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古代诗文阅读能力比赛初赛试题参考答案

时间:2019-05-12 08:49: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二古代诗文阅读能力比赛初赛试题参考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二古代诗文阅读能力比赛初赛试题参考答案》。

第一篇:高二古代诗文阅读能力比赛初赛试题参考答案

2014年高二古代诗文阅读能力比赛初赛试题

参考答案

一、(一)1.A(一种表示恭敬的礼节,参拜)2.C(A连词,由于介词,用;B介词,被介词,替;C副词,于是,就;D连词,表承接助词,表修饰)3.B(①是延明的做法。⑤不是在为政时期)4.B(“不但没有加害他”与原文不符合)

(二)5.B(B.降:降低)6.C(A项两个“以”是连词,表目的;B项两个“为”都是动词,可以翻译为“做”。C项前一个“于”,介词,表引进对象,可译为“对,对于”;后一个“于”,介词,向。D项两个“之”都是代词,可译为“他”。)7.D(①是唐太宗治国的措施,②是唐太宗反对讨伐獠民,③表现唐太宗励精图治,④是裴矩批评唐太宗的话,⑤是唐太宗表扬裴矩直言敢谏,并非直接表现他善于纳谏,⑥是表现唐太宗善于纳谏。所以选D。)8.D(“太宗大怒,下令杀掉了犯法的官员”的说法不准确,文中“上欲杀之”,还没有执行。)

(三)9.B 坐:因此。10.C(A用,连词/拿,动词B在,介词/比,介词C同,跟。均为连词D.他,指梦阳,代词/没有意义,助词。)11.C ③⑤不属于何景明志操耿介的。

12.A是李东阳向皇上推荐何景明。

(四)13.A(指代我)14.C,介词,因为。(A动词,担任 /动词,写;B助词,„„的人/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D助词,的/ 助词,主谓之间)15.B(A①实为贬,②这是王忱对范泰的评价;C②这个实际没有做,与其重用没有关系;D②真正的原因是范泰是先朝旧臣。)

16.B(A项,“就改正了那个坏习惯”文中没有提及;C项,“元嘉二年”已是文帝时期;D项,“向来威望不重”只是殷景仁的话。)

(五)17.C(属:恰逢,正赶上)18.A(A都表顺承B担任,作动词/替,介词C认为,动词/因为,介词D助词不译/代词,代“梁城”)19.D(①是周文帝为军队饯行④⑤表现了武帝对于谨的重视。)20.B(于谨并没有进入敌人的要塞,而是回到自己的边塞。前文有“出塞觇贼”。)

(六)21.C(韪:对,是,此处是“赞同”的意思。)22.B(于:都是介词,在。A.以:介词,用/连词,表目的。C.其:代词,他们的/代词,那种。D.之:助词,的/代词,他们。)

23.C(①③④都是讲林则徐为禁烟而采取的措施的。②是总督邓廷桢的做法;⑤是林则徐分析鸦片对国家民族的危害;⑥是解决湖南镇筸地方武装制造事端这一问题采取的措施。)

24.D(从林则徐上书的话“如概与之绝,转恐联为一气。粤民以海为生,概禁出洋,其势不可终日”可看出林则徐反对一概与外商断绝贸易,一概禁止渔船出海。)

(七)25.D(壮:赞美)26.D(D项两个“其”都是代词,代“他的”,均指郭舒;A项前一个“之”是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后一个“之”是代词,代郭舒;B项前一个“乃”作连词,于是,就,后一个 “乃”作语气副词,译为“竟然”;C项前一个“以”作连词用,表目的,相当于“来”,后一个“以”作介词用,“把”的意思。)

27.C28.D(A项不是郭舒的母亲让郭舒拜师求学,而是郭舒向母亲请求去拜师求学;B项发生的时间实在刘弘死后;C项中“郭舒代宗廞受过”在文中并未提及。)29.D

二、30.D31.A32.A33.D

第二篇:古代诗文课题

农村小学创建“古诗文诵读”特色学校课题研究之四:第二阶段活动计划

古诗文诵读特色学校研究课题第二阶段活动计划

“经典古诗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记录着民族的智慧,传承着圣贤伟大的思想光辉,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思想支柱、智慧源泉、感情纽带和行为动力,是极具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民族文化瑰宝。在小学生中开展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有利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有利于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小学生每天诵读经典古诗文,通过优雅精致的祖国语言,浸润于经典古诗文的光辉之中,得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滋养,砥砺品行、健全人格,为精神成长打下文化的根基,使他们成长为德行高尚、知识广博、行为优雅的现代中国人。

一、诵读目标

1、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素养。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

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充分利用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

3、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经典古诗文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4、提高修养、陶冶性情。通过“经典古诗文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二、组织机构

成立滨湖小学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领导小组,主要负责领导组织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的实施。组长:任晓革,副组长:何变朋,成员为各班班主任。

三、诵读的内容

主诵篇目为所有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辅诵篇目可灵活安排,一般每周低年级两首、中年级三首、高年级四首。

推荐书目:《唐诗宋词300首》 《三字经》 《弟子规》

《增广贤文》 《论语》 《千字文》

四、实施原则

1、每日吟诵、确保时间。每位教师要要充分认识经典古诗文诵读的意义,高度重视诵读课程,坚持常抓不懈。以饱满的热情参与诵读,与学生一起真心感受经典古诗文的魅力,真切感受诵读带来的生命的律动与成长。

2、熟读成诵、不求甚解。诵读,决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同时包含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心、脑等多种感官并用。语言正是在反复的实践中形成一种习惯,小学阶段是儿童记忆的黄金季节,对于经典古诗文,教师不必过多讲解,重在让学生熟读成诵,就如种下一颗颗充满生命潜能的种子,在特殊的情境里自然会发芽成长,“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3、与时俱进、发展继承。经典古诗文在语言内容方面是高度紧凑浓缩的,包括大量对人生、世界、乃至神秘宇宙的智能思考和为人之道的论述,是古人真实深远的生命体验。我们要以辩证的眼光去了解,去学习。

五、具体要求

1、“晨读”:按一早到校就读书的求,利用早晨时间,大声诵读5分钟,早读老师带领。

2、“午诵”:利用中午时间安排学生诵读,中午值班老师带领。

3、“暮省”:回家以后,每人复习白天诵读内容,家长负责检查。

4、每节课上课前诵读古诗一首(两遍),课任老师负责。

5、每周周三晨会课安排进行学生自主诵读活动,可采用诵、讲、唱、演等形式,班主任负责。

6、每周利用班队课进行集体诵读,并组织每周总结,班主任负责。

7、每月的黑板报和橱窗安排的经典诵读的内容,教导处负责。

以上各项常规活动,根据各班的活动安排,学校进行检查。

8、每天中午午间时间播放经典古诗文的朗读或者是经典古诗文音乐,课间铃声采用古诗新唱音乐,学校建好特色专用教室,彰显成绩,校长室负责。

9、各办公室、班级、科室等要努力体现特色,各科室负责。

10、充分发挥学科中的积极因素,促进经典古诗文与课堂教学的相互渗透。

六、活动组织

1、创新形式,开展诵读比赛。“经典诵读会”:每月一主题,重在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必背古诗标活动”:每学期学校组织,在达标的基础上评选“校园小书生”。

“亲子诵读活动”:每学年组织一次,评选出“伴读好家长”。

2、校园诗社活动。教导处组织好校园诗社的活动,每月组织一次创作比赛,并主动参加校外活动,扩大影响、提升层次。

3、家校互动。引导、鼓励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倡导家庭开设“亲子诵读时间”,让孩子放学后、睡觉前,诵读经典,引导孩子进入国学的殿堂。

七、研究与发展

1、建立每月例会与学期总结制度,开展听评课活动和专题教研,及时发现、传播好的经验和方法,对成绩突出的班级与教师给予奖励。

2、开展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师的培训与学习,提高教师的国学素养和指导学生诵读的能力。

《小学低段学生古诗词诵读入门指导的研究》课题研

究方案

分类:国学课题 | 标签: 课题研究方案

2012-01-21 21:11 阅读(349)评论(0)

《小学低段学生古诗词诵读入门指导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铜山区实验小学 张玉玲

一、课题的提出:

中华古典诗词博大精深,它以生动凝练的语言,优美的韵味,广袤深邃的意境,成为小学生接触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好教材,并且古诗词的熏陶对孩子们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正因如此我开始研究与古诗词相关的课题——《小学低段学生古诗词诵读入门指导的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诵读古诗词,重在朗读和背诵,不作多少讲解和分析。这里的古诗词,特指那些比较经典的、朗朗上口的古诗词。小学低段学生古诗词诵读入门指导的研究,是指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寻求适合低段学生年龄特点的一些朗读、背诵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巧,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激发兴趣,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课题研究的价值:

以中华经典古诗词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构成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民族文化素质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我们用来铸人铸魂的重要教育资源。具体一是继承弘扬传统文化的需要;二是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培育民族精神的需要;三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及《课标》解读中有关古诗词的阐述。

2、儿童诵读文化经典——古诗词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也就是说小学阶段是人的一生中记忆的高峰期,儿时记下的东西终生不忘,而诵读古诗词是一种记忆活动,让他们学习并积累下一生最有价值的东西。

3、古诗词短小精悍、句式整齐、富有韵律、琅琅上口、易读易记,特别适合小学生背诵。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了解掌握小学低段学生诵读古诗词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的语言积累。初步培养学生积累古诗词、欣赏古诗词的能力。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为学生创设文化传承的平台。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提升人文素养,拓宽孩子的心胸与视野,丰厚学生的知识储备。感受中华文化的璨若星辰与博大精深。不断阅读经典、阅读文化、阅读精神,使学生博学、睿智。

4、探索引导低段学生开展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的方法和途径,提高诵读的趣味性和有效性,正确指导学生诵读经典古诗词,重视学生诵读古诗词的习惯,体味古诗词的韵律美和涵蕴美。

5、探索和总结出指导低段学生诵读经典古诗词的教学模式,撰写出一批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论文以及阶段性实验报告。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

1、如何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古诗词诵读的兴趣,让学生能有个性地朗读优秀的古诗词,增强古诗词诵读的语感和欣赏古诗词的能力,能背诵一定量的古诗词,弘扬传统文化,积累一定的人文底蕴。

2.寻求古诗词教学的方法,总结出行之有效的古诗词教学策略。具体可分为以下几方面:

1、小学低段学生诵读古诗词存在问题的调查研究。

2、针对小学低段学生诵读古诗词存在问题的对策研究。

3、小学低段学生古诗词诵读兴趣培养的方法措施研究。

4、小学低段学生古诗词诵读语感能力培养的研究。

5、小学低段学生欣赏古诗词能力培养的研究。

6、引导小学低段学生牢固积累古诗词有效途径的研究。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制定个性研究方案,通过学生实践情况进行分析,再研究调整重新进行实践。并将

经验总结、记录,形成有价值的文字。

2、资料收集法:深入班级,深入学生个体,对学生现状进行调查,利用不同的资源进行收集,找准问题所在,明确研究对象。

3、文献法:广泛收集整理文献资料,为学生诵读提供具有时代性,创造性的正面教材。

4、调查法:深入班级,深入学生个体,就学生诵读古诗词现状进行调查,选取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进行缜密分析,找准问题所在,明确研究对象。

5、经验总结法:重视资料积累,按研究内容写出阶段性总结。在研究中不断反思,及时总结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

6、案例研究法:通过实践探索与研究,对古诗文教学典型案例,进行不断的反思、验证,形成新的措施,以利于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教学活动中,从学生的实际和兴趣入手,拓展学习途径,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经典古诗词,供学生诵读积累,积淀学生的语文功底,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引领学生走进古诗词天地,领略古诗词的魅力,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提升自己的审美和创造能力;通过读、背、表演等方式,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锻炼学生的思维、创新、想象等能力的阅读途径和策略,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八、课题研究的过程 :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10月——2011年12月)

(1)课题的提出。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搜集整理关于经典古诗词诵读的讲座,明确经典诵读对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意义。

(2)撰写并修改完善本课题研究方案,形成正式研究方案,开题实施研究。

(3)学习研究计划和相关材料,明确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各成员确定各自的研究侧重点。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年2月——2013年02月)

1、开展调查活动,了解掌握小学低段学生诵读古诗词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的措施。

2、精选古诗词,开展形式多样的诵读古诗词游戏活动,实践活动。

3、针对课题研究过程中的问题,适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并在一定范围内推广其经验和成果。

4、资料收集整理,建立档案。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3年02月——2013年12月)

1、系统分析整理材料,开展教师、学生及家长等多层面的访谈及问卷调查。

2、总结、鉴定实验成果。

3、撰写课题研究总结及有关论文。

九、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姓 名 课题组中的分工

引导小学生欣赏和吟诵古诗词的策略研究

常州市觅渡桥小学

课题组

一、研究的背景:

时代的列车已驶入了二十一世纪,今天的小学生,尤其是城市里的小学生所面对的是前人从未遭遇过的崭新的时代。这是一个科技迅猛发展、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一个知识大爆炸、快节奏、高效率的时代,一个缤纷繁杂、令人眼花缭乱的时代,但同时也是一个充斥着喧嚣、浮华与诱惑,令人躁动不安的时代。置身于这样的时代,是否还有必要让小学生通过大量学习古诗词的途径,来提升他们在古典文学方面的修养呢?

答案显然是毋庸置疑的。有许多专家、学者早已就此问题展开过深入的思考与探讨。著名作家刘梦溪先生在《今天,为什么要阅读经典》一文中谈到:“至于今天为什么还要读中国的这些经典,我想主要是为了文化传承的需要。如果你不想完全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自己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是承继传统的一种必要的方式。其意义又不止于此。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化的过程,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受传统文化资源熏陶得比较多的人和受熏陶比较少的人,其气质风度是截然不同的。朱熹就说过,读书的目的之一就是让人变化气质。读古人书、与古贤为伍,是一个人精神境界高尚的表现,可以提示人们不要堕入俗流。有时称赞一个人的文章写得好,会惊叹地说这是古人的文章,这是极高的奖赏。古人、古贤、古书,都是传统文化积淀的代称,接触多了,势必使一个人的气质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在个人,可以变化气质;对社会而言,可以转移风气。”

中国号称诗的国度,早在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曾有过“不学诗,无以言”的论断。这至少启示了我们,一个学生是否好学古诗词,至少会对他的言语能力的发展水平造成影响。

在许多有识之士都在呼唤回归中华民族优良文化传统的今天,我们积极引导小学生大量学习古诗词,可以让他们获得许多有益的熏陶。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让小学生更多地学习古诗词,已成为了一种社会共识,一种社会时尚。国家教育部最新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有七十首古诗词需要小学生背诵。这些古诗词都是流传已久的名篇,对于小学生来说,做到耳熟能详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有利于提高其文化修养。同时,这些古诗词大多数已经进入了小学课本。每一册语文教科书里面都编有5-8首的古诗词。那么,当前小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现状到底如何呢?

带着这个问题,课题组于日前面向我校全体五年级同学,针对他们平时诵读古诗词的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问卷,其统计结果如下:

在“你是否喜欢诵读古诗词”一题的选项中,选择“喜欢”的占50.2℅,“一般”的占47.3℅,“不喜欢”的占 2.5℅。由此可见,有一半多一点的同学对学习古诗词很有兴趣,但也有近一半的同学对此持无所谓的态度。

在“你现在已能背诵多少首古诗词了”一题的选项中,选择“10首以下”的占5.5℅,“10-20首”的占53.2℅,“20-40首”的占34.8℅,“40首以上”的占6.5℅。从中可见,古诗词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大多数五年级学生,虽然其在小学阶段的学段已过三分之二,但其背诵古诗词的篇数,都只达到20篇左右,离课标推荐的篇数,差距较大。

导致这种不容乐观的现状产生的原因何在呢?学生们在问卷中也谈了各自的困难,归结一下,主要有以下几条:

(1)古诗词的内容比较深奥,字、词、句的意思不容易读懂。

(2)古诗词中的有些字、词与现在的读音不一样,不容易读准。甚至同一首诗,由于版本不同,用字就可能会不一样,不知到底哪一个版本是正确的,让人感到困惑。

(3)有一些字不认识,句子的结构也比较复杂,诵读的困难较大。

(4)由于缺乏文学和历史知识,不了解诗人的生活简历及写作背景,很难真正理解诗意,只会死记硬背,缺乏感情。

(5)缺乏专门学习古诗词的时间,学生在校的自习时间大多只能应付各科作业;回家后,有的学生除了要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之外,有时还要再做一些家长准备的习题。

(6)由于不会运用,背过以后,当时能记住,时间一长就淡忘了。那么,是否就是由于以上这些由古诗词和学生本身的因素造成了小学生们学习古诗词的困难呢?反观我们的教师、家长、课程以及教学,我认为还有其它的一些因素,也造成了引导小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困难。如:

(7)一些教师和家长自身就没有学习古诗词的兴趣爱好,对学习古诗词的重要意义认识不清,缺乏引导小学生从小学习古诗词的意识,平时对学习古诗词所作的宣传力度不大,不能充分激发起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8)学校没有专门的古诗词课程设置,学生所学习的古诗词散见于各册教材之中,学时分散,教学缺乏系统性,不利于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和迅速提高他们的古诗词修养。

因此,现在有几所学校真正能将背诵70首古诗词的目标落到了实处,又有几名学生真正能把学习古诗词当成了自己的一大兴趣爱好,乃至一种习惯呢?漫步于校园与家庭之内,我们寻常可见的是,许多同学对动画片、漫画书,以及各类电视剧,尤其是武打、枪战片的热衷,却鲜见有自发诵读古诗词的现象,整个社会环境弥漫着一种浮躁而低俗的气息。

刘梦溪先生在文中还谈到:“读书不仅使人获得知识,还可以使人变得安宁,减少浮躁气。”

因此,在现今的校园环境下,非常有必要进一步培养小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形成一股热爱阅读古代文化经典的浓郁学风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说现代小学生往往也喜欢追求时尚的话,那么,就让学习古诗词成为校园里的一种新时尚吧。

然而,大量学习古诗词的校园新时尚的形成,并非易事。我们在各个大型书店的文学书架上,各种版本的介绍唐诗和宋词的书籍举目皆是,但前来问津的小学生却甚少。由此可见,古诗词这类属于“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之类的艺术,由于上述各类自身因素的制约,其对小学生的吸引力,自然是无法与风行于世的各色漫画、卡通以及《哈里波特》之类的流行书籍相提并论的。

再者,我们还观察和体悟到,优秀的文化典籍是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优秀的古诗词不仅深受成人喜爱,小学生最初也是十分喜欢吟诵古诗词的,有些学生往往在幼儿园里就开始诵读骆宾王的《咏鹅》之类的古诗词。但现行的古诗词课堂教学,却让小学生渐渐地产生了畏难情绪,降低了兴趣。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的古诗词课堂教学,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应试教育的倾向。教师往往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内容的解析上,围绕着一首古诗词,往往要从诗人的简历到写作背景,乃至每一个字、词、句,一路解读分析下来,显得繁琐而又庞杂。而且,这样的教学显然超越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少、差、慢、费”的过程,学生们经历得多了,自然会对古诗词产生敬而远之之感。

综合上述种种因素,我们的教师和家长如果不能有所作为,在小学阶段这一个人行为习惯及兴趣爱好的最佳形成期,通过自身的积极投入和探索,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是难以真正将古诗词艺术的根植入儿童的心灵的。

二、研究的内容:

经研究,本课题决定主要研究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古诗词课堂教学改革

我们试图通过改革我们的古诗词课堂教学行为,营造一种更利于学生“自主感悟古诗词”的课堂教学氛围,来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和提高他们自主学习古诗词的能力。

2、七十首古诗词的诵读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向小学生推荐了70首古诗词。我们准备将这七十首古诗词按其在教材中的分布情况和难易程度划分一下,制订出低、中、高三个学段学生的古诗词学习目标。并研究如何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专题性学习活动,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这七十首古诗词的兴趣,并顺利达成欣赏和吟诵各自学段古诗词的目标。

3、古诗词拓展学习

古诗词的学习决不应该仅仅停留在70首古诗词的学习上。我们还应该探讨如何促使学生将古诗词学习活动的触角延伸到70首古诗词之外,去自主学习更多的古诗词,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古诗词修养。

三、研究的重点:

经本课题研究小组成员共同研究,我们将重点研究的策略定位为以下三个方面:

1、经典诗词课例引路

鉴于上述由于现行古诗词教学存在的弊端,我们首先要从古诗词的课堂教学改革入手,来开展古诗词学习策略的研究。具体改进措施设想为以下两点:

(1)提高教师素养

指的是语文教师应带头学习古诗词,一方面迅速提高自身的诗词修养,一方面也是给学生带个好头。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学生们都有向师性,要是全体语文教师都能时时处处学习古诗词,“腹有诗书气自华”,言谈举止间,能引经据典,随口吟诗的话,在学生中必然会引起积极的反响,引发磁场效应,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在一定范围内掀起学习古诗词的高潮。例如,本人所任教的五(3)的学生,由于受到我的感染,喜爱古诗词的同学已占到了60℅,且仍有上升的趋势。

(2)关注作品本身

古人云:“好读书,不求甚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想在这里引用这两句话,是时时要提醒我们在引导学生欣赏和吟诵古诗词的时候,千万不要落入繁琐解读分析的窠臼之中。

台湾作家蒋勋在<<艺术概论>>一文中谈到:“真正使我们进入艺术欣赏核心的,永远是艺术作品本身。分析性的资料或许有佐助的好处,但绝不能代替艺术欣赏经验本身。”

为此,他还举了一个例子,我们在学习李商隐的诗的时候,“李商的生卒年代、李商隐的出生地、李商隐做过什么官、哪一年中进士,这些是属于理知范围的资料,我们在其他课程中,都可以有机会得知。这种理知的训练也比较容易用考试来测验一个人的用功程度。例如:李商隐生于哪一年,可以设计成是非题,或选择题,答案也只有一个。

“但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好像一下子说出了我们自己的心事,使我们经验到生命中那种自负而心酸的记忆,使我们仿佛感觉到一种至死无悔的爱的执著,使我们一刹那经验到宇宙间一种生命本质的庄严,使我们有了生命的慨叹、观照,使我们对这似乎又可爱又可怜的生命有了一点点领悟,这些,远远超出一般是非题与选择题的判断,也远远超出理知的范畴,是我们与自己、与历史、与亘古宇宙的对话,没有人可以测验,也没有人可以判断。”

由此,如果我们能在引导学生欣赏和吟诵古诗词时,不要纠缠太多的是非对错的问题――不深究诗人的生活经历与写作背景等方面的知识,把精力放到赏析精华诗句上来,让学生反复吟诵,然后根据自己的体验,从多种角度和多种纬度进行多元解读,一定会使学生更加喜爱欣赏和吟诵古诗词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关注内容本身,也是在这个往往形式超过内容本身的时代中作出的一件回归本真之举。

2、系列活动激趣

我想,在平时的古诗词课堂教学中,或者是专门组织的古诗词课外活动中,我们的教学和活动之所以不吸引学生,在很大的程度上,都是因为我们教学和活动存在着随意大,缺乏系统性所造成的。就拿课堂中的古诗词教学来说吧,一学期就那么几节课,纯粹是浅尝辄止式的学习,怎么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对古诗词持久的兴趣和确保各学段古诗词诵读目标的顺利达成呢?所以我们在语文课程之外,可以专设一个古诗词欣赏和吟诵的活动课程,设计出一系列的专题性学习活动,带领学生遨游古诗词乐园。本课题组的5位研究成员分属一、三、五年级,跨越三个学段。因此,我们准备根据各自学段学生的情况,精心设计不同的专题性学习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并顺利实现各自学段的古诗词学习目标。具体活动设想有:

(1)以诗人或题材为线索的专题性学习活动

笔者所任教的是五年级,本人在认真翻阅了《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篇目并进行了分类之后,发现70首古诗词涉及到的诗人一共有43位。其中入选2首或2首以上作品的有14位。这14首诗人都是响当当的大诗人了。按入选作品的多少分,李白有7首,杜甫、苏轼各4首,白居易、杜牧、王安石、王维各3首,王之涣、王昌龄、刘禹锡、李绅、陆游、范成大、杨万里都是2首。这14位诗人的作品就有41首,占了70首古诗词的一大半。我想如果将这14位著名诗人的作品按诗人为主线开展专题性学习活动的话,学习效率将大为提高。每次活动都紧紧围绕着一位诗人的生平简历、写作背景及诗作展开。其中生平简历和写作背景适当涉及,以学生独立查阅资料和汇报交流为主,诗作则以其入选作品为主,并适当延伸拓展到其它诗作。整个活动摒弃繁琐分析,突出学生的自主欣赏和吟诵的过程,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深刻的体验。

而剩下的29位诗人每人只有一首作品入选,这29首诗歌又可以按题材的不同分成田园山水诗和边塞军旅诗等几类。我想如果能在分类的基础上,通过组织以题材为线索的专题性学习活动来学习这些诗歌的话,一定也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2)文包诗趣味小故事创作和交流活动

三年级的刘志宽老师在研究中提出,如果能引导学生通过创作和交流文包诗趣味小故事的形式来学习古诗词,可以将许多有关的诗词背景及内容等方面的知识,融入有趣的故事情节中,使学生在相互交流许多有趣的诗词故事的同时,不知不觉便学到许多诗词知识,背会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

(3)诗配画或画配诗实践和交流活动

一年级的王燕、林怡和蔡薇老师提出,如果能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通过让一年级的小学生围绕一些诗词名句进行诗配画或画配诗的形式来开展诗词实践学习活动的话,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4)诗词知识讲座和学习心得交流活动

为了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学生的学习困难,帮助学生真正进入古诗词的殿堂,通过组织诗词知识讲座和学习心得交流会的形式开展一些互动活动,也有必要。

四、研究的时间

本课题研究时间预期为二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05年11月—2006年1月:启动阶段。

设计研究方案,成立课题组。召开课题组会议,讨论研究方案,明确各自的职责,围绕本课题写好各个子课题研究计划,重点研究并确定各自学段的古诗诗欣赏和吟诵目标,并制订相应的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2006年2月—2007年1月,具体实施阶段。

实验班的教师根据各自的研究方案,展开深入而持久的研究活动,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并适当修改自己的研究方案,使之趋向完善。课题组要对实验班的活动进行跟踪听课和调查,定期组织成员总结交流,并认真记好研究笔记。

第三阶段:2007年2月—2007年6月,结题阶段。

五、研究的方法:

1、理论研究法: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相关的论著,积累理论知识,开阔视野,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

2、实验研究法:在一至六年级三个学段中,分别选一至两个班级作为实验班级,并以此为单位承担相关学段的研究工作。

3、个案分析法:一方面针对实验班中比较突出的现象加以分析并与其他班级进行对比,从而得出经验以便推广;另一方面,对学生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进行个别研究分析,从而发现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的有效方法。

六、研究的分工: 组长:龚志伟 职责:

1、负责组织其他成员制订好课题计划;

2、定期召集课题组成员研究交流本课题进展情况;

3、具体负责自己学段的研究工作;

3、平时经常深入班级听课与有关教师进行探讨;

4、加强学习提高理论研究水平带头写好课题研究论文、总结,最终组织成员认真写好结题报告。

组员:刘志宽、林怡、蔡薇、王燕 职责:

1、具体负责组织各自学段的研究工作;

2、积极参加课题组研讨会议;

2、每个研究阶段制订好课题研究计划,写好论文或研究实施报告。

七、成果的体现

1、在校园里营造一种古诗词研究氛围,使我校语文教师对古诗词教学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形成我校开放式古诗词教学的独特思路。

2、使学生顺利突破难点,顺利背诵70首古诗词,并有拓展学习其它古诗词的兴趣。

3、形成一套行之有效古诗词教改措施和活动模式。

八、研究的保障:

1、教师的投入

本次课题研究活动目标的顺利达成,必须有一支具备较深古诗词修养的师资队伍。他们的投入工作是本课题成功的关键。

2、时空的保证

本次课题研究,如果得不到活动时间和空间等方面的保证,也无法顺利实现目标。

3、家校的配合

这次课题研究,涉及的方面较多,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九、探讨的问题

1、本次课题研究的选题是否适切?

2、研究内容的设定是否科学?

3、研究策略的定位是否合理?

第三篇:音乐学科初赛试题答案

平谷区小学第四届教学基本功竞赛--音乐学科初赛试题

学校 姓名

分数

答题时间为 90分钟

一、将下面的主题发展成四乐句结构的旋律。(10分)

1=C 2∕4 1 3 4 | 5 6 5 | 5 4 3 4 | 5 — | 答题要点:①旋律自然流畅

②必须是四乐句 ③结束音为“1”

二、为歌曲编配钢琴伴奏(线谱、简谱均可)(14分)

1=C 2∕4

答题要点:①和旋选择合理;

②伴奏音型适合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③结尾给人以终止感;

三、歌曲内容分析:《海鸥》(12分)

参考答案:这是一首节奏欢快、跳跃性很强的歌曲,是D大调、2∕4的A﹢B结构两段体儿童歌曲。全曲由do到高音re九个音构成,且多处出现了四度大跳,其中第一乐段的结尾与第二乐段的开始处还出现了一次“do-la”的六度音程的大跳,给歌曲教学造成难度。第一段可分为两个乐句,第一乐句为前八小节,歌曲开头使用了sol、do两个音开门见上的呈示了其大调性明朗的色彩,的上下起伏,仿佛海鸥扇动着翅膀飞翔的情景;第二乐句为9—16小节,第二乐句与第一乐句基本使用了相同材料,只是稍作变奏处理。第一乐段较多的使用了休止符,因而使歌曲充满跳动感。第二乐段较为抒情,使旋律舒展动情。结尾处与开头相呼应,使全曲在欢快的节奏与热烈的气氛中结束。(不带教材教参,谱例见第二页)

四、案例分析(要求:现对案例进行分析,再提出改进意见)(14分)

案例:教师在教《粉刷匠》时,几个学生大声说:“真没劲,这首歌曲我在幼儿园就学过。”教师说“学过了再学一遍”便继续教唱歌曲。结果,课堂越来越乱,会唱的几个同学有的边玩东西边哼哼,有的干脆就大声唱,展示自己的本领,有的不但不学,还开始说话,混乱的课堂气氛闹的其他同学无心学习。教师一边教学,一边还要分神维持纪律,苦不堪言。

参考答案:面对课堂上出现的状况,教师未能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造成混乱的课堂局面。发作为教师,应发挥这些学生会唱歌曲的优势,调动这些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他们去教,去评价,去辅导。

五、教学设计(30分)(纸张自备,时间自定)

请自选一节教材的歌曲撰写教学设计,年级不限。教学设计中应包括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教学背景分析(内容、学情、方式与手段、技术准备、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及对策等)、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重点叙述)、学习评价方式、教学设计的特点及教学反思。

答题要点:环节齐全;语言通顺;从教学实际出发,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文本能够体现教学设计的特色和亮点;

谱例:

第二项 现场展示

歌曲弹唱(20分)

1.依谱(用打谱软件制作的歌曲钢琴伴奏谱)弹唱十首歌曲中的一首。10首歌曲包括:8册《让我们荡起双桨》、《快乐的节日》、《嘀哩嘀哩》;

9册《校园的早晨》、《雨花石》、《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10册《小纸船的梦》、《清晨》; 11册《茉莉花》、《红领巾湖》;

2.弹唱时间不超过5分钟。

评比要求:①严格按照伴奏谱弹奏;

②伴奏和谐流畅,演唱声音甜美;

③歌曲弹唱要完整;

第四篇:法律知识竞赛(初赛)试题答案

创先争优、与法同行”法律知识竞赛(初赛)试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

1.(1)坚持依法治国、依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和党的领导。(2)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3)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4)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5)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

2.赔偿对方因此所受的损失,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3.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关系密切的人受贿罪、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近亲属或者关系密切的人受贿罪。

4三个月

5.商业机密、个人隐私

6.26,20

7.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8.50

9.两次,1学时

10.安全、职业卫生、地震

11.明显安全警语、警示标牌

12.变更、转让 13.申请日 14.用工

15.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伤残就业补助金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1.(D)2.(C)3.(A)4.(C)5.(D)6.(C)7.(C)8.(D)9.(B)10.(C)11.(D)12.(A)13.(B)14.(C)15.(B)16.(C)17.(A)18.(D)19.(A)20.(C)21.(A)22.(C)23.(D)24.(A)25.(A)26.(B)27.(D)28.(D)29.(C)30(C)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

1.(ABCD)2.(ABCD)3.(ABCD)4.(ABD)5.(AD)6.(ABCD)7.(ABCD)8.(ABC)9.(ABC)10.(ABCD)11.(ABCD)12.(ABCD)13.(ABC)14.(AB)15.(ACD)16.(ABCD)17.(ABC)18.(ABCD)19.(AC)20.(CD)

四、简答题

1.答: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

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2.答:节能目标完成指标、节能措施指标、节能管理体系指标。

3.甲擅自在某油田油区输油管线上盖房施工,不慎挖破输油管线,引发原油泄漏,流至附近乙的麦田中,造成环境污染,乙提起民事诉讼。请问:(无答案)

(1)本案中各方举证责任如何承担?(5分)

(2)乙可以向谁主张侵权损害赔偿?(5分)

答:(1)油田就油田不承担责任或减轻责任、油田输油管线的铺设、管理行为与损害之间不存在因果关

系承担举证责任。

甲就甲方不承担责任或减轻责任、盖房施工行为与损害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

乙就乙方受到损失的数额承担举证责任。

理由是:

根据2010年7月1日起施行的《侵权责任法》第六十六条“因污染环境发生纠纷,污染者应当就法律规定的不承担责任或者减轻责任的情形及其行为与损害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概括为谁主张谁举证”。

(2)乙可以向油田、也可以向甲主张侵权损害赔偿。理由是:

根据《侵权责任法》第六十八条“因第三人的过错污染环境造成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向污染者请求赔偿,也可以向第三人请求赔偿。污染者赔偿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如果乙向油田主张侵权损害赔偿,油田有权在赔偿后,向甲追偿。

根据2001年7月26日实施的《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第十五条,“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从事下列危及管道设施安全的活动:……

(二)在管道中心线两侧各5米范围内,取土、挖塘、修渠、修建养殖水场,排放腐蚀性物质,堆放大宗物资,采石、盖房、建温室、垒家畜棚圈、修筑其他建筑物、构筑物或者种植深根植物”。根据2010年10月1日起实施的《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第三十条规定,“在管道线路中心线两侧各五米地域范围内,禁止下列危害管道安全的行为:

(一)种植乔木、灌木、藤类、芦苇、竹子或者其他根系深达管道埋设部位可能损坏管道防腐层的深根植物;

(二)取土、采石、用火、堆放重物、排放腐蚀性物质、使用机械工具进行挖掘施工;

(三)挖塘、修渠、修晒场、修建水产养殖场、建温室、建家畜棚圈、建房以及修建其他建筑物、构筑物”。甲擅自在输油管线上盖房施工,挖破输油管线引发原油泄漏,甲的行为违法,过错明显。油田可以在承担完赔偿责任后向甲追偿。

第五篇:古代诗文阅读1

古代诗文阅读

作业时限:45分钟

作业满分:72分

第一组:(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县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戚去。

时世宗享国日久,不亲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贺。廷臣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

(明穆宗隆庆)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视抚应天十府。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下令飚发凌厉②,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而奸民多乘机告讦,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又裁节邮传冗费,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兴。都给事中舒化论瑞,滞不达政体,宜以南京清秩处之,帝犹优诏奖瑞。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将履新任,会高拱掌吏部,素衔瑞,并其职于南京户部,瑞遂谢病归。

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擿③,欲先发,给事中钟宇淳复怂恿,寰上再疏丑诋。瑞亦屡疏乞休,慰留不允。十五年,卒官。赠太子太保,谥忠介。(取材自《明史·海瑞传》)【注】 ①脱粟:糙米饭。②飚发凌厉:气势猛然。③纠擿(zhí):举发纠正。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署南平教谕

署:委任

.B.墨者多自免去 墨:古代刑法之一,在脸上刺字后涂上

.C.执政阴沮之

.阴:暗中,秘密

D.素疾大户兼并

疾:憎恶、痛恨 .2.下列句子全部直接表现海瑞正直刚毅、敢作敢为的一组是(3分)()①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

②廷臣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疏

③日再三,为感动太息

④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

⑤力摧豪强,抚穷弱

⑥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

A.③⑤⑥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海瑞迁淳安知县时,为政清廉,洁身自爱,平时穿布袍,吃粗粮糙米,让老仆人种菜自给自足。听说他为老母亲祝寿,才买了二斤肉。

B.明世宗在位久了,不理政务而斋戒修道。无人敢言,海瑞独自上疏。皇帝读了奏章,十分愤怒,把奏章扔在地上,下令左右把他逮起来。

C.海瑞推行政令气势过于猛烈,有些奸民乘机告状,世家大姓有被诬受冤的。朝中多名官员上书陈述他的罪状,皇上迫于压力让他解职而去。

D.海瑞再次上任后,仍然刚正果敢,提学御史房寰害怕被检举揭发,恶人先告状,上疏诽谤海瑞。海瑞也多次上疏请求退休,但皇帝没有同意。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5—6题。(11分)

题农庐舍 丘 为

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湖上春既早,田家日不闲。沟塍流水处,耒耜平芜间。薄暮饭牛罢,归来还闭关。

5.“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两句中,哪个字用得最好?简要进行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首诗描绘出一幅怎样的图景?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______;雁阵惊寒,__________ 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2)桑之未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嗟鸠兮,________________!(《诗经·氓》)(3)______________,风飘飘而吹衣。______________,恨晨光之熹微。(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第二组:(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

《寓山注》序 祁彪佳

予家固山阴道上也。家旁小山,若有夙缘者,其名曰“寓”。往予童稚时,季超、止祥两兄以斗粟易之。剔石栽松,躬荷畚锸,手足为之胼胝。予时亦捧土作婴儿戏。迨后余二十年,松渐高,石亦渐古,季超兄辄弃去,余则委置于丛篁灌莽中。子自引疾南归,偶一过之,于二十年前情事,若有感触焉者。于是卜筑之兴,遂勃不可遏,此开园之始末也。.【注】 卜筑之初,仅欲三五楹而止。客有指点之者,某可亭,某可榭,予听之漠然,以为意不及此。及于徘徊数回,不觉问客之言,耿耿胸次。某亭、某榭,果有不可无者。前役未罢,辄于胸怀所及,不觉领异拔新,迫之而出。每至路穷径险,则极虑穷思,形诸梦寐,便有别辟之境地,若为天开。以故兴愈鼓,趣亦愈浓。朝而出,暮而归。祁寒盛暑,体粟汗浃,不以为苦。两年以来,橐中如洗。予亦病而愈,愈而复病,此开园之痴癖也。

园尽有山之三面,其下平田十余亩,水石半之,室庐与花木半之。其他轩与斋类,而幽敞各极其致。室与山房类,而高下分标共胜。与夫为桥、为榭、为径、为峰,参差点缀。大抵虚者实之,实者虚之,聚者散之,散者聚之,险者夷之,夷者险之。如良医之治病,攻补互投;如良将.之治兵,奇正并用;如名手作画,不使一笔不灵;如名流作文,不使一语不韵。此开园之营构也。

园开于乙亥之仲冬,至丙子孟春,草堂告成,斋与轩亦已就绪。迨于中夏,经营复始。凡一百余日,曲池穿牖,飞沼拂几,绿映朱栏,丹流翠壑,乃可以称园矣。此开园之岁月也。

至于园以外山川之丽,古称万壑千岩,园以内花木之繁,不止七松五柳。四时之景,都堪泛.月迎风;三径之中,自可呼云醉雪。予亦不暇缕述之矣。(有删改)【注】 山阴道上:指绍兴城西南一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两兄以斗粟易之

易:换取

.B.于是卜筑之兴,遂勃不可遏

勃:兴起的样子 .C.险者夷之,夷者险之

夷:使„„平坦 .D.四时之景,都堪泛月迎风 堪:堪称 .2.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作者“卜筑之兴”的一组是(3分)()①于二十年前情事,若有感触焉者

②辄于胸怀所及,不觉领异拔新,迫之而出 ③每至路穷径险,则极虑穷思,形诸梦寐

④朝而出,暮而归

⑤虚者实之,实者虚之

⑥曲池穿牖,飞沼拂几,绿映朱栏,丹流翠壑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和家旁的寓山好像有夙缘,儿时哥哥在山中劳作,他也在旁边嬉戏,经历变故因病南归后,偶过而有所感,便一步步将它建成了景色优美的园林。

B.山园兴建之初,作者仅想造三五间房子,对客人的建议也很漠然,但万壑千岩的丽景和哥哥未罢的工程使其兴趣愈发浓厚,不惧奇寒酷暑,建园成痴。

C.园中水石、花木互相映衬,桥、榭、径、峰参差点缀,轩斋深幽宽敞极尽情趣,各类房屋各显其妙;园内外的景色,赏心悦目,令人陶醉。

D.文章从“始末”、“痴癖”、“营构”、“岁月”等方面介绍开园的过程,虽然每节各述一个方面,但“兴”、“趣”贯穿始终,各节叙事互为补充,似断实连。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剔石栽松,躬荷畚锸,手足为之胼胝。(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名流作文,不使一语不韵。此开园之营构也。(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5—6题。(11分)

踏莎行·晚景 陈 霆

流水孤村,荒城古道。槎牙老木乌鸢噪。夕阳倒影射疏林,江边一带芙蓉老。风暝寒烟,天低衰草,登楼望极群峰小。欲将归信问行人,青山尽处行人少。

5.此词上片是从哪些角度写景的?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词的下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种情感是怎样抒发的?(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_______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2)亲朋无一字,________。戎马关山北,______。(杜甫《登岳阳楼》)(3)丞相祠堂何处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出师一表真名世,__________。(5)在天愿作比翼鸟,__________。(6)袅袅兮秋风,__________。

四,古代诗歌意象归类

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杨柳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 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

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

酒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

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月亮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鸿雁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 双鲤 鲤鱼代指书信

捣衣 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

三、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芭蕉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流水 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猿猴 古诗词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

杜鹃鸟 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四、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

菊花 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梅花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松柏歌颂坚贞不屈的人格,也以松柏来象征孤直坚强的品格 黍离“黍离”常用来表示对国家今盛昔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冰雪、草木古代诗歌中,常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五、爱情类意象(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

红豆 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连理枝、比翼鸟连理枝,指根和枝交错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恩爱夫妻的比喻

六、战争类意象(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投笔 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长城 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楼兰 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

柳营 指军营后代多以“柳营”称纪律严明的军营

七、闲适类意象(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五柳 “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

东篱 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 三径

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

下载高二古代诗文阅读能力比赛初赛试题参考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二古代诗文阅读能力比赛初赛试题参考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诗文比赛舞台剧专题

    场景1:同学A和同学B手拉手从舞台入场。 旁白:同学A和同学B受同学c的邀请,趁着周末到他家里观看爷爷的新发明-——时光穿梭机 A:B你说这时光穿梭机是不是和电视上的一样,嗖地一下......

    中考古代诗文考点复习专题

    中考冲刺:古代诗文考点复习专题 5、范仲淹在《渔家傲 秋思》中表现诗人和战士们想家却又不甘心无功而返的千古名句是:6、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写敌人兵临城下,战云笼罩,而战士......

    歌唱比赛初赛主持词

    “2014XX好声音”歌唱比赛主持词 刘:欢度国庆佳节,唱响XX好声音!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选手以及亲爱的XX家人们,大家好!欢迎来到“2014XX好声音”歌唱比赛初赛的比赛现场。 刘:我是......

    2014高二经典诗文诵读50篇

    2014年秋季湖北省广水市文华高中高二经典诗文诵读50篇 1、 沁园春 长沙----毛泽东 (必修1) 2、 荆轲刺秦王 易水诀别一段----《战国策》 (必修1) 3、 氓----《诗经》 (必修2) 4、......

    NOIP2005提高组初赛试题答案(5篇)

    第十一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初赛试题 ( 提高组pascal 语言二小时完成) ●● 全部试题答案均要求写在答卷纸上,写在试卷纸上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1.......

    安全生产月初赛试题答案(大全五篇)

    2014年安全生产月安全知识竞赛初赛试题答案一、单选题(30题)1~5 C B B A C6~10B B C C C11~15 B A C C B16~20 A B A A B21~25 B B C C B26~30 B B C B B二、多选题(15题)31ABCD......

    中华经典诗文朗诵比赛

    “中华经典诗文朗诵比赛”活动方案一、活动宗旨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增强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创建文明书香校园,特决定开展本次活动。二、活......

    经典诗文诵读比赛总结

    芹池中心小学清明节经典诗文集体诵读比赛活 动 总 结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4月9日——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