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尊敬的党组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确保改革取得成功。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夺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胜利的必然要求,总书记站在时代发展的战略高度,立足我国发展的战略全局,对党建理论和实践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和新要求,深刻回答了党的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仅内容十分丰富,而且贯穿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出高度的政治智慧,鲜明的人民立场和严谨的求实精神,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为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一、关键是要坚定理想信念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全党同志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点,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挥历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清醒认识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和不变,永远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要锐意进取,大胆探索,敢于和善于分析回答现实生活中和群众思想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这些重要论述,是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持什么样的制度的政治承诺,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思辨的光芒,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科学性。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是要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当前,大多数人民群众和党员干部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执着而坚定的。但是,也有一些党员干部信仰模糊、信仰缺失,丧失精神支柱和奋斗目标,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存疑虑,关键时刻站不出来、冲不上去;一些党员干部理想动摇、思想摇摆,丧失行为规范和道德底线,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滋生和膨胀,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员干部必须坚持“革命理想高于天”,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执著信仰者,坚定践行者。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前最重要的就是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于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改革大潮和火热实践中去。中国梦是一种形象的表达,是一种易于为群众所接受的表述,它确立了鼓舞人心的奋斗目标,昭示了党和国家的美好前景。中国梦的提出,开阔了党的建设视野,拓展了党的建设路径,创新了党的建设方法,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众化指明了方向。
二、最重要的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总书记在总结我党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时强调指出:60年的实践证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最重要的就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他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些重要论述是对中国共产党坚持把不断实现和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放在首位这一价值取向的深刻揭示,是对党的利益观、政绩观、发展观的深刻诠释,再次向世人昭示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特殊私利,展现了让人民生活得更美好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完成实现和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执政使命,需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党、争做服务型干部。建设服务型执政党,其本质要求就是坚持一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这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能否牢记宗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是衡量党员干部是否合格的试金石。争做服务型干部,就是要做到目光向下、身子下沉、工作重心下移,与群众站在一起、打成一片,始终保持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把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提高服务质量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三、改革者自身要硬,作风建设是关键
良好作风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保障。改革需要有效的组织力,更需要强大的精神力。让改革者自身硬起来,作风建设是关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这对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总书记指出,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会被历史淘汰。
必须把从严治党贯彻和体现到从严管理干部、从严管理党员队伍、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严肃党内生活等各个方面。作风问题绝对不是小事,不良风气就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总书记指出,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作风建设,善始善终,善做善成,防止虎头蛇尾。他指出,要加强反腐倡廉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让法律制度刚性运行;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反腐既没有“特区”,也没有“禁区”,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任何人都没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这些重要论述回应人民关切,顺应人民期待,体现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和“打铁还需自身硬”的责任担当,既是对全党同志的警示,也是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党的一贯方针和优良传统。当前,党内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一些党员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滋长蔓延,正气上不来、邪气压不住;一些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强,有的甚至软弱涣散;部分党员先锋队意识淡化,组织纪律性不强,发挥作用不明显,等等。这些问题都与一些地方和单位对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有关。中国共产党不同于西方轮流执政的政党,必须保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高度自觉,通过在认识规律基础上的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来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汇报人:xiexiebang
第二篇:党领导全面深化改革的政治保障
中公教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党领导全面深化改革的政治保障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这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大背景下的重要举措,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近日,中央党校教授高新民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
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一环
“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一环。”高新民表示,从广义上讲,党的治理水平体现为对于国家和社会各种关系或秩序的调节水平。党依法执政,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进行调节,是现代治理的主要途径和重要方式之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是国家政治体系的领导力量,党内政治生活状态对于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影响力,决定了党自身的制度化水平是国家治理能力的内在基础。因此,提升全党制度化水平,是提高党的治理能力的重要一环。高新民表示,在党内制度与国家法律关系上,《实施方案》一方面坚持党内制度与国家法律相衔接,另一方面对党员、对领导干部提出更高的要求,显现出党在提高治理能力、依法治国方面的自觉意识。
高新民指出,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构成部分,又是担负起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职责的政治保障。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其中,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是重要内容。但是,党的建设并非简单地、被动地适应环境,而是引领或改造环境。党领导全面深化改革,“领导”的实现需要一定条件,如制定政策的规则,实施政策所需的组织和人才保障,都需要有特定的制度环境予以保护。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就是构成有利于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党内制度环境。
“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也是党自身发展、构建良好的政治生态的要求。”
中公教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高新民表示,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并非单指某一方面的制度建设,而是指以制度改革推动党建整体往前走,以各种制度要素的整合、创新,保证党组织整体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形成求真务实、勤政廉政、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五大鲜明时代特色凸显
在高新民看来,《实施方案》具有五大鲜明时代特色。
——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相结合。《实施方案》本身就是在内容、方向、时间进度上顶层统筹安排的结果。但所有的制度都来源于实践的需要,有的制度就直接来源于基层创新成果,如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就是基层在实践中提出,中央予以升华并以制度形式确立为全党基层党建的共同目标。没有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的结合,就没有制度改革的实际进步。
——长期性、阶段性和回应热点问题相结合。有些制度是党内长期坚持的基本制度,如民主集中制。但民主集中制如何具体实施,怎样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怎样有序实现党内选举,就与时代赋予的条件以及运行规则的科学化相关。对于当下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如整治裸官、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领导干部在企业和社会组织中兼职等,十八大以来已出台了一系列具体制度规定,还会进一步出台相应规定,构成严密体系。
——继承与改革相结合。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是在继承优良传统基础上的改革。比如,党的群众路线是传统优势,但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如果仅靠领导干部的自觉性去联系群众,就难以满足社会的要求。由此,建立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就成为继承与改革创新的结合点之一。类似的继承与创新蕴含在多种具体制度之中。
——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既牵涉宏观层面的制度,也牵涉到微观层面的制度。宏观性制度修订,如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微观层面的制度修订,如基层党建,又细化为农村、国企、社区、社会组织、高校和科研院
中公教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所等多领域多行业的基层党建制度规定。宏观与微观结合,才能保证党内生活正常运转。
——制度规范与教育引导相结合。党的宗旨、目标等都反映在各种制度规定中。如民主与集中,既反映在实体性制度中,也反映在程序性制度中;再如对干部的考核评价,用人导向等等,都体现了特定价值追求。制度的科学性、强制性与教育引导相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制度应有的功能。教育来自多方面,既有干部培训教育制度,也包含其他形式的甚至是潜移默化的教育引导。唯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才构成对制度本身的认同基础。
第三篇:党领导的改善
十二、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我们党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党坚强有力,党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国家就繁荣稳定,人民就幸福安康。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全党必须牢记,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居安思危、勇于进取,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是党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一)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要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学习党的历史,深刻认识党的两个历史问题决议总结的经验教训,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坚定政治立场,明辨大是大非。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二)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持实干富民、实干兴邦,敢于开拓,勇于担当,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下决心改进文风会风,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更好反映群众呼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三)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活力。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保障党员主
体地位,健全党员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营造党内民主平等的同志关系、民主讨论的政治氛围、民主监督的制度环境,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提高工人、农民代表比例,落实和完善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试行乡镇党代会年会制,深化县(市、区)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实行党代会代表提案制。完善党内选举制度,规范差额提名、差额选举,形成充分体现选举人意志的程序和环境。强化全委会决策和监督作用,完善常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完善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完善党员定期评议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等制度,推行党员旁听基层党委会议、党代会代表列席同级党委有关会议等做法,增强党内生活原则性和透明度。
(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使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各尽其能、才尽其用。全面准确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提高民主质量,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促进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健全干部管理体制,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加强党政正职、关键岗位干部培养选拔,完善公务员制度。优化领导班子配备和干部队伍结构,注重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拓宽社会优秀人才进入党政干部队伍渠道。推进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重视培养选拔女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
(五)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是保证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之举。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造就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支持力度,重视实用人才培养,引导人才向科研生产一线流动。充分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人才资源,积极引进和用好海外人才。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建立国家荣誉制度,形成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
(六)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强化农村、城市社区党组织建设,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加强城乡基层党建资源整合,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制度。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健全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推动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健全党员党性定期分析、民
主评议等制度。改进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提高发展党员质量,重视从青年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优化党员队伍结构。
(七)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自觉遵守廉政准则,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既严于律己,又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约束,决不允许搞特权。严格规范权力行使,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健全反腐败法律制度,防控廉政风险,防止利益冲突,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纪检监察体制,完善派驻机构统一管理,更好发挥巡视制度监督作用。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决查处大案要案,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不管涉及什么人,不论权力大小、职位高低,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要严惩不贷。
(八)严明党的纪律,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党的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所在,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党的纪律建设,越要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一定要自觉遵守党章,自觉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办事,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组织之上。要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保证中央政令畅通,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加强监督检查,严肃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对违反纪律的行为必须认真处理,切实做到纪律面前人人平等、遵守纪律没有特权、执行纪律没有例外,形成全党上下步调一致、奋发进取的强大力量。同志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革命先烈的理想和夙愿。在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中,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付出了最大牺牲,书写了感天动地的壮丽史诗,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使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新的征程上,我们的责任更大、担子更重,必须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顽强的努力,继续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
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必须增强使命意识,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广大青年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让青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团结奋斗。团结就是大局,团结就是力量。全党同志要用坚强的党性保证团结,用共同的事业促进团结,自觉维护全党的团结统一,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促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大团结。
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共同创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新华社北京11月17日电)
第四篇: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我国的改革开放已历时35年。这35年,最主要的成果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国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今后,全面深化改革也必须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萌生于、形成于改革开放,也必将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于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为在全面深化改革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深厚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锐意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决心之大、变革之深、影响之广前所未有,成就举世瞩目。
35年的改革开放实践,极大地激发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改革意识和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为全面深化改革奠定了深厚的思想基础。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这场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改变了中国人民的面貌,改变了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也改变了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在当代中国,人们对邓小平同志说过的这样一段话有了越来越深切的感受,即“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改革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在改革开放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识在亿万人民心中深深扎根。
35年的改革开放实践,创造了巨大的物质成就,为在全面深化改革条件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45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12年的519万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98%,从世界第十位提高到第二位。我们依靠自己的力量稳定解决了13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改革开放35年,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民主不断健全、文化日益繁荣、社会保持稳定的时期,也是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最快、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前行的成功实践,为在全面深化改革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丰富经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焕发勃勃生机;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保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并取得巨大成就。实践也告诉我们:要做到全面深化改革与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并行不悖,必须长期坚持下述4个方面的重要经验。
第一,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35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处理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的关系。只有既以四项基本原则保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又通过改革开放赋予四项基本原则新的时代内涵,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站住、站稳,成为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
第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35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才能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推进各方面的创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第三,坚持以人为本,依靠人民推动改革,发挥群众首创精神。35年的改革开放实践充分证明,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鼓励基层大胆探索、勇于开拓,广泛集纳民智、凝聚民心、激发民力,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是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最具决定性意义的基本要求。
第四,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不仅事关全面深化改革共识的形成和改革动力的增强,而且事关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是35年来我们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成功、铸就辉煌的一条重要经验。实践证明,三者关系处理得当,就能总揽全局,保证经济社会顺利发展;处理不当,就会吃苦头,付出代价。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要求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的重要论断,强调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总结历史、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得出的坚定结论,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关键所在。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是总结历史得出的结论。我们可以从历史进程、理论和实践成果两个方面来认识这一结论。从历史进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经过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接力探索形成发展起来的。从理论和实践成果看,我们党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需要我们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有充分的现实根据。我们国家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能够快速发展,人民生活能够明显改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能够显著提高,最根本的是我们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已经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识。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实现宏伟目标的关键所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要求,强调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并斩钉截铁地断言“一定能”实现。这其中的原因不是别的,就是因为我们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旗帜的指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根本方向,有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历史和现实不仅告诉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且告诉我们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在建党90多年特别是新时期35年来的探索和实践中,我们做足了“相结合”这篇文章,走出了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全面深化改革、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关键是要继续坚持“相结合”这个根本方向不动摇。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改革开放35年的接力探索中开创、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深刻体现了我们党为解决时代提出的新课题、科学认识和正确应对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的理论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是指导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强大思想武器。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主要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要客观地正确地认识我国现阶段的发展水平;另一个是我们制定的所有方针政策,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党的基本路线就是依据这样的基本国情得出的最根本的理论判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最重要的就是始终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另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必须牢牢把握并认真贯彻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八项基本要求。八项基本要求既是历史经验、实践经验的总结,又是针对现实问题、着眼未来提出来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理论上的新发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就要真正按照八项基本要求去做,把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推向前进。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必须注重解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
35年来,我们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5年后的今天,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党和国家面对问题的规模和解决的难度一点也不比改革开放之初小。只有解决好我们面临的各种新问题,才能继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否则,就可能导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停滞不前,甚至会导致过去多年改革的成就前功尽弃。概括起来说,我们需要着力解决的主要是发展和公正两大问题。
发展是硬道理,这是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一条根本要求。这些年,人民群众对我们走的这条道路很赞成,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生产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我国是拥有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新的历史阶段,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深化改革,全力解决各种影响发展的难题和瓶颈制约,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改革开放35年,是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的时期,也是改善民生力度最大、人民得到实惠最
多的时期。但是,由于改革不到位、政策制度不完善,也由于人们权利意识明显增强、对公平正义的诉求日益强烈,公平正义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中国社会诸多矛盾的交汇点,成为广大群众关注度很高的问题。逐步实现公平正义,必须冲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为此,必须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把蛋糕做大,为实现更高层次的公平正义创造坚实的物质基础;必须加紧建设对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让每个人都享有梦想成真的可能;必须坚持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解决好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必须积极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反对特权,反对腐败,营造有利于向上流动的社会环境。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必须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上下功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根本保障。经过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5年的不懈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但还不够完善,必须随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而不断完善。
全面深化改革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并提出了推进各领域体制改革的具体目标,即: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上述6个领域体制改革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主攻方向,为我们党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优化治国理政体系指明了方向。
当前,我们正处于从1978年至2049年之间前后两个35年的中间节点,处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关键时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周密部署,其落实之时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之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必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插上进一步腾飞的翅膀,必将对我们党、国家和中华民族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文章来源:陕西人事考试网(http://sa.offcn.com)
第五篇:全面深化改革--着力改善民生(精)
全面深化改革, 着力改善民生
一、【时政热点·素材呈现】
材料一:2016年3月24日人民网消息,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年会开幕式在海南博鳌亚洲论坛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博鳌亚洲论坛发表演讲时称,中国经济要行稳致远,不仅要平稳,更要有动力,起码有三个方面的动力:第一个方面的动力来自改革开放;第二个方面的动力来自于调整结构;第三个动力来自改善民生。发展的成果最终要体现在民生改善上。反之,民生改善带来的就业增加也会促进消费,有效拉动经济增长。正所谓民生倒逼发展,发展检验改革。
材料二:2016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讲话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勇于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不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最鲜明的旗帜。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材料三:2016年7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银川主持召开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强调,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大战略,是加强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的大布局,是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大举措,必须认清形势、聚焦精准、深化帮扶、确保实效,切实提高工作水平,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材料四:2017年政府工作指出: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众获得感增强。在财政收支压力加大情况下,民生投入继续增加。出台新的就业创业政策,扎实做好重点人群、重点地区就业工作。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全国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超过1000亿元。提高低保、优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等标准,为1700多万困难和重度残疾人发放生活或护理补贴。免除农村贫困家庭学生普通高中学杂费。全年资助各类学校家庭困难学生8400多万人次。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提
高财政补助标准。要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加快推进基础性、关键性改革,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材料五: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4份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2017年2月5日发布。
二、热点与教材的结合
1、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地区发展不平衡,科学技术水平和人们的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的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仍处于初级阶段。
2、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把“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确定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判断所有问题的根本标准。
3、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人民负责,努力为人民服务是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宗旨。
4、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中国命运的重大决择,对外开放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当前所有问题的关键。
5、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的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
6、我国要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可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在分配中,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差距悬殊,体现公平正义。
7、公平意味着处理事情要合情合理,即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要承担他应分担的责任、得到他应得的利益。
三、【中考命题走向】
1.我国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
(1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我国社会主义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需要。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3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发展生产力,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维护社会公平。(4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实现全面小康,实现现代化。
2.全面深化改革,我国应该采取的措施有哪些?面对深化改革开放的大趋势, 作为中学生, 我们应如何做? 第一问(1经济: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②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等。(2政治:①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基层民主管理制度;②加强法制建设,依法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
(3文化:①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②发展科技教育事业,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③加快科技创新,坚持走科教兴国之路。
(4社会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如建立低保制度等。(5生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建设生态文明。
第二问(1)以主人翁的姿态正确对待改革开放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正确对待改革给个人家庭带来的影响,争做改革事业的拥护者、参与者、推动者。
(2)树立平等、开放、参与的国际意识,全面提升个人素质,为将来参与我国的对外开放作好充分的准备。(3)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的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实践。(4)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报效祖国,服务社会。3.党和政府为什么要着力解决民生问题? 答、(1这是由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比较低,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2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体现。(3是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4有利于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达到共同富裕,让人民共享经济的繁荣成果。(5有利于巩固社会的稳定、改革、发展的大局,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6能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奋斗。(7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等。
4、民生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党和政府应怎样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1 根本途径: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2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4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重视解决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5 实施再就业培训,增加就业岗位;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6)优先发展教育,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
5、当前我们还面临着哪些比较突出的民生问题?
答、①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③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6、政府重视民生问题体现了教材哪些观点?
答、①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②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④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关系:⑤党和政府致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7、近年来我国正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改善民生,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 答、①合理调节收入分配②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③建立和完善城镇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④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提高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⑤建立廉租房制度和经济适用房制度;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差距
8、请为解决教育、就业、三农奉献你的金点子。这些金点子可以通过哪些渠道实现? 金点子;①教育:增加教育投入,特别是对农村教育的投入,鼓励大学生到农村任教,解决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问题;②就业:对下岗工人进行免费技能培训,鼓励和扶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③三农: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推广;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
反映渠道:①我们可以采取向人民代表反映情况的方式,表达我们的意见、建议和要求.②我们可以通过新闻媒体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③我们可以给国家有关机关写信、打电话,或直接向有关人员反映情况等方式。
9、总书记习近平对“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他强调,“十三五”时期是我们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总书记强调,要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对此,某校
九年级学生展开积极的讨论,形成了两种观点。观点一:扶贫开发工作体现了我国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观点二:当前我国仍有8000多万贫困人口,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是无法办到的。请你对以上两种观点进行评析。(1)观点一正确,观点二错误。
⑵扶贫开发工作体现了我国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这是因为:
①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也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共同富裕不是同行、同步、同时富裕。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只有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并通过先富者带动和帮助后富者,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②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是看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国家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正好体现走共同富裕的决心⑶要帮助落后地区脱贫致富有如下的办法:
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经济)②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发扬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精神;(文化)③坚持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落实科学发展观。(生态)④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政治)
10、材料一:2016年10月16日,在第三个国家扶贫日到来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全国脱贫攻坚奖 表彰活动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一个标志性的指标是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请结合我国的现状,为扶贫工作找出依据。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且发展不平衡;②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③我国当前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材料二:2016年中央财政预算更加详细,中央本级支出预算数超过2.7万亿元,其中,教育、住房保障、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等民生领域支出增长较大。(2对于2016年中央财政民生领域支出增长较大,谈谈你的感想。
体现了我国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党和国家关注民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材料三:2016年中国政府民生工作要 围绕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用好民生这个“指南针”,坚决守住民生底线,解决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为解决民生问题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①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②坚持共同富裕,通过分配制度改革缩小贫富差距;③依法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维护教育公平;④建立健全公共医疗体系,依法保障公民的生命健康权;⑤不断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解决好物价、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等民生问题;⑥推进政府依法行政,维护广大人民的合法利益。
11.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总书记强调的:“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深刻阐述了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性和长期性,是高度的政治清醒,更是坚决的责任担当。
(1党和政府为什么要贯彻实施“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执政理念?
坚持这一执政理念,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坚持这一理念,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
(2有同学认为,“保障和改善民生之所以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这个观点正确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正确。理由: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②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3保障和改善民生,不能认为只是政府的事情,也需要你、我、他的积极参与。你认为自己应该参与做些什么?
①努力学习,立志成才,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作贡献;②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爱他人,服务社会;③积极宣传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④积极行使监督权、建议权,为解决民生问题献计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