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5 01:46: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

第一篇:如何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

如何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十八大向全党全国发出了深化改革开放新的宣言书、新的动员令。总书记又进一步指出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深入调查研究的重大问题。第一,进一步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形成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要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作为下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取向,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第二,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活力,为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不竭动力。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增强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发展活力,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完善财税体系,发展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微观基础的活力。第三,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水平,提高政府效率和效能。以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为抓手,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第四,进一步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要通过社会体制改革创新,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最大限度增强社会发展活力,充分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使全社会创造能量充分释放、创业活动蓬勃开展。第五,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通过制度安排更好保障人民群众各方面权益。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制度安排,依法保障人民权益,让全体人民依法平等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第六,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改革开放任务越繁重,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越要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要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增强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理想信念的坚定性,完善党内制度体系特别是民主集中制,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新形势下贵州省如何加强对深化改革的领导?

一、何为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实践经验表明,党的领导,必须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的统一。党是政治组织,政治领导是首要的。然而,政治领导必须以思想领导为基础,又必须以组织领导作保证。我们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思想、政治领导突出体现了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我们党又是执政党,在国家事务和社会生活中处于核心领导地位,组织领导正是执政党作用的题中应有之义。

二、领导什么?

党的十八大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要求把改革开放贯穿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

1.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而巨大的系统工程,每一项改革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重要影响,每一项改革又都需要其他改革协同配合,这就对各领域改革衔接配套、协同联动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统筹谋划、统一部署,整体渐进地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领域改革,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整体推进和总体设计,协调配套地推进全面制度创新,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避免单兵突进,相互脱节,影响改革整体进程,必须使各项改革深度融合、良性互动、相互协调、形成合力。新一轮深化改革涉及面广、触及层深,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显然不行,单兵突进、一枝独秀也不宜成为常态,必须讲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必须把周密的顶层设计放到突出的位置。

2.处理好协同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对全面深化改革的作用更加突出。比如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就要在土地、资金、技术、资源等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上取得重点突破,同时也要协同推进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快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再如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需要在户籍、土地制度改革方面取得重点突破,同时也要协同推进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改革,加快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没有重点突破,改革就会缺乏主攻方向,久拖不进,难以取得实效。同样,没有协同推进,改革就会缺乏统筹协调,顾此失彼,难以形成合力。

3.具体来看,这五大领域的改革应聚焦于以下11个方面:一是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作为推动全局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二是财税体制改革是新一轮改革的重中之重。三是未来金融体制改革应选准七大突破口。四是加快推出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五是加快推进城乡二元体制改革。六是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七是构建支撑经济发展的资源要素体制机制。八是完善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九是完善与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改革和健全社会体制,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建立社会自我完善、自我治理、自我发展的社会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加快推进政社分开,合理确定政府与社会组织的职能界限,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十是加快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十一是深化对外开放体制改革。

三、如何加强党的领导?

1.首先要保持党的先进性,用科学理论来指导党的执政活动。中国共产党要保持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性质,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行动指南,坚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这样才能做到科学执政。同时为了确保理论的先进性,必须与时俱进,在理论上不断创新。近几年来,面对我们经济形势的变化,党将促进经济增长改动为“经济发展”,更加注重社会的公平,确保全体人民能共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从而不断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2.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用五大工程支撑。“富脑工程”—— 加强党性宗旨教育,始终保持思想纯洁;坚持科学发展主题,始终牢记执政为民;推行求真务实理念,始终把握依法行政。“定调工程”——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转变工作作风。“明纪工程”—— 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工作纪律、群众工作纪律和廉政纪律的各项规定转化为自己的行为规范。“治吏工程”—— “治权”、“治贪”。“建制工程”——建立健全党组织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党员领导干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制度。

3.坚决贯彻民在集中制。即“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是对党委决策程序的科学规范。“集体领导”是民主集中制在党的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是我们党的根本领导制度,是“十六字方针”的前提和基础。“民主集中”是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也是集体领导的具体实践过程和根本保证。“个别酝酿”是党委决策的必经程序,是决策的中间环节,是充分进行民主协商的过程。“会议决定”是集体领导的实现形式和必经途径。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紧密结合,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十六字方针”是对党委工作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也是对党委集体领导的新要求。

4.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党制度,做到民主执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方式,确保党经过人大这个国家权力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定法律或者作出决定,把自己的主张变成国家意志,变成全体人民的共同行为规范和自觉行动。同时,党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才能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从而使决策更为民主化和科学化。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使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之间,共同协商,互相监督,听到许多不同的声音,为人民群众行使管理国家的民主权利多开辟一些渠道,从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期间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听取各界人士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问题的决定的意见和建议。这就充分地体现了多党合作制有利于改善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5.坚持依法治国,做到依法执政。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党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过程中,要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以法治的理念、法治的体制、法治的程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做到这个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的基本方式,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近日强调,坚决反对腐败、依法惩治腐败分子,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党通过法律严惩腐败分子,从而提高党的威信,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6.强调党必须集中力量领导经济建设,组织、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同心协力,围绕经济建设开展工作。集中力量领导经济建设,是贯彻执政党的基本路线的必然要求,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社会主义制度,最终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战略措施。经济建设搞不好,执政党难辞其咎,党的事业就要受到损失,甚至遭到失败。强调围绕经济建设开展工作,其含义是,党的各项工作包括自身建设,都要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但不能简单地、狭隘地理解党的建设为经济建设服务,更不能解释为党组织配合行政领导抓具体业务工作。党的建设为经济建设服务,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服务,而是一种高层次、高质量的服务,是指通过党的自身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增强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为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精神动力和稳定的社会环境,解决单靠经济工作本身难以解决的复杂问题。从科学的意义上理解围绕经济建设开展工作这一命题,并采取有力措施,党的建设就会成为推动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党的自身建设也会在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过程中,获得更强大的生机和活力

7.民主的科学的决策。党的决策正确与否,决定着党的领导是否正确。而只有实行民主的科学的决策,才能保证决策符合客观实际,符合人民的利益,实行正确的领导。所谓民主的科学的决策,就是要求在制定政策措施、拟定工作计划、决定重大事项时,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客观实际情况为依据,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在党委内部充分讨论,反复比较、鉴别、论证,然后根据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作出决定。同时,还要在实践中检验这些决策,及时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反映,不断调整、完善决策,防止在执行中出现偏差。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是群众路线、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和改革开放新形势相结合的产物,也是同一切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及个人决定重大问题等错误倾向相对立的。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对各级党的领导机构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其核心是在提高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建立和健全一整套决策程序,使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切实得到制度上的保证。

8.适应形势的发展和情况的变化,不断改进领导方式和方法,提高领导水平。作为一个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应不断提高领导水平,改进领导方式和方法。这一要求适用于任何时期,而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更具有极大的迫切性。领导方式和方法的改进,关键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我们党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整套领导方式和方法。这些方式和方法,就其实质来说,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是党的集体智慧和优良传统的宝贵结晶,对党领导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从六个方面提出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深入调查研究的重大问题中指出:“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改革开放任务越繁重,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越要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要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增强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理想信念的坚定性,完善党内制度体系特别是民主集中制,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邓小平说过,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人、关键在党。

执政党要善于领导政治体制改革,首先是要加强对政治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

第二篇:加强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

尊敬的党组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确保改革取得成功。”这是针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的重大判断,也是对各级党组织提出的工作要求。

坚持党的领导,是推进改革事业的根本保证。当前,改革正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各种诉求相互碰撞,各种力量竞相发声,推进改革的敏感程度、复杂程度前所未有。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责任重大,使命崇高,任务艰巨。只有深刻认识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领导的极端重要性,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努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才能确保改革取得成功。

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必须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总书记围绕践行“打铁还需自身硬”,对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作出了系统的阐述,令全党上下深受触动、深为警醒。全省各级党组织,必须用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定力。同时,要认真学习和应用总书记系列讲话蕴含的新思想,深刻领会领导活动的科学规律,准确把握生动鲜活的领导艺术,引导党员干部用战略思维谋划全局问题、用创新思维攻克难点问题、用辩证思维解决复杂问题、用历史思维审视现实问题、用底线思维把握原则问题,千方百计解决好改革中遇到的突出难题,切实把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

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必须充分落实领导责任。按照中央有关要求,省委将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全省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与此同时,各级党委也要建立健全领导改革的责任机制,在强化党委负总责的前提下,明确责任分工,确定各项改革任务的责任主体、工作部门;在加强总体谋划、整体推进的前提下,细化目标任务,强化跟踪落实,确保各项改革有部署、有督促、有检查。各部门要在党组织领导下,深刻领会中央和省委关于改革的安排部署,结合本部门本行业本系统实际,抓紧制定具体的改革方案,加快推进改革任务的落实。

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必须大力强化优良作风。改革越是向纵深推进,越是需要过硬的作风。全省各级党组织要结合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全面深化改革的具体实践,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正确的政绩观,倡导开拓进取、求真务实的精神,弘扬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狠抓工作任务落实,奋力把各项改革事业推向前进。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必将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沿着这条正确道路,改革开放的甘肃,一定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汇报人:xiexiebang

第三篇:刘云山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

刘云山: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

2013-11-19 09:06:2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原标题: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这一当代中国最广泛、最深刻社会变革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各级党委要充分认识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领导的极端重要性,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确保改革取得成功。

一、增强战略定力,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

方向问题至关重要。坚持什么样的改革方向,决定着改革的性质和最终成败。全面深化改革,涉及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其广泛性、深刻性前所未有。随着我国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各种诉求相互碰撞,各种力量竞相发声,开出各式各样的“改革药方”,推进改革的敏感程度、复杂程度前所未有。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确保改革沿着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方向前进,是我们党领导和推进改革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回顾35年来的改革历程,改革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并取得历史性成就,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党始终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和改革立场,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排除各种干扰,确保改革不变质、不走样。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是一个大国,不能出现颠覆性错误。”这里所说的颠覆性错误,就是指根本性、方向性错误。因此,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必须把牢牢把握正确方向摆在第一位。

全面深化改革,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就非常鲜明地规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性质和方向。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面对复杂形势和各种风险考验,我们既要有冒的勇气、闯的劲头,更要有战略定力和底线思维。所谓战略定力,就是要在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能有丝毫动摇;所谓底线思维,就是要坚决守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条底线,坚决反对任何改变社会主义制度性质的图谋。全党同志必须懂得,全面深化改革是为了党和人民事业更好发展,不是为了赢得某些人的掌声,不是为了迎合某些人的诉求。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不为各种错误观点所左右,不为各种干扰所惑,不生搬硬套西方思想理论和制度模式,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以我为主,该改的坚决改,不能改的坚决守住,牢牢把握改革的领导权和主动权。

《决定》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根本前提下,鲜明提出“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在这一点上,同样不能有丝毫动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的有机结合,是我们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进程中的一个伟大创造,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四大以来,我们紧紧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不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其他各方面改革,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突破,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也要看到,市场体系还不健全,市场发育不充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没有理顺,特别是政府对市场不当干预过多与监管不到位并存,价格扭曲、行业垄断、权力腐败等问题依然突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受到诸多制约。《决定》全面总结改革开放探索实践,明确提出“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这是我们党在理论上又一个重大创新,有利于在全党全社会树立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正确观念,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有利于抑制消极腐败现象。必须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仅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其他各方面改革也要与之相适应、相衔接。必须把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贯穿到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之中,推动各方面改革围绕这一目标来展开、来推进,努力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制度体系和体制机制。只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任务没有完成,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就不能改变,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就不能停顿。

把握改革的正确方向,最终要体现到广大干部群众实际行动中,必须做好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工作。要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领会《决定》精神,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牢牢把握正确方向,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正确对待利益格局调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保证政令畅通,坚定不移实现中央改革决策部署。要加强对社会思潮和重大思想理论问题的引导,深入阐释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方针原则,深入阐释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和重大部署,及时回应干部群众关心的思想认识问题,批驳错误观点,澄清模糊认识,为凝聚各方面共识、形成改革合力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确保改革健康发展。

二、落实领导责任,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必须落实领导责任。各级党委要把全面深化改革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切实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要根据中央的决策部署,制定本地区本部门改革的实施方案,明确路线图和时间表,及时解决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强督促检查,精心组织实施,确保改革有领导、有步骤向前推进。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项改革举措之间的关联性、耦合性要求非常高。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都会牵动其他领域,同时也需要其他领域密切配合。如果各领域改革不配套,各方面改革措施之间互相牵扯,甚至互相抵触,改革就很难推进下去,即使勉强推进,效果也会打折扣。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科学谋划改革方案和具体举措,加强统筹协调,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坚持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确保各项改革相互配合、协同推进。抓住事关全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力求取得突破,牵引和带动其他各方面改革。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科学把握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对条件已经成熟、各方面要求强烈的改革,要下定决心加快推进;对各方面认识还不一致、但又必须突破的改革,要处理好各方面利益关系,尽可能寻求最大公约数、凝聚改革共识;对实践发展有要求、但操作上一时还不那么有把握的改革,可以先行试点,取得经验后再推开。注意把握和处理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加强各项改革之间的协调配合,使之产生共振效果,放大改革效应。

当前,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需要攻克的体制机制顽瘴痼疾很多,需要考虑的因素和兼顾的利益很多,特别是许多改革举措直接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提高改革决策水平,使改革举措充分体现各方面意志、兼顾好各方面利益。各级党委要按照《决定》的要求,充分发扬民主,加强对改革思路和重要举措的研究和论证,通过民主协商、项目评估、决策咨询等方式增强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协调性。要以重大问题为导向,以改革中涉及的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为重点,广泛开展社会协商,认真听取群众意见,集思广益,把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进改革上来。发挥统一战线在协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同各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通过协商会、谈心会、座谈会等形式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更好发挥专家学者在改革决策中的积极作用。

落实领导责任,重在督促检查、狠抓落实。各级党委要建立健全领导改革的责任机制,在强化党委负总责前提下明确责任分工,确定各项改革任务的责任主体、工作部门;在加强总体谋划、整体推进前提下细化目标任务,以项目化方式对改革任务进行分解、组合,强化跟踪落实,确保各项改革有布置、有督促、有检查。中央要求,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完成《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可以说,时间紧,任务重,必须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和扎实有效的举措把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为协调推进各方面改革,中央将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各级党委也要成立领导小组和相关机构,并尽快投入工作,为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到实处提供有力指导和保证。

三、加强领导班子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

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部署,需要各级党组织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去实施。必须按照《决定》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把各级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充分发挥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

各级领导班子是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领导核心,在推进改革中承担着特别重要的责任。必须加强和改进各级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改革能力。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党章学习教育、中国梦教育、党史国史特别是改革开放史教育,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改革创新意识,树立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克服因循守旧、畏葸不前的思想障碍,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更大的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加强学习型班子建设,完善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围绕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加强学习和调研,不断提高把握和运用市场经济规律、自然规律、社会发展规律能力,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能力,提高依法办事、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各级领导干部要作学习的表率、改革的表率,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加强学习和实践,增强全球思维和战略眼光,丰富科学知识储备,努力使自己成为政策水平高、专业能力强、实践经验多、善于领导改革开放的行家里手。

改革越是向纵深推进,越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必须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要适应经济基础、体制环境、社会条件的新变化,适应产业布局、行业分工、党员流向的新变化,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地推进党组织的设置。在强化农村、城市社区等传统领域党组织建设的同时,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探索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确保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把基层党组织的工作重心转到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上来,多提供“适销对路”的服务,帮助解决群众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采取“两推一选”、组织选派等方式,把那些党性强、能力强、改革意识强、服务意识强的人充实到基层领导岗位上来。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健全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长效机制,健全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机制,改进对流动党员管理,引导广大党员积极投身改革事业,为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积极贡献。

良好作风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保障。大量事实证明,推进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关键在干部作风。加强作风建设,归根到底要靠制度改革。要按照《决定》要求,健全领导干部带头改进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机制,完善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改革会议公文制度,着力改进会风文风;健全严格的财务预算、核准和审计制度,着力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和楼堂馆所建设。完善选人用人和政绩考核相关制度,着力纠正跑官要官等不正之风,解决“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以及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规范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工作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亲属经商、担任公职和社会组织职务、出国定居等相关制度规定,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作风。深入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切实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收到“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明显效果。要在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中大力弘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坚决克服浮躁思想和短期行为,做到讲实话、干实事,敢作为、勇担当,发扬“钉钉子”精神,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狠劲,奋力把改革事业推向前进。

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必须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构建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选人用人机制,使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生动局面。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保证。面对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必须认真学习贯彻《决定》和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把握干部工作的特点规律,不断把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引向深入,着力构建科学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各级党委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努力做到选贤任能、用当其时,知人善任、人尽其才,真正把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尤其要使那些理想信念坚定、锐意改革创新、敢于负责担当的优秀干部充分涌现。发挥党组织领导和把关作用,强化党委(党组)、分管领导和组织部门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的权重和干部考察识别的责任。改革的设计和措施的推出,要注重实际效果,正确处理好继承干部工作优良传统与改革创新的关系,坚持于法周延、于事简便,加强制度统筹,注意衔接配套,不断提高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科学化水平。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必须抓住当前干部人事工作中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努力取得突破性进展。要改革和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改革实绩考核指标体系设置,完善考核办法,健全奖惩机制,形成促进科学发展和鼓励改革的导向。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制度,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充分发扬民主结合起来,完善推荐和测评的程序,把得票作为用人的重要参考,注重干部一贯表现和全部工作,坚决纠正唯票取人现象。改进竞争性选拔干部办法,合理确定选拔的范围和规模,科学设置资格条件和考试方法,引导干部在实干、实绩上竞争,坚决纠正唯分取人现象。区分实施选任制和委任制干部选拔方式,根据选任制和委任制的不同特点,探索不同的干部人选产生方式和票数权重,避免一刀切。要改进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机制,下大气力抓好培养工作,对那些看得准、有潜力、有发展前途的年轻干部,要敢于压担子,有计划安排他们去经受锻炼。注意用好各年龄段干部,既重视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又合理使用其他年龄段干部,不简单地以年龄划线、不搞任职年龄层层递减。完善干部管理制度,重点是要打破干部部门化,加强干部跨条块跨领域交流,进一步拓宽选人视野和渠道;推进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创造条件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着力破除“官本位”观念;完善和落实领导干部问责制,完善从严管理干部队伍制度体系,切实把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对干部严格考核、选拔和监督上,贯穿于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

坚持党管人才,广开进贤之路,是保证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按照《决定》要求,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择天下英才而用之。要创新人才工作的理念和思路,针对当前一定程度上出现的社会分层“凝固化”和社会流动“缓慢化”现象,打破体制壁垒,扫除身份障碍,让人人都有成长成才、脱颖而出的通道,让各类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完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人才顺畅流动的制度体系,对社会上的优秀人才推行直接引进、公开选拔、聘任、挂职等办法,畅通进入党政领导岗位和公务员队伍渠道。健全人才向基层流动、向艰苦地区和岗位流动、在一线创业的激励机制,在待遇、职称、选拔任用等方面真正倾斜,促进人才向缺乏人才地区聚集。要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增强人才政策开放度,敞开大门招四方人才。

五、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人民是改革的主体。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体现了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凝聚了改革开放35年的宝贵经验,是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必须着眼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建立社会参与机制,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齐心协力推进改革,让改革获得不竭的力量源泉。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决定》提出的各项改革任务,从根本上来讲,都是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为了发展人民群众的经济权益、政治权益、文化权益、社会权益、生态权益,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好更公平更广泛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各级党委要进一步树立群众观点、反映群众愿望,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把握和处理改革涉及的重大问题,谋划改革思路,提出改革举措。在遇到关系复杂、难以权衡的利益问题时,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首先想一想群众在期待什么、群众利益如何保障。在出台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举措时,充分考虑广大群众的承受能力和接受程度,稳妥加以处理。强化大众视野、百姓视角,直面群众最不满意的突出问题,聚焦妨碍科学发展的体制弊端,让群众从改革中得到更多实惠,把群众满意与否作为衡量改革工作进展的重要尺度,努力使我们的改革符合客观实际、经得起群众检验。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基层是最好的课堂。改革的根本力量在于群众,办法来自基层。改革开放实践一再证明,正是基层和群众的探索实践、创新创造,推动着改革车轮滚滚前行。从大包干到股份制,从农业规模经营到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一个个来自基层和群众的新招、实招、硬招,破解着改革发展难题。必须把群众作为我们推进改革的主心骨,制定改革方案要广泛听取基层和群众意见,遇到改革难题要虚心向基层和群众请教问计,切不可自说自话、关起门来搞改革,更不能异想天开、凭主观愿望拍脑袋行事。全面深化改革是开创性事业,要鼓励地方、基层和群众大胆探索,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激发人们的创造热情,加强重大改革试点工作,重视发挥各类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对于地方、基层和群众创造的生动鲜活的实践经验,及时发现、不断提炼、积极推广,对于改革探索中的一些失误和不足,不搞求全责备、积极加以引导、不断改进完善,真正把蕴藏于人民群众之中的力量进一步挖掘出来、释放出来。

动员激励群众,引导群众知晓自身利益所在,并为之而奋斗,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最大限度地凝聚改革共识,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党全社会智慧,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改革合力。切实做好《决定》以及有关改革方案和改革政策的宣传、解读,把中央的方针政策讲透彻,把改革的思路举措讲清楚,把对群众的利益安排讲明白。认真研究工人、农民、干部、知识分子等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和政策诉求,包括注意关注蚁族、北漂、海归、海待、散户等社会上新出现的人群,分析哪些是共性需求、哪些是个性需求,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引导广大群众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以及科协、文联、侨联、作协等人民团体,具有组织体系完备、工作覆盖面广的独特优势。各级党委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人民团体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其在表达利益、反映诉求、协调矛盾、维护稳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各人民团体要积极主动地代表和组织各自联系的群众支持改革、参与改革,不断巩固和扩大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厚群众基础。

第四篇: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尊敬的党组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确保改革取得成功。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夺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胜利的必然要求,总书记站在时代发展的战略高度,立足我国发展的战略全局,对党建理论和实践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和新要求,深刻回答了党的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仅内容十分丰富,而且贯穿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出高度的政治智慧,鲜明的人民立场和严谨的求实精神,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为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一、关键是要坚定理想信念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全党同志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点,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挥历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清醒认识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和不变,永远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要锐意进取,大胆探索,敢于和善于分析回答现实生活中和群众思想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这些重要论述,是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持什么样的制度的政治承诺,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思辨的光芒,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科学性。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是要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当前,大多数人民群众和党员干部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执着而坚定的。但是,也有一些党员干部信仰模糊、信仰缺失,丧失精神支柱和奋斗目标,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存疑虑,关键时刻站不出来、冲不上去;一些党员干部理想动摇、思想摇摆,丧失行为规范和道德底线,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滋生和膨胀,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员干部必须坚持“革命理想高于天”,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执著信仰者,坚定践行者。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前最重要的就是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于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改革大潮和火热实践中去。中国梦是一种形象的表达,是一种易于为群众所接受的表述,它确立了鼓舞人心的奋斗目标,昭示了党和国家的美好前景。中国梦的提出,开阔了党的建设视野,拓展了党的建设路径,创新了党的建设方法,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众化指明了方向。

二、最重要的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总书记在总结我党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时强调指出:60年的实践证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最重要的就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他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些重要论述是对中国共产党坚持把不断实现和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放在首位这一价值取向的深刻揭示,是对党的利益观、政绩观、发展观的深刻诠释,再次向世人昭示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特殊私利,展现了让人民生活得更美好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完成实现和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执政使命,需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党、争做服务型干部。建设服务型执政党,其本质要求就是坚持一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这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能否牢记宗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是衡量党员干部是否合格的试金石。争做服务型干部,就是要做到目光向下、身子下沉、工作重心下移,与群众站在一起、打成一片,始终保持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把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提高服务质量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三、改革者自身要硬,作风建设是关键

良好作风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保障。改革需要有效的组织力,更需要强大的精神力。让改革者自身硬起来,作风建设是关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这对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总书记指出,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会被历史淘汰。

必须把从严治党贯彻和体现到从严管理干部、从严管理党员队伍、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严肃党内生活等各个方面。作风问题绝对不是小事,不良风气就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总书记指出,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作风建设,善始善终,善做善成,防止虎头蛇尾。他指出,要加强反腐倡廉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让法律制度刚性运行;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反腐既没有“特区”,也没有“禁区”,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任何人都没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这些重要论述回应人民关切,顺应人民期待,体现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和“打铁还需自身硬”的责任担当,既是对全党同志的警示,也是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党的一贯方针和优良传统。当前,党内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一些党员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滋长蔓延,正气上不来、邪气压不住;一些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强,有的甚至软弱涣散;部分党员先锋队意识淡化,组织纪律性不强,发挥作用不明显,等等。这些问题都与一些地方和单位对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有关。中国共产党不同于西方轮流执政的政党,必须保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高度自觉,通过在认识规律基础上的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来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汇报人:xiexiebang

第五篇:全面深化改革--着力改善民生(精)

全面深化改革, 着力改善民生

一、【时政热点·素材呈现】

材料一:2016年3月24日人民网消息,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年会开幕式在海南博鳌亚洲论坛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博鳌亚洲论坛发表演讲时称,中国经济要行稳致远,不仅要平稳,更要有动力,起码有三个方面的动力:第一个方面的动力来自改革开放;第二个方面的动力来自于调整结构;第三个动力来自改善民生。发展的成果最终要体现在民生改善上。反之,民生改善带来的就业增加也会促进消费,有效拉动经济增长。正所谓民生倒逼发展,发展检验改革。

材料二:2016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讲话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勇于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不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最鲜明的旗帜。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材料三:2016年7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银川主持召开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强调,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大战略,是加强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的大布局,是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大举措,必须认清形势、聚焦精准、深化帮扶、确保实效,切实提高工作水平,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材料四:2017年政府工作指出: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众获得感增强。在财政收支压力加大情况下,民生投入继续增加。出台新的就业创业政策,扎实做好重点人群、重点地区就业工作。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全国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超过1000亿元。提高低保、优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等标准,为1700多万困难和重度残疾人发放生活或护理补贴。免除农村贫困家庭学生普通高中学杂费。全年资助各类学校家庭困难学生8400多万人次。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提

高财政补助标准。要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加快推进基础性、关键性改革,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材料五: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4份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2017年2月5日发布。

二、热点与教材的结合

1、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地区发展不平衡,科学技术水平和人们的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的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仍处于初级阶段。

2、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把“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确定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判断所有问题的根本标准。

3、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人民负责,努力为人民服务是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宗旨。

4、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中国命运的重大决择,对外开放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当前所有问题的关键。

5、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的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

6、我国要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可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在分配中,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差距悬殊,体现公平正义。

7、公平意味着处理事情要合情合理,即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要承担他应分担的责任、得到他应得的利益。

三、【中考命题走向】

1.我国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

(1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我国社会主义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需要。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3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发展生产力,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维护社会公平。(4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实现全面小康,实现现代化。

2.全面深化改革,我国应该采取的措施有哪些?面对深化改革开放的大趋势, 作为中学生, 我们应如何做? 第一问(1经济: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②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等。(2政治:①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基层民主管理制度;②加强法制建设,依法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

(3文化:①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②发展科技教育事业,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③加快科技创新,坚持走科教兴国之路。

(4社会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如建立低保制度等。(5生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建设生态文明。

第二问(1)以主人翁的姿态正确对待改革开放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正确对待改革给个人家庭带来的影响,争做改革事业的拥护者、参与者、推动者。

(2)树立平等、开放、参与的国际意识,全面提升个人素质,为将来参与我国的对外开放作好充分的准备。(3)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的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实践。(4)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报效祖国,服务社会。3.党和政府为什么要着力解决民生问题? 答、(1这是由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比较低,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2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体现。(3是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4有利于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达到共同富裕,让人民共享经济的繁荣成果。(5有利于巩固社会的稳定、改革、发展的大局,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6能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奋斗。(7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等。

4、民生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党和政府应怎样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1 根本途径: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2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4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重视解决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5 实施再就业培训,增加就业岗位;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6)优先发展教育,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

5、当前我们还面临着哪些比较突出的民生问题?

答、①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③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6、政府重视民生问题体现了教材哪些观点?

答、①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②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④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关系:⑤党和政府致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7、近年来我国正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改善民生,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 答、①合理调节收入分配②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③建立和完善城镇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④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提高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⑤建立廉租房制度和经济适用房制度;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差距

8、请为解决教育、就业、三农奉献你的金点子。这些金点子可以通过哪些渠道实现? 金点子;①教育:增加教育投入,特别是对农村教育的投入,鼓励大学生到农村任教,解决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问题;②就业:对下岗工人进行免费技能培训,鼓励和扶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③三农: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推广;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

反映渠道:①我们可以采取向人民代表反映情况的方式,表达我们的意见、建议和要求.②我们可以通过新闻媒体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③我们可以给国家有关机关写信、打电话,或直接向有关人员反映情况等方式。

9、总书记习近平对“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他强调,“十三五”时期是我们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总书记强调,要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对此,某校

九年级学生展开积极的讨论,形成了两种观点。观点一:扶贫开发工作体现了我国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观点二:当前我国仍有8000多万贫困人口,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是无法办到的。请你对以上两种观点进行评析。(1)观点一正确,观点二错误。

⑵扶贫开发工作体现了我国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这是因为:

①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也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共同富裕不是同行、同步、同时富裕。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只有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并通过先富者带动和帮助后富者,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②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是看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国家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正好体现走共同富裕的决心⑶要帮助落后地区脱贫致富有如下的办法:

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经济)②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发扬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精神;(文化)③坚持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落实科学发展观。(生态)④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政治)

10、材料一:2016年10月16日,在第三个国家扶贫日到来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全国脱贫攻坚奖 表彰活动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一个标志性的指标是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请结合我国的现状,为扶贫工作找出依据。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且发展不平衡;②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③我国当前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材料二:2016年中央财政预算更加详细,中央本级支出预算数超过2.7万亿元,其中,教育、住房保障、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等民生领域支出增长较大。(2对于2016年中央财政民生领域支出增长较大,谈谈你的感想。

体现了我国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党和国家关注民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材料三:2016年中国政府民生工作要 围绕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用好民生这个“指南针”,坚决守住民生底线,解决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为解决民生问题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①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②坚持共同富裕,通过分配制度改革缩小贫富差距;③依法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维护教育公平;④建立健全公共医疗体系,依法保障公民的生命健康权;⑤不断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解决好物价、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等民生问题;⑥推进政府依法行政,维护广大人民的合法利益。

11.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总书记强调的:“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深刻阐述了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性和长期性,是高度的政治清醒,更是坚决的责任担当。

(1党和政府为什么要贯彻实施“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执政理念?

坚持这一执政理念,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坚持这一理念,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

(2有同学认为,“保障和改善民生之所以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这个观点正确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正确。理由: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②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3保障和改善民生,不能认为只是政府的事情,也需要你、我、他的积极参与。你认为自己应该参与做些什么?

①努力学习,立志成才,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作贡献;②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爱他人,服务社会;③积极宣传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④积极行使监督权、建议权,为解决民生问题献计献策。

下载如何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与会人员名单

    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与会人员名单 2014年01月22日 19:59 来源:央视 5182人参与 73评论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1......

    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讲话大纲

    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讲话大纲一要强力调动改革积极性。调动各级领导班子改革的积极性,不仅X委X政府要重点抓,X班子也要共同参与抓,形成合力。调动X直部门改革的积极性,部门......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 篇一:习近平关于治国理政之三、全面深化改革三、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2012年12月31日)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当前我国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关键问题,既有全局性的,也有局部性的,与之相对应,改革必然要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区别不同情况而谋划。因此,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

    一、全面深化改革综述 1.全面深化改革挺进深水区 刚刚过去的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改革集中发力在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集中发力在妨碍社会公平与正义之......

    全面深化改革与党的群众路线

    全面深化改革与党的群众路线 【内容提要】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人民群众为主体,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紧紧依靠人民......

    加强和改善党对政法工作领导的实现方式

    加强和改善党对政法工作领导的实现方式一、进一步加强各级党委政法委机关的建设。首先要建设好政法委机关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选择高素质干部充实到各级政法委机关领导班......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