地及交易中心。

进一步优化所有制结构。XX市“一小时经济圈”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求,要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一小时经济圈”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支撑。**区XX年非公有制经济占GDP的比重为55%,对全区经济的支撑作用还远远不够,因此要加强引导扶持,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到XX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67%以上。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进一步放宽经营范围,进一步放宽从业人员条件,促进社会就业,活跃市场。在能源供给、土地供应、技术创新等方面进行重点扶持,发挥好**人才市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的服务作用,帮助民营企业解决技术和管理人才缺乏、融资难、招工难等诸多难题。建立健全民营经济服务机制,设立民营企业维权中心。

不断优化**工业的发展环境

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及时搞好宏观调控监控预测,针对经济运行中的问题,集中精力,突出重点,抓好经济预防性调控,准确把握经济发展的趋势动态,力争把问题解决在出 现之前。加大与市级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协调力度,确保煤、电、气、油、运等重要生产资料的供给,确保工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强化政策服务。要全面落实国家、XX市以及**区出台的支持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尤其是要全面落实企业特别是重点成长型企业的各项措施,努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综合运用优价供应土地、税收优惠、财政贴息等手段,鼓励和支持现有重点企业做大做强,使这批企业能够稳定、快速发展,凸显对**工业经济的现实支撑作用。

提高政府的行政水平。严格规范各类检查活动,坚决制止重复交叉检查,对重点和重点成长型企业的检查实行检查许可制,未经区纪委许可,各部门不得擅自对企业进行检查。财政、税务等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家、市、区各项企业税收返还优惠政策,并在三年内原则上不到新办企业查税;严禁对企业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取消企业罚没收入分成制度。区级各部门、驻碚各单位应牢固树立“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巩固“执政为民,服务发展”学习整改的成果,把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效能作为永恒的主题。工作中既要坚持原则性,更要注重灵活性,千方百计帮助企业办好事、办实事,只要法律法规没有明文禁止的,都要为企业积极争取。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521”交通网络建设。加快核心区的道路交通建设,搞好出境通道建设,推进区内 循环道路建设,形成纵横交错的快捷交通枢纽,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为招商引资和工业企业的发展创造硬件环境。

不断创新**工业的发展机制

创新领导机制。经济建设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心任务,**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高度重视经济工作、一切服从于、服务于经济工作。各级领导干部在思想上一定要心无旁骛、集中精力抓经济建设;在方法上一定要处理好有所为与有所不为的关系,切忌平均用力、抓而不紧;在作风上一定要求真务实、少说多做;在效果上一定要以成败论英雄,把经济建设成就和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作为衡量各级干部的一把尺子。

创新招商机制。要从目前较为单一的行政招商向以企业招商、社会招商为主转变。各园区、镇街要抓紧建立面向社会的招商指导目录,公开项目招商用地和引资政策,建立招商公共网络。要建立公众招商奖励机制,调动全社会招商的积极性。要组织企业参与招商活动,建立园区与企业互动招商奖励机制,吸引产业链条上的相关企业进园共同发展。要加快区、镇互动招商步伐,建立互动开发利益分配机制。要把环境整治作为日常性工作深入持久地抓下去,为全社会招商创造一个“近者悦、远者来”的良好环境。

创新镇街工业发展机制。要指导、帮助各镇制定好发展 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发展机制,实施政策倾斜,把镇级工业基地的培育作为一个重要的突破口予以强力推进。要积极培育中心镇的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通过土地置换、厂房互换、租赁经营等多种措施,促使分散的各类企业向中心镇工业小区集中。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加大考核、奖罚力度;建议每年评选5强镇街,带动其他镇街工业快速发展。

创新人才机制。一要优化经济管理干部队伍。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加大区、镇街干部交流的力度。每年从镇、街选派经管干部到发达地区和市直部门挂职锻炼,挑选其中的优秀人员回到镇、街经济部门担任重要领导职务。二要加强区、镇、园区经管干部的理论和专业培训,着力提高他们领导经济建设、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三要支持、鼓励创建学习型企业,不断提高工业企业全员文化、技术素质。四要重视“打工者”人才的发现、培养和召回使用,要重奖“创业能人”,加大高技术人才和技术工人的实用技术培训。五要制定更加灵活的人才引进、激励政策,“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以解决区域工业发展对某些特殊人才的迫切需求。

第四篇:我区烟草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我区烟草发展状况调研报告免费文

秘网免费公文网

我区烟草发展状况调研报告2010-06-29 18:30:51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我区烟草发展状况调研报告我区烟草发展状况调研报告(2)浅谈我区烟草发展的现状与未来

烟草在我区自1974年试种以来已有35年的种植历史,特别是到2002年前,烟草的发展一直处在一个大的颠簸状态线上,1992年的大发展,导致那年种烟的烟农到售烟时,烟叶无处卖,售烟市场秩序十分混乱,烟农的种烟效益在当时的物价条件下,绝大多数烟农烟叶效益不能有效地得到体现,给烟农留下的只是伤透的心,严重挫伤了种烟人的积极性,造成1993年的烟叶面积锐减。经

过几年的努力,烟草面积在我区才得到恢复性地发展,直到2002年以来我区的烟草才得到逐年的稳步上升式发展,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不同结果呢?这将是我们现代烟草人值得深思的一个新课题;为促进我区烟叶有一个长效的发展机制,在如今面临世界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中,如何把握经济危机给烟草行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这将关系到我区烟草发展的未来方向,这更应该值得我们现代烟草人去思考,在此就这几个问题,浅谈几点我个人的想法和建议。

一、探求烟草发展失败与成功的原因

烟草发展在摸索中不断前进,1992年的大发展,全区烟草面积达到万亩,全区除圩区以外有 26个乡镇种烟,种烟农户有近2万户,当时的种烟范围之广,种烟农户队伍如此的庞大,然而烟农当年的收益是相当的低,一般亩毛收入只有300--400元,到1993年,全区种烟面积锐减,全区种烟面积不到3000亩,有很多乡镇锐减到没有一户烟农,为什么

会有这样大的反差呢?我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发展存在很大的蛮目性.当时是计划经济时代,行政命令高于一切,缺乏对市场调查和认识;

2、缺乏有效的技术方案和服务队伍 当初种烟所追求的是如何使烟长起来,根本不道什么叫烟叶的内在品质,种烟用肥主要是以氮肥为主,如尿素、农用化肥等,种烟能用到一点火烧土已经是相当的不容易了,至如为什么要用,谁也不知道,没一个具体的方案,再者烟农种烟是自由式的,没有具体的技术员去指导,种的好坏没人管;

3、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 1992年烟叶收购结束后,烟农的种烟效益只有那么点,事后无人管,当时的领导不敢来管,也没法管,因为当初命令烟农种烟时没有什么承诺,烟农也没地方找,又因为当时的烟农思想很纯,没有依赖思想。他们的唯一想法就是搞不到钱就不种烟了,谁说都不行。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后来烟草人的努力,得到恢复性地发展,2002年以来,区乡两

级政府提高了对烟草发展的认识,在政策上給于对烟草发展的支持,烟草技术部门加强了对技术规范的要求和落实,依托皖南烟叶公司,注重开发新项目,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得到上级烟草部门和专家的认可,2003年在**乡发展种植特的色烟,代表皖南烟叶公司参加全国烟草品吸评比获的了全国第一名的优异成绩,一举提升了皖南烟的品牌地位,受到全国各大烟厂关注,打开了皖南烟的销售市场,为烟农种植的烟解决了卖烟难问题,极大地增强了烟农种烟的积极性,再加上近年来国家对烟草进行了4次调价,让烟农得到了实惠,充分体现了种植烟草在农业中的优势地位,从而推进了烟草的稳固发展。其成功做法是:

1、各级领导对烟的重视程度不断在加强;2成熟的种烟技术与落实,在烟草生产中得到较好的体现;

3、加强了对烟农种烟基础建设的投入,有效地减轻了烟农种起步资金投入的困难,调动了烟农种烟的积极性;

4、加强了对烟农种烟技

术的指导和共赢的思想意识;

5、逐年调整乡村发展烟草的税收分成比例,有力地调动了乡村发展烟草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形成了全区上下大力发展烟草的氛围。

二、现代烟草发展的现状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区烟草面积取的了稳步的发展,然而在我区的烟草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时间和区域间不平衡的现象,过去发展快的老区存在着病害干扰,新发展的乡镇又面临着发动难,投入初始启动资金较大,新农户存在一定的依赖性,特别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农户有为突出,新发展的乡镇领导的重视程度虽然高,公司给于的优惠政策较也多,吸引了很多外来大户,一般来讲,外来大户大都是奔着政策而去的,对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有影响,全区面积可能在短期内有所增长,一旦可用的政策用完了,那些大户就会到另一有政策的新区去发展,或回到自己家乡种烟或不种,流动的大户一旦多起来,对全区的烟草

面积发展将产生很大的波动;另外公司在执行一些大户奖励政策上有偏差,30亩以上的,产量达9600斤以上,除享受20亩产量达6500斤以上的元/斤的补贴外,第一年还享受16元/担的农机补贴,第二年就不再享受了,在这种政策条件下,不乏有农户存在今年大户,来年小户,下年再大户,又可再享受农机补贴了,只要有政策农户就可如此反复,再者,售烟6500斤以下的户什么都享受不到,难道他们对烟草发展没有贡献吗?也并不是所有的农户都能成为大户,成为种大户是有一定条件的,我想所有烟草人都知道,再说都成为大户,用工怎么办?通过近几年的烟草发展状况来看,有波动

第五篇:我区烟草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浅谈我区烟草发展的现状与未来

烟草在我区自1974年试种以来已有35年的种植历史,特别是到2002年前,烟草的发展一直处在一个大的颠簸状态线上,1992年的大发展,导致那年种烟的烟农到售烟时,烟叶无处卖,售烟市场秩序十分混乱,烟农的种烟效益在当时的物价条件下,绝大多数烟农烟叶效益不能有效地得到体现,给烟农留下的只是伤透的心,严重挫伤了种烟人的积极性,造成1993年的烟叶面积锐减。经过几年的努力,烟草面积在我区才得到恢复性地发展,直到2002年以来我区的烟草才得到逐年的稳步上升式发展,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不同结果呢?这将是我们现代烟草人值得深思的一个新课题;为促进我区烟叶有一个长效的发展机制,在如今面临世界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中,如何把握经济危机给烟草行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这将关系到我区烟草发展的未来方向,这更应该值得我们现代烟草人去思考,在此就这几个问题,浅谈几点我个人的想法和建议。

一、探求烟草发展失败与成功的原因

烟草发展在摸索中不断前进,1992年的大发展,全区烟草面积达到12.8万亩,全区除圩区以外有 26个乡镇种烟,种烟农户有近2万户,当时的种烟范围之广,种烟农户队伍如此的庞大,然而烟农当年的收益是相当的低,一般亩毛收入只有300--400元,到1993年,全区种烟面积锐减,全区种烟面积不到3000亩,有很多乡镇锐减到没有一户烟农,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反差呢?我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发展存在很大的蛮目性.当时是计划经济时代,行政命令高于一切,缺乏对市场调查和认识;

2、缺乏有效的技术方案和服务队伍 当初种烟所追求的是如何使烟长起来,根本不道什么叫烟叶的内在品质,种烟用肥主要是以氮肥为主,如尿素、农用化肥等,种烟能用到一点火烧土已经是相当的不容易了,至如为什么要用,谁也不知道,没一个具体的方案,再者烟农种烟是自由式的,没有具体的技术员去指导,种的好坏没人管;

3、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 1992年烟叶收购结束后,烟农的种烟效益只有那么点,事后无人管,当时的领导不敢来管,也没法管,因为当初命令烟农种烟时没有什么承诺,烟农也没地方找,又因为当时的烟农思想很纯,没有依赖思想。他们的唯一想法就是搞不到钱就不种烟了,谁说都不行。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后来烟草人的努力,得到恢复性地发展,2002年以来,区乡两级政府提高了对烟草发展的认识,在政策上給于对烟草发展的支持,烟草技术部门加强了对技术规范的要求和落实,依托皖南烟叶公司,注重开发新项目,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得到上级烟草部门和专家的认可,2003年在**乡发展种植特的色烟,代表皖南烟叶公司参加全国烟草品吸评比获的了全国第一名的优异成绩,一举提升了皖南烟的品牌地位,受到全国各大烟厂关注,打开了皖南烟的销售市场,为烟农种植的烟解决了卖烟难问题,极大地增强了烟农种烟的积极性,再加上近年来国家对烟草进行了4次调价,让烟农得到了实惠,充分体现了种植烟草在农业中的优势地位,从而推进了烟草的稳固发展。其成功做法是:

1、各级领导对烟的重视程度不断在加强;2成熟的种烟技术与落实,在烟草生产中得到较好的体现;

3、加强了对烟农种烟基础建设的投入,有效地减轻了烟农种起步资金投入的困难,调动了烟农种烟的积极性;

4、加强了对烟农种烟技术的指导和共赢的思想意识;

5、逐年调整乡村发展烟草的税收分成比例,有力地调动了乡村发展烟草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形成了全区上下大力发展烟草的氛围。

二、现代烟草发展的现状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区烟草面积取的了稳步的发展,然而在我区的烟草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时间和区域间不平衡的现象,过去发展快的老区存在着病害干扰,新发展的乡镇又面临着发动难,投入初始启动资金较大,新农户存在一定的依赖性,特别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农户有为突出,新发展的乡镇领导的重视程度虽然高,公司给于的优惠政策较也多,吸引了很多外来大户,一般来讲,外来大户大都是奔着政策而去的,对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有影响,全区面积可能在短期内有所增长,一旦可用的政策用完了,那些大户就会到另一有政策的新区去发展,或回到自己家乡种烟或不种,流动的大户一旦多起来,对全区的烟草面积发展将产生很大的波动;另外公司在执行一些大户奖励政策上有偏差,30亩以上的,产量达9600斤以上,除享受20亩产量达6500斤以上的0.3元/斤的补贴外,第一年还享受16元/担的农机补贴,第二年就不再享受了,在这种政策条件下,不乏有农户存在今年大户,来年小户,下年再大户,又可再享受农机补贴了,只要有政策农户就可如此反复,再者,售烟6500斤以下的户什么都享受不到,难道他们对烟草发展没有贡献吗?也并不是所有的农户都能成为大户,成为种大户是有一定条件的,我想所有烟草人都知道,再说都成为大户,用工怎么办?通过近几年的烟草发展状况来看,有波动的都是大户(30亩以上),种烟队伍最稳定的一般还是10—20亩的烟农。

三、影响现代烟草发展的因素及对策

烟草生产是一项劳动密集型的农业产业,经过广大烟草人的多年努力,一举把曾经没有地位的产业发展成为我区农民增效,政府增税的支柱产业,为我区的经济发展和地方基础设施面貌的改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在这几年的发展过程

中一些影响因素也在逐部显现。具体表现是:

1、病害 烟草被我区多数农户种植有的达10年以上,由于现在是责任制,农户手中掌握的可种烟的土地又是有限的,很难进行调换,原因是凡有种烟的村组,种烟户相对就多,可换做种烟的土地空间相对就小,烟草需要轮作的系数就低,因而病害的发生率就高,严重阻碍了烟农种烟的效益。

2、工价及物价的上涨(1)烟草是一项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用工较多,随着我区户均种烟面积的增多,现已达到17.5亩,每亩用工按30个计算,户均要投入525个工时,有的环节用工要求要相对集中,否则又影响种烟效益,因此请工的人多了,工价自然上涨,凡种烟30亩以上的户,请工更多,再大一些的农户,个人投入烟草生产的时间更少一些,他们的主要精力应用在对用工的管理上,请工则更多,有时在关键时刻工价更高,如此就影响了烟农的收益;(2)今年皖南烟叶公司为防止有农户套购烟叶肥料,在肥料供应中按市场价供应,然后按0.32元/斤进行产后补贴,为此烟农今年种烟相对去年每亩前期投入就要多垫100—118元,一只普炕就是近千元,大户随之增多,特别是新发展户中的大户,起动资金更大,乡镇政府为了发展,已和信用部门进行联系,帮助烟农联系了小额贷款(小额贷款最高为3万元),现在的利率是8厘多,负担全转假到烟农头上,有的烟农为少背利息,只有少贷款,少买专用肥,不足的专用肥,农户就到市场赊一些进口复合肥了,那样的烟叶质量能保证吗?公司领导知道吗?

3、收购 经过几年收购方式的改革与改进,人情烟等不规范行为得到一定程度的扼制,但没有彻底解决,仍有极少数烟反应,他们种烟不怕,怕的是卖烟,因为卖烟时在家预检没法定级(公司是搞了绿色通道,有预检在家定级,可一个预检每次只搞一户,享受绿色通道待遇的在每片也只有那么几户)现在的大都数预检在卖烟时只是个通知员,还有就是在收购时预检和收购场内是两块皮,没有效地得到统一,公司对预检的重视不够,主要是按排的预检员有的没有定级的水平,与烟农户没有建立好相互信任、沟通的桥梁,特别是临时聘用人员责任心更差。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人提出如下建议仅供参考:

1、病害除进行药物防治和建立风险金等机制外,更重要的是做好烟草发展用地规划,各级政府应加强重视,合理利用种烟人和土地的潜能,特别是乡村领导对种烟土地要有合理安排和规划,使烟叶在种植中有土地进行轮作,以减少病害发生。

2、进行适度规模发展,农户可根据自家劳力状况,种烟面积可在15—20亩范围内选择,最高不要超过30亩,农户间可采取联户合作式进行生产。公司可依据农户售烟量的不同,给予不同档次的奖励,具体是:(1)售烟3000—6500斤以内的按0.2元/斤奖励;(2)6500—9500以内的奖励0.3元/斤(3)9500斤以上的奖励0.4元/斤。对于肥料供用方面,公司可(1)按08年价供用,并建立奖惩,与农户签定奖惩协议。(2)按市场价供用,公司可再适当为烟农户补一点贷款利息。

3、加强预检力量,形成预检在农户家定级收购制度,同时形成预检与收购相协调,形成预检定级与收购场定级一样,也就是所有收购窗口都是绿色通道。使所有烟农在心里上享受平等。从而达到平等种烟,平等卖烟,形成质量就是效益的意识。

四、强抓机遇,加快发展

在全世界面临严重经济危机的今天,各行各业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冲击,尤其是工业和服务行业,在我区外出务工的人员大都是从事工业和服务业的,因此外出务工人员在外找工作相对要难些,返乡务工人员相对增多。由于烟草是典型的农业,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没有受到多少影响,因为现在的烟草种植基本上属于订单农业,其他农产品价格虽遭遇降价,而烟草在08年所有种种植户都取得了有史以来最好收益,均价高于上年1.1元左右,亩效益高达2350多元,这就是最好的证明,只要我们加强正确的引导和宣传,把烟草的优势和其他行业进行比较分析,帮农户算好家庭帐和经济帐,农户理解了,就会得到对烟草的支持,烟草发展一定会有广阔的空间,又因为在1992年前我区有近2万户有种烟经验的烟农队伍供我们选择,现在我区种烟的农户只有2500多户,只是1992年的1/10多一点,如果我们能再将其中的1/5农户宣传回到种烟队伍中来,户均种烟只要达到10—15亩,那时我区的烟草面积一定会达到6—10万亩,并将这批对伍稳定起来,使他们成为职业化烟农,给他们更好的待遇,我们在建设队伍的同时,一定要牢固树立质量优先,很抓技术落实,培育一批稳定的懂技术会管理现代烟农队伍,到那时我区烟草发展一定会迎来一更加辉煌的明天。

**乡烟办:

2009年4月2日

下载关于我区发展工业经济的专题调研报告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我区发展工业经济的专题调研报告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区房地产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一、目前我区房地产基本情况(一)在建项目进展情况目前,全区房地产开发项目共11项,总占地面积1315.58亩,总建筑面积128.66万㎡,总投资9.35亿元。主要为:民和苑住宅小区、文化名园小......

    关于区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大全

    关于区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大全 为全面了解全区职业教育发展现状,进一步推进XX区职业教育科学健康发展,近日,区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先后深入到武威信息工程学校......

    区妇女儿童发展调研报告

    区妇女儿童发展调研报告 区妇女儿童发展调研报告 妇女儿童占据总人口中相当大的比重,妇女儿童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和规划的制定实施,我区......

    区农业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区农业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区农业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以来,在中央、自治区及市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有力支持下,区狠抓农业产业发展不放松,优势特色......

    工业经济运行情况调研报告

    工业经济运行情况调研报告 (第二组) 根据调研要求及任务分工安排,我调研组于2月23日、24日两天分别对我市XX、XX、XX、XX四个县区的重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近期运营情况进行了调......

    区十五科技发展调研报告

    为深入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充分发挥第一生产力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我们××区科技局结合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起草和编制工作,对......

    片区幼儿教育发展调研报告

    片区幼儿教育发展调研报告为了进一步了解我片区幼儿教育现状,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农村幼儿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我片区办公室工作人员于2013年9月底至10月初对所辖五个......

    区统筹城乡发展调研报告

    统筹城乡发展,是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不能回避并且必须解决的重大历史性课题。xx区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是建设长江上游空港强区,打造xx“一小时经济圈”强势增长极,率先在xx市实现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