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江苏省二○○五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二○○六年财政预算草案

时间:2019-05-12 08:43: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江苏省二○○五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二○○六年财政预算草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江苏省二○○五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二○○六年财政预算草案》。

第一篇:关于江苏省二○○五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二○○六年财政预算草案

关于江苏省二○○五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二○○六年财政预算草案

2006-02-08

新华日报

------------------

一、2005年全省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05年,江苏省财政部门以深入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行稳健的财政政策,主动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有力促进经济稳定协调发展,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生活中的突出问题,重点支持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推动了和谐社会建设。与此同时,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得到进一步深化,依法理财、科学理财的水平有了新提高。全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比较圆满地完成了省十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主要任务。

(一)全省和省级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

根据快报统计,2005年全省一般预算收入1322.67亿元,增收342.18亿元,同口径增长26.4%,完成变更预算的105.2%;基金收入545.56亿元,增长30.4%(一般预算收入加上基金收入、上划中央收入1256.58亿元,财政总收入3124.81亿元,增收584亿元,同口径增长23.8%)。

全省一般预算支出1652.05亿元,增支340.01亿元,同口径增长18.8%;基金支出539.44亿元,增长26.1%。

2005年省级征收的一般预算收入144.49亿元,增收41.38亿元,同口径增长27.0%,完成省十届人大第十九次常委会批准的变更预算的105.1%;基金收入120.16亿元,增长23.3%。

省级一般预算支出423.07亿元,完成省十届人大第十九次常委会批准的变更预算的92.2%,其中省本级支出266.60亿元,增支43.03亿元,同口径增长14.3%。基金支出118.26亿元,增长16.5%。

(二)完成2005年财政预算所做的主要工作

为完成2005年财政预算任务,财政部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着重开展了以下工作:

1、把支持经济加快发展、做大财政蛋糕作为财政工作的主题

一是支持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各级财政加大了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和“科技三项费用”合计87.71亿元,增长20%以上。省级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由3亿元增加到5亿元,新增安排省级服务业引导资金1亿元。安排专项资金,促进循

环经济发展。积极建议中央调整出口退税分担政策,完善后的办法减轻了地方财政负担,保护了各地发展外贸的积极性。二是积极培植和壮大财源。省财政优化支持方式,安排3亿多元用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重点技改贴息;整合各类资金,扶持苏北重点县支柱企业做大、做强;调整资金投向,安排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新经济增长点项目贴息资金等近2亿元,支持企业技术创新,促进企业发展,加快财源建设。三是努力促进区域共同发展。省对苏北的转移支付和各项补助总额达到131.6亿元,增长了37.5%。在财政体制不变,转移支付基数、专项补助、调资补助、中央补助配套不减的前提下,对转移支付县新增地方财政收入省集中部分予以全额返还;兑现了沿江开发奖励资金近1亿元;对财政收入增长快、贡献大的苏南等地区给予奖励,调动其发展的积极性。四是加强收入征管。在服务经济发展的同时,密切跟踪分析财经形势,努力克服影响财政收入增长的不利因素,规范税收秩序,坚持依法组织收入,推动财政收入迈上新台阶,为支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了财力保障。

2、把突出支持“三农”、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

继续保持支持“三农”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已给农民的实惠不减,已经实行的支农政策不变,财政支农力度不降,仅省财政对“三农”的各项投入就达到150.4亿元,增长32.9%。一是围绕农民减负增收,落实和完善各项政策措施。省财政安排30.28亿元,支持全省免征农业税,并对农民实施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实施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格政策,保障种粮农民利益。省财政落实专项资金8500万元,支持面向农民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省级农村小额扶贫贷款担保资金增加到1.35亿元,使11.3万农户受益。支持开展以水稻、小麦、水产养殖为重点的农业保险试点。规范基层财政理财行为,建立村级“三项资金”制度,防止农民负担反弹。二是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结构调整。在大力支持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省财政继续安排3.5亿元,修建农桥2629座、疏浚河道开挖土方1.5亿立方米;拨付5.42亿元,改造中低产田177万亩;投入2.8亿元,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外向型农产品出口基地、农业三项工程、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科技示范基地的建设和发展等,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三是围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支持“三清工程”建设和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省财政安排8500万元,支持绿色江苏建设,并对250万亩生态公益林实施了补助。投入专项资金支持小型沼气工程和秸秆还田项目,改善农村能源结构,促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3、把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作为财政工作的紧迫任务

认真履行公共财政职能,用好财政资金,实实在在地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维护社会公平和谐。一是突出支持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省财政安排12.6亿元帮助困难地区解决公教人员省标津补贴发放;安排6.5亿元支持农村中小学改善办学条件以及实施“校校通”工程;投入2亿元支持职业教育示范及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完善政府主导的扶困助学机制,安排专项经费2.73亿元,对56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困难学生实行“两免一补”,资助2万名困难学生接受职业技术教育,资助8万名品学兼优的经济困难学生接受高等教育。二是积极促进就业再就业。全面落实中央、省出台的促进就业再就业各项优惠政策,加大财政投入,预算安排再就业资金10.8亿元、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担保资金近2亿元,安排专项资金大力扶持全省再就业信息网络和劳动力市场、创业基地建设。三是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支持我省在全国率先建立覆盖城乡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使全省符合“低保”条件的125.6万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建立了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对城乡低保对象和下岗失业人员实行动态物价补贴。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积极推进养老保险扩面征缴,保证了企业离退休人

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省财政补助1.33亿元支持苏北农村五保户“关爱工程”的实施,新增乡镇敬老院床位3万张;安排1亿元支持苏北、苏中经济薄弱县困难、破产国有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医疗保险。四是支持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加快发展。各级财政积极安排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专项经费,其中省级财政投入2.26亿元,重点加强对重大疾病和传染病的防控。支持发展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积极改善农村医疗条件,逐步解决城乡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支持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省财政安排1.2亿元,对困难地区给予补助,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10元提高到15元。省财政加大投入,支持困难地区改造300所乡镇卫生院,建立了面向城乡特困人员的医疗救助制度。

4、把深化改革作为提高财政管理水平的内在动力

一是推进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改革。2005年9月1日起省属高校、中专校收费全面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并着手在6家省级单位开展非税收入收缴制度改革试点。二是修订完善财政专项资金预算、项目支出预算跟踪管理等一系列办法,进一步健全了部门预算制度体系。三是继续完善省级国库集中支付办法,并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范围扩大到县。四是加强政府采购制度建设,从源头上做到采购程序和方法的规范、公正、透明,并在推动政府节能、支持欠发达地区企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五是整合使用财政支农资金。在全国率先开展支农资金“打包”试点,将18项财政支农资金统筹安排使用,提高了资金的整体效益。六是积极推进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苏北5个试点县在“控人”、“控债”上取得了明显成效。七是加强专项资金管理。探索实行项目代建制,选择部分基本建设项目派驻现场财务代表制度。

同时,财政预算执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困难地区县乡财政保障能力比较薄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二是对财政专项资金跟踪问效不够,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尚待提高;三是预算外资金的规范管理和统筹使用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这些问题,有关方面正在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具体解决办法。

二、2006年全省财政预算草案

2006年,全省财政预算安排总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省委十届九次全会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执行稳健的财政政策,统筹兼顾、量入为出;着力支持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做大做优经济财政“蛋糕”;加大财政投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以人为本,集中财力重点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义务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卫生、环境保护、扶贫帮困和公共安全等问题,促进全面协调发展及和谐社会建设;继续改革创新,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提高理财水平。

按照上述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及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2006年全省及省级财政预算草案如下:

(一)全省财政预算草案

2006年全省一般预算收入预期增长目标为15%,达到1520亿元,比上年执行数增加197.33亿元,全省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初步安排为2032.21亿元,比上年调整预算数增长12%。

(二)省级财政预算草案

2006年省级征收的一般预算收入安排162亿元,比2005年执行数增加17.51亿元,增长12%。省级一般预算支出安排451.32亿元,其中省本级一般预算支出311.32亿元,较2005年变更预算数同口径增长12.3%。

2006年省级支出预算重点支持以下几个方面:

1、发挥财政职能,大力支持自主创新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一是促进自主创新。安排科技攻关及高技术研究经费,支持重大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注重支持引进消化基础上的再创新,推动“江苏生产”向“江苏创造”转变,推动“名牌产品”向“王牌产品”转变。二是将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由上年5亿元进一步扩大到8亿元,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三是建立激励机制,加大对IT人才、科技领军人才等奖励,调动科技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四是大力支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提高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安排出口退税、外贸发展、出口信用担保等专项资金,促进全省外贸出口平稳增长。五是大力支持资源节约利用和降低能耗的生产方式,研究制定有关政策,努力实现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的目标。六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省级技改贴息、专项资金继续向苏北倾斜,支持重点开发区和支柱企业做强做大,增强造血功能。七是积极创造亲商、安商的投资环境,优化服务平台,促进招商引资质量的提高。

2、扩大公共财政在农村的覆盖范围,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按照规划先行、稳步实施,富农惠农、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杜绝新债,整合资金、形成合力的原则,全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6年省财政对“三农”的投入比上年增加30亿元以上。一是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对农业龙头企业贴息、农业三项工程、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测土配方施肥、农牧业支撑和保障体系等方面的投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支持农村小型公益设施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支持抗旱排涝、海堤加固、河道清淤、里下河圩区治理等,进一步改善生产条件,增强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三是推进农民致富工程。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设施农业、农机具补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创业培训,拓宽农民致富渠道;增加安排扶贫小额贷款担保资金,并对全省1011个贫困村实施帮扶;支持抗灾救灾。四是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对“三下乡”(送科普、送电影、送戏)及苏中、苏北困难地区的部分乡镇文化站建设给予奖励。五是支持村镇规划,选择1000个村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促进村级组织建设,推广使用沼气、秸秆气化等清洁能源,加强对垃圾、污水、废弃物的收集处理,清理农民房前屋后的生活环境。

3、确保教育经费的正常增长,全省全面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

2006年省级财政预算内安排教育支出71亿元,增加11亿元,新增支出重点向农村倾斜。一是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面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按全省一费制标准剔除课本费),省财政对困难地区予以补助。继续安排资金,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费补助。二是进一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职业

教育骨干学校特色专业建设,帮助困难县建设重点职业学校,培养更多、更好的经济建设实用人才。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加大对高校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强高校和农村中小学师资培训。三是增加安排职业教育助学金(资助困难学生从2万人增加到5万人)、省政府助学金、高校助学贷款和风险补偿金、省政府奖学金,确保困难家庭的子女“有学上”。继续安排专项经费,帮助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4、突出以人为本、富民优先,高度重视社会保障问题

公共财政是百姓财政,从维护社会公平和公正的角度,省财政将继续加大对困难群众的保障力度,使他们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需要。2006年省级财政预算安排社会保障补助支出较上年同比增长39.0%。一是高度重视再就业工作,安排再就业补助资金和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担保代偿损失和贴息资金。二是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改革、完善社保基金的征缴和养老金计发办法,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三是加快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帮助困难地区落实城乡低保,并根据物价和经济发展水平适当提高低保标准;支持加快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建设,着力解决困难群众的看病问题。四是实施“农民健康工程”,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省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15元提高到30元,加上市县财政补助和农民个人出资,使人均经费达到或超过50元;继续加大对公共卫生的投入,加强预防保健特别是对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的防控,全面完成经济薄弱地区乡镇卫生院改造,大力支持对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实施医疗培训,改善农村医疗条件。五是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医疗保险。六是增加农村乡镇敬老院建设投入,使五保户集中供养率再提高10个百分点。七是安排专项资金,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5、坚持环保优先,加快生态省建设

加大环境保护支持力度,专项安排省级污染防治资金等环保经费2亿元,突出对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大气污染、水源污染、生活污染的治理,支持淮河流域城镇污水处理管网建设等。加快绿色江苏建设,支持丘陵岗地植被恢复工程、江河湖生态防护林工程、沿海防护林工程、绿色通道工程、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及湿地保护工程等五大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和全省生态公益林保护。增加安排生态农业建设资金,主要用于生态家园富民工程以及生态农业的整村推进。

三、扎实工作,确保2006年预算圆满完成为确保预算圆满完成,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依法加强收入征管,促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一是用足用好各项财税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支持重点产业带、重点开发区加快发展,培养财源经济。二是督促各地把支持企业发展的措施落实到位,促进大企业、大集团发展,促进品牌经济、龙头经济、骨干经济增产增收。切实帮助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缓解融资难问题。三是财税部门密切配合,加大依法征管收入力度,做到应收尽收,但坚决不收过头税,杜绝虚收。

2、严格财政支出管理,积极建设节约型社会

大力弘扬勤俭建国、艰苦奋斗的作风,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确定的节约优先战略,将节约财政开支、控制行政成本作为各级政府建立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内容。自觉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切实按照各级人大批准的预算执行。继续控制一般性支出,在保证重点支出的同时,对劳民伤财的所谓“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对名目繁多、实际意义不大的办节、庆典和论坛等活动,财政一律不安排资金。合理界定事业单位供给范围,加快事业单位改革步伐。

3、深化财政管理改革,继续提高理财水平

一是围绕小康建设目标,按照大稳定,小调整的基本思路完善财政体制,进一步规范省以下财政分配关系,在保证省级调控能力的同时适当留利基层。突出支持“发展”与“富民”,健全激励约束机制,积极鼓励地方快发展多得益,基本解决困难地区县乡财政保障问题,初步建立起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机制。二是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加强制度建设,促进规范管理;完善政府采购程序,积极发挥政府采购的政策作用;研究制定绩效评价办法,建立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体系。三是按照盘活存量、优化增量、用好总量的原则,继续整合财政资源,集中财力办大事,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四是加快推进政府非税收入收缴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按照编制综合财政预算的要求将非税收入收缴制度改革与部门预算制度改革结合起来。五是推广试点经验,在转移支付县全面推行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六是在加强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控制新债、化解陈债的有效办法,主动防范财政风险。

4、继续改进工作作风,更好地服务发展大局

一是强化大局意识,想问题、办事情、安排收支始终从大局出发,自觉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上来。二是强化主动意识。围绕“两个率先”的总目标,积极主动地发挥公共财政的职能作用,想群众所想,急发展所急,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三是强化求实意识。说实话、办实事、算实账、求实效,不搞形式主义,不做“面子工程”。四是强化服务意识。积极沟通,主动协调,真心实意地为群众服务,为基层服务,为部门服务。财政部门将外树服务型机关形象、内兴学习型机关新风,努力构建以“廉洁、高效、规范、务实、创新”为核心内涵的财政文化。

第二篇:二0一一年一月份财政预算执行简析

二○一一年元月份财政预算

收支情况分析

新年伊始,高新区财税战线干部职工在党工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义,以建设富裕和谐美丽高新区为中心任务,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强化“三种意识”,弘扬“六超”精神,扎扎实实做好财政收支管理工作。一月份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实现了首月“开门红”;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财政收支运行正常。

一、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

(一)收入预算完成情况。元月份,一般预算收入累计完成4618万元,增长173%。其中:税收收入累计完成4487万元,增长178%。税收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为97%,位居全市第一。

从一般预算收入分级情况看,区本级一般预算收入累计完成4326万元,增长184%。乡办级一般预算收入累计完成292万元,增长75%。

从一般预算收入分部门情况看,国税部门累计完成998万元,增长312%。地税部门累计完成3620万元(其中耕地占用税完成574万元),增长157%。

(二)支出预算完成情况。元月份,一般预算支出累计完成2164万元,增长210%。其中,区本级一般预算支出累计完成1953万元,增长215%;乡办级一般预算支出累计完成211万元,增长165%。

从支出经济用途分类情况看,元月份,工资福利支出累计完成1620万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为75%;对个人及家庭补助支出累计完成53万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为2%;公用经费支出累计完成19万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为1%;专项支出累计完成301万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为14%;上级追加指标支出累计完成171万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为8%。

二、财政收支预算执行简析

(一)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财政收入实现首月“开门红”。2011年组织收入工作开局良好。进入新的一年,财税部门在认真总结上一年工作的基础上,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饱满的精神,迅速投入到新一年的收入征管工作中,及早安排收入计划,及早分解责任目标,及早落实征管措施。一月份,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618万元,同比增收2927万元,增幅达173%。全年组织收入工作实现良好开局,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收入实现首月“开门红”。

(二)受双节期间消费拉动,营业税收入增长较快。今年元月份正值春节前夕,交通运输、住宿餐饮、娱乐服务等行业营业额增加,消费市场繁荣活跃,带动营业税快速增长。一月份,高新区营业税收入完成1419万元,占税收收入的32%,比上年同期增长130%。

(三)财政支出稳定增长,为增加节日消费、维护社会稳定发挥积极作用。为了确保全区人民过上一个安定、祥和的春节,财政部门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一方面全力保证财政供养人员一月份工资正常发放,而且提前发放了二月份工资;另一方面及时、足额拨付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失业救济金、军转干部困难补助、农村低保、五保户补助、公益性岗位补贴以及抚恤、救灾等重点资金,全区财政支出实现较快增长。一月份,全区一般预算支出完成2164万元,增长210%。其中教育、公共安全、社会保障等重点支出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380%、222%和430%。

三、2011年财政收支工作建议

2011年我区财税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落实相关的财政政策,科学合理安排配套资金,保持财政政策对经济的促进作用;狠抓增收节支,做强做大财力基础,加大对民营经济以及装备制造、商贸流通、文化旅游主导产业的引进和支持力度,支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三农”、教育、卫生、社保、环保等项工作的发展,并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加快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政体制机制;坚持依法理财,完善预算管

理制度,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着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2011年,全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工作目标为4亿元,增长37%。面对较高的收入任务,财税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做好打艰苦战役的准备,全力组织收入。元月份财政收入实现首月“开门红”,极大地增强了我们完成全年收入任务的信心。2011年,我们要继续大力推进依法治税,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规范税收征管秩序,堵塞收入漏洞,挖掘增收潜力。进一步加强财政、税务、人行等部门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及时协调解决收入征管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克服一切不利因素影响,确保完成全年收入任务。

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科学发展主题,支持壮大财政经济实力

1、围绕中心工作,着力支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紧紧抓住中央在货币、金融、财政等方面继续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机遇,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加强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改善为抓手,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充分发挥财政部门的职能作用,不断完善投入机制,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2、狠抓收入组织,着力完善税收征管的激励机制。在继续抓好财源建设的基础上,强化税源管理和监控,切实抓好税收征管质量,增强协税护税的责任意识。继续支持征管部门规范执法行为,加强税收收入征收工作。重点抓好车船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小税种的征管,力争在这几个税种上有更新突破。继续摸清、跟踪了解税源企业的变动情况,采取积极措施防止税源向外地区转移,避免税收流失。

3、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运营管理,保障国有资产安全。抓好国有资产运营工作,把政府公共资源有偿使用招标、拍卖等收入纳入预算管理,鼓励盘活闲置资产和低效运转资产,让存量资产发挥最大效益。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由财政统一调配、管理和处置,加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收入纳入“收

支两条线”管理的稽查力度,通过资产划转、划拨等方式全面整合全区行政事业单位不动产,进一步扩大财政收入规模。

(二)坚持以人为本,支持解决好民生问题

切实抓好各项民生政策的落实工作,加大财政对民生方面的投入,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1、支持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高度重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发放,继续健全城乡低保动态管理机制;完善城镇和农村居民医疗保障制度,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实际问题;完善养老服务保障制度和困难群体生活救助发放,扩大城镇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规模,加大医疗救助、住房救助、临时救济的工作力度,建立健全保障标准自然增长体系。

2、支持落实就业再就业的各项政策。积极安排就业补助专项资金, 加大对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扩大劳务输出,支持就业再就业工作,确保全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3、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支持完善公共卫生、村级卫生室等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健全乡村卫生院(室)管理服务运转的长效机制,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强化预防保健、重大传染病防治等公共卫生工作,解决城乡贫困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三)坚持推进财政改革,增强财政事业发展动力

1、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改革,规范财政与乡办及部门的管理体制。按照综合预算的要求,进一步细化和深化预算,逐步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按照公平、公正和透明的原则,在确保管委会重点项目资金的同时,结合事业发展需要和部门工作实际,统筹安排预算内外资金,加大经费保障力度。同时要维护预算刚性,依法编制和执行预算,减少预算追加事项,集中财力办大事,推动重点支出进入科学化、制度化轨道。

2、继续扩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完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按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要求,继续做好“零余额”账户清算工作。进一步扩大财政集中

支付改革的规模和范围。

3、全面推进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进一步从执收项目、标准和票据管理入手,继续加大政府非税收入改革的力度,确保将属于政府非税收入的资金全部纳入同级国库和财政专户,做到应收尽收,坚决杜绝部门和单位“坐收坐支”和私设“小金库”行为的发生。

4、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制度。继续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对教育、卫生、市政建设等大宗采购项目全部纳入政府采购监管范围;扩大定点采购范围;加强部门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的管理和监督,强化各部门、单位内部政府采购工作责任。

(四)坚持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财政监管水平

1、强化专项监督检查。将预算管理工作的重点逐步向服务和监督管理方面转移,把部门预算编制、执行以及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单位会计工作达标作为检查的重点,进一步强化对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资金的监督检查。对转移支付资金、专项资金特别是涉及民生的各类补贴资金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建设资金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切实把资金管好用好。继续抓住财政管理中的薄弱环节、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专项检查,特别是加强对“小金库”等财政违纪现象的治理,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利用国库集中支付体系,跟踪财政资金流向,并进行有效监控,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2、强化财政监督确保资金安全。坚持财政监督工作“三个并重”:一是事前审核、事中监控与事后监督并重。以预算编制为重点,以财政集中支付、直接支付为手段,把资金划拨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监督工作制度化、经常化。二是对外检查与对内监督并重。在对外开展会计信息质量及各种专项资金检查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对乡镇财政所、区直各部门的监督检查。三是日常监督与加强管理并重。把重点放在查找出现问题的根源上,从管理工作上找原因,从解决问题上想办法,从加强管理上添措施。

3、加强支出管理,清理单位往来资金。确保支出进度,做到均衡支出。进一步减少中间环节,缩短拨付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对于年初预算安排资金,尽可能提高预算执行的均衡性,按进度将资金及时拨付到位。对于上级下达的专项资金,主动加强与主管部门的联系,尽快确定项目,及时下达。对于应急资金,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优先拨付。严格执行经人大批准的预算,认真按照批复的预算科目和数额执行,防止突破预算、随意调整支出科目和挪用财政资金现象的发生,维护预算的刚性,提高预算的执行力。

4、坚持勤俭节约,加强财政供养人员管理。严格控制和进一步规范预算追加,继续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厉行节约,勤俭办一切事业。严格资产配置的编制、标准和程序,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加强对我区财政供养人员的管理,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群众最需要、事业最需要、发展最需要的地方。

第三篇:关于义乌市2009财政预算执行

义乌市审计局

审计结果公告

义审公告„2010‟1号

义乌市审计局办公室

2《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有关财经法规的规定;账务处理符合有关会计准则的要求。

2009年,全市贯彻“保增长、惠民生、优结构”的要求,开展“四个年”活动,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平稳较快发展:一是积极发挥财税职能,力促经济转型保增长。全年为扶持企业减负3.85亿元;落实外贸扶持资金2766万元;拨付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资金2254万元;安排科技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工业技改专项资金、创品牌及标准化战略奖励资金、种粮补贴四项资金7445万元。二是优化财政收支结构,力促民生改善保稳定。通过各种措施,规范税收执法,强化收入组织,全年共压缩行政经费支出2532万元;投入民生资金总计45.05亿元,占政府公共预算总支出的55.6%,同比增长9.8%。三是深化财政各项改革,力促公共财政迈新步。启动了新一轮国企改革,“市政府-国资局-国有企业”三级国资监管新架构基本建立,国资监管工作更为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市公共资产管理中心运行有效,完成356家单位资产清查,需办理产权登记的房产738宗、土地740宗,至2010年6月底已完成80%,公开拍租闲臵房产216个区块,租金1581万元,增幅达51%;积极落实强镇扩权试点工作,做好放权项目资金的转移支付和使用监督。四是强化财政科学监管,力促管理

让金收入明显减少,财政收入增速明显放缓。经对近3年政府公共预算可用财力与财政综合预算总收入(不含社保基金)总量及占比分析,政府公共预算可用财力总量逐年减少,从2007年920271万元减少到2009年的766551万元,减少了153720万元。与此同时,政府公共预算可用财力占财政综合预算总收入的比例也在逐年下降,从2007年的76.2%下降到2009年的70.8%,下降了5.4%。

与此相反,为满足扩大内需、刺激经济、改善民生的要求,需加大财政投入,保持一定规模的支出,政府公共预算支出刚性较大,财政收支平衡压力日渐增大,财政风险逐渐显现。2009全市实现政府公共预算收入760524万元,按现行财政体制结算当年地方可用财力为766551万元(含财政部代理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16000万元),政府公共预算支出809823万元(含负债支出18748万元),收支缺口动用历年结余弥补。

2.部分非税收入征收不到位。

(1)地下水开采使用,绝大多数未征收水资源费、污水处理费。按规定,开采使用地下水资源需征收水资源费(1.20元/ M)和污水处理费(0.80元/ M),目前我市除农村自用的一户一井外,部分工业企业、宾馆、饭店、浴室、洗车场等高耗水单位,受巨大经济利益的驱动(取用地下水

333行调查走访发现,真正已投产的仅3家,有2家厂房已建成但仍还闲臵,未明确经营内容。10个项目实际投资额、产值、税收与其争取土地时立项申报数对比,实现程度分别为11%、17%和22%。

(2)矿产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是未按批准的开发利用方案开采。2009年底,全市共有采矿权证的采石场8个,其中有3个采石场未按批准的开发利用方案进行开采,3个存在局部越界。二是到期采石场管理缺位。部分采石场采矿证到期前大量爆破,获取石料用于合同到期后生产,违反了合同“期满后三个月内允许清运矿产品”的约定,2009年12月底到期的升华采石场和 2010年3月底到期的山峰、东湖门、划洪坑等四家采石场均还在生产,造成矿产资源流失。

(3)地下水资源超采严重,储量急剧下降。地下水作为战略储备资源,是地表水缺水年份的有益补充。近年来因过度开采,大多地下水井深度从原来的50米增加到目前的100米以上,在稠城、稠江、北苑、后宅一带,已形成面积大于30平方公里的地下水位持续降落“漏斗区”,且漏斗范围呈逐步扩大趋势,极易造成地质灾害。同时,由于地下水位下降导致废弃井大量增多,污水回灌严重影响地下水质。市疾控中心2009年抽检的36份地下水质检测报告,22份“菌

(三)公共产品提供及服务绩效

1.部分公共设施利用率低,社会效益不明显。(1)农村完工公厕使用率低。抽查我市11个镇街12个村,2008年10月前完工的20座公厕,12座未开放使用,使用率仅为40%。

(2)场馆设施社会效益不明显。政府投资建设的体育场、体育馆和游泳中心等大型场馆设施,空闲时间较长,使用率不高;部分场馆配套服务用房,改变用途,对外出租用于办公、经营;除少数的室外场馆外,其余均无固定时间、固定场地向市民免费开放,未能尽可能地满足广大群众对运动健身场所的需求,社会效益不明显。

2.部分农村建设工程管理欠规范。

扶贫工程资料不齐全、档案管理不规范。经抽审,上潘村、寺西村工程无档案记录,下宅村工程无决算报告,某镇2008年7个扶贫项目无档案资料,2009年10个扶贫项目资料不齐全。

部分农村文体设施缺少后续管理。在实施农村小康健身工程和创建示范村过程中,市财政以奖代补形式购建的文体设施,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维护”的现象,农村文体设施损坏未能及时修复,既影响设施功能的发挥,也存在安全隐患。

0建立动态监管机制,以查促管,做到应收尽收;倡导勤俭节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进一步压缩行政支出;加大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监管力度,切实提高政府投资资金的绩效。

(二)规范管理,提高公共产权运营绩效

加强公共资产(资源)的管理,对政府资源进行整合,有利于提高资产有效利用和经营收益,缓解财政资金不足,规范公共投入和支出行为,满足构筑公共财政框架的要求。

一是建立政府资源性资产监管制度,提升资源性资产使用绩效。完善工业用地供应、开发、出让和使用等管理制度;加强对矿产资源、地下水资源的监管,采取有力措施,加大违规开采整治力度;进一步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建立科学用水管理制度,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二是加强各部门、镇街非经营性资产的管理。明晰产权,进一步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管理,明确责任,切实防范资产流失,发挥管理绩效。

三是完善制度,深化国资改革。抓紧办理资产划转变更登记,强化管理,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融资监管制度。

(三)深化改革,提高公共产品服务绩效

建设服务型社会,要求政府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更加注重公共服务理念的更新,注重公共服务投入的整体效率,更好地满足公众的现实需求。

2的通知》、《义乌市社区财务管理办法》和《社区工作服务用房和资产管理意见》等,进行规范管理;对“财政收支矛盾日渐突出”、“部分非税收入征收不到位”、“大部分工程勘察、设计未公开招投标”等三个方面涉及的问题,相关部门正在积极调研,拟定整改措施。

第四篇: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工作

开展财政预算执行审计:

维护财经秩序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导语:今天上午,我县召开2011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工作会议。明确重点、细化任务,确保如期、如质完成2011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任务。

配音:会议指出,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进行预算执行审计从根本上改变了多年来审计机关不能监督同级财政的现象,也是加强廉政建设的重要措施,审计结果报告和审计工作报告成为政府加强预算管理、人大加强预算监督的重要依据,审计监督权威性大大增强。要通过开展预算执行审计,充分发挥审计工作在规范预算管理、维护财经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完善公共财政管理体制、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的宏观性、建设性作用。副县长周利人在会上强调:各与会人员一定要充分认识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重大意义,参审人员必须坚持依法审计、文明审计、严格按审计程序操作,做到严谨细致。各单位要明确工作重点,增强审计意识,自觉接受监督,积极、主动与审计部门搞好配合,针对审计中出现的薄弱环节及时进行整改,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政府资金安全,国家税收不流失。

县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国土局、人民银行等部门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

第五篇:关于二○○四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二○○五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各位代表:我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0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5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2004年,全区人民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工业强区、商贸兴区、环境立区”,突出工业抓投入、农业抓调整、三产抓龙头,国民经济呈现出快速良好的发展势头,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在此基础上,全区财政收支保持了较高的增长幅度,圆满完成各项预算任务,连续9年实现财政收支平衡。财政收入完成情况:2004年全区财政收入预算为21090万元,实际完成25317万元,完成预算的120.04%,同口径比上年增长21.28%。分项目情况是:增值税完成5526万元,营业税完成3482万元,企业所得税完成784万元,个人所得税完成424万元,城市维护建设税完成2338万元,基金收入2000万元。2004年,区级财政收入完成17277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17.79%;乡镇级财政收入完成8040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29.53%。财政支出完成情况: 2004年全区财政支出预算为24920万元,实际完成31002万元,完成预算的124.41%,比上年增长22.18%。其中:区级支出25076万元,乡镇级支出5926万元。主要支出项目是: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事业费支出950万元,文体广播事业费支出581万元,教育事业费支出5278万元,卫生事业费支出1271万元,行政管理费支出3687万元,公检法支出1619万元,其它部门事业费支出1367元,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经费支出2357万元。2004年全区基金预算支出2168万元,当年财政预算总支出33170万元。财政平衡情况:按现行财政体制算帐,2004年我区当年分得灶内财力19550万元,加上年结转2931万元,专项资金8922万元,市拨专款4227万元,调入资金40万元,全区可用资金为35670万元;当年财政总支出33170万元,按规定结转下年支出2500万元,连续第9年实现财政收支平衡。上述预算执行数字,在与上级业务部门对接、完成决算编制后,还会有些小的变化。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全区在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财政支出增长较快,但由于体制调整等因素,灶内财力增长并不突出,收支缺口给预算执行带来了相当的困难。在此情况下,能够较好地完成各项预算任务,是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人大、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团结协作、艰苦奋斗的结果,也是全区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回顾一年来的工作,财税部门在改革中谋发展,在困难中求突破,认真落实财政政策,积极参与经济建设,大力整顿财经秩序,不断提高收支质量,较好地促进了我区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推进财政改革,公共财政体制不断完善。一是完善财税管理体制。2004年区对市上缴基数随市属企业集团管理权限下划而增加,“非典”期间对某些行业的部分税收进行减免,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我区的财力。财税部门加强对上争取,积极采取措施,努力减轻了体制调整带来的影响。二是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安排转移支付资金903万元,保证了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落实国家政策,取消了农业特产税,整顿了农业税征收秩序,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三是深入推行政府采购制度。全年政府采购资金达到1938万元,节约资金345万元,发挥了节约资金和促进廉政建设的双重作用。四是公有资产管理经营机制逐步完善。成立了公有资产运营机构,实行市场化管理,着力提高公有资产效益。五是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根据上级政策,针对我区实际,一次性拨付804万元,解决了多年来制约我区粮食改革的库存高价位粮问题。六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完成了国库集中支付、部门预算、新一轮财源建设规划的准备工作,为今后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奠定了基础。调整支出结构,各项社会事业的资金需求得到保障。一是将社会保障和稳定工作做为支出重点。及时调整预算,拨付资金314万元用于抗击“非典”斗争。发放养老金8413万元,最低生活保障金760万元,失业保险金910万元,再就业资金263万元,积极推进就业、军转干部安置等工作。拨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级联创”活动资金40万元,用于农村道路建设、改善办公设施等方面。二是保证工资等法定支出。切实加强资金管理,统一支出标准,硬化预算约束,认真遵守“一支笔”审批制度,确保预算的正常执行,落实了增资政策,保证了教育、科技、计生、文化、卫生、人防、兵役等法定支出的资金需求。三是大力支持城市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拨付资金5200余万元,支持了孝妇河治理、青年西路建设、高速公路绿化、东部新区小学建设等多项重点工程。并积极发挥部门优势,争取了相当数量的上级扶持资金和贷款,投入到全区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发展中。发挥职能作用,积极支持了经济建设。一是着力培植工业支柱财源。2004年拨付企业发展资金560万元,拨付中小企业壮大工程技改贴息资金160万元,推动重点项目建设,促进了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二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减免行政收费,精简行政审批手续,切实落实优惠政策,降低企业负担,促进经济发展环境的不断优化。三是加大支农投入。深入实施农业综合开发

和“双增工程”,切实提高农业经济水平。四是参与支持企业二次改制和破产重组工作,落实政策,明确政企产权关系,推动企业改革步伐。加强财政监督,切实解决了一些热点难点问题。与税务、审计等部门实行信息共享,认真开展财政监督检查工作,维护了财经法纪的严肃性。坚持以人为本,对全区2945名会计从业人员开展继续教育培训,提高了会计人员素质和会计信息质量。针对历史遗留问题,大力开展清欠追缴工作,追回国有资产、资金4000余万元,减轻了多年来的财政负担。全年受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代表提案6件,市民投诉1件,领导书面批办事项270余件,事关全区改革、发展、稳定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全部认真予以办理。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仍然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财政工作面临的复杂局面和艰巨任务。一是支出刚性增长,财政平衡压力越来越大;二是财政困难状况仍然没有得到缓解,经济的发展与财政的增收还存在一定距离;三是各种历史遗留问题、潜在的财政风险不容忽视;四是财政资金使用监督不够,资金使用效益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五是镇、街道财政收入增幅虽然明显高于全区平均水平,但存在发展不平衡问题。对此,我们要充分认识,通过深化改革、健全职能、完善制度、加强管理,逐步克服和解决。

二、2005年财政预算草案初步确定2005年全区财政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抓好财源建设,深化财政改革,积极调整支出结构,严格财政收支管理,大力开展增收节支,整顿规范经济秩序,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预算安排上,坚持艰苦奋斗、厉行节约、量入为出的原则,集中力量保工资、保稳定、保法定支出,维护全区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良好局面。全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安排30380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20%。全区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安排34000万元(不含市核专款支出),其中灶内财政支出安排25800万元,比上年增长10%。主要支出项目安排情况是: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事业费支出1050万元,比上年增长10.50%;文体广播事业费支出治理发愣功万元,比上年增长5%;教育事业费支出6020万元,比上年增长14.06%;卫生事业费支出1346万元,比上年增长5.90%;计生经费支出370万元,比上年增长13.16%;科技三项费用支出180万元,比上年增长11.10%;企业挖潜改造支出350万元,与上年持平;行政管理费支出3300万元,比上年减少10.23%;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经费支出2546万元,比上年增长8.02%;抚恤事业费支出1852万元,比上年增长11.36%;社会保障支出670万元,比上年增长14.14%;公检法支出1807万元,比上年增长11.74%;其他部门事业费支出1450万元,比上年增长6.08%。完成2005年30380万元的财政收入任务,按现行财政体制算帐,灶内财力预计为22300万元,财力缺口约3500万元,主要是政策性增资翘尾巴加大预算。

三、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全面完成2005年预算任务2005年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总体经济发展环境比较有利,近几年全区加大工业投入、扩大招商引资的成效逐步显现,财政增收基础日益稳固。但同时由于增值税转型、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社会保障力度加大及增资等减收增支因素影响,财政收支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因此,2005年全区财政工作要坚定信心,解放思想,充分发挥财政职能,正确运用财政政策,积极推进财政改革,不断强化财政管理,努力支持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建立稳固、平衡的地方财政体系。

(一)加大支持力度,深入实施新一轮财源建设工程。按照新一轮财源建设五年规划及实施意见,积极推动财源建设向纵深发展。一是落实政策措施,对重点项目进行重点扶持。按照区委关于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采取政策扶持、奖励、贴息、参股、担保等方式,强化服务措施,大力加强对重点财源的扶持力度,让财税贡献大的行业、企业得到更多的财政支持,培植壮大对地区财政具有支撑作用的骨干财源。二是把握方向,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在宏观上把握经济发展方向和重点,积极支持工业重点财源,着力培植物流产业、商贸流通、新兴服务业等新型财源,推动财源结构优化升级。三是体现财政支出的政策性,认真解决“三农问题”。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实行粮食直补,加大农业综合开发投入,认真实施“双增工程”,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四是围绕实施“三强带动”战略,促进城乡经济发展。继续执行超收分成政策,鼓励镇办快速发展、多收多支,充分调动镇办培植财源、加快发展的积极性,保证镇办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资金的需求。

(二)继续深化财政改革,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基本框架。一是积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认真开展调查研究,采取积极措施,在新一轮税制改革推行之前,积极主动地前做好准备,保证改革政策的落实,保证全区财政利益。二是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解决好财政投入与经济建设、事业发展的关系,退出一般竞争性、经营性领域,重点支持公共事业发展。开展部门预算编制改革,积极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继续做好政府采购、工资统发、社会保障等各项工作,促进财政支出效益最大化。三是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严格收支秩序,对预算外资金实行预算化管理,充分发挥预算外资金的使用效益。四是积极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做好到期借款还本付息的组织工作,落实好还款资金,加强政府再贷款使用监管,防止出现债务风险。

(三)发挥后勤保障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首先是集中财力保工资。统筹安排预算内外财力,落实好增资政策,把工资性支出摆到预算安排的首位,完善和巩固统一发放工资制度,保证资金安全。其次是保证社会保障资金需要。努力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大力加强资金投入,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有步骤的向农村普及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真正保护弱势群体。第三是保证各项法定支出的增长和政府机关的正常运转。在预算中做好安排,切实保证农业、教育、科技、计生、文化、兵役等各项法定支出需要。同时,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旧城改造等工作,支持文化、旅游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四)增收节支,强化管理,切实当好家、理好财。从全区政治经济发展大局出发,增收节支、当家理财,扎扎实实做好工作。一是继续做好组织收入工作。加强税收收入征管,强化税源监控,清理整顿税收秩序,依率计征,应收尽收,使财源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成果反映到财政增收上来。二是狠抓非税收入征管。认真做好经营城市和经营土地工作,所有资金纳入财政专户,规范非税收入管理。三是强化资金控制。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保持一般性支出零增长。加大对财源建设资金、社会保障资金、粮食风险基金、财政周转金等各项资金的管理力度,按照筹措使用好、管理运营好、保增值、保安全的原则,把各项管理规定落到实处,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效益。四是强化财政监督职能。进一步完善涵盖资金运动全过程的财政监督检查机制,积极支持和配合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严肃查处各种挥霍浪费财政资金的行为,维护正常的财经秩序。各位代表,今年的财政任务光荣而艰巨,我们要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的指引下,在区委的正确领导和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本次大会决议,再接再厉,团结拼搏,为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而努力奋斗!

下载关于江苏省二○○五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二○○六年财政预算草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江苏省二○○五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二○○六年财政预算草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市级财政预算执行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国库集中收付改革的需要,进一步强化市级预算执行管理,硬化预算约束,推进依法理财、科学理财和民主理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市级预算审批监......

    新形势下财政预算执行审计

    新形势下财政预算执行审计 应重点关注的内容 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是法律赋予审计机关的基本职能,是审计机关的永恒主题。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同级预算执行审计在发挥审计监督职能,促......

    关于惠民2016年度级财政预算执行

    关于惠民县2016年度县级财政预算执行 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十七条规定和上级审计机关的统一部署,我局实施了县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

    囊谦二一六年财政预算执行

    囊谦县二○一六年财政预算执行 情况和二○一七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7年3月16日在囊谦县第十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囊谦县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

    2016年自治州财政预算执行

    2016年自治州财政预算执行 情况与2017年财政预算(草案) 昌吉州财政局 二○一七年一月 目 录 一、2016年自治州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情况………………………(1) 二、2016年自治州一......

    关于辉南县2009年财政预算执行

    关于辉南县201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和2011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0年12月28日在辉南县第十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辉南县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县政府委托,现将20......

    财政预算执行和财政收支情况审计报告

    一、2010年度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一)市财政局组织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情况。预算收入执行情况2010年度全市财政收入 380156万元,完......

    横渡镇二0一一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横渡镇二○一一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和二○一二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1年1月9日在横渡镇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彭先果 各位代表、同志们: 我受横渡镇人民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