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现状和调整思路

时间:2019-05-12 08:33: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产业结构现状和调整思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产业结构现状和调整思路》。

第一篇:产业结构现状和调整思路

一、产业结构现状

****市是一个因煤而立,依煤而兴的新型工业城市,经过四十多年的建设,目前已形成了包括能源重化工、新材料、煤炭深加工、矿山机械和高载能工业为主的经济格局,其产业构成表现为典型的资源依托型和出口依赖型特征。近年来,全市按照巩固和稳定第一产业、突出发展第二产业、积极提升第三产业的要求,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2003预计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0亿元,其中:第一产业7亿元,第二产业40亿元,第三产业23亿元。人均GDp达到9836元,人均财政收入62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2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92元。“九五”期间全市一、二、三产业比重由16.3:56.8:26.9调整为13:59:28,到2003年调整为10:57:33。第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我市农业属于土地依赖型,得益于黄河灌区的有利条件,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业,随着居民消费结构和层次的不断提高,促进了种植结构、养殖结构,以及整个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优化,2002年农林牧渔业产值构成为63.4:2.6:31.1:2.9,特别是畜牧业比重比1995年提高了8.8个百分点,比2000年提高了5.4个百分点;全市经济作物面积达到36.5万亩,其中:脱水菜种植面积6.4万亩,饲草种植面积12万亩,粮经饲种植比例由2000年的73.0:24.5:2.5调整为67.2:24.7:8.1。第二产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我市第二产业以工业占绝对优势,目前,基本形成了以能源开发利用为特征,以煤炭、冶金、机械、电力、化工、建材及非金属制品为主的门类较为齐全的重型工业经济体系。2002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23.4亿元,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40.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00户,工业从业人员达到10万人以上,占全市非农产业从业人员的65%。工业不仅是我市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而且是安置就业的主渠道和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涌现出了诸如东方钽业集团、恒力集团、奔牛集团、英化股份、大荣化工等一批在区内外甚至在国外享有盛名的骨干企业,以及沙湖纸业、惠冶镁业、兴平公司、丰本公司等一批成长型中小企业。创出了宝山牌钽粉、钽丝、恒力牌密封钢丝绳、太西无烟煤、宁河牌石灰氮、双氰胺、石鑫牌硅铁、沙湖牌面巾纸等一批荣获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的名牌产品。稀有金属新材料工业、煤炭工业、高载能原材料工业、电石化工工业、冶金及金属制品工业、电力工业等产业均在全区占有较大比重,成为支撑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2002年各产业实现产值分别为:稀有金属新材料工业实现产值4.5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的6.2%;煤炭采选业实现产值13.25亿元,占18.3%;电石及深加工10.26亿元,占14.2%;电力工业8.33亿元,占11.5%;煤炭深加工2.5亿元,占3.5%;以铁合金、碳化硅、金属镁为主的高载能工业实现产值7.4亿元,占10.2%。第三产业保持较快的发展。“九五”期间,我市第三产业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1.6%,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幅3.1个百分点。2002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2000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吸纳劳动力8.09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24.3%。其中: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实现增加值4.3亿元,占第三产业的30%;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实现增加值2.88亿元,占20.1%;金融保险业实现增加值2.38亿元,占16.6%;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0.78亿元,占5.5%;社会服务业实现增加值0.99亿元,占7%。近年来,社会服务业、房地产业和交通邮电通讯业发展较快。第三产业投资不断增加,每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保持在30%以上。第三产业吸纳就业的作用日益明显,缓解了因第一产业就业减少和第二产业就业增量有限的压力,已成为我市安排就业和吸纳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重要渠道。虽然经过多年的调整和发展,但是我市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然很突出,由此引发出诸多矛盾。主要表现为:一是城市空间和产业结构布局分散与集中发展的矛盾。目前形成了****、石炭井、汝箕沟、白芨沟、大峰矿等城镇和矿区,各点相距较远,最远达100多公里,造成产业区小而分散,城市资源浪费,运行成本过高。二是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衡与经济协调发展及就业压力大的矛盾。我市轻重工业的比例一直在5:95上下波动,从而使资源的合

第二篇:产业结构现状和调整思路

****市产业结构现状和调整思路

一、产业结构现状****市是一个因煤而立,依煤而兴的新型工业城市,经过四十多年的建设,目前已形成了包括能源重化工、新材料、煤炭深加工、矿山机械和高载能工业为主的经济格局,其产业构成表现为典型的资源依托型和出口依赖型特征。近年来,全市按照巩固和稳定第一产业、突出发展第二产业、积极提升第三产业的要求,促

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2003预计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0亿元,其中:第一产业7亿元,第二产业40亿元,第三产业23亿元。人均GDP达到9836元,人均财政收入62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2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92元。“九五”期间全市一、二、三产业比重由16.3:56.8:26.9调整为13:59:28,到2003年调整为10:57:33。第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我市农业属于土地依赖型,得益于黄河灌区的有利条件,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业,随着居民消费结构和层次的不断提高,促进了种植结构、养殖结构,以及整个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优化,2002年农林牧渔业产值构成为63.4:2.6:31.1:2.9,特别是畜牧业比重比1995年提高了8.8个百分点,比2000年提高了5.4个百分点;全市经济作物面积达到36.5万亩,其中:脱水菜种植面积6.4万亩,饲草种植面积12万亩,粮经饲种植比例由2000年的73.0:24.5:2.5调整为67.2:24.7:8.1。第二产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我市第二产业以工业占绝对优势,目前,基本形成了以能源开发利用为特征,以煤炭、冶金、机械、电力、化工、建材及非金属制品为主的门类较为齐全的重型工业经济体系。2002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23.4亿元,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40.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00户,工业从业人员达到10万人以上,占全市非农产业从业人员的65%。工业不仅是我市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而且是安置就业的主渠道和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涌现出了诸如东方钽业集团、恒力集团、奔牛集团、英化股份、大荣化工等一批在区内外甚至在国外享有盛名的骨干企业,以及沙湖纸业、惠冶镁业、兴平公司、丰本公司等一批成长型中小企业。创出了宝山牌钽粉、钽丝、恒力牌密封钢丝绳、太西无烟煤、宁河牌石灰氮、双氰胺、石鑫牌硅铁、沙湖牌面巾纸等一批荣获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的名牌产品。稀有金属新材料工业、煤炭工业、高载能原材料工业、电石化工工业、冶金及金属制品工业、电力工业等产业均在全区占有较大比重,成为支撑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2002年各产业实现产值分别为:稀有金属新材料工业实现产值4.5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的6.2;煤炭采选业实现产值13.25亿元,占18.3;电石及深加工10.26亿元,占14.2;电力工业8.33亿元,占11.5;煤炭深加工2.5亿元,占3.5;以铁合金、碳化硅、金属镁为主的高载能工业实现产值7.4亿元,占10.2。第三产业保持较快的发展。“九五”期间,我市第三产业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1.6,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幅3.1个百分点。2002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2000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吸纳劳动力8.09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24.3。其中: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实现增加值4.3亿元,占第三产业的30;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实现增加值2.88亿元,占20.1;金融保险业实现增加值2.38亿元,占16.6;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0.78亿元,占5.5;社会服务业实现增加值0.99亿元,占7。近年来,社会服务业、房地产业和交通邮电通讯业发展较快。第三产业投资不断增加,每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保持在30以上。第三产业吸纳就业的作用日益明显,缓解了因第一产业就业减少和第二产业就业增量有限的压力,已成为我市安排就业和吸纳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重要渠道。虽然经过多年的调整和发展,但是我市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然很突出,由此引发出诸多矛盾。主要表现为:一是城市空间和产业结构布局分散与集中发展的矛盾。目前形成了****、石炭井、汝箕沟、白芨沟、大峰矿等城镇和矿区,各点相距较远,最远达100多公里,造成产业区小而分散,城市资源浪费,运行成本过高。二是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衡与经济协调发展及就业压力大的矛盾。我市轻重工业的比例一直在5:95上下波动,从而使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产力的合理配置受到严重制约。三是工业结构单

一、产品结构趋同与市场瞬息万变、需求多样化的矛盾。煤炭产品和耗煤产品成为主要行业和产品,产品深加工不够,承受市场波动的能力十分脆弱。同时造成职工技能单一,观念封闭。四是高耗能、高污染工业比重较大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我市工业主要表现为“一挖二烧”的低层次、低加工度、高污染的落后状况,“三废”排放增加,采煤区出现强度沉陷,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严重影响了城市面貌和对外吸引力。五是企业条块

第三篇:产业结构现状和调整思路

****市产业结构现状和调整思路

一、产业结构现状

****市是一个因煤而立,依煤而兴的新型工业城市,经过四十多年的建设,目前已形成了包括能源重化工、新材料、煤炭深加工、矿山机械和高载能工业为主的经济格局,其产业构成表现为典型的资源依托型和出口依赖型特征。近年来,全市按照巩固和稳定第一产业、突出发展第二产业、积极提升第三产业的要求,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2003预计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0亿元,其中:第一产业7亿元,第二产业40亿元,第三产业23亿元。人均gdp达到9836元,人均财政收入62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2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92元。“九五”期间全市一、二、三产业比重由16.3:56.8:26.9调整为13:59:28,到2003年调整为10:57:33。

第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我市农业属于土地依赖型,得益于黄河灌区的有利条件,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业,随着居民消费结构和层次的不断提高,促进了种植结构、养殖结构,以及整个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优化,2002年农林牧渔业产值构成为63.4:2.6:31.1:2.9,特别是畜牧业比重比1995年提高了8.8个百分点,比2000年提高了5.4个百分点;全市经济作物面积达到36.5万亩,其中:脱水菜种植面积6.4万亩,饲草种植面积12万亩,粮经饲种植比例由 2000年的73.0:24.5:2.5调整为67.2:24.7:8.1。

第二产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我市第二产业以工业占绝对优势,目前,基本形成了以能源开发利用为特征,以煤炭、冶金、机械、电力、化工、建材及非金属制品为主的门类较为齐全的重型工业经济体系。2002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23.4亿元,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40.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00户,工业从业人员达到10万人以上,占全市非农产业从业人员的65%。工业不仅是我市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而且是安置就业的主渠道和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涌现出了诸如东方钽业集团、恒力集团、奔牛集团、英化股份、大荣化工等一批在区内外甚至在国外享有盛名的骨干企业,以及沙湖纸业、惠冶镁业、兴平公司、丰本公司等一批成长型中小企业。创出了宝山牌钽粉、钽丝、恒力牌密封钢丝绳、太西无烟煤、宁河牌石灰氮、双氰胺、石鑫牌硅铁、沙湖牌面巾纸等一批荣获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的名牌产品。稀有金属新材料工业、煤炭工业、高载能原材料工业、电石化工工业、冶金及金属制品工业、电力工业等产业均在全区占有较大比重,成为支撑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2002年各产业实现产值分别为:稀有金属新材料工业实现产值4.5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的6.2%;煤炭采选业实现产值13.25亿元,占18.3%;电石及深加工10.26亿元,占14.2%;电力工业8.33亿元,占11.5%;煤炭深加工2.5亿元,占3.5%;以铁合金、碳化硅、金属镁为主的高载能工业实现产值7.4亿元,占10.2%。

第三产业保持较快的发展。“九五”期间,我市第三产业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1.6%,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幅3.1个百分点。2002 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2000年提高了 6个百分点,吸纳劳动力8.09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24.3%。其中: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实现增加值4.3亿元,占第三产业的30%;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实现增加值2.88亿元,占20.1%;金融保险业实现增加值2.38亿元,占16.6%;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0.78亿元,占5.5%; 社会服务业实现增加值0.99亿元,占7%。近年来,社会服务业、房地产业和交通邮电通讯业发展较快。第三产业投资不断增加,每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保持在30%以上。第三产业吸纳就业的作用日益明显,缓解了因第一产业就业减少和第二产业就业增量有限的压力,已成为我市安排就业和吸纳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重要渠道。

虽然经过多年的调整和发展,但是我市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然很突出,由此引发出诸多矛盾。主要表现为:一是城市空间和产业结构布局分散与集中发展的矛盾。目前形成了****、石炭井、汝箕沟、白芨沟、大峰矿等城镇和矿区,各点相距较远,最远达100多公里,造成产业区小而分散,城市资源浪费,运行成本过高。二是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衡与经济协调发展及就业压力大的矛盾。我市轻重工业的比例一直在5:95上下波动,从而使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产力的合理配置受到严重制约。三是工业结构单

一、产品结构趋同与市场瞬息万变、需求多样化的矛盾。煤炭产品和耗煤产品成为主要行业和产品,产品深加工不够,承受市场波动的能力十分脆弱。同时造成职工技能单一,观念封闭。四是高耗能、高污染工业比重较大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我市工业主要表现为“一挖二烧”的低层次、低加工度、高污染的落后状况,“三废”排放增加,采煤区出现强度沉陷,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严重影响了城市面貌和对外吸引力。五是企业条块分割、自成体系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矛盾。长期以来,地方和主要大中型企业实行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政府与企业职能错位,多数骨干企业实际上至今仍承担着生产与社会服务的双重职能,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六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低与农民增收的矛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尚未取得根本性的突破,在以需求为导向的买方市场条件下,传统的农村经济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农民增收难度加大,步伐缓慢。

问题的存在有其历史的原因,也是矿业城市的客观条件所造成的,我们将在今后的发展中逐步解决。在过去的发展中我们曾经创造了辉煌,也为自治区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而现在却面临自治区煤炭开发由北向南转移和宁东能源重化工基地启动后全区重点产业由北向南转移的双重压力,同时也处于银川、吴忠与乌海优势经济发展区域的南北“夹击”之下,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的意识到我市和全区一样都处在最佳的发展机遇期,尤其是西部大开发和以银川市为中心、以****和吴忠市为两翼的“大银川”战略的实施,对我市来讲,更是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将充分利用新的发展机遇,创造条件,认真研究加快我市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努力实现我市经济与全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和原则

(一)基本思路

“十五”后两年是我市围绕煤炭资源型城市接替产业的发展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我市要按照实现经济与社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基本要求,围绕提前五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大银川”战略部署,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优化产业结构,走产业多元化的发展路子,立足于现有基础条件的充分利用和潜在优势的充分发挥,巩固和加强第一产业、提高和改造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集中精力推动整个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持续发展,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着力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到2005年,全市一、二、三产业构成由“九五”末的13:59:28调整到10:59:31。

(二)主要原则

1、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从市情出发,立足现有基础,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充分整合、发挥现有的潜能和优势,把有望发展的传统产业进一步做深、做精、做大,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地方特色。

2、市场导向原则。积极培育和扶持新的经济增长点,打破立足资源搞开发、求发展的传统思维模式,着眼于国际、国内大市场的需求变化,敢于运用最新技术和工艺设备,利用增量投入带动存量优化,生产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促进产品升级换代。

3、联合发展的原则。打破自我封闭、自成体系和“肥水不流外人田”的传统观念,大力推进资产重组和东西部合作,积极采取股份制的资本组织形式,联合起来共同发展,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减轻新上项目的资金压力,加快建设步伐,分散投资风险。

4、扶优限劣原则。集中力量重点扶持有强劲发展势头和产业带动能力、产品有市场、经营有效益、社会有贡献的骨干企业及其企业集团。扶持具有一定的科技水平、创新能力和发展空间的成长型中小企业;限期淘汰资源浪费大、污染严重、工艺落后、效益较差的企业。

5、循序渐进原则。立足长远,制定规划,循序渐进,分步实施。避免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

6、政府行为与企业行为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企业的市场竞争主体作用,尊重企业的自主选择,政府的主要精力要放在规划、引导、协调和服务上,实现政府和企业积极性的有机结合。

三、措施及建议

1、第一产业在稳定增长的前提下,注重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适度降低其在全市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利用特有的土地优势,改造传统分散的小农经济,发展现代农业。以工业的理念筹划农业,推进农业工业化,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优质高效产品,增加农业品种。以优质粮油、蔬菜、清真牛羊肉和枸杞四大产业为主导,以清真牛羊肉和脱水蔬菜加工企业为龙头,以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重点建设十个基地,即优质粮油、脱水蔬菜、设施蔬菜、地膜马铃薯、牛羊饲养、生猪饲养、家禽养殖、枸杞种植、饲草种植和良种繁育十个高标准产业化基地。不断拓宽“清真”和“绿色”两大品牌市场领域,重点发展以脱水蔬菜为主的蔬菜产业和以养羊为主的畜牧养殖业。同时要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步伐,促进城乡互动发展。到2005年,农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速度可保持在5%左右,达到7.8亿元。粮经饲比例调整到50:40:10,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5%以上。

2、第二产业在扩张总量的同时,以煤炭资源型城市接替产业发展为重点,依托上市公司和骨干企业,大力发展新材料、煤炭深加工、能源重化工、特色冶金及其制品、电子元器件和农副产品深加工六大产业,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1)、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对基础原材料、重化工、特色冶金、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进行大规模、高水平的技术改造,大幅度提升工艺和技术装备水平,促进传统产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换代。(2)发挥现有的资源优势和产业比较优势,重点在煤炭精深加工、陶瓷、机械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等行业培育一批骨干企业群体,使其尽快形成具有市场潜力和区域特色的主导产业。(3)、充分利用国家关于资源依托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政策,认真研究资源型城市的产业接续和替代问题,学习和借鉴国外和内地的经验,培育发展以电子工业、电石化工和轻工业等为主的替代产业,加快实现经济转型。(4)、抓住国家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拓展合作合资方式,拓宽利用外资渠道,重点培育一批有规模、有特色、有市场的民营龙头企业,发展一批民营科技企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5)、按照“政府组织推动、财政扶持启动,内资外资联动”的模式,积极为企业发展搭建载体,加快工业园建设步伐,重点扩大提升新材料、大武口、河滨、红果子和太沙工业园区。(6)、加快实施“5811”发展规划。加快****二电厂、恒力集团60万吨钢冶轧、****碌碱厂50万吨pvc、东方集团钽铌铍新材料开发和10万支片式钽电容器、奔牛集团综采设备技改等项目的建设步伐,积极争取****电厂、大武口电厂发电机组改造、大荣公司和兴平公司等企业氰胺下游产品开发、新煤炭采掘矿区建设、沙湖纸业集团林纸一体化和夏绿公司脱水蔬菜加工等项目早日实施。到200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12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40亿元,占gdp总量的51.3%。

3、第三产业在加快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内部结构,形成传统行业与新兴行业相结合,劳动密集型行业与技术、知识密集型行业相结合,为生产服务的行业与为生活服务的行业相结合的第三产业发展格局,推进第三产业向高层次、高水平、宽领域发展。按照山水园林城市建设的要求,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提升城市品位,创造最佳的人居环境、置业环境,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产业流,为第三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突出发展以沙湖为龙头,以星海湖和北武当为依托的特色旅游业,建立和完善全市旅游区域网络,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带动能力;积极改造提升商贸流通、宾馆餐饮、文教卫生、交通运输、社区服务等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邮电通讯、信息咨询、房地产、金融保险及资本市场等高新科技和知识型服务业;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服务业;鼓励发展保健、家教、休闲等新型服务业;全面启动农村服务业。到2005年,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达到24亿元,占全市gdp的31%,旅游业收入占第三产业10%以上。

第四篇:浅析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思路及对策

浅析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思路及对策

詹小柒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农业局6553

31摘 要:新时期新阶段要求我国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赢得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主动权,实现农业现代化;而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根本途径就在于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最终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稳步、快速发展。

关键词:农业结构调整思路及对策

目前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农业的发展必须适应市场需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生产力布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我国农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使我国农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进口农产品增加对我国农业的冲击不可低估,同时我国农产品出口形势也不如乐观。如果不能抵御进口农产品的冲击,扩大农产品的出口,势必加剧国内农产品的“卖难”,影响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就业乃至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局。因此,我国农业要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取得主动权,关键是要加大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最终实现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稳步、快速发展。本文就当前农业结构调整谈一点浅显的认识。

1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总体思路

1.1 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当前要重点解决农产品总量过剩问题

所谓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目标包括4个方面:一是要满足供给,实现农产品供求平衡;二是努力实现农民收入增长;三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发展;四是要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是农产品消费不足,解决这一矛盾的基本思路是两条:一是促进农民分工分业,减少小而全,实行农产品的专业化生产,使农民互为消费者;二是加快城市化进程,通过农民“市民化”扩大消费群体,拉动农产品消费。实现农民身份由单一的农业劳动者转变为二三产业的生产者、二三产业的经营者、农业工人、农业企业家和城市市民。

1.2 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要通过区域分工协作实现

实践越来越清楚地表明,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要充分发挥不同区域的比较优势,要讲究不同区域的调整重点。这涉及到不同区域的战略性定位,只有明确在战略性层面上的分区域结构调整路径,通过发挥比较优势,形成不同的要素增长极,实现要素流动和优势互补,才能真正实现调整的“战略性”。东部地区农业结构调整的定位是“局部地区的现代化集约农业”,在突出发展二、三产业的同时,农业表现为高投入、高效益,其中外向型农业将占很大比重。中部地区农业结构调整的定位是“主要农产品的供给基地”。因此,西部地区农业结构调整的定位是“突出发展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应将退耕还林、还草、还湖与发展特色水果、特色种养业并举,同时充分开发农业旅游资源,大力发展观光农业。通过充分发挥不同区域比较优势,在非均衡发展中实现农村经济乃至国民经济的均衡与协调发展。

1.3 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要通过阶段性目标逐步完成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相对于适应性结构调整,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全局性的特点,时间跨度很长。在2002年农业部安排的课题研究中,有关课题报告提出了4个阶段的划分:一是以提高农产品质量为重点,调整供求关系阶段(1998~2005年);二是以优化区域布局为重点,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提高农业竞争力阶段(2003~2010年);三是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形成产加销一体化为重点,促进农业产业升级阶段(2010~2020年);四是以农村城镇化和农村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为依托,加快转移农村劳动力,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阶段(2020~2030年)。但重要的是在近期(2010年前)着重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努力实现8个方面的目标:第一,农业优势产业和优势区域凸现;第二,农业信息化、农产品市场网络形成;第三,农产品产销衔接,供求平衡;第四,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第五,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提高,东部地区逐步形成农业的集约化经营;第六,农村劳动力转移,劳动力就业结构优化;第七,农民收入逐年提高,工农协调发展;第八,农业管理体制初步得到改善。远期(2030年前)实现两项目标:第一,工业化、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第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我国农业竞争力的提高,成为世界农业强国。

2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1 切实保护农民在结构调整中的利益

农民是农业结构调整的主体,同时也是弱质群体。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综合协调发展,必须在政策上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在结构调整中帮助农民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同时,还要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把培训农民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任务切实抓好。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是调整农业结构的根本动力。

2.2抓住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点

农业结构调整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坚持“按比较优势布局”和“按市场优势布局”,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才能充分发挥当地农业资源的作用。通过制定农产品区域优势布局规划,帮助基层解决往哪里调的问题,为各地农业结构调整提供科学的依据,这是指导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

2.3发挥农业的耦合效应

单一的农业结构不利于保持农业生态系统平衡。当前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要大力推行草田轮作制,建立以灌木为主,乔、灌、草结合,配置完善的农田、草地和防护林体系,这对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稳定粮食生产是基础,发展畜牧业是重点,农业产业化是龙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林业是农业的屏障。发挥农业的耦合效应,建立适应中国农业资源状况的农林牧副渔生产的综合结构体系,需要加强行业之间的协作。

2.4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一是建设优势农产品生产体系。建设稳产基本农田和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改善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稳定粮食生产,发展优势产业,保障农产品供给和国家食物安全,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发挥农业设施在生产中的基础作用。

二是建设农业信息体系。通过广播、电视、计算机技术、书刊等多种形式,向农村传递信息,帮助农民了解信息和市场,让农民掌握农业结构调整的主动权。

三是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和价格体系。制定农产品质量标准,建设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促进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标准化,发挥其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导向作用。

四是建设农产品市场体系。发挥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加强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建设,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促进农产品市场的发育和成长,发挥市场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带动作用。

五是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和教育推广体系。实施科教兴农战略,依靠科技进步为农业提供技术支撑,建立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努力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为农业结构调整打下坚实的技术和人才基础。

六是加强农业执法体系。农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加大农业执法力度,保证国家的有关政策和法规切实得到贯彻执行,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农业结构调整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3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对策措施

3.1基于区域比较优势,调整和优化农业区域结构

3.1.1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应面向国外市场,以标准化、优质化、规模化为重点,大力发展名特优新蔬菜、水果、花卉、苗木等园艺产业;以设施化养殖为重点,大力发展优质、多样化畜产品和名特优水产品为主的养殖业;以加快农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生物技术产业;以提高附加值为重点,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

3.1.2大城市郊区。应面向城市,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重点,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以提高农业科技化与产业化水平为重点,强化产前、产后的良种、信息、科技、加工与贸易服务;以美化环境为重点,强化生态农业与休闲观光旅游农业的发展。

3.1.3粮棉油主产区。应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以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能力为重点,压缩普通品种,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大力发展饲料作物,促进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的真正形成;大力发展养殖业,建成全国最大的畜产品生产基地;调整畜禽品种结构,积极发展草食性畜牧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增加后续效益;大力推广水、肥、农药高效利用技术,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

3.1.4西部生态脆弱区。应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切实提高牧区畜牧业发展水平,把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与增加农民收入结合起来。近期,重点是强化基本农田和基本牧场建设,以提高农牧场的承载能力,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的实施;加快发展优质棉花、糖料、水果、蔬菜、花卉、中药材、牧草、烟叶、茶叶、蚕桑和脱毒种薯等具有传统优势的产品生产,建设专业化、规模化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草食性畜牧业,减轻对粮食的需求压力。

3.2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农业结构调整的推动力

3.2.1重新确立农业科技开发重点。适应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高的要求,农业科技开发重点要从主要追求增产技术转向追求优质高效技术,从以粮、棉、糖、油、畜禽等大宗农产品生产技术为主转到大宗农产品生产技术与特色农产品生产技术并重,从生产技术领域拓展到农业产后加工、保鲜、储运等领域。并且根据市场需求变动趋势,超前进行农业科技开发。

3.2.2要抓住关键技术,实行科技攻关。从当前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要求来看,重点要围绕高新科技的种苗、设施农业、绿色食品和生态农业的发展,对高科技育种技术、设施农业、工厂化生产技术、优质品牌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技术、绿色食品的无公害生产技术和生态农业技术,高效低本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以及农产品保鲜储运技术、农产品质量监测与动植物检疫技术进行重点攻关。

3.2.3有针对性地进行不同区域的科技开发。依靠农业科技促进沿海发达地区高效创汇农业发展,目前特别需要在出口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质量检测检验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等方面进行重点突破;在粮食主产区,依靠农业科技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发展以粮食为基础的高效农业,特别要搞好节水、节肥、省药技术、良种技术、粮食的加工转化技术等,提高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西部地区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特别要加强特色种养业和设施高效农业的发展,注重节水农业技术、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特色农产品加工技术、优质高效畜牧业发展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3.2.4加强科技开发和推广,尽快将现有先进、适用的技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只有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才能更好地刺激农民对新技术的需求。目前在推广中要为农民提供籽种、苗木、种畜禽、菌种、农药、肥料、地膜、机具、仪器、设备等新技术;在产前尽量帮助农民解决作为这些技术物化形态的农技商品,并解决获得这些商品所需要的资金、信息等;在产后帮助农民解决农产品加工、储运以及农产品销售等实际问题。

3.3实行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结构调整的效益

3.3.1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功能的强弱,关键在于龙头企业实力的强弱。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龙头企业建设。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龙头企业要在税收、信贷、出口等方面给予扶持。积极引导和培育一批经济实力强的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以农产品加工、营销为主的乡镇企业,进入农业产业化行列,充当龙头企业,发挥它们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引导和支持作用。龙头企业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防止重复建设。

3.3.2运用利益机制,调动农户调整农业结构的积极性。正确处理农户与龙头企业间的利益关系,形成利益共同体,农户才能按照市场和龙头企业的要求,积极搞好农业结构调整。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方式较多,如从带动方式看,有加工、流通企业带动型、中介组织带动型等,但不管是哪种类型,重要的是要建立一种有效的机制,靠利益纽带去带动。因此,龙头企业要逐步与农户建立“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利益机制,保护农民利益,调动农民调整农业结构的积极性。一是对农户生产的农产品,要按订单或“合同”收购,合理定价,以质论价,不压级压价、限收拒收。二是要建立风险基金,实行最低收购保护价,返还一定利润,以及提供良种设备,资助周转金,进行技术培训等形式,使企业与农户建立比较紧密的利益连接机制。这样,农民才能把龙头企业当成自己的企业,安排好农产品生产,支持龙头企业发展。

3.3.3以市场为导向,搞好基地建设和区域布局。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搞好基地建设,是农业产业化发展最重要的基础。许多事实表明,产业化发展比较成功的地方都十分注重以市场为导向,立足当地资源和现有生产能力,把基地建设、优化区域布局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从我国不同类型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趋势看,东部沿海地区面向国际市场,发展外向性农业,建设一批创汇农业基地;中部粮棉主产区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农产品深加工;西部地区围绕发展特色农业,加强专业生产和基地建设;大城市郊区根据自身特点,以发展都市型农业为主攻目标,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3.3.4重视技术创新,大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科技含量。龙头企业的科技开发创新能力,直接关系到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带动农户能力的大小,也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龙头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不断增加技术开发投入,大力提高其产品的科技含量。

3.4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保障农业结构调整的顺利进行

3.4.1利用“绿色”政策支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3.4.2加大对不同类型区农业结构调整的支持,引导和扶持区域发挥比较优势。

3.4.3充分利用WTO规则内的国内支持空间,为结构调整争取较大的余地。

3.4.4建立农业保险制度和保险体系,为结构调整保驾护航。由于我国农民及农业产业化组织的经营能力相对有限,加之农业生产周期长且具季节性,农产品具有鲜活特点,这就决定农业结构调整具有较大的风险。目前,我国农业保险制度还不完善,农业保险水平还很低,农业保险运行远远不能适应WTO框架下的结构调整的需要。因此,我国农业宏观政策要高度重视农业保险问题,尽快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农业保险制度和体系,充分发挥农业保险在农业结构调整方面的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梁勇(主编)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与产业化经营实务全书吉林电子出版社2003年7月

作者简介

詹小柒,男,1972年12月19日出生,1992年毕业于云南省思茅农业学校,大专文化,在沾益县农业局工作。多年来从事农业推广工作,现任沾益县农业局办公室主任。邮编:655331,电话:0874-3162801。

第五篇:我国产业结构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和三次产业就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一产业增长相对缓慢第二产业增长快速,第三产业突破以商贸、餐饮为主的单一发展格局,加速了金融、保险、研发咨询等行业的发展。与此同时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增长缓慢,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增长速度高于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总体上看来我国产业结构在保持二、三一型基础上不断的优化,但是,无论从静态还是动态的角度来分析我国现阶段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许多问题仍然存在。我国产业结构的发展已经到了瓶颈时期,急需国家政策的制约目前而言我国产业结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严重扭曲,大量劳动力滞留在农业中,我国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严重错位。

(2)第二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下降。

(3)高增长新生行业的地位尚不突出。我国缺乏高增长性、带动力强的支柱行业,这是经济增长乏力的一个重要原因。近年来的IT和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虽然很快,但由于相关政策的不够完善,导致其中的泡沫十几分严重,更是由于08年的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导致今年的高增长行业的不堪一击。

(4)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我国的服务业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用三种国际上常用的指标衡量,我国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比同等收入水平的国家低10~17个百分点,而且我国服务业的发展扭曲,没有正确的政策来制约,从而使得服务行业目前而言一片混乱。

(5)可持续发展面临较大压力。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人口众多,我国工业化所面临的国土、资源、生态、环境的承载力等问题,是其它绝大多数工业化国家未曾遇到过的。我国如果模仿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消费模式,我们自己和整个世界都将难以承受。

二、WTO背景下中国产业结构政策取向

尽管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经济经历了不断开放的过程,但中国的产业结构政策整体上仍然是在封闭或准封闭的环境下推行的。如果说主要通过市场机制调整产业结构是中国市场化取向改革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那么,“入世”作为外在的强制因素,不仅进一步强化了市场机制调整产业结构的功能,而且直接影响我国产业结构的构成和资源在不同产业间的配置。

1.入世对中国产业结构政策空间的影响。一国实施产业结构政策的工具主要有两种:一是管理贸易,包括采用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方式限制同类商品的进口和用财政补贴、政府出口信贷等方式鼓励出口;二是优惠措施包括政府投资、优惠贷款、优先满足政府扶持的产业引进技术、进口原材料对外汇的需要等。在相对封闭的经济条件下或者在能够得到发达国家包容的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能够运用这两种政策工具调整产业结构并取得一定的效果。在发达国家不再包容并转向关注经济竞争和要求严格执行世贸组织规则的今天,管理贸易和优惠措施等产业政策工具的运用都将受到极大的限制。从管理贸易看,WTO的一系列规定基本上取消了各成员国独立的贸易政策权。在WTO的非歧视贸易原则框架下,中国已不可能用高关税壁垒保护国内市场和主导产业、重点产业。各种非关税保护也受到了严格限制。在失去管理贸易政策工具的情况下,以发展主导产业、重点产业为基本内容的产业结构政策相当程度上也就无法实行。同样,在WTO的框架下,各种旨在扶植主导产业和重点产业的优惠措施也在相当程度上失去了施行的空间。因为WTO的国民待遇原则,要求各国政府对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如果政府选定产业内的所有内外资企业为扶植对象,不仅超出了政府财政等资源的承受能力,而且也失去了扶植的意义。如果选定部分内资企业为扶植对象,则又违反了WTO的国民待遇原则。可见,入世极大地限制了产业结构政策施行的空间,导致产业结构政策效应大大弱化,具有歧视性和倾斜性的产业结构政策将趋于无效。入世对产业结构政策作用的弱化,意味着市场机制调整产业结构功能的增强和市场配置资源主导地位的确立。政府应尽快适应这一变化,及时把政府的产业政策功能由直接培育产业转向为产业的合理布局创造有效、公平、透明的市场竞争环境上,通过充分的市场竞争和反映生产要素相对稀缺性的市场价格的作用,增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2.入世后的中国产业结构变化趋势。

(1)产业结构调整的速度将加快。当前发达国家已经进入后工业化社会,它们在致力于发展高科技含量的信息产业、第三产业的同时,逐渐将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相对滞后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向海外转移。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在完成工业化之后,也开始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它们在承接发达国家转移过来的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同时,将一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向其它发展中国家转移。当前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产业结构的大规模调整,势必有力地促进中国的产业重组。一方面,中国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大量廉价且素质较高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使得中国日益成为外国投资和产业转移的理想场所;另一方面,入世后中国政府要履行对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依据世贸组织的规则和章程,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完善法律和制度环境,逐步取消对外资企业在融资、销售市场和经营领域等方面的各种限制,使外资企业享受到国民待遇。外资企业经营环境和经营条件的改善,将有力推动外商投资规模的扩大,加速外国产业向中国的转移,从而引起中国产业结构的大规模调整。

(2)产业结构的布局将发生重大变化。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分工模式已经由单纯的国家间的产业分工转化为产业间分工和产业内分工并存。中国加入WTO,标志着中国主动融入全球化经济,这就使得中国不仅能够根据本国的资源优势,参预国际产业分工,而且能够深入到国际产业内部组织生产,参预在整体上处于劣势而在产业链条上仍具有比较优势的某一产业的生产和竞争。因此,国际产业分工的这种变化必然导致我国在产业结构布局上具有明显的层次性,不同技术水平的产业将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并存。同时,参预国际较高层次产业内部的分工,也为我国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演进奠定了技术和管理基础。

(3)入世将使中国产业由均衡发展转向非均衡发展。入世后,中国在赢得更加开放的国际市场的同时,也要向世界其它国家开放市场,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将融为一体,国内竞争力也直接表现为国际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均衡发展各产业部门,构建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既不必要也不可能。因为在激烈的全球化市场竞争中,资源劣势产业因缺乏竞争优势很难具有自生能力。如果盲目发展这些产业,势必造成资源的浪费,延缓经济增长速度。相反,集中稀缺资源发展优势产业,参预国际市场竞争,则可以分享到更多的国际分工利益,创造更多的社会剩余,积累更多的资本,为产业结构升级创造条件。因此,加入世贸组织,不仅加快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而且客观上规定了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中国各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和资源优势所在,共同决定了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一定技能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目前在产业结构中的主体地位。

三、相关的政策建议

在我国加人WTO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历史背景下,产业结构问题日益显著,产业结构的优化日渐重要,而优化应在市场调节为主,并同时辅之以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尽快使我国的产业结构优化合理化与高级化。以更好的适应世界发展的轨迹,否则只有出局。

(1)把优化第一产业优化作为产业结构优化的主要任务,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作为主产业就要继续发挥它的主导地位,现阶段我国农业的发展水平较低,耕作方式和农产品品种的竞争能力差,优化调整势在必行,因此,学习西方大国的农业机械化,向集约式农业发展,改变以往的浪费、低效不合理模式。另外应充分利用农业资源优势,合理配置土地、水、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大力发展农业基础设施,体现规模经济,优化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多种经营,促进我国传统农业和传统工业与现代工业体系和现代服务业的结合,大力开展农副产品深加工工业。

(2)加快传统工业结构调整,加快工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促进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过渡,将知识经济的发展与传统工业的改造结合起来。要大力加强支柱产业的发展,努力培养主导产业,加强对朝阳产业的保护和扶持力度,同时做好夕阳产业的退出政策指导工作。

(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一方面是指通过创造性的知识集约化的发展来促进产业结构的进一步高加工度化、高附加值化;另一方面是指产业结构发展过程中,第三产业比重不断增大,出现经济服务软化趋势。以金融、保险、咨询、信息、旅游、房地产和高等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则代表着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应加大资金、技术的投入,以提升第三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4)积极探索适应全球化趋势参与国际贸易的多种形式,目前我国需要认真研究国内企业对外贸易面临的问题,如缺乏自我营销体系,跨国投资存在一些体制性障碍;国外绿色标准壁垒、技术壁垒等新型非贸易壁垒加强等。要像重视外资那样,制定相关政策,探索适应全球化趋势的多种形式,改变我国企业单纯依靠价格竞争参与国际贸易的状况。如继续通过吸引外资进入全球体系,实现产业内分工;制定政策,鼓励企业加快认证工作,进入跨国公司全球采购链;为建立海外营销体系提供条件和制度保障。同时,要强化行业协会协调功能,规范企业行为,避免国内企业间恶性竞争。

(5)强化政府在法规及制度建设和维护公平竞争方面的作用,大力加强信用体系建设,降低社会交易成本,为生产服务的专门化、社会化提供制度条件;规范竞争行为,阻止地方保护行为,长期不懈地坚决打击走私和假冒伪劣,维护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严格和强化对环境的保护力度,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结论

通过了解我国的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们只能说,只要发展就会出错,只要发展就会走弯路,而主要的是我们应该如何纠错,如何回到正确的道路上来,发展这条路不好走,一直都正确的走更不可能,这需要我们要不断的发现错误,正视错误,分析错误,改正错误,总结错误。就像毛主席讲过的一句话:知错就改才是好同志。首先要知,这就是发现错误,正视错误,改,就是改正错误,总结错误,然后就是好同志,然后就是成功。目前我国的产业结构的局面就是有成绩,有错误,关键就在于我们如何对待他,政府如何调整它。坚决相信我国的发展前景将是一片光明。

下载产业结构现状和调整思路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产业结构现状和调整思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经验材料

    文章标题: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经验材料创新结构调整模式构建优势支柱产业近年来,永顺县不断创新农业结构调整模式,着力培植具有优势明显、特色鲜明、市场前景广阔的农业支柱产业,加......

    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

    产业经济学授课教师:xxx院系:xxxxxxxxxxxxxxxxxxx 学号:xxxxxxxxxx班级:xxxxxxxxxxx姓名:xxxxxxx日期:xxxx年12月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摘要:产业结构的状况,既是社会经济......

    贵州省产业结构的现状

    贵州省产业结构的现状、制约因素及其优化对策研究 邹定斌 贵州财经学院金融学院 贵州省要加大金融业改革力度,把金融资源重点投资投入到烟草业、旅游业、白酒制造业、中医药......

    中国产业结构的现状

    中国产业结构的现状 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中国的产业发展实现了由少到多,由弱到较强的转变,产业结构的变化也基本符合世界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在我国产业结构......

    调整产业结构激发农业增效

    调整产业结构激发农业增效,引进优良品种促进农民增收 ——记南坝乡农业发展取得新成效 秋天的美是成熟的--它不像春那么羞涩,夏那么坦露,冬那么内向。 秋天的美是理智的--它不......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马铃薯种植材料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马铃薯种植 上化村位于河津市西北部边陲,卧吕梁枕黄河,地处两省三县交界处,与陕西省隔黄河相望,全村面积10公里。全村6个自然村,10个村民组,378户,2158口人。 村......

    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

    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刘光年彭塔乡位于霍邱县东南边陲,地处二县一区交界处,南与裕安区单王乡毗邻,北与冯瓴乡接壤,东与寿县隐贤镇隔河相望,......

    调整产业结构宣传标语(精选5篇)

    共唱发展主旋律,齐心建设新堡子 凝聚加快发展共识,焕发团结干事激情 加快发展、抢抓机遇、务实创新、团结干事 人人有激情,时时在状态 建设新堡子,事事讲大局 增强发展意识,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