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区党外人士座谈会讲话
文章标题:全区党外人士座谈会讲话
在全区党外人士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朋友们:
根据会议安排,我把去年以来的工作情况和今年的工作部署作一简要通报:
一、去年以来的主要工作情况
2004年,区委、区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在历届区领导班子打下的良好基础上,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锐意进取,顽强拼搏,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形势。主要有以下几个鲜明特点:
一是速度快,效益好。全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税收收入分别完成43.57亿元、1.46亿元和1.7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1%、30.2%和53.6,可提前一年完成“十五”计划。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利税、利润、工业用电量等指标增长幅度均位居全市前列,总量比2001年翻了一番。
二是投资大,后劲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可完成13亿元,同比增长63,为近十年来最好水平。全区新上和续建重点项目30个,总投资26.8亿元,其中过亿元项目9个,这些项目将成为支撑全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三年后,上联水泥、泉兴水泥、运宏水泥、东源水泥、张山子煤业、新宏煤矿、王晁煤矿、天工织造、鲁棉公司、丰元化工、万通造纸等有11家企业有望成为纳税过千万元的企业。
三是活力强,收入增。去年发放各类贷款14.2亿元,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12亿元,增长15.6;金融机构各项本外币存款余额亿元、增长。区财政分别在年初和年底兑现了增资和房补政策,人均月增资156元。1999年以来,我区先后8次调整晋升工资,人均月增资570元,目前人均工资比1999年翻了一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1.6。
四是进步快,变化大。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改革稳步推进,党的建设和民主法制、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得到加强。全区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安定,干部群众保持了良好的精神状态。
工作中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做好结合文章,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面对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新形势,教育引导各级干部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第一要务不放松,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先后举办了3期科级干部培训班,并于5月份组织镇街和部门主要负责人到江浙的江宁、嘉兴、富阳、温州等地专题学习考察,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中央加强宏观调控作为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全面发展的大好机遇,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用市场经济的手段抓经济工作,用创新的精神培植新优势,不等待,不观望,不坐而论道,从而在思想上形成了共识,在工作中达成了共为,全区上下人心思变、人心思上、人心思进,形成了加快发展的浓厚氛围。针对宏观调控政策严格控制土地和信贷的实际,多次召开区委常委会议和专题会议,逐行业研究和谋划加快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拓宽发展空间,创新发展手段,依托存量资产和存量土地招商引资,有效缓解项目“落地难”问题;及时调整产业扶持导向,以大项目建设带动优势资源开发,构建“产业高地”;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迎接大发展、实现大跨越积累了存量资产。
(二)突出工作重点,狠抓工作落实,推动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在整体工作部署上,立足全局,统筹兼顾,抓住主要矛盾,抓关键环节,集中精力实施重点突破。在重点项目建设上,落实县级领导包项目责任制,立足资源和存量资产的优势,加大资金投入,培育形成了水泥、煤炭、石膏、纺织、造纸五大优势产业。去年全区新上和续建重点项目30个,总投资26.8亿元,其中投资过亿元项目9个。已开工建设25个,累计完成投资9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80。泉兴200万吨旋窑水泥一期、宏润木业二期等7个项目已竣工投产;上联200万吨旋窑水泥、鲁台造纸机械等6个项目年内可建成投产;东源200万吨旋窑水泥、台顺鞋业、丰元化工4万吨草酸、10万吨涂布白板纸生产线二期、张山子煤业30万吨技改等8个项目正在加紧建设。这些项目建成后全区将达到800万吨水泥、150万吨煤炭、3000万平方米石膏板、20万锭纺纱和4500万米织布、20万吨机制纸生产能力,年可新增利税2.2亿元,安置就业1.2万人。在招商引资上,实行领导带头、全员参与,严格落实招商引资“三个80”和“四不一否”制度,紧紧抓住发达地区资本和产业转移机遇,采取节会招商、以商招商、小分队招商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区共签订招商引资项目合同162个,合同利用外资24.8亿元,实际到位区外资金11.8亿元,
第二篇:全区党外人士座谈会讲话
文章标题:全区党外人士座谈会讲话
在全区党外人士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朋友们:
根据会议安排,我把去年以来的工作情况和今年的工作部署作一简要通报:
一、去年以来的主要工作情况
2004年,区委、区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在历届区领导
班子打下的良好基础上,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锐意进取,顽强拼搏,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形势。主要有以下几个鲜明特点:
一是速度快,效益好。全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税收收入分别完成43.57亿元、1.46亿元和1.7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1%、30.2%和53.6,可提前一年完成“十五”计划。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利税、利润、工业用电量等指标增长幅度均位居全市前列,总量比2001年翻了一番。
二是投资大,后劲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可完成13亿元,同比增长63,为近十年来最好水平。全区新上和续建重点项目30个,总投资26.8亿元,其中过亿元项目9个,这些项目将成为支撑全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三年后,上联水泥、泉兴水泥、运宏水泥、东源水泥、张山子煤业、新宏煤矿、王晁煤矿、天工织造、鲁棉公司、丰元化工、万通造纸等有11家企业有望成为纳税过千万元的企业。
三是活力强,收入增。去年发放各类贷款14.2亿元,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12亿元,增长15.6;金融机构各项本外币存款余额亿元、增长。区财政分别在年初和年底兑现了增资和房补政策,人均月增资156元。1999年以来,我区先后8次调整晋升工资,人均月增资570元,目前人均工资比1999年翻了一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1.6。
四是进步快,变化大。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改革稳步推进,党的建设和民主法制、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得到加强。全区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安定,干部群众保持了良好的精神状态。
工作中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做好结合文章,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面对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新形势,教育引导各级干部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第一要务不放松,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先后举办了3期科级干部培训班,并于5月份组织镇街和部门主要负责人到江浙的江宁、嘉兴、富阳、温州等地专题学习考察,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中央加强宏观调控作为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全面发展的大好机遇,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用市场经济的手段抓经济工作,用创新的精神培植新优势,不等待,不观望,不坐而论道,从而在思想上形成了共识,在工作中达成了共为,全区上下人心思变、人心思上、人心思进,形成了加快发展的浓厚氛围。针对宏观调控政策严格控制土地和信贷的实际,多次召开区委常委会议和专题会议,逐行业研究和谋划加快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拓宽发展空间,创新发展手段,依托存量资产和存量土地招商引资,有效缓解项目“落地难”问题;及时调整产业扶持导向,以大项目建设带动优势资源开发,构建“产业高地”;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迎接大发展、实现大跨越积累了存量资产。
(二)突出工作重点,狠抓工作落实,推动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在整体工作部署上,立足全局,统筹兼顾,抓住主要矛盾,抓关键环节,集中精力实施重点突破。在重点项目建设上,落实县级领导包项目责任制,立足资源和存量资产的优势,加大资金投入,培育形成了水泥、煤炭、石膏、纺织、造纸五大优势产业。去年全区新上和续建重点项目30个,总投资26.8亿元,其中投资过亿元项目9个。已开工建设25个,累计完成投资9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80。泉兴200万吨旋窑水泥一期、宏润木业二期等7个项目已竣工投产;上联200万吨旋窑水泥、鲁台造纸机械等6个项目年内可建成投产;东源200万吨旋窑水泥、台顺鞋业、丰元化工4万吨草酸、10万吨涂布白板纸生产线二期、张山子煤业30万吨技改等8个项目正在加紧建设。这些项目建成后全区将达到800万吨水泥、150万吨煤炭、3000万平方米石膏板、20万锭纺纱和4500万米织布、20万吨机制纸生产能力,年可新增利税2.2亿元,安置就业1.2万人。在招商引资上,实行领导带头、全员参与,严格落实招商引资“三个80”和“四不一否”制度,紧紧抓住发达地区资本和产业转移机遇,采取节会招商、以商招商、小分队招商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区共签订招商引资项目合同162个,合同利用外资24.8亿元,实际到位区外资金11.8亿元,同
比增长138%,提前一个月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任务目标。在民营经济发展上,以民营工业园区为载体,不断加快建设步伐,入园项目总数达到64个,总投资达19.8亿元。这些项目全部建成预计可新增利税3.2亿元,新增就业岗位1.6万个,被确立为省级民营工业园区。全区新发展个体工商户2401户、民营企业124家。继续实施民营经济“225”发
展计划,全区6处镇街新上投资1000万元以上民营企业17个,新上投资过百万元企业43个,新培植纳税额过100万元的企业13个。在城市建设上,围绕“建生态城、创文明城”,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锦绣嘉园小区等建设工程,城区新增房地产开发面积7.5万平方米,小城镇开发竣工面积7.1万平方米。完成了金光路、华兴路等重要路段的整体改造,实施了月河公园改建、城市供排水管网扩建、汽车站搬迁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形象。深入开展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推行了城市保洁权公开拍卖,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以城市为依托,大力发展旅游、港航、商贸等第三产业。先后完成了台儿庄战史陈列馆、贺敬之文学馆、清真寺望月楼复建等一批旅游景点建设,丰富了城市文化内涵。在农业和农村工作上,继续实施农业结构调整“万户示范工程”,大力培植桑蚕、林果、畜牧三大主导产业,全年植树420万株,新建6个千亩大方、3处百棚基地和52个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全区农业标准化生产面积达到14万亩。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培植了宏润木业、山佳乳业、馋神食品、翔宇淀粉等一批龙头企业,新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28家。实施了“新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工程”,组织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2万多名,农民增收的渠道越来越宽。
(三)执政为民,认真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下大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行路难、看病难、上学难、住房难等问题。投资3000多万元,继续高标准实施“村村通油路”工程,全区新增“村村通油路”160公里,改善了农村出行条件。改造薄弱学校8所,新建校舍12193平方米,改善了教育教学条件。完成了胜利渠马庄闸改造、佟庄小流域治理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投资224万元,完成北二环、北三环和园区中心路建设工程;开展了“生态文明村”创建和村容村貌整治活动,全区有5个村基本达到市级示范村标准。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年收缴养老保险万元,保证了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正常发放;积极发展农村养老保险,累计参保人数达到22026人,全年发放农村养老保险费6.87万元。密切关注困难弱势群体,为826户低保户按时足额发放了保障金,为失业人员发放失业金157万元,为受灾农户发放救济款物折款300多万元,使受灾群众体验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投资50多万元,实施“助残、济困、扶老”安居工程,新建房屋126间,为农村55户困难家庭解决了住房问题,使广大困难群众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四)扎实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以贯彻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主线,深入开展“文明城市”、“文明行业”、“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公民道德意识和城乡文明水平不断提高,被授予“山东省第五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区”称号。认真组织开展计划生育“百日整治”活动,计划生育工作得到加强,顺利通过省、市级验收。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广播电视等工作也取得新进展。围绕“苏鲁边界平安区”建设,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高度重视信访、“处法”和安全生产工作,一年来,全区没有发生群体性赴省进京上访事件,没有发生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积极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人大和政协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以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政务公开为重点,扎实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建立重大决策群众参与机制,对重大问题特别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及一些重要措施的出台,都广泛征求和吸收区人大、政府、政协、人武部班子成员和各级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共同研究,反复讨论,集思广益,干部群众工作同心、目标同向、措施同步,全区上下凝聚形成了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
(五)大力加强党的建设,提高执政能力。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大力加强组织、制度、作风建设。开展“在岗奉献、为民建功”活动,促使各级干部提高执行力,转变工作作风,推动工作落实。积极实施“三级帮扶”工程、“农村党员致富示范工程”、“村级集体经济积累工程”和“三万工程”,有效提高了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建立了加快发展的竞争激励机制和“无缝覆盖”的目标管理责任制,深入开展了“四强”竞赛活动,培植了一批发展典型,在全区上下形成了你追我赶、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坚持不懈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格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加大了对大案要案的查处力度,保护了改革开放成果。
上述成绩的取得,是全区各级党政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指示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结果,是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致、奋力拼搏的结果,也是与在座各位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的。在此,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向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工作重点
明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经济社会良好发展态势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衔接“十一五”发展的重要一年,做好明年的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全区明年经济工作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一个目标(加快推进由人口小区向经济强区跨越)、抓住三个关键(解放思想、调整结构、优化环境)、突出四个重点(做强工业、突破“三农”、美化城市、繁荣三产)、加快“四区”建设(生态区、文明区、平安区、诚信区),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提高执政能力,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一)突出“四个重点”,推动区域经济更快更好发展。一是做强工业,在膨胀经济总量、提高运行质量上实现新跨越。继续坚持“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关键抓投入”的思想,大力实施“三个一批”发展战略,尽快壮大一批支柱产业,发展一批骨干企业,培育一批知名品牌,努力构建新型工业体系。通过3年左右的努力,煤电、建材、纺织、造纸、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等六大支柱产业总产值过100亿元,纳税过千万元以上的骨干企业达到15个,在省内外有影响的名牌产品达到10个,使全区工业经济总量迅速膨胀,结构明显优化,竞争力全面提高。
搞好招商引资,千方百计扩张经济总量。继续严格实行“三个80”和“四不一否”制度,进一步落实鼓励招商引资的政策规定,充分调动广大投资者、引资者的积极性。创新招商方式,加强专业招商队伍建设,紧紧抓住日、韩、台及南方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加快招商项目库建设,抓好项目的包装推介,最大限度地发挥项目本身的招商功能,推动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
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千方百计增加投入。明年力争新上和续建投资千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30个,过亿元项目8个。全力以赴抓好上联、泉兴、东源等3条200万吨旋窑生产线,一方膏业3000万平方米石膏板、50万吨石膏粉续建,5万吨特种纸、4万吨草酸、台顺鞋业360万双制鞋等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全年新增投入8亿元以上。
确保现有骨干企业高效运转,千方百计提高运行质量。通过引导扶持,推动王晁煤电集团、上联水泥、华锦纸业、丰元化工、张山子煤业、鲁棉公司、一方膏业等现有骨干企业不断膨胀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尽快成为主业突出、产品知名、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要通过借助外力,尽快盘活柠檬酸厂、面粉厂、饲料厂等一批存量资产,使之尽快发挥效益。强化品牌意识,尽快创出一批名牌产品,树立台儿庄工业的新形象。
进一步加快园区建设,千方百计推动民营经济发展。重点实施枣台复线园区段拓宽美化、北二环路建设等配套工程,加大项目引进力度,力争入园项目总数达到100个以上。继续实施镇街“225”发展计划,加快培植镇街支柱产业和骨干财源,力争三年内镇街民营经济主要指标实现翻番。
二是突破“三农”,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上实现新跨越。抓龙头企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力争明年全区龙头企业达到15家。抓科技兴农,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力争今年全区无公害农产品达到18万亩,新增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3处,新培育省级以上名牌农产品2个。抓项目开发,促进农业生产条件改善,争取实施2.6万亩涝洼地整理、伊家河治理、胜利渠灌溉配套等19个项目。抓劳务输出,认真实施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
三是美化城市,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上实现新跨越。抓好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和完善,尽快形成覆盖城市规划区的控制性详规。搞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实施园区中心路、北二环路、月河一孔桥建设,实施月河、环城河、台兰干渠清淤改造工程,搞好城区水体整治,提升城市形象。加大房地产开发建设力度,重点抓好金色花园、月河园小区开发,明年争取完成10万平方米的开发任务,提高城市居民住房水平。抓好城市供水、排水、供热和绿化美化等配套设施,争取建设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和城市燃气管道项。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完善长效管理机制,搞好城市保洁,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四是繁荣三产,在加快发展商贸旅游业上实现新跨越。搞好旅游整体规划,下大力抓好旅游景点建设,不断推出旅游精品,尽快把旅游业培植成为具有重要拉动作用的新兴产业。抓好鲁南果品批发市场、鲁南建材装饰城、商业宾馆二期改建等重点项目,积极构建物流中心,繁荣城市经济。发挥黄金水道优势,加快发展港航业。重点抓好张山子200万吨水泥专用码头和联合王晁散装水泥专用码头建设,加快船舶制造业的规模扩张和技术创新,发展大型拖队,提高水上运输能力。
(二)加快“四区”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一是建设“生态台儿庄”,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加大环保投入,加强污染防治,抓好水资源的保护和有效开发。加快农村生态建设,重点抓好文明生态村创建、村容村貌整治等工作,新培植市级文明生态村16个。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突出抓好城乡绿化,努力创造适宜人居、环境优美的良好生态环境。
二是建设“文明台儿庄”,全面提高城乡文明程度。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继续把科技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实施“人才开发”和“人才强区”战略,加快构筑人才高地。继续抓好计划生育工作,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进一步做好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工作,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三是建设“平安台儿庄”,努力维护社会稳定。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严打”斗争,强化防范措施,把“苏鲁边界平安区”建设引向深入。积极做好信访工作,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定期排查调处机制,深化农村合同监管,努力化解社会矛盾。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建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严防发生重大安全事故。进一步抓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完善劳动就业服务体系,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健全社会救助制度,努力化解社会热点、难点问题。
四是建设“诚信台儿庄”,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规范行政行为,简化办事程序,优化服务环境严厉打击干扰和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行为。继续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努力创造亲商、诚信、公平的市场环境。
《全区党外人士座谈会讲话》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全区党外人士座谈会讲话。
第三篇:党外人士座谈会发言稿
“五一口号”是1948年经毛泽东同志最终修改,由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通过,并由新华社在4月30日发布的为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口号。“五一口号”共二十三条,但最重要的是第五条,即中共向全社会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中共的这一提议,迅速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民-主党派的拥护和支持。其中1949年1月26日九三学社在北平的《新民报》上发表了《拥护中共五一号召与毛泽东八项主张的宣言》,九三学社在宣言中指出,“中共中央建议召开无反动派参加之新政治协商会议,解决国是”,“同人等认为惟有循此途径,始可导中国于民-主、自由、富强、康乐之境,愿共同努力,以求实现”。
正是“五一口号”的发布及社会各界的响应,奠定了政治协商和组建联合政府的基础,奠定了民-主党派参政和议政的基矗对“五一口号”的学习,我个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体会。
一、“五一口号”的提出体现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需求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1948年“五一口号”的提出和响应,体现了自1860年洋务运动以来,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需求。
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事件以后,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的洋务派,掀起了长达30多年的洋务运动。但1894年甲午海战中北洋水师的全军覆灭,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洋务运动的失败说明,仅仅有技术的现代化,没有经济的现代化,没有制度的现代化,并不能使中国真正实现现代化,并不能使中国真正强大。
甲午战争的失败,加剧了民-族-矛-盾。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和光绪皇帝为代表的维新派发起了救亡图存的戊戍变法,但由于没有社会基础,没有人才基础,加之变法操之过急,皇帝一日数诏,再加之各种历史偶然因素交织在一起,变法仅仅103天就夭折了。戊戍变法的夭折,一方面,使维新派和开明派在当时的满清政权中遭到了全面的排挤,满清政权变得更加昏溃,最终竟上演了“义和团进京”、“攻打使馆”和“向十一国同时宣战”的千古闹剧;另一方面,满清政权彻底走到了知识分子和社会大众的对立面,直接导致了激进的辛亥革命。19XX年的辛亥革命虽然摧毁了旧的秩序,但当时整个社会在人才准备、社会观念等方面并不具备建立新秩序的条件。正如国民党的创始人和辛亥革命的领导人之一宋教仁在19XX年所说,大家只知道破坏旧的秩序,但大家并不知道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新秩序,更不知道怎样去建设一个新秩序。虽然辛亥革命后颁布的“临时约法”和“天坛宪草” 现在看起来在条文和制度设计上仍然非常先进,但这只停留在字面上,在现实中根本没有得到真正实施。相反,激进的革命后,国家陷入了长期的军阀割据、动-乱和内战。戊戍变法的夭折和辛亥革命后数十年的动-乱说明,仅仅有制度的现代化,没有人才的现代化,没有观念和意识的现代化,同样不可能有真正的现代化。
从19XX年的辛亥革命到1948年,中国已历经了37年绵延不断的战争;从1919年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到1948年,中国已历经了29年即近一代人的文化创新、观念创新和民-主自由思想的培育与发展。1948年正当国共二党的决战如火如荼地进行时,“五一口号”的提出和积极响应,正体现了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中国社会及中国在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客观需求:
(1)社会渴求、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渴求,一个统一的、和平的、稳定的环境;社会需要尽快结束内战,开展现代化的教育,开展现代化的建设。
(2)社会渴求、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渴求,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实行政治协商,组建联合政府,建立现代化的政治制度。
二、毛泽东同志对“五一口号”的修改体现了互相尊重、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政治协商原则
毛泽东同志对“五一口号”的修改共有三处,第一处修改是,将原来的第五条,即“工人阶级是中国人民革命的领导者,解放区的工人阶级是新中国的主人翁,更加积极地行动起来,更早地实现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修改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第二处修改是,删除了原第二十三条,即“中国人民的领袖毛主席万岁”。第三处修改是,删除了原第二十四条,即“中国共-产-党万岁”。
毛泽东同志的这三处修改体现了互相尊重、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政治协商原则,正如毛泽东同志曾说过的(见《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809页),“国事是国家的公事,不是一-党一派的私事”,毛泽东同志当时反对一-党一派的专制独裁统治,曾提出共-产-党员 “只有对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义务,而无排斥别人、垄断一切的权利。”
政治协商的前提就是互相尊重,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毛泽东同志的这三处修改正体现了这一基本原则。
三、六十年后,重温“五一口号”,我们更应该有序地推进制度文明建设,更应该全方位推进中国的现代化
从1948年到XX年,整整六十年。六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但对每一个具体的人来说,却是漫长而又弥足珍贵的。如果三十年算一代的话,那么六十年则是整整二代人的时间。
六十年后的今天,中共中央提出了全方位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除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外,我们现在更强调制度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建设,除经济建设外,我们现在更强调和-谐社会的建设。
温-家-宝总理今年在人大会期间答记者问时,在“茍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趋避之”这二句话之后,又加了三句话,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在谈到司法改革的目标时指出,司法改革的目标就是要追求司法公正,追求司法独立,以司法独立来保证司法公正。
“天变不足畏”,就要求我们的社会,要求我们社会里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有主动迎接社会变革的勇气,都要主动为社会的变革做好准备。做好人才的准备,做好观念的引导。
“祖宗不足法”,就要求我们不应该沉迷在历史的故纸堆里,不应该因循守旧,应认清历史的潮流,不断创新。
“人言不足恤”,就要求我们不能人云亦云,只要符合历史的潮流,只要符合历史的发展方向,只要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不应该瞻前顾后,就不应该过多地计较个人的恩怨得失。
追求“司法独立”和“司法公正”,就要求我们尊重司法自身的客观规律,就要求我们选拔和造就一个以法律为信仰、视法律为生命的法律职业共同体。
在新的历史时期,重温六十年前的“五一口号”,作为九三学社的一名普通社员,我期望自己能立足于本职工作,从小事做起,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做起,从改变自己的观念做起,从引导和改变自己家庭的观念做起,从引导和改变自己工作团队的观念做起,以一个平和的心态,参与到中国全方位的现代化建设之中,参与到和-谐社会的建设之中,以参与者的身份,而不是以旁观者的身份与时代同行!
第四篇:党外人士座谈会发言材料
拓展的方法 经营的理念 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步伐
——党外人士座谈会发言材料
5月18日-20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为我们民主党派和党外人士,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领导下,进一步发挥作用、凝聚共识、推动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作为一名党外干部,不仅代表党派的特点与优势,更担负着凝聚人心、团结力量,共同推进综合实力强县建设的重要责任。结合近年来我的工作经历,我以“拓展的方法,经营的理念,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步伐”为题,从产城融合、以城建城两个方面作一发言,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仁批评指正。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社会管理新任务,群众生活新期盼,我们党外人士与党内人士虽然从政角色不同、从政基础不同,但目标是一致的、责任是一样的、使命是相同的。2014年年初,作出《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三个集中”和“六个一体化”的城乡统筹发展总体思路和方向。事实上,城乡统筹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要解决“人”的问题。“人”的问题是任何一个政党、任何一个统筹城乡发展过程都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在城乡统筹发展中,不仅仅是要解决户口的身份问题,更重要的是让更多的人共享在身份转换后就 业、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这就要求我们,不仅需要从宏观层面谋划城乡统筹发展,更需要从微观角度入手探讨城乡统筹发展中“人”与“城”、“人”和“产”的关系。
一方面,要产城融合、产城一体。产业支撑是城乡统筹发展的核心,没有产业支撑,就不能为城乡统筹发展中的“人”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在实际工作中,不仅要注重“城”的建设,更要注重“业”的培育,实现以城兴业,以业拓城。以当前开展的采煤沉陷区治理项目为例,在不少已经习惯于农村生活的农民看来,在生活上,自供自足是理所当然的,在生产上,部分农产品只有冬储冬存后才能得到好的收益,变为市民后,不仅事事需要花钱,而且原有的生产方式被打破,收入也得不到保证。此外,在现实生活中,农村地区有条件、有能力的人基本上从事了非农产业,留下来的、走不出去的几乎都是无一技之长或者年龄偏大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培育发展适合各类群体就业的产业体系,才能更好地解决城镇化中“人”的问题。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民培训体系和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通过制定鼓励自主创业政策、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农贸市场、便民服务等形式,提高转非农民就业水平。鼓励和支持农民向农村三产转移,依托自然资源和特色民俗文化,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农家乐”餐饮旅游等,实现在当地就业。有了产业才有就业,只有产业兴旺了,“乐业”才能“安居”,才能实现搬得 出、稳得住的目标。
另一方面,要以城建城,以城兴城。多年的城建实践得出一个结论,完全依托财政投入,保基本、保运转的基本支出难以平衡,特别是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既保证不了,也难以实现可持续。如依靠银行贷款,预期经济效益低,财政还本付息也难以为继。当前,作为三驾马车之一的投资依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城市建设蕴含巨大的投资增长空间。从去年开始,在县委、县政府的强力支持和推动下,地区社会化供热模式由构想变成规划,由规划变成了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
这样一个成功的实践告诉我们,吸纳社会资本,引入投资主体,是趋势,也是出路。这就要求我们转变角色,集中精力抓规划监督、协调服务,推动资源资本化,资本市场化,按照法无禁止皆可为的要求,放宽准入条件,让更多的市场主体进入城市建设领域,以城建城,以城兴城,让“存量”变“增量”,让“增量”推动发展。这样做,既可以解决城市建设中“钱中那里来”的问题,从而优化和提升城市功能,加快推动现代宜居城市建设,又可以有效拉动经济增长,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带来的动力问题,实现“你赚钱,我发展”的良性循环。
在此次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针对党外人士代表培养使用时提出,人才成长既靠个人努力,更靠组织培养。个人努力是基础,是前提,我将坚持讲政治、讲规矩,一如既往的认真履职、发挥 优势,谋大事、建诤言、献良策,主动担当,勇于作为,做到与县委思想同心、追求同向、工作同力、行动同步。
“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和建设全省综合实力强县的时代号召,不仅为党外干部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为党外干部发挥自身优势创造了有利条件。作为一名党外干部,将珍惜机遇,找准定位,把握方向,积极进取,以一流的工作水平和精神状态,争创一流的工作业绩,回报县委的信任和群众的重托。
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第五篇:党员学习党外人士座谈会讲话心得体会
党员学习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讲话心得体会
12月8日,党中央在**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今年经济形势和明年经济工作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的意见和建议。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要广泛凝聚各方共识,引导统一战线广大成员坚定战胜困难、应对挑战的意志和决心,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而团结奋斗。
早在2015年5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认识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的重大意义》重要讲话中就指出,只要我们把政治底线这个圆心固守住,包容的多样性半径越长,画出的同心圆就越大。“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在奋进“六个新”的伟大征途中,要守牢政治底线这个“圆心”,更加团结联合,共筑民族复兴这座“大厦”。
要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与新时代勠力同心。党外人士长期以来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休戚与共,既是发扬合作共进的优良传统,更是历经了历史和实践的检验,在千锤百炼中得来的。历史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党外人士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在新时代,要更加赓续这样的政治传承。首先在思想上,党外人士
要积极融入新时代,尤其是要学习好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战略,深刻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意识,始终坚定政治立场、积极向中国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去靠拢,与中国共产党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一起更加自信,并同中国共产党一道坚持解放思想,永葆与时俱进的勇气和精神,与新时代同心同德,相向而行。
要更加履职尽责,在“三个好”上下功夫,在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下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要有新作为,关键要履职尽责。对党外人士来说,就是要继续担当起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在“三个好”上下真功,这也是衡量合格不合格、够不够铁的重要标准。党外人士里有一大批各行各业里的知识分子和专家学者,还有一大批耕耘在各个领域一线的辛勤劳动者。党外人士要自觉发挥好人才荟萃、智慧云集、广泛联系的优势,立足国内外形势,主动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积极献言献策,提出好主意、好办法,尤其是对深化改革、深入创新时出现的“中梗阻”,要敢于提出意见,要做中国共产党人的诤友、挚友。同时,各级党组织要多鼓励党外人士对各种问题提出看法,并要乐于倾听,更加凝聚共识,形成更加众志成城的奋进力量。
要始终心怀为民理念,在中国共产党的统领下践行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我国一切改革和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人民,聚焦在民生上。党员人士也要深刻地认识到: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并要积极践行。要想让人民有更加美好的生活,不仅要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本领,更要深刻了解社情民意、关注民生福祉。作为党外人士要树牢民生无小事的理念,要多跑基层,多到人民群众中去。“一枝一叶总关情”,要在群众的你一言我一语中,进一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更加开阔思路,不断总结研究。特别是要能到群众的生产生活中去摸爬滚打,深切体悟群众的智慧和力量,真正走进民心,提升为民境界,浓厚为民情怀。这样才能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提出更科学、更合理、更切合民心民意、实事求是的良策妙方,为解决民生问题作出更大贡献。