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切实树立正确的“群众观”(5篇)

时间:2019-05-13 20:08: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要切实树立正确的“群众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要切实树立正确的“群众观”》。

第一篇:要切实树立正确的“群众观”

要切实树立正确的“群众观”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根基和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目标任务的集中体现;领导干部要在推进“十二五”规划实施的过程中,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和要求贯彻好、落实好,就必须切实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始终围绕群众的期望和要求,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作为推进依法行政、民主施政、科学理政的原则、前提和基础,找准着力点、抓住关键点、干出闪光点,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确保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让广大群众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得到更多实惠。

一是努力为人民群众掌握好权、用好权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领导干部是受人民群众委托,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根本目的就是为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所以,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增强为群众掌好权用好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紧紧抓住“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个最为重要、最核心的问题,把国家利益、人民利益摆在首位,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特别是要坚持“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确保手中的权力始终用来为国家繁荣富强、群众幸福安康服务。要自觉花大气力、下苦功夫,学深、学透、学好、学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金钱观,荣誉观、名誉观和利益观,提升党性修养、坚定政治信仰、强化理想信念,打牢为群众掌好权用好权的思想基础,特别是面对沉甸甸的权力必须看到背后的责任、信任和重托,看到稍不留神就会造成的党和人民的巨大损失,必须始终保持头脑清醒、警钟长鸣、防微杜渐,自觉接受党组织监督,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媒体舆论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律、自励,慎权、慎欲、慎情、慎独、慎友,算好经济账、家庭账、人生账、仕途账、精神账,坚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管得住细节、稳得住阵脚,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为政之德,以高尚的情操和人格力量,强化对权力的自我约束,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始终依法公道履职、科学民主决策、诚心老实做事,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最终回馈到人民、造福于人民。要以平和的心态看待权力的重与轻、得与失:得到提拔重用,应感到担子更重、责任更大,以如履薄冰的心态肩负神圣的使命;换到次要岗位,应尊重组织和人民的决定,在新的岗位上安心工作、踏实奉献,争取更大进步;退出领导岗位,应顺其自然心态平和,功成身退保持晚节,切忌有丁点的“可以捞更多”或者“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等错误思想,坚决防止“59岁现象”、“49岁现象”甚至“39岁现象”。要自觉把掌好权、用好权与国家、人民的前途和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自觉把权力用在科学发展、转型发展、低碳发展、持续发展的要事上,用在“急、难、险、苦”的环境中,不断提高履行岗位职责的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提高宏观决策能力、统揽全局能力、把握机遇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处理突发事件能力和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提高面对复杂情况、应对复杂局面、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使自己手中的权力在国家需要、人民需要时能发挥作用,自告奋勇、勇敢担当,不负众望、不辱使命。要恪守“权力在心就在责任就在”,坚决克服“有利益就伸手、有矛盾就缩手、有困难就撒手”和“浮、骄、奢、淫、逸”等不良现象,特别要把群众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当作第一选择、把群众的利益当作第一考虑、把群众的满意当作第一标准,用良好的作风保证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到实处、把集体的决定有效地实施,保证为群众掌好权用好权,更好地树立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威信。

二是始终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心暖心领导干部来自于人民群众,是普通群众中的一员;领导干部只有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实地体验群众的生活、体会群众的甘苦、体察群众的忧乐、体谅群众的困难、体味群众的情感,才能始终与群众心连心、心暖心,更好地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帮群众所需,在做决策、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才能更多地考虑群众的根本利益,真正当好人民的公仆,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要发扬“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优良传统,真心真意地尊重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摆正位臵、放下架子,走出办公室、走出小汽车,深入基层、深入社区、深入企业、深入农家,既是给群众关怀、给群众鼓舞、给群众信心,同时也就正在实施或将要实施的涉及发展大局、群众利益的重大战略部署、重大政策措施,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善于从群众身上汲取不断前进的力量、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要建立联系群众的规章制度并形成长效机制,在继续抓好“创先争优”活动的过程中坚持工作下移、重心下沉,通过不打招呼地“微服私访”、“民情随访”甚至是深入乡村和社区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等方法,与群众打成一片,增进与群众的了解和信任,征求他们对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党务和政务公开、中长期发展规划、产业体系形成和经济结构调整、各级各部门服务群众的举措等方面的看法,以便更好地改进、优化和提升。要完善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护机制,开通省长(厅、局长)、市(州)长、县(区、旗)长和乡镇长“热线、手机和信箱”以及民生论坛等,并严格答复办理程序,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同时公开领导分工及联系方式,以开放和包容的坦荡胸怀畅通信访渠道,坚持有访必接、有求必应、有问必答,并层层落实制和行政问责制,确保各级领导干部都能设身处地、千方百计为群众考虑、为群众着想,切实把群众的问题解决在基层、把可能激化的矛盾化解在基层;对因各种原因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坚持“后任要理前任事”,认真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对照相关的政策法规及同时期、同类型问题的处理方式方法,凡是应该解决能够解决的依法依规尽快解决,应该解决但暂时解决不了的要拿出时间表,对不符合法律法规也没有政策依据的,耐心细致做好解释说明工作。要严肃党纪国法,加强对党的群众工作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严厉查处贪污腐化、权钱交易、权力寻租以及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各种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要带着感情、饱含深情,高度关注困难群众的生活,认真落实低保、救助等制度,不让一个困难群众挨饿受冻,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特别是在旱灾水灾等自然灾害、公共事件发生之后,要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工作在一线,与人民群众一道,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良策,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要恪守“发展为了人民”这一理念,坚持“让利于民”而不是“与民争利”,在城市化推进、征地拆迁等工作中,既要对群众既有利益受损进行合法、合理、合情并“就高不就低”的补偿,更要对群众未来的生计给以充分考虑,做到既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之以渔”。要按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和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路,维护不同阶层、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群众的共同利益,尤其要保障农民工及子弟、从事最苦最累最脏活工作的群众在住房、医疗、子女就学等方面的平等权益。

三是全心给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领导干部只有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当前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才能切实体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要求。要认清肩负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职责和使命,牢记“发展才是硬道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及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为指导,按照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以科学发展为第一要务,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题,不断推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齐头并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和谐社会全面构建,特别是要在世界经济艰难复苏、国内通胀预期偏高的情况下,准确把握中央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核心和实质,因地制宜加快对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巨大引领作用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发展,促进经济总量扩大、发展质量提升、综合实力增强,以便有更多的财力投入到改善民生的服务。要根据到中央财政支出的三分之二用于与民生息息相关事项支出的情况,本着提高城乡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原则,继续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和农业、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以及生态环境建设支出,特别要加强对资金投入情况、项目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和随机抽查,确保资金投入到位、项目落实到位,坚决避免只用汇报材料敷衍应付尤其是民生资金被基层造假挪用甚至是套现提取的现象。此外,对各地群众普遍关心的交通拥堵问题,要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通过高瞻远瞩规划、充分利用城市地面与地下空间、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与切实加强市民文明素质教育等方式来统筹解决,让群众出行方便、顺畅;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萝卜招考”、“萝卜提拔”等现象,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机关事业单位招考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充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做到“多数人在多数人中选人”,把那些道德好、重全局、能吃苦、善创新、有干劲、讲奉献的优秀人才吸纳进机关事业单位,把那些政治坚定、作风优良、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推到重要岗位,更好地为群众利益服务,让群众信服、满意。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高度,加强领导干部自身的领导作风、思想作风、学习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的建设,特别是要对照王瑛、张云泉等新时期优秀领导干部的楷模自我认知、自我反省,不断锤炼自己的品格、提升思想境界,不断学习知识经济、资本经济、低碳经济等新知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拓宽视野,切实提高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的本领;特别是要以联系基层、企业、项目、群众等形式,尽可能站在群众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确保让群众说实话、听得进、信得过,理解和支持党和政府的工作。要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按照“两集中三到位”的要求,实现各部门的审批服务事项向本部门的行政审批服务处(科、股)集中、各部门的行政审批服务处(科、股)整建制向省、市及县区、乡镇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实现行政审批服务处(科、股)的事项到位、单位授权审批处(科、股)权限到位、行政审批服务处(科、股)工作人员到位,真正建立起“一站试办公、一条龙服务”的工作机制,更好地缩短审批环节、压缩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方便群众办事。

领导干部在群众心目中评价的好坏,就是看他对群众是不是怀有深厚的感情,是不是时刻把群众的疾苦放在心上、尽心尽力为群众办好事实事,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让他们的生活得到改变,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支部原第一书记沈浩以及云南省保山地委原书记杨善洲等,就给领导干部作出了一个非常好的表率,也受到当地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爱戴。作为党的领导干部,理当以沈浩、杨善洲等为榜样,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作为自己的为官做人干事的信条,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关注城乡冷暖、关心百姓甘苦,用发自内心深处的点滴行动,诠释一个共产党员的应有之责,为群众追求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不辜负党和国家的重托和信任,不辜负群众的期待和厚望。

第二篇:树立正确群众观

树立正确群众观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保证和关键所在。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强化群众观念,牢固树立正确的感情观、公仆观、政绩观、名利观,扎根人民,帮民解困、为民谋利。

树立“鱼水相依”的感情观,真心实意热爱群众。对人民群众的感情,直接检验党员干部人生境界的高低,也直接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只有具备真挚而深厚的百姓情怀,才能形成为民利民的自觉自愿。那么,对群众的感情从哪里来?一是心中有位置。始终把群众当亲人,用心接纳群众、用情感化群众,而不能半心半意、虚情假意。二是亲近零距离。放下架子、迈开步子,多到车间班组、田间地头去,与群众交朋友、做知己、心贴心,真切体验群众的甘苦忧乐,与群众干在一起、苦在一起、乐在一起。三是融入敢担当。把群众的事当作大事来办,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群众期盼的事情再难也要真抓实干,在关键处为民作主,于细微处彰显真情。树立“以民为先”的公仆观,敬业尽责服务群众。对于共产党人来说,无论职位多高、权力多大,都是人民的公仆,绝不是高高在上的“官老爷”。任何时候都要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恪尽职守、忘我奉献,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在为群众排忧解难上,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当好人民群众的服务员。要谨记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珍惜人民提供的舞台,顾念人民的疾苦,严防特权思想,切实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要牢记公仆须受监督。把接受监督作为一种境界、一种觉悟、一种美德,虚心接受党和人民的监督评判,改进思想作风,严守纪律底线,提高工作成效,让群众贴得近、信得过、靠得住。

树立“功不在我”的政绩观,务实肯干造福群众。追求什么样的政绩、怎样取得政绩,是领导干部必须思考的一个现实课题。应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拜人民为师,向群众求教,把实事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不搞主观臆断和违背客观规律的“拍脑袋”决策,不追求脱离实际的盲目攀比,不提哗众取宠的空洞口号。始终为民谋利解难,多想想群众的事情办好了没有、群众的困难解决了没有、群众还需要我们做什么,急民之需、解民之忧、纾民之难,使群众最大程

度地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始终相信和依靠群众,把领导力量与群众力量聚合起来,把教育群众与组织群众统一起来,在为民务实的工作中团结群众、赢得群众。

树立“豁达淡然”的名利观,克己奉公利及群众。名利之心人皆有之,关键是追求什么样的名、什么样的利。领导干部如果心里只有自己的小算盘而没有群众的大利益,甚至贪图一己之虚名浮利而与民争利,工作上弄虚作假、损公肥私,生活上奢靡浪费、追求享乐,作风上庸懒散奢、虚度光阴,必然遭到群众唾弃,甚至受到法律制裁。应在思想上保持清醒、在行动上恪守本分,兢兢业业、清廉自守,以平和之心对待名、以淡泊之心对待位、以知足之心对待利、以敬畏之心对待权、以精进之心对待事,时刻为百姓谋、不为个人计,追求更多为群众认可的名,争取更多对群众有益的利。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人生价值,才能真正建功立业。

第三篇:党员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群众观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强调“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利,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中国共产党建党已90年,党的性质决定了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党的基本方针。此次,胡总书记对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做出的重要指示又一次提到了“服务人民群众”。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党员领导干部要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领导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全心全意对人民负责,兢兢业业为人民谋利益,诚心诚意接受人民监督。无论职位有多高、权力有多大,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所从事的工作都是为人民服务。领导就是服务,管理也是服务。服务是一切公仆的基本义务和职责。

党员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群众观。要始终牢记党的最大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为人民谋利益是共产党人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党员领导干部在任何时候都要以人民利益为重,时刻心系群众,树立“人民至上”的理念。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做到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第四篇:牢固树立正确的群众观

牢固树立正确的群众观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的试金石。”当前,一些同志受“官本位”思想影响,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观念淡化,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问题还比较严重,有的在工作中以牺牲群众利益为代价创个人的“政绩”,搞急功近利的“形象工程”,求稳怕乱的“保底工程”,即使为群众办了几件实事,也不忘树立个人的形象。这些现象既是工作作风问题,也是群众观出现偏差造成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征程中,只有牢固树立正确的群众观,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才能经受住任何挑战和考验,才能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一、新时期群众工作的特点

(一)从群众角度看

1、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各阶层的群众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出现了新的阶层和新 的社会群体。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发生的较大变化,群众的利益需求和价值取向日趋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多变性特征也逐渐显露,这些都深刻影响群众工作开展。

2、群众民主意识、平等意识、竞争意识、权利意识不断增

强,政治参与要求也越来越迫切。当中,还有部分群众抱有“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侥幸心理,容易被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唆摆利用,采取过激的行为来反映利益诉求。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顺应群众期待,广泛凝聚群众力量,悉心汲取群众智慧,大力加强党的群众工作。

3、当前人民内部矛盾及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突出。近几年来,我国人民内部矛盾大量出现,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呈高发态势,数量不断上升,规模不断扩大,涉及面越来越广,行为方式越来越激烈,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在很多地方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第一位的问题。从近年的群众性事件分析,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事发突然,演变迅速。一旦事发,规模即迅速扩大,在数小时至数日内引起数千人甚至上万人参与。二是组织严密,行为激烈。三是从直接原因看,一般与群众切身利益有关,主要是农村征地、房屋拆迁。四是多种矛盾交织,处臵难度大。一些群众要求的合理性同反映形式的违法性交织在一起,有的还存在违法犯罪和敌对分子插手利用的问题,这些问题,总体上属于改革发展和前进中的问题,但又往往与历史遗留问题相交织,处臵工作的难度较大,稍有不慎,就可能会激化矛盾,扩大事态。

(二)从干部角度看

当前,在党的群众工作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为一些干部宗旨观念不牢,脱离群众,不愿做群众工作;思想理论水平不高,能力不强,不敢做群众工作;工作方法欠

缺,本领不大,不会做群众工作。这些都导致我们基层党组织和干部密切联系群众不够,缺乏代表性和凝聚力,在群众工作中未能发挥强大的先锋作用,不能在关键时候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甚至变成了“弱势群体”。

二、如何牢固树立正确的群众观

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就是要自觉地把党的群众工作体现在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到群众需要的地方去问寒问暖,到群众困难的地方去排忧解难,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理顺情绪,到出现新情况新变化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打开局面,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看得见的利益。

(一)必须相信和依靠群众

这绝不是一般的工作作风、工作方法问题,而是一个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重大政治问题。尊重群众,就要以公仆之心对待群众。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是公仆与主人的关系,而不是相反。与群众打交道必须摆正公仆与主人的关系,真心实意和群众交朋友,推心臵腹和群众交流。尊重群众,就要以谦虚姿态问计于群众。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群众中有成千成万的“诸葛亮”。改革每深入一步,就会有困难和风险相伴共生,而克服困难、抗拒风险的办法,就在群众之中。要相信群众的智慧,甘当学生,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尊重群众,就要毫不动摇地依靠群众。我们党90多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就是一部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推动社会发展的历史。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

面临的任务越艰巨,越是需要依靠群众,把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推进各项工作。

(二)必须心里装着群众

心里装着群众,就是要对人民群众充满深厚感情。党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是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基础。一个对群众没有感情的政党,绝不会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一个对群众没有感情的领导干部,也绝不会得到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心里装着群众,就是要爱民。孔繁森有一句名言:“爱的崇高境界是爱人民”,郑培民说“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话虽朴实,但却充满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有了这种真情实感,我们就会时时刻刻心里想着群众,对人民群众的爱就绝无做作之态。心里装着群众,就是掌权要为民。牢固树立正确的群众观,解决好对人民群众的感情问题,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解决好地位观、权力观和利益观的问题。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正确看待和使用手中的权力,明白权力来自人民、属于人民的道理,信守掌权为民的原则,用人民赋予的权力造福于人民,绝不能利用手中的权力和工作的便利,为个人或少数人谋取不正当利益。

(三)必须真诚服务群众。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领导就是服务”,这既是一个重要的政治原则,也是领导干部职业道德的一个基本要求。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进一步强化服

务意识,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多办实事、多解难题、多做好事。要观民情察民意,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作为领导干部,要全身心地深入到群众中去,体察民情,倾听民声,了解民意,把握民心,把事情办到群众的心坎上。要排民忧解民难,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重点。群众的需要就是我们最大的需要,就是我们一切工作的重点。要从群众最现实、最具体、最关心的问题入手,认真落实2012年县人民政府政府“十件实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积极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千方百计帮助群众安排好生产生活。在出台各项改革发展措施时,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需求,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损害群众利益的现象。“兴一利,不若除一害”,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决不能自己毁掉自己,如果腐败得不到有效的惩治,党就会丧失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我们一定要从党和国家命运的高度,进一步加大反腐败工作力度,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铲除群众深恶痛绝的腐败现象,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喜迎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第五篇:党员干部要正确树立

党员干部要正确树立“五观”

开展“五观”学习教育活动,大力倡导正确的忠诚观、对待观、成长观、进步观、位置观,是有针对性地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教育的现实需要,是切实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具体措施,对于提升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境界、政治素质,营造心齐气顺的工作氛围和人文环境,进而凝聚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树立正确的忠诚观,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

为政修德为先,修德首在忠诚。对党员干部来说,忠诚是首要的政治品德,是基本党性原则。树立正确的忠诚观,就要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

忠于党不仅是入党时的誓言,更是一种坚定的理想信念。理想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信念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坚定理想信念,不仅是一个感情问题、态度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党性问题。党员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强化党员意识和党性观念,认真学习党章,自觉遵守党章,切实贯彻党章,坚决维护党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组织、行动上与党组织保持一致,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忠于国家,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党员干部的神圣使命。党员干部作为国家公务员,必须忠于国家,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要热爱祖国,忠于宪法,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依法办事,依法行政,保证政令畅通,维护政府形象。

忠于人民,既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句句不离“民”字,字字饱含着爱民深情。党员干部要做党的宗旨的自觉实践者,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将忠于人民落实到日常工作中、体现在具体行动上。

二、树立正确的对待观,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自己

树立正确的对待观,要求党员干部以睿智的思维、优良的品质和健康的心态,做到“三个正确对待”,忠诚地对待组织,真诚地对待他人,严格地对待自己。

正确对待组织,要有感恩心,懂得知恩图报。党员是党的肌体细胞和活动主体,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自觉置身于党组织之中,而不能游离于党组织之外。要强化组织观念,始终相信组织,紧紧依靠组织。要感激组织培养,多为组织着想,多替组织分忧。要认真执行组织决定,严格遵守组织纪律,自觉接受组织监督。

正确对待他人,要有诚信心,懂得知人之长。“不诚无以为善,不诚无以为君子”。诚信已不只是一种行为,更是做人、立世的一种根本,守诚则守本、守信则守根。对待他人,要讲诚信、讲宽容。多看他人的长处和优点,宽以待人,坦诚相见,多一些信任少一点猜疑,多一些赞许少一点妒忌,多一些包容少一点挑剔,多一些谅解少一些结怨。要有容人的胸怀

和雅量,容言、容人、容事,既要容人之长,更要容人之短。

正确对待自己,要有平常心,懂得知足常乐。正确对待自己,既不能妄自菲薄、悲观失望,也不能好高骛远、夜郎自大。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实事求是地认识自己,恰如其分地评价自己,善于发现和发挥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也要清醒的看到自己不足和短处,善于自我完善,不断地修正身心、锤炼党性。不以己之长比人之短,懂得知足常乐,在保持平常心的基础上要不失进取心。

三、树立正确的成长观,在实践磨炼中成长,在干事创业中成才

实践长才干,历练出人才。胡锦涛同志指出:“凡是在各种领导岗位上有所作为、成绩突出的干部,都是注重实践锻炼特别是基层实践锻炼,在丰富生动的实践中成长起来的,这已经成为一种规律性的现象。”

干部成长是在勤奋学习中积累的,要在善于学习中提高素质。天下最益智者,惟乎学习。非学无以广才,非学无以明识,非学无以立德。学习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之本,是党员干部成长成才之基。既要向书本学习,又要向实践学习,更要向群众学习,做终身学习、善于学习的模范。

干部成长是在艰苦环境中磨砺的,要在实践锻炼中增长才干。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不深入实践,不了解基层,很难与普通群众有深厚感情。只有在基层摸爬滚打过的,才能深刻地了解群众,才会对群众有深厚感情。机关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朝下走,主动到基层去,到艰苦困难的地方去,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培养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干部成长是在敢于担当中历练的,要在干事创业中体现价值。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把握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树立“创先争优、勇争一流”工作理念,克服浮躁情绪,勇挑重担,敬业奉献,把心思凝聚到干事上,把精力集中到创业上,把本领施展到发展上,多干抓基层、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建功立业、健康成长。

四、树立正确的进步观,共同进步,共创事业

党员干部政治上进步、职位上晋升,其本质是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的提升,是一种责任的提升。追求个人进步的理想是人生的一种积极态度,树立共同进步的理念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大力倡导你进步我进步、大家都进步,先进步的人帮助后进步的人的共同进步观。

对待组织安排要服从大局。党组织选拔配备干部不仅是好中选优,也要考虑到年龄、结构、专业等方方面面的因素。每位同志的职务安排,都是事业发展、工作推进的需要。当组织安排与个人意愿不一致时,应从大局出发,服从工作需要,服从组织安排和群众选择。不能简单的牢骚攀比,更不能剑走偏锋,搞跑官要官、拉票贿选。

对待自己进步要有平常心。不得意于一时的进步,也不埋怨于一时的挫折。人外有人,山外有山。自己进步了,更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不自吹自擂,不居功自傲,不盲目尊大,以感恩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中去。对于一时的挫折,要以平和的心态经受个人进退留转的考验,以优良品格和一流业绩保持良好形象。

对待他人进步要见贤思齐。有的看到别人进步就不舒服,或以言语中伤,或做手脚损人。到头来既伤害了别人,也伤害了自己。青山不碍白云飞。同事进步了,自己要打心底里为之高兴,并真诚地帮助他人进步。同时,把他人的进步看作对自己的鞭策,虚心向先进看齐,善于汲取经验,以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激励自己。

五、树立正确的位置观,以有为争有位,以有位争取更大作为

位置也即职位,是履行职责的岗位。在其位、谋其政,司其职、尽其责,是党员干部对待位置的基本准则。要正确看待位置,十分珍惜位置,时刻摆正位置,在其位尽其责,敢于担当,勇于创新,奋发有为,以有为争有位,以有位争取更大作为。

位置是有限的,是前任让出来的。领导职位的配置有严格的职数限制,职级越往上,职数就越少。因为位置的确定性和有限性,不可能使每个人都有非常合适的位置。这就需要我们对位置要有正确的认识,做到追求而不苛求,珍惜而不哀怨。让出位置的干部要有风格,不抱怨;得到位置的干部必须懂得珍惜、干出成绩。

位置是党和人民给的,是用来干事创业的。一个人职位的升降,与自身条件和客观机遇有很大关系,但最终是由党和人民给的,是用来干事的。职位意味着责任,领导意味着服务。要以平常心看待名位,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立志做大事而不是做大官,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人生。作为党员干部,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都必须尽职尽责、尽心尽力,把本职工作做好,这才是最重要的。

位置本身是平等的,没有好坏贵贱之分。刘少奇同志接见时传祥时说过,革命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个人虽然岗位有所不同,职务有高有低,但都有一个共同的责任,那就是为人民服务。优秀的人,总是位置在选择他;平庸的人,才会东张西望地选择位置。

“五观”具有不同的内涵和要求,但并不是孤立的,相互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忠诚观是“五观”的核心和基础,没有正确的忠诚观,其他“四观”便无从谈起。只有牢固树立正确的忠诚观,才能正确对待组织、对待他人、对待自己,才能健康成长。总之,要大力倡导团结和谐实干的风气,着力营造心齐气顺劲足的氛围,这样才能实现你进步我进步,大家共同进步,才能够各得其所,各展所长,在各自位置上为党和人民干事创业。

强化组织学习优化学习模式

学习型党组织,是党员增强党性修养、提高思想觉悟的大熔炉和学习新知识、增长新本领的大学校。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要坚持以党组织为主导、以党员为主体,增强党组织学习功能,发挥党员主体作用,强化互动共享式的组织学习,建构学习共同体,提高学习成效。

加强学习是全体党员的共同权利和共同义务。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要求全体党员树立现代学习理念,激发学习动力,磨练学习毅力,提高学习能力,塑造学习型党员,推动自我超越。党员个体学习是党员自我提升素质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但是,学习型党组织不是学习型党员个体的简单相加,强调党员基于共同组织目标的有机联结和深度“耦合”,强调通过互动共享式的组织学习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这里的组织学习,其本质是合作学习。合作是人类的基本生存方式,构成社会文明的基础。社会关系的含义是指许多个人的合作。社会主体的互信不仅促进主体之间“心约”的订立和忠诚感的塑造,而且促进合作多样性的产生,合作则进一步强化社会主体的互信。党员作为学习权利与义务的辩证统一体,在合作与信任的良性互动中,开展同质化的合作学习和非同质化的合作学习,有利于深化理论武装,凝聚群体智慧,共谋发展方略,推动工作创新。换言之,与个体学习相比,组织学习更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组织学习应是学习型党组织的一个重要特征。党组织要在抓好党员个体自主自治式的分散学习基础上,强化多元主体互动共享式的组织学习,推动学习模式转型升级,提高学习方法途径的科学化水平。

组织学习要着眼全体党员,区分不同层次,搭建组织载体,强化互动交流和思考创新,实现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的多元共享。党委(党组)中心组是党员领导干部在职学习、提高素质能力的重要组织载体。党委(党组)中心组要把握“学理论、议大事、转观念、出思路、建班子”的功能定位,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在自学、听辅导报告、专题调研和实践体验的基础上,以举办务虚研讨会、学习成果交流会等形式,深度汇谈、系统思考,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加强和改进党委(党组)中心组的组织学习,优化方法途径,严格规范管理,增强学习效果。党的基层组织既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也是基层党员学习的重要组织载体。党的基层组织要从完善组织生活入手,强化学习功能,推动组织学习生活化,组织生活学习化。贯彻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保障基层党员在组织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使组织生活成为平等主体平等汇聚平等交流的民主平台。基层党员以平等身份围绕学习议题开展“民主恳谈”,是党内民主在学习实践中的生动体现。坚持和完善“三会一课”制度,让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成为基层党员组织学习的有效载体。

组织学习意味着党员在党组织内不同层次、不同时空的多元汇聚和良性互动,离不开以共享价值为核心的精神动力的强力支撑。推动组织学习,要把握党员的角色心理,培育科学的组织文化,以赢得党员对组织生活的合法性认同和支持性参与。这样的组织文化本质上是党组织内部的和谐文化,为全体党员团结进步提供重要精神支撑。从过程文化的角度来看,作为和谐文化的组织文化意味着党员对自身在组织生活中的角色功能持积极的看法,并产生采取角色行动的积极态度;也意味着党员对党组织的忠诚和对其他党员的信任,进而产生与他人通力合作的积极意愿。这样的组织文化内蕴合作文化。党组织要把握人的趋社会性特质,加强合作主体的文化塑造。作为合作文化的组织文化强调组织成员之间的功能性合作。这样的功能性合作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层次性。通过相互学习、互动学习实现取长补短、求同存异、共建共享是当代组织成员之间功能性合作的首要价值和基本形态。这样的组织文化内蕴学习文化,强调组织学习生活化、组织生活学习化。学习文化是学习型党组织应有的文化形态。党组织要把握学习文化的特质,加强马克思主义学习观教育,让相互学习、互动学习成为党组织内基本的合作关系,推动组织成员学习模式的现代化转型。

创先争优活动是全党范围的重要竞赛活动

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是巩固和拓展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的重要举措,是党的建设一项重要的经常性工作。我们应该从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高度,深刻认识“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意义。“创先争优”活动,从党组织角度看,要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从党员角度看,要争当优秀共产党员。因此,这项活动是组织行为和个体行为的统一。

党的先进性,最终要通过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广大党员的能力素质体现出来。通过什么途径来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提高党员的能力素质?方法措施是多方面的,总结以往党建工作的经验,开展经常性的“创先争优”活动,是一条重要、有效的途径,是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的经常性工作。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实践证明,适时在全党开展集中教育活动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举措,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伟大创举。”“创先争优”活动也是一次在全党开展的集中教育活动。同以往党内集中教育活动比较,这次活动除了在教育活动背景、任务、内容、做法上有自身特点外,突出的特点表现在它的主题上,就是在学习教育的基础上“创先进、争优秀”。过去,各行各业也开展各种类型的“创先争优”活动,但都是局部性的、临时性的,而这次“创先争优”活动是在全党范围开展的,而且按照中央的要求,它是党的建设一项重要的经常性工作。在全党范围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党建工作方式的创新,标志着党的建设向着规范、经常、实效的科学方向发展。

“创先争优”就是“创先进、争优秀”,它的实质是一次在全党范围开展的竞赛活动。竞赛就是“竞争比赛”,是一种重要的、普遍的社会活动。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军事体育等各种社会活动中,竞赛是一种重要的竞争激励机制,对于提高能力、促进创新、推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竞赛的根本目的和意义,是促使人们在竞赛活动中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勤奋学习、提高能力,努力工作、创造优异的业绩。在一个组织中开展竞赛活动,虽然表彰奖励的“先进单位”和“优秀个人”是少数,但这不是根本目的,最终意义在于使组织成员的能力素质普遍提高,组织的整体功能得到增强,从而有效完成组织任务、实现组织目标。因此,竞赛是一种互相学习、相互激励的组织行为。

能力心理学认为,人的能力素质可以通过从事一定的活动来提高。但是,长期从事某种活动,一旦形成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能力反而处于静止状态,难以进一步提高。竞赛活动是一种竞争激励机制,在竞赛活动中,提出新的要求、新的目标,能够充分激发人的激情、思维、意志,极大地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竞赛活动,对个人来说,能够有效提高能力素质;对组织来说,能够增强整体活力,保持和发展组织的先进性。“创先争优”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能够在竞赛中体现、在竞赛中发展;共产党员的能力素质,也能够在竞赛中体现、在竞赛中提高。因此,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有效增强基层党组织生机活力、有效提高广大党员能力素质的重要途径。

作为党内一项重要的竞赛活动,“创先争优”活动应该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力求实效,应注意四个重要问题。

第一,要明确目的要求。任何一种竞赛活动都是有目的的。“创先争优”活动不能为竞赛而竞赛,总体上要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来进行,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单位的活动,要紧紧围绕推动本行业、本地区、本单位的发展来进行。“创先争优”活动不能离开发展大局、脱离中心工作来进行。

第二,要推动活动普遍开展。“创先争优”是全党范围的竞赛活动,要求每个基层党组织、每个共产党员都要积极、认真地参加。特别要注意的问题是,不能把注意力放在扶持少数“先进”和“优秀”上,而要推动活动普遍开展。“典型”具有榜样和示范作用,树立“典型”是重要的。“创先争优”活动的根本目的,不在于表彰少数“典型”,而是要通过普遍竞赛,使每个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进一步发展、使每个共产党员的能力素质得到提高。既然是竞赛活动,“先进”和“优秀”要在竞赛中体现出来,“典型”应该在竞赛中产生,而不是特意“扶持”出来的。这样的竞赛活动才能产生互相学习、相互激励的作用。

第三,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科学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对于任何竞赛活动都是重要的。有些竞赛活动,出发点是好的,形式上也是轰轰烈烈的,为什么效果不好?原因就在于考核激励机制不科学。考核要有标准,标准要科学、具体。“先进”和“优秀”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要用一定标准来衡量和认定。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基本标准是“五个好”,优秀共产党员的基本标准是“五带头”。在基本标准的基础上,按照分类指导原则,不同行业、不同单位、不同岗位,对于“先进”和“优秀”还应该提出具体要求。在竞赛活动中,激励机制要具有普遍性、层次性,不仅对少数“典型”产生激励作用,对大多数人也要产生激励作用,要避免出现少数人“积极”,大多数人“不积极”的现象。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要建立具有层次性、普遍性的激励机制,吸引每个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积极主动参与,才能推动活动普遍开展。

第四,要注意克服随意性、临时性,避免形式主义。在生活工作中,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好事情要认真去做,才会有好效果;再好的事情,不认真去做,不会有好效果,甚至会产生消极后果。要总结我们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对一些重要工作,理论上大家都说很重要,但实际上并不认真,敷衍了事,上下应付,走过场、搞形式主义,浪费了各种资源。对于“创先争优”这样在全党范围开展的重要竞赛活动,要加强领导、认真组织,采取具体措施,严肃检查考核,才能取得切实的效果。

下载要切实树立正确的“群众观”(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要切实树立正确的“群众观”(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讲话 切实转变干部作风 树立正确的群众观

    切实转变干部作风 树立正确的群众观 2012/3/30 19:44:56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法宝,也是我们开展工作、加快发展的根本方法。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七次全......

    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政绩观

    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政绩观“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古已有之的为官之道。政绩,就是领导干部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成绩和贡献,是领导干部德才素质在实践中的综合体现。......

    树立正确利益观切实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树立正确利益观切实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胡锦涛同志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上强调,领导干部要着力树立正确利益观,切实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这一论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

    某县树立群众观经验交流材料

    近几年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但是,随着经济社会转型和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农民增收困难,下岗职工增多,部分低收入和无收......

    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市第三次党代会对建设幸福宜春作出了全面部署,随后市委、市政府又制定下发了实施“十大幸福工程”工作方案和任务分解表,现在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关......

    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学习胡锦涛七一重要讲话的心得体会甘肃物流学会 朱行之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领导干部都要......

    革命军人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革命军人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006-09-03] 作者:rufeng225000 目的: 通过正误人生观的对比,加深官兵对革命人生观的认识和理解,讲述树立革命人生观的重要意义,引导官兵在正确人生......

    大学生思想汇报:要树立正确人生观

    敬爱的党组织: 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有理想的人,有了远大的理想,我们的人生追求才能更高,人生步履才能更坚实,人生价值才能更美好,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那什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