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ID观后感 3

时间:2019-05-12 08:12: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致命ID观后感 3》,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致命ID观后感 3》。

第一篇:致命ID观后感 3

《致命ID》观后感

——幼年遭遇对孩子的负面影响

“当我走上楼梯,我看到一个不在那的人,今天他又不在那,我希望他会永远消失。”这句话在电影中出现了三次,本以为翻译的不到位,但看了原文之后依然不明白这句话究竟意味着什么。但最后这句话是那个小孩人格说出来的,那也是胖子最初开始人格分裂的时刻。毫无疑问,是幼年心灵上不可磨灭的创伤导致了胖子的人格分裂,童年对于每个人的重要性都毋庸置疑,这种重要性足以改变一生的人格,童年的经历与记忆会在人的心灵上打上深深的烙印,这种烙印也并不是与心理医生的几次聊天就能将之抚平的创伤。

看电影时,我们一开始曾经将许多人列为嫌疑人(尽管旅馆内并无现实中的人死去),但鲜有人想到那个男孩,包括治疗的心理医生都没有把他当回事儿。无疑这里的心理医生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心理学中最为基础的理论他竟然给忽视了,心理学在分析一个人的人格时候,最首先的就是了解他的生活环境、经历和遭遇,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母亲是妓女,犯有盗窃罪、妨害风化罪,还违反假释(想必是因为有孩子需要养护才被假释的)条例,又被遗弃在汽车旅馆,这样被忽视被遗弃被伤害的自我意识,怎能不给幼小的心灵埋下丑恶的隐疾?

影片讲的是人格分裂,人格分裂又名解离性人格或多重人格,是心理疾病的一种,较早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版本将其命名为多重人格障碍,后来改名为解离性身份障碍,在此手册中

1归类为第一轴的解离性障碍的一种。多重人格即具有超过一个人格存在(若只有两个则称为“双重人格”),就有如“在一个身体里住着好几个灵魂”。据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多重人格患者的每一个人格都是稳定、发展完整、拥有各别思考模式和记忆的。分裂出的人格包罗万象,可以有不同的性别、年龄、种族,甚至物种。他们轮流出现控制患者的行为,此时原本的人格对于这段时间是没有意识也没有记忆的。分裂出的人格之间知道彼此的存在,称为“并存意识”,如果并存意识较好的,他们甚至可以内部沟通,或进行内部会议;也有一些情况,人格之间并没有察觉彼此的存在,这会导致严重的“遗失时间”现象。通常在此分裂现象开始时,原本的人格并不知道“他们”的存在,所以即使患者发现自己的记忆有截断(记忆断层)的现象,也无法知道自己已有多重人格,也有一些严重的病例,原人格甚至“沉睡”十多年,但分裂出的人格中往往会有一个是知道所有事的,如果这个人格愿意合作,治疗人员才能从中得知有用的资料。”

而根据国际创伤与解离学会对人格分裂的成因研究认为:7岁以前/学龄前有冲击过大或重复发生的身体虐待、情绪虐待,以及强大的压力事件,当受到难以应付的冲击时,患者以“放空”的方式,以达到“这件事不是发生在我身上”的感觉。

因此,片中心理医生忽视了年幼时候的创伤,在发现10个人格之后却恰恰忽视了幼年时期便已分化出来的恶的人格是一个重大的失误,也直接导致了最后被小孩人格控制的胖子杀死的结局。对于孩子来说一个正常的家庭环境是那么重要,片中胖子的家庭是破碎的,而

且丑陋和残酷,有着一个常虐待儿子的妓女母亲,抛妻弃子、嗜赌成性的父亲,这一切都慢慢的扭曲了他幼年时候的人格。为了逃避这可怕肮脏的过去,胖子只能人格分裂,企图逃避,认为这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从幼年生长环境的角度上讲,或许每一个罪犯的犯罪都能在其幼年的时候寻找到起点。

第二篇:致命ID 观后感

影片开始,是医生剪裁关于胖子犯罪来龙去脉的信息。

接着影片进入了倒叙方式

当所有的主角们都汇聚到这个汽车旅馆中后一个惊悚恐怖的情节就开始了……

直到结局,我才恍然大悟,远来发生的一切事件是胖子人格分裂的臆想!这得怪我影片开始的提示我没仔细观看,中途我以为是胖子对过去的回忆,没想到真的是臆想,胖子单年受到的虐待造成了如今的人格分裂,他生活在自己臆想的悲剧中,将在剧中悲惨的思想幻化出现实恶行的动力……

结局真的不太好,让我挺感动也挺忧伤的,不论是幻想的还是现实,那小男孩子是凶手确是大出意外,而他最终杀死女主角——妓女,也让我十分伤心,由其是当胖子以女主角的人格哼唱着她归回田园的温馨歌曲时,那段心酸和感动是无以言表的……但现实总是残酷的,就像那医生疏漏的治疗胖子,司机没有判断对正确的杀人人格,最终导致被杀的惨果!

难以想象小男孩的人格就是真正的杀人人格,连医生都以为坏人格不是作为胖子自身的主人格,而是其余的十个人格中的一个,其实小男孩就是因为幼年被妓女母亲殴打才产生了暴力的情绪,这是谁都没有考虑到的!特别是当小男孩疑似被炸死之后,大家更不会去考虑小男孩就是真正的凶手。

id的疑问:

1.门房号码牌是从10号开始的,而住进旅店的人有11个,暗示了其中必有一个是凶手。

2.剧情发展到中间,人格世界的揭示是一个幌子,它让人误以为几个人的死亡和消失只是医生的药物所致,而忽略了凶手的存在。

3.剧中有一句台词是这样说的:“9个人格是好的,只有一个是坏的。”明明有11个人格,医生却只总结出了10个,究竟是哪个人格让剧中的医生乃至剧外的观众都忽略了他的存在?小男孩?旅店老板?……你来说说你忽略了谁?

4次的剧情反转:

本片是少数的能欺骗观众达4次的片子,第一次是犯人嫌疑,第二次是老板嫌疑,第三次是人格揭示,第四次是小孩杀手。更妙的是它的第三次反转其实是个幌子,目的是为第四次反转做铺垫和放烟雾,这从很多有推理经验的观众一开始猜小孩是凶手,但是当剧情发展到小孩诈死、10重人格揭示(剧中非11重揭示)和男女主角的煽情诀别时,大都排除了小孩的嫌疑中可以看出。即便如大名鼎鼎的第六感、电锯惊魂、万能钥匙、搏击俱乐部也都只是在全片结尾处的一次反转而已。

关于那首揭示主题的诗:

When I was going up the stairs 当我上楼时

I met a man who wasn't there 碰见一个原本不在那里的人

He wasn't there again today 今天他又不在那里了

I wish I wish he'd go away 我希望...我希望他已经离开了......这首诗一共出现了3次:

1影片开头,医生听取胖子的口供时,出自胖子本人之口

2影片中间,旅馆场景切入人格世界时,出自司机人格之口

3影片结束,小男孩人格掌控胖子时,出自小男孩人格之口

很多人都说结尾突兀或牵强,其实编导在全片的开头第一句台词就提示了结尾,真正的首尾呼应,只不过那时大部分观众或在和人聊天或忙着找薯片瓜子之类而忽略了吧

第三篇:《致命ID》观后感

《致命ID》观后感

影片中的犯人麦肯·瑞夫患有解离性身份障碍,在他的体内分裂出了11个不同的人格,而这些人格都不知道彼此的存在。麦肯·瑞夫对自己现实生活中所犯的罪也毫不知情。

麦肯·瑞夫在童年时期,母亲是个妓女,偷东西,虐待他,父亲抛弃了他们母子,离家出走。麦肯·瑞夫被父母进行身体虐待和情感创伤造成了心灵的不健康,为了保护自己不被击垮而精神崩溃,于是产生了新的人格来面对自己既有的问题。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童年阴影与早期经历对人的一生影响很大。麦肯·瑞夫在童年时期遭受了重大的打击,他的心灵严重受到创伤,造成了他的人格的分裂。

心理医生对麦肯·瑞夫进行治疗,帮助他整合他的人格,使他破碎的人格得到愈合。心理医生让麦肯·瑞夫的多重人格互相面对,利用暴力行为的出现,逐渐减少多重人格。

影片的最后,麦肯·瑞夫的人格只剩下一个,就是小男孩提姆西,提姆西杀掉了代表他母亲人格的那个妓女帕瑞斯,可见在他的内心深处对自己的母亲是有多么的厌恶和痛恨。这个邪恶人格在无意识下也杀掉了心理医生和狱警。

第四篇:《致命ID》观后感(人格分裂)

《致命ID》观感

这部电影真的好费脑细胞,不过好刺激,如果我对人格分裂有很深的认识就好了。

本来我觉得这只是一部关于一起连环谋杀案的电影,但是一个一个嫌疑人却按着房间号码的顺序一一被杀,犯人逃不出那家汽车旅馆,到后来甚至全部尸体消失,渐渐意识到这并不是单纯的谋杀案。看到后半部分,更发现这是在进行一名胖子犯人的心理治疗,(这是一位犯下六起连环谋杀案的犯人,表面看起来挺正常的,其实患有人格分裂症,“在个体内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特的人格,每一个人格在一特定时间占统治地位。这些人格彼此之间是独立的、自主的,并作为一个完整的自我而存在”,看得我都有点混乱。)通过药物,医生让胖子犯人的11个人格相互残杀,最后想剩下善的那个人格,可最后真正剩下的却是那个小男孩,即胖子犯人的本格,有很阴暗的一面,精神世界里他杀了改邪归正的妓女,现实里,他杀了那个医生。因为对人格分裂的认识不深,所以我上网查找了一些资料,发现能让我最易理解的对于人格分裂的解释:“在分裂人格的精神世界里,人格与人格之间本来是不会相互碰面的,他们都会单独存在,并且永远意识不到其他人格的存在。也就是说,所有人都会以为自己是本尊,是一个完整的存在于现实的人格。但是一个人的心理,在同一个时刻,必然只允许一个人格保留,所以,当一个人的人格同时堆积在一个空间的时候,人格与人格间,必然会不自觉或自觉地互相消灭,精神世界也会采取措施消灭掉多余的人格,来维持精神的完好。”看完各方各面呢的资料分析(特别是豆瓣的一篇影评),我对这个影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觉得导演真的好牛啊!居然能让心理治疗这么抽象的东西具体地表达出来,也觉得演员演得很好,我最喜欢的是那个新婚妻子的演技(发觉要爆

发的角色都好需要演技),是绝望和极度恐惧的交杂的心理状态,看得我也一惊一乍的(其实全片也看得我一惊一乍的)。

另外就是心理疾病带来的严重危害让我更加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一个正常的家庭环境的重要性,片中胖子犯人出生的家庭并不完整,而且丑陋和残酷。一个常虐待儿子的妓女母亲,抛妻弃子、嗜赌成性的父亲,这可要造成多大的阴影!为了逃避这可怕肮脏的过去,胖子犯人人格分裂,最后失控犯下杀人罪行。所以说,心理问题一严重就大件事!有什么不开心一定要找人帮助找人开导。我以后再也不会随便说自己精分了......

第五篇:《致命ID》人格心理学理论观后感

多重人格的人

——《致命ID》观后感

《致命ID》是一部分析人格分裂者心理的电影,写照了一个多重分裂人格的罪犯的内心世界,该罪犯的人格多到有11种之多(一家三口、妓女、假警官及罪犯、假汽车旅馆老板、夫妇、司机及过气女星)。影片的开始,小男孩的自我告白、被丢弃在汽车旅馆的孩童的画报、罪犯患者童年遭到虐待和遗弃的经历、母亲是妓女等等,种种迹象表明了人格不健全发展最重要的因素――童年生活的阴影。奥尔波特人格特质理论中说,人格成因有遗传、学习过程、自我意识的发展、无意识心理过程、文化与环境的作用、动机的发展与变化、认知等方面的影响和作用。因为该罪犯的童年经历,从而必将导致其人格发展的不健全,出现了多重人格分裂,“分裂的人格是罪恶的源泉”,这就导致这个故事的产生。故事由一场暴风雨开始,穿插式的叙事,显示出一种分裂、紧张和没有逻辑的想象。分裂人格者想象出来的剧场表演,11个分裂出来的人格被暴风雨困在一个汽车旅馆里互相间演着戏,一个接一个的死去,随着被怀疑是凶手的人的相继被害,不停地冒出新端倪,没有逻辑似的时间与空间,配以雷电交加的气氛,大雨滂沱的夜晚。罪犯却不自知自己拥有11种人格,而故事就是那11个人格所化身的人物,至于人的出生日期都是一样的,那是因为那些人全都是他的人格,是想象出来的,不是真实的人。

下载致命ID观后感 3word格式文档
下载致命ID观后感 3.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致命ID 影评

    1楼 《致命ID》是一部探讨分裂人格者心理的电影。影片从一开始就表现了不同人格之间的关系和厮杀,最后真正邪恶的人格是那个孩子的设定,情理之中,又是意料之外,仔细回味,不难发现......

    《致命ID》观后感——你是谁,我是谁

    你是谁,我是谁 去年暑假无所事事,按着网友推荐及评分,给自己弄了个每日一部精品电影的计划,其中就有这部《致命ID》。这部电影节奏感很强,各种伏笔,结尾还杀个回马枪。 影片一开始......

    致命ID心理案例分析

    心理案例分析 《致命ID》在剧情的开端,男孩自我告白式的颂诗、剪报上那被丢弃在汽车旅馆的孩童、诗的内容暗示母亲是为妓女,种种迹象表明了一种心理分析人格不健全发展最重要......

    看《致命ID》论犯罪心理学(范文大全)

    河 南 科 技 学 院 犯 罪 心 理 学 期 中 小 作 业 院系:*********** 班级:******* 姓名:******** 学号:************ 河 南 科 技 学 院 看《致命ID》论犯罪心理学 大二下学......

    《致命游戏》观后感

    回首痛苦尽是虚幻 ---《致命游戏》观后感 看完这部电影,我感触颇深。虽然电影在情节设置上欠缺严谨的逻辑性,结尾也有画蛇添足之嫌,但作品的主旨已经体现了出来,从这一点上来讲......

    《致命快感》观后感(合集)

    《致命快感》观后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致命快感》观后感,希望能......

    《致命的欺凌》观后感600字

    《致命的欺凌》观后感600字 《致命的欺凌》观后感600字一:校园是我们学习的圣地,但是校园欺凌在我们身边屡见不鲜。今天班会课上我们班组织了反校园欺凌的专题学习教育,并且观......

    学习ID心得体会

    爱心铺就教学路 ——读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有关文章心得体会我一直喜欢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方面的一些文章,读罢感触颇深也受益匪浅。其实,在小学教学的这条路上,如果用爱心去作为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