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某县树立群众观经验交流材料
近几年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但是,随着经济社会转型和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农民增收困难,下岗职工增多,部分低收入和无收入的群体得不到有效的社会保障等等,迫切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群众观,更好的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此,市
委多次强调,正确的群众观是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的基础.只有树立了正确的群众观,才能处理好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人们可承受的程度之间的关系,更加全面协调地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市党员干部掀起“践行第一要义,落实第一要务,履行第一职责”,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的热潮,党群干群关系得到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经济社会发展出现更加和谐的新局面.一、抓贴近,密切与人民群众的感情
对人民群众有没有感情,是能不能树立并落实正确的群众观的基础.新时期,党员干部的经历,结构,包括价值取向,兴趣爱好,生活方式已发生很大变化.就我市来讲,很多党员干部,特别是机关干部大多出生在七八十年代,他们没有经历过改革开放以前的艰难岁月,与人民群众的接触不多,对人民群众的疾苦知之甚少.因此,对人民群众感情淡薄.还有一些干部,尽管吃过苦,对人民群众也比较了解,但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执政的过程中发生了蜕变,和人民群众陌生起来,隔阂起来.怎么样才能有效的改变这种状况?市委认为,只有增进党员干部同人民群众的接触,让党员干部时时处处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实实在在地体验人民群众的疾苦,才能密切党群干群感情.一是坚持联系点制度.市委要求副市级以上的干部每人必须联系一个镇处,一个村,一家贫困户;市直每个单位必须联系一个村,一个贫困户;镇处干部必须联系一个村.副市级以上的领导每年和群众“三同”%26lt;同吃同住同劳动%26gt;时间不得少于15天,市直领导不得少于1个月,镇处干部不得少于100天.二是坚持轮岗制度.市委每年都要有计划的从市直各单位选派一批干部到镇处任职锻炼,从镇处选派一批干部到村,企业挂职锻炼.市委规定这些干部轮岗不得少于两年,工作不踏实,没有达到要求的就地免职.近几年,来市委先后免去20多名不合格的轮岗干部的职务.三是坚持“一线工作法”.“领导在一线指挥,问题在一线解决,经验在一线总结,成绩在一线创造.在此基础上,广大党员干部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升华”一线工作法“的内涵,又探索总结出了”进农家门,解农家忧,帮农家富“的新的”一线工作法“.这些措施给那些对人民群众感情缺失的干部上了生动的一课,大大缩短了他们与人民群众的距离,密切了与人民群众的感情.二、抓导向,建立强化群众观念的激励机制
古人说”用得正人,为善者皆劝;误用恶人,佞小者竞进“.用什么样的人,不用什么样的人,直接影响到干部的思想行为取向.因此,要强化干部党员的群众观念,必须抓导向.这个导向就是选拔任用群众观念强的干部.**最大的实际是发展不够,人民群众最盼望的也是发展.从这个实际出发,我们把发展作为群众观的核心内容,进而作为评价干部的重要标准,凭发展论英雄,看发展用干部,实行发展一票否决.几年来,我们先后对多名发展不力,影响经济环境的干部进行了组织处理.为了实现我市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今年,我们又出台了%26lt;项目问责制%26gt;,%26lt;环境问责制%26gt;等九条措施,进一步加大了发展在考核评价干部中的分量.在建立以群众观为核心的评价干部的标准的同时,我们还创新干部评价任用机制,变过去的上评下为现在的上评下,下评上相结合,加大人民群众在评价任用干部中的分量.坝陵办事处对干部实行三公示,即责任公示,评议公示,奖惩公示,机关干部由处直单位的干部,村干部评;处直干部由机关干部,村干部评;村干部由处直干部,联系村的干部,党员代表,村民代表评.评议的结果直接和票子,帽子挂钩.满意率达不到90%的取消年终奖,倒数二三位的亮黄牌,最后一名就地免职.我们将这一做法在全市推广,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三、抓依靠,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他们中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和力量.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就必须充分认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坚定不移的相信他们,全心全意的依靠他们.一是自觉尊重群众的意愿.尊重群众意愿关键是在党委政府的决策和群众的意愿发生矛盾时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我们始终坚持做到,如果党委政府的决策确实是正确的,我们就广泛宣传,引导,直到赢得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我们才实行;如果决策确实有问题,我们就重新决策,直到群众满意为止.二是加快民主建设步伐,还权于民,还
政于民.相信群众的落脚点是依靠群众.几年来,我们从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实际和要求出发,加快民主建设步伐,加快党和政府职能转变的步伐,让群众更多的参与决策和管理,真正体现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理念.一是扩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二是扩大人民群众的决策权
三是扩大人民群众的管理权.四、抓发展,落实人民群众的根本利
益
牢固树立正确的群众观,最根本的是要落实发展.因为人民群众一切利益的获得都有赖于发展.从这个角度说,能不能快发展,好发展是检验群众观的最过硬的标准.一是以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坚定不移的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几年来,我们不断升华对”工业强市“战略的认识,不断加大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的力度,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2003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1%,工业提供的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70%以上.一批投资过千万的企业落户我市,投资总额达25亿元.,初步形成了建材,食品,化工,纺织等支柱产业.面对国际资本向国内转移,沿海资本向内地转移的两大机遇,今年我们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目标管理,建立市领导带头,镇处和市直各部门参与的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市委常委,副市长每人每年必须完成1000万以上的招商引资任务,各镇处每年必须引进一个投资过500万的项目,市直各部门也相应落实招商引资任务,并实行”三定“,即定任务,定时限,定奖惩.今年头五个月,全市引资达4.5亿元.二是以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和培植龙头企业为抓手,大力实施”调整富民“战略.几年来,我们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用工业化的方式经营农业,用战略性眼光指导农业,按照一市一品,几镇一品的调整思路,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培植壮大优势特色产业,通过走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项目化运作,社会化服务,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路子,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和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到目前,全市已初步建成以林果,蔬菜和畜牧为支柱的三大产业,全市优质林果面积发展到20万亩,无公害蔬菜25万亩,优质猪育肥80万头,优质山羊15万只,家禽1800万羽,全市三新种植面积达到90%以上,订单农业达到40万亩,有10个产品荣获国家a级绿色食品称号.2003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80元,位居全省前列.五、抓帮扶,坚持不懈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坚持不懈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是树立正确的群众观的基本要求.所谓实事,就是能够让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的事.所谓好事,就是能够较好的把人民群众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把困难群体的利益和多数人的利益兼顾起来的事.所谓难事,就是一家一户解决不了,解决不好的事.近几年来,我们每年争取为人民群众办几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做几件人民群众拍手称快的好事,解几件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难事,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称赞.一是不折不扣的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农民是县域经济的主体,又是县域经济中的弱势群体.怎么样才能把他们从繁重的负担中解放出来,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一直是我们工作的难
点和重心.农村税费改革之前,我们就着手力所能及的减轻农民的负担
问题.一是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市财政每年按当年的增长率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二是采取”一票否决“的办法,坚决遏制”三乱“.我们从实际出发,先后废止了50多项不合理收费.一经发现乱收费,责任人下岗,分管负责人和主要领导就地免职.硬措施使农民的负担逐年减轻.到2001年,全市农民的负担比1999年减轻了40%以上.税费改革是造福亿万农民的德政工程,我们把它作为减轻农民负担的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高度重视,全力以赴,狠抓落实.市里成立了以书记,市长为正副组长的改革领导小组,从市直机关抽调303名干部,汇同镇处机关干部组成303个工作组,进村入户帮助税改.到税改结束,全市农民负担又下降28.3%,比上级批准的方案多减负230万元.二是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基础设施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命脉.但是,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格局和集体经济的萎缩,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难度增大,投入严重不足,造成了大量的农业基础设施老化甚至废弃,极大的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对此,我们坚持市镇两级财政每年拿出1000万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解决群众的用水难和行路难.今年,我们又决定,市财政每年新增投入200万元,专门用于村级公路建设,用三年时间使村级公路硬化率达到100%.三是实施再就业工程,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在产业导向上,我们给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更多的优惠政策,鼓励民营资本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5年来,全市新增就业岗位12000多个,有8000多下岗职工重新上岗.为了帮助”4050“人员再就业,确保双下岗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我们从2001年开始设立再就业基金,政府每年拿出200万购买200个岗位,对双下岗家庭实行以工代赈.为了鼓劲下岗职工自主创业,我们在认真落实国家有关下岗职工的各项政策外,还从我市的实际出发,出台了更优惠的政策.比如,月经营额达不到2000元的,免交一切税费.与此同时,我们还大力开展失业人员免费技术培训,发展”打工经济".到目前,全市每年外出打工人数超过50000人,实现纯收入2个多亿.
第二篇:树立正确群众观
树立正确群众观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保证和关键所在。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强化群众观念,牢固树立正确的感情观、公仆观、政绩观、名利观,扎根人民,帮民解困、为民谋利。
树立“鱼水相依”的感情观,真心实意热爱群众。对人民群众的感情,直接检验党员干部人生境界的高低,也直接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只有具备真挚而深厚的百姓情怀,才能形成为民利民的自觉自愿。那么,对群众的感情从哪里来?一是心中有位置。始终把群众当亲人,用心接纳群众、用情感化群众,而不能半心半意、虚情假意。二是亲近零距离。放下架子、迈开步子,多到车间班组、田间地头去,与群众交朋友、做知己、心贴心,真切体验群众的甘苦忧乐,与群众干在一起、苦在一起、乐在一起。三是融入敢担当。把群众的事当作大事来办,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群众期盼的事情再难也要真抓实干,在关键处为民作主,于细微处彰显真情。树立“以民为先”的公仆观,敬业尽责服务群众。对于共产党人来说,无论职位多高、权力多大,都是人民的公仆,绝不是高高在上的“官老爷”。任何时候都要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恪尽职守、忘我奉献,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在为群众排忧解难上,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当好人民群众的服务员。要谨记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珍惜人民提供的舞台,顾念人民的疾苦,严防特权思想,切实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要牢记公仆须受监督。把接受监督作为一种境界、一种觉悟、一种美德,虚心接受党和人民的监督评判,改进思想作风,严守纪律底线,提高工作成效,让群众贴得近、信得过、靠得住。
树立“功不在我”的政绩观,务实肯干造福群众。追求什么样的政绩、怎样取得政绩,是领导干部必须思考的一个现实课题。应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拜人民为师,向群众求教,把实事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不搞主观臆断和违背客观规律的“拍脑袋”决策,不追求脱离实际的盲目攀比,不提哗众取宠的空洞口号。始终为民谋利解难,多想想群众的事情办好了没有、群众的困难解决了没有、群众还需要我们做什么,急民之需、解民之忧、纾民之难,使群众最大程
度地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始终相信和依靠群众,把领导力量与群众力量聚合起来,把教育群众与组织群众统一起来,在为民务实的工作中团结群众、赢得群众。
树立“豁达淡然”的名利观,克己奉公利及群众。名利之心人皆有之,关键是追求什么样的名、什么样的利。领导干部如果心里只有自己的小算盘而没有群众的大利益,甚至贪图一己之虚名浮利而与民争利,工作上弄虚作假、损公肥私,生活上奢靡浪费、追求享乐,作风上庸懒散奢、虚度光阴,必然遭到群众唾弃,甚至受到法律制裁。应在思想上保持清醒、在行动上恪守本分,兢兢业业、清廉自守,以平和之心对待名、以淡泊之心对待位、以知足之心对待利、以敬畏之心对待权、以精进之心对待事,时刻为百姓谋、不为个人计,追求更多为群众认可的名,争取更多对群众有益的利。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人生价值,才能真正建功立业。
第三篇:牢固树立和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牢固树立和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党的十八大提出,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是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是顺应群众期盼、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大举措。切实加强全体党员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牢固树立和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对搞好教育实践活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关于正确认识群众、正确对待群众的根本观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对待人民群众的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是共产党人制定一切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政党的本质属性是它的阶级性,政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获得本阶级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群众是政党执政的基础。无产阶级是历史上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最革命、最有前途的阶级,因而无产阶级所反映的利益是全人类绝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的:“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从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基本观点出发,马克思主义确立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主体和主人的观点,进而确立马克思主义政党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基本立场。因此,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核心是人民群众主体观。
人民群众主体观包含正确认识人民群众、正确对待人民群众的一系列理论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的观点。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人民群众作为历史主体,不仅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从最终意义上影响和决定着社会基本矛盾的走势,而且还以主力
军的角色直接推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推动社会形态的演进,是历史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力量源泉。无产阶级政党所进行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充分尊重和体现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人民群众是实践主体的观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和主流。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最普遍、最持久、最客观的基本实践,他们也自然成为社会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及其实践活动不仅决定着现实世界的发展变化,而且是无产阶级政党方针政策的依据和得以实现的物质力量。人民群众是执政主体的观点。在社会主义国家,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群众是执政的主体,人民群众对政权性质和社会发展方向具有决定作用。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代表人民群众执政,代表人民群众进行国家管理,其执政的全部意义就在于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要求。人民群众是价值主体的观点。人民群众是价值判断和价值实现的主体,人民群众的需要及其满足程度是价值评判的依据和标准。人民群众的拥护、赞成和支持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判断各项工作成败得失的最高标准。人民群众是利益主体的观点。人民群众不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享有者,是社会发展成果的受益者。需要和利益是人民群众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深层动因和原动力,人民群众的利益至高无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无产阶级政党永恒的目标追求。这些基本观点从本质上决定了无产阶级政党只有在代表人民群众利益、依靠人民群众奋斗、实现人民群众利益,始终与人民群众紧密结合的过程中,才能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
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中国共产党从登上历史舞台的那一天起,就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把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和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并且为之进行了坚忍不拔的奋斗。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运用到党的全部实践活动中,提出
了具有鲜明特征的群众路线,并把它确立为党的根本工作路线,这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条群众路线,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决定的,是实现党的宗旨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体现。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牢牢把握这一根本工作路线,并赋予它新的时代特征。邓小平同志强调:“党只有紧紧地依靠群众,密切地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顺利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江泽民同志强调要从政治上看待党群关系,他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胡锦涛同志强调要把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他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是高度重视党群关系和作风建设,要求全体党员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切实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全党同志的思想和行动中。习近平同志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些体现着不同时代特征的群众观点,是我们党在不同历史阶段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继承、运用和发展。我们党90多年来的历史经验反复证明,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得好,党群关系密切,我们的事业就顺利发展;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得不好,党群关系受到损害,我们的事业就遭受挫折。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无论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开展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始终把群众路线作为党的生命线来坚持和贯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最广泛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凝聚起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使党的主张、决策和部署在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得以贯彻,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丰功伟业。
三、自觉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
新形势下,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着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和消极腐败的危险,党员干部自觉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认真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强化宗旨意识,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每一名党员的行为准则。坚持党的宗旨,是党员干部自觉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密切联系群众的根本原则。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能不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衡量一名共产党员是否合格的根本标尺。只有坚持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摆正“主人”与“公仆”的位置,充分凸显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要在实际工作中增强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解决好群众关心的各种现实问题,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加强作风建设,切实解决突出问题。党员干部的良好作风,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扎扎实实地把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到实处的关键。近年来在一定范
围内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大歪风,是党内脱离群众现象的集中表现。这“四风”违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党的肌体健康,必须认真加以解决。反对形式主义,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求真务实、埋头苦干,不图虚名、不务虚功,不作秀、不漂浮,兴实招、求实效,真正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用在关心群众的疾苦上,切实解决群众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反对官僚主义,必须肃清“官本位”思想,增强服务意识,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接地气、察民情,虚心向群众学习,真正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建立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真心对群众负责,热心为群众服务。反对享乐主义,必须克服及时行乐思想和特权思想,弘扬艰苦奋斗优良作风和无私奉献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始终同广大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并肩奋斗。反对奢靡之风,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成由勤俭败由奢”,要强化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弘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杜绝铺张浪费,勤俭办一切事情。
坚持廉洁自律,筑牢反腐倡廉防线。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水火不相容。腐败现象严重损害人民群众利益,严重损害党的形象,严重破坏党群干群关系,使人民群众对党和国家失去信心,是党脱离群众的最大危险。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腐化堕落,从根本上讲,就是没有守住廉洁自律这道底线。坚持廉洁自律,是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每个共产党员要加强党性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廉政意识,严格执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严格遵守为官从政、做人做事、交友用权的底线,以淡泊之心对待个人名利和权位,以敬畏之心对待肩负的职责和人民的事业,为政清廉,秉公用权,一身正气、一尘不染,筑牢反腐倡廉防线,巩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第四篇:牢固树立正确的群众观
牢固树立正确的群众观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的试金石。”当前,一些同志受“官本位”思想影响,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观念淡化,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问题还比较严重,有的在工作中以牺牲群众利益为代价创个人的“政绩”,搞急功近利的“形象工程”,求稳怕乱的“保底工程”,即使为群众办了几件实事,也不忘树立个人的形象。这些现象既是工作作风问题,也是群众观出现偏差造成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征程中,只有牢固树立正确的群众观,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才能经受住任何挑战和考验,才能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一、新时期群众工作的特点
(一)从群众角度看
1、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各阶层的群众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出现了新的阶层和新 的社会群体。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发生的较大变化,群众的利益需求和价值取向日趋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多变性特征也逐渐显露,这些都深刻影响群众工作开展。
2、群众民主意识、平等意识、竞争意识、权利意识不断增
强,政治参与要求也越来越迫切。当中,还有部分群众抱有“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侥幸心理,容易被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唆摆利用,采取过激的行为来反映利益诉求。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顺应群众期待,广泛凝聚群众力量,悉心汲取群众智慧,大力加强党的群众工作。
3、当前人民内部矛盾及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突出。近几年来,我国人民内部矛盾大量出现,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呈高发态势,数量不断上升,规模不断扩大,涉及面越来越广,行为方式越来越激烈,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在很多地方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第一位的问题。从近年的群众性事件分析,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事发突然,演变迅速。一旦事发,规模即迅速扩大,在数小时至数日内引起数千人甚至上万人参与。二是组织严密,行为激烈。三是从直接原因看,一般与群众切身利益有关,主要是农村征地、房屋拆迁。四是多种矛盾交织,处臵难度大。一些群众要求的合理性同反映形式的违法性交织在一起,有的还存在违法犯罪和敌对分子插手利用的问题,这些问题,总体上属于改革发展和前进中的问题,但又往往与历史遗留问题相交织,处臵工作的难度较大,稍有不慎,就可能会激化矛盾,扩大事态。
(二)从干部角度看
当前,在党的群众工作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为一些干部宗旨观念不牢,脱离群众,不愿做群众工作;思想理论水平不高,能力不强,不敢做群众工作;工作方法欠
缺,本领不大,不会做群众工作。这些都导致我们基层党组织和干部密切联系群众不够,缺乏代表性和凝聚力,在群众工作中未能发挥强大的先锋作用,不能在关键时候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甚至变成了“弱势群体”。
二、如何牢固树立正确的群众观
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就是要自觉地把党的群众工作体现在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到群众需要的地方去问寒问暖,到群众困难的地方去排忧解难,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理顺情绪,到出现新情况新变化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打开局面,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看得见的利益。
(一)必须相信和依靠群众
这绝不是一般的工作作风、工作方法问题,而是一个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重大政治问题。尊重群众,就要以公仆之心对待群众。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是公仆与主人的关系,而不是相反。与群众打交道必须摆正公仆与主人的关系,真心实意和群众交朋友,推心臵腹和群众交流。尊重群众,就要以谦虚姿态问计于群众。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群众中有成千成万的“诸葛亮”。改革每深入一步,就会有困难和风险相伴共生,而克服困难、抗拒风险的办法,就在群众之中。要相信群众的智慧,甘当学生,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尊重群众,就要毫不动摇地依靠群众。我们党90多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就是一部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推动社会发展的历史。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
面临的任务越艰巨,越是需要依靠群众,把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推进各项工作。
(二)必须心里装着群众
心里装着群众,就是要对人民群众充满深厚感情。党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是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基础。一个对群众没有感情的政党,绝不会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一个对群众没有感情的领导干部,也绝不会得到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心里装着群众,就是要爱民。孔繁森有一句名言:“爱的崇高境界是爱人民”,郑培民说“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话虽朴实,但却充满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有了这种真情实感,我们就会时时刻刻心里想着群众,对人民群众的爱就绝无做作之态。心里装着群众,就是掌权要为民。牢固树立正确的群众观,解决好对人民群众的感情问题,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解决好地位观、权力观和利益观的问题。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正确看待和使用手中的权力,明白权力来自人民、属于人民的道理,信守掌权为民的原则,用人民赋予的权力造福于人民,绝不能利用手中的权力和工作的便利,为个人或少数人谋取不正当利益。
(三)必须真诚服务群众。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领导就是服务”,这既是一个重要的政治原则,也是领导干部职业道德的一个基本要求。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进一步强化服
务意识,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多办实事、多解难题、多做好事。要观民情察民意,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作为领导干部,要全身心地深入到群众中去,体察民情,倾听民声,了解民意,把握民心,把事情办到群众的心坎上。要排民忧解民难,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重点。群众的需要就是我们最大的需要,就是我们一切工作的重点。要从群众最现实、最具体、最关心的问题入手,认真落实2012年县人民政府政府“十件实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积极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千方百计帮助群众安排好生产生活。在出台各项改革发展措施时,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需求,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损害群众利益的现象。“兴一利,不若除一害”,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决不能自己毁掉自己,如果腐败得不到有效的惩治,党就会丧失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我们一定要从党和国家命运的高度,进一步加大反腐败工作力度,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铲除群众深恶痛绝的腐败现象,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喜迎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第五篇:党员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群众观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强调“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利,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中国共产党建党已90年,党的性质决定了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党的基本方针。此次,胡总书记对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做出的重要指示又一次提到了“服务人民群众”。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党员领导干部要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领导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全心全意对人民负责,兢兢业业为人民谋利益,诚心诚意接受人民监督。无论职位有多高、权力有多大,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所从事的工作都是为人民服务。领导就是服务,管理也是服务。服务是一切公仆的基本义务和职责。
党员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群众观。要始终牢记党的最大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为人民谋利益是共产党人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党员领导干部在任何时候都要以人民利益为重,时刻心系群众,树立“人民至上”的理念。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做到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